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7244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7244B
CN114967244B CN202210530075.5A CN202210530075A CN114967244B CN 114967244 B CN114967244 B CN 114967244B CN 202210530075 A CN202210530075 A CN 202210530075A CN 114967244 B CN114967244 B CN 114967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display
area
display reg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00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7244A (zh
Inventor
武志恺
张冬华
孙自起
周久磊
毕洪生
李宁
王策
周康迪
张小强
高锦
翟学勇
钟璇
宋邦俊
王家星
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3007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7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7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7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6Spacer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盲孔区域的盒厚支撑能力,改善盲孔区域的显示发黄问题。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齿形结构和第二齿形结构,所述第一齿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齿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屏下功能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将前置摄像头设置为屏下摄像头,无需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挖孔,可以简化制备流程,并且可以避免切割挖孔带来的可靠性问题。
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对应屏下摄像头的位置可以设置为盲孔,盲孔的区域正常填充液晶。然而,由于盲孔区域的膜层结构相较于显示区域少,对液晶盒的支撑较弱且不均匀,容易引起盲孔区域周边液晶盒厚的不均一导致显示发黄不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盲孔区域的盒厚支撑能力,改善盲孔区域的显示发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齿形结构和第二齿形结构,所述第一齿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齿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
所述第一凸部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部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凹部,以使所述第一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相互配合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连接,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凹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一衬底层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内设置有彩色滤光膜;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层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彩色滤光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层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之间;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彩色滤光膜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凹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层;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二衬底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金属块,所述金属块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凸部,相邻的所述金属块之间的空间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凹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还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层与所述金属块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还包括栅极金属层,所述栅极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层与所述金属块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栅电极、半导体结构和源漏电极;
所述栅极金属层与所述栅电极同层设置;和/或,
所述有源层与所述半导体结构同层设置;和/或,
所述金属块与所述源漏电极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触控电极,所述金属块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的面积是根据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密度和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面积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衬底层之间的所述彩色滤光膜为蓝色滤光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对位余量区,所述对位余量区设置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之间,所述对位余量区用于为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对位提供缓冲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第二显示区内设置第一齿形结构和第二齿形结构,第一齿形结构与第二齿形结构相互配合设置,可以保证第二非显示区内对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形成盒厚的支撑均匀性,可以解决由于阵列基板膜层结构凹凸不平造成的支撑不均匀的问题,能够改善由于支撑不均匀导致的盲孔区域周围发黄问题。另外,配合设置在一起的第一齿形结构和第二齿形结构组成的支撑体可以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均设置支撑结构,相对于现有显示面板只单侧设置支撑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第二非显示区的面积,增加了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支撑密度,相对于现有的显示面板中盲孔周围支撑结构的设置,在提供相同支撑力的情况下,可以缩小第二非显示区的面积,则可以增大显示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非显示区的示意性截面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非显示区的示意性截面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区的示意性局部截面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两个以上”包括两个或大于两个的情况。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屏下功能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将前置摄像头设置为屏下摄像头,无需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挖孔,可以简化制备流程,并且可以避免切割挖孔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对应屏下摄像头的位置可以设置为盲孔,盲孔的区域正常填充液晶。然而,由于盲孔区域的膜层结构相较于显示区域少,对液晶盒的支撑较弱且不均匀,容易引起盲孔区域周边液晶盒厚的不均一导致显示发黄不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盲孔区域的盒厚支撑能力,改善盲孔区域的显示发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非显示区100和第二非显示区200,第二非显示区200至少部分围绕第一非显示区100,第二非显示区200可以全部围绕第一非显示区100,第二非显示区200可以部分围绕第一非显示区100。第一非显示区100对应的位置可以用于为功能器件透光,功能器件可以是摄像头,可以实现屏下摄像头方案。示例性的,在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100可以作为盲孔区域。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A-A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示例性的,在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300可以是彩膜基板,第二基板400可以是阵列基板。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非显示区的示意性截面结构图。如图3所示,第二非显示区200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齿形结构310和第二齿形结构410,第一齿形结构310设置于第一基板300靠近第二基板400的一侧,第二齿形结构410设置于第二基板400靠近第一基板300的一侧。第一齿形结构310的锯齿与第二齿形结构410的锯齿相互配合,可以使得第一齿形结构310与第二齿形结构410配合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形结构310与第二齿形结构410的锯齿可以抵接上,也可以留有空隙,留有的空隙可以用于弹性缓冲,避免第一齿形结构310与第二齿形结构410发生形变产生应力对抗,造成应力损伤。配合设置的第一齿形结构310和第二齿形结构410可以作为支撑体,为第一非显示区100提供支撑力,以保证第一非显示区100与显示区的盒厚一致,进一步保证第一非显示区100的周围不会产生显示发黄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为实现屏下设置摄像头的方案,会在显示面板上设置盲孔,盲孔区域正常填充液晶,可以避免切割挖孔,能够简化制备流程,并且可以避免切割挖孔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另外,为保证盲孔区域的透光性能,通常盲孔区域不设置支撑结构,则在盲孔区域的周围区域设置支撑结构,以补偿盲孔区域的支撑缺失。盲孔区域的周围区域设置的支撑结构可以与显示区内的支撑结构相同,为增强支撑效果,可以适当增加密度,即使增加盲孔区域周围区域的支撑结构的密度,由于阵列基板上的膜层结构凹凸不平,会影响支撑结构的支撑均匀性,支撑不均匀会造成液晶盒厚不均,则会引起盲孔周围区域出现发黄问题,影响显示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第二非显示区200内设置第一齿形结构310和第二齿形结构410,第一齿形结构310与第二齿形结构410相互配合设置,可以保证第二非显示区200内对于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形成盒厚的支撑均匀性,可以解决由于阵列基板膜层结构凹凸不平造成的支撑不均匀的问题,能够改善由于支撑不均匀导致的盲孔区域周围发黄问题。另外,配合设置在一起的第一齿形结构310和第二齿形结构410组成的支撑体可以使得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上均设置支撑结构,相对于现有显示面板只单侧设置支撑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增加了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支撑密度,相对于现有的显示面板中盲孔周围支撑结构的设置,在提供相同支撑力的情况下,可以缩小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则可以增大显示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示例性的,参考图3,第一齿形结构310包括第一凸部311和第一凹部312,第二齿形结构410包括第二凸部411和第二凹部412;第一凸部311至少部分嵌入第二凹部412,第二凸部411至少部分嵌入第一凹部312,以使第一齿形结构310与第二齿形结构410相互配合设置。第一凸部311与第二凹部412的嵌合可以为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提供支撑力,第二凸部411与第一凹部312的嵌合可以为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提供支撑力,可以保证第一基板300与第二基板400之间形成的盒厚。可以利用第一齿形结构310和/或第二齿形结构410本身的弹性,在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对合后实现缓冲,防止大气压作用下损坏相关膜层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齿形结构310与第二齿形结构410的配合设置通过凸部和凹部的嵌合设置来实现,可以为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提供更均匀的支撑力。另外凸部和凹部的嵌合可以增加支撑密度,能够缩小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则可以增大显示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第一凸部311与第一凹部312连接,第二凸部411与第二凹部412连接。则第一齿形结构310在第一基板300上的正投影可以全部覆盖第二非显示区200,第二齿形结构410在第二基板400上的正投影可以全部覆盖第二非显示区200,因此,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所有面积均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配合设置在一起的第一齿形结构310和第二齿形结构410组成的支撑体可以占满整个第二非显示区200,相对于现有技术增加了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支撑密度,相对于现有的显示面板中盲孔周围支撑结构的设置,在提供相同支撑力的情况下,可以缩小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则可以增大显示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没有特别限制的情况下,第一凸部311与第一凹部312之间可以留有空隙,第二凸部411与第二凹部412之间也可以对应留有空隙,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非显示区的示意性截面结构图。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基板300包括第一支撑结构320和第二支撑结构330,第一支撑结构320和第二支撑结构330均位于第一基板300靠近第二基板400的一侧,第一支撑结构320在垂直于第一基板300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二支撑结构330在垂直于第一基板300方向上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可以至少部分围绕第二非显示区200,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200内均可以设置第一支撑结构320和第二支撑结构330。第一支撑结构320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结构330的高度,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第一支撑结构320可以起到主支撑的作用,第二支撑结构330可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可以利用第一支撑结构320与第二支撑结构330的高度差,将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一支撑结构320用于形成第一凸部311,将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二支撑结构330用于形成第一凹部312。可以理解为,第一支撑结构320和第二支撑结构330形成第一齿形结构310。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一支撑结构320可以与显示区内的第一支撑结构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得到,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二支撑结构330可以与显示区内的第二支撑结构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得到,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一支撑结构320的排布方式可以与显示区内的第一支撑结构的排布方式不同,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二支撑结构330的排布方式可以与显示区内的第二支撑结构的排布方式不同,具体可以通过掩膜版图形设计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利用第一支撑结构320与第二支撑结构330的高度差,将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一支撑结构320用于形成第一凸部311,将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二支撑结构330用于形成第一凹部312,可以利用已有的工艺制程实现在第二非显示区200设置第一齿形结构310,无需增加工艺制程,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示例性的,参考图4,第一基板300包括第一衬底层340,第一衬底层340靠近第二基板400的一侧设置有遮光层350,遮光层350包括镂空区域,镂空区域内设置有彩色滤光膜360。示例性的,彩色滤光膜360可以包括红色滤光膜、蓝色滤光膜和绿色滤光膜,可以根据具体像素基色设计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遮光层350主要起到遮光作用,可以避免相邻彩色滤光膜之间发生混色造成大视角色偏等问题。
参考图4,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遮光层350设置于第一衬底层340与第二支撑结构330之间,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彩色滤光膜360设置于第一衬底层340与第一支撑结构320之间;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彩色滤光膜360和第一支撑结构320用于形成第一凸部311,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遮光层350和第二支撑结构330用于形成第一凹部312。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遮光层350和彩色滤光膜360可以与显示区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得到,无需增加工艺制程,不会增加生产成本。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彩色滤光膜360和第一支撑结构320用于形成第一凸部311,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遮光层350和第二支撑结构330用于形成第一凹部312,遮光层350和彩色滤光膜360作为第一齿形结构310的组成部分,可以保证第一凸部311与第一凹部312的段差,还可以保证第一齿形结构310的厚度,能够使得第二非显示区200与显示区内的第一支撑结构320和第二支撑结构300分别与第一衬底层340之间的膜层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第二基板400包括第二衬底层420;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二衬底层420靠近第一基板300的一侧设置有金属块430,金属块用于形成第二凸部411,相邻的金属块430之间的空间用于形成第二凹部412。金属块430可以与显示区内的金属膜层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得到,利用金属膜层的刻蚀流程得到金属块430,金属块430可以形成第二齿形结构,无需增加工艺制程。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齿形结构310和第二齿形结构410的锯齿是方形的,只是示意性的,还可以是其他图形,例如是尖形锯齿或圆形锯齿,本申请实施例不做截图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第二非显示区200还包括有源层440,有源层440设置于第二衬底层420与金属块430之间。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有源层440可以是整层设置的,可以用于保证第二齿形结构410的厚度,使得金属块430能够至少部分嵌入第一凹部312内。
参考图4,第二非显示区200还包括栅极金属层450,栅极金属层450设置于第二衬底层420与金属块430之间。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栅极金属层450可以是整层设置的,可以用于保证第二齿形结构410的厚度,使得金属块430能够至少部分嵌入第一凹部312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区,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二非显示区200;显示区包括栅电极、半导体结构和源漏电极。栅极金属层与栅电极同层设置;有源层与半导体结构同层设置;金属块与源漏电极同层设置。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区的示意性局部截面结构图。显示区的第二基板可以包括栅电极Gate、半导体结构460和源漏电极SD,栅电极Gate、半导体结构460和源漏电极SD用于形成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可以驱动显示像素显示。液晶显示面板中,薄膜晶体管可以驱动像素电极ITO2,像素电极ITO2可以驱动液晶翻转,使得背光源的光线透过显示面板,从而实现显示画面。公共电极ITO1可以提供公共电压,半导体结构460与栅电极Gate之间可以设置栅绝缘层470,源漏电极SD与像素电极ITO2之间可以设置有机绝缘层480。显示区的第一基板的彩色滤光薄膜可以包括红色滤光膜R、绿色滤光膜G和蓝色滤光膜B,彩色滤光膜与第一支撑结构320之间还设置有光学胶层OC,光学胶层OC可以起到平坦化膜层的作用以及保护彩色滤光膜的作用。第一基板300与第二基板400之间还设置有液晶层LC。
示例性的,结合图4和图5,栅极金属层450与栅电极Gate同层设置,即栅极金属层450与栅电极Gate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得到。有源层440与半导体结构460同层设置,即有源层440与半导体结构460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得到,半导体结构460可以是单晶硅、非晶硅、多晶硅或金属氧化物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金属块430与源漏电极SD同层设置,即金属块430与源漏电极SD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得到。可以无需增加制备流程,利用已有的工艺制程制备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二齿形结构410,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第一支撑结构320与第一衬底层340之间的彩色滤光膜360为蓝色滤光膜。通常显示区内第一支撑结构320起到主要支撑的作用,当显示面板收到外界挤压力过大,第一支撑结构320容易滑动,将第二基板400表面的配向膜划破,从而发生漏光现象,利用蓝光波长的传播性质,蓝光的漏光现象不容易形成显示不良,则将第一支撑结构320设置在蓝色滤光膜位置更为适宜,则第二非显示区200与显示区内第一支撑结构320的占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触控电极,通常触控电极设置在显示区内,触控电极可以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从而实现显示功能与触控功能集成的显示面板。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金属块430可以与触控电极同层设置,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得到,金属块430的设置可以无需增加工艺制程,避免增加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是根据显示区内的第一支撑结构320的密度和第一非显示区100的面积确定的。
示例性的,利用已知显示区的单个第一支撑结构320需要支撑的显示面积为S1,第一非显示区100面积为S2,根据公式(1)计算第一非显示区100需要的等效第一支撑结构320的数量n为: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支撑结构320的有效支撑面积主要是顶表面积,顶表面积为第一支撑结构320靠近第二基板400一端的表面积。每个第一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为Sp,则可以根据公式(2)计算第一非显示区100需要的等效支撑面积S为:
S=Sp×n (2)
第一非显示区100需要的等效支撑面积S可以作为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
示例性的,上述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计算方式还可以是,显示区内第一支撑结构320的密度(显示区内所有第一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之和与显示区面积的比值)与第一非显示区100的面积的乘积。
示例性的,第二非显示区200为圆环状,第二非显示区200的圆环的外环半径为R,内环半径为r,则可以根据公式(3)计算第二非显示区200内所有第一支撑结构320的顶表面积之和S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3)中,第一支撑结构320的顶表面积之和与第二支撑结构330的顶表面积之和设置为相同,即第一支撑结构的面积和第一支撑结构的面积各占第二非显示区的面积的一半,可以起到更为均匀支撑的支撑效果。第一支撑结构320和第二支撑结构330在整个第二非显示区200的圆环内均分分布,方便计算支撑面积,保证各个方向的受力均一性。
第二非显示区200的环状设计,使得第一齿形结构310与第二齿形结构410锯齿对合环于第一非显示区100,第二非显示区200与第一非显示区100呈同心圆关系,保证区域圆滑,同时可使起支撑功能的区域尽量小,进而缩小屏幕中非显示区域的范围,优化产品外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第一支撑结构320的顶表面积大于显示区内第一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即可以将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第一支撑结构320与显示区内的第一支撑结构做区别设置,可以根据第二非显示区200的具体支撑需要进行灵活化设置。顶表面积越大,支撑效果越好,可以更好的为第一非显示区100支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沿A-A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对位余量区600,对位余量区600设置于第一非显示区100与第二非显示区200之间,显示区500至少部分围绕第二非显示区200,对位余量,600用于为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的对位提供缓冲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1000。显示装置可以是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其他显示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利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二非显示区200内设置第一齿形结构310和第二齿形结构410,第一齿形结构310与第二齿形结构410相互配合设置,可以保证第二非显示区200内对于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形成盒厚的支撑均匀性,可以解决由于阵列基板膜层结构凹凸不平造成的支撑不均匀的问题,能够改善由于支撑不均匀导致的盲孔区域周围发黄问题。另外,配合设置在一起的第一齿形结构310和第二齿形结构410组成的支撑体可以使得第一基板300和第二基板400上均设置支撑结构,相对于现有显示面板只单侧设置支撑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增加了第二非显示区200内的支撑密度,相对于现有的显示面板中盲孔周围支撑结构的设置,在提供相同支撑力的情况下,可以缩小第二非显示区200的面积,则可以增大显示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尽管已描述了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说明书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说明书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说明书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说明书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齿形结构和第二齿形结构,所述第一齿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齿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方向上的厚度;
所述第一齿形结构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形结构包括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
所述第一凸部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部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凹部,以使所述第一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相互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连接,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一衬底层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内设置有彩色滤光膜;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层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彩色滤光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层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之间;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彩色滤光膜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层;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二衬底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金属块,所述金属块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凸部,相邻的所述金属块之间的空间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还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层与所述金属块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还包括栅极金属层,所述栅极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层与所述金属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栅电极、半导体结构和源漏电极;
所述栅极金属层与所述栅电极同层设置;和/或,
所述有源层与所述半导体结构同层设置;和/或,
所述金属块与所述源漏电极同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触控电极,所述金属块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的面积是根据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密度和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面积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表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衬底层之间的所述彩色滤光膜为蓝色滤光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位余量区,所述对位余量区设置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之间,所述对位余量区用于为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对位提供缓冲空间。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530075.5A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967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0075.5A CN114967244B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0075.5A CN114967244B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244A CN114967244A (zh) 2022-08-30
CN114967244B true CN114967244B (zh) 2023-10-13

Family

ID=8298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0075.5A Active CN114967244B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724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121A (zh) * 2014-12-19 2015-03-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5807504A (zh) * 2016-05-27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100891A (zh) * 2018-08-10 2018-12-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5784A (zh) * 2020-01-08 2020-04-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9016B (zh) * 2018-03-29 2022-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衬底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8721944U (zh) * 2018-09-30 2019-04-09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121A (zh) * 2014-12-19 2015-03-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5807504A (zh) * 2016-05-27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100891A (zh) * 2018-08-10 2018-12-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5784A (zh) * 2020-01-08 2020-04-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244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5515B2 (en) V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based on BM-less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552902B1 (ko) 곡면 액정표시장치
US1011425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533065B (zh) 顯示面板
US9921444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WO2016078229A1 (zh) 液晶显示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18176629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035911A1 (zh) Boa型液晶面板
KR20160075947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620135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96480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8665413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0124896A1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1016857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56474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345660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hoto spacer structure thereof
US20190049803A1 (en) Active switch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TWI703371B (zh) 顯示面板
CN1149672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30279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05455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1082914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及控光面板
US11747680B2 (en) Display panel
KR102540071B1 (ko) 액정표시패널
CN111176025A (zh) 一种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