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0826A -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0826A
CN114940826A CN202210676484.6A CN202210676484A CN114940826A CN 114940826 A CN114940826 A CN 114940826A CN 202210676484 A CN202210676484 A CN 202210676484A CN 114940826 A CN114940826 A CN 114940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ilicone oil
aerogel
fumed silica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64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0826B (zh
Inventor
祝蓓
郑保昌
刘立瑶
欧阳光华
陈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Kose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Kose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Kose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Kose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64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08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0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0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0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6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4Additiv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dditives of the same subgroup in C08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在液体硅橡胶中加入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混合,利用气凝胶较大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使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与乙烯基硅油交联,形成强相互作用点,阻挡裂纹的产生和进一步扩展,大幅提高液体硅橡胶的撕裂强度,扩大液体硅橡胶的使用范围。同时,采用胶囊型铂催化剂催化交联固化反应的进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可以有效控制反应过程,加快反应体系中交联反应的发生,提高乙烯基硅油与气凝胶、气相二氧化硅以及含氢硅油之间的交联固化速率,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硅橡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体硅橡胶是一类流动性好、硫化快、安全环保并可以浇筑或注射成型的硅橡胶,其无毒无味透明,可完全达到食品级要求。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制作不同粘度、不同固化速度、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机械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同时可配合交联剂、补强填料或其他试剂,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液体硅橡胶广泛应用于商标、医疗用品、视频、陶瓷、家具等行业。
现有的液体硅橡胶普遍存在撕裂强度较低的问题,原因是需要保证液体硅橡胶的流动性便于成型加工,只能以低粘度的端乙烯基硅油作为主体,可选择的补强填料有MQ硅树脂和气硅,使用乙烯基或含氢MQ硅树脂虽然能保证液体硅橡胶粘度小,提高拉伸强度,但不能提升撕裂强度,且制备的产品硬度高难调控,使用受限。使用疏水气硅作为补强填料,由于气硅与硅油相互作用强,体系粘度大,要保证硅橡胶的流动性,气硅的添加量不能太多,但低气硅添加量无法保证硅胶产品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限制了液体硅橡胶的应用范围。
此外,现有的液体硅橡胶中一般采用铂催化剂催化交联反应,铂催化剂在保存和催化液体硅橡胶交联反应的过程中,环境或原料中的杂原子容易毒化铂催化剂,致使铂催化剂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对液体硅橡胶的产率和产品性能造成极大影响。而现有的铂催化剂包覆层在储存过程中同样易吸附环境中过度杂质,并带入到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实际储存中,往往会面对复杂的储存环境,例如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等导致的环境的差异,使得储存环境的湿度、温度等等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极端环境,更有甚者在临时储存过程中采用直接将催化剂在室外等环境复杂的场所进行堆存的方式,可能造成催化剂表面包覆层被侵蚀、老化、破损的后果,最终导致催化剂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存在催化剂失活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不超过端乙烯基硅油、气凝胶和气硅,在产品内部交联形成强相互作用点,当硅橡胶有裂纹产生时,这些强相互作用点能够阻挡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从而提高撕裂强度,同时,本发明采用胶囊型铂催化剂,保证铂催化剂的活性,使得反应持续快速进行,使得液体硅橡胶产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该液体硅橡胶包括A组份和B组份,其中A组份包括:
乙烯基硅油50~150重量份,优选为7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90~11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铂催化剂0.2~2重量份,优选为0.3~1.5重量份,更优选为0.5~1重量份;
抗静电剂0.01~1重量份,优选为0.03~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5~0.2重量份;
B组份包括:
乙烯基硅油50~130重量份,优选为70~120重量份,更优选为80~10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含氢硅油3~20重量份,优选为5~15重量份,更优选为8~13重量份;
抑制剂0.01~0.1重量份,优选为0.01~0.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1~0.03重量份;
脱模剂0.01~0.2重量份,优选为0.02~0.1重量份,更优选为0.04~0.06重量份。
优选的是,所述乙烯基硅油为端乙烯基硅油。
所述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1000~50000mPa.S,优选为2000~100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含氢硅油的粘度为1~1000mPa.S,优选为20~1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气相白炭黑为疏水气相白炭黑,比表面积为20~500m2/g,优选为50~200m2/g。
优选的是,所述气凝胶为疏水型硅气凝胶,比表面积为200~1000m2/g,优选为400~800m2/g。
优选的是,所述脱模剂为氟素内脱模剂。
优选的是,所述A组份与B组份的重量比为0.2~5:1,优选为0.5~2:1,更优选为0.8~1.2:1。
作为优选,所述A组份的粘度为60000~150000mPa.S,优选为80000~1200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B组份的粘度为60000~150000mPa.S,优选为80000~1200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铂催化剂为胶囊型铂催化剂,该胶囊型铂催化剂包括作为囊芯的含铂催化剂,包覆在囊芯外部的热塑性树脂包覆层和涂布在热塑性树脂包覆层表面的含有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加强层。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覆层为将硅树脂和硅氧烷混合后共同溶解获得。所述丙烯酸树脂涂料为将丙烯酸树脂、碱以及水进行混合制备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制备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的方法。
一种制备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份的制备:将乙烯基硅油、气相白炭黑、气凝胶混合并搅拌,搅拌完成后加入铂催化剂及抗静电剂,经搅拌、研磨、过滤得到A组份。
2)B组份的制备: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抑制剂、脱模剂混合均匀,加入气相白炭黑和气凝胶,经搅拌、研磨、过滤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混合,注射成型后固化,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优选的是,所述乙烯基硅油为端乙烯基硅油。
优选的是,所述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1000~50000mPa.S,优选为2000~100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A组份与B组份的重量比为0.2~5:1,优选为0.5~2:1,更优选为0.8~1.2:1。
优选的是,所述含氢硅油的粘度为1~1000mPa.S,优选为20~1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气相白炭黑为疏水气相白炭黑,比表面积为20~500m2/g,优选为50~200m2/g。
优选的是,所述气凝胶为疏水型硅气凝胶,比表面积为200~1000m2/g,优选为400~800m2/g。
优选的是,所述脱模剂为氟素内脱模剂。
优选的是,各原料的添加量为:
A组份:
乙烯基硅油50~150重量份,优选为7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90~11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铂催化剂0.2~2重量份,优选为0.3~1.5重量份,更优选为0.5~1重量份;
抗静电剂0.01~1重量份,优选为0.03~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5~0.2重量份。
B组份:
乙烯基硅油50~130重量份,优选为70~120重量份,更优选为80~10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含氢硅油3~20重量份,优选为5~15重量份,更优选为8~13重量份;
抑制剂0.01~0.1重量份,优选为0.01~0.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1~0.03重量份;
脱模剂0.01~0.2重量份,优选为0.02~0.1重量份,更优选为0.04~0.06重量份。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具体为:按比例将乙烯基硅油、气相白炭黑、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0.5~3h(优选为0.8~2h),加入除去包覆层的胶囊型铂催化剂及抗静电剂,搅拌5~30min(优选为8~20min),研磨2~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2)具体为:按比例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抑制剂和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气相白炭黑、气凝胶,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0.5~3h(优选为0.8~2h),研磨2~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A、B组份按比例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温度为100~200℃(优选为130~170℃)的模具中,保温1~10min(优选为1~5min),取出后在70~130℃(优选为80~120℃)的环境下干燥固化0.8~2h(或在常温下干燥固化18~32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在本发明中,采用端乙烯基硅油为主体,保证液体硅橡胶的流动性,同时加入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混合,利用气凝胶较大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使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与乙烯基硅油充分混合并交联,形成强相互作用点,阻挡裂纹的产生和进一步扩展,提高液体硅橡胶的撕裂强度,扩大液体硅橡胶的使用范围。
在本发明中,在液体硅橡胶的制备过程中加入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作为补强填料。气凝胶是疏水性无定形二氧化硅产品,其化学性质类似于常见的气相二氧化硅,但气凝胶具有更大的聚集体粒径、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大的孔隙体积。由于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大、有孔径,硅油分子链可以渗透穿过孔径,使得硅油分子链和气凝胶形成强相互作用点,阻止液体硅橡胶产生裂纹,若已经有裂纹产生,这些强相互作用点能阻挡裂纹进一步扩展,从而提高撕裂强度。
在本发明中,在气凝胶的基础上加入气相二氧化硅,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相似,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共混后能够起到协同补强作用,相较于两者单独使用,能够大幅提升硅橡胶的韧性,提高液体硅橡胶产品的撕裂强度。
在本发明中,采用铂催化剂加快交联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效率,可以有效控制反应过程,提高乙烯基硅油与气凝胶、气相二氧化硅以及含氢硅油之间的交联固化速率,增加硅油分子链与气凝胶形成的强相互作用点的数量,同时加快气相二氧化硅和气凝胶的结合,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当催化剂活性较差时,会导致体系交联速度变慢甚至固化不完全,使得产品性能较差,如硬度降低、表面发粘、撕裂强度降低等现象,而目前对于铂催化剂的保存还存在较大缺陷,针对现有技术中铂催化剂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铂催化剂作为囊芯,以硅树脂和硅氧烷的混合物作为囊芯外部的包覆层,并在包覆层表面涂布一层含丙烯酸树脂的加强层,隔绝催化剂与环境,防止环境中的杂质污染毒化催化剂,延长催化剂的保存时间,相较于单一的硅树脂,硅树脂和硅氧烷的混合物能应对更复杂的环境。同时,采用硅树脂和硅氧烷的混合物作为包覆层,在使用时只需加热即可取出其中的铂催化剂,在制备液体硅橡胶的过程中,包覆层受热溶解后可作为原料直接参与液体硅橡胶的制备,无需额外去除。但采用硅橡胶作为包覆材料时,包覆材料的表面也会吸附环境中的杂质并带入到移印硅胶的制备过程中,同时硅橡胶的耐酸碱性能较差,需要在表面增加一层性质稳定、防水隔离效果好同时容易脱落去除的可剥性涂层或包覆层。
在本发明中,铂催化剂包覆层表面的含丙烯酸树脂的加强层为将丙烯酸树脂、碱以及水进行混合制备获得。其中,包覆层中的硅氧烷为乙烯基硅氧烷。所述丙烯酸树脂为固体丙烯酸树脂。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是,所述铂催化剂、硅树脂和硅氧烷包覆层、含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加强层的质量比为1~10:10~50:5~20,优选为2~8:15~45:8~16,更优选为3~7:20~40:10~15。其中,硅树脂与硅氧烷的混合质量比为2~50:1,优选为5~25:1,更优选为7~15:1。
优选的是,丙烯酸树脂、碱以及水的混合质量比为1~70:0.05~10:30~99,优选为10~50:0.5~8:50~90,更优选为15~30:1~5:60-85。
优选的是,所述硅树脂的Tg温度为55~120℃,优选为57~110℃,更优选为60~100℃。
优选的是,硅氧烷的粘度为300~6500cps,优选为400~5500cps,更优选为500~5000cps。
优选的是,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2000~40000,优选为3000~30000,更优选为5500~10000。
优选的是,丙烯酸树脂的酸值为50~120mgKOH/g,优选为60~100mgKOH/g,更优选为70~90mgKOH/g。
优选的是,含丙烯酸树脂涂料的粘度为100~200000Pa.S,优选为1000~50000Pa.S,更优选为5000~30000Pa.S。
在本发明中,胶囊型铂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具体为:步骤A):按比例将硅树脂及硅氧烷加入到溶剂中,搅拌0.3~2.0h(优选为0.5~1.5h)后加入铂催化剂,继续搅拌0.3~2.0h(优选为0.5~1.5h),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在气体流量为0.3~2.0m3/min(优选为0.5~1.5m3/min)的惰性气体下干燥0.2~3h(优选为0.5~2h),得到热塑性树脂包覆的铂催化剂。
步骤B):按比例将丙烯酸树脂投入水中,搅拌混合均匀(优选为在30~300r/min下搅拌混合1-30min),获得含丙烯酸树脂混合物,将含丙烯酸树脂混合物升温至50~90℃(优选为60~80℃),然后加入碱,并在70~90℃(优选为75~85℃)下搅拌0.2~5h(优选为0.5~2h),得到含丙烯酸树脂的涂料。
所述步骤C):先将步骤A)得到的含丙烯酸树脂的涂料涂布在步骤B)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包覆的铂催化剂的表面,然后在40~55℃(优选为45~55℃)的条件下固化处理0.5~6h(优选为1~5h),即得到胶囊型铂催化剂。
在本发明中,除去胶囊型铂催化剂包覆层的步骤具体为:先将其置于水中加热(40℃以上),溶解表面的丙烯酸树脂涂层,之后将热塑性树脂包埋的铂催化剂从水中取出,继续加热至树脂熔点温度以上,树脂熔化,快速释放出铂催化剂。
在本发明中,含丙烯酸树脂的加强层在常温下(如低于30℃)具有良好的防水及隔离效果,在不影响热塑性树脂包覆层本身性能的条件下具有优良的附着力并拥有很好的耐高温和抗静电效果,在干燥的高温环境下(例如250℃以下)能够长时间对基体材料起到保护作用,可长时间保存,而在较高的水温下(例如40℃以上)涂层又容易被破坏水解,兼具防水性和水可退镀性。
在本发明中,丙烯酸树脂与碱反应后盐化,使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亲水性能,同时高分子量的丙烯酸树脂的极性能够在树脂表面的附着力较好,同时一定高分子量的丙烯酸树脂拥有较好的韧性,能够较好的成膜而不开裂。丙烯酸树脂经盐化后,其涂料树脂的亲水性总体超过疏水性(但是只略微超过亲水疏水的临界值),涂料整体呈现的状态为亲水性。但是当将涂料涂布在热塑性树脂包覆层的表面后,在进行烘烤固化处理的过程中,涂料涂层流动性增强,涂料中的疏水基团会倾向于排出涂层,并在涂层的表面分布富集,使得涂层的表面达到一种疏水状态,这种疏水状态在较低温度(一般为30℃以下)的水中可长时间相对稳定的存在,但是当水温温度升高后(例如从40℃开始),涂层表面的疏水层会逐渐被破坏,使得涂层整体恢复到亲水状态,从而能够被水溶解,达到快速退镀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所述抑制剂为炔醇类抑制剂,优选为乙基丁炔醇、甲基戊炔醇和二甲基己炔醇、甲基丙炔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脱模剂为长链烷基硅油,优选为十二烷基二乙氧基硅烷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抗静电剂的作用是减少静电积累。本发明使用的抗静电剂为内加型抗静电剂。本发明采用的抗静电剂为浙江蓝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加入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混合,利用气凝胶较大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使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与乙烯基硅油交联,形成强相互作用点,阻挡裂纹的产生和进一步扩展,大幅提高液体硅橡胶的撕裂强度,扩大液体硅橡胶的使用范围。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备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的方法,以气相二氧化硅和气凝胶作为补强填料,避免了炼胶环节,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发明采用胶囊型铂催化剂催化交联固化反应的进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可以有效控制反应过程,加快反应体系中交联反应的发生,提高乙烯基硅油与气凝胶、气相二氧化硅以及含氢硅油之间的交联固化速率,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该液体硅橡胶包括A组份和B组份,其中A组份包括:
乙烯基硅油50~150重量份,优选为7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90~11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铂催化剂0.2~2重量份,优选为0.3~1.5重量份,更优选为0.5~1重量份;
抗静电剂0.01~1重量份,优选为0.03~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5~0.2重量份;
B组份包括:
乙烯基硅油50~130重量份,优选为70~120重量份,更优选为80~10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含氢硅油3~20重量份,优选为5~15重量份,更优选为8~13重量份;
抑制剂0.01~0.1重量份,优选为0.01~0.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1~0.03重量份;
脱模剂0.01~0.2重量份,优选为0.02~0.1重量份,更优选为0.04~0.06重量份。
优选的是,所述乙烯基硅油为端乙烯基硅油。
所述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1000~50000mPa.S,优选为2000~100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含氢硅油的粘度为1~1000mPa.S,优选为20~1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气相白炭黑为疏水气相白炭黑,比表面积为20~500m2/g,优选为50~200m2/g。
优选的是,所述气凝胶为疏水型硅气凝胶,比表面积为200~1000m2/g,优选为400~800m2/g。
优选的是,所述脱模剂为氟素内脱模剂。
优选的是,所述A组份与B组份的重量比为0.2~5:1,优选为0.5~2:1,更优选为0.8~1.2:1。
作为优选,所述A组份的粘度为60000~150000mPa.S,优选为80000~1200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B组份的粘度为60000~150000mPa.S,优选为80000~1200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铂催化剂为胶囊型铂催化剂,该胶囊型铂催化剂包括作为囊芯的含铂催化剂,包覆在囊芯外部的热塑性树脂包覆层和涂布在热塑性树脂包覆层表面的含有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加强层。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覆层为将硅树脂和硅氧烷混合后共同溶解获得。所述丙烯酸树脂涂料为将丙烯酸树脂、碱以及水进行混合制备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制备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的方法。
一种制备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份的制备:将乙烯基硅油、气相白炭黑、气凝胶混合并搅拌,搅拌完成后加入铂催化剂及抗静电剂,经搅拌、研磨、过滤得到A组份。
2)B组份的制备: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抑制剂、脱模剂混合均匀,加入气相白炭黑和气凝胶,经搅拌、研磨、过滤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混合,注射成型后固化,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优选的是,所述乙烯基硅油为端乙烯基硅油。
优选的是,所述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1000~50000mPa.S,优选为2000~100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A组份与B组份的重量比为0.2~5:1,优选为0.5~2:1,更优选为0.8~1.2:1。
优选的是,所述含氢硅油的粘度为1~1000mPa.S,优选为20~100mPa.S。
优选的是,所述气相白炭黑为疏水气相白炭黑,比表面积为20~500m2/g,优选为50~200m2/g。
优选的是,所述气凝胶为疏水型硅气凝胶,比表面积为200~1000m2/g,优选为400~800m2/g。
优选的是,所述脱模剂为氟素内脱模剂。
优选的是,各原料的添加量为:
A组份:
乙烯基硅油50~150重量份,优选为7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90~11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铂催化剂0.2~2重量份,优选为0.3~1.5重量份,更优选为0.5~1重量份;
抗静电剂0.01~1重量份,优选为0.03~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5~0.2重量份。
B组份:
乙烯基硅油50~130重量份,优选为70~120重量份,更优选为80~10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含氢硅油3~20重量份,优选为5~15重量份,更优选为8~13重量份;
抑制剂0.01~0.1重量份,优选为0.01~0.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1~0.03重量份;
脱模剂0.01~0.2重量份,优选为0.02~0.1重量份,更优选为0.04~0.06重量份。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具体为:按比例将乙烯基硅油、气相白炭黑、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0.5~3h(优选为0.8~2h),加入除去包覆层的胶囊型铂催化剂及抗静电剂,搅拌5~30min(优选为8~20min),研磨2~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2)具体为:按比例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抑制剂和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气相白炭黑、气凝胶,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0.5~3h(优选为0.8~2h),研磨2~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A、B组份按比例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温度为100~200℃(优选为130~170℃)的模具中,保温1~10min(优选为1~5min),取出后在70~130℃(优选为80~120℃)的环境下干燥固化0.8~2h(或在常温下干燥固化18~32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制备实施例1
A)向730g甲苯中加入148g硅树脂和15g乙烯基硅氧烷,搅拌1h后加入28g铂催化剂,继续搅拌1h,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在气体流量为1m3/min的氮气下干燥,得到热塑性树脂包覆的铂催化剂。
B)将57g丙烯酸树脂投入120g水中,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20min,获得含丙烯酸树脂混合物,将含丙烯酸树脂混合物升温至70℃,加入7g氢氧化钠,在80℃下搅拌1h,得到含丙烯酸树脂的涂料。
C)将步骤2)得到的含丙烯酸树脂的涂料涂布在步骤1)得到的硅氧烷包覆的铂催化剂的表面,然后在50℃的条件下固化处理3h,得到胶囊型铂催化剂。
制备实施例2
A)向730g甲苯中加入148g硅树脂和15g乙烯基硅氧烷,搅拌1h后加入28g铂催化剂,继续搅拌1h,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在气体流量为1m3/min的氮气下干燥,得到热塑性树脂包覆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1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2
1)将11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3
1)将7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7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4
1)将13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12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5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3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3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6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2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2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7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7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7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8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8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8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9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5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10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1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11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3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12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1.5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13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18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18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14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15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15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15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30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30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实施例16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40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40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对比例1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对比例2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未经处理的铂催化剂。
对比例3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2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对比例4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对比例5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对比例6
1)将100g端乙烯基硅油、22g气相白炭黑、5g疏水型硅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h,最后加入0.7g除去包覆层的铂催化剂和0.1g抗静电剂,继续搅拌10min,用三辊机研磨3遍,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
2)将90g端乙烯基硅油、10g含氢硅油、0.02g抑制剂和0.05g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22g气相白炭黑,待行星搅拌器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1.5h,用三辊机研磨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照1:1质量比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规格为100*100*2mm,模温为150℃的模具中,保温1min后取出,放入100℃烘箱中固化1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其中,所述铂催化剂为制备实施例1中制得的铂催化剂。
将上述实施例1~18、对比例1~5中制得的液体硅橡胶按GB/T 528-2009和GB/T529-2008分别测试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测试数据见下表。
Figure BDA0003694841410000181
Figure BDA0003694841410000191
本发明提供的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加入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混合,相较于对比例1、4,利用气凝胶与气相白炭黑的协同补强作用,通过气凝胶较大的粒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使气凝胶和气相二氧化硅与乙烯基硅油交联,大幅提高了硅橡胶的撕裂强度、拉伸强度等性能。同时,本发明采用胶囊型铂催化剂,相较于对比例2、3,提升了硅橡胶的综合性能,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Claims (10)

1.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其特征在于:该液体硅橡胶包括A组份和B组份,其中A组份包括:
乙烯基硅油50~150重量份,优选为7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90~11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铂催化剂0.2~2重量份,优选为0.3~1.5重量份,更优选为0.5~1重量份;
抗静电剂0.01~1重量份,优选为0.03~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5~0.2重量份;
B组份包括:
乙烯基硅油50~130重量份,优选为70~120重量份,更优选为80~10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含氢硅油3~20重量份,优选为5~15重量份,更优选为8~13重量份;
抑制剂0.01~0.1重量份,优选为0.01~0.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1~0.03重量份;
脱模剂0.01~0.2重量份,优选为0.02~0.1重量份,更优选为0.04~0.06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硅油为端乙烯基硅油;和/或
所述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1000~50000mPa.S,优选为2000~10000mPa.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氢硅油的粘度为1~1000mPa.S,优选为20~100mPa.S;和/或
所述气相白炭黑为疏水气相白炭黑,比表面积为20~500m2/g,优选为50~200m2/g;和/或
所述气凝胶为疏水型硅气凝胶,比表面积为200~1000m2/g,优选为400~800m2/g;和/或
所述脱模剂为氟素内脱模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份与B组份的重量比为0.2~5:1,优选为0.5~2:1,更优选为0.8~1.2:1;
作为优选,所述A组份的粘度为60000~150000mPa.S,优选为80000~120000mPa.S;和/或
所述B组份的粘度为60000~150000mPa.S,优选为80000~120000mPa.S。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铂催化剂为胶囊型铂催化剂,该胶囊型铂催化剂包括作为囊芯的含铂催化剂,包覆在囊芯外部的热塑性树脂包覆层和涂布在热塑性树脂包覆层表面的含有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加强层;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覆层为将硅树脂和硅氧烷混合后共同溶解获得;所述丙烯酸树脂涂料为将丙烯酸树脂、碱以及水进行混合制备获得。
6.一种制备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的方法或制备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份的制备:将乙烯基硅油、气相白炭黑、气凝胶混合并搅拌,搅拌完成后加入铂催化剂及抗静电剂,经搅拌、研磨、过滤得到A组份;
2)B组份的制备: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抑制剂、脱模剂混合均匀,加入气相白炭黑和气凝胶,经搅拌、研磨、过滤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混合,注射成型后固化,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硅油为端乙烯基硅油;和/或
所述乙烯基硅油的粘度为1000~50000mPa.S,优选为2000~10000mPa.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份与B组份的重量比为0.2~5:1,优选为0.5~2:1,更优选为0.8~1.2:1;和/或
所述含氢硅油的粘度为1~1000mPa.S,优选为20~100mPa.S;和/或
所述气相白炭黑为疏水气相白炭黑,比表面积为20~500m2/g,优选为50~200m2/g;和/或
所述气凝胶为疏水型硅气凝胶,比表面积为200~1000m2/g,优选为400~800m2/g;和/或
所述脱模剂为氟素内脱模剂。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添加量为:
A组份:
乙烯基硅油50~150重量份,优选为7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90~11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铂催化剂0.2~2重量份,优选为0.3~1.5重量份,更优选为0.5~1重量份;
抗静电剂0.01~1重量份,优选为0.03~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5~0.2重量份;
B组份:
乙烯基硅油50~130重量份,优选为70~120重量份,更优选为80~100重量份;
气相白炭黑10~50重量份,优选为15~40重量份,更优选为18~30重量份;
气凝胶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3~7重量份;
含氢硅油3~20重量份,优选为5~15重量份,更优选为8~13重量份;
抑制剂0.01~0.1重量份,优选为0.01~0.05重量份,更优选为0.01~0.03重量份;
脱模剂0.01~0.2重量份,优选为0.02~0.1重量份,更优选为0.04~0.06重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按比例将乙烯基硅油、气相白炭黑、气凝胶加入行星搅拌器,待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0.5~3h(优选为0.8~2h),加入除去包覆层的胶囊型铂催化剂及抗静电剂,搅拌5~30min(优选为8~20min),研磨2~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A组份;和/或
所述步骤2)具体为:按比例将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抑制剂和脱模剂加入行星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加入气相白炭黑、气凝胶,吃粉完毕后继续搅拌0.5~3h(优选为0.8~2h),研磨2~3遍后过滤出料,得到B组份;和/或
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A、B组份按比例用注塑机混合挤出,注射到温度为100~200℃(优选为130~170℃)的模具中,保温1~10min(优选为1~5min),取出后在70~130℃(优选为80~120℃)的环境下干燥固化0.8~2h(或在常温下干燥固化18~32h),得到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
CN202210676484.6A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940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484.6A CN114940826B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484.6A CN114940826B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0826A true CN114940826A (zh) 2022-08-26
CN114940826B CN114940826B (zh) 2023-09-08

Family

ID=82910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6484.6A Active CN114940826B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082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2886A (en) * 1989-08-28 1992-01-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ow compression set, oil and fuel resistant, liquid injection moldable, silicone rubber
CN205856367U (zh) * 2016-07-16 2017-01-04 安徽正洁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铂金催化剂微胶囊
CN109679351A (zh) * 2018-12-26 2019-04-26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高强度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1106A (zh) * 2019-11-08 2020-02-14 清华大学 一种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1577A (zh) * 2020-02-10 2020-05-19 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 一种单组分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03636A (zh) * 2020-04-03 2020-06-1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低导热阻燃防火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2886A (en) * 1989-08-28 1992-01-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ow compression set, oil and fuel resistant, liquid injection moldable, silicone rubber
CN205856367U (zh) * 2016-07-16 2017-01-04 安徽正洁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铂金催化剂微胶囊
CN109679351A (zh) * 2018-12-26 2019-04-26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高强度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1106A (zh) * 2019-11-08 2020-02-14 清华大学 一种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1577A (zh) * 2020-02-10 2020-05-19 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 一种单组分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03636A (zh) * 2020-04-03 2020-06-1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低导热阻燃防火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腊梅等, 中国纺织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0826B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9879B1 (ko) 직물 보강 삽입물용 접착제 및 그 사용
CN101580680B (zh) 一种可交联聚乙烯热熔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49672A (zh) 一种uv固化热减粘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129629A (zh) 一种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3493A (zh) 一种双重固化不饱和聚酯白色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33805A (zh) 一种单组份移印硅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63166B (zh) 制备基于氯乙烯的共聚物的方法以及包含使用该方法制备的基于氯乙烯的共聚物的氯乙烯增塑溶胶组合物
CN102807828A (zh) 一种kt板用无泡背胶的制备方法
CN107383269A (zh) 一种室温固化的水性丙烯酸树脂二级分散体制备方法
CN114940826A (zh) 一种高撕裂强度的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31874A (zh) 一种cpvc电缆保护管的制造方法
CN102766263B (zh) 羟基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9836A (zh) 一种松香树脂改性的有机硅树脂
CN110467812B (zh) 一种激光3d打印用复合改性尼龙12的制造方法
CN110862799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46200B (zh) 基于氯乙烯的树脂乳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62483A (zh) 一种双重固化不饱和聚酯透明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9215B (zh) 光学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型光学部件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4672279A (zh) 一种基于107胶的胶黏剂组合物制备方法
CN106832893A (zh) 一种含l‑poss交联剂的同质异构回收尼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206907A (ja) スチレンアクリル酸共重合体を利用した紙包装すべり防止用アクリル系ラテックス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るアクリル系すべり防止剤
CN117186833B (zh) 一种快速固化型硅酮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90496A (zh) 一种水下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80131B (zh) 一种tpe防滑条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6875A (zh) 一种可用于异方性导电胶的增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10205 No. 18, wangjiachong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Kosen New Mate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10205 No. 18, wangjiachong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KOSEN NEW MATE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