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9120A -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及结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及结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9120A
CN114929120A CN202180008657.0A CN202180008657A CN114929120A CN 114929120 A CN114929120 A CN 114929120A CN 202180008657 A CN202180008657 A CN 202180008657A CN 114929120 A CN114929120 A CN 114929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suture thread
ligation
endoscopic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86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崎洋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e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on Corp filed Critical Ze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29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9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的结扎操作并且能够良好地保持缝合线的结扎状态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以及结扎装置。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100)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部(110A),其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第二缝合线夹持部(120A),其具有与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相向且与该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协作地夹持缝合线(4)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缝合线导入口(140),其从外部连通至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之间,并用于使缝合线(4)导入它们之间;以及连结用环状部(150),其可拆装地连结在结扎装置(2)具有的连结钩(21)。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及结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缝合线进行结扎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以及具有该结扎器具的结扎装置,其中,所述缝合线用于在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中对在消化道等的自然腔道壁形成的切开部等进行缝合。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NOTES: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Endoscopic Surgery)作为不在身体表面形成创口的微创手术而受到关注。与切开体表而到达体内的以往的外科手术不同,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能够使用内窥镜从口、肛门经由消化道,或者经由阴道、膀胱等而到达腹腔等体内的患部。已经报道了应用于腹腔内观察、肝活检等的诊断性手术乃至阑尾切除、胆囊摘除、输卵管结扎、卵巢摘除、胃肠吻合等多种手术的可能性。
作为在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中对在消化道等自然腔道壁形成的切开部(包含穿孔部、缺损部)进行缝合的缝合装置,已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装置通过使以贯穿切开部并遍及配置在自然腔道的外侧(体腔侧)的臂的双岔状的顶端部的方式架设的缝合线的一端、与从自然腔道的内侧向切开部的一侧的自然腔道壁穿刺的针的顶端卡合之后拔出该针,从而使缝合线的一端贯穿自然腔道壁而向自然腔道的内侧引导。然后,通过同样地使缝合线的另一端、与从该自然腔道的内侧向切开部的另一侧的自然腔道壁穿刺的针的顶端卡合之后拔出该针,从而使缝合线的另一端贯穿自然腔道壁而向自然腔道的内侧引导而缝合,然后,通过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在将引导到自然腔道的内侧的缝合线的两端收紧的同时进行结扎。
作为缝合线的结扎所使用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在将线材连结成环状的环构件能够滑动地外嵌有管的缝合线结扎器具。在该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在以管为边界的环构件的一侧形成用于结扎缝合线的结扎用环,在另一侧形成连结在结扎装置的连结用环,通过结扎用环外嵌在缝合装置的针状构件,从而以缝合线能够插入该结扎用环中的状态安装在该缝合装置。然后,在用缝合装置缝合切开部后,使用组装在内窥镜的结扎装置的连结钩把持连结用环并从缝合装置取下,利用结扎装置将管滑动到结扎用环侧并收紧结扎用环,从而在结扎用环内卡定缝合线而进行结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111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有时使用结扎装置的连结钩把持连结用环的操作无法顺畅地进行,该操作会花费时间。此外,有时无法使用结扎装置的连结钩准确地把持连结用环而导致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掉落,而无法使用该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进而,在结扎的状态下,由于受到缝合线的张力的影响,使得管收紧环构件而卡定缝合线的力变弱,其结果,产生了结扎用环变松而无法保持牢固的结扎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的结扎操作并且能够良好地保持缝合线的结扎状态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以及结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连结在结扎缝合线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其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面;第二缝合线夹持部,其具有与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相向且与该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协作来夹持缝合线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缝合线导入口,其从外部连通至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与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之间,并用于使上述缝合线导入它们之间;以及连结用环状部,其可拆装地连结在上述结扎装置具有的连结构件。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通过经由连结用环状部与结扎装置连结,就能够预先设置在结扎装置来使用,而无需像以往那样安装在缝合装置。因此,不需要实施像以往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那样在体内用结扎装置的连结构件(连结钩)进行把持并从缝合装置取下这样的操作,因此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的结扎操作。
在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实施的缝合线的结扎操作中,将缝合线从缝合线导入口导入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部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之间,用这些夹持面夹持缝合线,从而能够结扎缝合线。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通过使用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部直接夹持缝合线,能够牢固地结扎缝合线,良好地确保结扎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设置成能够相对移动,以使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相对于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分离和接触,并且上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具有:保持部,其通过将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相互卡定,从而保持在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与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之间夹持了上述缝合线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能够通过保持部可靠且长期地保持将缝合线夹持在第一缝合线夹持面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之间的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一体成型,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相对于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被固定。
根据该结构,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由于结构简单,所以易于制造,能够实现伴随着构件数量的减少而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更具体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具有环状构件,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具有滑动构件,上述滑动构件能够滑动地外嵌在上述环状构件,在该环状构件的一端侧形成被上述缝合线穿过的结扎用环状部,并且在另一端侧形成上述连结用环状部,在上述环状构件设置有从外部连通至上述结扎用环状部的内部的上述缝合线导入口,在上述结扎用环状部的与上述滑动构件相向的面,形成有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在上述滑动构件的与上述结扎用环状部相向的面,形成有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滑动构件相对于环状构件滑动,能够容易地夹持并结扎缝合线。
此外,更具体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以通过铰链部能够开闭、并且利用自身的弹性张开的方式结合,在张开的状态下,在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与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之间形成的开口构成上述缝合线导入口,在闭合的状态下,彼此相向的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分别形成在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在上述铰链部连续设置有上述连结用环状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能够开闭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部闭合,能够容易地夹持并结扎缝合线。
在上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优选为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分别形成为相互咬合的锯齿状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缝合线夹持面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之间夹持的缝合线难以脱落,能够可靠地夹持该缝合线。
此外,更具体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基部,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具有以从上述基部的一端部折回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在上述基部和上述弯曲部彼此的相向面分别形成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并且在上述基部与上述弯曲部之间形成上述缝合线导入口,在上述基部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上述连结用环状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从缝合线导入口将缝合线导入第一缝合线夹持面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之间,能够夹持该缝合线,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结扎操作所需的时间。
在上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包括将上述基部和上述弯曲部一体成型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伴随着构件数量的减少而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此外,上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中,也可以采用上述基部和上述弯曲部是不同的构件、并且通过固定部而相互固定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基部侧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与弯曲部侧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之间的间隔调整为与缝合线的粗细对应的适当的间隔。
接着,本发明所涉及的结扎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鞘管;驱动丝,其穿插在上述鞘管内;操作部,其设置在上述鞘管的近端,相对于上述鞘管使上述驱动丝沿轴向相对滑动;连结构件,其设置在上述驱动丝的远端;以及上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在上述连结构件可拆装地连结有上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的上述连结用环状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结扎装置具有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因此在插入体内后,能够迅速地转移至缝合线的结扎操作,因此能够以短时间地顺畅地进行缝合线的结扎操作。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结扎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鞘管;驱动丝,其穿插在上述鞘管内;操作部,其设置在上述鞘管的近端,相对于上述鞘管使上述驱动丝沿轴向相对滑动;连结构件,其设置在上述驱动丝的远端;以及上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在上述连结构件可拆装地连结有上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的上述连结用环状部,上述结扎装置构成为上述保持部通过相对于上述驱动丝相对滑动的上述鞘管而工作。
根据该结构,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结扎装置中,由于保持部通过鞘管而工作,因此不需要使保持部工作的机构,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抑制构件数量的增加。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结扎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鞘管;驱动丝,其穿插在上述鞘管内;操作部,其设置在上述鞘管的近端,相对于上述鞘管使上述驱动丝沿轴向相对滑动;连结构件,其设置在上述驱动丝的远端;以及上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在上述连结构件可拆装地连结有上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的上述连结用环状部,上述结扎装置构成为上述滑动部通过相对于上述驱动丝相对滑动的上述鞘管而滑动。
根据该结构,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结扎装置中,由于滑动部通过鞘管而滑动,因此不需要用于使滑动部滑动的机构,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抑制构件数量的增加。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结扎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鞘管;驱动丝,其穿插在上述鞘管内;操作部,其设置在上述鞘管的近端,相对于上述鞘管使上述驱动丝沿轴向相对滑动;连结构件,其设置在上述驱动丝的远端;以及上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在上述连结构件可拆装地连结有上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的上述连结用环状部,上述结扎装置构成为上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通过相对于上述驱动丝相对滑动的上述鞘管而开闭。
根据该结构,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结扎装置中,由于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部通过鞘管而开闭,因此不需要用于使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部开闭的机构,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抑制构件数量的增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的结扎操作并且能够良好地保持缝合线的结扎状态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以及结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侧视图,是表示在结扎器具形成有结扎用环状部和连结用环状部的状态的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侧视图,并且是表示在环状构件与滑动构件之间夹持缝合线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的侧视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的远端的结构的侧视图,是表示在鞘管远端连结有结扎器具的状态的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的远端的结构的侧视图,是表示利用结扎器具夹持缝合线的状态的图。
图5是图4B的Ⅴ-Ⅴ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合装置的结构和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一)。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二)。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三)。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四)。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五)。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六)。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七)。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八)。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九)。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过程的侧视图(其十)。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立体图,是表示结扎器具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立体图,是表示结扎器具闭合的状态的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侧视图,是表示结扎器具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侧视图,是表示结扎器具闭合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扎器具进行的缝合线的结扎操作的侧视图,是表示利用结扎器具夹持缝合线的前一阶段的图。
图19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扎器具进行的缝合线的结扎操作的侧视图,是表示完成结扎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扎器具留置在体内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扎器具结扎缝合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扎器具留置在体内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结扎器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的结构进行说明。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
图1和图2A、图2B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100(以下,称为结扎器具100)。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100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部110A,其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以及第二缝合线夹持部120A,其具有与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相向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且在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与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之间夹持缝合线4。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100具有:缝合线导入口140,其从外部连通至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之间,并且用于使缝合线4导入它们之间;以及连结用环状部150,其可拆装地连结在后述的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100中,第一缝合线夹持部110A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部120A设置成能够相对移动,以使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与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分离和接触,并且具有保持部180,该保持部180通过使第一缝合线夹持部110A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部120A相互卡定,从而保持在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之间夹持了缝合线4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缝合线夹持部110A具有环状构件110。此外,第二缝合线夹持部120A具有滑动构件120,滑动构件120能够滑动地外嵌在环状构件110,在环状构件110的顶端侧(一端侧,在图2A、图2B中为左侧)形成被缝合线4穿过的结扎用环状部160,并且在基端侧(另一端侧,在图2A、图2B中为右侧)形成连结用环状部150。
环状构件110由在大致长方形的板材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长方形的贯通孔112的构件构成。环状构件110具有在长度方向(图1的L方向)上延伸的相互平行的第一长边框部110a及第二长边框部110b、和在宽度方向(图1的W方向)上延伸的相互平行的第一短边框部110c及第二短边框部110d。
在环状构件110的第一长边框部110a的外周面113的顶端侧,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在图1中为T方向)的槽113a。在第一长边框部110a的外周面113的槽113a的基端侧,形成有随着朝向基端侧而变成下降梯度的倾斜面113b。此外,在第一长边框部110a的外周面113的基端部形成了沿着宽度方向(T方向)的凸部113c。在外周面113的倾斜面113b与凸部113c之间,形成有沿着第一长边框部110a的长度方向的滑动面113d。倾斜面113b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滑动面113d例如设为5°左右。
滑动构件120由与环状构件110的横截面的外形形状对应的长方形的环构成。滑动构件120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对侧板部120a、120b和连结该一对侧板部120a、120b的相互平行的一对端板部120c、120d。
滑动构件120以卷绕在环状构件110的第一长边框部110a和第二长边框部110b的状态,在环状构件110的长度方向上能够滑动地外嵌。滑动构件120在环状构件110的第一长边框部110a和第二长边框部110b上滑动,在第一长边框部110a的倾斜面113b与凸部113c之间顺畅地滑动。滑动构件120通过与倾斜面113b或凸部113c抵接,从而滑动被限制而不会从环状构件110脱落。如图2A所示,在滑动构件120与倾斜面113b的始端部113e(从滑动面113d向倾斜面113b移动的部分)抵接的状态下,滑动构件120位于环状构件11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
如图2A所示,滑动构件120的W方向的尺寸W1设定得比环状构件110的基端部的包含凸部113c的W方向的尺寸W2大,滑动构件120的W方向的两端部比环状构件110的包含凸部113c的基端部更突出。由此,在结扎器具100中,相对于后述的结扎装置2的鞘管22,环状构件110的包含凸部113c的基端侧的连结用环状部150能够进入该鞘管22内,而滑动构件120无法进入该鞘管22内,能够与鞘管22的远端的顶端构件24抵接。
在结扎器具100中,以滑动构件120为边界而分为基端侧的连结用环状部150和顶端侧的结扎用环状部160。
在构成结扎用环状部160的环状构件110的第二长边框部110b,形成有从外部连通至结扎用环状部160内的孔160a的缝合线导入口140。即,缝合线导入口140形成在比倾斜面113b与凸部113c之间滑动的滑动构件120更靠顶端侧。缝合线导入口140以随着从第二长边框部110b的外表面朝向孔160a而指向基端侧的方式,相对于第二长边框部110b倾斜地形成。
构成环状构件110的顶端部的第一短边框部110c的长度方向的厚度比第二短边框部110d及各长边框部110a、110b的厚度大,如图5所示,在其两侧的外表面分别形成有平坦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此外,环状构件110的顶端面170为了不损伤体内组织而形成为平缓的曲面状。
当滑动构件120滑动到顶端侧即第一短边框部110c侧时,通过与倾斜面113b的始端部113e抵接,从而在环状构件11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处停止,当从该位置进一步朝向顶端侧对抗倾斜面113b而滑动时,第一端板部120c能够滑过倾斜面113b向顶端侧滑动。然后,当经过槽113a的挨着倾斜面113b的端缘113f时,滑动构件120的第一端板部120c与槽113a嵌合,滑动构件120在该位置被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槽113a、和与槽113a嵌合的滑动构件120的第一端板部120c构成了上述保持部180。
当滑动构件120经过倾斜面113b而与槽113a嵌合时,滑动构件120的各侧板部120a、120b的各自的内表面分别以空出微小的间隙的状态与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相向。该间隙比缝合线4的粗细小,设定成能够夹持地保持缝合线4。滑动构件120的各侧板部120a、120b各自的内表面分别构成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分别与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协作来夹持缝合线4。
构成结扎器具100的环状构件110和滑动构件120的材料可以是任意的,但是为具有刚性的材料,例如使用SUS303、SUS304等不锈钢、聚丙烯等树脂等作为合适的材料。
(结扎装置)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扎装置2具有上述的结扎器具100。
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具有:连结钩21、鞘管22、驱动丝23、具有基座侧锁定构件25和鞘管侧锁定构件26的锁定机构2A、以及具有基座部27和滑块部28的操作部2B。连结钩21构成本发明的连结构件。
鞘管22由具有挠性的空心管构成。作为鞘管22,可以使用由树脂等构成的单纯的管,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盘管。作为盘管,例如能够使用将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长条平板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扁线盘管。但是,也可以使用圆线盘管或内表面扁平盘管。另外,作为鞘管22,也可以使用导线管。导线管是由空心绞合线构成的管,该空心绞合线例如是将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多根丝(缆丝)以形成空心的方式拧成螺旋状而形成的。
在鞘管22的盘管的顶端(远端)一体地固定有例如由树脂形成的大致圆筒状的顶端构件24,顶端构件24的远端面成为能够与上述的结扎器具100的滑动构件120抵接的抵接部。但是,从减少成本和构件数量等观点出发,也可以不设置顶端构件24,在该情况下,盘管的远端面成为与结扎器具100的滑动构件120抵接的抵接部。
驱动丝23由具有挠性的丝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钢丝绳。钢丝绳是由绞合线构成的绳,该绞合线是将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多根丝(缆丝)拧成螺旋状而形成的。但是,作为驱动丝23,也可以使用由单线构成的丝。
在驱动丝23的顶端(远端)一体地安装有连结钩21。连结钩21由具有一对臂部21a和爪部21b的弹性体构成,其中,一对臂部21a配置成随着朝向其顶端而相互呈大致八字状张开,一对爪部21b是将臂部21a的顶端部分别向内侧折弯而形成的。臂部21a的基端部相互被一体化,通过焊接等一体地固定在驱动丝23的顶端(远端)。作为连结钩21,能够使用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构件。
通过使驱动丝23以相对于鞘管22向远端侧推出的方式滑动(即,使鞘管22相对于驱动丝23向近端侧滑动),连结钩21从鞘管22的远端突出并利用自身的弹性呈大致八字状张开。此外,与此相反,通过使驱动丝23以相对于鞘管22向近端侧拉入的方式滑动(即,使鞘管22相对于驱动丝23向远端侧滑动),连结钩21收纳在鞘管22的内部并闭合。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中,通过将驱动丝23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并以推出或拉入鞘管22的方式操作,从而能够在将连结钩21的位置保持为固定的状态下使连结钩21的一对臂部21a自由地开闭(把持或解除把持)。
插穿有驱动丝23的鞘管22的基端部(近端)经由具有基座侧锁定构件25和鞘管侧锁定构件26的鲁尔锁机构而连接并固定在基座部27的远端。
在基座部27能够滑动地安装有滑块部28。驱动丝23的近端经过鞘管侧锁定构件26和基座侧锁定构件25各自的通孔而到达滑块部28,通过锁定螺丝29可拆装地固定在滑块部28。
通过使滑块部28相对于基座部27向远端侧滑动,设置在驱动丝23的远端的连结钩21从鞘管22的远端被推出,并利用自身的弹性而呈大致八字状张开。此外,与此相反,通过使滑块部28相对于基座部27向近端侧滑动,设置在驱动丝23的远端的连结钩21从鞘管22的远端埋入,并被收容在鞘管22的内部。
如图4A、图4B所示,上述的结扎器具100连结在连结钩21而构成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结扎装置2。结扎器具100以下述方式连结在连结钩21。
使滑块部28相对于基座部27向远端侧滑动而使连结钩21从鞘管22的远端推出,并使连结钩21的一对臂部21a利用自身的弹性而呈大致八字状张开。
接着,使连结钩21的一对臂部21a接近能够把持结扎器具100的连结用环状部150的位置。在此状态下,不改变滑动部28的位置,并且使基座部27相对于滑动部28向远端侧滑动而使鞘管22向远端侧移动,将从鞘管22的远端侧突出的连结钩21的一对臂部21a拉入鞘管22内并闭合。
由此,利用连结钩21的一对臂部21a,把持结扎器具100的连结用环状部150。由此,如图4A所示,成为结扎器具100连结在鞘管22的远端的状态。
以上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的结构,该结扎装置2在体内结扎缝合线4时被使用。在缝合线4的缝合时,例如使用图6所示的缝合装置3。在说明结扎装置2的使用例之前,对缝合装置3的结构进行说明。
(缝合装置)
如图6所示,缝合装置3具有前后一对臂31、32和使前后一对臂31、32工作的臂工作部33。通过在未图示的内窥镜的轴的外侧沿该轴安装臂工作部33,从而该缝合装置3固定于内窥镜来使用。根据缝合装置3,能够一边通过未图示的内窥镜的摄像机来确认前后一对臂31、32的动作,一边使用前后一对臂31、32对在胃等的消化道形成的切开部进行缝合。
臂工作部33是沿轴向延伸的长条的构件,由具有能够随着未图示的内窥镜的轴的弯曲而弯曲的程度的柔软性的3根管(或者2根管和丝)构成。即,臂工作部33由壳管33a、后侧臂移动管33b、前侧臂移动管33c(或者前侧臂移动丝)构成。
壳管33a是通过未图示的安装器具固定在未图示的内窥镜的轴的空心的管状的构件。壳管33a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氯乙烯等材料形成。
后侧臂移动管33b是插穿在壳管33a内的空心的管状的构件,设置成在壳管33a内能够沿其轴向移动且能够绕轴旋转。在后侧臂移动管33b的顶端连结有后侧臂32。后侧臂移动管33b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聚乙烯、氯乙烯等的树脂制管、由金属制丝构成的丝管等形成。特别是由于使后侧臂移动管33b旋转而使后侧臂32摆动,所以优选在手边侧使后侧臂移动管33b旋转时,能够使后侧臂32摆动与该旋转量相同程度的量。例如,如果使用以轴向相互平行且同轴圆状地排列的方式配设的多根金属制丝而形成丝管来作为后侧臂移动管33b,则能够实现如上所述的功能。
前侧臂移动管33c是穿插在后侧臂移动管33b内的管,设置成在后侧臂移动管33b内能够沿其轴向移动且能够绕轴旋转。在前侧臂移动管33c的顶端连结有前侧臂31。作为前侧臂移动管33c,没有特别限定,在顶端部10mm范围优选使用刚性高而手边侧比顶端部软但在进退方向上不会收缩、扩张的材料。例如,能够将在顶端10mm范围内具有由金属等形成的刚性高的棒状部且该部分以外由导线等形成的构件作为前侧臂移动管33c来使用。特别是由于使前侧臂移动管33c旋转而使前侧臂31摆动,所以优选在手边侧使前侧壁移动管33c旋转时,能够使后侧臂32摆动与其旋转量相同程度的量。
前侧臂移动管33c的基端和后侧臂移动管33b的基端延伸到操作未图示的内窥镜的轴的操作部附近。因此,通过操作各管33b、33c的基端,能够操作各管33b、33c的顶端的动作(沿轴向的进退,绕轴的旋转)。
如果使前侧臂移动管33c和后侧臂移动管33b同时地、或使其任一者沿轴向移动,则能够使前后一对臂31、32相互靠近或分离。此外,如果使前侧臂移动管33c绕着其轴旋转,则能够使前侧臂31绕着前侧臂移动管33c的轴旋转,如果使后侧臂移动管33b绕着其轴旋转,则能够使后侧臂32绕着后侧臂移动管33b的轴旋转。
另外,臂工作部33的外径(即壳管33a的外径)只要是能够将安装了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3的未图示的内窥镜插入消化道内(或套管内)的程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关于臂工作部33的外径,将臂工作部33和未图示的内窥镜的轴的外径相加后的直径优选为11~13mm左右,更优选为11~12mm左右。
后侧臂32包含形成为大致矩条状的矩条构件32a,在后侧臂32连结有后侧臂移动管33b的顶端。以下,将后侧臂移动管33b与后侧臂32的连结部分的后侧臂移动管33b的中心轴简称为后侧臂移动管33b的顶端的中心轴。另外,在后侧臂32中形成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未图示),后侧臂移动管33b的顶端的中心轴被配设成与贯穿孔的中心轴大致同轴。
在后侧臂32的矩条构件32a的顶端部设置有针状构件34。该针状构件34具有大径部34a、中径部34b、小径部34c以及箭头状部34d。箭头状部34d形成为其基端的外径大于小径部34c的顶端的外径,在与小径部34c的连结部分形成了台阶。
针状构件34以其顶端朝向前侧臂31的状态且其中心轴与后侧臂移动管33b的顶端的中心轴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在后侧臂32的矩条构件32a。
如果使后侧臂移动管33b绕着其中心轴旋转,则能够在维持了针状构件34的中心轴与后侧臂移动管33b的顶端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下,使针状构件34绕着后侧臂移动管33b的顶端的中心轴旋转。
另外,针状构件34只要具有能够刺入并贯穿要缝合的对象、而且能够使其从贯穿了对象的状态向反方向移动并从对象拔出的程度的长度和强度即可,其材料、长度、轴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果是在通过缝合装置3缝合胃壁的情况下,则其长度只要是能够贯穿胃壁的程度的长度即可,从强度方面考虑其材料优选为金属制。例如,针状构件34的长度优选为7~20mm左右,更优选为7~10mm左右。此外,针状构件34的大径部34a的轴径优选为1.5~3.0mm左右,中径部34b的轴径优选为1.0~2.0mm左右,小径部34c的轴径优选为0.5~1mm左右,箭头状部34d的轴径的最大直径优选为0.6~1.5mm左右。
在前侧臂31的顶端部设置有形成为大致U字状(也可以是V字状、コ字状)的双岔部31s,以遍及该双岔部31s的方式安装有缝合线4。在缝合线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形成为圆环状的卡合构件4a、4b。在前侧臂31的双岔部31s的各自的顶端部形成有遍及前表面(在图6中为下表面)和后表面(在图6中为上表面)地贯穿的贯穿孔(未图示),在该贯穿孔的后表面侧形成有卡合构件4a、4b能够卡合的沉孔状的收容空间(未图示)。该收容空间是具有略大于上述贯穿孔的直径的环状,在卡合构件4a、4b的孔以相对于双岔部31s的上述贯穿孔成为大致同心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该收容空间的内壁以能够卡定以及分离的方式卡合卡合构件4a、4b。
各卡合构件4a、4b的贯穿孔成为以下结构:虽然能够使针状构件34的箭头状部34d插穿,但是当箭头状部34d完全插穿该贯穿孔时,卡合构件4a、4b不会从针状构件34脱落。具体而言,各卡合构件4a、4b形成为其内径小于针状构件34的箭头状部34d的外径,但大于针状构件34的小径部34c的顶端(即与箭头状部34d的连结部分)的轴径。另外,在双岔部31s的中央部设置有在前表面(在图6中为下表面)开口的凹状的缝合线收容部(未图示),遍及双岔部31s而配置的缝合线4的中间部分被收容在该缝合线收容部。
以上是缝合装置3的结构,接着,参照图6~图15,使用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述的结扎器具100的结扎装置2、缝合装置3、以及缝合线4,对缝合切开部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以从胃内对形成于胃壁的切开部进行缝合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所示,向胃内插入安装有缝合装置3的未图示的内窥镜的轴,将缝合装置3配置在要缝合的切开部SH的附近。从该状态起,通过对臂工作部33的前侧臂移动管33c进行操作,从而将前侧臂31的双岔部31s插入到切开部SH,并伸出胃外。在图6中,切开部SH的下侧为胃外,上侧为胃内。
然后,对臂工作部33的后侧臂移动管33b和前侧臂移动管33c进行操作来配置前侧臂31和后侧臂32,以成为切开部SH的一个切口边缘部Sa被前侧臂31的一个双岔部31s和针状构件34夹住的状态。
如图7所示,当从该状态起对臂工作部33的后侧臂移动管33b进行操作而使后侧臂32靠近前侧臂31时,针状构件34刺入一个切口边缘部Sa,并贯穿切口边缘部Sa,进而针状构件34的箭头状部34d贯穿并通过收容在一个双岔部31s的收容空间内的卡合构件4a的贯穿孔。由此,变成卡合构件4a的贯穿孔到达针状构件34的小径部34c、卡合构件4a与针状构件34卡合的状态。
接着,如图8所示,当对臂工作部33的后侧臂移动管33b进行操作而使后侧臂32从前侧臂31分离时,卡合构件4a卡合的针状构件34在插穿于一个切口边缘部Sa时所形成的孔(以下称为第一穿孔)中反向移动而返回到胃内。由此,变成缝合线4的一部分(卡合构件4a侧的一部分)贯穿了一个切口边缘部Sa的状态。
然后,如图9所示,配置前侧臂31和后侧臂32,以使成为切开部SH的另一个切口边缘部Sb被前侧臂31的另一个双岔部31s和针状构件34夹住的状态。
如图10所示,当从该状态起对臂工作部33的后侧臂移动管33b进行操作而使后侧臂32靠近前侧臂31时,针状构件34刺入另一个切口边缘部Sb,并贯穿切口边缘部Sb,进而针状构件34的箭头状部34d贯穿并通过收容在另一个双岔部31s的收容空间内的卡合构件4b的贯穿孔。由此,变成卡合构件4b的贯穿孔到达针状构件34的小径部34c、卡合构件4b与针状构件34卡合的状态。
接着,如图11所示,当对臂工作部33的后侧臂移动管33b进行操作而使后侧臂32从前侧臂31分离时,卡合构件4b卡合的针状构件34在插穿于另一个切口边缘部Sb时所形成的孔(以下称为第二穿孔)中反向移动而返回到胃内。由此,变成缝合线4的一部分(卡合构件4b侧的一部分)贯穿了另一个切口边缘部Sb的状态。
由此,形成固定有缝合线4的两端的一对卡合构件4a、4b均与一根针状构件34卡合的状态,通过缝合线4形成以下的圈:从针状构件34(即胃内)起贯穿第一穿孔伸出胃外,并从胃外表面起贯穿第二穿孔返回到针状构件34(即胃内)。
接着,如图12所示,对臂工作部33进行操作,使前侧臂31的双岔部31s穿过切开部SH而移动到胃内。当前侧臂31s全部进入到胃内时,由于以针状构件34从切开部SH分离、缝合线4的两端从切开部SH分离的方式移动,所以在缝合线4中贯穿了第一穿孔的部分和贯穿了第二穿孔的部分被拉近,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抵接地接合。
以上,利用缝合装置3实施的切开部SH的缝合操作结束。在该缝合操作之后,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如以下那样进行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
首先,经由内窥镜治疗器具引导管将上述结扎装置2的鞘管22插入胃内,使连结在鞘管22的远端的结扎器具100定位在缝合线4的附近。然后,如图13所示,使缝合切开部SH并延伸至针状构件34的部分的两根缝合线4(缝合线4的两端部)进入缝合线导入口140而导入至结扎用环状部160内的孔160a。
接着,使鞘管22的远端向切开部SH侧(在图13中为下方)移动而使结扎器具100接近切开部SH,形成在结扎器具100的结扎用环状部160内收紧缝合线4的状态。
接着,在结扎装置2的操作部2B中,通过使基座部27相对于滑块部28向远端侧滑动,如图14所示,将结扎器具100的连结用环状部150拉入到鞘管22内,进而继续进行其滑动,用鞘管22的远端的顶端构件24的顶端面将滑动构件120推向远端侧,使滑动构件120滑过倾斜面113b后嵌合在槽113a。
当滑动构件120嵌合在环状构件110的槽113a时,缝合线4被滑动构件120拉入环状构件110与滑动构件120之间。即,如图5所示,缝合线4被拉入到环状构件110的一侧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和与该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相向的滑动构件120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之间、以及环状构件110的另一侧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和与该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相向的滑动构件120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之间,以分别被夹持在这些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之间的状态被保持。换言之,缝合线4被滑动构件120的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按压在环状构件110的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并被保持。
以上,缝合线4成为被结扎器具100结扎的状态。像这样完成了缝合线4的结扎后,使结扎器具100从鞘管22离开,使鞘管22后退,将结扎器具100留置在胃内。
而且,在结扎装置2的操作部2B中,在保持滑动部28的位置的同时,使基座部27相对于滑动部28向近端侧滑动而使鞘管22向近端侧移动,并使结扎器具100和连结钩21从鞘管22的远端露出,使连结钩21的一对臂部21a张开。接着,通过使鞘管22向近端侧后退,从而解除连结钩21与结扎器具100的连结用环状部150的连结,使连结钩21和鞘管22从结扎器具100脱落。
最后,如图15所示,使用内窥镜用剪钳等将结扎器具100与缝合装置3之间的缝合线4切断而将结扎器具100和缝合装置3分开,将结扎器具100留置在胃内。以上,完成一系列的手术。
以下,对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100通过将连结用环状部150与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连结,就能够预先设置在结扎装置2来使用,而无需像以往那样安装在缝合装置3。因此,不需要实施像以往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那样在体内用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进行把持并从缝合装置3取下的操作,因此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此外,难以发生意外地使结扎器具100掉落的情况。
在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100实施的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中,通过将缝合线4从缝合线导入口140导入到环状构件110的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与滑动构件120的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之间,用这些夹持面111、121夹持缝合线4,从而能够结扎缝合线4。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100中,通过利用环状构件110和滑动构件120直接夹持缝合线4,能够牢固地结扎缝合线4,良好地确保结扎状态。此外,通过使滑动构件120相对于环状构件110滑动,能够容易地夹持并结扎缝合线4。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夹持缝合线4的位置有两处,因此能够更加牢固地结扎缝合线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100中,利用保持部180将滑动构件120卡定在环状构件110,保持将缝合线4夹持在环状构件110的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111与滑动构件120的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121之间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保持部180,可靠且长期地保持将缝合线4夹持在环状构件110与滑动构件120之间的状态。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具有结扎器具100,因此在插入体内后,能够迅速地转移至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因此,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中,通过相对于驱动丝23相对滑动的鞘管22来进行滑动构件120的滑动和保持部180的工作。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使滑动构件120滑动的机构、以及用于使保持部180工作的机构,其结果,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抑制构件数量的增加。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进行说明。
图16A、图16B和图17A、图17B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连结在上述的连接装置2的连结钩21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部210A,其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以及第二缝合线夹持部220A,其具有与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相向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将缝合线4夹持在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与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之间。此外,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具有:缝合线导入口240,其从外部连通至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之间,并且用于使缝合线4导入它们之间;以及连结用环状部250,其可拆装地连结在上述的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中,第一缝合线夹持部210A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部220A设置成能够相对移动,以使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相对于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分离和接触,并且具有保持部280,该保持部280通过将第一缝合线夹持部210A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部220A相互卡定,从而保持在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之间夹持了缝合线4的状态。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中,第一缝合线夹持部210A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部220A以通过铰链部290能够开闭、并且利用自身的弹性张开的方式结合,在张开的状态下,在第一缝合线夹持部210A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部220A之间形成的开口240A构成缝合线导入口240,在闭合的状态下,具有彼此相向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分别形成在第一缝合线夹持部210A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部220A的结构,在铰链部290连续设置有连结用环状部250。
第一缝合线夹持部210A具有长方形的第一板部210,第二缝合线夹持部220A具有长方形的第二板部220。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中,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形成为随着朝向其顶端彼此呈大致八字状张开的夹子状。结扎器具200是使用例如聚丙烯等具有弹性的树脂成型的弹性体,在不施加外力的无负载状态下,利用自身的弹性,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呈大致八字状张开。
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的基端部(图17A、图17B中右侧的端部)经由铰链部290相互一体地结合,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构成为以铰链部290为支点相互分离和接触、即能够开闭。在铰链部290的基端侧形成有在内侧具有孔251的矩形的连结用环状部250。
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彼此的相向面分别构成了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在结扎器具200闭合的状态下,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的区域几乎都相互密合。此外,各缝合线夹持面211、221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从而能够可靠地夹持地保持缝合线4。
在结扎器具200闭合的状态下以相互密合的方式相向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分别形成为相互咬合的锯齿状。
第一板部210的缝合线夹持面211分别具有:由侧视时呈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凸起构成的两个齿部212、213、和这些齿部212、213的铰链部290侧即基端侧的凹部214、215,缝合线夹持面211由这些齿部212、213和凹部214、215形成为锯齿状。各齿部212、213在铰链部290的相反侧的顶端侧分别具有相对于第一板部210的长度方向倾斜例如30°左右的倾斜面212a、213a。此外,第一板部210的缝合线夹持面211在形成于基端侧的凹部215的基端侧具有沿着第一板部2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铰链部290连续的平坦面216。
第二板部220的缝合线夹持面221分别具有:与第一板部210的齿部212、213分别嵌合的凹部224、225、和与第一板部210的凹部214、215分别嵌合的齿部222、223,缝合线夹持面221由这些齿部222、223和凹部224、225形成为锯齿状。各齿部222、223在铰链部290侧的基端侧分别具有相对于第二板部220的长度方向倾斜例如30°左右的倾斜面222a、223a。此外,第二板部220的缝合线夹持面221在形成于基端侧的齿部223的基端侧具有沿着第二板部22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铰链部290连续的平坦面226。
此外,第二板部220在其顶端部的第一板部210侧的缘部具有朝向基端侧延伸的爪部227。该爪部227构成为当结扎器具200闭合时,越过第一板部210的顶端部而与该顶端部的外侧卡合,并保持各板部210、220闭合的状态。爪部227构成上述的保持部280。
如图16A和图17A所示,结扎器具200在无负载状态下,利用自身的弹性,将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呈大致八字状张开,在像这样张开的状态下,在各板部210、220的各缝合线夹持面211、221之间形成开口240A。
图16B和图17B示出了结扎器具200闭合的状态,此时,在结扎器具200中,在第一板部210的缝合线夹持面211形成的齿部212、213分别与在第二板部220的缝合线夹持面221形成的凹部224、225嵌合,在第二板部220的缝合线夹持面211形成的齿部222、223分别与在第一板部210的缝合线夹持面211形成的凹部214、215嵌合。此外,各板部210、220的各平坦面216、226相互密合、或者空出微小的间隙而相向。由此,各板部210、220两者的缝合线夹持面211、221的区域几乎都相互密合。此外,爪部227与第一板部210卡合,以保持各板部210、220闭合的状态。
结扎器具200在闭合的状态下,其横截面具有能够从上述结扎装置2的顶端构件24进入鞘管22内的大小和形状,在打开的状态下,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与顶端构件24的开口缘部抵接。此外,为了不损伤体内组织,结扎器具200形成为全部的角的部分进行了倒角加工。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通过使上述的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的各爪部21b进入到连结用环状部250内的孔251,并利用一对臂部21a把持连结用环状部250,从而经由连结钩21与鞘管22的远端连结。
从像上述那样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与顶端构件24的开口缘部抵接的状态起,当相对于驱动丝23将鞘管22向远端侧即结扎器具200侧推出时,各板部210、220被顶端构件24挤压而闭合。此外,当相对于驱动丝23将鞘管22向近端侧拉入使顶端构件22与各板部210、220分离时,各板部210、220由于自身的弹性而张开。即,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中,通过将驱动丝23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并以推出或拉入鞘管22的方式操作,从而能够在将结扎器具200的位置保持为固定的状态下使各板部210、220自由地开闭。
接着,对利用具有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的结扎装置2对缝合后(图12所示的状态)的缝合线4进行结扎的结扎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将鞘管22向远端侧推出,从而将结扎器具200拉入顶端构件24内,而成为图16B和图17B所示的闭合状态,将鞘管22经由内窥镜治疗器具引导管而插入胃内。接着,将鞘管22向近端侧拉入而使结扎器具200从鞘管22的远端露出,如图16A和图17A所示那样使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张开。
接着,使鞘管22的远端向切开部SH侧移动而使结扎器具200靠近切开部SH,使缝合切开部SH并延伸至针状构件34的部分的两根缝合线4(缝合线4的两端部)进入到如图18所示那样张开的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之间的开口240A内。
接着,通过将鞘管22向远端侧推出而将结扎器具200向顶端构件24内拉入,从而使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闭合,并且使爪部227卡合在第一板部210。由此,如图19所示,缝合线4以夹持在第一板部210的缝合线夹持面211与第二板部220的缝合线夹持面221之间的状态被保持。
以上,缝合线4成为被结扎器具200结扎的状态。在像这样完成了缝合线4的结扎之后,使鞘管22进一步向近端侧移动而使连结钩21露出,并使连结钩21的一对臂部21a张开而解除与结扎器具200的连结,使连结钩21和鞘管22从结扎器具100脱离。
最后,如图20所示,使用内窥镜用剪钳等将结扎器具200与缝合装置3之间的缝合线4切断而将结扎器具200和缝合装置3分开,将结扎器具200留置在胃内。以上,完成一系列的手术。
以下,对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的作用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通过将连结用环状部250与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连结,就能够将其预先设置在结扎装置2来使用,而无需像以往那样安装在缝合装置3。因此,不需要实施像以往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那样在体内用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进行把持并从缝合装置3取下这样的操作,因此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
在使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实施的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中,通过使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张开,将缝合线4导入这些板部210、220之间的开口240A,然后使各板部210、220闭合,从而能够容易地夹持并结扎缝合线4。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中,通过使用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直接夹持缝合线4,能够牢固地结扎缝合线4,良好地保持结扎状态。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中,第一板部210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和第二板部220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分别形成为相互咬合的锯齿状。由此,在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之间夹持的缝合线4成为难以脱落的状态,能够可靠地夹持缝合线4。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200中,通过第二板部220的爪部227与第一板部210卡合,从而保持这些板部210、220闭合的状态,由此,保持着在第一板部210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211与第二板部220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221之间夹持了缝合线4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爪部227,可靠且长期地保持着在第一板部210与第二板部220之间夹持了缝合线4的状态。
此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具有结扎器具200,因此在插入体内后,能够迅速地转移至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因此,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装置2中,利用相对于驱动丝23进行相对滑动的鞘管22,使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开闭。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用于使第一板部210和第二板部220开闭的机构,其结果,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抑制构件数量的增加。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进行说明。
图21和图22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连结在上述的连接装置2的连结钩21的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部310A,其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以及第二缝合线夹持部320A,其具有与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相向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将缝合线4夹持在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与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之间。此外,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具有:缝合线导入口340,其从外部连通至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之间,并且用于使缝合线4导入它们之间;以及连结用环状部350,其可拆装地连结在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
第一缝合线夹持部310A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基部310,第二缝合线夹持部320A具有以从基部310的顶端(图22中为左侧的端部)折回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320,由此,结扎器具300形成为钩状。如图22所示,在基部310与弯曲部320彼此的相向面分别形成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此外,在基部310与弯曲部320之间形成有缝合线导入口340,在基部310的基端部(图22中为右侧的端部)形成有连结用环状部350。
构成第一缝合线夹持部310A的基部310和构成第二缝合线夹持部320A的弯曲部320一体成型,弯曲部320相对于基部310一体地被固定。基部310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与弯曲部320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的间隔设为能够在它们之间夹持并保持缝合线4的间隔。或者,只要能够使缝合线4导入它们之间,则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与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可以是抵接的状态。
基部310是截面为矩形的棒状构件,在从其长度方向(图21的L方向)的中间部起到顶端侧(图21中左侧)具有顶端部312,在从中间部起到基端侧(图21中右侧)具有宽度(图21中由W表示的方向的长度)比顶端部312大的基端部313。在基部310的从顶端部312向基端部313过渡的部分的弯曲部320侧的面形成有倾斜面314,基端部313以在弯曲部320侧宽度增加的方式形成。
在基部310的基端部313,形成有在其内侧具有在基部310的厚度方向(图21的T方向)贯通的孔351的矩形的连结用环状部350。
弯曲部320形成为从顶端部312的顶端以180°折回而弯曲,并向基部310的基端部313侧延伸。弯曲部320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与基部310的顶端部312相同的矩形。基部310的顶端部312与弯曲部320的相向面分别变成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这些缝合线夹持面311、321均形成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的平坦面,从而能够可靠地夹持并保持缝合线4。
在弯曲部320的顶端形成有与基板310的倾斜面314大致平行的顶端面322。在该顶端面322与倾斜面314之间,形成有连通至基板310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与弯曲部320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之间的缝合线导入口340。该缝合线导入口340通过基部310的倾斜面314和弯曲部320的顶端面322而成为指向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和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之间并易于将缝合线4导入缝合线夹持面311、321之间的形状。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的材料是任意的,例如由SUS303、SUS304等不锈钢、聚丙烯等树脂等构成。此外,作为结扎器具300的材料,优选为具有能够弹性形变的弹性的材料,以使弯曲部320将与基部310的结合部分作为支点而稍微离开基部310。
将相互重叠的基部310的顶端部312和弯曲部320合在一起后的截面的形状和大小与基部310的基端部313的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结扎器具300具有能够从结扎装置2的顶端构件24进入鞘管22内的大小和形状。此外,为了不损伤体内组织,结扎器具300形成为全部的角的部分进行了倒角加工。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通过使上述的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的各爪部21b进入连结用环状部350内的孔351并利用一对臂部21a把持连结用环状部350,从而经由连结钩21与鞘管22的远端连结。
接着,说明利用具有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的结扎装置2对缝合后(图12所示的状态)的缝合线4进行结扎的结扎操作。
首先,将经由连结钩21在远端连结有结扎器具300的鞘管22通过内窥镜治疗器具引导管插入胃内。
接着,使鞘管22的远端向切开部SH侧移动而使结扎器具300靠近切开部SH,使缝合切开部SH并延伸至针状构件34的部分的两根缝合线4(缝合线4的两端部)进入缝合线导入口340。然后,通过将结扎器具300与鞘管22一起向近端侧拉入,从而如图23所示那样成为将这两根缝合线4插入到基部310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与弯曲部320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之间的状态。由此,缝合线4以被夹持在这些缝合线夹持面311、321之间的状态被保持。
以上,缝合线4成为被结扎器具300结扎的状态。在像这样完成了缝合线4的结扎之后,相对于驱动丝23使鞘管22向近端侧移动而使连结钩21露出,并使连结钩21的一对臂部21a张开而解除与结扎器具300的连结,使连结钩21和鞘管22从结扎器具100脱离。
最后,如图24所示,使用内窥镜用剪钳等将结扎器具300与缝合装置3之间的缝合线4切断而将结扎器具300和缝合装置3分开,将结扎器具300留置在胃内。以上,完成一系列的手术。
以下,对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的作用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通过将连结用环状部350与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连结,就能够预先设置在结扎装置2来使用,而无需像以往那样安装在缝合装置3。因此,不需要实施像以往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那样在体内用结扎装置2的连结钩21进行把持并从缝合装置3取下这样的操作,因此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
使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实施的缝合线4的结扎操作通过将缝合线4从缝合线导入口340导入到基部310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与弯曲部320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之间而完成。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结扎操作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牢固地结扎缝合线4并良好地保持结扎状态。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扎器具300中,基部310和弯曲部320一体成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伴随着构件数量减少而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变化例)
图25示出了上述的结扎器具300的变化例。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扎器具300是将基部310和弯曲部320一体成型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如图25所示那样,是基部310和弯曲部320为不同的构件、且基部310和弯曲部320通过任意的固定部而相互固定的结构。作为固定部,可举出利用粘接剂的粘接、利用螺丝等的紧固等。
根据这样的变化例,可得到以下优点:能够将基部310侧的第一缝合线夹持面311与弯曲部320侧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321之间的间隔调整为与缝合线4的粗细对应的适当的间隔而形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作为能够以短时间顺畅地进行缝合线的结扎操作并且能够良好地保持缝合线的结扎状态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以及结扎装置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2:结扎装置;
2B:操作部;
3:缝合装置;
4:缝合线;
21:连结钩(连结构件);
22:鞘管;
23:驱动丝;
100、200、300: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
110:环状构件;
110A、210A、310A:第一缝合线夹持部;
111、211、311:第一缝合线夹持面;
120:滑动构件;
120A、220A、320A:第二缝合线夹持部;
121、221、321:第二缝合线夹持面;
140、240、340:缝合线导入口;
150、250、350:连结用环状部;
160:结扎用环状部;
180、280:保持部;
290:铰链部;
310:基部;
320:弯曲部。

Claims (13)

1.一种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其连结在结扎缝合线的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具有:
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其具有第一缝合线夹持面;
第二缝合线夹持部,其具有与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相向且与该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协作来夹持缝合线的第二缝合线夹持面;
缝合线导入口,其从外部连通至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与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之间,并用于使所述缝合线导入它们之间;以及
连结用环状部,其可拆装地连结在所述结扎装置具有的连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设置成能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分离和接触,
所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具有:保持部,其通过将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相互卡定,从而保持在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与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之间夹持了所述缝合线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被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具有环状构件,
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具有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能够滑动地外嵌在所述环状构件,在该环状构件的一端侧形成被所述缝合线穿过的结扎用环状部,并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所述连结用环状部,
在所述环状构件设置有从外部连通至所述结扎用环状部的内部的所述缝合线导入口,
在所述结扎用环状部的与所述滑动构件相向的面,形成有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
在所述滑动构件的与所述结扎用环状部相向的面,形成有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以通过铰链部能够开闭、并且利用自身的弹性张开的方式结合,在张开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与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之间形成的开口构成所述缝合线导入口,在闭合的状态下,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和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
在所述铰链部连续设置有所述连结用环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和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分别形成为相互咬合的锯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基部,
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具有以从所述基部的一端部折回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
在所述基部和所述弯曲部彼此的相向面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面和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面,并且在所述基部与所述弯曲部之间形成所述缝合线导入口,
在所述基部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所述连结用环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和所述弯曲部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和所述弯曲部是不同的构件,并且通过固定部而相互固定。
10.一种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鞘管;
驱动丝,其穿插在所述鞘管内;
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鞘管的近端,相对于所述鞘管使所述驱动丝沿轴向相对滑动;
连结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丝的远端;以及
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
在所述连结构件可拆装地连结有所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的所述连结用环状部。
11.一种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鞘管;
驱动丝,其穿插在所述鞘管内;
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鞘管的近端,相对于所述鞘管使所述驱动丝沿轴向相对滑动;
连结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丝的远端;以及
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
在所述连结构件可拆装地连结有所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的所述连结用环状部,
所述结扎装置构成为所述保持部通过相对于所述驱动丝相对滑动的所述鞘管而工作。
12.一种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鞘管;
驱动丝,其穿插在所述鞘管内;
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鞘管的近端,相对于所述鞘管使所述驱动丝沿轴向相对滑动;
连结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丝的远端;以及
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
在所述连结构件可拆装地连结有所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的所述连结用环状部,
所述结扎装置构成为所述滑动构件通过相对于所述驱动丝相对滑动的所述鞘管而滑动。
13.一种结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鞘管;
驱动丝,其穿插在所述鞘管内;
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鞘管的近端,相对于所述鞘管使所述驱动丝沿轴向相对滑动;
连结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丝的远端;以及
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
在所述连结构件可拆装地连结有所述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的所述连结用环状部,
所述结扎装置构成为所述第一缝合线夹持部和所述第二缝合线夹持部通过相对于所述驱动丝相对滑动的所述鞘管而开闭。
CN202180008657.0A 2020-01-16 2021-01-08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及结扎装置 Pending CN1149291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5382 2020-01-16
JP2020005382 2020-01-16
PCT/JP2021/000552 WO2021145289A1 (ja) 2020-01-16 2021-01-08 内視鏡用縫合糸結紮具および結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9120A true CN114929120A (zh) 2022-08-19

Family

ID=76864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8657.0A Pending CN114929120A (zh) 2020-01-16 2021-01-08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及结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145289A1 (zh)
CN (1) CN114929120A (zh)
WO (1) WO20211452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8084A1 (ja) * 2022-12-16 2024-06-2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縫合糸結紮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8731A (en) * 1990-06-05 1992-01-07 Hayhurst John O Suture clip
CA2125733A1 (en) * 1993-06-15 1994-12-16 William J. Zwaskis Biocompatible suture knot clip
US5409499A (en) * 1993-06-18 1995-04-25 Ethicon, Inc. Biocompatible suture knot clip
EP3838166A1 (en) * 2018-01-03 2021-06-23 Cardiac Implants LLC Fastener for holding a constricting cord in a reduced-diameter state around a cardiac valve annulus,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45289A1 (ja) 2021-07-22
JPWO2021145289A1 (zh)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0549B2 (ja) 縫合具
US7144401B2 (en) Suturing device for endoscope
JP4624485B2 (ja) 縫合器及び縫合システム
KR102056038B1 (ko) 내시경 봉합 시스템
JP2873366B2 (ja) 鉗 子
US20090125039A1 (en) Suture instrument
WO2012101999A1 (ja) 縫合装置
WO2017111163A1 (ja) 内視鏡用縫合糸結紮具
JP2008119300A (ja) 穿孔縫合クリップ及びクリップ装置
JP2003225241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WO2008112850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lumenal closure in natural orifice surgery
WO2015019781A1 (ja) 縫合器
WO2019066084A1 (ja) 内視鏡用牽引クリップ
JP2012024607A (ja) 縫合器
CN114929120A (zh)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及结扎装置
WO2012165552A1 (ja) 縫合糸押し込み装置、および縫合糸押し込みシステム
WO2017022326A1 (ja) 縫合装置
WO2024128084A1 (ja) 内視鏡用縫合糸結紮具
JP7346877B2 (ja) 内視鏡用縫合糸結紮具
JP7264149B2 (ja) 縫合装置
CN110719756B (zh) 缝合装置
JP7056324B2 (ja) 医療用縫合装置
US20230200806A1 (en) Traction tool, traction system, and traction method and suturing method for suture thread
WO2021193822A1 (ja) 内視鏡用装着部材
JP7188435B2 (ja) 縫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