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5945B - 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5945B
CN114875945B CN202210669111.6A CN202210669111A CN114875945B CN 114875945 B CN114875945 B CN 114875945B CN 202210669111 A CN202210669111 A CN 202210669111A CN 114875945 B CN114875945 B CN 1148759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
shaft
groove
caulking groo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691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5945A (zh
Inventor
周俊明
杨琦
黄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691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5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5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5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5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5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Caissons; Construction or placing of caiss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Caissons; Construction or placing of caissons
    • E02D23/08Lowering or sinking caiss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Caissons; Construction or placing of caissons
    • E02D23/16Jointing caissons to the foundation soil, specially to uneven foundation s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施工装置包括井筒、立柱、周向固定件和插接杆,立柱用于插入土中,井筒的外周滑动连接于立柱,周向固定件包括弧形杆和设置于弧形杆两端的连接板,周向固定件多个且与立柱间隔设置,多个周向固定件用于驱使多根立柱彼此之间处于周向分布,插接杆的一端用于穿过相邻的连接板后伸出,且插接杆的两端用于嵌入土内。通过多个周向固定件,使得多个立柱尽可能保持周向分布的状态。进而井筒沿立柱滑动下落时,立柱不易由于井筒下落过程中出现的倾斜状态而发生歪斜,使得井筒下落至基坑坑底时处于竖直状态。

Description

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沉井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沉井施工是指:将事先在地面上用圆筒作为基坑坑壁的支撑,在井壁的保护下,在井内挖土,并在圆筒的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随后继续在原有的圆筒基础上加设圆筒,完成后再掏空,依次循环,直至开挖至基础底部。
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基坑基础上挖土时,圆筒随着土坑内土量减少出现周向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并逐渐下沉,导致后续开挖的土坑容易造成圆筒歪斜,从而影响后续施工过程。
发明内容
为了使得圆筒下沉后不易出现歪斜,本申请提供一种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施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施工装置,包括井筒、立柱、周向固定件和插接杆,所述立柱用于沿基坑周向设有多个且用于沿竖直方向插入土中,所述井筒的外周滑动连接于立柱,所述周向固定件包括弧形杆和设置于弧形杆两端的连接板,所述周向固定件多个且与立柱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周向固定件的弧形杆所在弧线的圆心彼此重合,与所述立柱相邻的所述连接板贴紧立柱,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板上端用于与井筒下端抵接,所述插接杆的一端用于穿过相邻的连接板后伸出,且所述插接杆的两端用于嵌入土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立柱时将立柱沿竖直方向插入土中,将周向固定件设置于立柱的两侧,并通过插接杆穿过立柱相邻两侧的连接板,随后将插接杆两端嵌入土内。通过多个周向固定件,使得多个立柱尽可能保持周向分布的状态。进而井筒沿立柱滑动下落时,立柱不易由于井筒下落过程中出现的倾斜状态而发生歪斜,使得井筒下落至基坑坑底时处于竖直状态。
优选的,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有与立柱等长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立柱平行,所述井筒外周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条穿过所述连接槽,且所述连接槽开口的端部与立柱滑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对沙土起到阻挡作用,使得沙土不易从连接槽的槽口进入连接槽内,从而使得沙土不易影响井筒在连接条上发生滑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于弧形杆,所述连接板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且与连接板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存在间距;所述井筒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井筒轴向贯穿井筒的一端,相邻所述连接板嵌入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槽壁与连接板贴紧,且所述限位槽槽壁用于驱使相邻连接板水平方向上的一侧相互靠近,所述限位槽槽壁用于驱使相邻连接板水平方向上的一侧相互远离并嵌入基坑坑壁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限制连接板周向移动,使得相邻连接板之间尽可能保持贴合状态,周向固定件以更好的使得多个立柱之间沿基坑周向设置。通过限位槽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的一侧嵌入基坑坑壁内,以更好的固定周向固定件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当所述连接板与井筒下端抵接时,所述弧形杆与井筒下端之间存在间距;还包括插接托板,所述插接托板用于穿过弧形杆与井筒下端之间的间距并插入土中,所述插接托板位于土坑内的上端面用于供井筒下端抵接,所述插接托板沿基坑周向等间隔设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二次深挖完毕后得到底坑后,若依次将插接杆从土中取出,由于井筒局部支撑力不足而发生井歪斜进而下沉的情况,此时立柱缺少周向固定件的支撑,同时二次深挖后立柱下端与底坑坑底之间的间距减小,井筒在歪斜的情况下下沉容易导致立柱倾斜。
现将插接托板一端嵌入土中进行固定,插接托板另一端与井筒下端抵接,用于对井筒暂作支撑,随后将插接杆、周向固定件取下。需要使得井筒下沉时,将多个插接托板同时从土中抽出,以尽可能使得井筒呈竖直状态下沉。
优选的,所述插接托板背离井筒的一侧设有安装块,所述插接托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块,且所述插接托板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且与井筒的外周相切;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用于插入土中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用于固定安装块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井筒下沉时,在井筒上端施加向下的压力,进而插接托板发生转动并逐渐失去对井筒的支撑力,进而井筒逐渐向下滑动至底坑内。相较于同时将多个插接托板从土中抽出,上述技术方案不易对人员造成伤害,且不易存在多个插接托板短时间内先后抽出的问题。
优选的,还包括插板,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第一嵌槽,所述插接托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嵌槽连通的第二嵌槽,当所述第二嵌槽与第一嵌槽连通时,所述插板嵌入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且所述插接托板用于供井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板限制插接托板的转动,不依赖于通过插接托板嵌入土中一侧的压力来保持插接托板对井筒的支撑。
优选的,所述插接托板背离安装块的一侧设有第三嵌槽,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用于与第三嵌槽连通的第四嵌槽,当所述第三嵌槽与第四嵌槽连通时,所述插板的一端用于嵌入第三嵌槽与第四嵌槽,所述插板的另一端伸出第三嵌槽和第四嵌槽且用于与井筒抵接,且所述插接托板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位于井筒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筒下沉至底坑后内,此时插接托板处于竖直状态,将插板嵌入第三嵌槽与第四嵌槽内,限制插接托板的转动。后续将新的井筒设置于基坑内并与插板抵接时,插板和固定杆用于对新的井筒进行支撑,使得基坑内的井筒不易由于新井筒施加的重力发生沉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进行的基坑开挖、基坑施工、二次深挖、沉井设置、混凝土封底;
步骤基坑施工,将多根立柱沿基坑周向设置,并将立柱竖直打入基坑底部并达到预设深度,在相邻立柱之间设置周向固定件,插接杆穿过相邻连接板并嵌入基坑坑壁,将井筒套设于立柱上,进而井筒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并使得相邻连接板嵌入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槽壁抵接。限位槽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远离基坑坑壁的一侧相互靠近,限位槽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靠近基坑坑壁的一侧相互远离并嵌入基坑坑壁内;
步骤二次深挖,在基坑坑底的基础上再次开挖至位于预设深度以上,得到底坑;
步骤沉井设置包括依次进行的:
承托井筒,将固定杆从井筒和弧形杆之间的间距插入土中,此时将插板嵌入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进而将插接托板的一端插入土中,插接托板的另一端与位于基坑内的井筒下端抵接;
立柱固定,将插接杆从土中取出,将周向固定件设置于底坑内,在相邻立柱之间设置周向固定件,插接杆穿过相邻连接板并嵌入底坑坑底;
沉井下落,将插板从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取出,施加压力以驱使井筒沿立柱竖直向下滑动,此时井筒推动插接托板转动并最终处于竖直状态,井筒下落至底坑内,相邻连接板嵌入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槽壁抵接,限位槽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远离基坑坑壁的一侧相互靠近,限位槽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靠近基坑坑壁的一侧相互远离并嵌入基坑坑壁内;
井筒加设,将插板一端嵌入第三嵌槽和第四嵌槽内,插板的另一端与井筒上端面抵接,将新的井筒穿过连接条后下滑至与插板抵接;
混凝土填设,将混凝土填设于两个井筒之间的间隙以及井筒与坑壁之间的间隙;
步骤混凝土封底,对底坑坑底浇筑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托板对井筒进行承托后,继续对周向固定件进行利用。将周向固定件设置于底坑内,并将插接杆嵌入底坑坑底,进而继续使得多个立柱之间保持沿基坑周向分布的位置关系,使得井筒滑动至底坑内时不易使得立柱出现倾斜,从而井筒尽可能保持竖直状态。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设置立柱时将立柱沿竖直方向插入土中,将周向固定件设置于立柱的两侧,并通过插接杆穿过立柱相邻两侧的连接板,随后将插接杆两端嵌入土内。通过多个周向固定件,使得多个立柱尽可能保持周向分布的状态。进而井筒沿立柱滑动下落时,立柱不易由于井筒下落过程中出现的倾斜状态而发生歪斜,使得井筒下落至基坑坑底时处于竖直状态。
2.需要井筒下沉时,在井筒上端施加向下的压力,进而插接托板发生转动并逐渐失去对井筒的支撑力,进而井筒逐渐向下滑动至底坑内。相较于同时将多个插接托板从土中抽出,上述技术方案不易对人员造成伤害,且不易存在多个插接托板短时间内先后抽出的问题。
3.井筒下沉至底坑后内,此时插接托板处于竖直状态,将插板嵌入第三嵌槽与第四嵌槽内,限制插接托板的转动。后续将新的井筒设置于基坑内并与插板抵接时,插板和固定杆用于对新的井筒进行支撑,使得基坑内的井筒不易由于新井筒施加的重力发生沉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施工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施工装置中井筒、立柱和周向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施工装置中插接托板、安装块、固定杆和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施工方法中已完成步骤基坑开挖、基坑施工和二次深挖时的剖视图。
图6是施工装置中插板嵌入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施工装置中插板嵌入第三嵌槽和第四嵌槽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施工方法中已完成至步骤沉井设置中的井筒加设时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0、土层;01、基坑;02、底坑;1、井筒;11、连接槽;12、限位槽;2、立柱;21、连接条;3、周向固定件;31、弧形杆;32、连接板;4、插接杆;41、横杆;42、竖杆;5、插接托板;51、第二嵌槽;52、第三嵌槽;6、插板;7、安装块;71、固定杆;72、第一嵌槽;73、第四嵌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施工装置,包括井筒1、立柱2、周向固定件3和插接杆4。
参照图2,立柱2上固定连接有与立柱2等长的连接条21,连接条21与立柱2平行。立柱2设有多个,多个立柱2沿基坑01周向等间隔分布。立柱2用于沿竖向插入土中并达到预定深度,预定深度大于基坑01的深度。
参照图2和图3,周向固定件3设有与立柱2数量相同的个数,周向固定件3与立柱2之间间隔设置。周向固定件3包括弧形杆31和转动连接于弧形杆31两端的连接板32。多个周向固定件3的弧形杆31所在弧线的圆心彼此重合,连接板32竖直设置,连接板32的转动轴线均竖直设置且与连接板32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存在间距,与立柱2相邻的连接板32贴紧立柱2。在本实施例中,立柱2和周向固定件3均设有三个。
插接杆4包括横杆41和固定连接于横杆41两端的竖杆42,竖杆42与横杆41垂直。其中一个竖杆42和横杆41用于依次穿过彼此相邻的连接板32,两个竖杆42均用于嵌入基坑01的坑壁内。从而固定周向固定件3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井筒1竖直设置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立柱2。井筒1外周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的连接槽11,连接条21穿过连接槽11,且连接槽11开口的端部与立柱2滑动抵接。
井筒1上设有轴向贯穿井筒1下端的限位槽12,且限位槽12与连接槽11连通。当井筒1沿竖直方向滑动于立柱2时,相邻连接板32嵌入限位槽12内,连接板32上端与限位槽12槽底抵紧。限位槽12的槽壁用于驱使相邻连接板32水平方向上远离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靠近,限位槽12槽壁用于驱使相邻连接板32水平方向上靠近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远离并嵌入基坑01坑壁内,进一步提高周向固定件3与地面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当连接板32上端与限位槽12槽底抵紧时,弧形杆31与井筒1下端之间存在间距。
参照图4,一种施工装置还包括插接托板5和插板6。插接托板5的一侧设有安装块7,插接托板5转动连接于安装块7。安装块7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插入基坑01坑壁中的固定杆71,固定杆71用于固定安装块7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参照图4和图5,插接托板5用于穿过弧形杆31与井筒1下端之间的间距并插入土中,此时安装块7位于插接托板5的下方,插接托板5位于土坑内的上端面用于与井筒1的下端抵接,且插接托板5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且与井筒1的外周相切。插接托板5沿井筒1周向等间隔设有多个,以均匀的承载井筒1的重力。
参照图6,安装块7上设有第一嵌槽72,插接托板5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嵌槽72连通的第二嵌槽51。当第二嵌槽51与第一嵌槽72连通时,插板6嵌入第一嵌槽72和第二嵌槽51内,插接托板5处于水平状态,且插接托板5用于供井筒1抵接。
参照图7,插接托板5背离安装块7的一侧设有第三嵌槽52,安装块7上设有用于与第三嵌槽52连通的第四嵌槽73。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嵌槽73与第一嵌槽72位于安装块7上的相同位置。
参照图8和图9,当第四嵌槽73与第三嵌槽52连通时,插接托板5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位于井筒1外,插板6的一端用于嵌入第三嵌槽52和第四嵌槽73内,插板6的另一端伸出第三嵌槽52和第四嵌槽73且用于与井筒1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2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施工装置。
参照图5,一种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2施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基坑01开挖、基坑01施工、二次深挖、沉井设置、混凝土封底。
步骤基坑01开挖,在施工区自地面向下挖掘单位深度,在本实施例中,单位深度等于井筒1的轴向长度。
步骤基坑01施工,将多根立柱2沿基坑01周向设置,并将立柱2竖直打入基坑01底部并达到预设深度。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深度大于两个单位深度。在相邻立柱2之间设置周向固定件3,插接杆4穿过相邻连接板32并嵌入基坑01坑壁,将井筒1套设于立柱2上,进而井筒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并使得相邻连接板32嵌入限位槽12内并与限位槽12槽壁抵接。限位槽12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32远离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靠近,限位槽12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32靠近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远离并嵌入基坑01坑壁内,以更好的对周向固定件3的位置进行固定。
步骤二次深挖,在基坑01坑底的基础上向下挖掘一个单位深度至位于预设深度以上,得到底坑02;
参照图9,步骤沉井设置包括依次进行的:
承托井筒1,将固定杆71从井筒1和弧形杆31之间的间距插入土中,此时将插板6嵌入第一嵌槽72和第二嵌槽51内,限制插接托板5的转动,以使得插接托板5处于水平状态。进而将插接托板5的一端插入土中,插接托板5的另一端与位于基坑01内的井筒1下端抵接;
参照图8和图9,立柱2固定,将插接杆4从土中取出,将周向固定件3设置于底坑02内,在相邻立柱2之间设置周向固定件3,插接杆4穿过相邻连接板32并嵌入底坑02坑底;
沉井下落,将插板6从第一嵌槽72和第二嵌槽51内取出,施加压力以驱使井筒1沿立柱2竖直向下滑动,此时井筒1推动插接托板5转动并最终处于竖直状态,井筒1下落至底坑02内,相邻连接板32嵌入限位槽12内并与限位槽12槽壁抵接,限位槽12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32远离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靠近,限位槽12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32靠近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远离并嵌入基坑01坑壁内,以更好的对周向固定件3的位置进行固定;
井筒1加设,将插板6一端嵌入第三嵌槽52和第四嵌槽73内,插板6的另一端伸出第三嵌槽52和第四嵌槽73并与井筒1上端面抵接,以限制插接托板5的转动,将新的井筒1穿过连接条21后下滑至与插板6抵接;此时通过插板6和固定杆71承担新的井筒1的重力;
混凝土填设,先将混凝土填设于两个井筒1之间的间隙,再将混凝土填设于井筒1与坑壁之间的间隙;
步骤混凝土封底,对底坑02坑底浇筑混凝土。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筒(1)、立柱(2)、周向固定件(3)和插接杆(4),所述立柱(2)沿基坑(01)周向设有多个且用于沿竖直方向插入土中,所述井筒(1)的外周滑动连接于立柱(2),所述周向固定件(3)包括弧形杆(31)和设置于弧形杆(31)两端的连接板(32),所述周向固定件(3)多个且与立柱(2)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周向固定件(3)的弧形杆(31)所在弧线的圆心彼此重合,与所述立柱(2)相邻的所述连接板(32)贴紧立柱(2),所述连接板(32)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板(32)上端用于与井筒(1)下端抵接,所述插接杆(4)的两端用于穿过相邻的连接板(32)后伸出,且所述插接杆(4)的两端用于嵌入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固定连接有与立柱(2)等长的连接条(21),所述连接条(21)与立柱(2)平行,所述井筒(1)外周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的连接槽(11),所述连接条(21)穿过所述连接槽(11),且所述连接槽(11)开口的端部与立柱(2)滑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2)转动连接于弧形杆(31),所述连接板(32)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且与连接板(32)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存在间距;所述井筒(1)上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沿井筒(1)轴向贯穿井筒(1)的一端,相邻所述连接板(32)嵌入限位槽(12)内,所述限位槽(12)槽壁与连接板(32)贴紧,且所述限位槽(12)槽壁用于驱使相邻连接板(32)水平方向上的一侧相互靠近,所述限位槽(12)槽壁用于驱使相邻连接板(32)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相互远离并嵌入基坑(01)坑壁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板(32)与井筒(1)下端抵接时,所述弧形杆(31)与井筒(1)下端之间存在间距;还包括插接托板(5),所述插接托板(5)用于穿过弧形杆(31)与井筒(1)下端之间的间距并插入土中,所述插接托板(5)位于土坑内的上端面用于供井筒(1)下端抵接,所述插接托板(5)沿基坑(01)周向等间隔设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托板(5)背离井筒(1)的一侧设有安装块(7),所述插接托板(5)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块(7),且所述插接托板(5)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且与井筒(1)的外周相切;所述安装块(7)上设有用于插入土中的固定杆(71),所述固定杆(71)用于固定安装块(7)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板(6),所述安装块(7)上设有第一嵌槽(72),所述插接托板(5)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嵌槽(72)连通的第二嵌槽(51),当所述第二嵌槽(51)与第一嵌槽(72)连通时,所述插板(6)嵌入第一嵌槽(72)和第二嵌槽(51)内,且所述插接托板(5)用于供井筒(1)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托板(5)背离安装块(7)的一侧设有第三嵌槽(52),所述安装块(7)上设有用于与第三嵌槽(52)连通的第四嵌槽(73),当所述第三嵌槽(52)与第四嵌槽(73)连通时,所述插板(6)的一端用于嵌入第三嵌槽(52)与第四嵌槽(73),所述插板(6)的另一端伸出第三嵌槽(52)和第四嵌槽(73)且用于与井筒(1)抵接,且所述插接托板(5)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位于井筒(1)外。
8.一种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2)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进行的基坑(01)开挖、基坑(01)施工、二次深挖、沉井设置、混凝土封底;
步骤基坑(01)施工,将多根立柱(2)沿基坑(01)周向设置,并将立柱(2)竖直打入基坑(01)底部并达到预设深度,在相邻立柱(2)之间设置周向固定件(3),插接杆(4)穿过相邻连接板(32)并嵌入基坑(01)坑壁,将井筒(1)套设于立柱(2)上,进而井筒(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并使得相邻连接板(32)嵌入限位槽(12)内并与限位槽(12)槽壁抵接;
限位槽(12)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32)远离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靠近,限位槽(12)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32)靠近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远离并嵌入基坑(01)坑壁内;
步骤二次深挖,在基坑(01)坑底的基础上再次开挖至位于预设深度以上,得到底坑(02);
步骤沉井设置包括依次进行的:
承托井筒(1),将固定杆(71)从井筒(1)和弧形杆(31)之间的间距插入土中,此时将插板(6)嵌入第一嵌槽(72)和第二嵌槽(51)内,进而将插接托板(5)的一端插入土中,插接托板(5)的另一端与位于基坑(01)内的井筒(1)下端抵接;
立柱(2)固定,将插接杆(4)从土中取出,将周向固定件(3)设置于底坑(02)内,在相邻立柱(2)之间设置周向固定件(3),插接杆(4)穿过相邻连接板(32)并嵌入底坑(02)坑底;
沉井下落,将插板(6)从第一嵌槽(72)和第二嵌槽(51)内取出,施加压力以驱使井筒(1)沿立柱(2)竖直向下滑动,此时井筒(1)推动插接托板(5)转动并最终处于竖直状态,井筒(1)下落至底坑(02)内,相邻连接板(32)嵌入限位槽(12)内并与限位槽(12)槽壁抵接,限位槽(12)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32)远离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靠近,限位槽(12)槽壁驱使相邻连接板(32)靠近基坑(01)坑壁的一侧相互远离并嵌入基坑(01)坑壁内;
井筒(1)加设,将插板(6)一端嵌入第三嵌槽(52)和第四嵌槽(73)内,插板(6)的另一端与井筒(1)上端面抵接,将新的井筒(1)穿过连接条(21)后下滑至与插板(6)抵接;
混凝土填设,将混凝土填设于两个井筒(1)之间的间隙以及井筒(1)与坑壁之间的间隙;
步骤混凝土封底,对底坑(02)坑底浇筑混凝土。
CN202210669111.6A 2022-06-14 2022-06-14 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Active CN114875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9111.6A CN114875945B (zh) 2022-06-14 2022-06-14 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9111.6A CN114875945B (zh) 2022-06-14 2022-06-14 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5945A CN114875945A (zh) 2022-08-09
CN114875945B true CN114875945B (zh) 2023-10-13

Family

ID=8268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69111.6A Active CN114875945B (zh) 2022-06-14 2022-06-14 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594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2970A (ja) * 1999-01-18 2000-08-02 Sanro Ren 開口沈箱を利用して掘り出し工事を行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3891046U (zh) * 2014-05-13 2014-10-22 河海大学 护壁式沉井下沉装置
CN204112351U (zh) * 2014-07-22 2015-01-21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沉井的下沉辅助装置
CN110761330A (zh) * 2019-10-25 2020-02-0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的整体施工方法
CN211714000U (zh) * 2019-12-17 2020-10-20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井
CN114575367A (zh) * 2022-04-22 2022-06-03 广东韩江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沉井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622129D0 (en) * 2016-12-23 2017-02-08 Statoil Petroleum As Subsea assembly modularis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2970A (ja) * 1999-01-18 2000-08-02 Sanro Ren 開口沈箱を利用して掘り出し工事を行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3891046U (zh) * 2014-05-13 2014-10-22 河海大学 护壁式沉井下沉装置
CN204112351U (zh) * 2014-07-22 2015-01-21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沉井的下沉辅助装置
CN110761330A (zh) * 2019-10-25 2020-02-0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的整体施工方法
CN211714000U (zh) * 2019-12-17 2020-10-20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井
CN114575367A (zh) * 2022-04-22 2022-06-03 广东韩江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沉井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5945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2625B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CN111535303B (zh) 一种人工挖孔桩及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
KR100913945B1 (ko) 건축 및 토목공사용 셔터형 흙막이
CN114541418B (zh) 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
CN114875945B (zh) 沉井中心支设圆筒立柱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CN114658349A (zh) 一种地基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3863325A (zh) 综合管廊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O2015152826A1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multi-section suction caisson
KR101436119B1 (ko) Cft 원형강관 기둥용 거치대와 이를 이용한 cft 원형강관 기둥의 설치방법
CN216275727U (zh) 一种深基坑施工用坑壁支撑装置
CN113944171B (zh) 一种房建基坑施工支护装置
CN216664081U (zh) 一种河道清淤整治用生态型板桩
CN214738190U (zh) 一种基坑排水结构
CN205399427U (zh) 一种拔桩装置
CN110295616B (zh) 一种沉井施工方法
CN213741113U (zh) 基坑支护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基础一体化构造
CN113931195A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064419U (zh) 一种树木临时支撑结构
CN214460444U (zh) 基坑边坡支护加固装置
CN219654347U (zh) 一种用于基坑临边的防护结构
CN220117225U (zh) 一种基坑咬合桩基的围护结构
CN213347526U (zh)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坠装置
CN219011197U (zh) 一种岩溶地区桩基防护装置
CN218713067U (zh) 一种用于城市电缆通道直立开挖的支护装置
CN219527313U (zh) 一种模块化导流渠钢栈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