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8027A - 进出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进出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8027A
CN115088027A CN202080096053.1A CN202080096053A CN115088027A CN 115088027 A CN115088027 A CN 115088027A CN 202080096053 A CN202080096053 A CN 202080096053A CN 115088027 A CN115088027 A CN 115088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unit
management area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60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直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088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8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4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a single signalling line, e.g. in a closed loop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进出管理系统(100)具备:第2读取部(13),其与管理区域的出入口对应地设置;第1读取部(3),其与包含管理区域的场地的出入口对应地设置;警备切换部(158),其在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警备卡(7)对第2读取部(13)的操作而解除警备状态;第1认证部(51),其针对通过第1通信介质(6)对第1读取部(3)的操作而从普通卡(6)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认证;以及第1报知指令部(54),其在由第1认证部(51)认证了利用者识别信息且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报知部(32)报知是警备状态。其结果是,在进入场地内时能够掌握场地内的管理区域的警备状态被解除的情况。

Description

进出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出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进出管理系统中,有时利用者利用与通常持有的普通卡不同的警备卡来进行针对管理区域的警备模式与警备解除模式的切换。在专利文献1的警备装置中,作为监视区域的最终离开者的操作者为了将警备状态从警备解除模式转变为警备模式而向ID信息输入部插入警备模式用的卡。操作者向ID信息输入部插入卡。此时,ID信息输入部读取存储在卡中的ID信息,将该ID信息向处理部输出。输入了该ID信息的处理部对用于警备模式而预先设定在ID信息存储部中的ID信息与从所述卡读取的ID信息进行核对。如果核对的结果是两者一致,则将警备状态从警备解除模式转变为警备模式。
另一方面,在将警备状态从警备模式转变为警备解除模式的情况下,操作者向ID信息输入部插入警备模式用的卡。此时,ID信息输入部读取存储在卡中的ID信息,将该ID信息向处理部输出。输入了该ID信息的处理部对用于警备模式而预先设定在ID信息存储部中的ID信息与从所述卡读取的ID信息进行核对,如果核对的结果是两者一致,则将警备状态从警备模式转变为警备解除模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89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的警备装置所使用的这种警备卡大多如下运用:由最终离开者将该管理区域的警备模式设为警备状态,接着,将警备卡交给位于场地内的其他场所的管理室中的警备员,之后,最终离开者向场地外离开。此外,在第二天等最先进入场地内的利用者为了进入该管理区域而从位于该管理室的警备员取得警备卡,将该管理区域的警备模式解除之后进入场地。
在该情况下,在利用者进入场地内时,无法掌握该场地内的管理区域的警备状态被解除的情况。其结果是,可能发生未在管理室取得警备卡而要进入管理区域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管理区域为警备状态的情况下,无法进入该管理区域。因此,为了解除该警备状态,必须特意回到管理室而取回警备卡,是不方便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入场地内时能够掌握场地内的管理区域的警备状态被解除的情况的便利性更高的进出管理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中的进出管理系统具备:第2读取装置,其与管理区域的出入口对应地设置;第1读取装置,其与包含管理区域的场地的出入口对应地设置;警备切换部,其在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借助于第2通信介质对第2读取装置进行的操作而解除警备状态;第1认证部,其针对通过借助于第1通信介质对第1读取装置进行的操作而从第1通信介质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认证;以及第1报知控制部,其在由第1认证部认证了利用者识别信息且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报知部报知是警备状态。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进出管理系统中,具备第1报知控制部,该第1报知控制部在由第1认证部认证了利用者识别信息且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报知部报知是警备状态。其结果是,在进入场地内时能够掌握场地内的管理区域的警备状态被解除的情况,因此,实现得到便利性更高的进出管理系统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进出管理系统的概要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进出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图3是示出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第2读取装置进行操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第1读取装置进行操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进出管理系统的概要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进出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图7是示出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第1读取装置进行操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进出管理系统的概要图。进出管理系统100由第1管理终端5、第1读取装置3、电子锁21、第2管理终端15、第2读取装置13以及电子锁121构成。场地1被墙壁等隔开,相对于场地1内的出入受到限制。能够通过在门2处通行而相对于场地1内出入。
门2被电子锁21上锁而限制进入场地1内。在场地1的出入口的门2附近设置有第1读取装置3。作为第1无线介质的普通卡6是利用者具备的入场用的卡。通过借助于普通卡6对第1读取装置3进行的操作(例如将普通卡6贴近第1读取装置3的操作),将电子锁21解锁。其结果是,利用者能够进入场地1。第1管理终端5与第1读取装置3连接,对相对于场地1内的出入进行管理。
在场地1内设置有管理区域11。管理区域11被墙壁等隔开,相对于管理区域11内的出入受到限制。例如管理区域11是设置在场地1内的建筑物。能够通过在门12处通行而相对于管理区域11内出入。
门12被电子锁121上锁而限制进入管理区域11内。在管理区域11的出入口的门12附近设置有第2读取装置13。通过借助于普通卡6对读取装置13进行的操作(例如将普通卡6贴近第2读取装置13的操作),将电子锁121解锁。其结果是,利用者能够进入管理区域11。在管理区域11内设置有第2管理终端15。第2管理终端15与第2读取装置13连接,对相对于管理区域11内的出入进行管理。
此外,通过借助于作为第2无线介质的警备卡7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的操作(例如将警备卡7贴近第2读取装置13的操作),能够切换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在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为通常状态时,通过借助于警备卡7对第1读取装置13进行的操作,能够将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切换为警备状态。在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为警备状态时,通过借助于警备卡7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的操作,能够将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切换为通常模式。
另外,在将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从通常状态切换为警备状态的情况下,无需利用警备卡7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操作。例如也可以是针对第2读取装置13的按钮操作(例如按下警备按钮、输入密码等)。
在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为警备状态的情况下,即便在利用普通卡6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也保持电子锁121的上锁。即,在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为警备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限制具备普通卡6的利用者进入管理区域11。
另一方面,在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为通常模式、即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通过借助于普通卡6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的操作而将电子锁121解锁。即,在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为通常模式的情况下,具备普通卡6的利用者能够进入管理区域11。
在场地1内设置有警备室4。在警备室4内设置有第1管理终端5。第1管理终端5与第1读取装置3连接,对相对于场地1内的出入进行管理。此外,警备员位于警备室4中,利用者能够从警备员取得警备卡7。警备室4也可以设置于门2的附近。此外,警备室4只要位于与管理区域11不同的场所即可,也可以设置于场地1内外的任何位置。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进出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上所述,进出管理系统100由第1管理终端5、第1读取装置3、电子锁21、第2管理终端15、第2读取装置13以及电子锁121构成。
第1读取装置3由接收部31和第1报知部32构成。第1管理终端5由第1认证部51、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2、警备状况存储部53、第1报知控制部54以及第1通行控制部55构成。第2读取装置13由接收部131和第2报知部132构成。第2管理终端15由第2认证部151、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52、警备状况存储部153、第2报知控制部154、第2通行控制部155、警备切换部158以及警备卡识别信息存储部159构成。此外,第1管理终端5与第2管理终端15通过网络线路9而连接,能够在第1管理终端5与第2管理终端15之间进行数据的通信和数据的共享。
在普通卡6中,存储有具备该普通卡6的利用者的利用者识别信息。通过借助于普通卡6对第1读取装置3进行的操作,从而第1读取装置3读取普通卡6。即,接收部31接收包含存储在普通卡6中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信号。接收部31向认证部51发送该利用者识别信息。
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2是如以下的表1那样预先存储有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数据库。与表1的利用者识别信息ID1~ID5对应的利用者具有进入场地1内的权限。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2经由网络线路9而与设置于第1管理终端5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52共享数据。另外,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2与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52无需设置为不同的数据库。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2与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52也可以在网络线路9上的任意场所设置为一个数据库。
[表1]
利用者识别信息
ID1
ID2
ID3
ID4
ID5
第1认证部51基于存储在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2中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对第1读取装置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认证。在第1读取装置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被第1认证部51认证了的情况下,第1通行控制部55进行允许门2的通行的控制。例如第1通行控制部55使电子锁121解锁。其结果是,利用者能够通过门2。此外,在第1读取装置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未被第1认证部51认证的情况下,第1通行控制部55使电子锁121维持上锁。其结果是,利用者无法通过门2。
另外,作为限制门2的通行的手段,无需限定于电子锁121。门2也可以如闸门和自动门那样具备自动开闭的结构。在第2读取装置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被认证部51认证了的情况下,通行控制部55使闸门和自动门自动地打开即可。在第2读取装置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未被认证部51认证的情况下,通行控制部55使闸门和自动门的关闭状态维持即可。
另一方面,警备状况存储部53如以下的表2和表3那样存储有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表2表示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为警备状态。表3表示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为通常状态,即,是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态被解除的状态。警备状况存储部53经由网络线路9而与设置于第2管理终端15的警备状况存储部153共享数据。另外,警备状况存储部53与警备状况存储部153无需设置为不同的数据库。警备状况存储部53与警备状况存储部153也可以在网络线路9上的任意的场所设置为一个数据库。
[表2]
警备状况
警备状态
[表3]
警备状况
通常状态
第1报知控制部54在第1读取装置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被第1认证部51认证了时,使第1报知部32报知存储在警备状况存储部53中的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在管理区域11为警备状态的情况下,第1报知控制部54使第1报知部32报知是警备状态这一意思。第1报知部32例如是第1读取装置3具备的显示画面。
第1报知部32也可以不搭载在第1读取装置3中。例如第1报知部32也可以设置于利用者具备的未图示的便携信息终端(便携电话、智能手机等)。第1报知控制部54也可以使上述便携信息终端进行报知。另外,作为报知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的手段,不限于显示画面,只要能够使用利用者的五感进行识别即可。例如也可以从搭载于第1读取装置3或者利用者具备的未图示的便携信息终端的扬声器产生声音。另外,例如也可以使搭载于利用者具备的未图示的便携信息终端的振动装置振动而向利用者报知。此外,也可以将使用了五感的报知方法组合。
与第1读取装置3同样,通过借助于普通卡6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的操作,从而第2读取装置13读取普通卡6。即,接收部131接收包含存储在普通卡6中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信号。接收部131向第2认证部151发送该利用者识别信息。
此外,在警备卡7中存储有警备卡识别信息。通过借助于警备卡7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的操作,从而第2读取装置13读取警备卡7。即,接收部131接收包含存储在警备卡7中的警备卡识别信息的信号。接收部131向第2认证部151发送该警备卡识别信息。
如表4所示,警备卡识别信息存储部159预先存储有识别与管理区域11对应的警备卡7的警备卡识别信息。表4的S是识别与管理区域11对应的警备卡7的警备卡识别信息。
[表4]
警备卡识别信息
S
第2认证部151基于存储在警备卡识别信息存储部159中的警备卡识别信息、以及存储在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52中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对第2读取装置13读取的警备卡识别信息或者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认证。在第2读取装置13读取的识别信息被认证为警备卡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第1读取装置13读取的是与管理区域11对应的警备卡7。
在第2读取装置1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被第2认证部151认证了的情况下,第2通行控制部155进行允许门12的通行的控制。例如第2通行控制部155使电子锁121解锁。其结果是,利用者能够在门12处通行。此外,在第2读取装置1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未被第2认证部151认证的情况下,第2通行控制部155使电子锁121维持上锁。其结果是,利用者无法在门12处通行。
另外,如上述的门2的情况同样,作为限制门12的通行的单元,无需限定于电子锁121。门12也可以如闸门和自动门那样具备自动开闭的结构。在第2读取装置1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被第2认证部151认证了的情况下,第2通行控制部155使闸门和自动门自动地打开即可。在第2读取装置1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未被第2认证部151认证的情况下,第2通行控制部155使闸门和自动门的关闭状态维持即可。
另一方面,警备状况存储部153与警备状况存储部53同样地存储有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警备切换部158基于存储在警备状况存储部153中的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改写存储在警备状况存储部53中的警备模式。具体而言,在警备状况存储部53中存储为警备状态的情况下,警备切换部158使警备状态存储部53存储为通常状态。在警备状况存储部53中存储为通常状态的情况下,警备切换部158使警备状态存储部53存储为警备状态。
报知控制部154在第2读取装置13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被第2认证部151认证了时,使第2报知部132报知存储在警备状况存储部153中的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在管理区域11为警备状态的情况下,第2报知控制部154使第2报知部132报知是警备状态。第2报知部132例如是第2读取装置13具备的显示画面。
作为实现第2报知部132的手段,不限于显示画面,只要能够使用利用者的五感进行识别即可。例如也可以从第2读取装置13具备的扬声器产生声音。还可以将使用了五感的报知方法组合。第2读取装置13也可以不具备第2报知部132。第2报知部132设置在操作了第2读取装置13的利用者能够掌握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的位置即可。
接着,对进出管理系统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针对本实施方式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第2读取装置13进行操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说明针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操作时的处理从S101开始的情况。
首先,在利用普通卡6或警备卡7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了操作时,接收部131接收识别普通卡6或警备卡7的识别信息。接收部131将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向第2认证部151发送(S101的是)。之后,进入S102的处理。在接收部131没有接收到任何信息的情况下(S101的否),接收部131重复进行S101的处理,直至接收到一些数据。
接着,在S102中,第2认证部151基于存储在警备卡识别信息存储部159中的警备卡识别信息,对从接收部131发送的识别信息进行认证。在警备卡识别部156没有认证从接收部131发送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S102的否),进入S103的处理。(之后叙述S102的是)
S103~S108的处理是利用普通卡6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的处理。在S103中,第2认证部151基于存储在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52中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对从接收部131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即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认证。
在第2认证部151没有认证从接收部1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S103的否),进入S108的处理。在S108中,第2认证部151向第2报知控制部154发送是认证NG的信息。之后,第2报知控制部154使第2报知部132报知是认证NG。之后,返回到S101的处理。
在第2认证部151认证了从接收部1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S103的是),进入S104的处理。在S104中,第2报知控制部154和第2通行控制部155参照存储在警备状况存储部153中的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判断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
在第2报知控制部154和第2通行控制部155判断为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S104的是),进入S105的处理。在第2报知控制部154和第2通行控制部155判断为管理区域11是通常状态的情况下(S104的否),进入S106的处理。
在S105中,第2报知控制部154使第2报知部132报知管理区域11在警备中。之后,返回到S101的处理。即,在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第2通行控制部155不使电子锁121解锁而维持上锁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S106中,第2报知控制部154使第2报知部132报知是认证OK。之后,进入S107的处理。在S107中,第2通行控制部155将电子锁121的上锁解除。之后,进入S101的处理。
S109~S113的处理是利用警备卡7对第2读取装置13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的处理。在S109中,警备切换部158参照警备状况存储部153,确认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
在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S109的是),进入S110的处理。在S110中,第2报知控制部154使第2报知部132报知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态被解除了。之后,进入S111的处理。在S111中,警备切换部158将存储在警备状况存储部153中的管理区域11的管理状况改写为通常状态。之后,返回到S101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管理区域11是通常状态的情况下(S109的否),进入S112的处理。在S112中,第2报知控制部154使第2报知部132报知管理区域11被设定为警备状态。之后,进入S113的处理。在S113中,警备切换部158将存储在警备状况存储部153中的管理区域11的管理状况改写为警备状态。之后,返回到S101的处理。
图4是示出针对本实施方式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第1读取装置进行操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说明针对第1读取装置3进行操作时的处理从S201开始的情况。
首先,在利用普通卡6对第1读取装置3进行了操作时,接收部31接收对持有普通卡6的利用者进行识别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接收部31将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向认证部51发送(S201的是)。之后,进入S203的处理。在接收部31没有接收到任何信息的情况下(S201的否),接收部31重复进行S201的处理,直至接收到一些数据。
在S203中,第1认证部51基于存储在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2中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对从接收部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认证。
在第1认证部51没有认证从接收部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S203的否),进入S208的处理。在S208中,第1认证部51向第1报知控制部54发送是认证NG的信息。之后,第1报知控制部54使第1报知部32报知是认证NG。之后,返回到S201的处理。
在第1认证部51认证了从接收部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S203的是),进入S204的处理。在S204中,第1报知控制部54参照存储在警备状况存储部53中的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第1报知控制部54判断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
在第1报知控制部54判断为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S204的是),进入S205的处理。在第1报知控制部54判断为管理区域11是通常状态的情况下(S204的否),跳过S205的处理而进入S206的处理。
在S205中,第1报知控制部54使第1报知部32报知管理区域11为警备中。之后,进入S206的处理。在S206中,第1报知控制部54使第1报知部32报知是认证OK。之后,进入S207的处理。在S207中,第1通行控制部55将电子锁21的上锁解除。之后,返回到S101的处理。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的进出管理装置具备第1报知控制部54,该第1报知控制部54在由第1认证部51认证了利用者识别信息且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报知部32报知是警备状态。在该情况下,利用者能够掌握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在该情况下,利用者不容易忘记从位于管理室4的警备员取得警备卡7之后进入管理区域11。
因此,不容易引起以下状况:在利用者为了进入管理区域11而对第2读取部13进行了普通卡6的操作时,在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利用者无法进入管理区域11。此外,不容易引起利用者为了从位于管理室4的警备员取得警备卡7而特意返回到管理室4的麻烦。即,实现得到便利性更高的进出管理系统100这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图5~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进出管理系统的概要图。图5中的进出管理系统200被应用在场地1内的多个管理区域11(图5中为管理区域A、B),在各个管理区域11的门12的附近设置有第2读取装置13。在各个管理区域11内设置有第2管理终端15。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进出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进出管理系统200相对于进出管理系统100,代替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2而具有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62。代替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52而具有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62。除此以外,与进出管理系统100相同,省略详细的说明。
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62如以下的表5那样除了预先存储有分配给具有进入场地1内的权限的利用者的利用者识别信息之外,还预先存储有对与该利用者关联起来的管理区域进行识别的管理区域信息。根据表5,与利用者识别信息ID1、ID2、ID5对应的利用者属于管理区域A。与利用者识别信息ID3、ID4对应的利用者属于管理区域B。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62经由网络线路9而与设置于第1管理终端5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62共享数据。
[表5]
管理区域信息 利用者识别信息
A ID1
A ID2
B ID3
B ID4
A ID5
另外,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62与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62无需设置为不同的数据库。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62与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62也可以在网络线路9上的任意的场所设置为一个数据库。此外,也可以是,与各管理区域对应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62仅预先存储该管理区域11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在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62中存储与各个管理区域11关联起来的利用者识别信息模式。
另一方面,警备状况存储部63如以下的表6所示那样存储有与各个管理区域11关联起来的警备模式。表6示出管理区域A的警备模式是警备状态。表6示出管理区域B的警备模式是通常状态。警备状况存储部63经由网络线路9而与设置于各个第1管理终端5的警备状况存储部163共享数据。
[表6]
管理区域信息 警备状况
A 警备状态
B 通常状态
另外,警备状况存储部63与警备状况存储部163无需设置为不同的数据库。警备状况存储部63与警备状况存储部163也可以在网络线路9上的任意的场所设置为一个数据库。此外,也可以是,与各管理区域对应的警备状况存储部163仅预先存储该管理区域11的警备模式,在警备状况存储部53中存储与各个管理区域11关联起来的警备模式。
第1报知控制部54参照警备状况存储部63和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62。第1报知控制部54在与从普通卡6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起来的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报知部32报知该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
图7是示出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第1读取装置进行操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仅说明与图4所示的针对实施方式1中的第1读取装置3进行操作时的动作的不同点。
在第1认证部51认证了从接收部31接收到的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S203的是),进入S214的处理。在S214中,第1报知控制部54参照存储在警备状况存储部63中的各个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第1报知控制部54判断各个管理区域11的警备状况。
在第1报知控制部54判断为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S214的是),进入S205的处理。在第1报知控制部54判断为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是通常状态的情况下(S214的否),跳过S205的处理而进入S206的处理。其他动作与针对实施方式1中的第2读取装置13进行操作时的动作相同。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的进出管理装置200具备第1报知控制部54,该第1报知控制部54在由第1认证部51认证了利用者识别信息且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报知部32报知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这一意思。在该情况下,利用者能够掌握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在该情况下,利用者不容易忘记从位于管理室4的警备员取得警备卡7之后进入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
因此,不容易引起以下状况:在利用者为了进入管理区域11而对利用者所属的第2读取部13进行了普通卡6的操作时,在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利用者无法进入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此外,不容易引起利用者为了从位于管理室4的警备员取得与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对应的警备卡7而特意返回到管理室4的麻烦。即,实现得到便利性更高的进出管理系统200这样的效果。另外,第1报知控制部54不使第1报知部32报知利用者不属于的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因此,实现能够防止无用的报知这样的进一步的效果。
另外,第1报知控制部54在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不是警备状态(例如是通常状态)的情况下,不特别使第1报知部32进行任何报知。但是第1报知控制部54也可以使第1报知部32进行与利用者所属的管理区域11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不同的报知。例如在警备状态时通过声音报知为“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通常状态时的通过声音的报知为“不是警备状态”即可。
此外,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的第1报知部32和第2报知部132记载为画面显示,但不限于画面显示。例如为基于声音的报知等对五感产生影响的报知方法即可。
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的利用者持有的普通卡6也可以是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此外,第1报知部32也可以设置在该便携终端上。来自报知控制部54的报知指令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电话线路等)被发送到作为第1报知部32的便携终端。在该情况下,通过便携终端进行对五感产生影响这样的报知即可。
图8是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的进出管理系统的硬件结构图。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的标号51~55、62、63、151~159、162以及163所示的各部表示进出管理系统100和进出管理系统200具有的功能。进出管理系统100和进出管理系统200例如具备包含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的处理电路作为硬件资源。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2、警备信息存储部53、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52、警备信息存储部153、警备卡识别信息存储部159、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62、警备信息存储部63、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62以及警备信息存储部163具有的功能由存储器1002实现。进出管理系统100和进出管理系统200通过处理器1001执行存储于存储器1002的程序,由此,实现认证部51、报知控制部54、通行控制部55、认证部151、报知控制部154、通行控制部155以及警备切换部158所表示的功能。或者,通过将存储于外部存储介质的程序安装到搭载于计算机的存储器1002中,由处理器1001执行该程序,从而通过上述存储器1002和处理器1001来实现上述功能。
处理器1001也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或DSP。作为存储器1002,也可以采用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迷你盘或DVD。在能够采用的半导体存储器中,包含RAM、ROM、闪存、EPROM以及EEPROM等。
也可以由硬件实现进出管理系统100和进出管理系统200具有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实现进出管理系统100和进出管理系统200的功能的硬件,也可以采用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FPGA、或者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1、2以及它们的组合。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对其一部分进行变更、省略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场地,2门,21电子锁,3第1读取装置,
4警备室,5第1管理终端,6普通卡(第1通信介质),
7警备卡(第2通信介质),9网络线路,
11管理区域,12门,121电子锁,
13第2读取装置,15第2管理终端,
31接收部,32第1报知部,
51第1认证部,
52、62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53、63警备状况存储部,
54第1报知控制部,55第1通行控制部,
131接收部,132第2报知部,
151第2认证部,
152、162利用者识别信息存储部,153、163警备状况存储部,
154第2报知控制部,155第2通行控制部,
158警备切换部,159警备卡识别信息存储部,
100、200进出管理系统,
1001处理器,1002存储器。

Claims (6)

1.一种进出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进出管理系统具备:
第2读取装置,其与管理区域的出入口对应地设置;
第1读取装置,其与包含所述管理区域的场地的出入口对应地设置;
警备切换部,其在所述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借助于第2通信介质对所述第2读取装置进行的操作而解除所述警备状态;
第1认证部,其针对通过借助于第1通信介质对所述第1读取装置进行的操作而从所述第1通信介质读取的利用者识别信息进行认证;以及
第1报知控制部,其在由所述第1认证部认证了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且所述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使第1报知部报知是警备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进出管理系统具备:
第2认证部,其针对通过所述第2通信介质对所述第2读取装置的操作而从所述第2通信介质读取的警备卡识别信息进行认证,并且针对通过所述第1通信介质对所述第2读取装置的操作而从所述第1通信介质读取的识别信息信息认证;
第2报知控制部,其在由所述第2认证部认证了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且所述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使第2报知部报知是警备状态;
第2通行控制部,其在由所述第2认证部认证了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且所述管理区域的警备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进行允许通行的控制;以及
第1通行控制部,其在由所述第1认证部认证了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允许通行的控制,
所述警备切换部在所述第2认证部认证了所述警备卡识别信息且所述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警备状态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出管理系统,其中,
在设置于所述场地内的多个管理区域分别设置有所述第2读取装置,
所述第1报知控制部在与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的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报知部报知该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进出管理系统,其中,
在与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的管理区域的警备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不使所述第1报知部进行任何报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进出管理系统,其中,
在与所述利用者识别信息关联的所述管理区域的警备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报知部进行与所述管理区域是警备状态的情况不同的报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进出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1报知部设置于所述第1通信介质。
CN202080096053.1A 2020-02-20 2020-02-20 进出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50880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6768 WO2021166152A1 (ja) 2020-02-20 2020-02-20 入退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8027A true CN115088027A (zh) 2022-09-20

Family

ID=7739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6053.1A Pending CN115088027A (zh) 2020-02-20 2020-02-20 进出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68795B2 (zh)
CN (1) CN115088027A (zh)
WO (1) WO2021166152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0970A (ja) * 1993-12-28 1995-08-04 Sogo Keibi Hosho Co Ltd 警備システム
JP2007247141A (ja) * 2006-03-13 2007-09-27 Omron Corp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8049044A (ja) * 2006-08-28 2008-03-06 Miwa Lock Co Ltd 宅配ロッカーシステム
US20080284580A1 (en) * 2007-05-16 2008-11-2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Video alarm verification
JP2011013827A (ja) * 2009-06-30 2011-01-20 Secom Co Ltd 警備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サ端末
JP2012033048A (ja) * 2010-07-30 2012-02-16 Secom Co Ltd 警備システム
JP2014228883A (ja) * 2013-05-17 2014-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入退室管理装置
CN105164738A (zh) * 2014-03-28 2015-12-16 西科姆株式会社 警备装置、警备系统及警备模式设定方法
JP2016045554A (ja) * 2014-08-20 2016-04-04 株式会社 日立産業制御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入退室管理サーバ
CN109791711A (zh) * 2016-10-04 2019-05-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出入管理系统
CN110770805A (zh) * 2017-06-27 2020-0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0678B2 (ja) * 2014-03-26 2018-03-07 セコム株式会社 入場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認証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0970A (ja) * 1993-12-28 1995-08-04 Sogo Keibi Hosho Co Ltd 警備システム
JP2007247141A (ja) * 2006-03-13 2007-09-27 Omron Corp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8049044A (ja) * 2006-08-28 2008-03-06 Miwa Lock Co Ltd 宅配ロッカーシステム
US20080284580A1 (en) * 2007-05-16 2008-11-2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Video alarm verification
JP2011013827A (ja) * 2009-06-30 2011-01-20 Secom Co Ltd 警備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サ端末
JP2012033048A (ja) * 2010-07-30 2012-02-16 Secom Co Ltd 警備システム
JP2014228883A (ja) * 2013-05-17 2014-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入退室管理装置
CN105164738A (zh) * 2014-03-28 2015-12-16 西科姆株式会社 警备装置、警备系统及警备模式设定方法
JP2016045554A (ja) * 2014-08-20 2016-04-04 株式会社 日立産業制御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入退室管理サーバ
CN109791711A (zh) * 2016-10-04 2019-05-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出入管理系统
CN110770805A (zh) * 2017-06-27 2020-0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68795B2 (ja) 2023-05-08
JPWO2021166152A1 (zh) 2021-08-26
WO2021166152A1 (ja) 2021-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6920B1 (ko) 출입 이력관리 및 통합 보안 시스템을 결합한 도어락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어락 시스템 운영방법
EP1898362B1 (en)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JP2010015320A (ja) 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KR101995663B1 (ko) 키리스 기반의 도어락 출입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09052279A (ja) 集合住宅用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13678177B (zh) 安全性增强门锁及利用该门锁的进出门安全管理系统
JP2007247141A (ja)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
KR101547489B1 (ko) 출입 통제 및 위치 인식 장치 및 출입 보안 시스템
KR101602483B1 (ko) 서버와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잠금장치 개폐시스템 및 방법
JP5186879B2 (ja) 入退出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搭載入退出管理タグ
KR101340148B1 (ko) 디지털 도어락
JP2009108575A (ja)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
KR20190027060A (ko)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출입 관리 방법
KR20190027061A (ko)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출입 관리 방법
KR20190027063A (ko)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출입 관리 방법
KR101236581B1 (ko) 자가 인증 등록기능을 갖춘 보안 시스템
JP5938286B2 (ja) 鍵管理装置及び鍵管理システム
CN115088027A (zh) 进出管理系统
JP2007308873A (ja) 入室管理システム
KR20190027062A (ko) 출입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출입 관리 방법
KR20150114618A (ko) 이동통신망의 m2m기반에서 nfc기능이 있는 스마트폰에 의한 현관카메라 및 도어락 제어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030034704A (ko)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출입/근태관리시스템 및 방법
JP7323897B1 (ja) 集合住宅の管理装置、出入管理方法、および出入管理プログラム
JP4154050B2 (ja) テナントビルの警備システム
KR102239276B1 (ko) 보안 강화 도어락 및 이 도어락을 이용한 출입문 보안 관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