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1642U - 一种锁芯及锁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芯及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1642U
CN212201642U CN202020514546.XU CN202020514546U CN212201642U CN 212201642 U CN212201642 U CN 212201642U CN 202020514546 U CN202020514546 U CN 202020514546U CN 212201642 U CN212201642 U CN 212201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block
lock
lock core
lock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145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保福
李启平
罗锋生
许泽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145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1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1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1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锁芯及锁具,涉及电子锁领域。锁芯包括锁壳、锁芯前轴、锁芯后轴、离合组件和驱动组件,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设置在锁壳内。离合组件包括离合块、离合推块和离合弹簧。离合块可移动地设于锁芯前轴,离合块具有与锁芯后轴啮合的啮合位置;当离合块处于啮合位置时,锁芯前轴能够通过离合块带动锁芯后轴旋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离合推块运动,以使离合推块离合块移动,以退出啮合位置;当离合块退出啮合位置时,锁芯前轴能够独立于锁芯后轴旋转。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通过离合块啮合,便于实现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的联动。当离合块退出啮合位置后,锁芯前轴能够相对锁芯后轴独立旋转,能够避免离合块始终处于与啮合位置对齐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锁芯及锁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芯及锁具。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推广,电子锁头不断涌现,开始替换普通机械锁头,普通传统机械锁头牙花容易复制,安全性得不到更高的保障,目前电子锁头形式不一,通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芯及锁具,以改善目前锁具通用性不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芯,包括锁壳、锁芯前轴、锁芯后轴、离合组件和驱动组件,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设置在锁壳内。离合组件包括离合块、离合推块和离合弹簧。离合块可移动地设于锁芯前轴,离合弹簧作用于离合块,离合块具有与锁芯后轴啮合的啮合位置;当离合块处于啮合位置时,锁芯前轴能够通过离合块带动锁芯后轴同步旋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离合推块运动,离合推块用于推动离合块克服离合弹簧的弹性力移动,以退出啮合位置;当离合块退出啮合位置时,锁芯前轴能够独立于锁芯后轴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离合块处于啮合位置时,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通过离合块啮合,锁芯前轴转动能够通过离合块带动锁芯后轴转动,便于实现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的联动,从而使得连接于锁芯后轴上的相关部件比如锁拨片转动一定角度。当离合块退出啮合位置后,锁芯前轴能够相对锁芯后轴独立旋转,这样能够避免离合块始终处于与啮合位置对齐的位置,能够提高应用该锁芯的锁具的安全性能。
另外,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锁芯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合推块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离合推块处于第一位置时,离合推块让出空间以允许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当离合推块处于第二位置时,离合推块占据空间以阻止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离合推块位于第一位置时,离合推块允许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当离合推块位于第二位置时,离合推块始终阻止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即要实现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的啮合,只需要驱动离合推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即可,便于实现,并且离合推块还具有阻止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的功能,能够降低因为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造成使用该锁芯的锁具意外开锁的风险。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芯后轴包括后轴本体和联动板,联动板固定于后轴本体,联动板设置在离合块和离合推块之间,联动板上设有销孔,离合块上设有销柱,当销柱穿过销孔时,离合块与联动板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离合块上销轴与联动板上的销孔插接即实现离合块与锁芯后轴的啮合,结构简单,啮合后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的联动性能更好。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离合推块旋转,离合推块面向联动板的一侧包括沿周向分布的凹面、凸面和过渡斜面,过渡斜面位于凹面和凸面之间;当离合推块处于第一位置时,凹面与销孔相对;当离合推块处于第二位置时,凸面与销孔相对;当离合推块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过渡斜面能够推动销柱朝着退出销孔的方向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凹面和凸面的设置能够便于离合块进入或者退出啮合位置,在凹面和凸面之间设置有过渡斜面,当离合推块需旋转时,离合块能够沿着过渡斜面滑动,提高离合块进入或退出啮合位置的过程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销孔为倒角孔或半球面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销孔为倒角孔或半球面孔,若是销孔在靠近离合块的一侧为倒角孔或半球面孔,则销柱退出啮合位置后,当锁芯前轴转动时销柱能够沿倒角面或球面退出销孔,便于锁芯前轴相对锁芯后轴独立旋转。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后轴本体为中空结构,驱动组件和离合推块设置在后轴本体的内部,联动板为锁芯后轴的端盖。
上述技术方案中,后轴本体为中空结构,将驱动组件和离合推块均设置在后轴本体内,能够减小锁芯的结构,使得锁芯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离合推块旋转,离合推块的周缘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当离合推块正向旋转至第一位置时,限位凸起与锁芯后轴抵接,以阻止离合推块继续旋转;当离合推块反向旋转至第二位置时,限位凸起与锁芯后轴抵接,以阻止离合推块继续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凸起能够限制离合推块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的范围,避免出现转动不到位或者过度旋转而造成离合块不能进入啮合位置或者不能退出啮合位置的情况。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旋转块和防堵转弹簧,电机与旋转块传动连接,防堵装弹簧将旋转块压持在离合推块上;旋转块和离合推块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凸点,另一者上对应设置有凹点,旋转块能够通过凸点和凹点的配合带动离合推块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块与离合推块之间通过凸点和凹点配合,当凸点位于凹点内时,旋转块转动能够带动离合推块转动,离合推块被周向限位后,旋转块继续旋转能够使得凸点退出凹点,即电机可以继续转动,防止电机堵转。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同轴且端面相对设置,锁芯前轴靠近锁芯后轴的一端形成有空腔,离合块和离合弹簧设置在空腔内,离合块相对于锁芯前轴轴向可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合块和离合弹簧均设置在锁芯前轴的空腔内,能够减小锁芯的体积,使得锁芯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应急推杆,应急推杆活动地设于锁芯前轴,应急推杆的两端分别设用于与锁胆插接的第一插接部和用于与离合推块插接的第二插接部,应急推杆具有初始位置和插接位置;当应急推杆位于插接位置时,第二插接部插接于离合推块,应急推杆旋转能够带动离合推块同步旋转;当应急推杆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插接部与离合推块分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应急推杆的转动能够驱动离合推块转动,便于在驱动组件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实现离合推块进入或退出啮合位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作用于应急推杆的第一弹性件,应急推杆能够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插接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当应急推杆相对锁芯前轴移动后,应急推杆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具,包括前旋钮组件、后旋钮组件和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锁芯。前旋钮组件与锁芯前轴固定连接。后旋钮组件与锁芯后轴固定连接;当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时,前旋钮组件旋转能够通过锁芯前轴和离合块带动锁芯后轴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时,用户能够通过前旋钮组件的转动从而驱动锁芯后轴转动,方便用户开锁。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前旋钮组件上设有第一触发部;锁芯还包括控制器;后旋钮组件内设有第一供电单元,第一触发部、驱动组件和控制器均与第一供电单元电连接;当第一触发部被触发后,控制器能够控制驱动组件驱动离合推块运动以使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供电单元为第一触发部、控制器和驱动组件供电,当锁具处于闭锁状态且第一供电单元电量充足时,第一触发部被触发后,驱动组件即驱动离合推块动作以使离合块能够进入啮合位置,从而通过离合块将锁芯前轴和锁芯后轴啮合,再旋转前旋钮组件则可以依次带动锁芯前轴、锁芯后轴转动,从而改变连接于锁芯后轴上的相关部件比如锁拨片转动一定角度,以使锁拨片能够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于锁拨片上的锁舌从门框等上的卡槽内退出,从而实现解锁。并且当离合块退出啮合位置后,前旋钮组件和锁芯前轴能够相对锁芯后轴和后旋钮组件独立旋转,这样能够避免离合块始终处于与啮合位置对齐位置,避免因外力或其他原因使得造成意外开锁,能够提高该锁具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锁具还包括钥匙,钥匙上设有第二供电单元和与第二供电单元电连接的第二触发部;前旋钮组件内设有第三触发部和设有用于与钥匙配合的锁孔的锁胆;锁芯还包括控制器;钥匙与锁孔配合后,第二触发部能够与第三触发部接触,当第二触发部与第三触发部接触后,第三触发部、驱动组件和控制器均与第二供电单元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控制驱动组件驱动离合块运动,以使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二触发部与第三触发部接触后,第三触发部、控制器和驱动组件均与第二供电单元电连接,当后旋钮组件上的第一供电单元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第二供电单元为驱动组件和控制器供电,并通过第二触发部与第三触发部接触使得控制器能够进行开锁,其实现方式简单,并且只有当第二触发部和第三触发部接触后才能使得第二供电单元与驱动组件、第三触发部和控制器电连接,当第二触发部和第三触发部接触未接触时,则驱动组件、第三触发部和控制器电连接均与第二供电单元断开,能够降低电耗,延长第二供电单元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胆内还设有边柱和与钥匙的牙花配合的多个锁芯叶片;边柱的一端设有具有插孔的止挡件;每个锁芯叶片上设有叶片槽;当牙花与锁孔正确匹配后,边柱进入叶片槽内,使得钥匙能够插入插孔,以使第二触发部能够与第三触发部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只有当钥匙的牙花与每个叶片匹配后,边柱才能进入叶片槽,边柱进入叶片槽之后钥匙才能插入止挡件上的插孔,插入插孔后钥匙上的第二接触部才能与第三接触部接触,控制器才能控制驱动组件动作,边柱和止挡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前旋钮组件包括前旋钮座,前旋钮座内壁设有限位槽,边柱能够进入或脱离限位槽;锁胆活动地设于前旋钮座内,当牙花与每个锁芯叶片配合后,边柱脱离限位槽并进入叶片槽,锁胆能够相对前旋钮座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边柱位于限位槽内时,锁胆不能相对前旋钮座转动,处于稳定状态,避免了在未插入钥匙的情况下锁胆在前旋钮座内随意转动。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应急推杆,应急推杆活动地设于锁芯前轴,应急推杆的两端分别设与锁胆插接的第一插接部和与离合推块插接的第二插接部,应急推杆具有与离合推块插接的插接位置和与离合推块分离的初始位置;锁胆具有与第一插接部插接的第三位置和与第一插接部分离的第四位置;当锁胆位于第三位置,应急推杆位于插接位置时,锁胆转动能够通过应急推杆带动离合推块旋转以使离合块进入啮合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芯包括应急推杆,通过锁胆、应急推杆和离合推块三者依次插接,使得锁胆转动能够通过应急推杆带动离合推块转动,从而使得离合块进入或者退出啮合位置,应急推杆的设置为开锁提供了另一种备用方案,避免后旋钮组件上的第一供电单元电量和钥匙上的第二供电单元均不足而导致无法开锁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离合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驱动组件与离合推块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的应急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方面实施例中钥匙、锁芯叶片和插孔配合的示意图。
图标:100-锁芯;10-锁壳;20-锁芯前轴;21-空腔;30-锁芯后轴;31-后轴本体;32-联动板;33-锁拨片;40-离合组件;41-离合块;42-离合推块;421-凹面;422-凸面;423-过渡斜面;424-凹点;425-第三插接部;43-离合弹簧;50-驱动组件;51-电机;52-旋转块;521-凸点;53-防堵转弹簧;60-应急推杆;61-第一插接部;62-第二插接部;63-第一弹性件;1000-锁具;200-前旋钮组件;210-第一触发部;220-第三触发部;230-锁胆;231-锁芯叶片;232-叶片槽;233-边柱;234-止挡件;235-插孔;240-前旋钮座;241-限位槽;250-第四插接部;300-后旋钮组件;310-安放部;400-钥匙;410-第二供电单元;420-第二触发部;500-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锁芯100,锁芯100包括锁壳10、锁芯前轴20、锁芯后轴30、离合组件40和驱动组件50,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设置在锁壳10内。离合组件40包括离合块41、离合推块42和离合弹簧43。离合块41可移动地设于锁芯前轴20,离合弹簧43作用于离合块41,离合块41具有与锁芯后轴30啮合的啮合位置;当离合块41处于啮合位置时,锁芯前轴20能够通过离合块41带动锁芯后轴30同步旋转。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离合推块42运动,离合推块42用于推动离合块41克服离合弹簧43的弹性力移动,以退出啮合位置;当离合块41退出啮合位置时,锁芯前轴20能够独立于锁芯后轴30旋转。当离合块41处于啮合位置时,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通过离合块41啮合,锁芯前轴20转动能够通过离合块41带动锁芯后轴30转动,便于实现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的联动,从而使得连接于锁芯后轴30上的相关部件比如锁拨片33转动一定角度。当离合块41退出啮合位置后,锁芯前轴20能够相对锁芯后轴30独立旋转,这样能够避免离合块41始终处于与啮合位置对齐位置,能够提高应用该锁芯100的锁具1000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同轴且端面相对设置,锁芯前轴20靠近锁芯后轴30的一端形成有空腔21,离合块41和离合弹簧43设置在空腔21内,离合块41相对于锁芯前轴20周向锁止、轴向可移动,离合块41相对锁芯前轴20移动能够进入或者退出啮合位置。离合块41和离合弹簧43均设置在锁芯前轴20的空腔21内,能够减小锁芯100的体积,使得锁芯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离合块41与锁芯前轴20通过离合弹簧43连接。在离合块41退出啮合位置的过程中,离合块41需要克服离合弹簧43的弹性力相对锁芯前轴20移动,当离合推块42允许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时,离合块41能够在离合弹簧4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进入啮合位置。
进一步地,后轴本体31为中空结构,驱动组件50和离合推块42设置在后轴本体31的内部。将驱动组件50和离合推块42均设置在后轴本体31内,能够减小锁芯100的结构,使得锁芯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也可以不是中空结构,而是将离合块41和锁芯前轴20在锁壳10的径向并排布置,锁芯前轴20允许离合块41轴向移动,限制离合块41周向转动。同样地,驱动组件50和离合推块42也可以是和锁芯后轴30在锁壳10的径向上并排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啮合关系不仅限于如齿轮啮合的方式,只要能够实现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联动均可视为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锁芯后轴30包括后轴本体31和联动板32,联动板32固定于后轴本体31,联动板32设置在离合块41和离合推块42之间,联动板32上设有销孔,离合块41上设有销柱,当销柱穿过销孔时,离合块41与联动板32啮合。可以理解的,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是指,离合块41上的销轴的活动端插入销孔并且延伸出销孔的位置,离合块41退出啮合位置是指离合块41上销轴的活动端未延伸出插孔235的状态(可以是插入销孔一段长度的状态,也可以是完全退出销孔的状态),其中联动板32为锁芯后轴30的端盖。通过离合块41上销轴与联动板32上的销孔插接即实现离合块41与锁芯后轴30的啮合,结构简单,啮合后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的联动性能更好。
销孔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销孔为倒角孔或半球面孔。其中,销孔的倒角面或半球面可以设置在靠近离合块4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远离离合块41的一侧。若是销孔的倒角面或者半球面设置在靠近离合块41的一侧,相应的销柱的活动端也可以设置倒角面,则销柱退出啮合位置后,当锁芯前轴20转动时销柱能够沿倒角面或球面退出销孔,便于锁芯前轴20相对锁芯后轴30独立旋转。
离合推块4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离合推块42处于第一位置时,离合推块42让出空间以允许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当离合推块42处于第二位置时,离合推块42占据空间以阻止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
当离合推块42位于第一位置时,离合推块42允许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当离合推块42位于第二位置时,离合推块42始终阻止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即要实现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的啮合,只需要驱动离合推块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即可,便于实现,并且离合推块42还具有阻止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的功能,能够降低因为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造成使用该锁芯100的锁具1000意外开锁的风险。
其中,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离合推块42旋转,如图2所示,离合推块42面向联动板32的一侧包括沿周向分布的凹面421、凸面422和过渡斜面423,过渡斜面423位于凹面421和凸面422之间;当离合推块42处于第一位置时,凹面421与销孔相对;当离合推块42处于第二位置时,凸面422与销孔相对;当离合推块4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过渡斜面423能够推动销柱朝着退出销孔的方向移动。凹面421和凸面422的设置能够便于离合块41进入或者退出啮合位置,在凹面421和凸面422之间设置有过渡斜面423,当离合推块42需旋转时,离合块41能够沿着过渡斜面423滑动,提高离合块41进入或退出啮合位置的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离合推块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是通过驱动组件50驱动离合推块42旋转实现的,由于离合推块42为回转体,可以理解的,离合推块42的第二位置为相对于第一位置绕离合推块42的中心轴线转动预设角度的位置,预设角度在0°~360°的范围内选择。当驱动组件50驱动离合推块42转动至凹面421与销孔对齐时,即离合块4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离合块41上的销轴具有向靠近离合推块42移动的空间,能够向靠近离合推块42的方向移动以进入啮合位置。当驱动组件50驱动离合推块42转动至凸面422与销孔对齐时,凸面422能够阻止离合块41向进入啮合位置的方向移动,并将离合块41保持在退出啮合位置的状态。当离合推块42转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离合块41上的销轴始终与过渡斜面423接触并沿过渡斜面423滑动,使得离合块41进入或退出啮合位置的过程更加稳定。
由于离合推块42具有凸面422,离合推块42在转动的过程中凸面422始终与联动板32的内壁接触,则可以将销孔的倒角面或者半球面设置在远离离合块41的一侧(即联动板32用于与凸面422接触的一侧),那么当凸面422与倒角面或半球面接触时,凸面422占据空间以阻止离合块41上的销轴进入啮合位置,当离合块41的销轴要进入啮合位置,转动离合推块42能够使凸面422沿倒角面或半球面滑动,使得凸面422与销孔错开让空间以使离合块41上的销轴能够进入啮合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离合推块42正向转动能够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离合推块42反向转动能够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即离合推块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是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实现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离合推块42沿同一方向转动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离合推块42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运动方式驱动离合块4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比如驱动组件50驱动离合推块42直线移动,当离合推块42进入联动板32上的销孔,占据了销孔的内部空间时,离合块41上销轴无法进入销孔而退出啮合位置,驱动组件50驱动离合推块42退出销孔时,让出了销孔内的空间,离合块41上的销轴能够插入销孔而位于啮合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离合推块42的周缘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图中未示出);在锁芯后轴30上设有用于与限位凸起抵接的限位部,当离合推块42正向旋转至第一位置时,限位凸起与锁芯后轴30抵接,以阻止离合推块42继续旋转;当离合推块42反向旋转至第二位置时,限位凸起与锁芯后轴30抵接,以阻止离合推块42继续旋转。限位凸起和限位部配合能够限制离合推块42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的范围,避免出现转动不到位或者过度旋转而造成离合块41不能进入啮合位置或者不能退出啮合位置的情况。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3,驱动组件50包括电机51、旋转块52和防堵转弹簧53,电机51与旋转块52传动连接,防堵转弹簧53将旋转块52压持在离合推块42上;旋转块52上设置有凸点521,离合推块42与旋转块52相对的表面上对应设置有凹点424,旋转块52能够通过凸点521和凹点424的配合带动离合推块42旋转。旋转块52与离合推块42之间通过凸点521和凹点424配合,当凸点521位于凹点424内时,旋转块52转动能够带动离合推块42转动,离合推块42被周向限位后,旋转块52继续旋转能够使得凸点521退出凹点424,即电机51可以继续转动,防止电机51堵转。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51不是直接驱动离合推块42转动,而是通过驱动旋转块52转动间接驱动离合推块42转动,当旋转块52上的凸点521插入离合推块42上的凹点424内且离合推块42未被周向限位时,旋转块52转动能够带动离合推块42转动,并且防堵转弹簧53的弹性力使旋转块52始终与离合推块42抵持,这样能够保证旋转块52能够带动离合推块42同步旋转。当离合推块42转动至周向被限位的位置如离合推块42上的限位凸起与锁芯后轴30上的限位部抵接的位置,则离合推块42无法继续转动,若此时电机51带动旋块继续转动,旋转块52上的凸点521将退出离合推块42上的凹点424,同时旋转块52将克服防堵转弹簧53的弹性力向远离离合推块42的方向移动,避免因离合推块42周向被限位后出现电机51堵转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凸点521包括三个,对应设有三个凹点424。在其他实施例中,凸点521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四个及其以上的其他个数,并且对应设有相同个数的凹点424。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点521也可以设置在离合推块42上,凹点424设置在旋转块52上。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锁芯100还包括应急推杆60,应急推杆60活动地设于锁芯前轴20,应急推杆60的两端分别设用于与锁胆230插接的第一插接部61和用于与离合推块42插接的第二插接部62,应急推杆60具有初始位置和插接位置;当应急推杆60位于插接位置时,第二插接部62插接于离合推块42,应急推杆60旋转能够带动离合推块42同步旋转;当应急推杆6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插接部62与离合推块42分离。通过应急推杆60的转动能够驱动离合推块42转动,便于在驱动组件50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实现离合推块42进入或退出啮合位置。
锁芯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3,由于应急推杆60可移动地设于锁芯前轴20,应急推杆60能够克服第一弹性件63的弹性力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插接位置。当应急推杆60相对锁芯前轴20移动后,应急推杆60能够在第一弹性件63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3为弹簧,第一弹性件63套设于应急推杆60的外侧,第一弹性件63的两端分别连接锁芯前轴20和应急推杆6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3的两端也可以是分别与锁芯前轴20和应急推杆6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锁芯前轴20上设有贯穿锁芯前轴20轴向的两端的通孔,应急推杆60插设于通孔内,应急推杆60能够在通孔内移动。第一插接部61为“十”字凹槽,第二插接部62为“十”字凸台,相应地,在离合推块42上设有与第二插接部62对接的第三插接部425,第三插接部425为“十”字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61和第二插接部6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比如第一插接部61和第二插接部62为三角形凹槽、四边形或者其他形式的凹槽,相应的在锁胆230和离合推块42上应设置能够与第一插接部61和第二插接部62相配合的凸起,推动应急推杆60,应急推杆60能够克服第一弹性件63的弹性力向靠近离合推块42的方向移动,并且使得第二插接部62与第三插接部425对接,此时应急推杆60位于插接位置,旋转应急推杆60能够带动离合推块42转动,以使离合推块4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从而使得离合块41能够进入或者退出啮合位置。
如图5所示,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具1000,锁具1000包括前旋钮组件200、后旋钮组件300和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供的锁芯100。前旋钮组件200与锁芯前轴20固定连接,前旋钮组件200上设有第一触发部210。后旋钮组件300与锁芯后轴30固定连接,后旋钮组件300设有安放第一供电单元的安放部310;锁芯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指令控制驱动组件50动作。第一触发部210、驱动组件50和控制器均与第一供电单元电连接。当锁具1000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一触发部210被触发后,控制器能够根据开锁指令控制驱动组件50驱动离合推块42运动以使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前旋钮组件200旋转能够通过锁芯前轴20和离合块41带动锁芯后轴30旋转,以使锁具1000处于开锁状态。第一供电单元为第一触发部210、控制器和驱动组件50供电,当锁具1000处于闭锁状态且第一供电单元电量充足时,第一触发部210被触发后,驱动组件50即驱动离合推块42动作以使离合块41能够进入啮合位置,从而通过离合块41将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啮合,再旋转前旋钮组件200则可以依次带动锁芯前轴20、锁芯后轴30转动,从而使连接于锁芯后轴30上的相关部件比如锁拨片33转动一定角度,以使锁拨片33能够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于锁拨片33上的锁舌从门框等上的卡槽内退出,从而实现解锁。并且当离合块41退出啮合位置后,前旋钮组件200和锁芯前轴20能够相对锁芯后轴30和后旋钮组件300独立旋转,这样能够避免离合块41始终处于与啮合位置对齐位置,避免因外力或其他原因使得造成意外开锁,能够提高该锁具1000的安全性能。
一般地,在锁芯后轴30上设有锁拨片33,当锁芯后轴30转动时能够带动锁拨片33一起转动,锁舌转动连接于锁拨片33上且锁舌能够相对锁壳10直线移动,锁拨片33转动能够带动锁舌相对锁壳10移动以退出或者卡入门框等上的卡槽内,实现开门或锁门。示例性地,以该锁具1000应用于门上对该锁具1000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说明。当该锁具1000应用于门上时,连接于锁拨片33上的锁舌需要与门框上的卡槽配合才能实现关门或开门。当锁拨片33带动锁舌插入门框上的卡槽时,能够实现关门,实现关门,当锁芯后轴30转动使得锁拨片33带动锁舌移动退出门框上的卡槽后,则能够实现开门。当在门内侧开门时,直接旋转后旋钮组件300即可带动锁芯后轴30转动,从而使锁拨片33转动并带动锁舌退出卡槽,当在门外侧开门时,需要通过离合块41将锁芯前轴20和锁芯后轴30啮合,再旋转前旋钮组件200,从而通过锁芯前轴20和离合块41带动锁芯后轴30转动,以使锁拨片33转动带动锁舌从门框的卡槽退出实现开门。以下主要介绍从门外侧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当锁具1000处于闭锁状态时,离合块41退出啮合位置,离合推块42的凸面422与销孔对齐(即离合推块42位于第二位置)。第一触发部210可以是通过指纹、数字密码等方式实现触发,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发部210也可以是通过蓝牙等无线方式触发,当第一触发部210被触发后,控制器识别到验证通过,相当于接收到了开锁指令,则控制器控制电机51转动,电机51带动离合推块42转动至凹面421与销孔对齐的位置(即离合推块42转动至第一位置),离合块41在离合弹簧4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将销柱插入销孔并穿过联动板32与离合块41的凹面421抵接,即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旋转前旋钮组件200能够通过锁芯前轴20和离合块41带动锁芯后轴30旋转,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锁芯后轴30上的锁拨片33旋转,以使锁拨片33带动锁舌从门框上的卡槽内退出,实现门外侧开锁。
第一供电单元一般采用干电池、可充电锂电池等,但储蓄的电量总有耗尽的时候,当第一供电单元的电量不足或耗尽且未及时更换补充时,需要采取其他方式为锁具1000供电以使驱动组件50能够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锁具1000还包括钥匙400,钥匙400上设有第二供电单元410和与第二供电单元410电连接的第二触发部420;前旋钮组件200内设有第三触发部220和锁胆230;锁胆230内设有与钥匙400的牙花配合的多个锁芯叶片231,锁胆230内设有用于与钥匙400配合的锁孔,每个锁芯叶片231上设有孔洞,锁孔包括各个锁芯叶片231上的孔洞。
锁胆230内还设有边柱233,边柱233的一端设有具有插孔235的止挡件234,边柱233和止挡件234构成“L”形结构;每个锁芯叶片231上设有叶片槽232;当牙花与每个锁芯叶片231配合(即钥匙400与锁孔正确匹配)后,边柱233进入叶片槽232内,使得钥匙400能够插入插孔235,以使第二触发部420能够与第三触发部220接触。
前旋钮组件200包括前旋钮座240,边柱233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于前旋钮座240内壁,前旋钮座240内壁设有限位槽241,边柱233能够进入或脱离限位槽241;锁胆230活动地设于前旋钮座240内,当牙花与每个锁芯叶片231配合后,边柱233脱离限位槽241并进入叶片槽232,锁胆230能够相对前旋钮座240旋转。当边柱233位于限位槽241内时,锁胆230不能相对前旋钮座240转动,处于稳定状态,避免了在未插入钥匙400或钥匙400不正确的情况下锁胆230在前旋钮座240内随意转动。
当牙花与每个锁芯叶片231配合(即钥匙400与锁孔正确匹配)后,各个锁芯叶片231叶片槽232对齐并位于同一直线上,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边柱233退出前旋钮座240内壁的限位槽241,使得钥匙400能够穿过插孔235,以使第二触发部420部与第三触发部220能够接触。
其中,当第二触发部420与第三触发部220接触后,第三触发部220、驱动组件50和控制器均与第二供电单元410电连接;当锁具1000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二触发部420与第三触发部220接触后,控制器根据开锁指令控制驱动组件50驱动离合块41运动,以使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前旋钮组件200旋转能够通过锁芯前轴20带动锁芯后轴30旋转,以使锁具1000处于开锁状态。
如图6所示,当只有钥匙400的牙花与每个锁芯叶片231配合后,钥匙400上的第二触发部420和锁胆230内的第三触发部220才能接触到,当第二触发部420和第三触发部220接触后,控制器识别到验证通过,相当于接收到了开锁指令,则控制器控制电机51转动,电机51带动离合推块42转动至凹面421与销孔对齐的位置(即离合推块42转动至第一位置),离合块41在离合弹簧4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将插销插入销孔并穿过联动板32与离合推块42的凹面421抵接,即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旋转前旋钮组件200能够通过锁芯前轴20和离合块41带动锁芯后轴30旋转,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锁芯后轴30上的锁拨片33旋转,以使锁拨片33带动锁舌从门框上的卡槽内退出,实现通过钥匙400门外侧开锁。其中,当第二触发部420与第三触发部220接触后,第三触发部220、控制器和驱动组件50均与第二供电单元410电连接,当后旋钮组件300上的第一供电单元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第二供电单元410为驱动组件50和控制器供电,并通过第二触发部420与第三触发部220接触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开锁指令进行开锁,为开锁提供一种备用方案,避免后旋钮组件300上的第一供电单元电量不足而导致无法开锁的情况。
若是钥匙400不是与锁具1000配套的钥匙400,则钥匙400的牙花不能与每个锁芯叶片231配合,则各个锁芯叶片231上的叶片槽232不能对齐,边柱233不能进入叶片槽232内,钥匙400不能穿过插孔235使得第二触发部420和第三触发部220接触,则锁胆230内的第三触发部220不能被触发,则电机51不能工作,无法实现门外开锁。
当钥匙400未插入时,相邻的每个锁芯叶片231上的叶片槽232也相互错开,即每个锁芯叶片231上的叶片槽232不在同一直线上,相互错开的锁芯叶片231将边柱233顶起以使边柱233不能进入叶片槽232。只有当钥匙400的牙花与每个锁芯叶片231正确匹配后,每个锁芯叶片231上的叶片槽232对齐,即每个叶片槽232位于同一直线上,边柱233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进入叶片槽232,边柱233进入叶片槽232会使得边柱233向靠近锁胆230中轴线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止挡件234上的插孔235与钥匙400的端部对齐,边柱233进入叶片槽232之后钥匙400才能插入止挡件234上的插孔235,插入插孔235后钥匙400上的第二接触部才能与第三接触部接触,控制器才能控制驱动组件50执行开锁指令,边柱233和止挡件23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锁具1000的安全性能。当边柱233未进入叶片槽232之前,边柱233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位于限位槽241内,以限制锁胆230随意相对前旋钮座240转动。
第二供电单元410也可以是干电池、可充电锂电池等。但是,第二供电单元410也会存在电量不足或耗尽的时候,当第一供电单元和第二供电单元410的电量均不足或耗尽且未及时更换补充时,则可以通过应急推杆60实现机械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当边柱233进入限位槽241时,锁胆230能够相对前旋钮组件200轴向移动,周向转动被限制,当边柱233退出限位槽241后,锁胆230能够相对前旋钮组件200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
锁胆230具有与应急推杆60的第一插接部61插接的第三位置和与第一插接部61分离的第四位置,锁胆230的一端设有第四插接部250,第四插接部250为能够与第一插接部61配合的“十字”凹槽,当第四插接部250与第一插接部61插接时,锁胆230位于第三位置。
当钥匙400上的牙花与每个锁芯叶片231配合后,边柱233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退出限位槽241并进入叶片槽232内,推动钥匙400带动锁胆230向靠近应急推杆60的方向移动,使得第四插接部250与第一插接部61插接,继续驱动锁胆230移动使得第二插接部62与离合推块42上的第三插接部425插接,即锁胆230位于第三位置,应急推杆60位于插接位置。当锁胆230位于第三位置,应急推杆60位于插接位置时,锁胆230转动能够通过应急推杆60带动离合推块42旋转以使离合块41进入啮合位置。通过锁胆230、应急推杆60和离合推块42三者依次插接,使得锁胆230转动能够通过应急推杆60带动离合推块42转动,从而使得离合块41进入或者退出啮合位置,应急推杆60的设置为开锁提供了另一种备用方案,避免后旋钮组件300上的第一供电单元电量和钥匙400上的第二供电单元410均不足而导致无法开锁的情况。
其中,锁胆230与前旋钮组件200之间通过第三弹性件500连接,对锁胆230施加推力锁胆230能够克服第三弹性件500的弹性力向靠近第一插接部61的方向移动,当推力撤销之后,锁胆230能够在第三弹性件50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复位。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具1000也可以仅设置成通过触发第一触发部210进行开锁,也可以仅设置通过钥匙400这一种开锁方式,当然,设置为钥匙400开锁,锁具1000可以配合设有应急推杆60。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锁芯前轴、锁芯后轴、离合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锁芯前轴和所述锁芯后轴设置在所述锁壳内;
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离合块、离合推块和离合弹簧;
所述离合块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锁芯前轴,所述离合弹簧作用于所述离合块,所述离合块具有与所述锁芯后轴啮合的啮合位置;
当所述离合块处于所述啮合位置时,所述锁芯前轴能够通过所述离合块带动所述锁芯后轴同步旋转;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推块运动,所述离合推块用于推动所述离合块克服所述离合弹簧的弹性力移动,以退出所述啮合位置;
当所述离合块退出所述啮合位置时,所述锁芯前轴能够独立于所述锁芯后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推块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所述离合推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离合推块让出空间以允许所述离合块进入所述啮合位置;
当所述离合推块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离合推块占据空间以阻止所述离合块进入所述啮合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后轴包括后轴本体和联动板,所述联动板固定于所述后轴本体,所述联动板设置在所述离合块和所述离合推块之间,所述联动板上设有销孔,所述离合块上设有销柱,当所述销柱穿过所述销孔时,所述离合块与所述联动板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推块旋转,所述离合推块面向所述联动板的一侧包括沿周向分布的凹面、凸面和过渡斜面,所述过渡斜面位于所述凹面和所述凸面之间;
当所述离合推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凹面与所述销孔相对;
当所述离合推块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面与所述销孔相对;
当所述离合推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时,所述过渡斜面能够推动所述销柱朝着退出所述销孔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离合推块设置在所述后轴本体的内部,所述联动板为所述锁芯后轴的端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推块旋转,所述离合推块的周缘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当所述离合推块正向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锁芯后轴抵接,以阻止所述离合推块继续旋转;
当所述离合推块反向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锁芯后轴抵接,以阻止所述离合推块继续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旋转块和防堵转弹簧,所述电机与所述旋转块传动连接,所述防堵装弹簧将所述旋转块压持在所述离合推块上;
所述旋转块和所述离合推块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凸点,另一者上对应设置有凹点,所述旋转块能够通过所述凸点和所述凹点的配合带动所述离合推块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前轴和所述锁芯后轴同轴且端面相对设置,所述锁芯前轴靠近所述锁芯后轴的一端形成有空腔,所述离合块和所述离合弹簧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离合块相对于所述锁芯前轴轴向可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应急推杆,所述应急推杆活动地设于所述锁芯前轴,所述应急推杆的两端分别设用于与锁胆插接的第一插接部和用于与所述离合推块插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应急推杆具有初始位置和插接位置;
当所述应急推杆位于所述插接位置时,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于所述离合推块,所述应急推杆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离合推块同步旋转;
当所述应急推杆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离合推块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作用于所述应急推杆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应急推杆能够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插接位置。
11.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旋钮组件,所述前旋钮组件与所述锁芯前轴固定连接;
后旋钮组件,所述后旋钮组件与所述锁芯后轴固定连接;以及
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锁芯;
当所述离合块进入所述啮合位置时,所述前旋钮组件旋转能够通过所述锁芯前轴和所述离合块带动所述锁芯后轴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旋钮组件上设有第一触发部;
所述锁芯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后旋钮组件内设有第一供电单元,所述第一触发部、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控制器均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电连接;
当所述第一触发部被触发后,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离合推块运动以使所述离合块进入所述啮合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还包括钥匙,所述钥匙上设有第二供电单元和与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电连接的第二触发部;
所述前旋钮组件内设有第三触发部和设有用于与所述钥匙配合的锁孔的锁胆;
所述钥匙与所述锁孔配合后,所述第二触发部能够与所述第三触发部接触,当所述第二触发部与所述第三触发部接触后,所述第三触发部、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控制器均与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离合块运动以使所述离合块进入所述啮合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胆内还设有边柱和与所述钥匙的牙花配合的多个锁芯叶片;
所述边柱的一端设有具有插孔的止挡件;
每个锁芯叶片上设有叶片槽;
当所述牙花与所述锁孔正确匹配后,所述边柱进入所述叶片槽内,使得所述钥匙能够插入所述插孔,以使所述第二触发部能够与所述第三触发部接触。
CN202020514546.XU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锁芯及锁具 Active CN212201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4546.XU CN212201642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锁芯及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4546.XU CN212201642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锁芯及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1642U true CN212201642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14546.XU Active CN212201642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锁芯及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1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04702A1 (e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device
CN213269352U (zh) 一种机械锁头及锁具
KR101436602B1 (ko) 트리거에 의한 록킹볼트의 즉시 잠금 기능을 갖는 모티스 잠금 장치
CN210530521U (zh) 叶片锁芯、锁具、钥匙及锁具系统
CN111188537B (zh) 锁芯、锁具及钥匙
CN212201642U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JP3221031U (ja) Usbポート付きのスーツケース錠
CN215717857U (zh) 一种锁芯
CN210396411U (zh) 锁芯和解锁钥匙
CN215889609U (zh) 防盗锁具
CN213980295U (zh) 门锁通配离合装置及智能门锁
TWI732417B (zh) 行李箱之電子鎖
WO1989012154A1 (en) Electronic lock with manual combination override
CN212271838U (zh) 解锁钥匙
CN214035098U (zh) 一种锁具
CN217783179U (zh) 一种锁体
CN111852185A (zh) 一种新型智能锁
CN218597972U (zh) 锁具以及智能门锁
CN110067444B (zh) 一种防盗锁具
CN114541876B (zh) 门锁
CN212867168U (zh) 一种智能门锁的备用开锁结构及智能门锁
CN114458099B (zh) 一种活动锁舌手动解锁系统
CN214996741U (zh) 一种锁头及锁具
CN220849173U (zh) 一种电动球筒锁
CN113622753B (zh) 电子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2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68, Jinhong 7th Road, High-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1 E301-17, 1 Harbin Industrial Road, Tangjia Bay, Zhuhai high tech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UTAIO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