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590B -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2590B
CN115002590B CN202111109352.7A CN202111109352A CN115002590B CN 115002590 B CN115002590 B CN 115002590B CN 202111109352 A CN202111109352 A CN 202111109352A CN 115002590 B CN115002590 B CN 115002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aker unit
frame
voice coil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93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2590A (zh
Inventor
刘金华
褚建飞
李运海
王传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93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2590B/zh
Priority to US18/272,934 priority patent/US20240080610A1/en
Priority to EP22871745.0A priority patent/EP426223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14786 priority patent/WO202304569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2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2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75Mountings of transducers in earphones or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4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transducers or of two parts of the same transducer and responsive respectively to two or mor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1/00Transducers of moving-armature or moving-core type
    • H04R11/02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04R7/20Securing diaphragm or cone resiliently to support by flexible material, springs, cords, or str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307/00Details of diaphragms or cone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ir suspension or their manufacture covered by H04R7/00 or H04R31/003,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307/207Shape aspects of the outer suspension of loudspeaker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扬声器模组用于耳机,耳机包括外壳。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第一扬声器单元的第一振膜组的外表面朝向第一侧,第二扬声器单元位于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周向一侧,第二扬声器单元朝向第一侧发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发声频率大于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发声频率。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有利于提高耳机的整体出音效果。同时,还可以利于提高用户佩戴耳机的舒适性,减小耳机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让用户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
相关技术中,耳机的内部扬声器的结构布局不合理,导致耳机的出音效果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出音效果较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用于耳机,耳机包括:外壳。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一振膜组,第一振膜组的外表面朝向第一侧,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周向一侧,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朝向第一侧发声,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发声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发声频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通过设置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发声频率大于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发声频率。这样,有利于利用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发声频率差异,使得耳机在不同的频率的音域上均具有较好的声音表现力,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出音效果。并且,通过使得第二扬声器单元位于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周向一侧。同时,第一扬声器单元以及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发声方向相同。这样,可以避免第二扬声器单元对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出音遮挡,同时还可以避免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出音振动对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干扰,有利于提高耳机的整体出音效果。同时,还可以利于提高用户佩戴耳机的舒适性,减小耳机的体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外周面包括第一轮廓面和第二轮廓面,第一轮廓面和第二轮廓面沿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周向排布且相连。外壳的内周面包括第一内周面区域和第二内周面区域,所述第一内周面区域和第二内周面区域沿所述外壳的周向排布且相连;所述第一轮廓面与所述第一内周面区域相对且间隔开,所述第二轮廓面与所述第二内周面区域相适配,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轮廓面与所述第一内周面区域之间。这样设置,一方面第一轮廓面与第一内周面区域之间间隔开,可以利用第一轮廓面来避让第二扬声器单元,为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布置提供了避让空间,以便于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布置;另一方面,第二轮廓面与第二内周面区域相适配,可以使得第二轮廓面与第二内周面区域贴合,在第一扬声器单元为第二扬声器单元提供避让空间的基础上,有利于将第一扬声器单元的整体体积设置的较大,保证第一扬声器单元的振膜组的有效振动面积,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出音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二内周面区域为沿外壳的周向延伸的曲面,第二轮廓面为沿外壳的周向延伸的曲面。这样设置,在保证外壳的整体形状与人体耳部进行适配的同时,有利于增大外壳内的容置空间的体积,以便于耳机中集成更多的功能器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二内周面区域和所述第二轮廓面均为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轮廓面拱起的弧形面。这样设置,在保证外壳的整体形状与人体耳部进行适配的同时,有利于增大外壳内的容置空间的体积,以便于耳机中集成更多的功能器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轮廓面为平面;或者,所述第一轮廓面为向所述第一内周面区域拱起的弧形面。从而有利于对第二扬声器单元的避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一盆架,所述第一振膜组支撑于所述第一盆架上并与所述第一盆架共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排布且相连,所述第一部分的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轮廓面,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轮廓面。由此,通过使得第一盆架的周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第一部分的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轮廓面,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轮廓面,从而可以利用第一盆架充当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壳体,无需另外设置壳体,并且可将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前腔和后腔置于耳机的外壳上,有利于增大第一扬声器单元的体积,从而增大第一振膜组的有效振动面积,保证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出音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振膜组具有第一折环,所述第一折环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在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所述第一段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所述第二段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且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振膜组与第一盆架的周壁的形状相适配,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振膜组与第一盆架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有利于将第一振膜组的尺寸设置的更大,保证第一振膜组的有效振动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出音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振膜组对称设置。当第一音圈驱动第一振膜组振动时,有利于使得第一振膜组在其对称面两侧所受的驱动力的大小相同,从而可以利于避免第一振膜组在垂直于该对称面的方向上出现滚振现象。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段和第二段等宽。这样,有利于实现第一振膜组的活塞式振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振膜组出现滚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振膜组为一体成型件。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振膜组的结构强度,便于第一振膜组的加工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盆架的内周面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盆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延伸,且所述环形凹槽贯穿至所述第一盆架的敞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振膜组的外边缘容纳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并固定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上。这样,有利于利用环形凹槽对第一振膜组进行有效支撑,同时环形凹槽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一盆架内空间的体积,有利于将第一振膜组的尺寸设置的更大,进而有利于增大第一振膜组的有效振动面积,提高扬声器的出音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一振膜组的内表面相连;所述第一音圈包括在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的第一音圈部和第二音圈部,所述第一音圈部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所述第一音圈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音圈部之间,所述第二音圈部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所述第二音圈部位于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音圈部之间。这样设置,在第一音圈推动第一振膜组振动时,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音圈对第一振膜组在周向方向上的驱动力的均匀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第一音圈与第一振膜组的形状不适配,而导致的第一振膜组产生偏振或滚振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扬声器单元包括第一磁路系统,第一磁路系统固定于第一盆架,第一磁路系统具有环形的磁间隙;磁间隙包括第一间隙部和第二间隙部,第一间隙部和第二间隙部在第一盆架的周向方向上排布且连通,第一间隙部与第一音圈部适配,第二间隙部与第二音圈部适配。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整个磁间隙与第一音圈的形状相适配,有利于保证第一音圈与第一磁路系统之间配合的可靠性,从而在第一音圈与第一磁路系统配合以驱动第一振膜组振动时,确保第一振膜组在第一盆架的周向上的驱动力的均匀性,避免第一振膜组产生滚振的问题。此外,由于第一音圈与第一振膜组的背离出音孔的一侧相连,并且第一音圈的远离第一振膜组的一端与第一磁路系统的磁间隙配合。这样,相比与第一音圈与第一球顶的朝向出音孔的一侧相连并且第一音圈的远离第一振膜组的一端与第一磁路系统的磁间隙配合的方案来说,使得第一振膜组的朝向出音孔的外表面没有被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一音圈所遮挡,有利于保证第一振膜组的出音面积,进一步地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出音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磁路系统包括边磁部和第一中心磁部;边磁部呈环形,边磁部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在第一盆架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第一子部分在第一盆架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与第一部分在第一盆架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第二子部分在第一盆架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与第二部分在第一盆架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第一中心磁部由边磁部围绕,第一中心磁部与边磁部限定出磁间隙,第一中心磁部的外周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在第一盆架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第一面与第一子部分相对且间隔开以限定出第一间隙部,第二面与第二子部分相对且间隔开以限定出第二间隙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边磁部和第一中心磁部均可以为磁体。由此,可提高第一磁路系统的磁路强度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二中心磁部,第二中心磁部封堵边磁部的远离第一振膜组的一端,以支撑第一中心磁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二中心磁部与边磁部可以为一体成型件。这样,第二中心磁部和边磁部的连接强度高,有利于第二中心磁部对第一中心磁部的可靠支撑。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二中心磁部可以为导磁材料件。这样,可以利用第二中心磁部约束磁力线外漏,增大第一磁路系统的磁感应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磁路系统还包括导磁轭,导磁轭设在第一中心磁部的朝向第一振膜组的一侧。从而利用第一磁路系统约束磁力线外漏,提高对第一振膜组的驱动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导磁轭的外周面与第一中心磁部的外周面在第一磁路系统的轴向上平齐。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导磁轭对磁力线的约束效果,增大第一磁路系统的磁感应强度,并且导磁轭不会影响磁间隙,有利于提高第一磁路系统与第一音圈的适配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间隙部的宽度小于第二间隙部的宽度。从而有利于增大第一振膜组的靠近第一部分一侧所受的驱动力,提高第一振膜组在第一盆架的周向上所受的驱动力的均匀性,避免第一振膜组产生滚振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背离第一扬声器单元的表面与第一内周面区域适配。这样设置,有利于充分利用外壳的空间,实现结构的紧凑性,并且便于第二扬声器单元与第一扬声器单元配合以分隔出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前腔和后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外周轮廓呈椭圆形,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的短轴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扬声器单元为动圈式低音扬声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二扬声器单元为动铁式高音扬声器,或平面音圈高音扬声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二扬声器单元包括:防护壳、第二振膜组、簧片、传动杆、第二磁路系统和第二音圈。第二振膜组设在防护壳内。第二振膜组与第一扬声器单元的轴向平行以将防护壳内的空间分成前腔和后腔,防护壳的邻近出音孔的一侧形成有与前腔连通的出声通道。簧片、传动杆和第二磁路系统均设置在后腔内,第二磁路系统与第二音圈同轴设置,第二磁路系统的轴向与第一扬声器单元的轴向相同,第二磁路系统与第二音圈配合以驱动簧片振动,传动杆与簧片和第二振膜组相连。由此,结构简单,而且体积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前腔和后腔在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径向上排布,且该前腔位于后腔的远离第一扬声器单元的一侧。这样设置,有利于减小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之间的出音干扰。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簧片包括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连接片体。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均与第二振膜组平行设置,第二片体位于第一片体的远离第二振膜组一侧,第二片体的一端设有超出第一片体的边沿的支撑体,连接片体连接在第二片体的远离支撑体的一端和第一片体的远离支撑体的一端之间,支撑片体与传动杆相连;第二磁路系统包括导磁部和两个磁体部,导磁部呈环状,导磁部的轴向与第一扬声器单元的轴向相同,第一片体支撑在导磁部的邻近第二振膜组的一侧表面上。两个磁体部设在导磁部内并且在导磁部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二片体由导磁部的轴向一端贯穿至导磁部的轴向另一端以使得支撑体位于导磁部的外侧,并且第二片体位于两个磁体部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外壳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外壳上形成有出音孔,第一扬声器单元设在所述外壳内,第一振膜组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出音孔,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出音孔发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图2中所示的耳机与无线充电底座之间的充电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图2所示耳机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截面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耳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所示的耳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图6-图8中所示的耳机中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申其它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a中所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a中所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在C-C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在D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15a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振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b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振膜组与第一盆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16为图15a中所示的第一振膜组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17a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b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音圈、第一盆架与第一磁路系统的配合示意图;
图18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磁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所示的第一磁路系统的边磁部与第二中心磁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8中所示的第一磁路系统的第一中心磁部和导磁轭的配合示意图;
图21为图6中所示的耳机中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所示的第二扬声器单元在E-E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1中所示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第二振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1中所示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1中所示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第二磁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耳机;
1、外壳;10、容置空间;10a、第一内周面区域;10b、第二内周面区域;101、第一容纳腔;11、前壳;110、出音孔;111、主体部;12、延伸部;1121、限位凸筋;12、后壳;102、第二容纳腔;121、罩体;122、杆体;13、接触套;
2、主板;
3、电池;
4、扬声器;42、内核;421、振膜;422、音圈;423、磁路系统;424、盆架;
4a、第一扬声器单元;4aa、第一轮廓面;4ab、第二轮廓面;4a21、第一振膜组;4a211、第一连接部;4a2111、第一连接段;4a2112、第二连接段;4a212、第一折环;4a2121、第一段;4a2122、第二段;4a213、第一球顶;4a22、第一音圈;4a221、第一音圈部;4a222、第二音圈部;4a23、第一磁路系统;4a23a、磁间隙;4a23a1、第一间隙部;4a23a2、第二间隙部;4a231、边磁部;4a231a、第一子部分;4a231b、第二子部分;4a232、第一中心磁部;4a232a、第一面;4a232b、第二面;4a233、第二中心磁部;4a234、导磁轭;4a24、第一盆架;4a241、周壁;4a2411、第一部分;4a2412、第二部分;4a2413、环形凹槽;4a242、底壁;4a243、环形翻边;4a24a、安装通孔;
4b、第二扬声器单元;4b1、防护壳;4b1a、第一壳部;4b1b、第二壳部;4b11、第二出声孔;4b21、第二振膜组;4b21a、第二连接部;4b21b、第二折环;4b21c、第二球顶;4b22、簧片;4b221、第一片体;4b222、第二片体;4b223、连接片体;4b224、支撑体;4b23、传动杆;4b24、第二磁路系统;4b241、导磁部;4b242、磁体部;4b25、第二音圈;
5、无线充电模块;51、受电线圈;52、交直流转换模块;53、充电控制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
200、无线充电底座;201、充电线圈;202、直交流电转换模块;203、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前”、“后”、“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多个”是指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各个部件之间所采用的“平行”、“垂直”、“方向相同”、“同轴”、“共轴”、“平行”等方位关系限定词均表示允许一定误差的大致方位。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100,该耳机可以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配合使用,以接收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并且输出至用户。通过耳机100与电子产品的配合使用,可以避免电子产品的声音外放而干扰旁人。该耳机可以是无线耳机,也可以是有线耳机。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耳机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所示的耳机100是以无线耳机为例进行的说明。在该实施例中,耳机100可以包括外壳1、主板2、电池3、无线充电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和扬声器4。
可以理解的是,图1、图2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耳机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图2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此外,当耳机100为有线耳机时,该有线耳机可以不包括电池、无线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
外壳1可以作为耳机100的功能器件的载体,用于保护位于外壳1的容置空间10内的功能器件。并且,在用户佩戴耳机100时,耳机100是通过外壳1与用户的耳部进行接触。因此,为了提高用户佩戴耳机100的舒适性,外壳1在外形上可以与人体耳部的形状相适配。
由于外壳1是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与用户人体耳部接触。或者耳机100通过外壳1与其它的外界结构进行接触。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外壳1的外表面出现刮蹭、腐蚀等问题。为了避免该技术问题,外壳1可以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外壳1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
外壳1的内周面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的曲面。在一些示例中,外壳1的内周面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面。又示例的,外壳1的内周面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的椭圆弧面。在其它的示例中,外壳1的内周面还可以是弧面与椭圆弧面的结合,只要保证外壳1的内周面为曲面即可。这样设置,在保证外壳1的整体形状与人体耳部进行适配的同时,有利于增大外壳1内的容置空间10的体积,以便于耳机100中集成更多的功能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可以作为一个结构整体,也就是说,外壳1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的外壳1结构强度更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该实施例中,外壳1可以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其中,该前壳11在耳机100使用时面向人耳,后壳12在耳机100使用时背向人耳。外壳1由前壳11与后壳12装配形成,这样可以便于分别加工前壳11和后壳12,有利于简化前壳11和后壳12的模具结构,从而降低前壳11和后壳12的成型难度,进而降低外壳1的加工制造难度。具体的,前壳11可以通过扣合方式固定连接于后壳12。前壳11还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于后壳12。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前壳11还可以通过胶水或者胶带固定连接于后壳12。
前壳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硬质塑料、金属、以及塑料与金属的结合。为了实现耳机100的轻量化,前壳11的材质可选为硬质塑料。
请参阅图2,前壳11内形成有第一容纳腔101,第一容纳腔101的邻近后壳12的一侧敞开。前壳11上形成有与第一容纳腔101连通的出音孔110,耳机100的声音可以通过该出音孔110传导至耳机100外。
具体的,前壳11可以包括主体部111和延伸部112。延伸部112可以位于主体部111的一侧,并向远离主体部111的方向延伸。请参阅图2,主体部111内可以形成上述第一容纳腔101,延伸部112可以形成上述出音孔110。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壳11也可以不包括延伸部112,而是直接在主体部111的壁面上开设出音孔110。
为了提高用户佩戴耳机100的舒适性,耳机100还可以设置有接触套13,该接触套13可以用于与用户的耳部相接触。例如,接触套13可以围设于延伸部112的外周面,且接触套13在外形上可以与人体耳道的形状相类似,以提高佩戴耳机100的适配性。同时,接触套13可以是由硅胶和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的,以提高用户佩戴耳机100的舒适性。
请参阅图2,延伸部112的外周面上可以形成有限位凸筋1121,使得接触套13围设于延伸部112的外周面时,限位凸筋1121能够与接触套13相抵接,从而起到对接触套13进行限位的作用,降低接触套13从延伸部112上自然脱落的概率。当然,为了降低成本,耳机100还可以不包括该接触套13。
后壳12的材质可与上述的前壳11的材质相同。当然,后壳12的材质与上述的前壳11的材质也可以不同。为了实现耳机100的轻量化,后壳12的材质可选为硬质塑料。
请继续参阅图2,后壳12可以包括罩体121和杆体122。罩体121可以与前壳11相连,杆体122可以设置于罩体121远离前壳11的一侧。罩体121内可以形成有第二容纳腔102,第二容纳腔102的邻近前壳11的一侧敞开,这样该第二容纳腔102可以与第一容纳腔101连通,并且第二容纳腔102与第一容纳腔101可以共同组成外壳1的容置空间10。
罩体121与杆体1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罩体121与杆体122为一个整体结构。这样可以简化后壳12的加工制造工艺,同时提高罩体121与杆体122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罩体121与杆体122还可以是装配形成,并且罩体121与杆体122通过胶粘、卡接、螺钉连接或焊接等方式相连。
主板2可以容纳在容置空间10内。具体的,主板2可以安装于第二容纳腔102内。主板2在外壳1内的安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钉连接或胶粘。
主板2用于集成控制芯片等,控制芯片例如可以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DDR)以及通用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主板2与无线通信模块6、无线充电模块5、电池3和扬声器4等功能器件均电连接,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器件之间的信号控制以及数据信号处理等操作。
主板2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主板2可以采用FR-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无线通信模块6可以集成在主板2上。示例性的,该无线通信模块6可以焊接固定于主板2上。可选的,无线通信模块6可以为蓝牙、红外或wifi模块。耳机100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6可与电子产品之间进行无线信号交互,以接收电子产品的声音信息。
电池3用于向耳机100内诸如主板2、无线通信模块6、扬声器4等功能器件提供电量。电池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镍镉电池3、镍氢电池3、锂电池3或其他类型的电池。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
电池3的形状包括不限于长方体、圆柱体或圆台等。在一些示例中,电池3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102内,并且电池3位于主板2靠近第一容纳腔101的一侧。在其它示例中,电池3也可以位于主板2的背离第一容纳腔101的一侧。电池3在外壳1内的安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钉连接或胶粘。
无线充电模块5可以对耳机100的电池3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模块5可以集成在主板2上。具体的,请参阅图3,图3为图1-图2中所示的耳机100与无线充电底座200之间的充电连接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5包括:受电线圈51、交直流转换部件52和充电控制部件53。受电线圈51、交直流转换部件52和充电控制部件53均与主板2电连接。
受电线圈51可以接收耳机100的无线充电底座200的无线充电输入。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受电线圈51还可以接收其它支持无线充电的终端的无线充电输入。受电线圈51为接收(Rx)线圈。交直流电转换部件52可以是Rx芯片。
无线充电底座200包括电源接口203、充电线圈201和直交流电转换部件202。充电线圈201可以为发射(Tx)线圈。直交流电转换部件202可以是Tx芯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底座20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发射端,耳机10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接收端,无线充电底座200为耳机100无线充电。具体而言,无线充电底座200的直交流电转换部件202可以接收电源接口203输入的直流电信号。直交流电转换部件202可以将该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然后向充电线圈201输入该交流电信号。充电线圈201响应于该交流电信号,可以产生交变电磁场。
耳机100的受电线圈51与充电线圈201进行耦合。受电线圈51(即Rx线圈)感应充电线圈201(即Tx线圈)发出的交变电磁场,可以产生交流电信号,并向交直流转换部件52输入该交流电信号。交直流转换部件52可以将该交流电信号整流成直流电信号,并向充电控制部件53输入该直流电信号。充电控制部件53可以根据该直流电信号为电池3充电。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耳机100还可以支持有线充电。具体的,外壳1上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主板2电连接,充电接口可以连接有线充电器(也称为电源适配器),接收有线充电器为电池3的充电输入。例如,上述的充电接口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
扬声器4可以安装于容置空间10内,扬声器4位于电池2的靠近出音孔110的一侧。具体的,该扬声器4可以安装于第一容纳腔101内。扬声器4与外壳1之间的装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纹连接或胶粘等。扬声器4与主板2电连接,以获取音乐、语音等音频电信号,并且扬声器4可以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支持音频外放。
请参阅图4,图4为图1-图2所示耳机100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4为内核42。内核42包括振膜组421、与振膜组421固定连接的音圈422、设置于振膜组421一侧的磁路系统423以及用于安装振膜组421和磁路系统423的盆架424。
扬声器4借助于盆架424固定于外壳1内,盆架424与外壳1之间的装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纹连接或胶粘等。并且,扬声器4可以借助该振膜组421将外壳1分隔为前腔C1和后腔C2。音圈422、磁路系统423和盆架424位于后腔C2内。出音孔110与前腔C1连通。音圈422在通电后产生感应磁场,在受到磁路系统423的磁力作用发生位移,以驱动振膜组421产生振动,从而推动前腔C1内的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该声波由出音孔110输出。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扬声器4还可以包括壳体。扬声器4借助于壳体固定于外壳1内。内核42可以通过盆架424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上。扬声器4可以借助该振膜组421将壳体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并且壳体的前腔与出音孔110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耳机100中所采用的扬声器4为动圈式低音扬声器,且扬声器4为一个。这虽然能够使得耳机100具有低频音域表现,并且使得耳机100的造价便宜。但是,动圈式低音扬声器的振动质量大而瞬态特性不好,质量分布、膜的顺性及BL电磁驱动力的不对称分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摇摆振动以及不同频率的分割振动,导致高频响应产生严重的峰谷,无法实现高频音域表现,导致耳机100的音频外放性能较差,音效不好。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100的截面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耳机100中不再设置一个扬声器,而是在耳机100中集成多个不同的扬声器。具体而言,耳机100可以包括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
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均可以设置在外壳1,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振膜组的外表面朝向出音孔110,以使得第一扬声器单元4a可以朝向出音孔110发声。同时第二扬声器单元4b也朝向出音孔110发声,由此,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发声方向相同。并且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发声频率大于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发声频率。由此,通过使得耳机100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有利于利用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发声频率差异,使得耳机100在不同的频率的音域上均具有较好的声音表现力,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出音效果。
其中,需要解释的是,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振膜组的“外表面”是指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振膜组背离第一扬声器单元4a内部的表面,振膜组的与之相反的表面即为“内表面”。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扬声器单元4a可以用作低音扬声器,第一扬声器单元4a可与上述的扬声器4的结构相同。示例性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可以为动圈式低音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单元4b可以为高音扬声器。示例性的,该第二扬声器单元4b可以为动铁式高音扬声器,或平面音圈高音扬声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扬声器单元4a用作低音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单元4b用作高音扬声器,从而可以使得耳机100兼顾在低频音域和高频音域上的表现力,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出音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5,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与第一扬声器单元4a在出音孔110的出音方向上排布且间隔开。具体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位于主体部111内,第二扬声器单元4b位于延伸部112内。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放置,延伸部112的尺寸需要设计的较大。然而,由于在耳机100配带时,延伸部112要与人耳配合,过大的延伸部112会导致耳机100外壳1的整体尺寸变得较大,并且也容易给用户带来不舒适的佩戴体验。此外,第二扬声器单元4b占用了延伸部112的空间,会导致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发声被遮挡,影响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效果。并且由于声音的传递是通过空气的振动来实现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振动势必会干扰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中振膜组的振动,进而影响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出音。导致耳机100的整体出音效果变差。
虽然可以通过在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磁路系统中设置用于容纳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凹槽的方式来解决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与第一扬声器单元4a在出音孔110的出音方向上间隔开而导致的延伸部112尺寸大的问题。但是,这种设置方式,依然无法解决第二扬声器单元4b遮挡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发声以及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振动干扰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中振膜组的振动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阅图6、图7和图8,图6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100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示的耳机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所示的耳机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排布方式不再是沿着出音孔110的出音方向排布,而是将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并排设置,并且第二扬声器单元4b位于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周向一侧。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第二扬声器单元4b对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遮挡,同时还可以避免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振动对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干扰,有利于提高耳机100的整体出音效果。并且,还可以避免因将第一扬声器单元4a设于主体部111,第二扬声器单元4b设于延伸部112内而导致的延伸部112的体积大,而影响用户佩戴耳机100的体验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用户佩戴耳机100的舒适性,减小耳机100的体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100,通过设置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发声频率大于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发声频率。这样,有利于利用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发声频率差异,使得耳机100在不同的频率的音域上均具有较好的声音表现力,提高扬声器4的出音效果。并且,通过使得第二扬声器单元4b位于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周向一侧,第一扬声器单元4a以及第二扬声器单元4b均朝向出音孔110发声。这样,可以避免第二扬声器单元4b对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遮挡,同时还可以避免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振动对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干扰,有利于提高耳机100的整体出音效果。并且,还可以提高用户佩戴耳机100的舒适性,减小耳机100的体积。
请继续参阅图8,并且结合图9a,图9a为图6-图8中所示的耳机100中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周面包括第一内周面区域10a和第二内周面区域10b,第一内周面区域10a和第二内周面区域10b沿外壳1的周向排布且相连。
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a,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周面包括第一轮廓面4aa和第二轮廓面4ab。第一轮廓面4aa和第二轮廓面4ab在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
第一轮廓面4aa与第一内周面区域10a相对且间隔开,第二扬声器单元4b位于第一轮廓面4aa和第一内周面区域10a之间。第二轮廓面4ab与第二内周面区域10b相适配。
这样设置,一方面第一轮廓面4aa与第一内周面区域10a之间间隔开,可以利用第一轮廓面4aa来避让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为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布置提供了避让空间,以便于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布置;另一方面,第二轮廓面4ab与第二内周面区域10b相适配,可以利于第二轮廓面4ab与第二内周面区域10b的贴合设置,从而在第一扬声器单元4a为第二扬声器单元4b提供避让空间的基础上,有利于将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整体体积设置的较大,保证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振膜组的有效振动面积,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的振膜组的有效振动面积是指振膜组中能推动空气运动部分的面积。振膜组的有效振动面积与振动频率有关,振膜组的有效振动面积越小,振动频率越高。相应的,振膜组的有效振动面积越大,振动频率越低。
第二内周面区域10b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的曲面,第二轮廓面4ab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的曲面。具体的,请参阅图8,第二内周面区域10b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且朝向远离第一内周面区域10a拱起的弧形面,例如优弧形面,第二轮廓面4ab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且朝向远离第一轮廓面4aa拱起的弧形面,例如优弧形面。示例性的,外壳1的内周面为圆柱面,第二轮廓面4ab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轮廓面4ab的形状还可以是其它的形状,只要保证第二轮廓面4ab与外壳1的内周面适配即可。
为了实现第一轮廓面4aa与第一内周面区域10a间隔开,节省第一扬声器单元4a在外壳1内所占用的空间,保证在第一扬声器单元4a设置的同时,可以集成第二扬声器单元4b。示例性的,第一轮廓面4aa为平面。又示例性的,第一轮廓面4aa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面,且第一轮廓面4aa朝向第一内周面区域10b拱起。
可以理解的是,依据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周面的形状来设置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位置的实现方式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b,图9b为本申其它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周轮廓可呈椭圆形,第二扬声器单元4b可以位于该椭圆形形状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短轴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具体的,外壳1的内周面为圆柱面,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周轮廓可呈椭圆形,第二扬声器单元4b可以位于该椭圆形形状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短轴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如上文中所述的,为了为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布置提供避让空间,对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形进行了改进。为了保证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效果不受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形的改变而产生影响,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各个部件的结构也依据其外形的改变进行适应性调整。在下面的描述中,以第一轮廓面4aa为平面,第二轮廓面4ab为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面为例对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之后可以理解,当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周面为其它的形状(例如,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周轮廓为沿外壳1周向延伸的椭圆形时),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整体结构均需依据其外形的改变进行适应性调整。
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9a中所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扬声器单元4a包括第一盆架4a24、第一振膜组4a21、第一音圈4a22和第一磁路系统4a23。第一盆架4a24、第一振膜组4a21、第一音圈4a22和第一磁路系统4a23同轴设置。
其中,第一振膜组4a21为推动第一扬声器单元4a前腔X1内空气运动的主体。在将图10所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应用于耳机100的外壳1内时,请返回参阅图7,第一扬声器单元4a借助该第一振膜组4a21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将外壳1内的空间分隔成前腔X1和后腔X2。
为了提高后腔X2的密封效果,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第二轮廓面4ab与第二内周面区域10b之间以及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第一轮廓面4aa、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与第一内周面区域10a之间可以设置密封胶7。该密封胶7包括但不限于UV胶(也称无影胶)、聚氨酯、硅橡胶、聚硫橡胶、氯丁橡胶和环氧树脂密封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借助该密封胶可以密封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与外壳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使得后腔K2形成为封闭腔体。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适于密封不同形状的间隙,适用范围广,灵活性较优。其中,密封胶7还进一步将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粘接于外壳1,能够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与外壳1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图10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一扬声器单元4a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0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
具体的,第一盆架4a24用作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支撑骨架”,用于支撑第一振膜组4a21、第一音圈4a22和第一磁路系统4a23。
第一盆架4a2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胶以及金属与塑料的结合。为了提高第一盆架4a24的支撑可靠性,第一盆架4a24的材质可选择为金属。示例性的,第一盆架4a24的材质为铜、铁或铝。
第一盆架4a24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第一盆架4a24为一个整体式结构。这样,有利于提高第一盆架4a24的连接强度。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一盆架4a24还可以由不同的部件装配形成,多个不同的部件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相连。
请继续参阅图10,并且结合图11,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盆架4a24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盆架4a24包括环形的周壁4a241和底壁4a242。周壁4a241与外壳1可以是同轴设置。周壁4a241的远离出音孔110的一端与底壁4a242相连,这样可以限定出第一盆架4a24的内部空间,以便于第一振膜组4a21、第一音圈4a22和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安装。
请继续参阅图11,周壁4a241包括第一部分4a2411和第二部分4a2412。第一部分4a2411和第二部分4a241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
第一部分4a2411呈平板状,以便于第一部分4a2411的背离第二部分4a2412的表面形成第一轮廓面4aa。第二部分4a2412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呈弧线形,以便于第二部分4a2412的背离第一部分4a2411的表面形成第二轮廓面4ab。这样设置,可直接利用第一盆架4a24作为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壳体,无需另外设置壳体,可简化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结构,降低成本,同时有利于将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尺寸设置的更大,从而增大第一振膜组4a21的有效振动面积,保证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效果。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为图9a中所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在C-C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振膜组4a21的外边缘与第一盆架4a24的内周壁相连。
具体的,请参阅图13,并且结合图14,图14为图13所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在D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盆架4a24的内周面设有朝向远离第一盆架4a24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的环形凹槽4a2413,环形凹槽4a2413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延伸成环形,环形凹槽4a2413贯穿至第一盆架4a24的敞开端的端面也即朝向出音孔110的一端端面,第一振膜组4a21的外边缘收容于环形凹槽4a2413内并固定于环形凹槽4a2413的底面上。通过将第一振膜组4a21的外边缘收容于环形凹槽4a2413内并固定于环形凹槽4a2413的底面上,有利于利用环形凹槽4a2413对第一振膜组4a21进行有效支撑,同时环形凹槽4a2413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一盆架4a24内空间的体积,有利于将第一振膜组4a21的尺寸设置的更大,进而有利于增大第一振膜组4a21的有效振动面积,提高扬声器4的出音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盆架4a24上也可以不设置环形凹槽4a2413,第一振膜组4a21的外边缘可以与第一盆架4a24的内周壁4a241直接相连。
请参阅图15a,图15a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振膜组4a21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振膜组4a21包括:第一连接部4a211、第一折环4a212和第一球顶4a213。
第一折环4a212的外周边缘与第一连接部4a211的内周边缘相连,这样第一连接部4a211的内边缘的形状与第一折环4a212的外边缘的形状适配。第一球顶4a213的外边缘与第一折环4a212的内边缘相连,这样第一折环4a212的内边缘的形状与第一球顶4a213的外边缘的形状适配。
具体的,请参阅图15a,并且结合图14,第一连接部4a211呈环形片状。第一连接部4a211层叠设于环形凹槽4a2413的底面上,从而使得第一振膜组4a21借助于该第一连接部4a211与第一盆架4a24相连。第一连接部4a211与环形凹槽4a2413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粘、卡接、焊接或螺钉连接。
第一连接部4a211包括第一连接段4a2111和第二连接段4a2112。第一连接段4a2111和第二连接段4a211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5a,并且一并参阅图15b,图15b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振膜组4a21与第一盆架4a24的装配示意图。第一连接段4a211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第一连接段4a2111位于第一部分4a2411与第二连接段4a2112之间。这样,第一连接段4a211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可与第一部分4a241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以便于第一连接段4a2111与第一部分4a2411对应适配。
第二连接段4a2112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延伸成弧线形,第二连接段4a2112位于第二部分4a2412与第一连接段4a2111之间。这样,第二连接段4a211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可与第二部分4a241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以便于第二连接段4a2112与第二部分4a2412对应适配。具体的,第二连接段4a2112与第二部分4a2412共中心轴线。
第一折环4a212包括第一段4a2121和第二段4a2122。第一段4a2121和第二段4a212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
第一段4a212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第一段4a2121位于第一连接段4a2111和第二段4a2122之间。这样第一段4a212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与第一部分4a241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以便于第一段4a2121可以对应于第一部分4a2411。
第二段4a212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呈弧线形延伸,第二段4a2122位于第二连接段4a2112与第一段4a2121之间。这样,第二段4a2122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第二部分4a2412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以便于第二段4a2122对应于第二部分4a2412。具体的,第二段4a2122与第二部分4a2412共中心轴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振膜组4a21,第一振膜组4a21的第一连接部4a211、第一折环4a212和第一球顶4a213的形状均与第一盆架4a24的周壁4a241的形状相适配,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振膜组4a21与第一盆架4a24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有利于将第一振膜组4a21的尺寸设置的更大,保证第一振膜组4a21的有效振动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连接部4a211、第一折环4a212和第一球顶4a213的形状均与第一盆架4a24的周壁4a241的形状相适配。这样第一振膜组4a21为对称形状。请参阅图16,图16为图15a中所示的第一振膜组4a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第一振膜组4a21以过第二段4a2122的轴线且与第一段4a2121垂直的平面m1m1为对称面对称设置。这样,当第一音圈4a22驱动第一振膜组4a21振动时,有利于使得第一振膜组4a21在该对称面两侧所受的驱动力的大小相同,从而可以利于避免第一振膜组4a21在垂直于该对称面的方向上出现滚振现象。
虽然第一振膜组4a21在垂直于第一段4a2121的方向上是对称设置的。但是,由于第一段4a2121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段4a2122不同,这就导致第一段4a2121与第二段4a2122之间是不对称设置的,也即第一段4a2121与第二段4a2122不能相对图16中的平面m2m2对称,其中该平面m2m2垂直于平面m1m1且过第二段4a2122的轴线。因此,当第一音圈4a22驱动第一振膜组4a21振动时,第一振膜组4a21在平面m2m2的两侧所受的驱动力的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第一振膜组4a21无法呈活塞式的振动,第一振膜组4a21在垂直于平面m2m2的方向上存在滚振的风险。为了减小第一振膜组4a21所受的驱动力的差异,第一段4a2121和第二段4a2122的宽度相等。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振膜组4a21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4a211、第一折环4a212和第一球顶4a213为一个整体的结构。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振膜组4a21的结构强度,便于第一振膜组4a21的加工制造。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一连接部4a211、第一折环4a212和第一球顶4a213还可以分体加工后,第一连接部4a211与第一折环4a212之间可以通过胶粘相连,第一折环4a212与第一球顶4a213之间可以通过胶粘相连。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7a,并且一并结合图13,其中,图17a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音圈4a22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音圈4a22与第一球顶4a213的内表面(即背离出音孔110的一侧表面)相连。第一音圈4a22与第一球顶4a213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粘。
第一音圈4a22包括第一音圈部4a221和第二音圈部4a222,第一音圈部4a221和第二音圈部4a22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
请参阅图17a和图17b,图17b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音圈4a22、第一盆架4a24与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配合示意图。第一音圈部4a221形成为与第一部分4a2411平行的平板状,第一音圈部4a221位于第一部分4a2411与第二音圈部4a222之间。这样,第一音圈部4a22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与第一部分4a241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以便于第一音圈部4a221可以对应于第一部分4a2411。
第二音圈部4a22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呈弧线形延伸。第二音圈部4a222位于第二部分4a2412与第一音圈部4a221之间。这样第二音圈部4a222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第二部分4a2412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以便于第二音圈部4a222可以对应于第二部分4a2412。具体的,第二音圈部4a222与第二部分4a2412共中线轴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音圈4a22,通过使得第一音圈4a22包括第一音圈部4a221和第二音圈部4a222,第一音圈部4a221和第二音圈部4a22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第一音圈部4a22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与第一部分4a241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第二音圈部4a222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第二部分4a2412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从而使得第一音圈4a22的外形、第一振膜组4a21和第一盆架4a23的外形相适配,不但有利于实现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结构的紧凑性,而且还可以在第一音圈4a22推动第一振膜组4a21振动时,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音圈4a22对第一振膜组4a21在周向方向上的驱动力的均匀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第一音圈4a22与第一振膜组4a21的形状不适配,而导致的第一振膜组4a21产生偏振或滚振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球顶4a213的中心处的有效振动以及第一音圈4a22对第一振膜组4a21的有效推动,第一音圈4a22的外周面与第一球顶4a213的外周面沿第一音圈4a22的轴向平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8,同时一并结合图13,其中图18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磁路系统4a23具有环形的磁间隙4a23a,第一音圈4a22的远离第一振膜组4a21的一端可以伸入磁间隙4a23a内,这样第一磁路系统4a23可与第一音圈4a22配合以驱动第一振膜组4a21同步振动。
并且,第一磁路系统4a23固定于第一盆架4a24上。具体的,盆架424的底壁4a242上设有贯穿底壁4a242的安装通孔4a24a,底壁4a242的背离周壁4a241的表面上设有围绕安装通孔4a24a的环形翻边4a243。第一磁路系统4a23固定于安装通孔4a24a处,并且由环形翻边4a243围绕限位。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盆架4a24上不设置安装通孔4a24a和环形翻边4a243时,第一磁路系统4a23可以设在第一盆架4a24内。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音圈4a22与第一球顶4a213的背离出音孔110的一侧相连,并且第一音圈4a22的远离第一振膜组4a21的一端与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磁间隙4a23a配合。这样,相比与第一音圈4a22与第一球顶4a213的朝向出音孔110的一侧相连并且第一音圈4a22的远离第一振膜组4a21的一端与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磁间隙4a23a配合的方案来说,可使得第一振膜组4a21朝向出音孔110的外表面没有被第一磁路系统4a23和第一音圈4a22所遮挡,有利于保证第一振膜组4a21的出音面积,进一步地提高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出音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8,磁间隙4a23a包括第一间隙部4a23a1和第二间隙部4a23a2。第一间隙部4a23a1和第二间隙部4a23a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方向上排布且连通。其中,第一间隙部4a23a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呈直线延伸,这样第一间隙部4a23a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可与第一音圈部4a22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以便于第一间隙部4a23a1与第一音圈部4a221适配,且供第一音圈部4a221伸入。第二间隙部4a23a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呈弧线形延伸,这样第二间隙部4a23a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可与第二音圈部4a22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以便于第二间隙部4a23a2与第二音圈部4a222适配,且供第二音圈部4a222伸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磁路系统4a23,通过使得磁间隙4a23a包括第一间隙部4a23a1和第二间隙部4a23a2,并且第一间隙部4a23a1与第一音圈部4a221适配,第二间隙部4a23a2与第二音圈部4a222适配。可以使得整个磁间隙4a23a与第一音圈4a22的形状相适配,有利于保证第一音圈4a22与第一磁路系统4a23之间配合的可靠性,从而在第一音圈4a22与第一磁路系统4a23配合以驱动第一振膜组4a21振动时,可以有利于第一振膜组4a2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驱动力的均匀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振膜组4a21产生滚振的问题。
具体的,第一间隙部4a23a1的宽度小于第二间隙部4a23a2的宽度。由于磁间隙的宽度越小,磁路系统与音圈配合后对振膜组的驱动力越大,磁间隙的宽度越大,磁路系统与音圈配合后对振膜组的驱动力越小。对于不以平面m2m2为对称面对称设置的第一扬声器单元4a来说,第一振膜组4a21在振动时,第一振膜组4a21的靠近第一部分4a2411一侧所受的驱动力小于第一振膜组4a21的靠近第二部分4a2412一侧所受的驱动力,存在滚振的风险。通过将第一间隙部4a23a1的宽度小于第二间隙部4a23a2的宽度,从而有利于增大第一振膜组4a21的靠近第一部分4a2411一侧所受的驱动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振膜组4a2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所受的驱动力的均匀性,避免第一振膜组4a21产生滚振的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18,第一磁路系统4a23包括:边磁部4a231和第一中心磁部4a232。边磁部4a231位于第一中心磁部4a232的外周以与第一中心磁部4a232限定出磁间隙4a23a。边磁部4a231和第一中心磁部4a232的充磁方向相反,这样边磁部4a231和第一中心磁部4a232可以形成用于驱动第一音圈4a22移动的磁回路。示例性的,沿着第一盆架4a24的轴向且朝向远离第一振膜组4a21的方向,边磁部4a231的充磁方向为由北极(N)到南极(S),第一中心磁部4a232的充磁方向为由南极(S)到北极(N)。
请继续参阅图18,边磁部4a231可以形成为环形,且边磁部4a231包括第一子部分4a231a和第二子部分4a231b。第一子部分4a231a和第二子部分4a231b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
请继续参阅图18,并且结合图17b,第一子部分4a231a呈平板状,第一子部分4a231a位于第一部分4a2411与第二子部分4a231b之间。这样,第一子部分4a231a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可与第一部分4a241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第二子部分4a231b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延伸呈弧线形,第二子部分4a231b位于第二部分4a2412与第一子部分4a231a之间。这样,第二子部分4a231b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可与第二部分4a2412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延伸路径相同。具体的,第二子部分4a231b与第二部分4a2412共中心轴线。
请参阅图19,图19为图18中所示的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边磁部4a231与第二中心磁部4a233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对第一中心磁部4a232的有效支撑,第一磁路系统4a23还包括第二中心磁部4a233,第二中心磁部4a233封堵边磁部4a231的远离第一振膜组4a21的一端,第一中心磁部4a232与第二中心磁部4a233层叠设置。
第二中心磁部4a233与边磁部4a231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第二中心磁部4a233与边磁部4a231可以为一个结构整体。第二中心磁部4a233与边磁部4a231还可以通过胶粘、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相连。
具体的,第二中心磁部4a233可以为导磁材料件。这样,可以利用第二中心磁部4a233约束磁力线外漏,增大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磁感应强度。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中心磁部4a233可以为磁体。具体的,该磁体为磁铁或磁钢。
请参阅图20,并且结合图18,其中,图20为图18中所示的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第一中心磁部4a232和导磁轭4a234的配合示意图。第一中心磁部4a232的外周面包括第一面4a232a和第二面4a232b。
第一面4a232a和第二面4a232a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第一面4a232a为平行于第一轮廓面4aa的平面,第一面4a232a与第一子部分4a231a相对应且间隔开,以限定出第一间隙部4a23a1。
第二面4a232b为沿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面,第二面4a232b与第二子部分4a231b相对应且间隔开,以限定出第二间隙部4a23a2。具体的,第二面4a232b与第二轮廓面4ab共中心轴线。
这样一来,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磁路系统4a23可以限定出与第一音圈4a22的形状相适配的磁间隙4a23a,有利于保证第一音圈4a22与第一磁路系统4a23之间配合的可靠性,从而在第一音圈4a22与第一磁路系统4a23配合以驱动第一振膜组4a21振动时,确保第一振膜组4a21在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的驱动力的均匀性,避免第一振膜组4a21产生滚振的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边磁部4a231和第一中心磁部4a232均可以为磁体。示例性的,边磁部4a231和第一中心磁部4a232均为磁铁或磁钢。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边磁部4a231和第一中心磁部4a232的其中一个为磁体,且另一个为导磁材料件。
为了增大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磁感应强度,请参阅图20,并且结合图18,第一磁路系统4a23还包括导磁轭4a234,导磁轭4a234设在第一中心磁部4a232朝向第一振膜组4a21的一侧,用于约束磁力线外漏,从而提高对第一振膜组4a21的驱动力。
具体的,导磁轭4a234的外周面与第一中心磁部4a232的外周面在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轴向上平齐。由此,导磁轭4a234的外周面的形状与第一中心磁部4a232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同,且导磁轭4a234与第一中心磁部4a232适配。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导磁轭4a234对磁力线的约束效果,增大第一磁路系统4a23的磁感应强度,并且导磁轭4a234不会影响磁间隙4a23a,有利于提高第一磁路系统4a23与第一音圈4a22的适配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1和图22,图21为图6中所示的耳机100中的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中所示的第二扬声器单元4b在E-E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扬声器单元4b可以为动铁式高音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单元4b可以包括:防护壳4b1、第二振膜组4b21、簧片4b22、传动杆4b23、第二磁路系统4b24和第二音圈4b25。
可以理解的是,图21、图22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二扬声器单元4b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21、图22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
防护壳4b1作为第二扬声器单元4b内各个部件的载体,用于保护第二振膜组4b21、簧片4b22、传动杆4b23、第二磁路系统4b24和第二音圈4b25等。
防护壳4b1的邻近出音孔110的一侧形成有出声通道4b11,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声音可由该出声通道4b11发出,从而可以使得第二扬声器单元4b和第一扬声器单元4a均朝向出音孔110发声。
防护壳4b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胶以及金属与塑料的结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壳4b1的材料为塑胶,塑胶的成本低,且易于成型,有利于降低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加工成本。在另一些示例中,为了提高防护壳4b1的结构强度,防护壳4b1的材质可为以金属。
防护壳4b1沿着出音孔110的出音方向延伸,也就是说,防护壳4b1的长度方向与出音孔110的出音方向同向。具体的,请参阅图21,防护壳4b1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状。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23,图23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防护壳4b1的截面还可以形成为小半圆形,防护壳4b1的背离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表面可与第一内周面区域10a适配。这样设置,有利于充分利用外壳1的空间,实现结构的紧凑性,并且便于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与第一扬声器单元4a配合以分隔出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前腔X1和后腔X2。
防护壳4b1可以为一个结构整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2。防护壳4b1包括第一壳部4b1a和第二壳部4b1b。防护壳4b1由第一壳部4b1a和第二壳部4b1b装配形成,这样可以便于分别加工第一壳部4b1a和第二壳部4b1b,有利于简化第一壳部4b1a和第二壳部4b1b的模具结构,从而降低第一壳部4b1a和第二壳部4b1b的成型难度,进而降低防护壳4b1的加工制造难度。
请继续参阅图22,第二振膜组4b21设在防护壳4b1内。第二振膜组4b21与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轴向平行。相比于,第二振膜组4b21与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轴向垂直的方案来说,不但有利于保证第二振膜组4b21的有效振动面积,而且还有利于减小第二扬声器单元4b在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径向上的厚度尺寸。
第二扬声器单元4b借助第二振膜组4b21将防护壳4b1内的空间分成前腔k1和后腔k2,这样,前腔k1和后腔k2在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径向上排布。在一些示例中,前腔k1位于后腔k2的远离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一侧。这样设置,有利于减小第一扬声器单元4a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b之间的出音干扰。在另一些示例中,后腔k2位于前腔k1的远离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一侧。
请参阅图24,图24为图21中所示的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第二振膜组4b21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振膜组4b21包括第二连接部4b21a、第二折环4b21b和第二球顶4b21c。
第二连接部4b21a呈环形片状,并且第二连接部4b21a为圆角矩形环。
请参阅图24,并且结合图22,防护壳4b1的内周面上设有台阶部4b12,第二连接部4b21a层叠设于台阶部4b12上。第二连接部4b21a与台阶部4b12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胶粘。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防护壳4b1也可以不设置台阶部,而是将第二连接部4b21a设置成环形的筒状,并且将第二连接部4b21a与防护壳4b1的内周面相连。
第二折环4b21b设在第二球顶4b21c的外周且由第二连接部4b21a围绕。第二折环4b21b呈圆角矩形环状。第二折环4b21b朝向靠近后腔K2的一侧凹入以形成弧形或近似弧形的截面,这样设置,可以节约前腔K1的空间。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二折环4b21b朝向靠近前腔K1的一侧凹入以形成弧形或近似弧形的截面。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振膜组4b21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第二连接部4b21a、第二折环4b21b和第二球顶4b21c一体成型,且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设置,不但便于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提高第二连接部4b21a与第二折环4b21b之间以及第二折环4b21b与第二球顶4b21c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4b21a、第二折环4b21b和第二球顶4b21c还可以分别独立加工制造,然后通过胶粘等方式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2,簧片4b22设置在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后腔K2内,用于为第二振膜组4b21的振动提供驱动力。簧片4b2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
请参阅图25,图25为图21中所示的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簧片4b22的结构示意图。簧片4b22包括第一片体4b221、第二片体4b222和连接片体4b223。
第一片体4b221呈矩形片状。第一片体4b221与第二振膜组4b21平行设置。第二片体4b222呈矩形片状。第二片体4b222与第二振膜组4b21平行设置,并且第二片体4b222位于第一片体4b221的远离第二振膜组4b21一侧。第二片体4b222可以与第一片体4b221的尺寸相同。
第二片体4b222的一端设有超出第一片体4b221的边沿的支撑体4b224,支撑体4b224呈三角形形状。在一些示例中,支撑体4b224与第二片体4b22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即,支撑体4b224与第二片体4b222连接成一个结构整体。在另一些示例中,支撑体4b224与第二片体4b222可以通过胶粘、卡接、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相连。
连接片体4b22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C”形和“V”形。连接片体4b223连接在第二片体4b222的远离支撑体4b224的一端和第一片体4b221的远离支撑体4b224的一端之间。
簧片4b2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就是说,第一片体4b221、第二片体4b222和连接片体4b223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设置,不但便于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提高第一片体4b221和连接片体4b223之间以及第二片体4b222和连接片体4b223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片体4b221、第二片体4b222和连接片体4b223还可以分别独立加工制造,然后通过胶粘或焊接等方式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2,传动杆4b23呈杆状,传动杆4b23连接在支撑体4b224与第二球顶4b21c之间,传动杆4b23与第二片体4b222垂直设置。通过传动杆4b23的连接,可将簧片4b22的振动传递给第二振膜组4b21,进而引起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发声。
传动杆4b2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或硬质塑料。传动杆4b23与第二片体4b22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粘、焊接、卡接或螺纹连接。传动杆4b23与第二振膜组4b21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粘、焊接、卡接或螺纹连接。
请参阅图26,并且结合图22,图26为图21中所示的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第二磁路系统4b24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磁路系统4b24位于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后腔K2内。第二磁路系统4b24包括导磁部4b241和两个磁体部4b242。
导磁部4b241呈矩形环状。导磁部4b241的轴向与第一盆架4a24的轴向相同。第一片体4b221支撑在导磁部4b241的邻近第二振膜组4b21的一侧表面上。第一片体4b221与导磁部4b241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粘或卡接。
两个磁体部4b242设在导磁部4b241内并且在导磁部4b241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磁体部4b24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体状、圆柱体状或异形。两个磁体部4b2的充磁方向相反。示例的,其中一个磁体部4b242的靠近导磁部4b241的中心轴线的一端为N极,且远离导磁部4b241的中心轴线的一端为S极,另一个磁体部4b242的靠近导磁部4b241的中心轴线的一端为S极,且远离导磁部4b241的中心轴线的一端为N极。
请继续参阅图22,第二片体4b222由导磁部4b241的轴向一端贯穿至导磁部4b241的轴向另一端以使得支撑体4b224位于导磁部4b241的外侧,并且第二片体4b222位于两个磁体部4b242之间。
第二音圈4b25位于导磁部4b241的轴向的邻近连接片体4b223的一侧,并且第二音圈4b25环绕在第二片体4b222的外周。
当第二音圈4b25通电时,第二音圈4b25可以产生磁场,使得位于第二音圈4b25中的第二片体4b222发生磁化而产生磁极。这样,第二音圈4b25可与磁体部4b242之间形成驱动第二片体4b222沿着两个磁体部4b242的间隔方向振动的驱动力,第二片体4b222的振动可以带动传动杆4b23振动,传动杆4b23的振动进而带动第二振膜组4b21的振动,第二振膜组4b21的振动可以推动前腔K1内的空气振动而产生声波,该声波由出声通道4b11发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扬声器模组,用于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
第一扬声器单元(4a),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包括第一振膜组(4a21),所述第一振膜组(4a21)的外表面朝向第一侧;
第二扬声器单元(4b),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b)位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周向一侧,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b)朝向所述第一侧发声,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发声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发声频率;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周面包括第一轮廓面(4aa)和第二轮廓面(4ab),所述第一轮廓面(4aa)和第二轮廓面(4ab)沿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周向排布且相连;
所述外壳(1)的内周面包括第一内周面区域(10a)和第二内周面区域(10b),所述第一内周面区域(10a)和第二内周面区域(10b)沿所述外壳(1)的周向排布且相连;
所述第一轮廓面(4aa)与所述第一内周面区域(10a)相对且间隔开,所述第二轮廓面(4ab)与所述第二内周面区域(10b)相适配,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b)位于所述第一轮廓面(4aa)与所述第一内周面区域(10a)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周面区域(10b)和所述第二轮廓面(4ab)均为沿所述外壳(1)的周向延伸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轮廓面(4aa)拱起的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廓面(4aa)为平面;或者,所述第一轮廓面(4aa)为向所述第一内周面区域(10a)拱起的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包括第一盆架(4a24),所述第一振膜组(4a21)支撑于所述第一盆架(4a24)上并与所述第一盆架(4a24)共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排布且相连,所述第一部分的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轮廓面(4aa),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轮廓面(4a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组(4a21)具有第一折环(4a212),所述第一折环(4a212)包括第一段(4a2121)和第二段(4a2122),所述第一段(4a2121)和所述第二段(4a2122)在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所述第一段(4a2121)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所述第二段(4a2122)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且所述第一段(4a212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段(4a2122)之间,所述第二段(4a2122)位于所述第一段(4a2121)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4a2121)与所述第二段(4a2122)等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内周面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的环形凹槽(4a2413),所述环形凹槽(4a2413)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延伸,且所述环形凹槽(4a2413)贯穿至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敞开端的端面,所述第一振膜组(4a21)的外边缘容纳于所述环形凹槽(4a2413)内并固定于所述环形凹槽(4a2413)的底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包括第一音圈(4a22),所述第一音圈(4a22)与所述第一振膜组(4a21)的内表面相连;
所述第一音圈(4a22)包括在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上排布且相连的第一音圈部(4a221)和第二音圈部(4a222),所述第一音圈部(4a221)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所述第一音圈部(4a22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音圈部(4a222)之间,所述第二音圈部(4a222)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的延伸路径相同,所述第二音圈部(4a222)位于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音圈部(4a22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包括第一磁路系统(4a23),所述第一磁路系统(4a23)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4a24)上,所述第一磁路系统(4a23)具有环形的磁间隙(4a23a);
所述磁间隙(4a23a)包括第一间隙部(4a23a1)和第二间隙部(4a23a2),所述第一间隙部(4a23a1)和所述第二间隙部(4a23a2)在所述第一盆架(4a24)的周向方向上排布且连通,所述第一间隙部(4a23a1)与所述第一音圈部(4a221)适配,所述第二间隙部(4a23a2)与所述第二音圈部(4a222)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部(4a23a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间隙部(4a23a2)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3、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b)的背离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周面区域(10a)适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外周轮廓呈椭圆形,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b)位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的短轴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3、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为动圈式低频扬声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b)为动铁式高音扬声器,或平面音圈高音扬声器。
15.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上形成有出音孔(110);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a)设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第一振膜组(4a21)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出音孔(110),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b)设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b)朝向所述出音孔(110)发声。
CN202111109352.7A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Active CN115002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9352.7A CN115002590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US18/272,934 US20240080610A1 (en) 2021-09-22 2022-08-25 Speaker module and headset
EP22871745.0A EP4262232A1 (en) 2021-09-22 2022-08-25 Speaker module and earpiece
PCT/CN2022/114786 WO2023045692A1 (zh) 2021-09-22 2022-08-25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9352.7A CN115002590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590A CN115002590A (zh) 2022-09-02
CN115002590B true CN115002590B (zh) 2023-05-16

Family

ID=8301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9352.7A Active CN115002590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80610A1 (zh)
EP (1) EP4262232A1 (zh)
CN (1) CN115002590B (zh)
WO (1) WO20230456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590B (zh) * 2021-09-22 2023-05-16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25854A (ja) * 2015-05-30 2016-12-28 山東億諾賽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イヤホン
CN207939700U (zh) * 2018-03-14 2018-10-02 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分频的多单元耳机
CN209283447U (zh) * 2019-01-29 2019-08-20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WO2021056487A1 (zh) * 2019-09-28 2021-04-01 赣州鑫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高保真音质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00239A (ko) * 2004-06-28 2006-01-06 주이-슈 후앙 다중 채널 안내 기구를 구비한 헤드폰
TW200634603A (en) * 2005-03-16 2006-10-01 Benext Inno Product Dev Ltd Combined computer mouse and speaker device
TWI310661B (en) * 2006-08-23 2009-06-01 Cotron Corp Earphone
CN101137249B (zh) * 2006-08-30 2012-01-04 固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
KR101341308B1 (ko) * 2012-03-29 2013-12-12 신두식 이어셋용 방음하우징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유.무선 이어셋
CN203167208U (zh) * 2012-12-10 2013-08-28 邓克忠 耳机改良结构
CN203968316U (zh) * 2014-03-28 2014-11-26 加一联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CN103974160B (zh) * 2014-04-16 2018-08-14 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 双喇叭耳机
CN204069266U (zh) * 2014-09-01 2014-12-31 常州阿木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喇叭式入耳式耳塞
CN104811839B (zh) * 2015-02-16 2018-08-17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喇叭头戴式耳机
CN104954924B (zh) * 2015-07-02 2019-04-09 苏州蓝威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入耳式耳机
CN107046666A (zh) * 2017-03-06 2017-08-1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及耳机
CN208353535U (zh) * 2017-03-17 2019-01-08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扬声装置和头戴式耳机
CN209120402U (zh) * 2017-10-23 2019-07-16 杭州赛泫科技有限公司 振膜式扬声器及可产生三维立体声效果的耳机
CN212305602U (zh) * 2019-11-22 2021-01-05 陈新得 一种多插头结构的耳机
CN111182400A (zh) * 2019-12-23 2020-05-19 深圳市音舰电声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13342622U (zh) * 2020-10-14 2021-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
CN115002590B (zh) * 2021-09-22 2023-05-16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25854A (ja) * 2015-05-30 2016-12-28 山東億諾賽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イヤホン
CN207939700U (zh) * 2018-03-14 2018-10-02 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分频的多单元耳机
CN209283447U (zh) * 2019-01-29 2019-08-20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
WO2021056487A1 (zh) * 2019-09-28 2021-04-01 赣州鑫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高保真音质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590A (zh) 2022-09-02
EP4262232A1 (en) 2023-10-18
WO2023045692A1 (zh) 2023-03-30
US20240080610A1 (en)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54369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756828B (zh)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036560A1 (zh) 无线耳机
KR101630538B1 (ko) 세 부분의 멤브레인 스피커
US11546683B2 (en) Acoustic output device
US8948423B2 (en) Micro speaker
WO2018157535A1 (zh) 喇叭及耳塞式耳机
CN213126461U (zh) 发声单体、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CN115002590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KR101470983B1 (ko) 마이크로 스피커
WO2023030127A1 (zh) 扬声器模组的内核、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WO2023051005A1 (zh)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CN114866885A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智能穿戴设备
EP4262238A1 (en) Loudspeaker module and headphone
WO2023160114A1 (zh) 耳机
CN220023019U (zh) 一种耳机内腔结构及蓝牙耳机
CN115038023A (zh) 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N116193330A (zh) 扬声器模组及耳机
CN117459883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459882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AU2020104095A4 (en) Headphone system
CN213028533U (zh) 扬声器的磁路系统、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8352682U (zh) 一种耳机
CN210120662U (zh) 微型耳机发声单体
CN116709121A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