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3706U -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3706U
CN210103706U CN201920844840.4U CN201920844840U CN210103706U CN 210103706 U CN210103706 U CN 210103706U CN 201920844840 U CN201920844840 U CN 201920844840U CN 210103706 U CN210103706 U CN 210103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iological agent
partition plate
anoxic
an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448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艳红
闫钰
刘海臣
郑文禹
陈丽君
俞双
孙杨
王琪
潘姝
王宇
李晓丹
齐胜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east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east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east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east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448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3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3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3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沿着垃圾渗滤液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厌氧池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二沉池的上部设置有上清液出口,还包括:与所述厌氧池相连的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缺氧池相连的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好氧池相连的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所述处理系统中,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以及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的设置,可以在不同的处理单元富集有效菌属,根据不同菌属的需求投加相应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减少了微生物激活、休眠的过程和时间,提高了生物活性、污泥利用率以及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产生的垃圾量不断增加,并且出现较多难降解、难处理的垃圾废物。垃圾处理的核心方法是卫生填埋法。卫生填埋法由于价格低廉、适用条件宽泛被各个地区广泛使用,但同时填埋后所产生的渗滤液具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会严重危害各个地区水质条件及生活环境,如若处理不当,更会造成地下水资源污染等严重事件。由于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和水资源的认识逐渐提高,如何处理垃圾渗滤液成为国内外水处理行业的热点问题之一。
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污染物含量极高、含有较多难降解难处理的有机成分,并且水质水量波动性较大,所以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十分困难,如若处理不当,又会造成极大的危害。2008年,我国修订发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对垃圾渗滤液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目前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渗滤液处理技术包含土地处理、物化处理、生物处理等。其中土地处理无法单独使用,由于处理难度问题和占地问题,近年来已很少应用。物化处理一般作为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生物处理可以经济、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但单独采用生物处理一般无法达标,需要和其他工艺有机结合。目前大多采用包含预处理和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
预处理采用混凝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聚集形成絮凝体,再加以分离的方法。目前采用的混凝剂多为铁、铝盐类或聚合体类。但无论采用何种混凝剂,COD的去除率一般在30%~60%,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由国内的一些案例表明混凝沉淀法使用的混凝剂普遍存在处理效率低,相对处理成本高的缺点,如何开发新型安全、高效、低廉混凝剂是提高混凝法处理渗滤液废水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生物法一般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及好氧-厌氧结合等方法。由于一般情况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成分复杂且浓度高,单采用好氧法或者厌氧法很难达到水质处理要求,所以一般将好氧和厌氧联合使用。而在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氮、磷的去除比较复杂,需要涉及硝化、反硝化及释磷和放磷等多个生化过程。而活性污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包含着各类生物,不同池体中的活性污泥基本相同,是一个完全掺混的体系,在不同的池体中由于控制条件不同,起作用的微生物也不同。具体的,比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分别在缺氧池和好氧池中起作用,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属被激活,硝化菌属处于休眠状态,混合液进入好氧池后,硝化菌属被激活,反硝化菌属处于休眠状态,在这个循环体系中,两种菌属都是激活和休眠交替进行,对有效菌属的积累增殖不利,同时菌种激活需要一定的时间,降低了活性污泥的利用率。
综合以上混凝沉淀及生物处理方法的特点,如何更好地解决和处理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中存在的矛盾关系和弊端,使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有效菌种更好的筛选及培养,开发低能耗、高处理能力的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采用这种处理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率较高,污泥利用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沿着垃圾渗滤液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厌氧池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二沉池的上部设置有上清液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厌氧池相连的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与所述缺氧池相连的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与所述好氧池相连的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与所述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相连;
所述缺氧池通过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与所述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相连;
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与所述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设置有第一生物菌剂投加阀门;
所述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设置有第二生物菌剂投加阀门;
所述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设置有第三生物菌剂投加阀门。
优选的,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混凝池和沉淀池;
所述混凝池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
所述沉淀池的污水进口与所述混凝池的污水出口相连;
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通过进水管连接;
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进水阀门和进水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的污水出口处设置有厌氧池隔板组,所述厌氧池隔板组包括第一厌氧池隔板、第二厌氧池隔板和第三厌氧池隔板;厌氧池的出水从第一厌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入厌氧池隔板组,然后,从第二厌氧池隔板的底部流至第三厌氧池隔板,出水中的污泥则从第二厌氧池隔板的底部被截留回厌氧池原池,出水从第三厌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出,进入缺氧池;
所述缺氧池的污水出口处设置有缺氧池隔板组,所述缺氧池隔板组包括第一缺氧池隔板、第二缺氧池隔板和第三缺氧池隔板;缺氧池的出水从第一缺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入缺氧池隔板组,然后,从第二缺氧池隔板的底部流至第三缺氧池隔板,出水中的污泥则从第二缺氧池隔板的底部被截留回缺氧池原池,出水从第三缺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出,进入好氧池;
所述好氧池的污水出口处设置有好氧池隔板组,所述好氧池隔板组包括第一好氧池隔板、第二好氧池隔板和第三好氧池隔板;好氧池的出水从第一好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入好氧池隔板组,然后,从第二好氧池隔板的底部流至第三好氧池隔板,出水中的污泥则从第二好氧池隔板的底部被截留回好氧池原池,出水从第三好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出,进入二沉池。
优选的,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
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用于将好氧池中的部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
优选的,在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硝化液回流阀门和硝化液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回流管;
所述污泥回流管用于将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
优选的,在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阀门和污泥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沿着垃圾渗滤液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厌氧池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二沉池的上部设置有上清液出口,还包括:与所述厌氧池相连的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缺氧池相连的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好氧池相连的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系统中,设置了与所述厌氧池相连的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缺氧池相连的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好氧池相连的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可以在不同的处理单元富集有效菌属,同时,在各个处理单元中,可以根据不同菌属的需求投加相应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减少了微生物激活、休眠的过程和时间,提高了生物活性,提高了污泥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池中厌氧池隔板组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缺氧池中缺氧池隔板组的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好氧池中好氧池隔板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沿着垃圾渗滤液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厌氧池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二沉池的上部设置有上清液出口,还包括:
与所述厌氧池相连的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与所述缺氧池相连的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与所述好氧池相连的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结构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图。其中,1为混凝池,2为沉淀池,3为厌氧池,4为缺氧池,5为好氧池,6为二沉池,7-1为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7-2为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7-3为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8-1为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8-2为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8-3为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9-1为厌氧池隔板组,9-2为缺氧池隔板组,9-3为好氧池隔板组,10为硝化液回流管,11为污泥回流管。
本申请中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3。所述厌氧池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需要经过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经由厌氧池的污水进口进入,在厌氧池中进行厌氧处理。厌氧处理中的微生物菌种包括聚磷菌。聚磷菌在厌氧的环境下释磷。本申请对所述厌氧池的结构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厌氧池的结构即可。
本申请中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7-1,与所述厌氧池3相连,用于向厌氧池3中投加相应的微生物菌剂,具体的为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释磷,提高除磷效率。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的结构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即可。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8-1与所述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相连。所述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可以为钢管或PE管。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设置有第一生物菌剂投加阀门。本申请对所述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上的第一生物菌剂投加阀门的设置方法及位置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管道上阀门的设置方法及位置即可。本申请对所述第一生物菌剂投加阀门的来源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适用于管道的阀门即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还设置有第一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本申请对所述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上的第一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及位置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管道上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及位置即可。所述第一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管道流量计即可。微生物菌剂的投加量可以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可以通过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厌氧池相连的管道上面的第一生物菌剂投加阀门和第一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控制。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池的污水出口处设置有厌氧池隔板组9-1,用于将厌氧池出水中的污泥截留回厌氧池原池。
所述厌氧池隔板组9-1包括第一厌氧池隔板9-1-1、第二厌氧池隔板9-1-2和第三厌氧池隔板9-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厌氧池隔板9-1-1、第二厌氧池隔板9-1-2和第三厌氧池隔板9-1-3并排设置。本实用新型对隔板之间的间距并无特殊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能够有效将厌氧池出水中的污泥截留回厌氧池原池即可。
厌氧池的出水从第一厌氧池隔板9-1-1的顶部流入厌氧池隔板组9-1,然后,从第二厌氧池隔板9-1-2的底部流至第三厌氧池隔板9-1-3,出水中的污泥则从第二厌氧池隔板9-1-2的底部被截留回厌氧池原池,出水从第三厌氧池隔板9-1-3的顶部流出,进入缺氧池。具体的结构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池中厌氧池隔板组的剖面图。本申请对所述厌氧池隔板组9-1的隔板材质并无特殊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池隔板组9-1的隔板可以为混凝土隔板或钢板。
厌氧池中的泥水混合液在流经所述厌氧池隔板组9-1时,依靠沉淀作用,污泥被截留回厌氧池,这样有利于保持厌氧池中有效菌群的数量,减少了不同菌群的掺混,增加了污泥的利用率。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还包括混凝池1和沉淀池2。所述混凝池1和沉淀池2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装置,用于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所述混凝池1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所述沉淀池2设置有污水进口和出水口。所述沉淀池的污水进口与所述混凝池的污水出口相连;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相连。需要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经由混凝池的污水进口进入,进行混凝,然后由混凝池的污水出口排出,经由沉淀池的污水进口进入,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经由沉淀池的出水口排出,进入厌氧池。
本申请中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还包括缺氧池4。经过厌氧池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缺氧池。所述缺氧池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缺氧池中的微生物菌种包括反硝化菌。垃圾渗滤液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脱氮。
本申请中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7-2,与所述缺氧池4相连,用于向缺氧池4中投加相应的微生物菌剂,可以为浮霉状菌属,能够在缺氧环境下利用亚硝酸盐(NO2-)氧化铵离子(NH4 +)生成氮气来获得能量。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的结构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即可。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通过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与所述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相连。所述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可以为钢管或PE管。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设置有第二生物菌剂投加阀门。本申请对所述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上的第二生物菌剂投加阀门的设置方式及位置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管道上阀门的设置方式及位置即可。本申请对所述第二生物菌剂投加阀门的来源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适用于管道的阀门即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还设置有第二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本申请对所述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上的第二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及位置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管道上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及位置即可。所述第二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管道流量计即可。微生物菌剂的投加量可以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可以通过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缺氧池相连的管道上面的第二生物菌剂投加阀门和第二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控制。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的污水出口处设置有缺氧池隔板组9-2,用于将缺氧池出水中的污泥截留回缺氧池原池。
所述缺氧池隔板组包括第一缺氧池隔板9-2-1、第二缺氧池隔板9-2-2和第三缺氧池隔板9-2-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氧池隔板9-2-1、第二缺氧池隔板9-2-2和第三缺氧池隔板9-2-3并排设置。本实用新型对隔板之间的间距并无特殊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能够有效将缺氧池出水中的污泥截留回缺氧池原池即可。
缺氧池的出水从第一缺氧池隔板9-2-1的顶部流入缺氧池隔板组9-2,然后,从第二缺氧池隔板9-2-2的底部流至第三缺氧池隔板9-2-3,出水中的污泥则从第二缺氧池隔板9-2-2的底部被截留回缺氧池原池,出水从第三缺氧池隔板9-2-3的顶部流出,进入好氧池。具体的结构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缺氧池中缺氧池隔板组的剖面图。本申请对所述缺氧池隔板组9-2的隔板材质并无特殊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隔板组9-2的隔板可以为混凝土隔板或钢板。
缺氧池中的泥水混合液在流经所述缺氧池隔板组9-2时,依靠沉淀作用,污泥被截留回缺氧池,这样有利于保持缺氧池中有效菌群的数量,减少了不同菌群的掺混,增加了污泥的利用率。
本申请中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还包括好氧池5。经过好氧池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二沉池。所述好氧池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好氧池中的微生物菌种包括好氧菌和氨化菌。垃圾渗滤液在有氧的条件下,先进行氨化作用,有机氮化合物在好氧菌和氨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态氮,然后进行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分两步,一是转化为亚硝酸盐,称为亚硝化反应,二是由硝酸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称为硝化反应。
本申请中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7-3,与所述好氧池5相连,用于向好氧池5中投加相应的微生物菌剂,具体的为假单胞菌,是一种好氧反硝化菌,可以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并产生氮气,从而提高脱氮效率。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的结构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即可。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与所述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相连。所述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可以为钢管或PE管。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设置有第三生物菌剂投加阀门。本申请对所述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上的第三生物菌剂投加阀门的设置方式及位置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管道上阀门的设置方式及位置即可。本申请对所述第三生物菌剂投加阀门的来源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适用于管道的阀门即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还设置有第三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本申请对所述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上的第三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及位置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管道上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及位置即可。所述第三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管道流量计即可。微生物菌剂的投加量可以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可以通过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好氧池相连的管道上面的第三生物菌剂投加阀门和第三生物菌剂投加流量计控制。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的污水出口处设置有好氧池隔板组9-3,用于将好氧池出水中的污泥截留回好氧池原池。
所述好氧池隔板组包括第一好氧池隔板9-3-1、第二好氧池隔板9-3-2和第三好氧池隔板9-3-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好氧池隔板9-3-1、第二好氧池隔板9-3-2和第三好氧池隔板9-3-3并排设置。本实用新型对隔板之间的间距并无特殊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能够有效将好氧池出水中的污泥截留回好氧池原池即可。
好氧池的出水从第一好氧池隔板9-3-1的顶部流入好氧池隔板组9-3,然后,从第二好氧池隔板9-3-2的底部流至第三好氧池隔板9-3-3,出水中的污泥则从第二好氧池隔板9-3-2的底部被截留回好氧池原池,出水从第三好氧池隔板9-3-3的顶部流出,进入二沉池。具体的结构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好氧池中好氧池隔板组的剖面图。本申请对所述好氧池隔板组9-3的隔板材质并无特殊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隔板组9-3的隔板为可以为混凝土隔板或钢板。
好氧池中的泥水混合液在流经所述好氧池隔板组9-3时,依靠沉淀作用,污泥被截留回好氧池,这样有利于保持好氧池中有效菌群的数量,减少了不同菌群的掺混,增加了污泥的利用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10。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用于将好氧池中的部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进口与所述好氧池的污水出口相连,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出口与所述缺氧池的污水进口相连。本申请对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材质并无特殊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为钢管。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硝化液回流阀门和硝化液流量计。本申请对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上硝化液回流泵、硝化液回流阀门和硝化液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和位置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硝化液回流管上硝化液回流泵、硝化液回流阀门和硝化液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和位置即可。本申请对所述硝化液回流泵、硝化液回流阀门和硝化液流量计的来源并无特殊的限制,可以为一般市售。
本申请中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还包括二沉池6。从所述好氧池的污水出口排出的污水进入二沉池,在二沉池中进行固液分离。所述二沉池设置有污水进口、污泥出口和上清液出口。经过固液分离后的上清液经由二沉池的上清液出口排出。所述上清液即为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本申请对所述二沉池的结构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二沉池的结构即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回流管11。所述污泥回流管用于将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一般情况下,二沉池的污泥回流量是有回流比的,即污泥回流量占进水的流量的比例,一般是100%、150%或200%等,可以根据运行情况随时调整,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一是用来维持系统所要求的污泥浓度,降解进入系统中的有机物质,二是使部分污泥厌氧消化减少剩余污泥的量,提高处理效率。本申请对所述污泥回流管的设置方式并无特殊的限制,能够将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即可。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阀门和污泥流量计。本申请对所述污泥回流管上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阀门和污泥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和位置并无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污泥回流管上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阀门和污泥流量计的设置方法和位置即可。本申请对所述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阀门和污泥流量计的来源并无特殊的限制,可以为一般市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沿着垃圾渗滤液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厌氧池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二沉池的上部设置有上清液出口,还包括:与所述厌氧池相连的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缺氧池相连的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好氧池相连的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系统中,设置了与所述厌氧池相连的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缺氧池相连的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与所述好氧池相连的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可以在不同的处理单元富集有效菌属,同时,在各个处理单元中,可以根据不同菌属的需求投加相应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减少了微生物激活、休眠的过程和时间,提高了生物活性,提高了污泥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沿着垃圾渗滤液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厌氧池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二沉池的上部设置有上清液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厌氧池相连的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与所述缺氧池相连的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与所述好氧池相连的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与所述第一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相连;
所述缺氧池通过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与所述第二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相连;
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与所述第三生物菌剂培养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设置有第一生物菌剂投加阀门;
所述第二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设置有第二生物菌剂投加阀门;
所述第三生物菌剂投加管上设置有第三生物菌剂投加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混凝池和沉淀池;
所述混凝池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
所述沉淀池的污水进口与所述混凝池的污水出口相连;
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通过进水管连接;
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进水阀门和进水流量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的污水出口处设置有厌氧池隔板组,所述厌氧池隔板组包括第一厌氧池隔板、第二厌氧池隔板和第三厌氧池隔板;厌氧池的出水从第一厌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入厌氧池隔板组,然后,从第二厌氧池隔板的底部流至第三厌氧池隔板,出水中的污泥则从第二厌氧池隔板的底部被截留回厌氧池原池,出水从第三厌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出,进入缺氧池;
所述缺氧池的污水出口处设置有缺氧池隔板组,所述缺氧池隔板组包括第一缺氧池隔板、第二缺氧池隔板和第三缺氧池隔板;缺氧池的出水从第一缺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入缺氧池隔板组,然后,从第二缺氧池隔板的底部流至第三缺氧池隔板,出水中的污泥则从第二缺氧池隔板的底部被截留回缺氧池原池,出水从第三缺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出,进入好氧池;
所述好氧池的污水出口处设置有好氧池隔板组,所述好氧池隔板组包括第一好氧池隔板、第二好氧池隔板和第三好氧池隔板;好氧池的出水从第一好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入好氧池隔板组,然后,从第二好氧池隔板的底部流至第三好氧池隔板,出水中的污泥则从第二好氧池隔板的底部被截留回好氧池原池,出水从第三好氧池隔板的顶部流出,进入二沉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硝化液回流管;
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用于将好氧池中的部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硝化液回流阀门和硝化液流量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回流管;
所述污泥回流管用于将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阀门和污泥流量计。
CN201920844840.4U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Active CN210103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4840.4U CN210103706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4840.4U CN210103706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3706U true CN210103706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44840.4U Active CN210103706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37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4337A (zh) * 2020-12-04 2021-04-09 安徽欣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4337A (zh) * 2020-12-04 2021-04-09 安徽欣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7914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JP7149016B2 (ja) 有機窒素排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2897979A (zh) 一种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8046518B (zh) 一种低碳源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的装置和方法
CN108585350A (zh) 一种达标至地表水ⅳ类水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CN102603128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CN104445837A (zh) 一种综合工业废水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1659502B (zh) 利用高脱氮合建式奥鲍尔氧化沟处理垃圾渗液的方法
CN105330099A (zh) 一种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及石化二级出水处理方法
CN201665583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物脱氮装置
CN105668947A (zh) 一种污水净化过滤系统
CN106045030B (zh) A2/o-uasb连续流城市生活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装置与方法
CN110642478A (zh) 一种焦化酚氰废水的生化法和物化法耦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973406B (zh) 一种实现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分离的装置和方法
CN210103706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CN105645699A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1712893U (zh) 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109231673B (zh) 一种A/O联合微电场-Fe/C强化除磷装置及其应用
CN205011584U (zh) 一种基于mbr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8811022U (zh) 一种垃圾渗透滤液深度脱氮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571245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3357071U (zh) 一种实现低氨氮废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稳定运行的系统
CN212293199U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型微动力设备
CN211896255U (zh) 缺氧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14314850A (zh) 用于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人工湿地深度净化装置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