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3557B - 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 - Google Patents

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557B
CN115023557B CN202080095146.2A CN202080095146A CN115023557B CN 115023557 B CN115023557 B CN 115023557B CN 202080095146 A CN202080095146 A CN 202080095146A CN 115023557 B CN115023557 B CN 115023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bolt
screw
peripheral surfac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51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3557A (zh
Inventor
正司康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ract Co Ys Co
Original Assignee
Contract Co Y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ract Co Ys Co filed Critical Contract Co Ys Co
Publication of CN115023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3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9/00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 F16B39/0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after screwing down
    • F16B39/1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after screwing down by means of locknut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母,该螺母是用于形成用螺栓以及螺母固定被紧固构件的螺纹紧固体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由于螺母的轴心线与螺栓相同,二者的螺纹牙的齿侧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螺纹紧固体不会松弛,能够应对所有的螺栓且成形加工容易。因此,本发明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由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构成,第一螺母具备:螺纹孔,其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装配部,其与被紧固构件连接;第一拧紧部,其用于向螺栓螺嵌;以及螺栓约束部,其形成生成多个使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没有间隙的螺接面的缩径部,并具有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外周面,第二螺母具备:螺纹孔,其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第二拧紧部,其用于向螺栓螺嵌;以及压接部,其按压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并具有生成多个使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所述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没有间隙的螺接面且的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内周面。

Description

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用螺栓以及螺母固定被紧固构件且不会松弛的螺纹紧固体的、螺栓与螺母具有同一轴心线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
背景技术
在运输设备、搬运设备、化学设备、精密设备以及机床等各种工业设备以及工厂、桥梁、塔架、储罐等各种建筑物中,存在无数接合、固定部,根据其目的,适用螺钉紧固、焊接、钎焊、压入以及粘接等方法。
其中,螺钉紧固与其他的接合、固定方法不同,是通过作为作用和反作用的压缩力作用于被紧固构件而接合、固定的方法,即使从螺纹紧固体的接合、固定部的内外施加较大的力,螺栓以及螺钉不会被破坏,也不会松弛(非专利文献1)。
然而,作为作业错误以及设计错误等所引起的螺钉紧固的故障,报告有数量众多的松弛和疲劳破坏(非专利文献1)。
另外,也指出了如下问题:分析得出使用螺栓以及螺母的螺钉紧固中若向螺纹紧固体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施加振动以及旋转等所引起的负荷,则由于螺栓以及螺母的螺纹牙的形状成为相对于螺栓轴向倾斜的楔形,因此螺栓以及螺母的螺纹牙的齿侧接触面相对滑动,螺母向松弛的方向旋转,相反地,若该负荷被去除,则螺母不会完全返回,螺栓滑动而向原来的位置返回这一情况,若重复该负荷的负载、去除,则螺钉紧固会松弛(非专利文献2)。
尤其是,以向螺纹紧固体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的振动以及旋转等所引起的、施加于螺钉紧固的负荷的正反的施加以及去除为基础的螺钉的松弛是螺纹紧固体的本质问题,意味着需要对各种工业设备以及各种建筑物的螺纹紧固体的定期养护。而且,由于该数量庞大的螺纹紧固体的定期养护要耗费巨大的劳力以及费用,且伴随着业务的中断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因此从以前起就希望尽可能地减少。
例如,以前开发了通过使第一螺母的凸部与第二螺母凹部偏心嵌合从而防止松弛的双螺母,现在也在广泛使用中(专利文献1~3)。引用专利文献3对该防松双螺母的机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从专利文献3引用的、使第一螺母的凸部与第二螺母的凹部偏心嵌合从而发挥防松效果的防松双螺母的装配过程的剖视示意图。该防松双螺母1的螺纹孔2-1、3-1分别由贯通状形成的第一螺母2和第二螺母3构成。在第一螺母2中,在螺纹孔2-1的周围形成具有随着向轴向外侧而缩径的锥形的外周面2-3的凸部2-2,该凸部2-2的外周面2-3相对于螺纹孔2-1以微小量偏心。另一方面,在第二螺母3中,形成供第一螺母2的凸部2-2嵌合的凹部3-2,凹部3-2的内周面3-3与螺纹孔2-1同心状形成。如此,与第一螺母2的凸部2-2的外周面2-3轴心P与第二螺母3的螺纹孔3-1的轴心O的偏心量d对应而凸部2-2与凹部3-2偏心,从而在将第一螺母2以及第二螺母3拧紧时,两螺母2、3分别相对于螺纹孔轴心在径向上偏移进入,较大的径向的应力作用于螺钉轴4,通过该应力发挥防松效果。尤其是,可考虑该防松效果起因于通过较大的径向的应力,螺钉轴4的多个螺纹牙与第一螺母2的螺纹孔2-1的多个螺纹牙紧密接触而生成螺纹牙的多个齿侧彼此螺接的螺接面。
然而,存在如下报告:可考虑在这样的偏心嵌合的防松双螺母中,也存在使用偏心的螺母而带来的应该改善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3~8)。
如专利文献3~5所记载,偏心嵌合的防松双螺母为了使具有从用于形成螺纹紧固体的螺栓的轴心偏心的外径的凸部的螺母与具有作为与该螺栓同一轴心的内径的凹部的螺母嵌合,存在如下问题。使用图1进行说明。
与一般的外螺纹和内螺纹的有效直径同样地,由于螺纹孔2-1的直径形成为比螺钉轴4的直径稍微大以能够将二者螺合于螺钉轴4与第一螺母2以及第二螺母3的螺纹孔3-1之间,因此在二者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由于存在该微小的间隙,在不拧紧第二螺母3,只拧紧第一螺母2的状态下,第一螺母2的内螺纹上表面和螺钉轴4的外螺纹下表面被压接,在内螺纹下表面与螺钉轴4的外螺纹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若在该状态下将第二螺母3拧紧,则由于凸部2-2和凹部3-2偏心,因此第一螺母2在凸部2-2相对于螺纹孔2-1的偏心方向的相反侧、即,从第一螺母2的凸部2-2的外周面轴心P观察而为第二螺母3的螺纹孔轴心O的方向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的接触面产生微小的间隙。相反地,凸部2-2相对于螺纹孔2-1的偏心方向侧,即,从第二螺母3的螺纹孔轴心O观察而为第一螺母2的凸部2-2的外周面轴心P的方向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的接触面以打入楔子的方式作用,接触面紧密接触而不会产生间隙。其结果是,凸部2-2的偏心方向侧的下方附近的第一螺母2和被紧固体5的接触面的面压增大,其相反侧的接触面的面压反而减少。可考虑该现象是偏心嵌合的防松螺母所固有的。
另外,由于螺纹孔2-1分别比凸部2-2的外周面2-3或者凹部3-2的内周面3-3靠径向内侧,且凸部2-2相对于螺纹孔2-1偏心,因此凸部2-2的壁厚在周向上不均匀,在凸部2-2相对于螺纹孔2-1的偏心方向上,凸部2-2的壁厚逐渐变厚,在偏心方向的相反侧的周向上,凸部2-2的壁厚逐渐变薄。这也启示了偏心嵌合的防松螺母的力学强度取决于壁厚最薄的部分这一问题。
其中,记载了:即使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使第一螺母2与被紧固体5的接触面的面压不均匀,轴向的应力和向径向的应力作用于螺钉轴4,也起到防松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问题,提出有如下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以下施工方法:在使第一螺母2的凸部2-2与第二螺母3的凹部3-2嵌合的状态下将两螺母2、3一起相对于螺钉轴4螺接,使第一螺母2的下表面与被紧固体5抵接之后,首先,通过预定的拧紧转矩紧固第一螺母2,之后,通过预定的拧紧转矩紧固第二螺母3,以使第二螺母3以相对于螺钉轴4而略微偏心的状态被紧固,从而即使成为第一螺母2从被紧固体5浮起的状态,也维持偏心嵌合所带来的较大的防松作用(专利文献4)。
然而,根据这样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繁琐,在需要对数量众多的螺母施工的情况下,会产生引起工期延长、施工成本暴增这一问题。
另外,记载了在使用了图1的偏心嵌合的防松螺母的螺纹紧固体中,若产生向螺钉轴4的轴向的热膨胀及振动以及变形,则会产生第一螺母2从被紧固体5游离这一现象(专利文献3~5)。产生如下问题:这样的第一螺母2从被紧固体5的游离由于作用于第一螺母2下表面的偏负荷消失并且允许第一螺母2相对于螺钉轴4倾斜并产生将第二螺母3进一步拧入的余地,因此第一螺母2向螺钉轴4产生的径向的应力大幅减少,与一般的双螺母没有大的差别,或者比将一般的双螺母规范地紧固的情况下防松作用降低。
因此,作为解决因热膨胀产生的上述游离的问题的方案,记载了:向第一螺母2的螺纹孔2-1内周面中,第一螺母2的凸部2-2相对于螺纹孔2-1的偏心方向的相反侧,即,向从第一螺母2的凸部2-2的外周面轴心P观察而为第二螺母3的螺纹孔轴心O的方向的螺纹孔2-1覆盖树脂或者软质金属(专利文献3)。
该解决方案如下,由于即使在没有将第二螺母3紧固的状态下,在整周上消除螺钉轴4与第一螺母的螺纹孔2-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将第二螺母3紧固时,不会产生第一螺母2的位置偏移,在第二螺母3的紧固完成时使第一螺母2与被紧固体5的接触压在整周上均匀化,因此即使螺钉轴4在轴向上热膨胀而第一螺母2从被紧固体5分离,也起到能够防止作用于第一螺母2与第二螺母之间的螺钉轴4处的轴向应力以及径向应力降低的效果。
进一步地,针对因振动以及变形产生的上述游离的问题,记载了如下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解决方案是使第一螺母2的螺纹孔2-1的上部侧部位的周向的一部分的螺纹牙与其他部位比较而向径向内侧膨出(专利文献4)。
根据该解决方案,在将第一螺母2螺接于螺钉轴4时,能够通过手工作业将第一螺母2迅速地紧固至预定的紧固完成位置,膨出的周向的一部分向螺钉轴4抵接而起到在第一螺母2向周向的一部分的一侧靠近而相对于螺钉轴4略微偏心的状态下进行紧固这一效果。因而,记载了若将第二螺母3紧固于螺钉轴4,使两螺母2、3的凸部2-2与凹部3-2嵌合,则由于两螺母在相对于螺钉轴4而偏心的状态下紧固,较大的水平力作用于两螺母2、3以及螺钉轴4,因此即使第一螺母2从被紧固体5游离,该水平力也不会被解除,维持防松作用这一效果。然而,根据该解决方案,起到松弛防止效果,但是很难控制拧紧螺栓的转矩,有可能不能实现规定了负载于螺栓的张力的螺钉紧固。
第二解决方案是在第一螺母2的凸部2-2的外周面2-3的预定部位设置突起部的方案,突起部能够由螺母构成材料通过锻造等一体成形(专利文献5)。
根据该解决方案,由于突起部与第二螺母3的凹部3-2的内周面3-3卡合从而能够使两螺母相对地偏心,因此若较大的按压力通过第一螺母2的紧固而作用于突起部,则突起部的前端部被向径向内侧按压变形,即使第二螺母3相对于螺钉轴4同心状被紧固,也能起到紧固第二螺母直到第二螺母3的下表面与第一螺母的上表面没有间隙的状态这一效果。因而,即使第一螺母从被紧固体5游离,也能通过第二螺母3保持第一螺母2,维持防松作用。
进一步地,作为偏心嵌合的防松螺母固有的问题,记载有图1所示的、凸部2-2的外周面2-3偏心的第一螺母2的生产率的问题(专利文献6)。
已往,作为制造具有上述偏心凸部2-2的第一螺母2的方法,已知有使偏心凸部2-2与第一螺母主体(六角螺母部)一起一体成形的锻造加工法、刻设偏心凸部2-2的切削加工法。然而,锻造加工法存在很难解决金属材料需要在凸部2-2中向偏心方向偏斜并流动,在六角螺母部向周向无偏斜地流动这一矛盾的问题。另一方面,切削加工法存在需要在锻造加工后进行切削工序,制造工序数量多,切削需要时间这一问题。尤其是,在切削加工法中,为了制造具有偏心凸部2-2的第一螺母2,公开了特殊的车削加工装置以及车削加工方法(专利文献7以及8)。
因此,为了解决该生产率的问题,作为利用偏心的防松螺母,提出有如下防松特殊双螺母,该防松特殊双螺母具备:具有螺纹孔的下螺母、具有螺纹孔的上螺母、以及配置于这些上下螺母之间的中间环,是具有供中间环外嵌的外周面的凸部与螺纹孔同心状设置于下螺母或者具有供中间环内嵌的内周面的凹部与螺纹孔同心状设置于上螺母中的任一项,是中间环的外周面与内周面相互偏心的防松特殊双螺母,中间环分别相对于凸部以及凹部而围绕它们的轴心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专利文献6)。
根据该解决方案,偏心的中间环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嵌合于上下螺母的凸部与凹部之间,从而具有与具有已往的偏心凸部的第一螺母和具有螺栓的轴心的凹部的第二螺母的偏心嵌合所带来的防松效果同等的性能,但是由于没有厚度不均部位和六角螺母部,因此容易进行基于锻造加工法的尺寸精度高的上下螺母以及中间环的制造。
然而,基于具有已往的偏心凸部的第一螺母和具有螺栓的轴心的凹部的第二螺母的偏心嵌合的防松螺母具有起因于其结构的固有的问题这一点不变,其改善后的偏心嵌合的防松螺母不仅结构复杂化,生产率降低,而且偏心嵌合所引起的从防松机构偏离的防松螺母发生性质变化,启示了偏心嵌合的防松螺母的极限。
因此,对用于形成使用了螺栓以及螺母的螺纹紧固体的、不利用偏心嵌合的防松螺母,例如如下所示的三种防松螺母进行了探讨(专利文献9~11)。
如引用的图2以及3所示,专利文献9所公开的防松螺母是由上部螺母6和下部拧紧螺母7构成的双螺母。上部螺母6中,圆环部6-2一体形成于上部螺母部6-1的下部,刻设使圆环部6-2的外周向下方缩径的凸锥6-3、以及与上部螺母部6-1和圆环部6-2的筒状内部连续的内螺纹6-4,并且在圆环部6-2的上方部设置水平方向的切割槽6-5、以及与水平方向的切割槽6-5连通的纵切割槽6-6,从而形成具有弹性的弹性突出件6-7。另一方面,下部拧紧螺母7中,形成于其上方内周部的凹部7-1的外周成为使上部螺母6的凸锥6-3压缩那样的凹锥7-2。
记载了:根据这样构成的双螺母,若将螺栓8安装于被紧固构件,将下部拧紧螺母7紧固,从其上部将上部螺母6螺合,则在上部螺母6的外周缩径状形成的凸锥6-3被压入于在下部拧紧螺母7的上方内周部形成的凹部7-1的凹锥7-2,同时由与在一体形成于上部螺母部6-1的下部处的圆环部6-2形成的水平方向的切割槽6-5连通的纵切割槽6-6构成的弹性的弹性突出件6-7缩径,将螺栓8稳固地抱住,并且通过该弹性突出件6-7的弹力作用,能够使螺栓8和螺母6、7的螺纹紧固体的防松可靠。
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确认到:由与形成于圆环部6-2的水平方向的切割槽6-5连通的纵切割槽6-6构成的弹性的弹性突出件6-7被形成于下部拧紧螺母7处的凹部7-1的外周的凹锥7-2压缩,向上部螺母6的内螺纹6-4的圆周方向缩径,由于是向圆周方向的缩径,因此成为螺栓8的外螺纹与上部螺母的内螺纹6-4的内螺纹在圆周方向的线接触,基于形成于下部拧紧螺母7处的凹部7-1的外周的凹锥72的压缩的弹性突出件6-7向圆周方向缩径,上部螺母6的内螺纹6-4的下部拧紧螺母7方向的最下端的螺纹牙的齿侧与螺栓8的外螺纹的螺纹牙的齿侧紧密接触,这些齿侧彼此紧密接触,同时二者的摩擦力急剧上升,弹性突出件6-7的圆周方向的缩径不能为其以上的程度。因而,可考虑至多只能通过螺栓8与上部螺母6的螺纹牙的一个齿侧彼此的螺接面的紧密接触来防止螺纹紧固体的松弛,不能期待偏心嵌合那样的基于螺栓以及螺母的多个齿侧彼此的螺接面的紧密接触的防松那样的效果。
在专利文献10中,公开了通过楔结构、双螺母结构、咬入结构以及紧固、锁定结构,实现螺栓、螺母的松弛防止,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基于视觉确认的保养管理的防松锁定装置。
该防松锁定装置基本上有两个形态。第一形态是如下双螺母状况下的紧固体:由上螺母、下螺母以及紧固体构成,在上螺母中,形成在抵碰面与螺母螺纹孔连续的螺纹孔、放射状的多个狭缝以及具有前端外周角部的抵碰凸部,在下螺母中,与上螺母的抵碰凸部抵接的锥形通孔接受部与下螺母螺纹孔同心状形成于抵碰面,在紧固体中,形成有在中央部具有卡止突部的耦合器状的棱柱筒体,在上螺母和下螺母螺合于紧固螺栓而扳手角位置位于同一位置的紧固状态下,紧固体在上螺母与下螺母的中间间隙位置间隙嵌合而停留。第二形态是如下双螺母状况下的紧固体:在去除紧固体的上述防松锁定装置中,下螺母具备放射状设置于上述锥形通孔接受部的槽,在上螺母与下螺母螺合于紧固螺栓的紧固状态下,上螺母的抵碰凸部的前端外周角部咬入于在下螺母的锥形通孔接受部放射状设置有多个的槽并卡止。
在图4中,引用对防止前者的螺栓、螺母的松弛的防松锁定装置的防松所涉及的各部件以及各部的作用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示意图,将记载的其作用状态的说明如下示出。首先,通过紧固螺栓13和下螺母10用任意的拧紧轴力将被紧固体14紧固。接着,上螺母9螺合于紧固螺栓13,若螺合到螺合于紧固螺栓13上的上螺母9的抵碰凸部9-1的前端外周角部9-4与下螺母10的锥形通孔接受部10-1抵靠,则紧固螺栓13与上螺母9的螺纹部的轴向J的螺距间隙向一方偏置。进一步地,若上螺母9螺合,则上螺母9的抵碰凸部9-1的前端外周角部9-4向紧固螺栓13的轴垂直方向G挠曲并从端部9-2逐渐并且均等地跨整周围而拧紧。另外,在该时刻,由于上螺母9的抵碰凸部9-1的前端外周角部9-4与下螺母10的锥形通孔接受部10-1为线接触状态,因此能够通过较小的拧紧力使上螺母9以及下螺母10旋转,使上螺母9与下螺母10的扳手角容易对准。然后,在使上螺母9与下螺母10的扳手角对准后,使耦合器型的紧固体11向上螺母9与下螺母10的中间间隙位置12间隙嵌合,通过卡止突部11-1停留从而紧固。
从这样的作用状态提取与专利文献9同样的课题。即,在该情况下,若继续上螺母9的螺合,则由于上螺母9的抵碰凸部9-1的前端外周角部9-4与下螺母10的锥形通孔接受部10-1在这些圆周上线接触,因此形成有狭缝的抵碰凸部9-1的端部9-2向轴垂直方向G挠曲,上螺母9的抵碰凸部9-1的最前端的螺纹牙的一个齿侧与紧固螺栓13的螺纹牙的一个齿侧紧密接触,二者的摩擦力急剧上升,难以继续其以上程度的螺合。因而,可考虑至多只能通过由抵碰凸部9-1的最前端的螺纹牙与紧固螺栓13的螺纹牙的一个齿侧彼此形成的螺接面的紧密接触防止螺纹紧固体的松弛,不能期待偏心嵌合那样的基于螺栓以及螺母的多个齿侧彼此的螺接面的紧密接触的防松那样的效果。因此,推测需要耦合器型的紧固体11。
如图5所示,由于第二形态也发生与第一形态同样的状态,因此可考虑上螺母9的抵碰凸部9-1的前端外周角部9-4咬入于在下螺母10的锥形通孔接受部10-1放射状设置有多个的槽10-2,补足欠缺的防松的效果。
最后,专利文献11公开了螺母的防松弛机构,其构成为设置刻设有右螺纹和左螺纹的十字外螺纹,设置刻设有右螺纹的右螺纹螺母和刻设有左螺纹的左螺纹螺母,将双方的螺母重叠拧入于十字外螺纹,设置于一方的螺母的倾斜按压部与设置于另一方的螺母的垂直按压部相互线状按压接触,从而将两螺母相互固定,防止两螺母相对于十字外螺纹的松弛。
在该螺母的防松弛机构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需要用于形成螺纹紧固体的、细微并且精度高地加工的特殊的十字外螺纹,因此是缺乏通用性的螺母的防松方法。然而,即使站在螺母的防松效果这一视点,也有与专利文献9以及10同样的本质课题。
图6从专利文献11引用表示如下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示意图:将刻设有右螺纹的右螺纹螺母15与刻设有左螺纹的左螺纹螺母18重叠拧入于刻设有右螺纹与左螺纹的十字外螺纹,设置于左螺纹螺母18的倾斜按压部20与设置于右螺纹螺母15的垂直按压部17相互线状按压接触,从而两螺母相互固定,防止两螺母相对于十字外螺纹的松弛。
由该图可明确,由于设置于左螺纹螺母18的倾斜按压部20和设置于右螺纹螺母15的垂直按压部17相互线状按压接触,因此垂直按压部17的倾斜按压部20侧的前端面被向两螺母的轴心方向按压,右螺纹螺母15的垂直按压部17的倾斜按压部20侧前端的螺纹牙与十字外螺纹的螺纹牙紧密接触,二者的摩擦力急剧上升,难以进行其以上程度的螺合。因而,可考虑至多只能通过右螺纹螺母15的螺纹牙与螺栓的螺纹牙的一个齿侧彼此的螺接面的紧密接触防止螺纹紧固体的松弛,不能期待基于偏心嵌合那样的多个齿侧彼此的螺接面的紧密接触的防松那样的效果。
如此,在不利用偏心嵌合的螺母防松中,存在起因于线状按压接触的问题,该问题至今尚不能克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全昭57-184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3-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651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64373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6427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642701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许第4638776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许第4638777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平8-14241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9-275727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6808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米谷俊一、组件技术特集“螺钉紧固与摩擦系数”、[on line]、YAMAHA MOTOR TECHNICAL REVIEW、2004.07.06、[令和2年9月22日检索],互联网<https://global.yamaha-motor.com/jp/profile/technical/publish/pdf/browse/38ts_03.pdf>
非专利文献2:正司康雅、泽俊行、“关于与轴成直角的负荷的螺钉松弛的机制的研究”、[on line]、PVP2005-71333、ASME 2005PVP、COMPUTER TECHNOLOGY、[令和2年9月22日检索]、互联网<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da76/84d80ff799131eec03159d509e55f028d273.pdf>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螺栓以及螺母来固定被紧固构件,基于用于形成不会松弛的螺纹紧固体的偏心嵌合的防松弛双螺母是由具备同一轴心线的螺纹孔的两个螺母构成,一方具有凹部,另一方具有凸部,凹部的内周或者凸部的外周中的任一方偏心,将它们拧紧时,两螺母分别相对于螺纹孔轴心向径向偏移进入,较大的径向的应力作用于螺栓,螺栓的多个螺纹牙与具有凸部的螺母的多个螺纹牙紧密接触而生成螺纹牙的多个齿侧的螺接面,从而发现螺纹紧固体的防松弛效果的、有效的防松弛双螺母的一种。
然而,在这样的偏心嵌合的松弛双螺母中,存在如下偏心嵌合固有的问题:由于基于偏心嵌合,发生在与螺母的凹部或者凸部的偏心方向的相反侧,在螺栓的螺纹牙与具有凸部的螺母的螺纹牙的接触面产生微小的间隙,被紧固构件与具有凸部的螺母的接触面的面压变低这一现象,因此螺母紧固体的防松弛效果因螺栓在轴心线方向的热膨胀以及力学振动以及变形而降低。
另外,在偏心嵌合的松弛双螺母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螺母的凹部或者凸部相对于螺栓的轴心而偏心,因此凹部或者凸部的壁厚在周向上不均匀,偏心嵌合的防松弛螺母的力学强度取决于壁厚最薄的部分。
进一步地,具有如下问题:在通过锻造加工法制造具备偏心嵌合的凹部以及凸部的螺母的情况下,难以控制基于螺母的偏心的、螺母的各部分的金属材料的流动性问题。另外,通过切削加工法制造的情况下,在锻造加工后需要切削工序,不仅制造工序数量较多,切削需要时间,而且需要特殊的车削加工装置以及车削加工方法。
另一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不利用偏心嵌合的防松弛双螺母由于基于螺栓与两螺母在圆周上的线状接触后的线状按压,因此若继续螺母的螺合,则螺栓与螺母的螺纹牙的一个齿侧彼此的螺接面的摩擦力急剧上升,很难以其以上的程度继续螺合,至多只能通过螺栓与螺母的螺纹牙的一个齿侧彼此形成的螺接面的紧密接触防止螺纹紧固体的松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样的已往的防松弛双螺母的问题,提供能够形成基于螺栓与螺母的螺纹牙的多个齿侧彼此的螺接面的稳固的螺纹紧固体,相对于螺栓向轴心线方向的热膨胀、振动以及力学变形也能维持稳固的螺钉耦合体的防松弛螺母。另外,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是同一轴心线的双螺母,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均匀的力学强度,具有能够应对锻造加工法以及切削加工法等加工适应性的、通用性广泛的形式的防松弛螺母。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发现能够通过控制同一轴心线的双螺母接触的位置从而将多个被按压而缩径的螺母的螺纹牙与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紧密接触,能够形成极其稳固的螺纹紧固体,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是用于形成使用螺栓以及螺母来固定被紧固构件的螺纹紧固体的、由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构成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母具备:螺纹孔,其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装配部,其与被紧固构件连接;第一拧紧部,其用于向螺栓螺嵌;以及螺栓约束部,其形成生成多个使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第一螺母的螺纹牙的齿侧没有间隙的螺接面的缩径部,并具有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外周面,第二螺母具备:螺纹孔,其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第二拧紧部,其用于向螺栓螺嵌;以及压接部,其按压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并具有生成多个使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所述第一螺母的螺纹牙的齿侧没有间隙的螺接面的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内周面。
尤其是,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第一螺母的螺纹牙的齿侧没有间隙的螺接面,优选通过缩径部生成至少两个以上,更优选为三个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四个以上。它们不一定必须连续,不连续也没有问题。为了螺纹紧固体的防松弛,齿侧的数量存在下限值,但是其上限值没有限制,能够根据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的形态及强度以及螺纹紧固体的样式等设计。
这是因为,被第二螺母的压接部按压的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螺纹孔的多个螺纹牙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缩径而在其轴心线方向上将均匀的应力施加于螺栓,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生成没有间隙的螺接面,因此接触的螺纹牙的齿侧的数量越多越会发现较大的摩擦力,能够制作稳固的螺纹紧固体。另外,在没有间隙的螺接面不连续的情况下,极其微小的空隙密闭于螺栓与螺母之间,在施加热的情况下膨胀,因此对螺纹紧固体的松弛没有影响。
而且,本发明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是指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圆筒面(是指作为螺纹孔的有效直径、谷径或者外径的圆柱面。以下相同。)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均匀挠曲而缩径,从而向螺栓以及螺母的轴心线方向的均匀的应力不是圆周线状而是圆筒面状地负载于螺栓,因此即使相对于螺栓的轴心线方向的热膨胀、振动以及力学变形也能维持稳固的螺钉耦合体。
另外,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是同一轴心线的双螺母,具备均匀的力学强度,具有能够应对锻造加工法以及切削加工法等的加工适应性,具备通用性广泛的形体。
如此,为了使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圆筒面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均匀地挠曲而缩径,从而向螺栓以及螺母的轴心线方向的均匀的应力不是以圆周线状而是以圆筒面状负载于螺栓,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与第二螺母的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接触的位置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前端起在轴心线方向上,优选为螺栓的至少0.50螺距以上的位置,更优选为0.75螺距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0螺距以上。为了螺纹紧固体的防松弛,对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与第二螺母的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接触的位置,存在其下限值,其上限值能够通过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的形态以及强度、以及螺纹紧固体的样式等来设计。
为0.50螺距以上是为了使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连续而多个紧密接触的必要的最低限的条件,0.75螺距以上是为了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连续而三个以上紧密接触的条件,1.00螺距以上是为了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连续而四个以上紧密接触的条件。
形成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只要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圆筒面能够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均匀地挠曲并缩径,则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设置为在螺栓以及螺母的轴心线方向上凹设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多个槽。
另外,形成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也能设置为在螺栓以及螺母的轴心线方向贯通设置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多个狭缝。在其为狭缝时,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圆筒面容易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均匀挠曲并缩径,更优选。
进一步地,形成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也可以是与在螺栓以及螺母的轴心线方向上贯通设置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多个狭缝相反的形状的以柱的形状竖立设置的空间。在此,能够定义狭缝是体积比第一螺母约束部的体积小的缩径部,但是能够将以柱的形状竖立设置的空间定义为是指将这样的狭缝的体积设置为超过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体积的50%的体积的缩径部。
对上述槽、狭缝以及以柱的形状竖立设置的空间的数量没有限定,在以螺栓以及螺母的轴心线为对称的中心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即可,优选都是三个以上,更优选为四个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六个以上。其中,槽、狭缝以及以柱的形状竖立设置的空间的数量、大小以及形状只要在对螺纹紧固体的防松弛效果以及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力学强度没有不良影响的范围,则没有限定,能够根据材质、螺栓以及螺母的形状等来设计。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的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的形状只要是能够满足: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圆筒面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均匀地挠曲而缩径,从而均匀的应力向螺栓以及螺母的轴心线方向不以圆周线状而以圆筒面状负载于螺栓,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圆筒面能够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均匀地挠曲而缩径,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的形状为凸状,第二螺母的压接部内周面的形状为凹状,螺栓约束部能够嵌插于压接部,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为能够与从螺栓约束部的前端部起预定位置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接触而按压的形状。此外,从螺栓约束部的前端部起预定位置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是指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与被紧固构件连接的装配部方向的预定的位置的圆周部分,如上所述,至少在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前端面起在轴心线方向上,如上所述,优选为螺栓的至少0.50螺距以上的位置,更优选为0.75螺距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00螺距以上。
而且,为了使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与第二螺母的压接部的接触如上所述能够更加满足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与从螺栓约束部的前端部起预定位置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接触并按压这一条件,使用于形成螺纹紧固体的螺母向螺栓的螺嵌容易进行,并且减少接触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与压接部内周面的磨损,螺栓约束部外周面的凸状的更具体的形状优选为将具有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的、与被紧固构件连接的装配部侧设置为底面的近似圆锥台状侧面的凸状、将与被紧固构件连接的装配部侧设置为底面的近似多棱锥台状侧面的凸状、以及具有与螺栓以及螺母为同一轴心线的膨胀部的近似柱状侧面的凸状等。
为了使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与第二螺母的压接部的接触如上所述能够更加满足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与从螺栓约束部的前端部起预定位置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接触并按压这一条件,使用于形成螺纹紧固体的螺母向螺栓的螺嵌容易进行,并且接触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与压接部内周面的磨损减少,第二螺母的压接部内周面的凹状的更具体的形状也优选为具有与螺栓以及螺母为同一轴心线的、近似圆柱状侧面的凹状、以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侧为底面的近似圆锥台状侧面的凹状、以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侧为上表面的近似圆锥台状侧面的凹状、近似多棱柱状侧面的凹状、以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侧为底面的近似多棱锥台状侧面的凹状、以及以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侧为上表面的近似多棱锥台状侧面的凹状等。
以上的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的形状与第二螺母的压接部内周面的形状不论是怎样的组合,都因为能够将螺栓约束部与压接部嵌合,因此是由通用性较高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构成的防松弛螺母。
其中,从上述应力的传递、螺母的螺嵌以及磨损的观点来看,希望避免。螺栓约束部以及压接部的水平面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的形状与压接部内周面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和多边形的组合以及圆形的组合,更优选为圆形彼此的组合。
从同样的观点来看,为了使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与从螺栓约束部的前端部起预定位置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接触而按压时的从压接部向螺栓约束部的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的应力的传递、以及螺母向螺栓的螺嵌容易进行,并且减少接触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与压接部内周面的磨损,优选在包含螺栓以及螺母的轴心线的该轴心线方向的第二螺母的压接部的剖面中,至少将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的形状设置为近似圆弧状或者倒角形状。
进一步地,除螺栓约束部以及压接部的位置关系以及形状等以外,也有使用上述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用于形成更加稳定的螺纹紧固体的方法。那就是在第一螺母的装配部的被紧固构件侧具备凸缘。通过该凸缘,第一螺母的装配部与被紧固构件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够将第一螺母稳定于被紧固构件而螺入,能够提高摩擦力,因此能够提高防松弛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解决利用已往的偏心嵌合的防松弛双螺母的偏心嵌合所引起的问题,并且解决不利用偏心嵌合的防松弛双螺母所引起的线状按压的问题,能够形成基于螺栓与螺母的多个螺纹牙的齿侧的螺接面的、稳固的螺纹紧固体,能够实现即使相对于螺栓的轴心线方向的热膨胀、振动以及力学变形也能维持稳固的螺钉耦合体的防松弛螺母。另外,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能够提供为同一轴心线的双螺母、具备均匀的力学强度、具有能够应对锻造加工法以及切削加工法等的加工适应性、通用性广泛的形式的防松弛螺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专利文献3引用的、使第一螺母的凸部与第二螺母的凹部偏心嵌合从而发挥防松效果的防松双螺母的装配过程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表示从专利文献9引用的、双螺母的具备凸锥的上部螺母与具备凹锥的下部螺母的密嵌合所带来的楔效应作用于螺栓的防松螺母的使用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是表示从专利文献9引用的、使用T字形的切割槽形成有弹性突出件的上部螺母的主视示意图(a)以及俯视示意图(b)。
图4是表示从专利文献10引用的、由上螺母、下螺母以及紧固体构成,通过楔结构、双螺母结构以及紧固、锁定结构,防止螺栓、螺母的松弛的防松锁定装置的防松所涉及的各部件以及各部的作用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从专利文献10引用的、由上螺母以及具有槽的下螺母构成,通过楔结构、双螺母结构以及咬入结构,防止螺栓、螺母的松弛的防松锁定装置的防松所涉及的各部件以及各部的作用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从专利文献11引用的、将刻设有右螺纹的右螺纹螺母与刻设有左螺纹的左螺纹螺母重叠拧入于刻设有右螺纹与左螺纹的十字外螺纹,设置于一方的螺母的倾斜按压部与设置于另一方的螺母的垂直按压部相互线状按压接触,从而螺母相互固定,防止各螺母相对于十字外螺纹的松弛的螺母的防松弛机构的使用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构成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表示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向插入于用于形成螺纹紧固体的被紧固构件的螺栓螺入,临近形成防止松弛的螺纹紧固体之前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第一螺母具备:螺纹孔,其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装配部,其与被紧固构件连接;第一拧紧部,其用于向螺栓螺嵌;以及螺栓约束部,其形成生成多个使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该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没有间隙的螺接面的缩径部,并具有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外周面,第二螺母具备:螺纹孔,其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第二拧紧部,其用于向螺栓螺嵌;以及压接部,其按压螺栓约束部并具有生成多个使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没有间隙的螺接面的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内周面。
图8是以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为基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为贯通设置于螺栓约束部的狭缝,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为圆锥台侧面的凸状的第一螺母的俯视示意图(a)与剖视示意图(b)。
图9是以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为基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部内周面为圆柱侧面的凹状的第二螺母的俯视示意图(a)与剖视示意图(b)。
图10是表示临近形成图7所示的防止松弛的螺纹紧固体之前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a)与表示第二螺母从图10中的(a)的状态起进一步螺入并刚形成螺纹紧固体之后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b),是用于对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防止螺纹紧固体的松弛的机构进行说明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以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为基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为凹设于螺栓约束部外周面的槽,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为圆锥台侧面的凸状的第一螺母的俯视示意图(a)与剖视示意图(b)。
图12是以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为基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为用于将螺栓约束部以柱的形状竖立设置的空间,螺栓约束部为柱状,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为圆锥台侧面的凸状的第一螺母的俯视示意图(a)与剖视示意图(b)。
图13是以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为基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为贯通设置于螺栓约束部的狭缝,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为十二棱锥台侧面的凸状的第一螺母的俯视示意图(a)与剖视示意图(b)。
图14是以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为基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部内周面为十二棱柱侧面的凹状的第二螺母的俯视示意图(a)与剖视示意图(b)。
图15是以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为基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部内周面为圆柱侧面的凹状,包含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的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上的压接部的前端部剖面形状为近似圆弧状的第二螺母的俯视示意图(a)与剖视示意图(b)。
图16是以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为基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为贯通设置于螺栓约束部的狭缝且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为圆锥台侧面的凸状的第一螺母与压接部内周面为使压接部内周面的前端部侧为上表面的圆锥台状侧面的凹状的第二螺母组合而成的双螺母的剖视示意图。
图17是以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为基础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为贯通设置于螺栓约束部的狭缝且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为具有与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膨胀部的圆柱状侧面的凸状的第一螺母与压接部内周面为圆柱侧面的凹状的第二螺母组合而成的双螺母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方式更加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其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本发明仅受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技术思想限定。
图7至图9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临近使用由第一螺母30与第二螺母31构成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而形成之前的螺纹紧固体的状态以及该防松弛螺母的构成。
如图7所示,由第一螺母30与第二螺母31构成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由第一螺母30与第二螺母31构成,第一螺母30具备:螺纹孔30-3,其与螺栓33为同一轴心线Q;被紧固构件装配部30-2,其与被紧固构件35连接;第一拧紧部30-21,其用于向螺栓33螺嵌;以及螺栓约束部30-1,其形成生成多个使螺栓33的螺纹牙的齿侧34-31与该螺纹孔30-3的螺纹牙的齿侧34-32没有间隙的螺接面的缩径部,并具有与螺栓33为同一轴心线Q的圆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30-111,第二螺母31具备:螺纹孔31-3,其与螺栓33为同一轴心线Q;第二拧紧部31-13,其用于向螺栓33螺嵌;以及压接部31-1,其的按压螺栓约束部30-1并具有生成多个使螺栓33的螺纹牙的齿侧34-31与第一螺母30的螺纹孔30-3的螺纹牙的齿侧34-32没有间隙的螺接面的与螺栓33为同一轴心线Q的圆柱侧面状的压接部内周面31-111。而且,图7是表示第一螺母30螺入于被插入到用于形成螺纹紧固体的被紧固构件35的螺栓33直到与被紧固构件35接触,接着,第二螺母31从第一螺母30的上方螺入后,二者嵌合,临近形成防止松弛的螺纹紧固体之前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图7中使用的第一螺母30的典型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俯视示意图(a)以及剖视示意图(b)。由图可明确,该第一螺母30中,螺栓约束部30-1的缩径部为贯通设置于螺栓约束部30-1的狭缝30-131,螺栓约束部30-1的形状为圆锥台的凸状,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为圆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30-111。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图7中使用的第二螺母31的典型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俯视示意图(a)以及剖视示意图(b)。由图可明确,该第二螺母31中,压接部31-1的压接部内周面为圆柱侧面状的压接部内周面31-111。
如图7至图9所示,在第一螺母30螺入于螺栓33直到与被紧固构件35接触后,若继续第二螺母31向螺栓33的螺入,则在通过第一螺母30的螺栓约束部30-1的圆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30-111与第二螺母31的压接部31-1的平坦的前端面31-121的接点32的水平面I的圆周II上,螺栓约束部30-1被压接部31-1按压。在此,该接点32设计为成为从第一螺母30的螺栓约束部30-1的上底前端面30-12起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Q的被紧固构件35方向上,螺栓33以及螺纹孔30-3的螺纹牙的约4螺距的位置。
然后,用图10所示的剖视示意图对图7至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由第一螺母30和第二螺母31构成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能够防止螺纹紧固体的松弛的机构进行说明。
图10中的(a)是表示在第一螺母30螺入于螺栓33直到与被紧固构件35接触后,继续第二螺母31向螺栓33的螺入,临近形成螺纹紧固体之前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中的(b)是表示从图10中的(a)的状态起进一步螺入第二螺母31,刚形成螺纹紧固体之后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在第一螺母30螺入于螺栓33直到与被紧固构件35接触后,若继续第二螺母31向螺栓33的螺入,第一螺母30的螺栓约束部30-1与第二螺母31的压接部31-1在通过接点32的水平面I的圆周上,螺栓约束部30-1被压接部31-1按压,则由于接点32从第一螺母30的螺栓约束部30-1的上底前端面30-12起在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Q的被紧固构件35方向上位于螺栓33以及螺纹孔30-3的螺纹牙的约4螺距的位置,因此第一螺母30的螺纹孔30-3的圆筒面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Q的方向L挠曲而缩径。因而,成为在螺栓33的螺纹牙的齿侧34-31(参照图7)与第一螺母30的螺纹孔30-3的螺纹牙的齿侧34-32(参照图8)的螺接面36内,从螺栓约束部30-1的上底前端面30-12起约八个完全紧密接触的状态,从而存在于螺纹紧固体形成前的螺接面36-1的间隙消失,生成螺纹紧固体形成后的螺接面36-2,形成不会松弛的螺纹紧固体。这样的螺钉紧固由于多个螺纹牙的齿侧的螺接面没有缺陷,间隙消失,因此齿侧间不能相对移动,因此螺纹紧固体不会因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Q的方向的热膨胀、振动以及力学变形等而松弛(非专利文献2)。
在此,为了使使用附图的说明容易理解,使用了如下状态的一个例子:接点32作为从第一螺母30的螺栓约束部30-1的上底前端面30-12起在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Q的被紧固构件35方向上位于螺栓33以及螺纹孔30-3的螺纹牙的约4螺距的位置,螺栓33的螺纹牙的齿侧34-31(参照图7)与第一螺母30的螺纹孔30-3的螺纹牙的齿侧34-32(参照图8)的螺接面36约八个完全紧密接触。然而,上述接点32只要是至少0.50螺距以上的位置即可,上述螺接面36只要是至少两个完全紧密接触的状态即可。
如图7至图10所示,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典型的第一螺母30与第二螺母31构成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能够形成理想的螺纹紧固体,但是第一螺母30以及第二螺母31的形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而使用。以下,以图11至图15示出其代表例的一部分。
图11是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中的第一螺母30的变形例,其特征在于缩径部。将其俯视示意图以(a)示出,将其剖视示意图以(b)示出。
第一螺母30的螺栓约束部30-1的缩径部的特征在于是凹设于螺栓约束部30-1的圆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30-111的棱柱状槽30-132。即使通过这样的第一螺母30,也是与图10所示的螺纹紧固体同样的防松弛机构,发挥优异的防松弛功能。在此,棱柱状的槽形成于圆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30-111侧,但是也可以形成于第一螺母的螺纹孔30-3侧。而且,形状以及数量不受限定,槽的体积比螺栓约束部30-1的体积大也没关系。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形成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的缩径部也可以是将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30-1以柱的形状竖立设置那样的、贯通设置于螺栓以及螺母的轴心线方向的空间30-133。如图10所示,设置为由这样的空间30-133形成的柱的形状的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30-1约束螺栓,由于生成多个螺纹牙的齿侧的螺接面36-1的间隙消失的螺接面36-2,因此齿侧间不能相对移动,能够防止螺纹紧固体的松弛。
图13也是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中的第一螺母30的变形例,其特征在于螺栓约束部30-1的外周面。将其俯视示意图以(a)示出,将其剖视示意图以(b)示出。
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螺母30的螺栓约束部30-1的缩径部是贯通设置于螺栓约束部30-1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的狭缝30-131,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为十二棱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30-112。若使用这样的第一螺母30,则通过螺栓约束部30-1的十二棱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30-112与压接部31-1的前端面31-121的接点32的水平面I描绘圆周II,与图10所示的螺纹紧固体比较,虽然接点32减少,但是能够通过同样的防松弛机构发挥防松弛功能。尤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未图示,但是优选使狭缝形成于十二棱锥台的顶点的位置。此外,在此,对使用十二边形作为多边形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多边形则没有限定。
图14是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中的第二螺母31的变形例,其特征在于压接部31-1的压接部内周面。将其俯视示意图以(a)示出,将其剖视示意图以(b)示出。
其特征在于第二螺母31的压接部31-1的压接部内周面是十二棱柱侧面状的压接部内周面31-112。即使在这样的第二螺母31与具有图8所示的螺栓约束部30-1的第一螺母30的组合中,通过螺栓约束部30-1的圆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30-111与压接部31-1的前端面31-121的接点32的水平面I描绘圆周II,虽然接点32减少,但是能够通过同样的防松弛机构发挥防松弛功能。此外,在此,使用十二边形作为多边形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多边形则没有限定。
图15是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中的第二螺母31的变形例,其特征在于压接部31-1的前端面。将其俯视示意图以(a)示出,将其剖视示意图以(b)示出。
图7、图9以及图13所示的第二螺母31的压接部前端面都是平坦的前端面31-121,但是为了减少压接部前端面的磨损,将压接部前端面设置为其前端部剖面为近似圆弧状的前端面31-122。通过设置为这样的压接部前端面的形状,能够使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的防松弛功能不降低,反复使用次数增加。另外,在此,以近似圆弧状的压接部前端面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此之外,在压接部前端面的内侧具有曲率的形状以及向压接部前端面的内侧倒角的形状等,只要是与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的接触阻力被削减的形状,则没有限定。
图16是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中的第二螺母31的变形例,是省略图7的螺栓33,与图7的第一螺母30组合而成的剖视示意图。其特征在于压接部内周面为以压接部31-1的前端部侧为上表面的圆锥台侧面状的压接部内周面31-113,具有如下效果:第一螺母30的螺栓约束部30-1的螺纹孔30-3的圆筒面比圆柱侧面状的压接部内周面31-111向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Q的方向挠曲而缩径的按压容易作用。
虽然未图示,但是作为图16的变形例,只要第一螺母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为圆锥台侧面状,则第二螺母的压接部内周面为以压接部的前端部侧为底面的圆锥台侧面状,也可以是第二螺母的圆锥台侧面与铅垂线构成的角比第一螺母的圆锥台侧面与铅垂线构成的角小的圆锥台侧面状。
图17是图7所示的螺纹紧固体中的、第一螺母30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以及第二螺母31的压接部前端面的变形例,是省略了图7的螺栓33的剖视示意图。第一螺母30的特征在于,螺栓约束部30-1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是具有以与螺栓以及螺母为同一轴心线Q为中心的膨胀部30-15的圆柱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30-113。另一方面,第二螺母31的特征在于,压接部31-1的压接部内周面为圆柱侧面状的压接部内周面31-111,但是压接部31-1的前端面为将其前端部剖面的一部分设置为近似圆弧状的压接部前端面31-123。这样的组合由于螺栓约束部30-1与压接部31-1的接触面都为近似圆弧状,因此能够以图14所示的第一螺母30和第二螺母31的组合以上的程度实现磨损的减少,也能显著增加反复使用次数。
以上,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能够利用在已往的螺钉中使用的素材是不言而喻的。能够使用普通钢、碳钢、铬钼钢、镍铬钼钢、镍铬钢、锰铜钢、锰铬钢、不锈钢、以及耐候钢等合金钢材、以及塑料、黄铜、磷青铜、铜、铝、钛、蒙乃尔、哈司特镍合金、英高镍(Inconel)以及卡朋特(Carpenter)等非铁材料等。
尤其是,在运输设备、搬运设备、化学设备、精密设备以及机床等各种工业设备,以及工厂、桥梁、塔架、储罐等各种建筑物中的轻量化中,即使在塑料材料中,也优选使用工程塑料以及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尤其是,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以及纤维素纳米纤维强化后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从热特性、化学特性、力学特性的观点为优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能够用于运输设备、搬运设备、化学设备、精密设备以及机床等各种工业设备,以及工厂、桥梁、塔架、储罐等各种建筑物中的无数接合、固定部的螺纹紧固体是不言而喻的。进一步地,可认为本发明的防松弛螺母的根本的螺钉紧固机构,通过改造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能够使可适用的接合、固定部的范围飞跃式扩大,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极高。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松双螺母;
2:第一螺母;
2-1:第一螺母的螺纹孔;
2-2:凸部;
2-3:凸部的外周面;
3:第二螺母;
3-1:第二螺母的螺纹孔;
3-2:凹部;
3-3:凹部的内周面;
4:螺钉轴;
4-1:螺纹牙;
5:被紧固体;
O:第二螺母的螺纹孔轴心;
P:凸部的外周面轴心;
d:偏心量;
6:上部螺母;
6-1:上部螺母部;
6-2:圆环部;
6-3:凸锥;
6-4:内螺纹;
6-5:水平方向的切割槽;
6-6:纵切割槽;
6-7:弹性突出件;
7:下部拧紧螺母;
7-1:凹部;
7-2:凹锥;
8:螺栓;
9:上螺母;
9-1:抵碰凸部;
9-2:端部;
9-3:螺纹孔;
9-4:前端外周角部;
10:下螺母;
10-1:锥形通孔接受部;
10-2:槽;
11:紧固体;
11-1:卡止突部;
12:中间间隙位置;
13:紧固螺栓;
14:被紧固体;
J:轴向;
K:与轴成直角的方向;
15:右螺纹螺母;
16:环形阶梯部;
17:垂直按压部;
18:左螺纹螺母;
19:环形凸部;
20:倾斜按压部;
30:第一螺母;
30-1:螺栓约束部;
30-11:螺栓约束部外周面;
30-111:圆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
30-112:十二棱锥台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
30-113:具备膨胀部的圆柱侧面状的螺栓约束部外周面;
30-12:螺栓约束部的上底前端面;
30-131:狭缝;
30-132:棱柱状槽;
30-133:柱形空间;
30-14:螺栓约束部下底外周部;
30-15:螺栓约束部的膨胀部;
30-2:被紧固构件装配部;
30-21:第一拧紧部;
30-3:第一螺母的螺纹孔;
31:第二螺母;
31-1:压接部;
31-11:压接部内周面;
31-111:圆柱侧面状的压接部内周面;
31-112:十二棱柱侧面状的压接部内周面;
31-113:圆锥台侧面状的压接部内周面;
31-12:压接部前端面;
31-121:平坦的压接部的前端面;
31-122:通过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的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的剖面为圆弧状的压接部前端面;
31-123:通过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的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的剖面的一部分为圆弧状的压接部前端面;
31-13:第二拧紧部;
31-3:第二螺母的螺纹孔;
32:螺栓约束部与压接部的接点;
33:螺栓;
34:螺纹牙;
34-11:螺栓的螺纹牙的顶点;
34-12:螺母的螺纹牙的顶点;
34-21:螺栓的螺钉槽;
34-22:螺母的螺钉槽;
34-31: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
34-32:螺母的螺纹牙的齿侧;
35:被紧固构件;
36:螺栓约束部的螺纹牙的齿侧与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的螺接面;
36-1:螺纹紧固体形成前的螺接面;
36-2:螺纹紧固体形成后的螺接面;
Q: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
L:第一螺母的螺纹孔的圆筒面的缩径方向;
I:通过螺栓约束部与压接部的接点的水平面;
II:通过螺栓约束部与压接部的接点的水平面I上的圆周。

Claims (12)

1.一种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是用于形成使用螺栓以及螺母来固定被紧固构件的螺纹紧固体的、由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构成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母以从普通钢、碳钢、铬钼钢、镍铬钼钢、镍铬钢、锰铜钢、锰铬钢、不锈钢、耐候钢、蒙乃尔、哈司特镍合金、英高镍以及卡朋特中选择的任一者为素材,且具备:螺纹孔,其与所述螺栓为同一轴心线;装配部,其与所述被紧固构件连接;第一拧紧部,其用于向所述螺栓螺嵌;以及凸状的螺栓约束部,其形成生成多个使所述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所述第一螺母的所述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没有间隙的螺接面的缩径部,并具有与所述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外周面,
所述第二螺母以从普通钢、碳钢、铬钼钢、镍铬钼钢、镍铬钢、锰铜钢、锰铬钢、不锈钢、耐候钢、蒙乃尔、哈司特镍合金、英高镍以及卡朋特中选择的任一者为素材,且具备:螺纹孔,其与所述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第二拧紧部,其用于向所述螺栓螺嵌;以及凹状的压接部,其按压所述螺栓约束部,并具有生成多个使所述螺栓的螺纹牙的齿侧与所述第一螺母的所述螺纹孔的螺纹牙的齿侧没有间隙的螺接面的与所述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内周面,
所述缩径部是贯通设置于所述螺栓约束部的轴心线方向且以所述轴心线为对称的中心而形成三个以上的狭缝,为了至少生成两个以上所述没有间隙的螺接面,所述螺栓约束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前端部两者所接触的接点的轴心线方向的位置处于从所述螺栓约束部的前端部起所述轴心线的装配部方向上的所述螺栓的0.50螺距~4.00螺距之间的所述螺栓约束部的基端部侧,
所述螺栓约束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以圆筒面状而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约束部的所述外周面的形状为以所述装配部侧为底面的近似圆锥台状侧面的凸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约束部的所述外周面的形状为以所述装配部侧为底面的近似多棱锥台状侧面的凸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约束部的所述外周面的形状为具有与所述螺栓为同一轴心线的膨胀部的近似柱状侧面的凸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形状为近似圆柱状侧面的凹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形状为以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前端部侧为底面的近似圆锥台状侧面的凹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形状为以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前端部侧为上表面的近似圆锥台状侧面的凹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形状为近似多棱柱状侧面的凹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形状为以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前端部侧为底面的近似多棱锥台状侧面的凹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形状为以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前端部侧为上表面的近似多棱锥台状侧面的凹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在包含所述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的所述螺栓以及螺母的同一轴心线方向的所述第二螺母的所述压接部的剖面中,至少所述压接部的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前端部的形状为近似圆弧状或者倒角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螺母的所述装配部的所述被紧固构件侧具备凸缘。
CN202080095146.2A 2019-11-30 2020-10-14 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 Active CN1150235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6927 WO2021106228A1 (ja) 2019-11-30 2019-11-30 緩み止めナット
JPPCT/JP2019/046927 2019-11-30
PCT/JP2020/038786 WO2021106409A1 (ja) 2019-11-30 2020-10-14 弛緩防止ナ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557A CN115023557A (zh) 2022-09-06
CN115023557B true CN115023557B (zh) 2023-10-03

Family

ID=7612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5146.2A Active CN115023557B (zh) 2019-11-30 2020-10-14 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71980B2 (zh)
CN (1) CN115023557B (zh)
WO (2) WO2021106228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401A (zh) * 2002-05-01 2003-11-19 山田房夫 防松紧固件
JP2008038947A (ja) * 2006-08-02 2008-02-21 Katsuhiro Ouchi ネジのロック機構
JP2009275727A (ja) * 2008-05-12 2009-11-26 Tetsuo Murayama 緩み止めロック装置
JP2013185704A (ja) * 2012-03-05 2013-09-19 Tanaka Masae ロックナット
JP5540275B1 (ja) * 2013-07-03 2014-07-02 有限会社Sgg研究所 緩み止めナットセットとその生産方法
JP2014126159A (ja) * 2012-12-27 2014-07-07 Yoshitaka Akino ナットの緩み止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241A (ja) * 1994-07-01 1996-01-16 Shirakawa Neji Seisakusho:Kk 緩み止めナット
US7925624B2 (en) 2006-03-31 2011-04-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igh availability data
JP3168087U (ja) * 2011-03-07 2011-06-02 理研興業株式会社 ナットの緩み防止機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401A (zh) * 2002-05-01 2003-11-19 山田房夫 防松紧固件
JP2008038947A (ja) * 2006-08-02 2008-02-21 Katsuhiro Ouchi ネジのロック機構
JP2009275727A (ja) * 2008-05-12 2009-11-26 Tetsuo Murayama 緩み止めロック装置
JP2013185704A (ja) * 2012-03-05 2013-09-19 Tanaka Masae ロックナット
JP2014126159A (ja) * 2012-12-27 2014-07-07 Yoshitaka Akino ナットの緩み止め装置
JP5540275B1 (ja) * 2013-07-03 2014-07-02 有限会社Sgg研究所 緩み止めナットセットとその生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06409A1 (zh) 2021-06-03
WO2021106228A1 (ja) 2021-06-03
JP7171980B2 (ja) 2022-11-16
CN115023557A (zh) 2022-09-06
WO2021106409A1 (ja)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7677B2 (en) Asymmetric fastener recess and key
US6698316B1 (en) Asymmetrical fastening system
CN1457401B (zh) 防松紧固件
CN1200210C (zh) 防松螺母组件
US20210348643A1 (en) One-piece self-locking nut
JPS6240564B2 (zh)
US5232249A (en) Fastening device
US4601623A (en) Fastener system and method
JP2021165587A (ja) 弛緩防止ナット
JP4418899B2 (ja) 緩み止めナット
CN107073557B (zh) 一体式自锁螺母
CN115023557B (zh) 双螺母式防松弛螺母
US7011481B2 (en) Securing nut including a nut body and straining ring
JP5342434B2 (ja) 鉄筋の継手構造
CN112272739B (zh) 防松金属制外螺纹
WO2000058056A1 (en) Asymmetrical fastening system
CN209761973U (zh) 一种连接螺栓保护装置及法兰连接结构
CN111173830A (zh) 一种复合型防松螺母
KR20210031982A (ko) 작은 축방향 힘의 밀봉 시스템
JP7411864B1 (ja) ねじ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締結システム
CN215950098U (zh)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CN111609022B (zh) 一种防松动组合螺母
JP3629487B1 (ja) ロックナット
JP2023103739A (ja) ナット構造体
CN113309780A (zh)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