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2888A - 车辆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内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2888A
CN115042888A CN202210118958.5A CN202210118958A CN115042888A CN 115042888 A CN115042888 A CN 115042888A CN 202210118958 A CN202210118958 A CN 202210118958A CN 115042888 A CN115042888 A CN 115042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window
vehicle
vehicle interior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89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口史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42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2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7/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predominantly for carrying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 B60J1/1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3Inner panel, e.g. characterised by carrying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 B60J5/0472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the door having a hinge axis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transverse to vehicle longitudin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具备在车室的内侧面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方强调部。侧方强调部具备沿着对侧窗进行支承的窗框中的下框部延伸来表示车室的内外的交界的窗边强调部。窗边强调部的上端缘由门衬板上表面和门衬板侧面形成,该门衬板侧面随着从门衬板上表面中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部朝向下方而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并与门衬板上表面之间形成锐角的角部。

Description

车辆内装结构
本申请基于在2021年3月9日提出了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21-037371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内装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减轻晕车的技术,提出了各种技术。例如在日本国特开2020-069835号中公开了在转弯行驶时等通过致动器的驱动来使乘员采取与车辆状态相应的适当的姿势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乘员可靠地识别车辆的行进方向,在转弯行驶时等能够减轻给予乘员的视觉刺激,能够减轻晕车。
发明内容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难以与搭乘于车辆的全部的乘员对应地设置致动器。并且,根据乘员的体格、乘车人数等而乘员与致动器的接触位置可能会变动,难以分别对乘员进行所希望的调整。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晕车的车辆内装结构。
本申请发明者进行了锐意研讨的结果是,发现了通过使乘员明确地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能够使乘员的平衡感稳定,能够减轻晕车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具备在车室的内侧面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方强调部,所述侧方强调部具备沿着对侧窗进行支承的窗框中的下框部延伸来表示所述车室的内外的交界的窗边强调部,所述窗边强调部的上端缘由门衬板上表面和门衬板侧面形成,所述门衬板侧面随着从所述门衬板上表面中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部朝向下方而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并与所述门衬板上表面之间形成锐角的角部。
根据本方案,能够使乘员明确地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特别是通过透过侧窗入射到车室内的太阳光等,在车室的内侧面能够形成由角部产生的影子。由此,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因此能够使乘员的平衡感稳定,能够减轻晕车。
而且,与以往那样通过致动器的动作来引导乘员的视觉的结构不同,无论乘员的体格、人数等如何,都能够减轻晕车。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门衬板上表面沿着水平面配置。
根据本方案,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能够进一步减轻晕车。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门衬板侧面的下方设有比所述角部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的门垫。
根据本方案,门垫容易被太阳光等照到。因此,能够使由角部形成的影子更显眼,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侧方强调部具备:前窗边强调部,其沿着对前侧门开口进行开闭的前侧门的所述下框部延伸;后窗边强调部,其沿着对后侧门开口进行开闭的后侧门的所述下框部延伸;以及中央强调部,其设置于对所述前侧门开口与所述后侧门开口进行分隔的柱,并将所述前窗边强调部与所述后窗边强调部之间连接,其中,在所述中央强调部的下方设有比所述中央强调部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来表示与所述中央强调部的下端缘的交界的鼓出部,在所述鼓出部的内部收纳有使所述后侧门进行开闭动作的开闭开关,对所述开闭开关进行操作的操作部在所述鼓出部的表面露出。
根据本方案,鼓出部相对于中央强调部向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由此使乘员容易识别中央强调部。并且,能够在鼓出部的内侧收纳开闭开关,因此也能够提高布局性。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侧方强调部具备位于比所述后窗边强调部靠后方的位置的后方强调部,在所述后方强调部的上方具备位于比所述后方强调部靠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且开设有座椅安全带的拉出口的凹陷部,所述后方强调部的后端缘延伸至所述凹陷部的后端缘。
根据本方案,能够将侧方强调部延长至座椅的后方。因此,使座椅的乘员也容易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车室的前端部具备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呈带状地延伸来表示所述车室的内外的交界的前方强调部,所述前方强调部具备阶梯状部,所述阶梯状部位于前围板上侧件中的比在所述前围板上侧件的上表面开口的除霜器开口靠后方的位置,且比所述除霜器开口向上方鼓出。
根据本方案,能够使乘员明确地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并且,通过在除霜器开口的后方设置突条部,从而在从后方观察下难以视觉确认除霜器开口。由此,在车室内能够提高从乘员观察到的外观性。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中,所述阶梯状部具备:前方基部,其位于前方而沿所述车宽方向延伸;后方基部,其位于所述前方基部的后方;以及谷部,其位于所述前方基部与所述后方基部之间,且相对于所述前方基部及所述后方基部向下方凹陷,其中,通过所述谷部与所述后方基部的交界部分来构成所述前方强调部的上端缘。
根据本方案,通过透过前窗入射到车室内的太阳光等,在前围板上侧件的上表面能够形成由突条部产生的影子。由此,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
特别是通过在前方基部与后方基部之间形成谷部,从而通过谷部与后方基部的交界部分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
并且,通过形成谷部,从而容易确保前方基部的高度,除霜器开口更难以视觉确认。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车辆内装结构具备从所述前围板上侧件的后端向下方延伸且形成有向后方开口的通气开口的仪表板,所述仪表板具备位于比所述通气开口靠后方的位置来构成所述前方强调部的下端缘的交界部。
根据本方案,使乘员容易识别前方强调部的下端缘。并且,通过透过前窗入射到车室的太阳光,在仪表板上能够形成由交界部产生的影子。由此,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的内外的交界,能够减轻晕车。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侧方强调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前方强调部相连。
根据本方案,能够给予乘员仿佛装进桶中的感觉。由此,能够使乘员的平衡感稳定,能够减轻晕车。
在上述方案的车辆内装结构中,优选的是,在座椅的后表面设有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呈带状地延伸的座椅强调部。
根据本方案,能够使乘员明确地识别与前方视野的交界。由此,能够使乘员的平衡感稳定,能够减轻晕车。
根据上述方案,能够减轻晕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后方观察车室内的立体图。
图2是从侧方观察车室内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车辆的前部的立体图。
图4是前侧门的侧视图。
图5是与图4的V-V线对应的剖视图。
图6是从后方观察车室内的立体图。
图7是与图6的VII-VII线对应的剖视图。
图8是车室内的前部放大图。
图9是从第二排座椅观察前方的车室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左右等的朝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就与车辆1中的朝向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平行”、“正交”、“中心”、“同轴”等的表示相对的或绝对的配置的表现不仅严格地表示这样的配置,而且也表示具有公差或能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距离而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图1是从后方观察车室S内的立体图。图2是从侧方观察车室S内的立体图。
图1、图2所示的车辆1例如是小型面包车类型的车辆。车辆1具备车身主体2、前侧门3、后侧门4、以及尾门(未图示)。
车身主体2划分出车室S。具体而言,车室S由柱(A柱、B柱、C柱、D柱、E柱)、地板、车顶等划分。各柱在车宽方向的两侧设有一对。本发明的车辆内装结构在车辆1中由在车室S内露出的部分构成。
图3是表示车辆1的前部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在车身主体2中,在A柱与B柱之间设有副窗20。在B柱与C柱之间形成有前侧门开口21。如图2所示,在车身主体2中,在C柱与D柱之间形成有后侧门开口22。如图1所示,在车身主体2中,在一对E柱之间形成有行李室开口23。
如图3所示,前侧门3对前侧门开口21进行开闭。前侧门3与前侧门开口21对应而在车宽方向的两侧设有一对。前侧门3例如为铰链式门。前侧门3能够以前侧门开口21的前端开口缘为支点进行转动地安装于车身主体2。
图4是前侧门3的侧视图。图5是与图4的V-V线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3~图5所示,前侧门3具备门主体31、升降支承部32及前侧窗33。
门主体31构成前侧门3的下半部。门主体31的内侧面(外观面)包含门衬板35及门垫36而构成。
门衬板35构成门主体31的上端部的外观面。门衬板35例如是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的成形件。门衬板35在沿着车宽方向的剖视观察下形成为L字状。具体而言,门衬板35具备门衬板上表面35a和门衬板侧面35b。
门衬板上表面35a构成门主体31的上端面中的相对于前侧窗33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门衬板上表面35a沿着水平面延伸。
门衬板侧面35b从门衬板上表面35a中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部向下方延伸。具体而言,门衬板侧面35b随着朝向下方而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因此,在门衬板35中,门衬板上表面35a与门衬板侧面35b所成的角部35c形成为锐角。角部35c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需要说明的是,门衬板35为了明确与前侧窗33的交界而例如由黑色等形成。
在门衬板35的前方设有副衬板37。副衬板37构成副窗20的下框部,由与门衬板35同样的质感(材质、颜色等)构成。副衬板37的上表面以与门衬板上表面35a同等的宽度与门衬板上表面35a配置成同一平面。
门垫36在前侧门3的内侧面中与门衬板35的下方相连。门垫36相对于门衬板35质感不同。质感是材质、颜色等。本实施方式的门垫36的成为外观面的部分为织物原料、针织原料等布原料,由比门衬板35浅的颜色(例如,灰色等)形成。
如图5所示,门垫36具备鼓出部36a和凹陷部36b。
鼓出部36a呈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凸出的圆弧状的截面。在鼓出部36a的上端部与门衬板侧面35b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相对于角部35c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凹陷的谷部36c。鼓出部36a中的至少位于最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部分位于比角部35c靠车宽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凹陷部36b从鼓出部36a向下方相连。凹陷部36b随着朝向下方而一边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弯曲一边延伸。鼓出部36a的下端与凹陷部36b的上端的交界部分构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部36d。
如图3所示,升降支承部32从门主体31向上方突出。升降支承部32与门主体31的上端缘一起构成对窗开口32a进行划分的窗框。即,门主体31的上端缘(门衬板35)构成窗开口32a的下框部。
前侧窗33在支承于门主体31及升降支承部32的状态下,相对于门主体31能够升降。前侧窗33对窗开口32a进行开闭。
如图2所示,后侧门4对后侧门开口22进行开闭。后侧门4与后侧门开口22对应而在车宽方向的两侧设有一对。后侧门4例如为滑动门。后侧门4能够沿着后侧门开口22中的上下两侧的开口缘而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地安装于车身主体2。
与前侧门3同样,后侧门4具备门主体41、升降支承部42及后侧窗43。
门主体41构成后侧门4的下半部。门主体41包含门衬板45及门垫46。门衬板45及门垫46以与前侧门3的门衬板35及门垫36同等的高度沿前后方向延伸。门衬板45及门垫46的结构与前侧门3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后侧窗43在支承于门主体41及升降支承部42的状态下,相对于门主体41能够升降。后侧窗43对由门主体41及升降支承部42划分出的窗开口42a进行开闭。
尾门对行李室开口23(参照图1)进行开闭。尾门例如能够以尾门开口的侧端开口缘或上端开口缘为支点进行转动地安装于车身主体2。
如图1所示,在车身主体2中,在一对A柱之间设有前窗51。在车室S内,在前窗51的下方设有前围板上侧件52。前围板上侧件52从前窗51的下端缘向后方延伸。前围板上侧件52例如为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的成形件,例如由黑色等形成。
图6是从后方观察车室S内的立体图。图7是与图6的VII-VII线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6、图7所示,前围板上侧件52具备除霜器开口52a、突条部52b、谷部52c及平坦部52d。
如图7所示,除霜器开口52a在前围板上侧件52的前端部朝向上方开口。
突条部52b在前围板上侧件52中位于除霜器开口52a的后方。突条部52b相对于除霜器开口52a向上方突出,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突条部52b在从车宽方向观察的剖视观察下,形成为一个顶部朝向上方的三角形形状。突条部52b中的相对于顶部位于前方的斜面(前侧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比相对于顶部位于后方的斜面(后侧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大。
谷部52c在前围板上侧件52中位于比突条部52b靠后方的位置。谷部52c位于突条部52b与平坦部52d之间,且相对于突条部52b及平坦部52d向下方凹陷。谷部52c仿形于突条部52b而沿车宽方向延伸。
平坦部52d从谷部52c的后端缘向后方延伸。平坦部52d沿着水平面配置。平坦部52d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突条部52b、谷部52c大。
图8是车室S内的前部放大图。
如图8所示,平坦部52d的上表面在平坦部52d的车宽方向的两侧与副衬板37的上表面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坦部52d的上表面与副衬板37的上表面配置成同一平面。需要说明的是,谷部52c与平坦部52d的交界部分(棱线部52g)和副衬板37的前端缘一致。
如图7所示,仪表板53具备仪表板上侧件53a及仪表板下侧件53b。
仪表板上侧件53a与前围板上侧件52的后端缘相连。仪表板上侧件53a与前围板上侧件52、仪表板下侧件53b质感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门垫36同样,仪表板上侧件53a的外观面由织物原料等形成。
仪表板上侧件53a具备以朝向后方突出地弯曲的状态向下方延伸的后表面54和从后表面54的下端缘向前方延伸的折回面55。后表面54以与门垫36同等的高度沿车宽方向延伸。在仪表板上侧件53a中,后表面54与折回面55的交界部53f沿车宽方向延伸。
仪表板下侧件53b从仪表板上侧件53a的下端缘向下方延伸。具体而言,仪表板下侧件53b从折回面55的前端缘朝向后斜下方延伸。仪表板下侧件53b由与仪表板上侧件53a不同的质感形成。在仪表板下侧件53b设有通气开口53c(参照图6)。通气开口53c将从空调装置供给的空调空气在车室S内朝向后方吹出。
如图1所示,在车室S内沿前后方向设有多排座椅61~63。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是具备第一排座椅61、第二排座椅62及第三排座椅63的前后三排类型。
第一排座椅61是在车宽方向的一侧设置的驾驶位65与在车宽方向的另一侧设置的副驾驶位66隔着通路而配置的结构。
第二排座椅62是在车宽方向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后部座位67与在车宽方向的另一侧设置的第二后部座位68沿车宽方向排列的结构。驾驶位65、副驾驶位66、第一后部座位67及第二后部座位68为在各座位上能够就座一位乘员的独立类型。
第三排座椅63为所谓长凳座椅类型。第三排座椅63能够供多位乘员沿车宽方向就座。需要说明的是,各座椅61~63可以为独立类型,也可以为长凳座椅类型。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中,在车室S内设有交界强调部80。交界强调部80用于使乘员(特别是驾驶员以外的乘员)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交界强调部80具备侧方强调部81、前方强调部82(参照图6)及座椅强调部83。
如图2所示,侧方强调部81在车室S的内侧面中沿前后方向呈带状地延伸。侧方强调部81具备副强调部90、前窗边强调部91、后窗边强调部92、中央强调部93及后方强调部94。
副强调部90沿着副衬板37的上表面中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缘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
前窗边强调部91是在前侧门3中沿着门主体31的上端缘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带状部分。前窗边强调部91由角部35c规定上端缘,且由棱线部36d限制下端缘。上述的副强调部90相对于前窗边强调部91的上端缘与前方相连。
图9是从第二排座椅62观察前方的车室S内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后窗边强调部92是在后侧门4中沿着门主体41的上端缘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带状部分。与前窗边强调部91同样,后窗边强调部92由门衬板45的角部45a和门垫46的棱线部46a分别规定上下两端缘。后窗边强调部92以与前窗边强调部91同等的高度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窗边强调部92与前窗边强调部91的上端缘彼此及下端缘彼此配置于同一高度。但是,后窗边强调部92与前窗边强调部91只要至少一部分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即可。
中央强调部93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窗边强调部91与后窗边强调部9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强调部93由将C柱覆盖的C柱装饰件101形成。C柱装饰件10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于前侧门3及后侧门4向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C柱装饰件101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开口的C字状,将B柱从前后两侧及车宽方向的内侧包围。在C柱装饰件101形成有座椅安全带105的拉出口101a。拉出口101a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状。
在C柱装饰件101中,位于比拉出口101a靠下方的部分构成座椅安全带收纳部101b及开关收纳部101c。座椅安全带收纳部101b的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的面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在座椅安全带收纳部101b的内侧收纳有座椅安全带105的卷绕机构(未图示)。
开关收纳部101c与座椅安全带收纳部101b的下方相连。开关收纳部101c相对于座椅安全带收纳部101b向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在开关收纳部101c的内侧收纳有后侧门4的开闭开关(未图示)。经由向开关收纳部101c的后表面露出的操作部106能够操作开闭开关。
中央强调部93在C柱装饰件101中,在位于座椅安全带收纳部101b的下端缘(开关收纳部101c的上端缘)与拉出口101a之间的部分沿前后方向呈带状地延伸。即,中央强调部93配置在与前窗边强调部91及后窗边强调部92同等的高度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拉出口101a配置在与前窗边强调部91及后窗边强调部92的上端缘同等的高度上。座椅安全带收纳部101b的下端缘配置在与前窗边强调部91及后窗边强调部92的下端缘同等的高度上。中央强调部93只要与后窗边强调部92和前窗边强调部91至少一部分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即可。
如图2所示,后方强调部94相对于后窗边强调部92位于后方,且沿前后方向呈带状地延伸。后方强调部94由后垫111形成。
后垫111由与门垫46同样的质感形成,在后装饰件110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呈带状地延伸。具体而言,后垫111的下端缘与门垫46的下端缘(棱线部46a)一致。因此,后方强调部94以与后窗边强调部92同等的高度沿前后方向延伸。
在后垫111的上方设有后装饰件110。后装饰件110由与后垫111质感不同的材料(例如,树脂材料等的成形件)形成。后装饰件110将从D柱至E柱的部分从车宽方向的内侧覆盖。后装饰件110的下端缘位于与门衬板45的下端缘同等的高度上,且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因此,后装饰件110的下端缘表示与后方强调部94的上端缘(后垫111的上端缘)的交界。
如图1所示,在后装饰件110的后端部,在位于比E柱靠前方的部分形成有凹陷部110a。凹陷部110a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凹陷,并朝向前方开放。在凹陷部110a的内表面开设有针对第三排座椅63的座椅安全带112的拉出口110b。凹陷部110a的后端缘位于比第三排座椅63的最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凹陷部110a的后端缘与后垫111的后端缘一致。
如图6所示,前方强调部82在前围板上侧件52的棱线部52g(谷部52c与平坦部52d的交界部分)与仪表板上侧件53a的交界部53f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即,棱线部52g规定前方强调部82的上端缘。交界部53f规定前方强调部82的下端缘。如图7所示,前方强调部82位于与侧方强调部81同等的高度上,并且在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与侧方强调部81的前端部相连。具体而言,前方强调部82的前端缘(棱线部52g)在车宽方向的两侧,与侧方强调部81(副强调部90)的前端缘配置于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并沿车宽方向相连。由此,前方强调部82及侧方强调部81将车室S内从前方及侧方包围,并表示与各窗33、43、51的下端缘的交界部分。因此,能够给予乘员仿佛装进桶中的感觉。
如图1、图2所示,座椅强调部83具备设置于第一排座椅61的第一排强调部120和设置于第二排座椅62的第二排强调部121。如图9所示,第一排强调部120由在座椅靠背120a的后表面设置的座椅置物袋120b形成。座椅置物袋120b在与侧方强调部81同等的高度上,在座椅靠背120a的车宽方向的整体上延伸。因此,座椅靠背120a的上端缘规定第一排强调部120的上端缘,座椅靠背120a的下端缘规定第一排强调部120的下端缘。
座椅置物袋120b由与座椅靠背120a同样的质感形成,通过缝制等安装于座椅靠背120a。座椅置物袋120b通过朝向上方开口的物品出入口来取出放入物品。
在座椅靠背120a中的位于座椅置物袋120b的下方的部分设有座椅靠背桌台120d。座椅靠背桌台120d形成为沿着车宽方向在座椅靠背120a的整体上延伸的板状。座椅靠背桌台120d构成为通过以上端部为起点转动而能够折叠。座椅靠背桌台120d由与座椅置物袋120b不同的质感形成(例如,树脂材料等的成形件)。因此,座椅靠背桌台120d表示与第一排强调部120的下端缘的交界。
如图1所示,第二排强调部121具备座椅靠背强调部131和头枕强调部132。
座椅靠背强调部131使第三排座椅63的乘员明确前方视野。座椅靠背强调部131具备外皮133a和立板部133b。
外皮133a在座椅靠背135的上部将座椅座垫(未图示)等覆盖。外皮133a在与侧方强调部81同等的高度上,在座椅靠背120a的车宽方向的整体上延伸。外皮133a与门垫46等同样地由织物原料等形成。
立板部133b在外皮133a的下方形成为沿着车宽方向在座椅靠背120a的整体上延伸的板状。立板部133b由与外皮133a不同的质感形成(例如,树脂材料等的成形件)。因此,立板部133b表示与第二排强调部121的下端缘的交界。
头枕强调部132由第二排座椅62的头枕140形成。具体而言,第二排座椅62的头枕140与第一排座椅61的头枕141相比上下方向的尺寸减小。第二排座椅62的头枕140的上端面沿着水平面延伸。在第三排座椅63的乘员观察前方时,第二排强调部121在头枕140的上端面表示与前方视野的交界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车室S的内侧面中沿着前后方向设置成带状的侧方强调部81中,表示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的窗边强调部91、92的上端缘由门衬板上表面35a和门衬板侧面35b形成,在门衬板侧面35b与门衬板上表面35a之间形成锐角的角部35c。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乘员明确地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特别是通过透过侧窗33、43入射到车室S内的太阳光等,在车室S的内侧面(门垫36、46等)能够形成由角部35c产生的影子。由此,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因此能够使乘员的平衡感稳定,能够减轻晕车。
并且,与以往那样通过致动器的动作来引导乘员的视觉的结构不同,无论乘员的体格、乘车人数等如何,都能够减轻晕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门衬板上表面35a沿着水平面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能够进一步减轻晕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角部35c的下方具备比角部35c向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的门垫36。
根据该结构,门垫36、46容易被太阳光等照到。因此,能够使由角部35c形成的影子更显眼,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中央强调部93的下方设有比中央强调部93向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来表示与中央强调部93的下端缘的交界的开关收纳部101c,在开关收纳部101c的内部收纳有使后侧门4进行开闭动作的开闭开关,对开闭开关进行操作的操作部106在开关收纳部101c的表面露出。
根据该结构,开关收纳部101c相对于中央强调部93向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由此使乘员容易识别中央强调部93。并且,在开关收纳部101c的内侧能够收纳开闭开关,因此布局性也能够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后方强调部94的后端缘延伸至凹陷部110a的后端缘。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侧方强调部81延长至第三排座椅63的后方。因此,使第三排座椅63的乘员也容易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车室S的前端部设置的前方强调部82具备位于比在前围板上侧件52的上表面开口的除霜器开口52a靠后方的位置且比除霜器开口52a靠上方的阶梯状部(从突条部52b至平坦部52d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乘员明确地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
特别是通过在除霜器开口52a的后方设有阶梯状部,从而在从后方观察下难以视觉确认除霜器开口52a。由此,在车室S内能够提高从乘员观察到的外观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阶梯状部具备突条部(前方基部)52b、位于突条部52b的后方的平坦部52d、以及位于突条部52b与平坦部52d之间的谷部52c,通过谷部52c与平坦部52d的交界部分(棱线部52g)来构成前方强调部82的上端缘。
根据该结构,通过透过前窗51入射到车室S内的太阳光等,在前围板上侧件52的上表面(位于谷部52c与棱线部52g之间的部分)能够形成由突条部52b产生的影子。由此,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
特别是通过在突条部52b与平坦部52d之间形成谷部52c,从而通过谷部52c与平坦部52d的交界部分(棱线部52g)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
并且,通过形成谷部52c,容易确保突条部52b的高度,除霜器开口52a更难以视觉确认。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仪表板上侧件53a具备位于比通气开口53c靠后方的位置来构成前方强调部82的下端缘的交界部53f。
根据该结构,使乘员容易识别前方强调部82的下端缘。并且,通过透过前窗51入射到车室S的太阳光,在仪表板下侧件53b能够形成由交界部53f产生的影子。由此,能够更明确地识别车室S的内外的交界,能够减轻晕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侧方强调部81的前端部与前方强调部82相连。
根据该结构,能够给予乘员仿佛装进桶中的感觉。由此,能够使乘员的平衡感稳定,能够减轻晕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座椅61、62的后表面设有沿着车宽方向呈带状地延伸的强调部120、121。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乘员明确地识别与前方视野的交界。由此,能够使乘员的平衡感稳定,能够减轻晕车。
[其他的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的变更。本发明不被前述的说明限定,仅由技术方案限定。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侧方强调部81、前方强调部82及座椅强调部83作为交界强调部80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该结构。本发明的车辆内装结构只要至少具备窗边强调部91、92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小型面包车类型的车辆中采用了本发明的车辆内装结构的情况,但是并不局限于该结构,能够在各种车辆中采用。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强调部形成为带状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该结构。强调部也可以呈线状地延伸。例如,窗边强调部91、92也可以仅具备角部35c、45a。
另外,关于强调部,可以使强调部与强调部以外的部分着色不同。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地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变形例适当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所述车辆内装结构具备在车室的内侧面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方强调部,
所述侧方强调部具备沿着对侧窗进行支承的窗框中的下框部延伸来表示所述车室的内外的交界的窗边强调部,
所述窗边强调部的上端缘由门衬板上表面和门衬板侧面形成,所述门衬板侧面随着从所述门衬板上表面中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部朝向下方而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并与所述门衬板上表面之间形成锐角的角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所述门衬板上表面沿着水平面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在所述门衬板侧面的下方设有比所述角部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的门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所述侧方强调部具备:
前窗边强调部,其沿着对前侧门开口进行开闭的前侧门的所述下框部延伸;
后窗边强调部,其沿着对后侧门开口进行开闭的后侧门的所述下框部延伸;以及
中央强调部,其设置于对所述前侧门开口与所述后侧门开口进行分隔的柱,并将所述前窗边强调部与所述后窗边强调部之间连接,
在所述中央强调部的下方设有比所述中央强调部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来表示与所述中央强调部的下端缘的交界的鼓出部,
在所述鼓出部的内部收纳有使所述后侧门进行开闭动作的开闭开关,
对所述开闭开关进行操作的操作部在所述鼓出部的表面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所述侧方强调部具备位于比所述后窗边强调部靠后方的位置的后方强调部,
在所述后方强调部的上方具备位于比所述后方强调部靠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且开设有座椅安全带的拉出口的凹陷部,
所述后方强调部的后端缘延伸至所述凹陷部的后端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在所述车室的前端部具备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呈带状地延伸来表示所述车室的内外的交界的前方强调部,
所述前方强调部具备阶梯状部,所述阶梯状部位于前围板上侧件中的比在所述前围板上侧件的上表面开口的除霜器开口靠后方的位置,且比所述除霜器开口向上方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所述阶梯状部具备:
前方基部,其位于前方而沿所述车宽方向延伸;
后方基部,其位于所述前方基部的后方;以及
谷部,其位于所述前方基部与所述后方基部之间,且相对于所述前方基部及所述后方基部向下方凹陷,
通过所述谷部与所述后方基部的交界部分来构成所述前方强调部的上端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所述车辆内装结构具备从所述前围板上侧件的后端向下方延伸且形成有向后方开口的通气开口的仪表板,
所述仪表板具备位于比所述通气开口靠后方的位置来构成所述前方强调部的下端缘的交界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所述侧方强调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前方强调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内装结构,其中,
在座椅的后表面设有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呈带状地延伸的座椅强调部。
CN202210118958.5A 2021-03-09 2022-02-08 车辆内装结构 Pending CN1150428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7371A JP7334203B2 (ja) 2021-03-09 2021-03-09 車両内装構造
JP2021-037371 2021-03-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2888A true CN115042888A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5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8958.5A Pending CN115042888A (zh) 2021-03-09 2022-02-08 车辆内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7334203B2 (zh)
CN (1) CN11504288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61537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Occupant comfort system
CN109070897A (zh) * 2016-04-06 2018-12-21 密执安州立大学董事会 通用晕动病对抗系统
CN110015235A (zh) * 2019-03-12 2019-07-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00108700A1 (en) * 2017-03-31 2020-04-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window tinting
CN111048171A (zh) * 2018-10-11 2020-04-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解决晕动病的方法和装置
JP2020083242A (ja) * 2018-11-30 2020-06-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視界制御方法及び移動体の視界制御装置
WO2021024008A1 (en) * 2019-08-02 2021-02-11 Toyota Motor Europe A light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5719U (ja) * 1984-05-01 1985-11-21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
JP2004345479A (ja) 2003-05-21 2004-12-09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JP2005088637A (ja) 2003-09-12 2005-04-07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の空調ダク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61450A (ja) 2011-02-07 2012-08-30 Mitsubishi Fuso Truck & Bus Corp 還元剤補給容器の収納装置
JP6270262B2 (ja) 2014-01-09 2018-01-31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装部材
JP2016203692A (ja) 2015-04-16 2016-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室内構造
US20190061655A1 (en) * 2017-08-23 2019-02-28 Alpine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tion sickness prevention
JP7031367B2 (ja) 2018-02-28 2022-03-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上面部連結構造
DE102019129406B3 (de) * 2019-10-31 2021-01-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zeige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länglich ausgebildeten Anzeigeeinrichtung zum Anzeigen einer optisch sich bewegenden Information, sowie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0897A (zh) * 2016-04-06 2018-12-21 密执安州立大学董事会 通用晕动病对抗系统
US20180161537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Occupant comfort system
US20200108700A1 (en) * 2017-03-31 2020-04-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window tinting
CN111048171A (zh) * 2018-10-11 2020-04-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解决晕动病的方法和装置
JP2020083242A (ja) * 2018-11-30 2020-06-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視界制御方法及び移動体の視界制御装置
CN110015235A (zh) * 2019-03-12 2019-07-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1024008A1 (en) * 2019-08-02 2021-02-11 Toyota Motor Europe A light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57945A (ja) 2023-10-26
JP7334203B2 (ja) 2023-08-28
JP2022137728A (ja)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3870B2 (en) Transformable vehicle
US10549656B2 (en) Vehicle with moveable interior door panel
JP2001354037A (ja) 開放される車両ルーフを備えた車両
US11433848B1 (en) Airbags supported by center console with non-inflatable panel
US4415195A (en) Automobile windows
US8740284B2 (en)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n actuator for opening the side door
JPH0733932Y2 (ja)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US12043197B1 (en) Airbag assembly for liftgate
CN103359181B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JP5487753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US11639151B2 (en) Seat belt positioning mechanism
CN117360424A (zh) 包围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安全气囊
CN115042888A (zh) 车辆内装结构
US20040021344A1 (en)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8136883B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EP4067211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10163573A1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 roof that can be opened
US20220176906A1 (en) Curtain airbag assembly with inflatable flap
JP7073761B2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JP2009227192A (ja) 自動車の側壁構造
US20240300436A1 (en) Aft-vehicle airbag
US10953735B2 (en) Penetrating wind preven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6499794B1 (en) Sport utility sliding door
US20240326730A1 (en) Curtain airbag assembly with inflatable flap
JP5477536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