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7593A -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7593A
CN115057593A CN202210926003.2A CN202210926003A CN115057593A CN 115057593 A CN115057593 A CN 115057593A CN 202210926003 A CN202210926003 A CN 202210926003A CN 115057593 A CN115057593 A CN 115057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water
water
tank
reaction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60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7593B (zh
Inventor
林国宁
张建华
赖日坤
梁康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iq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iq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iq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iq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60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7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7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7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7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7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neutralisation; pH adjus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将一级清洗废水接至含铜废水处理系统;将二级、三级设备清洗水和低有机废水合并至综合废水处理系统;步骤2、将废水依次通过调节池、除铜一级反应池、pH调整池、除铜预留反应池和混凝沉淀池,沉淀铜离子,进行固液分离,取上清液得到一级处理水;步骤3、将一级处理水依次通过生化中间池、缺氧池、好氧池、生化沉淀池,沉淀有机污染物,进行固液分离,取上清液得到二级处理水;步骤4、将二级处理水依次导入除磷反应池、混凝沉淀池,进行除磷,得到三级处理水;步骤5、检测三级处理水,达标后排放。本申请具有节省废水处理工作的处理成本,提升处理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线路板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有大量的废水废液产生,如膜废液、显影液、废弃蚀刻液、高浓度化学铜液等等。这些废水废液的特点是排放量大,成分复杂,主要含Cu2+、Ni2+、COD、酸、碱、EDTA络合离子等污染成份,若不进行有效治理,将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根据各生产线工艺、药剂、废水中物质等不同,可将整个废水分为:清洗废水、含铜废水、络合废水、酸性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低浓度有机废水、含镍废水、含氰废水等多种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废水,也会对应采用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含铜废水处理系统、络合废水处理系统、酸性+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含镍废水处理系统+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含氰废水处理系统+清洗废水处理系统等不同系统进行废水处理工作。
目前现有的清洗废水处理系统中,设备一级、二级和三级清洗水通常为一根收集管直接合并进行收集处理,造成清洗废水中铜含量较高,原水铜含量达到在30-80mg/L,一级物化处理后铜离子难以达到排放标准;需要再加工处理,增加清洗废水处理系统的成本;而且线路板园区企业众多,各企业产品有非常大的差异,各企业所采用工艺及药剂均有不同,进一步导致了废水处理难度提升,使得废水处理效率不高。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问题,发明人认为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且处理效率较高的废水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节省废水处理工作的处理成本,提升处理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步骤1、预处理:将生产设备上的一级清洗废水接至含铜废水处理系统;将二级设备清洗水、三级设备清洗水和低有机废水合并接至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步骤2、一级处理:
步骤2-1、将进入系统的综合废水先通入调节池进行水质和水量调节,然后导入除铜一级反应池中,加入硫酸亚铁药剂进行破络反应;反应后的废水导入pH调整池,加入氢氧化钠试剂调节pH值为8-9;再送入除铜预留反应池,加入硫化钠药剂继续进行破络反应;
步骤2-2、将反应后的综合废水送入混凝沉淀池中,加入复合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沉淀废水中的铜离子,然后固液分离,取上清液得到一级处理水;
步骤3、二级处理:
步骤3-1、将一级处理水通入生化中间池,在生化中间池中调节pH值为6-9;
步骤3-2、将调节后的废水通入缺氧池中,通过缺氧池中兼氧微生物降低水中的氮元素含量;然后再通入好氧池中,在好氧池中添加碳源,通过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低水中的BOD;经前述步骤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沉淀池沉淀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取上清液得到二级处理水;
步骤4、三级处理:
步骤4-1、将二级处理水导入除磷反应池中,加入复合碱,进行除磷反应;
步骤4-2、然后通入混凝沉淀池中,加入复合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得到三级处理水;
步骤5、处理后期监控:将三级处理水投入监测池中进行检测,检测达到标准后进行排放;
其中,步骤2-2和步骤4-2使用的复合混凝剂由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助凝剂和水按照质量比为(5-7):(8-10):(1-2):(4-6)复配得到;所述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中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酰胺、过硫酸铵、普鲁兰多糖、壳聚糖、酪蛋白;所述无机絮凝剂由硅酸铝和聚合硅酸氯化铁按照质量比(1-1.3):1复配得到;所述助凝剂由沸石粉和活化硅酸按照质量比(1-1.5):(0.8-1)复配得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将清洗废水进行了分水处理,直接将含铜量较高的一级清洗废水与含铜废水一起处理,使得一级清洗水中的铜离子能在含铜废水的处理中得到较好的利用,进而减省了清洗水含铜量较高需要二次加工处理的步骤,成本得到较大减省;剩余二、三级清洗水同低浓度有机废水合并处理,在低有机废水与清洗废水合并处理过程中,低有机废水含有的COD相对清洗水高,从而能够平衡废水中的碳氮比,有助于节省后续生化系统碳源的投加量,并且低有机废水pH在6-9,清洗水pH在3-5,二者合并后可实现酸碱中和,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
本申请将清洗水和低浓度有机废水联合处理,综合废水中既含有重金属离子,还包含多种有机污染物,再加上园区不同企业的清洗水和有机废水内污染物的不同,使得综合废水水中污染成分复杂,常规混凝剂难以达到较为全面的混凝沉降效果,本申请中通过采用由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和助凝剂按照特定质量比复配得到的复合混凝剂,复合混凝剂兼具有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絮凝的效果,并且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和助凝剂三者之间协同配合,产生了强势絮凝吸附效应,不仅能对综合废水中多种污染物的起到良好的混凝作用,而且促进絮团之间的团聚,絮团较大,沉降速率大大提升,有助于后续的固液分离并缩短了处理时间。在生化处理前通过复合混凝剂对废水中无机污染物高效彻底的絮凝沉淀,还有助于降低废水中无机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进而有助于提升生化系统处理效果,无需再使用MBR膜系统进行加工处理,进一步减省处理成本,提升处理效率。
优选的,步骤2-2和步骤4-2中复合混凝剂的添加量为15-20mg/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混凝剂的添加量对废水处理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复合混凝剂的投入能够打破废水中原有的胶体平衡状态,实现脱稳,采用上述添加量,能够使得废水里面的正负电荷处在较为平衡对等的范围内,进而达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用药量不够,胶体脱稳不彻底,沪宁效果较差;用药过量,不仅浪费了药剂,复合混凝剂带来的正电荷过量,使得胶体电荷逆转,于废水中相互排斥,恶化胶体脱稳凝聚效果。
优选的,复合混凝剂中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和助凝剂的质量比为6:9: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混凝剂中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和助凝剂三者之间按照特定的比例组合复配,能够起到较好的协同增益效果,进而有助于提升复合混凝剂的混凝作用,进而提升对废水絮凝沉淀的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助凝剂由沸石粉和活化硅酸按照质量比1.2:1复配得到。
沸石是一种良好的吸附介质,它是一族架状构造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沸石的晶体结构具有很多的空洞和孔道,使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表面粗糙等特点,现有技术中对沸石的使用往往是在投加了混凝剂一段时间后再投加沸石,这是为了减少避免沸石粉对水中有机物的竞争吸附,也可避免沸石粉被结合进絮体中;
活化硅酸的助凝作用主要表现在加速混凝过程、改善絮体结构,促使细小而松散的絮凝体变得粗大而密实,加大絮体的密度;在微絮凝体间起连接架桥的作用这三方面;活化硅酸一般带负电荷,属阴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物质,而水体中的胶体颗粒物通常也带负电荷,两者之间的静电斥力会阻碍其吸附架桥作用,而且活化硅酸可能会对胶体产生保护作用,因此其投加量范围也较为重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活化硅酸和沸石粉以特定的质量比组合复配形成助凝剂,一方面复合混凝剂中助凝剂的含量对活化硅酸的投加量进行了限定,另一方面,助凝剂在随复合混凝剂中的其他组分一起投入到废水中后,由于活化硅酸与胶体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从而减少了沸石粉对水体中有机物的竞争吸附,便于复合混凝剂中其他组分先对水体污染物进行脱稳絮凝,当水中颗粒所带的部分负电荷被中和后,水中颗粒排斥能峰降低,这时候活化硅酸和沸石粉协同作用,起到了较好的吸附桥架作用,进而使得絮凝加快,改善絮体结构,加速混凝沉降效果,投加的沸石粉在反应后段被附着在絮体上,通过沉淀可被去除。活化硅酸和沸石粉以特定的质量比组合复配,二者在水中相互抑制又相互增益,进而使得复合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助凝剂和水混合加热至30-40℃,搅拌反应15-20min;得到反应混合溶液;将反应混合溶液常温下放置熟化8-12h,得到复合混凝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和无机絮凝剂、助凝剂混合加热,搅拌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组分均匀;然后在熟化的过程中使反应混合溶液中的组分再经过一定时间实现充分反应,达到最佳复合稳定状态,进而使制得的复合混凝剂具有较好的性能功效。
优选的,所述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室温下,将7-9质量份的丙烯酰胺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再加入5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通氮驱氧5-10min;
S2,将6-8质量份的壳聚糖和0.5-1质量份的乙醇溶于50质量份、浓度为3%的盐酸中,得到壳聚糖溶液;将0.05-0.1质量份的过硫酸铵溶于30质量份水中,得到过硫酸铵溶液;
S3,将0.08-0.1质量份的过硫酸铵溶液和1-3质量份的壳聚糖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继续通入氮气5-10min,水浴加热,反应1-2h,得到反应物;
S4,将5-7质量份的反应物同1-2质量份的酪蛋白、1-2质量份的普鲁兰多糖和10-15质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得到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壳聚糖和丙烯酰胺单体在上述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下能发生适度的接枝共聚反应,得到反应物,再将反应物同酪蛋白和普鲁兰多糖协同复配,得到的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吸附性,能够与复合混凝剂中其他组分配合产生较好的混凝效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2-2和步骤4-2中,在混凝沉淀池中加入复合混凝剂并搅拌后,加热池水至30℃,恒温下进行混凝沉降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温会影响混凝反应速率和沉降速度,当水温加热至30℃时,能够极大的促进复合混凝剂中组分对水中污染物进行絮凝吸附,进而达到更加的混凝沉降效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2-2中,将固液分离得到的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并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压滤成泥饼,达到我国污泥焚烧处置标准的泥饼可以与煤以定比例掺烧,为国家电网供电、供暖。另外,经污泥压滤机处理后的污泥可以与其他物料混合,用来制砖、制水泥等建筑原料,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将清洗废水进行了分水处理,直接将含铜量较高的一级清洗废水与含铜废水一起处理,省去了清洗水含铜量较高需要二次加工处理的步骤,成本得到较大减省;剩余二、三级清洗水同低浓度有机废水合并处理,低有机废水含有的COD相对清洗水高,能够平衡废水中的碳氮比,有助于节省后续生化系统碳源的投加量,并且低有机废水pH在6-9,清洗水pH在3-5,二者合并后可实现酸碱中和,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
2.本申请中通过采用由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和助凝剂按照特定质量比复配得到的复合混凝剂,复合混凝剂兼具有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絮凝的效果,复合混凝剂中组分协同配合,产生了强势絮凝吸附效应,能对综合废水中多种污染物的起到良好的混凝作用,生成絮团较大,沉降速率大大提升,有助于后续的固液分离并缩短了处理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例
制备例1
本制备例公开一种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S1,在室温下,将7g丙烯酰胺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再加入50g去离子水,开启搅拌,以1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0min,通氮驱氧5min;
S2,将6g壳聚糖和0.5g乙醇加入30g浓度为3%的盐酸中,搅拌溶解至无颗粒物,得到壳聚糖溶液;将0.05g过硫酸铵加入50g水中,搅拌溶解至无颗粒物,得到过硫酸铵溶液;其中壳聚糖分子量为10-15万;
S3,将0.08g过硫酸铵溶液和1g壳聚糖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继续通入氮气5min,水浴加热至55℃,反应2h,得到反应物;
S4,将5g反应物同1g酪蛋白、1g普鲁兰多糖和10g水混合加入搅拌锅中,以1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0min,得到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其中普鲁兰多糖分子量为20万。
制备例2
本制备例公开一种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S1,在室温下,将9g丙烯酰胺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再加入50g去离子水,开启搅拌,以1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0min,通氮驱氧10min;
S2,将8g壳聚糖和0.7g乙醇加入30g浓度为3%的盐酸中,搅拌溶解至无颗粒物,得到壳聚糖溶液;将0.07g过硫酸铵加入50g水中,搅拌溶解至无颗粒物,得到过硫酸铵溶液;其中壳聚糖分子量为10-15万;
S3,将0.1g过硫酸铵溶液和3g壳聚糖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继续通入氮气10min,水浴加热至55℃,反应1h,得到反应物;
S4,将7g反应物同2g酪蛋白、2g普鲁兰多糖和15g水混合加入搅拌锅中,以1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0min,得到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其中普鲁兰多糖分子量为20万。
制备例3
本制备例公开一种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S1,在室温下,将8g丙烯酰胺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再加入50g去离子水,开启搅拌,以1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0min,通氮驱氧7min;
S2,将7g壳聚糖和0.6g乙醇加入30g浓度为3%的盐酸中,搅拌溶解至无颗粒物,得到壳聚糖溶液;将0.06g过硫酸铵加入50g水中,搅拌溶解至无颗粒物,得到过硫酸铵溶液;其中壳聚糖分子量为10-15万;
S3,将0.09g过硫酸铵溶液和2g壳聚糖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继续通入氮气7min,水浴加热至55℃,反应1.5h,得到反应物;
S4,将6g反应物同1.5g酪蛋白、1.5g普鲁兰多糖和12.5g水混合加入搅拌锅中,以1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0min,得到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其中普鲁兰多糖分子量为20万。
实验例
实验例1
本实验例公开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将27.8g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44.4g无机絮凝剂、5.6g助凝剂和22.2g水混合,加入搅拌锅中,加热至30℃,在转速为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5min,得到反应混合溶液;将反应混合溶液在常温下放置熟化8h,得到复合混凝剂;其中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选用制备例1制得的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由硅酸铝和聚合硅酸氯化铁按照质量比1:1复配得到;助凝剂为沸石粉和活化硅酸按照质量比为1:0.8复配得到。
实验例2
本实验例公开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将28.0g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40.0g无机絮凝剂、8.0g助凝剂和24g水混合,加入搅拌锅中,加热至40℃,在转速为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0min,得到反应混合溶液;将反应混合溶液在常温下放置熟化12h,得到复合混凝剂;其中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选用制备例2制得的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由硅酸铝和聚合硅酸氯化铁按照质量比1.3:1复配得到;助凝剂为沸石粉和活化硅酸按照质量比为1.5:1复配得到。
实验例3
本实验例公开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将27.3g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40.9g无机絮凝剂、9.1g助凝剂和22.7g水混合,加入搅拌锅中,加热至35℃,在转速为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8min,得到反应混合溶液;将反应混合溶液在常温下放置熟化10h,得到复合混凝剂;其中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选用制备例3制得的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由硅酸铝和聚合硅酸氯化铁按照质量比1.15:1复配得到;助凝剂为沸石粉和活化硅酸按照质量比为1.2:1复配得到。
对比实验例
对比实验例1
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助凝剂为沸石粉和活化硅酸按照质量比为0.5:1复配得到。
对比实验例2
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助凝剂为沸石粉和活化硅酸按照质量比为2:2.5复配得到。
对比实验例3
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助凝剂为沸石粉。
对比实验例4
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助凝剂为活化硅酸。
对比实验例5
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替换为等量的丙烯酰胺。
对比实验例6
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替换为等量的水。
对比实验例7
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无机絮凝剂替换为等量的水。
对比实验例8
一种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助凝剂替换为等量的水。
对比实验例9
一种复合混凝剂,复合混凝剂购于深圳市八方工业材料有限公司的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处理:将生产设备上的一级清洗废水通过收集管道输送至络合废水处理系统;将二级设备清洗水、三级设备清洗水和低有机废水合并,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步骤2、一级处理:
步骤2-1、将进入系统的综合废水先流经格栅,以去除废水中的粗大杂质;然后通入调节池进行水质和水量调节,调节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0h;用提升泵将废水提升至除铜一级反应池中,加入硫酸亚铁药剂进行破络反应,硫酸亚铁药剂投入量为180mg/L,以200r/min速度搅拌3min,反应30min;将反应后的废水导入pH调整池,加入氢氧化钠试剂,搅拌调节,调节pH值为8-9;再送入除铜预留反应池,加入硫化钠药剂继续进行破络反应,硫酸亚铁药剂投入量为100mg/L,以200r/min速度搅拌3min,反应30min;
步骤2-2、将产生较小矾花的综合废水送入混凝沉淀池中,加入复合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复合混凝剂的添加量为15mg/L,以200r/min速度搅拌1min,静置反应20min,复合混凝剂选用实验例1制得的复合混凝剂;混凝沉淀得到废水中的铜离子,进行固液分离,取上清液得到一级处理水;将固液分离得到的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并排出;
步骤3、二级处理:
步骤3-1、将一级处理水通入生化中间池,在生化中间池中加入浓度为35%的盐酸搅拌调节,调节pH值为6-9;
步骤3-2、将调节后的废水通入缺氧池中,通过缺氧池中兼氧微生物的反硝化反应将水中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以降低水中的氮元素含量;然后再通入好氧池中,在好氧池中添加100mg/L甲醇,好氧微生物通过硝化反应可以进一步降低水中的BOD;经前述步骤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沉淀池沉淀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取上清液得到二级处理水;将固液分离得到的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并排出;
步骤4、三级处理:
步骤4-1、将二级处理水导入除磷反应池中,加入复合碱,搅拌5min,静置反应30min,复合碱中所含有的大量钙离子可与废水中的非溶解性磷进行反应,达到高效除磷效果;其中复合碱购于深圳市斯多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效复合碱;
步骤4-2、然后通入混凝沉淀池中,加入复合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搅拌1min,静置反应20min,复合混凝剂的添加量为15mg/L,得到三级处理水;
步骤5、处理后期监控:将三级处理水投入监测池中进行检测,检测达到标准后进行排放。
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进水量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处理需要来确定,本申请在此不进行限定;本申请中缺氧池和好氧池中设置固定化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包含有多重用于去除有机物的优势菌种,如硝化菌、聚磷菌等,固定化微生物外观形式,可为球状、圆柱状或颗粒状;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本申请在此不进行限定;本申请中步骤3-2的碳源包括甲醇、乙醇、乙酸、乙酸钠、糖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实施例碳源选用甲醇。
实施例2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2和步骤4-2中,复合混凝剂的添加量为20mg/L,复合混凝剂选用实验例1制得的复合混凝剂。
实施例3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2和步骤4-2中,复合混凝剂的添加量为17mg/L,复合混凝剂选用实验例1制得的复合混凝剂。
实施例4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2和步骤4-2中,复合混凝剂选用实验例3制得的复合混凝剂。
实施例5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2和步骤4-2中,在混凝池中的废水中加入复合混凝剂后,搅拌1min,加热至30℃,在恒定温度下进行混凝沉降处理。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2和步骤4-2中,复合混凝剂选用对比实验例9制得的复合混凝剂。
性能检测试验
本申请处理废水为二、三级清洗废水和低浓度有机废水,清洗废水主要来源于各生产线清洗环节;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除胶渣、显影、退膜工序的二级后清洗水,贴膜、抗氧化后以及保养清洗水等清洗环节;本申请将清洗废水和低浓度有机废水进行联合处理,测得综合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分别为:CODCr:260mg/L,SS:110mg/L,总铜:45mg/L,总磷:60mg/L,氨氮(以N计)150mg/L;根据废水水质,进行下述检测实验:
1.混凝沉降效果检测:
取废水放于若干500ml烧杯中,每个烧杯盛有200ml废水,每个烧杯中分别对应加入本申请实验例1-3和对比实验例1-9制得的复合混凝剂,加入量15mg/L;以1000r/min的速度匀速搅拌1min,静置观测,依照GB/T 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中的试验方法测得处理前和静置3min后烧杯中废水悬浮物的含量,计算悬浮物去除率,并观测记录上清液清澈度以及沉淀情况,记录结果详见表1;
按照10min、20min、30mim、40min、50mim、60min的时间梯度对投加有相同复合混凝剂的烧杯中废水悬浮物去除率进行检测,待测得悬浮物去除率在某段时间中数值趋于稳定时,判定在此时间段混凝沉淀结束;对该时间段再进行5min、1min节段划分,确定最终混凝沉淀时间,不满1min按照1min记录;例如测得实验例1复合混凝剂在处理10-20min后水中悬浮物去除率数值趋于稳定,则再进行10min、15min和20min的悬浮物去除率检测;测得是在10-15min后水中悬浮物去除率数值趋于稳定,再进行10min、11min、12min、13min、14min、15min后水中悬浮物去除率,最终得到混凝沉淀时间,记录结果详见表1。
2.污染物排放量检测:
按照广东省地方标准《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597-2015)中表2珠三角排放限值要求进行核算;核算得到使用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处理前和处理后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氨氮(以N计)、总铜含量,并计算相应的去除率,检测数据详见表2;相应项目检测试验方法依据标准如下:
GB/T 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HJ/T 19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实验1-2的性能检测数据详见表1-表2。
表1
Figure BDA0003779608430000111
表2
Figure BDA0003779608430000112
Figure BDA0003779608430000121
根据表1中的数据检测对比可得,实验例1-3制得的复合混凝剂相较于对比实验例9在3min内悬浮物去除率明显较高,且混凝沉淀时间在20min以内,说明实验例1-3制得的复合混凝剂相较于对比实验例9在短时间内产生的混凝沉降速率较高、效果更好,进而有助于缩短在实际生产运用中废水联合处理进行混凝沉降时的时间,进而提升处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将实验例1和对比实验例1-4的数据对比分析可得,对比实验例1-2的助凝剂中沸石粉和活化硅酸二者之间的比值超出了本申请限定的范围,使用对比实验例1、2制得的复合混凝剂相较于实验例1制得的复合混凝剂、3min悬浮物去除率明显下降,且产生沉淀较少、沉淀速度缓慢、絮团较小且易分散,特别的,当二者配比远超于本申请限定的范围时,对于复合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影响更大,混凝沉淀时间明显延长,混凝沉降效果较差;对比实验例3-4的助凝剂中分别只添加了沸石粉和活化硅酸,对比实验例3-4助凝剂使用单一成分,使用对比实验例3、4制得的复合混凝剂处理的水污染物整体去除率下降、3min悬浮物去除率下降明显,且当只是用活性硅酸时絮团还出现了上浮的现象;通过上述数据明显反映了,在本申请中,助凝剂中的沸石粉和活化硅酸二者之间需要在特定的组合配比下才能起到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二者之间的比例超出了特定的范围或者二者单独与其他组份混合进行混凝沉降处理时,二者会对其他组分的混凝沉降产生抑制影响,进而使得复合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下降。
将实验例1和对比实验例5-8的数据对比分析可得,对比实验例5-8中分别将改性丙烯酰胺、无机絮凝剂和助凝剂进行了逐一替换,替换后的复合混凝剂体系中组分配比改变,三者之间的协同增益效果消失,进而对复合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本申请中改性丙烯酰胺、无机絮凝剂和助凝剂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三者良好的配合是本申请能取得较好混凝效果的关键,缺一不可。
根据表1中各实验例和对比实验例测得的复合混凝剂的3min悬浮物去除率可知,本申请实验例1-3制得的复合混凝剂的混凝效果较好,选用实验例1、3和对比实验例9运用到实施例废水处理工艺中,限定混凝反应时间为20min,根据表2中的数据检测结果可得:实施例1-3采用了不同投加量的实验例1制得的符合混凝剂,在投加量为15-20mg/L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混凝效果;实施例6采用了实验例3制得的复合混凝剂,在复合混凝剂处理废水过程中对池中的水体进行了加热,在30℃恒温下进行混凝沉降,获得了更好的混凝沉降效果。
本申请通过将三级清洗废水进行分水处理,减省了对清洗废水中铜离子的再加工处理工序,有助于节省工艺流程和工艺成本;又通过配置特定的复合混凝剂进行混凝沉降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大大缩减了废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沉降时间,提升了处理效率,且污染物去除率较高,效果较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预处理:将生产设备上的一级清洗废水接至含铜废水处理系统;将二级设备清洗水、三级设备清洗水和低有机废水合并接至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步骤2、一级处理:
步骤2-1、将进入系统的综合废水先通入调节池进行水质和水量调节,然后导入除铜一级反应池中,加入硫酸亚铁药剂进行破络反应;反应后的废水导入pH调整池,加入氢氧化钠试剂调节pH值为8-9;再送入除铜预留反应池,加入硫化钠药剂继续进行破络反应;
步骤2-2、将反应后的综合废水送入混凝沉淀池中,加入复合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沉淀废水中的铜离子,然后固液分离,取上清液得到一级处理水;
步骤3、二级处理:
步骤3-1、将一级处理水通入生化中间池,在生化中间池中调节pH值为6-9;
步骤3-2、将调节后的废水通入缺氧池中,通过缺氧池中兼氧微生物降低水中的氮元素含量;然后再通入好氧池中,在好氧池中添加碳源,通过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低水中的BOD;经前述步骤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沉淀池沉淀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取上清液得到二级处理水;
步骤4、三级处理:
步骤4-1、将二级处理水导入除磷反应池中,加入复合碱,进行除磷反应;
步骤4-2、然后通入混凝沉淀池中,加入复合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得到三级处理水;
步骤5、处理后期监控:将三级处理水投入监测池中进行检测,检测达到标准后进行排放;
其中,步骤2-2和步骤4-2使用的复合混凝剂由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助凝剂和水按照质量比为(5-7):(8-10):(1-2):(4-6)复配得到;所述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中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酰胺、过硫酸铵、普鲁兰多糖、壳聚糖、酪蛋白;所述无机絮凝剂由硅酸铝和聚合硅酸氯化铁按照质量比(1-1.3):1复配得到;所述助凝剂由沸石粉和活化硅酸按照质量比(1-1.5):(0.8-1)复配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和步骤4-2中复合混凝剂的添加量为15-2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混凝剂中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和助凝剂的质量比为6:9: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凝剂由沸石粉和活化硅酸按照质量比1.2:1复配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无机絮凝剂、助凝剂和水混合加热至30-40℃,搅拌反应15-20min;得到反应混合溶液;将反应混合溶液常温下放置熟化8-12h,得到复合混凝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室温下,将7-9质量份的丙烯酰胺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再加入5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通氮驱氧5-10min;
S2,将6-8质量份的壳聚糖和0.5-1质量份的乙醇溶于30质量份、浓度为3%的盐酸中,得到壳聚糖溶液;将0.05-0.1质量份的过硫酸铵溶于50质量份水中,得到过硫酸铵溶液;
S3,将0.08-0.1质量份的过硫酸铵溶液和1-3质量份的壳聚糖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继续通入氮气5-10min,水浴加热,反应1-2h,得到反应物;
S4,将5-7质量份的反应物同1-2质量份的酪蛋白、1-2质量份的普鲁兰多糖和10-15质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得到改性丙烯酰胺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和步骤4-2中,在混凝沉淀池中加入复合混凝剂并搅拌后,加热池水至30℃,恒温下进行混凝沉降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中,将固液分离得到的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并排出。
CN202210926003.2A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Active CN115057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6003.2A CN115057593B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6003.2A CN115057593B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7593A true CN115057593A (zh) 2022-09-16
CN115057593B CN115057593B (zh) 2023-05-05

Family

ID=8320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6003.2A Active CN115057593B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7593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5706A (ja) * 1988-12-28 1990-07-09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カチオン性アクリルアミド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05035868A (ja) * 2003-06-27 2005-02-10 Japan Vam & Poval Co Ltd ヘドロの処理方法
US20100320156A1 (en) * 2006-01-25 2010-12-23 Olaiya Charles O Oxidative Treatment Method
CN102477118A (zh) * 2010-11-22 2012-05-30 袁连海 控制阳离子单体含量的疏水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工艺
CN102515436A (zh) * 2011-12-19 2012-06-27 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Pcb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工艺
CN102531280A (zh) * 2011-12-16 2012-07-04 深圳市祐林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印制电路板废水的方法
CN102774990A (zh) * 2012-07-26 2012-11-14 珠海市晴宇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重金属污水的处理方法
US20130168314A1 (en) * 2011-12-28 2013-07-04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ontaining Copper Complex
WO2018140432A1 (en) * 2017-01-27 2018-08-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ctive agent-containing articles that exhibit consumer acceptable article in-use properties
CN108409053A (zh) * 2018-04-27 2018-08-17 成都渤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线路板有机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10713240A (zh) * 2018-07-12 2020-01-21 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絮凝剂及其处理污水或污泥的方法
CN113371934A (zh) * 2021-06-08 2021-09-10 珠海市建泰环保工业园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方法
CN113651495A (zh) * 2021-08-25 2021-11-16 嘉兴中粮制桶有限公司 钢桶喷漆线废水处理工艺
CN215288299U (zh) * 2021-05-31 2021-12-24 广东水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镀含镍废水预处理系统
CN114620852A (zh) * 2020-12-11 2022-06-14 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氧化法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cbs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5706A (ja) * 1988-12-28 1990-07-09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カチオン性アクリルアミド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05035868A (ja) * 2003-06-27 2005-02-10 Japan Vam & Poval Co Ltd ヘドロの処理方法
US20100320156A1 (en) * 2006-01-25 2010-12-23 Olaiya Charles O Oxidative Treatment Method
CN102477118A (zh) * 2010-11-22 2012-05-30 袁连海 控制阳离子单体含量的疏水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工艺
CN102531280A (zh) * 2011-12-16 2012-07-04 深圳市祐林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印制电路板废水的方法
CN102515436A (zh) * 2011-12-19 2012-06-27 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Pcb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工艺
US20130168314A1 (en) * 2011-12-28 2013-07-04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ontaining Copper Complex
CN102774990A (zh) * 2012-07-26 2012-11-14 珠海市晴宇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重金属污水的处理方法
WO2018140432A1 (en) * 2017-01-27 2018-08-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ctive agent-containing articles that exhibit consumer acceptable article in-use properties
CN108409053A (zh) * 2018-04-27 2018-08-17 成都渤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线路板有机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10713240A (zh) * 2018-07-12 2020-01-21 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絮凝剂及其处理污水或污泥的方法
CN114620852A (zh) * 2020-12-11 2022-06-14 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氧化法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cbs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15288299U (zh) * 2021-05-31 2021-12-24 广东水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镀含镍废水预处理系统
CN113371934A (zh) * 2021-06-08 2021-09-10 珠海市建泰环保工业园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方法
CN113651495A (zh) * 2021-08-25 2021-11-16 嘉兴中粮制桶有限公司 钢桶喷漆线废水处理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 W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ullulan-chitosan and pollulan-carboxymethyl chitosan blended films"" *
付坤: ""低压光引发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
尹丽等: ""化学沉淀法处理线路板厂络合铜废水实验研究"" *
马彩等: ""电镀废水治理与回用技术探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7593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3169B (zh) 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2730885B (zh) 一种多金属矿选矿废水高效絮凝沉淀净化方法
CN105906154B (zh) 一种线路板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回收的方法
WO2013097460A1 (zh) 污水预处理系统及污水预处理方法
KR101278230B1 (ko) 급속 응집ㆍ응결 침강제를 이용한 오폐수 중의 총인/총질소 제거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9626627B (zh) 高盐灰渣渗滤液预处理方法
CN201458873U (zh) 冷轧、硅钢含铬废水的深度处理设备
CN107814466B (zh) 一种dpt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CN110183066B (zh) 蓝藻深度脱水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工艺
CN115057593B (zh) 一种线路板废水联合处理方法
CN208617634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15367969A (zh) 一种高浓度水性油墨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212127893U (zh) 一种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CN212504490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CN210340626U (zh) 蓝藻深度脱水废水处理系统
CN210103706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CN209065692U (zh) 一种生活废水和冶金工业废水联合处理装置
CN108675548B (zh)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
CN116177824B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工艺
CN206437995U (zh) 酸洗钝化废水处理系统
CN117088579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非膜法全量化处理方法
CN111018204A (zh) 化学沉淀法与膜分离法联合处理电镀废水
CN217103486U (zh) 一种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
CN217809037U (zh) 一种pcb油墨废水聚铁活性碳处理系统
CN217398685U (zh) 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