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0270B - 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0270B
CN115000270B CN202210684698.8A CN202210684698A CN115000270B CN 115000270 B CN115000270 B CN 115000270B CN 202210684698 A CN202210684698 A CN 202210684698A CN 115000270 B CN115000270 B CN 115000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pad
opening
pad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46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0270A (zh
Inventor
王鑫羽
邝国烽
耿雨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46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02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3954 priority patent/WO202324071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0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0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0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0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01L33/46Reflective coating, e.g. dielectric Bragg 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4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 H01L33/641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4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 H01L33/644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in intimate contact or integrated with parts of the device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光源模组包括衬底、焊盘、发光单元以及覆盖层,且该焊盘上设置有至少一开口。通过在焊盘上设置开口以及开孔,在该衬底上设置覆盖层,并且在对应的开口或者开孔位置处填充散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当发光单元长时间工作时,该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综合性能。

Description

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模组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制备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源模组的发光效果以及对应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和综合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面板制备技术的进步,其对应的发光亮度大幅度提高,同时,LED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并且其生产成本逐渐降低。随着LED显示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LED逐渐向小型以及集成化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在制备形成LED显示面板时,通常直接将多个LED器件设置在光源模组上,如直接通过焊盘片焊接在模组之上。当LED长时间工作以及照明时,多个LED在模组内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同时,在现有技术中,模组或者LED的设置方式及结构不合理,进而造成多余的热量不能有效的从模组内部扩散出。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很容易导致器件的温度过高,进而降低该显示面板的寿命以及显示效果,不利于显示面板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其内部的光源模组内设置的LED容易产生较多的热量,且多余的热量不能有效的从器件内部散出,最终导致模组内部温度过高,降低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有效的改善显示面板内部的光源模组的结构,降低器件工作时内部的温度,并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
衬底;
焊盘,所述焊盘设置在所述衬底上;
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焊盘上;
其中,所述焊盘包括第一焊盘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焊盘一侧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二焊盘之间设置有间隔,且所述第一焊盘以及所述第二焊盘上设置有至少一开口。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朝向所述间隔的一侧,且所述开口沿所述焊盘的侧边,并向所述焊盘的中部区域延伸。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焊盘还包括背部焊盘,所述背部焊盘设置在远离所述发光单元一侧的所述衬底上,且所述背部焊盘对应所述第一焊盘以及所述第二焊盘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焊盘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开孔,且所述开孔内填充有金属材料。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开口包括非填充开口以及填充开口,其中,所述填充开口内填充有金属材料。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非填充开口与所述填充开口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所述非填充开口与所述填充开口相对所述焊盘的中心,朝向所述焊盘的边缘分布。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焊盘以及所述第二焊盘还包括平整端以及围绕所述平整端设置的环形端;其中,所述平整端与所述环形端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环形端与所述平整端之间对应的区域内,且所述开口相对所述第一焊盘或所述第二焊盘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单元,
其中,所述覆盖层包括:
第一覆盖层,所述第一覆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衬底上;
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覆盖层之上;
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层围绕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且所述第二覆盖层覆盖所述发光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
光源模组;以及,
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上的功能膜层;
其中,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衬底以及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阵列排布,所述光源模组用以向所述功能膜层提供光,且所述光源模组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光源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光源模组包括衬底、焊盘、发光单元以及覆盖层,其中,发光单元对应设置在焊盘上,且该焊盘上设置有至少一开口。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对应的焊盘上设置开口以及开孔,同时,在该衬底上设置覆盖层,并且在对应的开口或者开孔位置处填充散热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当发光单元长时间工作时,其器件内部产生的多余热量可通过金属材料、开口以及对应的覆盖层等结构散出,进而对显示器件进行保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散热性能及使用寿命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光源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焊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部焊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焊盘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焊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焊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下文的公开提供了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下文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当显示面板在正常工作时,大量的发光二极管在面板内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进而导致模组内部的发光二极管等器件温度过高、光衰过大、老化变黄,降低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有效解决显示面板长时间工作中因内部热量积累而导致器件出现温度过高及老化严重等问题,并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及综合性能。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光源模组包括衬底100、焊盘102、发光单元101以及覆盖层107。具体的,该焊盘102设置在衬底100上,发光单元101设置在焊盘102上,同时,该覆盖层107设置在衬底100上,并且该覆盖层107完全覆盖该发光单元101。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上述光源模组的发光单元101时,发光单元101可阵列的排布在衬底100上。如在衬底100的行与列的方向上进行排布。其中,相邻两发光单元101之间的距离以及位置可根据实际产品的需求进行设置。
在制备形成显示面板时,将该发光单元101与对应的焊盘102进行焊接,从而实现对发光单元101的固定以及电性连接。同时,通过该覆盖层107以对发光单元101进行封装并保护。
优选的,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光源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中的膜层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发光单元101可为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器件。以下实施例中以微型发光二极管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该发光单元101包括第一电极1011以及第二电极1012。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12可位于该发光单元101主体部的两侧,优选的,该第一电极1011可对应于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同时,该第二电极1012可对应于发光二极管的阴极。
对应的,该焊盘102以第一焊盘1021和第二焊盘1022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焊盘1021设置在第二焊盘1022的一侧,且该第一焊盘1021与第二焊盘1022之间设置有间隔,两者之间不连接,同时,第一焊盘1021和第二焊盘1022分别对应该第一电极1011和第二电极1012设置。
在进行焊接时,将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1011与第一焊盘1021焊接,并将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1012与第二焊盘1022焊接。
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该光源模组在工作时的散热功能。在进行设置时,该第一焊盘1021和第二焊盘102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开口结构。
具体的,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焊盘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焊盘1021与第二焊盘1022相对设置,如该第一焊盘1021与第二焊盘1022在该衬底上对称设置,从而使该模组内部器件分布更合理。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焊盘1021和第二焊盘102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开口31。具体的,该开口31可设置在第一焊盘1021以及第二焊盘1022朝向该间隔的一侧,并且开口31沿着每个焊盘的侧边向焊盘的中部区域延伸。从而使得该开口31具有一定的深度,并形成如图3中所示的结构。在图3中,每个焊盘上设置有两个开口31,且每个开口31的形状以及大小均相同。优选的,还可根据实际产品的大小及工况,在每个焊盘上设置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开口,这里不再赘述。
当设置有多个开口31时,多个开口31在该焊盘上形成一梳齿结构,当该焊盘上积累的热量过高时,可在该开口31处形成环流效应,以提高器件的散热效果。
详见图2中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焊盘102还包括背部焊盘103。其中,该背部焊盘103与第一焊盘1021以及第二焊盘1022分别设置在衬底100的两侧。具体的,该第一焊盘1021与第二焊盘1022与发光单元101设置在同侧,同时,背部焊盘103设置在衬底100远离发光单元101的一侧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背部焊盘103分别对应第一焊盘1021和第二焊盘1022进行设置,如每个背部焊盘103设置在第一焊盘1021和第二焊盘1022的正下方位置处。
进一步的,该背部焊盘103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焊盘1021或第二焊盘1022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还包括一开孔104。其中,开孔104设置在与背板焊盘以及第一焊盘1021和第二焊盘1022对应位置处。且该开孔104贯穿该衬底100、第一焊盘1021、第二焊盘1022以及背部焊盘103。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开孔104内还设置有金属材料。具体的,该金属材料可为金属铜、金属铝或者其他导热以及传热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金属材料以铜层302为例进行说明。当器件长时间工作时,其发光单元101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该第一焊盘、第二焊盘进行散热,同时,通过该铜层302传输至背部焊盘103上,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模组的散热性能,并保证器件的正常工作。
如图4所示,图4为该背部焊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背部焊盘103与衬底另一侧的焊盘对应设置。优选的,该开孔104可设置在每个焊盘的中心位置处。
具体的,该背部焊盘103的长度与对应的第一焊盘1021或者第二焊盘1022的长度之间的差值为0.05-0.2mm。优选的,该第一焊盘1021或第二焊盘1022对应的长度设置为0.8mm,同时,该背部焊盘103的长度设置为0.7mm,此时,该第一焊盘1021或第二焊盘1022与该背部焊盘103之间的长度差值为0.1mm。且该开孔104的孔径小于0.2mm,优选的,该开孔104的直径设置为0.15mm。
优选的,根据每个发光单元的大小,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之间的间隔设置为0.1mm-0.3mm之间,优选的,该第一焊盘1021与第二焊盘之间的间隔设置为0.2mm。从而提高较好的焊接及散热效果。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背部焊盘103,相邻的两背部焊盘103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为0.3mm-0.6mm。优选的,该相邻的两背部焊盘103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为0.3mm。因此,背部焊盘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衬底另一侧的焊盘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焊盘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4中的各部分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焊盘上设置开口31时,该开口31可沿着每个焊盘的侧边进行设置,同时,该开口31还可直接设置在每个焊盘的内部。
当开口31设置在焊盘的内部时,详见图5中,该开口31包括填充开口311以及非填充开口312。具体的,在每个第一焊盘1021和第二焊盘1022上,均设置有多个填充开口311和非填充开口312。同时,该第一焊盘1021和第二焊盘1022上的开口对称分布。
优选的,在设置上述不同的开口时,在焊盘的中心区域501处,对应焊盘的主体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主体部可设置为一完整的平面结构。同时,该填充开口311与非填充开口312均围绕该中心区域501进行设置。
具体的,在设置时,填充开口311设置在靠近中心区域501的一侧。即非填充开口312可围绕该中心区域501以及填充开口311进行设置。在焊盘的边缘区域处,设置该非填充开口312。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该填充开口311内填充有铜层302。当发光单元内部形成较多的热量时,多余的热量可直接通过与各电极接触的铜层或衬底进行传递,从而有效的提高模组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该第一焊盘1021的竖直方向上,该填充开口311与该非填充开口312平行且间隔设置,同时,该填充开口311与非填充开口312相对该中心区域501的中心,并朝向焊盘的边缘进行设置。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焊盘的散热性能,在设置时,该填充开口311的开口宽度可大于非填充开口312的开口宽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该填充开口311内填充有铜层302,该铜层302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当该器件内部产生较多的热量时,该热量可快速的通过该铜层302进行传导,如传导至背部焊盘上以散出多余热量,进而保证器件内部温度的稳定。而该填充开口311的开口宽度大于非填充开口312的开口宽度,这样,可在填充开口311内填充较多的铜层,从而有效的提高该焊盘的传导及散热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开口可设置为矩形条状开口形状。
对应的,设置在衬底另一侧的背部焊盘可直接通过对应的填充开口内填充的铜层302,与该第一焊盘或者第二焊盘相连接。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焊盘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5中的各器件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焊盘1021及第二焊盘1022时,各焊盘上均设置有开孔104以及不同的开口。
具体的,该开孔104设置在每个焊盘的中心位置处。如开孔104设置在中心区域501内。同时,该开口包括填充开口311以及非填充开口312。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填充开口311和非填充开口312均围绕该开孔104设置。
优选的,填充开口311和非填充开口312在该中心区域501外围分层设置。即围绕该开孔104,填充开口311和非填充开口312设置多圈结构。如图6中的多圈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每一圈内,该填充开口311以及非填充开口312不连续。即在同一圈中,该填充开口311或者非填充开口312之间设置有未开口的区域。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靠近中心区域501处的开口的宽度可大于边缘区域处的开口的宽度。
如图6中,内圈处的填充开口311的宽度大于边缘区域处的填充开口311的宽度。同时,对于每一圈开口,相邻的两圈开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不同。具体的,相邻两圈开口之间的距离,在边缘区域处的该距离小于靠近中心区域501处的该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圈对应的开口形成一菱形结构。优选的,在每个焊盘上,该填充开口311与非填充开口3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产品进行设置,这里不在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该填充开口311内填充有金属材料,而非填充开口312内部不填充任何材料。从而通过该金属材料以及非填充开口312对器件内部的热量进行传递,并保证面板内部温度的恒定。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焊盘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在该第一焊盘1021与第二焊盘1022上设置有至少一开口31。且该开口31设置在该焊盘内部。
具体的,该开口31包括填充开口311及非填充开口312。其中,该填充开口311与非填充开口312围绕该中心区域501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填充开口311与非填充开口312可相对焊盘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该焊盘以及开口对热量的传递效果。将该开口设置为梯形结构,梯形开口设置在中心区域501的外围,并使得该中心区域501形成一菱形结构。
同时,该填充开口311分别设置在该焊盘的对角位置处。并在每个填充开口311内填充金属材料,以提高散热效果。这样,一方面能有效的保证焊盘的焊接效果,同时还能保证焊盘的散热性能。
优选的,还可在每个焊盘上设置开孔结构,其中,开孔结构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可直接设置在中心区域501的不同位置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填充开口311与该非填充开口312将整个焊盘分成平整端及环形端。具体的,该平整端对应与该中心区域处的焊盘,该环形端对应边缘区域处的焊盘,且平整端与环形端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焊盘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有效的提高其散热性能,并保证器件内部温度均匀分布,并保持稳定。
详见图1,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光源模组还设置有覆盖层107。其中,该覆盖层107可包括第一覆盖层105及第二覆盖层106。
该第一覆盖层105至少设置在衬底100上,第二覆盖层106设置在衬底100之上,且该第二覆盖层106完全覆盖该发光单元101。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覆盖层105的厚度小于该发光单元101的厚度。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覆盖层105的材料可包括白油及反光油墨中的任意一种。同时,该第二覆盖层106的材料可包括硅胶及透明胶水中的任意一种。以下实施例中,该第一覆盖层105以白油为例,第二覆盖层106以封装胶水为例进行说明。
当该发光单元101长时间发光时,其发出的光线会传播到白油表面,而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白油具有较好的反射性,因此,白油可对到达其表面的光线进行反射。进而降低了部分膜层对光线的吸收,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膜层内温度的累积。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白油或者其他反射材料的作用效果,还可在该白油及反射材料中添加反射颗粒或者粒子,如向该白油及反射材料中添加二氧化硅等反射粒子,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作用效果,并有效的保证了面板内部的温度。防止了封装胶水在长时间光照下变黄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覆盖层105表面的光线反射率大于80%。同时,该第一覆盖层105对应的光线透过率小于90%。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衬底的材料可为树脂材料。且该衬底对应的树脂材料的导热性能可为0.1W/mK-2W/mK。
进一步的,按照上述各材料以及膜层结构进行制备,并得到该光源模组。并对该光源模组的光衰值及寿命进行测定。如下表1所示:
通过对该光源模组在10mA、85°光衰测试条件下,分别对应不同的测试时间:0、216h、264h、744h、744h以及1000h。可知,经过长时间光衰测试,该光源模组对应的积分球值均大于97%,仍具有较高的数值。同时,对该第二覆盖层106以及发光单元的颜色进行观察,该第二覆盖层106及发光单元表面未出现变黄或者其他颜色变化,而现有技术中制备得到的该器件通常在长时间测试下,出现变黄及老化严重的问题。同时,其对应的光线透过率仍较高,且各膜层保持较高的综合性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该光源模组具有较好的质量及综合性能。
具体的,在选取上述第一覆盖层105以及第二覆盖层106的材料时,该第一覆盖层105可为太阳油墨材料,如PSR-2000-CE800W产品。该第二覆盖层106可为道康宁5970胶水产品。同时,该衬底的材料可选取为聚苯乙烯板材料,从而有效的提高该制备形成的光源模组的质量及综合性能。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中设置有上述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中的结构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式进行设置。其中,该显示装置可为手机、电脑、电子纸、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以及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具体类型不做具体限制。
综上所述,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虽然本发明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Claims (8)

1.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焊盘,所述焊盘设置在所述衬底上;
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设置在所述焊盘上;
其中,所述焊盘包括第一焊盘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焊盘一侧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二焊盘之间设置有间隔,且所述第一焊盘以及所述第二焊盘上设置有至少一开口以及开孔;
其中,所述开孔设置在所述焊盘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开口包括填充开口以及非填充开口,所述填充开口与所述非填充开口均围绕所述开孔设置,并设置为多圈结构,且在每一圈内,所述填充开口以及所述非填充开口不连续,且靠近所述开孔中心处的开口的宽度大于边缘处的所述开口的宽度,且所述填充开口内填充有金属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朝向所述间隔的一侧,且所述开口沿所述焊盘的侧边,并向所述焊盘的中部区域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还包括背部焊盘,所述背部焊盘设置在远离所述发光单元一侧的所述衬底上,且所述背部焊盘对应所述第一焊盘以及所述第二焊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内填充有金属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填充开口与所述填充开口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所述非填充开口与所述填充开口相对所述焊盘的中心,朝向所述焊盘的边缘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以及所述第二焊盘还包括平整端以及围绕所述平整端设置的环形端;其中,所述平整端与所述环形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并覆盖所述发光单元,
其中,所述覆盖层包括:
第一覆盖层,所述第一覆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衬底上;
第二覆盖层,所述第二覆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覆盖层之上;
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层围绕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且所述第二覆盖层覆盖所述发光单元。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模组;以及,
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上的功能膜层;
其中,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衬底以及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阵列排布,所述光源模组用以向所述功能膜层提供光,且所述光源模组为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
CN202210684698.8A 2022-06-16 2022-06-16 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000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4698.8A CN115000270B (zh) 2022-06-16 2022-06-16 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103954 WO2023240716A1 (zh) 2022-06-16 2022-07-05 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4698.8A CN115000270B (zh) 2022-06-16 2022-06-16 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0270A CN115000270A (zh) 2022-09-02
CN115000270B true CN115000270B (zh) 2023-12-01

Family

ID=83034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4698.8A Active CN115000270B (zh) 2022-06-16 2022-06-16 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0270B (zh)
WO (1) WO202324071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92477A (ja) * 2015-11-13 2017-05-25 晶元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発光デバイス
CN110073505A (zh) * 2016-12-21 2019-07-30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发光二极管
CN111952271A (zh) * 2020-08-20 2020-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路板、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34138A (zh) * 2020-08-18 2020-12-25 华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vcsel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2324452U (zh) * 2020-05-27 2021-01-08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电路板组件
CN113363363A (zh) * 2021-06-02 2021-09-07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03843A (zh) * 2021-09-27 2022-01-07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2884B2 (en) * 2007-10-08 2012-02-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thermal transfer through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TW201123413A (en) * 2009-12-30 2011-07-01 Harvatek Corp A light emission module with high-efficiency light emission and high-efficiency heat dissipation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202889784U (zh) * 2012-11-20 2013-04-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盘、线路板及背光模组
US9589900B2 (en) * 2014-02-27 2017-03-0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al pad for laser marking
KR102199991B1 (ko) * 2014-05-28 2021-01-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라이트 유닛
US9961770B2 (en) * 2014-07-22 2018-05-01 Cree, Inc. Solder pad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ircuitry components
KR20160027875A (ko) * 2014-08-28 2016-03-10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JP6366557B2 (ja) * 2015-09-30 2018-08-01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US10193031B2 (en) * 2016-03-11 2019-01-29 Rohinni, LLC Method for applying phosphor to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apparatus thereof
KR102382037B1 (ko) * 2017-05-04 2022-04-04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고 신뢰성의 발광 다이오드
CN113130462B (zh) * 2021-04-13 2023-08-04 广州市鸿利显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块的制备方法及显示模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92477A (ja) * 2015-11-13 2017-05-25 晶元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発光デバイス
CN110073505A (zh) * 2016-12-21 2019-07-30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发光二极管
CN212324452U (zh) * 2020-05-27 2021-01-08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电路板组件
CN112134138A (zh) * 2020-08-18 2020-12-25 华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高功率vcsel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2271A (zh) * 2020-08-20 2020-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路板、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63363A (zh) * 2021-06-02 2021-09-07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03843A (zh) * 2021-09-27 2022-01-07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0716A1 (zh) 2023-12-21
CN115000270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9366B (en) Light source unit, illumin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824049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594077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バックライト用led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629023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EP2587561B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KR20170019630A (ko)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1656100B1 (ko) 다층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2204370A5 (zh)
KR20050066030A (ko) 고출력 발광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제조방법
JP6703312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面発光光源
KR101886127B1 (ko) 발광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JP4846561B2 (ja) 導光部材および面光源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07095674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5000270B (zh) 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20074456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JP6087098B2 (ja) 光源装置、ledランプ、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20123752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面発光光源
KR20130030618A (ko) 발광 모듈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5299248U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553629U (zh) 一种微型led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KR101990528B1 (ko) 엘이디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20073931A (ko) 발광소자 어레이
KR101502057B1 (ko) 광원 어셈블리
KR101978941B1 (ko) 발광소자 패키지
KR101856218B1 (ko) 발광 모듈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