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0334B - 传热板模块和包括这种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传热板模块和包括这种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0334B
CN103620334B CN201280032211.2A CN201280032211A CN103620334B CN 103620334 B CN103620334 B CN 103620334B CN 201280032211 A CN201280032211 A CN 201280032211A CN 103620334 B CN103620334 B CN 103620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transfer plate
plate
module
abu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22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0334A (zh
Inventor
R.布罗姆格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fa Laval AB
Original Assignee
Alfa Laval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fa Laval AB filed Critical Alfa Laval AB
Publication of CN103620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0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3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5/00Reinfor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彼此焊接的传热板(6)的模块(4)。模块(4)包括第一外传热板、至少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以及第一加强布置。端口孔在模块(4)中形成第一端口通道(34)。第一加强布置包括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支承部件。第一抵接部件布置在第一外传热板的与第一传热板相反的一侧上。第一支承部件布置在第一抵接部件与第一外传热板之间。第一支承部件抵接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另外,提供了一种包括这种模块(4)的换热器(2)。

Description

传热板模块和包括这种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热板的模块。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样的传热板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设有传热板的板式换热器用于在两种或更多种换热流体之间进行换热。传热板可焊接在一起。传热板形成板间隙,板间隙适于由换热流体流过。在一些类型的板式换热器中,板设有端口孔,端口孔形成至少部分地穿过板式换热器延伸的端口通道。换热流体可例如为气体、液体、包含固态物质的液体等。
换热流体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端口通道中的一个流入到选定板间隙,流过板的换热表面至第二端口通道。传热板通常安装于两个厚板,诸如两个框架板之间。框架板确保换热器耐受换热流体的压力并且框架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将换热流体中的至少一种引导进和/或引导出端口通道的连接件。
必须将不透流体的密封件设置于框架板与外传热板之间在其(多个)端口孔周围处。实现这种密封的一个因素在于提供与外传热板的(多个)端口孔的牢固连接,该连接将耐受实现不透流体密封所需的压力。否则,外传热板可在(多个)端口孔区域中失效。
GB2275996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成对焊接在一起的板模块。模块在两个覆盖物之间夹持在一起。密封和/或间隔环布置在模块之间并且形成用于换热流体的供给管的部分。通过形成供给管的部分,并且因此布置成与板中的孔对齐,密封和/或间隔环围绕孔支承板。因此,板可由相对较薄的板材(大约<0.5mm)制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彼此焊接的传热板的模块,其允许高密封力压力在通往形成于模块中的端口通道的连接件周围处施加到模块上。
根据一方面,这个目的由彼此焊接的传热板的模块实现。该模块包括:
第一外传热板,其设有第一外端口孔;
至少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每个传热板设有第一端口孔;以及
第一加强布置,其围绕第一外端口孔布置。
第一外传热板和第一传热板彼此抵接并且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彼此抵接,使得在传热板之间形成传热通路以及第一外端口孔和第一端口孔在模块中形成第一端口通道。第一加强布置包括:
第一抵接部件,其包括第一通孔,第一抵接部件布置在第一外传热板的与第一传热板相反的侧上,并且沿着第一通孔和第一外端口孔借助于第一焊接接合部附连到第一外传热板上;以及
第一支承部件,其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焊接接合部在第一抵接部件与第一外传热板之间延伸。
第一支承部件抵接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
由于第一支承部件布置于第一抵接部件与第一外传热板之间并且抵接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当模块夹持在板式换热器中时,由于在第一端口通道端部处的密封压力造成的力从第一抵接部件经由第一支承部件分配到第一外传热板。此外,由第一支承部件、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一起围绕第一外端口孔实现了比仅由第一外传热板的更厚和因此更硬的部段。因此,实现了上述目的。而且,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可由相同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可根据关于待用于模块中的换热流体的该材料性质而选择,且该材料可焊接。并不与换热流体接触的第一支承部件可由不同材料制成,该材料可替代地从强度角度选择。
由于使用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一抵接部件,因此即使较薄的传热板可结合高密封压力使用。传热板的板厚度可薄至约0.4mm。传热板的板厚度可在0.4mm与2mm之间,更具体地在0.6mm至1.0mm之间。第一支承部件可包括若干部分或者可利用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焊接接合部布置的另外支承部件补充。第一支承部件可具有1mm至5mm的厚度。用于至少一种换热流体的端口通道形成于模块中。经由另外的端口通道或者经由沿着传热板的边缘的开口,其它换热流体可被管理以进出传热通路。换热流体可为例如气体、液体、包含固态物质的液体等。
根据实施例,第一抵接部件可包括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的平面中围绕第一通孔延伸的平坦部分。这样的平坦部可抵靠密封表面密封。
根据实施例,第一支承部件可具有大致平坦形状。以此方式,第一支承部件可在其较大面积上抵接第一抵接部件以及抵接第一支承部件在第一外传热板上的较大投影面积。第一支承部件可具有在第一外端口孔周围的平垫圈的形式。
根据实施例,第一支承部件可仅通过围绕第一焊接接合部延伸并且抵接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而保持在第一抵接部件与第一外传热板之间的适当位置。以此方式,第一支承部件无需焊接到外传热板或抵接部件,从而允许选择不同于用于外传热板或抵接部件的材料来制造第一支承部件。而且,第一支承部件将不会限制第一外传热板和/或第一抵接部件例如由于热膨胀而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的平面中的移动。
根据实施例,第一抵接部件可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的平面中延伸第一距离。第一支承部件可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的平面中延伸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可与第一距离相同或者比第一距离更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其包括彼此焊接的传热板,在该板式换热器中,高密封力压力可施加到传热板上在板式换热器的端口通道的区域中。
根据另一方面,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夹持在第一框架板与第二框架板之间的传热板的第一模块。第一模块为根据上文所提到的方面和可选地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的模块。
因此,第一加强部件的第一抵接部件提供密封布置的部分,密封布置的部分形成在第一端口通道与框架板之间过渡的部分。抵接部件因此可抵靠第一框架板或者抵靠设置于由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支承的第一框架板中的密封布置的一部分密封。因此,对于外传热板的特定厚度而言,与第一外传热板围绕其第一外端口孔直接抵接第一框架板的情况相比,利用第一加强部件耐受更高的密封力压力。因此,实现了上述另一目的。
至少第一框架板设有第一贯通开口以允许换热流体进出第一端口通道。传热板可设有在模块中形成第二端口通道的另外的端口孔。第二端口通道可连接到设置于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的一个中的第二贯通开口。因此,换热流体可通过第一贯通开口和第一端口通道传递到板式换热器内,以进入到在模块中在传热板之间形成的传热通路并且通过第二端口通道和第二贯通开口从板式换热器传出。第一贯通开口和第二贯通开口可设有衬里以保护相关的(多个)框架板避免换热流体。可提供板式换热器用于在两种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可通过在传热板中另外的端口孔在模块中形成另外的端口通道。模块可设有加强布置,加强布置在与每个端口通道连接的其外传热板中的一个处包括抵接部件和支承部件。抵接部件和支承部件可设置于端口通道的一端处或者端口通道的两端处。框架板可借助于螺栓和螺母夹持在一起。
根据实施例,第一框架板可设有第一贯通开口,第一贯通开口被布置成与第一端口通道大致对齐。以此方式,抵接部件可围绕第一贯通开口密封。
根据实施例,第一密封表面可在第一框架板的内侧上围绕第一贯通开口布置,其内侧朝向第一模块的第一外传热板。第一加强布置的第一抵接部件可抵接第一密封表面。以此方式,抵接部件可抵接密封表面密封以确保在第一框架板与第一端口通道之间不泄漏的连接。
根据实施例,第一密封表面可形成单独密封部件的部分。以此方式,第一框架板可具有共同的设计,与特定换热器的特定用途无关,且密封部件可适用于特定换热应用,考虑到例如换热流体的温度和类型。因此容易地实现灵活的解决方案。
根据实施例,单独密封部件可布置于第一框架板的内侧上的凹部中。通过合适地选择凹部的深度,单独密封部件可被定位成使得当第一抵接部件抵接密封表面时,第一外传热板抵接第一框架板。替代地,如果凹部更浅,支承布置,例如支承板可布置于第一框架板与第一外传热板之间。当第一框架板并不设有用于单独密封元件的任何凹部时,这样的支承板也可结合单独的密封元件使用。
根据实施例,单独密封部件可包括金属环,金属环设有环形凹槽,在该凹槽中可布置弹性密封元件。以此方式,弹性密封元件的部分可形成抵接并且密封第一抵接部件的密封表面的部分。
根据实施例,板式换热器可包括夹持在第一框架板与第二框架板之间的传热板的第二模块。隔板可布置于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第二模块可为根据上述方面以及可选地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的模块。因此,可提供由模块构建的板式换热器。可拆开这样的板式换热器,尽管其中的传热板焊接在一起。模块可被更换和/或可执行板式换热器的其它维修,诸如清洁。
根据实施例,隔板可包括第二贯通开口。第一模块还可包括:
第二外传热板,其布置在第一模块的与第一外传热板相反的端部并且设有第二外端口孔,使得第二外端口孔形成第一模块中的第一端口通道的部分;以及
第二加强布置。
第二加强布置可包括:
第二抵接部件,其包括第二通孔,第二抵接部件沿着第二通孔和第二外端口孔借助于第二焊接接合部附连到第二外传热板,以及
第二支承部件,其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二焊接接合部在第二抵接部件与第二外传热板之间延伸,
第二支承部件可抵接第二抵接部件和第二外传热板。第二抵接部件可围绕第二贯通开口抵接隔板,使得第二贯通开口形成第一端口通道的部分。
以此方式,从第一模块的第一端口通道可经由在隔板中的第二贯通开口延伸到第二模块中的第一端口通道,以在板式换热器中形成共同端口通道。第二抵接部件抵接隔板的特点涵盖第二抵接部件抵接设置于隔板中的单独密封部件,例如在上文中关于第一框架板的单独密封部件所讨论的那样。而且,第二模块的第一加强部件可提供形成在第二模块的第一端口通道与在第二贯通开口周围的隔板之间过渡的部分的密封布置的一部分。因此,第二模块的第一抵接部件可由第二模块的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一外传热板支承而抵靠隔板或者抵靠设置于隔板中的密封布置的一部分来密封。设置于隔板中的密封布置可由单独密封部件设置。第二支承部件可包括若干部分或者可被补充以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焊接接合部布置的另外的支承部件。
因此,可实现包括焊接在一起并且具有所希望的传热板数量以达到特定换热能力的传热板的板式换热器,同时与其中传热板焊接在一起的其它板式换热器相比,这样的换热器仍可提供比较高的可接近性以供维修。可通过添加更多的使用设有通孔的另外隔板的模块来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替代地,隔板可并不设有在第一端口通道处的贯通开口。在这样的换热器中,换热流体将以若干行程通过换热器。即,换热流体将通过第一模块的传热通路到第二端口通道并且通过在第二端口通道处在隔板中设置的贯通开口流到第二模块的第二端口通道内。换热流体将通过第二模块的传热通路到第二模块的第一端口通道。
根据实施例,第二模块可还包括:
第二外传热板,其布置在第二模块的与第二模块的第一外传热板相反的端部上并且设有第二外端口孔,使得第二外端口孔形成第二模块中的第一端口通道的部分;以及
第二加强布置,其布置成与第二外传热板的第二外端口孔连接。以此方式,另外的隔板可在与先前提到的隔板相反的端部处布置成抵接第二模块。第二模块的第二加强布置可因此抵靠另外的隔板密封。第二模块中的第一端口通道因此可穿过第二模块延伸到另外的隔板,就像第一模块中的第一端口通道通往前述隔板。
当学习所附权利要求和下文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组合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以形成并非下文所描述的那些实施例的实施例,而不偏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的发明详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特定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
图2示出了沿朝向第一框架板的方向的图1的板式换热器,
图3以分解图示出了沿着线III-III的图2的板式换热器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在图3中示出的截面的圆圈部分IV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外传热板沿着图1的线V-V的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穿过根据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截面的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看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应被理解为限于本文中所陈述的实施例。
如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那样,可组合示例实施例的公开特征。在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
为了简单和/或清楚起见,熟知的功能或构造将无需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2。板式换热器2包括传热板6的模块4。在模块4中的传热板6焊接在一起。模块4被夹持在第一框架板8与第二框架板10之间。螺栓12和螺母14用于围绕模块4夹持框架板8、10。管16连接到框架板8、10。管16适于引导换热流体进出板式换热器2。
图2示出了沿朝向第一框架板8的方向的图1的板式换热器2。管16在图2中未示出。第一框架板8设有第一贯通开口18和另一贯通开口20。经由第一贯通开口18,第一换热流体可流动进出板式换热器2。第一换热流体或第二换热流体可通过另一贯通开口20流动。螺柱螺栓22设置于第一框架板8处用于连接到管16的带凸缘的连接件。
图3示出了沿着图2的板式换热器2的线III-III的截面图。模块4包括传热板6,传热板6设有端口孔30。在传热板6之间,形成用于两种换热流体的传热通路32。端口孔30在模块4中形成第一端口通道34。第一端口通道34与传热通路32中的每隔一个连通。在模块4中的传热板6沿着外边缘部分以及围绕其端口孔30焊接在一起。在第一框架板8中的第一贯通开口18与第一端口通道34连通。第一贯通开口18设有衬里36。为了清楚起见,模块4示出与图3中的第一框架板8间隔开,但实际上模块4抵靠第一框架板8,如在图4中所描绘的那样。
图4示出了在图3中示出的截面的圆圈部分IV的放大图,其中模块4抵接第一框架板8。模块4的传热板6的第一外传热板40抵接第一框架板8并且由第一框架板8支承。模块4包括布置在第一外传热板40的第一外端口孔44处的加强布置42。传热板6的第一传热板46和第二传热板48中的每一个设有第一端口孔50。第一外传热板40与第一传热板46彼此抵接。第一传热板46和第二传热板48彼此抵接。第一外端口孔44和第一端口孔50形成模块4中的第一端口通道34的一部分。
第一加强布置42包括第一抵接部件52和第一支承部件54。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件52具有圆盘形状,圆盘形状具有布置在不同高度的两个表面,布置成接纳于将在下文中讨论的第一框架板8内侧上的凹部62中的第一周向表面和布置成界定第一端口通道34的一部分的第二周向表面。第一抵接部件52包括在第二周向表面中的第一通孔56并且布置在第一框架板8与第一外传热板40之间,即在第一外传热板40的与第一传热板46相反的一侧上。抵接部件52沿着第一通孔56和第一外端口孔44借助于第一焊接接合部58附连到第一外传热板40。第一焊接接合部58优选地沿着第一通孔56和第一外端口孔44的全部周边延伸。第一支承部件54围绕第一焊接接合部58在第一抵接部件52与第一外传热板40之间延伸。第一支承部件54具有大致平坦的形状并且抵接第一抵接部件52的第一周向表面和第一外传热板40。第一支承部件54通过围绕第一焊接接合部58延伸和抵接第一抵接部件52和第一外传热板40而在第一抵接部件52与第一外传热板40之间保持就位。无需焊接来保持第一抵接部件54就位。
第一抵接部件52包括平坦部,平坦部由第一抵接部件52的第一周向表面形成,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40的平面中围绕第一通孔56延伸。平坦部抵接在第一框架板8的内侧处围绕第一贯通开口18布置的第一密封表面并且抵靠其密封。第一密封表面设置于单独密封部件60上。单独密封部件60包括金属环,金属环设有在金属环中围绕第一贯通开口18延伸的环形凹槽64。在环形凹槽64中,布置弹性密封元件66。弹性密封元件66可包括特氟龙、耐高温的橡胶化合物、膨胀石墨或根据特定换热器用途决定的其它合适密封材料。单独密封部件60布置于第一框架板8的内侧上的凹部62中。抵接部件52和支承部件54也布置于凹部62中。凹部62优选地设有多个肩部,每个肩部具有一定深度用于分别接纳密封部件60、抵接部件52和支承部件54的目的。由此,为支承部件54的最外构件可与第一外传热板40齐平。因此,由于凹部62,第一外传热板40可抵接第一框架板8的内侧。单独密封部件60可焊接到布置于第一贯通开口18中的衬里36上。
第一抵接部件52可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40的平面中延伸第一距离,例如,第一抵接部件52可具有第一直径。第一支承部件54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外传热板40的平面中延伸第二距离,例如第一支承部件52可具有第二直径。第二距离比第一距离更长,即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第一加强布置42在密封表面上从第一框架板8向外传热板40在比仅第一外端口孔44周围情况下的更大部分上分布密封压力。因此,高密封力压力将不会使外传热板40变形并且可实现在第一框架板8与模块4之间的可靠密封。
图5示出了沿着图1的线V-V的板式换热器2的第一外传热板40的视图。在第一外传热板40的第一外端口孔44周围布置第一加强布置42,第一加强布置42包括具有第一通孔56的第一抵接部件52和第一支承部件54。在第一外传热板40的另一外端口孔70周围布置另一加强布置71,另一加强布置71包括具有另一通孔74的另一抵接部件72和另一支承部件76。因此第一框架板8的第一贯通开口74和另一支承部件76因此可分别与模块4的第一端口通道和另一端口通道连通(参看图1和图2)。
模块4包括两个额外端口通道。由于第一框架板8并不设有相对应的贯通开口(参看图2),第一外传热板40并不在这两个额外端口通道处设有外端口孔。替代地,第一外传热板40设有用于这两个额外通道的端口通道闭合部分78。(在图3中,这样的闭合部分78被示出与模块4的第二外传热板80连接)。
图6示出了穿过根据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2的截面的分解图。板式换热器2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图1至图5中所示的板式换热器2。因此将在下文中主要讨论实施例之间的差异。
板式换热器2包括夹持在第一框架板8与第二框架板(未图示)之间的第一模块4和第二模块4'。隔板90布置于第一模块4与第二模块4'之间。框架板8设有第一贯通开口18。隔板90包括第二贯通开口92。第二单独密封部件94设置于隔板90的第二贯通开口92中。第二单独密封部件94设有两个环形凹槽96,在朝向第一模块4和第二模块4'的每一侧上分别具有一个凹槽96。在凹槽96中可布置如上文关于图4所讨论的弹性密封元件。因此,密封表面形成于第二单独密封部件94的两侧上。
第一模块4包括与上文所讨论的第一外传热板40连接的第一加强布置42。第一模块4还包括紧邻隔板90布置于第一模块4的相反端处的第二外传热板80。第二外传热板80设有第二外端口孔44'。第二外端口孔44'形成第一模块4中的第一端口通道34的部分。第二加强布置42'布置成与第二外端口孔44'连接。第二加强布置42'以与上文所讨论的第一加强布置42相同方式设计。因此,第二加强布置42'包括第二抵接部件52',第二抵接部件52'包括第二通孔56'。第二抵接部件52'沿着第二通孔56'和第二外端口孔44'借助于第二焊接接合部58'附连到第二外传热板80。第二加强布置42'包括在第二抵接部件52'与第二外传热板80之间围绕第二焊接接合部58'延伸的第二支承部件54'。第二支承部件54'抵接第二抵接部件52'和第二外传热板80。第二抵接部件52'抵接在隔板90中的第二单独密封部件94的密封表面中的一个。
第二模块4'的设计类似于第一模块4并且包括与第一外传热板I40'连接的第一加强件I42"和与第二外传热板I80'连接的第二加强件I42"',如上文所讨论的那样。共同端口通道由第一模块4的第一端口通道34和第二模块4'的第一端口通道I34'经由在隔板90中的第二贯通开口92形成。共同端口通道可止于第二(未图示)框架板,其在此情况下并不在共同端口通道处设有贯通开口。替代地,第二模块4'可设有第二外传热板I80',第二外传热板I80'包括端口通道闭合部分78,如关于图3和图5所公开地。
如果将需要更高的传热能力,板式换热器2可设有在框架板之间的另外隔板和另外模块。
上文所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的那样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加强布置的抵接部件所密封的密封表面可设置于相关框架板隔板中,而不是在单独密封元件中。
因此,应了解前文的描述说明各个示例实施例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和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修改,所公开实施例的特征组合以及其它实施例预期包括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如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括”或“包含”为开放式的,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陈述的特征、元件、步骤、构件和功能,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步骤、构件、功能或其功能的存在或添加。
如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一个和全部组合。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意义。还应了解诸如在常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的背景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且将不被理解为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除非在本文中如此定义。
已参考为本发明的理想化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截面示图在本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因此,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而导致的对图示形状的变型。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限于本文中图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于制造而造成的形状中的偏差。

Claims (14)

1.一种彼此焊接的传热板(6)的模块(4),所述模块(4)构造成夹持在第一框架板(8)与第二框架板(10)之间并且包括:
第一外传热板(40),其设有第一外端口孔(44);
至少第一传热板(46)和第二传热板(48),第一传热板(46)和第二传热板(48)设有第一端口孔(50);以及
第一加强布置(42),其围绕所述第一外端口孔(44)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和第一传热板(46)彼此抵接并且所述第一传热板(46)和第二传热板(48)彼此抵接,使得在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第一传热板(46)和第二传热板(48)之间形成传热通路(32),以及,所述第一外端口孔(44)和所述第一端口孔(50)在所述模块(4)中形成第一端口通道(3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布置(42)包括:
第一抵接部件(52),其包括第一通孔(56),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布置在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的与所述第一传热板(46)相反的一侧上,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通孔(56)和所述第一外端口孔(44)借助于第一焊接接合部(58)直接焊接到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上;以及
第一支承部件(54),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一焊接接合部(58)的外周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部件(54)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和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包括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的平面中围绕所述第一通孔(56)延伸的平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54)具有大致平坦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54)仅通过围绕所述第一焊接接合部(58)延伸,并且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和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而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之间保持就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件(52)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的平面中延伸第一距离;并且,所述第一支承部件(54)在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的平面中延伸第二距离;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相同或者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6.一种板式换热器(2),包括第一框架板(8)和第二框架板(10),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2)包括夹持在所述第一框架板(8)与第二框架板(10)之间的第一模块,其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块(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板(8)设有第一贯通开口(18),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8)大致布置成与所述第一端口通道(34)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表面在所述第一框架板(8)的内侧围绕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8)布置,所述内侧朝向所述第一模块的第一外传热板(40),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加强布置(42)的第一抵接部件(52)抵接所述第一密封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表面形成单独密封部件(60)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独密封部件(60)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板(8)的内侧上的凹部(6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和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独密封部件(60)包括设有环形凹槽(64)的金属环,在所述凹槽(64)中布置弹性密封元件(66)。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2)包括夹持在所述第一框架板(8)与第二框架板(10)之间的第二模块,其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块(4),并且其中,隔板(90)布置于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0)包括第二贯通开口(92),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
第二外传热板(80),其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外传热板(40)相反的所述第一模块的端部上并且设有第二外端口孔(44'),使得所述第二外端口孔(44')形成所述第一模块中的第一端口通道的部分;以及
第二加强布置(42'),所述第二加强布置(42')包括:
第二抵接部件(52'),其包括第二通孔(56'),所述第二抵接部件(52')沿着所述第二通孔(56')和所述第二外端口孔(44')借助于第二焊接接合部(58')附连到所述第二外传热板(80),以及
第二支承部件(54'),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二焊接接合部(58')在所述第二抵接部件(52')与所述第二外传热板(80)之间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支承部件(54')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件(52')和所述第二外传热板(80),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抵接部件(52')围绕所述第二贯通开口(92)抵接所述隔板(90),使得所述第二贯通开口(92)形成所述第一端口通道(34)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还包括:
第二外传热板I(80'),其布置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与所述第二模块的第一外传热板I(40')相反的端部上并且设有第二外端口孔I,使得所述第二外端口孔I形成所述第二模块中的第一端口通道I(34')的部分;以及
第二加强布置I(42"'),其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外传热板I(80')的第二外端口孔I连接。
CN201280032211.2A 2011-06-30 2012-06-19 传热板模块和包括这种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0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172122.1 2011-06-30
EP11172122.1A EP2541181B1 (en) 2011-06-30 2011-06-30 Module of heat transfer plates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such module
PCT/EP2012/061651 WO2013000760A2 (en) 2011-06-30 2012-06-19 Module of heat transfer plates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such modu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0334A CN103620334A (zh) 2014-03-05
CN103620334B true CN103620334B (zh) 2016-07-06

Family

ID=4465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221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20334B (zh) 2011-06-30 2012-06-19 传热板模块和包括这种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8021B2 (zh)
EP (1) EP2541181B1 (zh)
CN (1) CN103620334B (zh)
DK (1) DK2541181T3 (zh)
WO (1) WO201300076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89644A1 (en) * 2015-09-30 2017-03-30 Spx Flow, Inc. Port Connection for a Heat Exchanger
EP3333527A1 (en) * 2016-12-08 2018-06-13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Lining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r
RU2745175C1 (ru) * 2019-10-25 2021-03-22 Данфосс А/С Вкладыш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2578A (en) * 1988-06-20 1989-10-10 Itt Standard Of Itt Corporation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JP2004333083A (ja) * 2003-05-12 2004-11-25 Soichi Mizui 熱交換器
WO2007036963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Gianni Candi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late heat exchanger having plates connected through melted contact points and heat exchanger obtained using said method
EP1936311A1 (de) * 2006-12-23 2008-06-25 Joachim Schult Kompaktplattenwärmeübertrager
CN101476832A (zh) * 2009-01-22 2009-07-08 辛娟姣 三流体板式换热器的多次节流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80368A (en) * 1944-01-01 1946-09-05 Separator Ab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late heat exchangers
US2616946A (en) * 1949-06-28 1952-11-04 Foote Mineral Co Gasket type sealing structure having deformable metal rings
US3255817A (en) * 1962-10-16 1966-06-14 Desalination Plants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GB1277872A (en) 1968-06-06 1972-06-14 Delaney Gallay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heat exchangers
DE2505640C3 (de) * 1974-02-14 1979-01-11 S.R.M. Hydromekanik Ab, Stockholm Wärmetauscher-Kühlvorrichtung für hydrodynamisch-mechanische Verbundgetriebe
JPS6213996A (ja) 1985-07-10 1987-01-22 Sakae Sangyo Kk パネル型熱交換器
JPS6213998A (ja) 1985-07-10 1987-01-22 Sakae Sangyo Kk パネル型熱交換器
JP2558019Y2 (ja) * 1992-09-24 1997-12-17 カル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オイルクーラ
DE4307503C2 (de) 1993-03-10 1995-01-19 Mtu Friedrichshafen Gmbh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Ladeluftkühler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SE502638C2 (sv) * 1994-05-18 1995-11-27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Plattvärmeväxlare med permanent sammanfogade moduler
SE502796C2 (sv) * 1994-05-18 1996-01-15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Plattvärmeväxlare med fodrade anslutningsrör
US5462113A (en) * 1994-06-20 1995-10-31 Flatplate, Inc. Three-circuit stacked plate heat exchanger
JPH0882496A (ja) 1994-09-12 1996-03-26 Hitachi Ltd 積層形熱交換器
SE503391C2 (sv) * 1994-09-22 1996-06-03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Plattvärmeväxlare med stråkbricka
SE504799C2 (sv) * 1995-08-23 1997-04-28 Swep International Ab Trekrets-värmeväxlare
DE19611447C1 (de) * 1996-03-22 1997-07-10 Laengerer & Reich Gmbh & Co Gehäuseloser Plattenwärmetauscher
SE9601438D0 (sv) * 1996-04-16 1996-04-16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Plattvärmeväxlare
SE507800C2 (sv) * 1996-11-14 1998-07-13 Alfa Laval Ab Plattvärmeväxlare med foderförsett anslutningsrör samt stödanordning för att motverka utböjning av plattpaketets yttre värmeöverföringsplatta
JPH1194487A (ja) 1997-09-26 1999-04-09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DE10349141A1 (de) * 2003-10-17 2005-05-12 Behr Gmbh & Co Kg Stapelscheiben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Ölkühler für Kraftfahrzeuge
US7568520B2 (en) * 2005-06-21 2009-08-04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Oil cooler
US20070261834A1 (en) * 2006-05-09 2007-11-15 Kaori Heat Treatment Co., Ltd. Heat exchanger having uneven flowing paths
EP2370772B1 (en) 2008-12-17 2017-07-19 SWEP International AB Brazed heat exchang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2578A (en) * 1988-06-20 1989-10-10 Itt Standard Of Itt Corporation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JP2004333083A (ja) * 2003-05-12 2004-11-25 Soichi Mizui 熱交換器
WO2007036963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Gianni Candi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late heat exchanger having plates connected through melted contact points and heat exchanger obtained using said method
EP1936311A1 (de) * 2006-12-23 2008-06-25 Joachim Schult Kompaktplattenwärmeübertrager
CN101476832A (zh) * 2009-01-22 2009-07-08 辛娟姣 三流体板式换热器的多次节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1181A1 (en) 2013-01-02
EP2541181B1 (en) 2014-07-09
US10048021B2 (en) 2018-08-14
US20140131020A1 (en) 2014-05-15
WO2013000760A2 (en) 2013-01-03
WO2013000760A3 (en) 2013-03-28
DK2541181T3 (da) 2014-10-06
CN103620334A (zh)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42022A4 (en) SEAL ASSEMBLY FOR PLATE HEAT EXCHANGER
US10400844B2 (en) Damper for a vehicle having a flange for connecting an external module tube
CN103620334B (zh) 传热板模块和包括这种模块的板式换热器
ATE315210T1 (de) Wärmetauscher und dazugehöriges wärmeaustauschmodul
WO2010103190A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pressure resistance of a plate heat exchanger
CN1708670A (zh) 具有加强装置的热交换器
US8714564B2 (en) Cylinder head gasket
CN102460055B (zh) 板式换热器
KR101603466B1 (ko) 포트 영역에서 개선된 강도를 갖는 판형 열 교환기
CN1328563C (zh) 具有双壁传热板的板式热交换器
GB2422002A (en) Modular heat exchanger
CN217004897U (zh) 氢气加热器和氢气加热组件
US11280560B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two-piece through fittings
KR20170018911A (ko) 히터 및 열교환기 장치
US10907912B2 (en) Outlet manifold
CN109830786B (zh) 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
CA2779323A1 (en) Heat exchanger
EP3653982B1 (en) Arrangement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thermally condintioned objects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KR20230000678U (ko) 열교환기 구조
JP5641403B2 (ja) 複数管体のシール連結構造、これを備えた熱交換器および前記構造に用いられるシール部材
CN115790207A (zh) 热交换器结构
TW202309463A (zh) 熱交換器結構
JP5870845B2 (ja) 熱交換器
KR20200064272A (ko) 용접식 판형 열교환기
JPH03113293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