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3850A -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850A
CN115023850A CN202080094895.3A CN202080094895A CN115023850A CN 115023850 A CN115023850 A CN 115023850A CN 202080094895 A CN202080094895 A CN 202080094895A CN 115023850 A CN115023850 A CN 115023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detection
detection line
flexible printed
lead
lea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48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喜田浩昭
稻村卓思
小岛康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23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8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5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at least on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being bent or folded, e.g. by u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电压检测线(6)包括: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其具有多个第1导线(42)和包覆多个第1导线(42)的第1绝缘膜(44);第2柔性印刷基板(38),其具有多个第2导线(46)和包覆多个第2导线(46)的第2绝缘膜(48);以及连接部(40),其与相互对应的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分别钎焊而将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电连接,多个第1导线(42)和多个第2导线(46)电连接于多个电池而检测多个电池的电压。

Description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车辆用等的要求较高的输出电压的电源,已知多个电池电连接而成的电池组件。在电池组件中,相邻的电池经由汇流条电连接。另外,在各汇流条安装电压检测线来检测各电池间的电压。关于电压检测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柔性印刷基板(FPC)作为电压检测线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7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要求电池组件的进一步的高容量化,存在电池的排列数增加的倾向。因此,需要延长电压检测线。然而,由于设备上的制约,对于FPC而言能够制造的长度存在限制,难以应对电池的排列数的增加。
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实现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的电压检测线的延长化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是电压检测线。该电压检测线包括:第1柔性印刷基板,其具有多个第1导线和包覆多个第1导线的第1绝缘膜;第2柔性印刷基板,其具有多个第2导线和包覆多个第2导线的第2绝缘膜;以及连接部,其与相互对应的第1导线和第2导线分别钎焊而将第1导线和第2导线电连接,多个第1导线和多个第2导线电连接于多个电池而检测多个电池的电压。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案是电压检测线组件。该电压检测线组件包括:上述方案的电压检测线;以及支承板,其支承电压检测线。支承板具有突起部,第1柔性印刷基板和第2柔性印刷基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供突起部嵌入的孔部。
此外,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的组合、将本公开的表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变换而得到的方案作为本公开的方案也是有效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的电压检测线的延长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电压检测线的电池组件的俯视图。
图2是电池层叠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压检测线的立体图。
图4是电压检测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的(A)是实施方式2的电压检测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的(B)是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6的(A)是电压检测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的(B)是连接部的剖视图。
图7的(A)是实施方式3的电压检测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的(B)是连接部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4的电压检测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压检测线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10的(A)和图10的(B)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压检测线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6的电压检测线和支承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定本公开,而是例示,实施方式所记述的全部的特征、其组合不限于一定是本公开的本质上的特征、组合。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素、构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于各图所示的各部分的比例、形状而言,为了容易说明而适当设定,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就不属于限定性的解释。另外,当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第1”、“第2”等用语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该用语就不表示任何顺序、重要度,而是用于将某个结构和其他结构区分。另外,在各附图中省略在说明实施方式上不重要的构件的一部分地表示。
(实施方式1)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电压检测线的电池组件的俯视图。图2是电池层叠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中,对于电池层叠体,用虚线仅图示一部分电池。另外,在图1中,对于电压检测线,用虚线仅图示一部分导线。
电池组件1包括电池层叠体2、支承板4以及电压检测线6。电池层叠体2具有排列的多个电池8和将各电池8电连接的多个汇流条10。各电池8例如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各电池8是所谓的方形电池,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外装罐12。在外装罐12的一面设有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未图示),经由该开口在外装罐12收纳电极体、电解液等。在外装罐12的开口嵌合有封闭开口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封口板14。
在封口板14配置有一对输出端子16。具体而言,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附近配置有正极端子16a,在另一端附近配置有负极端子16b。以下,在不需要区分一对输出端子16的极性的情况下,将正极端子16a和负极端子16b统称为输出端子16。
外装罐12、封口板14以及输出端子16是导电体,例如由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构成。外装罐12和封口板14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接合。各输出端子16贯穿于在封口板14形成的贯通孔。在各输出端子16与各贯通孔之间夹有绝缘性的密封构件。外装罐12也可以由收缩管等未图示的绝缘膜包覆。另外,外装罐12和封口板14也可以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
各电池8在封口板14具有阀部18。阀部18配置于封口板14的一对输出端子16之间。阀部18也被称为安全阀,构成为能够在电池8的内压上升至预定值以上时开阀而放出电池8的内部的气体。阀部18例如由设于封口板14的一部分的与其他部分相比厚度较薄的薄壁部和形成于该薄壁部的表面的线状的槽构成。在该结构中,当电池8的内压上升时,薄壁部以槽为起点而破裂,从而阀部18开阀。各电池8的阀部18连接于后述的气体通道20,电池内部的气体自阀部18向气体通道20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封口板14设为电池8的上表面,将外装罐12的与封口板14相对的底面设为电池8的下表面。另外,电池8具有将上表面和下表面相连的4个侧面。4个侧面中的两个是与封口板14的相对的两个长边连接的一对长侧面。各长侧面是电池8具有的面中的面积最大的面,即主表面。除了两个长侧面之外的剩余两个侧面是与封口板14的短边连接的一对短侧面。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电池层叠体2中,将电池8的上表面侧的面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将电池8的下表面侧的面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下表面,将电池8的短侧面集合而成的面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长侧面,将电池8的长侧面侧的面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短侧面。这些方向和位置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规定的。因而,例如,在本公开中,被规定为上表面的部分并非意味必须位于比被规定为下表面的部分靠上方的位置。
多个电池8以相邻的电池8的主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以预定的间隔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8沿着水平方向排列。以下,适当地将电池8排列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X,将与第1方向X交叉的水平方向设为第2方向Y,将与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交叉的铅垂方向设为第3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X、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相互正交。
各电池8以输出端子16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各电池8以输出端子16朝向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另外,各电池8在将相邻的电池8串联地连接的情况下以一个电池8的正极端子16a和另一个电池8的负极端子16b相邻的方式排列。另外,在将相邻的电池8并联地连接的情况下以一个电池8的正极端子16a和另一个电池8的正极端子16a相邻的方式排列。
在相邻的两个电池8之间配置有未图示的分隔件。由此,该两个电池8间被电绝缘。分隔件也被称为绝缘隔板,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片构成。作为构成分隔件的树脂,例示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NORYL(注册商标)树脂(改性PPE)等树脂。
多个电池8被未图示的一对端板在第1方向X上夹持。一对端板与位于第1方向X的两端的电池8隔着分隔件相邻。各端板是由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构成的金属板。
多个电池8被未图示的一对约束构件在第1方向X上约束。一对约束构件也被称为束紧条,是在第1方向X上较长的纵长状的构件。一对约束构件例如沿着第2方向Y排列。各约束构件例如由铁、不锈钢等金属构成。
多个电池8在与多个分隔件交替地排列的状态下被一对端板在第1方向X上夹持。一对约束构件以在第2方向Y上夹持多个电池8、多个分隔件以及一对端板的方式配置,各约束构件的两端固定于一对端板。例如,约束构件在第1方向X的两端具有与端板的主表面重叠的弯折部,该弯折部通过螺纹紧固等固定于端板。多个电池8由一对约束构件在第1方向X上约束而在第1方向X上定位。分隔件、端板以及约束构件具有公知的构造,因此省略图示和详细的说明。
相邻的电池8的输出端子16彼此由汇流条10电连接。汇流条10是由铝、铜等金属构成的带状构件。汇流条10的一个端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电池8中的一个电池8的正极端子16a,另一个端部连接于另一个电池8的负极端子16b。此外,汇流条10也可以将相邻的多个电池8的同极性的输出端子16彼此并联连接而形成电池块,进而将电池块彼此串联连接。另外,在第1方向X上的最外侧的电池8的输出端子16安装有外部连接端子22。外部连接端子22连接于未图示的外部负载。
在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载置有支承板4。支承板4是支承电压检测线6的板状的构件。由支承板4和电压检测线6构成电压检测线组件7。
支承板4覆盖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即各电池8的配置有阀部18的面。支承板4具有基板24、多个开口部26以及气体通道20。基板24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延伸。多个开口部26和气体通道20设于基板24。
多个开口部26设于在第3方向Z上与各电池8的输出端子16重叠的位置,使输出端子16暴露。在各开口部26载置有汇流条10。多个汇流条10由支承板4支承。因而,支承板4也作为所谓的汇流条板发挥作用。
气体通道20是供自各电池8喷出的气体流入的流路。基板24在与各电池8的阀部18对应的位置具有使阀部18暴露的未图示的多个开口。气体通道20沿着第1方向X延伸,在第3方向Z上与各阀部18重叠。各阀部18经由设于基板24的开口与气体通道20连通。自各电池8喷出的气体暂时储存于气体通道20。因而,支承板4也作为所谓的通道板发挥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4除了气体通道20的与各阀部18相对的顶面以外由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NORYL(注册商标)树脂(改性PPE)等树脂构成。气体通道20的顶面由铁、铝等的金属板构成。
电压检测线6是用于检测多个电池8的电压的构件。电压检测线6电连接于多个汇流条10而检测各电池8的电压。电压检测线6具有多个导线28和包覆多个导线28的绝缘膜30。各导线28的一端经由接头端子部32电连接于对应的各汇流条10。导线28例如通过钎焊而接合于接头端子部32的一端。接头端子部32的另一端例如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接合而接合于汇流条10。各导线28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器34。由此,将各汇流条10和连接器34电连接。一部分导线28将外部连接端子22和连接器34电连接。连接器34连接于外部的电池ECU等。电池ECU控制各电池8的电压等的检测、各电池8的充放电等。此外,导线28也可以不经由接头端子部32而直接连接于汇流条10。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压检测线6的立体图。图4是电压检测线6的一部分的立体图。此外,在图3和图4中,示意性地表示各柔性印刷基板,各柔性印刷基板的延伸方式、分支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
电压检测线6包括第1柔性印刷基板36、第2柔性印刷基板38以及连接部40。第1柔性印刷基板36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器34。第1柔性印刷基板36的另一端经由连接部40连接于第2柔性印刷基板38。此外,电压检测线6也可以是3个以上的柔性印刷基板经由连接部40相连的构造。
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具有多个第1导线42和第1绝缘膜44。多个第1导线42被第1绝缘膜44包覆。第2柔性印刷基板38具有多个第2导线46和第2绝缘膜48。多个第2导线46被第2绝缘膜48包覆。由多个第1导线42和多个第2导线46构成导线28,由第1绝缘膜44和第2绝缘膜48构成绝缘膜30。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例如由铜等金属构成。第1绝缘膜44和第2绝缘膜48例如由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树脂构成。
连接部40与相互对应的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分别钎焊。由此,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电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40具有与各第1导线42和各第2导线46钎焊的多个金属构件50。各金属构件50由单一的金属片构成。各金属构件50为带状,一端钎焊于第1导线42,另一端钎焊于第2导线46。
各第1导线4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器34。一部分第1导线42的另一端经由接头端子部32连接于汇流条10。另一部分第1导线42的另一端钎焊于连接部40的金属构件50。各第2导线46的一端钎焊于金属构件50。各第2导线46的另一端经由接头端子部32连接于汇流条10。由此,多个第1导线42和多个第2导线46电连接于多个电池8。
在第1绝缘膜44中在由相邻的金属构件50夹着的区域设有缺口部52。同样,在第2绝缘膜48中在由相邻的金属构件50夹着的区域设有缺口部54。由此,能够延长相邻的金属构件50间的爬电距离。因此,能够提高相邻的导线28间的绝缘性。
此外,也可以在各第1导线42与连接部40之间和各第2导线46与连接部40之间夹有粘接剂。由此,能够提高各导线与连接部40的连接强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6包括: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其具有多个第1导线42和包覆多个第1导线42的第1绝缘膜44;第2柔性印刷基板38,其具有多个第2导线46和包覆多个第2导线46的第2绝缘膜48;以及连接部40,其与相互对应的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分别钎焊而将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电连接。在电压检测线6中,多个第1导线42和多个第2导线46电连接于多个电池8而检测多个电池8的电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连接部40将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和第2柔性印刷基板38相连。由此,能够在不使柔性印刷基板的制造设备大型化的前提下实现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的电压检测线6的延长化。
另外,连接部40钎焊于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因此,与作为以往通常的柔性印刷基板的连接方法的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ZIF连接器的连接相比,能够提高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的连接强度。另外,也能够抑制异物向接合部的咬入等,能够提高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由此,能够在保持电压检测线6的可靠性的同时实现延长化。另外,得到适合于容易自外部施加振动、冲击的车载用的电池组件1的电压检测线6。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搭载有电压检测线6的电池组件1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40具有钎焊于各第1导线42和各第2导线46的多个金属构件50。并且,各金属构件50由单一的金属片构成。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将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和第2柔性印刷基板38连接。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除了连接部40的构造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共通的结构简单说明或省略说明。图5的(A)是实施方式2的电压检测线6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的(B)是连接部40的立体图。图6的(A)是电压检测线6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的(B)是连接部40的剖视图。图5的(A)和图5的(B)图示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和第2柔性印刷基板38分离的状态。图6的(A)和图6的(B)图示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和第2柔性印刷基板38连接的状态。
电压检测线6包括第1柔性印刷基板36、第2柔性印刷基板38以及连接部40。连接部40与相互对应的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分别钎焊。由此,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电连接。
连接部40具有钎焊于各第1导线42和各第2导线46的多个金属构件50。本实施方式的各金属构件50具有分割为钎焊于第1导线42的第1部分56和钎焊于第2导线46的第2部分58的构造。通过第1部分56和第2部分58嵌合来将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电连接。因而,第1部分56和第2部分58构成相互连接的一对连接端子。
作为一例,第1部分56是扁平的框状体,划定沿着第1导线4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贯穿孔60。另外,在贯穿孔60内的预定位置设有向贯穿孔60的中心侧突出的凸部62。第2部分58是具有与贯穿孔60对应的形状的平板,在主表面具有与凸部62对应的形状的凹部64。第2部分58压入于第1部分56的贯穿孔60。当第2部分58进入到贯穿孔60内的预定位置时,凸部62收纳于凹部64内。由此,将第1部分56和第2部分58嵌合。此外,也可以是,第1部分56为平板,第2部分58为框状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部分56直接钎焊于第1导线42,将第2部分58直接钎焊于第2导线46,使第1部分56和第2部分58嵌合。由此,能够提高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的连接强度,能够提高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由此,能够在保持电压检测线6的可靠性的同时实现延长化。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除了连接部40的构造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共通的结构简单说明或省略说明。图7的(A)是实施方式3的电压检测线6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的(B)是连接部40的剖视图。
电压检测线6包括第1柔性印刷基板36、第2柔性印刷基板38以及连接部40。连接部40与相互对应的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分别钎焊。由此,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电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40具有钎焊于各第1导线42和各第2导线46的多个金属构件50。各金属构件50如实施方式1那样由单一的金属片构成。此外,各金属构件50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那样分割为第1部分56和第2部分58。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40具有支承多个金属构件50的板部66。板部66是由绝缘性的树脂等构成的平板,介于多个金属构件50与支承板4之间。由此,能够延长外部与各金属构件50之间的爬电距离。由此,能够提高连接部40的绝缘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压检测线6的可靠性。此外,板部66也可以由支承板4的一部分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40具有将相邻的金属构件50分隔的壁部68。壁部68由绝缘性的树脂等构成。壁部68例如嵌入于缺口部52和缺口部54。通过设置壁部68,能够延长相邻的金属构件50间的爬电距离。由此,能够提高连接部40的绝缘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66和多个壁部68一体成形。由此,能够抑制电压检测线6的部件数量的增加。另外,能够抑制电压检测线6的组装作业复杂化的情况。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除了连接部40的构造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共通的结构简单说明或省略说明。图8是实施方式4的电压检测线6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电压检测线6包括第1柔性印刷基板36、第2柔性印刷基板38以及连接部40。连接部40与相互对应的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分别钎焊。由此,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电连接。连接部40具有钎焊于各第1导线42和各第2导线46的多个金属构件50。本实施方式的各金属构件50如实施方式2那样具有分割为第1部分56和第2部分58的构造。此外,各金属构件50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那样由单一的金属片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40具有封闭与第1导线42接合的接合部和与第2导线46接合的接合部的封闭树脂层70。封闭树脂层70例如由苯酚、丙烯酸、环氧、硅、聚烯烃、聚氨酯、硅基丙烯酸酯等树脂构成。通过利用封闭树脂层70覆盖各导线和连接部40的接合部,能够提高各导线与连接部40的连接强度。另外,能够提高连接部40的绝缘性。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除了连接部40的构造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共通的结构简单说明或省略说明。图9、图10的(A)以及图10的(B)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压检测线6的组装工序的图。
电压检测线6包括第1柔性印刷基板36、第2柔性印刷基板38以及连接部40。连接部40具有钎焊于各第1导线42和各第2导线46的多个金属构件50。各金属构件50如实施方式1那样由单一的金属片构成。另外,连接部40如实施方式3那样具有板部66。各金属构件50固定于板部66的一个主表面。
本实施方式的第1绝缘膜44在连接部40侧的端部具有宽幅部72。宽幅部72沿着与第1导线4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宽幅部72的该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板部66宽,例如具有板部66的约2倍的宽度。
如图9所示,首先,第2柔性印刷基板38的第2导线46钎焊于金属构件50。接着,第1柔性印刷基板36的第1导线42钎焊于金属构件50。由此,如图10的(A)所示,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和第2绝缘膜48由连接部40连接。在该状态下,板部66的固定有金属构件50的主表面被宽幅部72的相当于大致一半的第1区域72a覆盖。然后,宽幅部72的剩余一半的第2区域72b沿着折线L折回。
由此,如图10的(B)所示,板部66的相反侧的主表面被第2区域72b覆盖。即,连接部40被宽幅部72包围。通过在该状态下对宽幅部72进行加热,宽幅部72热熔接于连接部40。由此,能够提高各导线与连接部40的连接强度。另外,能够提高连接部40的绝缘性。此外,连接部40也可以不具有板部66。另外,金属构件50也可以包括第1部分56和第2部分58。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除了支承板4和电压检测线6的构造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共通的结构简单说明或省略说明。图11是实施方式6的电压检测线6和支承板4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电压检测线6包括第1柔性印刷基板36、第2柔性印刷基板38以及连接部40。连接部40与相互对应的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分别钎焊。由此,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电连接。连接部40具有钎焊于各第1导线42和各第2导线46的多个金属构件50。本实施方式的各金属构件50如实施方式2那样具有分割为第1部分56和第2部分58的构造。此外,各金属构件50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那样由单一的金属片构成。
支承板4在载置电压检测线6的区域具有突起部74。突起部74朝向电压检测线6突出。突起部74设于与第1柔性印刷基板36重叠的区域和与第2柔性印刷基板38重叠的区域。另外,优选的是,突起部74配置于与连接部40重叠的区域的附近。
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和第2柔性印刷基板38分别具有孔部76。孔部76具有与突起部74对应的形状,设于与突起部74重叠的位置。
在以突起部74和孔部76重叠的方式对位的状态下,电压检测线6载置于支承板4。由此,突起部74嵌入于孔部76,将电压检测线6相对于支承板4定位。其结果,在电池组件1振动或对电池组件1施加冲击时,能够抑制对连接部40施加应力的情况。由此,能够在保持电压检测线6的可靠性的同时实现延长化。此外,若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和第2柔性印刷基板38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孔部76,则能够大幅提高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和第2柔性印刷基板38的连接可靠性。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前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实施本公开时的具体例。实施方式的内容不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本公开的思想的范围内进行构成要素的变更、追加、删除等较多的设计变更。施加了设计变更的新的实施方式兼具组合的实施方式和变形各自的效果。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能够进行这样的设计变更的内容,附加“本实施方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等表述来强调,但即使是没有这样的表述的内容,也允许设计变更。实施方式所包含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的组合作为本公开的方式也是有效的。
电池组件1包括的电池8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包含多个电池8的约束构造等的电池层叠体2的各部分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电池8也可以是圆筒状等。
此外,实施方式也可以由以下记载的项目特定。
[项目1]
一种电池组件(1),其中,
该电池组件(1)包括:
多个电池(8);以及
电压检测线(6),其电连接于多个电池(8)而检测多个电池(8)的电压,
电压检测线(6)包括:
第1柔性印刷基板(36),其具有多个第1导线(42)和包覆多个第1导线(42)的第1绝缘膜(44);
第2柔性印刷基板(38),其具有多个第2导线(46)和包覆多个第2导线(46)的第2绝缘膜(48);以及
连接部(40),其与相互对应的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分别钎焊而将第1导线(42)和第2导线(46)电连接。
附图标记说明
4、支承板;6、电压检测线;7、电压检测线组件;8、电池;36、第1柔性印刷基板;38、第2柔性印刷基板;40、连接部;42、第1导线;44、第1绝缘膜;46、第2导线;48、第2绝缘膜;50、金属构件;56、第1部分;58、第2部分;66、板部;68、壁部;70、封闭树脂层;72、宽幅部;74、突起部;76、孔部。

Claims (9)

1.一种电压检测线,其中,
该电压检测线包括:
第1柔性印刷基板,其具有多个第1导线和包覆所述多个第1导线的第1绝缘膜;
第2柔性印刷基板,其具有多个第2导线和包覆所述多个第2导线的第2绝缘膜;以及
连接部,其与相互对应的所述第1导线和所述第2导线分别钎焊而将所述第1导线和所述第2导线电连接,
所述多个第1导线和所述多个第2导线电连接于多个电池而检测所述多个电池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检测线,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钎焊于各第1导线和各第2导线的多个金属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检测线,其中,
各金属构件由单一的金属片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检测线,其中,
各金属构件具有分割为钎焊于所述第1导线的第1部分和钎焊于所述第2导线的第2部分的构造,
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嵌合而将所述第1导线和所述第2导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检测线,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支承所述多个金属构件的板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检测线,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将相邻的所述金属构件分隔的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检测线,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封闭与所述第1导线接合的接合部和与所述第2导线接合的接合部的封闭树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检测线,其中,
所述第1绝缘膜在连接部侧的端部具有宽幅部,
所述连接部被所述宽幅部包围。
9.一种电压检测线组件,其中,
该电压检测线组件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检测线;以及
支承板,其支承所述电压检测线,
所述支承板具有突起部,
所述第1柔性印刷基板和所述第2柔性印刷基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供所述突起部嵌入的孔部。
CN202080094895.3A 2020-03-19 2020-11-19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Pending CN1150238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9122 2020-03-19
JP2020049122 2020-03-19
PCT/JP2020/043105 WO2021186794A1 (ja) 2020-03-19 2020-11-19 電圧検出線および電圧検出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850A true CN115023850A (zh) 2022-09-06

Family

ID=77771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4895.3A Pending CN115023850A (zh) 2020-03-19 2020-11-19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5441A1 (zh)
EP (1) EP4123803A4 (zh)
JP (1) JPWO2021186794A1 (zh)
CN (1) CN115023850A (zh)
WO (1) WO20211867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79378A (ja) * 2022-11-30 2024-06-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JP2024079379A (ja) * 2022-11-30 2024-06-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2293A1 (en) * 2001-11-09 2003-05-15 Tomonari Ohtsuki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8004909A (ja) * 2006-03-20 2008-01-10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回路板
JP2013105571A (ja) * 2011-11-11 2013-05-3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3105522A (ja) * 2011-11-10 2013-05-3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5233125A (ja) * 2014-05-13 2015-12-24 Amテクノ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可撓性基板同士の接続構造、可撓性基板同士の接続方法、可撓性基板の接続部材、可撓性表示基板同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可撓性表示基板同士の接続方法
CN206572283U (zh) * 2017-01-20 2017-10-20 奥斯比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改良结构的fpc软灯带
CN110707272A (zh) * 2018-07-10 2020-01-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装配有连接器的电路体以及汇流条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31437A (en) * 1993-01-29 2007-08-30 Minnesota Mining & Mfg Flexible circuit connector
JPH104248A (ja) * 1996-06-17 1998-01-06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基板接続構造
JP2002141660A (ja) * 2000-10-31 2002-05-17 Fujikura Ltd 可撓性プリント基板同士の接続方法
JP2002299000A (ja) * 2001-03-30 2002-10-11 Fujikura Ltd 可撓性プリント基板と接続端子の接合方法
DE10209648A1 (de) * 2002-03-05 2003-10-02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Kontaktierungseinheit zur elektrisch leitenden Verbindung zweier elektronischer Baugruppen
JP5973761B2 (ja) * 2012-03-27 2016-08-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
JP6507056B2 (ja) 2015-07-24 2019-04-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2293A1 (en) * 2001-11-09 2003-05-15 Tomonari Ohtsuki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8004909A (ja) * 2006-03-20 2008-01-10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回路板
JP2013105522A (ja) * 2011-11-10 2013-05-3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3105571A (ja) * 2011-11-11 2013-05-3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5233125A (ja) * 2014-05-13 2015-12-24 Amテクノ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可撓性基板同士の接続構造、可撓性基板同士の接続方法、可撓性基板の接続部材、可撓性表示基板同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可撓性表示基板同士の接続方法
CN206572283U (zh) * 2017-01-20 2017-10-20 奥斯比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改良结构的fpc软灯带
CN110707272A (zh) * 2018-07-10 2020-01-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装配有连接器的电路体以及汇流条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86794A1 (ja) 2021-09-23
EP4123803A4 (en) 2024-08-28
JPWO2021186794A1 (zh) 2021-09-23
US20230125441A1 (en) 2023-04-27
EP4123803A1 (en) 2023-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8911B2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battery stack body,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12119532B (zh) 电池模块、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US10003107B2 (en) Power source device
US9017836B2 (en) Battery pack
JP4757879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1249184B1 (ko) 조전지 및 조전지의 제조 방법
EP3082177B1 (en) Secondary cell module
CN111033808B (zh) 电池层叠体
EP3926732B1 (en) Battery module
EP3176850B1 (en) Power storage module
JP2013187046A (ja) 組電池
CN112368787A (zh) 安装有保护元件的柔性扁平电缆、电池组件以及安装有保护元件的柔性扁平电缆的制造方法
CN115023850A (zh)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CN113169408A (zh) 电池组件
WO2020194964A1 (ja) 電圧検出線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3169406B (zh) 电池组件
KR101652653B1 (ko) 전지 모듈 및 조전지
CN110770945A (zh) 汇流条以及电池层叠体
JPWO2019124109A1 (ja) バスバー及び電池積層体
US20240243446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2640197B (zh) 金属空气电池模块
CN113728510A (zh)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US20230155254A1 (en) Battery module
EP4120462A1 (en) Busbar and battery module
KR20240059428A (ko) 버스바를 일체로 구비하는 단자 구조체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