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15A - 编码(n-1)位信息字成为n位信道字的编码装置及方法和译码信道字成为信息字的译码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编码(n-1)位信息字成为n位信道字的编码装置及方法和译码信道字成为信息字的译码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15A
CN1148915A CN96190244A CN96190244A CN1148915A CN 1148915 A CN1148915 A CN 1148915A CN 96190244 A CN96190244 A CN 96190244A CN 96190244 A CN96190244 A CN 96190244A CN 1148915 A CN1148915 A CN 1148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ulation
information word
zero
memory cell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0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143C (zh
Inventor
K·A·肖汉默因明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148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1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5/00Conversion of the form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dividual digits
    • H03M5/02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 H03M5/04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the pulses having two levels
    • H03M5/14Code representation, e.g. transition, for a given bit cell depending on the information in one or more adjacent bit cells, e.g. delay modulation code, double density cod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5/00Conversion of the form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dividual digits
    • H03M5/02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 H03M5/04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the pulses having two levels
    • H03M5/14Code representation, e.g. transition, for a given bit cell depending on the information in one or more adjacent bit cells, e.g. delay modulation code, double density code
    • H03M5/145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Abstract

公开了将(n-1)位信息字编码成为n位信道字以获得级联信道字的信道信号的编码装置。信道信号是具有在“1”之间最多出现k个“零”的特性的位序列。该编码装置包括接收(n-1)位信息字的输入装置(1)、将(n-1)位信息字变换成为n位信道字的变换装置(2、4、5、7、S1至S9)和提供级联的n位信道字的信道信号的输出装置(9)。该变换装置包括在(n-1)位信息字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2.8、2.9)之间插入第一或第二二进制值的一个位的插入装置(7.9、S5)。如果信息字前端的前导“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一整数(p-1)、或者信息字后端的尾随“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二整数(q-1)、或者这两种情况都出现,就在(n-1)位信息字的所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之间插入“零”位。该变换装置还包括设定装置(S1、S9),如果前导“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一数目,就把规定的第三位位置(7.1)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如果尾随“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二数目,就把规定的第四位位置(7.17)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规定的第三位位置是信息字规定的第三数目(p)的前导位位置之一,规定的第四位位置是信息字规定的第四数目(q)的尾随位位置之一。规定的第一和第二数目与k有关。还公开了相应的译码装置。

Description

编码(n-1)位信息字成为n位 信道字的编码装置及方法和译码 信道字成为信息字的译码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编码(n-1)位信息字成为n位信道字以获得级联信道字的信道信号的编码装置,该信道信号是具有在“1”之间最多出现K个“零”的特性的位序列,该编码装置包括:—接收(n-1)位信息字的输入装置,—将(n-1)位信息字变换为n位信道字的变换装置,—提供级联n位信道字的信道信号的输出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译码信道字成为信息字的译码装置以及相应的编码和译码方法。
开头一段所定义的编码装置公知于美国专利5 142 421(PHN13.537)。在该公知的装置中,在(n-1)位信息字的开头或末尾增加一位来获得-n位信道字。这样就能够得到无直流的信道信号或者可以给可被用来进行跟踪的信道信号增加导频信号。为了满足K约束,需要查看后续信道字的边界来确定要被增加的1位的选择。
本发明的编码装置的目的在于更简单地将信息字编码为信道字。为此目的,该编码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变换装置包括:—插入装置,在(n-1)位信息字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之间插入第一或第二二进制值的一个位,如果该信息字前端的前导“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一整数、或者该信息字后端的尾随“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二整数,就在该(n-1)位信息字所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之间插入一“零”位,—设定装置,如果前导“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一数目,就将规定的第三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如果尾随“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二数目,就将规定的第四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规定的第三位位置是信息字规定的第三数目的前导位位置之一,规定的第四位位置是信息字规定的第四数目的尾随位位置之一,规定的第三数目等于规定的第一数目加1,规定的第四数目等于规定的第二数目加1,n和k为整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数目与k有关。此外,该编码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插入装置还在该信息字的一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全包括“零”时,在所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之间插入“零”位,该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不包括规定的第一和第二位位置,否则,该插入装置就在所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之间插入“1”位。
本发明的编码装置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不了解前一或后一信息字而单独地对每一信息字进行编码。通常在信息字规定的第一和第二位位置之间插入“1”位。可以正好在信息字的中部进行这种插入。因此,假定(n-1)为偶数,则信息字中连续“零”的最大数目是(n-1)/2。但是,如果信息字以若干前导“零”开头或以若干尾随“零”结尾,则在级联后续信道字时就会违反k约束。前导“零”被定义为在信息字第一个“1”之前的信息字中的“零”,而尾随“零”被定义为在信息字最后的“1”之后的“零”。因此,如果前导“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一数目,就把该组前导“零”中的一个位位置(规定的第三位位置)的“零”改变为“1”位。具体来说,第三位位置就是该信息字最前的位位置。同样地,如果尾随“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二数目,就把该组尾随“零”中的一个位位置(规定的第四位位置)的“零”改变为“1”位。具体来说,第四位位置就是该信息字的最后的位位置。
将会看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数目与k有关。具体来说,k等于规定的第一和第二数目之和。
此外,在k小于(n-1)/2的情形中,再假定(n-1)为偶数和正好在信息字的中部增加增加位,则因为在“前半个”或“后半个”信息字或在这两个半信息字中的一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全包括“零”这一事实,所以会在该“前半个”或“后半个”信息字中出现违反k约束的情况。应当知道增加位不必正好把信息字划分成“前半个”和“后半个”,一组k个以上的连续“零”仍可以在权利要求中被称为“信息字的前端”的“前半个”和在权利要求中被称为“信息字的后端”的“后半个”中出现。
为了在这样一组连续“零”在一信息字内出现时避免违反k约束,最好把第三(和第四)位位置也选在该组位位置内,以便通过在该位位置插入“1”位也避免了该组对k约束的违反。
在译码时,为了获得被变换的信道字,应当删除所接收信道字中的增加位。此外,如果增加位的逻辑值可被认为是值“1”,就可以把该被变换的信道字作为产生的信息字来提供。但是,如果增加位的逻辑值可被认为是“零”,则为了获得被再现的信息字,至少还应把第三和/或第四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零”。
编码装置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装置还在前导“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一数目时把所述(n-1)位信息字规定的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值“1”。
这就使译码器能够分辨原始信息字中前导“零”的数目是否超过规定的第一数目。如果超过,它就能够把信道字规定的第三位位置的二进制值改变为“零”位值。
编码装置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装置还在尾随“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二数目时把所述(n-1)位信息字规定的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值“1”。
这就使译码器能够分辨原始信息字中尾随“零”的数目是否超过规定的第二数目。如果超过,它就能够把信道字规定的第四位位置的二进制值改变为“零”位值。
编码装置进一步的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1”和所述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零”,该设定装置就把所述第五和第六位位置原来的逻辑值安排给所述信息字的第七和第八位位置,所述第七和第八位位置在所述规定的第三数目的前导位位置之内,所述第七和第八位位置与所述第三位位置不重合,如果所述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零”和所述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1”,该设定装置就把所述第五和第六位位置原来的逻辑值安排给所述信息字的第九位和第十位位置,所述第九和第十位位置在所述规定的第四数目尾随位位置之内,所述第九和第十位位置与所述第四位位置不重合。
这就使第五和第六位位置的原来位值能被保留。如果尾随“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二数目,就存储这些原始值来代替在规定的第二数目的尾随位位置内的两个位位置(第九和第十位位置)的两个“零”。一旦在译码装置中进行接收,该译码装置通过检测第五位位置的值“零”和第六位位置的值“1”就能够确认尾随“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二数目这一事实。译码装置现在能够把第九和第十位位置的逻辑值放回第五和第六位位置并把第九和第十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零”,以便还原原始信息字。显然,在第五和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被存储在第七和第八位位置的情况下,执行等同的处理。
当然,在信息字的第一和第二位位置的前端或后端处的一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违反k约束的情况下,同样的论证是有效的。
参看以下描述的实施例将会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特点。在附图中:
图1是编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译码利用图1的编码装置获得的信道字的译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编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4是图3编码装置的一部分的实施例,
图5是译码利用图3的编码装置获得的信道字的译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6是编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7是译码利用图6的编码装置获得的信道字的译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8是编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9是译码利用图8的编码装置获得的信道字的译码装置的实施例。
图1表示编码装置的一示意性实施例。所描述的编码装置能够把16位信息字编码成为17位信道字,在后续信道字的序列中最多出现8个连续的“零”(k=8)。该编码装置具有接收信息字的一输入端1。该输入端1与移位寄存器2的输入端连接。在这一例子中,该移位寄存器2具有存储单元2.1至2.16。该移位寄存器2具有16个并行输出端,16个存储单元中的每一个具有一个输出端。还有具有17个存储单元7.1至7.17的另一移位寄存器7。该移位寄存器7的输出端与输出端9连接,以便提供17位的信道字。该移位寄存器7具有17个并行输入端,17个存储单元中的每一个具有一个输入端。设置了具有与存储单元2.1至2.5(这些存储单元包括了信息字的5个前导位位置的位值)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入端的一检测器4。设置了具有与存储单元2.12至2.16(这些存储单元包括了信息字的5个尾随位位置的位值)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入端的一检测器5。
检测器4检测在寄存器2存储的信息字中是否有4个以上的连续前导“零”。前导“零”被定义为在信息字第一个“1”之前的“零”。一旦检测器4在其5个输入端检测到5个“零”,它就产生“1”或“高电平”逻辑值的控制信号A。否则,该控制信号A就是“零”或“低电平”。检测器5检测在寄存器2存储的信息字中是否有4个以上的连续尾随“零”。尾随“零”被定义后在信息字最后的“1”之后的“零”。一旦检测器5在其5个输入端检测到5个“零”,它就产生“1”或“高电平”逻辑值的控制信号B。否则,该控制信息B就是“零”或“低电平”。
存储单元2.1的输出端与开关S1的端子“b”连接。存储单元2.2的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2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2.3的输出端与开关S2的端子“b”连接。存储单元2.4的输出端与开关S3的端子“b”连接。存储单元2.5、2.6和2.7的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7的相应存储单元7.5、7.6和7.7的输入端连接。
存储寄存器7.8的输出端与开关S2的端子“c”、与开关S4的端子“c”和与开关S8的端子“c”连接。存储寄存器7.9的输出端与开关S3的端子“c”、与开关S6的端子“c”和与开关S7的端子“c”连接。存储单元2.10、2.11和2.12的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7的相应存储单元7.11、7.12和7.13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2.13的输出端与开关S7的端子“b”连接。存储单元2.14的输出端与开关S8的端子“b”连接。存储单元2.15的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16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2.16的输出端与开关S9的端子“b”连接。
开关S1和S9的端子“c”与逻辑“高”或“1”值连接。开关S1和S9的“a”端分别与存储单元7.1和7.17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2和S3的“a”端分别与存储单元7.3和7.4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7和S8的“a”端分别与存储单元7.14和7.15的输入端连接。
开关S4的“b”端与二进制“低电平”或“零”值连接。开关S4的“d”端与二进制“高”或“1”值连接。开关S4的“a”端与存储单元7.8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6的“b”端与二进制“高”或“1”值连接。开关S6的“d”端与二进制“低”或“零”值连接。开关S6的“a”端与存储单元7.10的输入端连接。此外,设置了开关S5,其“a”端与存储单元7.9的输入端连接,“b”端与二进制“高”或“1”值连接,“c”端与二进制“低”或“零”值连接。
这些开关都是可控开关,即它们的开关位置可根据向它们提供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根据检测器4产生的控制信号A这样控制开关S1的开关位置,即如果控制信号A是“高电平”,开关S1就处于其位置a-c,于是值“1”被提供给存储单元7.1的输入端。否则开关S1处于位置a-b。根据检测器5产生的控制信号B这样控制开关S9的开关位置,即如果控制信号B是“高电平”,开关S9就处于其位置a-c,于是值“1”被提供给存储单元7.17的输入端。否则开关S9处于位置a-b。
开关S5的开关位置根据控制信号C来进行控制。从图1可见,该控制信号利用“或”门20和反相器21从控制信号A和B来得到。如果控制信号A或控制信号B是“高电平”,或如果控制信号A和B两者都是“高电平”,则控制信号c就是“低电平”。因此,开关S5处于其位置a-c,于是值“0”被提供给存储单元7.9的输入端。在其它情况下,开关S5处于位置a-b,于是值“1”被提供给存储单元7.9。
开关S2和S3的开关位置根据控制信号E来进行控制。从图1可见,该控制信号利用“与”门22和反相器23从控制信号A和B来得到。仅当控制信号A是“高电平”而控制信号是“低电平”时,控制信号E才是“高电平”。因此,开关S2和S3切换到它们的位置a-c,于是移位寄存器2的存储单元2.8和2.9的输出端分别与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3和7.4的输入端连接。在其它情况下,开关S2和S3处于它们的位置a-b,于是移位寄存器2的存储单元2.3和2.4的输出端分别与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3和7.4的输入端连接。
开关S7和S8的开关位置根据控制信号D来进行控制。从图1可见,该控制信号从控制信号B得到。如果控制信号B是“高电平”,控制信号D就是“高电平”。因此,开关S7和S8切换到它们的位置a-c,于是移位寄存器2的存储单元2.8和2.9的输出端分别与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15和7.14的输入端连接。在其它情况下,开关S7和S8处于它们的位置a-b,于是移位寄存器2的存储单元2.13和2.14的输出端分别与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14和7.15的输入端连接。
开关S4和S6被控制信号F进行控制。该控制信号F控制这两个开关到达其三个开关位置中的一个。也可以如下所述地从控制信号A和B获得控制信号F。如果A和B都是“低电平”,控制信号F就使开关S4和S6处于它们的位置a-c。这意味着移位寄存器2的存储单元2.8和2.9的输出端分别与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8和7.10的输入端连接。如果A是“高电平”而B是“低电平”,控制信号F就使开关S4和S6处于它们的位置a-d。这意味着存储单元7.8的输入端与逻辑“1”端子连接而存储单元7.10的输入端与逻辑“0”端子连接。如果A是“低电平”而B是“高电平”,控制信号F就使开关S4和S6处于它们的位置a-b。这意味着存储单元7.8的输入端与逻辑“0”端子连接而存储单元7.10的输入端与逻辑“1”端子连接。如果A和B都是“高电平”,控制信号F就使开关S4处于其位置a-d、开关S6处于其位置a-b。这意味着两个存储单元7.8和7.10的输入端都与逻辑“1”端连接。
存储单元7.9、开关S5、“或”门20和反相器21都可被认为被包括在权利要求的插入装置内。开关S1至S4和S6至S9与获得控制信号A、B、D、E和F所需的电路一道可被认为被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设定装置内。
以下将说明该装置的操作。假定存储在移位寄存器2内的信息字具有少于5个的连续前导“零”和少于5个的连续尾随“零”。因此,控制信号A和B都是“低电平”。于是开关S1和S9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此外,控制信号C是“高电平”,所以开关S5处于其位置a-b。还有,控制信号D和E都是“低电平”,使开关S2、S3、S7和S8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控制信号F将使开关S4和S6处于它们的位置a-c。因此,移位寄存器2的内容无变化地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1至7.8和7.10至7.17内。此外,“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9内。通过顺序地输出移位寄存器7的内容就能够把现在存储在移位寄存器7内的信道字提供给输出端9。
通过在存储单元7.9中插入“1”位,提供给输出端9的信道字就将满足最多具有8个连续“零”的k约束。此外,由于前导和尾随“零”的数目最大是4,所以该信道字与前面或后面信道字的级联也将满足k约束。
现在假定具有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前导“零”和少于5个的连续尾随“零”的一信息字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2内。假定前一信道字正好具有4个尾随“零”。如果不采取措施,则存储在寄存器2内的该信息字与该前一信道字的级联现在就违反了k约束。由于5个或5个以上前导“零”的缘故,控制信号A是“高电平”而B是“低电平”。因此,开关S1处于其位置a-c而开关S9处于其位置a-b。此外,控制信号C是“低电平”,因此开关S5处于其位置a-c。还有,控制信号D是“低电平”而控制信号E是“高电平”,使开关S2和S3切换到它们的位置a-c,而开关S7和S8保持处于它们的位置a-b。控制信号F将使开关S4和S6切换到它们的位置a-d。这样一来,“1”位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1内,存储单元2.2的内容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2内,存储单元2.8和2.9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3和7.4内,存储单元2.5、2.6和2.7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5、7.6和7.7内,“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8内,“0”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9和7.10内,移位寄存器2的存储单元2.10至2.16的内容被无变化地存储在存储单元7.11至7.17内。
通过把存储单元7.1的位值设定为“1”,就已避免了对k约束可能的违反。此外,存储单元7.9的位值是“0”,表明信息字的前端或后端包括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前导或尾随)“零”。存储在存储单元7.8的“1”位是信息字具有5个或5个以上前导“零”的表示。由于存储在存储单元7.8至7.10的位现在用来传信,所以平常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8和7.10内的存储单元2.8和2.9的内容现在需要存储在别处。存储单元2.8和2.9的两个位值现在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3和7.4内。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7.8至7.10内的信令位可知信息字包括4个以上的前导“零”。由于需要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7.1内的“1”位来避免对k约束的违反,所以不能把两个存储单元2.8和2.9之一的内容存储在该处。于是可以把这两个存储单元2.8和2.9的内容存储在寄存器7的4个存储单元7.2至7.5的两个之内(目前存储在存储单元7.3和7.4内),这样就保证了在进行译码时这些存储单元必定包括一“零”值。
现在假定具有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尾随“零”和少于5个的连续前导“零”的一信息字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2内。假定下一信道字正好具有4个前导“零”。如果不采取措施,则存储在寄存器2内的该信息字与该下一信道字的级联现在就违反了k约束。由于5个或5个以上尾随“零”的缘故,控制信号A是“低电平”而B是“高电平”。因此,开关S1处于其位置a-b而开关S9处于其位置a-c。此外,控制信号C是“低电平”,因此开关S5处于其位置a-c。还有,控制信号D是“高电平”而控制信号E是“低电平”,使开关S2和S3切换到它们的位置a-b,而开关S7和S8切换到它们的位置a-c。控制信号F将使开关S4和S6切换到它们的位置a-b。这样一来,存储单元2.1至2.7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1至7.7内。“0”位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8和7.9内。存储单元2.8和2.9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15和7.14内,存储单元2.10、2.11和2.12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11、7.12和7.13内,“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17内。
通过把存储单元7.17的位值设定为“1”,就已避免了对k约束可能的违反。此外,存储单元7.9的位值还是“0”,表明信息字的前端或后端包括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前导或尾随)“零”。存储在存储单元7.10的“1”位是信息字具有5个或5个以上尾随“零”的表示。由于存储在存储单元7.8至7.10的位还是用来传信,所以平常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8和7.10内的存储单元2.8和2.9的内容现在需要存储在别处。存储单元2.8和2.9的两个位值现在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15和7.14内。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7.8至7.10内的信令位可知信息字包括4个以上的尾随“零”。由于需要存储在最后存储单元7.17内的“1”位来避免对k约束的违反,所以不能把两个存储单元2.8和2.9之一的内容存储在该处。于是可以把这两个存储单元2.8和2.9的内容存储在寄存器7的4个存储单元7.13至7.16的两个之内(目前存储在存储单元7.14和7.15内),这样就保证了在进行译码时这些存储单元必定包括一“零”值。
现在假定具有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前导“零”和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尾随“零”的一信息字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2内。如果不采取措施,这同样会违反k约束。由于5个或5个以上前导或尾随“零”的缘故,控制信号A和B都是“高电平”。因此开关S1和S9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c。此外,控制信号C是“低电平”,所以开关S5处于其位置a-c。还有,控制信号D是“高电平”即控制信号E是“低电平”,使开关S2和S3切换至它们的位置a-b,开关S7和S8切换至它们的位置a-c。控制信号F将使开关S4切换至其位置a-d,使开关S6切换至其位置a-b。这样一来,“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1内,存储单元2.2的内容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2内,存储单元2.5至2.7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5至7.7内。“1”位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7的存储单元7.8和7.10内。“0”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9内。存储单元2.8和2.9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15和7.14内,存储单元2.10、2.11和2.12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11、7.12和7.13内,“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17内。
通过把存储单元7.1和7.17的位值设定为“1”,就已避免了对k约束可能的违反。此外,存储单元7.9的位值还是“0”,表明信息字的前端或后端包括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前导或尾随)“零”。存储在存储单元7.8和7.10的“1”位是信息字具有5个或5个以上前导“零”和5个或5个以上尾随“零”的表示。由于存储在存储单元7.8至7.10的位还是用来传信,所以平常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8和7.10内的存储单元2.8和2.9的内容现在需要存储在别处。存储单元2.8和2.9的两个位值现在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15和7.14内。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7.8至7.10内的信令位可知信息字包括4个以上的尾随“零”。由于需要存储在最后存储单元7.17内的“1”位来避免对k约束的违反,所以不能把两个存储单元2.8和2.9之一的内容存储在该处。于是可以把这两个存储单元2.8和2.9的内容存储在寄存器7的4个存储单元7.13至7.16的两个之内(目前存储在存储单元7.14和7.15内),这样就保证了在进行译码时这些存储单元必定包括一“零”值。
应当指出,这两个存储单元的位值可以已被存储在例如4个存储单元7.2至7.5的两个之内,或者例如存储单元2.8的一个位值可以已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2至7.5的一个之内,而存储单元2.9的另一个位置可以已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13至7.16的一个之内。
图2表示译码装置的一示意性实施例。所描述的译码装置能够把利用图1的编码装置获得的17位信道字译码成为16位信息字。该译码装置具有接收信道字的一输入端25。该输入端25与移位寄存器27的输入端连接。在这一例子中,移位寄存器27具有17个存储单元27.1至27.17。移位寄存器27具有17个并行输出端,17个存储单元的每一个具有一个输出端。还有具有16个存储单元30.1至30.16的另一移位寄存器30。该移位寄存器30的输出端与输出端32连接,以便提供16位的信息字。该移位寄存器30具有16个并行输入端,16个存储单元的每一个具有一个输入端。设置了具有与存储单元27.8至27.10的输出端连接的一检测器29。这些存储单元可以包括信令位(c1、c2、c3)。
如下所述,检测器29检测接收的信道字的存储单元27.8至27.10的位值并响应这些位值(c1、c2、c3)产生控制信号x、y和z。
存储单元27.1的输出端与开关S10的端子“b”连接。存储单元27.2的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30的存储单元30.2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27.3的输出端与开关S11的端子“b”和与开关S13的端子“b”连接。存储单元27.4的输出端与开关S12的端子“b”和与开关S14的端子“b”连接。存储单元27.5、27.6和27.7的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30的相应存储单元30.5、30.6和30.7的输入端连接。
存储单元27.8的输出端与开关S13的端子“c”连接。存储单元27.10的输出端与开关S14的端子“c”连接。存储单元27.11、27.12和27.13的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30的相应存储单元30.10、30.11和30.12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27.14的输出端与开关S15的端子“b”和与开关S14的端子“d”连接。存储单元27.15的输出端与开关S16的端子“b”和与开关S13的端子“d”连接。存储单元2.16的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30的存储单元30.15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27.17的输出端与开关S17的端子“b”连接。
开关S10至S12和S15至S17的端子“c”与逻辑“低电平”或“零”值连接。开关S10和S17的“a”端分别与存储单元30.1和30.16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11和S12的“a”端分别与存储单元30.3和30.4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13和S14的“a”端分别与存储单元30.8和30.9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15和S16的“a”端分别与存储单元30.13和30.14的输入端连接。
这些开关都是可控开关,即它们的开关位置可根据向它们提供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开关S10至S12的开关位置根据检测器29产生的控制信号x进行控制。开关S13和S14的开关位置根据检测器29产生的控制信号z进行控制。开关S15和S17的开关位置根据检测器29产生的控制信号y进行控制。
按照以下方式从信令位(c1、c2、c3)获得控制信号x、y和z。如果信令位c2是“1”,控制信号x和y就都是“高电平”,于是开关S10至S12和S15至S17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此外,控制信号z使开关S13和S14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c。因此,位位置27.1至27.7和2.8至27.17的内容无变化地被存储在寄存器30的存储单元内。现在存储在寄存器30内的16位的信息字可被提供给输出端32作为被复原的信息字。这一信息字就是原来被编码的具有少于5个前导“零”和少于5个尾随“零”的信息字。
如果信令位(c1、c2、c3)具有位组合(1、0、0),控制信号x就是“低电平”而控制信号y保持“高电平”。因此,开关S10至S12现在切换至它们的开关位置a-c。此外,控制信号z现在使开关S13和S14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
如果信令位(c1、c2、c3)具有位组合(0、0、1),控制信号x现在变成“高电平”而控制信号y现在变成“低电平”。因此,开关S10至S12现在切换至它们的开关位置a-b而开关S15至S17切换至它们的位置a-c。此外,控制信号z现在使开关S13和S14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d。
如果信令位(c1、c2、c3)具有位组合(1、0、1),控制信号x和y都是“低电平”。因此,开关S10至S12和开关S15至S17现在都处于它们的开关位置a-c。此外,控制信号z现在使开关S13和S14也处于它们的位置a-d。可以利用图2所示的“或”门35和36以及反相器37和38来产生控制信号x和y。
开关S10至S17与产生控制这些开关的开关位置的控制信号所需的电路一道可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设定装置。此外,存储单元27.9可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删除装置。
以下将说明译码装置的操作。假定原来编码的信息字具有少于5个的连续前导“零”和少于5个的连续尾随“零”。以上已讨论过这种情况。信令位c2是“1”,位位置27.1至27.7和27.8至27.17的内容无变化地存储在寄存器30的存储单元内。存储单元27.8和27.10内的位值不是信令位,而分别是原来信息字的位位置8和9的位。
现在假定原来编码的信息字具有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前导“零”和少于5个的连续尾随“零”。信令位现在具有位组合(1、0、0)。如上所述,控制信号x是“低电平”而控制信号y是“高电平”。开关S10至S12切换至它们的开关位置a-c而开关S13和S14切换至它们的位置a-b。开关S15至S17保持它们的位置a-b。因此,“0”位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30的存储单元30.1、30.3和30.4的每一个内,存储单元27.3和27.4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30.8和30.9内。这样就再现了原来的信息字。
现在假定原来编码的信息字具有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尾随“零”和少于5个的连续前导“零”。信令位现在具有位组合(0、0、1)。如上所述,控制信号x是“高电平”而控制信号y是“低电平”。开关S10至S12切换至它们的开关位置a-b而开关S13和S14切换至它们的位置a-d。开关S15至S17切换至它们的位置a-c。因此,“0”位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30的存储单元30.13、30.14和30.16的每一个内,存储单元27.15和27.14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30.8和30.9内。这样就再现了原来的信息字。
现在假定原来编码的信息字具有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前导“零”和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尾随“零”。信令位现在具有位组合(1、0、1)。如上所述,控制信号x和y都是“低电平”。开关S10至S12切换至它们的开关位置a-c而开关S13和S14切换至它们的位置a-d。开关S15至S17切换至它们的位置a-c。因此,“0”位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30的存储单元30.1、30.3、30.4、30.13、30.14和30.16的每一个内,存储单元27.15和27.14的内容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30.8和30.9内。这样就再现了原来的信息字。
可以分别对图1和2的编码和译码装置作各种改进。在图1的实施例中,由于信息字具有偶数个位,所以增加位(它是图2的信令位c2)在具有信息字的序号8和9的位位置之间被插入:即正好插入信息字的中部。这样做的优点是:当在这一位置增加一“1”位时,包括该增加的“1”位的信息字就已经满足了k=8的k约束。但是,如果k值更大的话,例如9,就能够在具有序号7和8或9和10的位位置之间插入增加位。在这种情况下,这时k例如是9,现在存储在存储单元7.1和7.17的“1”位就可存储在存储单元7.2和7.16内。此外,在更一般的情形中,检测器4检测移位寄存器2前p个存储单元内的位值,检测器5检测存储在移位寄存器2最后9个存储单元内的位值。数目p-1和q-1与k有关,它们分别是权利要求所宣称的规定的第一和第二数目。具体来说,这种关系可以是k等于p-1与q-1之和。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决定检测在信息字中是否有3个以上的前导“零”和是否有5个以上的尾随“零”。
在存储在存储单元7.9内的位具有“0”值时表明前导或尾随“零”的数目是否分别超过p-1和q-1的信令位c1和c3可被存储在不同于存储单元7.8和7.10的其它存储单元内,例如可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6、7.7、7.11和7.12内。信息字可以具有奇数个位。
图3简要表示本发明编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3的装置具有用标号45表示的一单元,该单元具有与输入端51连接的一输入端52和一输出端54,该输出端54与本领域众所周知的aT预编码器的输入端连接,这里a是可取值1或2的整数。aT预编码器56的输出端与输出端58和与DSV检测器60的输入端连接。DSV检测器60的输出端与“与”门62及6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与”门62及64的输出端分别与单元45的输入端66和68连接。单元45的其它输出端70和72分别与“与”门62及6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单元45的一实施例如图4进一步所示。图4的单元45与图1实施例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开关S20和S21。开关S20和S21的“a”端分别与存储单元7.2和7.10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20和S21的“b”端分别与存储单元2.2和2.15的输出端连接。开关S20和S21的“c”端都与二进制“高”值“1”的端子连接。开关S20和S21的开关位置可分别由控制信号G和H进行控制。利用“与”门62、64及72和反相器74从DSV检测器60产生的控制信号获得控制信号G和H。
图3和4的实施例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在信息字包括p-1个以上前导“零”和/或q-1个以上尾随“零”的情况下,这些前导/尾随“零”的一些可用来控制aT预编码器56输出信号DSV(数字和值)。为此目的,检测器60检测aT预编码器56输出信号的运行数字和并产生控制信号以使所述输出信号例如是无直流分量的。
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在控制信号A或控制信号B为“高电平”或者两者都为“高电平”时,通过控制开关S20和S21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就能够获得输出端58处的无直流输出信号。这可以实现如下。
假定存储在移位寄存器2内的信息字具有少于5个的连续前导“零”和少于5个的连续尾随“零”。于是控制信号A和B都是“低电平”。因此,“与”门62及64都被阻塞,所以控制信号G和H都是“低电平”。由于控制信号G和H都是“低电平”,所以如上所述,开关S20和S21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移位寄存器2的内容无变化地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1至7.8和7.10至7.17内。
现在假定具有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前导“零”和少于5个的连续尾随“零”的信息字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2内。由于5个或5个以上前导“零”的缘故,控制信号A是“高电平”而B是“低电平”。因此,“与”门62被阻塞,但“与”门64能够把检测器60的控制信号传送至输入端68。首先,检测器60在其输出端产生一“低电平”信号,于是“低电平”的控制信号G被提供给开关S20。由于控制信号G是“低电平”,所以两个开关S20和S21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存储单元2.2的“0”位的内容被提供给存储单元7.2并被存储在其内。如此获得的信道字(称为第一信道字)被提供给aT预编码器,预编码(第一)信道字被提供给检测器60,所以检测器60能够确定由该预编码(第一)信道字造成的DSV的变化。然后,检测器60在其输出端产生“高电平”控制信号,所以控制信号G现在变成“高电平”。由于控制信号G是“高电平”,开关S20切换至其位置a-c,所以“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2内,这就根据存储在寄存器2内的同一信息字产生了另一信道字(称为第二信道字)。如此获得的(第二)信道字被提供给aT预编码器56,预编码(第二)信道字被提供给检测器60,所以检测器60能够确定由该预编码(第二)信道字造成的DSV的变化。检测器60现在确定了这两个预编码信道字的哪一个形成了无直流输出信号的最好的近似。实现了最佳匹配的(第一或第二)信道字被选作输出信道字。
现在假定具有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尾随“零”和少于5个的连续前导“零”的信息字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2内。由于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尾随“零”的缘故,控制信号A是“低电平”而B是“高电平”。因此,“与”门64被阻塞,但由于“与”门72也是打开的,所以“与”门62能够把检测器60的控制信号传送至输入端66。首先,检测器60在其输出端产生“低电平”控制信号,所以“低电平”控制信号H被提供给开关S21。由于控制信号H是“低电平”,所以两个开关S20和S21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存储单元2.15的“0”位的内容被提供给存储单元7.16并被存储在其内。如此获得的信道字(称为第一信道字)被提供给aT预编码器,预编码(第一)信道字被提供给检测器60,所以检测器60能够确定由该预编码(第一)信道字造成的DSV的变化。然后,检测器60在其输出端产生“高电平”控制信号,所以控制信号H现在变成“高电平”。由于控制信号H是“高电平”,开关S21切换至其位置a-c,所以“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16内,这就根据存储在寄存器2内的同一信息字产生了另一信道字(称为第二信道字)。如此获得的(第二)信道字被提供给aT预编码器56,预编码(第二)信道字被提供给检测器60,所以检测器60能够确定由该预编码(第二)信道字造成的DSV的变化。检测器60现在确定了这两个预编码信道字的哪一个形成了无直流输出信号的最好的近似。实现了最佳匹配的(第一或第二)信道字被选作输出信道字。
现在假定具有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前导“零”和5个或5个以上连续的尾随“零”的信息字被存储在移位寄存器2内。结果是两个控制信号A和B都是“高电平”。因此,两个“与”门62和64都“打开”。但是,门72现在被阻塞,所以不能把检测器60的控制信号传送至输入端68。首先,检测器60在其输出端产生“低电平”控制信号,所以“低电平”控制信号G被提供给开关S20。由于控制信号G是“低电平”,所以两个开关S20和S21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存储单元2.2的“0”位的内容被提供给存储单元7.2并被存储在其内。如此获得的信道字(称为第一信道字)被提供给aT预编码器,预编码(第一)信道字被提供给检测器60,所以检测器60能够确定由该预编码(第一)信道字造成的DSV的变化。然后,检测器60在其输出端产生“高电平”控制信号,所以控制信号G现在变成“高电平”。由于控制信号G是“高电平”,开关S20切换至其位置a-c,所以“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2内,这就根据存储在寄存器2内的同一信息字产生了另一信道字(称为第二信道字)。如此获得的(第二)信道字被提供给aT预编码器56,预编码(第二)信道字被提供给检测器60,所以检测器60能够确定由该预编码(第二)信道字造成的DSV的变化。检测器60现在确定了这两个预编码信道字的哪一个形成了无直流输出信号的最好的近似。实现了最佳匹配的(第一或第二)信道字被选作输出信道字。
应当指出,可以把开关S20设置在存储单元7.5的信号线上,把开关S21设置在至存储单元7.13的信号线上。还可以把开关设置在所有至存储单元7.2、7.5、7.13和7.14的信号线上。这样就能够在4个可能的信道字中进行选择,好当在至存储单元7.2和7.5的信号线上的两个开关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或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c时获得的信道字,或者当开关S20处于其位置a-b而另一开关处于其位置a-c时获得的信道字,或者当开关S20处于其位置a-c而另一开关处于其位置a-b时获得的信道字。
图5表示译码利用图3和4的编码装置获得的信道字的译码装置的一实施例。在此应当指出,当把利用图3的编码装置获得的预编码信道字记录在磁记录载体上时,随后从该记录载体的再现将产生出现在预编码之前的信道字。因此该译码装置与图2的译码装置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在至存储单元30.2和30.15的信号线上增加了两个开关S24和S25。开关S24和S25的“a”端分别与存储单元30.2和30.15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24和S25的“b”端分别与存储单元27.2和27.16的输出端连接。开关S24和S25的“c”端分别与二进制“低”值“0”的端子连接。开关S24和S25的开关位置可分别利用控制信号x和y进行控制。
因此,如果存储在存储单元27.9内的信令位c2是“1”,两个开关S24和S25都处于它们的位置a-b,于是存储单元27.2和27.16的内容可被传送至存储单元30.2和30.15。如果信令位(c1、c2、c3)是(1、0、0),开关S24就切换至其位置a--c,于是不管存储单元27.2的内容如何,都可将“0”位存储在存储单元30.2内。如果信令位(c1、c2、c3)是(0、0、1),开关S25就切换至其位置a-c,于是不管存储单元27.16的内容如何,都可将“c”位存储在存储单元30.15内。如果信令位(c1、c2、c3)是(1、0、1),开关S24和S25都切换至它们的位置a-c,于是不管存储单元27.2和27.16的内容如何,都可将“0”位存储在存储单元30.2和30.15内。
显然,在进行接收以便完成信道字的译码时,如果所接收信道字中的信令位c2是未校正的,则在译码所述信道字之后得到的(n-1)位的信息字也将是未校正的。在图6的编码装置和图7的译码装置的实施例中,采取了措施以便至少把接收未校正信令位c2的影响减至最小。
图6的实施例更详细地仅表示编码装置的输入部分。该编码装置的输入端1现在与具有存储单元80.1至80.16的中间移位寄存器80的输入端连接。该中间移位寄存器80具有16个并行输出端,16个存储单元的每一个具有一个输出端.该移位寄存器80的这些输出端与具有存储单元82.1至82.16的存储器82的相应输入端连接。在存储器82的16个存储单元的16个输出与图1的移位寄存器2的16个输出相同这样的意义上,图6的存储器82可被认为等价于图1实施例的移位寄存器2。因此应当知道在标为84的方框内有检测器4和4、移位寄存器7以及开关S1至S9,以便使图6的编码装置的实施例完整。
在图6的实施例中,8位字节的字提供给输入端1,两个连续的字节(称为字节1和字节2)可存储在移位寄存器80内,即字节1存储在存储单元80.1至80.8而字节2存储在存储单元80.9至80.16。
存储单元80.1的输出端与存储单元82.1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80.2和80.3的输出端分别与存储单元82.3和82.4各自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80.4和80.5的输出端分别与存储单元82.8和82.9各自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80.6和80.7的输出端分别与存储单元82.13和82.14各自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80.8的输出端与存储单元82.16的输入端连接。结果是存储在存储单元80.1至80.8内的字节1被存储在存储器82的这些存储单元内,这些存储单元在进行编码时会受到影响。
存储单元80.9的输出端与存储单元82.2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80.10、80.11和80.12的输出端分别与存储单元82.5、82.6和82.7各自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80.13、80.14和80.153的输出端分别与存储单元82.10、82.11和82.12各自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80.16的输出端与存储单元82.15的输入端连接。结果是存储在存储单元80.9至80.16内的字节2被存储在存储器82的这些存储单元内,这些存储单元在进行编码时不受到影响。
图7所示相应译码装置的实施例更详细地仅表示该译码装置的输出部分。该译码装置的输入端25与标号90表示的方框的输入端连接。该方框包括图2的移位寄存器27、检测器29和开关S10至S17。此外,设置了具有存储单元94.1至94.16的中间移位寄存器94。该中间移位寄存器94具有16个并行输入端和与该译码装置的输出端32连接的一个输出端,16个存储单元的每一个具有一个输入端。该移位寄存器94的输入端与具有存储单元92.1至92.16的存储器92的相应输出端连接。在存储器92的16个存储单元的16个输入与图2的移位寄存器30的16个输入相同这样的意义上,图7的存储器92可被认为等价于图2的实施例的移位寄存器30。
存储单元92.1的输出端与存储单元94.1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92.3和92.4的输出端分别与存储单元94.2和92.3各自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92.8和92.9的输出端分别与存储单元94.4和94.5各自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92.13和92.14的输出端分别与存储单元94.6和94.7各自的输入端连接。存储单元92.16的输出端与存储单元94.8的输入端连接。结果是原来存储在图6的寄存器80的存储单元80.1至80.8内的字节1现在被存储在寄存器94的存储单元94.1至94.8内。
还应知道存储单元94.9至94.16的输入端与使得字节2将被存储在存储单元94.9至94.16内的存储器92的那些存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假定因为在接收期间出现的错误而改变了信令位c2。这样一来,图2的开关S10至S17将处于错误的位置,使图7的存储器92的存储单元92.1、92.3、92.4、92.8、92.9、92.13、92.14和92.16内的值可能出错。因此,存储在存储单元94.1至94.8内的字节1是错误的,但存储在存储单元94.9至94.16内的字节2仍是正确的。于是不正确的信令位c2只能够影响信息字所包括的两个字节中的一个字节。
编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如图8所示。该装置适合于把(n-1)=16位信息字编码成为(n)=17位信道字,连续信道字的序列满足对于比(n-1)/2小的k的k约束,即在图8的具体实施例中,k=6。图8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很相似。k等于6这一事实表明:即使在信息字的位位置8和9之间插入了“1”位,也可能在所获得的17位信道字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内违反了k约束。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测在前半个或后半个信息字内是否有至少7个连续“零”的序列。为此目的,图8的实施例还包括检测7个连续“零”是否分别存储在7个存储单元2.1至2.7或2.2至2.8内的检测器100和104以及检测7个连续“零”是否分别存储在7个存储单元2.10至2.16或2.9至2.16内的检测器102和106。此外,已在这样的意义上对图1实施例的检测器4和5作了轻微的修改,即它们需要分别检测在信息字中是否有4个连续的前导或尾随“零”。检测器4′、100和104的输出端与“或”门110的相应输入端连接,该“或”门110的输出端提供控制信号A。检测器5′、102和106的输出端与“或”门112的相应输入端连接,该“或”门112的输出端提供控制信号B。
此外,原来插入存储单元2.1的输出端和存储单元7.1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的开关S1现在插入存储单元2.3的输出端和存储单元7.3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原来插入存储单元2.16的输出端和存储单元7.17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的开关S9现在插入存储单元2.14的输出端和存储单元7.15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原来插入存储单元2.3的输出端和存储单元7.3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的开关S2现在插入存储单元2.2的输出端和存储单元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原来插入存储单元2.14的输出端和存储单元7.15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的开关S8现在插入存储单元2.15的输出端和存储单元7.17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
控制信号C、D、E和F的产生可以与图1的实施例的相同。此外,就它们的开关位置而言,开关对向它们提供的信号的响应与参看图1所描述的相同。
“高电平”控制信号A表示在存储单元2.1至2.4内出现4个“零”、或在存储单元2.1至2.7内出现7个“零”、或在存储单元2.2至2.8内出现7个“零”。对此作出响应,“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3内以避免违反k约束。此外,“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8内,“0”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9和7.10内(假定控制信号B是“低电平”),存储在存储单元2.8和2.9内的位值现在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2和7.4内。
“高电平”控制信号B表示在存储单元2.13至2.16内出现4个“零”、或在存储单元2.10至2.16内出现7个“零”、或在存储单元2.9至2.15内出现7个“零”。对此作出响应,“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15内以避免违反k约束。此外,“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10内,“0”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8和7.9内(假定控制信号A是“低电平”),存储在存储单元2.8和2.9内的位值现在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16和7.14内。
“高电平”控制信号A和B表示在存储单元2.1至2.4内出现4个“零”、或在存储单元2.1至2.7内出现7个“零”、或在存储单元2.2至2.8内出现7个“零”,还表示在存储单元2.13至2.16内出现4个“零”、或在存储单元2.10至2.16内出现7个“零”、或在存储单元2.9至2.15内出现7个“零”。对此作出响应,“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3和7.15内以避免违反k约束。此外,“1”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8和7.10内,“0”位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9内,而存储在存储单元2.8和2.9内的位值还是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单元7.16和7.14内。
图9表示译码由图8的编码装置提供的信道字序列的译码装置的一实施例。图9的实施例与图2的译码装置非常相似。与图2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调换了图2的开关S10和S17。将它们分别插入图9中的存储单元27.2至30.2和27.16至30.15之间的连接。此外,开关S13的b端现在与存储单元27.2的输出端连接,该开关的d端与存储单元27.15的输出端连接。图9实施例的操作与图2实施例的操作完全相同,所以不再进一步讨论。

Claims (47)

1.编码(n-1)位信息字成为n位信道字以获得级联信道字的信道信号的编码装置,该信道信号是具有在“1”之间最多出现k个“零”的特性的位序列,该编码装置包括:—接收(n-1)位信息字的输入装置,—将(n-1)位信息字变换为n位信道字的变换装置,—提供级联n位信道字的信道信号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换装置包括:—插入装置,在(n-1)位信息字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之间插入第一或第二二进制值的一个位,如果该信息字前端的前导“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一整数、或者该信息字后端的尾随“零”的数目超过规定的第二整数,就在该(n-1)位信息字所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之间插入一“零”位,—设定装置,如果前导“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一数目,就将规定的第三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如果尾随“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二数目,就将规定的第四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规定的第三位位置是信息字规定的第三数目的前导位位置之一,规定的第四位位置是信息字规定的第四数目的尾随位位置之一,规定的第三数目等于规定的第一数目加1,规定的第四数目等于规定的第二数目加1,n和k为整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数目与k有关。
2.权利要求1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入装置还在该信息字的一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全包括“零”时,在所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之间插入“零”位,该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不包括规定的第一和第二位位置。
3.权利要求2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入装置还在其它情况下在所述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相邻位位置之间插入“1”位。
4.权利要求2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包括在信息字的第一和第二位位置的前端出现的所有“零”,所述第三位位置还与全包括“零”的所述该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之一重合。
5.权利要求2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包括在信息字的第一和第二位置的后端出现的所有“零”,所述第四位位置还与全包括“零”的所述该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之一重合。
6.权利要求1或2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装置还在前导“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一数目时把所述(n-1)位信息字规定的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
7.权利要求6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位位置不与信息字规定的第三数目的前导位位置或规定的第四数目的尾随位位置中的任一位置重合。
8.权利要求6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装置还在尾随“零”的数目超过所述规定的第二数目时把所述(n-1)位信息字规定的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
9.权利要求8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位位置不与信息字规定的第三数目的前导位位置或规定的第四数目的尾随位位置中的任一位置重合。
10.权利要求6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位位置是所述第一位位置。
11.权利要求8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位位置是所述第二位位置。
12.权利要求8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装置还在信息字的一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包括在该信息字的第一和第二位位置的前端出现的所有“零”时把所述(n-1)位信息字的所述规定的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所述组不包括第一和第二位位置。
13.权利要求12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装置还在信息字的一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包括在该信息字的第一和第二位位置的后端出现的所有“零”时把所述(n-1)位信息字的所述规定的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所述组不包括第一和第二位位置。
14.权利要求12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装置在其它情况下把所述规定的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零”。
15.权利要求13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装置在其它情况下把所述规定的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零”。
16.权利要求8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1”和所述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零”,设定装置就把原来在所述第五和第六位位置内的逻辑值重新设置给所述信息字的第七和第八位位置,所述第七和第八位位置在所述规定的第三数目的前导位位置内,所述第七和第八位位置不与所述第三位位置重合。
17.权利要求16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零”和所述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1”,设定装置就把原来在所述第五和第六位位置内的逻辑值重新设置给所述信息字的第九和第十位位置,所述第九和第十位位置在所述规定的第四数目的尾随位位置内,所述第九和第十位位置不与所述第四位位置重合。
18.权利要求15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1”和所述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零”,设定装置就把原来在所述第五和第六位位置内的逻辑值重新设置给所述信息字的第七和第八位位置,所述第七和第八位位置在所述规定的第三数目的前导位位置内和在第一和第二位位置的前端出现的所述该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内。
19.权利要求15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五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零”和所述第六位位置的逻辑值被设定装置设定为“1”,设定装置就把原来在所述第五和第六位位置内的逻辑值重新设置给所述信息字的第九和第十位位置,所述第九和第十位位置在所述规定的第四数目的尾随位位置内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位置的后端出现的所述该组k个以上的连续位位置内。
20.权利要求1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n-1)是偶整数,所述第一和第二位位置是信息字的中央位位置。
21.权利要求20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规定的第一数目等于规定的第二数目,k=(n-1)/2。
22.权利要求1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位位置信息字的开头位位置,所述第四位位置是信息字的最后位位置。
23.权利要求1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规定的第一数目等于规定的第二数目。
24.权利要求23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n-1)是4的整数倍,规定的第一数目等于(n-1)/4。
25.权利要求1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k>{(n-1)/2}/2。
26.权利要求2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k≥1+整数(n/3),整数(n/3)等于大于或等于n/3的最小整数。
27.权利要求1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k等于第一和第二规定数目的和。
28.以上任一权利要求的编码装置,还包括在编码之前对信息字执行重排步骤的重排装置。
29.权利要求28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重排步骤把存储在信息字至少两个相邻位位置内的位调换至那些可被设定装置作用的至少两个位位置以获得重排信息字。
30.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编码装置,还包括响应所述信道信号的数字和值产生控制信号的数字和值确定装置,设定装置还响应所述控制信号把至少一个另外规定的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该至少一个另外规定的位位置是信息字规定的第三数目的前导位位置之一或是信息字规定的第四数目的尾随位位置之一,所述至少一个另外规定的位位置不与其它规定的位位置之一重合。
31.译码级联n位信道字的信道信号为级联(n-1)位信息字的译码装置,该信道信号是具有在“1”之间最多出现k个“零”的特性的位序列,该译码装置包括:—接收n位信道字的输入装置,—把n位信道字还原为(n-1)位信息字的还原装置,—提供(n-1)位信息字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还原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检测n位信道字规定的第一位位置的二进制值,在检测到逻辑“1”值时提供第一控制信号,—删除装置,删除n位信道字规定的第二位位置以获得(n-1)位变换信道字,—输出装置,在出现用于所述变换信道字的第一控制信号时,提供该(n-1)位变换信道字作为(n-1)位信息字,—设定装置,在没有第一控制信号时,把在所述变换信道字规定的第一数目的前导位位置内的规定的第三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零”值,或把在所述变换信道字规定的第二数目的尾随位位置内的规定的第四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零”值,或者把它们都设定为“零”值,以获得(n-1)位信息字,该设定装置在没有第一控制信号时把该(n-1)位信息字提供给输出装置,n和k是整数。
32.权利要求31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规定位位置就是第二规定位位置。
33.权利要求31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检测n位信道字规定的第五和第六位位置的二进制值,在所述规定的第五位位置检测到逻辑“1”值和在所述规定的第六位位置检测到逻辑“零”值时提供第二控制信号,设定装置还分别把在所述规定的第一数目的前导位位置内的第七和第八位位置的逻辑值重新设置给所述第五和第六位位置并把所述第七和第八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零”,所述第七和第八位位置不与所述第三位位置重合。
34.权利要求33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还在检测到所述规定的第五位位置内的逻辑“零”值和所述规定的第六位位置内的“1”值时提供第三控制信号,设定装置还分别把在所述规定的第二数目的尾随位位置内的第九和第十位位置的逻辑值重新设置给所述第五和第六位位置并把所述第九和第十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零”,所述第九和第十位位置不与所述第四位位置重合。
35.权利要求32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n是奇整数,所述第一位置是信道字的中央位位置。
36.权利要求35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规定的第一数目等于规定的第二数目,k=(n-1)/2。
37.权利要求31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位位置是信道字的最前位位置,所述第四位位置是信道字的最后位位置。
38.权利要求31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规定的第一数目等于规定的第二数目。
39.权利要求35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n-1)是4的整数倍,规定的第一数目等于(n-1)/4。
40.权利要求31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k>{(n-1)/2}/2。
41.权利要求31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k≥1+整数(n/3),整数(n/3)等于大于或等于n/3的最小整数。
42.权利要求31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k等于第一和第二规定数目的和。
43.以上权利要求31至42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译码装置,还包括在译码之后对信息字执行解重排步骤的解重排装置。
44.权利要求43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重排步骤把存储在已被设定装置作用的信息字至少两个位位置内的位重新设置在至少两个相邻位位置内以获得解重排信息字。
45.权利要求31至4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译码装置,在没有第一控制信号时,设定装置把至少一个另外规定的位位置的逻辑值设定为“1”值,该至少一个另外规定的位位置是信息字规定的第三数目的前导位位置之一或是信息字规定的第四数目的尾随位位置之一,所述至少一个另外规定的位位置不与其它规定的位位置之一重合。
46.编码一系列(n-1)位信息字成为一系列n位信息字的编码方法,该编码方法可在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编码装置中被执行。
47.译码一系列n位信道字成为一系列(n-1)位信息字的译码方法,该译码方法可在权利要求31至45中任一权利要求的译码装置中被执行。
CN96190244A 1995-02-08 1996-01-19 编码方法和装置以及译码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01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5200305.1 1995-02-08
EP95200305 1995-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15A true CN1148915A (zh) 1997-04-30
CN1110143C CN1110143C (zh) 2003-05-28

Family

ID=821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02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0143C (zh) 1995-02-08 1996-01-19 编码方法和装置以及译码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5774077A (zh)
EP (1) EP0754372B1 (zh)
JP (1) JP3482212B2 (zh)
KR (1) KR100415873B1 (zh)
CN (1) CN1110143C (zh)
AT (1) ATE207265T1 (zh)
DE (1) DE69615950T2 (zh)
TW (1) TW300360B (zh)
WO (1) WO199602498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8632C (zh) * 2004-11-04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编码器和组合解码器
CN102411616A (zh) * 2011-10-28 2012-04-11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和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70416B1 (ko) * 1996-10-31 2003-04-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고밀도 데이터의 기록/재생을 위한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장치
US6097320A (en) * 1998-01-20 2000-08-01 Silicon Systems, Inc. Encoder/decoder system with suppressed error propagation
JP3983922B2 (ja) * 1999-04-26 2007-09-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方法
US6917313B1 (en) 2002-01-16 2005-07-1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C-free codes
US6836226B2 (en) * 2002-11-12 2004-12-28 Pulse-Link, Inc. Ultra-wideband pulse mod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203964B1 (en) * 2003-10-07 2007-04-10 Elmer V. Pass Method of stopping internet viruses
US20050271150A1 (en) * 2004-06-07 2005-12-08 Steve Moore Digital mod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397179B2 (ja) * 2009-11-17 2014-01-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符号化プログラム、データ復号化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6751A (ja) * 1981-09-11 1983-03-18 Sony Corp Z値符号変調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974678B2 (ja) * 1988-06-23 1999-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誤り検出方式
NL9002772A (nl) * 1990-09-21 1992-04-16 Philips Nv Inrichting voor het optekenen van een digitaal informatiesignaal in een registratiedrager.
JP3224418B2 (ja) * 1992-05-21 2001-10-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データ列2次変調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8632C (zh) * 2004-11-04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编码器和组合解码器
CN102411616A (zh) * 2011-10-28 2012-04-11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和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CN102411616B (zh) * 2011-10-28 2014-11-19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和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9511894A (ja) 1997-11-25
US5854596A (en) 1998-12-29
EP0754372A1 (en) 1997-01-22
JP3482212B2 (ja) 2003-12-22
TW300360B (zh) 1997-03-11
DE69615950T2 (de) 2002-05-29
US5774077A (en) 1998-06-30
KR970702621A (ko) 1997-05-13
DE69615950D1 (de) 2001-11-22
CN1110143C (zh) 2003-05-28
ATE207265T1 (de) 2001-11-15
EP0754372B1 (en) 2001-10-17
KR100415873B1 (ko) 2004-04-28
WO1996024987A1 (en) 1996-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117311B (fi) Menetelmä informaatiosanojen konvertoimiseksi ja tallennusvälineen tuottamiseksi, koodauslaite, laite informaation tallentamiseksi, signaali, tallennusväline, dekoodauslaite ja lukulaite
US4677421A (en) Digital information signal encoding method with reduced run length and improved self-clocking
US4675650A (en) Run-length limited code without DC level
KR930000453B1 (ko) 디지틀변조장치와 복조장치
CN1110143C (zh) 编码方法和装置以及译码方法和装置
JPH08335884A (ja) 5ビット4トリット符号体系
CN1266556A (zh) 编码多字信息的方法、设备和载体
JPS60140982A (ja) デジタル符号語を検出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EP0868785B1 (en) Conversion of a sequence of m-bit information words into a modulated signal
JPS583350A (ja) 2進デ−タのコ−ド化方法
JPS60140980A (ja) データ符号化および復号用の装置
CN1386327A (zh) 把二进制信息信号的数据比特流变换成约束的二进制信道信号的数据比特流的方法,用于编码的装置,包括约束的二进制信道信号的数据比特流的信号,记录载体,用于译码的方法,用于译码的装置
CN113314187A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解码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00055974A1 (en) ENCODING/DECODING n-BIT SOURCE WORDS INTO CORRESPONDING m-BIT CHANNEL WORDS, AND VICE VERSA, SUCH THAT THE CONVERSION IS PARITY INVERTING
TW516292B (en) A device for encoding/decoding n-bit source words into corresponding m-bit channel words, and vice versa
CN115600627A (zh) 一种彩色二维码生成方法
CN115312128A (zh) Dna编码方法、解码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KR100529807B1 (ko) m비트정보워드들의시퀀스를변조신호로변환하는방법,레코드캐리어생성방법,코딩장치,디코딩장치,기록장치,판독장치,신호및레코드캐리어
JP3029863B2 (ja) 圧縮データの復号化装置
Shi et al. On the use of splitting vectors with zero components for constrained encoder design
CN86102400A (zh) 译码电路
Vinding Implementation of a ternary coder/decoder
CN1155349A (zh) 转换m-比特信息字序列为被调制信号的方法,制造记录载体的方法,编码设备,译码设备,记录设备,读出设备,信号以及记录载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