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5551A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5551A
CN114975551A CN202210578771.3A CN202210578771A CN114975551A CN 114975551 A CN114975551 A CN 114975551A CN 202210578771 A CN202210578771 A CN 202210578771A CN 114975551 A CN114975551 A CN 114975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gion
display
trench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87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87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555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6454 priority patent/WO20232260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5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5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功能区、设于功能区外围的过渡区以及设于过渡区外围的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衬底的过渡区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沟槽内的第一底切区域和/或第二底切区域内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能够利用第一有机材料层来填充第一底切区域和/或第二底切区域,避免第二无机阻隔层直接沉积于第一底切区域和/或第二底切区域的内表面的第一无机阻隔层上,从而规避了第一无机阻隔层和第二无机阻隔层在第一底切区域和/或第二底切区域的呈弯折状的内表面上层叠设置导致应力集中进而容易断裂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封装可靠性较好,产品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由于具有自发光、响应速度快、视角广、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为了实现OLED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提高屏占比,现有一种技术方案是在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屏中进行挖孔,形成O形通孔(O-cut),将摄像头等组件设置于O形通孔的下方,为了避免OLED发光材料层形成水汽入侵通道,造成显示区的封装失效,通常在O形通孔的外围设置多条沟槽,沟槽的下端具有底切结构(undercut),当对OLED器件进行封装时,沟槽的槽壁和槽底上通常会连续沉积多层无机阻隔层,并且,多层无机阻隔层均会覆盖底切结构的内表面,由于底切结构的内表面呈弯折状,导致多层无机阻隔层上位于底切结构的内表面的部分在受到应力作用(例如弯曲或拉伸)时容易出现应力集中进而容易断裂的情况,从而导致封装失效,此时OLED显示面板容易受到水氧入侵,导致产品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的封装可靠性较高,产品使用寿命较长。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功能区、设于所述功能区外围的过渡区以及设于所述过渡区外围的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开口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底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靠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第一侧和靠近所述功能区设置的第二侧,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的第一底切区域和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功能区延伸的第二底切区域,所述第一沟槽内设有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阻隔层、第一有机材料层、第二无机阻隔层,其中,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覆盖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壁和槽底,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分布于所述第一底切区域和所述第二底切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切区域,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切区域,并且,所述第一有机层和所述第二有机层不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材料中的吸水材料和/或阻水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水材料包括氧化钙和硅酸凝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水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挡墙,并且,所述挡墙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沟槽中最接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沟槽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设于至少一个所述挡墙中最接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一个所述挡墙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沟槽上靠近槽底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的第三底切区域和朝向所述功能区延伸的第四底切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功能区、设于所述功能区外围的过渡区以及设于所述过渡区外围的显示区;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开口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底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靠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第一侧和靠近所述功能区设置的第二侧,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的第一底切区域和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功能区延伸的第二底切区域;
在所述衬底上设置显示功能层;
在所述衬底和所述显示功能层上设置第一无机阻隔层,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覆盖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壁和槽底;
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内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分布于所述第一底切区域和所述第二底切区域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上设置第二无机阻隔层,在所述第一沟槽处,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对应于所述过渡区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之前、之后或同时,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对应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上设置第二有机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对应于所述过渡区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包括: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设置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切区域,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切区域,并且,所述第一有机层和所述第二有机层不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材料中的吸水材料和/或阻水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水材料包括氧化钙和硅酸凝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水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沟槽中最接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沟槽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沟槽上靠近槽底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的第三底切区域和朝向所述功能区延伸的第四底切区域;
在所述衬底上设置显示功能层之前、之后或同时,在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设置至少一个挡墙;所述挡墙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沟槽中最接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沟槽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沟槽中最接近所述功能区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二沟槽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沟槽内的第一底切区域和/或第二底切区域内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能够利用第一有机材料层来填充第一底切区域和/或第二底切区域,避免第二无机阻隔层直接沉积于第一底切区域和/或第二底切区域的内表面的第一无机阻隔层上,从而规避了第一无机阻隔层和第二无机阻隔层在第一底切区域和/或第二底切区域的呈弯折状的内表面上层叠设置导致应力集中进而容易断裂的情况。因此,与现有的显示面板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第一沟槽处不易出现无机阻隔层断裂的问题,封装可靠性较好,产品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区域B1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衬底上设置显示功能层之后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区域B2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衬底和显示功能层上设置第一无机阻隔层之后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区域B3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无机阻隔层的位于第一沟槽内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之后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区域B4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功能区110、设于功能区110外围的过渡区120以及设于过渡区120外围的显示区130。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衬底10,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1,第一沟槽11包括靠近第一沟槽11的开口的第一部分111和靠近第一沟槽11的槽底的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具有靠近显示区130设置的第一侧21和靠近功能区110设置的第二侧22,第二部分112具有从第一侧21朝向显示区130延伸的第一底切区域23和从第二侧22朝向功能区110延伸的第二底切区域24,第一沟槽11内设有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阻隔层31、第一有机材料层41、第二无机阻隔层32,其中,第一无机阻隔层31覆盖第一沟槽11的槽壁和槽底,第一有机材料层41分布于第一底切区域23和第二底切区域24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无机阻隔层32覆盖第一有机材料层41和第一无机阻隔层31。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0的功能区110内可以设置开孔115,开孔115内可以设置摄像头、听筒、各种传感器等功能元件,以实现屏下摄像头、屏下指纹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过渡区120的目的在于实现从功能区110到显示区130的平稳过渡,以减小功能区110对显示区130的影响,通过在过渡区120内设置第一沟槽11,可以利用第一沟槽11来起到隔断OLED发光材料层的作用,从而阻断水氧入侵通道,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封装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
如图2所示,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可以设有多个第一沟槽11,多个第一沟槽11在从功能区110到显示区130的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示例性地,多个第一沟槽11可以均呈环形,也即是说,多个第一沟槽11可以环环嵌套设置。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一沟槽11。
请结合图2和图3,衬底1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薄膜101和无机薄膜102,其中,第一沟槽11的第一部分111可以设置于无机薄膜102上,第一沟槽11的第二部分112可以设置于柔性薄膜101上;可以理解的是,衬底10还可以包括更多的柔性薄膜101和无机薄膜102,形成多个柔性薄膜101和无机薄膜102交替层叠设置的结构;示例性地,柔性薄膜101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I),无机薄膜10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其中,无机薄膜102可以起到阻隔水氧的作用。
示例性地,第一无机阻隔层31的材料和第二无机阻隔层32的材料可以均包括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无机阻隔层31和第二无机阻隔层32均可以起到阻隔水汽和氧气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在第一沟槽11内的第一底切区域23和/或第二底切区域24内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41,能够利用第一有机材料层41来填充第一底切区域23和/或第二底切区域24,避免第二无机阻隔层32直接沉积于第一底切区域23和/或第二底切区域24的内表面的第一无机阻隔层31上,从而规避了第一无机阻隔层31和第二无机阻隔层32在第一底切区域23和/或第二底切区域24的呈弯折状的内表面上层叠设置导致应力集中进而容易断裂的情况。因此,与现有的显示面板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在第一沟槽11处不易出现无机阻隔层断裂的问题,封装可靠性较好,产品使用寿命较长。
请结合图3,第一有机材料层41包括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第一有机层411设置于第一底切区域23,第二有机层412设置于第二底切区域24,并且,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不相连。
请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第一无机阻隔层31上位于第一沟槽11的槽底的部分呈凸起状。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无机阻隔层31上位于第一沟槽11的槽底的部分呈凸起状的情况下,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在喷墨打印的过程更容易被分隔开,使得制备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的墨水不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底切区域23中设置第一有机层411,在第二底切区域24中设置第二有机层412,可以分别利用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来填充第一底切区域23和第二底切区域24,当第一底切区域23和第二底切区域24均被填充时,第一底切区域23和第二底切区域24的内表面均不会出现第一无机阻隔层31和第二无机阻隔层32层叠设置的情况,从而避免了两层无机阻隔层在第一底切区域23和第二底切区域24的呈弯折状的内表面上层叠设置导致应力集中进而容易断裂的情况,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封装可靠性。另外,由于有机材料的阻隔水氧能力较弱,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设计为不相连,也即是说隔断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避免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之间相连形成水氧入侵通道,保证显示面板100的封装可靠性。
示例性地,第一有机材料层41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和分散于有机材料中的吸水材料和/或阻水材料。示例性地,有机材料可以包括亚克力树脂、、聚丙烯酸酯、聚碳酸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示例性地,吸水材料包括氧化钙和硅酸凝胶中的至少一种,阻水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第一有机材料层41中,吸水材料和/或阻水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0.1wt%~30wt%,例如0.1wt%、0.5wt%、1wt%、5wt%、10wt%、15wt%、20wt%、25wt%、30wt%等。也即是说,当第一有机材料层41中仅包含吸水材料时,吸水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1wt%~30wt%;当第一有机材料层41中仅包含阻水材料时,阻水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1wt%~30wt%;当第一有机材料层41中同时包含吸水材料和阻水材料时,吸水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和阻水材料的质量百分比的总和为0.1wt%~30wt%。示例性地,当第一有机材料层41中同时包含吸水材料和阻水材料时,吸水材料和阻水材料的质量比可以为(1~5):(1~5),例如1:5、1:4、1:3、1:2、1:1、5:1、4:1、3:1、2:1等。
示例性地,吸水材料的粒径和阻水材料的粒径均为10nm~10μm,例如10nm、30nm、50nm、70nm、100nm、200nm、50nm、800nm、1μm、3μm、5μm、7μm、10μm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第一有机材料层41中设置吸水性材料时,遇到第二无机阻隔层32破裂的情况时,吸水材料可以吸收从第二无机阻隔层32的破裂处进入的水汽,由于水分可以储存在吸水材料中(例如当吸水材料为氧化钙时,氧化钙可以吸水变为氢氧化钙),从而可以延缓水汽的入侵,提高产品的封装可靠性;当在第一有机材料层41中设置阻水性材料时,遇到第二无机阻隔层32破裂的情况时,阻水材料可以阻挡从第二无机阻隔层32的破裂处进入的水汽,由于水汽被阻挡在第一有机材料层41的外侧,从而可以延缓水汽的入侵,提高产品的封装可靠性。
请结合图2,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10、显示功能层54、第一无机阻隔层31、第二有机材料层42和第二无机阻隔层32;
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挡墙13,并且,挡墙13设于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1中最接近显示区130设置的一个第一沟槽11朝向显示区130的一侧。
如图2所示,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可以设有一个挡墙13;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也可以设有多个挡墙13,多个挡墙13在从功能区110到显示区130的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示例性地,多个挡墙13可以均呈环形,也即是说,多个挡墙13可以环环嵌套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挡墙13的作用在于:当采用喷墨打印等方式在显示区130制备第二有机材料层42时,挡墙13可以起到阻止喷墨打印墨水溢流的作用。
请结合图2,显示面板100的过渡区120上被挡墙13围出的区域可以设置透光有机材料56,以使显示面板100的过渡区120的上表面与显示区130的上表面平齐。
示例性地,显示功能层54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OLED发光材料层和OLED阴极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功能层54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等结构层。
请结合图2,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3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衬底10上的OLED阳极53和像素定义层52,像素定义层52上设有开口,OLED阳极53设置于开口的下方,显示功能层54覆盖OLED阳极53。
请结合图2,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3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衬底10和OLED阳极53之间的平坦层51。示例性地,挡墙13和平坦层51可以在同一制程中形成,即挡墙13和平坦层51的材料相同,示例性地,挡墙13和平坦层51均为有机材料。
请结合图2,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3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显示功能层54与第一无机阻隔层31之间的光提取层55,以提高OLED器件的出光率。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3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光提取层55与第一无机阻隔层31之间的粘接层(未图示),粘接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氟化锂(LiF),可以理解的是,粘接层可以起到增强光提取层55与第一无机阻隔层31之间的粘接力的作用。
请结合图2,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沟槽12,当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设有一个挡墙13时,第二沟槽12设于挡墙13朝向显示区130的一侧,第二沟槽12上靠近槽底的一端具有朝向显示区130延伸的第三底切区域和朝向功能区110延伸的第四底切区域。也即是说,与第一沟槽11类似,第二沟槽12也具有undercut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沟槽12也可以起到隔断OLED发光材料层的作用,切断水汽入侵通道的作用,当位于第二沟槽12外围的第一沟槽11的阻隔作用失效时,更靠近显示区130设置的第二沟槽12可以起到阻隔水氧的作用,确保显示区130的OLED器件不受水氧侵蚀,提升封装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沟槽11和第二沟槽12的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当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设有多个挡墙13时,第二沟槽12设于多个挡墙13中最接近显示区130设置的一个挡墙13朝向显示区130的一侧。
如图2所示,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可以设有一个第二沟槽1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可以设有多个第二沟槽12,多个第二沟槽12在从功能区110到显示区130的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示例性地,多个第二沟槽12可以均呈环形,也即是说,多个第二沟槽12可以环环嵌套设置。
请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当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设有第二沟槽12时,第二有机材料层42会延伸至第二沟槽12内,使得第二沟槽12内填充有有机材料,这是因为在采用喷墨打印等方法来制作第二有机材料层42时,第二有机材料层42的墨水会流延至第二沟槽12中,即,第二沟槽1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喷墨打印墨水溢流的作用。
示例性地,第一沟槽11、第二沟槽12和挡墙13可以均为首尾连接且中间不间断的封闭结构,第一沟槽11、第二沟槽12和挡墙13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正方形、星形、不规则形状等。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30中,第二无机阻隔层32的上方还可以设置有交替层叠设置的无机阻隔层和有机材料层,以进一步提升对显示区130的封装效果。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0的过渡区120中,第二无机阻隔层32的上方还可以设置多层无机阻隔层,以进一步加强过渡区120的阻隔水氧功能。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S100,请参阅图5和图6,提供衬底10,衬底10包括功能区110、设于功能区110外围的过渡区120以及设于过渡区120外围的显示区130;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1,第一沟槽11包括靠近第一沟槽11的开口的第一部分111和靠近第一沟槽11的槽底的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具有靠近显示区130设置的第一侧21和靠近功能区110设置的第二侧22,第二部分112具有从第一侧21朝向显示区130延伸的第一底切区域23和从第二侧22朝向功能区110延伸的第二底切区域24。
请结合图5和图6,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沟槽12,第二沟槽12设于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1中最接近显示区130设置的一个第一沟槽11朝向显示区130的一侧,第二沟槽12上靠近槽底的一端具有朝向显示区130延伸的第三底切区域和朝向功能区110延伸的第四底切区域。
请结合图6,第一底切区域23的深度w1和第二底切区域24的深度w2可以为1μm~2μm,例如1μm、1.2μm、1.5μm、1.7μm、2μm等,第一底切区域23的高度h1和第一底切区域23的高度h2可以为1.5μm~2.5μm,例如1.2μm、1.5μm、1.7μm、2μm、2.2μm、2.5μm等。
S200,请参阅图7和图8,在衬底10上设置显示功能层54。
示例性地,显示功能层54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OLED发光材料层和OLED阴极等。
请结合图7和图8,可以看出,由于第一沟槽11和第二沟槽12的底部具有底切结构,因此,显示功能层54在第一沟槽11和第二沟槽12的位置断开,也即是说,显示功能层54上位于第一沟槽11的部分与显示功能层54上位于第一沟槽11外的部分不相连,显示功能层54上位于第二沟槽12的部分与显示功能层54上位于第二沟槽12外的部分不相连,从而实现了OLED发光材料层的隔断,阻断了水氧入侵通道。
请结合图7,在衬底10上设置显示功能层54之前,还可以在衬底10上依次设置OLED阳极53和像素定义层52,像素定义层52上设有开口,OLED阳极53设置于开口的下方,显示功能层54覆盖OLED阳极53。
请结合图7,在衬底10的显示区130上设置OLED阳极53之前,还可以在衬底10上设置平坦层51,OLED阳极53和像素定义层52均设置于平坦层51之上。
请结合图7,在衬底10上设置显示功能层54之前、之后或同时,在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设置至少一个挡墙13;挡墙13设于至少一个第一沟槽11中最接近显示区130设置的一个第一沟槽11和至少一个第二沟槽12中最接近功能区110设置的一个第二沟槽12之间。
示例性地,挡墙13和平坦层51可以在同一制程中形成,即挡墙13和平坦层51采用相同材料(例如有机材料)制备。
请结合图7和图8,当在衬底10上设置显示功能层54之后,还可以在显示功能层54上设置光提取层55,以提高OLED器件的出光率。
示例性地,当在显示功能层54上设置光提取层55之后,还可以在光提取层55上设置粘接层(未图示),以增强光提取层55与第一无机阻隔层31之间的粘接力,粘接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氟化锂(LiF)。
S300,请参阅图9和图10,在衬底10和显示功能层54上设置第一无机阻隔层31,第一无机阻隔层31覆盖第一沟槽11的槽壁和槽底。
请结合图9和图10,当第一沟槽11的槽底设置有显示功能层54、光提取层55、粘接层等结构层时,第一无机阻隔层31覆盖显示功能层54、光提取层55、粘接层等结构层上位于第一沟槽11内的部分。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或者原子层沉积法(ALD)来形成第一无机阻隔层31。请结合图9和图10,可以看出,由于材料在沉积过程受到第一底切区域23和第二底切区域24的地势的影响,使得第一无机阻隔层31上位于第一沟槽11的槽底的部分呈凸起状。
S400,请参阅图11和图12,在第一无机阻隔层31的位于第一沟槽11内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41,第一有机材料层41分布于第一底切区域23和第二底切区域24中的至少一个。
请结合图11和图12,第一有机材料层41包括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第一有机层411设置于第一底切区域23,第二有机层412设置于第二底切区域24,并且,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不相连。
请结合图12,可以看出,在第一无机阻隔层31上位于第一沟槽11的槽底的部分呈凸起状的情况下,第一有机层411和第二有机层412更容易被分隔开。
示例性地,第一有机材料层41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和分散于有机材料中的吸水材料和/或阻水材料。
示例性地,吸水材料包括氧化钙和硅酸凝胶中的至少一种,阻水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请结合图11,在第一无机阻隔层31的对应于过渡区120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41之前、之后或同时,在第一无机阻隔层31的对应于显示区130的部分上设置第二有机材料层4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有机材料层42可以在第一无机阻隔层31和第二无机阻隔层32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以提高薄膜封装层的柔韧性和耐冲击性能。当衬底10的过渡区120上还设有第二沟槽12时,在采用喷墨打印等方法来制作第二有机材料层42时,第二有机材料层42的墨水会流延至第二沟槽12中,也即是说,第二沟槽12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溢流的作用。
示例性地,在第一无机阻隔层31的对应于过渡区120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41包括: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4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有机材料层41的设置位点需要精准定位至第一沟槽11的第一底切区域23和/或第二底切区域24,因此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喷墨打印设备来实现第一有机材料层41的精确定位。
示例性地,当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41时,采用的墨水的粘度可以控制为20cps~30cps(例如20cps、22cps、25cps、28cps、30cps等),以使墨水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S500,请结合图2和图3,在第一有机材料层41上设置第二无机阻隔层32,在第一沟槽11处,第二无机阻隔层32覆盖第一有机材料层41和第一无机阻隔层31。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或者原子层沉积法(ALD)来形成第二无机阻隔层32。
请结合图2,在第一有机材料层41上设置第二无机阻隔层32之后,还可以在得到的基板上被挡墙13围出的区域设置透光有机材料56,以使制得的显示面板100的过渡区120的上表面与显示区130的上表面平齐。
请结合图2,在设置第二无机阻隔层32之后,还可以对得到的基板的功能区110进行挖孔,以形成开孔115。示例性地,可以采用激光切割等工艺对得到的基板的功能区110进行挖孔。
示例性地,在对得到的基板的功能区110进行挖孔之前,还可以在第二无机阻隔层32的上方设置触控电极、圆偏光片等结构以及衬底10的下方设置保护膜等结构。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区、设于所述功能区外围的过渡区以及设于所述过渡区外围的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开口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底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靠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第一侧和靠近所述功能区设置的第二侧,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的第一底切区域和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功能区延伸的第二底切区域,所述第一沟槽内设有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阻隔层、第一有机材料层、第二无机阻隔层,其中,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覆盖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壁和槽底,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分布于所述第一底切区域和所述第二底切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切区域,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切区域,并且,所述第一有机层和所述第二有机层不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材料中的吸水材料和/或阻水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包括氧化钙和硅酸凝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水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挡墙,并且,所述挡墙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沟槽中最接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沟槽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设于至少一个所述挡墙中最接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一个所述挡墙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沟槽上靠近槽底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的第三底切区域和朝向所述功能区延伸的第四底切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内设有有机材料。
8.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功能区、设于所述功能区外围的过渡区以及设于所述过渡区外围的显示区;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开口的第一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底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靠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第一侧和靠近所述功能区设置的第二侧,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的第一底切区域和从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功能区延伸的第二底切区域;
在所述衬底上设置显示功能层;
在所述衬底和所述显示功能层上设置第一无机阻隔层,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覆盖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壁和槽底;
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内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分布于所述第一底切区域和所述第二底切区域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上设置第二无机阻隔层,在所述第一沟槽处,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覆盖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对应于所述过渡区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之前、之后或同时,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对应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上设置第二有机材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对应于所述过渡区的部分上设置第一有机材料层包括: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设置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包括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切区域,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切区域,并且,所述第一有机层和所述第二有机层不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材料层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材料中的吸水材料和/或阻水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包括氧化钙和硅酸凝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水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沟槽中最接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沟槽朝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沟槽上靠近槽底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的第三底切区域和朝向所述功能区延伸的第四底切区域;
在所述衬底上设置显示功能层之前、之后或同时,在所述衬底的所述过渡区上设置至少一个挡墙;所述挡墙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沟槽中最接近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一沟槽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沟槽中最接近所述功能区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二沟槽之间。
CN202210578771.3A 2022-05-25 2022-05-25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49755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8771.3A CN114975551A (zh) 2022-05-25 2022-05-25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CT/CN2022/096454 WO2023226069A1 (zh) 2022-05-25 2022-05-31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8771.3A CN114975551A (zh) 2022-05-25 2022-05-25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5551A true CN114975551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5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8771.3A Pending CN114975551A (zh) 2022-05-25 2022-05-25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5551A (zh)
WO (1) WO202322606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22624A (ja) * 2016-08-04 2018-02-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9029137A (ja) * 2017-07-27 2019-02-21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US10541380B1 (en) * 2018-08-30 2020-01-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substrate comprising an opening and adjacent grooves
KR20200090595A (ko) * 2019-01-18 2020-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CN111129346B (zh) * 2019-12-20 2022-04-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13359B (zh) * 2021-02-24 2022-09-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23668B (zh) * 2021-09-18 2023-11-2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6069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1864B (zh) Oled显示面板
US10615370B2 (en)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CN11041643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0084155B2 (en) OLED display
CN110034241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WO2020200016A1 (zh) 显示面板
WO2019041946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1631832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organic layer filled slotted dams
CN113690251B (zh) 显示面板
CN1125310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88812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US1138086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660939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packaging method therefor
CN108511625B (zh) 一种封装盖板、显示装置
CN111146211A (zh) 待切割基板、显示面板及微显示芯片
CN11131272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3609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2494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9912873U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1497555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07124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装置
JP2007179913A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633515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CN114203779A (zh) Oled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0581226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柔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