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6060B -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6060B
CN107166060B CN201610130952.4A CN201610130952A CN107166060B CN 107166060 B CN107166060 B CN 107166060B CN 201610130952 A CN201610130952 A CN 201610130952A CN 107166060 B CN107166060 B CN 107166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ool portion
port
valve port
revers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09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66060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Refrige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309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66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66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6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66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6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65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6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of fluid flow reversing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其中,换向阀包括:带有阀腔的阀体,在阀腔中设置有阀座,阀座上设置有第一至第五阀口;滑动阀芯包括同步运动的第一及第二阀芯部,第一阀芯部与第一至第三阀口配合,第二阀芯部与第四及第五阀口配合,当滑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和第三阀口连通,第一与第四阀口连通,第二阀芯部封堵第五阀口;当滑动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和第二阀口连通,第三与第五阀口连通,第二阀芯部封堵第四阀口;抵顶件设在第二阀芯部和阀体的内壁之间,抵顶件包括弹性部,弹性部能够在第二阀芯部移位时对其施加复位力以使第二阀芯部复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换向阀使用可靠性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换向阀主要由导阀和主阀组成。在控制过程中,通过导阀作用实现主阀的换向以切换制冷介质的流通方向,从而使得热泵型制冷系统在制冷和制热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实现夏天制冷、冬天制热的一机两用的目的。
图1为应用于制冷系统中一种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换向阀包括带有阀腔的阀体20以及滑动阀芯,其中在阀腔中设置有阀座30,阀座30上设置有若干阀口,若干阀口包括沿阀体20的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第四阀口34及第五阀口35;滑动阀芯,设置在阀腔内并与阀座30配合,滑动阀芯包括间隔设置并同步运动的第一阀芯部41及第二阀芯部42,第一阀芯部41与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及第三阀口33配合,第二阀芯部42与第四阀口34及第五阀口35配合,其中,滑动阀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滑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阀口32和第三阀口33通过第一阀芯部41的内部通道连通,第一阀口31与第四阀口34通过阀腔连通,第二阀芯部42封堵第五阀口35,当滑动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阀口31和第二阀口32通过第一阀芯部41的内部通道连通,第三阀口33与第五阀口35通过阀腔连通,第二阀芯部42封堵第四阀口34。
上述换向阀在制冷时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制冷系统运行时,如图1所示,此时E端口53与S端口52相通,D1端口54与C端口51相通,D2端口55被第二阀芯部42遮挡进而关闭。系统内部的制冷剂按图中实线路径流通。具体地,从压缩机1出来的气体经过辅助热交换器5后从D1端口54进入阀腔,接着从与D1端口54连接的C端口51中输出,并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3、节流阀2、第二热交换器4,从第二热交换器4中输出的制冷剂进入E端口53,接着从与E端口53连接的S端口52中输出最终回到压缩机1中。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第一阀芯部41承受正向压差(即压差能将其压向阀座),正常工作时由压差力来保证密封,即使初始时有所脱离,由于流体流过缝隙时存在流速,从而使得流体静压有所降低,因此对第一阀芯部41会产生一定的负压吸力,当这个缝隙不大时,吸力就完全能将第一阀芯部41吸到阀座上而保持密封。当间隙较大时就需要设置弹簧来保持第一阀芯部41与阀座的贴合。
但是,在上述过程中,制冷剂从压缩机中流出并分别流入D1端口54和D2端口55,由于流入D1端口54的制冷剂先经过辅助热交换器5而产生一定的压力损失,而流入D2端口的制冷剂则无此压力损失,因此就可能产生反向压差,另外由于制冷剂流入D1端口54和D2端口55存在时间差,也可能产生反向压差,即压差将第二阀芯部42推离阀座。当第二阀芯部42离开阀座时它的反冲力由与它连接的连杆组件来承受,当这些力比较大时,就可能影响到连杆组件的使用可靠性,进而影响到换向阀的使用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的使用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向阀,包括:带有阀腔的阀体,在阀腔中设置有阀座,阀座上设置有若干阀口,若干阀口包括沿阀体的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及第五阀口;滑动阀芯,设置在阀腔内并与阀座配合,滑动阀芯包括间隔设置并同步运动的第一阀芯部及第二阀芯部,第一阀芯部与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及第三阀口配合,第二阀芯部与第四阀口及第五阀口配合,其中,滑动阀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滑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通过第一阀芯部的内部通道连通,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通过阀腔连通,第二阀芯部封堵第五阀口;当滑动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通过第一阀芯部的内部通道连通,第三阀口与第五阀口通过阀腔连通,第二阀芯部封堵第四阀口,抵顶件,抵顶件包括弹性部,弹性部设置在第二阀芯部和阀体的内壁之间,弹性部能够在第二阀芯部移位时对第二阀芯部施加复位力以使第二阀芯部复位。
进一步地,抵顶件还包括顶块,弹性部限位在顶块和第二阀芯部之间。
进一步地,顶块包括基座,基座的底部与第二阀芯部的顶部之间具有距离,以限制第二阀芯部的移动行程。
进一步地,顶块还包括设置在基座的底部的插入部,插入部的外径小于基座的外径,第二阀芯部具有安装凹槽,插入部插入至安装凹槽内。
进一步地,顶块具有容纳弹性部的通孔,通孔的顶端设置有与弹性部配合的止挡内缘。
进一步地,第二阀芯部具有容纳弹性部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弹性部为弹簧,抵顶件还包括导向头,导向头包括球头以及设置在球头上方的导向柱,球头的底端与第二阀芯部抵接,弹簧套设在导向柱上。
进一步地,第二阀芯部具有与球头相适配的球形凹槽。
进一步地,顶块的顶面包括与阀腔的内壁相适配的两个圆弧面及设置在两个圆弧面之间的切面。
进一步地,换向阀还包括用于驱动滑动阀芯移动的驱动部件。
进一步地,驱动部件包括连杆,第一阀芯部和第二阀芯部安装在连杆上,连杆上设置有安装第一阀芯部的第一安装孔以及安装第二阀芯部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及第五阀口设置在阀腔的一侧并在阀腔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
进一步地,第二阀芯部的朝向阀座的表面具有凹部。
进一步地,换向阀还包括:与若干阀口对应连通的若干流路端口,若干流路端口包括与第一阀口连通的C端口、与第二阀口连通的S端口、与第三阀口连通的E端口、与第四阀口连通的D1端口以及与第五阀口连通的D2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连通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节流阀,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辅助热交换器及上述换向阀,压缩机的进口端与换向阀的第二阀口连通,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换向阀的第四阀口和第五阀口分别连通,第一热交换器与换向阀的第一阀口连通,第二热交换器与换向阀的第三阀口连通,辅助热交换器设置在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四阀口之间或者设置在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五阀口之间。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滑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五阀口与第二阀芯部封闭配合,但是压缩机中仍可能有一部分制冷剂流至第五阀口,这导致第五阀口处的压力增大,进而产生了反向压差,反向压差将第二阀芯部推离阀座,此时,设置在第二阀芯部和阀体的内壁之间的抵顶件能够对第二阀芯部施加复位力以使第二阀芯部复位。在本申请中,抵顶件能够将第二阀芯部的反冲力传递至阀体上,这样,与第二阀芯部连接的连杆不会再受到第二阀芯部的反冲力的影响,进而保证了连杆的使用可靠性。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向阀的使用可靠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应用现有技术的换向阀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换向阀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换向阀的第二阀芯部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第二阀芯部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图2的换向阀的顶块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顶块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图5的顶块的另一角度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的换向阀的阀体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阀体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图2的换向阀的阀座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阀座的侧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2的换向阀的连杆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连杆的侧视图;
图14示出了图2的弹簧与第二阀芯部配合的配合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换向阀的实施例二的导向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6示出了图15的导向头与弹簧和第二阀芯部配合的配合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压缩机;2、节流阀;3、第一热交换器;4、第二热交换器;6、辅助热交换器;20、阀体;30、阀座;31、第一阀口;32、第二阀口;33、第三阀口;34、第四阀口;35、第五阀口;41、第一阀芯部;42、第二阀芯部;421、安装凹槽;422、限位槽;423、球形凹槽;424、凹部;51、弹性部;52、顶块;521、基座;522、插入部;523、通孔;524、止挡内缘;525、圆弧面;526、切面;53、导向头;531、球头;532、导向柱;60、连杆;61、第一安装孔;62、第二安装孔;71、C端口;72、S端口;73、E端口;74、D1端口;75、D2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2、图10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换向阀包括:带有阀腔的阀体20、滑动阀芯以及抵顶件。其中,在阀腔中设置有阀座30,阀座30上设置有若干阀口,若干阀口包括沿阀体20的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第四阀口34及第五阀口35;滑动阀芯设置在阀腔内并与阀座30配合,滑动阀芯包括间隔设置并同步运动的第一阀芯部41及第二阀芯部42,第一阀芯部41与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及第三阀口33配合,第二阀芯部42与第四阀口34及第五阀口35配合,其中,滑动阀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滑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阀口32和第三阀口33通过第一阀芯部41的内部通道连通,第一阀口31与第四阀口34通过阀腔连通,第二阀芯部42封堵第五阀口35;当滑动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阀口31和第二阀口32通过第一阀芯部41的内部通道连通,第三阀口33与第五阀口35通过阀腔连通,第二阀芯部42封堵第四阀口34;抵顶件,设置在第二阀芯部42和阀体20的内壁之间,抵顶件能够在第二阀芯部42移位时对第二阀芯部42施加复位力以使第二阀芯部42复位。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换向阀阀体20的阀腔中设置有阀座30,阀座30上设置有若干阀口,若干阀口包括沿阀体20的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第四阀口34及第五阀口35。此外,在换向阀阀腔内还设置有与阀座30配合的滑动阀芯,滑动阀芯包括间隔设置并同步运动的第一阀芯部41及第二阀芯部42,第一阀芯部41与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及第三阀口33配合,第二阀芯部42与第四阀口34及第五阀口35配合。在换向阀工作时,滑动阀芯具有两种不同的位置。当滑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由于第五阀口35与第二阀芯部42封闭配合,因此从压缩机流出的冷媒基本不会从第五阀口35流入腔体而是从开放的第四阀口34流入腔体内。流入腔体的制冷剂从第一阀口31流出阀体,然后从第三阀口33再次流入阀体。由于第二阀口32和第三阀口33通过第一阀芯部41的内部通道连通,因此流入阀体的制冷剂将从第二阀口32流出阀体,流出阀体的制冷剂最后流回压缩机,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同理,滑动阀芯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的工作过程和滑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当滑动阀芯位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第五阀口35与第二阀芯部42封闭配合,但是压缩机中仍有一部分制冷剂流至第五阀口35,由于流阻损失不同或制冷剂流入的时间存在差异,因此可能产生反向压差,反向压差将第二阀芯部42推离阀座30,此时,设置在第二阀芯部42和阀体2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抵顶件。当反向压差将第二阀芯部42推离阀座30时,抵顶件能够对第二阀芯部42施加复位力以使第二阀芯部42复位。在本申请中,抵顶件能够将第二阀芯部的反冲力传递至阀体上,这样,与第二阀芯部连接的连杆不会再受到第二阀芯部的反冲力的影响,进而保证了连杆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换向阀的使用可靠性差的问题。
优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上述阀体20采用金属管材料,在同一周向位置,根据设计的轴向间距采用冲、车、钻等工艺方法加工五个孔。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阀座30采用拉制或轧制的D形金属棒材(也可采用铸、锻等其它工艺方法获得的毛坯件替代棒材进行加工),在同一周向位置,根据设计的轴向间距,采用车、钻等工艺方法加工五个台阶孔。阀座30与滑动阀芯相接触的运动平面,可以根据阀座30材质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流程。具体地,阀座30采用黄铜材料的,选择在与其它零件焊接成一体后,再拉削加工。而阀座30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则在焊接前即零件状态时进行磨削加工。通过加工阀座30与滑动阀芯相接触的运动平面,保证阀座30与滑动阀芯之间的动密封,进而减小了阀座30与滑动阀芯之间的摩擦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芯部41采用尼龙或PPS等高分子材料并采用注塑或棒料车加工的工艺方法制作而成。第一阀芯部41芯与阀座30的相接触的运动平面则需采用切削加工,保证其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从而保证了动密封,并减小了阀座30与第一阀芯部41之间的摩擦阻力。
第二阀芯部42采用尼龙或PPS等高分子材料,采用尼龙的第二阀芯部42可采用棒材通过切削加工获得成品零件,也可采用注塑成形后再对滑动密封面进行切削加工的工艺方法。采用PPS的第二阀芯部42则需采用注塑成形后再对滑动密封面进行切削加工获得成品零件。第二阀芯部42与阀座30的滑动配合面则必须采用切削加工,以保证其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从而保证动密封并有较小的运动摩擦阻力。第二阀芯部42的外形可以设置成直通或台阶形结构。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抵顶件包括弹性部51。首先,上述结构能够为第二阀芯部42提供复位力,以保证换向阀中的活塞的可靠性。其次,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2、图5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抵顶件还包括顶块52,弹性部51限位在顶块52和第二阀芯部42之间。首先,上述结构使得顶块52和弹性部51能够为第二阀芯部42提供复位力,并将复位力传递给阀体20来承受,从而保证第二阀芯部42与阀座30呈动密封配合,并抵第二阀芯部42正常工作所承受的反向压差。其次,上述结构紧凑,使得产品外观的体积减小,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顶块52采用尼龙或PPS等高分子材料,并通过注塑或棒料切削加工等工艺方法制作。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当第二阀芯部42受到系统瞬间的异常反冲时,第二阀芯部42会上行。为了缩小上行的距离,限制第二阀芯部42的移动行程,在实施例一中,基座521的底部与第二阀芯部42的顶部之间设置一定距离。当第二阀芯部42受到异常反冲压力时,第二阀芯部42将会上行直至碰到顶块才停止。当异常反冲压力消失后,第二阀芯部42会在弹性部51作用下再复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当第二阀芯部42受到系统瞬间的异常反冲而上行时,第二阀芯部42也可以上行至某一位置停止。在该位置上,第二阀芯部42所受到的异常反冲力与弹簧力达到平衡。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为了防止弹性部51偏斜而使第二阀芯部42受力不均匀。在基座521的底部设置插入部522,插入部522的外径小于基座521的外径,第二阀芯部42具有安装凹槽421,插入部522插入至安装凹槽421内。上述结构使得顶块52与第二阀芯部42的左右两边有交叉重叠的部分,从而使得当第二阀芯部42左右滑动时,顶块52能够始终与第二阀芯部42同步移动,进而使得弹性部51不会发生偏斜,保证了第二阀芯部42能够受力均匀。当然,本领域人员应当知晓,插入部522和安装凹槽421也可以倒转设计,上述设置同样能够使得顶块52与第二阀芯部42的左右两边有交叉重叠的部分,从而能够保证第二阀芯部42受力均匀。
如图5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顶块52具有容纳弹性部51的通孔523,上述结构使得顶块52与阀体20的摩擦面积减小,从而减小了顶块52与阀体20之间的摩擦力。另外,在实施例一中,通孔523的顶端设置有与弹性部51配合的止挡内缘524,上述结构使得弹性部51不与阀体20接触,进一步保证了弹性部51不会发生偏斜,从而保证了第二阀芯部42能够受力均匀。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阀芯部42具有容纳弹性部51的限位槽422。上述结构进一步保证了弹性部51不会发生偏斜,从而保证了第二阀芯部42能够受力均匀。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弹性部51为弹簧。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顶块52的顶面包括与阀腔相适配的两个圆弧面525及设置在两个圆弧面525之间的切面526。上述圆弧面525能够限制顶块52的转动,而切面526与通孔523能够形成空隙并与内腔连通,以利于内外压力的快速平衡。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换向阀还包括用于驱动滑动阀芯移动的驱动部件。上述设置使得当电磁系统通电时,滑动阀芯能够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来回切换。
如图2、图12和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驱动部件包括连杆60,连杆6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阀芯部41的第一安装孔61以及用于安装第二阀芯部42的第二安装孔62。上述的装配方式使得第一阀芯部41和第二阀芯部42与连杆60之间具有一定的配合间隙,上述间隙能够保证第一阀芯部41和第二阀芯部42都能与阀座30保持贴合密封。
具体地,第一阀芯部41嵌装在连杆60上的第一安装孔61中。上述结构使得第一阀芯部41可随连杆60一起左右移动。第一阀芯部41还可以上下自由活动,其台阶面可以与连杆呈贴平状态。在第一阀芯部41与连杆60之间,间隙不大时可以不必设置弹簧。因为滑块承受的是正向压差,即压差能将其压向阀座,正常工作时主要由压差力来保证密封。即使初始时有所脱离,由于流体流过缝隙时存在流速,从而使得流体静压有所降低,因此对第一阀芯部41会产生一定的负压吸力,当这个缝隙不大时,吸力就完全能将第一阀芯部41吸到阀座30上而保持密封。当间隙较大时就需要设置弹簧来保持第一阀芯部41与阀座30的贴合,但由于正常工作时第一阀芯部41承受的是正向压差,因此不存在受反冲而压平的问题。
如图2、图12和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阀芯部42和顶块52套装在一起,然后一起嵌装在连杆60上的第二安装孔62中,首先,上述结构使得第二阀芯部42可随连杆60一起左右移动。其次,由于第二阀芯部42和顶块52在径向上通过弹性部51与阀座30和阀体20呈一定的预紧配合,保证了第二阀芯部42与阀座30呈动密封配合,并抵消第二阀芯部42正常工作时所承受的反向压差,因此连杆只承担牵拉其左右移动的作用,而不承受其径向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阀芯部42设置有台阶,则台阶与连杆60平面间应有足够的间距,上述间距使得连杆60不会阻碍第二阀芯部42上下活动。另外,第二阀芯部42与连杆60配合部位优先设置成腰形或其它异形截面,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第二阀芯部42与弹性部51间的自由转动,以减少扭转弹性部51的可能性。当然,由于第二阀芯部42与连杆60配合部位优先设置成腰形或其它异形截面所产生的下部台阶,应不阻碍第二阀芯部42的上下活动,从而避免连杆60和活塞因此而受力。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杆60是采用板料通过冲裁成形的。
如图2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第四阀口34及第五阀口35设置在阀腔的一侧并在阀腔的轴线方向呈直线分布。上述设置使得滑动阀芯只需沿着阀腔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可实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上述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且易于实现。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阀芯部42的朝向阀座30的表面具有凹部424。上述结构使得第二阀芯部42与阀座30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小第二阀芯部42受到的运动摩擦阻力。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换向阀还包括:与若干阀口对应连通的若干流路端口,若干流路端口包括与第一阀口31连通的C端口71、与第二阀口32连通的S端口72、与第三阀口33连通的E端口73、与第四阀口34连通的D1端口74以及与第五阀口35连通的D2端口75。上述各端口与其相应的阀口相配合,使得与换向阀配合的接管可以连接在上述端口上,这样使得接管更加方便。
优选地,阀腔、阀座30以及流路端口与其它所需零件先组装在一起,再采用焊接工艺焊成一体(火焰焊或隧道炉钎焊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实施例包括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3、第二热交换器4、连通第一热交换器3与第二热交换器4的节流阀2以及换向阀。其中,换向阀为上述换向阀,压缩机1的进口端与换向阀的第二阀口32连通,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换向阀的第四阀口34和第五阀口35分别连通,第一热交换器3与换向阀的第一阀口31连通,第二热交换器4与换向阀的第三阀口33连通。
下面以第一热交换器3为室外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4为室内热交换器为例进行说明制冷系统具体工作过程:
当制冷系统运行时,如图2所示,此时E端口73与S端口72相通,D1端口74与C端口71相通,D2端口75被第二阀芯部42遮挡进而关闭。系统内部的制冷剂按图中实线路径流通。具体地,从压缩机1出来的气体从D1端口74进入阀腔,接着从与D1端口74连接的C端口71中输出,并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3、节流阀2、第二热交换器4,从第二热交换器4中输出的制冷剂进入E端口73,接着从与E端口73连接的S端口72中输出最终回到压缩机1中。上述工作过程为制冷系统运行的一个工作循环。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制冷系统还包括辅助热交换器6,辅助热交换器6可以设置在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第四阀口34之间,上述结构使得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先经过辅助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从辅助热交换器6中输出的制冷剂再从D1端口74进入阀腔,接着从与D1端口74连接的C端口71中输出,并依次经过第一热交换器3、节流阀2、第二热交换器4,从第二热交换器4中输出的制冷剂进入E端口73,接着从与E端口73连接的S端口72中输出最终回到压缩机1中。从压缩机的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都会经过辅助热交换器6并放出热量,气体放出的热量可以用来加热其他物质,可进一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当空调需制热运行时,通过电磁系统的作用使得连杆60带动第一阀芯部41与第二阀芯部42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C端口71、S端口72相通,D2端口75、E端口73相通,D1端口74被第二阀芯部42遮挡进而关闭,系统内部的制冷剂按图中虚线路径流通。具体地,从压缩机1出来的气体不经过辅助热交换器6而直接进入D2端口75,即辅助热交换器6不进行换热而只起到储存部分制冷剂的作用,此时的这部分制冷剂未参与循环工作。从D2端口75进入阀腔的制冷剂从E端口73输出,并依次经过第二热交换器4、节流阀2、第一热交换器3,从第一热交换器3中输出的制冷剂进入C端口71,接着从与C端口71连接的S端口72中输出最终回到压缩机1中。上述工作过程为制热系统运行的一个工作循环。需要说明的是电磁系统主要是起到移动阀腔内的阀芯部的作用,从而实现阀腔换向的目的,即与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相同。
当然,当第一热交换器3为室内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4为室外热交换器时,辅助热交换器6设置在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第五阀口35之间。工作原理与第一热交换器3为室外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4为室内热交换器时相同,下面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当第一热交换器3为室内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4为室外热交换器时,制冷与制热模式正好与上述说明的相反。另外,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辅助热交换器6也可以与第五阀口35连通。
如图15至图1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抵顶件上还包括导向头53。具体地,在实施例二中,抵顶件还包括导向头53,导向头53包括球头531以及设置在球头531上方的导向柱532,球头531的底端与第二阀芯部42抵接,弹簧套设在导向柱532上。上述结构进一步保证了弹性部51不会发生偏斜,从而保证了第二阀芯部42能够受力均匀。
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二中,第二阀芯部42具有与球头531相适配的球形凹槽423。上述结构进一步保证了弹性部51不会发生偏斜,从而保证了第二阀芯部42能够受力均匀。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与球头531相适配的第二阀芯部42的底部也可以是平面。
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抵顶件也可以不包括顶块。具体地,使换向阀的第二阀芯部42与阀体20之间具有距离。当第二阀芯部42受到系统瞬间的异常反冲时,由于第二阀芯部42与阀体20之间具有距离,第二阀芯部42会一直上行直至碰到阀体20才停止。这样同样能够实现对第二阀芯部42的复位,进而保证换向阀的使用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有阀腔的阀体(20),在所述阀腔中设置有阀座(30),所述阀座(30)上设置有若干阀口,所述若干阀口包括沿所述阀体(20)的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第三阀口(33)、第四阀口(34)及第五阀口(35);
滑动阀芯,设置在阀腔内并与所述阀座(30)配合,所述滑动阀芯包括间隔设置并同步运动的第一阀芯部(41)及第二阀芯部(42),所述第一阀芯部(41)与所述第一阀口(31)、第二阀口(32)及第三阀口(33)配合,所述第二阀芯部(42)与所述第四阀口(34)及第五阀口(35)配合,其中,所述滑动阀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滑动阀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阀口(32)和第三阀口(33)通过所述第一阀芯部(41)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口(31)与所述第四阀口(34)通过所述阀腔连通,所述第二阀芯部(42)封堵所述第五阀口(35);当所述滑动阀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31)和第二阀口(32)通过所述第一阀芯部(41)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阀口(33)与所述第五阀口(35)通过所述阀腔连通,所述第二阀芯部(42)封堵所述第四阀口(34);
抵顶件,所述抵顶件包括弹性部(51),所述弹性部(51)设置在所述第二阀芯部(42)和所述阀体(20)的内壁之间,所述弹性部(51)能够在所述第二阀芯部(42)移位时对所述第二阀芯部(42)施加复位力以使所述第二阀芯部(42)与所述阀座(30)呈动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件还包括顶块(52),所述弹性部(51)限位在所述顶块(52)和所述第二阀芯部(4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2)包括基座(521),所述基座(52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阀芯部(42)的顶部之间具有距离,以限制所述第二阀芯部(42)的移动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521)的底部的插入部(522),所述插入部(522)的外径小于所述基座(521)的外径,所述第二阀芯部(42)具有安装凹槽(421),所述插入部(522)插入至所述安装凹槽(4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2)具有容纳所述弹性部(51)的通孔(523),所述通孔(523)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部(51)配合的止挡内缘(52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部(42)具有容纳所述弹性部(51)的限位槽(42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51)为弹簧,所述抵顶件还包括导向头(53),所述导向头(53)包括球头(531)以及设置在所述球头(531)上方的导向柱(532),所述球头(531)的底端与所述第二阀芯部(42)抵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53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部(42)具有与所述球头(531)相适配的球形凹槽(423)。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2)的顶面包括与所述阀腔的内壁相适配的两个圆弧面(525)及设置在所述两个圆弧面(525)之间的切面(52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部(42)的朝向所述阀座(30)的表面具有凹部(424)。
1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3)、第二热交换器(4)、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与第二热交换器(4)的节流阀(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辅助热交换器(6)及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端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阀口(32)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所述换向阀的第四阀口(34)和第五阀口(35)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阀口(31)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三阀口(33)连通,所述辅助热交换器(6)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所述第四阀口(34)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五阀口(35)之间。
CN201610130952.4A 2016-03-08 2016-03-08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Active CN107166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0952.4A CN107166060B (zh) 2016-03-08 2016-03-08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30952.4A CN107166060B (zh) 2016-03-08 2016-03-08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6060A CN107166060A (zh) 2017-09-15
CN107166060B true CN107166060B (zh) 2019-11-12

Family

ID=59848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0952.4A Active CN107166060B (zh) 2016-03-08 2016-03-08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660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3388B2 (ja) * 2019-03-13 2021-09-08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路切換弁
CN110530074B (zh) * 2019-08-30 2021-01-19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一种六通阀、基于六通阀的热交换系统及其热交换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0003A (ja) * 2000-09-18 2002-03-27 Kamiya Masami 冷凍サイクル用四方弁
CN101625184A (zh) * 2008-07-10 2010-01-13 林荣恒 一种截止节流阀及其应用
CN201802504U (zh) * 2010-08-18 2011-04-20 蔡学功 内燃机余能回收与综合利用装置
CN103016769A (zh) * 2012-12-08 2013-04-0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一种整体式高压小流量调节器
CN203374901U (zh) * 2013-07-05 2014-01-01 天津百利展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止回阀
JP2015075211A (ja) * 2013-10-11 2015-04-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流路切換弁および冷媒回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0003A (ja) * 2000-09-18 2002-03-27 Kamiya Masami 冷凍サイクル用四方弁
CN101625184A (zh) * 2008-07-10 2010-01-13 林荣恒 一种截止节流阀及其应用
CN201802504U (zh) * 2010-08-18 2011-04-20 蔡学功 内燃机余能回收与综合利用装置
CN103016769A (zh) * 2012-12-08 2013-04-0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一种整体式高压小流量调节器
CN203374901U (zh) * 2013-07-05 2014-01-01 天津百利展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止回阀
JP2015075211A (ja) * 2013-10-11 2015-04-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流路切換弁および冷媒回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6060A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09432B1 (en) Reversing valve and cooling system having same
JP5175144B2 (ja)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EP3306155B1 (en) Six-way reversing valve, and air-conditioning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107166060B (zh)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6838374B (zh)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制冷系统
CN2706644Y (zh) 四通电磁换向阀
CN107355563B (zh) 换向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6621686B2 (ja) 六方切換弁
JP2012159101A (ja) 四方切換弁
CN106286889B (zh) 六通换向阀和空调系统
CN106288543B (zh) 五通换向阀和空调系统
CN107642835B (zh) 多联机室外机和具有其的多联机
CN104896139A (zh) 六通换向阀
JP7367972B2 (ja) パイロット弁
CN106812975B (zh) 换向阀以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6670633B2 (ja) 六方切換弁
JP2018194022A (ja) 流路切換弁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7109057B2 (ja) 四方切換弁
WO2019129190A1 (zh) 电磁切换阀
CN201241963Y (zh) 一种电磁阀的主阀结构
CN101963256A (zh) 相配合的端盖、阀体以及四通换向阀主阀和四通换向阀
CN106352111B (zh) 一种电磁先导式三通阀及空调系统
CN111426089A (zh) 一种电机驱动四通换向阀及二氧化碳制冷制热系统
CN109990115B (zh) 电磁切换阀
CN216407808U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4

Address after: 312500 Daming new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500 xialiquan village, Qixing street,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