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7655B -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7655B
CN114927655B CN202210464781.4A CN202210464781A CN114927655B CN 114927655 B CN114927655 B CN 114927655B CN 202210464781 A CN202210464781 A CN 202210464781A CN 114927655 B CN114927655 B CN 114927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iron phosphate
source
coated
phosph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47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27655A (zh
Inventor
李文
李亚昭
李昭进
王欢
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Zhaow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Zhaow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Zhaow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Zhaow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47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7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7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7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27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7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制备磷酸铁的原料与碳源、浓硫酸混合反应,经高温活化后获得多孔碳包覆的磷酸铁,然后进行石墨化处理,即获得包有一层石墨的磷酸铁,对石墨化处理后的物料进行至少1次碳的再包覆获得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加入锂源充分混合后,再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即得;所述碳的再包覆过程为:将前一步处理后的物料与碳源混合,加入浓硫酸反应,再进行烧结处理。本发明能够克服不同碳层之间结合的困难,有效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下降较为严重,在-10℃的环境下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下降严重,同时其容量也会急剧下降,电池倍率性能不理想,从而极大的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在高纬度等寒冷地区的使用。据发明人研究了解,碳包覆能够改善磷酸铁锂低温性能,因而预测多层碳包覆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磷酸铁锂性能。然而,发明人研究发现,不同碳层之间的结合较为困难。多孔碳的碳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单键、双键或者三键,原子之间结合力强。石墨结构的碳,每个碳原子都以三个共价键与其余三个碳原子相连接,形成稳定的层状蜂巢结构。多孔碳和石墨碳都是稳定的结构,不同碳层之间无法以键的形式结合,因此想要实现碳的多层包覆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能够克服不同碳层之间结合的困难,有效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制备磷酸铁的铁源、磷源与浓硫酸、碳源混合,反应后经过活化处理,制得多孔碳包覆的磷酸铁,将多孔碳包覆的磷酸铁再进行石墨化处理,获得包有一层石墨碳的磷酸铁复合结构;对石墨化处理后的物料进行至少1次碳的再包覆,获得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将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与锂源混合后,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即得;
所述碳的再包覆过程为:将前一步处理后的物料与碳源混合,加入浓硫酸反应,再进行烧结处理。
本发明将石墨碳用浓硫酸氧化以得到氧化石墨结构,氧化后,碳原子上会连接一些特殊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等,这些官能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与碳源反应,形成新的结构,达到碳原子之间结合的目的,形成多层的结构,得到多层包覆的碳层。该方法解决了石墨碳不易直接包覆在多孔碳表面的困难。
同时,基于多孔碳形成的多层石墨化结构不仅比表面积高、孔隙度大,而且具备石墨的多层导电均匀结构,电子的自由移动增多,可以促进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
较为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铁源、磷源与碳源混合后,加入浓硫酸进行反应获得磷酸铁与碳的复合物;以二氧化碳作为活化剂,对磷酸铁与碳的复合物进行高温气体活化获得包有多孔碳结构的磷酸铁;
(2)在惰性气氛下,将包有多孔碳结构的磷酸铁进行煅烧,使得多孔碳石墨化,获得包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
(3)将所述包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进行至少1次碳的再包覆,获得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所述碳的再包覆的过程为,将包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与碳源混合,加入浓硫酸进行反应,碳源脱水氧化,同时表面的石墨层也被氧化,此过程中碳与磷酸铁表面的氧化石墨结合,实现了碳层的再包覆;然后将上述所得物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高温煅烧,使新包覆的碳层石墨化,得到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
(4)将包覆有多层氧化石墨结构的磷酸铁与锂源混合,然后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获得多层包覆的磷酸铁锂电极材料。
另一方面,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由上述制备方法获得。
第三方面,一种上述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多孔碳进行石墨化处理,能够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从而使得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2.本发明在进行多次碳的再包覆过程中,首先采用浓硫酸处理,不仅能够使得石墨碳氧化形成氧化石墨,有利于与碳源进行反应,从而与碳原子结合形成多层结构,而且能够使得碳源脱水,进一步促进碳源与氧化石墨的反应;然后,进行烧结处理,使得碳石墨化,有利于碳层形成,同时为下一次碳的再包覆作出准备,从而形成多层碳包覆的结构。
3.本发明还原过程中,加入还原剂不仅能够将浓硫酸氧化得到的氧化石墨还原成石墨,而且能够使三价铁还原,从而保证磷酸铁锂的高纯度。
本发明的方法经过上述各步骤的配合,获得了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经过测试表明,该电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低至-20 ℃)条件下的放电效率可达80%以上,低温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n为自然数(即0、1、2、3、4……)。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鉴于现有技术制备的磷酸铁锂的低温性能较差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制备磷酸铁的铁源、磷源与浓硫酸、碳源混合,反应后经过活化处理,制得多孔碳包覆的磷酸铁,将多孔碳包覆的磷酸铁再进行石墨化处理,获得包有一层石墨碳的磷酸铁复合结构;对石墨化处理后的物料进行至少1次碳的再包覆,获得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将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与锂源混合后,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即得;
所述碳的再包覆过程为:将前一步处理后的物料与碳源混合,加入浓硫酸反应,再进行烧结处理。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石墨碳不易直接包覆在多孔碳表面的困难,制备的电极材料的低温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该实施方式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得多孔碳包覆的磷酸铁的过程为:将铁源、磷源和碳源混合后,加入浓硫酸进行反应获得磷酸铁与碳的复合物;以二氧化碳作为活化剂,对磷酸铁与碳的复合物进行气体活化,即得。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二价铁盐作为铁源,磷酸盐作为磷源,多糖(例如蔗糖)作为碳源。以蔗糖作为碳源能够被浓硫酸(作为氧化剂和脱水剂)脱水氧化形成无定型的碳结构。铁源与磷源的摩尔比为1:1~1.1。铁源与磷源的总质量与碳源的质量比为50~100:20~30。本发明所述浓硫酸为质量分数不小于70%的硫酸水溶液,为了保证氧化及脱水效果,优选浓度为97~99%的浓硫酸。碳源与浓硫酸的添加比例为20~30:15~20,g:mL。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加入浓硫酸进行反应的温度为60~80 ℃。反应时间为2~4h。反应过程中的搅拌转速优选为500~600 rpm。
气体活化,目的在于通过高温的方法和加入活化剂CO2,使得碳化的材料中原本存在的细小孔隙被逐步扩大,从而形成一种疏松多孔的结构,增大碳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大小,促进离子扩散。其中,气体活化的高温是指不低于700 ℃的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活化的温度为700~800℃。活化时间为4~6h。经过气体活化后,碳的比表面面积增大,孔隙更加发达,孔径大小达50nm以上。
该实施方式的一些实施例中,石墨化处理过程为:在惰性气氛下,使体系的压强不小于0.1 MPa,进行煅烧。煅烧的温度为800~1000 ℃,煅烧时间为2~4 h。煅烧的升温速率为5~10 ℃/min。石墨化处理过程中,经过高温煅烧形成石墨化结构,利用石墨结构的良好导电能力,而促进离子的传递,加强电极材料的性能。然而直接在多孔碳的外层包覆石墨结构的碳较为困难,但氧化后的石墨碳的周围形成-OH、-COOH等官能团,容易与多糖中的基团反应形成稳定结构,这就实现了石墨的再次包覆。继续高温煅烧则是将蔗糖等多糖与浓硫酸新形成碳的石墨化处理。重复添加蔗糖等多糖并与浓硫酸反应后进行高温烧结,从而形成多层的碳包覆层。
该实施方式的一些实施例中,碳的再包覆过程中的碳源添加量为磷酸铁包覆多孔碳导电层过程中采用碳源质量的15~50 %。碳的再包覆过程中,碳源与浓硫酸的添加量比例为5~10:5~10,g:mL。碳的再包覆过程中,反应参数与烧结参数与上述磷酸铁包覆多孔碳导电层过程相应的参数相同。
该实施方式的一些实施例中,磷酸铁与锂源的摩尔比为1:1~1.1。其中,锂源采用磷酸二氢锂或者碳酸锂。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与锂源的混合方式为球磨混合。球料比(质量)为3~4:1。球磨混合过程中添加无水乙醇。球磨过程中的浆料固含量50~60%。球磨速率500~600 rpm,球磨时间6~8 h。
该实施方式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原剂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够更好的将氧化石墨还原成石墨结构,同时将材料中反应不充分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以保证得到纯净的磷酸铁锂材料。还原温度为600~800 ℃,还原时间为3~4 h。
较为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铁源、磷源与碳源混合后,加入浓硫酸进行反应获得磷酸铁与碳的复合物;以二氧化碳作为活化剂,对磷酸铁与碳的复合物进行气体活化获得包有多孔碳结构的磷酸铁;
(2)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将包有多孔碳结构的磷酸铁进行煅烧,使得多孔碳石墨化,进而获得包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
(3)将包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进行至少1次碳的再包覆,获得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所述碳的再包覆的过程为,将包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与碳源混合,加入浓硫酸进行反应,使新生成的碳与磷酸铁表面的石墨化碳复合,同时石墨被氧化成氧化石墨,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煅烧,将外层的碳石墨化,最终获得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
(4)将包覆有多层氧化石墨结构的磷酸铁与锂源混合,然后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获得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
更为具体地,技术方案如下:
(一)制备包有多孔碳的磷酸铁:
铁源为硝酸亚铁,磷源为磷酸二氢铵。铁源溶液与磷源溶液按摩尔比1:1~1.1的比例混合,混合溶质总质量控制在50~100 g。取蔗糖(20~30 g),98%浓硫酸(15~20 mL),反应釜温度控制在60~80 ℃,转速大约500~600 rpm,充分反应2~4 h。
反应完毕后真空干燥(40~60 ℃,1~2 h)得到磷酸铁与碳的混合结构。后使用CO2为活化剂,对碳进行气体活化(700~800 ℃,4~6 h),使得碳的比表面面积增大,孔隙更加发达,孔径大小达50 nm以上,得到包有多孔碳结构的磷酸铁。
(二)多孔碳的石墨化处理:
将得到的磷酸铁与多孔碳的复合结构继续进行高温煅烧。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0.3~1 MPa),5~10 ℃/min升温至800~1000 ℃烧2~4 h得到包覆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结构。
(三)碳的再次包覆:
取上一步所得于反应釜中,继续加入蔗糖(5~10 g)、浓硫酸(98%,5~10 mL)与其反应,反应釜温度控制在60~80 ℃,转速大约500~600 rpm,充分反应2~4 h。
然后将所得物质高温煅烧,5~10 ℃/min升温至800~1000 ℃保温2~4 h。煅烧完毕后,重复本步继续加入蔗糖(5~10g)、浓硫酸(98%,5~10ml)与其反应,再次高温煅烧,重复1~2次,所得产物即为包覆有多层氧化石墨结构的磷酸铁。
(四)制备碳包覆的磷酸铁锂:
将制备的多层磷酸铁复合材料与锂源混合均匀,磷酸铁与锂源摩尔量之比为1:1~1.1,其中锂源采用磷酸二氢锂或者碳酸锂,加入无水乙醇球磨混合,球料质量比(3~4:1),浆料固含量50~60%,球磨法500~600rpm,6~8h。然后通入CO为还原性气体对物质烧结600~800℃,持续3~4h,最终形成多层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由上述制备方法获得。
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上述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具体地,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电解液、隔膜和正极,所述负极为锂片,所述正极的制备过程为: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加入至溶剂中形成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干燥获得,所述活性材料为上述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对比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n=0,步骤如下:
取硝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分别配置成10%的溶液100g,混合后放于反应釜当中,添加20g蔗糖和98%浓硫酸15ml,反应釜温度设置为70℃,转速500rpm,充分反应3h。
反应完毕后以60℃真空干燥2h得到磷酸铁与碳的混合结构。然后使用CO2为活化剂,700℃高温气体活化4h,得到包有多孔碳结构的磷酸铁。
转移至高温烧结炉中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压力设置为0.5MPa,以5℃/min升温至800℃烧3h得到包覆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结构。
取石墨化处理的磷酸铁于反应釜中,继续加入5g蔗糖、98%浓硫酸5ml与其反应,反应釜温度控制在80℃,转速大约500rpm,充分反应2h。然后将所得物质继续高温煅烧,5℃/min升温至800℃保温2h。得到包覆有多层氧化石墨的磷酸铁复合结构。
将制备的多层磷酸铁复合材料与含10g磷酸二氢锂的溶液混合,磷酸铁与锂源摩尔量之比为1:1,加入无水乙醇球磨混合,浆料固含量50%球料质量比3:1,球磨法500rpm,6h。然后通入CO为还原性气体700℃对物质烧结3h,最终形成多层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
实施例2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n=2,步骤如下:
取硝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分别配置成10%的溶液100g,混合后放于反应釜当中,添加20g蔗糖和98%浓硫酸15ml,反应釜温度设置为70℃,转速500rpm,充分反应3h。
反应完毕后以60℃真空干燥2h得到磷酸铁与碳的混合结构。然后使用CO2为活化剂,700℃高温气体活化4h,得到包有多孔碳结构的磷酸铁。
转移至高温烧结炉中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压力设置为0.5MPa,以5℃/min升温至800℃烧3h得到包覆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结构。
取石墨化处理的磷酸铁于反应釜中,继续加入5g蔗糖、98%浓硫酸,5ml与其反应,反应釜温度控制在80℃,转速大约500rpm,充分反应2h。然后将所得物质继续高温煅烧,5℃/min升温至800℃保温2h。
煅烧完毕后,重复本步继续加入蔗糖5g、98%浓硫酸5ml与其反应,再次高温煅烧,重复2次,所得产物即为包覆有多层氧化石墨结构的磷酸铁。
将制备的多层磷酸铁复合材料与含10g磷酸二氢锂的溶液混合,磷酸铁与锂源摩尔量之比为1:1,加入无水乙醇球磨混合,浆料固含量50%球料质量比3:1,球磨法500rpm,6h。然后通入CO为还原性气体对物质烧结700℃,烧3h,最终形成多层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
实施例3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n=1,步骤如下:
取硝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分别配置成10%的溶液100g,混合后放于反应釜当中,添加20g蔗糖和98%浓硫酸15ml,反应釜温度设置为80℃,转速500rpm,充分反应3h。
反应完毕后以60℃真空干燥2h得到磷酸铁与碳的混合结构。然后使用CO2为活化剂,800℃高温气体活化4h,得到包有多孔碳结构的磷酸铁。
换为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压力设置为0.5MPa,以5℃/min继续升温至1000℃烧3h得到包覆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结构。
取石墨化处理的磷酸铁于反应釜中,继续加入5g蔗糖、98%浓硫酸,5ml与其反应,反应釜温度控制在80℃,转速大约500rpm,充分反应2h。然后将所得物质继续高温煅烧,5℃/min升温至800℃保温2h。
煅烧完毕后,重复本步继续加入蔗糖5g、98%浓硫酸5ml与其反应,再次高温煅烧,重复1次,所得产物即为包覆有多层氧化石墨结构的磷酸铁。
将制备的多层磷酸铁复合材料与含10g磷酸二氢锂的溶液混合,磷酸铁与锂源摩尔量之比为1:1,加入无水乙醇球磨混合,浆料固含量50%球料质量比3:1,球磨法500rpm,6h。然后通入CO为还原性气体对物质烧结800℃,烧3h,最终形成多层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
实施例4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n=2,步骤如下:
取硝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分别配置成10%的溶液100g,混合后放于反应釜当中,添加20g蔗糖和98%浓硫酸15ml,反应釜温度设置为70℃,转速500rpm,充分反应3h。
反应完毕后以60℃真空干燥2h得到磷酸铁与碳的混合结构。然后使用CO2为活化剂,700℃高温气体活化4h,得到包有多孔碳结构的磷酸铁。
转移至高温烧结炉中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压力设置为0.5MPa,以5℃/min升温至600℃保温2h,继续升温至800℃保温2h,得到包覆有石墨化碳的磷酸铁结构。
取石墨化处理的磷酸铁于反应釜中,继续加入5g蔗糖、98%浓硫酸,5ml与其反应,反应釜温度控制在80℃,转速大约500rpm,充分反应2h。然后将所得物质继续高温煅烧,5℃/min升温至800℃保温2h。
煅烧完毕后,重复本步继续加入蔗糖5g、98%浓硫酸5ml与其反应,再次高温煅烧,重复2次,所得产物即为包覆有多层氧化石墨结构的磷酸铁。
将制备的多层磷酸铁复合材料与含10g磷酸二氢锂的溶液混合,磷酸铁与锂源摩尔量之比为1:1,加入无水乙醇球磨混合,浆料固含量50%球料质量比3:1,球磨法500rpm,6h。然后通入CO为还原性气体对物质烧结800℃,烧3h,最终形成多层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
将实施例1~4所得多层包覆的磷酸铁锂与普通商用磷酸铁锂(作为对比例)分别制成扣式电池,测试其性能。室温20℃下测得电池的充放电容,-20℃的低温下,测0.5C倍率下的放电倍率。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扣式电池的组装如下:
所用材料:正极壳、负极壳、弹簧片、钢片、锂片、电解液、隔膜、电极片。
按照负极壳、弹簧片、钢片、锂片、隔膜、正极电极片、正极壳的顺序依次封装成纽扣电池,在组装锂片、隔膜、电极片时,在其表面滴加适量的电解液,组装操作在手套箱内完成。
正极电极片是由上述制备的多层包覆磷酸铁锂材料在经过适当的研磨后涂敷在铝箔上,然后放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获得。具体操作为,按8:1:1比例称量多层包覆磷酸铁锂、乙炔黑和PVDF,放在研钵里混和均匀后,加入适量N-甲基吡咯烷酮(NMP),做成粘稠的浆料,搅拌30min以上。用刮刀将浆料均匀地涂敷在铝箔上,涂膜厚度为75μm;将涂布好的铝箔置于100℃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12h。用冲孔机将干燥好的极片冲成直径为15mm的圆片,至此极片制作完成。
负极为锂片。电解液使用的是1M LiPF6的EC/DEC(体积比1:1)溶液。隔膜是微孔聚丙烯膜。
表1表明,按照本发明制备的多层包覆磷酸铁锂材料比普通商用磷酸铁锂材料制成电池的性能有明显提升,其充放电电容高于商用材料,电阻更小,并且-20℃的低温性能有了提升。由此可见,这种多层包覆的方法确实改进了磷酸铁锂材料的电池性能,并且有效提升了低温效率。
通过四组实施例可知,通过对磷酸铁锂的重复包覆,可以进一步地大幅度优化电池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制备磷酸铁的铁源、磷源与浓硫酸、碳源混合,反应后经过活化处理,制得多孔碳包覆的磷酸铁,将多孔碳包覆的磷酸铁再进行石墨化处理,获得包有一层石墨碳的磷酸铁复合结构;对石墨化处理后的物料进行至少1次碳的再包覆,获得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将多层氧化石墨包覆的磷酸铁与锂源混合后,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即得;
所述碳的再包覆过程为:将前一步处理后的物料与碳源混合,加入浓硫酸反应,再进行烧结处理;
将铁源、磷源和碳源混合后,加入浓硫酸进行反应获得磷酸铁与碳的复合物;以二氧化碳作为活化剂,对磷酸铁与碳的复合物进行气体活化,即得;
二价铁盐作为铁源,磷酸盐作为磷源,多糖作为碳源;
石墨化处理过程为:在惰性气氛下,使体系的压强0.1 MPa,进行煅烧;
还原剂为一氧化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气体活化的温度为700~8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碳的再包覆过程中的碳源添加量为磷酸铁包覆多孔碳导电层过程中采用碳源质量的15~5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磷酸铁与锂源的摩尔比为1:1~1.1。
5.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由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获得。
6.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202210464781.4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4927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4781.4A CN114927655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4781.4A CN114927655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7655A CN114927655A (zh) 2022-08-19
CN114927655B true CN114927655B (zh) 2023-12-05

Family

ID=82806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4781.4A Active CN114927655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765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137A (zh) * 2011-01-28 2011-09-14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次包覆多元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03193A (zh) * 2010-09-29 2013-03-2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3548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核壳型碳包覆掺杂类磷酸铁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314553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改性磷酸铁锂、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3193A (zh) * 2010-09-29 2013-03-2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85137A (zh) * 2011-01-28 2011-09-14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次包覆多元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33548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核壳型碳包覆掺杂类磷酸铁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314553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改性磷酸铁锂、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7655A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u et al. Promoting sulphur conversion chemistry with tri-modal porous N, O-codoped carbon for stable Li–S batteries
CN110600697B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正极极片和锂硫电池
CN115020685B (zh) 一种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17355B (zh) 一种铁硫化物@硫杂化多孔碳正极前驱体材料及其载硫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CN112310375B (zh) 一种金属单原子负载双掺杂孔隙可控mof衍生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038635B (zh) 一种锂硫电池类石墨烯负载渗碳体颗粒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64610B (zh) 一种碳纳米管修饰的碳包覆磷化亚铜-铜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94222B (zh) 一种三明治结构碳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26485B (zh) 一种碳量子点调控的多孔氟磷酸钒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27655B (zh) 一种多层包覆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154137A (zh) 一种复合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78501B (zh) 一种锰酸钠复合改性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03695B (zh) 一种包覆碳铝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751395A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球/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14464783A (zh)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90437A (zh) 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50938B (zh) 一种杂原子掺杂中空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11740109B (zh) 一种用koh活化的硼和磷掺杂的石墨化碳氮化合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300663B (zh) 钾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和钾离子二次电池
CN114455569B (zh) 一种磷掺杂的富氮多孔碳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688020B (zh) 一种多孔碳负载氧化铕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080431A (zh) 三金属硫化物核壳结构复合材料与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CN117613195A (zh) 一种钾离子电池新型石墨@石墨烯三维复合自支撑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6706039A (zh) 一种基于二硒化钴/硼氮共掺杂多孔碳复合载体的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85135A (zh) 一种锂电池用镍钴锰酸锂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