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3737U - 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3737U
CN218813737U CN202222610113.6U CN202222610113U CN218813737U CN 218813737 U CN218813737 U CN 218813737U CN 202222610113 U CN202222610113 U CN 202222610113U CN 218813737 U CN218813737 U CN 218813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plate
plate
relay
fixed
foundation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01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铭
陈林鸿
林汉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6101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3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3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3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后表面靠近上表面边缘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管卡块,所述连接管卡块内部固定安装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管道U型夹,所述第一防护板下方设置有中继防护板,所述中继防护板两侧外表面开设有连接限位槽,所述中继防护板下方设置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与限位块上表面均开设有连接通孔。通过随着深度增加启动动力电机带动中继防护板、限位块下移,当中继防护板、第二防护板下移足够距离后,将中继防护板组装至空出位置,可以在基坑不断开挖过程中,不断加成支护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尤其涉及组装式、可重复利用的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如中国专利公开的公开号为CN217298957U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挡板,设于挡板侧壁的滑动槽、固定于滑动槽内的两个固定板、设于滑动槽两侧的多个第一插孔、滑动于滑动槽内的滑动块、设于滑动块两侧的延伸块、设于延伸块上的第二插孔、贯穿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上的插销、设于滑动块侧壁的两个板槽和第二固定杆、滚动于第二固定杆上的滑轮。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传统支护结构改为半机械化,这样可以使得整体的结构更为稳固,而且更容易拆除,也可以反复使用,这样便在保证其结构稳定的基础上还节省了材料,添加了两个固定装置,可以使得挡板作用于支护的时候,更为稳固,而且也不会影响后续的使用,也不会为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有上述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在基坑侧壁铺设防护板,防止基坑发生塌陷,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基坑开挖往往是采用分层开挖技术,一次开挖一定深度后,立即在基坑四周铺设支护结构,随后再继续开挖下一层,现有技术不能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加向下延伸,采用常见地下连续墙支护、水泥墙支护需要较长施工时间,且大部分材料不可回收再利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后表面靠近上表面边缘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管卡块,所述连接管卡块内部固定安装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管道U型夹,所述第一防护板下方设置有中继防护板,所述中继防护板两侧外表面开设有连接限位槽,所述中继防护板下方设置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与限位块上表面均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钢管。
具体的,通过固定板与第二防护板相互配合,将第一防护板、中继防护板固定在基坑侧壁上,中继防护板两侧开设的连接限位槽与连接钢管相互配合,可以将中继防护板固定在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之间,中继防护板整体有多个组件拼凑成型,在基坑向下开挖一定深度后,将连接钢管重新接上一段,连接钢管首先向下移动至基坑底部,随后启动动力装置可以带动中继防护板、第二防护板不断向下移动,从而中继防护板与第一防护板之间中空出来,将新的中继防护板填补组装在中空位置上即可,使支护装置长度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不断边长,同时相比较传统水泥防护墙形式的支护,布置速度更快,且可以多次利用,降低基坑支护成本,管道U型夹可以将连接钢管一端卡住,从而避免基坑加深连接钢管掉落。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板正表面固定安装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轴。
具体的,通过启动动力电机可以带动螺纹轴旋转,螺纹轴旋转可以带动中继防护板移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部设置有固定桩。
具体的,通过固定桩穿过固定孔定入地面,可以将固定板与地面连接起来,固定板与第一防护板整体为L型,可以将第一防护板悬在基坑侧壁,同时固定板长度要根据现场土质适当加长,避免基坑附近土质疏松,后期不能为第一防护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优选的,所述管道U型夹正表面固定安装有位移把手。
具体的,通过回位弹簧可以为连接柱提供一定的推力,连接柱受到推力会带动管道U型夹移动,当管道U型夹与连接钢管表面贴合时会将连接钢管卡住,位移把手可以带动管道U型夹移动,解除管道U型夹对连接钢管的相对限制。
优选的,所述中继防护板包括有右侧防护板、左侧防护板、限位块,所述右侧防护板、左侧防护板一侧外表面均开设有限位连接槽,所述限位连接槽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右侧防护板正表面活动安装有限位栓,所述限位栓正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左侧防护板正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栓。
具体的,通过限位块将右侧防护板、左侧防护板连接起来组合成为中继防护板,限位栓与卡扣相互配合,可以将限位块卡在限位连接槽内部,随后将螺栓旋转进入螺纹孔内部,将限位栓与卡扣相互固定在一起,防止限位栓意外旋转打开。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正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轴承连接块,所述第二防护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插入柱,所述第二防护板下表面且位于插入柱后方固定安装有刮刀。
具体的,通过限位轴承连接块与螺纹轴相互配合,可以在螺纹轴旋转时带动限位块移动,限位块移动会带动中继防护板移动,插入柱可以插入土壤内部,从而为装置整体提供支撑,刮刀可以将侧壁不贴合支护装置土壤切除,防止第二防护板在下移过程倾斜偏移,连接块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从而将第二防护板与中继防护板相互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右侧防护板、左侧防护板、限位块组成的中继防护板,在基坑不断下挖的过程中,随着深度增加启动动力电机带动中继防护板、限位块下移,当中继防护板、第二防护板下移足够距离后,将右侧防护板、左侧防护板首先安装在中继防护板与第一防护板空出位置处,如图2固定板所示,最后在将限位块嵌入限位连接槽内部,旋转限位栓与卡扣连接在一起,将限位块卡在限位连接槽内部,再通过螺栓将两个中继防护板两侧表面的连接块连接起来,即可完成支护装置的下移加长,可以在基坑不断开挖过程中,防止基坑侧壁发生崩塌。
2、由于该支护装置整体不采用任何水泥、钢筋等一次性材料,在基坑建设完成后可以直接拆除在利用,相比较传统水泥墙等支护方式,有效降低建造成本,且水泥硬化、钢筋布置等都需要较长时间,直接采用第一防护板、中继防护板、第二防护板防护板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第一防护板;101、轴承套;102、动力电机;103、螺纹轴;104、连接通孔;2、固定板;201、固定孔;202、固定桩;3、连接管卡块;301、回位弹簧;302、连接柱;303、管道U型夹;304、位移把手;4、中继防护板;401、右侧防护板;402、左侧防护板;403、连接限位槽;404、限位栓;405、螺纹孔;406、卡扣;407、限位连接槽;5、限位块;501、限位轴承连接块;6、第二防护板;601、插入柱;602、刮刀;603、连接块;9、连接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板1,第一防护板1后表面靠近上表面边缘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第一防护板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管卡块3,连接管卡块3内部固定安装有回位弹簧301,回位弹簧30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02,连接柱30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管道U型夹303,第一防护板1下方设置有中继防护板4,中继防护板4两侧外表面开设有连接限位槽403,中继防护板4下方设置有第二防护板6,第一防护板1与限位块5上表面均开设有连接通孔104,连接通孔104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钢管9。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固定板2与第二防护板6相互配合,将第一防护板1、中继防护板4固定在基坑侧壁上,中继防护板4两侧开设的连接限位槽403与连接钢管9相互配合,可以将中继防护板4固定在第一防护板1、第二防护板6之间,中继防护板4整体有多个组件拼凑成型,在基坑向下开挖一定深度后,将连接钢管9重新接上一段,连接钢管9首先向下移动至基坑底部,随后启动动力装置可以带动中继防护板4、第二防护板6不断向下移动,从而中继防护板4与第一防护板1之间中空出来,将新的中继防护板4填补组装在中空位置上即可,使支护装置长度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不断边长,同时相比较传统水泥防护墙形式的支护,布置速度更快,且可以多次利用,降低基坑支护成本,管道U型夹303可以将连接钢管9一端卡住,从而避免基坑加深连接钢管9掉落。
其中,为了实现移动防护板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防护板1正表面固定安装有轴承套101,轴承套10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动力电机102,动力电机10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轴103,固定板2上表面开设有固定孔201,固定孔201内部设置有固定桩202,管道U型夹303正表面固定安装有位移把手304。
通过启动动力电机102可以带动螺纹轴103旋转,螺纹轴103旋转可以带动中继防护板4移动,固定桩202穿过固定孔201定入地面,可以将固定板2与地面连接起来,固定板2与第一防护板1整体为L型,可以将第一防护板1悬在基坑侧壁,同时固定板2长度要根据现场土质适当加长,避免基坑附近土质疏松,后期不能为第一防护板1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回位弹簧301可以为连接柱302提供一定的推力,连接柱302受到推力会带动管道U型夹303移动,当管道U型夹303与连接钢管9表面贴合时会将连接钢管9卡住,位移把手304可以带动管道U型夹303移动,解除管道U型夹303对连接钢管9的相对限制。
其中,为了实现加长支护装置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中继防护板4包括有右侧防护板401、左侧防护板402、限位块5,右侧防护板401、左侧防护板402一侧外表面均开设有限位连接槽407,限位连接槽407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块5,右侧防护板401正表面活动安装有限位栓404,限位栓404正表面开设有螺纹孔405,左侧防护板402正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扣406,卡扣406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栓,限位块5正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轴承连接块501,第二防护板6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插入柱601,第二防护板6下表面且位于插入柱601后方固定安装有刮刀602。
通过限位块5将右侧防护板401、左侧防护板402连接起来组合成为中继防护板4,限位栓404与卡扣406相互配合,可以将限位块5卡在限位连接槽407内部,随后将螺栓旋转进入螺纹孔405内部,将限位栓404与卡扣406相互固定在一起,防止限位栓404意外旋转打开,限位轴承连接块501与螺纹轴103相互配合,可以在螺纹轴103旋转时带动限位块5移动,限位块5移动会带动中继防护板4移动,插入柱601可以插入土壤内部,从而为装置整体提供支撑,刮刀602可以将侧壁不贴合支护装置土壤切除,防止第二防护板6在下移过程倾斜偏移,连接块603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从而将第二防护板6与中继防护板4相互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需要将装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基坑在开挖过重中,首先在中心位置下挖至合适的深度,随后逐渐向坑壁拓展,当拓展至支护装置下方时,需要将连接钢管9重新接上一段,启动动力电机102带动螺纹轴103旋转,螺纹轴103旋转会带动中继防护板4、第二防护板6移动,在支护装置下方下挖多少中继防护板4、第二防护板6随即下移多少,防止插入柱601被挖出失去底部支撑力,当中继防护板4、第二防护板6下移足够距离后,将右侧防护板401、左侧防护板402首先安装在中继防护板4与第一防护板1空出位置处,如图固定板2所示,最后在将限位块5嵌入限位连接槽407内部,旋转限位栓404与卡扣406连接在一起,将限位块5卡在限位连接槽407内部,再通过螺栓将两个中继防护板4两侧表面的连接块603连接起来,即可完成支护装置的下移加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1)后表面靠近上表面边缘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所述第一防护板(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管卡块(3),所述连接管卡块(3)内部固定安装有回位弹簧(301),所述回位弹簧(30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02),所述连接柱(30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管道U型夹(303),所述第一防护板(1)下方设置有中继防护板(4),所述中继防护板(4)两侧外表面开设有连接限位槽(403),所述中继防护板(4)下方设置有第二防护板(6),所述第一防护板(1)与限位块(5)上表面均开设有连接通孔(104),所述连接通孔(104)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钢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1)正表面固定安装有轴承套(101),所述轴承套(10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动力电机(102),所述动力电机(10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轴(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上表面开设有固定孔(201),所述固定孔(201)内部设置有固定桩(2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U型夹(303)正表面固定安装有位移把手(3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防护板(4)包括有右侧防护板(401)、左侧防护板(402)、限位块(5),所述右侧防护板(401)、左侧防护板(402)一侧外表面均开设有限位连接槽(407),所述限位连接槽(407)内部活动安装有限位块(5),所述右侧防护板(401)正表面活动安装有限位栓(404),所述限位栓(404)正表面开设有螺纹孔(405),所述左侧防护板(402)正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扣(406),所述卡扣(406)内部活动安装有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5)正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轴承连接块(501),所述第二防护板(6)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插入柱(601),所述第二防护板(6)下表面且位于插入柱(601)后方固定安装有刮刀(602),所述第二防护板(6)与中继防护板(4)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603)。
CN202222610113.6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Active CN218813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0113.6U CN218813737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0113.6U CN218813737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3737U true CN218813737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0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0113.6U Active CN218813737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3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73227B1 (ko) 해상 또는 수상에서 강관의 항타 및 현장타설말뚝의 시공을위한 강관 클램핑 장치
CN114541418B (zh) 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
CN110318388B (zh) 地下连续墙开挖成槽方法
CN218813737U (zh) 一种新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JP5351125B2 (ja) オープンシールド工法のオープンシールド機発進方法
CN114482028B (zh) 一种微型灌注桩反循环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5788276A (zh) 一种旋挖机及旋挖桩施工工艺
CN214738190U (zh) 一种基坑排水结构
CN214695638U (zh) 一种新型水冲成孔型钢基坑支护装置
CN212602648U (zh) 一种用于基坑明沟排水施工的砌砖切割机
CN212477725U (zh) 一种分片组合式全桩护筒的桩机
CN212225215U (zh) 一种铁路建设用线箱涵施工精准顶进设备
JP4669538B2 (ja) 障害物撤去工法および装置
CN110295616B (zh) 一种沉井施工方法
CN113931195A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O2011107818A1 (en) Method of cutting foundation elements in the ground
CN211646246U (zh) 一种河道挡墙
JP3043502B2 (ja) 薄膜壁体造成用掘削孔形成方法
CN215562678U (zh) 一种土建施工护坡防护装置
CN215290116U (zh) 一种用于拔桩机的拔桩部件
CN113931276B (zh) 地下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方法
CN217758825U (zh) 一种管道顶管施工用基坑支护结构
CN219080456U (zh) 一种沟槽开挖设备
CN220725109U (zh) 一种综合管廊围护结构
CN218204360U (zh) 基坑边坡锚杆钻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