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3179U - 一种锁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3179U
CN217783179U CN202221327512.5U CN202221327512U CN217783179U CN 217783179 U CN217783179 U CN 217783179U CN 202221327512 U CN202221327512 U CN 202221327512U CN 217783179 U CN217783179 U CN 217783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piece
bolt
main
sh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275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树温
邹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275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3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3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3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主锁舌、斜舌和驱动件,壳体内还设有插芯锁芯,插芯锁芯包括转轴部和突出于转轴部侧壁的突出部,突出部内设有能够绕转轴部转动的拨块,壳体内还设有可转动的主拨片、斜舌拨片和离合拨片;拨块绕转轴部转动时,能够推动主拨片转动以带动主锁舌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还能够推动斜舌拨片转动以带动斜舌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还能够推动离合拨片使驱动件解离合。采用如上结构,锁体能够通过插芯锁芯和对应的钥匙进行机械解锁,安全性较高;钥匙插入插芯锁芯后能够带动拨块旋转,仅需转动一周以下即可使锁体解锁,便捷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体。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通过非机械钥匙进行解锁的锁具,相比于传统机械锁更加智能化、简便化。
智能锁通过电力供能以正常运行,当出现断电或电机故障等意外情况时,智能门锁便无法通过密码、指纹识别等方式正常开锁,故需要设置机械解锁方式以防止意外。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门锁通常采用锁芯解锁和把手解锁两种方式,锁芯解锁是指通过插入机械钥匙,转动一周以上解锁锁舌,把手解锁是指直接通过转动把手以解锁。
其中,锁芯解锁需要转动一周以上,且无法同时解锁主锁舌和斜舌,便捷性较差;把手解锁无需对应的机械钥匙也可以开启智能门锁,安全性较差,且占用锁体空间较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捷性和安全性均较高的智能门锁机械解锁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性和安全性均较高的智能门锁机械解锁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主锁舌、斜舌和驱动件,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插芯锁芯,所述插芯锁芯包括转轴部和突出于所述转轴部侧壁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内设有能够绕所述转轴部转动的拨块,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可转动的主拨片、斜舌拨片和离合拨片;所述拨块绕所述转轴部转动时,能够推动所述主拨片转动以带动所述主锁舌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还能够推动所述斜舌拨片转动以带动所述斜舌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还能够推动所述离合拨片使所述驱动件解离合。
采用如上结构,锁体能够通过插芯锁芯和对应的钥匙进行机械解锁,安全性较高;钥匙插入插芯锁芯后能够带动拨块旋转,仅需转动一周以下即可使锁体解锁,便捷性较高。
可选地,还包括可转动的离合触发件,所述离合拨片设有离合传动凸块,所述离合触发件的两端侧壁分别抵接所述离合传动凸块和所述驱动件的解离合件;所述拨块推动所述离合拨片转动时,所述离合传动凸块能够推动所述离合触发件转动,以带动所述解离合件使所述驱动件解离合。
可选地,所述离合拨片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为所述离合拨片提供复位力;所述离合触发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为所述离合触发件提供复位力。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固定有斜舌导向部,所述斜舌设置于斜舌滑动部的一端,所述斜舌滑动部能够沿所述斜舌导向部滑动,并通过设置于另一端的斜舌限位块抵接所述斜舌导向部,所述斜舌拨片设有斜舌传动凸块;所述拨块推动所述斜舌拨片转动时,所述斜舌传动凸块能够推动所述斜舌限位块沿所述斜舌导向部滑动,以带动所述斜舌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斜舌滑动部外侧还套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斜舌和所述斜舌导向部,所述第三弹性件能够为所述斜舌提供复位力。
可选地,所述主锁舌设置于主锁舌固定板的一端,所述主锁舌固定板还设有主锁舌传动件,所述主锁舌传动件的两侧分别抵接所述主拨片和主锁舌拨块;所述拨块推动所述主拨片转动时,所述主拨片能够推动所述主锁舌传动件进而推动所述主锁舌拨块,所述主锁舌拨块带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移动,使所述主锁舌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主锁舌拨块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能够为所述主锁舌拨块提供复位力。
可选地,还包括上天地钩和下天地钩,所述上天地钩和所述下天地钩分别连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主锁舌固定板还设有两个天地钩拨块,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分别设有与所述天地钩拨块相对应的上滑槽和下滑槽;所述主锁舌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时能够带动两所述天地钩拨块分别在所述上滑槽和所述下滑槽内滑动,以使所述上天地钩和所述下天地钩对应的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左副舌和右副舌,二者分别连有左副舌固定板和右副舌固定板,所述锁体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左副舌传动件和右副舌传动件,二者还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所述左副舌固定板和所述左副舌传动件分别设有对应的左副舌拨块和左副滑槽,所述右副舌固定板和所述右副舌传动件分别设有对应的右副舌拨块和右副滑槽;当所述上天地钩和所述下天地钩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时,能够分别对应带动所述左副舌传动件和所述右副舌传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左副舌拨块和所述右副舌拨块分别在所述左副滑槽和所述右副滑槽滑动,使所述左副舌和所述右副舌对应的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锁芯固定框和锁芯固定杆,所述锁芯固定框和所述插芯锁芯的所述突出部均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锁芯固定杆能够穿过二者的所述固定孔以将二者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或,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所述下定位座包括半圆柱形结构,所述斜舌拨片和所述离合拨片套设于所述半圆柱形结构且能够与其同轴转动,并限位于所述上定位座和所述下定位座之间;和/或,所述壳体包括侧边条、上盖和下盖,三者拼合形成所述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锁体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除上盖和下盖以外其他结构的同轴爆炸图;
图3是图1中插芯锁芯和定位座部分的同轴爆炸图;
图4是图1中斜舌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锁体的各锁舌均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锁体的各锁舌均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插芯锁芯、11转轴部、12突出部、13拨块、14钥匙孔;
21主锁舌、22主拨片、23主锁舌传动件、24主锁舌固定板、25主锁舌拨块;
31斜舌、32斜舌拨片、321斜舌传动凸块、33斜舌滑动部、331限位环、34斜舌导向部、35斜舌限位块、36第三弹性件、37斜舌缓冲垫;
41驱动件、411解离合件、42离合拨片、421离合传动凸块、43离合触发件;
51第一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3第四弹性件、54侧边条、55上盖、56下盖;
61上天地钩、62下天地钩、63上固定板、631上滑槽、64下固定板、641下滑槽、65天地钩拨块;
71左副舌、72右副舌、73左副舌固定板、731左副舌拨块、732左副舌导向槽、74右副舌固定板、741右副舌拨块、742右副舌导向槽、75左副舌传动件、751左副滑槽、752左副舌导向块、76右副舌传动件、761右副滑槽、762右副舌导向块;
81锁芯固定框、82锁芯固定杆、83固定孔、84上定位座、85下定位座、851定位座限位件、86定位座固定件、87定位座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锁体,请参考图1-6,锁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主锁舌21、斜舌31和驱动件41,壳体内还设有插芯锁芯1,插芯锁芯1包括转轴部11和突出于转轴部11侧壁的突出部12,突出部12内设有能够绕转轴部11转动的拨块13,壳体内还设有可转动的主拨片22、斜舌拨片32和离合拨片42;拨块13绕转轴部11转动时,能够推动主拨片22转动以带动主锁舌2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还能够推动斜舌拨片32转动以带动斜舌3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还能够推动离合拨片42使驱动件41解离合。
其中,壳体包括侧边条54,侧边条54设有与主锁舌21和斜舌31相对应的孔洞,主锁舌21和斜舌31能够通过对应的孔洞穿过侧边条54,当二者穿出侧边条54时,即为伸出状态,当二者未穿出侧边条54时,即为缩回状态。
本文中当各锁舌处于伸出状态时,即相当于各锁舌处于锁定工作位置,此时锁体处于锁定状态;当各锁舌处于缩回状态时,即相当于各锁舌处于解锁工作位置,此时锁体处于解锁状态。
采用如上结构,锁体能够通过插芯锁芯1和对应的钥匙进行机械解锁,安全性较高;钥匙插入插芯锁芯1后转动,以带动拨块13旋转,仅需转动一周以下即可使锁体解锁,便捷性较高。
具体请参考图1-3,插芯锁芯1的转轴部11为圆柱形结构,其侧壁突出设有拱形的突出部12,拨块13设置于转轴部11和突出部12的轴向中部,即转轴部11和突出部12轴向中部的部分结构独立设置以形成拨块13,拨块13能够绕转轴部11轴向转动,以使其突出于转轴部11侧壁的部分转动并推动主拨片22、斜舌拨片32和离合拨片42,由此可知,主拨片22、斜舌拨片32和离合拨片42的设置位置应与拨块13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使拨块13能够抵接并推动三者。
拨块13的转动由插入插芯锁芯1的钥匙进行控制,具体的,插芯锁芯1的转轴部11顶部设有钥匙孔14,对应的钥匙能够从钥匙孔14插入转轴部11内部,当钥匙转动时,便能够带动拨块13转动以推动主拨片22、斜舌拨片32和离合拨片42,进而使驱动件41解离合,使主锁舌21和斜舌3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主锁舌21和斜舌31处于伸出状态时,锁体即处于未解锁状态,当主锁舌21和斜舌31处于缩回状态时,锁体即处于解锁状态。
本实施例中锁体为智能门锁,驱动件41为电机。当出现断电或电机故障等意外情况时,由于电机无法正常运行,其便会卡住锁舌的齿轮等部件,导致锁舌被锁紧,且通常电机的扭矩较大,锁紧力较大,无法通过机械方式进行解锁,故需要将电机与锁舌解离合,使其不再锁紧锁舌,之后即可通过机械方式进行解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转动的离合触发件43,离合拨片42设有离合传动凸块421,离合触发件43的两端侧壁分别抵接离合传动凸块421和驱动件41的解离合件411;拨块13推动离合拨片42转动时,离合传动凸块421能够推动离合触发件43转动,以带动解离合件411使驱动件41解离合。
请继续参考图1-3,本实施例中离合拨片42为半圆环状结构,且套设于插芯锁芯1的转轴部11的外侧,当拨块13转动时,拨块13突出于转轴部11的部分便能够抵接离合拨片42的一端,并推动离合拨片42共同绕转轴部11转动,离合拨片42的局部外壁还向径向外侧延伸,延伸出的部分向轴向一侧突出设置有离合传动凸块421,离合传动凸块421能够抵接离合触发件43。
本实施例中离合触发件43为板状条形结构,其中部可转动的固定于壳体,离合触发件43两端的同一侧侧壁分别抵接离合传动凸块421和解离合件411,当离合传动凸块421推动离合触发件43向另一侧转动时,离合触发件43的另一端便能够同步推动解离合件411。
本实施例中解离合件411为设置于驱动件41的滑动块,驱动件41的对应位置设有与之配合的滑动槽,当解离合件411位于滑动槽的第一端时,驱动件41处于锁紧状态,主锁舌21无法通过机械解锁缩回;当解离合件411位于滑动槽中部或第二端时,驱动件41处于解离合状态,主锁舌21能够通过机械解锁缩回。
请参考图5和图6,在图5中,拨块13、离合拨片42、离合触发件43和解离合件411均处于初始位置,即此时拨块13、离合拨片42和离合触发件43均未转动,解离合件411位于滑动槽的第一端,驱动件41处于锁紧状态。以图5和图6中的角度和方向为例,当钥匙带动拨块13顺时针转动时,拨块13便能够推动离合拨片42顺时针转动,带动离合传动凸块421共同转动,离合传动凸块421向下移动并推动离合触发件43顺时针旋转,离合触发件43的另一端便能够推动解离合件411在滑动槽内滑动至中部或第二端,即图6所示的位置,此时驱动件41处于解离合状态。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离合触发件43与离合传动凸块421相抵接的位置包括弧边部和直边部,在初始位置时,离合传动凸块421与直边部抵接,离合拨片42顺时针转动时,离合传动凸块421便沿直边部相对滑动并推动离合触发件43,而在离合传动凸块421滑动至直边部和弧边部的交界处时,离合触发件43便已经被推动转动至一定角度,从而推动解离合件411对驱动件41解离合,之后离合传动凸块421继续在弧边部滑动时,离合触发件43的角度不再变化,即弧边部在该位置是与转轴部11圆心相同的圆弧。
如上所述,在驱动件41解离合过程中,插入插芯锁芯1的钥匙仅需旋转较小的角度,进而带动拨块13推动离合拨片42绕转轴部11旋转较小的角度,即可推动离合触发件43使驱动件41解离合,便捷性较高。
本实施例中离合触发件43的中部设有孔洞,壳体在对应位置设有固定柱,离合触发件43能够通过孔洞套设于对应的固定柱,以绕固定柱转动。
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离合拨片42、离合触发件43和解离合件411还可以采用除上述以外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拨块13能够推动离合拨片42转动较小角度,进而推动离合触发件43使解离合件411对驱动件41解离合即可。
本实施例中离合拨片42与壳体之间连有第一弹性件51,第一弹性件51能够为离合拨片42提供复位力;离合触发件43与壳体之间连有第二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2能够为离合触发件43提供复位力。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1为扭簧,第一弹性件51的两个末端分别固定于壳体和离合传动凸块421,当拨块13推动离合拨片42转动时,离合传动凸块421转动,使第一弹性件51开始蓄能;当拨块13随钥匙反向转动而复位时,第一弹性件51便能够释放弹性势能并对离合传动凸块421施加复位力,使离合传动凸块421带动离合拨片42回到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2也为扭簧,第二弹性件52的两个末端分别固定于壳体和离合触发件43,当离合传动凸块421推动离合触发件43转动时,第二弹性件52开始蓄能;当离合传动凸块421受第一弹性件51作用而复位时,第二弹性件52便能够释放弹性势能并对离合触发件43施加复位力,使离合触发件43回到初始位置。
当然,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还可以是其他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二者能够分别带动离合拨片42和离合触发件43复位即可。
本实施例中主锁舌21设置于主锁舌固定板24的一端,主锁舌固定板24还设有主锁舌传动件23,主锁舌传动件23的两侧分别抵接主拨片22和主锁舌拨块25;当驱动件41处于解离合状态时,拨块13便能够推动主拨片22转动,主拨片22能够推动主锁舌传动件23进而推动主锁舌拨块25,主锁舌拨块25带动主锁舌固定板24移动,使主锁舌2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请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中主拨片22为板状条形结构,主拨片22的中部设有孔洞,壳体的对应位置设有固定柱,主拨片22通过孔洞套设该固定柱,以转动连接于壳体,主拨片22的第一端位于拨块13的转动路径之上,另一端抵接主锁舌传动件23,且拨块13和主锁舌传动件23均位于主拨片22的同一侧,当拨块13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拨块13突出于转轴部11的部分便能够抵接位于转动路径上的主拨片22的一端,并推动主拨片22转动,进而使主拨片22推动主锁舌传动件23移动。
本实施例中主锁舌传动件23为固定于主锁舌固定板24的板状结构,其两侧侧壁分别抵接主拨片22和主锁舌拨块25,当主拨片22推动主锁舌传动件23向另一侧移动时,主锁舌传动件23便能够推动主锁舌拨块25并带动主锁舌固定板24共同移动,主锁舌固定板24即可带动主锁舌2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主锁舌拨块25为突出设置于与驱动件41连接的齿轮的滑动块,主锁舌固定板24的对应位置设有与之配合的滑动槽,以图5的角度和方向为例,当齿轮顺时针转动时,主锁舌拨块25便被带动向下滑动,直至抵接滑动槽下方的内壁,随齿轮继续转动,主锁舌拨块25便会推动主锁舌固定板2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主锁舌21缩回至侧边条54内侧。
当锁体出现断电或电机故障等意外情况时,驱动件41便会卡住齿轮,使主锁舌拨块25无法移动,导致主锁舌21无法缩回,而在驱动件41被离合拨片42解离合后,驱动件41与齿轮不再干涉,主锁舌拨块25便能够自由移动,因此,在拨块13被钥匙带动而转动时,其应先接触离合拨片42,待离合拨片42使驱动件41解离合后,拨块13再接触主拨片22,便能够使主锁舌21正常缩回,即离合拨片42与拨块13的接触位置在主拨片22之前,且在离合拨片42推动离合触发件13使驱动件41解离合后,拨块13才能够与主拨片22接触。
请参考图5和图6,在图5中,拨块13、主拨片22、主锁舌传动件23、主锁舌固定板24和主锁舌拨块25均处于初始位置,即此时主锁舌21处于伸出状态。以图5和图6中的角度和方向为例,当钥匙带动拨块13顺时针转动时,拨块13首先推动离合拨片42使驱动件41解离合,而后拨块13继续顺时针转动以推动主拨片22,使主拨片22逆时针旋转,主拨片22的另一端便会向下推动主锁舌传动件23,主锁舌传动件23向下移动的同时能够带动主锁舌固定板24共同移动,同时抵接并推动主锁舌拨块25向下移动,使主锁舌21缩回至侧边条54内侧,即如图6所示的位置,此时主锁舌21处于缩回状态。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主锁舌传动件23与主锁舌固定板24为可转动连接,具体的,主锁舌固定板24设有两个固定柱,主锁舌传动件23设有分别对应两个固定柱的固定孔和滑动槽,主锁舌传动件23的一端通过固定孔和主锁舌固定板24的一个固定柱相固定,另一端通过滑动槽与主锁舌固定板24的另一个固定柱滑动连接,主锁舌传动件23与主拨片22和主锁舌拨块25的抵接位置在滑动槽一端的两侧,即主锁舌传动件23在向下移动时,先推动主锁舌拨块25,再带动主锁舌固定板24共同移动,防止主锁舌拨块25被主锁舌固定板24的对应滑动槽卡住。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主锁舌固定板24还沿竖直方向设有导向槽,齿轮的中心位置设有与之对应的导向柱,当主锁舌传动件23带动主锁舌固定板24向下移动时,导向柱仅能够沿竖直方向在主锁舌固定板24的导向槽内滑动,配合侧边条54的孔洞与主锁舌21,共同对主锁舌固定板24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使主锁舌21仅能沿竖直方向移动,并缩回至侧边条54内;当然,如图6所示,主锁舌21在缩回状态时没有完全移动至侧边条54内部,主锁舌21的上端部仍有部分在侧边条54的孔洞内部,但未伸出侧边条54,因此,当主锁舌21重新伸出侧边条54时,壳体的导向柱和主锁舌固定板24的导向槽、主锁舌21和侧边条5的孔洞仍能够共同对主锁舌21进行限位,使其仅能沿竖直方向伸出侧边条54。
主拨片22在受拨块13推动而转动时,如图6所示,仅需拨块13转动70度左右即可将主锁舌21完全缩回,即插入插芯锁芯1的钥匙仅需旋转较小角度,便能够使主锁舌21缩回,便捷性较高。
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主拨片22、主锁舌传动件23、主锁舌固定板24和主锁舌拨块25以及对应的齿轮还可以采用上述以外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各部件能够实现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中主锁舌拨块25与壳体之间还连有第四弹性件53,第四弹性件53能够为主锁舌拨块25提供复位力。
请继续参考图1、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四弹性件53为扭簧,第四弹性件53的两个末端分别固定于壳体和主锁舌拨块25,为方便描述,将图5中主锁舌拨块25相对齿轮轴心的角度定义为第一角度,将图6中主锁舌拨块25相对齿轮轴心的角度定义为第二角度,将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平均值定义为中间角度;
在主锁舌传动件23推动主锁舌拨块25从第一角度旋转至中间角度的过程中,扭簧的两个末端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扭簧逐渐蓄能,即在此过程中,主锁舌拨块25受到扭簧的阻力;当主锁舌拨块25被推动至中间角度时,扭簧的两个末端之间的夹角最小,主锁舌拨块25受到的阻力最大;当主锁舌拨块25从中间角度向第二角度转动时,扭簧的两个末端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扭簧逐渐释能,即在此过程中,主锁舌拨块25受到扭簧的助力,直至主锁舌拨块25转动至第二角度。
综上所述,第四弹性件53能够防止主锁舌拨块25停留在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之间的位置,只能稳定的处于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进而使主锁舌21只能稳定的处于伸出状态和收缩状态,即当主锁舌21被钥匙带动而由伸出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后,即便拨块13随钥匙反向转动复位,主锁舌21仍受第四弹性件53作用而停留在收缩状态,主锁舌传动件24、主锁舌固定板24和主拨片22同样停留在图6所示的位置,第四弹性件53则相对于图5所示的位置整体逆时针旋转至图6所示的位置。采用如上设置方式,当智能门锁通过钥匙进行机械解锁后,主锁舌21便会一直停留于收缩状态,再次开启智能门锁时便无需再次解锁,便捷性较高。
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四弹性件53的安装位置不同,主锁舌拨块25受到阻力最大的位置不一定是上文所描述的中间角度,只要在主锁舌拨块25从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时,第四弹性件53能够先蓄能再释能即可,第四弹性件53也可以是除扭簧以外的其他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均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分别连有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主锁舌固定板24还设有两个天地钩拨块65,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分别设有与天地钩拨块65相对应的上滑槽631和下滑槽641;主锁舌2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时,能够带动两天地钩拨块65分别在上滑槽631和下滑槽641内滑动,以使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对应的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是与主锁舌21共同伸出和缩回的两个锁舌,请参考图1,壳体还包括上盖55和下盖56,上盖55、下盖56和侧边条54共同拼合形成壳体,上盖55和下盖56在除侧边条54以外的其他三个方向均设有侧壁,二者拼合完成后便形成壳体的侧壁,以图1的视角为例,主锁舌21、斜舌31均从侧边条54的一侧即上方伸出壳体,而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则分别从垂直于侧边条54的两侧即左方和右方伸出壳体,壳体在左右两侧与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的对应位置均设有孔洞。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均为勾状结构,二者的底部分别固定于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或者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分别与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一体成型,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的勾部均朝向远离侧边条54的方向,如图5所示,当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的部分结构伸出下盖56的侧壁时,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即处于伸出状态;如图6所示,当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未伸出下盖56的侧壁时,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即处于缩回状态,与其他锁舌不同的是,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在缩回状态时也是伸出于壳体的。
请参考图1和图2,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均为板状条形结构,以图1的视角进行说明,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均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两个导向槽,壳体设有四个分别与各导向槽相对应的导向柱,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的导向槽与壳体的导向柱相配合,使二者仅能在横向方向滑动;上固定板63还设有沿左下/右上方向倾斜的上滑槽631,下固定板64还设有沿左上/右下方向倾斜的下滑槽641,主锁舌固定板24设有分别与上滑槽631和下滑槽641相配合的天地钩拨块65,两个天地钩拨块65分别卡入上滑槽631和下滑槽641内,并能够在二者内滑动。
请参考图5和图6,在图5中,主锁舌固定板24、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均处于初始位置,此时两个天地钩拨块65分别位于上滑槽631和下滑槽641的最上端,主锁舌21、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均处于伸出状态。以图5和图6中的角度和方向为例,当主拨片22被拨块13推动进而推动主锁舌固定板24向下移动时,两个天地钩拨块65与主锁舌固定板24共同向下移动,而主锁舌固定板24在向下移动时横向位置不变,故两天地钩拨块65向下移动时横向位置也不变,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也仅能在横向方向移动,因此两天地钩拨块65分别在上滑槽631和下滑槽641内滑动时,便能够将上固定板63横向向右推动,将下固定板64横向向左推动,当主锁舌21完全缩回时,两个天地钩拨块65也均移动至上滑槽631和下滑槽641的最下端,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分别带动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完全缩回,即图6所示的位置,此时主锁舌21、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均处于缩回状态。
如上所述,当拨块13推动主拨片22转动,使主锁舌21完全收回时,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便能够对应收回;而当拨块13随钥匙反向转动而复位时,由于主锁舌固定板24受第四弹性件53作用而停留于图6所示的位置,故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也会停留于图6所示的位置,即主锁舌21、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均保持缩回状态。
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还可以是除上述以外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二者能够实现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二者分别连有左副舌固定板73和右副舌固定板74,锁体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左副舌传动件75和右副舌传动件76,二者还分别转动连接于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左副舌固定板73和左副舌传动件75分别设有对应的左副舌拨块731和左副滑槽751,右副舌固定板74和右副舌传动件76分别设有对应的右副舌拨块741和右副滑槽761;当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时,能够分别对应带动左副舌传动件75和右副舌传动件76转动,以带动左副舌拨块731和右副舌拨块741分别在左副滑槽751和右副滑槽761滑动,使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对应的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分别是与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共同伸出和缩回的两个锁舌,壳体的侧边条54设有与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相对应的孔洞,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能够通过对应的孔洞穿过侧边条54,当二者穿出侧边条54时,即为伸出状态,当二者未穿出侧边条54时,即为缩回状态。
请参考图1和图2,左副舌传动件75和右副舌传动件76均为板状条形结构,二者的第一端均设有孔洞,壳体在二者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左副舌导向块752和右副舌导向块762,左副舌传动件75和右副舌传动件76分别通过第一端的孔洞转动连接于左副舌导向块752和右副舌导向块762;左副舌传动件75和右副舌传动件76的中部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当上固定板63横向移动时,便能够带动左副舌传动件75绕左副舌导向块752转动,当下固定板64横向移动时,便能够带动右副舌传动件76绕右副舌导向块762转动。
本实施例中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分别设置于左副舌固定板73和右副舌固定板74的一端,左副舌固定板73和右副舌固定板74分别设有左副舌拨块731和右副舌拨块741,左副舌传动件75和右副舌传动件76分别设有与之对应的左副滑槽751和右副滑槽761,左副舌拨块731和右副舌拨块741能够分别在左副滑槽751和右副滑槽761内滑动。
左副舌固定板73沿竖直方向设有能够与左副舌导向块752相配合的左副舌导向槽732,当左副舌7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时,左副舌导向块752仅能够沿竖直方向在左副舌导向槽732内滑动,配合侧边条54的孔洞与左副舌71,共同对左副舌固定板73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使左副舌71仅能沿竖直方向移动,并缩回至侧边条54内;当然,左副舌71处于缩回状态时没有完全移动至侧边条54内部,左副舌71的上端部仍有部分在侧边条54的孔洞内部,但未伸出侧边条54,故当左副舌71重新伸出侧边条54时,左副舌导向块752和左副舌导向槽732、左副舌71和侧边条54的孔洞仍能够共同对左副舌71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使其技能沿竖直方向伸出侧边条54。
右副舌固定板74沿竖直方向设有能够与右副舌导向块762相配合的右副舌导向槽742,与左副舌71的原理相同,右副舌导向块762和右副舌导向槽742、右副舌72和侧边条54的孔洞同样能够共同对右副舌72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5和图6,在图5中,主锁舌固定板24、上固定板63、下固定板64、左副舌固定板73、右副舌固定板74、左副舌传动件75和右副舌传动件76均处于初始位置,此时左副舌拨块731位于左副滑槽751的右上端,右副舌拨块741位于右副滑槽761的左上端,主锁舌21、上天地钩61、下天地钩62、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均处于伸出状态。以图5和图6中的角度和方向为例,当拨块13推动主拨片22转动进而推动主锁舌固定板24向下移动时,主锁舌固定板24带动上固定板63横向向右移动、下固定板64横向向左移动,上固定板63便带动左副舌传动件75顺时针转动,使左副滑槽751共同顺时针转动,下固定板64便带动右副舌传动件76逆时针转动,使右副滑槽761共同逆时针转动,而左副舌固定板73和右副舌固定板74仅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因此左副舌拨块731和右副舌拨块741分别在左副滑槽751和右副滑槽761中滑动时,便能够分别将左副舌固定板73和右副舌固定板74竖向向下推动,当主锁舌21、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完全缩回时,左副舌拨块731也移动至左副滑槽751的左下端,右副舌拨块741也移动至右副滑槽761的右下端,左副舌固定板74和右副舌固定板75分别带动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完全缩回,即图6中所示的位置,此时主锁舌21、上天地钩61、下天地钩62、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均处于缩回状态。
如上所述,当拨块13推动主拨片22转动,使主锁舌21、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完全收回时,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便能够对应收回;当拨块13随钥匙反向转动而复位时,由于主锁舌固定板24、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均受第四弹性件53作用而停留于图6所示的位置,故左副舌固定板73和右副舌固定板74也会停留于图6所示的位置,即主锁舌21、上天地钩61、下天地钩62、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均保持缩回状态。
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左副舌固定板73、右副舌固定板74、左副舌传动件75和右副舌传动件76还可以是除上文所描述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上述各部件能够实现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中壳体内还固定有斜舌导向部34,斜舌31设置于斜舌滑动部33的一端,斜舌滑动部33能够沿斜舌导向部34滑动,并通过设置于另一端的斜舌限位块35抵接斜舌导向部34,斜舌拨片32设有斜舌传动凸块321;拨块13推动斜舌拨片32转动时,斜舌传动凸块321能够推动斜舌限位块35沿斜舌导向部34滑动,以带动斜舌3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请参考图1-4,本实施例中斜舌拨片32为半圆环状结构,且套设于插芯锁芯1的转轴部11的外侧,当拨块13转动时,拨块13突出于转轴11的部分便能够抵接斜舌拨片32的一端,并推动斜舌拨片32共同绕转轴部11转动,斜舌拨片32的局部外壁还向径向外侧延伸有斜舌传动凸块321,斜舌传动凸块321能够抵接斜舌限位块35。
本实施例中斜舌滑动部33为杆状结构,斜舌31设置于斜舌滑动部33的顶端,斜舌导向部34为固定于壳体的板状结构,其中部设有与斜舌滑动部33相配合的导向槽,导向槽为沉槽,斜舌滑动部33能够卡入该导向槽的底部,并沿导向槽底壁的设置方向滑动;斜舌滑动部33的底端连有斜舌限位块35,斜舌限位块35能够对斜舌滑动部33在其轴向方向进行限位,并能够抵接斜舌导向部34的底部,防止斜舌滑动部33从斜舌限位块35的导向槽的上方滑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斜舌导向部34的底部还设有斜舌缓冲垫37,斜舌限位块35能够通过斜舌缓冲垫37间接抵接于斜舌导向部34的底部,斜舌缓冲垫37为弹性结构,其能够在斜舌限位块35靠近并抵接斜舌导向部34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二者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损坏;斜舌缓冲垫37可以直接固定于斜舌导向部34的底部,也可以固定于壳体后延伸至斜舌导向部34的底部,本实施例中斜舌缓冲垫37为硅胶垫。
请参考图5和图6,在图5中,拨块13和斜舌滑动部33均处于初始位置,即此时斜舌31处于伸出状态,且斜舌限位块35的上端抵接斜舌导向部34。以图5和图6中的角度和方向为例,当钥匙带动拨块13顺时针转动时,拨块13便能够抵接并推动斜舌拨片32顺时针转动,带动斜舌传动凸块321共同转动,斜舌传动凸块321向下移动并推动斜舌限位块35向下移动,斜舌限位块35即可带动斜舌滑动部33沿斜舌导向部34向下滑动,使斜舌31缩回至侧边条54内侧,即图6所示的位置,此时斜舌31处于缩回状态。
斜舌拨片32在受拨块13推动而转动时,如图6所示,仅需拨块13转动70度左右即可将斜舌31完全缩回,即插入插芯锁芯1的钥匙仅需旋转较小角度,便能够使斜舌31缩回,便捷性较高。
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斜舌拨片32、斜舌滑动部33、斜舌导向部34和斜舌限位块34还可以采用除上文所描述以外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各部件能够实现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即可。
另外,斜舌限位块35在斜舌滑动部33的径向外侧方向还突出设有接触件,锁体内部还设有斜舌上锁到位开关和斜舌解锁到位开关,在斜舌31处于伸出状态时,接触件能够触碰到斜舌上锁到位开关,使斜舌上锁到位开关发出斜舌上锁信号;在斜舌31处于缩回状态时,接触件能够触碰到斜舌解锁到位开关,使斜舌解锁到位开关发出斜舌解锁信号。
本实施例中斜舌滑动部33外侧还套设有第三弹性件36,第三弹性件3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斜舌31和斜舌导向部34,第三弹性件36能够为斜舌31提供复位力。
请继续参考图3、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36为套设于斜舌滑动部33的弹簧,斜舌滑动部33的外侧还设有限位环331,限位环331套设斜舌滑动部33并能够沿斜舌滑动部33滑动,当斜舌滑动部33卡入斜舌导向部34的导向槽底部时,限位环331能够抵接于斜舌导向部34的上端面,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或固定于斜舌31的底部和限位环331的上端,即间接抵接于斜舌31和斜舌导向部34之间,限位环331能够防止弹簧的靠近斜舌导向部34的一端卡入导向槽内。
当斜舌拨片32推动斜舌限位块35向下移动并带动斜舌滑动部33向下滑动时,限位环331与斜舌导向部34相对固定,设置于斜舌31和限位环331之间的第三弹性件36便开始蓄能;当拨块13随钥匙反向转动而复位时,第三弹性件36便能够释放弹性势能并对斜舌31施加复位力,使斜舌31向上移动并返回初始位置,即重新伸出侧边条54以变为伸出状态,而斜舌滑动部33、斜舌限位块35和斜舌拨片32也随斜舌31共同回到初始位置。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限位环331,而将第三弹性件36的底部直接抵接或固定于斜舌导向部34的上端,同样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第三弹性件36还可以是除弹簧以外的其他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其能够带动斜舌31复位,进而带动斜舌滑动部33、斜舌限位块35和斜舌拨片32复位即可。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于壳体的上定位座84和下定位座85,下定位座85包括半圆柱形结构,斜舌拨片32和离合拨片42套设于半圆柱形结构且能够与其同轴转动,并限位于上定位座84和下定位座85之间。
具体如图3所示,下定位座85包括中空的半圆柱形结构,插芯锁芯1的转轴部11能够插入下定位座85中心处,下定位座85的内侧侧壁轴向向上延伸形成内圆环结构,外侧侧壁至少两处局部向外延伸并在轴向设有定位座固定件86,上定位座84设有若干与各定位座固定件86相对应的定位座固定孔87,上定位座84能够通过各定位座固定孔87套设并固定于各对应的定位座固定件86,且上定位座84的内侧底部能够抵接下定位座85的内圆环结构的顶端,使上定位座84和下定位座85之间在内圆环结构的外侧形成预留空间,斜舌拨片32和离合拨片42即套设于内圆环结构并设置于上述预留空间内,并通过上定位座84和下定位座85限位固定,防止斜舌拨片32和离合拨片42从内圆环结构的上下两端脱出。
可以理解,上定位座84和下定位座85还可以是除上文所描述以外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二者能够将斜舌拨片32和离合拨片42限位于预设位置,使二者能够相对转轴部11转动并被拨块13推动转动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下定位座85的外侧侧壁还有局部向外延伸并在轴向向上延伸形成定位座限位件851,当斜舌拨片32被拨块13推动旋转至一定角度时,斜舌拨片32的斜舌传动凸块321便能够抵接定位座限位件851,使其无法被继续推动转动,此时斜舌传动凸块321已经推动斜舌限位块35使斜舌31处于缩回状态,且主拨片21也已经推动主锁舌传动件23使主锁舌21处于缩回状态。
如上所述,当钥匙带动拨块13转动,使斜舌拨片32的斜舌传动凸块321抵接定位座限位件851时,主锁舌21、斜舌31、上天地钩61、下天地钩62、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均为缩回状态,拨块13无法继续转动,使钥匙无法继续转动,钥匙保持在该角度时锁体即处于完全解锁状态,即图6所示的状态,对应的门体可以自由打开,便捷性较高。
当然,定位座限位件851还可以设置于上定位座84的相同位置,同样能够实现上文所描述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于壳体的锁芯固定框81和锁芯固定杆82,锁芯固定框81和插芯锁芯1的突出部12均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83,锁芯固定杆82能够穿过二者的固定孔83以将二者固定于壳体。
请参考图3、图5和图6,锁芯固定框81固定于壳体的上盖55或下盖56,锁芯固定杆82固定于壳体的侧边条54,当插芯锁芯1设置于锁芯固定框81和下定位座85的内部,且插芯锁芯1和锁芯定位框81的若干固定孔83同轴时,锁芯固定杆82能够穿过各固定孔83,以将插芯锁芯1固定于壳体内部。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第四弹性件53的一端固定于锁芯固定框81以间接固定于壳体,且第四弹性件53能够相对锁芯固定框81滑动。
可以理解,插芯锁芯1还可以通过除上文所描述的其他方式和结构固定于壳体,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插芯锁芯1能够固定于壳体的预设位置,并实现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即可。
另外,对于上文所描述与各滑槽相配合的拨块,各拨块与对应滑槽相接触的位置还可以套设可转动的滚套,滚套能够在对应滑槽内转动,以降低各拨块与对应滑槽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拨块13转动时的阻力。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锁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主锁舌(21)、斜舌(31)和驱动件(4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插芯锁芯(1),所述插芯锁芯(1)包括转轴部(11)和突出于所述转轴部(11)侧壁的突出部(12),所述突出部(12)内设有能够绕所述转轴部(11)转动的拨块(13),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可转动的主拨片(22)、斜舌拨片(32)和离合拨片(42);
所述拨块(13)绕所述转轴部(11)转动时,能够推动所述主拨片(22)转动以带动所述主锁舌(2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还能够推动所述斜舌拨片(32)转动以带动所述斜舌(3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还能够推动所述离合拨片(42)使所述驱动件(41)解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转动的离合触发件(43),所述离合拨片(42)设有离合传动凸块(421),所述离合触发件(43)的两端侧壁分别抵接所述离合传动凸块(421)和所述驱动件(41)的解离合件(411);
所述拨块(13)推动所述离合拨片(42)转动时,所述离合传动凸块(421)能够推动所述离合触发件(43)转动,以带动所述解离合件(411)使所述驱动件(41)解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拨片(42)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有第一弹性件(51),所述第一弹性件(51)能够为所述离合拨片(42)提供复位力;所述离合触发件(43)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有第二弹性件(52),所述第二弹性件(52)能够为所述离合触发件(43)提供复位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固定有斜舌导向部(34),所述斜舌(31)设置于斜舌滑动部(33)的一端,所述斜舌滑动部(33)能够沿所述斜舌导向部(34)滑动,并通过设置于另一端的斜舌限位块(35)抵接所述斜舌导向部(34),所述斜舌拨片(32)设有斜舌传动凸块(321);
所述拨块(13)推动所述斜舌拨片(32)转动时,所述斜舌传动凸块(321)能够推动所述斜舌限位块(35)沿所述斜舌导向部(34)滑动,以带动所述斜舌(3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滑动部(33)外侧还套设有第三弹性件(36),所述第三弹性件(36)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斜舌(31)和所述斜舌导向部(34),所述第三弹性件(36)能够为所述斜舌(31)提供复位力。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21)设置于主锁舌固定板(24)的一端,所述主锁舌固定板(24)还设有主锁舌传动件(23),所述主锁舌传动件(23)的两侧分别抵接所述主拨片(22)和主锁舌拨块(25);
所述拨块(13)推动所述主拨片(22)转动时,所述主拨片(22)能够推动所述主锁舌传动件(23)进而推动所述主锁舌拨块(25),所述主锁舌拨块(25)带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24)移动,使所述主锁舌(2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拨块(25)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有第四弹性件(53),所述第四弹性件(53)能够为所述主锁舌拨块(25)提供复位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天地钩(61)和下天地钩(62),所述上天地钩(61)和所述下天地钩(62)分别连有上固定板(63)和下固定板(64),所述主锁舌固定板(24)还设有两个天地钩拨块(65),所述上固定板(63)和所述下固定板(64)分别设有与所述天地钩拨块(65)相对应的上滑槽(631)和下滑槽(641);
所述主锁舌(21)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时能够带动两所述天地钩拨块(65)分别在所述上滑槽(631)和所述下滑槽(641)内滑动,以使所述上天地钩(61)和所述下天地钩(62)对应的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左副舌(71)和右副舌(72),二者分别连有左副舌固定板(73)和右副舌固定板(74),所述锁体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左副舌传动件(75)和右副舌传动件(76),二者还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板(63)和所述下固定板(64),所述左副舌固定板(73)和所述左副舌传动件(75)分别设有对应的左副舌拨块(731)和左副滑槽(751),所述右副舌固定板(74)和所述右副舌传动件(76)分别设有对应的右副舌拨块(741)和右副滑槽(761);
当所述上天地钩(61)和所述下天地钩(62)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时,能够分别对应带动所述左副舌传动件(75)和所述右副舌传动件(76)转动,以带动所述左副舌拨块(731)和所述右副舌拨块(741)分别在所述左副滑槽(751)和所述右副滑槽(761)滑动,使所述左副舌(71)和所述右副舌(72)对应的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锁芯固定框(81)和锁芯固定杆(82),所述锁芯固定框(81)和所述插芯锁芯(1)的所述突出部(12)均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83),所述锁芯固定杆(82)能够穿过二者的所述固定孔(83)以将二者固定于所述壳体;
和/或,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定位座(84)和下定位座(85),所述下定位座(85)包括半圆柱形结构,所述斜舌拨片(32)和所述离合拨片(42)套设于所述半圆柱形结构且能够与其同轴转动,并限位于所述上定位座(84)和所述下定位座(85)之间;
和/或,所述壳体包括侧边条(54)、上盖(55)和下盖(56),三者拼合形成所述壳体。
CN202221327512.5U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锁体 Active CN217783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27512.5U CN217783179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27512.5U CN217783179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3179U true CN217783179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11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27512.5U Active CN217783179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3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27886B2 (ja) 電池箱解錠装置、電池箱及び電池箱迅速電池交換システム
JP2022545480A (ja) ロックシリンダ及びロック解除キー
CN210530521U (zh) 叶片锁芯、锁具、钥匙及锁具系统
CN217783179U (zh) 一种锁体
CN111140106B (zh) 一种锁定机构、锁芯及锁具
EP1565634A1 (en) A dual lock apparatus
CN217783181U (zh) 一种智能锁及锁体
CN110173156A (zh) 叶片锁芯及其换码方法、锁具、钥匙及锁具系统
CN215889609U (zh) 防盗锁具
CN212271838U (zh) 解锁钥匙
CN212271839U (zh) 解锁钥匙
CN114046095A (zh) 一种智能锁芯及锁具
KR200393226Y1 (ko) 모티스 록 장치
CN102034636B (zh) 开关装置
CN212201642U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JP4434877B2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CN213245310U (zh) 一种防盗门锁
CN217518403U (zh) 离合机构和锁体
CN111927214B (zh) 一种锁体及门锁
CN109930918A (zh) 挂锁、挂锁解锁方法和挂锁闭锁方法
CN219931887U (zh) 带自动触发机构的锁具
CN213245311U (zh) 一种快启闭防盗门锁
CN219931876U (zh) 多用途锁具
CN216698144U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
CN217681060U (zh) 面板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94 room 1101, 11 / F,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room 1101, 11 / F,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UN 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