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2718A -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2718A
CN114992718A CN202210572385.3A CN202210572385A CN114992718A CN 114992718 A CN114992718 A CN 114992718A CN 202210572385 A CN202210572385 A CN 202210572385A CN 114992718 A CN114992718 A CN 114992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ng
collecting plate
dust
indoor uni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23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铁军
柴方刚
邱倩
郭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23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2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2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2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9Monitoring filter perform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落于集尘板下方的灰尘,容易被风机吹起,从而对集尘板以及室内机内的其它部件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在机壳上具有回风口,回风口与室内连通;第一集尘板设置于机壳内部,且位于回风口处;风机设置于机壳内部,用于带动空气流向第一集尘板;第一自动清洁装置设置于机壳内部,用于清除第一集尘板上的灰尘;集尘件设置于机壳内部,用于收集第一集尘板上被第一自动清洁装置所清除的灰尘。本发明用于净化空气。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作为一种调节室内温度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空调上具有回风口,室内的空气能够经过回风口进入空调内部。
由于室内空气流通较差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室内的空气比较污浊,因此需要在空调的回风口处设置集尘板,使进入空调内部的空气经过集尘板,在集尘板的作用下,空气中的灰尘会被过滤除去,以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在集尘板上会沉积很多灰尘,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采用自动清洁装置对集尘板进行清洁,但是,集尘板上被自动清洁装置所清除的灰尘,会直接落于集尘板的下方,在空调内部风机的作用下,灰尘很容易会被再次吹起,从而对集尘板以及室内机内的其它部件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用于解决落于集尘板下方的灰尘,容易被风机吹起,从而对集尘板以及其它部件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机壳、第一集尘板、风机、第一自动清洁装置以及集尘件。机壳具有回风口,回风口与室内连通;第一集尘板设置于机壳内部,且位于回风口处;风机设置于机壳内部,用于带动空气流向第一集尘板;第一自动清洁装置设置于机壳内部,用于清除第一集尘板上的灰尘;集尘件设置于机壳内部,用于收集第一集尘板上被第一自动清洁装置所清除的灰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在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的空气会从回风口处被吸进机壳内部,由于第一集尘板设置于回风口出,因此在第一集尘板的作用下,空气中的灰尘会吸附在第一集尘板上,以此对进入机壳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当第一集尘板上积累一定量的灰尘后,第一自动清洁装置能够清除第一集尘板上的灰尘,由于集尘件能够收集第一集尘板上被第一自动清洁装置所清除的灰尘,因此,集尘件能够避免第一集尘板上被第一自动清洁装置所清除的灰尘,再次被风机吹起,能够避免灰尘对第一集尘板以及室内机中的其它部件造成二次污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集尘件包括第二集尘板,第二集尘板位于第一集尘板的下侧,第一集尘板在第二集尘板侧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第二集尘板的侧面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多种工作模式包括除尘模式和自清洁模式;在室内机处于自清洁模式的情况下,第一集尘板被配置为断开与电源的连通,风机被配置为停止工作,第一自动清洁装置被配置为工作,第二集尘板被配置为与电源连通;在室内机处于除尘模式的情况下,第一集尘板被配置为与电源连通,风机被配置为工作,第一自动清洁装置被配置为停止工作,第二集尘板被配置断开与电源的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第一颗粒度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第一集尘板的气流的颗粒度浓度;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颗粒度浓度传感器获取通过第一集尘板的气流的颗粒度浓度;若通过第一集尘板的气流的颗粒度浓度大于第一阈值,则控制室内机运行自清洁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运行自清洁模式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发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清理第一集尘板;或者,在距离最近一次发出提示信息的时间间隔达到预设时间间隔时,发出提示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自动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刷和电机,清洁刷上的刷毛与第一集尘板的侧面接触,清洁刷能够在第一集尘板的侧面上运动;电机固定于机壳内部,电机的输出轴与清洁刷连接,电机用于驱动清洁刷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第二自动清洁装置,第二自动清洁装置用于清除第二集尘板上的灰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设置于第一集尘板与回风口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室内机处于自清洁模式的情况下,离子发生器被配置为与电源连通,且第二集尘板上的电极极性与离子发生器上的电极极性相反。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以及如上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由于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室内机,因此能够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外部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一种外部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二种外部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三种外部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四种外部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自动清洁装置的第一种外部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自动清洁装置的第二种外部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二种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三种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集尘盒的外部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二集尘板的外部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自动清洁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淋组件的外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10-空调系统;100-室外机;200-室内机;210-机壳;211-出风口;212-回风口;220-风机;230-风道;240-第一集尘板;250-离子发生器;260-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1-清洁刷;262-电机;2621-推杆电机;270-颗粒物浓度传感器;280-集尘件;281-集尘盒;282-第二集尘板;290-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1-喷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作为一种调节室内温度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酒店、写字楼、医院、或者商场等众多场合。
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10,包括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室内机200与室外机100相互连接配合实现对空气的换热。如图2所述,室内机200包括机壳210和风机220,风机220设置于机壳210内部,在机壳210上具有回风口212和出风口211,在风机220的作用下,室内的空气会经过回风口212进入机壳210内部,并在机壳210内部进行换热,进而转变为低温或者高温的空气,然后再在风机220的作用下,从出风口211处进入室内。以此实现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其中,空调系统10可以是中央空调,也可以是挂壁式空调,或者还可以是柜式空调,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为保证风机220的风力集中,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200还包括风道230,风道230的一端与出风口211连通,风道230的另一端与回风口212连通,风机220固定设置于风道230内部。将风机220设置于风道230内部,使得风机220带动的空气仅仅能沿风道230流通,可以避免空气溢散,保证出风和回风的风力,保证制冷或者制热的效率。
由于人为活动或者室内空间较为封闭等因素,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室内的空气会变得较为污浊,因此,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200还包括第一集尘板240,第一集尘板240设置于风道230内部。在风道230内部设置第一集尘板240,在风机220的作用下,从回风口212进入风道230内部的空气会流经第一集尘板240,在经过第一集尘板240时,空气中的灰尘会被吸附在第一集尘板240上,从而使通过第一集尘板240的空气变得洁净,以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
能够理解的是,将第一集尘板240设置于风道230内部,需要使得风道230内的空气能够经过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使得第一集尘板240侧面上的滤网能够对空气起到过滤作用。
其中,第一集尘板240位于风道230内部,可以是位于风道230内部接近回风口212的一端,即将第一集尘板240设置于回风口212处,或者也可以是位于风道230内的其它位置,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可以与经过第一集尘板240侧面的空气流向呈90度,即通过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的空气流向与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垂直。或者,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与经过第一集尘板240侧面的空气流向也可以呈60度、120度等其它合适的角度,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为避免第一集尘板240在风机220的作用下发生晃动,可以将第一集尘板240固定于风道230内部,例如通过螺钉紧固等方式将第一集尘板240固定于风道230内部。在此种情况下,第一集尘板240能够更加稳定的设置于风道230内部,在风机220的作用下,第一集尘板240不会发生晃动,可以避免风机220在运行时,风道230内部发出异响。
为提高第一集尘板240吸附灰尘的能力,在风机220启动的同时,对第一集尘板240通电,利用静电效应,对经过第一集尘板240的灰尘进行吸附,提高第一集尘板240的过滤能力,提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洁净程度。
在此基础上,对第一集尘板240通正电,如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200还包括离子发生器250,将离子发生器250设置于风道230内部,并使离子发生器250位于回风口212和第一集尘板240之间。离子发生器250能够释放负离子至周围的空气中,当空气流经离子发生器250时,负离子会附着于空气中的灰尘上,使灰尘带上负电荷,此时再使空气经过第一集尘板240,由于第一集尘板240上带有正电荷,因此带负电的灰尘会被吸附在第一集尘板240上,以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第一集尘板240上会积累很多灰尘,因此,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200还包括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设置于风道230内,用于清除第一集尘板240上的灰尘。利用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去除第一集尘板240上的灰尘,可以保证第一集尘板240上滤网的通透性,从而使空气能够在风道230内顺畅的流通,在保证第一集尘板240过滤灰尘的基础上,使第一集尘板240的设置不影响空气的流通,保证制冷或者制热的正常进行。
其中,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可以设置一个,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可以设置于离子发生器250与第一集尘板240之间,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集尘板240远离离子发生器250的一侧。或者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也可以设置两个,两个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分别设置于第一集尘板240的两侧,分别利用两个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对第一集尘板240进行清洁,清洁效果更好。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包括清洁刷261和电机262。清洁刷261上的刷毛与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接触,清洁刷261能够在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上运动;电机262固定于风道230内部,电机262的输出轴与清洁刷261连接,用于驱动清洁刷261进行运动。利用电机262驱动清洁刷261在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上运动,由于清洁刷261的刷毛与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接触,因此在清洁刷261运动的过程中,清洁刷261上的刷毛能够去除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上的灰尘。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是指第一集尘板240的过滤网所在的侧面。
例如,电机262为推杆电机2621,如图7所示,推杆电机2621的输出轴的轴线可以与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平行,将推杆电机2621的输出轴与清洁刷261固定连接,推杆电机2621的输出轴能沿其轴线运动。在此种情况下,当推杆电机2621开始运行时,清洁刷261的刷毛能够沿与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平行的方向进行运动,此时清洁刷261的刷毛主要是对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进行清洁。
或者,如图8所示,推杆电机2621的输出轴的轴线也可以与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垂直,在此种情况下,当推杆电机2621开始运作时,清洁刷261的刷毛能够沿与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垂直的方向运动,此时清洁刷261的刷毛主要是对第一集尘板240上的滤网孔隙进行清洁。当然,推杆电机2621的输出轴的轴线还可以与第一集尘板240的侧面呈任何合适的角度。
为保证第一集尘板240的过滤能力,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200还包括颗粒物浓度传感器270和控制器,颗粒物浓度传感器270设置于第一集尘板240远离离子发生器250的一侧,颗粒物浓度传感器270用于检测通过第一集尘板240的气流的颗粒度浓度;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颗粒度浓度传感器获取通过第一集尘板240的气流的颗粒度浓度;若通过第一集尘板240的气流的颗粒度浓度大于第一阈值,则控制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对第一集尘板240进行清洁。
当通过第一集尘板240的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大于第一阈值时,则说明在第一集尘板240上沉积的灰尘量过高,第一集尘板240的过滤能力下降,此时控制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对第一集尘板240进行清洁,可及时使第一集尘板240恢复原有的过滤能力,以使经过第一集尘板240的空气保持洁净。同时,当通过第一集尘板240的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小于第一阈值时,则说明此时第一集尘板240还可以对空气进行较强的过滤,还可以使空气的洁净程度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此时,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不需要对第一集尘板240进行清洁。通过设置颗粒物浓度传感器270,可以及时的反应出第一集尘板240上的灰尘量,在保证第一集尘板240的过滤能力的同时,避免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无规律运行增加耗能。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是0.1mg/m3、1mg/m3、5mg/m3等,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此基础上,如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200还包括集尘件280,集尘件280设置于风道230内部,用于收集第一集尘板240上被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所清除的灰尘。通过在风道230内设置集尘件280,利用集尘件280收集从第一集尘板240上落下的灰尘,可以避免第一集尘板240上被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所清除的灰尘,再次被风机220吹起,能够避免灰尘对第一集尘板240造成二次污染。
其中,如图11所示,集尘件280可以包括集尘盒281,集尘盒281设置于风道230内,且位于第一集尘板240的下方,集尘盒281的盒口朝向第一集尘板240。当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将第一集尘板240上的灰尘清除后,灰尘会向下落,在第一集尘板240的下方设置集尘盒281,灰尘能够落于集尘盒281内,集尘盒281能够收集落下的灰尘,可以避免灰尘在风机220的作用下,四处飘散,避免对第一集尘板240以及造成二次污染。
能够理解的是,为保证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能够将第一集尘板240上的灰尘清除,并使被清除的灰尘能够落于集尘盒281内,在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清除第一集尘板240上的灰尘时,控制第一集尘板240断电、并控制风机220停止转动。由于第一集尘板240断电,因此,第一集尘板240对灰尘的吸附能力会降低,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在清洁第一集尘板240时,更加容易。且又由于风机220停止转动,因此,当灰尘从第一集尘板240上落下时,灰尘不会四处飘落,能够顺利的落于集尘盒281内。
或者,如图12所示,集尘件280也可以包括第二集尘板282,第二集尘板282位于第一集尘板240的下侧,第二集尘板282位于第一集尘板240的下侧,第一集尘板240在第二集尘板282侧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第二集尘板282的侧面重合。在第一集尘板240下方设置第二集尘板282,当灰尘向下飘落时,第二集尘板282可以收集灰尘。
其中,第一集尘板240可以与第二集尘板282垂直,此时在空气经过第一集尘板240时,第二集尘板282不会遮挡第一集尘板240,可以使空气更加顺畅的通过第一集尘板240。在保证第二集尘板282集尘的基础上,保证制冷或制热的顺利进行。或者第二集尘板282也可以与第一集尘板240呈其它合适的角度。
当第二集尘板282上积累一定量的灰尘后,需要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洁,因此,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200还包括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用于清除第二集尘板282上的灰尘。利用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洁,在第二集尘板282上的灰尘积累至一定量后,启动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可以去除第二集尘板282上的灰尘,从而保证第二集尘板282的集尘能力。
其中,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同上述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为增加第二集尘板282的集尘功能,可以对第二集尘板282通电,使第二集尘板282带电,在此种情况下,当灰尘落于第二集尘板282上时,在静电感应的作用下,灰尘会被吸附在第二集尘板282上,可以更加有效的收集灰尘。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加第二集尘板282的集尘能力,离子发生器250被配置为与电源连通,且第二集尘板282上的电极极性与离子发生器250上的电极极性相反。在利用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对第一集尘板240进行清洁时,第一集尘板240上的一部分灰尘能够被清洁刷261清理至第一集尘板240接近离子发生器250的一侧,由于离子发生器250的存在,此部分灰尘会在离子发生器250的作用下,带上负电荷,由于第二集尘板282的电极极性与离子发生器250上的电极极性相反,因此,第二集尘板282能够吸附此部分灰尘。由于此部分灰尘被吸附是利用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因此,第二集尘板282对此部分灰尘的吸附力会更强,以此增加第二集尘板282的集尘能力。
能够理解的是,为保证飘落于第一集尘板240与离子发生器250之间的灰尘带上负电荷,第一集尘板240与离子发生器250之间应该处于较近的距离内,以保证从第一集尘板240上飘落的灰尘能够带上负电荷。第一集尘板240与离子发生器250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为精准的把控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对第二集尘板282的清洁时间,本申请提供的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对第一集尘板240的清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发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利用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清理第二集尘板282。当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对第一集尘板240的清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说明此时需要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洁,此时,控制器会发出提示信息,控制器根据提示信息控制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洁,可及时使第二集尘板282恢复原有的集尘能力。同时在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对第一集尘板240的清洁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时,控制器不会发出提示信息,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不会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洁,在保证第二集尘板282的集尘能力的同时,避免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无规律运行增加能耗。
能够理解的是,预设次数的次数设置可以是根据经验进行设置,或者也可以是根据实验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测试在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清洁第一集尘板240N次后,第二集尘板282上灰尘量,当灰尘量对第二集尘板282的集尘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时,此时可以将N次作为预设次数,以保证在对第二集尘板282清洁后,第二集尘板282能够恢复集尘能力。
例如,预设次数可以是3次、4次或者5次,具体次数可根据第二集尘板282的初始集尘能力、空气质量等各种因素进行设置。
或者,在距离上一次发出提示信息的时间间隔达到预设时间间隔时,发出提示信息,提示需要利用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理。
通过检测上一次发出的提示信息的时间间隔,当时间间隔达到预设的时间间隔时,发出提示信息,提示需要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理,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洁。
例如,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5天、10天或者20天,具体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200还包括喷淋组件291,喷淋组件291的喷头朝向第二集尘板282,在需要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洁时,可以利用喷淋组件291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冲洗,通过水的冲洗能够更加彻底的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洁。
能够理解的是,在淋喷组件向第二集尘板282喷水时,第二集尘板282应该断电,在第二集尘板282再次通电前应使第二集尘板282保持干燥,避免第二集尘板282出现接触不良等故障。
为更加便于理解本申请中室内机200的运行状态,以下对室内机200的运行原理进行具体介绍。
本申请的室内机200具有除尘模式和自清洁模式。除尘模式是指利用第一集尘板240对从回风口212处进入风道230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自清洁模式是指利用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清洁第一集尘板240,并在清洁时利用第二集尘板282对从第一集尘板240上落下的灰尘进行收集。
具体地,在室内机200处于除尘模式的情况下,启动风机220,此时,室内空气在风机220的作用下,从回风口212处进入风道230内,并依次经过离子发生器250和第一集尘板240,在经过离子发生器250时,空气中的灰尘会带上负电荷,在经过第一集尘板240时,由于第一集尘板240带有正电,因此带负电荷的灰尘会吸附在第一集尘板240上,从而使经过第一集尘板240的空气保持洁净,在风机220的作用下,洁净的空气会从出风口211处被排进室内。
当第一集尘板240上积累一定量的灰尘后,即第一颗粒度浓度传感器感知通过第一集尘板240的气流的颗粒物浓度大于第一阈值时,此时室内机200会处于自清洁模式。此时关闭风机220和第一集尘板240,并启动第一自动清洁装置260,对第一集尘板240进行清洁,同时启动第二集尘板282(对第二集尘板282通正电)和离子发生器250(负电),利用离子发生器250使漂浮在空中的灰尘带负电,并利用第二集尘板282吸附带负电的灰尘。
当自清洁模式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或者在距离最近一次对第二集尘板282清理的时间间隔达到预设时间间隔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二自动清洁装置290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洁,以保证第二集尘板282能够一直保持较为优良的集尘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对第二集尘板282的清洁效果,控制器还可以控制淋喷组件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清洗,以对第二集尘板282进行彻底的清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具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与室内连通;
第一集尘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位于所述回风口处;
风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用于带动空气流向所述第一集尘板;
第一自动清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用于清除所述第一集尘板上的灰尘;
集尘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用于收集所述第一集尘板上被所述第一自动清洁装置所清除的灰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件包括第二集尘板,所述第二集尘板位于所述第一集尘板的下侧,所述第一集尘板在所述第二集尘板侧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集尘板的侧面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具有多种工作模式,所述多种工作模式包括除尘模式和自清洁模式;
在所述室内机处于所述自清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集尘板被配置为断开与电源的连通,所述风机被配置为停止工作,所述第一自动清洁装置被配置为工作,所述第二集尘板被配置为与电源连通;
在所述室内机处于所述除尘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集尘板被配置为与电源连通,所述风机被配置为工作,所述第一自动清洁装置被配置为停止工作,所述第二集尘板被配置为断开与电源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颗粒度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第一集尘板的气流的颗粒度浓度;
控制器,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第一颗粒度浓度传感器获取通过所述第一集尘板的气流的颗粒度浓度;
若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集尘板的气流的颗粒度浓度大于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室内机运行所述自清洁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运行所述自清洁模式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发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清理所述第二集尘板;或者,
在距离最近一次发出所述提示信息的时间间隔达到预设时间间隔时,发出所述提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清洁装置包括:
清洁刷,所述清洁刷上的刷毛与所述第一集尘板的侧面接触,所述清洁刷能够在所述第一集尘板的侧面上运动;
电机,固定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清洁刷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清洁刷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二自动清洁装置,所述第二自动清洁装置用于清除所述第二集尘板上的灰尘。
8.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集尘板和所述回风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处于所述自清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离子发生器被配置为与电源连通,且所述第二集尘板上的电极极性与所述离子发生器上的电极极性相反。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
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连接。
CN202210572385.3A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49927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2385.3A CN114992718A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2385.3A CN114992718A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2718A true CN114992718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30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2385.3A Pending CN114992718A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2718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0902A (zh) * 2007-03-22 2008-09-24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滤尘网自清洁装置
CN101290152A (zh) * 2007-04-18 2008-10-22 海尔集团公司 过滤网自清洁装置
CN105057285A (zh) * 2015-07-30 2015-11-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过滤网自清洁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4866199U (zh) * 2015-06-16 2015-12-16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清洗的空气集尘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空气净化器
CN106925430A (zh) * 2015-12-29 2017-07-07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空气净化器
CN207470092U (zh) * 2017-09-29 2018-06-08 上海求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静电除尘纱窗
CN214262329U (zh) * 2021-01-05 2021-09-24 重庆三峡学院 静电除尘机
CN214864411U (zh) * 2021-01-21 2021-11-26 东莞市宝人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清洁的集尘网
CN215507293U (zh) * 2020-11-23 2022-01-14 上海安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式空气净化杀菌装置
CN114165889A (zh) * 2021-12-17 2022-03-11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适用于隧道的分散式自清洁空气净化设备及自清洁方法
CN216203842U (zh) * 2021-10-22 2022-04-0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集尘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0902A (zh) * 2007-03-22 2008-09-24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滤尘网自清洁装置
CN101290152A (zh) * 2007-04-18 2008-10-22 海尔集团公司 过滤网自清洁装置
CN204866199U (zh) * 2015-06-16 2015-12-16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清洗的空气集尘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空气净化器
CN105057285A (zh) * 2015-07-30 2015-11-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过滤网自清洁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6925430A (zh) * 2015-12-29 2017-07-07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空气净化器
CN207470092U (zh) * 2017-09-29 2018-06-08 上海求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静电除尘纱窗
CN215507293U (zh) * 2020-11-23 2022-01-14 上海安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式空气净化杀菌装置
CN214262329U (zh) * 2021-01-05 2021-09-24 重庆三峡学院 静电除尘机
CN214864411U (zh) * 2021-01-21 2021-11-26 东莞市宝人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清洁的集尘网
CN216203842U (zh) * 2021-10-22 2022-04-0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集尘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165889A (zh) * 2021-12-17 2022-03-11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适用于隧道的分散式自清洁空气净化设备及自清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润生: "《汽车空调维修》", 31 October 1999, 人民交通出版社, pages: 103 - 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46255B1 (ko) 먼지 제거가 가능한 필터 구조
KR100881535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102836781B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静电除尘装置
JPH1114093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2633033U (zh) 一种自动清洁式静电净化模组
KR20180043561A (ko) 정전기 에어필터
CN107339752A (zh) 一种空调
CN112135689B (zh) 集尘设备以及搭载有集尘设备的空调机
CN107388411A (zh) 一种空调
JP2008008564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297447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室内通风设备
CN116428676B (zh) 一种生态宜居屋用空气调节装置
CN114992718A (zh) 一种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JP2010142773A (ja) 集塵装置
JP201512959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063947A (ja) 空気清浄機
CN207132469U (zh) 一种空调
JP321186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520355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1020368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1695171U (zh) 具有新风自洁装置的室外机
JP2015188851A (ja) 電気集塵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205164959U (zh) 一种空调除尘装置及使用该空调除尘装置的空调
KR100556313B1 (ko) 환기시스템
KR100669026B1 (ko) 공기정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