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8510A -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8510A
CN113728510A CN202080031018.1A CN202080031018A CN113728510A CN 113728510 A CN113728510 A CN 113728510A CN 202080031018 A CN202080031018 A CN 202080031018A CN 113728510 A CN113728510 A CN 113728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detection
resistance
detection line
low
resistanc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10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8510B (zh
Inventor
三原弘幸
稻村卓思
小岛康雅
吉田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728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8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8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8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3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involving only voltage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8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out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terminals or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41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 H01H85/046Fuses formed as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3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current, e.g. fu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为了抑制断线后的电压检测线的再导通,电压检测线具有导线(80)和覆盖导线(80)的绝缘膜(82),用于检测电池的电压。导线(80)具有低电阻部(88)和高电阻部(90),低电阻部(88)具有预定的电阻值,高电阻部(90)的电阻值比低电阻部(88)的电阻值高,并且高电阻部(90)在过电流流过该导线(80)时熔断。绝缘膜(82)具有高强度部(92)和低强度部(94),高强度部(92)覆盖低电阻部(88)并具有预定的强度,低强度部(94)覆盖高电阻部(90)且强度比高强度部(92)的强度低。

Description

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压检测线和电压检测线组件。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车辆用等的要求较高的输出电压的电源,已知有将多个电池电连接而成的电池组件。在电池组件中,相邻的电池借助汇流条而被电连接。另外,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各汇流条安装电压检测线,检测各电池间的电压。
在设有电压检测线的电池组件中,当电压检测线彼此短路时,存在与这些电压检测线连接的电池彼此短路的危险。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电压检测线的中途设有在过电流流过电压检测线时熔断的电流限制元件。电流限制元件在过电流流过时熔断而切断电压检测线中的通电,因此,能够抑制经由电压检测线的电池间短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7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对具有电流限制元件的电压检测线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认识到: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电压检测线的挠曲或者挠曲的释放等而断线后的电压检测线再次导通的可能性并不为零。在提高电池组件的安全性方面,期望的是使断线后的电压检测线的再导通的可能性尽量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抑制断线后的电压检测线的再导通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电压检测线。该电压检测线具有导线和覆盖导线的绝缘膜,用于检测电池的电压,导线具有低电阻部和高电阻部,该低电阻部具有预定的电阻值,该高电阻部的电阻值比低电阻部的电阻值高,并且该高电阻部在过电流流过该导线时熔断,绝缘膜具有高强度部和低强度部,该高强度部覆盖低电阻部并具有预定的强度,该低强度部覆盖高电阻部且强度比高强度部的强度低。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电压检测线组件。该电压检测线组件具有上述方案的电压检测线以及支承电压检测线的支承板。
此外,对于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的组合、将本发明的表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进行变换后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方案也是有效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断线后的电压检测线的再导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的电池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电池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第2区域中的导线的剖视图。
图4的(A)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4的(B)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的(A)和图5的(B)是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组件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1的电压检测线组件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7是变形例2的电压检测线组件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3的电池组件的局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并非限定发明而是例示,实施方式中记述的所有特征、其组合未必一定是发明的本质性的特征、组合。设为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构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易于说明而方便地设定各图所示的各部分的比例尺、形状,并且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就并非限定性地进行解释。另外,对于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第1”、“第2”等用语的情况而言,只要没有特别提及,该用语就不表示任何顺序、重要度,而是用于区分某个结构和其他结构。另外,在各附图中,省略在说明实施方式上不重要的构件的一部分地进行表示。
图1是搭载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的电池组件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在图1中,简化了输出端子22、汇流条42、电压检测线46。电池组件1具有电池层叠体2、一对端板4、冷却板6、导热层8、侧隔板10、约束构件12、支承板28、电压检测线46以及盖板60。
电池层叠体2具有多个电池14以及单体间隔板16。各电池14例如为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另外,各电池14是所谓的方形电池,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外装罐18。在外装罐18的一面设置未图示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开口,经由该开口在外装罐18收纳电极体、电解液等。在外装罐18的开口设置将开口密封的封口板20。
在封口板2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附近配置正极的输出端子22,在另一端附近配置负极的输出端子22。一对输出端子22分别与构成电极体的正极板、负极板电连接。以下,适当地将正极的输出端子22称为正极端子22a,将负极的输出端子22称为负极端子22b。另外,在不需要对输出端子22的极性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正极端子22a和负极端子22b统称为输出端子22。
外装罐18、封口板20以及输出端子22为导电体,例如为金属制。外装罐18的开口和封口板20例如通过激光焊接而被接合。各输出端子22贯穿形成于封口板20的贯通孔(未图示)。绝缘性的密封构件(未图示)介于各输出端子22与各贯通孔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封口板20设为电池14的上表面,将与封口板20相对的外装罐18的底面设为电池14的下表面。另外,电池14具有将上表面和下表面相连的两个主表面。该主表面是电池14所具有的6个面中面积最大的面。另外,主表面是与上表面的长边以及下表面的长边连接的长侧面。除了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两个主表面之外的其余两个面设为电池14的侧面。该侧面是与上表面的短边以及下表面的短边连接的一对短侧面。
另外,为了方便,在电池层叠体2中,将电池14的上表面侧的面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将电池14的下表面侧的面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下表面,将电池14的侧面侧的面设为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只要没有特别提及,这些方向和位置就是为了方便而规定的。因此,例如,在本发明中,被规定为上表面的部分不一定意味着位于比被规定为下表面的部分靠上方的位置。
在封口板20,在一对输出端子22之间设置阀部24。阀部24也被称为安全阀,其是用于供各电池14喷出电池内部的气体的机构。阀部24构成为能够在外装罐18的内压上升至预定值以上时开阀而释放内部的气体。阀部24例如包括设于封口板20的局部的与其他部分相比厚度较薄的薄壁部以及形成于该薄壁部的表面的线状的槽。在该结构中,当外装罐18的内压上升时,薄壁部以槽为起点破裂,由此开阀。各电池14的阀部24与后述的排气管道38连接,电池内部的气体从阀部24向排气管道38排出。
另外,各电池14具有绝缘膜26。绝缘膜26例如为筒状的收缩软管,在外装罐18通过了其内部之后被加热。由此,绝缘膜26进行收缩并且将外装罐18的两个主表面、两个侧面以及底面覆盖。能够利用绝缘膜26来抑制相邻的电池14之间,或者电池14与端板4、约束构件12之间的短路。
多个电池14以相邻的电池14的主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以预定的间隔层叠。此外,“层叠”意为在任意的1个方向上排列多个构件。因此,电池14的层叠也包括将多个电池14沿水平排列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14沿水平层叠。因此,电池14的层叠方向X是沿水平延伸的方向。以下,适当地将水平且与层叠方向X垂直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Y,将与层叠方向X以及水平方向Y垂直的方向设为铅垂方向Z。
另外,各电池14被配置为输出端子22朝向相同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各电池14被配置为输出端子22朝向铅垂方向上方。另外,在将相邻的电池14串联地连接的情况下,各电池14以一个电池14的正极端子22a和另一个电池14的负极端子22b相邻的方式层叠。另外,在将相邻的电池14并联地连接的情况下,各电池14以一个电池14的正极端子22a和另一个电池14的正极端子22a相邻的方式层叠。
单体间隔板16也被称为绝缘间隔件,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片构成。作为构成单体间隔板16的树脂,能够例示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NORYL(注册商标)树脂(改性PPE)等热塑性树脂。单体间隔板16配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14之间而使该两个电池14之间电绝缘。
电池层叠体2由一对端板4沿着电池14的层叠方向X夹持。一对端板4配置于电池层叠体2的在电池14的层叠方向X上的两端。一对端板4隔着外端隔板5与位于层叠方向X上的两端的电池14相邻。外端隔板5能够由与单体间隔板16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各端板4是由铁、不锈钢、铝等金属构成的金属板。外端隔板5介于端板4与电池14之间,由此使两者绝缘。各端板4在朝向水平方向Y的两个面具有紧固孔4a。
在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载置支承板28。支承板28是对电压检测线46进行支承的板状的构件。电压检测线46是用于检测电池14的电压的构件。本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46对所层叠的多个电池14的电压进行检测。
支承板28覆盖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即覆盖各电池14的配置阀部24的面。支承板28在与各电池14的阀部24对应的位置具有使阀部24暴露的多个开口32。多个开口32设于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延伸的基板33。另外,支承板28具有暂时贮存自各电池14喷出的气体的排气管道38。因此,支承板28也作为所谓的管道板而发挥作用。排气管道38沿着电池14的层叠方向X延伸并与各电池14的阀部24连接。各阀部24经由开口32而与排气管道38连通。
排气管道38由覆盖多个开口32的上方的第1壁部34以及包围各开口32的侧方的一对第2壁部36划分而成。一对第2壁部36隔着多个开口32沿水平方向Y排列。第1壁部34与各阀部24相对。一对第2壁部36自基板33朝向盖板60突出,构成排气管道38的两侧面。第1壁部34被固定于一对第2壁部36的上端而构成排气管道38的顶面。
另外,支承板28在与各电池14的输出端子22对应的位置具有使输出端子22暴露的开口40。在各开口40载置汇流条42。多个汇流条42由支承板28进行支承。因此,支承板28也作为所谓的汇流条板而发挥作用。利用被载置于各开口40的汇流条42,将相邻的电池14的输出端子22彼此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28中,除了第1壁部34以外,由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NORYL(注册商标)树脂(改性PPE)等树脂构成。第1壁部34由铁、铝等金属构成。另外,一对第2壁部36和基板33一体成形。第1壁部34通过螺钉等紧固构件(未图示)固定于一对第2壁部36。
汇流条42是由铜、铝等金属构成的大致带状的构件。汇流条42的一个端部与一个电池14的输出端子22连接,另一个端部与另一个电池14的输出端子22连接。汇流条42和输出端子22例如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接合而接合。也存在如下情况:汇流条42将相邻的多个电池14的同极性的输出端子22彼此并联连接而形成电池块,进而将电池块彼此串联连接。与在层叠方向X上位于两端的电池14的输出端子22连接的汇流条42具有外部连接端子44。外部连接端子44与外部负载(未图示)连接。
被载置于支承板28的电压检测线46通过与多个汇流条42电连接来检测各电池14的电压。电压检测线46具有多个导线80(参照图2)。各导线80的一端与各汇流条42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48连接。连接器48与外部的电池ECU(未图示)等连接。电池ECU对各电池14的电压等的探测、各电池14的充放电等进行控制。
冷却板6是沿着层叠方向X和水平方向Y延伸的平板状,其由铝等导热性较高的材料构成。冷却板6以能够与电池层叠体2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和电池层叠体2连接,而对各电池14进行冷却。电池层叠体2以下表面朝向冷却板6侧的方式载置于冷却板6。也可以使冷却板6以能够与电池组件1的外部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和电池组件1的外部连接。另外,冷却板6也可以在内部具有供水、乙二醇等制冷剂流动的流路。
导热层8是介于电池层叠体2与冷却板6之间的绝缘性的构件。导热层8覆盖电池层叠体2的整个底面。导热层8例如能够由丙烯酸酯橡胶片、硅橡胶片等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的公知的树脂片等构成。另外,导热层8也可以由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绝缘性的公知的粘接剂、润滑脂等构成。此外,在外装罐18被绝缘膜26等充分地绝缘的情况下,导热层8也可以不具有绝缘性。
侧隔板10具有绝缘性,其是用于使约束构件12和电池层叠体2绝缘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方向Y上排列一对侧隔板10。在一对侧隔板10之间配置电池层叠体2、一对端板4、冷却板6以及导热层8。各侧隔板10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作为构成侧隔板10的树脂,能够例示与单体间隔板16同样的热塑性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侧隔板10具有第1部分50、第2部分52以及第3部分53。第1部分50为矩形的平板状,其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在电池14的层叠方向X上延伸。第2部分52是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带状,其从第1部分50的下边向电池层叠体2侧突出。第3部分53是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带状,其从第1部分50的上边向电池层叠体2侧突出。在第2部分52与第3部分53之间配置电池层叠体2、冷却板6以及导热层8。
约束构件12也被称为紧固件,其是在电池14的层叠方向X上较长的长条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方向Y上排列一对约束构件12。各约束构件12为金属制。作为构成约束构件12的金属,能够例示铁、不锈钢等。在一对约束构件12之间配置电池层叠体2、一对端板4、冷却板6、导热层8以及一对侧隔板10。
本实施方式的约束构件12具有平面部54和一对臂部56。平面部54为矩形形状,其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在层叠方向X上延伸。一对臂部56从平面部54的铅垂方向Z上的两侧的端部向电池层叠体2侧突出。在一对臂部56之间配置电池层叠体2、冷却板6、导热层8以及侧隔板10。
在平面部54的与各端板4相对的区域,通过焊接等固定有接触板68。在接触板68的与端板4的紧固孔4a对应的位置设置贯通孔70。另外,平面部54在与接触板68的贯通孔70对应的位置具有贯通孔58。
一对端板4卡合于各约束构件12的平面部54,由此多个电池14在层叠方向X上被夹入。具体而言,多个电池14和多个单体间隔板16交替地排列而形成电池层叠体2,电池层叠体2隔着外端隔板5在层叠方向X上被一对端板4夹持。另外,在电池层叠体2的下表面配置导热层8和冷却板6。在该状态下,电池层叠体2、一对端板4、冷却板6以及导热层8在水平方向Y上被一对侧隔板10夹持。再者,一对约束构件12从一对侧隔板10的外侧在水平方向Y上将整体夹入。
一对端板4和一对约束构件12以紧固孔4a、贯通孔70以及贯通孔58重合的方式相互对位。并且,螺钉等紧固构件59贯穿于贯通孔58和贯通孔70,并与紧固孔4a螺合。由此,将一对端板4和一对约束构件12固定。使一对端板4和一对约束构件12卡合,由此,多个电池14在层叠方向X上被紧固而被约束。
另外,约束构件12在层叠方向X上夹入多个电池14,并且在电池层叠体2、导热层8以及冷却板6的排列方向上夹入电池层叠体2、导热层8和冷却板6。具体而言,约束构件12利用一对臂部56在铅垂方向Z上夹入电池层叠体2、导热层8以及冷却板6。即,约束构件12兼具紧固多个电池14的功能以及紧固电池层叠体2和冷却板6的功能。
在将一对约束构件12固定于一对端板4的状态下,侧隔板10的第1部分50介于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与约束构件12的平面部54之间。由此,使各电池14的侧面和平面部54电绝缘。侧隔板10的第2部分52介于冷却板6与约束构件12的下侧的臂部56之间。由此,使冷却板6和下侧的臂部56电绝缘。侧隔板10的第3部分53介于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与约束构件12的上侧的臂部56之间。由此,使各电池14的上表面和上侧的臂部56电绝缘。
作为一例,在这些组装完成之后,在电池层叠体2载置支承板28。支承板28通过与一对侧隔板10的第3部分53卡合而相对于电池层叠体2固定。并且,在各电池14的输出端子22载置汇流条42。另外,在支承板28载置电压检测线46。接着,使电压检测线46的导线80与各汇流条42电连接。另外,各汇流条42与输出端子22电连接。
在支承板28的上表面载置盖板60。盖板60是载置于支承板28并覆盖电压检测线46的板状的构件。本实施方式的盖板60是构成电池组件1的外轮廓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电池组件1的上表面的所谓的顶盖。能够利用盖板60来抑制冷凝水、灰尘等与电池14的输出端子22、阀部24、汇流条42、电压检测线46等接触。
盖板60例如由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NORYL(注册商标)树脂(改性PPE)等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盖板60于在铅垂方向Z上与外部连接端子44重叠的位置具有绝缘盖部62。在盖板60载置于支承板28的状态下,外部连接端子44被绝缘盖部62覆盖。
盖板60的水平方向Y上的两端部被固定于支承板28。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28在水平方向Y上的两端部沿着层叠方向X隔开间隔地具有多个卡合爪72。另外,盖板60在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延伸的基板61的从铅垂方向Z观察时与各卡合爪72重叠的位置具有卡合孔74。当盖板60载置于支承板28时,各卡合爪72插入各卡合孔74。由此,盖板60的水平方向Y上的两端部通过卡扣装配固定于支承板28。由支承板28、电压检测线46以及盖板60构成电压检测线组件47。
图2是电池组件1的俯视图。此外,在图2中,用虚线仅图示出一部分电池14和一部分导线80。另外,省略了侧隔板10、约束构件12以及盖板60的图示。
电压检测线46具有检测线主体76和多个引板端子部78。检测线主体76宏观上包括沿电池14的层叠方向X延伸的主干部76a以及从主干部76a朝向各汇流条42分支的多个分支部76b。主干部76a的端部与连接器48连接,各分支部76b的端部延伸至各汇流条42的附近。
另外,检测线主体76具有与各汇流条42对应设置的多个导线80以及覆盖多个导线80的绝缘膜82。即,本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46是柔性印刷布线基板(FPC)。由FPC构成的电压检测线46以厚度方向与铅垂方向Z平行且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与包含层叠方向X和水平方向Y的XY平面平行的方式来确定姿势,并载置于支承板28。多个导线80由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绝缘膜82例如由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树脂构成。各导线80的一端与连接器48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汇流条42的附近。因此,各导线80从主干部76a延伸至分支部76b。
例如,检测线主体76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获得:在绝缘膜82的表面粘接金属箔之后,对金属箔进行蚀刻而形成布线图案即导线80,并将导线80由绝缘膜82覆盖。另外,也能够通过利用喷墨等对绝缘膜82涂布构成导线80的材料,来在绝缘膜82上形成导线80。
各引板端子部78是带状的金属构件,其将各导线80的端部和各汇流条42电连接。各引板端子部78的一个端部载置于汇流条42上,例如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接合而接合于汇流条42。各引板端子部78的另一个端部例如通过钎焊而接合于导线80。由此,将各汇流条42和连接器48电连接。另外,一部分导线80将外部连接端子44和连接器48电连接。
引板端子部78与汇流条42的层叠方向X上的大致中央部接合。或者,引板端子部78与汇流条42的跨两个电池14的区域接合。由此,能够使伴随各电池14的膨胀收缩的引板端子部78和汇流条42的接合部的位移量减小。因此,能够更稳定地维持引板端子部78和汇流条42之间的连接状态。
另外,检测线主体76具有沿电池14的层叠方向X延伸的第1区域84以及沿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2区域8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区域86设于主干部76a。主干部76a具有多个第1区域84和多个第2区域86交替地连接而成的构造。在层叠方向X上,各第2区域86配置于相邻的两个分支部76b之间。
存在各电池14随着使用而膨胀、收缩的情况。当各电池14膨胀、收缩时,被固定于各电池14的输出端子22的汇流条42会在层叠方向X上位移。在该情况下,被固定于各汇流条42的多个分支部76b会相对地在层叠方向X上位移。与沿层叠方向X延伸的第1区域84相比,沿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2区域86能够追随分支部76b的位移而更柔软地变形。具体而言,第2区域86构成为沿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从而在对检测线主体76施加有层叠方向X上的负载时,第2区域86弯曲变形或者剪切变形,从而能够允许分支部76b的层叠方向X上的位移。为了更有效地追随分支部76b的位移,如图2所例示,优选的是,第2区域86包含外形为曲线状的构造换言之为拱状的构造。在该结构中,在对检测线主体76施加有层叠方向X上的负载时,第2区域86以第2区域86的两端相互分离的方式变形。因此,各第2区域86能够作为对在层叠方向X上隔着第2区域86排列的两个分支部76b的相对位移进行吸收的位移吸收部而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提高各汇流条42和电压检测线46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图3是第2区域86中的导线80的剖视图。图4的(A)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4的(B)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剖视图。此外,在图3中,图示出了相对于XY平面平行的剖面。导线80具有低电阻部88和高电阻部90。低电阻部88是电阻值比高电阻部90的电阻值低的部分。高电阻部90是电阻值比低电阻部88的电阻值高的部分。即,低电阻部88的电阻值相对较低,高电阻部90的电阻值相对较高。
低电阻部88由与导线80的延伸方向换言之电流的通电方向正交的截面积相对较大的大截面积部构成。另一方面,高电阻部90由与导线8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积相对较小的小截面积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低电阻部88的宽度A1相对(XY平面方向上的尺寸)较粗,高电阻部90的宽度A2相对较细。另外,低电阻部88的厚度B1(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和高电阻部90的厚度B2为相同大小。此外,也可以是,通过使低电阻部88的厚度B1相对变大并使高电阻部90的厚度B2相对变薄,来使低电阻部88的截面积比高电阻部90的截面积大。当过电流流过导线80时,高电阻部90优先熔断。由此,能够立即切断在导线80流动的过电流。
另外,绝缘膜82具有高强度部92和低强度部94。高强度部92覆盖低电阻部88。低强度部94覆盖高电阻部90。高强度部92的强度相对较高,低强度部94的强度相对较低。“强度”是指机械强度或者耐热性(耐热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强度部92的覆盖低电阻部88的宽度方向(XY平面方向)上的覆盖厚度C1比低强度部94的覆盖高电阻部90的宽度方向上的覆盖厚度C2大。覆盖厚度C2比覆盖厚度C1小,从而低强度部94的强度比高强度部92的强度弱。高强度部92的覆盖低电阻部88的厚度方向(铅垂方向Z)上的覆盖厚度D1和低强度部94的覆盖高电阻部90的厚度方向(铅垂方向Z)上的覆盖厚度D2为相同大小。
此外,也可以是,通过使低强度部94的覆盖厚度D2比高强度部92的覆盖厚度D1小,来使低强度部94的强度比高强度部92的强度弱。“覆盖厚度”是指绝缘膜82的从与导线80接触的内表面到相反侧的外表面的距离,与是电压检测线46的厚度方向、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中的哪一方向无关。另外,在使低强度部94的覆盖厚度D2比高强度部92的覆盖厚度D1小的情况下,能够使低强度部94的刚度比高强度部92的刚度低。本实施方式的低强度部94设于检测线主体76的第2区域86,因此,通过使低强度部94的刚度比高强度部92的刚度低,从而能够有效地允许第2区域86的弯曲变形、剪切变形。
通过利用强度相对较低的低强度部94覆盖高电阻部90,能够在高电阻部90熔断时,在熔断部位更可靠地切断绝缘膜82。由此,能够使断开的导线8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物理地远离,因此,能够降低熔断后的导线80再次导通的可能性。以下,适当地将检测线主体76中的由高电阻部90和低强度部94构成的部分称为熔断部96,将由低电阻部88和高强度部92构成的部分称为非熔断部98。
本实施方式的高电阻部90配置于检测线主体76的第2区域86。由于高电阻部90的截面积比低电阻部88的截面积小,因此与低电阻部88相比容易变形。因此,通过将高电阻部90配置于第2区域86,能够使第2区域86更容易变形。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各汇流条42和电压检测线46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图5的(A)和图5的(B)是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组件47的局部的剖视图。图5的(A)图示出了连接有熔断部96的状态。图5的(B)图示出了熔断部96熔断后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28具有第1凸部100。第1凸部100从支承板28的基板33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在其顶端载置熔断部96。因此,导线80的高电阻部90被第1凸部100自下方支承。
通过利用第1凸部100支承熔断部96,在熔断部96熔断时,断开的检测线主体7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因自重而垂落。此时,检测线主体7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被第1凸部100隔开。即,第1凸部100作为分隔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熔断后的导线80再次导通。
另外,支承板28具有第2凸部102。第2凸部102在支承板28扩展的平面方向即XY平面方向上和第1凸部100错开地配置,并从基板33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第2凸部102在其顶端载置与熔断部96相邻的非熔断部98。因此,导线80中的与高电阻部90相邻的低电阻部88被第2凸部102自下方支承。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28具有一对第2凸部102,并自下方支承熔断部96的两外侧的非熔断部98。
通过由第2凸部102支承与熔断部96相邻的非熔断部98,能够在熔断部96熔断时更可靠地产生断开的检测线主体7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因自重引起的落下。由此,能够使该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更可靠地远离,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熔断后的导线80再次导通。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凸部102的突出高度比第1凸部100的突出高度低。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产生断开的检测线主体7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因自重引起的落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盖板60具有第3凸部104。第3凸部104从基板61向铅垂方向下方突出。第3凸部104的顶端将与熔断部96相邻的非熔断部98朝向支承板28按压。因此,导线80中的与高电阻部90相邻的低电阻部88被第3凸部104朝向支承板28按压。本实施方式的盖板60具有一对第3凸部104,并对熔断部96的两外侧的非熔断部98朝向支承板28进行按压。
通过由第3凸部104将与熔断部96相邻的非熔断部98向铅垂方向下方按压,能够在熔断部96熔断时更可靠地产生断开的检测线主体7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落下。由此,能够使该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更可靠地远离,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熔断后的导线80再次导通。
另外,第2凸部102和第3凸部104在支承板28扩展的平面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并且,第2凸部102的顶端比第3凸部104的顶端向盖板60侧突出。因此,第3凸部104的顶端比第2凸部102的顶端向支承板28侧突出。因此,在从与支承板28和盖板60排列的铅垂方向Z相交的方向观察时,第2凸部102和第3凸部104相互重叠。由此,能够抑制在熔断部96熔断时导线80、绝缘膜82的碎片飞散。
如以上已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46具有导线80和覆盖导线80的绝缘膜82。导线80具有低电阻部88和高电阻部90,该低电阻部88具有预定的电阻值,该高电阻部90的电阻值比低电阻部88的电阻值高,并在过电流流过该导线80时熔断。绝缘膜82具有高强度部92和低强度部94,该高强度部92覆盖低电阻部88并具有预定强度,该低强度部94覆盖高电阻部90且强度比高强度部92的强度低。由此,在高电阻部90熔断时,能够在熔断部位更可靠地切断绝缘膜82。其结果是,能够使断开的导线8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远离,能够抑制熔断后的导线80的再导通、电弧放电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断线后的电压检测线46的再导通,能够提高电池组件1的安全性。
另外,电压检测线46具有沿电池14的层叠方向X延伸的第1区域84以及沿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2区域86。并且,高电阻部90配置于第2区域86。由此,在各汇流条42因各电池14的膨胀等而位移时,能够更容易使第2区域86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各汇流条42和电压检测线46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组件1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组件47具有电压检测线46以及支承电压检测线46的支承板28。并且,支承板28具有自下方支承高电阻部90的第1凸部100。通过利用第1凸部100支承高电阻部90,能够在高电阻部90熔断时使断开的导线8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因自重而落下,并且能够利用第1凸部100将导线8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隔离。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熔断后的导线80的再导通、电弧放电的产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28具有自下方支承与高电阻部90相邻的低电阻部88的第2凸部102。由此,能够在高电阻部90熔断时使断开的导线8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更可靠地远离。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熔断后的导线80的再导通、电弧放电的产生。另外,能够利用第2凸部102来抑制在熔断部96熔断时导线80、绝缘膜82的碎片大范围地飞散。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压检测线组件47具有载置于支承板28并覆盖电压检测线46的盖板60。并且,盖板60具有将与高电阻部90相邻的低电阻部88朝向支承板28按压的第3凸部104。由此,能够在高电阻部90熔断时使断开的导线8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更可靠地远离。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熔断后的导线80的再导通、电弧放电的产生。另外,能够利用第3凸部104来抑制在熔断部96熔断时导线80、绝缘膜82的碎片大范围地飞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凸部102和第3凸部104在支承板28扩展的平面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第2凸部102的顶端比第3凸部104的顶端向盖板60侧突出。由此,能够在由支承板28和盖板60夹持的空间形成迷宫构造的通路部。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熔断部96熔断时产生的导线80、绝缘膜82的碎片大范围地飞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高电阻部90在两侧配置有一对第2凸部102和一对第3凸部104。因此,能够使导线80、绝缘膜82的碎片更可靠地停留于熔断部96的附近。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前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示出了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构成要素的变更、追加、删除等多种设计变更。添加了设计变更的新的实施方式兼具所组合的实施方式和变形各自的效果。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能够进行这样的设计变更的内容,附有“本实施方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等表述来进行强调,但即使是没有这样的表述的内容,也允许进行设计变更。实施方式所包括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的组合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也是有效的。在附图的剖面标注的阴影线并非对标注了阴影线的对象的材质进行限定。
(变形例1)
图6是变形例1的电压检测线组件47的局部的剖视图。此外,在图6中省略了盖板60的图示。在变形例1的电压检测线组件47中,第1凸部100在其顶端具有凹部100a。即,第1凸部100的顶端的局部向远离由第1凸部100支承的熔断部96的方向凹陷。在利用第1凸部100支承熔断部96的状态下,第1凸部100的顶端的局部和熔断部96在凹部100a处成为非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在熔断部96产生的热经由第1凸部100而散热,能够使熔断部96更可靠地熔断。
(变形例2)
图7是变形例2的电压检测线组件47的局部的剖视图。此外,在图7中,省略了盖板60的图示。在实施方式中,利用第1凸部100自下方支承熔断部96,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在变形例2中,仅由一对第2凸部102支承检测线主体76。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断开的检测线主体76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因自重而落下并使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远离。另外,在变形例2中,检测线主体76具有两个熔断部96,与各熔断部96相邻的非熔断部98被第2凸部102支承。
(变形例3)
图8是变形例3的电池组件1的局部的俯视图。在实施方式中,在检测线主体76的主干部76a设有第2区域86,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在变形例3中,在分支部76b设有第2区域86。变形例3的分支部76b具有沿电池14的层叠方向X延伸的第1区域84以及沿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2区域86。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追随汇流条42的层叠方向X上的位移地使第2区域86位移。因此,能够提高各汇流条42和电压检测线46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对于在分支部76b设置第2区域86的情况而言,不一定需要将第1区域84设于分支部76b。例如,也可以是,分支部76b仅具有从主干部76a朝向开口40呈直线状地突出的部分,该部分构成第2区域86。
不过,为了追随汇流条42的层叠方向X上的位移地使第2区域86位移,期望的是,设于分支部76b的第2区域86能够相对于检测线主体76的主干部76a顺畅地在层叠方向X上位移。对此,如图8所示,通过设为在分支部76b设有第1区域84,并在该第1区域84的中途设有具有曲线状的外形的第2区域86的构造,能够使设于分支部76b的第2区域86相对于主干部76a顺畅地位移。因此,能够使第2区域86有效地追随汇流条42的层叠方向X上的位移。另外,第2区域86也可以设于主干部76a和分支部76b这两者。
(其他)
在实施方式中,将第2凸部102和第3凸部104相互错开地配置,但也可以使第2凸部102的顶端和第3凸部104的顶端彼此相对,并使检测线主体76在两个顶端之间通过。
在以盖板60位于铅垂方向下方且支承板28位于铅垂方向上方的方式确定电池组件1的姿势的情况下,能够使盖板60作为电压检测线46的支承板而发挥功能,能够使支承板28作为盖板而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盖板60设置第1凸部100,能够利用第1凸部100自下方支承熔断部96。另外,能够使设于盖板60的第3凸部104作为第2凸部102而发挥功能,能够使设于支承板28的第2凸部102作为第3凸部104而发挥功能。
电池组件1所具有的电池14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包括端板4和约束构件12这些紧固构造在内的电池组件1的各部分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电池14也可以是圆筒状等。
此外,实施方式也可以由以下记载的项目来特定。
[项目1]
一种电池组件,其中,
所述电池组件具有:
电池14;以及
电压检测线46,其具有导线80和绝缘膜82,用于检测电池14的电压,导线80具有低电阻部88和高电阻部90,该低电阻部88具有预定的电阻值,该高电阻部90的电阻值比低电阻部88的电阻值高,并在过电流流过导线80时熔断,绝缘膜82具有高强度部92和低强度部94,该高强度部92覆盖低电阻部88并具有预定的强度,该低强度部94覆盖高电阻部90且强度比高强度部92的强度低。
附图标记说明
28、支承板;46、电压检测线;47、电压检测线组件;60、盖板;80、导线;82、绝缘膜;84、第1区域;86、第2区域;88、低电阻部;90、高电阻部;92、高强度部;94、低强度部;100、第1凸部;102、第2凸部;104、第3凸部。

Claims (9)

1.一种电压检测线,其具有导线和覆盖所述导线的绝缘膜,用于检测电池的电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具有低电阻部和高电阻部,该低电阻部具有预定的电阻值,该高电阻部的电阻值比所述低电阻部的电阻值高,并且该高电阻部在过电流流过该导线时熔断,
所述绝缘膜具有高强度部和低强度部,该高强度部覆盖所述低电阻部并具有预定的强度,该低强度部覆盖所述高电阻部且强度比所述高强度部的强度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检测线,其中,
所述电压检测线对所层叠的多个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所述电压检测线具有沿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的第1区域以及沿与所述层叠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2区域,
所述高电阻部配置于所述第2区域。
3.一种电压检测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检测线组件具有: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压检测线;以及
支承板,其支承所述电压检测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检测线组件,其中,
所述支承板具有自下方支承所述高电阻部的第1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检测线组件,其中,
所述第1凸部在顶端具有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检测线组件,其中,
所述支承板具有自下方支承与所述高电阻部相邻的所述低电阻部的第2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检测线组件,其中,
所述支承板具有一对所述第2凸部,
一对所述第2凸部自下方支承所述高电阻部的两外侧的所述低电阻部。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检测线组件,其中,
所述电压检测线组件具有载置于所述支承板并覆盖所述电压检测线的盖板,
所述盖板具有将与所述高电阻部相邻的所述低电阻部朝向所述支承板按压的第3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检测线组件,其中,
所述支承板具有自下方支承与所述高电阻部相邻的所述低电阻部的第2凸部,
所述第2凸部和所述第3凸部在所述支承板扩展的平面方向上相互错开地配置,所述第2凸部的顶端比所述第3凸部的顶端向所述盖板侧突出。
CN202080031018.1A 2019-04-25 2020-04-20 电压检测线组件 Active CN113728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3932 2019-04-25
JP2019-083932 2019-04-25
PCT/JP2020/016989 WO2020218223A1 (ja) 2019-04-25 2020-04-20 電圧検出線および電圧検出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8510A true CN113728510A (zh) 2021-11-30
CN113728510B CN113728510B (zh) 2024-01-05

Family

ID=72942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1018.1A Active CN113728510B (zh) 2019-04-25 2020-04-20 电压检测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4402A1 (zh)
EP (1) EP3961747A4 (zh)
JP (1) JP7503541B2 (zh)
CN (1) CN113728510B (zh)
WO (1) WO2020218223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4721A (ja) * 1991-08-23 1993-03-05 Optec Dai Ichi Denko Co Ltd 絶縁電線
JPH076684A (ja) * 1993-06-17 1995-01-10 Sony Chem Corp ヒューズ抵抗組成物及びヒューズ抵抗器
CN102460687A (zh) * 2009-06-17 2012-05-16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层叠配线基板
CN103283057A (zh) * 2011-08-31 2013-09-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车辆
JP2016152137A (ja) * 2015-02-18 2016-08-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ヒューズ機能付き電線
JP2017098038A (ja) * 2015-11-20 2017-06-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06952890A (zh) * 2017-03-23 2017-07-14 成都为远信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芯片内部导线熔断原理的puf方案及电路实现
US20180219204A1 (en) * 2015-07-24 2018-08-0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Battery wiring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932Y2 (zh) * 1980-11-12 1987-04-22
JPH08190809A (ja) * 1995-01-11 1996-07-2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ヒューズ付き電線
JP6370586B2 (ja) 2014-04-18 2018-08-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接続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パック
KR102395751B1 (ko) * 2015-04-29 2022-05-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JP2017084606A (ja) 2015-10-28 2017-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接続構造
JP6581958B2 (ja) * 2016-12-09 2019-09-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圧検出構造および電圧検出モジュール
JP2018125149A (ja) 2017-01-31 2018-08-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モジュール
JP6947139B2 (ja) * 2018-08-29 2021-10-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過電流遮断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4721A (ja) * 1991-08-23 1993-03-05 Optec Dai Ichi Denko Co Ltd 絶縁電線
JPH076684A (ja) * 1993-06-17 1995-01-10 Sony Chem Corp ヒューズ抵抗組成物及びヒューズ抵抗器
CN102460687A (zh) * 2009-06-17 2012-05-16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层叠配线基板
CN103283057A (zh) * 2011-08-31 2013-09-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车辆
JP2016152137A (ja) * 2015-02-18 2016-08-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ヒューズ機能付き電線
US20180219204A1 (en) * 2015-07-24 2018-08-0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Battery wiring module
JP2017098038A (ja) * 2015-11-20 2017-06-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06952890A (zh) * 2017-03-23 2017-07-14 成都为远信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芯片内部导线熔断原理的puf方案及电路实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8510B (zh) 2024-01-05
WO2020218223A1 (ja) 2020-10-29
JP7503541B2 (ja) 2024-06-20
EP3961747A1 (en) 2022-03-02
JPWO2020218223A1 (zh) 2020-10-29
US20220214402A1 (en) 2022-07-07
EP3961747A4 (en) 2022-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8410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7438147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1033808B (zh) 电池层叠体
JP2008524797A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339252B2 (ja) 保護素子実装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保護素子実装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EP3890049B1 (en) Battery module
WO2020194964A1 (ja) 電圧検出線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22062288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3169406B (zh) 电池组件
CN113728510B (zh) 电压检测线组件
CN113767519B (zh) 电压检测线组件
JP6936397B2 (ja) 接続構造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