CN115101545B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1545B
CN115101545B CN202211014947.9A CN202211014947A CN115101545B CN 115101545 B CN115101545 B CN 115101545B CN 202211014947 A CN202211014947 A CN 202211014947A CN 115101545 B CN115101545 B CN 1151015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layer
shield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49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01545A (zh
Inventor
李泽尧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49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15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1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15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542 priority patent/WO202404084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01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1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01L29/78633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with a light shie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无机发光二极管发光,驱动基板包括衬底以及依次设置于衬底上的第一绝缘层、有源层和电极层;电极层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其中,还包括遮光部,遮光部位于电极层与衬底之间,且与电极层至少部分重叠,以及与有源层间隔设置,并穿过第一绝缘层;和/或,遮光部至少部分位于电极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且覆盖有源层。通过在有源层的周围设置遮光部,遮挡射向有源层方向的光,避免驱动基板中的有源层受到光照而使薄膜晶体管的特性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背景技术
无机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显示器是当今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相比,Micro LED具有信赖性高、功耗低、亮度高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其中,用于控制LED发光的驱动基板设计是Micro LED显示器的核心技术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由于LED的发光方向是不受控制的,其会有射向驱动基板方向的侧向光,这个光会造成驱动基板中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器件的特性发生暂时或者永久的变化,从而影响显示品质。通常的做法是在LED转移制程后,在上一层封装的黑胶以解决以上问题,但封黑胶对LED的亮度造成巨量的衰减,而需要降低这种衰减时,需要采用的制程繁琐,且会造成LED的损伤,影响转移良率,因此亟需另一种更便捷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解决现有技术中LED射向驱动基板方向的侧向光造成驱动基板中薄膜晶体管器件的特性发生暂时或者永久的变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无机发光二极管发光,驱动基板包括:
衬底;
依次设置于衬底上的第一绝缘层、有源层和电极层;电极层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
其中,还包括遮光部,遮光部位于电极层与衬底之间,且与电极层至少部分重叠,以及与有源层间隔设置,并穿过第一绝缘层;和/或,遮光部至少部分位于电极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且覆盖有源层。
其中,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第一遮光部至少部分位于电极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且覆盖有源层。
其中,遮光部还包括第二遮光部,第二遮光部位于衬底与电极层之间,且穿过第一绝缘层。
其中,第一遮光部与第二遮光部相互独立设置;第二遮光部与电极层的材质相同,且相互连接。
其中,第二遮光部的数量为二,两个第二遮光部沿着从源极电极到漏极电极的方向分别设置于有源层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二遮光部在第一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配合围设有源层在第一绝缘层上的正投影。
其中,还包括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电极层远离衬底的一侧;第一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顶部,第一遮光顶部设置于第二绝缘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且仅对应有源层设置并覆盖有源层。
其中,第一遮光部还包括第一遮光侧部,第一遮光侧部位于第一遮光顶部与电极层之间,且穿过第二绝缘层并延伸至电极层表面。
其中,第一遮光侧部为环状结构,有源层在第二绝缘层上的投影位于环状结构内。
其中,第一遮光顶部与第一遮光侧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采用黑色绝缘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包括驱动基板和多个无机发光二极管,驱动基板为上述的驱动基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无机发光二极管发光,驱动基板包括衬底以及依次设置于衬底上的第一绝缘层、有源层和电极层;电极层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其中,还包括遮光部,遮光部位于电极层与衬底之间,且与电极层至少部分重叠,以及与有源层间隔设置,并穿过第一绝缘层;和/或,遮光部至少部分位于电极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且覆盖有源层。通过在有源层的周围设置遮光部,遮挡射向有源层的光,避免驱动基板中的有源层受到光照而使薄膜晶体管的特性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二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三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第一遮光侧部与有源层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四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B处第二遮光部与有源层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五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六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C处第二遮光部与有源层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七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D处第二遮光部与有源层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驱动基板-1、衬底-11、薄膜晶体管-12、栅极电极-121、第一绝缘层-122、有源层-123、欧姆接触层-124、电极层-125、源极电极-1251、漏极电极-1252、遮光部-13、第一遮光部-131、第一遮光顶部-1311、第一遮光侧部-1312、第二遮光部-132、第一子遮光部1321、第二子遮光部1322、第三子遮光部1323、第四子遮光部1324、入射点-a、壁厚-d、公共电极-14、第一电极-15、第二电极-16、平坦层-17、开口结构-171、第二绝缘层-18、发光单元-2、阳极-21、阴极-22、封装层-3、盖板-4、显示面板-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驱动基板1、多个发光单元2、封装层3和盖板4。驱动基板1用于驱动发光单元2发光。多个发光单元2间隔设置于驱动基板1的一侧,封装层3设置于驱动基板1的一侧,且封装层3环绕发光单元2并填充发光单元2之间的间隙,同时覆盖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11的一侧。盖板4设置于封装层3远离驱动基板1的一侧。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也可以不包括盖板4。
封装层3可以是多层结构也可以是单层结构。封装层3为多层结构时,各层结构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封装层3可以是树脂,也可以是其他有机材料。对发光单元2进行封装,可以实现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11的一侧平坦化,同时还能防止多个发光单元2之间的光干扰。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层包括键合层(图未示)和覆盖键合层的保护层(图未示)。
发光单元2为无机发光二极管,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小于等于200μm。无机发光二极管可以为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LED)或小型发光二极管(Mini-LED),Mini-LED的尺寸为50μm~200μm,Micro-LED的尺寸小于50μm。
驱动基板1可以是硬质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此处不作过多限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基板1,驱动基板1包括衬底11、薄膜晶体管12、遮光部13、公共电极14、第一电极15、第二电极16和平坦层17。薄膜晶体管12设置于衬底11上,与发光单元2通过第一电极15进行电连接。第一电极15对应连接发光单元2的阳极21,第二电极16对应连接发光单元2的阴极22。遮光部13设置于薄膜晶体管12外部和/或内部,用于遮挡发光单元2射向薄膜晶体管12的侧向光,保护薄膜晶体管12不受光照的影响。平坦层17设置于薄膜晶体管12和遮光部13远离衬底11的一侧,便于后续发光单元2与驱动基板1的键合。驱动基板1还包括多个扫描线(图未示)、多个数据线(图未示)、VDD信号线(图未示)、VSS信号线(图未示)。
衬底11可以为蓝宝石、石英、硅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处不作过多限制。衬底11可以是柔性膜材,也可以是硬性膜材。在本实施例中,衬底11为硬性膜材,具体地,衬底11为透明玻璃。
薄膜晶体管12包括依次设置于衬底11上的栅极电极121、第一绝缘层122、有源层123、欧姆接触层124和电极层125。电极层125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电极1251与漏极电极1252。第一绝缘层122设置于栅极电极121远离衬底11的一侧,且覆盖整个衬底11。有源层123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22远离衬底11的一侧,且对应栅极电极121设置。电极层125设置于有源层123远离衬底11的一侧,电极层125中的源极电极1251和漏极电极1252分别对称设置于有源层123的相对两侧。VDD信号线的一端连接驱动电路,另一端连接源极电极1251,漏极电极1252连接第一电极15,且通过第一电极15与发光单元2的阳极21电连接。发光单元2与第二电极16连接,并通过第二电极16与公共电极14实现电连接。电极层125与有源层123之间设置有两个间隔且绝缘设置的欧姆接触层124。一个欧姆接触层124对应设置于源极电极1251与有源层123之间,另一个欧姆接触层124对应设置于漏极电极1252层125与有源层123之间。薄膜晶体管12可以为氢化非晶硅(a-Si:H)TFT、低温多晶硅(low-temperature poly-Si,LTPS)TFT或非晶氧化物(AOS)TFT。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12为氢化非晶硅TFT。
平坦层17在衬底11上的投影覆盖整个衬底11。平坦层17远离衬底11的一侧平坦化。平坦层17远离衬底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开口结构171,开口结构171贯穿平坦层17,第一电极15和第二电极16分别设置于开口结构171内。一个开口结构171对应设置一个第一电极15或一个第二电极16。平坦层17可以是异方性导电胶膜,也可以是其他材料。
遮光部13包括第一遮光部131,第一遮光部131包括第一遮光顶部1311。第一遮光顶部1311为黑色绝缘材料,黑色绝缘材料可以是Cr、CrOx和黑色树脂 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遮光作用的绝缘材料。第一遮光顶部1311设置于电极层125远离衬底11的一侧,且第一遮光顶部1311在衬底11上的投影覆盖整个衬底11。平坦层17设置于第一遮光顶部1311远离衬底11的一侧,开口结构171贯穿平坦层17和第一遮光顶部1311。由于发光单元2的发光方向是不受控制的,其会有射向驱动基板1方向的侧向光,该侧向光照射到薄膜晶体管12中的有源层123之后,会造成薄膜晶体管12器件特性发生暂时或者永久的变化,从而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品质。通过设置遮光部13可以遮挡射向有源层123的光,从而保护薄膜晶体管12的特性不变化。本实施例遮挡了发光单元2射向驱动基板1的所有光,进而保护薄膜晶体管12不受光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二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二实施例与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驱动基板1还包括第二绝缘层18,第一遮光顶部1311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8远离衬底11的一侧,且仅对应有源层123设置并覆盖有源层123。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基板1还包括第二绝缘层18,第二绝缘层18设置于电极层125远离衬底11的一侧。第二绝缘层18的材料与第一绝缘层12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处不作限制。开口结构171贯穿平坦层17和第二绝缘层18。第一遮光顶部1311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8远离衬底11的一侧,且仅对应有源层123设置并覆盖有源层123。即,第一遮光顶部1311在衬底1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有源层123在衬底11的正投影,以遮挡射向有源层123远离衬底11一侧的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三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处第一遮光侧部与有源层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三实施例与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遮光部131还包括第一遮光侧部1312。
第一遮光侧部1312位于第一遮光顶部1311与电极层125之间,且穿过第二绝缘层18并延伸至电极层125表面。第一遮光侧部1312为环状结构,有源层123在第二绝缘层18上的投影位于环状结构内,以遮挡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经电极层125或驱动基板1内部其他层反射后射向有源层123远离衬底11的一侧的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顶部1311与第一遮光侧部131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均采用黑色绝缘材料。第一遮光部131可以是在制作完成薄膜晶体管12后,通过黄光工艺制成,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成,此处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第一遮光顶部1311在第二绝缘层18上的投影覆盖第一遮光侧部1312,以便于更好地制备第一遮光部131。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遮光顶部1311和第一遮光侧部1312也可以不是一体成型结构。例如,第一遮光顶部1311采用黑色绝缘材料,第一遮光侧部1312采用金属,金属可以反射射向第一遮光侧部1312的光,从而达到遮挡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经电极层125或驱动基板1内部其他层反射后射向有源层123远离衬底11的一侧的光的目的,第一遮光顶部1311在第二绝缘层18上的投影覆盖第一遮光侧部1312,防止第一遮光侧部1312与第一电极15短接,影响发光单元2与驱动基板1的良好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四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B处第二遮光部与有源层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四实施例与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遮光部13还包括第二遮光部132。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部13包括第一遮光部131和第二遮光部132,第一遮光部131和第二遮光部132相互独立设置。第一遮光部131包括第一遮光顶部1311和第一遮光侧部1312。第一遮光部131在衬底11上的投影仅覆盖有源层123,以遮挡射向有源层123远离衬底11一侧的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第二遮光部132位于衬底11与电极层125之间,且与电极层125至少部分重叠,以及与有源层123间隔设置,并穿过第一绝缘层122。第二遮光部132的数量为二,两个第二遮光部132沿着从源极电极1251到漏极电极1252的方向分别设置于有源层123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二遮光部132在第一绝缘层122上的正投影配合围设有源层123在第一绝缘层122上的正投影,以遮挡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经电极层125或驱动基板1内部其他层反射后射向有源层123靠近衬底11的一侧的光。
两个第二遮光部132中的一个对应设置于源极电极1251与衬底11之间,穿过第一绝缘层122并延伸至衬底11,另一个对应设置于漏极电极1252与衬底11之间,穿过第一绝缘层122并延伸至衬底11。两个第二遮光部132间隔且绝缘设置。两个第二遮光部132在第一绝缘层122上的正投影配合围设栅极电极121在第一绝缘层122上的正投影,且第二遮光部132与栅极电极121之间填充有第一绝缘层122,防止第二遮光部132将电极层125与栅极电极121短接。两个第二遮光部132的形状和/或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形状和尺寸均不相同,只需保证侧向光无法在平行于衬底11的方向上经过两个第二遮光部132之间的缝隙照射到有源层123上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遮光部132在平行于衬底1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均为U型,但尺寸不同。第二遮光部132与电极层125的材质相同,且相互连接。也就是说,第二遮光部132可以和电极层125一同制备,可以简化制备工艺。可以理解,第二遮光部132的材料也可以和电极层125的材质不同,例如,第二遮光部132采用黑色绝缘材料。两个遮光部13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平行于衬底11的方向上,第二遮光部132的横截面可为弧形、不封闭的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图形。本申请实施例中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些,不代表其结构仅限于此。第二遮光部132在平行于衬底11的方向上的壁厚d尽可能的大,使第二遮光部132与栅极电极121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的小,进而使得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经衬底11反射后经第二遮光部132与栅极电极121之间的间隙后不能射向有源层123靠近衬底11一侧;和/或,第二遮光部132在平行于衬底11的方向上的壁厚d尽可能的大,使第二遮光部132与公共电极14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的小,进而使得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经衬底11反射后的光无法经过第二遮光部132与栅极电极121之间的间隙,即反射后的光无法照射到有源层123靠近衬底11的一侧。第二遮光部132为黑色绝缘材料时,第二遮光部132可以与栅极电极121和公共电极14接触,使得第二遮光部132在平行于衬底11的方向上的壁厚d最大。第二遮光部132为金属材质时,由于制程的限制和防止出现短路,第二遮光部132与栅极电极121之间的间隙宽度不小于1.5μm,以及第二遮光部132与公共电极14之间的间隙宽度不小于1.5μm。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遮光部132的具体形状、尺寸以及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五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五实施例与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遮光部13仅包括第二遮光部132。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部13仅包括第二遮光部132。驱动基板1不包括第二绝缘层18和第一遮光部131。本实施例的遮光部13可以遮挡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经反射后射向有源层123靠近衬底11一侧的光。
请参阅图8至图10,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六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C-C处第二遮光部与有源层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六实施例与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遮光部13仅包括第二遮光部132,第二遮光部132为4个。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遮光部132为4个,4个第二遮光部132彼此绝缘且间隔设置。4个第二遮光部132分别命名为第一子遮光部1321、第二子遮光部1322、第三子遮光部1323和第四子遮光部1324。第一子遮光部1321和第二子遮光部1322分别对应设置于源极电极1251与衬底11之间,穿过第一绝缘层122并延伸至衬底11。第三子遮光部1323和第四子遮光部1324分别对应设置于漏极电极1252与衬底11之间,穿过第一绝缘层122并延伸至衬底11。4个第二遮光部132中的两个为一组,每组第二遮光部132在第一绝缘层122上的正投影配合围设栅极电极121在第一绝缘层122上的正投影,且第二遮光部132与栅极电极121之间填充有第一绝缘层122。也就是说,第一子遮光部1321与第三子遮光部1323和第四子遮光部1324中的一个为一组,另外两个第二遮光部132为另一组。第二子遮光部1322与第三子遮光部1323尽可能的靠近栅极电极121设置,第一子遮光部1321和第四子遮光部1324尽可能的远离栅极电极121设置,并尽可能靠近公共电极14设置,且第一子遮光部1321和第四子遮光部1324必须与电极层125重叠或相切设置,使得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无法经过第一子遮光部1321与电极层125之间的间隙以及第四子遮光部1324与电极层125之间的间隙照射到衬底11。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子遮光部1321和第四子遮光部1324远离栅极电极121设置,使得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能照射到衬底11上的光与衬底11的夹角相比于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五实施例中该侧向光能照射到衬底11上的光与衬底11的夹角更大,使得在本实施例中该侧向光在衬底11远离第二遮光部132的一侧表面的入射点a更远离栅极电极121,从而使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经衬底11反射后的光无法经过第二子遮光部1322与栅极电极121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子遮光部1323与栅极电极121之间的间隙,即,反射后的光无法照射到有源层123靠近衬底11的一侧。
第二遮光部132与电极层125的材质相同,且相互连接,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的第二遮光部132与电极层125的材质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子遮光部1321和第四子遮光部1324为黑色绝缘材料,第二子遮光部1322和第三子遮光部1323的材质与电极层125相同。
应当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遮光部132的设计方式,也同样适用于上述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的其他实施例中,此处不再赘述,请参照本实施例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8、图11和图12,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与发光单元第七实施例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D-D处第二遮光部与有源层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七实施例与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遮光部132为黑色绝缘材料,且与公共电极14和栅极电极121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遮光部132为黑色绝缘材料,且与公共电极14和栅极电极121接触。本实施例第二遮光部132的遮光原理与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1与发光单元2第六实施例的第二遮光部132的遮光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于第二遮光部132为黑色绝缘材料,使得两个第二遮光部132可以均与公共电极14和栅极电极121接触,进一步地,两个遮光部132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设置方式。两个遮光部132也可以形成闭合图形,两个第二遮光部132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遮光部132分别对应电极层设置,且相互接触,形成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从而使发光单元2发出的侧向光经衬底11反射后的光无法经过第二遮光部132与栅极电极121之间的间隙,即,反射后的光无法照射到有源层123靠近衬底11的一侧。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遮光部132可以为不规则图形,此处不作限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基板1,驱动基板1用于驱动无机发光二极管发光,驱动基板1包括衬底11以及依次设置于衬底11上的第一绝缘层122、有源层123和电极层125;电极层125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电极1251与漏极电极1252;其中,还包括遮光部13,遮光部13位于电极层125与衬底11之间,且与电极层125至少部分重叠,以及与有源层123间隔设置,并穿过第一绝缘层122;和/或,遮光部13至少部分位于电极层125远离衬底11的一侧且覆盖有源层123。通过在有源层123的周围设置遮光部13,遮挡射向有源层123方向的光,避免驱动基板1中的薄膜晶体管12受到光照而使特性发生变化。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无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包括:
衬底;
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栅极、第一绝缘层、有源层和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电极与漏极电极;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和/或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顶部和第一遮光侧部,所述第一遮光顶部仅对应所述有源层设置并覆盖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一遮光侧部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顶部与所述电极层之间且延伸至所述电极层表面;
所述第二遮光部位于所述电极层与所述衬底之间,且与所述电极层至少部分重叠,以及与所述有源层间隔设置,并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遮光部的数量为4,4个所述第二遮光部中的两个为一组,每组所述第二遮光部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配合围设所述有源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一组所述第二遮光部靠近所述栅极设置,另一组所述第二遮光部远离所述栅极设置且与所述电极层重叠或相切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第二遮光部相互独立设置;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电极层的材质相同,且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顶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侧部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层并延伸至所述电极层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侧部为环状结构,所述有源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环状结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顶部与所述第一遮光侧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采用黑色绝缘材料。
6.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包括驱动基板和多个无机发光二极管,所述驱动基板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基板。
CN202211014947.9A 2022-08-23 2022-08-23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Active CN1151015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4947.9A CN115101545B (zh) 2022-08-23 2022-08-23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PCT/CN2022/143542 WO2024040843A1 (zh) 2022-08-23 2022-12-29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4947.9A CN115101545B (zh) 2022-08-23 2022-08-23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1545A CN115101545A (zh) 2022-09-23
CN115101545B true CN115101545B (zh) 2023-01-31

Family

ID=83301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4947.9A Active CN115101545B (zh) 2022-08-23 2022-08-23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01545B (zh)
WO (1) WO20240408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1545B (zh) * 2022-08-23 2023-01-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489A (zh) * 2018-08-30 2019-01-0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911424A (zh) * 2019-12-11 2020-03-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1834465A (zh) * 2019-12-09 2020-10-2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38100A (zh) * 2021-01-07 2021-05-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745249A (zh) * 2021-08-23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CN114447119A (zh) * 2022-01-20 2022-05-06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Tft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7808B2 (ja) * 2005-10-20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モルファス酸化物を用いた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及び該トランジス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101624226B1 (ko) * 2008-12-02 2016-05-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패널
CN101887897B (zh) * 2009-05-13 2013-02-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Tft-lcd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20078293A (ko) * 2010-12-31 2012-07-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랜지스터와 그 제조방법 및 트랜지스터를 포함하는 전자소자
KR102050460B1 (ko) * 2012-11-30 2019-11-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273410A (zh) * 2018-09-12 2019-01-25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加工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110703501A (zh) * 2019-10-29 2020-01-1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115101545B (zh) * 2022-08-23 2023-01-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489A (zh) * 2018-08-30 2019-01-0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34465A (zh) * 2019-12-09 2020-10-2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11424A (zh) * 2019-12-11 2020-03-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2838100A (zh) * 2021-01-07 2021-05-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745249A (zh) * 2021-08-23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CN114447119A (zh) * 2022-01-20 2022-05-06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Tft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1545A (zh) 2022-09-23
WO2024040843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95584B1 (ko) 터치 패널 내장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76719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19008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38138B (zh) 显示面板
CN108258014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及形成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
KR102334393B1 (ko) 표시 장치
CN110299380A (zh) 电子装置
CN105633117A (zh)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KR102655727B1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20150011081A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JP2015041489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KR20170106565A (ko) 표시 장치
CN115101545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基板
KR102635781B1 (ko) 배선 필름 및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KR102035496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40040698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EP3660909B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529560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32128B1 (ko) 터치 내장형 표시 장치
US11594165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N10434781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361133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CN214313210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14574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08243A1 (ja) 画素構造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