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0115B - 电磁切换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切换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0115B
CN109990115B CN201711472191.1A CN201711472191A CN109990115B CN 109990115 B CN109990115 B CN 109990115B CN 201711472191 A CN201711472191 A CN 201711472191A CN 109990115 B CN109990115 B CN 109990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valve
passage
main valve
flow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721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0115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721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0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0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0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0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0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65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和先导阀,所述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以及第二先导阀;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二先导阀包括第二导流部;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一主阀导流通道、第二主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第二导流部分别与所述主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第一阀口部、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部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阀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第二阀口部、第三导流通道和第四导流通道,所述第四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部连通,所述第四导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阀导流通道连通。

Description

电磁切换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切换阀。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背景技术一种典型电磁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常规的电磁四通阀一般可用于制冷系统如空调系统,其包括主阀10'和导阀20';主阀10'包括阀体11',阀体11'具有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D(与高压区连接),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的吸气管S(与低压区连接),与室内换热器30'连接的接管E以及与室外换热器40'连接的接管C;阀体11'两端设有端盖12',内部固设有阀座13',还设有通过连杆14'带动的滑块15'和活塞16',阀座13'接触并支撑滑块15',组成一对运动副,活塞16'和阀体11'组成一对运动副。
导阀20'的小阀体固设有与主阀10'的排气管D连接的毛细管d,即导阀20'的内腔也相应与主阀的高压区连通;导阀20'的小阀座具有三个阀口,并依左向右分别固设有与主阀10'的左端盖、吸气管S、主阀10'的右端盖连接的毛细管e、毛细管s、毛细管c;导阀20'的小阀体右端固设有套管,套管外侧设有电磁线圈50'。
在一种工作状态,当制冷系统需要制冷时,电磁线圈50'不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在回复弹簧力作用下,带动滑碗位于左侧位置,使毛细管e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c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低压区,右腔为高压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左侧,使接管E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C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接管C→室外换热器40'→节流元件60'→室内换热器30'→接管E→滑块15'内腔→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冷工作状态;
当制冷系统需要制热时,电磁线圈50'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克服回复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滑碗右移,使毛细管c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e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主阀10'的左腔为高压区,右腔为低压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右侧,使接管C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E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排气管D→阀体11阀腔→接管E→室内换热器30'→节流元件60'→室外换热器40'→接管C→滑块15'内腔→吸气管S→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
如上,通过导阀20'和电磁线圈50'等的共同作用可实现主阀10'的换向,从而切换冷媒的流动方向,实现制冷系统制热工作状态和制冷工作状态的切换。
上述电磁四通阀适用于家用空调的制冷系统中,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电磁切换阀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比如在汽车空调的领域,也需要用到电磁切换阀来进行冷媒流向的切换,特别是汽车空调常用的二氧化碳冷媒,使用条件与普通家用空调不同,如果直接将上述电磁四通阀应用至汽车空调中,无法满足相应工作条件,并且对于冷媒的流路切换要求也存在差异。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电磁切换阀,使其能适用于高温高压冷媒的汽车空调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用于高温高压冷媒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电磁切换阀,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和先导阀,所述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以及第二先导阀;
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二先导阀包括第二导流部;
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一主阀导流通道、第二主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第二导流部分别与所述主阀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第一阀口部、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部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阀导流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第二阀口部、第三导流通道和第四导流通道,所述第四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部连通,所述第四导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阀导流通道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或细化,从而形成下列的技术方案,下述各技术特征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组合适用:
所述主阀体采用金属材料形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一主阀导流通道、第二主阀导流通道均开设在所述主阀体的内部。
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主阀体之间通过压配并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主阀体之间通过压装并焊接的方式固定。
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阀导流通道的一端对齐并连通,所述第四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阀导流通道的一端对齐并连通。
所述第一主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主阀导流通道均由两条以上直线通道组合而成,所述直线通道采用钻孔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切换阀,采用两个先导阀直接与主阀固定连接的方式,并且在先导阀的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内部直接加工导流通道,并在主阀体内部直接加工导流通道,使得整个电磁切换阀结构紧凑,无需通过毛细管或者接管焊接的方式来实现冷媒的流通,大大减少了背景技术中的接管焊接部位易受高压及震动等因素影响而存在的潜在失效隐患,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一种典型电磁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第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3、图4,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电磁切换阀的第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第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外观示意图。
电磁切换阀包括主阀和先导阀。主阀1包括主阀体11,主阀体11可以采用金属如不锈钢铸造或者锻造等方式经加工而成,主阀体11可以是一体结构,与先导阀配合固定,从而在主阀体的内部形成主阀腔111。并沿着主阀腔111向主阀体外部延伸出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位于同一侧,第一流道101则位于相反的一侧。其中,第一流道101可以与制冷系统中的高压侧(即压缩机的排气口)相通,第三流道103以与制冷系统中的低压侧(即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一侧)相通,这样,工作时第一流道101处的冷媒始终保持为高温高压,而第三流道103处的冷媒始终保持为相对低温低压。
主阀体11采用金属材料成型并直接形成四个流道或经加工形成四个流道,与背景技术相比,无需采用阀体与接管焊接的方式,减少了焊接部位受高压及震动等因素影响而存在的失效隐患,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工作更为可靠。
在主阀腔111,设置有与主阀体11固定连接的主阀座12,主阀座12相应地设置有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23,主阀座12具有可供滑块滑行的平坦部124,上述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23均贯穿平坦部124,并分别与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相连通。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23既可以是直段的通孔,也可是截面呈台阶状的不等径通孔,或者为不规则形状的通孔,只需满足能将主阀腔111的各相应部位分别与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贯通即可。
在主阀腔111,设置有滑块13、连杆14以及两个活塞15,其中滑块13包括一个平面部,用于与主阀座的平坦部124贴合,并可以在连杆14的带动下沿着平坦部124在相应范围内相对滑动,活塞具有两个工作位置,滑块13还包括一个从平面部向内凹的凹部,凹部与主阀座配合形成可以用于导通的腔,如图3所示,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可通过滑块13和主阀座形成的腔连通。如图2所示,当滑块13位于左侧位置(第一工作位置),能够使第二流道102不与主阀腔111连通,并使第二流道102不与滑块13和主阀座12形成的腔连通;此时第四流道104与主阀腔111导通,同时也间接与第一流道101导通,此时定义为第一工作位置。当滑块13向右侧滑动后,能够将第三流道103与第四流道104导通,同时第一流道101通过主阀腔111与第二流道102导通。此时定义为第二工作位置。连杆14与连杆14两端的活塞15固定连接,活塞15包括位于主阀腔111左侧的第一活塞151以及位于主阀腔右侧的第二活塞152,第一活塞151以及第二活塞152将主阀腔111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在主阀体11的沿着主阀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先导阀21以及第二先导阀31,第一先导阀21与第二先导阀31的结构可以设置为相同。
第一先导阀21包括第一阀体211以及第一线圈212,第一阀体211包括第一静铁芯2111、第一动铁芯2112、第一导流部2113,第一动铁芯2112连接有第一封堵部2114,并在第一动铁芯2112与第一静铁芯2111之间设置有第一回复弹簧2118,第一静铁芯2111与第一套筒2119固定连接,第一动铁芯2112可以在第一套筒2119内部滑动,当第一套筒2119与第一导流部2113固定时,两者之间就形成了第一导阀腔体2119a;在第一动铁芯2112动作时,可以带动第一封堵部2114运动,在第一线圈212不通电时,第一封堵部2114封堵第一导流部2113的第一阀口部2115。
第二先导阀31包括第二阀体311以及第二线圈312,第二阀体311包括第二静铁芯3111、第二动铁芯3112、第二导流部3113,第二动铁芯3112连接有第二封堵部3114,并在第二动铁芯3112与第二静铁芯3111之间设置有第二回复弹簧3118,第二静铁芯3111与第二套筒3119固定连接,第二动铁芯3112可以在第二套筒3119内部滑动,当第二套筒3119与第二导流部3113固定时,两者之间就形成了第二导阀腔体3119a;在第二动铁芯3112动作时,可以带动第二封堵部3114运动,在第二线圈312不通电时,第二封堵部3114封堵第二导流部3113的第二阀口部3115。
第一导流部2113和第二导流部3113分别密封固定连接在主阀体11的两侧,如可以通过焊接固定,这样第一活塞151和第二活塞152就把主阀腔111分成了三部分:其中,第一导流部2113与第一活塞151之间构成了第一腔体1111,第一活塞151与第二活塞152之间构成了第二腔体1112,第二活塞152与第二导流部3113之间构成了第三腔体111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体1111和第三腔体1113的空间大小会随着活塞15的相对移动而发生变化。
第一导流部211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比如不锈钢一体成型或加工成型,并开设有第一阀口部2115,以及设置在第一导流部2113内部的第一导流通道2116以及第二导流通道2117,第一导流通道2116与第二导流通道2117通过第一导阀腔体2119a、第一阀口部2115实现连通,第二导流通道2117的一端连通第一导阀腔体2119a,第二导流通道2117的另一端在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连通第一腔体1111。在具体加工时,可以采用钻孔等方式形成上述第一导流通道2116以及第二导流通道211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通道2116与第三流道10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22实现连通,第一导流通道2116的另一端与第一阀口部2115连通,第一连接管22主体可以位于主阀体11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流通道2116以及第二导流通道2117均可以在第一导流部2113的本体上进行开设,本发明并不对通道的具体朝向、开设或多条通道的组合方式进行限制,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即可:第二导流通道2117的一端在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与第一腔体1111相连通。第一导流通道2116、第二导流通道2117均可以由两条以上直线通道组合而成,该直线通道可以采用钻孔的方式形成。
这样,当第一动铁芯2112带动第一封堵部2114与第一阀口部2115抵接以封堵住第一阀口部2115时,第一导流通道2116与第二导流通道2117之间处于切断状态。
第二导流部311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成型或经加工成型,并开设有第二阀口部3115,以及设置在第二导流部3113内部的第三导流通道3116以及第四导流通道3117,第三导流通道3116与第四导流通道3117通过第二阀口部3115、第二导阀腔体3119a实现连通。在具体加工时,可以采用钻孔等方式形成上述第三导流通道3116以及第四导流通道3117。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导流通道3117与第三流道10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32实现连通,第四导流通道3117另一端与第二阀口部3115连通,第二连接管32主体可位于主阀体11的外部。第三导流通道3116的一端连通第二导阀腔体3119a,第三导流通道3116的另一端在第一工作状态时连通第三腔体1113。
本说明书中对于各部件名称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前缀,仅仅是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部件而引入的命名方式,并不存在特定的先后次序,比如第二导流部3113设置有第三导流通道3116和第四导流通道,并不意味着第二导流部3113必须同时还设置有第一导流通道或第二导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导流通道3116以及第四导流通道3117均可以在第二导流部3113的本体上进行开设,本发明并不对通道的具体朝向、开设或多条通道的组合方式进行限制,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即可:第三导流通道3116的一端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三腔体1113相连通,第三导流通道3116的另一端与第二导阀腔体3119a连通;第四导流通道3117的一端与第二阀口部3115相连通,另一端则与主阀体111设置的第三流道103直接或间接相连通。第三导流通道3116、第四导流通道3117均可以由两条以上直线通道组合而成,该直线通道可以采用钻孔的方式形成。
这样,当第二动铁芯3112带动第二封堵部3114与第二阀口部3115抵接以封堵住第二阀口部3115时,第三导流通道3116与第四导流通道3117之间处于切断状态。
第一导流部2113与主阀体11可以采用压配并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制造时,先在第一导流部2113上加工第一导流通道2116以及第二导流通道2117,然后将第一导流部2113装入主阀体的一端,然后实施焊接固定,此时,第二导流通道2117的一端位于主阀体的外部,通过焊接第一连接管22的方式,将第二导流通道2117与主阀体的第三流道103连通。同理,第二导流部3113可以采用同样的制造方法,并与主阀体11进行固定,并使用第二连接管32连通第四导流通道3117与主阀体的第三流道103。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装配方式,也可以在第一导流部2113上设置外螺纹结构,并在主阀体11上设置相应的内螺纹结构,然后将第一导流部2113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主阀体11固定,然后实施焊接。同理,第二导流部3113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并实施焊接的方式与主阀体11进行固定。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连杆14包括本体部140以及连接在本体部140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41以及第二连接部142。本体部140大体呈板状,并在板状的侧边设置折弯部作为加强部,本体部140可以使用板材成型,在本体部140的中部开设有卡合部1401,用于与滑块13相卡合,这样,当连杆14移动时,就可以带动滑块13一起作左右方向的位移。为了减少压力损失,在卡合部1401的两侧还可以设置缺口部1402,缺口部1402的个数不限,基于加工的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缺口部1402的数量为2个,缺口部1402的设置,使得本体部140上下两侧具有较多的贯穿面积,减少了连杆对第二腔体1112内的冷媒流动所产生的阻力。
在本体部14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41以及第二连接部142。其中,第一连接部141可用于与第一活塞15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42可用于与第二活塞152固定连接。具体而言,可以在板状的本体部14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安装部1403以及第二安装部1404,具体加工时,可以采用钻孔的方式形成。
第一连接部141包括大体呈扁圆盘状的第一连接部本体1411以及与第一连接部本体1411固定连接或者呈一体的第一配合部1412。第一连接部本体1411在本实施例是在圆环状的基础上去掉相对的两部分组成,这样第一连接部本体1411的高度相对可以降低即大致呈扁状,其高度小于两侧的环状部之间的距离。第一配合部1412既可以与第一连接部本体1411通过材料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也可以采用分别制造然后采用焊接、紧配合连接等各种固定连接的手段使之成为一体。第一配合部1412包括第一凹槽部1414以及第一孔部1413,第一凹槽部1414大体呈扁平状,并与连杆本体部140端部的形状相适应;第一孔部1413贯穿第一配合部1412,并与本体部140设置的第一安装部1403的形状相适应。这样,在安装时,可以将本体部140的端部插入第一凹槽部1414,并使第一安装部1403与第一孔部1413对齐,然后使用第一固定部143穿过第一孔部1413以及第一安装部1403。第一固定部143采用一体材料制成,装配完成后呈两端粗中间细的状态,具体在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一固定部143设置成一端粗的形状,然后穿过第一孔部1413以及第一安装部1403,并使第一固定部143穿过的一端变形,从而将连杆本体部140与第一连接部141进行固定。
上述第一孔部1413以及第一安装部1403的数量均可以设置为2个,这样连接强度相对一个更高。
同样,作为对称结构,第二连接部142也包括大体呈扁圆盘状的第二连接部本体1421以及与第二连接部本体142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第二配合部1422。即第二配合部1422既可以与第二连接部本体1421通过材料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也可以采用分别制造然后采用焊接、紧配合连接等各种固定连接的手段使之成为一体。第二配合部1422包括第二凹槽部1424以及第二孔部1423,第二凹槽部1424大体呈扁平状,并与连杆本体部140两端的形状相适应或者第二凹槽部1424的高度与深度连杆本体部140两端的形状适应;第二孔部1423贯穿第二配合部1422,并与本体部140设置的第二安装部1404的形状相适应。这样,在安装时,可以将本体部140的端部插入第二凹槽部1424,并使第二安装部1404与第二孔部1423对齐,然后使用第二固定部144穿过第二孔部1423以及第二安装部1404,第二固定部144采用一体材料制成,装配完成后呈两端粗中间细的状态,具体在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二固定部144设置成一端粗的形状,然后穿过第二孔部1423以及第二安装部1404,并通过使第二固定部144穿过的一端变形,从而将连杆本体部140与第二连接部142进行固定。这种固定连接的方式,具有不需要焊接的优点,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孔部1423以及第二安装部1404的数量均可以设置为2个,这样连接强度更高。
第一连接部141设置有第一螺纹部145,第二连接部142设置有第二螺纹部146,第一螺纹部145用于与第一活塞151固定连接,第二螺纹部146用于第二活塞15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所记载的连杆14包括本体部140、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然后通过第一固定部143以及第二固定部144进行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在第一连接部本体1411以及第二连接部本体1421设置第一螺纹部145以及第二螺纹部146,这样当活塞与连杆螺钉连接时,螺钉在工作过程中头部承受高压冲击相对较小,有效地防止了主阀体内压力过大时发生螺钉脱落等隐患。同时,这样的结构设置,第一螺纹部145以及第二螺纹部146可以加工成所需要的任意长度和数量,从而达到足够的连接强度。在图5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145以及第二螺纹部146的数量为4个,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并不局限于4个,也可以为4个以上。另外,连杆整体组件在动作过程中受力均匀,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与活塞部件的接触面相对较大,稳定性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杆14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本发明所使用的电磁切换阀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连杆与活塞的组合结构相对于主阀体来说,是一种可整体替换的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杆结构能适用于工作条件更为恶劣的高压和震动的环境,自然也可以应用于工作条件更为优越的环境。也就意味着,上述的连杆结构还可以应用至家用空调等领域的普通电磁四通阀产品,比如背景技术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中。
活塞15包括第一活塞151以及第二活塞152,第一活塞151与连杆14的第一连接部141固定,第二活塞152与连杆14的第二连接部142固定。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第一活塞151包括活塞垫片1513以及活塞压片1515,活塞碗1514设置在活塞垫片1513和活塞压片1515之间,其中,活塞垫片1513和活塞压片1515均为大体呈圆盘形并带有安装孔的板件,活塞碗1514具有大体呈圆盘状的活塞碗本体1514a以及沿着活塞碗本体折弯延伸的活塞滑动部1514b,当活塞部件装配到电磁切换阀中后,连杆14带动活塞15运动时,活塞滑动部1514b就会沿着主阀腔111的周壁滑动,以改变第一腔体1111以第三腔体1113的空间大小。
在弹簧压片1515与活塞碗1514之间还设置有活塞弹簧片1518,活塞弹簧片1518可以对活塞滑动部1514b提供支撑力。
活塞垫片1513、活塞压片1515、活塞碗1514以及活塞弹簧片1518均设置有中间通孔,并通过衬套1517进行固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衬套1517具有大体呈筒状的衬套本体1517a,并在其两端的边缘部形成有第一延伸部1517b和第二延伸部1517c。在装配后,通过第一延伸部1517b和第二延伸部1517c将活塞垫片1513、活塞压片1515、活塞碗1514、活塞弹簧片1518固定在一起。其中,第一延伸部1517b和第二延伸部1517c可以与衬套本体1517a采用一体材料加工而成,比如,先在衬套1517a的一端进行压接折弯,使其变形,形成第一延伸部1517b,并将衬套1517装入活塞垫片1513、活塞压片1515、活塞碗1514以及活塞弹簧片1518的中间通孔内,然后再对衬套的另一端进行压接折弯,使其变形,形成第二延伸部1517b,从而达到固定的目的。作为可替代的方案,也可以先成形第二延伸部1517c,装配之后再成形第一延伸部1517b。
当然,第一延伸部1517b和第二延伸部1517c也可以采用单独的零部件进行焊接方式固定在衬套本体1517a上,或者第一延伸部1517b和第二延伸部1517c中一者采用一体加工,另一者采用单独的零件进行焊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给出的技术启示下,这些可替代的技术手段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对活塞压片或活塞垫片作出进一步的结构变换,比如在活塞压片1515的与第二延伸部1517c接触的部位设置一个压片台阶1515a,以使得第二延伸部1517c与压片台阶1515a相抵接;或者在活塞垫片1513的与第一延伸部1517b接触的部位设置一个垫片台阶1513a,以使得第一延伸部1517b与垫片台阶1513a相抵接,如图6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压片台阶1515a和垫片台阶1513a可以择一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
第一活塞151还包括固定座1511,固定座1511与活塞垫片1513固定连接,固定座1511具有与活塞垫片1513固定连接的固定座连接部1511a,具体可以采用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或者采用螺钉进行固定。固定座1511还包括固定座本体部1511b,锥塞1512部分设置在固定座本体部1511b的内部,并有部分伸出固定座1511,用于当第一活塞151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时,与第一导流部2113相抵接,并封堵第一导流通道2116。在衬套1517的内部还设置有锥塞弹簧1516,为锥塞1512提供缓冲作用。这样,锥塞可以在沿着固定座1511的中心轴向作位移,但不能整体脱出固定座1511。
第一活塞151制造完毕后,通过螺钉固定方式,将第一活塞与连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将第一活塞151的活塞压片与连杆的第一连接部141相抵接,然后使用螺钉拧入第一连接部141上设置的第一螺纹部,从而将第一活塞151与连杆14固定为一个整体。
以上以第一活塞151为例进行了结构的描述,第二活塞152可以采用与第一活塞151相同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公开内容的基础上,也同样能够理解第二活塞152的结构,并将第二活塞152与连杆的第二连接部142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活塞15(包括第一活塞151以及第二活塞152)的实施例也不局限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记载的电磁切换阀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连杆与活塞的组合结构相对于主阀体来说,是一种可整体替换的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结构能适用于工作条件更为恶劣的高压和震动的环境,自然也可以应用于工作条件更为优越的环境中。也就意味着,上述的活塞结构还可以应用至家用空调等领域的普通电磁四通阀产品,比如背景技术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中。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结构示意图。
为了避免说明书过于冗长,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对于附图标记相同的部件可以参照上文中的其他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详细展开,仅对于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主阀体11内部形成有主阀腔111,以及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位于同一侧,第一流道101则位于相反的一侧。第一流道101可以与制冷系统中的高压侧(即压缩机的排气口)相通,第三流道103以与制冷系统中的低压侧(即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一侧)相通,这样,工作时第一流道101处的冷媒始终保持为高温高压,而第三流道103处的冷媒始终保持为相对低温低压。
主阀体11采用金属材料成型并直接形成四个流道或经加工形成四个流道,与背景技术相比,无需采用阀体与接管焊接的方式,减少了焊接部位受高压及震动等因素影响而存在的失效隐患,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工作更为可靠。
主阀腔111设置有与主阀体11固定连接的主阀座12,可在主阀座12上滑行的滑块13,以及带动滑块13动作的连杆14、固定在连杆14两端的第一活塞151以及第二活塞152。
第一先导阀21包括第一导流部2113,第二先导阀31包括第二导流部3113。第一导流部211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比如不锈钢一体成型或加工成型,并开设有第一阀口部2115,以及设置在第一导流部2113内部的第一导流通道2116以及第二导流通道2117。第二导流部3113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比如不锈钢一体成型或加工成型,并开设有第二阀口部3115,以及设置在第二导流部3113内部的第三导流通道3116以及第四导流通道3117。
上述第一先导阀21以及第二先导阀31的内部结构均可以参照上文中其他实施例的描述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主阀体11采用金属比如不锈钢或铝材料铸造或者锻造等方式经加工而成,主阀体11可以是一体结构,并在其内部还开设有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以及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以及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均可以采用钻孔等方式所形成的两条以上的直线通道组合而成。
其中,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的一端与第一导流部2113上的第一导流通道2116相连通,另一端则与主阀体11上的第三流道103相连通。同样;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的一端与第二导流部2113上的第四导流通道3117相连通,另一端则与主阀体11上的第三流道103相连通。
第一导流部2113与主阀体11可以采用压配并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制造时,先在第一导流部2113上加工第一导流通道2116以及第二导流通道2117,然后将第一导流部2113装入主阀体的一端,并使得第一导流通道2116的一端与主阀体的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对齐并连通,然后实施焊接固定。同理,第二导流部3113与主阀体11也可以采用压配并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制造时,先在第二导流部3113上加工第三导流通道3116以及第四导流通道3117,然后将第二导流部3113装入主阀体的另一端,并使得第四导流通道3117的一端与主阀体的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对齐并连通,然后实施焊接固定。
由于主阀体上设置了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以及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无需再在主阀体的外部设置连接管,使整个产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减少了连接管的焊接部位在高压和震动工作环境下的失效风险。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切换阀工作原理简单描述如下:
1、第一线圈212通电,第二线圈312不通电。
第二线圈312不通电,不产生电磁力,此时第二动铁芯3112在第二回复弹簧3118的弹力作用下带动第二封堵部3114封堵第二阀口部3115,使得第三导流通道3116与第四导流通道3117处于切断状态。
第一线圈212通电,产生电磁力,使第一动铁芯2112克服第一回复弹簧2118的弹力,与第一静铁芯2111吸合,从而带动第一封堵部2114远离第一阀口部2115,此时第一导流通道2116与第二导流通道2117处于连通状态。由于第二导流通道2117是通过第一连接管22与第三流道103连通的,而第三流道103又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因此第一先导阀的内腔处于低压状态,在第一腔体1111与第一先导阀的内腔连通的情况下,第一腔体1111内也处于低压状态,而第二腔体1112与第一流道101相连通,第一流道101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因此第二腔体1112处于高压状态,在压差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活塞151向图示的左侧移动,直到第一活塞151的锥塞与第一导流部2113相抵接并封堵第二导流通道2117,从而带动滑块13移动,并覆盖阀座的第一通孔121。此时,第一流道101通过第二腔体1112与第四流道103相连通。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此时电磁切换阀内部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流道101进入第二腔体1112,然后从第四流道104流出。
2、第一线圈212不通电,第二线圈312通电。
第一线圈212不通电,不产生电磁力,此时第一动铁芯2112在第一回复弹簧2118的弹力作用下带动第一封堵部2114封堵第一阀口部2115,使得第一导流通道2116与第二导流通道2117处于切断状态。
第二线圈312通电,产生电磁力,使第二动铁芯3112克服第二回复弹簧3118的弹力,与第二静铁芯3111吸合,从而带动第二封堵部3114远离第二阀口部3115,此时第三导流通道3116与第四导流通道3117处于连通状态。由于第四导流通道3117是通过第二连接管32与第三流道103连通的,而第三流道103又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因此通过第三导流通道3116连通第二先导阀的内腔的第三腔体1113也处于低压状态,而第二腔体1112与第一流道101相连通,第一流道101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因此第二腔体1112处于高压状态,在压差力的作用下,推动活塞并带动滑块13向图示的右侧移动直到第二活塞152的锥塞与第二导流部3113相抵接并封堵第三导流通道3116,此时滑块凹部与主阀座配合形成可以用于导通的腔同时与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连通,从而使第三流道103与第四流道104连通,同时第一流道101通过第二腔体1112与第二流道102相连通。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此时冷媒流向为: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流道101进入第二腔体1112,然后从第二流道102流出,并经过节流阀、换热器之后从第三流道103流入电磁切换阀,并从第四流道104流出回到压缩机,形成一个循环。
以上以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介绍了电磁切换阀在工作时的冷媒流向,其与背景技术所记载的冷媒流向切换存在差异,以适用于车载制冷系统的冷媒流向要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给出的技术启示下,也可以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对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的开设位置进行重新设置,并使得滑块13移到左侧的第一工作位置时,将第二流道102和第三流道103导通,当滑块13移动到右侧,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将第三流道103和第四流道104导通,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该新实施例的电磁切换阀的工作原理为:
1、第一线圈212通电,第二线圈312不通电。
第二线圈312不通电,不产生电磁力,此时第二动铁芯3112在第二回复弹簧3118的弹力作用下带动第二封堵部3114封堵第二阀口部3115,使得第三导流通道3116与第四导流通道3117处于切断状态。
第一线圈212通电,产生电磁力,使第一动铁芯2112克服第一回复弹簧2118的弹力,与第一静铁芯2111吸合,从而带动第一封堵部2114远离第一阀口部2115,此时第一导流通道2116与第二导流通道2117处于连通状态。由于第二导流通道2117是通过第一连接管22与第三流道103连通的,而第三流道103又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因此第一先导阀的内腔处于低压状态,在第一腔体1111与第一先导阀的内腔连通的情况下,第一腔体1111内也处于低压状态,而第二腔体1112与第一流道101相连通,第一流道101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因此第二腔体1112处于高压状态,在压差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活塞151向左侧移动,直到第一活塞151的锥塞与第一导流部2113相抵接并封堵第二导流通道2117,从而带动滑块13向左移动,滑块凹部与主阀座配合形成可以用于导通的腔将第二流道102和第三流道103导通,此时,第一流道101通过第二腔体1112与第四流道103相连通。
此时冷媒流向为: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流道101进入第二腔体1112,然后从第四流道104流出,并经过节流阀、换热器之后从第三流道103流入电磁切换阀,并从第二流道102流出回到压缩机,形成一个循环。
2、第一线圈212不通电,第二线圈312通电。
第一线圈212不通电,不产生电磁力,此时第一动铁芯2112在第一回复弹簧2118的弹力作用下带动第一封堵部2114封堵第一阀口部2115,使得第一导流通道2116与第二导流通道2117处于切断状态。
第二线圈312通电,产生电磁力,使第二动铁芯3112克服第二回复弹簧3118的弹力,与第二静铁芯3111吸合,从而带动第二封堵部3114远离第二阀口部3115,此时第三导流通道3116与第四导流通道3117处于连通状态。由于第四导流通道3117是通过第二连接管32与第三流道103连通的,而第三流道103又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因此通过第三导流通道3116连通第二先导阀的内腔的第三腔体1113也处于低压状态,而第二腔体1112与第一流道101相连通,第一流道101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因此第二腔体1112处于高压状态,在压差力的作用下,推动活塞并带动滑块13向右侧移动直到第二活塞152的锥塞与第二导流部3113相抵接并封堵第三导流通道3116,此时滑块凹部与主阀座配合形成可以用于导通的腔同时与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连通,从而使第三流道103与第四流道104连通,同时第一流道101通过第二腔体1112与第二流道102相连通。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此时冷媒流向为: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流道101进入第二腔体1112,然后从第二流道102流出,并经过节流阀、换热器之后从第三流道103流入电磁切换阀,并从第四流道104流出回到压缩机,形成一个循环。
该新实施例的电磁切换阀的冷媒流路切换过程与背景技术所记载的相似。
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连通”指的是物理上的连通,即允许流冷媒从通道中流过或者某种特定条件下可以流过,即使将某一条连通的通道暂时切断(比如第一封堵部2114将第一阀口部2115封堵时),也不影响第一导流通道2116与第二导流通道2117通过第一阀口部2115成立本说明书所述的“连通”;仅当两处空间或流道之间至始至终都不可能使冷媒通过的情况下才视之为“不连通”。
这里,方位词上、下、左和右是以说明书附图所示示图为基准定义的,只是为了理解和表述方便,不应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切换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和先导阀,所述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21)以及第二先导阀(31);
所述第一先导阀(21)包括第一导流部(2113),所述第二先导阀(31)包括第二导流部(3113);
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11),所述主阀体(11)包括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和主阀腔(111),所述第一导流部(2113)与所述第二导流部(3113)分别与所述主阀体(11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导流部(2113)包括第一阀口部(2115)、第一导流通道(2116)和第二导流通道(2117),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1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部(2115)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11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与所述第三流道(103)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117)的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先导阀(21)的第一导阀腔体(2119a)与所述第一阀口部(2115)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117)的另一端在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被封堵、在电磁切换阀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连通所述主阀腔(111)的第一腔体(1111);
所述第二导流部(3113)包括第二阀口部(3115)、第三导流通道(3116)和第四导流通道(3117),所述第四导流通道(31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部(3115)连通,所述第四导流通道(3117)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与所述第三流道(103)连通,所述第三导流通道(3116)的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先导阀(31)的第二导阀腔体(3119a)与所述第二阀口部(3115)连通,所述第三导流通道(3116)的另一端在电磁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被封堵、在电磁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连通所述主阀腔(111)的第三腔体(11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11)采用金属材料形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第四流道(104)、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均开设在所述主阀体(11)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2113)与所述主阀体(11)之间通过压配并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二导流部(3113)与所述主阀体(11)之间通过压装并焊接的方式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1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的一端对齐并连通,所述第四导流通道(31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的一端对齐并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阀导流通道(112)与所述第二主阀导流通道(113)均由两条以上直线通道组合而成,所述直线通道采用钻孔的方式形成。
CN201711472191.1A 2017-12-29 2017-12-29 电磁切换阀 Active CN109990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2191.1A CN109990115B (zh) 2017-12-29 2017-12-29 电磁切换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2191.1A CN109990115B (zh) 2017-12-29 2017-12-29 电磁切换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0115A CN109990115A (zh) 2019-07-09
CN109990115B true CN109990115B (zh) 2022-07-12

Family

ID=67108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72191.1A Active CN109990115B (zh) 2017-12-29 2017-12-29 电磁切换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01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12A (zh) * 1995-07-26 1997-03-05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导向型转换阀
CN201412586Y (zh) * 2009-04-24 2010-02-24 蒋志军 先导式双电控电磁阀
CN102644632A (zh) * 2012-05-13 2012-08-22 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电液多路换向阀
CN106481847A (zh) * 2015-08-31 2017-03-08 张叶文 一种新型的控制阀及控制方法
CN106931226A (zh) * 2017-03-17 2017-07-07 奉化鑫益气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挂用集成电磁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16936A1 (de) * 2002-07-29 2004-02-26 Robert Bosch Gmbh Kraftstoffinjektor mit und ohne druckverstärkung mit steuerbarer nadelgeschwindigkei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steuerung
US8678033B2 (en) * 2010-03-24 2014-03-25 Eaton Corporation Proportional valve employing simultaneous and hybrid actuation
WO2015153322A1 (en) * 2014-03-31 2015-10-08 Eaton Corporation Spool assembly for control valve
JP6327418B2 (ja) * 2014-09-04 2018-05-23 Smc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4ポート電磁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12A (zh) * 1995-07-26 1997-03-05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导向型转换阀
CN201412586Y (zh) * 2009-04-24 2010-02-24 蒋志军 先导式双电控电磁阀
CN102644632A (zh) * 2012-05-13 2012-08-22 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电液多路换向阀
CN106481847A (zh) * 2015-08-31 2017-03-08 张叶文 一种新型的控制阀及控制方法
CN106931226A (zh) * 2017-03-17 2017-07-07 奉化鑫益气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挂用集成电磁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0115A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09432B1 (en) Reversing valve and cooling system having same
CN106545670B (zh) 直动式电磁阀以及将其作为导向阀而具备的四通切换阀
JP5175144B2 (ja)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JP6321358B2 (ja) 四方切換弁
CN2706644Y (zh) 四通电磁换向阀
JP2007078119A (ja) 流路切換弁
CN109990115B (zh) 电磁切换阀
CN109990113B (zh) 电磁切换阀及活塞
CN109695738B (zh) 滑动式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WO2019129190A1 (zh) 电磁切换阀
JPH09229214A (ja) 四方切換弁
JP6928945B2 (ja) 流路切換弁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EP3754234B1 (en) Channel switching valve
CN107166060B (zh)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EP1336788A1 (en) Four-way switching valve
JP7109057B2 (ja) 四方切換弁
CN113028120A (zh) 电磁切换阀
CN109563946B (zh) 滑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JP2016164438A (ja) スライド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CN114838182B (zh) 电磁切换阀
JP6670633B2 (ja) 六方切換弁
CN109990129A (zh) 电磁切换阀
JPH0718494B2 (ja) 冷凍サイクル用四方弁
CN113167396B (zh) 流路切换阀
CN114838181A (zh) 电磁切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