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1104A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1104A
CN114911104A CN202210581863.7A CN202210581863A CN114911104A CN 114911104 A CN114911104 A CN 114911104A CN 202210581863 A CN202210581863 A CN 202210581863A CN 114911104 A CN114911104 A CN 114911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ignal line
electrode
signal line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18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1104B (zh
Inventor
李挺
张亚东
李豪豪
王昌义
李必奇
杨永菊
汤春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18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11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1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1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1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1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基板,第一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N个第一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交叉的M个第二信号线、以及由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限定的(N‑1)*M个像素单元,其中,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电容补偿单元,以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N、M和n为正整数,N≥2。该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有电容补偿单元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确保亮度均匀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技术中,为了节省功耗可以采用Zig-zag像素架构,数据信号线使用列反转实现屏幕点反转的显示效果。在相关技术中的液晶显示产品中,由于Zig-zag像素架构中位于显示区左右两侧的数据信号线负载与显示区中间位置的负载不一致,使得显示区左右两侧发白,从而导致显示区两侧和中间区域显示不均的问题。而对于窄边框显示装置来说,希望显示区外围的区域越窄越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占用过多空间的情况下解决显示不均问题的窄边框显示产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基板,第一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
N个第一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交叉的M个第二信号线、以及由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限定的(N-1)*M个像素单元,
其中,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电容补偿单元,以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N、M和n为正整数,N≥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每个像素单元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和驱动晶体管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中,
第一信号线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漏极同层设置,第二信号线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容补偿单元为虚设晶体管,虚设晶体管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中,
虚设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控制极与第二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第一极与第一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第二极浮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容补偿单元为补偿电容,补偿电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上的公共电极,
电容补偿单元为补偿电容,补偿电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第二电极与公共电极同层设置并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的第二显示基板,
第一显示基板为灰度显示基板,第二显示基板为彩色显示基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基板和第二显示基板为液晶显示基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驱动方式为Zig-Zag模式。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文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制作上文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显示基板,第一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
N个第一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交叉的M个第二信号线、以及由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限定的(N-1)*M个像素单元,
其中,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电容补偿单元,以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N、M和n为正整数,N≥2。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针对目前现有的问题,制定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并通过提供具有电容补偿单元的显示面板,且电容补偿单元仅设置在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从而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均匀,提高了产品显示效果,但不占用过多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根据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基板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电容补偿单元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电容补偿单元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电容补偿单元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描述的“具有”、“包含”、“包括”等均为开式的含义,即,当描述模块“具有”、“包含”或“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或第三元件时,表示该模块除了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或第三元件外还包括其他的元件。另外,本申请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序数词并不旨在限定具体的顺序,而仅在于区分各个部分。
本申请中所述的“在……上”、“在……上形成”和“设置在……上”可以表示一层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也可以表示一层间接形成或设置在另一层上,即两层之间还存在其它的层。
另外,在本申请中,所采用的术语“同层设置”指的是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可以通过相同制备工艺(例如构图工艺等)形成,并且,这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两个或更多个功能层同层设置指的是这些同层设置的功能层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层并利用相同制备工艺形成,从而可以简化显示基板的制备工艺。
相关技术中,参照图1所示,在显示面板中包括多列第一信号线和多行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层,第一信号线通常为数据信号线,为像素电路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提供数据信号,第二信号线为像素电路中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提供驱动信号,通常为栅极信号线,也可以采用公共电极线。Zig-zag像素架构的第一信号线使用列反转实现屏幕点反转的显示效果,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一共具有963个第一信号线和365个第二信号线,限定了962*365个像素单元,其中,奇数行像素单元中,驱动像素的薄膜晶体位于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至第962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偶数行像素单元中,驱动像素的薄膜晶体位于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2至第963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这种布局方式导致位于两侧的第1个第一信号线和第963个第一数据信号线上的薄膜晶体管数量仅为显示区中间区域的第一信号线上薄膜晶体管数量的一半,这将导致位于两侧的第一信号线的负载与中间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的负载不一致,通常前者仅为后者的50%至80%。因此,显示面板两侧发白,显示面板显示不均匀。
继续参照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以上显示不均问题,在显示区两侧设置两列虚拟像素单元,这些虚拟像素单元具有公共电极、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但遮光层没有像素开口。通过该设置,尽管弥补了最外侧第一信号线上的负载,但增加的一列像素单元占用较大的空间,通常增加的像素单元占用宽度为0.15mm至0.5mm,压缩了边框,在窄边框产品设计时导致左右边框布线空间紧张,线路较细,线间距变窄,将降低产品良率,增加设计难度;若增加边框宽度,将不能满足窄边框设计。
基于以上问题之一,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基板,第一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
N个第一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交叉的M个第二信号线、以及由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限定的(N-1)*M个像素单元,
其中,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电容补偿单元,以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N、M和n为正整数,N≥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提供具有电容补偿单元的显示面板,且电容补偿单元仅设置在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从而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均匀,提高了产品显示效果,但不占用过多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一具体的示例中,参照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基板1,第一显示基板1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其中,显示区AA包括963个第一信号线和365个第二信号线,限定了962*365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驱动晶体管10。第一信号线为数据信号线D1、D2、……、D963,第二信号线为栅极线G1、G2、……、G364和公共电极线Vcom。对于第二信号线来说第1个第二信号线为栅极线G1,第394个第二信号线为公共电极线Vcom。在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应为液晶显示面板。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示例中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中的数量仅是示例性的,本申请并不旨在限定二者的具体数量。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数量可以是任意的正整数,根据具体产品而定,且二者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文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2可见,显示面板1的驱动方式为Zig-zag模式。即,在显示区AA中,对于奇数行像素单元来说,每个像素单元中驱动像素的驱动晶体管10位于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D1至第962个第一信号线D962的交叉位置;对于偶数行像素单元来说,每个像素单元中的驱动晶体管10位于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2个第一信号线D2至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的交叉位置,其中,n为正整数,n≤183。即,若第二信号线的总数为M,M为奇数,则n≤(M+1)/2,若第二信号线的总数为M,M为偶数,则n≤M/2。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申请仅以自左侧起第1个第一信号线表示为第1个第一信号线,自上起第1个第二信号线表示为第1个第二信号线,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自右侧起开始表示第1个第一信号线,自下起开始表示第1个第二信号线,下文不再赘述。
因此,对于位于两侧的第1个第一信号线D1和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而言,其驱动的驱动晶体管10的数量是位于中间区域的第2个第一信号线D2至第962个第一信号线D962所驱动的驱动晶体管10数量的一半。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液晶显示面板来说,第一显示基板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上的像素电极、驱动电路层、以及形成在驱动电路层上的公共电极。第一信号线D1、D2、……、D963,第二信号线G1、G2、……、G364和Vcom,以及驱动晶体管10设置在驱动电路层中。
像素单元中的驱动晶体管10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其中第一极连接至第一信号线D1、D2、……、D963,第二极将与每个像素的像素电极电连接,控制极连接至第二信号线G1、G2、……、G364和Vcom,驱动晶体管10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统称为源漏极,且二者设置同层设置,具体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连接的极为源极还是漏极,视具体产品中驱动晶体管的种类而定,因此二者统称为源漏极,其中,第一信号线D1、D2、……、D963和第一电极同层设置,即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漏极同层设置,同属于SD金属层,第二信号线G1、G2、……、G364和Vcom与控制极同层设置,当驱动晶体管10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称为源漏极时,与之对应地,控制极称为栅极,同属于栅极层。
第一信号线D1、D2、……、D963的负载主要为第一信号线D1、D2、……、D963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Cdcom、以及驱动晶体管10的第一极及其SD金属层的连接线与第二信号线G1、G2、……、G364和Vcom的交叠面积形成的寄生电容Cdgate。
因此,对于所有第一信号线D1、D2、……、D963而言,电容Cdcom均相等。但是由像素单元中的薄膜晶体管构成的寄生电容Cdgate中,位于两侧的第1个第一信号线D1和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小于显示区其他第一信号线上的寄生电容Cdgate。
特别地,为了使第1个第一信号线D1和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的负载与显示区其他第一信号线的负载相同,在本申请中,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963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电容补偿单元11,以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N、M和n为正整数,N≥2。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容补偿单元11补偿两侧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
下面参照图3至图5示出的本申请各可选实施例中电容补偿单元的示意图,描述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可选方案。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在图3至图5中均以图2中第1个第二信号线G1与第963个第一信号线G963的交叉位置处的电容补偿单元为例进行图示。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电容补偿单元11-1为虚设晶体管。该虚设晶体管也设置在第一显示基板的驱动电路层中。该虚设晶体管11-1可以为薄膜晶体管。
具体地,虚设晶体管11-1包括第一极111、第二极112和控制极113,控制极113与第二信号线G1同层设置并电连接,第一极111与第一信号线D963同层设置并电连接,第二极112浮空。在本申请中也并不旨在具体限定第一极和第二极具体为源极还是漏极,同样以具体的晶体管类型而定,因为不区分源漏极。
通过该设置,虚设晶体管11-1因为第二极112浮空,相当于没有用作实际薄膜晶体管,但其第一极111与第二信号线G1以及与控制极113之间的重叠区域形成了寄生电容;且该虚设晶体管11-1设置在第1个第二信号线G1与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中空缺驱动晶体管的区域,从而相当于补偿了该位置的寄生电容。
应理解,为了使得虚设晶体管11-1的寄生电容值起到良好的电容补偿作用,应使得虚设晶体管11-1与显示区AA中的驱动晶体管的尺寸相同。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位于显示区两侧的第1个第一信号线D1和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中所有空缺驱动晶体管的区域均设置虚设晶体管11-1,则两侧的第一信号线D1和第一信号线D963的负载将与其他第一信号线的负载相等,从而解决了由于负载不一致导致的显示发白情况,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
更重要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容补偿单元仅占用与驱动晶体管的位置和面积相同的区域,通常薄膜晶体管占用宽度为0.02mm至0.05mm,占用空间极小,对非显示区的布线影响极小,有利于窄边框显示面板的布线设计,同时因为不占用过多空间,非显示区走线宽度和间距不必过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良品率。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电容补偿单元11-2为补偿电容。该补偿电容11-2包括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第一电极121与第一信号线D693同层设置并电连接,第二电极122与第二信号线G2同层设置并电连接。
通过该设置,通过利用膜层之间的关系直接在第1个第二信号线G1与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中空缺驱动晶体管的区域形成补偿电容,增加空缺位置的寄生电容值,从而实现了直接意义上的电容补偿。
应理解,电容值的计算公式为:
C=ε0*εr*S/d
其中,ε0为绝对介电常数,εr表示两层电极之间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S为两电极板之间的重叠面积,d为绝缘层厚度。
为了使得补偿电容11-2的寄生电容值起到良好的电容补偿作用,应根据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绝缘层厚度、该绝缘层之间的相对介电常数合理设置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之间的重叠面积,使得形成的补偿电容11-2的电容值与显示区AA中驱动晶体管的寄生电容Cdgate的电容值相等。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位于显示区两侧的第1个第一信号线D1和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中所有空缺驱动晶体管的区域均设置补偿电容11-2时,则两侧的第一信号线D1和第一信号线D963的负载将与其他第一信号线的负载相等,从而解决了由于负载不一致导致的显示发白情况,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
更重要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容补偿单元仅占用与驱动晶体管相同的位置和尺寸相当的面积,占用空间极小,对非显示区的布线影响极小,有利于窄边框显示面板的布线设计,同时因为不占用过多空间,非显示区走线宽度和间距不必过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良品率。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电容补偿单元11-3为补偿电容。该补偿电容11-3包括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2,第一电极131与第一信号线D693同层设置并电连接,第二电极132与公共电极同层设置并电连接。
通过该设置,通过利用膜层之间的关系直接在第1个第二信号线G1与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中空缺驱动晶体管的区域形成补偿电容,增加空缺位置的寄生电容值,从而实现了直接意义上的电容补偿。
因为电容值的计算公式为:C=ε0*εr*S/d,
其中,ε0为绝对介电常数,εr表示两层电极之间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S为两电极板之间的重叠面积,d为绝缘层厚度。
为了使得补偿电容11-3的寄生电容值起到良好的电容补偿作用,应根据第一信号线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绝缘层厚度、该绝缘层之间的相对介电常数合理设置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之间的重叠面积,使得形成的补偿电容11-3的电容值与显示区AA中驱动晶体管的寄生电容Cdgate的电容值相等。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位于显示区两侧的第1个第一信号线D1和第963个第一信号线D963中所有空缺驱动晶体管的区域均设置补偿电容11-3时,则两侧的第一信号线D1和第一信号线D963的负载将与其他第一信号线的负载相等,从而解决了由于负载不一致导致的显示发白情况,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
更重要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容补偿单元仅占用与驱动晶体管相同的位置和尺寸相当的面积,占用空间极小,对非显示区的布线影响极小,有利于窄边框显示面板的布线设计,同时因为不占用过多空间,非显示区走线宽度和间距不必过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良品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为双层显示基板的显示面板。
具体地,参照图6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基板1和设置在第一显示基板1上的第二显示基板2,其中,第一显示基板1为上文实施例的显示基板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基板1为灰度显示基板,第二显示基板2为彩色显示基板。第一显示基板1和第二显示基板2均为液晶显示基板。
具体地,第一显示基板1包括第一显示层11和第一显示层11的下部设置的偏光片12,第一显示层11可以包括实现显示的各种功能层,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其中阵列基板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衬底、像素电极、驱动电路层和公共电极。偏光片12可以但不限于是直贴式高效反射式线偏光片(DLRP)。
第二显示基板2包括第二显示层21,以及第二显示层21下部和上部设置的偏光片22、23,例如但不限于,第二显示层21上部的偏光片23为具有防眩雾化膜层的偏光片,该防眩雾化膜层可以是在该偏光片的压敏胶(PSA)层上均布微小颗粒而形成,防眩雾化膜层用于消除光线的相干性。第二显示层21下部的偏光片22为具有防刮伤(HC)层的偏光片。
第一显示基板1和第二显示基板2之前通过光学胶(OCA)层3粘接,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双层显示基板,当显示面板仅为一层显示基板时,显示面板中仅包括第一显示基板,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文实施所述的显示面板。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包括的显示面板与上述几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相对应,因此在前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器、数码相框或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通过加载以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具有良好的显示均匀性,并且能够在实现窄边框显示装置的同时具有高产品良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文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显示基板,第一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
N个第一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交叉的M个第二信号线、以及由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限定的(N-1)*M个像素单元,
其中,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电容补偿单元,以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N、M和n为正整数,N≥2。
通过以上设置,能够仅需要在两侧第一信号线中空缺驱动晶体管的区域设置电容补偿单元,即可以实现两侧第一信号线与显示区其他第一信号线的负载相等,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制作方法简单。
本申请针对目前现有的问题,制定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并通过提供具有电容补偿单元的显示面板,且电容补偿单元仅设置在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使得每个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从而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均匀,提高了产品显示效果,但不占用过多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基板,所述第一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
N个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交叉的M个第二信号线、以及由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限定的(N-1)*M个像素单元,
其中,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电容补偿单元,以使得每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N、M和n为正整数,N≥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每个像素单元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漏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补偿单元为虚设晶体管,所述虚设晶体管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中,
所述虚设晶体管包括第一极、第二极和控制极,所述控制极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二极浮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补偿单元为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一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公共电极,
所述电容补偿单元为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一信号线同层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同层设置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的第二显示基板,
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为灰度显示基板,所述第二显示基板为彩色显示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基板和所述第二显示基板为液晶显示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式为Zig-Zag模式。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0.一种制作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一显示基板,所述第一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
N个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交叉的M个第二信号线、以及由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限定的(N-1)*M个像素单元,
其中,第2n-1个第二信号线与第N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以及第2n个第二信号线与第1个第一信号线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电容补偿单元,以使得每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寄生电容值相等,N、M和n为正整数,N≥2。
CN202210581863.7A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911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1863.7A CN114911104B (zh)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1863.7A CN114911104B (zh)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1104A true CN114911104A (zh) 2022-08-16
CN114911104B CN114911104B (zh) 2023-11-17

Family

ID=8276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1863.7A Active CN114911104B (zh)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1104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58997A1 (en) * 1999-12-24 2002-10-31 Tetsuo Fukami Liquid crystal device
CN101685230A (zh) * 2008-09-23 2010-03-3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装有该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US20120217514A1 (en) * 2011-02-25 2012-08-30 Sun-Kyu Joo Array substrate, a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array substrat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rray substrate
CN105446032A (zh) * 2014-09-10 2016-03-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5824482A (zh) * 2016-04-13 2016-08-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60357293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106997128A (zh) * 2015-12-18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611142A (zh) * 2017-09-11 2018-01-1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43491A (zh) * 2020-03-31 2020-06-0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KR20200079964A (ko) * 2018-12-26 2020-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731716A (zh) * 2019-10-14 2021-04-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230180561A1 (en) * 2020-06-10 2023-06-08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58997A1 (en) * 1999-12-24 2002-10-31 Tetsuo Fukami Liquid crystal device
CN101685230A (zh) * 2008-09-23 2010-03-3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装有该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US20120217514A1 (en) * 2011-02-25 2012-08-30 Sun-Kyu Joo Array substrate, a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array substrat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rray substrate
CN105446032A (zh) * 2014-09-10 2016-03-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US20160357293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106997128A (zh) * 2015-12-18 2017-08-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824482A (zh) * 2016-04-13 2016-08-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611142A (zh) * 2017-09-11 2018-01-1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079964A (ko) * 2018-12-26 2020-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731716A (zh) * 2019-10-14 2021-04-3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243491A (zh) * 2020-03-31 2020-06-0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US20230180561A1 (en) * 2020-06-10 2023-06-08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1104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3459B2 (en) Pixel structure for LCD with embedded touch screen
JP3291249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基板
KR10162359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527599B (zh) 扫描驱动电路、阵列基板与显示面板
US816956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06993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93400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87193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H11167127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US6445372B1 (en) Flat-panel display device
KR2006002578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531388B1 (ko) 표시 장치
CN112014986B (zh) 电路基板和显示面板
KR100516091B1 (ko) 표시 장치
JP4428330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024448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CN111103717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US10976843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JPH11352520A (ja) アクティブ駆動装置
CN11491110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2180645B (zh) 阵列基板
JPH11212117A (ja) Tftアレイ基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03034379A2 (en)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CN113805392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
CN220731152U (zh) 电子纸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