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6457B -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6457B
CN108626457B CN201710579706.1A CN201710579706A CN108626457B CN 108626457 B CN108626457 B CN 108626457B CN 201710579706 A CN201710579706 A CN 201710579706A CN 108626457 B CN108626457 B CN 108626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alve
shaped body
valve body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97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6457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26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6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6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6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换向阀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阀座和接管,所述阀座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两侧壁具有与所述阀体内壁相匹配的安装面,所述板状本体通过所述安装面抵接于所述阀体内壁,所述板状本体的下端面与所述阀体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板状本体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所述接管伸入所述安装孔并固定在所述阀上,本发明所提供换向阀,其阀座的板状本体可通过板材制备,较之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D形棒材,板材的价格较低;且在加工安装孔的过程中,仅使用普通的定位部件即可固定该板状本体,制造过程更为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流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系统中通常采用换向阀以实现制冷、制热功能的转换。图11为一种典型的换向阀结构及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换向阀包括阀体组件100和驱动组件200,换向阀通过控制部件300的流体压力的变化来控制驱动组件200移动从而切换流路。
其中,该换向阀的E接管、S接管和C接管均通过阀座固定于阀体,而阀体通常为圆形筒状结构,为便于阀座的安装固定,阀座与阀体的贴合面优选为与阀体内壁相匹配的圆弧面。
请参考图1-2,图1为现有技术中阀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阀座01通常采用D形棒材制备,以便于自然生成上述圆弧面,如此,只需在该D形棒材上加工相应的安装孔02,即可获得成品阀座01。但是,D形棒材的成本相对较高,且在其上加工安装孔02时,还需专用的定位部件以固定该D形棒材,加工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成本较低的阀座,仍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该换向阀的阀座制造简单,且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阀座和接管,所述阀座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两侧壁具有与所述阀体内壁相匹配的安装面,所述板状本体通过所述安装面抵接所述阀体内壁,所述板状本体的下端面与所述阀体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板状本体的上端面设有阀口,所述板状本体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阀口连通,所述接管伸入所述安装孔并固定在所述阀体上。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向阀的制备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A10制备阀体和接管;A20制备阀座;A30将所述阀体、所述接管及所述阀座组合;A40安装驱动组件,
所述步骤A20还包括:制备阀座的板状本体,使所述板状本体的两侧壁具有与所述阀体内壁相匹配的安装面,加工所述板状本体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孔;
所述步骤A30还包括:将所述板状本体置于所述本体内,使所述安装面抵接于所述阀体内壁,所述板状本体的下端面与所述阀体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接管伸入所述安装孔并固定在所述阀体上。
本发明所提供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板状本体两侧壁的安装面抵接于阀体内壁,板状本体的下端面与阀体内壁之间具有空隙,较之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D形棒材,使弧形部分全部贴合阀体内壁结构相比,可以使用普通的金属板材加工,板材的价格也较低,且在加工安装孔的过程中,仅使用普通的定位部件在下端面定位,即可固定该板状本体,制造过程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阀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阀体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阀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A-A方向的视图;
图6为图4在B-B方向的视图;
图7为图4的俯视图;
图8为图3中阀座在A-A位置与阀体及接管的连接配合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K向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阀座在B-B位置与阀体的连接配合的示意图;
图11为一种典型的换向阀结构及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2及图1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阀座、02安装孔、100阀体组件、200驱动组件、300控制部件。
图3-8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阀体、2阀座、21板状本体、211安装面、212安装孔、213通气孔、214上端面、215下端面、216阀口、3接管、4焊环、5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部件或结构,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同样,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所示产品方位的不同,相应的方向和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阀体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阀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在A-A方向的视图,图6为图4在B-B方向的视图,图7为图4的俯视图。
如图3、图4、图5、图6及7所示,并参考图11。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组件100和驱动组件200,阀体组件100包括阀体1、阀座2和接管3,其中阀座2包括板状本体21,板状本体21为大致上下平行的板状结构。包括上端面214和下端面215和两侧壁,两侧壁具有安装面211。
板状本体21的上端面214设有阀口216,板状本体21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孔212,所述安装孔212与阀口216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212为阶梯孔,自上而下所述阶梯孔包括小径孔和大径孔,小径孔的上端口形成阀口216。
在本实施例中,沿板状本体2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三个间隔分布的安装孔212,两相邻的所述安装孔212之间设有通气孔213,通气孔213连通所述板状本体21的上端面214和下端面215。
上述“两侧壁”是指板状本体21宽度方向的两壁面。具体地,该安装面211可以为圆弧面,且该圆弧面的半径可以与阀体1的内径大致相同,使得安装面211可紧密地贴合于阀体1的内壁,更便于对二者进行焊接固定;该安装面211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斜面组成,如此设置,当阀座2与阀体1内壁相配合时,二者之间会存在间隙。为保证二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结合一定的试验研究,可将上述间隙设置为小于或等于0.35mm,以便于二者之间的焊接固定;更为优选地,二者之间的间隙还可以小于或等于0.2mm,以进一步地保证阀体1与阀座2之间的焊接强度。
当然,该安装面211也可以由多个圆弧面、斜面或其他异形面组合而成,而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只要该安装面211与阀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足够小(可参考上述设置),进而可保证二者之间的焊接可靠性即可。
此外,上述安装面211可以为该板状本体21的整个侧壁,也可以仅为该侧壁的一部分。
由于上述安装面211的设置,该板状本体21的宽度在其厚度方向上会产生变化,为便于描述,可将宽度较大的一面称之为板状本体21的上端面,宽度较小的一面称之为板状本体21的下端面,靠近上端面的部分可称之为上端部、上端,而靠近下端面的部分则可称之为下端部、下端。
本发明所提供换向阀,其阀座2的板状本体21可通过上下端面相互平行的金属板材通过切断方式制备,较之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D形棒材,板材可选用普通金属平板,其价格较低。而安装面211可以通过冲压加工方式加工制备。且在加工安装孔212的过程中,仅使用普通的平面定位工装即可固定该板状本体21,制造过程更为简单。以便于上述阀座2的批量生产,并可进一步地降低该阀座2的制造和使用成本。
图8为阀座在A-A位置与阀体及接管的连接配合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K向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阀座在B-B位置与阀体的连接配合的示意图。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
在制造装配过程中,主要工序如下:
A10制备阀体1和接管3;
A20将上下端面相互平行的金属板材,通过切断方式制备板状本体21,进一步通过冲压加工方式加工安装面211,在板状本体21的沿其厚度方向加工第一安装212;
A30在安装孔212内放置焊环4,将板状本体21置于所述阀体1的内腔中,使安装面211抵接于所述阀体1的内壁,这样一来,板状本体21的下端面215与阀体1内壁之间就具有了空隙5,接管3伸入安装孔212的底部,通过炉焊工艺一次性将阀体1、接管3及阀座2焊接固定,制成阀体组件;
A40安装驱动组件。
请参见图9。焊料4放置在安装孔212的环形槽中,接管3伸入到安装孔212的台阶端部。在炉焊工艺中,焊料4熔化通过毛细作用,依次渗透到间隙Q1和Q2,使阀体1、接管3及阀座2固定。
但熔化的焊料4在从间隙Q1流到间隙Q2中,要经过一段阀座2的下端面与内腔之间的空间,如果该段下端面宽度过大,中间空间就过大,无法起到焊料通过毛细渗透作用,阻碍焊接材料从Q1流向Q2。所以最理想的宽度距离为0,即板状本体21的下端面在横截面方向上的宽度尺寸D1,小于或等于接管3的外直径尺寸D2(D1-D2≤0),但是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D1小于D2的值较大,需要阀座2的厚度增加就较大,材料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所以综合考虑,在结构上优选的设计方案:D1与D2之间的尺寸差的绝对值控制在2mm之内,(即D1-D2的绝对值≤2mm)。
可以理解,焊环4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也可以设于阀体1外侧、接管3的根部,即外套于接管3与阀体1的连接处,如此也可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上述方案中,使阀座2的板状本体21的下端面215与阀体1内壁之间具有空隙5,在零件焊接过程中,还能进一步使焊接热量充分散发,避免产生应力残存。
根据系统需要,上述切换阀的安装孔2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一般四通换向阀中为三个,且各安装孔212沿板状本体21的长度方向可以间隔分布,以便与换向阀的E接管、S接管、C接管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各安装孔212可以沿板状本体2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以使得E、S、C各接管之间的距离相同,更便于具有该阀座2的换向阀在空调系统中的安装、使用。
另外,由于本发明所提供阀座2为板状结构,其下端面与阀体1内壁之间会形成空隙5,而接管3在安装过程中,其将分别与阀体1、阀座2进行焊接,焊接为一种密封连接方式,这就有可能将上述空隙分割为一个个由阀体1、阀座2、接管3围合形成的密封腔体。在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该密封腔体中的空气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将不断地对上述阀体1、阀座2、接管3之间的焊缝进行冲击,进而影响上述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为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本发明所提供换向阀的阀座2,在两相邻的安装孔212之间设有通气孔213,通气孔213连通板状本体2的上端面214和下端面215。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1)、阀座(2)和接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包括板状本体(21),板状本体(21)置于所述阀体(1)的内腔,所述板状本体(21)的两侧壁具有与所述阀体(1)内壁相匹配的安装面(211),所述安装面位于所述内腔,所述板状本体(21)通过所述安装面(211)抵接所述阀体(1)内壁,所述板状本体(21)的下端面与所述阀体(1)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板状本体(21)的上端面设有阀口,所述板状本体(21)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孔(212),所述安装孔(212)与所述阀口连通,所述接管(3)伸入所述安装孔(212),所述接管(3)与所述板状本体直接焊接固定,所述接管(3)直接焊接固定在所述阀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本体(21)的安装面(211)包括圆弧面或至少一个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本体(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12)的数量为三个,各所述安装孔(212)沿所述板状本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所述安装孔(212)之间设有通气孔(213),所述通气孔(213)连通所述板状本体(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12)为阶梯孔,自上而下所述阶梯孔包括小径孔和大径孔,所述小径孔形成所述阀口,所述接管(3)抵接所述大径孔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本体(21)的下端面在横截面方向上的宽度尺寸(D1)与所述接管(3)的外直径尺寸(D2)之间满足关系:D1-D2的绝对值≤2mm。
8.一种换向阀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0制备阀体(1)和接管(3);A20制备阀座(2);A30将所述阀体(1)、所述接管(3)及所述阀座(2)组合;A40安装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20还包括:制备阀座(2)的板状本体(21),使所述板状本体(21)的两侧壁具有与所述阀体(1)内壁相匹配的安装面(211),加工所述板状本体(21)沿其厚度方向的安装孔(212);
所述步骤A30还包括:将所述板状本体(21)置于所述阀体(1)的内腔中,使所述安装面(211)抵接于所述阀体(1)内壁,使所述板状本体(21)的下端面与所述阀体(1)内壁之间具有空隙,将所述接管(3)伸入所述安装孔(212)并固定在所述阀体(1)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向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0还包括:将上下端面相互平行的金属板材通过切断方式制备所述板状本体(21),通过冲压加工方式加工所述安装面(21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30还包括:在所述安装孔(212)内放置焊环,将所述接管(3)伸入所述安装孔(212),通过炉焊工艺一次性将所述阀体(1)、所述接管(3)及所述阀座(2)焊接固定。
CN201710579706.1A 2017-03-20 2017-07-17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626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2998 2017-03-20
CN201720272998X 2017-03-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6457A CN108626457A (zh) 2018-10-09
CN108626457B true CN108626457B (zh) 2021-02-09

Family

ID=63706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9706.1A Active CN108626457B (zh) 2017-03-20 2017-07-17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6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8182B (zh) * 2021-02-01 2023-06-0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切换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5670A (en) * 1978-11-06 1981-01-20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Reversing valve construction and piston head assembly theref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201069012Y (zh) * 2007-07-05 2008-06-04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四通阀阀体部件
CN201074686Y (zh) * 2007-07-16 2008-06-18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四通换向阀主阀座及电磁四通换向阀
CN102269281B (zh) * 2011-06-28 2012-12-26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空调用四通换向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6457A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1509B1 (ko) 유로 블록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829158B1 (ko) 캔 및 캔 제조 방법
US20140352934A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JP6607793B2 (ja) 電気的駆動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116215A (ko) 접속면을 구비한 조인트, 관조인트를 구비한 관, 및 이들로 구성된 배관구조
KR20210000109U (ko) 일종의 파이프 연결 구조, 사방향 전환 밸브 및 에어컨
CN108626457B (zh)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备方法
JP5917615B2 (ja) スライド弁を備える弁装置、空気調和機、及び、弁装置のろう付方法
KR102323398B1 (ko) 열교환기의 입출구파이프 용접구조
JP6239547B2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の弁本体、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EP1834151B1 (en) Modular heat exchanger
KR20160136240A (ko) 다부품 매니폴드, 및 이 매니폴드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3620334B (zh) 传热板模块和包括这种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CN202545925U (zh) 一种可拆装的双向节流阀
JP2013010121A (ja) ろう付構造体および配管部材のろう付方法
JP4631363B2 (ja) 樹脂集積配管
CN202451886U (zh) 一种四通换向阀及其先导阀
JP2005511311A (ja) 精密寸法の2つの部品の組み立て方法と線形rfq加速装置のロウ付けへの適用
CN217056745U (zh) 配管装置
JP2005098376A (ja) 接合形ハウジングを有するバルブ
CN218582370U (zh) 一种切换阀
JP2018017402A (ja)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JP3166594U (ja) 管継手の構造
JP3696485B2 (ja) ガス圧接用バーナー
WO2002061357A1 (en) A plate heat exchan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0

Address after: 312500 Daming new area, Zhejiang Xinc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500 R & D building of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xialiquan village, Qixing street,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