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2772A - 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2772A
CN115092772A CN202210917011.0A CN202210917011A CN115092772A CN 115092772 A CN115092772 A CN 115092772A CN 202210917011 A CN202210917011 A CN 202210917011A CN 115092772 A CN115092772 A CN 115092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tension
waxing
rod
wa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70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2772B (zh
Inventor
罗红星
练卫君
赵亚运
李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icai Knit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icai Knit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icai Knit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icai Knit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70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2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2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2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2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2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cores or formers at winding stations; Securing cores or formers to driving members
    • B65H54/553Both-ends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36Floating elements compensating for irregularities in supply or take-up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1/00Moistening, sizing, oiling, waxing, colouring or dry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as additional measures during package formation
    • B65H71/005Oiling, waxing by applying solid wax cake during sp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织衫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包括络纱工序,该络纱工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张力调节机构调整待络纱的纱线张力;步骤二:打蜡机构对已调整好张力的纱线进行打蜡,并使打蜡机构根据纱线的粗细而贴合于纱线的周向方向对纱线均匀涂油或涂蜡;步骤三:在络纱过程中需要微调纱线张力时,微调机构驱动张力调节机构对纱线张力微调,微调机构还驱动打蜡机构动作与已改变直径的纱线重新匹配贴合打蜡;本发明具有工艺步骤简单、效果好、能提高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的纱线络纱质量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衫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针织衫生产包括:原料入厂检验、络纱、横机收发室、横机编织、半成品检验、套口收发、套口缝合、套口检验、手缝、手缝检验、照灯初验、洗水、拔毛、照灯二次检验、蒸烫、整型、量尺、外观、定标、成验、终验、挂吊牌、包装、装箱、箱麦、入库等工序,其中,络纱工序中,需要对纱线进行涂油或打蜡处理;
授权公告号为CN2151634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包括机身,机身底部排列安装多个固定桩,固定桩上固定放置纱线,机身中部排列安装和固定桩数量相同的拉线杆,每个拉线杆上方安装压块、夹块和插蜡杆,每个插蜡杆.上方的位置安装感应器,机身顶端排列安装和固定桩数量相同的转轮,转轮旁安装固定夹,固定夹上安装纱线筒,机身上每个插蜡杆旁还设置有一对启动按钮和故障状况灯。
该方案通过增加电机数量和转轮数量,使得多个纱线筒可以同时加工但又相互独立;能够同时实现对多根纱线同时进行络纱处理;但是该方案无法对络纱过程中的纱线张力进行控制,并且在改变纱线张力的同时,无法针对因张力改变导致直径改变后的纱线进行适应性涂油处理,也无法针对多种不同直径纱线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涂油处理,从而使得该方案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部分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通过张力调节机构对络纱过程中的纱线张力进行调整,通过打蜡机构对已调整好张力的纱线进行打蜡,通过微调机构驱动张力调节机构对纱线张力微调,以及同时驱动打蜡机构动作与已改变直径的纱线重新匹配贴合均匀打蜡,从而实现对络纱过程中的纱线持续均匀涂蜡,解决了现有技术络纱过程中的纱线张力调整后未能持续对纱线均匀涂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包括络纱工序,该络纱工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张力调节机构调整待络纱的纱线张力;
步骤二:打蜡机构对已调整好张力的纱线进行打蜡,并使打蜡机构根据纱线的粗细而贴合于纱线的周向方向对纱线均匀涂油或涂蜡;
步骤三:在络纱过程中需要微调纱线张力时,微调机构驱动张力调节机构对纱线张力微调的同时,还驱动打蜡机构动作与已改变直径的纱线重新匹配贴合以实现均匀打蜡。
进一步的,移动组件驱动张力轮上移或下移而实现张力调节机构对纱线张力调整;弹性伸缩件根据张力轮受到的张力变化而平衡张力变化幅度,以实现纱线张力的稳定。
进一步的,板驱动件驱动板件挤压锥形件上滑动设置的滑杆,使多个滑杆下端的涂蜡片表面贴合纱线表面而实现打蜡机构与纱线直径的匹配,以使打蜡机构对纱线表面的均匀涂蜡;第二安装架内盛有的蜡液通过锥形件上设置的导向槽及滑杆流向涂蜡片实现涂蜡片上蜡液的补充。
进一步的,微调机构驱动移动组件下移的同时还驱动板驱动件下移而实现在张力机构微调纱线张力的同时,打蜡机构重新匹配改变直径的纱线,以实现打蜡机构持续均匀的对纱线涂蜡。
进一步的,微调机构驱动延迟件而使延迟件以慢动作驱动移动组件上移或下移以避免纱线所受张力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纱线局部断裂。
进一步的,涂蜡片为折弯的弧形弹性片体,且所述涂蜡片展平后为梯形状且靠近滑杆的一端为小端;滑杆伸长或缩短推动涂蜡片一端移动而使涂蜡片的折弯位置改变,实现为弧形状的多个涂蜡片的折弯处围合成匹配纱线直径的圆的直径调整。
进一步的,调整打蜡机构处前后引导纱线的引导轮位置,使对应打蜡机构前后两个引导轮处的纱线的走向恰好经过多个涂蜡片围合成圆的回转中心处。
进一步的,旋转双向螺杆而使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将调整两个夹板之间的环形圈内凹的弧形面的弧度,实现了引导轮轴面内凹的弧面与纱线表面贴合而使纱线输送方向与涂蜡片围合成圆的回转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的,移动驱动杆,使驱动杆上对应第一齿与对应双向螺杆内的第二齿啮合,转动驱动杆以实现驱动杆仅驱动对应双向螺杆转动而实现该双向螺杆处单个环形圈内凹弧度的调整。
进一步的,移动并挤压驱动杆,使驱动轴上对应第三齿圈挤压对应双向螺杆侧面的第四齿圈而使第四齿圈的齿尖处的弹性伸缩部被挤压,正反转动驱动杆使所有第三齿圈与第四齿圈啮合,转动驱动杆使所有双向螺杆跟随转动,实现所有环形圈的弧度同步调整。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用络纱设备,通过张力调节机构对络纱过程中的纱线张力进行调整,通过打蜡机构对已调整好张力的纱线进行打蜡,通过微调机构驱动张力调节机构对纱线张力微调,以及同时驱动打蜡机构动作与已改变直径的纱线重新匹配贴合均匀打蜡,
解决了络纱过程中纱线张力调整时,打蜡机构未能同步及时调整而导致无法实现持续对纱线均匀涂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用络纱设备;包括:机架;
输送机构,用于对纱线输送的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机架上;
张力调节机构;
打蜡机构,用于对输送的纱线张力进行调节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和用于对输送的纱线表面均匀打蜡的所述打蜡机构均设置于纱线的输送路径上;
微调机构,用于同时驱动张力调节机构对纱线张力微调以及驱动打蜡机构重新匹配纱线直径的所述微调机构设置于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多个输送辊,所述输送辊通过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
张力轮,所述纱线经过张力轮并与张力轮接触;
移动组件,用于驱动张力轮上下移动调节纱线张力的所述移动组件竖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滑槽;
弹性伸缩件,所述弹性伸缩件滑动设置于滑槽内,弹性伸缩件的下端通过设置的安装架与张力轮转动连接;
滑动驱动件,用于驱动弹性伸缩件于滑槽内上下滑动调节的所述滑动驱动件连接于第一安装架上端。
进一步的,弹性伸缩件为内置有弹簧的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与弹性伸缩件之间连接有数显弹簧拉力计;
进一步的,所述打蜡机构包括:
锥形件,沿着所述锥形件的锥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导向槽;
滑杆,所述滑杆设置于导向槽内,且滑杆的下端设置有弧形状的涂蜡片;
板件,所述板件的下表面周向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杆的上端位于滑槽内且与板件滑动连接;
板驱动件,用于驱动板件上移或下移而改变多个滑杆下端围合成圆的直径的所述板驱动件设置于板件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件外设置有筒状的第二安装架,且所述锥形件的上端侧面设置有与导向槽连通的孔;所述第二安装架内盛有蜡液且蜡液能够通过导向槽流至涂蜡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活塞缸以及与第一活塞缸匹配的第一活塞杆;所述板驱动件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活塞缸以及与第二活塞缸匹配的第二活塞杆;所述微调机构包括:
第一管;
第二管;
第一液压缸;
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一管与第一活塞缸内底部连通的所述第一液压缸和通过第二管与第二液压缸内底部连通的所述第二液压缸平行且与第一安装架连接;
伸缩驱动件,所述伸缩驱动件与第一安装架连接且伸缩驱动件上设置有用于压缩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按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和第一液压缸之间设置有延迟件,且第一管内流体的流速小于第一液压缸内流体进入延迟件内的流速。
进一步的,所述延迟件为弹性囊体;
进一步的,沿着纱线输送方向的打蜡机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引导轮,两个引导轮用以对纱线的走向进行限位而使纱线于打蜡机构处走向不偏歪。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轮包括:
两个圆形状的夹板;
环形圈,所述环形圈的轴面为内凹的弧面;
双向螺杆;
两个所述夹板分设于环形圈两侧,且环形圈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夹板边缘连接;所述双向螺杆穿过两个夹板和环形圈且双向螺杆两端的螺纹分别与对应夹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涂蜡片为折弯的弧形弹性片体,涂蜡片展平后为梯形状且靠近滑杆的一端为小端;涂蜡片远离滑杆的一端通过杆件与锥形件连接;滑杆伸缩能够改变涂蜡片的折弯处位置;涂蜡片折弯处的面为弧形面,所述涂蜡片长度方向的弧面弧度依次增大;且所述涂蜡片大端的弧面弧度大于涂蜡片小端弧面的弧度;多个所述涂蜡片的折弯处的弧面能够围合成匹配纱线直径的圆。
进一步的,所述涂蜡片处以及引导轮处均设置有摄像头,且该摄像头与第二安装架上设置的电脑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螺杆为空心结构,且双向螺杆内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表面设置有第一齿,双向螺杆内设置有能与第一齿啮合的第二齿;且第一齿沿着驱动杆轴向方向移动能够第二齿错位而不啮合;所述驱动杆轴向方向上相邻的第一齿间距依次增大或减少,且当其中一个第一齿与对应的第二齿啮合时,其余第一齿与对应第二齿均处于非啮合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上设置的第一齿满足:驱动杆向一侧移动而使驱动杆上设置的多个第一齿按顺序依次与对应第二齿啮合;
所述双向螺杆远离对应第一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圈,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三齿圈啮合的第四齿圈;且第四齿圈的齿尖处均设置有弹性伸缩部;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每个双向螺杆轴向限位而使双向螺杆仅能沿着其自身轴向方向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张力调节机构对络纱过程中的纱线张力进行调整,通过打蜡机构对已调整好张力的纱线进行打蜡,通过微调机构驱动张力调节机构对纱线张力微调,以及同时驱动打蜡机构动作与已改变直径的纱线重新匹配贴合均匀打蜡,从而实现对络纱过程中的纱线持续均匀涂蜡,解决了现有技术络纱过程中的纱线张力调整后未能持续对纱线均匀涂蜡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采用多个滑杆沿着锥形件表面的锥度方向均匀设置并形成锥形状,通过板件统一下压或上拉与板件滑动连接的所有滑杆,实现滑杆下端的涂蜡片围合成的圆的直径调整,以实现多个涂蜡片围合成的圆与纱线直径的匹配,提高纱线涂蜡的均匀性;
(3)本发明通过微调机构驱动延迟件而使延迟件以慢动作驱动移动组件上移或下移,解决了纱线所受张力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纱线局部突然断裂的问题;
(4)本发明通过将涂蜡片设置为梯形的弧形状,该涂蜡片梯形状的大端弧度大于其小端的弧度,且该涂蜡片中部被折弯,折弯处亦为弧形状,且折弯处的弧形状随着折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折弯位置越靠近涂蜡片大端处,折弯处的弧度越大,使得多个涂蜡片能够始终能够围合成一个圆以使涂蜡片的折弯处弧面能够更好的与纱线轴面贴合而实现与纱线直径匹配契合,从而提高纱线表面蜡液的涂抹均匀,进而提高络纱质量;
(5)本发明通过双向螺杆而使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将调整两个夹板之间的环形圈内凹的弧形面的弧度,实现了引导轮轴面内凹的弧面与纱线表面贴合而使纱线输送方向与涂蜡片围合成圆的回转中心线重合引导轮的轴面内凹弧度与纱线的直径匹配;从而解决纱线沿着引导轮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偏歪以及纱线无法正常的与多个涂蜡片33表面均匀正常接触打蜡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工艺步骤简单、效果好、能提高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的纱线络纱质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张力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打蜡机构斜向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打蜡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打蜡机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涂蜡片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涂蜡片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引导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驱动杆与双向螺杆位置关系图;
图14为本发明双向螺杆内部结构与驱动杆连接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C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说明:机架1、纱线10、固定桩11、纱筒12、转轮13、张力调节机构2、张力轮21、移动组件22、第一安装架221、滑动驱动件223、弹簧拉力计224、第一活塞缸225、第一活塞杆226、滑槽2211、弹性伸缩件222、打蜡机构3、锥形件31、滑杆32、涂蜡片33、折弯处331、板件34、板驱动件35、第二安装架36、第二活塞缸37、第二活塞杆371、杆件38、微调机构4、第一管41、第二管42、第一液压缸43、第二液压缸44、伸缩驱动件45、按压板46、延迟件47、引导轮5、夹板51、环形圈52、双向螺杆53、第二齿531、第三齿圈532、驱动杆54、第一齿541、第四齿圈542、弹性伸缩部543、限位件55、输送机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包括络纱工序,该所述络纱工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张力调节机构2调整待络纱的纱线10张力;
步骤二:打蜡机构3对已调整好张力的纱线10进行打蜡,并使打蜡机构3根据纱线10的粗细而贴合于纱线10的周向方向对纱线10均匀涂油或涂蜡;
步骤三:在络纱过程中需要微调纱线10张力时,微调机构4驱动张力调节机构2对纱线10张力微调的同时,还驱动打蜡机构3动作与已改变直径的纱线10重新匹配贴合以实现均匀打蜡。
需要说明的是,纱线10在络纱过程中若张力不足或过大均会容易引起纱筒12形成不良的问题,络纱速度的升降也会影响络纱的张紧力,使得张紧力也需要随之调整,也即络纱过程中也存在调节张力的情况;络纱张力的改变会影响纱线10的直径大小,张力越大,纱线10的直径越小;络纱张力对纱线10线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张力下所络出的纱线10线密度会有所不同,络纱张力越大,纱筒12的纱线10的线密度越小,纱线10越细;络纱张力对织物线圈长度和密度有影响,络纱张力越大,线圈长度越小,从而织物的密度就越大;因此,在生产中要考虑络纱张力对织物密度的影响,要保证络纱时纱线10张力的均匀性;同时,若纱线10涂蜡过多容易导致多纤维交织针织衫出现烂边、破洞等问题,纱线10涂蜡过多还容易导致横机上的纱线10通道出现蜡质残留以及导纱孔被堵而不利于纱线10通过,进而影响纱线10编织的顺利进行,而对纱线10均匀打蜡是影响纱线10打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纱线10涂蜡的均匀程度间接影响着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的生产加工质量;
在络纱过程中,纱筒12转动卷绕纱线10,纱线10由固定桩11释放纱线10并依次经过张力调节机构2、打蜡机构3、转轮13而被纱筒12卷绕,通过张力调节机构2对纱线10络纱前进行一次张力调整,通过调整打蜡机构3而使打蜡机构3在纱线10络纱前匹配纱线10当前直径,以实现对纱线10表面的均匀涂蜡;当纱线10络纱过程中因生产需求需要对纱线10张力进行调整或微调时,通过微调机构4对纱线10张力进行微调,以使纱筒12能够更好的成型;同时,由于纱线10的张力被改变,纱线10的直径也将随之改变,因此,通过微调机构4调整纱线10张力的同时,还需要同时调整打蜡机构3,通过微调机构4同时驱动打蜡机构3动作,使打蜡机构3重新匹配改变直径后的纱线10,以实现纱线10持续均匀的涂蜡,提高纱筒12的形成质量,进而提高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的生产质量。
作为改进,如图4所示,移动组件22驱动张力轮21上移或下移而实现张力调节机构2对纱线10张力调整;弹性伸缩件222根据张力轮21受到的张力变化而平衡张力变化幅度,以实现纱线10张力的稳定。
作为改进,如图5-6所示,板驱动件35驱动板件34挤压锥形件31上滑动设置的滑杆32同步移动,使多个滑杆32下端的涂蜡片33表面贴合纱线10表面而实现打蜡机构3与纱线10直径的匹配,以使打蜡机构3对纱线10表面的均匀涂蜡;第二安装架36内盛有的蜡液通过锥形件31上设置的导向槽及滑杆32流向涂蜡片33实现涂蜡片33上蜡液的补充。
需要说明的是,未采用环形气囊膨胀或收缩调整涂蜡片33围合成圆的直径是由于环形气囊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在有风或环境气压变化较大时容易改变环形气囊的倾斜程度及环形气囊的内径,从而使得在使用环形气囊改变涂蜡片33围合成圆的直径时存在依旧对纱线10涂蜡效果差的问题;因此,采用多个滑杆32沿着锥形件31表面的锥度方向均匀设置并形成锥形状,通过板件34统一下压或上拉与板件34滑动连接的所有滑杆32,实现滑杆32下端的涂蜡片33围合成的圆的直径调整,以实现多个涂蜡片33围合成的圆与纱线10直径的匹配,提高纱线10涂蜡的均匀性。
作为改进,如图4-5、9所示,微调机构4驱动移动组件22下移的同时还驱动板驱动件35下移而实现在张力机构微调纱线10张力的同时,打蜡机构3重新匹配改变直径的纱线10,以实现打蜡机构3持续均匀的对纱线10涂蜡。
作为改进,如图4-5、9所示,微调机构4驱动延迟件47而使延迟件47以慢动作驱动移动组件22上移或下移以避免纱线10所受张力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纱线10局部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微调机构4快速进行微调后,通过延迟件47将微调机构4的驱动力缓慢释放以缓慢驱动移动组件22移动,从而减少纱线10张力的突变而导致纱线10局部断线的问题发生,从而提高纱筒12的形成质量。
作为改进,如图7-11所示,涂蜡片33为折弯的弧形弹性片体,且所述涂蜡片33展平后为梯形状且靠近滑杆32的一端为小端;滑杆32伸长或缩短推动涂蜡片33一端移动而使涂蜡片33的折弯位置改变,实现为弧形状的多个涂蜡片33的折弯处331围合成匹配纱线10直径的圆的直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涂蜡片33为梯形的弧形状,该涂蜡片33梯形状的大端弧度大于其小端的弧度,且该涂蜡片33中部被折弯,折弯处331亦为弧形状,且折弯处331的弧形状随着折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折弯位置越靠近涂蜡片33大端处,折弯处331的弧度越大,使得涂蜡片33始终能够围合成一个圆并实现相邻涂蜡片33之间不存在间隙或存在的间隙小而可以忽略,以使涂蜡片33的折弯处331弧面能够更好的与纱线10轴面贴合而实现与纱线10直径匹配契合,从而提高纱线10表面蜡液的涂抹均匀,进而提高络纱质量。
实施例二
如图1-15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3、12-15所示,调整打蜡机构3处前后引导纱线10的引导轮5位置,使对应打蜡机构3前后两个引导轮5处的纱线10的走向恰好经过多个涂蜡片33围合成圆的回转中心处。
需要说明的是,涂蜡片33对纱线10均匀涂蜡,需要保证纱线10在涂蜡片33围合成圆的回转中心处,否则纱线10走向偏歪会使得纱线10仍无法被均匀涂蜡,因此,通过调整打蜡机构3前后的引导轮5位置,进而提高纱线10的打蜡均匀性,进而提高纱线10打蜡质量。
作为改进,如图12-15所示,旋转双向螺杆53而使两个夹板51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夹板(51)同步移动将调整两个夹板51之间的环形圈52内凹的弧形面的弧度,实现了引导轮5轴面内凹的弧面与纱线10表面贴合而使纱线10输送方向与涂蜡片33围合成圆的回转中心线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若是两个引导轮5的轴面内凹弧度过大,将使得纱线10沿着引导轮5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偏歪,偏歪的纱线10将无法正常的与多个涂蜡片33表面均匀正常接触,进而使得纱线10无法被均匀涂蜡;而若引导轮5的轴面内凹弧度过小,因增加纱线10与引导轮5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量纱线10的磨损,进而增加纱线10断裂的几率,因此,应使引导轮5的轴面内凹弧度与纱线10的直径匹配。
作为改进,如图12-15所示,移动驱动杆54,使驱动杆54上对应第一齿541与对应双向螺杆53内的第二齿531啮合,转动驱动杆54以实现驱动杆54仅驱动对应双向螺杆53转动而实现该双向螺杆53处单个环形圈52内凹弧度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多种不同直径的纱线10进行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的纱线10络纱过程中,不同直径的纱线10需要单独调整引导该纱线10的引导轮5内凹的弧面弧度,通过移动驱动杆54,使与需要转动的双向螺杆53对应的驱动杆54上的第一齿541移向该双向螺杆53内的第二齿531处并啮合,随后转动该驱动杆54以驱动该对应双向螺杆53转动,从而实现该对应双向螺杆53驱动两个夹板51靠近或远离而改变该对应引导轮5轴面内凹的弧度,并与纱线10直径匹配。
作为改进,如图12-15所示,移动并挤压驱动杆54,使驱动轴上对应第三齿圈532挤压对应双向螺杆53侧面的第四齿圈542而使第四齿圈542的齿尖处的弹性伸缩部543被挤压,正反转动驱动杆54使所有第三齿圈532与第四齿圈542啮合,转动驱动杆54使所有双向螺杆53跟随转动,实现所有环形圈52的弧度同步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有纱线10为相同直径的纱线10时,通过移动驱动杆54使所有第三齿圈532与对应所有第四齿圈542啮合,随后转动驱动杆54,使驱动杆54同步驱动所有第四齿圈542而带动所有双向螺杆53转动而实现所有引导轮5内凹弧面的弧度调整,提高了调节的简便性。
实施例三
如图1-15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提供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用络纱设备;包括:机架1;
输送机构6,用于对纱线10输送的所述输送机构6设置于机架1上;
张力调节机构2;
打蜡机构3,用于对输送的纱线10张力进行调节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2和用于对输送的纱线10表面均匀打蜡的所述打蜡机构3均设置于纱线10的输送路径上;
微调机构4,用于同时驱动张力调节机构2对纱线10张力微调以及驱动打蜡机构3重新匹配纱线10直径的所述微调机构4设置于机架1上。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机构6将固定桩11上的纱线10输送至纱筒12上而进行络纱,在纱线10输送过程中,纱线10经过张力调节机构2和打蜡机构3,先通过张力调节机构2调节纱线10的张力,使纱线10以所需张力缠绕于纱筒12上,以满足使用;通过使打蜡机构3与实时张力下的纱线10直径匹配而对该纱线10打蜡,以使纱线10表面被均匀打蜡,并减少纱线10打蜡时对纱线10的阻力。
作为改进,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多个输送辊,所述输送辊通过转轴与机架1转动连接。
作为改进,如图2-4所示,所述张力调节机构2包括:
张力轮21,所述纱线10经过张力轮21并与张力轮21接触;
移动组件22,用于驱动张力轮21上下移动调节纱线10张力的所述移动组件22竖向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移动组件22驱动张力轮21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纱线10张力的调节。
作为改进,如图2-4所示,所述移动组件22包括:
第一安装架221,所述第一安装架221上设置有滑槽2211;
弹性伸缩件222,所述弹性伸缩件222滑动设置于滑槽2211内,弹性伸缩件222的下端通过设置的安装架与张力轮21转动连接;
滑动驱动件223,用于驱动弹性伸缩件222于滑槽2211内上下滑动调节的所述滑动驱动件223连接于第一安装架221上端。
作为改进,弹性伸缩件222为内置有弹簧的伸缩杆;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架与弹性伸缩件222之间连接有数显弹簧拉力计22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滑动驱动件223为电动伸缩杆或伸缩液压缸或伸缩气缸;通过滑动驱动件223驱动弹性伸缩件222沿着滑槽2211上移或下移,以实现张力轮21的上下移动调节纱线10的张力,从而实现纱线10张力的调节;通过在安装架和弹性伸缩件222之间设置弹簧拉力计224,能够更为清晰的展现出弹性伸缩杆处纱线10所受到的压力或拉力,使张力轮21受到的张力以数据的形式展现,以使张力轮21对纱线10张力的调节更为方便。
作为改进,如图6-9所示,所述打蜡机构3包括:
锥形件31,沿着所述锥形件31的锥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导向槽;
滑杆32,所述滑杆32设置于导向槽内,且滑杆32的下端设置有弧形状的涂蜡片33;
板件34,所述板件34的下表面周向均设有滑槽2211,所述滑杆32的上端位于滑槽2211内且与板件34滑动连接;
板驱动件35,用于驱动板件34上移或下移而改变多个滑杆32下端围合成圆的直径的所述板驱动件35设置于板件34上方。
需要说的是,所述板驱动件35为电动伸缩杆或液压缸或气缸,锥形件31和板件34的回转中处均设置有供纱线10穿过的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板驱动件35驱动板件3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而使板件34驱动滑杆32沿着导向槽方向移动,滑杆32下移能够实现滑杆32下端涂蜡片33围合成的圆的直径减少,滑杆32上移能够实现滑杆32下端涂蜡片33围合成的圆的直径增大;纱线10穿过锥形件31和板件34的回转中而与围合成圆的涂蜡片33接触,通过调整多个涂蜡片33围合成的圆的直径而使涂蜡片33匹配贴合于纱线10表面,从而实现对纱线10表面均匀涂蜡,进而提高纱线10打蜡效果,减少纱线10络纱的瑕疵。
作为改进,如图6-9所示,所述锥形件31外设置有筒状的第二安装架36,且所述锥形件31的上端侧面设置有与导向槽连通的孔;所述第二安装架36内盛有蜡液且蜡液能够通过导向槽流至涂蜡片33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二安装架36内添加融化的蜡液或油液,使得蜡液或油液经过导向槽流向涂蜡片33上,使得涂蜡片33上的蜡液或油液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进而使得打蜡机构3能够连续不断的对纱线10进行打蜡,从而提高了纱线10打蜡的效果;
作为改进,如图4-5、9所示,所述弹性伸缩件222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活塞缸225以及与第一活塞缸225匹配的第一活塞杆226;所述板驱动件35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活塞缸37以及与第二活塞缸37匹配的第二活塞杆371;所述微调机构4包括:第一管41;
第二管42;
第一液压缸43;
第二液压缸44,通过第一管41与第一活塞缸225内底部连通的所述第一液压缸43和通过第二管42与第二液压缸44内底部连通的所述第二液压缸44平行且与第一安装架221连接;
伸缩驱动件45,所述伸缩驱动件45与第一安装架221连接且伸缩驱动件45上设置有用于压缩第一液压缸43和第二液压缸44的按压板46。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伸缩驱动件45为第一螺杆或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安装架22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螺杆而使按压板46挤压第一液压缸43和第二液压缸44,使第一液压缸43和第二液压缸44缩短,缩短的第一液压缸43通过第一管41向第一活塞缸225内注入流体,缩短的第二液压缸44通过第二管42向第二活塞缸37内注入流体,从而实现张力调节机构2在微调纱线10张力的同时,打蜡机构3也重新匹配已经改变直径的纱线10,从而使得纱线10与打蜡机构3更好的匹配而提高纱线10涂蜡效果,同时,张力调节机构2与打蜡机构3同时被调节,避免或减少纱线10某段被涂抹不均匀的问题发生。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管41和第一液压缸43之间设置有延迟件47,且第一管41内流体的流速小于第一液压缸43内流体进入延迟件47内的流速。
作为改进,所述延迟件47为弹性囊体;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弹性囊体,使得第一液压缸43被挤压缩短后快速将自身内的流体充入弹性囊体内,使得弹性囊体快速膨胀,并通过第一管41向第一活塞缸225内缓慢通入流体而使第一活塞缸225伸长,从而使得在微调纱线10张力时使纱线10张力缓慢增加,避免瞬间增加纱线10张力而导致纱线10局部绷断的问题发生,有效提高纱线10络纱的质量。
作为改进,如图12-14所示,沿着纱线10输送方向的打蜡机构3前后方分别设置有引导轮5,两个引导轮5用以对纱线10的走向进行限位而使纱线10于打蜡机构3处走向不偏歪。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引导轮5的设置使纱线10在打蜡机构3处沿着直线方向输送,使纱线10输送经过打蜡机构3处不偏歪而恰好被打蜡机构3均匀涂蜡,从而提高打蜡机构3对纱线10均匀涂蜡的效果。
作为改进,如图12-14所示,所述引导轮5包括:
两个圆形状的夹板51;
环形圈52,所述环形圈52的轴面为内凹的弧面;
双向螺杆53;
两个所述夹板51分设于环形圈52两侧,且环形圈52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夹板51边缘连接;所述双向螺杆53穿过两个夹板51和环形圈52且双向螺杆53两端的螺纹分别与对应夹板51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转动双向螺杆53而调节两个夹板51的间距,进而改变两个夹板51之间的环形圈52轴面内凹的弧度,使得环形圈52轴面内凹的弧度与纱线10的直径匹配,能够减小纱线10在引导轮5上沿着引导轮5轴向方向的滑动,进而有利于纱线10输送过程中张力的稳定。
作为改进,如图12-14所示,所述涂蜡片33为折弯的弧形弹性片体,涂蜡片33展平后为梯形状且靠近滑杆32的一端为小端;涂蜡片33远离滑杆32的一端通过杆件38与锥形件31连接;滑杆32伸缩能够改变涂蜡片33的折弯处331位置;涂蜡片33折弯处331的面为弧形面,所述涂蜡片33长度方向的弧面弧度依次增大;且所述涂蜡片33大端的弧面弧度大于涂蜡片33小端弧面的弧度;多个所述涂蜡片33的折弯处331的弧面能够围合成匹配纱线10直径的圆。
作为改进,所述涂蜡片33处以及引导轮5处均设置有摄像头,且该摄像头与第二安装架36上设置的电脑信号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脑的显示屏能够将涂蜡片33处的纱线10和涂蜡片33位置关系图像放大,以及将引导轮5与纱线10之间的位置关系放大,从而便于调节涂蜡片33与纱线10直径匹配以及引导轮5轴向内凹弧面与纱线10直径的匹配。
作为改进,如图12-14所示,所述双向螺杆53为空心结构,且双向螺杆53内设置有驱动杆54,所述驱动杆54表面设置有第一齿541,双向螺杆53内设置有能与第一齿541啮合的第二齿531;且第一齿541沿着驱动杆54轴向方向移动能够第二齿531错位而不啮合;所述驱动杆54轴向方向上相邻的第一齿541间距依次增大或减少,且当其中一个第一齿541与对应的第二齿531啮合时,其余第一齿541与对应第二齿531均处于非啮合状态。
当第一个双向螺杆53内的第二齿531与驱动轴上对应的第一齿541恰好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杆54的轴向方向上的其余第一齿541依次距离对应第二齿531相近一侧的距离为X+Y、X+2Y、X+3Y、X+4Y...,其中X>0,Y>0且Y为第一齿541的齿宽,假设第一齿541与第二齿531的齿宽相同;如仅通过驱动杆54驱动第二个双向螺杆53转动时,将驱动杆54沿着第一齿541向第二齿531移动的方向移动X+Y距离以使该对应第一齿541与对应第二齿531啮合;如仅通过驱动杆54驱动第三个双向螺杆53转动时,将驱动杆54沿着第一齿541向第二齿531移动方向移动X+2Y距离以使该对应第一齿541与对应第二齿531啮合;如仅通过驱动杆54驱动第三个双向螺杆53转动时,将驱动杆54沿着第一齿541向第二齿531移动方向移动X+3Y距离以使该对应第一齿541与对应第二齿531啮合,也即,在时其中一对第一齿541与第二齿531啮合时,其余第一齿541与第二齿531处于非啮合状即可。
作为改进,如图12-14所示,所述驱动杆54上设置的第一齿541满足:驱动杆54向一侧移动而使驱动杆54上设置的多个第一齿541按顺序依次与对应第二齿531啮合;
所述双向螺杆53远离对应第一齿5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圈532,所述驱动杆54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三齿圈532啮合的第四齿圈542;且第四齿圈542的齿尖处均设置有弹性伸缩部543;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限位件55,所述限位件55用于对每个双向螺杆53轴向限位而使双向螺杆53仅能沿着其自身轴向方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正常状态下,沿着驱动杆54轴向方向,第三齿圈532与第四齿圈542相距的距离为Z,Z>0,且将驱动杆54沿着第一齿541与第二齿531啮合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实现第三齿圈532与第四齿圈542啮合,当其中一对或几对第三齿圈532与第四齿圈542处于啮合状态,而另外一对或几对第三齿圈532与第四齿圈542处于非啮合状态时,通过推动驱动杆54而使第三齿圈532与第四齿圈542相挤压而使弹性伸缩部543处于挤压状态,此时正反小幅度旋转驱动杆54即可实现弹性伸缩部543伸入对应第四齿圈542的齿间隙处而实现所有第三齿圈532与第四齿圈542处于啮合状态,从而实现仅通过一根驱动杆54一次性驱动所有双向螺杆53转动,从而实现所有双向螺杆53同时被驱动转动;对齐第三齿圈532和第四齿圈542时,偶尔会有一两个齿的弧度偏差,该偏差极小不会引起环形圈52轴面弧度的变化,在每次设备检修时会被统一消除误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包括络纱工序,其特征在于,该所述络纱工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张力调节机构调整待络纱的纱线张力;
步骤二:打蜡机构根据已调整好张力的纱线粗细而贴合于纱线的周向方向对纱线均匀涂油或涂蜡;
步骤三:在络纱过程中需要微调纱线张力时,微调机构驱动张力调节机构对纱线张力微调的同时,还驱动打蜡机构动作与已改变直径的纱线重新匹配贴合以实现均匀打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移动组件驱动张力轮上移或下移而实现张力调节机构对纱线张力调整;弹性伸缩件根据张力轮受到的张力变化而平衡张力变化幅度,以实现纱线张力的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板驱动件驱动板件挤压锥形件上滑动设置的滑杆同步移动,使多个滑杆下端的涂蜡片表面贴合纱线表面而实现打蜡机构与纱线直径的匹配,以使打蜡机构对纱线表面的均匀涂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微调机构驱动移动组件下移的同时还驱动板驱动件下移而实现在张力机构微调纱线张力的同时,打蜡机构重新匹配改变直径的纱线,以实现打蜡机构持续均匀的对纱线涂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微调机构驱动延迟件而使延迟件以慢动作驱动移动组件上移或下移以避免纱线所受张力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纱线局部断裂。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涂蜡片为折弯的弧形弹性片体,且所述涂蜡片展平后为梯形状且靠近滑杆的一端为小端;滑杆伸长或缩短推动涂蜡片一端移动而使涂蜡片的折弯位置改变,实现为弧形状的多个涂蜡片的折弯处围合成匹配纱线直径的圆的直径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调整打蜡机构处前后引导纱线的引导轮位置,使对应打蜡机构前后两个引导轮处的纱线的走向恰好经过多个涂蜡片围合成圆的回转中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旋转双向螺杆而使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夹板同步移动将调整两个夹板之间的环形圈内凹的弧形面的弧度,实现了引导轮轴面内凹的弧面与纱线表面贴合而使纱线输送方向与涂蜡片围合成圆的回转中心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移动驱动杆,使驱动杆上对应第一齿与对应双向螺杆内的第二齿啮合,转动驱动杆以实现驱动杆仅驱动对应双向螺杆转动而实现该双向螺杆处单个环形圈内凹弧度的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移动并挤压驱动杆,使驱动轴上对应第三齿圈挤压对应双向螺杆一侧的第四齿圈而使第四齿圈的齿尖处的弹性伸缩部被挤压,正反转动驱动杆使所有第三齿圈与第四齿圈啮合,转动驱动杆使所有双向螺杆跟随转动,实现所有环形圈的弧度同步调整。
CN202210917011.0A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 Active CN115092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7011.0A CN115092772B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7011.0A CN115092772B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2772A true CN115092772A (zh) 2022-09-23
CN115092772B CN115092772B (zh) 2023-08-29

Family

ID=8330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7011.0A Active CN115092772B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277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1947A (en) * 1971-06-07 1973-12-25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Device for waxing yarn in textile machines
CN204038773U (zh) * 2014-09-09 2014-12-24 浙江盛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上蜡功能的张力装置
CN107601172A (zh) * 2017-10-17 2018-01-19 威海上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络筒机的动态上蜡装置
CN209081152U (zh) * 2018-10-29 2019-07-09 福建石狮晨光化纤染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精梳棉纺纱的防纱线重叠络筒机
CN110670199A (zh) * 2019-10-30 2020-01-10 杭州勤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打蜡均匀且可调节的针线纺织打蜡装置
CN213011215U (zh) * 2020-08-20 2021-04-20 威海顺晟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松式络筒机
CN113460805A (zh) * 2021-07-02 2021-10-01 江阴市薪天纱业有限公司 一种和纸纱络纱电清上蜡技术装置
CN114162678A (zh) * 2021-11-17 2022-03-11 广州顾佳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纱线表面涂蜡装置
DE102020128787A1 (de) * 2020-11-02 2022-05-05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Arbeitsstelle zur Steuerung eines Paraffinauftrags
CN216972765U (zh) * 2022-01-08 2022-07-15 福建荣耀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纱用粗纱机的张力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1947A (en) * 1971-06-07 1973-12-25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Device for waxing yarn in textile machines
CN204038773U (zh) * 2014-09-09 2014-12-24 浙江盛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上蜡功能的张力装置
CN107601172A (zh) * 2017-10-17 2018-01-19 威海上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络筒机的动态上蜡装置
CN209081152U (zh) * 2018-10-29 2019-07-09 福建石狮晨光化纤染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精梳棉纺纱的防纱线重叠络筒机
CN110670199A (zh) * 2019-10-30 2020-01-10 杭州勤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打蜡均匀且可调节的针线纺织打蜡装置
CN213011215U (zh) * 2020-08-20 2021-04-20 威海顺晟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松式络筒机
DE102020128787A1 (de) * 2020-11-02 2022-05-05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Arbeitsstelle zur Steuerung eines Paraffinauftrags
CN113460805A (zh) * 2021-07-02 2021-10-01 江阴市薪天纱业有限公司 一种和纸纱络纱电清上蜡技术装置
CN114162678A (zh) * 2021-11-17 2022-03-11 广州顾佳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纱线表面涂蜡装置
CN216972765U (zh) * 2022-01-08 2022-07-15 福建荣耀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纱用粗纱机的张力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2772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9584B2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measured control of tape-like warps for shedding and taking-up operations
CN115092772A (zh) 一种多纤维交织针织衫生产工艺
CN107868985B (zh) 连续纺丝机电子张力卷绕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US3430875A (en) Winding apparatus
CN210262208U (zh) 一种提花毛绒生产用针织机
US4207927A (en) Braiding device for coil winding machines
CN116497484A (zh) 一种具有断线装置的捻线机
US4066202A (en) Method for making tubular welded wire screens
US4138772A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needled, non-woven tubing
CN1456489A (zh) 靛蓝经纱制筒工艺及其制筒机
US4026484A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winding device for a continuously supplied fiber sliver
CN109052047A (zh) 一种单丝牵伸热定型数码上油打线机及打线工艺
CN114592275A (zh) 一种针织机用纺线牵引松紧度调节机构
CN113981607A (zh) 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调节机构
RU213565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нити в текстильной машине, в частности в лентоткацком станке
DE2403341A1 (de) Aufwickeleinrichtung fuer konische kreuzspulen
CN208856670U (zh) 一种纱线合卷装置的导纱机构
CN108660574A (zh) 一种化纤丝整经车改造系统
US1922146A (en) Thread feeding mechanism
CN212798924U (zh) 一种编织袋生产用收卷装置
CN219408577U (zh) 一种用于无纺布生产的上料辅助装置
CN117142250B (zh) 一种pvc包覆丝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CN220300980U (zh) 一种蕾丝经编机的放线装置
CN217126527U (zh) 一种锦纶生产的绕线机
CN107902485A (zh) 一种束状经纱分经制筒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束经上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