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8893A - 隔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8893A
CN114908893A CN202210093420.3A CN202210093420A CN114908893A CN 114908893 A CN114908893 A CN 114908893A CN 202210093420 A CN202210093420 A CN 202210093420A CN 114908893 A CN114908893 A CN 114908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isolation
flywheel
upper plate
plate
rota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34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丁友
汪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8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88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04H9/023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and comprising rolling elements, e.g. balls, p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Abstract

一种隔震装置,包括具有上板及下板的隔震支承,以及设于隔震支承侧边且具有延伸至下板侧边的转动杆及连动转动杆的飞轮的惯容单元,其中,本发明在受到地震侧向力作用而使上板及下板产生相对位移时,惯容单元可提供一惯容系数以降低位移反应,从而提供较佳的隔震效果。

Description

隔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震装置,尤指一种利用惯容单元(inerter)的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的发生往往带来许多财产上的损失,例如建筑物龟裂倾斜、摆饰倾倒掉落或精密仪器设备受损,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
为减少上述伴随地震而来的许多问题,市面上出现一种斜面滚动隔震支承(sloped rolling-type isolator,SRI),用于承载前述的动产或不动产,在遭遇地震时,可降低侧向力所产生的影响。前述的斜面滚动隔震支承,其主要优势在于可大幅降低传递加速度并使其成为一稳定值,且不易与因地震而输入的扰动产生共振,还具备良好的自复位能力,以于震后使隔震支承复位回初始状态。
但是,传统SRI受到具有速度脉冲的地震时,其位移反应可能过大,导致SRI的内部结构发生碰撞,亦即,SRI在受到较大的地表加速度(即由较大的地震所生的加速度)作用时,将使得SRI的最大位移反应容易超出设计范围而发生碰撞,使得应受保护的设备发生损坏。
已知隔震支承为避免前述的问题,其作法是增加内置的滑动摩擦阻尼,来抑制地震侧向力所带来的位移反应,但此作法却又无法避免经其所传送上去的过大的加速度反应,且可能导致震后残余位移的问题。
此外,亦有在建筑物上加装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简称TMD)者。TMD是由质量块、弹簧与阻尼系统组成,一般依据不同的建筑结构,支撑或悬挂在建筑物上,将建筑物的振动能量转移至TMD而降低建筑物本体的振动。然而,传统TMD必须依靠庞大质量的质量块才能达到其减振作用,质量块的质量约为整体建筑结构的几个%,因此造价昂贵,且可能占据庞大的建筑室内空间,例如101大楼。此外,也可能会用到水/冰储存箱作为质量块。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已知技术的种种缺失,已成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震装置,用以改善传统SRI位移反应过大及传统TMD需要大质量且大体积的质量块等问题,并能同时缓和加速度反应及位移反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隔震装置,包括:隔震支承,其包括上板及下板;以及,惯容单元,其包括转动杆及飞轮,该转动杆设于该上板的侧边且并具有上端及下端,其中,该转动杆的下端延伸至该下板的侧边,且该转动杆的上端连动该飞轮,以在该上板及该下板产生相对移动时,提供一惯容系数(inertance)以降低位移反应。
前述的隔震装置中,该惯容单元还包括设于该转动杆的下端的齿轮,且该隔震支承还包括设于该下板的侧边并与该齿轮啮合的齿条。该齿轮设于该转动杆的下端并与该齿条啮合,该齿轮组件透过该转动杆与该电磁阻尼件连动,并且该电磁阻尼件透过该转动杆与该飞轮连动。
前述的隔震装置中,该齿轮组件是变速齿轮组件,且该电磁阻尼件是发电马达。
前述的隔震装置中,该隔震支承还包括位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的一滚杆。设于该上板的侧边的轴承以及用以固定该轴承于该上板的侧边的固定座,以使该转动杆穿设于该轴承中。
前述的隔震装置中,该下板的上表面具有一下复位槽,该上板的下表面具有对应该下复位槽的一上复位槽,且该滚杆位于该上复位槽与该下复位槽之间。
前述的隔震装置中,还包括第二惯容单元,并且该隔震支承还包括顶板以及一第二滚杆,该顶板设于该上板上方,且该第二滚杆设于该顶板与该上板之间,其中,该第二惯容单元设于该顶板及该上板的侧边,以在该顶板及该上板产生相对移动时,提供另一惯容系数以降低位移反应,其中,该顶板与该上板所产生的相对移动的方向不同于该上板及该下板所产生的相对移动的方向。
前述的隔震装置中,该飞轮是一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该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随着该转动杆的转速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惯容系数。
前述的隔震装置中,该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包括两导杆、两质量块及两弹簧,每个导杆的一端固定于该转动杆,该两弹簧分别套设于该两导杆,并且该两导杆分别穿过该两质量块,使每个质量块连接于每个弹簧的一端。每个导杆的另一端具有一挡板,且每个弹簧的另一端选择性的固定于该转动杆及该挡板二者之一。
前述的隔震装置中,该隔震支承的该下板设置于一楼地板上方,并且该上板的上表面设置一高架地板。
前述的隔震装置中,该惯容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二,其包括一第一惯容单元及一第二惯容单元,皆设置于该隔震支承的同一侧边,该第一惯容单元包括一第一离合器及一第一飞轮,该第二惯容单元包括一第二离合器及一第二飞轮,在该上板相对于该下板往一第一方向移动时,该第一离合器带动该第一飞轮逆时针地旋转同时该第二飞轮为静止,在该上板相对于该下板往一第二方向移动时,该第二离合器带动该第二飞轮顺时针地旋转同时该第一飞轮为静止。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隔震装置主要是利用隔震支承在上板及下板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带动惯容单元的转动杆及与转动杆连动的飞轮,借以提供惯容系数,减少上板及下板所产生的相对位移的反应程度,避免隔震支承产生碰撞而影响隔震效果,据以达到提供较佳的隔震效果的目的。另外,本发明的隔震装置还包括顶板及第二惯容单元时,可减少来自不同方向的相对位移的反应程度,提供更佳的隔震效果。在本发明的隔震装置中加入可变惯容机构后,可控制于隔震装置反应较大时,大幅增加惯容系数,使得隔震装置的位移与速度反应大幅降低,且加速度反应仍比不装隔震装置时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于地震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先前技术的斜面滚动隔震支承的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8A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结构及其于地震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于低转速状态的俯视图。
图9B是本发明的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于高转速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应用于形成隔震楼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具有离合器的隔震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离合器及其棘轮、棘爪与该上板的动作关系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形态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功效。然本发明亦可借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形态加以施行或应用。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及“侧”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图1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以及图3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于地震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隔震装置100包括用以承载物品30的隔震支承10以及设于隔震支承10侧边的惯容单元(inerter)20,以在发生地震时,地表的侧向力使得隔震支承10的内部产生相对位移,以带动惯容单元20运转而提供一惯容系数(inertance)。关于本发明的隔震装置100,详述如下。
隔震支承10包括上板11、下板12及位于上板11与下板12之间的至少一滚杆13,其中,在下板12的上表面进一步可形成下复位槽121,使滚杆13可设置于下复位槽121中,再者,亦可使得上板11的下表面形成对应下复位槽121的上复位槽111。在一实施例中,下复位槽121为V型槽,而上复位槽111为倒V型槽,但下复位槽121及上复位槽11亦可为例如半椭圆形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据此,上复位槽111及下复位槽121之间形成限位空间,且将滚轴13设置于上复位槽111与下复位槽121之间所形成的限位空间中,以于发生地震时,隔震支承10的下板12受地表的侧向力推动而使隔震支承10侧向位移,进而滚动滚杆13,使得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在本实施例中,滚杆13、上复位槽111及下复位槽121的数量可各设置二个,但不以此为限。
隔震支承10还可设置用以供惯容单元20设置的轴承14以及用以固定轴承14于上板11的侧边的固定座15,惯容单元20可透过轴承14及固定座15而以可转动地方式设置于隔震支承10的侧边。另外,隔震支承10还可在下板12的侧边横向设置齿条16。
惯容单元20包括可透过轴承14而转动地设于上板11的侧边的转动杆21以及与转动杆21的上端连动的飞轮22。转动杆2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下板12处。具体而言,惯容单元20的转动杆21设置于隔震支承10的轴承14中,使得转动杆21可借助于轴承14而顺畅地转动,借以减少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摩擦力,可避免转动杆21转动不顺,造成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的位移过程卡顿,致上板11所承载的物品30因卡顿而受力不均,致生损坏,另外,亦可增加惯容单元20的使用寿命。
转动杆21的下端可进一步设置与隔震支承10的齿条16对应的齿轮23。转动杆21利用下端设置的齿轮23与隔震支承10的齿条16以啮合的方式接触。据此,如图3所示,下板12在受力移动时,齿条16随着下板12移动而带动齿轮23,经由齿轮23的转动而驱动转动杆21,进而带动与转动杆21连动的飞轮22,借以在隔震支承10的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时,提供一惯容系数,其为惯容单元20中产生的惯性力与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的相对加速度之比值,用以大幅降低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的位移反应,更可避免位移反应过程中因摩擦阻尼过大所导致的震后残余位移的问题。
图4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隔震装置100A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惯容单元20’还包括齿轮组件24以及电磁阻尼件25,详述差异处如下,相同技术内容于此不再赘述。
齿轮组件24可固定于上板11上或其侧边,并且透过转动杆21而与飞轮22连动。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件24可为变速齿轮组件,例如:齿轮箱(Gearbox),以达到变换转动杆21传送至飞轮22的转速的效果,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当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存在相对水平位移时,齿条16随着下板12移动并同时驱使齿轮23转动,再经由齿轮23带动转动杆21转动,齿轮组件24可将转动杆21的转速放大,使得飞轮22的转速亦随之放大,例如:可放大数倍或数十倍,此导致即便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的水平相对移动甚微,仍可使飞轮22以高速的转速进行转动。如此一来,可让微小质量的飞轮22所构成的系统于上板11及下板12发生相对位移时,提供较大的惯容系数,进而降低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位移反应,达到避免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因位移过大所致的碰撞问题,更避免碰撞问题造成隔震支承10所承载的物品30损毁。
电磁阻尼件25与齿轮组件24连动,具体地,电磁阻尼件25可为发电马达,亦即,于飞轮22与齿轮组件24之间进一步设置电磁阻尼件25,据以消散因转动所产生的能量,更可达到降低隔震支承10的最大位移反应的效果,并改善摩擦阻尼过大时所导致震后残余位移的问题。是以,本发明亦可达到避免隔震支承10发生碰撞的功效。再者,由于惯容单元20’所设置的电磁阻尼件25可为发电马达,因而还可达到将部分转动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透过于隔震支承10的上板11及下板12上设置惯容单元20、20’,以在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使惯容单元20、20’提供惯容系数,借此,本发明于受到较大的地震作用时,将可避免隔震支承10的最大位移反应超出设计范围而发生碰撞。亦即,本发明借由惯容单元20、20’所提供的惯容系数,以降低隔震支承10在受到较大地震时所致的最大位移反应,且可同时确保隔震支承10受地震所产生的加速度的反应不致过剧。换言之,本发明利用增加惯容单元20、20’的方式,在隔震支承10的上板11及下板12产生相对位移,或隔震支承10受到加速度影响时,透过惯容单元20、20’所产生的惯容系数而依比例增加对应的惯性力,以降低加速度对隔震支承10的影响。另外,由于本发明的惯容单元20、20’的设置,可在仅增加少量的位移时,即可借以快速转动飞轮22,而大幅增加惯容系数。故本发明可达到提供较佳的隔震效果以及避免隔震支承10产生碰撞而影响隔震效果的目的。
请进一步参阅图5及图6,由图5中可见,已知的SRI于某次地震中最大位移超过80公分,而由图6中可见,本发明于相同地震中最大位移仅有40公分,由此足证本发明相较于已知的SRI确实具备有较佳隔震效果的技术功效。
图7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隔震支承10还包括顶板17以及额外设置的至少一滚杆13”与惯容单元20”,详述差异处如下,其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内容于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7设于上板11上方,且顶板17具有至少一上复位槽171,而上板11除了具有上复位槽111之外,在与上复位槽111所在表面的相反表面上还具有至少一下复位槽112,其中,下复位槽112与上复位槽111的延伸方向为不同(例如相差90度)。在顶板17与上板11之间的上复位槽171与下复位槽112中可设置至少一滚杆13”。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7与上板11的侧边可设置惯容单元20”,由于下复位槽112与上复位槽111的延伸方向为不同,故惯容单元20”、转动杆21”、飞轮22”、齿轮23”、轴承14”、固定座15”、齿条16”所设置的上板11/顶板17的侧边,不同于惯容单元20、转动杆21、飞轮22、齿轮23、轴承14、固定座15、齿条16所设置的上板11/下板12的侧边(例如:两惯容单元20及20”可相邻90度设置)。如此一来,在顶板17及上板11产生相对移动时,惯容单元20”可提供惯容系数以降低位移反应,且顶板17与上板11所产生的相对移动的方向不同于上板11及下板12所产生的相对移动的方向。因此,相较于前述第一实施例仅能减少单一方向的相对位移的反应程度,本实施例更可减少来自不同方向的相对位移的反应程度,提供更佳的隔震效果。上述是以二个惯容单元及上板、下板与顶板的组合为例作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本发明亦可采用复数个惯容单元及对应的隔震支承的个数来同时减少来自复数个不同方向的相对位移的反应程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亦可视需求而增设如前述第二实施例中的电磁阻尼件与齿轮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例中的飞轮22、22”可以改为一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22A,而使惯容单元20、20’、20”形成一可变惯容系统20A。
请参阅图8A及图8B,图8A是本发明的隔震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及其于地震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B为图8A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是将第二实施例中的飞轮22改为一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22A,而使惯容单元20’形成一可变惯容系统20A。将可变惯容系统20A加装于隔震支承10的侧面,两者所组合成的隔震装置即为一新颖的可变惯容调谐质量阻尼器200(Tuned mass damper with varying inerter,简称TMDVI),其余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技术内容于此不再赘述。此外,上述第一、三实施例中的飞轮22及22”亦可置换成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22A。
请参阅图9A及图9B,图9A为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22A于低转速状态的上视图;图9B为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22A于高转速状态的上视图。本实施例的可变惯容机构包括两个导杆221和221”、两个质量块222和222”及两个弹簧223和223”。每一导杆221、221”的一端固定于转动杆21,另一端具有一挡板224、224”。每一导杆221、221”对应地穿过一个弹簧223、223”及一个质量块222、222”,使两弹簧223、223”分别套设在两导杆221、221”的外表。每一弹簧223、223”的一端连接一个质量块222、222”,而弹簧223、223”的另一端则可选择性的固定在转动杆21或是挡板224、224”上。如此,将弹簧223、223”的最大变形量限制在转动杆21与挡板224、224”的间距,同时也限制了质量块222、222”与转动杆21的最远距离。
据此,质量块222、222”于转动杆21低转速时将靠近转动杆21,此时惯容系数较小;当转动杆21转速较快时,质量块222、222”将远离转动杆21,此时惯容系数将大幅增加,使得速度与位移反应大幅降低;之后因为速度降低后,质量块222、222”将因为弹簧223、223”的弹力而回到靠近转动杆21的位置,恢复惯容系数较小的状况,可以避免加速度反应过大的情形。上述系以两个导杆221、221”、两个质量块222、222”及两个弹簧223、223”的组合为例作说明,但并非以此限制导杆、质量块及弹簧的个数。
图10是将前述的TMDVI 200安装在建筑物的楼板而形成隔震楼板结构。由于本发明的TMDVI 200是利用可变惯容机构取代传统TMD中庞大的质量块,且可控制于TMDVI 200反应较大时,大幅增加惯容系数,使得TMDVI 200的位移与速度反应大幅降低,且加速度反应仍比不装TMDVI 200时小。因此,可将此TMDVI 200的隔震支承10的下板12安置于建筑物主结构的楼地板40上方,并于隔震支承10的上板11的上表面安置一高架楼板41,如此,TMDVI 200与高架楼板41两者组成一隔震楼板,亦可称为调谐质量阻尼楼板。此隔震楼板可依照需求,例如:降低旋转和避免离频效应(detuning effect)等不同需求,分别装设于不同位置或不同楼层。
将传统TMD与本发明相较,传统TMD必须于建筑物内占用一定容量的空间,例如101大楼的阻尼器占了5层楼。无论是放置一个庞大的质量块,或是放置数个分散的小质量块,皆要达到足够的总质量,故难免会浪费空间。并且,因为传统TMD的质量块的振动反应必定很大,故无法于其上安置高架楼板。否则高架楼板上方会反应过大,而导致舒适性不佳的问题。
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在隔震支承10同一侧边设置二个或更多飞轮,并使隔震支承10的上板11往不同方向位移时,带动不同的飞轮往不同方向旋转。如图11A所示,在隔震支承10的同一侧边设置二个惯容单元20L及20R。惯容单元20L/20R除了分别具有飞轮22L/22R、马达25L/25R及变速箱24L/24R等组件之外,还分别在变速箱24L/24R的下方增设离合器26L/26R。离合器26L及26R分别包括棘轮261L/261R、棘爪262L/262R及旋转底座263L/263R。以左方的离合器26L为例,棘轮261L是一具有棘状边缘的飞轮;棘爪262L的一端连接于旋转底座263L,另一端卡住棘轮261L的棘状边缘。旋转底座263L包括一转轴264L,转轴264L固定于上板11之侧边并且可旋转地连接于下方的小齿轮23L;棘轮261L则是通过转动杆21L与其上方的飞轮22L、马达25L及变速箱24L串接。需注意的是,转动杆21L与旋转底座263L的转轴264L之间并不直接连接。
图11B省略了飞轮22L/22R、马达25L/25R及变速箱24L/24R等组件,仅着重于绘制棘轮261L/261R、棘爪262L/262R与上板11之作动关系。依照图11B的棘轮261L/261R与棘爪262L/262R配置方式,左方离合器26L的棘爪262L只能往逆时针方向对棘轮261L施力;而右方离合器26R的棘爪262R只能往顺时针方向对棘轮261R施力。
同时参照图11A及图11B,当上板11相对于下板12往右移动并同时带动小齿轮23L及23R逆时针旋转时,左方惯容单元20L是先由其小齿轮23L通过离合器26L的转轴264L带动旋转底座263L逆时针旋转。若此时棘轮261L的转速小于旋转底座263L及其棘爪262L之同向转速,则棘爪262会带动棘轮261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最上方的飞轮22L逆时针旋转。然而,在逆时针旋转时,右方离合器26R的棘爪262R不会对棘轮261R施力,因此右方的棘轮261R不会被带动。换言之,当上板11相对于下板12往右移动时,右方的小齿轮23R虽然会驱使离合器26R的旋转底座263R转动,但旋转底座263R不会进一步驱使右方棘轮261R转动。
同理,当上板11相对于下板12往左移动时,则变成右方的棘轮261R可能被其棘爪262R带动,从而带动右方飞轮22R顺时针地旋转,但左方的飞轮22L则不会被带动而保持静止。如此一来,被带动的飞轮22L(或22R)其转动动能将会被用来推动马达25L(或25R)旋转而消散,马达25L(或25R)会因为旋转而产生电能,其提供的阻尼力则随着转速而增加;并且,对于每一不同的平移方向,只有其中一个飞轮22L(或22R)会受力旋转而同时提供反作用力给建筑结构物,因此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结构物之反应。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棘轮棘爪形式的离合器26L/26R亦可用其他形式的离合器代替,例如:滚柱式离合器(roller clutch)、超越离合器(formsprag overrunningclutch)。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可将上述的可变惯容系统20A装在充满黏滞阻尼液体的容器内部,即可同时提供阻尼,且阻尼随着惯容系数增加而增大。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已知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势:
1.可借由调整各个弹簧使其具有不同的最大伸缩长度,使惯容系数有阶段性表现,以控制大小不同的振动输入的情形。
2.可改善传统调谐质量组尼(TMD)需要大质量的质量块的问题,可用具有小质量的质量块的惯容系统取代。
3.可改善传统定惯容系数的调谐质量组尼(TMDI)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无法兼顾的问题。
4.与传统TMD相较,本发明的TMDVI可大幅降低振动反应,故可应用于高架楼板下,形成一调谐质量阻尼楼板,同时解决传统质量块额外占据庞大空间的问题。
5.可小幅调整每个隔震楼层的周期,避免隔震楼板的周期与主结构的周期稍有不同而产生离频效应(detuning)。
上述实施形态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形态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列。
符号说明:
100、100A:隔震装置
10:隔震支承
11:上板
111、171:上复位槽
12:下板
112、121:下复位槽
13、13”:滚杆
14、14”:轴承
15、15”:固定座
16、16”:齿条
17:顶板
200:可变惯容调谐质量阻尼器(TMDVI)
20、20’、20”、20L、20R:惯容单元
20A:可变惯容系统
21、21”、21L:转动杆
22、22”、22L、22R:飞轮
22A: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
221、221”:导杆
222、222”:质量块
223、223”:弹簧
224、224”:挡板
23、23”:齿轮
23L、23R:小齿轮
24:齿轮组件
24L、24R:变速箱
25:电磁阻尼件
25L、25R:马达
26L、26R:离合器
261L、261R:棘轮
262L、262R:棘爪
263L、263R:旋转底座
264L:转轴
30:物品
40:楼地板
41:高架楼板

Claims (10)

1.一种隔震装置,包括:
隔震支承,包括上板及下板;以及
惯容单元,包括转动杆及飞轮,该转动杆设于该上板的侧边并具有上端及下端,其中,该转动杆的下端延伸至该下板的侧边,且该转动杆的上端连动该飞轮,以在该上板及该下板产生相对移动时,提供一惯容系数以降低位移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其中,该隔震支承还包括设于该下板的侧边的齿条,该惯容单元还包括齿轮、齿轮组件以及电磁阻尼件,其中该齿轮设于该转动杆的下端并与该齿条啮合,该齿轮组件透过该转动杆与该电磁阻尼件连动,并且该电磁阻尼件透过该转动杆与该飞轮连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装置,其中,该齿轮组件是变速齿轮组件,且该电磁阻尼件是发电马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其中,该隔震支承还包括位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的一滚杆、设于该上板的侧边的轴承以及用以固定该轴承于该上板的侧边的固定座,以使该转动杆穿设于该轴承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震装置,其中,该下板的上表面具有一下复位槽,该上板的下表面具有对应该下复位槽的一上复位槽,且该滚杆位于该上复位槽与该下复位槽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还包括第二惯容单元,并且该隔震支承还包括顶板以及一第二滚杆,该顶板设于该上板上方,且该第二滚杆设于该顶板与该上板之间,其中,该第二惯容单元设于该顶板及该上板的侧边,以在该顶板及该上板产生相对移动时,提供另一惯容系数以降低位移反应,其中,该顶板与该上板所产生的相对移动的方向不同于该上板及该下板所产生的相对移动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其中,该飞轮是一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该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随着该转动杆的转速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惯容系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震装置,其中,该具有可变惯容机构的飞轮包括两导杆、两质量块及两弹簧,每个导杆的一端固定于该转动杆,另一端具有一挡板,该两弹簧分别套设于该两导杆,并且该两导杆分别穿过该两质量块,使每个质量块连接于每个弹簧的一端,其中每个弹簧的另一端选择性的固定于该转动杆及该挡板二者之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震装置,其中,该隔震支承的该下板设置于一楼地板上方,并且该上板的上表面设置一高架地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其中,该惯容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二,其包括一第一惯容单元及一第二惯容单元,皆设置于该隔震支承的同一侧边,该第一惯容单元包括一第一离合器及一第一飞轮,该第二惯容单元包括一第二离合器及一第二飞轮,在该上板相对于该下板往一第一方向移动时,该第一离合器带动该第一飞轮逆时针地旋转同时该第二飞轮为静止,在该上板相对于该下板往一第二方向移动时,该第二离合器带动该第二飞轮顺时针地旋转同时该第一飞轮为静止。
CN202210093420.3A 2021-02-09 2022-01-26 隔震装置 Pending CN1149088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5077A TWI737569B (zh) 2021-02-09 2021-02-09 隔震裝置
TW110105077 2021-0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8893A true CN114908893A (zh) 2022-08-16

Family

ID=78283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3420.3A Pending CN114908893A (zh) 2021-02-09 2022-01-26 隔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1234B2 (zh)
JP (1) JP7199119B2 (zh)
CN (1) CN114908893A (zh)
TW (1) TWI7375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1770A (zh) * 2023-08-24 2023-11-17 石家庄铁道大学 用于隔震结构的飞轮储能减震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2955A (en) * 1980-11-14 1984-07-31 Framatome Support device positioned between an element of large mass and a fixed support
JPH04161678A (ja) * 1990-10-24 1992-06-05 Okumura Corp 建物の制振装置
US5245807A (en) * 1991-06-11 1993-09-21 Takenaka Corporation Vibration suppressing apparatus for a structure
JPH11351318A (ja) * 1998-06-10 1999-12-24 Thk Co Ltd 免震装置用ダンパ
JP2000074135A (ja) * 1998-08-28 2000-03-07 Daiwa House Ind Co Ltd 制振構造及び制振装置
US8056914B2 (en) * 2007-01-19 2011-11-15 Russell John Kalil Momentum management in a wheel such as a traction wheel under a changing load
JP2018071599A (ja) * 2016-10-26 2018-05-10 株式会社免制震ディバイス 回転慣性質量ダンパ
US20180252287A1 (en) * 2015-08-28 2018-09-06 Fm Energie Gmbh & Co. Kg Vibration absorber having a rotating mass
JP2019019849A (ja) * 2017-07-13 2019-02-07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免震ダンパおよび免震システム
CN112257194A (zh) * 2020-10-06 2021-01-2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3879B (en) * 2004-09-03 2005-11-21 Vio Creation Technology Inc Aseismatic support platform
TW200819596A (en) * 2006-10-31 2008-05-01 Chong-Shien Tsai Shock suppressor capable of dissipating seismic shock energy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TWI468601B (zh) * 2009-02-27 2015-01-11 Yu Guang Lai 具有旋轉消能裝置之活動支承、其應用之消能器、其應用之隔震方法、其應用之隔震結構及其應用之質量阻尼器
US8393119B2 (en) * 2010-11-24 2013-03-12 King Abdulaziz C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rt isolation base for sensitive structures such as nuclear power plants against earthquake disturbances
US11136778B1 (en) * 2017-05-12 2021-10-05 Arrowhead Center, Inc. Adaptive self-cent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ismic and wind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CN209277655U (zh) * 2018-10-31 2019-08-20 同济大学 摩擦摆型惯容调谐系统
JP7286361B2 (ja) * 2019-03-19 2023-06-05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回転慣性装置
JP7248243B2 (ja) 2019-07-16 2023-03-29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工芸繊維大学 制振装置、及び制振構造
US11965578B2 (en) * 2020-10-06 2024-04-23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inerter with adaptively adjusted inertia ratio
JP2022088760A (ja) 2020-12-03 2022-06-15 国立大学法人 新潟大学 可変慣性質量ダンパー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2955A (en) * 1980-11-14 1984-07-31 Framatome Support device positioned between an element of large mass and a fixed support
JPH04161678A (ja) * 1990-10-24 1992-06-05 Okumura Corp 建物の制振装置
US5245807A (en) * 1991-06-11 1993-09-21 Takenaka Corporation Vibration suppressing apparatus for a structure
JPH11351318A (ja) * 1998-06-10 1999-12-24 Thk Co Ltd 免震装置用ダンパ
JP2000074135A (ja) * 1998-08-28 2000-03-07 Daiwa House Ind Co Ltd 制振構造及び制振装置
US8056914B2 (en) * 2007-01-19 2011-11-15 Russell John Kalil Momentum management in a wheel such as a traction wheel under a changing load
US20180252287A1 (en) * 2015-08-28 2018-09-06 Fm Energie Gmbh & Co. Kg Vibration absorber having a rotating mass
JP2018071599A (ja) * 2016-10-26 2018-05-10 株式会社免制震ディバイス 回転慣性質量ダンパ
JP2019019849A (ja) * 2017-07-13 2019-02-07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免震ダンパおよび免震システム
CN112257194A (zh) * 2020-10-06 2021-01-2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惯性比自适应调节惯容器的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 MALAGA-CHUQUITAYPE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ssessment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teel Structures with Clutched Inerters",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ol. 121, 30 June 2019 (2019-06-30), pages 200 - 211, XP085683136, DOI: 10.1016/j.soildyn.2019.03.016 *
MADHAMSHETTY ET AL.: "Low-Rate Characterization of a Mechanical Inerter", MACHINES, 18 July 2018 (2018-07-18), pages 1 - 2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1770A (zh) * 2023-08-24 2023-11-17 石家庄铁道大学 用于隔震结构的飞轮储能减震装置
CN117071770B (zh) * 2023-08-24 2024-01-26 石家庄铁道大学 用于隔震结构的飞轮储能减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22260A (ja) 2022-08-22
JP7199119B2 (ja) 2023-01-05
US11821234B2 (en) 2023-11-21
TW202231969A (zh) 2022-08-16
TWI737569B (zh) 2021-08-21
US20220251863A1 (en)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8566B (zh) 使用碰撞摩擦阻尼耗能的调谐惯容系统
CN114908893A (zh) 隔震装置
JP3761241B2 (ja) 免震装置
US11511967B2 (en) Base isolation apparatus, lifting apparatus, and base isolation unit
US8464477B2 (en) Seismic base islo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US20210087841A1 (en) Inertial mass amplification type tuned mass damper
CN101338593B (zh) 抗震装置
JP5945889B2 (ja) 免震構造
JP2007010110A (ja) 免震装置及び回転慣性付加装置
JP6482373B2 (ja) 免震構造
CN114961011A (zh) 一种倒置轨道型离合惯容质量阻尼器
JP6726381B2 (ja) 回転マスダンパの設置構造
CN217439232U (zh) 一种倒置轨道型惯容质量阻尼器
TWI691660B (zh) 具飛輪之電磁式阻尼裝置
JPH09242379A (ja) 軽荷重用免震装置
JP3022681B2 (ja) 免振装置
JP7184454B2 (ja) 構造物の振動抑制装置
JP2001082542A (ja) 三次元免震装置
CN114775828A (zh) 一种倒置轨道型惯容质量阻尼器
JP2011184950A (ja) 滑り基礎構造
CN103015556A (zh) 加速度相关型阻尼器
JP6398355B2 (ja) 転がり支承装置、支承構造、免震構造、制振構造
CN113668711B (zh) 一种水平双向和竖向变形解耦的三维隔振/震支座
JP2013199962A (ja) ローリング防止機構及び同機構付き防振架台
JP2016003682A (ja) 制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