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3855A - 引线部件、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以及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引线部件、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以及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855A
CN115023855A CN202080094833.2A CN202080094833A CN115023855A CN 115023855 A CN115023855 A CN 115023855A CN 202080094833 A CN202080094833 A CN 202080094833A CN 115023855 A CN115023855 A CN 115023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insulating film
inner layer
lead member
insulat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48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中希
冈田智之
椎名和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23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8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layer folded at the edge, e.g. over another layer ;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layer enveloping or enclosing a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36Heat treatment
    • B32B38/004Heat treatment by physically contacting the layers, e.g. by the use of heated platen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7Thermal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8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ouch or flexible bag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7Plate-shap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5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iron or st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06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metal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32B2255/205Metall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8Multiple coating on on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2Condu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6Ins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0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epoxy res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引线部件,其是具有导体和被覆材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所述导体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及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连接、且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所述被覆材通过以包围所述上表面、所述第1侧面、所述下表面、以及所述第2侧面的方式接合多个绝缘膜而构成,各绝缘膜从靠近所述导体一侧起依次具有内层和外层,该引线部件在所述导体的由所述被覆材包围的区域中,在所述导体的所述第1侧面和所述第2侧面分别具有第1绝缘材和第2绝缘材,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的熔点低于所述内层,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各自分开设置。

Description

引线部件、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以及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基于2020年2月1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024013号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参照将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援引在本申请中。
本公开涉及引线部件、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以及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的主体通过容纳在密封容器中而成为封装体来使用。这样的二次电池的封装体具备引线部件。引线部件用于将容纳在密封容器中的二次电池主体的正极和负极各自的端子导出到密封容器的外部。引线部件通过以覆盖导体的周围的方式使绝缘膜粘接在所述导体的一部分而构成。
在这样的引线部件中,通过将导体的一端与一个电极电连接,将导体的另一端从密封容器中导出,从而可以经由引线部件与电极电连接(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638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177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引线部件,其是具有导体和被覆材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
所述导体具有:
沿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及
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连接、且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
所述被覆材通过以包围所述上表面、所述第1侧面、所述下表面、以及所述第2侧面的方式接合多个绝缘膜而构成,
各绝缘膜从靠近所述导体一侧起依次具有内层和外层,
该引线部件在所述导体由所述被覆材包围的区域中在所述导体的所述第1侧面和所述第2侧面分别具有第1绝缘材和第2绝缘材,
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的熔点低于所述内层,
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各自分开设置。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其是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及彼此相对且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正交的第3面和第4面的导体的工序;
b)在所述第1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面的一部分设置绝缘性的绝缘材用材料的工序;
c)将具有第1内层和第1外层的第1绝缘膜以从所述第3面观察时覆盖所述绝缘材用材料、且所述第1内层面对所述第3面的方式设置的工序;
d)将具有第2内层和第2外层的第2绝缘膜以从所述第4面观察时覆盖所述绝缘材用材料、且所述第2内层面对所述第4面的方式设置的工序;以及
e)将所述第1绝缘膜与所述第2绝缘膜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两侧彼此熔融接合的工序。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其是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具有第1内层和第1外层的第1绝缘膜、及具有第2内层和第2外层的第2绝缘膜的工序;
b)在所述第1绝缘膜的所述第1内层的一部分设置第1绝缘材用材料的工序;
c)准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及彼此相对且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正交的第3面和第4面的导体的工序;
d)以从所述第3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导体使所述第1内层面对所述第3面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绝缘膜,以使所述第1绝缘材用材料配置于所述导体的所述第1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面的一部分的工序;
e)以从所述第4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导体使所述第2内层面对所述第4面的方式设置所述第2绝缘膜的工序;以及
f)将所述第1绝缘膜与所述第2绝缘膜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两侧彼此熔融接合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传统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2]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3]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沿着图2所示的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I-I线的剖面的图。
[图4]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具备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二次电池的封装体的构成例的透视图。
[图5]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沿着图4所示的二次电池的封装体的II-II线的剖面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导体的俯视图。
[图8]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沿着图7所示的导体的III-III线的剖面的图。
[图9]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10]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沿着图9所示的组装体的IV-IV线的剖面的图。
[图11]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制造的引线部件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12]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图。
[图13]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绝缘膜的图。
[图14]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中,有时在导体与绝缘膜之间产生间隙。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2提出了将导体加工成从导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朝向侧面的锥状。
然而,根据本申请发明人,认为即使采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解决方法,也常常有上述“间隙”依然存在的情况。
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完成的,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意地抑制在导体的侧面与绝缘膜之间产生间隙的引线部件。此外,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这样的引线部件的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以及这样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的效果]
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有意地抑制在导体的侧面与绝缘膜之间产生间隙的引线部件。此外,本公开可以提供具备这样的引线部件的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以及这样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传统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参照图1对传统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构成进行简单地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传统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一个剖面。如图1所示,传统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1具有导体20和绝缘膜42。
绝缘膜42设置在导体20的上下。此外,通过将上侧的绝缘膜42与下侧的绝缘膜42彼此接合,可以使导体20的一部分密封在二者之间。
虽然从图1看不清楚,但是导体20具有板状的形状。即,导体20具有:彼此相对的呈矩形的上表面22和下表面24、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26a和第2侧面26b、以及彼此相对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导体20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无法看到。
第1侧面26a和第2侧面26b、以及第1端面和第2端面均是与上表面22和下表面24连接的面。
图1示出了引线部件1在与导体20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剖面。在图1中,导体20的左右侧分别对应于第1侧面26a和第2侧面26b。
上下绝缘膜42均由2层构成,具有内层44和外层46。绝缘膜42的内层44由树脂材料构成。此外,绝缘膜42的外层46由熔点高于内层44、且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在制造这样的引线部件1时,首先,将长方形的绝缘膜42以彼此对齐的方式配置在导体20的上表面22侧和下表面24侧的预定位置处。
在图1中,当将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时,各绝缘膜4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选定为长于导体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由此,在将绝缘膜42配置在导体20的上侧和下侧时,各绝缘膜42比导体20的第1侧面26a和第2侧面26b突出。
接着,在该状态下,对绝缘膜42进行热压处理。即,在对绝缘膜42加热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或从上侧)按压绝缘膜42。
热压处理在使绝缘膜42的内层44熔融而外层46不熔融的温度下实施。因此,在热压处理时,只有各绝缘膜42的内层44熔融。由此,在将导体20密封在其中的状态下,各绝缘膜42的内层44的突出的端部彼此熔融接合在一起。
结果,如图1所示,在导体20的第1侧面26a和第2侧面26b的每一侧形成绝缘膜42的突出部33。由此,构成引线部件1。
在此,在传统的引线部件1的制造方法中,在热压处理时,内层44没有充分地展开,从而绝缘膜42的内层44可能无法适当地密接在导体20的第1侧面26a和第2侧面26b的期望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所得的引线部件1中,在导体20的第1侧面26a与内层44之间、及导体20的第2侧面26b与内层44之间会产生间隙55。
在将引线部件1应用于容纳二次电池的封装体(package)的情况下,这样的间隙55会导致电解液从二次电池侧的漏出、在封装容器内产生的反应生成物的漏出等,因此需要尽可能地抑制该间隙55。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二次电池的高容量化和高输出化,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中所使用的各部件的温度上升逐渐成为问题。此外,作为该对策的一个环节,研究了通过加厚引线部件1中所使用的导体20以促进自二次电池的放热。
然而,在传统的引线部件1中,在导体20变厚的情况下,所述间隙55的问题预期变得更加显著。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的引线部件1中,为了抑制如上所述的间隙55,可以考虑在热压处理时,提高从上下方向对绝缘片40按压的压力、或者提高热压处理的温度,使得内层44充分地展开至导体20的第1和第2侧面26a、26b。
然而,这样的措施可能导致引线部件1的制造过程的时间变长,从而导致制造效率降低。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以下问题:在制造引线部件1之后,在从导体20的第1端面至第2端面的方向上、或其相反方向上,内层44从外层46大幅挤出。
此外,作为其他的解决方法,考虑将导体20的第1侧面26a和第2侧面26b加工成锥状。然而,根据本申请发明人,认为即使实施这样的锥状加工,也常常有间隙55依然存在于制造后的引线部件1中的情况。并且,当导体20的厚度变大时,可能无法通过变成锥状的解决方法来获得充分的效果。
与此相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引线部件,其是具有导体和被覆材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
所述导体具有:
沿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及
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连接、且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
所述被覆材通过以包围所述上表面、所述第1侧面、所述下表面、以及所述第2侧面的方式接合多个绝缘膜而构成,
各绝缘膜从靠近所述导体一侧起依次具有内层和外层,
该引线部件在所述导体由所述被覆材包围的区域中,在所述导体的所述第1侧面和所述第2侧面分别具有第1绝缘材和第2绝缘材,
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的熔点低于所述内层,
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各自分开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关于第1和第2绝缘材,“各自分开设置”是指将第1绝缘材和第2绝缘材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导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任意一者上。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其是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及彼此相对且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正交的第3面和第4面的导体的工序;
b)在所述第1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面的一部分设置绝缘性的绝缘材用材料的工序;
c)将具有第1内层和第1外层的第1绝缘膜以从所述第3面观察时覆盖所述绝缘材用材料、且所述第1内层面对所述第3面的方式设置的工序;
d)将具有第2内层和第2外层的第2绝缘膜以从所述第4面观察时覆盖所述绝缘材用材料、且所述第2内层面对所述第4面的方式设置的工序;以及
e)将所述第1绝缘膜与所述第2绝缘膜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两侧彼此熔融接合的工序。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其是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具有第1内层和第1外层的第1绝缘膜、及具有第2内层和第2外层的第2绝缘膜的工序;
b)在所述第1绝缘膜的所述第1内层的一部分设置第1绝缘材用材料的工序;
c)准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及彼此相对且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正交的第3面和第4面的导体的工序;
d)以从所述第3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导体使所述第1内层面对所述第3面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绝缘膜,以使所述第1绝缘材用材料配置于所述导体的所述第1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面的一部分的工序;
e)以从所述第4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导体使所述第2内层面对所述第4面的方式设置所述第2绝缘膜的工序;以及
f)将所述第1绝缘膜与所述第2绝缘膜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两侧彼此熔融接合的工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导体由被覆材包围的区域中,在第1侧面和第2侧面分别设置有第1和第2绝缘材。在这样的引线部件的构成中,能够有意地减少在导体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产生上述间隙55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意地减少或消除传统的引线部件1中可能产生的间隙55的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
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具体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示意性俯视图。此外,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沿着图2所示的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I-I线的剖面。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以下,称为“第1引线部件”)100具有导体120和被覆材140。
如图2所示,导体120具有板状的形状。导体120具有:彼此相对的呈矩形的上表面122和下表面124、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以及彼此相对的第1端面128a和第2端面128b。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以及第1端面128a和第2端面128b均是与上表面122和下表面124连接的面。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在本申请中,以下将图2和图3中的X方向称为“长度方向”、将Y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将Z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因此,例如,导体120的“宽度方向”(Y方向)是相对于“长度方向”(X方向)和“厚度方向”(Z方向)垂直的方向。
此外,在本申请中,将在导体120的长度方向上的从第1端面128a至第2端面128b的距离称为导体120的“长度L”。此外,将从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至第2侧面126b的距离称为导体120的“宽度W”。此外,将从导体120的上表面122至下表面124的距离称为导体120的“厚度t”。
需要说明的是,在导体120中,在从第1端面128a至第2端面128b的距离不是恒定的情况下,导体120的“长度L”表示最大尺寸。对于导体120的“宽度W”和“厚度t”也是同样地。
被覆材140以包围导体12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除导体120的第1端面128a和第2端面128b以外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将导体120的由被覆材140包围的区域称为“被覆部”。
实际上,被覆材140通过将多个绝缘膜在导体120置于其间的状态下彼此熔接而构成。
例如,在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中,被覆材140由各自具有内层144和外层146的2个绝缘膜142构成。
即,被覆材140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将2个绝缘膜142以使内层144朝内的方式设置在导体120的上表面122和下表面124的每一侧,并且使2个绝缘膜142的内层144彼此相互熔融接合。
在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中,2个绝缘膜142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两侧接合。因此,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两侧形成被覆材140的突出部133。
在此,如图3所示,在第1引线部件100中,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设置有第1附加层(也称为“第1绝缘材”)156a。此外,在导体120的第2侧面126b设置有第2附加层(也称为“第2绝缘材”)156b。
由于这样的第1附加层156a的存在,在第1引线部件100中,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与相邻于该第1侧面126a的上下绝缘膜142的内层144之间难以存在间隙。同样地,由于第2附加层156b的存在,在导体120的第2侧面126b与相邻于该第2侧面126b的上下绝缘膜142的内层144之间难以存在间隙。
结果,在第1引线部件100中,能够有意地抑制传统的引线部件1的那样的间隙55的问题。
(各构成部件)
接下来,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中所使用的各构成部件进行更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为了清楚,以图2和图3所示的第1引线部件100为例对其构成部件进行说明。因此,在表示各构成部件时使用图2和图3所示的参照符号。
(导体120)
导体120可以由任何材料构成,只要在二次电池的电极或其引线之间形成良好的电连接即可。
导体120例如可以由诸如铝或铜的金属构成。此外,导体120可以通过在基材的表面设置各种涂膜来构成。作为这种涂膜,例如可以列举出金属镀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基材可以是导电性的,也可以是绝缘性的。
导体120的长度(参照图2中的长度L)不限于此,但是例如可以在20mm以上且90mm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导体120的宽度(参照图2中的宽度W)不限于此,但是例如可以在1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导体120的厚度t不限于此,但是例如可以在0.1mm以上且3mm以下的范围内。
特别是,在第1引线部件100中,即使导体120变厚,也能够有意地抑制传统的引线部件1中可能生成的间隙55的产生。
此外,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成为锥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抑制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产生间隙。
(被覆材140)
如上所述,被覆材140由多个绝缘膜142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中,被覆材140通过将上下2个绝缘膜142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处接合而构成。
然而,这只是一个例子,对2个绝缘膜142的接合位置没有特别地限定。此外,被覆材140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绝缘膜142构成。
在被覆材140中,对突出部133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即从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或第2侧面126b突出的突出部分的尺寸(参照图2所示的尺寸E)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例如在2mm以上且25mm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对被覆材14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即图2所示的尺寸B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例如在5mm以上且20mm以下的范围内。
(绝缘膜142)
绝缘膜142具有多层结构,其至少具有内层144和外层146这2层。但是,绝缘膜142也可以由3层以上的层构成。
可以适当选择绝缘膜142的厚度。特别是,当绝缘膜142的厚度为20μm以上时,难以发生因过薄而导致破损的不良情况,因此优选。但是,当绝缘膜142过厚时,导致第1引线部件100变厚。因此,绝缘膜142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1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上60μm以下。
绝缘膜142的内层144通常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
内层144例如可以包含4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树脂。
作为聚烯烃树脂,例如可以示例出:聚乙烯、聚丙烯、离聚物树脂、以及改性聚烯烃等。特别是,从与导体120的粘接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粘接性聚烯烃树脂。
粘接性聚烯烃树脂是指通过马来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等羧酸、或环氧等进行改性而具有粘接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树脂。特别是,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树脂与导体120的粘接性和密封性优异,因此优选。
树脂成分含有将含酸基团导入聚烯烃树脂而成的含酸基聚烯烃树脂。
聚烯烃树脂是指使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双键的烯烃类单体聚合或共聚而得的合成树脂。对烯烃类单体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等。烯烃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作为所述聚烯烃树脂,可以列举出: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均聚丙烯、聚丙烯的嵌段共聚物、聚丙烯的无规共聚物等聚丙烯;乙烯-丁烯-丙烯的三元共聚物等。在这些聚烯烃当中,优选列举聚乙烯和聚丙烯。
特别是,内层144优选包含40质量%以上的诸如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的酸改性聚丙烯成分。
绝缘膜142的外层146通常也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但是,外层146的熔点高于内层144,并且由在绝缘膜的接合处理时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构成。
外层146例如可以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者由PET构成。
内层144的厚度通常随位置而变化。内层144在面对导体120的上表面122和下表面124两侧(以下,称为“上下侧”)相对较厚,而在面对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两侧(以下,称为“侧部侧”)倾向于较薄。
内层144的厚度在上下侧(例如)在1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范围内、优选在2μm以上且5μm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内层144的厚度在侧部侧比上下侧薄。
另一方面,与内层144相比,外层146倾向于随位置的厚度的变化较小。外层146的厚度在上下侧和侧部侧的任意位置处(例如)均在30mm以上且60mm以下的范围内。
内层144的熔点高于第1附加层156a和第2附加层156b。内层144的熔点优选在135℃以上且160℃以下的范围内、熔点更优选在140℃以上且160℃以下的范围内。
通过将内层144的熔点设为135℃以上,在用于形成被覆材140而进行加热时,内层144的树脂成分流动,从而可以充分地提高导体120与绝缘膜142之间的粘接力。当将内层144的熔点设为160℃以上时,需要赋予相应的热量以获得流动性。因此,内层144的熔点期望为16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内层144的熔点可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ry)来测定。
在此,一般而言,在第1引线部件100中,绝缘膜142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的尺寸倾向于内层144比外层146长。
这是因为:内层144在热压处理中绝缘膜142彼此接合时熔融,并且倾向于容易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
这样的内层144与外层146的性质不同,因此在所制造的第1引线部件100的被覆材140中会出现所谓的“挤出”现象,即内层144沿着长度方向(X方向)从外层146突出。
特别是,在传统的引线部件1中,为了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热压处理时产生间隙55的风险,有时将从上下方向对绝缘膜42的按压提高到必要以上、或者将热压处理的温度提高到必要以上。
然而,在采用这样的处理条件的情况下,在所得的引线部件1中,内层44相对于外层46的“挤出”变得更加显着。此外,在采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的情况下,制造引线部件1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可能导致制造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在第1引线部件100中,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分别设置有第1附加层156a和第2附加层156b。此外,由此,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难以产生传统那样的间隙55。
因此,在第1引线部件100的情况下,在形成被覆材140时不需要对内层144施加必要以上的按压或热量,而是可以以更小的按压和/或更低的温度接合绝缘膜142。
因此,在第1引线部件100中,与传统的引线部件1相比,能够有意地抑制内层144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的“挤出”。
例如,图2中的由“P”表示的内层144的挤出量P可以设为2mm以下。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在接合绝缘膜142时,不需要极端的高温高压条件,并且用于制造第1引线部件100的时间缩短,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制造第1引线部件100。
在第1引线部件100中,绝缘膜142的内层144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的尺寸例如在5mm以上且20mm以下的范围内。另一方面,绝缘膜142的外层146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的尺寸例如在5mm以上且22mm以下的范围内。
(第1附加层156a、第2附加层156b)
第1附加层156a由熔点低于内层144的材料构成。因此,在接合2个绝缘膜142时,可以使第1附加层156a比内层144更具流动性。此外,结果,第1附加层156a可以更均匀且快速地分布于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
例如,第1附加层156a的熔点在110℃以上且140℃以下的范围内、熔点优选在120℃以上且135℃以下的范围内。
第1附加层156a的熔点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来测定。
第1附加层156a例如可以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作为第1附加层156a所包含的树脂,不限于此,但是可以列举出聚烯烃树脂。
作为聚烯烃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烯烃、环状聚烯烃、酸改性聚烯烃、以及酸改性环状聚烯烃。即,构成第1附加层156a的树脂可以包含聚烯烃骨架,也可以不包含聚烯烃骨架,优选包含聚烯烃骨架。
构成第1附加层156a的树脂包含聚烯烃骨架的情况例如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等来掌握。
例如,当通过红外光谱法测定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时,在波数1760cm-1附近和波数1780cm-1附近检测到来自马来酸酐的峰。
但是,在酸改性度较低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检测到峰。在这种情况下,聚烯烃骨架的有无可以通过核磁共振光谱法进行分析。
作为所述聚烯烃,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出: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均聚丙烯、聚丙烯的嵌段共聚物(例如丙烯与乙烯的嵌段共聚物)、聚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例如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等聚丙烯;乙烯-丁烯-丙烯的三元共聚物等。在这些聚烯烃当中,优选列举出聚乙烯和聚丙烯。
所述环状聚烯烃是烯烃与环状单体的共聚物,作为所述环状聚烯烃的构成单体的烯烃,例如可以列举出乙烯、丙烯、4-甲基-1-戊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此外,作为所述环状聚烯烃的构成单体的环状单体,例如可以列举出:降冰片烯等环状烯烃;具体而言,环戊二烯、二环戊二烯、环己二烯、降冰片二烯等环状二烯等。在这些聚烯烃当中,优选列举出环状烯烃、更优选列举出降冰片烯。
所述酸改性聚烯烃是指通过用羧酸等酸成分使所述聚烯烃嵌段聚合或接枝聚合而改性的聚合物。作为用于改性的酸成分,例如可以列举出:马来酸、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羧酸或其酸酐。
所述酸改性环状聚烯烃是指通过使构成环状聚烯烃的单体的一部分代替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以进行共聚,或通过使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与环状聚烯烃嵌段聚合或接枝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关于被羧酸改性的环状聚烯烃,上述同样适用。此外,作为用于改性的羧酸,与上述酸改性聚烯烃的改性所使用的羧酸相同。
这些树脂成分当中,优选列举出聚丙烯等聚烯烃、羧酸改性聚烯烃;更优选列举出聚丙烯、酸改性聚丙烯。
第1附加层156a例如可以包含40质量%以上的诸如酸改性聚烯烃的聚烯烃树脂。
对第1附加层156a所包含的其他材料没有特别地限定。第1附加层156a例如可以含有:熔点低于聚丙烯树脂的热塑性树脂,例如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聚丁烯以及乙烯和/或丁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作为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而已知的嵌段共聚物、无规共聚物、或接枝共聚物等低熔点聚丙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对苯二甲酸单元当中的至少一部分被间苯二甲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等二羧酸取代而成的低熔点聚酯等树脂,或合成橡胶,例如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丁二烯、氯丁橡胶、氯化聚乙烯、聚异丁烯等以及这些的混合物,或者异氰酸酯系粘接剂等热固性粘接剂等。
对于第2附加层156b而言,与第1附加层156a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1附加层156a与第2附加层156b不一定必须是相同的材料。但是,从工艺简化的观点来看,优选第1附加层156a与第2附加层156b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应用例)
接下来,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应用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应用例,可以列举出二次电池的封装体,并对其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在此,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将以上述第1引线部件100为例对二次电池的封装体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4和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具备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二次电池的封装体的构成例。图4是具备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二次电池的封装体的示意性透视图。此外,图5是沿着图4所示的封装体的II-II线的剖面图。
如图4和图5所示,二次电池的封装体200具有:诸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未图示)、容纳该二次电池的密封容器210、以及2个第1引线部件100。
密封容器210具有将二次电池密闭容纳在内部的作用。此外,各个引线部件100具有与二次电池的一个电极电连接、并且将2个电极端子导出到外部的作用。
如图5所示,第1引线部件100在第2端面128b附近与从二次电池侧延伸出来的引线204电连接。虽然从图5看不清楚,但是引线204与二次电池的一个电极电连接。因此,各个第1引线部件100的导体120可以用作与二次电池的每个电极电连接的端子。
如图5所示,密封容器210至少由最内层212、中间层214、以及最外层216这3层构成。其中,最内层212由聚烯烃树脂这样的对二次电池的电解液具有耐受性的材料构成。此外,中间层214例如由铝、铜以及不锈钢这样的金属构成。此外,为了保护中间层214,最外层216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样的树脂构成。
密封容器210例如可以通过将以从上下方向覆盖二次电池的方式配置的2个多层膜沿着外周进行热熔接来构成。由此,如图4所示,沿着密封容器210的周围形成密封区域211。
此外,在将2个多层膜热熔接之前,通过将第1引线部件100的第2端面128b侧预先插入到这些多层膜之间,从而在将多层膜热熔接时,第1引线部件100被热熔接到每个多层膜上。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1引线部件100以在被覆材140的位置处与多层膜粘接在一起的方式相对于2个多层膜配置。
由此,如图5所示,各个第1引线部件100以使第1端面128a被导出到密封容器210的外部、且第2端面128b被导入到密封容器210的内部的方式相对于密封容器210配置。此外,密封容器210可以在第1引线部件100的被覆材140的位置处粘接。
在这样的二次电池的封装体200中,第1引线部件100被用作引线部件。因此,在二次电池的封装体200中,可以有意地抑制二次电池的电解液从引线部件的导体的侧面漏出,或者在密封容器210的内部所产生的反应生成物经由引线部件内的间隙而漏出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6~图11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以下,称为“第1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此外,图7~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
如图6所示,第1制造方法包括:
(1)准备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及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的导体的工序(工序S110);
(2)在第1侧面的一部分和第2侧面的一部分设置绝缘性的附加层用材料的工序(工序S120);
(3)将具有第1内层和第1外层的第1绝缘膜以从上表面观察时覆盖附加层用材料、且第1内层面对上表面的方式设置的工序(工序S130);
(4)将具有第2内层和第2外层的第2绝缘膜以从下表面观察时覆盖附加层用材料、且第2内层面对下表面的方式设置的工序(工序S140);以及
(5)将第1绝缘膜与第2绝缘膜在第1侧面和第2侧面两侧彼此熔融接合的工序(工序S150)。
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为了清楚,以图2和图3所示的第1引线部件100作为引线部件的例子,对第1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因此,在表示各部件时,使用图2和图3所示的参照符号。
(工序S110)
首先,准备导体120。导体120具有板状的形状。如上所述,导体120具有:上表面122、下表面124、第1侧面126a、第2侧面126b、第1端面128a、以及第2端面128b。
对导体120的厚度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例如在0.1mm以上且3mm以下的范围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1制造方法也可适用于较厚的导体120。
可以对第1侧面126a和/或第2侧面126b进行锥状加工。但是,在第1制造方法中,锥状加工不是必须的。
(工序S120)
接着,准备在之后成为第1附加层156a和第2附加层156b的附加层用材料(也称为“绝缘材用材料”)。
附加层用材料含有绝缘性的树脂。作为绝缘性的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上述的(第1附加层156a、第2附加层156b)一项中所示的树脂。特别是,附加层用材料优选包含4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
需要说明的是,附加层用材料优选由熔点比构成后述的绝缘膜的内层的树脂低的树脂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在后续工序中的热压处理时,可以使附加层用材料充分地流动。此外,结果,附加层用材料可以更均匀且快速地分布于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
接着,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以下,将这些也统称为“侧面(126a、126b)”)分别设置附加层用材料。
图7和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分别设置有附加层用材料152而成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7是导体120的俯视图。此外,图8是沿着图7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对设置附加层用材料152的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定。附加层用材料152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设置于导体120的侧面126a、126b:利用刷子等的糊剂(paste)的涂布、包含液体或液体与固体的分散液的喷涂、或者利用喷墨印刷法的油墨印刷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相对简单地设置附加层用材料152。
(工序S130~工序S140)
接着,准备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各自具有内层144和外层146。
此外,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导体120的上侧以使与该导体120的上表面122相对的方式配置第1绝缘膜142a,在导体120的下侧以使与导体120的下表面124相对的方式配置第2绝缘膜142b。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以使各自的内层144位于导体120侧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9是从上表面122一侧观察夹在第1绝缘膜142a与第2绝缘膜142b之间的导体120时的示意图。此外,图10是沿着图9中的组装体的IV-IV线的虚拟剖面图。
如图9所示,在从导体120的上表面122一侧观察时,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以各自包含侧面126a、126b的设置有附加层用材料152的部分的方式配置。此外,在从导体120的上表面122一侧观察时,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以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
(工序S150)
接着,将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沿着图10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进行热压处理。
通过热压处理,第1绝缘膜142a与导体120的上表面122密接。此外,第2绝缘膜142b与导体120的下表面124密接。
此外,第1绝缘膜142a的内层144与第2绝缘膜142b的内层144在导体120的侧面126a、126b两侧熔融接合。结果,第1绝缘膜142a与第2绝缘膜142b成为一体,并且以包围导体120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被覆材140。
在此,在导体120的侧面126a、126b设置有附加层用材料152。这些附加层用材料152在热压处理时熔融或流动。由此,在热压处理后,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与内层144之间形成第1附加层156a。此外,在导体120的第2侧面126b与内层144之间形成第2附加层156b。
由此,制造了具有如图11所示那样的剖面构成的第1引线部件100。
如图11所示,在通过第1制造方法所制造的第1引线部件100中,能够有意地抑制可能发生在传统的引线部件1中的、在导体120的侧面126a、126b与被覆材140的内层144之间产生的间隙。
此外,如上所述,在传统的引线部件1中,为了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热压处理时产生间隙55的风险,有时将从上下方向对绝缘膜42的按压提高到必要以上、或者将热压处理的温度提高到必要以上。
然而,在采用这样的处理条件的情况下,在所得的引线部件1中,内层44相对于外层46的“挤出”变得更加显着。此外,在采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的情况下,制造引线部件1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可能导致制造效率降低。
与此相对,在第1制造方法的工序S150中,在热压处理时不需要对内层144施加必要以上的按压或热量,而是可以以更小的按压和/或更低的温度使第1和第2绝缘膜142a、142b接合。因此,在第1制造方法中,与传统的引线部件1相比,能够制造出有意地抑制内层144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的“挤出”的第1引线部件100。
此外,在第1制造方法中,在接合第1和第2绝缘膜142a、142b时不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制造时间缩短,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制造第1引线部件100。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12~图14对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以下,称为“第2制造方法”)的流程。此外,图13~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第2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
如图12所示,第2制造方法包括:
(1)准备具有第1内层和第1外层的第1绝缘膜、及具有第2内层和第2外层的第2绝缘膜的工序(工序S210);
(2)在第1绝缘膜的第1内层的预定的2处位置设置附加层用材料的工序(工序S220);
(3)准备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及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的导体的工序(工序S230);
(4)以从上表面观察时,相对于导体使第1内层面对上表面的方式设置第1绝缘膜的工序,由此使附加层用材料配置于导体的第1侧面的一部分和第2侧面的一部分的工序(工序S240);
(5)以从下表面观察时,相对于导体使第2内层面对下表面的方式设置第2绝缘膜的工序(工序S250);以及
(6)将第1绝缘膜与第2绝缘膜在第1侧面和第2侧面两侧彼此熔融接合的工序(工序S260)。
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为了清楚,以图2和图3所示的第1引线部件100作为引线部件的例子,对第2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因此,在表示各部件时,使用图2和图3所示的参照符号。
(工序S210)
首先,准备在之后成为被覆材140的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各自具有内层144和外层146。
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可以各自具有与上述第1制造方法中的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相同的构成。
(工序S220)
接着,在第1绝缘膜142a的内层144的2处设置附加层用材料。
图13示出了第1绝缘膜142a的俯视图。图13是从内层144一侧观察第1绝缘膜142a而得的图。
如图13所示,第1绝缘膜142a在沿着该第1绝缘膜142a的延伸轴方向(Y方向)的2处具有垂直于延伸轴方向而配置的条纹状的附加部分。这些条纹状的附加部分从图13的左侧起依次称为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和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
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和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由与上述第1制造方法中用于导体120的侧面126a、126b的附加层用材料152相同的材料构成。
特别优选的是,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和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由熔点低于内层144的树脂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和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在后续工序中的热压处理时充分地流动。
这样的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和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例如可以通过涂布法或喷墨印刷法等而设置在第1绝缘膜142a的内层144上。
第1绝缘膜142a中的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和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的设置位置以与后续工序S230中所使用的导体120的宽度和相对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进行选定。例如,在将导体120的宽度设为W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和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的间隔设定在W±1mm的范围内。
此外,例如在工序S220中,在将导体120配置在第1绝缘膜142a的宽度方向(图13中的Y方向)的大致中心处的情况下,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和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可以设置在距第1绝缘膜142a的宽度方向(图13中的Y方向)的中心基本相等的距离处。
需要说明的是,第2绝缘膜142b也同样地,可以在内层144的2处设置第3附加层用材料162da和第4附加层用材料162db(参照图14)。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相对较厚,也可以在后续的工序S240~S250中将附加层用材料可靠地设置于第1侧面126a和第2侧面126b。
以下,以第2绝缘膜142b的内层144也设置有第3附加层用材料162da和第4附加层用材料162db的情况为例,对工序S230后续的方式进行说明。
(工序S230)
接着,准备导体120。导体120具有板状的形状。如上所述,导体120具有:上表面122、下表面124、第1侧面126a、以及第2侧面126b等。
(工序S240~工序S250)
接着,如图14所示,在导体120的上侧以与该导体120的上表面122相对的方式配置第1绝缘膜142a,在导体120的下侧以与该导体120的下表面124相对的方式配置第2绝缘膜142b。
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以各自的内层144位于导体120侧的方式配置。此外,如图14所示,在从导体120的上表面122一侧观察时,第1绝缘膜142a以与第2绝缘膜142b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此,如上所述,在第1绝缘膜142a中,在内层144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和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此外,在第2绝缘膜142b中,在内层144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第3附加层用材料162da和第4附加层用材料162db。
因此,如图14所示,在相对于导体120配置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的情况下,在从导体120的上表面122观察时,第1和第3附加层用材料162ca、162da均配置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的位置或其附近。同样地,在从导体120的下表面124观察时,第2和第4附加层用材料162cb、162db均配置在导体120的第2侧面126b的位置或其附近。
(工序S260)
接着,将第1绝缘膜142a和第2绝缘膜142b沿着图14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进行热压处理。通过热压处理,第1绝缘膜142a与导体120的上表面122密接。此外,第2绝缘膜142b与导体120的下表面124密接。
此外,第1绝缘膜142a的内层144与第2绝缘膜142b的内层144在导体120的侧面126a、126b两侧熔融接合。结果,第1绝缘膜142a与第2绝缘膜142b成为一体,并且以包围导体120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被覆材140。
此外,此时,呈熔融状态或流动状态的第1和第3附加层用材料162ca、162da分别从上方和下方被按压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同样地,呈熔融状态或流动状态的第2和第4附加层用材料162cb、162db分别从上方和下方被按压在导体120的第2侧面126b。
结果,在热压处理后,可以在导体120的第1侧面126a与内层144之间形成第1附加层156a。此外,可以在导体120的第2侧面126b与内层144之间形成第2附加层156b。
由此,制造了具有上述如图11所示那样的剖面构成的第1引线部件100。
如图11所示,在通过第2制造方法所制造的第1引线部件100中,能够有意地抑制可能发生在传统的引线部件1中的、在导体120的侧面126a、126b与被覆材140的内层144之间产生的间隙。
此外,与第1制造方法同样地,在第2制造方法中,与传统的引线部件1相比,能够制造出有意地抑制内层144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的“挤出”的第1引线部件100。
此外,在第2制造方法中,在接合第1和第2绝缘膜142a、142b时不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制造时间缩短,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制造第1引线部件100。
以上,以第1和第2制造方法为例,对制造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的方法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些仅仅是示例,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造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引线部件。
例如,在上述第2制造方法中,在工序S220中,在第1绝缘膜142a的2处设置附加层用材料162ca、162cb,并且在第2绝缘膜142b的2处设置附加层用材料162da、162db。
然而,与此不同的是,可以在第2绝缘膜142b侧不设置附加层用材料162da、162db。这样的方式特别是在导体120相对较薄的情况下是有益的。
或者,也可以在第1绝缘膜142a上仅设置第1附加层用材料162ca(或第2附加层用材料162cb),在第2绝缘膜142b上仅设置第4附加层用材料162db(或第3附加层用材料162da)。这样的方式特别是在导体120相对较薄的情况下也是有益的。
除此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各种变形。因此,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定义,并且本公开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等同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符号的说明
1 传统的引线部件
20 导体
22 上表面(第3面)
24 下表面(第4面)
26a 第1侧面(第1面)
26b 第2侧面(第2面)
33 突出部
42 绝缘膜
44 内层
46 外层
55 间隙
100 第1引线部件
120 导体
122 上表面(第3面)
124 下表面(第4面)
126a 第1侧面(第1面)
126b 第2侧面(第2面)
128a 第1端面
128b 第2端面
133 突出部
140 被覆材
142 绝缘膜
142a 第1绝缘膜
142b 第2绝缘膜
144 内层
146 外层
152 附加层用材料(绝缘材用材料)
156a 第1附加层(第1绝缘材)
156b 第2附加层(第2绝缘材)
162ca 第1附加层用(绝缘材用)材料
162cb 第2附加层用(绝缘材用)材料
162da 第3附加层用(绝缘材用)材料
162db 第4附加层用(绝缘材用)材料
200 二次电池的封装体
204 引线
210 密封容器
211 密封区域
212 最内层
214 中间层
216 最外层

Claims (14)

1.一种引线部件,其是具有导体和被覆材的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
所述导体具有:
沿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及
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连接、且彼此相对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
所述被覆材通过以包围所述上表面、所述第1侧面、所述下表面、以及所述第2侧面的方式接合多个绝缘膜而构成,
各绝缘膜从靠近所述导体一侧起依次具有内层和外层,
该引线部件在所述导体的由所述被覆材包围的区域中,在所述导体的所述第1侧面和所述第2侧面分别具有第1绝缘材和第2绝缘材,
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的熔点低于所述内层,
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各自分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中,
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包含4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且熔点在110℃以上且140℃以下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部件,其中,
所述内层包含4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且熔点在135℃以上且160℃以下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部件,其中,
所述第1绝缘材和所述第2绝缘材的熔点在120℃以上且135℃以下的范围内,所述内层的熔点在140℃以上且160℃以下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部件,其中,
所述导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在0.1mm以上且3mm以下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部件,其中,
对所述导体的所述第1侧面和所述第2侧面的至少一者以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前端变薄的方式进行锥状加工。
7.一种二次电池的封装体,其是将二次电池容纳在密封容器中而构成的二次电池的封装体,
具有一部分从所述密封容器中突出的引线部件,
所述引线部件与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极电连接,
所述引线部件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部件。
8.一种制造方法,其是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及彼此相对且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正交的第3面和第4面的导体的工序;
b)在所述第1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面的一部分设置绝缘性的绝缘材用材料的工序;
c)将具有第1内层和第1外层的第1绝缘膜以从所述第3面观察时覆盖所述绝缘材用材料、且所述第1内层面对所述第3面的方式设置的工序;
d)将具有第2内层和第2外层的第2绝缘膜以从所述第4面观察时覆盖所述绝缘材用材料、且所述第2内层面对所述第4面的方式设置的工序;以及
e)将所述第1绝缘膜与所述第2绝缘膜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两侧彼此熔融接合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绝缘材用材料的熔点低于所述第1绝缘膜的所述第1内层和所述第2绝缘膜的所述第2内层。
10.一种制造方法,其是二次电池用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具有第1内层和第1外层的第1绝缘膜、及具有第2内层和第2外层的第2绝缘膜的工序;
b)在所述第1绝缘膜的所述第1内层的一部分设置第1绝缘材用材料的工序;
c)准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及彼此相对且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正交的第3面和第4面的导体的工序;
d)以从所述第3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导体使所述第1内层面对所述第3面的方式设置所述第1绝缘膜,使所述第1绝缘材用材料配置于所述导体的所述第1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面的一部分的工序;
e)以从所述第4面观察时,相对于所述导体使所述第2内层面对所述第4面的方式设置所述第2绝缘膜的工序;以及
f)将所述第1绝缘膜与所述第2绝缘膜在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两侧彼此熔融接合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b)工序中,在所述第1内层的预定的2处位置设置所述第1绝缘材用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b)工序中,在所述第2内层的一部分设置所述第2绝缘材用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绝缘材用材料的熔点低于所述第1绝缘膜的所述第1内层和所述第2绝缘膜的所述第2内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2绝缘材用材料的熔点低于所述第1绝缘膜的所述第1内层和所述第2绝缘膜的所述第2内层。
CN202080094833.2A 2020-02-17 2020-11-27 引线部件、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以及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0238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4013A JP2021128896A (ja) 2020-02-17 2020-02-17 リード部材、二次電池の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リード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20-024013 2020-02-17
PCT/JP2020/044336 WO2021166358A1 (ja) 2020-02-17 2020-11-27 リード部材、二次電池の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リード部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855A true CN115023855A (zh) 2022-09-06

Family

ID=77391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4833.2A Pending CN115023855A (zh) 2020-02-17 2020-11-27 引线部件、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以及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0569A1 (zh)
JP (1) JP2021128896A (zh)
KR (1) KR20220122707A (zh)
CN (1) CN115023855A (zh)
TW (1) TW202203497A (zh)
WO (1) WO2021166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14357A (ja) 2022-07-22 2024-02-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タブリードの収納容器、およびタブリードと収納容器との組合せ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5904A (ja) * 1999-03-31 2000-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76278A (ko) * 2008-01-08 2009-07-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밀봉성이 우수한 이차전지
CN103296244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极耳及其制造方法
JP2016207554A (ja) * 2015-04-27 2016-12-0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絶縁リード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06920915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部件及使用该引线部件的电池
KR20170117674A (ko) * 2016-04-14 2017-10-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링용 박막층이 코팅된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셀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12601A (ko) * 2012-07-19 2014-02-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JP6606834B2 (ja) * 2015-03-05 2019-11-2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リード端子
JP6647349B2 (ja) 2018-07-30 2020-02-14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系電池用の電極リード線部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5904A (ja) * 1999-03-31 2000-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76278A (ko) * 2008-01-08 2009-07-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밀봉성이 우수한 이차전지
CN103296244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极耳及其制造方法
JP2016207554A (ja) * 2015-04-27 2016-12-0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絶縁リード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06920915A (zh) * 2015-12-25 2017-07-0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部件及使用该引线部件的电池
KR20170117674A (ko) * 2016-04-14 2017-10-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링용 박막층이 코팅된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66358A1 (ja) 2021-08-26
US20230070569A1 (en) 2023-03-09
KR20220122707A (ko) 2022-09-02
JP2021128896A (ja) 2021-09-02
TW202203497A (zh) 2022-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94811B1 (ko) 봉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봉지 필름
EP1976043B1 (en) Electrical part, nonaqueous-electrolyte cell and lead conductor with insulating coating layer and sealed bag-like body
KR102085342B1 (ko) 이차전지용 전극리드,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배터리 모듈
JP2014225378A (ja) タブリード用シール材、タブリード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20080005627A (ko) 실링부의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KR20090132494A (ko) 전극탭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US20220094000A1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JP7066227B2 (ja) 封止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タブリード及び二次電池
CN115023855A (zh) 引线部件、二次电池的封装体、以及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5668604A (zh) 封装膜以及使用其的极耳引线和二次电池
KR20190134201A (ko)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리드 조립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20220190392A1 (en) Vehicular battery wiring module
JP2017016826A (ja) 二次電池
KR102010443B1 (ko) 내전해성이 우수한 이차전지용 캡조립체
KR20210096005A (ko) 탭 리드, 전지 및 탭 리드의 제조 방법
JP2001189151A (ja) 電池の外装材
WO2019097877A1 (ja) 樹脂成形体およびタブリード
WO2021246472A1 (ja) 封止フィルム、電極リード線部材および電池
KR20100081484A (ko) 보호회로기판이 접속되는 이차전지
KR102570267B1 (ko) 배터리 팩
US20230235198A1 (en) Sealing Film, Electrode Lead Member, And Battery
WO2021241560A1 (ja) 封止フィルム、電極リード線部材および電池
KR101769106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전극 리드 어셈블리
KR102559012B1 (ko) 이차전지용 전극리드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102562394B1 (ko) 이차전지용 전극리드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전지용 전극리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