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7504A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7504A
CN105807504A CN201610365880.1A CN201610365880A CN105807504A CN 105807504 A CN105807504 A CN 105807504A CN 201610365880 A CN201610365880 A CN 201610365880A CN 105807504 A CN105807504 A CN 105807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substrate
concaveconvex structure
display floater
conta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58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07504B (zh
Inventor
谭纪风
赵伟利
贾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658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07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07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7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07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7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增大隔垫物的接触面积,还能够增大隔垫物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最终减小了显示面板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曲面显示器是一种新型显示设备,能够配合眼球的凸起弧度,使得曲面屏幕上的各个像素点到达眼球的距离相等,从而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而且,曲面显示器面向用户弯曲的边缘能够更加贴近用户,使得位于屏幕边缘位置的用户与位于屏幕中央位置的用户能够实现基本相同的观赏角度,因此曲面显示器具有更广的视角。
目前,由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的物理特性,曲面液晶显示器需要利用物理作用折弯后才可以实现曲面效果,但是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在折弯后会产生光学延迟,进而造成经过上下玻璃基板之后光线的偏振态发生改变。另外,玻璃基板的厚度越大,弯折之后产生的光学延迟量也越大,最终使得光线的偏振态改变也越多。因此,现有的曲面液晶显示器漏光十分严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曲面液晶显示器漏光十分严重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一侧相互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部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部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部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同;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部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凹部分与凸部分之间相互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凹部分与凸部分之间相互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纵向截面为梯形。
可选的,所述梯形的腰与下底之间的角度为26°。
可选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纵向截面为梯形。
可选的,所述梯形的腰与下底之间的角度为2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支撑结构;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支撑结构;
将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
可选的,所述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支撑结构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形成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
可选的,所述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支撑结构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形成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显示面板。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增大隔垫物的接触面积,还能够增大隔垫物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最终减小了显示面板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面板弯曲时液晶量与漏光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显示面板弯曲时光程差与漏光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第一支撑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第一支撑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第一支撑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第一支撑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显示面板弯曲时液晶量与漏光量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漏光量随着液晶量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漏光量与液晶量为正比关系。图2为显示面板弯曲时光程差与漏光量的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漏光量随着光程差的增大而减小,因此漏光量与光程差为反比关系。另外,液晶量与显示面板弯曲时产生的摩擦力为反比关系,光程差与显示面板弯曲时产生的摩擦力为正比关系。因此,漏光量与摩擦力为反比关系,也就是说,摩擦力越大,显示面板弯曲状态下的漏光越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1和第一基板101,所述第一基板10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102,所述第二基板201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202,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相互接触。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101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01为阵列基板。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为隔垫物。当显示面板处于弯曲状态时,隔垫物的压缩系数ε=ΔL/L,此时弹性力PV=E·S·ε=E·S·ΔL/L,从而可以推导出摩擦力PH=μ·PV=μ·E·S·ΔL/L,其中μ为摩擦系数,E为弹性系数,S为接触面积,ΔL为隔垫物的高度变化量,L为隔垫物的高度。由摩擦力公式PH=μ·E·S·ΔL/L可以知道,增大隔垫物摩擦力的有效方式是增大接触面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相互接触,以增大隔垫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4为图3所示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的一侧相互接触,其中虚线椭圆示出了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的相互接触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与所述第二基板201接触,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的顶部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基板201相同,其中虚线椭圆示出了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与所述第二基板201的相互接触面。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201为阵列基板。图6为图5所示第一支撑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第一支撑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虚线椭圆示出了第一支撑结构102的顶部为弧面形状。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的顶部设置为弧面形状,而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处于弯曲状态的显示面板保持一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与所述第二基板201的接触面积实现最大化。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与所述第二基板201相互接触,以增大隔垫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与所述第一基板101接触,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的顶部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基板101相同。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101为彩膜基板。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的顶部设置为弧面形状,而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处于弯曲状态的显示面板保持一致,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与所述第一基板101的接触面积实现最大化。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与所述第一基板101相互接触,以增大隔垫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与所述第二基板201接触,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的顶部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基板201相同。同时,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与所述第一基板101接触,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的顶部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基板101相同。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和第二支撑结构202的顶部设置为弧面形状,而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和第二支撑结构202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处于弯曲状态的显示面板保持一致,从而使得隔垫物的接触面积实现最大化。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和第二支撑结构202同时与显示面板接触,以增大隔垫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三
摩擦力PH=μ·E·S·ΔL/L,其中μ为摩擦系数,E为弹性系数,S为接触面积,ΔL为隔垫物的高度变化量,L为隔垫物的高度。由摩擦力公式PH=μ·E·S·ΔL/L可以知道,增大隔垫物摩擦力的有效方式除了增大接触面积之外,还可以增大摩擦系数。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为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相对设置。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设置为第二凹凸结构,不仅增大了隔垫物的接触面积,还增大了隔垫物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为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相对设置。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设置为第一凹凸结构,不仅增大了隔垫物的接触面积,还增大了隔垫物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纵向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腰与下底之间的角度为26°,此时隔垫物的摩擦系数最大,从而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最大化,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四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103,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为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103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凹部分与凸部分之间相互配合,这样不仅增大了隔垫物的接触面积,还增大了隔垫物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的顶端设置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为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凹部分与凸部分之间相互配合,这样也可以增大了隔垫物的摩擦系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201接触。或者,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101接触。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101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01为阵列基板。本实施例在第一支撑结构102或者第二支撑结构202的顶端设置凹凸结构,不仅增大了隔垫物的接触面积,还增大了隔垫物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201接触。同时,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101接触。本实施例在第一支撑结构102和第二支撑结构202的顶端同时设置凹凸结构,不仅增大了隔垫物的接触面积,还增大了隔垫物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图10为图9所示第一支撑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凹凸结构103的纵向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腰与下底之间的角度为26°,此时隔垫物的摩擦系数最大,从而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最大化,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11为图9所示第一支撑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凹凸结构103的纵向截面为弧面形状,增大了隔垫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五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001、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支撑结构。
步骤1002、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支撑结构。
步骤1003、将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形成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或者,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形成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本实施例在第一支撑结构或者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凹凸结构,不仅增大了隔垫物的接触面积,还增大了隔垫物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形成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同时,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形成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本实施例在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同时形成凹凸结构,不仅增大了隔垫物的接触面积,还增大了隔垫物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漏光现象。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提供的显示面板,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增大了上下基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显示器在弯曲状态下的漏光现象,最终改善曲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一侧相互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部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部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部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同;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部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的弧度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凹部分与凸部分之间相互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凹部分与凸部分之间相互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6、8、10、11和12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纵向截面为梯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腰与下底之间的角度为26°。
15.根据权利要求7、8、9、11和12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纵向截面为梯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腰与下底之间的角度为26°。
17.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支撑结构;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支撑结构;
将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相互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支撑结构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顶端形成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基板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支撑结构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顶端形成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610365880.1A 2016-05-27 2016-05-27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807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5880.1A CN105807504B (zh) 2016-05-27 2016-05-27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5880.1A CN105807504B (zh) 2016-05-27 2016-05-27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7504A true CN105807504A (zh) 2016-07-27
CN105807504B CN105807504B (zh) 2020-03-13

Family

ID=56453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5880.1A Active CN105807504B (zh) 2016-05-27 2016-05-27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0750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6403A (zh) * 2017-09-29 2018-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装置
CN109031807A (zh) * 2018-09-04 2018-1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223413A (zh) * 2021-05-13 2021-08-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967244A (zh) * 2022-05-16 2022-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62869A1 (en) * 2004-01-23 2005-07-28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Direct backligh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285971A (zh) * 2007-04-11 2008-10-15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64013A (zh) * 2007-08-10 2009-02-1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2998852A (zh) * 2012-12-10 2013-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垫物、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隔垫物制备方法
KR20130039383A (ko) * 2011-10-12 2013-04-22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스페이서 제조방법
CN103885251A (zh) * 2014-03-07 2014-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460124A (zh) * 2015-01-04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99302A (zh) * 2015-03-19 2015-06-1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62869A1 (en) * 2004-01-23 2005-07-28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Direct backligh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285971A (zh) * 2007-04-11 2008-10-15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64013A (zh) * 2007-08-10 2009-02-1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KR20130039383A (ko) * 2011-10-12 2013-04-22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스페이서 제조방법
CN102998852A (zh) * 2012-12-10 2013-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垫物、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隔垫物制备方法
CN103885251A (zh) * 2014-03-07 2014-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460124A (zh) * 2015-01-04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99302A (zh) * 2015-03-19 2015-06-1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6403A (zh) * 2017-09-29 2018-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曲面显示装置
US10656473B2 (en) 2017-09-29 2020-05-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urved display panel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CN109031807A (zh) * 2018-09-04 2018-1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223413A (zh) * 2021-05-13 2021-08-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967244A (zh) * 2022-05-16 2022-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44B (zh) * 2022-05-16 2023-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07504B (zh) 2020-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7504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130010248A1 (en) Pixel electrode structure
CN103995634B (zh) 一种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3955096A (zh) 曲面液晶面板结构
CN106094369B (zh) 像素电极及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CN104317111A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2010018255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3454816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WO2017156875A1 (zh) 一种液晶透镜及显示装置
CN20540501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414608A (zh)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094361A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9304363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CN104849917A (zh) 曲面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08169963A (zh) 曲面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103676335A (zh) 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4914607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液晶面板
CN104932111B (zh) 裸眼3d显示装置
WO2017049884A1 (zh) 一种阵列基板、曲面显示面板、曲面显示装置
US2012005711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tructure
CN104713031A (zh) 一种复合棱镜单元、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202643557U (zh) 玻璃基板活动夹具
CN104007594B (zh) Tft阵列基板结构
CN104834137A (zh) 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81160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