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4003A -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4003A
CN115014003A CN202210651884.1A CN202210651884A CN115014003A CN 115014003 A CN115014003 A CN 115014003A CN 202210651884 A CN202210651884 A CN 202210651884A CN 115014003 A CN115014003 A CN 115014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urn
pipe
exhaus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18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4003B (zh
Inventor
余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18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4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4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40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3431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62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4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4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6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回热器包括第一回气管、第二回气管和排气。排气管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回气管和所述第二回气管,所述排气管中排气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相反,所述排气管中排气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回热器通过设置第一回气管和第二回气管,并将排气管依次穿设第一回气管和第二回气管,从而增加回气管的数量的同时,使得排气管与回气管的接触更为紧密,可提高换热效果。此外,本申请的排气管的排气的方向和第一回气管的回气的方向以及第二回气管的回气的方向均相反,使得排气和回气逆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冷设备中,通常采用回气管和毛细管靠近设置,以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毛细管流到蒸发器内的冷媒的温度,并提高回气管流到压缩机中的冷媒的温度,提高制冷效果。然而,上述方式的换热效果较差,导致制冷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回热器包括第一回气管、第二回气管和排气。排气管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回气管和所述第二回气管,所述排气管中排气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相反,所述排气管中排气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相反。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回热器通过设置第一回气管和第二回气管,并将排气管依次穿设第一回气管和第二回气管,从而增加回气管的数量的同时,使得排气管与回气管的接触更为紧密,可提高换热效果。此外,本申请的排气管的排气的方向和第一回气管的回气的方向以及第二回气管的回气的方向均相反,使得排气和回气逆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以及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热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高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排气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气管的第一入口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气管的第一出口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气管的第二入口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气管的第二出口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回气管和第二回气管,并将排气管依次穿设第一回气管和第二回气管,从而增加回气管的数量的同时,使得排气管与回气管的接触更为紧密,可提高换热效果。此外,本申请的排气管的排气的方向和第一回气管的回气的方向以及第二回气管的回气的方向均相反,使得排气和回气逆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
此外,通过将温度较高的第一蒸发器的出口和温度较低的第二蒸发器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回气管的第一入口部和第二回气管的第二入口部连通,使得排气管首先经过温度较高的第一回气管内的回气进行换热,排气管内的排气的温度降低,然后再与温度较低的第二回气管内的回气再次进行换热,从而进一步降低排气管内的排气的温度,从而使得与排气管的出口端连通第二蒸发器能够接收到温度更低的排气,从而提高第二蒸发器的制冷效果,可应用于深冷领域的制冷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或回热器,所述制冷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回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通过回热器设置第一回气管和第二回气管,并将排气管依次穿设第一回气管和第二回气管,从而增加回气管的数量的同时,使得排气管与回气管的接触更为紧密,可提高换热效果。此外,本申请的排气管的排气的方向和第一回气管的回气的方向以及第二回气管的回气的方向均相反,使得排气和回气逆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
此外,制冷系统中将温度较高的第一蒸发器的出口和温度较低的第二蒸发器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回气管的第一入口部和第二回气管的第二入口部连通,使得排气管首先经过温度较高的第一回气管内的回气进行换热,排气管内的排气的温度降低,然后再与温度较低的第二回气管内的回气再次进行换热,从而进一步降低排气管内的排气的温度,从而使得与排气管的出口端连通第二蒸发器能够接收到温度更低的排气,从而提高第二蒸发器的制冷效果,可应用于深冷领域的制冷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回热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回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第一回气管或第二回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回热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回热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回热器10包括第一回气管11、第二回气管12和排气管13。排气管 13依次穿设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排气管13中排气的方向与第一回气管11中回气的方向相反,排气管13中排气的方向与第二回气管12中回气的方向相反。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回热器10通过设置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并将排气管13 依次穿设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从而增加回气管的数量的同时,使得排气管13与回气管的接触更为紧密,可提高换热效果。此外,本申请的排气管13的排气的方向和第一回气管11的回气的方向以及第二回气管12的回气的方向均相反,使得排气和回气逆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3,回热器10包括第一回气管11、第二回气管12和排气管13。
第一回气管11包括第一筒身111、第一入口部112和第一出口部113,第一入口部112 和第一出口部113分别设置在第一筒身111的相对两端,且均自第一筒身111的外壁凸出延伸。
可选地,在第一回气管11竖直安装(如平行制冷设备如冰箱的高度方向)的情况下,第一入口部112位于第一筒身111的底部,第一出口部113位于第一筒身111的顶部,使得回气中的气体在向上流动时,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实现气液分离,无需单独设置气液分离器,即可防止液体经过第一回气管11后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击现象,影响压缩机的压缩效果。
第一筒身111可围成的第一换热空间114,第一筒身111内即为位于第一换热空间114 内,第一筒身111外即为位于第一换热空间114之外。
第二回气管12包括第二筒身121、第二入口部122和第二出口部123,第二入口部122 和第二出口部123分别设置在第二筒身121的相对两端,且均自第二筒身121的外壁凸出延伸。
可选地,在第二回气管12竖直安装(如平行制冷设备如冰箱的高度方向)的情况下,第二入口部122位于第二筒身121的底部,第二出口部123位于第二筒身121的顶部,使得回气中的气体在向上流动时,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实现气液分离,无需单独设置气液分离器,即可防止液体经过第二回气管12后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击现象,影响压缩机的压缩效果。
第二筒身121可围成的第二换热空间124,第二筒身121内即为位于第二换热空间124 内,第二筒身121外即为位于第二换热空间124之外。
请结合图2,排气管13依次穿设于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也即是说,排气管 13自第一回气管11穿入第一回气管11内后再从第一回气管11穿出,之后再次穿入第二回气管12内后再从第二回气管12穿出,从而实现排气管13依次穿设于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
具体地,排气管13包括相对的入口端131和出口端132,排气管13的入口端131自第一回气管11的顶部(如第一出口部113或第一筒身111靠近第一出口部113的外壁)穿出至第一回气管11外,排气管13的出口端132自第二回气管12的底部(如第二出口部123 或第二筒身121靠近第二出口部123的外壁)穿出至第二回气管12外。
可以理解,第一回气管11的回气方向为第一入口部112流向第一出口部113,第二回气管12的回气方向为第二入口部122流向第二出口部123,从而实现排气管13依次穿设于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且排气管13的排气的方向与第一回气管11的回气的方向及第二回气管12的回气的方向均相反,以提高换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回气管11中回气的方向与第二回气管12中回气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在第一回气管11竖直安装(如平行制冷设备如冰箱的高度方向)的情况下,第一入口部112和第一出口部113还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回气管11的顶部和底部,此时排气管13的入口端131 则自第一回气管11的底部(如第一出口部113或第一筒身111靠近第一出口部113的外壁) 穿出至第一回气管11外,以保证排气和第一回气管11内的回气的方向相反。或者,在第二回气管12竖直安装(如平行制冷设备如冰箱的高度方向)的情况下,第二入口部122和第二出口部123还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回气管12的顶部和底部,此时排气管13的出口端132则自第二回气管12的顶部(如第二入口部122或第一筒身111靠近第二入口部122的外壁)穿出至第二回气管12外,以保证排气和第二回气管12内的回气的方向相反。
可选地,排气管13包括位于第一筒身111的第一排气部133和位于第二筒身121的第二排气部134,第一排气部133和第二排气部134均绕成螺旋状。
通过将第一排气部133和第二排气部134盘成螺旋状,从而增大了第一排气部133和第一回气管11中的回气、及第二排气部134与第二回气管12中的回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排气管13和回气管(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之间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3,可选地,第一排气部133和第二排气部134分别与第一筒身111的内壁和第二筒身121的内壁抵触。
通过将第一排气部133和第一筒身111的内壁抵触,第二排气部134和第二筒身121的内壁抵触,使得排气管13在受到回气的冲击时,第一筒身111的内壁和第二筒身121的内壁能够抵消冲击力不易产生晃动,相较于排气管13和筒身(第一筒身111和第二筒身121)的内壁不抵触,排气管13在受到回气的冲击时易发生晃动从而撞击第一筒身111的内壁和第二筒身121的内壁,产生噪音而言,噪音较小。
请再次参阅图1,可选地,第一回气管11与第二回气管12在行向并排设置。
请参阅图4,可选地,第一回气管11与第二回气管12在列向并排设置。
例如,以制冷设备如冰箱的高度方向为参考,行向即为垂直该高度方向的方向,而列向则为平行该高度方向的方向。
如此,第一回气管11与第二回气管12之间的设置方式为多种,第一回气管11与第二回气管12在行向并排设置,能够减小第一回气管11与第二回气管12在列向上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制冷设备的高度;第一回气管11与第二回气管12在列向并排设置,能够减小第一回气管11与第二回气管12在行向上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制冷设备的垂直高度方向的宽度,根据第一回气管11与第二回气管12在制冷设备中的安装位置及安装空间的限制,可确定适合制冷设备的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之间的设置方式。
可选地,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相接,且在相接处形成隔板14,排气管13穿设隔板14,且两端分别从第一回气管11的顶部伸出至第一回气管11外,及从第二回气管 12的底部伸出至第二回气管12外。
具体地,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相接,可以是第一筒身111和第二筒身121相接,相接处形成隔板14,能够将第一换热空间114和第二换热空间124间隔开,防止第一回气管11的回气和第二回气管12的回气接触,影响制冷循环。
第一筒身111包括相接的顶壁115和侧壁116,第二筒身121包括相接的底壁125和侧壁126,第一筒身111和第二筒身121相接指的是第一筒身111的侧壁116和第二筒身121的侧壁126相接,第一入口部112设置在第一筒身111的侧壁116,第一入口部112位于第一筒身111的顶壁115和隔板14之间且靠近隔板14设置,第一出口部113设置在第一回气管11的顶壁115,从而使得第一入口部112到第一出口部113的距离较长,增加第一回气管 11的回气和排气管13的接触面积;第二入口部122设置在第二回气管12的底壁125,第二出口部123设置在第二回气管12的侧壁126,第二出口部123位于第二筒身121的底壁125 和隔板14之间,且靠近隔板14设置,从而使得第二入口部122到第二出口部123的距离较长,增加第二回气管12的回气和排气管13的接触面积。
排气管13的入口端131穿设第一筒身111的顶壁115或第一出口部113并伸出至第一回气管11外,排气管13的出口端132穿设第二筒身121的底壁125或第二入口部122并伸出至第二回气管12外,使得排气管13的排气和第一回气管11及第二回气管12的回气逆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且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相接,可使得排气管13位于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几乎为0,从而减小排气管13的长度。
请参阅图6至图8,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20、冷凝器30、第一蒸发器40、第二蒸发器5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回热器10;第一蒸发器40的出口的冷媒温度高于第二蒸发器50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冷凝器30的入口与压缩机20的出口连通,冷凝器30的出口与排气管13的入口端131连通,排气管13的出口端132与第二蒸发器50的入口连通;第一回气管11的第一入口部112与第一蒸发器40的出口连通,第一回气管11的第一出口部113 与压缩机20的入口连通,第二回气管12的第二入口部122与第二蒸发器50的出口连通,第二回气管12的第二出口部123与压缩机20的入口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00的回热器10设置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并将排气管13依次穿设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从而增加回气管的数量的同时,使得排气管13与回气管的接触更为紧密,可提高换热效果。此外,本申请的排气管13的排气的方向和第一回气管11的回气的方向以及第二回气管12的回气的方向均相反,使得排气和回气逆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
此外,通过将温度较高的第一蒸发器40的出口和温度较低的第二蒸发器50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回气管11的第一入口部112和第二回气管12的第二入口部122连通,使得排气管13 首先经过温度较高的第一回气管11内的回气进行换热,排气管13内的排气的温度降低,然后再与温度较低的第二回气管12内的回气再次进行换热,从而进一步降低排气管13内的排气的温度,从而使得与排气管13的出口端132连通第二蒸发器50能够接收到温度更低的排气,从而提高第二蒸发器50的制冷效果,可应用于深冷领域的制冷设备。
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毛细管61和第二毛细管62。第一毛细管61的两端分别连通冷凝器30的出口和第一蒸发器40的入口。第二毛细管62的两端分别连通排气管13的出口端132和第二蒸发器50的入口,第一毛细管61和第二毛细管62的内径均小于或等于排气管13的内径。
第一蒸发器40为高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需要制冷的区域的制冷需求较低,例如冰箱的常温储藏室,因此,冷凝器30在对冷媒进行冷凝后,可无需经过回热器10,而直接送入第一毛细管61进行节流,以降低冷媒的压力后,即可送入第一蒸发器40进行蒸发,从而进行制冷。
第二蒸发器50为深冷蒸发器,深冷蒸发器需要制冷的区域的制冷需求较高,例如冰箱的冷冻室,冷凝器30在对冷媒进行冷凝后,排气需要进入排气管13,然后进入回热器10进行换热,排气首先经过第一蒸发器40对应的第一回气管11进行初次换热降温,然后再经过第二蒸发器50对应的第二回气管12进行二次降温,从而使得排气在从排气管13的出口端132出来时的温度较低,此时排气进入第二毛细管62进行节流,从而降低排气的压力,使得低温低压的排气进入第二蒸发器50蒸发,由于排气的温度及压力均较低,使得排气蒸发时能够吸收的热量更多,从而提高了第二蒸发器50的蒸发时的制冷效果。且通过先换热,再节流的方式,不仅相较于同时进行换热和节流的方式的能效较高,且排气管13的直径可大于毛细管,换热效率较高,使得回气管(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回气管12)的长度能够得以缩短,可降低成本。
可选地,排气管13的内径还可等于第一毛细管61和第二毛细管62的内径。
也即是说,排气管13也能够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排气在进入到排气管13后,在进行换热的同时,也进行节流,从而能够缩短毛细管的长度,减少整体管路长度。
在制冷系统100工作的情况下,压缩机20会对冷媒进行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从压缩机20的出口流入冷凝器30的入口进行冷凝,以得到中温的液体冷媒,中温液体冷媒(即排气管13中的排气)从冷凝器30的出口经过三通阀后,分别流入第一毛细管61的入口和排气管13的入口端131。
流入第一毛细管61的中温液体冷媒经过第一毛细管61后,得到中温低压的液体冷媒,中温低压的液体冷媒进入第一蒸发器40进行蒸发,能够得到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并流向第一回气管11的第一入口部112,在第一回气管11内与排气管13内的中温液体冷媒进行换热,以得到低温低压气体冷媒,最后从压缩机20的入口进入压缩机20,从而完成第一蒸发器40对应的制冷循环。
流入排气管13的入口端131的中温液体冷媒在排气管13内与第一回气管11中的低温低压气体冷媒进行换热,排气管13的中温的液体冷媒放热,温度初次降低,形成低温高压的液体冷媒,然后与第二回气管12中的低温低压气体冷媒再次进行换热,温度再次降低,形成更低温但高压的液体冷媒,在经过排气管13后,低温高压的液体冷媒进入第二毛细管62,第二毛细管62进行节流降压,从而生成低温低压的液体冷媒,以作为第二蒸发器50的冷媒,从而使得第二蒸发器50蒸发冷媒时,能够得到更好的制冷效果,在第二蒸发器50蒸发冷媒后,能够得到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流向第二回气管12的第二入口部122,并在第二回气管12中与排气管13内的中温液体冷媒(第二回气管12中的第二排气部134的中温液体冷媒的温度相较于第一回气管11中的第一排气部133的中温液体冷媒的温度更低)进行换热,以得到中温低压气体冷媒,最后从压缩机20的入口进入压缩机20,压缩机20再次进行对冷媒进行压缩,以得到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如此循环,以实现制冷。其中,经过回气管(第一回气管11和第二排气管13)和排气管13换热后,压缩机20只需对中温低压气体冷媒进行压缩,降低了对压缩机20的性能要求,使得中低背压的压缩机20也能够达到较好的制冷效果,从而降低了压缩机20的成本。
请参阅图9,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设备1000包括壳体200、以及回热器10或制冷系统100。回热器10和制冷系统100设置在壳体200,制冷系统100能够进行制冷。
制冷设备1000可以是冰箱、空调、冷柜、深冷设备等用于制冷的设备。对于冰箱而言,制冷系统100能够对冰箱的箱体内进行制冷,以达到保存食品的作用。对于空调而言,制冷系统100能够对空调所在空间内进行制冷,以达到对该空间进行降温的作用。
壳体200除了用于安装制冷系统100以对制冷系统100起到保护作用外,还用于安装制冷设备1000的其他功能部件如照明部件、通信部件、电源部件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回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回气管;
第二回气管;
排气管,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回气管和所述第二回气管,所述排气管中排气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相反,所述排气管中排气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气管与所述第二回气管在行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气管与所述第二回气管在列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回气管中回气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气管和所述第二回气管相接,且在相接处形成隔板,所述排气管穿设所述隔板,且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回气管的顶部伸出至所述第一回气管外,及从所述第二回气管的底部伸出至所述第二回气管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气管包括第一筒身、第一入口部和第一出口部,所述第一入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筒身的侧壁,所述第一出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筒身的顶壁;所述第二回气管包括第二筒身、第二入口部和第二出口部,所述第二入口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筒身的侧壁,所述第一出口部设置于所述筒身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气管内的第一排气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气管内的第二排气部;所述第一排气部和所述第二排气部均绕成螺旋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部与所述第一回气管的内壁抵触,所述第二排气部与所述第二回气管的内壁抵触。
8.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高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
压缩机;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排气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及
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回热器,所述第一回气管的第一入口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气管的第一出口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气管的第二入口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气管的第二出口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
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所述第一毛细管和所述第二毛细管的内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排气管的内径。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和
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或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回热器,所述回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CN202210651884.1A 2022-06-09 2022-06-09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115014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1884.1A CN115014003B (zh) 2022-06-09 2022-06-09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PCT/CN2023/083431 WO2023236627A1 (zh) 2022-06-09 2023-03-23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1884.1A CN115014003B (zh) 2022-06-09 2022-06-09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4003A true CN115014003A (zh) 2022-09-06
CN115014003B CN115014003B (zh) 2023-12-01

Family

ID=8307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1884.1A Active CN115014003B (zh) 2022-06-09 2022-06-09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4003B (zh)
WO (1) WO20232366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627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0676Y (zh) * 2007-12-04 2008-09-03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带回热器的冰箱制冷循环系统
CN201811516U (zh) * 2010-10-08 2011-04-27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
CN106440444A (zh) * 2016-10-27 2017-02-22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多温区制冷回路及多温区制冷设备
CN106482369A (zh) * 2016-10-27 2017-03-08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多温区制冷循环双系统及多温区制冷设备
CN110296565A (zh) * 2019-07-19 2019-10-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54301A (zh) * 2021-08-27 2021-11-16 中山市凯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双蒸发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14892088U (zh) * 2021-03-08 2021-11-2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冷藏冷冻装置
CN113915875A (zh) * 2021-03-29 2022-01-11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4536U (zh) * 2011-08-16 2012-05-30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和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CN104748458B (zh) * 2015-03-19 2017-03-2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吹胀式蒸发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制冷设备
CN206257837U (zh) * 2016-09-28 2017-06-16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的回气管及制冷装置
CN206410382U (zh) * 2017-01-05 2017-08-15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回气换热管、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1435043A (zh) * 2019-01-11 2020-07-21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压缩式制冷系统与冷藏冷冻装置
CN111076419A (zh) * 2019-12-30 2020-04-28 江苏奥斯康新能源有限公司 自复叠型高温热水系统
CN115014003B (zh) * 2022-06-09 2023-12-0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0676Y (zh) * 2007-12-04 2008-09-03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带回热器的冰箱制冷循环系统
CN201811516U (zh) * 2010-10-08 2011-04-27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
CN106440444A (zh) * 2016-10-27 2017-02-22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多温区制冷回路及多温区制冷设备
CN106482369A (zh) * 2016-10-27 2017-03-08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多温区制冷循环双系统及多温区制冷设备
CN110296565A (zh) * 2019-07-19 2019-10-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892088U (zh) * 2021-03-08 2021-11-26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冷藏冷冻装置
CN113915875A (zh) * 2021-03-29 2022-01-11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54301A (zh) * 2021-08-27 2021-11-16 中山市凯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双蒸发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627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4003B (zh) 2023-12-01
WO2023236627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1775C (zh) 叠层式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
CN204063687U (zh) 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2239370A (zh) 地下热交换器及包括其的空调系统
CN201344687Y (zh) 气液分离器
CN1995877A (zh) 冰箱
CN102445100A (zh) 换热管单元、翅片管式空冷冷凝器和冷却空气蒸发器
CN100580345C (zh) 空调的二次节流再冷却装置
CN202813592U (zh) 空调装置
CN112944770B (zh) 冰箱及其制冷系统
CN115014003A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WO2023236635A1 (zh) 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
CN202420262U (zh) 换热管单元、翅片管式空冷冷凝器和冷却空气蒸发器
JP4609316B2 (ja) 冷蔵庫
CN217876563U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8096704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4198946A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CN217685984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2252466B (zh) 空调机的二次节流管中管再冷却装置
CN202835940U (zh) 回气过热器
CN217464935U (zh)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CN218645800U (zh) 一种双管式氨制冷系统
CN203163105U (zh) 一种移动式空调器
CN217685983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KR200215228Y1 (ko) 에너지절약형 에어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