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8182A - 电磁切换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切换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8182A
CN114838182A CN202110137048.7A CN202110137048A CN114838182A CN 114838182 A CN114838182 A CN 114838182A CN 202110137048 A CN202110137048 A CN 202110137048A CN 114838182 A CN114838182 A CN 114838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plate
valve
shaped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70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8182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70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81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4577 priority patent/WO20221614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8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8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8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8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16K31/0617Sliding valves with flat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8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00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 F16K3/30Details
    • F16K3/314Forms or constructions of slides; Attachment of the slide to the spind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接口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主体部以及第一套筒部、第二套筒部,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与所述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所述第二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所述阀体主体部包括第一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第一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接口部设置于所述围绕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部。

Description

电磁切换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切换阀。
背景技术
电磁切换阀应用于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制冷剂流路的切换,以改变制冷剂的流向。比如电磁四通阀、电磁三通阀等等。下面以电磁四通阀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1、图2,图1为背景技术一种典型电磁四通阀用于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背景技术一种电磁四通阀主阀的纵剖视图。
如图所示,常规的电磁四通阀一般可用于制冷系统如空调系统,其包括主阀10'和导阀20';主阀10'包括阀体11'。阀体11'大体呈圆筒状,并在其周壁上开设有D接口,用于连接排气管D,在与D接口相对的一侧周壁固定连接有阀座13',阀座13'开设有3个孔,分别用于与接管E、吸气管S以及接管C固定连接。由于阀体11'的截面为圆形,因此阀座13'设置有与主阀体内壁相配合的弧形面,即阀座13'的纵截面大至呈D形,两者采用焊接固定。
阀体11'连接有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D(与高压区连接),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的吸气管S(与低压区连接),与室内换热器30'连接的接管E以及与室外换热器40'连接的接管C;阀体11'两端设有端盖12',内部固设有阀座13',还设有通过连杆14'带动的滑块15'和活塞16',阀座13'接触并支撑滑块15',组成一对运动副,活塞16'和阀体11'组成一对运动副。
导阀20'的小阀体固设有与主阀10'的排气管D连接的毛细管d,即导阀20'的内腔也相应与主阀的高压区连通;导阀20'的小阀座具有三个阀口,并依左向右分别固设有与主阀10'的左端盖、吸气管S、主阀10'的右端盖连接的毛细管e、毛细管s、毛细管c;导阀20'的小阀体右端固设有套管,套管外侧设有电磁线圈50'。
在一种工作状态,当制冷系统需要制冷时,电磁线圈50'不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在回复弹簧力作用下,带动滑碗位于左侧位置,使毛细管e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c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低压区,右腔为高压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的压差力,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左侧,使接管E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C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接管C→室外换热器40'→节流元件60'→室内换热器30'→接管E→滑块15'内腔→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冷工作状态;
当制冷系统需要制热时,电磁线圈50'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克服回复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滑碗右移,使毛细管c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e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高压区,右腔为低压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右侧,使接管C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E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接管E→室内换热器30'→节流元件60'→室外换热器40'→接管C→滑块15'内腔→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
如上,通过导阀20'和电磁线圈50'等的共同作用可实现主阀10'的换向,从而切换冷媒的流动方向,实现制冷系统制热工作状态和制冷工作状态的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切换阀,具有相对较低的阀体制造成本。为此,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接口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主体部以及第一套筒部、第二套筒部,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与所述阀体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所述第二套筒部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所述阀体主体部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所述阀体主体部包括第一板状部和围绕部,所述第一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板状部与所述围绕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接口部设置于所述围绕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部。
上述实施例采用的电磁切换阀,阀体包括阀体主体部和第一套筒部、第二套筒部,其中,阀体主体部采用采用不锈钢型材或不锈钢板材卷折制成,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相对较为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一种电磁四通阀用于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一种电磁四通阀主阀的纵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主阀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加工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四通阀主阀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活塞连杆组件结构正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活塞连杆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阀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3、图4,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主阀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磁切换阀为一种四通阀,用于制冷系统中冷媒流动方向的切换。如图3、图4所示,电磁切换阀包括阀体1,阀体1可以采用金属如不锈钢加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包括阀体主体部11和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其中,阀体主体部11采用不锈钢板材制成,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截面为方形的不锈钢型材截取其中一段经加工而成,阀体主体部11包括第一板状部111和围绕部112,其中,第一板状部111为四面体的其中一个面,围绕部112为四面体的其余三个面。阀体主体部11设置有第一接口部1121,用于与第一接管31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是在围绕部112的一个壁部开设有朝向阀体主体部外侧凸起的翻边,以方便与第一接管31进行固定。第一板状部111开设有三个第二接口部1122,分别用于与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固定连接。第一接口部1121与3个第二接口部1122相对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四通阀,因此第二接口部1122的数量设置为3个,而在其他的应用场合,如三通阀,就可以仅设置2个第二接口部。在阀体主体部11的内部,位于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阀座2,阀座2大体呈板状,且设置有与第二接口部1122一一对应的通孔部21,阀座2与阀体主体部1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阀体主体部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呈筒状的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均呈一端封闭的开口筒状,第一套筒部12通过第一连接件71与阀体主体部11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13通过第二连接件72与阀体主体部11的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是为了更方便地将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进行连接,因为阀体主体部呈至少一个板状部的结构,其截面可以为矩形、正方形、梯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而套筒部则一般截面为圆形,这样,使用连接件可以方便地进行连接。然而在不采用连接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套筒部的开口一端拉伸出与阀体主体部的截面轮廓相适应的形状,这样,就不需要采用连接件,而是直接将套筒部开口的一端与阀体主体的一端开口通过比如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这样,阀体主体部11与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大致围成了一个阀腔,该阀腔内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一接管31、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进行流动。具体在连接时,只需保证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保持同轴即可,至于第一套筒部12或第二套筒部13与阀体主体部11之间并不需要作出特别的限定,只需满足,当下文所述的活塞连杆组件及滑块在装配后,能够保证滑块可以在阀体主体部或阀座上滑动的同时,活塞部件能够在第一套筒部及第二套筒部的内腔移动即可。
在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6、活塞组件以及连杆5,其中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42。第一活塞41与连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42与连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杆5开设有贯通孔,与滑块6相卡合限位,这样,当连杆5作左右方向的位移时,能够带动滑块6一起移动。滑块6大致倒扣的碗状结构,在图4所示的位置,滑块6的内腔将第二接管32与第三接管33内的空间导通,当滑块6向右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滑块6的内腔又能将第三接管33与第四接管34内的空间导通。第一活塞41能够沿着第一套筒部12的内壁滑动,第二活塞42能够沿着第二套筒部13的内壁滑动,这样,活塞组件就将阀腔分成了第一阀腔411、第二阀腔412、第三阀腔413,当各阀腔之间压力不同,而产生压差力的时候,该压差力就能够推动活塞组件、连杆及滑块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二接管32与第三接管33的内部空间导通,或者使第三接管33与第四接管34的内部空间导通。为了确定活塞组件、连杆及滑块向左及向右移动的行程,需要设置限位结构,使得活塞组件、连杆及滑块左移的定位及右移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在第一套筒部12的外周壁设置一个第一限位部121,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滚压的方式,使第一套筒部12的靠近自身底壁的一侧的外周壁向内部凸起,当第一活塞41向左移动时,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21相抵接,以实现定位。同样,也可以通过滚压的方式,在第二套筒部13的靠近自身底壁的一侧的外周壁向内部凸起,形成第二限位部131,当第二活塞42向右移动时,能够与第二限位部131相抵接,以实现定位。
当然,在此实施例的基础上,也可以将第一套筒部12及第二套筒部13分别设置为不等径的结构,其开口侧,即与活塞碗配合的部分的内径大于套筒部封口侧的内径,这样,在两段不同内径之间就形成了限位部,由于活塞碗的外径与套筒部的大径部分的内径相适应,因此套筒部封口侧的较小内径的部分,活塞碗无法通过,从而实现定位的目的。
请参照图5、图6,其中,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主体部11由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型,具体而言,可以采用预制的横截面为方形的不锈钢管材截取其中一段,阀体主体部11包括第一板状部111以及围绕部112,在本实施例中,除第一板状部111外的其余三面即围绕部112。在第一板状部111上加工出三个第二接口部1122,在与围绕部112上的与第一板状部111相对的位置加工出第一接口部1121。在本实施例中,围绕部112还包括第二板状部1123,第二板状部1123与第一板状部111相对设置,第一接口部1121位于第二板状部1123。第二板状部1123既可以是平板状结构也可以是呈曲面的板状结构。阀座2呈板状结构,并具有通孔部21,通孔部21的数量和位置均与第二接口部1122相对应。阀座2与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采用激光焊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胶水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将第二板状部1123的至少部分朝向第一接口部1121的方向凸起,并且第一接口部1121设置于第二板状部1123的凸起的部分。既可以使第二板状部1123的部分向上凸起,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视图。第二板状部1123向上凸起形成顶部凸起部11231,而第一接口部1121设置于顶部凸起部11231。当然也可以使第二板状部1123整体呈向上凸起的曲面状。这种设置方式的好处是,能够使第一接口部1121与第一板状部111之间的距离相对更远,或者说,当滑块、连杆部件装配完成后,第一接口部1121距离滑块的顶壁部具有相对更远的距离,高压冷媒从第一接管31流入时,就具有相对更大的空间,有利于优化高压侧的流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板状部1123的凸起结构也适用于下文所述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倒提供的阀体结构,采用截面为方形的阀体主体部以及两个套筒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连接为阀体结构,特别是阀体主体部直接采用不锈钢型材制成,成本相对较为低廉。并且,第一板状部本身大致呈板状,而阀座也呈板状,就可以方便地进行焊接固定,不再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加工出纵截面为D形的阀座,与弧状的主阀体内壁弧形面配合,相对而言可以节约大量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加工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阀体主体部11不是采用预制的横截面为方形的不锈钢管材,而是采用不锈钢板材卷折成形。具体而言,先预制不锈钢板材110,然后先在板材上冲出4个孔,再对4个孔进行翻边,分别形成第一接口部1121和3个第二接口部1122,然后对不锈钢板材110进行弯折围成方形,并在接缝处实施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在围绕部112设置第二板状部1123,第二板状部1123与第一板状部111相对设置,第一接口部1121位于第二板状部1123。
本实施倒提供的阀体结构,采用不锈钢板材卷折的方式加工,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可以先在板材上冲孔并进行翻边,再卷折成方形,加工成本相对较为低廉。并且,第一板状部本身大致呈板状,而阀座也呈板状,就可以方便地进行焊接固定,不再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加工出纵截面为D形的阀座,与弧状的主阀体内壁弧形面配合,相对而言可以节约大量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请参照图8、图9,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阀体主体部11采用相对更厚的材料制成,且直接将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面作为与滑块6相配合的配合面,即不再设置一个独立的阀座部件,而是由第一板状部111同时承担阀座的功能,滑块6直接在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面滑动。
本实施倒提供的阀体结构,采用截面为方形的阀体主体部以及两个套筒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连接为阀体结构,特别是阀体主体部直接采用不锈钢型材制成,且厚度相对第一实施例更大,使得阀体具有更高的耐压性能。并且,由于厚度相对较厚,可以不再设置单独的阀座结构,而是直接将阀体主体部的第一板状部承担阀座的功能,即通过表面加工处理后,直接使滑块在第一板状部的内侧表面上滑动以实现切换功能。这种结构的结构相对更为简单,方便批量制造。并且,第一板状部本身大致呈板状,而阀座也呈板状,就可以方便地进行焊接固定,不再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加工出纵截面为D形的阀座,与弧状的主阀体内壁弧形面配合,相对而言可以节约大量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请参照图10、图11,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阀体主体部11采用分体式结构,即第一板状部111和围绕部112为分体加工的零件,这样,第一板状部111就可以采用相对更厚的不锈钢板材制造,并加工出三个第二接口部1122,用于与四通阀的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固定连接,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面则用于与滑块6进行配合。
本实施倒提供的阀体结构,第一板状部采用单独的部件加工成型,可以选择合适的厚度,并进行表面加工,适合批量化生产,并且相对容易保证其表面适合滑块的滑动配合。而围绕部则采用板状部件弯折或卷曲成型,并且对围绕部的表面处理不需要非常严格,因此有利于批量化的生产和加工,可以节约制造成本。同样,本实施例也不必如背景技术所述的加工出纵截面为D形的阀座,与弧状的主阀体内壁弧形面配合,相对而言可以节约大量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请参照图12、图13,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主体部和阀座、滑块结构剖视图。阀体主体部11采用不锈钢型材一体成型,包括第一板状部111和围绕部112,其中,第一板状部111设置有贯穿的空缺部1112,阀座2嵌装于空缺部1112,并与第一板状部11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为进一步提升可靠性,可以将阀座2的材料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一板状部111的材料厚度,并且,阀座2在与第一板状部111装之后,既相对于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面凸起,也相对于第一板状部111的外侧面凸起。
本实施倒提供的阀体结构,采用截面为方形的阀体主体部以及两个套筒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连接为阀体结构,特别是阀体主体部直接采用不锈钢型材制成,成本相对较为低廉。然后在第一板状部中开孔,将阀座嵌入装配固定,阀座本身可以选择适宜的厚度进行加工,而阀体主体部则采用型材制成,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
下面结合图15-图19说明本发明关于连杆结构的其他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连杆结构,可以适用于以述第一至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阀体结构当中,但不局于上述实施例的阀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作的衍生实施例也适合于以下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5-19,其中,图1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四通阀主阀的剖视图;图1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活塞连杆组件结构正视图;图1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连杆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活塞连杆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阀体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电磁切换阀为一种四通阀,用于制冷系统中冷媒流动方向的切换。如图15所示,电磁切换阀包括阀体1,阀体1可以采用金属如不锈钢加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包括阀体主体部11和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其中,阀体主体部11采用不锈钢板材制成,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截面为方形的不锈钢型材截取其中一段经加工而成,或者采用不锈钢板经弯折后固定连接而成。阀体主体部11包括第一板状部111和围绕部112,其中,第一板状部111为四面体的其中一个面,围绕部112为四面体的其余三个面。当然围绕部112不限定为三个面围成,也可以整体呈曲面形状,也可以如第一实施例所记载的包括第二板状部。阀体主体部11设置有第一接口部1121,用于与第一接管31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是在围绕部112的一个壁部开设有朝向阀体主体部外侧凸起的翻边,以方便与第一接管31进行固定。第一板状部111开设有三个第二接口部1122,分别用于与第二接管32、第三接管33、第四接管34固定连接。第一接口部1121与3个第二接口部1122相对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四通阀,因此第二接口部1122的数量设置为3个,而在其他的应用场合,如三通阀,就可以仅设置2个第二接口部。在阀体主体部11的内部,位于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阀座2,阀座2大体呈板状,且设置有与第二接口部1122一一对应的通孔部21,阀座2与阀体主体部1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阀体主体部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呈筒状的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第一套筒部12和第二套筒部13均呈一端封闭的开口筒状,第一套筒部12通过第一连接件71与阀体主体部11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13通过第二连接件72与阀体主体部11的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
在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6、活塞组件以及连杆5,其中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42。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42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杆5的两端。具体而言,连杆5大体呈板状结构,包括连杆本体部59。连杆本体部59设置有贯穿的通孔部56,通孔部56用于与滑块6卡装配合,即,将连杆5通过通孔部56扣合在滑块6上,使滑块6与连杆5能够同步运动。连杆5包括第一端部52和第二端部53,其中,第一端部52形成朝向不同方向折弯的第一端部连接一部521和第一端部连接二部522。具体可以将第一端部连接一部521和第一端连接二部522沿垂直于连杆本体部59的板面的方向,并朝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折弯,使得第一端部连接一部521朝向垂直于连杆本体部59的一个方向延伸,第一端部连接二部522朝向垂直于连杆本体部59的另一个方向延伸。第一端部连接一部521和第一端部连接二部522均设置有连接孔,与之相适应地,第一活塞41也在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这样,可以通过铆钉连接的方式,将第一活塞41与第一产中521固定连接。如图18所示,第一活塞41本身由活塞碗、活塞垫片、压环等零部件组成,采用一对第一铆压件573进行铆压固定。而第一活塞41与连杆之间则通过一对第二铆压件571进行铆压固定。在连杆的另一侧,第二活塞42本身采用第三铆压件583进行铆压固定,而第二活塞42与连杆之间则通过一对第四铆压件581/582进行铆压固定。这种设置方式的好处是使连杆与下文所述的活塞固定连接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并且受力相对比较均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连杆的第二端部53同样设置有第二端部连接一部531和第二端部连接二部532,其结构及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一端部52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这样,第一活塞41就与连杆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活塞42与连杆的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
当装配完毕后,第一活塞41与第一套筒部12的内壁滑动配合,第二活塞42与第二套筒部13的内壁滑动配合。活塞与套筒之间组成运动副,从而将套筒的内部空间进行隔离。
在连杆本体部59的两侧,设置有一至少一个延伸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51是从连杆本体部59的一个侧部向外延伸,此处所指的“向外”是指以连杆本体部为基准,相对连杆本体部59而言朝向外部延伸,由于连杆本体部大体呈对称结构,具有中心线S,延伸部51到中心线S的最大距离为L。由于连杆与第一套筒部及第二套筒部均同轴设置,那么L大于任一套筒部的半径D/2,其中D为套筒部的直径,如图15所示。
由于L>D/2,那么在装配完毕后的电磁切换阀,当连杆向左移动时,连杆的延伸部51就无法进入第一套筒部12的内腔,从而实现对连杆行程的定位。显然,当连杆向右移动时,连杆的延伸部51也无法进入第二套筒部12的内腔,从而也同样实现定位。换言之,以垂直于第一套筒部12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为基准,延伸部51在该截面的投影与第一套筒部12在该截面的投影有重叠部分。具体而言,延伸部51包括限位部54,限位部54形成于延伸部5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限位部54用于与第一套筒部12的开口一侧的端部相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在连杆本体部59的一个侧面延伸出一个延伸部51,当然,也可以在同一侧面延伸出两个延伸部,分别用于与第一套筒部12一侧的定位,以及与第二套筒部13一侧的定位。另外,理论上只需在连杆本体部59的一个侧面设置延伸部即可,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并且增加连杆的强度,可以在连杆本体部59的两侧均设置延伸部,如本实施例对应的图16所示。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部12通过第一连接件71与阀体主体部11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套筒部13通过第二连接件72与阀体主体部11的另一个端部固定连接。即,第一连接件71用于连接第一套筒部12和阀体主体部11,第二连接件72用于连接第二套筒部13和阀体主体部1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大体呈板状,第一连接件71包括第一连接部711和第二连接部722,第一连接部711与阀体主体部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712与第一套筒部12的一个端部固定连接,即连接部的内部设置有通孔部,用于与第套筒部焊接固定,外部则与阀体主体部11焊接固定,具体可以采用激光焊等方式。同理,第二连接件72可以采用与第一连接件71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当阀体包括第一连接件时,以垂直于第一套筒部的中心轴线的截面为基准,延伸部51在该截面的投影与第一套筒部在该截面的投影有重叠部分,并且延伸部51在该截面的投影与第一连接件71在该截面的投影有重叠部分。这样,连杆在向左移动到特定位置时,连杆的延伸部51可以与第一套筒部12抵接实现止动,也可以与第一连接件71抵接以实现止动,还可以同时与第一套筒部12及第一连接件71相抵接以实现止动,如图19所示。具体而言,延伸部51包括限位部54,限位部54形成于延伸部5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限位部54能够与第一套筒部12和/或第一连接件71相抵接。
延伸部51既可以采用单独的零部件制成,并与连杆本体部59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与连杆本体部59一体成型,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自连杆本体部59朝向远离连杆的中心线S的方向延伸,延伸部51与连杆本体部59为一体材料制成,在加工时,可以将连杆本体部59的一部分直接成形为延伸部51即可。当延伸部51为一体结构时,其长度小于或等于阀体主体部111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当延伸部的长度等于阀体主体部的长度时,阀体主体部可以通过其他在横向具有一定长度的部件进行过渡后与两个套筒部连接。
连杆5开设有贯通孔,与滑块6相卡合限位,这样,当连杆5作左右方向的位移时,能够带动滑块6一起移动。滑块6大致倒扣的碗状结构,在图15所示的位置,滑块6的内腔将第二接管32与第三接管33内的空间导通,当滑块6向右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滑块6的内腔又能将第三接管33与第四接管34内的空间导通。第一活塞41能够沿着第一套筒部12的内壁滑动,第二活塞42能够沿着第二套筒部13的内壁滑动,这样,活塞组件就将阀腔分成了第一阀腔411、第二阀腔412、第三阀腔413,当各阀腔之间压力不同,而产生压差力的时候,该压差力就能够推动活塞组件、连杆及滑块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二接管32与第三接管33的内部空间导通,或者使第三接管33与第四接管34的内部空间导通。通过连杆设置的延伸部与第一套筒部和/或第一连接件的抵接,实现活塞组件、连杆及滑块左移的定位,通过连杆设置的延伸部与第二套筒部和/或第二连接件的抵接,实现活塞组件、连杆及滑块右移的定位。
这种定位方式的优点在于,不依赖于活塞部件的定位,而是直接利用连杆进行定位,更有利于保证定位较为精准。因为利用活塞部件进行定位的话,还需要考虑活塞、连杆、滑块的装配尺寸链误差,而本实施例中,定位与活塞的装配结构无关,只需保证套筒部与阀体主体部的相对位置,以及连杆延伸部的尺寸即可实现,对尺寸链的要求相对较低。并且连杆的延伸部加工较为方便,有利于批量化的制造。
这里,方位词上、下、左和右是以说明书附图所示示图为基准定义的,只是为了理解和表述方便,不应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第一接口部(1121)和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1122),所述阀体(1)包括阀体主体部(11)以及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所述第一套筒部(12)与所述阀体主体部(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13)与所述阀体主体部(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部(12)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所述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所述第二套筒部(13)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小于所述阀体主体部(11)的纵截面所包围的面积;所述阀体主体部(11)包括第一板状部(111)和围绕部(112),所述第一板状部(111)与所述围绕部(112)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板状部(111)与所述围绕部(112)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接口部(1121)设置于所述围绕部(112),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1122)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部(1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主体部(11)为一体成型材料制成,所述围绕部(112)包括第二板状部(1123),所述第一接口部(1121)位于所述第二板状部(11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主体部(11)为板材卷折后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围绕部(112)包括第二板状部(1123),所述第一接口部(1121)位于所述第二板状部(1123)。
4.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部(1123)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接口部(1121)的方向凸起,并且所述第一接口部(1121)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状部(1123)的凸起的部分。
5.一种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座(2),所述阀体(1)包括第一接口部(1121)和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1122),所述阀体(1)包括阀体主体部(11)以及第一套筒部(12)、第二套筒部(13),所述第一套筒部(12)与所述阀体主体部(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13)与所述阀体主体部(11)固定连接,所述阀体主体部(11)包括第一板状部(111)和围绕部(112),所述第一板状部(111)与所述围绕部(112)为一体材料成型,或者所述第一板状部(111)与所述围绕部(112)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接口部(1121)设置于所述围绕部(112),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1122)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部(111),所述第一接口部(1121)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部(1122)相对设置;所述阀座(2)与所述板状部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主体部(11)为一体成型材料制成,所述阀座(2)位于所述阀体主体部(11)的内侧,所述阀座(2)与所述阀体主体部(11)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部(111)和所述围绕部(11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状部(111)的材料厚度大于所述围绕部(112)的材料厚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部(111)和所述围绕部(112)为一体成型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板状部(111)设置有贯穿的空缺部(1112),所述阀座(2)嵌装于所述空缺部(1112),并且,所述阀座(2)与所述第一板状部(111)焊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的材料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板状部(111)的材料厚度,并且,所述阀座(1)相对于所述第一板状部(111)的内侧面凸起,同时,所述阀座(1)相对于所述第一板状部(111)的外侧面凸起。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部(1123)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接口部(1121)的方向凸起,并且所述第一接口部(1121)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状部(1123)的凸起的部分。
CN202110137048.7A 2021-02-01 2021-02-01 电磁切换阀 Active CN114838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7048.7A CN114838182B (zh) 2021-02-01 2021-02-01 电磁切换阀
PCT/CN2022/074577 WO2022161457A1 (zh) 2021-02-01 2022-01-28 电磁切换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7048.7A CN114838182B (zh) 2021-02-01 2021-02-01 电磁切换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8182A true CN114838182A (zh) 2022-08-02
CN114838182B CN114838182B (zh) 2023-06-02

Family

ID=82560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7048.7A Active CN114838182B (zh) 2021-02-01 2021-02-01 电磁切换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8182B (zh)
WO (1) WO202216145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1024A (ja) * 1993-03-24 1994-10-07 Taiheiyo Kogyo Kk 四方切換弁
JPH0720475U (ja) * 1993-09-14 1995-04-11 株式会社イズミ技研 四方弁
JP2000249430A (ja) * 1998-07-02 2000-09-14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流路切換弁及びその切換駆動方法、並びに、流路切換弁付き圧縮機
JP2016217530A (ja) * 2015-05-22 2016-12-22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直動式電磁弁及びそれをパイロット弁として備えた五方切換弁
JP2017096393A (ja) * 2015-11-24 2017-06-0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CN211599617U (zh) * 2019-12-25 2020-09-29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主阀及具有其的换向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4561A (en) * 1974-03-14 1975-07-15 Controls Co Of America Four-way reversing valve with differential area operator
JPS62122966U (zh) * 1986-01-29 1987-08-04
CN102269281B (zh) * 2011-06-28 2012-12-26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用四通换向阀
CN102434697A (zh) * 2011-12-09 2012-05-02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电磁四通换向阀主阀阀体及采用该阀体的电磁四通换向阀
CN103968128A (zh) * 2014-05-23 2014-08-06 张红霞 改进的制冷或制热系统用换向阀
CN108626457B (zh) * 2017-03-20 2021-02-09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9012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切换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1024A (ja) * 1993-03-24 1994-10-07 Taiheiyo Kogyo Kk 四方切換弁
JPH0720475U (ja) * 1993-09-14 1995-04-11 株式会社イズミ技研 四方弁
JP2000249430A (ja) * 1998-07-02 2000-09-14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流路切換弁及びその切換駆動方法、並びに、流路切換弁付き圧縮機
JP2016217530A (ja) * 2015-05-22 2016-12-22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直動式電磁弁及びそれをパイロット弁として備えた五方切換弁
JP2017096393A (ja) * 2015-11-24 2017-06-0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CN211599617U (zh) * 2019-12-25 2020-09-29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主阀及具有其的换向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8182B (zh) 2023-06-02
WO2022161457A1 (zh)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5670B (zh) 直动式电磁阀以及将其作为导向阀而具备的四通切换阀
WO2016180111A1 (zh) 换向阀以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EP2278200A1 (en) End cover and four-way reversing valve using the sam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5175144B2 (ja)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JP2000046213A (ja) 流路切替弁
CN109424764B (zh) 流路切换阀
CN114838182A (zh) 电磁切换阀
CN114838181A (zh) 电磁切换阀
JPH09229214A (ja) 四方切換弁
CN109973682B (zh) 电磁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WO2019129190A1 (zh) 电磁切换阀
CN109990113B (zh) 电磁切换阀及活塞
CN114838183B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
CN109990115B (zh) 电磁切换阀
WO2020110840A1 (ja) 流路切換弁
JPH0720475U (ja) 四方弁
JPH06281024A (ja) 四方切換弁
CN109563946B (zh) 滑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3028120A (zh) 电磁切换阀
CN216407808U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
KR102409921B1 (ko) 파일럿 밸브, 파일럿 밸브 장착 어셈블리 및 리버싱 밸브 그룹
CN113167396B (zh) 流路切换阀
CN219102155U (zh) 四通阀
CN117537123A (zh) 电磁切换阀
CN115523337A (zh) 电磁切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