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6283A - 离合机构和锁体 - Google Patents

离合机构和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6283A
CN114876283A CN202210668575.5A CN202210668575A CN114876283A CN 114876283 A CN114876283 A CN 114876283A CN 202210668575 A CN202210668575 A CN 202210668575A CN 114876283 A CN114876283 A CN 114876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shaft body
groove
shaft
lock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685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6857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62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6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6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00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10Bolts of locks or night latch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离合机构和锁体。基于本申请,离合机构可以利用离合锁块形成的面接触能够提高闭合状态下的连接强度;而且,离合锁块的面接触所需的接触面积可以通过轴向方向上的尺寸来保证,而不需要依赖于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扩张,由此,有助于减小离合机构占用的径向空间。另外,离合锁块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可以被约束为与离合推板保持同步,在离合状态为断开状态时,该约束可以避免该离合锁块由于外部震动而发生窜动,由此可以避免离合状态从断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误切换,从而可以消除锁体存在误开锁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离合机构和锁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锁体领域,特别涉及适用于锁体的一种离合机构、以及应用该离合机构的一种锁体。
背景技术
锁体中的离合机构用于实现把手与锁体之间的离合状态切换。其中,当离合状态为闭合状态时,把手可以通过离合机构与锁体中的开锁执行机构传动连接,从而,开锁执行机构可以响应于施加在把手的操作力实现开锁;当离合状态为断开状态时,施加在把手的操作力不会传递至开锁执行机构,以使得把手只能响应于操作力而相对于锁体空转。
为了实现离合状态的切换,离合机构中通常包括相互套接的两个轴体、以及可移动的销钉,其中,两个轴体分别连接把手和开锁执行机构;当销钉在驱动力的驱使下沿径向方向穿入至两个轴体在套接部分的销孔时,两个轴体可以同步旋转,从而使离合状态被置为闭合状态;当驱动力消失时,销钉可以被复位元件产生的弹性力而自动退出至两个轴体之外,以恢复两个轴体之间可相对旋转的自由状态,从而使离合状态被置为断开。
其中,为了便于销钉的顺利穿入和退出,销钉与两个轴体的销孔通常采用间隙配合,因此,销钉与销孔之间只能在相切位置处形成线接触,由此导致两个轴体之间通过销钉的连接强度较弱。
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线接触的长度范围来提高连接强度,但这样的提高幅度有限,而且需要增加两个轴体在套接部分的叠加厚度、并相应增加销钉的长度。从而,导致从两个轴体完全退出的销钉在两个轴体外侧占用的径向空间也会随之增大,进而导致离合机构的占用空间较大。
由此可见,利用销钉的离合机构提供的连接强度较低、且占用的径向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离合机构、以及一种锁体,有助于提升离合机构在闭合状态下的连接强度、且有助于减小离合机构占用的径向空间。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离合机构,包括:
第一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周壁具有第一开口槽,并且,所述第一开口槽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周壁;
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与所述第一轴体同轴装设,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开口槽,并且,所述第二开口槽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周壁;
第一复位元件,所述第一复位元件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产生第一复位力,所述第一复位力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开口槽的相位对齐所述第一开口槽;
离合推板,所述离合推板用于响应于驱动力沿所述第一轴体的径向方向平移,所述平移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轴体的进给、以及远离所述第一轴体的回退;
离合锁块,其中:
当所述离合锁块被进给的所述离合推板推送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中时,所述离合锁块与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的槽壁形成面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置为闭合状态;
当所述离合锁块脱离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时,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的离合状态被释放为断开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离合锁块在所述第一轴体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被约束为与所述离合推板保持同步;其中,所述离合锁块通过被回退的所述离合推板的牵引而脱离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离合推板具有弧形滑槽;所述离合锁块通过所述弧形滑槽装设于所述离合推板;其中,所述弧形滑槽在所述第一轴体的径向方向上对所述离合锁块形成限位约束;并且,当所述离合锁块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中时,所述弧形滑槽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轴体的轴线重合,以允许所述离合锁块随所述第二轴体和所述第一轴体的同步旋转而摆动。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离合锁块包括锁块主体和钩挂构件;其中,所述锁块主体用于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的槽壁形成面接触;并且,所述钩挂构件装设于所述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对所述钩挂构件形成在径向方向上的限位约束;当所述弧形滑槽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轴体的轴线重合时,所述钩挂构件响应于所述离合锁块的摆动而在所述弧形滑槽内滑动、并且保持所述弧形滑槽在径向方向上产生的所述限位约束。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钩挂构件包括凸臂和插柱;其中,所述凸臂从所述锁块主体侧向外凸;并且,所述插柱位于所述凸臂的臂端并插入在所述弧形滑槽中,所述插柱位于所述凸臂的臂端并插入在所述弧形滑槽中,所述插柱与所述弧形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弧形滑槽对所述插柱产生在径向方向上的所述限位约束。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轴体还具有导向构件;所述离合锁块与所述导向构件滑动配合;其中,所述导向构件用于使所述离合锁块随所述离合推板的进给和回退的移动路径均对准所述第一开口槽。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导向构件包括导向板和导向槽,其中,所述导向板从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周壁向外突出,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一轴体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导向板,并且,并且,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开口槽连通;所述离合锁块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还包括:第三轴体,所述第三轴体与所述第一轴体同轴装设,所述第三轴体的外周壁具有第三开口槽,并且,所述第三开口槽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三轴体的外周壁;第二复位元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三轴体之间产生第二复位力,所述第二复位力用于驱使所述第三开口槽的相位对齐所述第一开口槽;其中,所述第二轴体装设在所述第一轴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轴体装设在所述第一轴体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第一轴体的相反两端;并且:当所述离合锁块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中时,所述离合锁块进一步嵌入在与所述第一开口槽相位对齐的所述第三开口槽中,并且,所述离合锁块进一步与所述第三开口槽的槽壁形成面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三轴体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置为闭合状态;当所述离合锁块脱离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时,所述离合锁块进一步脱离所述第三开口槽,以使得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三轴体之间的离合状态被释放为断开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轴体具有第一方孔;所述第二轴体具有第二方孔;所述第三轴体具有第三方孔;其中,所述第二方孔中穿设有与第一把手传动连接的第一方棒,所述第三方孔中穿设有与第二把手传动连接的第二方棒;并且,所述第一方棒和所述第二方棒中的任意一个进一步穿设在所述第一方孔中,或者,所述第一方棒和所述第二方棒均避让在所述第一方孔外。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口槽在与所述第一开口槽相位对齐时,所述第二开口槽与所述第一开口槽连通;所述第三开口槽在与所述第一开口槽相位对齐时,所述第三开口槽与所述第一开口槽连通;所述离合锁块包括锁块主体,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以及所述第三开口槽连通形成的槽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以及所述第三开口槽的槽壁均形成面接触。
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锁体,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离合机构。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还包括开闭锁执行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轴体还具有联动凸台,所述联动凸台位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周壁,并且,所述联动凸台用于与所述开锁执行机构传动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离合机构的离合锁块能够通过与第一轴体的第一开口槽、以及第二轴体的第二开口槽的面接触,使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置为闭合状态,由此,相比于基于销钉的线接触方式,利用离合锁块形成的面接触能够提高离合机构在闭合状态下的连接强度;而且,实现离合锁块与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的面接触所需的接触面积,可以通过轴向方向上的尺寸来保证,而不需要像使用销钉的方式那样必须依赖于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扩张,由此,有助于减小离合机构占用的径向空间。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离合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的装配结构在离合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的装配结构在离合断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如图1所示离合机构的第一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7为如图1所示离合机构的第二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8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中的轴体装配结构的实例示意图;
图9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中的离合锁块与离合推板和第一轴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0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中的离合锁块与离合推板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中的离合锁块与第一轴体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第一轴体
11 第一开口槽
121 第一定位凸台
122 第二定位凸台
13 第一止位构件
15 第一方孔
16 导向构件
161 导向板
162 导向槽
171 第一拨柱
172 第二拨柱
18 第一联动凸台
19 第二联动凸台
20 第二轴体
21 第二开口槽
22 第一定位槽
23 第二止位构件
25 第二方孔
27 第一容纳槽
28 第一拨柱槽
30 第三轴体
31 第三开口槽
32 第二定位槽
33 第三止位构件
35 第三方孔
37 第二容纳槽
38 第二拨柱槽
50 离合锁块
51 锁块主体
52 钩挂构件
521 凸臂
522 插柱
53 配重凸块
60 离合推板
600 弧形滑槽
71 第一复位元件
72 第二复位元件
80 驱动模组
81 线缆
82 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离合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的装配结构在离合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的装配结构在离合断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
请参见图1并同时结合图2至图5,在该实施例中,离合机构可以装设在锁体中,并且,该离合机构包括沿轴向方向同轴装设的第一轴体10、第二轴体20以及第三轴体30,其中,第二轴体20可以装设在第一轴体10的第一端,第三轴体30可以装设在第一轴体10的第二端,并且,第一轴体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该第一轴体10的相反两端。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轴体10、第二轴体20以及第三轴体30的轴向方向可以是垂直于门扇的方向。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轴体10可以与锁体的开锁执行机构传动连接。例如,第一轴体10的外周壁可以具有用于与锁体的开锁执行机构传动连接第一联动凸台18和第二联动凸台19。其中,第一联动凸台18和第二联动凸台19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与开锁执行机构中用于驱动斜舌组件的第一部分传动连接,并且,第一联动凸台18和第二联动凸台19中的另外一个可以与开锁执行机构中用于驱动方舌组件的第二部分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联动凸台18和第二联动凸台19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第一轴体10与开锁执行机构传动连接的功能,而对于开锁执行机构本身的结构特征以及驱动方式,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并不做任何限制。另外,为了限制第一轴体10在锁体内的转动行程,该第一轴体10的外周壁还可以具有第一止位构件13,该第一止位构件13可以用于与锁体内为约束第一轴体10的转动行程而对应设置的限位结构限位配合。
而且,在实际使用时,第二轴体20可以通过第一方棒与第一把手传动连接,第三轴体30可以通过第二方棒与第二把手传动连接:
当第一轴体10与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二轴体20可以响应于施加在第一把手的第一操作力而相对于第一轴体10旋转,以产生第一把手空转、且不能通过第一轴体10触发开锁执行机构开锁的效果;
当第一轴体10与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由于开锁验证通过而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轴体20可以响应于施加在第一把手的第一操作力,带动第一轴体10同步旋转,以产生第一把手通过第一轴体10触发开锁执行机构开锁的效果;
当第一轴体10与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三轴体30可以响应于施加在第二把手的第二操作力而相对于第一轴体10旋转,以产生第二把手空转、且不能通过第一轴体10触发开锁执行机构开锁的效果;
当第一轴体10与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由于开锁验证通过而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轴体30可以响应于施加在第二把手的第二操作力,带动第一轴体10同步旋转,以产生第二把手通过第一轴体10触发开锁执行机构开锁的效果。
与第一轴体10的第一止位构件13同理,第二轴体20的外周壁可以具有第二止位构件23、第三轴体30的外周壁可以具有第三止位构件33,分别用于与锁体内为约束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的转动行程而对应设置的限位结构限位配合。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旋转把手或配置有推拉模块的推拉把手,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为位于门扇外侧的外把手,并且,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中的另外一个可以为位于门扇内侧的内把手,也就是,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轴体10的相反两端分别设置离合状态可切换的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是为了使应用该离合机构的锁体的安装方向,支持对门扇内侧与门扇外侧的换向适配,即,锁体的任意一侧都可以朝向门扇内侧或门扇外侧。
另外,对于门扇内侧的内把手,可能存在免除开锁验证的需求,若如此,则:
当通过第一方棒与第二轴体20传动连接的第一把手为内把手时,该第一方棒可以进一步与第一轴体10连接,此时,即便第一轴体10与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为断开状态,第一轴体10与第二轴体20也仍然可以被第一方棒常态地置为可同步旋转,而第一轴体10与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在断开状态时是允许第一轴体10与第三轴体30相对旋转的;
当通过第二方棒与第三轴体30传动连接的第二把手为内把手时,该第二方棒可以进一步与第一轴体10连接,此时,即便第一轴体10与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为断开状态,第一轴体10与第三轴体30也仍然可以被第二方棒常态地置为可同步旋转,而第一轴体10与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在断开状态时是允许第一轴体10与第二轴体20相对旋转的。
例如,第一轴体10可以具有第一方孔15,第二轴体20可以具有第二方孔25,第三轴体30可以具有第三方孔35,其中,第二方孔25中穿设与第一把手传动连接的第一方棒,第三方孔35中穿设与第二把手传动连接的第二方棒,并且:
第一方棒和第二方棒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进一步穿设在第一轴体10的第一方孔15中,以使得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中对应的一个与第一轴体10在离合状态为断开状态时可以同步旋转、另一个则可以在离合状态为断开状态时相对于第一轴体10旋转;或者,第一方棒和第二方棒可以均避让在第一轴体10的第一方孔15外,以使得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中的每一个在离合状态为断开状态时都能够相对于第一轴体10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若不需要应用该离合机构的锁体的安装方向支持对门扇内侧与门扇外侧的换向适配,则,该离合机构也可以只包括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或者只包括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
图6为如图1所示离合机构的第一简化结构示意图。图7为如图1所示离合机构的第二简化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示出了离合机构由于不需要锁体支持换向适配而只包括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的情况,此时,第一轴体10除了与锁体的开锁执行机构传动连接之外,还可以通过穿设在第一方孔15的第二方棒与第二把手传动连接,并且,第二轴体20仍可以通过第一方棒与第一把手传动连接;图7中示出了离合机构由于不需要锁体支持换向适配而只包括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的情况,此时,第一轴体10除了与锁体的开锁执行机构传动连接之外,还可以通过穿设在第一方孔15的第一方棒与第一把手传动连接,并且,第三轴体30仍可以通过第二方棒与第二把手传动连接。
而且,通过图6和图7的对比可知,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的实质作用是基本相同的,都是通过方棒与把手传动连接,因此,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的命名中所使用的″第二″和″第三″的序号是可以互换对调的。
请回看图1并同时结合图2至图5,为了实现离合状态的切换,该实施例中的离合机构还包括离合锁块50以及离合推板60,并且:
第一轴体10的外周壁具有第一开口槽11,并且,该第一开口槽11可以沿轴向方向贯穿第一轴体10的外周壁;
第二轴体20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开口槽21,并且,该第二开口槽21可以沿轴向方向贯穿第二轴体20的外周壁;
第三轴体20的外周壁具有第三开口槽31,并且,该第三开口槽31可以沿轴向方向贯穿第三轴体30的外周壁。
离合推板60用于响应于驱动力沿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平移,离合推板60的平移包括朝向第一轴体10的进给、以及远离第一轴体10的回退,其中,该驱动力可以是响应于开锁认证的认证成功事件而被触发产生的。
例如,该实施例中的离合机构可以包括驱动模组80,该驱动模组80可以包括外壳、在外壳内部装设的诸如电机等动力元件、以及在外壳内部装设的诸如减速器等传动组件,该动力元件可以产生驱动力,并且,该动力元件响应于开锁认证的认证成功事件而产生的驱动力可以通过传动组件被施加到离合推板60,从而驱动离合推板60产生进给或回退的平移。
在该实施例中,以动力元件由外接电源供电为例,即,该驱动模组80还可以包括线缆81以及位于线缆81的端部的接头82,该接头8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供电接口,以使得外部电源提供的电能通过线缆81被供给至该驱动模组80中的动力元件,并且,该接头82还可以进一步用于连接与外部电源的供电接口集成在一起的信号接口,以使得外部控制信号能够通过线缆81被供给至该驱动模组80中的动力元件。
但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中并不排斥在驱动模组80中部署诸如电池等自供电电源的方案。即便驱动模组80中部署诸如电池等自供电电源,也仍然可以保留线缆81以及位于线缆81的端部的接头82,在此情况下,接头82可以仅用于连接外部控制装置的信号接口。
离合锁块50被配置为:
当离合锁块50被进给的离合推板60推送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中时,离合锁块50与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的槽壁均形成面接触,以使得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以及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均被置为闭合状态,此时,即便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第一方棒常态地置为闭合状态、或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第二方棒常态地置为闭合状态,也不会阻碍离合锁块50在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中的嵌入;
当离合锁块50脱离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时,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以及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均被释放为断开状态,此时,若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通过第一方棒常连接、或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通过第二方棒连接,则,可以允许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同步旋转、或允许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同步旋转。
对于如图6所示的简化结构,即,第一轴体10可以与锁体的开锁执行机构传动连接、以及通过第二方棒与第二把手传动连接,第二轴体20可以通过第一方棒与第一把手传动连接,离合锁块50可以被配置为:
当离合锁块50被进给的离合推板60推送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中时,离合锁块50与第一开口槽11和第二开口槽21的槽壁均形成面接触,以使得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置为闭合状态;
当离合锁块50脱离第一开口槽11和第二开口槽21时,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释放为断开状态。
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结构可以看作是相对于如图6所示的简化结构而进一步包括第三轴体30,并且:
当离合锁块50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第一开口槽11和第二开口槽21中时,离合锁块50进一步嵌入在与第一开口槽11相位对齐的第三开口槽31中,并且,离合锁块50进一步与第三开口槽31的槽壁均形成面接触,以使得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置为闭合状态;
当离合锁块50被回退的离合推板60牵引脱离第一开口槽11和第二开口槽21时,离合锁块50进一步脱离第三开口槽31,以使得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释放为断开状态。
对于如图7所示的简化结构,其原理与如图6所示的简化结构实质相同,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离合机构的离合锁块50能够通过与第一轴体10的第一开口槽11、以及第二轴体20的第二开口槽21和/或第三轴体30的第三开口槽31的面接触,使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和/或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置为闭合状态,由此,相比于基于销钉的线接触方式,利用离合锁块50形成的面接触能够提高离合机构在闭合状态下的连接强度。
而且,实现离合锁块50与第一开口槽11、以及第二开口槽21和/或第三开口槽31的面接触所需的接触面积,可以通过轴向方向上的尺寸来保证,而不需要像使用销钉的方式那样必须依赖于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扩张,由此,有助于减小离合机构占用的径向空间。
如前所述,离合锁块50与第一开口槽11、以及第二开口槽21和/或第三开口槽31形成面接触的嵌入配合,需要第一开口槽11、以及第二开口槽21和/或第三开口槽31的相位对齐,因此,在该实施例的离合机构中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用于促使第一开口槽11、以及第二开口槽21和/或第三开口槽31相位对齐的复位机构,请参见图1以及图6和图7:
在如图1和图6所示的离合机构包括第二轴体20的情况下,该离合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复位元件71,该第一复位元件71可以在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之间产生第一复位力,该第一复位力用于驱使第二开口槽21的相位对齐第一开口槽11;
在如图1和图7所示的离合机构包括第三轴体30的情况下,该离合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复位元件72,该第二复位元件72可以在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之间产生第二复位力,该第二复位力用于驱使第三开口槽31的相位对齐第一开口槽11。
图8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中的轴体装配结构的实例示意图。请参见图8,以离合机构包括第一轴体10、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并且第一复位元件71和第二复位元件72均选用弹簧为例,第一轴体10的第一端的端面可以具有沿轴向方向凸起的第一拨柱171,并且,第一轴体10的第二端的端面可以具有沿轴向方向凸起的第二拨柱172。
相应地,第二轴体20朝向第一轴体10的端面可以具有用于布置第一复位元件71(例如第一弹簧)的第一容纳槽27,该第一容纳槽27可以呈环绕轴线方向弯曲的弧状,以使得第一复位元件71(例如第一弹簧)可以以弯曲状态被布置在第一容纳槽27中,并且,第二轴体20朝向第一轴体10的端面在第一容纳槽27的一端还具有第一拨柱槽28。
当第一轴体10的第一开口槽11与第二轴体20的第二开口槽21相位对齐时,第一轴体10的第一拨柱171位于第一拨柱槽28内;
当第二轴体20响应于施加在第一把手的第一操作力相对于第一轴体10旋转时,或者,当第一轴体10响应于施加在第二把手的第二操作力相对于第二轴体20旋转时,第一轴体10的第一开口槽11与第二轴体20的第二开口槽21之间具有相位偏移,并且,第一轴体10的第一拨柱171可以从第一拨柱槽28移动至第一容纳槽27内挤压第一复位元件71(例如第一弹簧);
响应于引发相位偏移的第一操作力或第二操作力的消失,被挤压的第一复位元件71(例如第一弹簧)产生的弹力可以驱使第一拨柱171从第一容纳槽27回位至第一拨柱槽28,第一拨柱171的回位能够促使第二轴体20相对于第一轴体10的复位回转,使第一轴体10的第一开口槽11与第二轴体20的第二开口槽21恢复为相位对齐的状态。
同理,第三轴体30朝向第一轴体10的端面可以具有用于布置第二复位元件72(例如第二弹簧)的第二容纳槽37,该第二容纳槽37可以呈环绕轴线方向弯曲的弧状,以使得第二复位元件72(例如第二弹簧)可以以弯曲状态被布置在第二容纳槽37中,并且,第三轴体30朝向第一轴体10的端面在第二容纳槽37的一端还具有第二拨柱槽38。
当第一轴体10的第一开口槽11与第三轴体30的第三开口槽31相位对齐时,第一轴体10的第二拨柱172位于第二拨柱槽38内;
当第三轴体30响应于施加在第二把手的第二操作力相对于第一轴体10旋转时,或者,当第一轴体10响应于施加在第一把手的第一操作力相对于第二轴体20旋转时,第一轴体10的第一开口槽11与第三轴体30的第三开口槽31之间具有相位偏移,并且,第一轴体10的第二拨柱172可以从第二拨柱槽38移动至第二容纳槽37内挤压第二复位元件72(例如第二弹簧);
响应于引发相位偏移的第一操作力或第二操作力的消失,被挤压的第二复位元件72(例如第二弹簧)产生的弹力可以驱使第二拨柱172从第二容纳槽37回位至第二拨柱槽38,第二拨柱172的回位能够促使第三轴体30相对于第一轴体10的复位回转,使第一轴体10的第一开口槽11与第三轴体30的第三开口槽31恢复为相位对齐的状态。
仍参见图8、并结合图1以及图6和图7:
对于如图1和图6所示的离合机构包括第二轴体20的情况,为了限制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相位行程,第一轴体10的第一端的端面还可以具有第一定位凸台121,第二轴体20朝向第一轴体10的端面还可以具有第一定位槽22,该第一定位槽22可以呈环绕轴线方向弯曲的弧状,并且,第一定位凸台121可以与第一定位槽22滑动配合,从而,第一轴体10和第二轴体20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相位行程,可以被约束在第一定位凸台121与第一定位槽22的滑动配合的范围内;
对于如图1和图7所示的离合机构包括第三轴体30的情况,为了限制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相位行程,第一轴体10的第二端的端面还可以具有第二定位凸台122,第三轴体30朝向第一轴体10的端面还可以具有第二定位槽32,该第二定位槽32可以呈环绕轴线方向弯曲的弧状,并且,第二定位凸台122可以与第二定位槽32滑动配合,从而,第一轴体10和第三轴体30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相位行程,可以被约束在第二定位凸台122与第二定位槽32的滑动配合的范围内。
如图8所示的基于弹簧的实例装配结构,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举例说明的一种可以支持第一轴体10与第二轴体20和/或第三轴体30之间的复位回转和行程限位的示例性方式,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装配结构并不应当被认为是局限在如图8所示的结构。例如,第一复位元件71和第二复位元件72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选用扭簧,相应地,通过设置限制扭簧的支脚的结构,也可以实现第一轴体10与第二轴体20和/或第三轴体30之间的复位回转。再例如,在端面设置的用于行程限位的凸台和槽的滑动配合方式,也可以替换为设置在外周壁的其他形态的结构。
除了在确保连接强度的同时有助于减小占用的径向空间的技术效果之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离合机构还可以通过其他改进而进一步具有提高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这里所述的安全性的提高,是相对于销钉方式而言。具体地,对于采用销钉作为离合切换的连接元件的情况,在离合状态为断开状态时,销钉仅受到促使其退出轴体的弹性复位力约束,但若离合机构所在的锁体受到诸如敲击等外部震动,并且,外部震动能够使销钉产生克服弹性复位力约束的窜动,则,窜动的销钉可能会误穿入两个轴体在套接部分的销孔,由此导致离合状态从断开状态误切换至闭合状态,即便这样的误切换是暂时性的,只要在销钉频繁发生窜动的期间内持续对把手施加操作力,也仍然有可能导致锁体的误开锁,进而导致锁体存在误开锁的安全隐患。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除了利用离合锁块50替代销钉作为离合切换的连接元件之外,还可以将该离合锁块50在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约束为与离合推板60保持同步,即,该离合锁块50不但被进给的离合推板60推压嵌入在第一开口槽11、以及第二开口槽21和/或第三开口槽31中,而且,该离合锁块50还可以通过被回退的离合推板60的牵引而脱离第一开口槽11、以及第二开口槽21(如图1或图6所示的情况)和/或第三开口槽31(如图1或图7所示的情况),并且,在离合状态处于断开状态的期间内,回退的离合推板60对该离合锁块50保持持续的牵引状态。
可见,由于离合锁块50在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被约束为与离合推板60保持同步,因此,在离合状态为断开状态时,该离合锁块50在径向方向上受到的约束可以避免该离合锁块50由于外部震动而发生窜动,由此可以避免离合状态由于连接元件(即离合锁块50)的窜动而从断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误切换,从而可以消除锁体存在误开锁的安全隐患。
图9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中的离合锁块与离合推板和第一轴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10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中的离合锁块与离合推板的装配状态示意图。图11为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中的离合锁块与第一轴体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请先参见图9和图10,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论离合机构是包括第一轴体10、以及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中的其中一个,还是同时包括第一轴体10以及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为了使该离合锁块50在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被约束为与离合推板60保持同步,离合推板60可以具有弧形滑槽600。
其中,离合锁块50可以通过弧形滑槽600装设于离合推板60,并且,弧形滑槽600在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上对离合锁块50形成限位约束,以使得当离合锁块50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第一开口槽11、以及第二开口槽21和/或第三开口槽31中时:
弧形滑槽600的圆心与第一轴体10的轴线重合,以允许离合锁块50随第二轴体20和第一轴体10的同步旋转、和/或第三轴体30和第一轴体10的同步旋转而摆动。
为了适配离合推板60的弧形滑槽600,以实现离合锁块50通过弧形滑槽600在离合推板60的装设,离合锁块50可以包括锁块主体51和钩挂构件52。
锁块主体51用于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第一开口槽11、以及第二开口槽21和/或第三开口槽31中,这里所述的″和/或″旨在表达:
对于如图1所示的离合机构包括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的情况,锁块主体51用于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中,例如,第二开口槽21在与第一开口槽11相位对齐时可以与第一开口槽11连通,第三开口槽31在与第一开口槽11相位对齐时可以与第一开口槽11连通,并且,锁块主体51用于嵌入在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连通形成的槽空间内、并与第一开口槽11和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的槽壁均形成面接触,此时,锁块主体51在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沿轴向方向的槽长度之和;
对于图6所示的离合机构包括第二轴体20、但不包括第三轴体30的情况,锁块主体51用于嵌入在相位对齐的第一开口槽11和第二开口槽21中,例如,第二开口槽21在与第一开口槽11相位对齐时可以与第一开口槽11连通,并且,锁块主体51用于嵌入在第一开口槽11和第二开口槽21连通形成的槽空间内、并与第一开口槽11和第二开口槽21的槽壁均形成面接触,此时,锁块主体51在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一开口槽11和第二开口槽21沿轴向方向的槽长度之和;
对于如图7所示的离合机构包括第三轴体30、但不包括第三轴体30的情况,锁块主体51用于嵌入在相位对齐的第一开口槽11和第三开口槽31中,例如,第三开口槽31在与第一开口槽11相位对齐时可以与第一开口槽11连通,并且,锁块主体51用于嵌入在第一开口槽11和第三开口槽31连通形成的槽空间内、并与第一开口槽11和第三开口槽31的槽壁均形成面接触,此时,锁块主体51在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一开口槽11和第三开口槽31沿轴向方向的槽长度之和。
为了使锁块主体51的形状规整,第一开口槽11、第二开口槽21以及第三开口槽31在旋转方向上的槽宽可以设置为相同。
钩挂构件52可以装设于弧形滑槽600,其中,弧形滑槽600对钩挂构件52形成在径向方向上的限位约束,并且:
当弧形滑槽600的圆心与第一轴体10的轴线重合时,钩挂构件52可以响应于离合锁块50随第二轴体20和第一轴体10的同步旋转、和/或第三轴体30和第一轴体10的同步旋转的摆动,而在弧形滑槽600内滑动、并且保持弧形滑槽600在径向方向上产生的限位约束。
例如,钩挂构件52可以包括凸臂521和插柱522,其中,凸臂521从锁块主体51侧向外凸,并且,插柱522位于凸臂521的臂端并插入在弧形滑槽600中,相应地,该插柱522可以与弧形滑槽600滑动配合、并且弧形滑槽600可以对该插柱522产生在径向方向上对离合锁块50的限位约束。
另外,从图9和图10中还可以看出,锁块主体51位于离合推板60朝向第一轴体10的外侧(即离合推板60的进给侧),钩挂构件52可以位于锁块主体51在轴向方向上的一端。因此,当离合推板60进给时,锁块主体51和钩挂构件52都可以受到离合推板60进给产生的推力,但当离合推板50回退时,只有位于锁块主体51一端的钩挂构件52可以受到离合推板60回退产生的牵引力,由此,可能导致锁块主体51在随回退的离合推板60脱离时发生倾斜。
在实际使用时,如前文所述,第一轴体10、第二轴体20以及第三轴体30的轴向方向可以是垂直于门扇的方向,并且,离合推板60进给或回退的移动方向则可以平行于门扇,基于这样的方向部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离合推板60的进给方向部署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并将离合推板60的回退方向布置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并且,离合锁块50还可以包括位于锁块主体51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的配重凸块53,从而,当离合推板50回退时,虽然只有位于锁块主体51一端的钩挂构件52可以受到离合推板60回退产生的竖直向下的牵引力,但锁块主体51另一端的配重凸块53产生的竖直向下的重力补偿可以使锁块主体51的两端受力平衡,从而,可以减轻、甚至避免锁块主体51在随回退的离合推板60脱离时的倾斜情况。
请再参见图9并结合图11,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论离合机构是包括第一轴体10、以及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中的其中一个,还是同时包括第一轴体10以及第二轴体20和第三轴体30,为了使离合锁块50的移动更稳定和准确,第一轴体10还可以具有导向构件16。
相应地,离合锁块50可以与导向构件16滑动配合,其中,该导向构件16用于使离合锁块50随离合推板60的进给和回退的移动路径均对准第一开口槽11,并且,基于第一复位元件71产生的第一复位力和第二复位元件72产生的第二复位力,与第一开口槽11对准的离合锁块50也可以同时对准与第一开口槽11相位对齐的第二开口槽21和/或第三开口槽31。
例如,导向构件16可以包括导向板161和导向槽162,其中,该导向板161可以从第一轴体10的外周壁向外突出,该导向槽162可以沿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设置在导向板161,并且,导向槽162可以与第一开口槽11连通;相应地,离合锁块50(例如锁块主体51)可以与导向槽162滑动配合。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锁体,该锁体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离合机构。
进一步地,该锁体还可以包括开锁执行机构,其中,第一轴体10还具有联动凸台(例如第一联动凸台18和第二联动凸台19中的至少之一),联动凸台位于第一轴体10的外周壁,并且,联动凸台用于与开锁执行机构传动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轴体(10),所述第一轴体(10)的外周壁具有第一开口槽(11),并且,所述第一开口槽(11)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轴体(10)的外周壁;
第二轴体(20),所述第二轴体(20)与所述第一轴体(10)同轴装设,所述第二轴体(20)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开口槽(21),并且,所述第二开口槽(21)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轴体(20)的外周壁;
第一复位元件(71),所述第一复位元件(71)在所述第一轴体(10)和所述第二轴体(20)之间产生第一复位力,所述第一复位力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开口槽(21)的相位对齐所述第一开口槽(11);
离合推板(60),所述离合推板(60)用于响应于驱动力沿所述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平移,所述平移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轴体(10)的进给、以及远离所述第一轴体(10)的回退;
离合锁块(50),其中:
当所述离合锁块(50)被进给的所述离合推板(60)推送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中时,所述离合锁块(50)与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的槽壁形成面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一轴体(10)和所述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置为闭合状态;
当所述离合锁块(50)脱离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时,所述第一轴体(10)和所述第二轴体(2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释放为断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锁块(50)在所述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置被约束为与所述离合推板(60)保持同步;
其中,所述离合锁块(50)通过被回退的所述离合推板(60)的牵引而脱离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推板(60)具有弧形滑槽(600);
其中,所述离合锁块(50)通过所述弧形滑槽(600)装设于所述离合推板(60);
并且,所述弧形滑槽(600)在所述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上对所述离合锁块(50)形成限位约束,以使得当所述离合锁块(50)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中时:所述弧形滑槽(600)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轴体(10)的轴线重合,以允许所述离合锁块(50)随所述第二轴体(20)和所述第一轴体(10)的同步旋转而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锁块(50)包括锁块主体(51)和钩挂构件(52);
其中,所述锁块主体(51)用于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中、并与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的槽壁形成面接触;
并且,所述钩挂构件(52)装设于所述弧形滑槽(600),所述弧形滑槽(600)对所述钩挂构件(52)形成在径向方向上的限位约束;
当所述弧形滑槽(600)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轴体(10)的轴线重合时,所述钩挂构件(52)响应于所述离合锁块(50)的摆动而在所述弧形滑槽(600)内滑动、并且保持所述弧形滑槽(600)在径向方向上产生的所述限位约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挂构件(52)包括凸臂(521)和插柱(522);
其中,所述凸臂(521)从所述锁块主体(51)侧向外凸;
并且,所述插柱(522)位于所述凸臂(521)的臂端并插入在所述弧形滑槽(600)中,所述插柱(522)与所述弧形滑槽(600)滑动配合,所述弧形滑槽(600)对所述插柱(522)产生在径向方向上的所述限位约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体(10)还具有导向构件(16);
所述离合锁块(50)与所述导向构件(16)滑动配合;
其中,所述导向构件(16)用于使所述离合锁块(50)随所述离合推板(60)的进给和回退的移动路径均对准所述第一开口槽(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16)包括导向板(161)和导向槽(162),其中,所述导向板(161)从所述第一轴体(10)的外周壁向外突出,所述导向槽(162)沿所述第一轴体(10)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导向板(161),并且,并且,所述导向槽(162)与所述第一开口槽(11)连通;
所述离合锁块(50)与所述导向槽(162)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轴体(30),所述第三轴体(30)与所述第一轴体(10)同轴装设,所述第三轴体(20)的外周壁具有第三开口槽(31),并且,所述第三开口槽(31)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三轴体(30)的外周壁;
第二复位元件(72),所述第二复位元件(72)在所述第一轴体(10)和所述第三轴体(30)之间产生第二复位力,所述第二复位力用于驱使所述第三开口槽(31)的相位对齐所述第一开口槽(11);
其中,所述第二轴体(20)装设在所述第一轴体(10)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轴体(30)装设在所述第一轴体(10)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为所述第一轴体(10)的相反两端,并且:
当所述离合锁块(50)嵌入在相位相互对齐的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中时,所述离合锁块(50)进一步嵌入在与所述第一开口槽(11)相位对齐的所述第三开口槽(31)中,并且,所述离合锁块(50)进一步与所述第三开口槽(31)的槽壁形成面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一轴体(10)和所述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置为闭合状态;
当所述离合锁块(50)脱离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时,所述离合锁块(50)进一步脱离所述第三开口槽(31),以使得所述第一轴体(10)和所述第三轴体(30)之间的离合状态被释放为断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体(10)具有第一方孔(15);
所述第二轴体(20)具有第二方孔(25);
所述第三轴体(30)具有第三方孔(35);
其中,所述第二方孔(25)中穿设有与第一把手传动连接的第一方棒,所述第三方孔(35)中穿设有与第二把手传动连接的第二方棒;
并且,所述第一方棒和所述第二方棒中的任意一个进一步穿设在所述第一方孔(15)中,或者,所述第一方棒和所述第二方棒均避让在所述第一方孔(15)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槽(21)在与所述第一开口槽(11)相位对齐时,所述第二开口槽(21)与所述第一开口槽(11)连通;
所述第三开口槽(31)在与所述第一开口槽(11)相位对齐时,所述第三开口槽(31)与所述第一开口槽(11)连通;
所述离合锁块(50)包括锁块主体(51),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一开口槽(11)、所述第二开口槽(21)以及所述第三开口槽(31)连通形成的槽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开口槽(1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以及所述第三开口槽(31)的槽壁均形成面接触。
11.一种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机构。
CN202210668575.5A 2022-06-14 2022-06-14 离合机构和锁体 Pending CN1148762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8575.5A CN114876283A (zh) 2022-06-14 2022-06-14 离合机构和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8575.5A CN114876283A (zh) 2022-06-14 2022-06-14 离合机构和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6283A true CN114876283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1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68575.5A Pending CN114876283A (zh) 2022-06-14 2022-06-14 离合机构和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62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3950A (zh) * 2023-05-11 2023-06-23 赛那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称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3950A (zh) * 2023-05-11 2023-06-23 赛那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称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78538B2 (ja) スウィング・ボルトを備えた鍵及びそ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アセンブリ
KR101871838B1 (ko) 디지털 도어락
CN102439253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KR910005293B1 (ko) 개량된 보울트 작동장치를 갖춘 래치보울트 작동 조립체
CN114876283A (zh) 离合机构和锁体
CN217518403U (zh) 离合机构和锁体
CN105041065A (zh) 一种房门锁体
EP0662552A2 (en) A door lever assembly
CN113027239A (zh) 锁体结构和锁具
CN217783181U (zh) 一种智能锁及锁体
JP2018513930A (ja) ロック体
CN114763724B (zh) 双锁芯锁头
CN111270909B (zh) 感应式锁具
EP3587710B1 (en) Lock cylinder and lockset
CN104652992A (zh) 门锁装置
CN219931887U (zh) 带自动触发机构的锁具
CN109519048B (zh) 面板锁
TWI764710B (zh) 碰簧銷自動解鎖型門鎖插芯
CN111485773B (zh) 一种车门锁把手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203634U (zh) 锁具结构
CN218150302U (zh) 一种锁体驱动结构
CN217783179U (zh) 一种锁体
CN214697324U (zh) 一种全高门电磁锁
JP2014167236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A2762906C (en) Latch structure of a fire door 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