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5088A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5088A
CN115045088A CN202210921464.0A CN202210921464A CN115045088A CN 115045088 A CN115045088 A CN 115045088A CN 202210921464 A CN202210921464 A CN 202210921464A CN 115045088 A CN115045088 A CN 115045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er
mounting slots
drum
frame
trea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14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贤植
金骏映
李洪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35412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519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45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50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D06F37/06Ribs, lifters, or rubbing 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receptacl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D06F37/06Ribs, lifters, or rubbing 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receptacle
    • D06F37/065Ribs, lifters, or rubbing 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receptacle ribs or lifters having means for circulating the washing liqui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 D06F21/02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 D06F21/1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about an inclined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2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2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23/025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with a rotatable imperforate tub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6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n inclined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0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 D06F37/22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in machines with a receptacle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D06F39/14Doors or covers; Securing mean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衣物处理设备。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滚筒,其构造成绕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以及提升器,其布置在所述滚筒中。所述提升器包括:提升器框架,其装设在所述滚筒的内周表面上;以及框架盖,其联接至所述提升器框架并且从所述滚筒的所述内周表面径向向内突出。所述提升器框架具有形成在所述提升器框架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中的水流通过孔,以使得所述提升器框架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并且所述框架盖具有水流排出孔,该水流排出孔通过贯通所述框架盖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穿过了所述水流通过孔的洗涤水经由该水流排出孔排出到滚筒中。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设备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911354126.8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19年12月25日,发明名称:衣物处理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设置有提升器的旋转滚筒的衣物处理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提升器的衣物处理设备,该提升器包括联接至滚筒的提升器框架以及构造成覆盖提升器框架的框架盖。
背景技术
韩国专利申请公报10-2018-0072336(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公开了一种洗衣机,在该洗衣机中进行衣物的滚动运动。具有构造成提升衣物的提升器的滚筒以预定速度旋转,使得滚筒中的衣物升高到预定高度,然后沿着滚筒的内周表面滚下。滚动运动借助衣物滚动时在衣物与滚筒之间产生的摩擦而引起轻轻揉搓衣物的效果。
因为提升器的高度越大,衣物可能越容易被提升,所以如果提升器的高度超过一定水平则难以实施滚动运动。原因在于,因为衣物由于提升器的拖曳力而被高高提升,即使滚筒以低速度旋转,衣物的下落高度也增加,所以衣物直接落到滚筒的底部上而不是滚动(即,发生翻滚运动)。
在提升器的高度低的情况下,即使滚筒以比现有技术更高的速度旋转,滚动时下落的衣物(即,尚未到达滚筒的最低点的衣物)在滚动运动期间也可以翻越提升器,结果,衣物可能会滚动更长的时间。
但是,因为下落到滚筒的最低点附近的衣物需要被提升器提升,所以有必要考虑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在提升器和衣物之间会产生大于一定水平的摩擦。
韩国专利申请公报10-2017-0082055(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公开了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在滚筒的内周表面上具有多个提升器,滚筒绕大致水平的旋转轴线旋转。
提升器包括:第一构件,其联接至滚筒的内周表面;以及第二构件,其安装在第一构件上并突出到滚筒的内部,以便在滚筒旋转时提升衣物。
第二构件大致形成为拱顶形状,以限定容纳衣物的空间。第一构件包括:安装在滚筒的内周表面上的第一部分;和从安装部分凸出地伸出并插入空间的中第二部分。
第二构件的拱顶形状的基部与第二部分接触,但是拱顶形状的在径向上与底部间隔开的顶点与第二部分间隔开。
因为拱顶形状的顶点不能由第一构件支撑,所以存在如下缺点:当第二构件被外力按压时,第二构件的内部空间(特别是拱顶形状的顶点)被压低。
即,因为第一构件的上板和第二构件的上板彼此不对应,所以不可能适当地应对由外力引起的变形。
特别地,在第二构件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的情况下,存在的缺点在于,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第二构件不能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此外,如果第二构件由于塑性变形而不能恢复到其原始形状,则提升器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因此,在滚筒旋转期间发生偏心,并且甚至由提升器施加至滚筒上的负载而产生不平衡,并且在严重情况下,滚筒可能因此变形或损坏。
此外,当由于第二构件的变形而引起第一构件的外表面和第二构件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变小时,异物可能被夹在该间隙中,这引起卫生问题。
特别地,即使当洗涤水经由形成在第一构件中的洗涤水入口孔引入到提升器中时,洗涤水也经由形成在第二构件中的洗涤水流排出孔快速地排出。这是因为洗涤水入口孔和洗涤水流排出孔分别形成在彼此对应的第一构件的上板和第二构件的上板中。
因此,存在如下缺点:即使将洗涤水引入到提升器中时,洗涤水仍在提升器中停留较短时间,所以难以有效地清洁提升器的内部。
韩国专利申请公报10-2007-0048913(以下称为“现有技术3”)公开了一种制造洗衣机的滚筒的方法。根据该制造方法,通过在四边形的金属板中形成用于安装提升器的安装孔,然后对该金属板进行轧制来制造圆筒形滚筒。
韩国实用新型注册20-0358903(以下称为“现有技术4”)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通过使用安装孔将提升器装设在滚筒中。这些安装孔在滚筒的前后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布置,并且以这种方式布置的一组安装孔用于安装一个提升器。即,提升器中形成有与这一组安装孔的数量相对应的钩,该钩分别被安装孔卡住。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 2004057657A(以下称为“现有技术5”)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成套的一对提升器(或挡板)沿前后方向成排地布置在滚筒的内周表面上,并且提升器沿着滚筒的周向以预定间隔布置。
同时,制造商需要根据产品规格设计具有不同容量的滚筒。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可以通过基于设计尺寸将金属板切割成金属板的侧边的长度对应于要制造的滚筒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而选择性地制造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滚筒(即大容量滚筒)和相对短的滚筒(即小容量滚筒)。
然而,需要根据滚筒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来改变一对提升器之间的距离。但是,因为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公开中,形成在提升器上的钩仅紧固至指定的安装孔中,所以即使当滚筒的长度变更时,一对提升器之间的间隔也不可避免地是恒定的。如上所述,不管滚筒的长度如何,位于前侧的提升器与位于后侧的提升器之间的间隔不可避免地恒定的这种结构具有如下缺点:由于位于前侧的提升器的前端与滚筒的前端之间或位于后侧的提升器与滚筒的后端之间的距离随着滚筒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位于滚筒的前端或后端的衣物不能与提升器接触。
韩国实用新型注册20-0358903(以下称为“现有技术6”)公开了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具有设置有提升器的滚筒。提升器的一个表面突出有钩,并且滚筒中形成有钩通过孔,使得钩被钩通过孔卡住。
该钩包括:颈部,其从提升器主体延伸;和头部,其从颈部的端部扩展以具有比颈部更大的宽度。提升器装设成使得头部在颈部位于钩通过孔中的状态下被滚筒的外表面卡住。
然而,为了将具有如上所述的钩的提升器注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其构造成形成提升器主体的上表面;和下模具,其构造成形成提升器主体的下表面。但是,其缺点在于,由于头部的一部分在竖直方向上与提升器主体重叠,因此会发生底切。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平稳地发生提升器与衣物(织物)之间的摩擦作用。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即使在提升器的高度减小时也能够通过利用提升器和衣物之间的摩擦来改善揉搓衣物的操作。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能够将提升器与衣物之间的摩擦维持在预定水平或更高,从而通过使用提升器平稳地进行提起衣物的操作。
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提升器的刚度增加,使得提升器不容易变形。
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即使当限定提升器的外形的框架盖由薄金属板形成时,也确保提升器的足够的刚度。
本公开的各方面不限于上述那些,并且根据以下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理解上述未提及的其他方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滚筒,其构造成绕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以及提升器,其布置在所述滚筒中。
所述提升器可以包括:固定至所述滚筒的提升器框架;以及构造成覆盖所述提升器框架的框架盖。
所述提升器框架可以包括分别形成在框架上板和框架侧壁中的水流通过孔,以使得所述提升器框架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并且所述框架盖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盖上板中的水流排出孔,穿过了所述水流通过孔的洗涤水经由该水流排出孔排出到所述滚筒中。
所述水流通过孔的数量可以相对大于所述水流排出孔的数量。
所述提升器框架和所述框架盖的上表面以及侧表面可以彼此对应。
所述提升器框架和所述框架盖中的每一者的所述侧表面可以形成为倾斜的。
所述水流通过孔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水流排出孔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布置成在垂直于所述滚筒的所述内周表面的竖直方向上不彼此对准。
提升器框架可以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框架盖可以由金属制成。
框架盖可以包括:构成提升器上板部的盖上板;以及构成提升器侧壁部的盖侧壁。框架盖的下端处形成有联接突片,并且提升器框架中可以形成有供联接突片插入的突片结合口。
所述提升器框架可以包括:框架基座,其固定至所述滚筒的所述内周表面并具有安放槽,所述框架盖的下端插入所述安放槽中;框架上板,其在朝向所述滚筒内部的方向上与所述框架基座间隔开;以及框架侧壁,其构造成连接所述框架上板和所述框架基座。所述突片结合口可以形成在所述安放槽中。
所述框架盖的内表面可以借助从所述框架上板朝向所述框架盖的所述内表面突出的间隔件与所述框架上板间隔开。
间隔件可以与框架盖的内表面接触,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提供非接触式间隔件。
滚筒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水流入口孔,该至少一个水流入口孔形成在由框架盖覆盖的区域中,并且提升器框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水流通过孔,该水流通过孔使得提升器框架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
所述框架盖可以具有在与所述间隔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向上突出的拱顶。多个所述拱顶可以形成为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水流排出孔可以形成在相邻的所述拱顶之间。
可以设置多个提升器,并且所述多个提升器可以包括在滚筒的周向上布置的多个前提升器以及在所述多个前提升器的后侧沿滚筒的周向布置的多个后提升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桶,其构造成接收洗涤水;滚筒,其构造成接收衣物并在所述桶中绕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以及提升器,其布置在所述滚筒中。
提升器包括:提升器框架,其固定至滚筒的内周表面并且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及框架盖,其由金属制成并且构造成覆盖提升器框架。
可以通过贯通所述框架盖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水流排出孔,并且可以通过对所述框架盖进行塑性加工在所述框架盖中形成从所述框架盖的所述上表面突出的上板突起。
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通过衣物与形成在提升器上的洗涤突起之间的摩擦作用,改善了揉搓衣物的效果。
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当提升器的高度减小时,也能够通过利用洗涤突起和衣物之间的摩擦作用将衣物提起到预定水平或更高。
此外,改善了织物的流动,并且通过洗涤突起和衣物之间的摩擦作用顺畅地进行织物分布。
此外,在形成有水流排出孔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形成有水流通过孔。因此,能够确保洗涤水的更多样化的流路,洗涤水沿着该流路被引导到提升器框架和框架盖之间的分离空间,然后排出到滚筒中,从而提高清洁提升器的内部的效果。
此外,因为提升器框架和框架盖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形成为分别彼此相对应,所以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刚度,从而在提升器由于外力变形时使变形和损坏最小化。
此外,因为如上所述将框架侧壁和盖侧壁形成为倾斜的,所以穿过水流通过孔的洗涤水可以在与倾斜表面碰撞的同时清洁提升器的内部,并且洗涤水可以沿倾斜表面自然地被引导至水流排出孔。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以下方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提升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提升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提升器的平面投影图;
图5是示出切割以制造大容量滚筒的原材料(a)和切割以制造小容量滚筒的原材料(b)的图。
图6是滚筒的与图5所示的部分A对应的部分的放大图(a)以及滚筒的与图5所示的部分B对应的部分的放大图(b);
图7是图5的(a)中所示的部分B的放大图(a)以及图5的(b)中所示的部分C的放大图(b);
图8是提升器框架的俯视图,并且图9是提升器框架的仰视图;
图10是沿着图2所示的线A-A剖取的剖视图;
图11是提升器框架的前视图,并且图12是提升器框架的侧视图;
图13是框架盖的俯视图,图14是框架盖的前视图,并且图15是框架盖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所示的一对前后提升器的图;
图17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图16所示的提升器的图;
图18是示出图1所示的滚筒展开的状态的图(a)以及具有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布置的提升器的滚筒的展开图(b);
图19是示出由后提升器根据滚筒的旋转角度而引起的第一织物的高度变化的图(a)以及示出由前提升器引起的第二织物的高度变化的图(b),前提升器与后提升器一起构成一套提升器;
图20是示出布置有提升器的变型例的图,其中(a)示出小容量滚筒,(b)示出大容量滚筒;以及
图21是示出提升器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用于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的描述透彻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要注意的是,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附图中给出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元件的数量仅是示例性的,并因此,本公开不限于所示出的细节。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关于描述本公开,当确定相关的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不必要地使本公开的要点模糊时,可以省略该详细描述。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意图限制。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和“该”可能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术语“包含”、“包含”和“具有”是包含性的,因此明确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本文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以所论述或图示的特定顺序进行,除非特别说明了进行顺序。还应理解,可以采用附加或另选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接合”、“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接合、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直接接合”、“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应当以类似的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术语“连接”和“联接”不限于物理或机械连接或联接,并且可以包括直接或间接的电连接或联接。“连接”可以使得对象被永久地连接或可释放地连接。术语“连通地联接”被定义为借助中间部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并且连接不必限于物理连接,而是适应于所描述的部件之间的数据、流体或其他物质的传输的连接。
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可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有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之类的术语并不暗示顺序或次序。因此,在不脱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论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
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内部”、“外部”、“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除了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还可以意图涵盖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呈其他取向),并据此解释此处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如本文所用,术语“或”将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表示任何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是指以下任何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动作的组合以某种方式固有地相互排斥时,才会出现此定义的例外情况。
在下文中,将洗衣机作为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衣物处理设备不限于洗衣机。衣物处理设备是用于处理诸如输入到滚筒51中的衣服之类的衣物(或待干燥的物品)的设备,并且可以是干燥机或洗涤干燥机。
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包括:壳体13,其构造成限定外部;储水桶31,其布置在壳体13中并构造成存储洗涤水;以及洗涤桶50,其可旋转地安装在储水桶31中并构造成接收放入的衣物;以及马达25,其构造成使洗涤桶50旋转。壳体13中可以设置有阻尼器16,该阻尼器16构造成吸收储水桶31的振动。
滚筒51可以绕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O旋转,并且滚筒51可以构成洗涤桶50。旋转轴线大致是水平的。但是,术语“水平”并不意味着严格意义上的“几何水平”。在倾斜相比靠近竖直轴线更靠近水平轴线的情况下(即使如图1所示相对于水平轴线成一定角度地形成倾斜),可以说滚筒51或洗涤桶50绕水平轴线旋转。
壳体13的前表面中形成有衣物放入口,并且壳体13上可旋转地设置有门21,该门21构造成打开或关闭衣物放入口。管状垫圈22设置成使得衣物放入口与储水桶31的入口彼此连通。垫圈22由软材料(例如,橡胶)制成。垫圈22的前端可以连接至壳体13的衣物插放入口的圆周,并且垫圈22的后端可以连接至储水桶31的入口的圆周。
壳体13中可以装设有供水阀33、供水管34和供水软管37。当供水阀33打开并供应洗涤水时,穿过供水管34的洗涤水可以与存储洗涤剂的分布器35中的洗涤剂混合,然后该洗涤水可以穿过供水软管37供应至储水桶31。
泵24的输入口经由排水软管17连接至储水桶31,并且泵24的排出口连接至排水管19。从储水桶31经由排水软管17排出的水由泵24泵送,流经排水管19,然后排出至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
洗涤桶50可以包括滚筒51、联接至滚筒51的前端的前盖52和联接至滚筒51的后端的后盖53。滚筒51可以形成管状(或圆柱)体的形式,通过将具有多个通孔51h(参见图5)的金属板(例如,由不锈钢制成)卷起,然后将金属板的两端连结而制成该管状体。储水桶31中存储的水可以经由通孔51h被引入到洗涤桶50中。滚筒51的内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多个浮凸部51a(见图5),并且通孔51h可以形成在浮凸部51a之间,浮凸部51a通过塑性加工而凸起地形成。
前盖52中可以形成有开口部,使得衣物可以放入到滚筒51中。储水桶31的入口与开口部连通。前盖52可以由与滚筒51相同类型的材料制成。
后盖53封闭滚筒51的敞开的后侧,并且连接至马达25的驱动轴25a的星形轮(spider)26可以联接至后盖53的后表面。星形轮26构造成将驱动轴25a的旋转力传递至洗涤桶50,并且马达25的驱动轴25a可以联接至星形轮26的中心。
在滚筒51中设置有多个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当滚筒51旋转时,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将衣物提起。
多个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包括沿滚筒51的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和第二提升器。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一提升器是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以及第二提升器是与前提升器在向后方向上间隔开的后提升器61b、62b和63b的实施例。但是,根据实施方式,第一提升器可以是后提升器,而第二提升器可以是前提升器。
参考图1和图18,所述多个前提升器61a、62a和63a分别与所述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一起限定组(或对)。三组提升器61(61a和61b)、62(62a和62b)和63(63a和63b)可以绕旋转轴线O以相等的角度布置,但是本公开不必限于此。例如,可以以90度的间隔布置四组提升器,或者可以绕旋转轴线O以72度的间隔布置五组提升器。
下文中,将描述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与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具有相同结构的实施例,但是本公开不必限于此。
参考图2至图4,每个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均包括:固定至滚筒51的提升器框架620;以及构造成覆盖提升器框架620的框架盖640。框架盖640从滚筒51的内周表面向内(朝向滚筒51的内部)径向突出,并且与衣物接触。框架盖640借助提升器框架620固定至滚筒51,而不是直接固定至滚筒51。
提升器框架620可以由合成树脂制成。提升器框架620优选地通过注射成型形成,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金属制成的提升器不仅强度出色,而且豪华卫生。为了将提升器直接联接至金属制成的滚筒,必须将提升器焊接至切出成展开的滚筒形状的原材料,将原材料卷成圆柱形,然后将原材料的彼此相接的端部焊接在一起。但是,在卷起原材料的过程中,扁平的原材料会弯曲,其结果是,应力可能会施加至提升器和滚筒之间的焊接部,并使焊接部分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公开提出一种构造,其中由金属制成的框架盖640借助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提升器框架620固定至滚筒51。
同时,参考图3以及图8至图12,提升器框架620的整个外表面620a(见图8)具有凸形形状,并且提升器框架620的内表面620b(见图9)具有凹形形状。具体地,提升器框架620可以包括框架基座621、框架上板623和框架侧壁622。
框架基座621固定至滚筒51的内周表面。框架基座621可以具有其中央部开口的环形形状(或由单条线形成的闭合形状)。
框架上板623在朝向滚筒51的内部的方向上与框架基座621间隔开,并借助框架侧壁622连接至框架基座621。框架侧壁622可以以管状(或圆柱)体的形式形成,使得框架侧壁622的下端连接至框架基座621,并且框架侧壁622的上端连接至框架上板623。
框架侧壁622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其横截面的轮廓从连接至框架基座621的下端开始(或沿滚筒51的径向方向)向上逐渐减小(或者沿远离滚筒51的内周表面的方向逐渐减小),该截面的轮廓在与框架上板623相接的部分处最小。
滚筒51中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水流入口孔,以允许将存储在储水桶31中的洗涤水引入到框架盖640的内部。由框架盖640覆盖的区域中形成的任何开口部可以是水流入口孔。例如,位于框架盖640内部的其中一些通孔51h可以是水流入口孔。此外,下面将描述的安装槽缝511a和511b、紧固孔513a和513b以及开口部512a和512b可以是水流入口孔。
提升器框架620中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水流通过孔624和624a。任何开口可以是水流通过孔624,只要该开口形成在提升器框架620中并且使得提升器框架620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即可。
水流通过孔624可以形成在框架侧壁622和/或框架上板623中。存储在提升器框架620的凹形空间中的洗涤水可以经由水流通过孔624排出。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框架上板623中的水流通过孔624可以被称为第一水流通过孔,并且形成在框架侧壁622中的水流通过孔624可以被称为第二水流通过孔。
框架盖640中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水流排出孔646h,以将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的洗涤水排出到滚筒51中。提升器框架620内部的凹形空间中的洗涤水可以穿过水流通过孔624,然后可以经由水流排出孔646h排出到滚筒51中。
框架盖640的外表面640a暴露于滚筒51的内部并与衣物接触,该外表面具有凸形形状,而框架盖640的内表面具有对应于提升器框架620的凸形外表面620a的凹形形状。框架盖640可以由金属制成,优选由不锈钢制成,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框架盖640可以通过对具有预定厚度的金属板进行塑性加工(例如,压制)而形成。
框架盖640可以包括:盖侧壁645,其从与框架基座621邻接的下端向上延伸;以及盖上板646,其构造成覆盖盖侧壁645的上侧。盖上板646近似平行于框架上板623。特别地,盖上板646可以形成为具有平行于框架上板623的对应表面,并且具有与框架上板623基本相同的面积。多个水流排出孔646h可以形成在盖上板646中。
盖侧壁645的形状形成为使得其横截面的轮廓从下端向上(或沿滚筒51的径向方向)逐渐减小(或沿远离滚筒51的内周表面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截面的轮廓在与盖上板646相接的部分处最小。在这种情况下,盖侧壁645可以形成为还具有平行于框架侧壁622的对应表面。
如上所述,因为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分别形成为彼此对应,所以可以表现出更高的刚度,并且因此可以减小当提升器由于外力而变形时的变形和损坏。
提升器框架620包括从框架上板623突出的间隔件625,以使得框架盖640与提升器框架620间隔开。间隔件625从框架上板623向框架盖640的内表面突出。
框架盖640的内表面可以与框架上板623间隔开一定程度,该程度等于或大于从框架上板623突出的间隔件625的长度(或高度)。间隔件625可以与框架盖640的内表面间隔开预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框架盖640的内表面与框架上板623间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等于间隔件625的高度和间隔件625与框架盖64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之和。当框架盖640受到外力按压时,框架盖640与框架上板623接触,从而防止了框架盖640进一步变形。
另选地,取决于实施方式,间隔件625可以构造成与框架盖640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间隔件625从提升器框架620的外表面620a突出并且邻接框架盖640的内表面。因为间隔件625在框架板623与框架盖640间隔开的状态下支撑框架盖640的内表面,所以即使框架盖640被外力压向提升器框架620,也可以维持框架盖640与框架上板623间隔开的状态。
间隔件625可以具有十字形的肋结构。具体地,间隔件625可以包括:竖直肋625a,其在提升器框架620的纵向方向(或前后方向)上在框架上板623上延伸;以及水平肋625b,其在与竖直肋625a交叉(相交)地延伸。竖直肋625a和水平肋625b可以彼此正交。
间隔件625的位于竖直肋625a和水平肋625b彼此相交的那部分可以与框架上板623间隔开最大。取决于实施方式,在非接触型间隔件625的情况下,相交部与框架盖640的内表面间隔开;在接触型间隔件625的情况下,相交部与框架盖640的内表面接触。
参考图10,盖上板646的内表面可以与框架上板623的外表面间隔开。即,可以在盖上板646的内表面与框架上板62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分离空间(或间隙g1),并且分离空间g1可以用作将洗涤水引导至水流排出孔646h的流路。
也可以在框架侧壁622与盖侧壁645之间形成分离空间g2。框架基座621中形成有后述的安放槽621r(见图8和图9),该安放槽621r布置在朝向框架基座621的外部与框架侧壁622间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因此,位于安放槽621r中的盖侧壁645的下端与框架侧壁622间隔开。因为框架盖640的下端借助安放槽621r与框架侧壁622间隔开,并且盖上板646借助间隔件625与框架上板623间隔开,所以框架盖640的两个点(框架盖640的下端和框架盖640的被间隔件625支撑的部分)被强制地与提升器框架620间隔开,结果,维持了位于两点之间的盖侧壁645与提升器框架620间隔开的状态。
引入到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的每一者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分离空间g1和g2中,并且在洗涤桶50旋转期间在分离空间g1和g2中形成的水流清洁提升器框架620的外表面以及框架盖640的内表面。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异物可以经由形成在框架盖640中的水流排出孔646h或经由形成在滚筒51中的水流入口孔排出。由分离空间g1和g2在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之间形成流路,结果,该构造有利于维持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处于清洁状态。
特别地,因为水流通过孔624形成在除形成水流排出孔646h的位置之外的位置处(第二水流通过孔形成在框架侧壁622中),所以能够确保洗涤水的多样的流路,洗涤水沿着该流路被引导到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之间的分离空间g1和g2,然后排出到滚筒51中。
在水流通过孔624和水流排出孔646h形成为彼此对应的情况下,被引导至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之间的分离空间g1和g2的洗涤水可以经由最短路径快速排出到滚筒51中。
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期望达到清洁提升器内部的效果,因此需要使洗涤水经由更多样化的路径在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之间的分离空间g1和g2中流动最长的时间。
因此,在水流通过孔624形成在水流排出孔646h的位置之外的位置处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清洁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每一者的内部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水流通过孔624的数量可以相对大于水流排出孔646h的数量。
另外,水流排出孔646h的开口面积可以相对小于水流通过孔624的开口面积。
因此,洗涤水可以容易地在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之间的分离空间g1和g2中循环,因此,该构造可以更有利于维持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处于清洁状态。
此外,甚至更优选地,形成在框架上板623中的水流通过孔624的至少一部分和形成在盖上板646中的水流排出孔646h的至少一部分布置成在垂直于滚筒51的内周表面的竖直方向上彼此不对准。
即,当从上方观察提升器时水流通过孔624和水流排出孔646h布置成使得水流通过孔624和水流排出孔646h彼此不完全对准的这种构造进一步使供洗涤水排出的路径变得复杂,从而有助于提高清洁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每一者的内部的效果。
此外,框架侧壁622可以以倾斜方式连接框架上板623和框架基座621。为此,框架上板623可以相对小于框架基座621,以使得框架上板623的水平投影平面定位在框架基座621的圆周内。
此外,在框架侧壁622形成为倾斜的情况下,与框架侧壁622相对应的盖侧壁645也形成为倾斜。
因为框架侧壁622和盖侧壁645如上所述形成为倾斜的,所以穿过水流通过孔624的洗涤水可以在与倾斜表面碰撞的同时清洁提升器的内部,并且洗涤水可以沿倾斜表面自然地被引导至水流排出孔646h。
框架盖640可以具有在与间隔件625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拱顶641、642、643和644。即,间隔件625可以布置在拱顶641、642、643下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多个间隔件625的情况下,可以在与多个间隔件625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多个拱顶641、642、643和644。
拱顶641、642、643和644可以形成在盖上板646上。拱顶641、642、643和644中的每一者的面对间隔件625的内表面可以凹入地形成,拱顶641、642、643和644中每一者的外表面均可以凸出地形成。拱顶641、642、643和644中每一者的凹入的内表面可以与间隔件625间隔开。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间隔件625可以与凹入的内表面接触。
通过冲压由金属制成的盖上板646来凸出地形成拱顶641、642、643和644。多个拱顶641、642、643和644可以沿盖上板646的纵向方向(或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的纵向方向)布置。一个或多个水流排出孔646h可以形成在相邻的拱顶641、642、643和644之间。
假设盖上板646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区域,则可以在各个区域中形成水流排出孔646h。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三个区域中形成有水流排出孔646h,并且三个(即,多个)水流排出孔646h沿盖上板646的宽度方向布置在每个区域中。
间隔件625可以位于所述多个区域之间。即,当从上方观察盖上板646时,间隔件625可以位于所述多个区域中的相邻两个区域之间。
拱顶641、642、643和644可以包括拱顶的内表面的凹入部分的深度彼此不同的两个或更多个拱顶。更详细地,拱顶641、642、643和644可以包括:大拱顶641和642,每个大拱顶均具有第一深度的凹入部;以及小拱顶643和644,每个小拱顶均具有第二深度的凹入部,第二深度小于第一深度。对应于大拱顶641和642的间隔件625a和625d的高度可以大于对应于小拱顶643和644的间隔件625b和625c的高度。
拱顶641、642、643和644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尺寸的两个或更多个拱顶。拱顶641、642、643和644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具有圆形形状,但是本公开不必限于此。这里,可以基于当从上方观察拱顶641、642、643和644中每一者的内表面的凹入部时的形状来确定“尺寸”,并且例如,可以将“尺寸”定义为凹入部的直径。然而,因为拱顶641、642、643和644中每一者的内直径和外直径之间的差异仅是由于材料的厚度所致,所以可以基于拱顶641、642、643和644中每一者的外直径来定义尺寸。
间隔件625的尺寸也可以根据拱顶641、642、643和644中每一者的尺寸而变更。即,在存在大拱顶641和642以及小拱顶643和644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对应于大拱顶641和642的间隔件625可以大于对应于小拱顶643和644的间隔件625。
两个小拱顶643和644可以位于一对大拱顶641和642之间,并且水流排出孔646h可以形成在拱顶641、642、643和644之间。多个水流排出孔646h可以沿与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交叉的方向(或与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的每一者的长度正交的方向)布置。
因为拱顶641、642、643和644从盖上板646突出,所以即使当衣物放置在拱顶641、642、643和644上时,也可以维持衣物与排出孔646h的外围处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防止排出孔646h被衣物堵塞,并且从排出孔646h排出到间隙中的水可以施加至衣物。
储水桶31中存储的水经由开口部被引入到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提升器框架620是具有一个或多个水流通过孔624的结构,并且引入到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的水可以经由水流通过孔624到达水流排出孔646h。
在洗涤水处于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的状态下,洗涤桶50的旋转使引入到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的洗涤水升高,并且在此过程中洗涤水经由水流排出孔646h排出(或喷洒)。
参考图2、图3、图10和图13至图15,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的每一者均包括:提升器上板部,其与滚筒51的内周表面间隔开;和提升器侧壁部,其具有与滚筒的内周表面邻接的下端以及与提升器上板部连接的上端,并且提升器侧壁部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洗涤突起603、604。洗涤突起603和604从提升器侧壁部的外表面突出,并且以环形的形式沿着提升器侧壁部的外表面延伸。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的每一者均包括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的情况下,框架盖640的盖上板646和盖侧壁645分别是提升器上板部和提升器侧壁部。
因为洗涤突起603和604中的每一者均形成为环形,所以即使在任何方向上施加外力时,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也不容易变形。特别地,在框架盖640形成为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且厚度小的板的情况下,可以维持足够的刚度。
框架盖6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的洗涤突起603和604或者从盖侧壁645的外表面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洗涤环。多个洗涤突起603和604可以彼此平行布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两个洗涤突起603和604,但是本公开不必限于此。在框架盖640由金属制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冲压形成洗涤突起603和604。
洗涤突起603和604中的每一者均具有与盖侧壁645的轮廓对应(或类似)的形状,并且优选地,洗涤突起可以从盖侧壁645突出到预定高度。因为盖侧壁645的轮廓向上减小,所以洗涤突起603和604中的位于上侧的洗涤突起小于另一个洗涤突起。
施加在衣物与洗涤突起603和604之间的摩擦力产生揉搓衣物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洗涤能力。另外,因为洗涤突起603和604有助于提起衣物的操作,所以即使当提升器61a、61b、62a、62b、63a和63b中每一者的高度均减小到小于现有技术中的高度时,也可以对衣物施加与现有技术水平相同的物理力(例如,用于提起或击打衣物的力)。
框架盖640可以联接至提升器框架620。参考图2和图3,框架盖640的下端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联接突片648。如图14所示,当从前侧观察框架盖640时,联接突片648可以形成在下端的左侧645L或右侧645R。左侧645L和右侧645R可以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笔直部分。
参考图8和图9,提升器框架620中可以形成有供联接突片648从上方穿过的突片结合口621h。突片结合口621h可以分别形成在与联接突片648相对应的位置处。联接突片648穿过突片结合口621h,并且联接突片648的穿过部分弯折并被突片结合口621h的边缘(或框架基座621的底表面)卡住,使得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可以彼此联接。
同时,对应于框架盖640的下端的安放槽621r可以形成在提升器框架620的框架基座621中。框架盖640的下端可以插入并安放在安放槽621r中。在这种情况下,突片结合口621h可以形成在安放槽621r中。
下文中,将描述提升器框架620和滚筒51彼此联接的结构。
参考图8、图9、图11和图12,前提升器61a、62a和63a和/或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中的每一者上均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插入突起627。此外,参考图5至图7,滚筒51可以具有在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和在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组G1和G2中的每一组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安装槽缝511a1(1)至511a1(4)。在此,“组”是一套安装槽缝,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安装槽缝。
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和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可包括多个安装槽缝511a1(1)至511a1(4)以及511a2(1)至511a2(4),这些安装槽缝的数量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插入突起627的数量。即,在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用于装设前提升器61a、62a和63a的情况下,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的数量和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的数量可以对应于设置在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每一者上的插入突起627的数量。
同样地,取决于实施方式,在使用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来装设后提升器61b、62b和63b的情况下,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的数量和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的数量可以对应于设置在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中每一者上的插入突起627的数量。
形成在前提升器61a、62a和63a或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中的每一者上的一个或多个插入突起627可以选择性地紧固至第一组G1或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可以根据是否将形成在提升器61a、62a、63a、61b、62b和63b中的每一者上的一个或多个插入突起627插入到构成第一组G1或第二组G2中任一组的安装槽缝中来确定装设提升器的位置。
以下,将描述使用构成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的安装槽缝511a来装设前提升器61a、62a和63a的实施例,但是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形成用于装设后提升器61b、62b和63b的安装槽缝。
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形成于在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与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局部重叠的范围内向后偏移的区域中。作为参考,在图6中,第一区域M1表示形成有第一组G1的安装槽缝511a1的区域,并且第二区域M2表示形成有第二组G2的安装槽缝511a2的区域。在下文中,如图6所示,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从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向后布置。
参考图5至图7,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与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在向后的方向上间隔开预定距离D。因此,当将插入突起627装设在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中时,与将插入突起627装设在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中的情况相比,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的每一者均以距离D进一步向前定位。如图5所示,与滚筒是小容量滚筒51的情况相比,大容量滚筒51的金属板进一步向前延伸距离E。在大容量滚筒(图5的(a))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来装设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使得与滚筒是小容量滚筒(图5的(b))的情况相比,前提升器61a、62a和63a可以相对进一步向前装设。因此,在滚筒51旋转的同时,位于与距离E相对应的区域中的衣物可以容易地与前提升器61a、62a和63a接触。
各个组G1和G2中的安装槽缝511a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成排布置。特别地,组G1和G2中的每一组中的安装槽缝511a布置成两排。此外,当在不区分组的情况下观察整体构造时,安装槽缝511a可以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公共基准线布置。优选地,在该实施方式中,安装槽缝布置在彼此平行的两条直线上。
更详细地,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可以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排P1中以第一间隔T布置的两个或更多个第一安装槽缝511a1(3)和511a1(4)。此外,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还可以包括在第二排P2中以第一间隔T布置的两个或更多个第一安装槽缝511a1(3)和511a1(4),第二排P2平行于第一排P1。
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第二安装槽缝511a2(1)和511a2(2),该第二安装槽缝511a2(1)和511a2(2)在从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向后偏移第二间隔D的位置处布置在第一排P1中,第二间隔D小于第一间隔T。
此外,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还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第二安装槽缝511a2(3)和511a2(4),该第二安装槽缝511a2(3)和511a2(4)在从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向后偏移第二间隔D的位置处布置在第二排P2中。
下文中,可以用于装设前提升器61a、62a和63a的安装槽缝511a1和511a2被定义为位于前提升器装设组中,并且可以用于装设后提升器61b、62b和63b的安装槽缝511b(见图6的(a))被定义为位于后提升器装设组中。
多个前提升器61a、62a、63a或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可以沿滚筒51的周向布置,使得多个前提升器装设组可以沿周向布置,同样地,多个后提升器装设组也可以沿周向布置。
下文中,将属于前提升器装设组的安装槽缝称为前安装槽缝511a,并将属于后提升器装设组的安装槽缝称为后安装槽缝511b。
参考图8至图12,插入突起627可以从框架基座621突出。插入突起627可以包括:竖直部627a(见图11),其从框架基座621的底表面向下突出;以及捕获部627b,其从竖直部627a沿水平方向弯折。当从上方观察时,捕获部627b可以朝着环形框架基座621的内部突出。
如图11所示,当从前侧观察提升器框架620时,插入突起627可以分别形成在框架基座621的左侧和右侧。可以沿着框架基座621的一侧(或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两个或更多个插入突起627。
具体地,形成在框架基座621的左侧的插入突起627(L)可以包括向右弯折的捕获部627b。相反,形成在框架基座621的右侧的插入突起627(R)可以包括向左弯折的捕获部627b。
参考图6,安装槽缝511a和511b中的每一者的形状均可以形成为近似在滚筒51的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度L1。安装槽缝511a和511b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包括:插入部S1,其具有预定宽度W1;结合部S2,其从插入部S1向后或向前延伸并具有比插入部S1小的宽度(W2<W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结合部S2从插入部S1的后端向后延伸,但是本公开不必限于此。相反,结合部S2可以从插入部S1的前端向前延伸。
此外,如以下将描述的图20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前安装槽缝511a的结合部S2可以从插入部S1的前端向前延伸,并且后安装槽缝511b的结合部S2可以从插入部S1的后端向后延伸。
同时,参考图5至图7,当将提升器框架620装设在滚筒51中时,提升器框架620的插入突起627穿过插入部S1,并且向后推动提升器框架620,使得竖直部627a沿着结合部S2向前移动,因此捕获部627b位于结合部S2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框架基座621的底表面与滚筒51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捕获部627b的宽度W3(见图11)大于结合部S2的宽度W2,所以捕获部627b不能从下侧到上侧地穿过结合部S2。
参考图8至图11,框架侧壁622可以包括:侧壁左部622L,其具有连接至框架基座621的左侧621a的下端;以及侧壁右部622R,其具有连接至框架基座621的右侧621b的下端。侧壁左部622L和侧壁右部622R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相对于框架基座621限定锐角。特别地,当从前侧观察时,侧壁左部622L和侧壁右部622R可以彼此对称。
当从上方竖直向下观察提升器框架620时,框架侧壁622可以具有形成在与插入突起627相对应的位置处的脱模口624a(也是前述的水流通过孔624a)。脱模口624a可以形成在侧壁左部622L和侧壁右部622R中的至少一者中。
提升器框架620可以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模具可以包括形成提升器框架620的上表面的上模具和形成提升器框架620的下表面的下模具。
插入突起627的上表面可以由上模具形成。因为插入突起627位于框架侧壁622的下侧,所以需要在沿在框架侧壁622上打开上模具的方向(或沿从框架基座621竖直向上的方向)与插入突起627重叠的区域中形成开口部,在打开模具的过程中,上模具的限定插入突起627的上表面的部分可以穿过该开口部,从而上模具的形成插入突起627的上表面(特别地,捕获部627b的上表面)的模具部可以向上移动(或者使得在打开模具的过程中上模具可以在没有底切的情况下被抽出),并且脱模口624a是所述开口部。
如图8所示,当从上方竖直向下观察提升器框架620时(下文中,被称为“提升器框架的平面图”),插入突起627的捕获部627b位于脱模口624a中(或与脱模口624a重叠)。具体地,整个捕获部627b定位在脱模口624a中。另外,在提升器框架的平面图中,捕获部627b的外围除了与竖直部627a连接的部分以外均与脱模口624a的边缘间隔开。
参考图9和图10,可以在前提升器61a、62a和63a或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捕获突起626。捕获突起626可以从提升器框架620的凹入的内表面620b向下突出。
参考图6,滚筒51中可以形成有供插入捕获突起626的开口部512a和512b。用于装设前提升器61a、62a和63a的一对开口部512a1和512a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间隔D。
取决于插入突起627是插入到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还是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中,捕获突起626选择性地插入到一对开口部512a1和512a2中的任何一者中。
可以在开口部512a和512b的边缘上形成均与捕获突起626的下端接触(或被其捕获)的捕获突片514a和514b。捕获突片514a和514b可以与在开口部512a和512b中的捕获突起626的侧表面接触,从而限制捕获突起626的侧向移动。
同时,可以基于安装槽缝511a和511b相对于结合部S2的插入部S1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捕获突片514a和514b的位置。即,如图6所示,当结合部S2从插入部S1向后定位时,捕获突片514a和514b定位在捕获突起626的前侧的第一凹入部626a中。捕获突片514a和514b可以从开口部512的前端向后延伸以在捕获突起626将要向前移动(即,插入突起627将要从结合部S2向插入部S1移动)时限制捕获突起626的移动。
相反,类似于图20所示的安装槽缝511a,当结合部S2从插入部S1向前定位时,捕获突片514a和514b定位在捕获突起626的后侧的第二凹入部626b中。捕获突片514a和514b可以从开口部512的后端向前延伸,以在捕获突起626将要向后方移动时(即,插入突起627将要从结合部S2向插入部S1移动时)限制捕获突起626的移动。
基于连接至开口部512a和512b的边缘的部分,捕获突片514a和514b可以以预定角度朝相滚筒51的外部弯折。即使在捕获突起626未插入到开口部521a和512b中的状态下,捕获突起626的侧表面也可以与捕获突片514a和514b接触。
当提升器框架620将要移动(即,将在与装设提升器框架62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使得竖直部627a从结合部S2移动到插入部S1中时,由于捕获突片514a和514b与捕获突起626的下端干涉而限制了该移动。
参考图9,在捕获突起626的下端,第一凹入部626a可以形成在面对捕获突片514a和514b的那一侧。在已经完全装设提升器框架620的状态下,捕获突片514a和514b可以位于第一凹入部626a中。
在捕获突起626的下端,可以在与第一凹入部626a相反的那一侧进一步形成第二凹入部626b。当在改变提升器框架620的前侧和后侧的状态下装设提升器框架620时,捕获突片514a和514b可以位于第二凹入部626b中。
参考图9,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以及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中的至少一者上可以形成有紧固凸台628。紧固凸台628可以从提升器框架620的内表面620b向下突出。紧固凸台628可以从框架上板623延伸。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提供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或更多个紧固凸台628。
参考图5和图6,滚筒51中可以形成有紧固孔513a和513b。紧固孔513a和513b可以包括:第一紧固孔513a1,第一紧固孔513a1形成在当提升器框架620的插入突起627装设在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时与紧固凸台528相对应的位置;以及第一紧固孔513a2,第一紧固孔513a2形成在当提升器框架620的插入突起627装设在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中时与紧固凸台528相对应的位置。一对第一紧固孔513a1(1)和513a1(2)被设置成对应于一对紧固凸台528,并且可以提供包括一对第二紧固孔513a2(1)和513a2(2)的第二紧固孔513a2。
参考图7,基于插入突起627是插入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中还是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中,紧固凸台628可以借助预定的紧固构件(以下出于示例目的,螺钉98)选择性紧固至第一紧固孔513a1或第二紧固孔513a2。
在插入突起627插入到安装槽缝511a中并且临时组装提升器框架620的状态下,螺钉98从滚筒51的外部穿过紧固孔513a,然后被紧固至紧固凸台628,从而可以完全装设提升器框架620。
同时,如上所述,如图7的(a)或图7的(b)所示,提升器框架620的装设位置可以根据插入突起627是插入到安装槽缝511a1中还是插入到安装槽缝511a2中而变更。在任何情况下,在完全装设提升器的状态下,安装槽缝511a1和511a2、开口部512a1和512a2以及紧固孔513a1和513a2被框架盖640隐藏。即,安装槽缝511a1和511a2、开口部512a1和512a2以及紧固孔513a1和513a2位于框架盖640的内部,因此不暴露于滚筒51的内部。
换句话说,在设置在提升器61a、62a、63a、61b、62b和63b中的每一者上的至少一个插入突起627紧固至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中的任何一组(例如,G1)中的安装槽缝(例如511a1)的状态下,另一组(例如G2)中的安装槽缝(例如511a2)可以借助提升器隐藏在滚筒51的内部。
更详细地,在设置在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的每一者上的至少一个插入突起627插入到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中的任何一组(例如,G1)中的安装槽缝中的状态下,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的每一者的前端(FE)(参见图4)均可以从属于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的安装槽缝511a1(1)至511a1(4)以及511a2(1)至511a2(4)向前定位。这里,前端FE可以是提升器盖640的前端。
此外,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的每一者的后端均可以从属于第一组G1和第二组G2的安装槽缝511a1(1)至511a1(4)以及511a2(1)至511a2(4)的任何一者向后定位。
根据该观点,在至少一个插入突起627插入到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511a2(1)至511a2(4)之一中的状态下(见图20的(a)),从滚筒51的前端到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每一者的前端FE(见图4)的距离D1可以短于从滚筒51的前端到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1)至511a1(4)中每一者的前端(即,第一组中的安装槽缝中位于最前侧的安装槽缝的前端)的距离D2(D1<D2)。
此外,在至少一个插入突起627插入到第一组G1中的安装槽缝511a1(1)至511a1(4)之一中的状态下(见图20的(b)),从滚筒51的前端到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每一者的后端的距离D3可以比从滚筒51的前端到第二组G2中的安装槽缝的后端(即,第二组中的安装槽缝中的位于最后侧的安装槽缝的后端)的距离D4长(D3>D4)。因为用于装设前提升器61a、62a和63a的所有安装槽缝511a1(1)至511a1(4)以及511a2(1)至511a2(4)都定位在前提升器61a、62a和63a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所以安装槽缝可以通过被前提升器61a、62a和63a覆盖而隐藏。
同时,从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的每一者的前端FE到紧固凸台628的距离D5(见图9)可以比间隔D(见图6)长(D5>D)。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紧固凸台628联接至第二紧固孔513a2(见图7)的状态(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紧固构件98穿过第二紧固孔513a2并紧固至紧固凸台628的状态)下,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每一者的前端FE从第一紧固孔513a1(见图7)向前定位,使得第一紧固孔513a1仍然被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的每一者隐藏。
衣物处理设备的制造商有时生产具有不同容量的滚筒的各种类型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预定的标准,切出具有安装槽缝511a和511b、开口部512a和512b、紧固孔513a和513b等的金属板,将以此方式切出的原材料51′或51″(见图5)卷起来,将原材料的端部连结在一起,以制造滚筒51。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滚筒的标准将金属板切割成预定的长度。为了制造具有不同长度的两个滚筒,需要根据滚筒的长度来不同地调节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与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之间的间隔。
例如,如图5所示,当滚筒51'的长度长时(见图5的(a))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与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之间的间隔需要大于当滚筒51”的长度短时(参见图5的(b))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与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之间的间隔,从而即使在大容量滚筒51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前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均匀地提起衣物。
因此,在滚筒51中进一步形成了额外的安装槽缝511a,以当滚筒长度改变时沿前后方向调节前提升器61a、62a和63a或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中至少一者的装设位置。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额外的安装槽缝511a以调节前提升器51a、52a和53a的装设位置,但是本公开不必限于此。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提供额外的安装槽缝511b以调节后提升器61b、62b和63b的装设位置。
额外的安装槽缝511a可以形成在提升器框架620中,使得额外的安装槽缝511a在数量上对应于供插入突起627插入的安装槽缝511a(以下称为“装设槽缝”),并且额外的安装槽缝511a可以形成在与各个装设槽缝在前后方向上以预定距离D间隔开的点处。通过将插入突起627与安装槽缝(例如511a1)分离,然后将插入突起627插入到额外的安装槽缝(例如511a2)中,可以将提升器框架620的装设位置改变距离D。
同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额外的开口部512a以调节前提升器61a、62a和63a的装设位置,但是本公开不必限于此。根据实施方式,还可以提供额外的开口部512b以调节后提升器61b、62b和63b的装设位置。
同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额外的紧固孔513a以调节前提升器61a、62a和63a的装设位置,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根据实施方式,还可以提供额外的紧固孔513b以调节后提升器61b、62b和63b的装设位置。
图20示出了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借助前安装槽缝511a装设提升器框架620,需要在插入突起627插入到插入部S1中之后向前推提升器框架620。为了借助后安装槽缝511b装设提升器框架620,需要在插入突起627插入到插入部S1中之后,向后推提升器框架620。
相反,为了将提升器框架620与滚筒51分离,提升器框架620被向前或向后推以使插入突起627的捕获部627b从结合部S2移动并使捕获部627b与插入部S1对准,并且提起提升器框架620,使得捕获部627b穿过插入部S1,并且提升器框架620可以与滚筒51分离。
图16是示出图1所示的一对前后提升器的图。图17是示出从前侧观察时图16所示的提升器的图。图18是示出图1所示的滚筒展开的状态的图(a)以及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布置的提升器的布置的滚筒的展开图(b)。图19是示出由后提升器根据滚筒的旋转角度而引起的第一织物的高度变化的图(a)以及示出由前提升器引起的第二织物的高度变化的图(b),前提升器与后提升器一起构成一套提升器。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6至图19进行描述。
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的每一者均布置在滚筒51的内周表面上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前提升器61a、62a和63a基于旋转轴线O以相等角度布置。
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布置在滚筒51的内周表面上,并且从前提升器61a、62a和63a向后定位。像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一样,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基于旋转轴线O以相等的角度布置。
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布置成相对于旋转轴线O与前提升器61a、62a和63a形成预定的相位角。这里,通过定义提升器61a、62a、63a、61b、62b和63b到达圆周上的点的时间点而形成作为滚筒51的旋转角度的“相位角”。假设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滚筒51沿顺时针方向CW旋转,则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在比前提升器61a、62a和63a在前与相位角Δθ对应的程度达到相同的高度。
如图16和图17所示,假设提升器61a、62a、63a、61b、62b和63b中的每一者均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度C1和在左右方向(或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限定的宽度C2,对应于相位角的圆周距离(C3=Δθr,见图19)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每一者的周向上的宽度C2的两倍。
参考图18,在滚筒51的内周表面上的任何一对前/后提升器(例如61a和61b)与另一对前/后提升器(例如62a和62b)之间形成不存在前提升器或后提升器的无提升器区域SE。无提升器区域SE可以从滚筒51的前端延伸到后端。
具体地,无提升器区域SE从滚筒51的前端经过两组相邻的提升器之间,并且延伸到滚筒51的后端。具体地,无提升器区域SE从滚筒51的前端笔直地延伸到滚筒51的后端,同时经过多个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中的两个相邻的前提升器(例如61a和62a)之间以及两个后提升器61b和62b之间,这两个后提升器61b和62b分别与两个相邻的前提升器61a和62a中的每一个形成相位角Δθ。
因为无提升器区域SE从滚筒51的前端笔直延伸至后端,所以衣物可以在无提升器区域SE中均匀地分布到滚筒51的前后区域。
通常,洗衣机在进行甩干处理之前检测滚筒51的偏心度,并且当检测到的偏心度在基准值内时,滚筒加速,使得滚筒51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定的甩干速度(或甩干RPM)。否则,进行织物分布以改变滚筒51中织物的位置。如果检测到的偏心度未达到基准值,则重复织物分布。当重复织物分布的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确定织物分布失败,并且停止甩干。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洗衣机中,位于滚筒51的后侧的第一织物(即,待由后提升器61b、62b和63b提起的织物)和位于滚筒51的前侧的第二织物(即,待由前提升器提起的织物)以由前提升器61a、62a和63a和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形成的相位角Δθ产生的时间差(或相位差)流动,因此,可以更平稳地进行织物分布。
更具体地,参考图19,当在后提升器61b,62b和63b位于滚筒51的最低点(θ=0)的状态下使滚筒51顺时针CW旋转时,第一织物首先开始被后提升器61b、62b和63b提起,然后在经过与相位角Δθ对应的时间之后,第二织物开始被前提升器61a、62a和63a提起。
假设织物滚动(θ<π/2),并且由提升器61a、62a、63a、61b、62b和63b提起的织物落到的位置P是位置Pd,则由后提升器61b、62b和63b提起的第一织物首先到达位置(或高度)Pd并落下,然后由前提升器61a、62a和63a提起的第二织物到达位置Pd并落下。
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以时间差移动而不会形成团,因此可以均匀地分布。结果,能够减少重复分布织物的次数,减少不能进入甩干阶段的情况,并减少包括甩干时间在内的总洗涤时间。
另外,因为当织物滚动或翻滚时织物以相位差流动,所以由织物之间的相对移动引起的织物之间的摩擦或碰撞更频繁地发生,从而可以通过洗涤操作更有效地去除污染物(即,洗涤能力得到改善)。
同时,图20是示出布置有提升器的变型例的图,其中(a)示出小容量滚筒,(b)示出大容量滚筒。参考图20,一套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与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布置成一排。即,构成一套的前提升器61a、62a和63a与后提升器61b、62b和63b可以在同一条线上布置而不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
图21是示出提升器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图2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提升器64,其包括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提升器框架620'和框架盖640'的形状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形状略有不同,但是在详细构造方面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构造相似。因此,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相同的组成元件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具体描述。
尽管已经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说明书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型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此类变型。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9年2月1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名称为“衣物处理设备”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013926以及2019年10月2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名称为“衣物处理设备”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135452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35)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桶,其构造成接收洗涤水;
滚筒,其设置在所述桶内并被构造成接收衣物,所述滚筒被构造成围绕在所述桶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以及
多个提升器,所述多个提升器设置在所述滚筒的内周表面上,并且被构造成基于所述滚筒的旋转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所述多个提升器包括:
多个前提升器,所述多个前提升器设置在所述滚筒的前部并沿所述滚筒的周向布置,以及
多个后提升器,所述多个后提升器设置在所述滚筒的后部并沿所述滚筒的周向布置,
其中,所述多个前提升器和所述多个后提升器限定多组提升器,每一组具有一对提升器,所述一对提升器包括所述多个前提升器中的前提升器和所述多个后提升器中的后提升器,
其中,所述多组提升器中的每一组中的前提升器和后提升器在周向上彼此间隔开,从而限定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之间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的相位角,并且
其中,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中的一者被构造成基于沿旋转方向旋转的所述滚筒在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中的另一者到达所述桶的圆周的一点之前到达所述桶的圆周的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后提升器被构造成基于所述滚筒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所述前提升器到达所述桶的圆周的一点之前到达所述桶中的圆周的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与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之间的相位角对应的圆周距离等于所述前提升器在周向上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与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之间的相位角对应的圆周距离大于零并且小于所述前提升器在周向上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与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之间的相位角对应的圆周距离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前提升器在周向上的宽度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提升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提升器框架,其固定至所述滚筒的所述内周表面并且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及
框架盖,其覆盖提升器框架并联接到所述提升器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提升器框架包括框架基座,所述框架基座具有环形形状并连接到所述滚筒的内周表面,
其中,所述框架基座的一部分暴露在所述框架盖和所述滚筒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框架盖包括:
盖侧壁,其从所述框架盖的下端向上延伸并联接到所述框架基座,以及
盖上板,其限定所述框架盖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提升器框架还包括从所述框架基座向内延伸的框架侧壁,
其中,所述框架基座包括插入突起,该插入突起从所述框架基座的底表面突出并插入所述滚筒中限定的安装槽缝中,从而将所述框架基座连接到所述滚筒,并且
其中,基于被竖直向下观察的所述提升器框架,所述框架侧壁在对应于所述插入突起的位置处限定有脱模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脱模口限定在所述框架侧壁的围绕所述插入突起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插入突起包括:
竖直部,其从所述框架基座的底表面向下延伸;以及
捕获部,其从所述竖直部的下端沿相对于所述框架基座的周边向内的方向弯曲,并且
其中,在所述提升器框架的平面图中,所述捕获部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所述脱模口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提升器框架的平面图中,所述捕获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脱模口的边缘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提升器框架还包括与所述框架基座间隔开并连接到所述框架侧壁的框架上板,
其中,所述框架侧壁相对于所述框架基座和所述框架上板倾斜,并且
其中,在所述提升器框架的平面图中,所述框架上板的外边界被所述框架基座的周边包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提升器框架的平面图中,所述脱模口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板的外边界和所述框架基座的周边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滚筒具有限定在所述滚筒的前部和后部中的每一者处的多个安装槽缝,
其中,所述提升器框架包括:
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基座;以及
多个插入突起,所述多个插入突起从所述框架基座的底表面突出并联接到所述滚筒,并且
其中,限定在所述滚筒的前部和后部中的一者处的所述多个安装槽缝的数量大于插入到所述滚筒的前部和后部中的所述一者中的所述多个插入突起的数量。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滚筒具有限定在所述滚筒的前部和后部中的每一者处的多个安装槽缝,
其中,所述提升器框架包括:
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基座;以及
多个插入突起,所述多个插入突起从所述框架基座的底表面突出并联接到所述滚筒,
其中,所述多个安装槽缝在所述滚筒的前部和后部中的一者处限定多组安装槽缝,所述多组安装槽缝沿所述前后方向排列,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提升器中的一个提升器的所述多个插入突起插入到所述多组安装槽缝中的一组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多组安装槽缝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的第一组安装槽缝和第二组安装槽缝,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提升器中的一个提升器的所述多个插入突起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和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中的一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安装槽缝包括额外的安装槽缝,所述额外的安装槽缝限定在所述滚筒的前部和后部中的至少一者处,使得所述多个安装槽缝的数量大于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中的一者的所述多个插入突起的数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的一部分设置在后方。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包括第一安装槽缝,所述第一安装槽缝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第一间隔并且沿着在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排布置,
其中,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包括第二安装槽缝,所述第二安装槽缝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所述第一间隔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排布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的一个第二安装槽缝沿所述第一排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的第一安装槽缝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还包括第三安装槽缝,所述第三安装槽缝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所述第一间隔并且沿着第二排布置,所述第二排在周向上与所述第一排间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包括第四安装槽缝,所述第四安装槽缝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间隔并且沿所述第二排布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中的一个第四安装槽缝沿着所述第二排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的第三安装槽缝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缝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三安装槽缝中的一个限定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中的第一前安装槽缝对,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槽缝中的一个和所述第四安装槽缝中的一个限定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中的第二前安装槽缝对,所述第二前安装槽缝对相对于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中的所述第一前安装槽缝对向后定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排平行于所述第二排。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根据所述多个安装槽缝沿所述第一排和所述第二排的布置,所述框架基座的所述多个插入突起沿着一对排布置,所述多个插入突起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一间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中的所述第二前安装槽缝对的后端布置在从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中的所述第一前安装槽缝对的后端偏移第二间隔的位置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间隔。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从所述滚筒的前端到所述前提升器的前端的第一距离小于从所述滚筒的前端到所述第一前安装槽缝对的第二距离。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缝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三安装槽缝中的另一个限定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中的第一后安装槽缝对,所述第一后安装槽缝对相对于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中的所述第一前安装槽缝对向后定位;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槽缝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四安装槽缝中的另一个限定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中的第二后安装槽缝对,所述第二后安装槽缝对相对于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中的所述第一后安装槽缝对向后定位。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从所述滚筒的前端到所述前提升器的后端的第三距离大于从所述滚筒的前端到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中的所述第二后安装槽缝对的第四距离。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组安装槽缝和所述第二组安装槽缝中的所有安装槽缝都位于所述前提升器的前端和后端之间,使得所述前提升器覆盖限定在所述滚筒的前部中的额外的安装槽缝。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沿着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两者的延长线布置。
32.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桶,其构造成接收洗涤水;
滚筒,其设置在所述桶内并被构造成接收衣物,所述滚筒被构造成围绕在所述桶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
前提升器,其设置在所述滚筒的内周表面的前部,并且构造成基于所述滚筒的旋转而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以及
后提升器,其与所述前提升器间隔开并且设置在所述滚筒的内周表面的后部,
其中,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沿着在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穿过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两者的延长线布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在所述滚筒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从而限定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之间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的相位角。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前提升器沿着平行于所述延长线并穿过所述前提升器的第一延长线延伸,
其中,所述后提升器沿着与所述延长线平行并穿过所述后提升器的第二延长线延伸,所述第二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延长线在周向上间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之间的相位角是基于所述第一延长线和所述第二延长线之间的圆周距离定义的。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延长线和所述第二延长线之间的圆周距离小于所述前提升器和所述后提升器中的每一者在周向上的宽度。
CN202210921464.0A 2019-02-01 2019-12-25 衣物处理设备 Pending CN1150450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13926 2019-02-01
KR20190013926 2019-02-01
KR1020190135452A KR20200096090A (ko) 2019-02-01 2019-10-29 세탁물 처리기기
KR10-2019-0135452 2019-10-29
CN201911354126.8A CN111519380B (zh) 2019-02-01 2019-12-25 衣物处理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4126.8A Division CN111519380B (zh) 2019-02-01 2019-12-25 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5088A true CN115045088A (zh) 2022-09-13

Family

ID=72048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1464.0A Pending CN115045088A (zh) 2019-02-01 2019-12-25 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1268229B2 (zh)
JP (4) JP6985362B2 (zh)
KR (4) KR20200096049A (zh)
CN (1) CN115045088A (zh)
AU (1) AU2020200656C1 (zh)
RU (3) RU2726727C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89182A (en) 1920-03-31 1921-08-30 Binder Gottlob Rotary washing-machine
DE3803195C2 (de) 1988-02-03 1994-08-18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Mitnehmerschöpfrippe für eine Waschtrommel
IT1246496B (it) * 1989-12-22 1994-11-19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Procedimento per produrre organi di trascinamento in materia artificiale per tamburi di macchine lavatrici e organo di trascinament con esso prodotto.
US5318705A (en) 1992-09-11 1994-06-07 Pellerin Miln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use in extracting liquid from cloth or other water-absorbing goods
US6021536A (en) 1993-03-04 2000-02-08 Wasinger; Eric Mechanical desizing and abrading device
JPH09215894A (ja) * 1996-02-15 1997-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
CN1145726C (zh) 1998-06-30 2004-04-14 大宇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一体设有过滤器的泵的滚筒式洗衣机
JP3772821B2 (ja) 2001-10-23 2006-05-10 エルジー電子株式会社 洗濯機
KR100445654B1 (ko) * 2002-01-09 2004-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 세탁기의 리프터 장착구조
JP2004057657A (ja) 2002-07-31 2004-02-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100493287B1 (ko) * 2002-09-10 2005-06-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 세탁기의 리프트
US20050097927A1 (en) 2003-11-10 2005-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US7299665B2 (en) * 2004-03-19 2007-11-27 Lg Electronics Inc. Lift for drum-type washing machine
KR200358903Y1 (ko) 2004-05-15 2004-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 세탁기의 리프터 장착 구조
KR100765280B1 (ko) 2005-04-04 2007-10-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증기발생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드럼 세탁기.
KR101275198B1 (ko) * 2005-05-23 2013-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및 그에 적용되는 드럼 제조방법
KR100701174B1 (ko) * 2005-06-27 2007-03-28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보조 리프터를 갖는 드럼세탁기
ITTO20050454A1 (it) 2005-06-29 2006-12-30 Indesit Co Spa Elettrodomestico con dispositivo di bloccaggio per capi tessili
DE102006030020B4 (de) 2005-06-30 2013-10-02 Lg Electronics Inc. Trommeltyp-Wäscher und Heber in einem Wäscher
KR20070048913A (ko) 2005-11-07 2007-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용 회전 드럼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위한 프레스장치
KR20070119321A (ko) * 2006-06-15 2007-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리프터 일체형 드럼을 구비한 세탁기 및 드럼 성형 방법
KR100802467B1 (ko) 2007-01-30 2008-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 세탁기
KR100808204B1 (ko) 2007-04-10 2008-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KR101391735B1 (ko) 2007-04-30 2014-05-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CN101668891A (zh) * 2007-05-14 2010-03-10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过滤升降器的洗衣机
KR101392423B1 (ko) 2007-06-25 2014-05-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ES2325050B1 (es) * 2008-02-22 2010-06-07 Bsh Electrodomesticos España, S.A. Tambor de lavado para una maquina lavadora y/o secadora.
KR101520610B1 (ko) 2008-09-25 2015-05-15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ATE549445T1 (de) 2009-05-12 2012-03-15 Electrolux Home Prod Corp Waschmaschine
EP2385166A1 (en) 2010-05-04 2011-11-09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Washing machine
US9096965B2 (en) 2010-08-09 2015-08-0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eating laundry having a ring shaped circular guide
JP2012055349A (ja) * 2010-09-06 2012-03-22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DE102011078920A1 (de) 2011-07-11 2013-01-17 Bosch-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Beschickungstür für eine Wäschebehandlungsmaschine
EP2554736B1 (en) 2011-08-01 2014-04-30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Laundry washing machine
KR101772971B1 (ko) 2011-09-26 2017-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물 처리장치
US9512551B2 (en) 2011-10-24 2016-12-06 Lg Electronics Inc. Washing machine to produce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KR20130123543A (ko) 2012-05-03 2013-11-13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KR20140084951A (ko) 2012-12-27 2014-07-07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KR102053143B1 (ko) 2013-04-30 2019-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GB201317557D0 (en) 2013-10-03 2013-11-20 Xeros Ltd Improved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2488373B1 (ko) 2015-09-04 2023-0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물 처리기기
KR101708354B1 (ko) 2015-11-02 2017-0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449509B1 (ko) 2016-01-05 2022-09-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용 리프터
KR102650103B1 (ko) 2016-12-21 2024-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21534910A (ja) * 2018-08-30 2021-12-1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Lg Electronics Inc. 洗濯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200656C1 (en) 2022-04-21
JP2020124477A (ja) 2020-08-20
KR20200096049A (ko) 2020-08-11
US11268229B2 (en) 2022-03-08
RU2735226C1 (ru) 2020-10-29
US20200248369A1 (en) 2020-08-06
AU2020200656A1 (en) 2020-08-20
JP2020124478A (ja) 2020-08-20
JP2020124476A (ja) 2020-08-20
JP2022020855A (ja) 2022-02-01
KR20200096090A (ko) 2020-08-11
RU2727052C1 (ru) 2020-07-17
KR20200096087A (ko) 2020-08-11
JP6910419B2 (ja) 2021-07-28
US11286606B2 (en) 2022-03-29
AU2020200656B2 (en) 2021-10-07
JP6985362B2 (ja) 2021-12-22
US20220145514A1 (en) 2022-05-12
KR20200096091A (ko) 2020-08-11
US20200248368A1 (en) 2020-08-06
JP6880164B2 (ja) 2021-06-02
RU2726727C1 (ru) 2020-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2178B2 (ja) 洗濯処理装置
CN111519380B (zh) 衣物处理设备
EP3690104B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KR102422407B1 (ko) 세탁물 처리기기
CN111519394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1519379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5045088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1519383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1519393B (zh) 衣物处理设备
JP6880163B2 (ja) 洗濯処理装置
JP6880162B2 (ja) 洗濯処理装置
CN111519382A (zh) 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