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4736B -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4736B
CN114874736B CN202210604792.8A CN202210604792A CN114874736B CN 114874736 B CN114874736 B CN 114874736B CN 202210604792 A CN202210604792 A CN 202210604792A CN 114874736 B CN114874736 B CN 114874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arts
asphalt
epoxy
reinforc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47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4736A (zh
Inventor
潘友强
李款
张志祥
陈李峰
关永胜
莫剑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u Jiao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u Jiao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u Jiao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u Jiao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47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4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4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4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4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4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3/00Adhesives based on epoxy resin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4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uring agents used
    • C08G59/50Amines
    • C08G59/5006Amines aliphatic
    • C08G59/5013Amines aliphatic containing more than seven carbon atoms, e.g. fatty 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隧铺装防水粘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A组分包括:80~95份环氧树脂;5~20份活性稀释剂;1~5份活性偶联剂;50~100份增溶沥青;B组分包括:80~95份常温固化剂;5~20份增强材料;两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00:50~100。增强材料溶解在常温固化剂中,常温固化后,增强材料析出。本发明创新地提出了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多重增强”过程:常温固化后,增强材料析出,改性沥青随增溶剂反应析出,对常温热塑性固化物起到定型、增强、抗施工损伤作用;沥青混合料高温作用后,增强材料和改性沥青先熔化,再随温度降低分别二次析出,最终大幅增强对沥青铺装层的粘结及抗剪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隧铺装防水粘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粘结材料在桥隧铺装中主要起到防水、粘结、抗剪等作用,其质量好坏及作用效果直接决定了桥隧铺装整体使用寿命。桥隧铺装现有防水粘结层多为沥青类材料,包括乳化沥青和改性沥青。
基于改性沥青的防水粘结材料需热喷施工,而在桥隧基层上实施热喷改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通常会因基层水泥混凝土含水率偏高而产生鼓包、脱层等现象,进而影响桥隧铺装整体使用寿命。基于乳化沥青的防水粘结材料需要依赖日晒、风吹等自然蒸发条件对其进行破乳,且其对桥隧基层的粘结性能有限。
在长大纵坡、重载、低速、弯道等桥隧特殊路段下,传统沥青类防水粘结材料无法满足粘结、抗剪的实际使用需求;此外,基于沥青类材料的防水粘结层普遍存在强度低、抗摊铺机履带、料车轮胎碾压损伤能力差的缺点,因此基于传统沥青类防水粘结材料的桥隧铺装特殊路段往往存在沥青铺装层推移、拥包、车辙、坑槽等病害。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在满足具备优异抗施工损伤性能的同时提高环氧沥青材料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所述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和B组分分间的质量比为100:50~100,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80~95份环氧树脂;5~20份活性稀释剂;1~5份活性偶联剂;50~100份增溶沥青;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80~95份的常温固化剂;5~20份的增强材料;
所述增强材料固化前溶解在所述常温固化剂中,常温固化后,所述增强材料在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中析出,从微米尺度上对热塑性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固化物起到增强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20、0.44、0.51、0.54中的一种。环氧树脂作为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主体部分,与常温固化剂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且对桥面与铺装层具有良好粘接作用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选取环氧值为0.20、0.44、0.51、0.54的环氧树脂,一方面是为了使其与稀释剂配合后常温下具有适宜的粘度,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其在常温下与常温固化剂有适中的反应活性。
进一步的,所述稀释剂为丁基缩水甘油醚、苄基基缩水甘油醚、C12-14烷基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作为活性稀释剂,丁基缩水甘油醚、苄基基缩水甘油醚、C12-14烷基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在控制环氧树脂粘度的同时,其中的环氧基团会参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成为交联网络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在不显著降低环氧沥青粘结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大幅改善其施工和易性。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偶联剂为SCA-E87M、SCA-87E、SCA-E87F、SCA-E8T中的一种。活性偶联剂中含有的环氧基团可参与固化反应,而活性偶联剂中含有的硅醇基团可与桥隧基面富集的羟基通过脱水键合的方式相连,最终保障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与桥隧基面间的良好粘结。
进一步的,所述增溶沥青为改性沥青与增溶剂按100:(33~10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增溶剂为含有C14~C24不饱和碳链的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分子结构中具有的不饱和脂肪碳链可促使其对改性沥青中胶质、沥青质的溶解,进而实现将改性沥青由固态改为液态,便于现场使用。沥青相的引入,一方面基于相似相溶原理可进一步增加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与沥青混合料间的粘结性能,另一方面,随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参与交联固化反应,改性沥青析出并对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常温热塑性固化物起到增强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为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脂肪酸丁酯、环氧脂肪酸辛酯中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分子结构中具有的环氧基团可促使其与环氧树脂相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分子结构中具有的不饱和脂肪碳链与石油沥青饱和分的结构类似,其同样可对沥青中的胶质和沥青质起到稀释、溶解作用,进而保证其与与沥青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特殊的分子结构缓解了环氧树脂相与沥青相间的不相容性,进一步增加了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长期相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沥青为经氧化、溶剂脱、聚合物改性等工艺制备的针入度低于0.5mm的颗粒状改性沥青。所述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分子结构中具有的环氧基团参与固化反应,使得改性沥青在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常温固化过程中逐渐从增溶沥青中以μm级沥青微粒形式析出,针入度低于0.5mm则保证了μm级沥青微粒对环氧沥青低交联密度热塑性固化物起到定型、约束作用。在高温热摊铺时,残余的环氧基团继续进行交联固化反应,析出的改性沥青溶解并作用于增强型环氧沥青粘层的连接位置处,增加增强型环氧沥青粘层的粘结效果。当铺装层温度降低至室温时,所述改性沥青二次析出,最终大幅增强对沥青铺装层的粘结及抗剪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常温固化剂为含有C8~C22不饱和直碳链的脂肪胺,其在常温(10~60℃)条件下和环氧基团间发生交联反应;其次,常温固化剂具有强极性且具有长直碳链,可基于相似相容原理最大限度地对增强材料进行溶解;再次,常温固化剂分子结构中含有的C8~C22不饱和直碳链可增加环氧树脂相与沥青相间的相容性、抑制两者间的相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常温固化剂为油胺、椰油胺、N-油基丙二胺、N-椰油基丙二胺中的一种。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的C8~C22不饱和直碳链可使其在稍高于室温条件下(≥20℃)呈现液体,便于现场使用。此外,C8~C22不饱和直碳链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作用,可大幅抑制常温(10~60℃)条件下常温固化剂与环氧基团间的反应速率及交联密度,进而实现常温条件下,常温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生成具有低交联密度、呈热塑性的固化物。
进一步的,所述增强材料为含羟基、羧基的聚乙烯,酸值为20~40mgKOH/g、分子量为5000~15000、熔点为120~140℃。酸值在20~40mgKOH/g范围内的含羟基、羧基的聚乙烯较普通聚乙烯极性大幅提升,这为该增强材料溶解在同为强极性的常温固化剂中提供相似相容支撑。保证了增强材料在常温固化剂中的溶解度,此外,分子量在5000~15000范围内的含羟基、羧基的聚乙烯较分子量达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普通聚乙烯大幅降低,可进一步确保该增强材料可完全溶解在常温固化剂中。
进一步的,所述增强材料在固化前完全溶解在常温固化剂中,常温条件下,随着常温固化剂与环氧基团反应,溶解在常温固化剂中的增强材料逐渐析出,并起到对热塑性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固化物的增强作用,使其能够抵御摊铺机履带、料车轮胎的碾压;同时增强材料的析出,对常温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常温固化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常温下环氧基团与常温固化剂固化反应不完全进行,增强材料以微粒析出,对固化生成的热塑性固化物产生束缚作用,待热沥青混合料摊铺后,析出的增强材料熔化进而解除对热塑性固化物的束缚,热塑性固化物中由常温下环氧基团与常温固化剂-NH2反应产生的醇性羟基经高温活化后进一步与残余的环氧基团进行交联反应,固化物的交联密度逐渐增大,其对基层及沥青层间的粘结力逐渐增大;待铺装层内的温度逐渐降至增强材料的凝固点以下时,高温熔化后的增强材料在固化物中二次析出,并起到对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增强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方法,同样具有的技术效果。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改性沥青和增溶剂在加热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后形成均一液体A1
S2:将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活性偶联剂在加热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后形成均一液体A2
S3:将A1加入到A2中,经高速剪切混合后形成A组分;
S4:将常温固化剂预热至增强材料熔点以下20~40℃,将增强材料加入常温固化剂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S5: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30~4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
作为优选的,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将改性沥青预热至120~140℃,加入预热至60℃的增溶剂,在30~60rpm下搅拌30~6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1
S2:将环氧树脂预热至60℃,加入活性稀释剂、活性偶联剂,在30~60rpm下搅拌30~6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2
S3:将A1加入到A2中,在2000~4000rpm下高速剪切1~2h后形成A组分;
S4:将常温固化剂预热至增强材料熔点以下20~40℃,加入增强材料,在30~60rpm下搅拌2~4h后形成B组分;基于相似相溶原理,高酸值、低分子量聚乙烯增强材料溶解在常温固化剂中形成均一的B组分。
S5: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30~4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常温(10~60℃)条件下,B组分中的常温固化剂与A组分中环氧基团反应并形成具有低交联密度的热塑性固化物,溶解在常温固化剂中的增强材料随常温固化剂的反应而达到过饱和状态不断析出,赋予低交联密度的热塑性固化物以骨架,热沥青混合料高温作用下,常温固化条件下产生的增强材料熔化并丧失对低交联密度的热塑性固化物的约束作用,热塑性固化物中由常温下环氧基团与常温固化剂-NH2反应产生的醇性羟基经高温活化后进一步与残余的环氧基团进行交联反应,固化物的交联密度逐渐增大,其对基层及沥青层间的粘结力逐渐增大。随沥青混合料温度降低,熔化的增强材料二次析出并对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进一步增强,最终形成对基面及沥青层间的牢固粘接。
(2)增溶沥青中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的选用一方面可以溶解改性沥青,使其常温下呈现液体状态,方便使用;另一方面,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因与环氧基团间发生交联固化反应而逐渐释放出改性沥青,改性沥青以μm级微粒形式析出并起到对低交联密度的热塑性固化物的定型、约束作用,进一步对其增强,大幅提升其对摊铺机履带及料车轮胎的抗损伤性能;同时,在热混合料摊铺时,析出的改性沥青溶解并作用于粘结表面,使得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粘结性能进一步增强,最终形成对基面及沥青层间的牢固粘接,在满足具备优异抗施工损伤性能的同时提高环氧沥青材料的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
(3)本发明中常温固化剂和增溶剂分子结构中,一方面分别具有C8~C22不饱和直碳链和C14~C24不饱和脂肪碳链等与沥青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链段结构,另一方面分别具有氨基、环氧基等有反应活性且与环氧树脂相间具有良好相容性的链段结构。常温固化剂和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的引入可最大限度增加环氧树脂相与沥青相间的相容性,抑制两者间的相分离,保证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长期相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增强型环氧沥青微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改性沥青;2、常温固化剂;3、环氧树脂;4、增强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增强型环氧沥青微观结构示意图,环氧树脂3和常温固化剂2发生反应生成交联固化物,沥青混合料高温作用后,增强材料4和改性沥青1先熔化,再随铺装层温度降低分别二次析出,最终大幅增强对沥青铺装层的粘结及抗剪作用。
实施例中所用原料来源:
环氧树脂:E20、E44、E51及E54,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活性稀释剂:丁基缩水甘油醚XY501、苄基基缩水甘油醚-XY692、C12-14烷基缩水甘油醚-XY748、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XY-622,安徽新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活性偶联剂:SCA-E87M、SCA-87E、SCA-E87F、SCA-E8T,南京能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改性沥青:I型(针入度<0.5mm、软化点100~120℃)、II型(针入度<0.5mm、软化点120~130℃),洛阳雨辰石化产品有限公司。
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脂肪酸丁酯、环氧脂肪酸辛酯,武汉曙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溶剂油:200#,山东京昊化工有限公司。
常温固化剂:油胺、椰油胺、N-油基丙二胺、N-椰油基丙二胺,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
增强材料:S-3815(熔点137℃、酸值30mgKOH/g、分子量5000~15000)、OA9(熔点138℃、酸值25mgKOH/g、分子量5000~15000)、S-1017(熔点110℃、酸值25mgKOH/g、分子量5000~15000)、QH-6A(熔点110℃、酸值<10mgKOH/g、分子量1500~5000),琦泓(上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实施例1: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A组分包括:95份E51、5份XY622、1份SCA-E87M、75份I型改性沥青、25份环氧脂肪酸甲酯;B组分包括:80份油胺及20份S-3815;A组分和B组分间的质量比为100:100。
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S1将I型改性沥青预热至120℃,加入预热至60℃的环氧脂肪酸甲酯,在30rpm下搅拌6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1
S2将E51预热至60℃,加入XY622、SCA-E87M,在30rpm下搅拌6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2
S3将A1加入到A2中,在2000rpm下高速剪切2h后形成A组分;
S4将油胺预热至97℃,加入S-3815,在30rpm下搅拌4h后形成B组分;
S5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3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
性能测试:
实施例1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性能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2: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A组分包括:80份E20、20份XY692、1份SCA-E87E、25份II型改性沥青、25份环氧脂肪酸辛酯;B组分包括:95份椰油胺及5份OA9;A组分和B组分间的质量比为100:50。
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S1将II型改性沥青预热至140℃,加入预热至60℃的环氧脂肪酸辛酯,在60rpm下搅拌3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1
S2将E20预热至60℃,加入XY692、SCA-E87E,在60rpm下搅拌3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2
S3将A1加入到A2中,在4000rpm下高速剪切1h后形成A组分;
S4将椰油胺预热至118℃,加入OA9,在60rpm下搅拌2h后形成B组分;
S5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4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
性能测试:
实施例2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性能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3: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A组分包括:90份E44、10份XY748、3份SCA-E87F、37.5份II型改性沥青、12.5份环氧脂肪酸丁酯;B组分包括:90份N-油基丙二胺及10份S-1017;A组分和B组分间的质量比为100:67。
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S1将II型改性沥青预热至130℃,加入预热至60℃的环氧脂肪酸丁酯,在30rpm下搅拌6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1
S2将E44预热至60℃,加入XY748、SCA-E87F,在30rpm下搅拌6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2
S3将A1加入到A2中,在3000rpm下高速剪切1.5h后形成A组分;
S4将N-油基丙二胺预热至80℃,加入S-1017,在50rpm下搅拌3h后形成B组分;
S5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3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
性能测试:
实施例3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性能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4: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A组分包括:90份E54、10份XY501、2份SCA-E87T、50份I型改性沥青、25份环氧脂肪酸甲酯;B组分包括:90份N-油基丙二胺及10份S-1017;A组分和B组分间的质量比为100:75。
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S1将I型改性沥青预热至120℃,加入预热至60℃的环氧脂肪酸甲酯,在60rpm下搅拌3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1
S2将E54预热至60℃,加入XY501、SCA-E87T,在60rpm下搅拌3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2
S3将A1加入到A2中,在3000rpm下高速剪切2h后形成A组分;
S4将N-油基丙二胺预热至80℃,加入S-1017,在50rpm下搅拌3h后形成B组分;
S5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3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
性能测试:
实施例4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性能如下表所示:
对比例1:一种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对比例中提供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A组分包括:95份E51、5份XY622、1份SCA-E87M、75份I型改性沥青、25份环氧脂肪酸甲酯;B组分为80份油胺;A组分和B组分间的质量比为100:100。
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S1环氧沥青粘结料的A1组分、A2组分、A组分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
S2环氧沥青粘结料的B组分为油胺;
S3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3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环氧沥青粘结料。
性能测试:
表4.对比例1的环氧沥青粘结料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未采用增强材料,由于缺乏增强材料对常温热塑性固化物起到增强、抗施工损伤作用,常温固化后,环氧沥青粘结料的不粘轮温度仅为40℃,且80℃耐热度测试时出现流淌、滑动、滴落等现象。热混合料作用后,基于对比例1的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剪切强度较实施例1降低了1.6MPa、粘结强度较实施例1降低了1.5MPa,同时由于常温固化时无增强效果,该环氧沥青粘结料不具备抗施工损伤作用,故防水粘结层的防水效果未达到,热碾压后出现轻微渗水现象,无法满足长大纵坡、重载、低速、弯道等桥隧特殊路段下对防水粘结材料的实际使用需求。
对比例2: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对比例中提供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A组分包括:80份E20、20份XY692、1份SCA-E87E、25份II型改性沥青、25份200#溶剂油;B组分包括:95份椰油胺及5份OA9;A组分和B组分间的质量比为100:50。
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S1将II型改性沥青预热至140℃,加入预热至60℃的200#溶剂油,在60rpm下搅拌30min后形成均一液体A1
S2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A2组分、A组分制备过程同实施例2;
S3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B组分制备过程同实施例2;
S4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3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
性能测试:
表5.对比例2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与实施例2相比,对比例2未采用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而采用200#溶剂油对II型改性沥青进行溶解。由于200#溶剂油不参与环氧沥青固化反应,且与环氧树脂间相容性不佳,故基于200#溶剂油制备的A组分静置1m后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另一方面,呈惰性的溶剂油留存在热塑性环氧沥青固化物中,致使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在常温下仍呈现“粘手”状态,无法满足长大纵坡、重载、低速、弯道等桥隧特殊路段下对防水粘结材料的实际使用需求。
对比例3: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A组分包括:90份E44、10份XY748、3份SCA-E87F、37.5份II型改性沥青、12.5份环氧脂肪酸丁酯;B组分包括:90份N-油基丙二胺及10份QH-6A;A组分和B组分间的质量比为100:67。
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S1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A1、A2组分、A组分制备过程同实施例3;
S2将N-油基丙二胺预热至80℃,加入QH-6A,在50rpm下搅拌3h后形成B组分;;
S3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3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
性能测试:
表6.对比例3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与实施例3相比,对比例3采用酸值<10mgKOH/g的增强材料,该增强材料并未能完全溶解在常温固化剂N-油基丙二胺中,使得B组分中出现沉淀物。由于B组分中的增强材料未完全溶解,故增强材料无法均匀的分布在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中,基于该B组分制备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常温固化后及热混合料作用后的力学性能均较弱,常温固化后拉伸强度降低了0.3MPa,热混合料作用后拉伸强度降低了1.4MPa,同时剪切强度降低了1.2MPa,粘结强度降低了0.9MPa,无法满足长大纵坡、重载、低速、弯道等桥隧特殊路段下对防水粘结材料的实际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展示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和B组分间的质量比为100:50~100,
所述A组分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80~95份环氧树脂;
5~20份活性稀释剂;
1~5份活性偶联剂;
50~100份增溶沥青;
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80~95份的常温固化剂;
5~20份的增强材料;
所述增强材料固化前溶解在所述常温固化剂中,常温固化后,所述增强材料析出;
所述增溶沥青为改性沥青与增溶剂按100:33~10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增溶剂为含有C14~C24不饱和碳链的不饱和脂肪酸环氧化酯;
所述常温固化剂为含有C8~C22直碳链的不饱和脂肪胺;
所述增强材料为含羟基、羧基的聚乙烯,酸值为20~40mgKOH/g、分子量为5000~15000、熔点为120~140℃;
所述改性沥青为经氧化、脱溶剂、聚合物改性工艺制备的针入度低于0.5mm的颗粒状改性沥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为丁基缩水甘油醚、苄基缩水甘油醚、C12-14烷基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溶剂为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脂肪酸丁酯、环氧脂肪酸辛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固化剂为油胺、椰油胺、N-油基丙二胺、N-椰油基丙二胺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改性沥青和增溶剂在加热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后形成均一液体A1
S2:将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活性偶联剂在加热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后形成均一液体A2
S3:将A1加入到A2中,经高速剪切混合后形成A组分;
S4:将常温固化剂预热至增强材料熔点以下20~40℃,将增强材料加入常温固化剂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S5:将A组分和B组分分别预热至30~40℃,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
CN202210604792.8A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874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4792.8A CN114874736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4792.8A CN114874736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4736A CN114874736A (zh) 2022-08-09
CN114874736B true CN114874736B (zh) 2023-07-21

Family

ID=82679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4792.8A Active CN114874736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473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67A (zh) * 1993-11-05 1996-10-23 美国3M公司 防腐蚀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2410B (zh) * 2014-09-11 2017-08-22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桥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7779146A (zh) * 2016-08-26 2018-03-09 上海海鹰粘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环氧壳体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77966A (zh) * 2017-05-09 2017-07-25 江苏中路交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冷拌冷铺型环氧改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63374B (zh) * 2020-05-08 2022-04-26 东南大学 一种早强型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69128B (zh) * 2021-12-14 2022-07-29 中路交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环氧树脂粘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4736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4186B (zh) 一种温拌快速固化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4253B (zh) 快速修补的聚合物砂浆及应用
CN101967286B (zh) 改性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0742B (zh) 一种环氧树脂防水粘结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421467A (zh) 一种高性能橡胶沥青灌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2913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增韧的热固性sbs改性沥青粘结剂及其应用
CN101974237B (zh) 高速公路及道桥用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2085A (zh) 一种高粘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06605A (zh) 道路快速修补用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975B (zh) 一种二阶环氧粘层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CN102060474B (zh) 热固性柔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
CN114196163A (zh) 一种环氧沥青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010608B (zh) 热固性乳化柔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
CN102322009A (zh) 常温式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应力吸收层
CN101704653B (zh) 水泥混凝土路面找平用树脂水泥
CN114874736B (zh) 一种增强型环氧沥青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3610B (zh) 一种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1907A (zh) 一种施工和易性优异的钢桥面铺装用热拌二阶环氧粘层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802260A (zh) 一种道路环氧沥青用环氧树脂固化材料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08764A1 (zh) 高性能环氧树脂粘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0609A (zh) 热固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
CN114276559A (zh) 一种沥青路面预养护磨耗层用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17479B (zh) 一种仿生沥青基灌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5066A (zh) 一种环氧树脂型不粘轮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9176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粘钢胶粘结剂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