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0098U -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50098U CN215950098U CN202121444232.8U CN202121444232U CN215950098U CN 215950098 U CN215950098 U CN 215950098U CN 202121444232 U CN202121444232 U CN 202121444232U CN 215950098 U CN215950098 U CN 2159500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t
- revolution
- wrenching
- nut body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其中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螺母本体包括承载端面和扳拧端面;螺母本体上设有贯穿承载端面和扳拧端面的内通孔;在内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螺母本体靠近扳拧端面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扳拧结构,其中,第一扳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耳结构;螺栓包括外表面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杆,在外螺纹的螺纹牙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在使用时,由于第一扳拧结构上凸耳结构的存在,在采用扳拧工具与螺母上的第一扳拧结构配合给螺母施加扭矩后,螺母上的第一扳拧结构在扳拧工具的挤压作用下会产生形变,使至少部分第一扳拧结构嵌入螺栓上的凹槽中,从而形成防松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机械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螺纹连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通常的,用于实现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结构包括螺母和螺栓,螺母和螺栓上具有互相配合内外螺纹,在连接时,通过将内外螺纹旋拧在一起实现螺纹连接。
但是,将螺纹连接结构应用在重荷载或者严重振动的场景时,会导致螺纹连接结构松动,从而影响被螺纹连接结构所固定的部件的稳定性。
因此,如何确保螺纹连接结构应用在重荷载或者严重振动的场景时不松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母,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包括承载端面和扳拧端面;所述螺母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承载端面和扳拧端面的内通孔;在所述内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其中,所述内螺纹设置在靠近所述扳拧端面一侧的内壁上,或者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内通孔内壁的其它部位,或者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内通孔的整个内壁上;在所述螺母本体靠近所述扳拧端面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扳拧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扳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耳结构,所述凸耳结构为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的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第二扳拧结构;
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扳拧结构与所述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为多角结构;所述第二扳拧结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螺纹的中心轴线重合。
可选的,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包括呈阶梯状的第一回转面、第二回转面和第三回转面;
所述第一回转面位于所述第一扳拧结构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之间;
所述第三回转面位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与所述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之间,且与所述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相连;
所述第二回转面位于所述第三回转面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之间,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回转面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回转面和第三回转面为圆柱面,所述第二回转面为圆锥面,所述第一回转面的回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回转面的回转半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扳拧结构所在的螺母本体部分的外表面为圆柱面或圆锥面;
如果所述第一扳拧结构所在的螺母本体部分的外表面为圆锥面,则所述第一扳拧结构所在的螺母本体部分的半径由所述扳拧端面向所述承载端面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第一扳拧结构包括三个凸耳结构,所述三个凸耳结构沿所述螺母本体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的,同时与所述三个凸耳结构相切形成的圆的半径由所述扳拧端面向所述承载端面逐渐增大。
可选的,同时与所述三个凸耳结构相切形成的圆的圆心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中心轴线上。
可选的,所述凸耳结构为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的圆弧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螺栓,包括外表面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杆,在所述外螺纹的螺纹牙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可选的,在所述外螺纹的螺纹牙上设有五个凹槽。
可选的,所述五个凹槽沿所述螺纹杆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的,每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外螺纹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多个截距的螺纹牙相交。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面为曲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螺纹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螺母,以及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螺栓;
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形成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母上的第一扳拧结构在扳拧工具的挤压作用下产生形变,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扳拧结构嵌入所述螺栓上的凹槽中。
可选的,所述凸耳结构的数量与所述凹槽的数量的比值为3:5。
可选的,所述凸耳结构为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的圆弧结构,所述凹槽的底面为曲面;所述圆弧结构的半径与所述曲面的半径相同。
可选的,所述凹槽在所述外螺纹的中心轴线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凸耳结构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中心轴线上的长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在螺母的外表面设置具有凸耳结构的第一扳拧结构,在螺栓的外螺纹上设置与凸耳结构相配合的凹槽。在使用时,由于第一扳拧结构上凸耳结构结构的存在,在采用扳拧工具与螺母上的第一扳拧结构配合给螺母施加扭矩后,螺母上的第一扳拧结构在扳拧工具的挤压作用下会产生形变,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扳拧结构嵌入所述螺栓上的凹槽中,从而形成防松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结构,在拧紧之前内外螺纹配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结构,在拧紧之前内外螺纹配合状态的主视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结构,在拧紧之后内外螺纹配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结构,在拧紧之后内外螺纹配合状态的主视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半剖视图;
图2C为图2A的右视图;
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扳拧结构上与内螺纹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外轮廓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螺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半剖视图;
图3C为图3A的右视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螺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半剖视图;
图4C为图4A的右视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栓的主视图;
图5C为图5B中沿A向的剖视图;
图5D为图5B中包含凹槽的一个截距的螺纹牙朝B向投影的外轮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螺母,11-承载端面,12-扳拧端面,13-内通孔,14-第一扳拧结构,15-第二扳拧结构,16-第一回转面,17-第二回转面,18-第三回转面;
131-内螺纹,141-凸耳结构;
2-螺栓,21-螺纹杆,211-外螺纹,21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A,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纹连接结构。该螺纹连接结构包括互相配合实现螺纹连接的螺母1和螺栓2。
其中,螺母1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包括相对的两端面,承载端面11和扳拧端面12;所述螺母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承载端面11和扳拧端面12的内通孔13;在所述内通孔13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31,其中,所述内螺纹131设置在靠近所述扳拧端面12一侧的内壁上,或者所述内螺纹131设置在所述内通孔13内壁的其它部位,或者所述内螺纹131设置在所述内通孔13的整个内壁上;所述螺母本体靠近所述扳拧端面12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扳拧结构14,其中,所述第一扳拧结构14包括至少一个凸耳结构141,所述凸耳结构141为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的结构。
其中,螺栓2,包括外表面具有外螺纹211的螺纹杆21,在所述外螺纹211的螺纹牙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2111。
如图1B至图1E所示,图1B和图1C均为拧紧之前内外螺纹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D和图1E均为拧紧之后内外螺纹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使用时,由于第一扳拧结构14上凸耳结构141的存在,在采用扳拧工具与螺母1上的第一扳拧结构14配合给螺母1施加扭矩后,螺母1上的第一扳拧结构14在扳拧工具的挤压作用下会产生形变,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扳拧结构14嵌入所述螺栓2上的凹槽2111中,从而形成防松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图1B至图1E仅示出了内外螺纹配合状态下,第一扳拧结构14区域以及螺栓中与第一扳拧结构14对应区域的结构,对于螺母1和螺栓2在图1B至图1E未示出的其他区域可以继续参见图1A。
下面结合附图对螺纹连接结构中的螺母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A,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母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螺母1包括具有内通孔13的螺母本体,其中,可选地,内通孔可以为圆柱状结构。在内通孔13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31,用于与螺栓2上的外螺纹211配合实现螺纹连接。螺母本体的两端分别是承载端面11和扳拧端面12(扳拧端面12也可称作非承载端面),其中,内通孔13同时贯穿承载端面11和扳拧端面12,承载端面11和扳拧端面12可以均与内通孔13的中心轴线垂直。
如图2B所示,可选地,内螺纹131仅在靠近扳拧端面12的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或者在内通孔13内壁的其它部位设置内螺纹131,或者在内通孔13的整个内壁上均设有内螺纹131,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如果仅在靠近扳拧端面12的一侧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131,则靠近承载端面一侧的内壁面为圆柱面,该圆柱面与内螺纹131相接部分可以采用倒角实现过渡连接。
结合图2A和图2B,在所述螺母本体靠近所述扳拧端面12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扳拧结构14,其中,所述第一扳拧结构14包括三个凸耳结构141,以及三个凸耳结构141所围绕的螺母本体部分。三个凸耳结构141沿螺母本体的周向分布,可选的,三个凸耳结构141沿螺母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其中,凸耳结构141是指由螺母本体外表面向远离螺母本体外表面方向凸起的结构。在采用扳拧工具与第一扳拧结构14配合给螺母1施加扭矩后,由于凸耳结构141的存在,会使螺母1上的第一扳拧结构14对应的螺母本体部分产生形变。
本申请对凸耳结构141的具体构造不进行限定,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2C和图2D所示,图2D为第一扳拧结构上与内螺纹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外轮廓示意图。凸耳结构141为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的圆弧结构,这样,第一扳拧结构14所对应的螺母本体部分被凸耳结构141分割为三段大圆弧,由图2C和图2D可以看出,大圆弧段与凸耳结构141的圆弧结构依次交替相连。其中,可选地,三个凸耳结构141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如果三个凸耳结构141是相同的,并且三个凸耳结构141沿螺母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则同时与所述三个凸耳结构141相切形成的圆的圆心可以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中心轴线上。其中,图2D中位于三个凸耳结构141外侧的虚线部分围成的圆,即为同时与所述三个凸耳结构141相切形成的圆,其对应的半径为R2,R1表示第一扳拧结构14所在的螺母本体部分的半径。
为了减小加工过程中对加工磨具的损伤,便于加工的实现,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中第一扳拧结构14所在的螺母本体部分的半径R1可以由扳拧端面12向所述承载端面11逐渐增大。其中,第一扳拧结构14所在的螺母本体部分也可以理解为:由扳拧端面12向承载端面11延伸第一长度的螺母本体部分,其中,第一长度是指凸耳结构141在螺母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时与所述三个凸耳结构相切形成的圆的半径R2,也可以由所述扳拧端面12向所述承载端面11逐渐增大。
可选地,在上述所有关于螺母1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第一扳拧结构14靠近承载端面11的一侧,和/或,在第一扳拧结构14靠近扳拧端面12的一侧设有倒角,以更有利于加工制作,同时实现结构的轻量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第一扳拧结构14包括三个凸耳结构141的场景为例对螺母1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不表示对凸耳结构141的数量进行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扳拧结构1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耳结构141,使得在采用扳拧工具与第一扳拧结构14配合给螺母1施加扭矩后,会使螺母1上的第一扳拧结构14对应的螺母本体部分产生形变即可。例如,可选地,第一扳拧结构14可以是包括少于三个凸耳结构141的情况,也可以是大于三个凸耳结构141的情况,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另外,现有一些防松螺纹紧固件存在不容易拆卸的问题,如何使得防松螺纹紧固件更方便拆卸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母1的外表面上还可以包括第二扳拧结构15,所述第二扳拧结构15位于所述第一扳拧结构14与所述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11之间,第二扳拧结构15主要用于拧松螺母。这样,在螺母1的外表面上设置的第二扳拧结构15,可以使得螺母1方便地被拆卸。
本申请对第二扳拧结构15不进行限定,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扳拧结构15为多角结构,其中,所述多角结构至少是三角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二扳拧结构1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螺纹131的中心轴线重合。
如图2A所示,第二扳拧结构15位于靠近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11的一侧,用于通过与扳拧工具(如扳手)配合,对螺母施加扭矩,以拧松螺母。本申请对第二扳拧结构15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拧松螺母的作用即可。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扳拧结构15为多角结构,即第二扳拧结构15中与螺母本体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外轮廓为多边形。例如,可选地,如图2A至图2C所示,第二扳拧结构15为十二角结构,即第二扳拧结构15包括12个向外凸出的角,其中,第二扳拧结构15的中心轴线与内螺纹131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二扳拧结构15中与螺母本体中心轴线垂直的截面包含24个长度相同的直线段,任意两个相邻的直线段形成一个小于180度的夹角,共形成有24个夹角,其中位于第二扳拧结构15内侧的夹角有12个,均为120度,在第二扳拧结构15外侧的夹角有12个,均为150度。又例如,可选地,如图3A至图3C所示,第二扳拧结构15为十角结构,所述十角结构可以由上述十二角结构去掉任意一对儿中心对称的角形成。再例如,可选地,如图4A至图4C所示,第二扳拧结构15为六角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以第二扳拧结构15为六角结构、十角结构和十二角结构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并不表示第二扳拧结构15仅限于上述所列出的场景。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扳拧结构15可以是任一种多角结构,此处不进行一一列举。
可选地,如图2A、图3A和图4A所示,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还可以包括三个回转面:第一回转面16、第二回转面17和第三回转面18。其中,第一回转面16位于所述第一扳拧结构14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15之间;第三回转面18位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15与所述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11之间,且与所述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11相连;所述第二回转面17位于所述第三回转面18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15之间,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回转面18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15。
可选地,第一回转面16、第二回转面17和第三回转面18的回转轴线均可以与内螺纹131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回转面16可以为圆柱面或圆锥面,第二回转面17可以为圆柱面或圆锥面,第三回转面18可以为圆柱面或圆锥面,其中,第一回转面16、第二回转面17和第三回转面18采用圆柱面或圆锥面,有利于实现结构的轻量化,尤其适用于将上述螺母1应用于航空航天的工作场景中。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回转面16和第三回转面18为圆柱面,所述第二回转面17为圆锥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端面11,一般用于与目标安装界面抵接,为了减少第三回转面18对目标安装界面的压力,本申请增大第三回转面18与目标安装界面的抵接面积,即增加第三回转面18的回转半径,这样可以减小在第三回转面18上的应力集中,进而可以减小对目标安装界面的压力,可选地,如图2A、图3A和图4A所示,第一回转面16的回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回转面18的回转半径。可选地,可以将第二回转面17设置为圆锥面,以过渡连接第三回转面18和第二扳拧结构15,当第二回转面17为圆锥面时,第二回转面17一方面可以用于连接两种不同尺寸的端面,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可选地,由扳拧端面12向承载端面11,第一回转面16、第二回转面17和第三回转面18呈回转半径依次递增的阶梯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螺母外表面同时包括第一回转面16、第二回转面17和第三回转面18的场景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并不表示螺母1的外表面仅限于上述所列出的场景。在实际应用中,螺母1的外表面可以不包括上述第一回转面16、第二回转面17和第三回转面18,也可以仅包括上述三个回转面中的一个或两个,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申请也不仅限于上述示例中的第一回转面16、第二回转面17和第三回转面18呈回转半径依次递增的阶梯状的场景,例如第一回转面16、第二回转面17和第三回转面18可以采用相同的回转半径。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需求,确定螺母外表面上回转面的位置、数量以及尺寸。
综上,可选地,在螺母1的外表面包括第一扳拧结构14但不包括第二扳拧结构15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与第一扳拧结构14配合的扳拧工具施加扭矩在第一扳拧结构上,在拧紧螺母1的过程中,凸耳结构141附近材料在扳拧工具的挤压下产生塑性变形,嵌入与螺母1配合的螺栓2的凹槽2111中,从而形成防松效果;可选地,在螺母1的外表面同时包括第一扳拧结构14和第二扳拧结构15的情况下,螺母1与螺栓2以同样的方式形成防松效果,在需要卸载时,可以进一步采用与第二扳拧结构15配合的扳拧工具对螺母1施加反向扭矩,以拧松螺母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关于螺母1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显而易见的依附关系,则“可选地”所引导的特征描述不存在必然的顺序关系,这意味着,这些特征描述可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技术方案,这些组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螺纹连接结构中的螺栓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A和5B所示,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主视图。螺栓2包括外表面具有外螺纹211的螺纹杆21,所述外螺纹211的螺纹牙上设有凹槽2111。图5C是图5B中沿A向的剖视图,包含了凹槽2111的截面轮廓,如图5C所示,凹槽2111通过将螺纹牙的部分材料去掉而形成,螺纹牙是指外螺纹上凸起部分。
螺纹杆21的直径与螺母1的内通孔13的直径相配合,并且外螺纹211与内通孔13内壁上的内螺纹131相配合,以使螺母1与螺栓2能够实现螺纹连接。
本申请对螺纹杆21的外螺纹211上凹槽2111的数量、尺寸以及在外螺纹211上的分布位置均不进行限定。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A和5D所示,沿螺纹杆21周向均匀分布有五个凹槽2111,其中,每个凹槽2111沿所述外螺纹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多个截距的螺纹牙相交。其中,可选地,凹槽2111在外螺纹211的中心轴线上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所述凸耳结构141在所述螺母1本体的中心轴线上的长度,以使得凸耳结构能够更好的嵌入在凹槽内。
请继续参见图5D,图5D为图5B中包含凹槽的一个截距的螺纹牙朝B向的投影的外轮廓示意图,图5D中的外轮廓也是凹槽所在区域且垂直于外螺纹的中心轴线的某个截面外轮廓,本申请中的凹槽2111的底面可以为曲面,可选地,图5D中5个凹槽的截面轮廓为5个圆弧段,其中,相邻两个圆弧段的中心轴线之间夹角为72度。为了更好实现凹槽与螺母中凸耳结构的配合,所述圆弧段的半径R可以与所述凸耳结构在垂直于内螺纹轴线截面的轮廓的圆弧半径相同。
如图5D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凹槽与螺纹牙相接的部分也可以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其中,过渡连接的圆弧的曲率半径为r,其中,凹槽底面的曲面的半径R大于过渡连接的圆弧的曲率半径为r。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沿螺纹杆21周向均匀分布有五个凹槽2111的场景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并不表示对凹槽的数量进行限定,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螺母中凸耳结构的数量,确定与之配合的凹槽数量。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螺母与螺栓在拧紧状态下,螺母中凸耳结构停留的位置相对于凹槽的位置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并不一定每次拧紧状态下,凸耳结构停留的位置都能正好完全与凹槽的位置相对应,达到理想的防松动变形状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凸耳结构停留的位置与凹槽的位置相配合的概率,将螺母中凸耳结构的数量与螺栓中凹槽的数量的比值设置为3:5,这样,无论凸耳结构停留在任何位置,基本都能保证至少部分第一扳拧结构嵌入所述螺栓上的凹槽中,以到达防松动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关于螺栓2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显而易见的依附关系,则“可选地”所引导的特征描述不存在必然的顺序关系,这意味着,这些特征描述可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技术方案,这些组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下面以螺母包括三个凸耳结构,螺栓包括五个凹槽的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纹连接结构的工作原来进行说明。
如图1D至图1E所示,拧紧螺母时,使用与第一扳拧结构相配合的扳拧工具施加扭矩在第一扳拧结构上,在拧紧螺母的过程中,三个凸耳结构附近材料在扳拧工具的挤压下产生塑性变形,嵌入与螺母配合的螺栓的凹槽中,从而形成防松效果。拆卸螺母时,使用与第二扳拧结构相配合的扳拧工具施加反向扭矩在第二扳拧结构上。
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包括承载端面和扳拧端面;
所述螺母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承载端面和扳拧端面的内通孔;
在所述内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其中,所述内螺纹设置在靠近所述扳拧端面一侧的内壁上,或者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内通孔内壁的其它部位,或者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内通孔的整个内壁上;
在所述螺母本体靠近所述扳拧端面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扳拧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扳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耳结构,所述凸耳结构为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上还设有第二扳拧结构;
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扳拧结构与所述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为多角结构;
所述第二扳拧结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螺纹的中心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回转面、第二回转面和第三回转面;
所述第一回转面位于所述第一扳拧结构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之间;
所述第三回转面位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与所述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之间,且与所述螺母本体的承载端面相连;
所述第二回转面位于所述第三回转面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之间,用于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回转面与所述第二扳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面和第三回转面为圆柱面,所述第二回转面为圆锥面,所述第一回转面的回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回转面的回转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拧结构所在的螺母本体部分的外表面为圆柱面或圆锥面;
如果所述第一扳拧结构所在的螺母本体部分的外表面为圆锥面,则所述第一扳拧结构所在的螺母本体部分的半径由所述扳拧端面向所述承载端面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拧结构包括三个凸耳结构,所述三个凸耳结构沿所述螺母本体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同时与所述三个凸耳结构相切形成的圆的半径由所述扳拧端面向所述承载端面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结构为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的圆弧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同时与所述三个凸耳结构相切形成的圆的圆心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中心轴线上。
11.一种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表面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杆,在所述外螺纹的螺纹牙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螺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螺纹的螺纹牙上设有五个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五个凹槽沿所述螺纹杆周向均匀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螺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外螺纹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多个截距的螺纹牙相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为曲面。
16.一种螺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螺母,以及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所述的螺栓;
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形成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母上的第一扳拧结构在扳拧工具的挤压作用下产生形变,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扳拧结构嵌入所述螺栓上的凹槽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螺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结构的数量与所述凹槽的数量的比值为3:5。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螺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结构为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的圆弧结构,所述凹槽的底面为曲面;所述圆弧结构的半径与所述曲面的半径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螺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外螺纹的中心轴线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凸耳结构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中心轴线上的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44232.8U CN215950098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44232.8U CN215950098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50098U true CN215950098U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565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44232.8U Active CN215950098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5009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9780A (zh) * | 2021-06-28 | 2021-08-27 | 山东中天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
-
2021
- 2021-06-28 CN CN202121444232.8U patent/CN21595009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9780A (zh) * | 2021-06-28 | 2021-08-27 | 山东中天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27598B2 (ja) | ねじ部品システム | |
JP4801837B2 (ja) | ネジ山付留め具のための渦巻型駆動システム | |
US9970469B2 (en) | Asymmetric fastener recess and key | |
KR102557852B1 (ko) | 억지 끼워맞춤 패스너들을 위한 테이퍼형 인입부 | |
US7635243B2 (en) | Load indicating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
US4826376A (en) | Lock nu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HU215819B (hu) | Hajtórendszer, kötőelem és csavarhúzó szerszám | |
US3927503A (en) | Prevailing torque fastener | |
US3543826A (en) | Stiff nut | |
HU221044B1 (hu) | Fejescsavar főleg szoros csavarkötésekhez, valamint ilyen fejescsavarhoz való csavarkulcs | |
CN108006051B (zh) | 防松螺纹副及防松螺纹件 | |
KR102549440B1 (ko) | 억지 끼워맞춤 패스너들을 위한 반경형 인입부 | |
US20240110590A1 (en) | ANTI-ROTATION and ANTI-LOOSENING WASHER, FASTENING 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FASTEN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0769780U (zh) | 一种防松螺母 | |
CN215950098U (zh) |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 |
KR20220166323A (ko) | 분해 방지 조인트 및 분해 방지 조인트 어셈블리 | |
WO2020237910A1 (zh) | 一种防松螺杆螺母组件 | |
US4586861A (en) | Convex wedge ramp thread configuration | |
JP2001082430A (ja) | ボルト | |
CN113309780A (zh) | 一种螺母、螺栓及螺纹连接结构 | |
US20190101151A1 (en) | Male screw body, female screw body, screw body design method, screw thread structure | |
CN111120483A (zh) | 一种螺纹件及螺纹结构 | |
JP6440883B1 (ja) | タッピンねじ | |
JP4580061B2 (ja) | 転造めねじ | |
US20030072633A1 (en) | Torque prevailing stu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