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4492B - 火花塞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4492B
CN115004492B CN202080094946.2A CN202080094946A CN115004492B CN 115004492 B CN115004492 B CN 115004492B CN 202080094946 A CN202080094946 A CN 202080094946A CN 115004492 B CN115004492 B CN 115004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electrode
end side
hole
insulator
spark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49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4492A (zh
Inventor
中井荣一
西田昌弘
小塚晋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04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4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4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4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4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electrodes in insulation, e.g. by embed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02Details
    • H01T13/16Means for dissipating heat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抑制中心电极的松动的产生。火花塞具备:中心电极,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腿部、位于腿部的轴线方向后端侧并且比腿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及连接腿部和凸缘部的连接部;绝缘体,沿着轴线方向而形成有贯通孔,保持中心电极;及密封件,填充于贯通孔内,使凸缘部和绝缘体固着,其中,绝缘体具有:大径部;小径部,位于大径部的轴线方向前端侧;及台阶部,连接大径部的贯通孔和小径部的贯通孔并且支承连接部,在中心电极中,包括轴线的截面中的凸缘部的半径的最大值D1和凸缘部的半径的最小值D2满足(D1‑D2)/D1≤0.06,包括轴线的截面中的中心电极的沿着轴线方向的尺寸L1和从连接部与腿部的交界到重心为止的沿着轴线方向的尺寸L2满足L2/L1≤0.30。

Description

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火花塞。
背景技术
作为在汽油发动机中使用的点火用的火花塞,已知有具备沿着轴线方向而形成有贯通孔的绝缘体和配置于该贯通孔的内部的中心电极的火花塞(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火花塞中,在绝缘体的贯通孔中以随着去往前端侧而缩径的方式形成的台阶部支承在中心电极中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缘部。该火花塞的中心电极在比凸缘部靠后端侧处不具有比凸缘部缩径的部位,沿着轴线方向的凸缘部的尺寸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31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了:在比凸缘部靠后端侧处不具有比凸缘部缩径的部位的中心电极与具有缩径的部位的结构相比,与密封件接触的表面积变小,因此可能会因发动机的振动等而产生中心电极的松动。并且,中心电极的松动可能会引起火花塞的性能下降。因而,追求着能够抑制中心电极的松动的产生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
(1)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火花塞。火花塞具备:中心电极,具有在沿着轴线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腿部、位于比所述腿部靠所述轴线方向后端侧处并且以比所述腿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缘部及连接所述腿部和所述凸缘部的连接部;绝缘体,沿着所述轴线方向而形成有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内保持所述中心电极;及密封件,填充于所述贯通孔内,使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绝缘体固着,所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具有:大径部,位于所述轴线方向后端侧;小径部,位于比所述大径部靠所述轴线方向前端侧处,所述贯通孔的直径比所述大径部小;及台阶部,连接所述大径部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小径部的所述贯通孔并且支承所述连接部,在所述中心电极中,包括所述轴线的截面中的所述凸缘部的半径的最大值D1和所述截面中的所述凸缘部的半径的最小值D2满足(D1-D2)/D1≤0.06,所述截面中的所述中心电极的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的尺寸L1和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腿部的交界到重心为止的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的尺寸L2满足L2/L1≤0.30。根据该方式的火花塞,由于包括轴线的截面中的中心电极的沿着轴线方向的尺寸L1和从连接部与腿部的交界到重心为止的沿着轴线方向的尺寸L2满足L2/L1≤0.30,所以在凸缘部的半径的最大值D1和凸缘部的半径的最小值D2满足(D1-D2)/D1≤0.06的中心电极中,能够抑制重心的位置过度位于前端侧。因而,能够抑制中心电极的重心的位置相对于使中心电极和绝缘体固着的密封件的位置过度离开。由此,能够抑制因振动等而在密封件附近中心电极过度摆动,因此能够抑制因凸缘部的摆动而密封件变形从而产生中心电极的松动。
(2)在上述方式的火花塞中,可以是,在所述中心电极中,所述尺寸L1和所述尺寸L2满足L2/L1≤0.25。根据该方式的火花塞,由于中心电极的尺寸L1和尺寸L2满足L2/L1≤0.25,所以能够使中心电极的重心的位置更接近连接部、密封件的位置。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中心电极的松动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安装有火花塞的发动机盖等方案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火花塞的概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将台阶部及凸缘部的周边放大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中心电极的重心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比较例2中的中心电极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概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中,以火花塞100的轴心即轴线CA为界,在纸面左侧示出了火花塞100的外观形状,在纸面右侧示出了火花塞100的截面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轴线CA的图1的下方侧(配置有后述的接地电极40的一侧)称作前端侧,将图1的上方侧(配置有后述的端子配件50的一侧)称作后端侧,将沿着轴线CA的方向称作轴线方向AD。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供火花塞100安装的发动机盖90以虚线示出。
火花塞100具备绝缘体10、中心电极20、主体配件30、接地电极40及端子配件50。需要说明的是,火花塞100的轴线CA与绝缘体10、中心电极20、主体配件30及端子配件50的各构件的轴线CA一致。
绝缘体10具有沿着轴线方向AD而形成有贯通孔11的大致筒状的外观形状。在贯通孔11内,在前端侧收容中心电极20的一部分,在后端侧收容端子配件50的一部分。因而,绝缘体10在贯通孔11内保持中心电极20。绝缘体10的前端侧的约一半收容于后述的主体配件30的轴孔38,后端侧的约一半从轴孔38露出。绝缘体10由将氧化铝等陶瓷材料烧成而形成的绝缘子构成。
绝缘体10具有大径部14、卡定部15、小径部16及台阶部17。大径部14在绝缘体10中位于轴线方向AD的后端侧。大径部14处的贯通孔11的直径形成为大致恒定。卡定部15在大径部14的前端侧沿着轴线方向AD以随着去往前端侧而外径变小的方式形成。小径部16位于比大径部14靠轴线方向AD的前端侧处。小径部16处的贯通孔11的直径比大径部14处的贯通孔11的直径小。在小径部16的贯通孔11收容后述的中心电极20的腿部21的一部分。
图2是将台阶部17及凸缘部22的周边放大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剖视示意图。在图2中,示出了包含轴线CA的截面。台阶部17在轴线方向AD上位于大径部14与小径部16之间,连接大径部14和小径部16。本实施方式的台阶部17沿着轴线方向AD以随着去往前端侧而贯通孔11的直径变小的方式形成。换言之,台阶部17以在贯通孔11中朝向径向内侧伸出的方式形成。台阶部17支承中心电极20的连接部24。
图1及图2所示的中心电极20是在轴线方向AD上延伸的棒状的电极。中心电极20被保持于绝缘体10的贯通孔11内。中心电极20具有腿部21、凸缘部22及连接部24。
如图1所示,腿部21以在轴线方向AD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前端侧的一部分从贯通孔11露出。在腿部21的前端侧的端部也可以接合有例如由铱合金等形成的贵金属端头。
如图2所示,凸缘部22位于比腿部21靠后端侧处,并且以比腿部2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换言之,凸缘部22在中心电极20的后端侧的端部处以朝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22的外径形成为大致恒定。
连接部24连接腿部21和凸缘部22。连接部24抵接于绝缘体10的台阶部17。由此,中心电极20在绝缘体10的贯通孔11内被定位。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24具有随着去往前端侧而外径逐渐缩径的锥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20通过热传导性优异的芯材25被埋设于电极构件26的内侧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材25由以铜为主成分的合金形成,电极构件26由以镍为主成分的镍合金形成。
如图1所示,在绝缘体10的贯通孔11内的前端侧插入有中心电极20的一部分,在绝缘体10的贯通孔11内的后端侧插入有端子配件50的一部分。在绝缘体10的贯通孔11内,在中心电极20与端子配件50之间,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依次配置有前端侧密封件61、电阻体62及后端侧密封件63。因而,中心电极20在后端侧经由前端侧密封件61、电阻体62及后端侧密封件63而与端子配件50电连接。
电阻体62以陶瓷粉末、导电材料、玻璃及粘接剂为材料而形成。电阻体62通过作为端子配件50与中心电极20之间的电阻发挥功能而抑制使火花放电产生时的噪声的产生。前端侧密封件61和后端侧密封件63分别以导电性的玻璃粉末为材料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密封件61及后端侧密封件63以将铜粉末和硼硅酸钙玻璃粉末混合而得到的粉末为材料而形成。前端侧密封件61与凸缘部22、绝缘体10及电阻体62接触,使这些构件互相固着。后端侧密封件63与电阻体62、绝缘体10及端子配件50接触,使这些构件固着。
如图1所示,主体配件30具有沿着轴线方向AD而形成有轴孔38的大致筒状的外观形状,在轴孔38内保持绝缘体10。更具体而言,主体配件30将绝缘体10的从大径部14的一部分到小径部16的部位包围而保持。主体配件30例如由低碳钢形成,对整体实施了镀镍、镀锌等镀覆处理。
主体配件30具备工具卡合部31、阳螺纹部32、座部33、突出部34、敛紧部35及压缩变形部36。
工具卡合部31在将火花塞100向发动机盖90安装时与未图示的工具卡合。阳螺纹部32在主体配件30的前端部处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牙,被向发动机盖90的阴螺纹部93拧入。座部33与阳螺纹部32的后端侧相连而形成为凸缘状。在座部33与发动机盖90之间嵌插有将板体折弯而形成的环状的垫圈65。突出部34在阳螺纹部32的内周面处以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绝缘体10的卡定部15从后端侧抵接于突出部34。因而,突出部34支承被插入于轴孔38的绝缘体10。在突出部34与卡定部15之间配置有未图示的环状的板垫片。
敛紧部35在比工具卡合部31靠后端侧处以壁厚变薄的方式形成。压缩变形部36在工具卡合部31与座部33之间以壁厚变薄的方式形成。在轴线方向AD上从工具卡合部31到敛紧部35,在主体配件30的轴孔38与绝缘体10的大径部14的外周面之间存在圆环状的环构件66、67,在环构件66、67间填充有滑石69的粉末。如后所述,主体配件30通过在敛紧部35处被敛紧而被组装于绝缘体10。
接地电极40由弯折的棒状的金属制构件形成。接地电极40与中心电极20同样,由以镍为主成分的镍合金形成。接地电极40的一端固定于主体配件30的前端面37,接地电极40的另一端以与中心电极20的前端部对向的方式弯折。在接地电极40中,在与中心电极20的前端部对向的部分设置有电极端头42。在电极端头42与中心电极20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火花放电用的间隙G1。需要说明的是,间隙G1也被称作放电间隔或火花间隔。
端子配件50设置于火花塞100的后端侧的端部。端子配件50的前端侧收容于绝缘体10的贯通孔11,端子配件50的后端侧从贯通孔11露出。在端子配件50上连接未图示的高压电缆,对端子配件50施加高电压。通过该施加,在间隙G1产生火花放电。在间隙G1产生的火花放电使燃烧室95中的混合气着火。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密封件61相当于本公开中的密封件。另外,前端侧相当于本公开中的轴线方向前端侧,后端侧相当于本公开中的轴线方向后端侧。
关于火花塞100的制造方法,以下进行说明。
首先,从后端侧向绝缘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中心电极20。之后,将前端侧密封件61的材料粉末从后端侧向贯通孔11填充并压缩(以下,也称作“密封件填充工序”)。之后,将电阻体62的材料从后端侧向贯通孔11填充并压缩,而且,将后端侧密封件63的材料粉末从后端侧向贯通孔11填充并压缩。上述的各压缩例如可以通过向贯通孔11插入棒状的工具并进行按压来执行。之后,将端子配件50的前端侧的端部向贯通孔11插入,一边加热绝缘体10整体一边从端子配件50侧施加规定的压力而压缩(以下,也称作“加热压缩工序”)。通过加热压缩工序,填充于贯通孔11的各材料被压缩及烧成。由此,在贯通孔11内形成前端侧密封件61、电阻体62及后端侧密封件63。通过以上,中心电极20固着于绝缘体10。
然后,将固着有中心电极20的绝缘体10从后端侧向主体配件30的轴孔38插入。之后,通过将主体配件30的敛紧部35敛紧而将主体配件30和绝缘体10固定。此时,通过将主体配件30的敛紧部35以向径向内侧折弯的方式向前端侧按压,压缩变形部36压缩变形。通过压缩变形部36的压缩变形,经由环构件66、67及滑石69,绝缘体10在主体配件30内被朝向前端侧按压。通过以上,火花塞100完成。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20在比凸缘部22靠后端侧处不具有比凸缘部22缩径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具有缩径的部位”意味着:若将包括轴线CA的截面中的凸缘部22的半径的最大值设为D1,将包括轴线CA的截面中的凸缘部22的半径的最小值设为D2,则在将凸缘部22的半径的最大值D1设为100%的情况下,与凸缘部22的半径的最小值D2的差处于6%以内。即,本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20满足下述式(1)。
(D1-D2)/D1≤0.06 式(1)
图3是用于说明中心电极20的重心29的示意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从与轴线CA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的中心电极20的外观结构。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轴线CA以单点划线示出,图示了位于轴线CA上的中心电极20的重心29。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心29在轴线方向AD上位于比凸缘部22及连接部24靠前端侧处。需要说明的是,重心29的位置能够根据在对中心电极20的腿部21系上线且利用该线将中心电极20从铅垂上方向悬吊的情况下轴线CA与水平方向平行地平衡时的轴线方向AD上的线的位置而求出。
若将包括轴线CA的截面中的中心电极20的沿着轴线方向AD的尺寸设为L1,将从连接部24与腿部21的交界28到中心电极20的重心29为止的沿着轴线方向AD的尺寸设为L2,则本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20满足下述式(2)。
L2/L1≤0.30 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4与腿部21的交界28意味着连接部24的前端与腿部21的后端的交界。在连接部24和腿部21呈曲面状地被连接的结构的情况下,交界28相当于在包括轴线CA的截面中延长连接部24而得到的直线和延长腿部21而得到的直线相交的点(假想点)。
上述式(2)中的尺寸L1相当于中心电极20的沿着轴线方向AD的全长的尺寸。另外,满足上述式(2)换言之相当于:在将中心电极20的沿着轴线方向AD的尺寸L1设为100%的情况下,从交界28到重心29为止的沿着轴线方向AD的尺寸L2处于30%以内。本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20通过满足上述式(2),抑制了在轴线方向AD上重心29的位置相对于连接部24的位置朝向前端侧而过度离开。
在此,在中心电极20中,如图2所示,连接部24抵接并支承于绝缘体10的台阶部17,并且中心电极20通过填充于贯通孔11内且与凸缘部22和绝缘体10接触的前端侧密封件61而固着于绝缘体10。并且,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20在比凸缘部22靠后端侧处不具有比凸缘部22缩径的部位,即满足上述式(1)。因而,与在比凸缘部22靠后端侧处具有比凸缘部22缩径的部位的结构即不满足上述式(1)的火花塞相比,凸缘部22与前端侧密封件61接触的表面积变小。因此,在中心电极20的重心29从连接部24及凸缘部22的形成位置朝向前端侧而过度离开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如图1所示那样火花塞100被安装于发动机盖90而使用时,从重心29到凸缘部22为止的距离长,因此因发动机的振动等而凸缘部22大幅摆动,由此可能会导致前端侧密封件61变形而产生中心电极20的松动。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由于满足上述式(2),所以能够抑制中心电极20的重心29的位置过度位于前端侧。因而,能够抑制因发动机的振动等而凸缘部22过度摆动,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中心电极20的松动的产生。
L2/L1的值从抑制中心电极20的松动的产生的观点来看,优选为0.30以下,更优选为0.2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下。通过L2/L1的值为0.25以下,能够使中心电极20的重心29的位置更接近连接部24、前端侧密封件61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中心电极20的松动的产生。另外,通过(i)将构成凸缘部22的材料设为比重比构成腿部21的材料大的物质、(ii)将凸缘部22的尺寸在轴线方向AD上增大或(iii)将凸缘部22的尺寸在径向上增大等方法,能够使重心29更位于后端侧而减小L2/L1的值。然而,存在以下缺点:若将凸缘部22设为独立构件,则制造的工序数会增加,另外,若增大凸缘部22的尺寸,则静电容增大。于是,从工序数的削减、抑制静电容的增大的观点来看,L2/L1的值优选为0以上,更优选为0.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以上。L2/L1的值从抑制中心电极20的松动的产生并抑制静电容的增大的观点来看,例如可以为0.2以上且0.27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在重心29沿着轴线方向AD而位于比连接部24与腿部21的交界28靠后端侧处的情况下,L2的值成为负的值。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20的尺寸L1例如可以为10mm~30mm左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中心电极20中,沿着轴线方向AD的凸缘部22的尺寸L3例如可以为1.5mm~3.0mm左右。通过尺寸L3形成得比较小,能够抑制静电容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中心电极20的消耗。
使L2/L1的值成为0.30以下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能够例示以下这样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将凸缘部22的至少一部分利用比重比中心电极20的构成材料大的材料形成的方法。根据该方法,能够抑制在中心电极20的外形尺寸产生变更,因此能够抑制产生除了中心电极20之外的火花塞100的其他构成构件的设计变更。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举出增大凸缘部22、连接部24的沿着轴线方向AD的尺寸的方法、增大凸缘部22、连接部24的沿着径向的尺寸的方法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由于满足上述式(2),所以在满足上述式(1)的中心电极20中,能够抑制中心电极20的重心29的位置过度位于前端侧。因而,能够抑制中心电极20的重心29的位置相对于将中心电极20和绝缘体10固着的前端侧密封件61的位置过度离开,因此能够抑制因发动机的振动等而产生中心电极20的松动。因而,在具备满足上述式(1)而在比凸缘部22靠后端侧处不具有比凸缘部22缩径的部位的中心电极20的火花塞100中,能够抑制在连接部24与腿部21的交界28周边在中心电极20产生龟裂。因此,能够抑制具备在比凸缘部22靠后端侧处不具有比凸缘部22缩径的部位的中心电极20的火花塞100的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满足上述式(1)、即在比凸缘部22靠后端侧处不具有比凸缘部22缩径的部位,所以能够减小沿着轴线方向AD的凸缘部22的尺寸L3。因而,能够抑制静电容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中心电极20的消耗。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由于满足上述式(1)且满足上述式(2),所以能够抑制静电容的增大并抑制中心电极20的松动的产生。
B.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来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试料>
作为实施例1,制作了具备满足上述式(1)和上述式(2)的中心电极20的火花塞100。实施例1的火花塞100中的上述式(2)的L2/L1的值是0.250。作为实施例2,制作了具备满足上述式(1)和上述式(2)的中心电极20的火花塞100。实施例2的火花塞100中的上述式(2)的L2/L1的值是0.274。
作为比较例1,制作了具备满足上述式(1)且不满足上述式(2)的中心电极的火花塞。比较例1的火花塞中的上述式(2)的L2/L1的值是0.351。另外,作为比较例2、3,制作了具备不满足上述式(1)的中心电极的火花塞。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比较例2中的中心电极120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4中,在与图2同样的截面中,将凸缘部122的周边放大而示出。比较例2的火花塞所具备的中心电极120在比凸缘部122靠后端侧处具有比凸缘部122缩径的缩径部126。通过这样的结构,比较例2的中心电极120不满足上述式(1)。另外,在比较例2的中心电极120中,比连接部124与腿部121的交界128靠后端侧的尺寸比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1、2的中心电极20中的比连接部24与腿部21的交界28靠后端侧的尺寸大。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3的中心电极具有与比较例2的中心电极120同样的外观结构。
<耐冲击性试验>
对实施例1、2的火花塞100及比较例1~3的火花塞实施了耐冲击性试验。关于耐冲击性试验,实施例、比较例均使用各4根的样本而进行。耐冲击性试验依照“JIS B 8031:7.4耐冲击性试验”所记载的方法而进行,将冲程22(+1/0)mm的振动振幅的冲击以每分钟400(+20/0)次的比例施加了10(+1/0)分钟。对试验后的样本评价了中心电极20、122的松动的程度。另外,除了将试验时间变更为20分钟~60分钟以外,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耐冲击性试验,对试验后的样本评价了中心电极20、120的松动的程度。以下示出评价基准。
A:极其良好(没有松动的产生)
B:良好(松动的产生少)
C:不良好(松动的产生多)
将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和评价结果在以下的表中示出。
[表1]
表1
从表1可知以下的内容。即,满足上述式(1)及上述式(2)的实施例1、2的火花塞100与满足上述式(1)且不满足上述式(2)的比较例1的火花塞相比,耐冲击试验后的中心电极20的松动的产生少,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更具体而言,在实施例1的火花塞100中,在60分钟的耐冲击性试验中关于中心电极20的松动1根也没看到,因此评价结果是A。另外,在实施例2的火花塞100中,在30分钟的耐冲击性试验中关于中心电极20的松动1根也没看到,另外,即使在60分钟的耐冲击性试验中,关于中心电极20的松动也只看到了1根,因此评价结果是B。通过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比较可知:L2/L1的值越小则越能够抑制中心电极20的松动的产生。
相对于此,在比较例1的火花塞中,在10分钟的耐冲击性试验中在全部的样本中产生了中心电极的松动,因此评价结果是C。需要说明的是,不满足上述式(1)的比较例2、3的火花塞的评价结果都是A,但如图4所示,由于凸缘部122的尺寸比实施例1、2中的凸缘部22的尺寸L3大,所以无法抑制静电容的增大。
C.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中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与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能够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而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只要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作为必要技术特征来说明,就能够适当删除。
上述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例,能够各种变更。例如,连接部24具有随着去往前端侧而外径逐渐缩径的锥形状,但也可以沿着与轴线方向AD大致垂直的方向而形成。另外,例如,台阶部17沿着轴线方向AD以随着去往前端侧而贯通孔11的直径变小的方式形成,但也可以沿着与轴线方向AD大致垂直的方向而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0…绝缘体,11…贯通孔,14…大径部,15…卡定部,16…小径部,17…台阶部,20…中心电极,21…腿部,22…凸缘部,24…连接部,25…芯材,26…电极构件,28…交界,29…重心,30…主体配件,31…工具卡合部,32…阳螺纹部,33…座部,34…突出部,35…敛紧部,36…压缩变形部,37…前端面,38…轴孔,40…接地电极,42…电极端头,50…端子配件,61…前端侧密封件(密封件),62…电阻体,63…后端侧密封件,65…垫圈,66、67…环构件,69…滑石,90…发动机盖,93…阴螺纹部,95…燃烧室,100…火花塞,120…中心电极,121…腿部,122…凸缘部,124…连接部,126…缩径部,128…交界,AD…轴线方向,CA…轴线,G1…间隙。

Claims (2)

1.一种火花塞(100),具备:
中心电极(20),具有在沿着轴线(CA)的轴线方向(AD)上延伸的腿部(21)、位于比所述腿部(21)靠所述轴线方向后端侧处并且以比所述腿部(2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缘部(22)及连接所述腿部(21)和所述凸缘部(22)的连接部(24);
绝缘体(10),沿着所述轴线方向(AD)而形成有贯通孔(11),在所述贯通孔(11)内保持所述中心电极(20);及
密封件(61),填充于所述贯通孔(11)内,使所述凸缘部(22)和所述绝缘体(10)固着,
所述火花塞的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10)具有:
大径部(14),位于所述轴线方向后端侧;
小径部(16),位于比所述大径部(14)靠所述轴线方向前端侧处,所述贯通孔(11)的直径比所述大径部小;及
台阶部(17),连接所述大径部(14)的所述贯通孔(11)和所述小径部(16)的所述贯通孔(11)并且支承所述连接部(24),
在所述中心电极(20)中,包括所述轴线(CA)的截面中的所述凸缘部(22)的半径的最大值D1和所述截面中的所述凸缘部(22)的半径的最小值D2满足(D1-D2)/D1≤0.06,
所述截面中的所述中心电极(20)的沿着所述轴线方向(AD)的尺寸L1和从所述连接部(24)与所述腿部(21)的交界(28)到重心(29)为止的沿着所述轴线方向(AD)的尺寸L2满足L2/L1≤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电极(20)中,所述尺寸L1和所述尺寸L2满足L2/L1≤0.25。
CN202080094946.2A 2020-04-06 2020-09-10 火花塞 Active CN115004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8218 2020-04-06
JP2020068218A JP6910496B1 (ja) 2020-04-06 2020-04-06 スパークプラグ
PCT/JP2020/034255 WO2021205677A1 (ja) 2020-04-06 2020-09-10 スパーク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4492A CN115004492A (zh) 2022-09-02
CN115004492B true CN115004492B (zh) 2023-07-18

Family

ID=7696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4946.2A Active CN115004492B (zh) 2020-04-06 2020-09-10 火花塞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2943B2 (zh)
JP (1) JP6910496B1 (zh)
CN (1) CN115004492B (zh)
DE (1) DE112020007040T5 (zh)
WO (1) WO202120567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0436A (zh) * 2000-06-23 2002-01-09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164806A (ja) * 2013-02-21 2014-09-08 Ngk Spark Plug Co Ltd プラズマジェット点火プラグ及び点火システム
JP2015141781A (ja) * 2014-01-28 2015-08-03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7710531A (zh) * 2015-06-22 2018-02-16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EP3312952A1 (en) * 2015-06-22 2018-04-25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JP2018174034A (ja) * 2017-03-31 2018-11-08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点火プラ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6587B2 (ja) * 1988-12-20 1994-06-15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中心電極
JP3497009B2 (ja) * 1995-05-16 2004-02-16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10267425A (ja) * 2009-05-13 2010-11-25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5608204B2 (ja) * 2012-09-27 2014-10-15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15122157A (ja) * 2013-12-20 2015-07-0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6613992B2 (ja) 2016-03-30 2019-12-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DE102016206993A1 (de) 2016-04-25 2017-10-26 Dkt Verwaltungs-Gmbh Zündkerze
JP7077712B2 (ja) * 2018-03-28 2022-05-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0436A (zh) * 2000-06-23 2002-01-09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164806A (ja) * 2013-02-21 2014-09-08 Ngk Spark Plug Co Ltd プラズマジェット点火プラグ及び点火システム
JP2015141781A (ja) * 2014-01-28 2015-08-03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7710531A (zh) * 2015-06-22 2018-02-16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EP3312952A1 (en) * 2015-06-22 2018-04-25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JP2018174034A (ja) * 2017-03-31 2018-11-08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点火プラ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66128A (ja) 2021-10-14
US20230155353A1 (en) 2023-05-18
CN115004492A (zh) 2022-09-02
DE112020007040T5 (de) 2023-03-30
JP6910496B1 (ja) 2021-07-28
US11862943B2 (en) 2024-01-02
WO2021205677A1 (ja)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14896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10867729B (zh) 火花塞
CN113383470B (zh) 火花塞
US7243643B2 (en) Igni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80054777A1 (en) Extension spark plug
JP6611769B2 (ja) 点火プラグ
CN111917008B (zh) 火花塞
JPWO2018168000A1 (ja) 点火プラグ
CN111969418B (zh) 火花塞
CN115004492B (zh) 火花塞
CN109038225B (zh) 火花塞
CN111917009B (zh) 火花塞
WO2021215051A1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US20130328477A1 (en) High-frequency plasma spark plug
CN113396513B (zh) 火花塞
US10250014B2 (en) Spark plug
CN105659452A (zh) 火花塞
CN109412023B (zh) 火花塞
JP2014056653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14056654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US20230056816A1 (en) Spark plug
JPH0347475A (ja) 点火コイル
JP7039519B2 (ja) 点火プラグ
JP2017126557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6981823B (zh) 火花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