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6896A - 一种导风系统、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风系统、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6896A
CN115056896A CN202210679882.3A CN202210679882A CN115056896A CN 115056896 A CN115056896 A CN 115056896A CN 202210679882 A CN202210679882 A CN 202210679882A CN 115056896 A CN115056896 A CN 115056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duct
space
sid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98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叶芳
王小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cin Motor Co Ltd, Chongqing Longxin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ci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98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6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6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6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1/00Arrangements of radiators, coolant hoses or pipes on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0/00Arrangements of air clea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0/00Arrangements of air clea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J40/10Arrangements of air clea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风系统、全地形车,导风系统包括:风道壳体以及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将风道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层风道和下层风道;下层风道设置有散热部件,上层风道设置有变速器进气口和/或空滤器进气口。上层风道内的气流温度较低,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冷却效果并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进气质量,避免温度较高的空气对空滤器进气效率的影响,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进气效率,进而提升发动机性能。发热部件散热器、排气系统、发动机均位于下层风道,下层风道设置有导风板和变速器排气口,使下层气流更顺畅,提高整车发热部件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整车散热能力,尤其可降低与人体接触部位温度,提高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导风系统、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地形车总体布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风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导风系统的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气流进入全地形车的导风系统后,导风系统内的风道连为一体,冷热气流混合,使发热部件的散热受到影响,整车人体可感知区域的温度较高,舒适性较差,并且不利于空滤器的进气。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导风系统内的散热效率和进气质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风系统,使进入导风系统内的气流实现分流,并进入相互独立的上层风道和下层风道,且散热部件设置于下层风道,使上层风道内的气流温度低于下层风道内的气流温度,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进气质量,提高冷却效果,进而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性能,同时通过优化下层气流流场,提高散热效率,进而提高驾乘舒适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导风系统的全地形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风系统,包括:风道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风道壳体内的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将所述风道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层风道和下层风道;
所述下层风道内设置有散热部件,所述上层风道内设置有变速器进气口和/或空滤器进气口。
本方案提供的导风系统中由于上层风道内的气流温度较低,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冷却效果;另外,温度较低的气流进入变速器进气口和/或空滤器进气口,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进气质量,避免温度较高的空气对变速器和/或空滤器进气效率的影响,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进气效率,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进而提升发动机性能。
可选地,所述风道壳体为设备覆盖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电器盒、空滤器和空滤护板、蓄电池盒;所述电器盒、所述空滤器、所述空滤护板和所述蓄电池盒均位于所述设备覆盖件内。
本方案中电器盒、空滤器和空滤护板、蓄电池盒均为现有的全地形车等设备中已经存在的零部件,不需要额外添加零部件,设置过程方便。
可选地,所述设备覆盖件前端设置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的下部设置有前格栅,所述前格栅与所述电器盒连接,以使所述前格栅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所述上层风道的上层进风口;
所述下层风道的下层进风口为设置于所述前格栅的若干进气孔洞,所述进气孔洞与所述下层风道连通。
本方案中上层进风口由前格栅与前面板之间形成,下层进风口为前格栅中的进气孔洞,不需要额外设置零部件,并且可以保证上层进风口和下层进风口的进气量,使气流顺利进入上层进风口和下层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下层风道的前段设置有前格栅、所述电器盒以及位于所述电器盒下侧的第一前挡泥板和第二前挡泥板;
气流由所述下层进风口进入所述下层风道,一部分所述气流流入所述第一前挡泥板、所述电器盒和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的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另一部分所述气流流入所述第二前挡泥板、所述电器盒和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的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
本方案中通过电器盒、第一前挡板和第二前挡板以及部分设备覆盖件形成下层风道的前段,布局合理、紧凑,不需要额外设置零部件,有效利用电器盒、第一前挡板和第二前挡板的布局位置,使导风系统的结构进一步简化。
可选地,所述空滤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上侧盖和第二上侧盖;所述空滤器、所述空滤护板、所述第一上侧盖、所述第二上侧盖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所述上层风道的中段空间;
所述空滤护板的下侧设置有第一下侧盖和第二下侧盖;所述空滤护板、所述第一下侧盖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所述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与所述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连通;所述空滤护板、所述第二下侧盖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所述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与所述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连通。
本方案中实现了风道空间中段的合理划分,并且通过第一上侧盖和第二上侧盖、第一下侧盖和第二下侧盖分别对上层风道的中段空间和下层风道的中段空间内的气流流向进行导向,实现气流分层的同时,使气流可以顺利流动。
可选地,所述蓄电池盒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后挡泥板、第一后侧盖、第一脚踏板、第二后挡泥板、第二后侧盖以及第二脚踏板;
所述第一后挡泥板、所述第一后侧盖、所述第一脚踏板、所述蓄电池盒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所述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与所述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连通;
所述第二后挡泥板、所述第二后侧盖、所述第二脚踏板、所述蓄电池盒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所述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与所述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连通。
本方案中通过蓄电池盒实现了上层风道与下层风道的分隔,实现了风道空间后段的合理划分;并且通过第一后挡泥板、第一后侧盖、第一脚踏板和第二后挡泥板、第二后侧盖、第二脚踏板分别对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和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内的气流流向进行导向,实现气流分层的同时,使气流可以顺利流动。
可选地,所述电器盒设置有用于安装主油泵、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以及散热器的安装部。
本方案中将电器盒设置为可用于安装其它零部件的结构件,实现了各个零部件的集成化设置,并且方便安装和拆卸;将相邻覆盖件、主油泵和散热器等部件可全部安装在电器盒上,不需要再额外安装在车架的支耳上,节约了成本,简化了车架的结构,有利于实现轻量化。
可选地,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消声器和变速器排气口;所述变速器排气口朝向所述消声器设置。
本方案中变速器排气口朝向消声器设置,可帮助消声器有效散热,并且为下层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提供动力,从而使下层风道内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可选地,所述下层风道内设置有散热器和发动机缸头,所述消声器和所述发动机缸头相邻设置,所述电器盒的底部设置有由所述散热器向所述发动机缸头倾斜的导向面,以使所述散热器吹出的气流流向所述发动机缸头和所述消声器。
本方案中导向面的设置,使散热器吹出的气流可顺利流向发动机缸头和消声器,对发动机缸头和消声器进行降温,并为下层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提供动力,从而使下层风道内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一种全地形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系统。
本方案实现了全地形车内导风系统中气流的分层,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进而提升发动机性能。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导风系统的过程中,气流进入导风系统后,受分隔组件的影响,部分气流进入上层风道,部分气流进入下层风道,由于下层风道内设置有散热部件,因此,下层风道内的气流温度高于上层风道内的气流温度。上层风道内设置有变速器进气口和/或空滤器进气口,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上层风道内的气流温度较低,可有效提高和/或空滤器的冷却效果;另外,温度较低的气流进入变速器进气口和/或空滤器进气口,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进气质量,避免温度较高的空气对空滤器进气效率的影响,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进气效率,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进而提升发动机性能。发热部件散热器、排气系统、发动机都位于下层风道,下层风道设置有导风板和变速器(CVT)排气口,使下层气流更顺畅,提高整车发热部件的散热能力,从而提高整车散热能力,尤其可降低与人体接触部位温度,提高舒适性。此处提到的发热部件散热器可以是任意具有发热功能的设备的散热器或散热部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气系统可以是变速器排气口等具有排气功能的结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导风系统的全地形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全地形车的导风系统的分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的上层进风口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的下层进风口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的中段分层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的后段分层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中电器盒底部导向面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中下层风道的前段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中下层风道的中段端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中下层风道的后段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9中下层风道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中上层风道内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中上层风道内气流进入空滤器进气口的路线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中下层风道内变速器排气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全地形车的整体布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全地形车中散热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1-15中:
1为电器盒、11为导向面、2为空滤器、3为空滤护板、4为前面板、5为前格栅、51为进气孔洞、6为上层风道、61为上层进风口、7为下层风道、71为下层进风口、81为第一前挡泥板、82为第二前挡泥板、91为第一上侧盖、92为第二上侧盖、101为第一后挡泥板、102为第二后挡泥板、103为第一后侧盖、104为第二后侧盖、105为第一脚踏板、106为第二脚踏板、110为消声器、121为变速器排气口、122为变速器进气口、13为发动机缸头、14为散热器、15为蓄电池盒、151为蓄电池、16为车架、171为第一下侧盖、172为第二下侧盖、18为空滤器进气口、19为总控制器、20为起动继电器、21为电子控制器ECU、22为电器件防护套、23为闪光器、24为闪光绞盘控制器、25为散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导风系统,使进入导风系统内的气流实现分流,并进入相互独立的上层风道和下层风道,且散热部件设置于下层风道,使上层风道内的气流温度低于下层风道内的气流温度,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的进气质量,提高冷却效果,进而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性能。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导风系统的全地形车。
请参考图1至图15。
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风系统,包括:风道壳体以及设置于风道壳体内的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将风道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层风道6和下层风道7;
下层风道7内设置有散热部件,上层风道6内设置有变速器进气口122和/或空滤器进气口18。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导风系统的风道壳体、分隔组件均可以由原先就存在的部件组成,避免额外增加零部件数量。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气流进入导风系统后,受分隔组件的影响,部分气流进入上层风道6,部分气流进入下层风道7,由于下层风道7内设置有散热部件,因此,下层风道7内的气流温度高于上层风道6内的气流温度。上层风道6内设置有变速器进气口122和/或空滤器进气口18,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上层风道6内的气流进入变速器进气口122和/或空滤器进气口18。
由于上层风道6内的气流温度较低,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2的冷却效果;另外,温度较低的气流进入变速器进气口122和/或空滤器进气口18,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2的进气质量,避免温度较高的空气对变速器和/或空滤器2进气效率的影响,可有效提高变速器和/或空滤器2的进气效率,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进而提升发动机性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风道壳体为设备覆盖件,分隔组件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电器盒1、空滤器2和空滤护板3、蓄电池盒15;电器盒1、空滤器2、空滤护板3和蓄电池盒15均位于设备覆盖件内。
如1所示,电器盒1、空滤器2和空滤护板3、蓄电池盒15依次设置,形成上层风道6与下层风道7之间的分隔组件,蓄电池盒15安装在车架16上,以车架16为基准将整车覆盖件分为上下两侧;并且电器盒1、空滤器2和空滤护板3、蓄电池盒15均为现有的全地形车等设备中已经存在的零部件,不需要额外添加零部件,设置过程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中,空滤护板3安装于空滤器2的下部,边缘部分可以超出空滤器2设置,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当然,分隔组件还可以由其它零部件组合而成,例如,可以是电器盒1、空滤器2和空滤护板3、蓄电池盒15、座椅支撑板,或者其它满足要求的零部件组合而成,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设备覆盖件前端设置有前面板4,前面板4的下部设置有前格栅5,前格栅5与电器盒1连接,以使前格栅5与前面板4之间形成上层风道6的上层进风口61;
下层风道7的下层进风口71为设置于前格栅5的若干进气孔洞51,进气孔洞51与下层风道7连通。
如图2所示,前面板4与前格栅5之间形成上层风道6的前段进气空间,前格栅5与电器盒1连接,并且前格栅5与电器盒1连接的过程中形成平滑过渡,以使气流顺利进入上层风道6;前面板4与前格栅5之间形成上层进风口61,气流由上层进风口61进入上层风道6。
如图3所示,前格栅5朝向外侧的部分设置有若干进气孔洞51,进气孔洞51的数量及形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气流由进气孔洞51进入下层风道7。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下层风道7的前段设置有前格栅5、电器盒1以及位于电器盒1下侧的第一前挡泥板81和第二前挡泥板82;
气流由下层进风口71进入下层风道7,一部分气流流入第一前挡泥板81、电器盒1和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的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另一部分气流流入第二前挡泥板82、电器盒1和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的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
如图7所示,可以使第一前挡板和第二前挡板关于电器盒1的竖直方向的中间截面对称设置,并且第一前挡板和第二前挡板的下端均向电器盒1的竖直方向的中间截面方向弯曲,以方便其他零部件的安装;由下层进风口71进入下层风道7的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流入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另一部分流入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前挡板和第二前挡板的形状及位置,使流入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和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内的气流接近相同。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电器盒1、第一前挡板和第二前挡板以及部分设备覆盖件形成下层风道7的前段,布局合理、紧凑,不需要额外设置零部件,有效利用电器盒1、第一前挡板和第二前挡板的布局位置,使导风系统的结构进一步简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空滤器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上侧盖91和第二上侧盖92,空滤器2、空滤护板3、第一上侧盖91、第二上侧盖92以及部分设备覆盖件围设成上层风道6的中段空间;
第一下侧盖171和第二下侧盖172均位于空滤护板3的下侧;空滤护板3、第一下侧盖171以及部分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与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连通;空滤护板3、第二下侧盖172以及部分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与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连通。
可以使第一上侧盖91和第二上侧盖92位于空滤护板3的上侧。
如图8所示,空滤器2的下部设置有空滤护板3,空滤器2、位于其两侧的第一上侧盖91和第二上侧盖92围设成的空间形成上层风道6的中段空间,具体的,可以使第一上侧盖91和第二上侧盖92关于空滤器2的竖直方向的中间截面对称设置。
如图8所示,空滤护板3、空滤器2将风道空间划分为上层风道6的中段空间和下层风道7的中段空间,气流由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连通流入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由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流入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第一下侧盖171对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气流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第二下侧盖172的设置对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气流的流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实现了风道空间中段的合理划分,并且通过第一上侧盖91和第二上侧盖92、第一下侧盖171和第二下侧盖172分别对上层风道6的中段空间和下层风道7的中段空间内的气流流向进行导向,实现气流分层的同时,使气流可以顺利流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蓄电池盒15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后挡泥板101、第一后侧盖103、第一脚踏板105、第二后挡泥板102、第二后侧盖104以及第二脚踏板106;
第一后挡泥板101、第一后侧盖103、第一脚踏板105、蓄电池盒15以及部分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与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连通;
第二后挡泥板102、第二后侧盖104、第二脚踏板106、蓄电池盒15以及部分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与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连通。
如图9所示,蓄电池盒15将上层风道6和下层风道7进行分隔,并且第一后挡泥板101、第一后侧盖103、第一脚踏板105依次连接,形成位于蓄电池盒15一侧并位于蓄电池盒15下部的风道侧壁,第二后挡泥板102、第二后侧盖104、第二脚踏板106依次连接,形成位于蓄电池盒15另一侧并位于蓄电池盒15下部的风道侧壁;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气流由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进入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由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进入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蓄电池盒15实现了上层风道6与下层风道7的分隔,实现了风道空间后段的合理划分;并且通过第一后挡泥板101、第一后侧盖103、第一脚踏板105和第二后挡泥板102、第二后侧盖104、第二脚踏板106分别对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和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内的气流流向进行导向,实现气流分层的同时,使气流可以顺利流动。
如图10所示,为下层风道7的气流流向示意图,气流由下层进风口71进入下层风道7后被分流至两部分,一部分依次流经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另一部分流经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并分别由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和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斜向外侧流出。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器盒1设置有用于安装主油泵、部分设备覆盖件以及散热器14的安装部。
将电器盒1设置为可用于安装其它零部件的结构件,实现了各个零部件的集成化设置,并且方便安装和拆卸;将相邻覆盖件、主油泵和散热器14等部件可全部安装在电器盒1上,不需要再额外安装在车架16的支耳上,节约了成本,简化了车架16的结构,有利于实现轻量化。
可以在电器盒1设置用于安装相邻覆盖件、主油泵和散热器14的安装孔、安装架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电动转向系统(EPS)设置于上层风道6内,由于电动转向系统为发热电气,上层的冷风可以对电动转向系统有效散热,由于电动转向系统相比于散热器14、消声器110等结构的散热要少很多,因此,上层风道6内的气流温度依然会小于下层风道7内的气流温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散热部件包括消声器110和变速器排气口121;变速器排气口121朝向消声器110设置,可帮助消声器110有效散热,并且为下层风道7内气流的流动提供动力,从而使下层风道7内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在下层风道7内设置散热器14和发动机缸头13,消声器110和发动机缸头13相邻设置,电器盒1的底部设置有由散热器14向发动机缸头13倾斜的导向面11,以使散热器14吹出的气流流向发动机缸头13和消声器110,对发动机缸头13和消声器110进行降温,并为下层风道7内气流的流动提供动力,从而使下层风道7内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如图6所示,导向面11可以是导向斜面,也可以是导向弧面,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可以在下层侧盖靠近消声器110的位置设置散热口25,如图15所示,散热口25的设置可提高消声器110和发动机缸头13的散热效果。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到的前段均为靠近导风系统进风端的一侧,后端为远离导风系统进风端的一侧,中段为连接前段和后段的部分。
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到的竖直方向的中间截面为沿图7-图9所示方向中竖直方向的中间截面。
除了上述导风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导风系统的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如图14为全地形车的整体布置示意图,蓄电池151安装于蓄电池盒15,蓄电池盒15的一侧安装有起动继电器20,全地形车的前端设置有电子控制器ECU21、电器件防护套22、闪光器23、闪光绞盘控制器24以及总控制器19,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使安装空间有效利用。
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和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和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和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第一后挡泥板101和第二后挡泥板102,第一后侧盖103和第二后侧盖104,第一脚踏板105和第二脚踏板106,第一上侧盖91和第二上侧盖92,第一下侧盖171和第二下侧盖172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发明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导风系统、全地形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风道壳体内的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将所述风道壳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层风道(6)和下层风道(7);
所述下层风道(7)内设置有散热部件,所述上层风道(6)内设置有变速器进气口(122)和/或空滤器进气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为设备覆盖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电器盒(1)、空滤器(2)和空滤护板(3)、蓄电池盒(15);所述电器盒(1)、所述空滤器(2)、所述空滤护板(3)和所述蓄电池盒(15)均位于所述设备覆盖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覆盖件前端设置有前面板(4),所述前面板(4)的下部设置有前格栅(5),所述前格栅(5)与所述电器盒(1)连接,以使所述前格栅(5)与所述前面板(4)之间形成所述上层风道(6)的上层进风口(61);
所述下层风道(7)的下层进风口(71)为设置于所述前格栅(5)的若干进气孔洞(51),所述进气孔洞(51)与所述下层风道(7)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风道(7)的前段设置有前格栅(5)、所述电器盒(1)以及位于所述电器盒(1)下侧的第一前挡泥板(81)和第二前挡泥板(82);
气流由所述下层进风口(71)进入所述下层风道(7),一部分所述气流流入所述第一前挡泥板(81)、所述电器盒(1)和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的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另一部分所述气流流入所述第二前挡泥板(82)、所述电器盒(1)和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的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滤器(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上侧盖(91)和第二上侧盖(92);所述空滤器(2)、所述空滤护板(3)、所述第一上侧盖(91)、所述第二上侧盖(92)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所述上层风道(6)的中段空间;
所述空滤护板(3)的下侧设置有第一下侧盖(171)和第二下侧盖(172);所述空滤护板(3)、所述第一下侧盖(171)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所述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与所述第一下风道前段空间连通;所述空滤护板(3)、所述第二下侧盖(172)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所述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与所述第二下风道前段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盒(15)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后挡泥板(101)、第一后侧盖(103)、第一脚踏板(105)、第二后挡泥板(102)、第二后侧盖(104)以及第二脚踏板(106);
所述第一后挡泥板(101)、所述第一后侧盖(103)、所述第一脚踏板(105)、所述蓄电池盒(15)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所述第一下风道后段空间与所述第一下风道中段空间连通;
所述第二后挡泥板(102)、所述第二后侧盖(104)、所述第二脚踏板(106)、所述蓄电池盒(15)以及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围设成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所述第二下风道后段空间与所述第二下风道中段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1)设置有用于安装主油泵、部分所述设备覆盖件以及散热器(14)的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消声器(110)和变速器排气口(121);所述变速器排气口(121)朝向所述消声器(110)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风道7内设置有散热器(14)和发动机缸头(13),所述消声器(110)和所述发动机缸头(13)相邻设置,所述电器盒(1)的底部设置有由所述散热器(14)向所述发动机缸头(13)倾斜的导向面(11),以使所述散热器(14)吹出的气流流向所述发动机缸头(13)和所述消声器(110)。
10.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系统。
CN202210679882.3A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导风系统、全地形车 Pending CN115056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9882.3A CN115056896A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导风系统、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9882.3A CN115056896A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导风系统、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6896A true CN115056896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9882.3A Pending CN115056896A (zh) 2022-06-16 2022-06-16 一种导风系统、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689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1172A (en) * 1989-06-30 1990-11-20 Navistar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orp. Truck hood engine air induction system
JPH0574948U (ja) * 1992-03-23 1993-10-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ルーム内の部品配置構造
CN101096936A (zh) * 2006-06-08 2008-01-02 株式会社电装 内燃机用的进气装置和用于车辆的外部空气进气模块
CN213007608U (zh) * 2019-11-01 2021-04-20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
CN213392434U (zh) * 2020-09-27 2021-06-08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进排气系统及全地形车
CN216033742U (zh) * 2021-09-29 2022-03-15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1172A (en) * 1989-06-30 1990-11-20 Navistar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orp. Truck hood engine air induction system
JPH0574948U (ja) * 1992-03-23 1993-10-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ルーム内の部品配置構造
CN101096936A (zh) * 2006-06-08 2008-01-02 株式会社电装 内燃机用的进气装置和用于车辆的外部空气进气模块
CN213007608U (zh) * 2019-11-01 2021-04-20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
CN213392434U (zh) * 2020-09-27 2021-06-08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进排气系统及全地形车
CN216033742U (zh) * 2021-09-29 2022-03-15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9953B2 (ja) 車両用高圧系機器ユニット、車両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US4564081A (en) Motorcycle cooling system
US7688582B2 (en) Electrical device cooling structure in vehicle
CN111886179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JP2010274675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8763735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cooling method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
CN111836756A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EP3150480B1 (en) Saddle type vehicle
CN112477586A (zh) 连续冷却总成
CN115056896A (zh) 一种导风系统、全地形车
JP5338230B2 (ja) 車体前部の走行風導入構造
US20230109484A1 (en) Saddle riding vehicle
JP2017061200A (ja) 鞍乗型車両
JP6879815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EP4339033A1 (en) Bumper assembly and vehicle
CN212907892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包组件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14194024A (zh) 车辆进气辅助系统及车辆
CN107662657B (zh) 用于车辆的气动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H01262278A (ja) 自動二,三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218829399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轮毂发电机保护装置
CN219570189U (zh) 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和摩托车
JP4040969B2 (ja) 電気接続箱の冷却構造
CN213126789U (zh) 一种控制器外壳
CN217294917U (zh) 一种无人机散热结构
CN220743170U (zh) 车辆底盘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