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1842B -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31842B CN114831842B CN202210777180.9A CN202210777180A CN114831842B CN 114831842 B CN114831842 B CN 114831842B CN 202210777180 A CN202210777180 A CN 202210777180A CN 114831842 B CN114831842 B CN 1148318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ce
- abutting
- frame body
- moving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5/00—Operating chairs; Dental chairs;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work stands
- A61G15/007—Physiotherapeutic chai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5/00—Operating chairs; Dental chairs;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work stands
- A61G1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5/00—Operating chairs; Dental chairs;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work stands
- A61G1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5/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fee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10/00—Devices for specific treatment or diagnosis
- A61G2210/10—Devices for specific treatment or diagnosis for orthopedic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坐凳和固定组件,坐凳包括框体和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坐垫,所述框体的底部设置有横梁;固定组件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横梁的配合下具有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当用户坐在所述坐垫上时,通过将所述固定组件由收拢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使得所述固定组件与地面固定,以使所述坐凳固定在所述地面上,从而保持所述用户在医师对所述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保证坐凳不发生移动,以使用户的体位处于稳定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群患有腰部损伤的疾病(例如腰间盘突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治疗。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机械设备的方式对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例如公开号为CN21491022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康复医疗腰椎训练椅,这种方案主要依靠坐凳上的扭动装置和靠背上的按摩柱。
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可以依靠医师的专业操作技术对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然而,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将用户置于坐凳上,在医师按摩的过程中,坐凳可能会发生移动,从而造成用户的体位不稳定,这不利于医师的康复治疗。
基于此,目前亟待需要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坐凳不发生移动,以使用户的体位处于稳定状态。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包括:
坐凳,包括框体和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坐垫,所述框体的底部设置有横梁;
固定组件,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横梁的配合下具有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
当用户坐在所述坐垫上时,通过将所述固定组件由收拢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使得所述固定组件与地面固定,以使所述坐凳固定在所述地面上,从而保持所述用户在医师对所述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固定的固定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与地面固定;
通过控制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横梁的位置,使得所述固定件处于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横梁设置有贯穿通道,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收容于所述贯穿通道中,并可沿所述贯穿通道上下移动;
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贯穿通道的配合,使得所述固定件处于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贯穿通道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所述连接件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插接孔;
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用于插入或拔出其中一个所述插接孔中,以使所述固定件处于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轴向的两侧且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收容于所述贯穿通道中,多个所述插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磁铁;
通过所述磁铁与所述连接件的配合,使得所述固定件处于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贯穿通道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部的外侧且呈长方体结构;
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固定件固定;
在所述固定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所述贯穿通道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贯穿通道的外部,并通过旋转所述连接件将所述第二连接部收容于所述横梁上;
在所述固定件处于固定状态时,通过旋转所述连接件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收容于所述贯穿通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横梁的上表面向内或向外延伸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收容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框体包括四个支撑腿,每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和/或,
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带动所述连接件上下移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基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康复辅助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当用户坐在所述坐垫上时,通过将所述固定组件由收拢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使得所述固定组件与地面固定,以使所述坐凳固定在所述地面上,从而保持所述用户在医师对所述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康复辅助装置通过横梁与固定组件的配合,使得固定组件具有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当用户坐在坐垫上时,通过将固定组件由收拢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使得固定组件与地面固定,以使坐凳固定在地面上,从而保持用户在医师对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基于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康复辅助装置中的横梁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康复辅助装置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部分横梁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康复辅助装置中的框体和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康复辅助装置中的包括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康复辅助装置中的壳体和第二抵接件相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康复辅助装置中的包括部分限位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坐凳;
11-框体;
111-第二安装座;
111a-支撑杆;
111b-按压件;
112-横梁;
112a-贯穿通道;
112b-第三安装座;
112c-第二插接件;
112d-收容槽;
113-支撑腿;
114-万向轮;
12-坐垫;
2-限位组件;
21-第一部分;
211-壳体;
211a-定位孔;
211b-柱形平台;
211c-第一螺纹孔;
211d-缺口;
212-限位结构;
212a-定位凸起;
213-第一安装座;
213a-第一安装孔;
214-第二抵接件;
214a-抵接本体;
214b-扭簧;
214c-第二安装孔;
215-安装轴;
22-第二部分;
221-移动部分;
221a-第二贯穿孔;
221b-凹槽;
221c-第一抵接件;
222-限位部分;
222a-第一架体;
222b-第二架体;
222b1-第一贯穿孔;
222c-柔性抵接部;
222d-提拉部;
222e-柔性触摸部;
223-第一插接件;
3-固定组件;
31-连接件;
311-第一连接部;
311a-插接孔;
312-第二连接部;
313-第三连接部;
32-固定件;
3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坐凳1和固定组件3,其中:
坐凳1包括框体11和设置于框体11上的坐垫12,框体11的底部设置有横梁112;
固定组件3与横梁112连接,固定组件3在横梁112的配合下具有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
当用户坐在坐垫12上时,通过将固定组件3由收拢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使得固定组件3与地面固定,以使坐凳1固定在地面上,从而保持用户在医师对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横梁112与固定组件3的配合,使得固定组件3具有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当用户坐在坐垫12上时,通过将固定组件3由收拢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使得固定组件3与地面固定,以使坐凳1固定在地面上,从而保持用户在医师对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固定组件3处于收拢状态时,固定组件3不影响坐凳1的移动;在坐凳1移动到目标位置后,将固定组件3由收拢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使得固定组件3与地面固定,以使坐凳1固定在地面上。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框体11包括四个支撑腿113,每个支撑腿113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1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四个万向轮114,可以便于坐凳1的移动和固定。也就是说,在通过四个万向轮114将坐凳1移动到目标位置后,锁紧四个万向轮114可以提高坐凳1在地面上的稳定性,然后将固定组件3与地面固定,可以进一步增加坐凳1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固定组件3处于收拢状态时,固定组件3的最低面要高于万向轮114的最低面,以方便坐凳1的移动;在固定组件3处于工作状态时,固定组件3的最低面要与万向轮114的最低面的高度持平,以将固定组件3与地面固定。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与连接件31固定的固定件32,连接件31与横梁112连接,固定件32用于与地面固定;
通过控制连接件31相对横梁112的位置,使得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连接件31相对横梁112的位置,可以使得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从而有利于实现坐凳1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当然,固定组件3也可以不包括连接件31,即固定组件3只包括固定件32,通过控制固定件32相对横梁112的位置,使得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2可以是真空吸盘、电动吸盘或电磁吸盘中的任一种,在此对固定件32的具体类型不进行限定。
当然,固定件32也可以是其它固定结构,只要能够与地面稳定固定即可。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31的顶部连接有把手33,把手33用于带动连接件31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把手33,可以有利于对连接件31的移动;通过把手33带动连接件31的上下移动,使得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
此外,在下文针对需要通过旋转连接件31将第二连接部312收容于横梁112上的收容槽112d的实施例而言,通过设置把手33,可以有利于对连接件31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1的顶部设置有螺纹孔,把手33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连接件31连接。
请参阅图4和图7,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横梁112设置有贯穿通道112a,至少部分连接件31收容于贯穿通道112a中,并可沿贯穿通道112a上下移动;
通过连接件31与贯穿通道112a的配合,使得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横梁112中设置贯穿通道112a,可以保证固定组件3与横梁112相固定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增加坐凳1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当然,固定组件3与横梁11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可以在横梁112上设置一个连接点位,固定组件3的一端与该连接点位连接,另一端可固定在横梁112上,也可从横梁112上脱离,从而来实现固定组件3的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2、图3和图7,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贯穿通道112a的横截面为非圆形,连接件3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插接孔311a;
横梁112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座112b,第三安装座112b上设置有第二插接件112c,第二插接件112c用于插入或拔出其中一个插接孔311a中,以使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贯穿通道112a的横截面设置为非圆形,可以防止连接件31在贯穿通道112a中沿周向偏转,从而保证连接件31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在连接件31的竖直方向上设置多个插接孔311a、在横梁112上设置第三安装座112b以及在第三安装座112b上设置第二插接件112c,第二插接件112c可以插入或拔出其中一个插接孔311a中,有利于实现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
当然,贯穿通道112a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在贯穿通道112a的上顶部设置一圈磁铁,连接件31为圆柱体结构,连接件31为铁质材料制成,这样也可以保证连接件31上下移动时的一定的稳定性。
当然,连接件31也可以不设置插接孔311a,即靠连接件31与磁铁的磁力实现对连接件31的固定。
请参阅图3,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和第三连接部313,第一连接部311为圆柱体结构,第二连接部312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11轴向的两侧且呈长方体结构,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收容于贯穿通道112a中,多个插接孔311a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11上;
第三连接部313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的底部,第三连接部313与固定件32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件31设置为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和第三连接部313,第一连接部311为圆柱体结构,第二连接部312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11轴向的两侧且呈长方体结构,如此有利于连接件31沿横截面为非圆形(即图3或图9中所示的形状)的贯穿通道112a上下移动时而不发生周向偏转;将多个插接孔311a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11上,有助于第二插接件112c与连接件31配合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31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横梁112上设置有磁铁(图中未示出);
通过磁铁与连接件31的配合,使得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
该实施例的具体细节在上文已经提及,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贯穿通道112a的横截面为非圆形,连接件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以及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1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2和第三连接部313,第一连接部311为圆柱体结构,第二连接部312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11上部的外侧且呈长方体结构;
第三连接部313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11的底部,第三连接部313与固定件32固定;
在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一连接部311收容于贯穿通道112a中,第二连接部312位于贯穿通道112a的外部,并通过旋转连接件31将第二连接部312收容于横梁112上;
在固定件32处于固定状态时,通过旋转连接件31将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收容于贯穿通道112a中。
在本实施例中,既可以依靠第二插接件112c与插接孔311a的配合的方式,又可以依靠通过旋转连接件31将第二连接部312收容于横梁112上的方式,来实现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也就是说,当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时,是依靠第二插接件112c与插接孔311a的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当固定件32处于工作状态时,是依靠通过旋转连接件31将第二连接部312收容于横梁112上的方式来实现。
请继续参阅图4,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横梁112的上表面向内(向内延伸的方式在图中未示出)或向外延伸形成有用于收容第二连接部312的收容槽112d。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横梁112的上表面向内或向外延伸形成用于收容第二连接部312的收容槽112d,可以有效实现固定件32处于工作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康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是基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示出的康复辅助装置,具体包括:
当用户坐在坐垫12上时,通过将固定组件3由收拢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使得固定组件3与地面固定,以使坐凳1固定在地面上,从而保持用户在医师对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1,该使用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B1、将坐凳1移动到目标位之后,锁定四个万向轮114;
步骤B2、将第二插接件112c从一个插接孔311a中向外拔出,以使连接件31和第二插接件112c分离;
步骤B3、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件31和固定件32沿贯穿通道112a向下落下,直至固定件32与地面相贴;
步骤B4、将第二插接件112c向内插入直至插入到一个插接孔311a中,以使连接件31和第二插接件112c固定;
步骤B5、将固定件32与地面进行固定(例如在固定件32为真空吸盘、电动吸盘或电磁吸盘中的任一种时,将固定件32吸附到地面上,以实现固定件32与地面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使用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康复辅助装置是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实现的,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对使用方法的有益效果不进行赘述。
下面对限位组件2进行介绍。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康复辅助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2,限位组件2包括固定于框体11上的第一部分21和与第一部分21能够沿竖直方向发生相对移动的第二部分22;
当用户坐在坐垫12上时,通过控制第二部分22和坐垫12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将用户的大腿限制在第二部分22和坐垫12之间,以保持用户在医师对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限位组件2的第一部分21固定在坐凳1的框体11上,然后通过设置限位组件2的第二部分22可以与第一部分21沿竖直方向发生相对移动,这样当用户坐在坐垫12上时,通过控制第二部分22和坐垫12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将用户的大腿限制在第二部分22和坐垫12之间,以保持用户在医师对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用户的体位处于稳定状态。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1包括为中空结构的壳体211,第二部分22包括用于沿壳体211内上下移动的移动部分221和与移动部分221连接的限位部分222,限位部分222用于与坐垫12配合来对用户的大腿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移动部分221与中空结构的壳体211相配合,可以有效且方便地实现第二部分22与第一部分21沿竖直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当然,与移动部分221相配合的第一部分21的结构也可以不是中空结构的壳体211,例如可以是提供移动部分221用于移动的滑道,滑道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半圆柱型,也可以是条状型,在此对滑道的结构不进行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8和图10,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分222包括第一架体222a和与第一架体222a连接的第二架体222b,第一架体222a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架体222b沿竖直方向设置;
第二架体222b为中空结构,移动部分221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二架体222b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相互垂直的第一架体222a和第二架体222b,可以利用第一架体222a和坐垫12的配合来对用户的大腿进行限制;通过将第二架体222b设置为中空结构,有利于实现与移动部分221的可拆卸连接,如此实现了限位部分222和移动部分221的可拆卸连接。
当用户坐在坐垫12上后,通过移动部分221调节限位部分222(具体是第一架体222a)到坐垫12的竖直距离,直至良好地限制用户的大腿移动;当医师对用户的腰部康复治疗完成之后,用户需要离开坐垫12,这样可以将限位部分222与移动部分221脱离,从而有利于快速实现用户的上下坐垫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架体222a和第二架体222b均为中空结构的圆柱体,这样不仅有利于减重,还有利于实现对大腿的位置限制和与移动部分221的配合。
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10,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架体222a的两端设置有柔性抵接部222c,第二架体222b与位于两个柔性抵接部222c之间的第一架体222a垂直固定,柔性抵接部222c用于与用户的大腿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架体222a的两端设置柔性抵接部222c,有利于保证对用户的大腿在被限制时的舒适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抵接部222c可以采用海绵或其它柔性材料制成,在此对柔性抵接部222c的具体组成不进行限定。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架体222a位于两个柔性抵接部222c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提拉部222d,通过将提拉部222d向上提拉,能够带动柔性抵接部222c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架体222a位于两个柔性抵接部222c之间的部分设置提拉部222d,有利于工作人员(例如医师)通过向上提拉提拉部222d来将第一架体222a和第二架体222b向上提起。当然,能够将第一架体222a和第二架体222b向上提起时,下文的第一抵接件221c和第二抵接件214并未处于抵接状态。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拉部222d设置有柔性触摸部222e。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提拉部222d上设置柔性触摸部222e,有利于保证对提拉部222d握住时手部的舒适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部222e可以采用海绵或其它柔性材料制成,在此对柔性触摸部222e的具体组成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6、图7、图8和图10,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架体222b具有第一贯穿孔222b1,移动部分221具有第二贯穿孔221a,第一贯穿孔222b1与第二贯穿孔221a内穿设有第一插接件223,通过将第一插接件223插入第一贯穿孔222b1和第二贯穿孔221a中来实现移动部分221和第二架体222b的固定,通过将第一插接件223从第一贯穿孔222b1和第二贯穿孔221a中拔出来实现移动部分221和第二架体222b的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第一贯穿孔222b1、第二贯穿孔221a和第一插接件223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快速地实现移动部分221和第二架体222b的固定与分离。
当然,其它能够实现移动部分221和第二架体222b的固定与分离的可拆卸结构也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可拆卸结构为:设置于移动部分221的第一卡扣和设置于第二架体222b的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可拆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11和移动部分221均为圆柱体结构,壳体211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结构212,移动部分221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凹槽221b,限位结构212收容于凹槽221b中,以使移动部分221在沿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不产生周向偏转。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壳体211和移动部分221均为圆柱体结构,因此移动部分221在上下移动时会存在周向偏转的问题,而通过在壳体211的内壁设置限位结构212以及在移动部分221沿竖直方向设置凹槽221b,使得限位结构212收容于凹槽221b中,以使移动部分221在沿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不产生周向偏转,从而可以保证移动部分221在壳体211内上下移动时稳定性。
当然,壳体211和移动部分221也可以为其它柱体结构,例如横截面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多边形的柱体结构,体、横截面均为圆柱体结构。此时,由于壳体211和移动部分221均不是圆柱体结构,因此无需在壳体211的内壁设置限位结构212。
可以理解的是,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10,凹槽221b的下端为封闭结构,上端为开放结构,壳体211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请参见图2)。如此设置,在向壳体211内安装移动部分221时,可以先拆掉底盖,然后将移动部分221由壳体211的底部插入,待移动部分221完全进入壳体211中,再安装底盖,从而完成移动部分221的装配。
由于凹槽221b的下端为封闭结构且壳体211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因此移动部分221上下移动时具有截止位置(即移动部分221最高高度受封闭结构的限制,移动部分221最低高度受底盖的限制),如此可以保证移动部分221不会完全从壳体211内脱离。因此,在拆卸限位部分222时,无需也将移动部分221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结构212可以与壳体211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采用分体成型的方式,有利于对限位结构212进行更换,即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限位结构212的磨损程度会逐渐加剧,因此限位结构212可能不再能够较好地收容于凹槽221b中,从而可能会导致移动部分221在沿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周向偏转,进而不利于保证限位部分222的稳定性。
在限位结构212与壳体211为分体成型时,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11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11a,限位结构212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212a,定位凸起212a插入于定位孔211a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211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孔211a,限位结构212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凸起212a,进而可以通过定位凸起212a插入于定位孔211a中,实现限位结构212与壳体211的装配。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11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柱形平台211b,柱形平台211b和壳体211的侧壁贯穿形成有第一螺纹孔211c,限位结构212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图中未示出);
在定位凸起212a和定位孔211a配合时,第一螺纹孔211c和第二螺纹孔相对,第一螺纹孔211c和第二螺纹孔通过与螺纹件的配合使得限位结构212固定在壳体211的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211c和第二螺纹孔通过与螺纹件的配合使得限位结构212固定在壳体211的内壁,可以使得限位结构212与壳体211的装配更加牢固。而由于上文提及的壳体211为圆柱体结构,因此在圆柱体结构的壁面上固定螺纹件会相对困难,而且紧固程度也难以保证。因此,通过在壳体211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柱形平台211b,柱形平台211b和壳体211的侧壁贯穿形成有第一螺纹孔211c,由此可以增加螺纹孔的行程,同时增加螺纹件与壳体211的接触面积(即螺纹件与柱形平台的外平面相贴的面积要比螺纹件与圆柱体结构的外表面相贴的面积大),从而既可以有效紧固螺纹件,又可以保证限位结构212与壳体211的紧固程度。
当然,限位结构212与壳体211也可以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螺纹件例如可以是螺钉、螺栓等。
请参阅图9,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11的侧壁设置有缺口211d,移动部分221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接件221c;
壳体21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13,第一安装座213上设置有可往复的第二抵接件214,第二抵接件214用于穿过缺口211d后与第一抵接件221c抵接,第二抵接件214能够限制移动部分221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211的侧壁设置缺口211d,移动部分221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接件221c,这样通过与可往复的第二抵接件214穿过缺口211d后与第一抵接件221c抵接,来限制移动部分221向上移动,从而来保证对用户的大腿的限制。
当然,壳体211也可以不设置缺口211d,例如移动部分221可以设置弹珠,壳体211设置多个与弹珠配合的孔,这样通过弹珠与孔的配合来实现移动部分221的上下移动。
请参阅图10,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221c为锯齿朝向斜上方的齿条,第二抵接件214用于穿过缺口211d后与齿条抵接,第二抵接件214能够限制移动部分221向上移动,并允许移动部分221向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抵接件221c采用锯齿朝向斜上方的齿条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二抵接件214能够限制移动部分221向上移动,并允许移动部分221向下移动,这样能够方便限位部分222向下移动,同时保证限位部分222所处静止状态时的稳定性。
如果选用弹珠与孔的配合方式,虽然也既可以起到限制移动部分221的上下移动,也可以起到允许移动部分221的上下移动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在移动部分221移动时,均需要对弹珠进行操作。而第一抵接件221c采用锯齿朝向斜上方的齿条的方式,这可以允许移动部分221向下移动时更加顺畅。
请参阅图8和图10,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213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3a,第二抵接件214包括抵接本体214a和扭簧214b,抵接本体214a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4c,第一安装孔213a和第二安装孔214c内穿设有安装轴215;
扭簧214b套设于安装轴215上,扭簧214b的一端抵接到抵接本体214a内侧的上端部,另一端抵接到第一安装座213上,以将抵接本体214a的下端部穿过缺口211d,并使抵接本体214a的下端部与齿条抵接;
在扭簧214b为自然状态时,第二抵接件214与齿条抵接,以限制移动部分221向上移动,并允许移动部分221向下移动;
在按压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时,扭簧214b被压缩,第二抵接件214与齿条分离,移动部分221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扭簧214b和安装轴215的配合,可以实现抵接本体214a的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第二抵接件214与齿条抵接或分离。
当然,第二抵接件214的往复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在此对第二抵接件214的往复结构不进行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10,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框体11上设置有用于按压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的按压件111b。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框体11上设置按压件111b,可以方便人手去操作按压件111b,从而实现按压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按压件111b,例如只依靠人手去按压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也可实现抵接本体214a的下端部与齿条分离。
请参阅图1、图8和图10,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框体1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座111,两个第二安装座111之间安装有支撑杆111a,支撑杆111a上设置有按压件111b;
通过在坐凳1的外侧旋转支撑杆111a,来带动按压件111b旋转,以使按压件111b与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触碰,从而按压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框体11上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座111,并在两个第二安装座111之间安装支撑杆111a,以及在支撑杆111a上设置按压件111b,这样可以方便人手从框体11的外侧来操作按压件111b,从而完成对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的按压。
当然,也可以在框体11上设置其它用于安装按压件111b的结构,在此对其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康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是基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示出的康复辅助装置,具体包括:
在固定好坐凳1后,当用户坐在坐垫12上时,控制第二部分22和坐垫12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将用户的大腿限制在第二部分22和坐垫12之间,以保持用户在医师对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使用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康复辅助装置是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实现的,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对使用方法的有益效果不进行赘述。
图1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2,该使用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A1、将第一架体222a调整到预设高度(即该预设高度能够满足用户的大腿进入到柔性抵接部222c和坐垫12之间,例如该预设高度为0.3m);
步骤A2、在固定好坐凳1后,当用户坐在坐垫12上时,使限位部分222向下移动,直至柔性抵接部222c与用户的大腿处于预设的相贴程度(即能够保证用户的大腿处于稳定的紧固程度);
步骤A3、在医师对用户的腰部完成康复治疗后,旋拧支撑杆111a,以使按压件111b与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触碰,使得第一抵接件221c与第二抵接件214分离;
步骤A4、手握柔性触摸部222e并向上提拉,使得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向上移动;
步骤A5、在第一架体222a到达预设高度后,撤去对支撑杆111a的施力,使得第一抵接件221c与第二抵接件214抵接,以使第一架体222a处于预设高度。
图13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3,该使用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C1、将坐凳1移动到目标位之后,锁定四个万向轮114;
步骤C2、将第二插接件112c从一个插接孔311a中向外拔出,以使连接件31和第二插接件112c分离;
步骤C3、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件31和固定件32沿贯穿通道112a向下落下,直至固定件32与地面相贴;
步骤C4、将第二插接件112c向内插入直至插入到一个插接孔311a中,以使连接件31和第二插接件112c固定;
步骤C5、将固定件32与地面进行固定;
步骤C6、将第一架体222a调整到预设高度;
步骤C7、当用户坐在坐垫12上时,使限位部分222向下移动,直至柔性抵接部222c与用户的大腿处于预设的相贴程度;
步骤C8、在医师对用户的腰部完成康复治疗后,旋拧支撑杆111a,以使按压件111b与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触碰,使得第一抵接件221c与第二抵接件214分离;
步骤C9、手握柔性触摸部222e并向上提拉,使得第二部分22相对第一部分21向上移动;
步骤C10、在第一架体222a到达预设高度后,撤去对支撑杆111a的施力,使得第一抵接件221c与第二抵接件214抵接,以使第一架体222a处于预设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坐凳(1),包括框体(11)和设置于所述框体(11)上的坐垫(12),所述框体(11)的底部设置有横梁(112);
固定组件(3),与所述横梁(112)连接,所述固定组件(3)在所述横梁(112)的配合下具有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
当用户坐在所述坐垫(12)上时,通过将所述固定组件(3)由收拢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使得所述固定组件(3)与地面固定,以使所述坐凳(1)固定在所述地面上,从而保持所述用户在医师对所述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限位组件(2),包括固定于所述框体(11)上的第一部分(21)和与所述第一部分(21)能够沿竖直方向发生相对移动的第二部分(22);
当用户坐在所述坐垫(12)上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部分(22)和所述坐垫(12)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将所述用户的大腿限制在所述第二部分(22)和所述坐垫(12)之间,以保持所述用户在医师对所述用户的腰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体位稳定;
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与所述连接件(31)固定的固定件(32),所述连接件(31)与所述横梁(112)连接,所述固定件(32)用于与地面固定;
通过控制所述连接件(31)相对所述横梁(112)的位置,使得所述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
所述横梁(112)设置有贯穿通道(112a),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31)收容于所述贯穿通道(112a)中,并可沿所述贯穿通道(112a)上下移动;
通过所述连接件(31)与所述贯穿通道(112a)的配合,使得所述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或工作状态;
所述贯穿通道(112a)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所述连接件(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2)和第三连接部(313),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312)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上部的外侧且呈长方体结构;
所述第三连接部(313)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部(313)与所述固定件(32)固定;
在所述固定件(32)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311)收容于所述贯穿通道(112a)中,所述第二连接部(312)位于所述贯穿通道(112a)的外部,并通过旋转所述连接件(31)将所述第二连接部(312)收容于所述横梁(112)上;
在所述固定件(32)处于固定状态时,通过旋转所述连接件(31)将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2)收容于所述贯穿通道(112a)中;
所述横梁(112)的上表面向内或向外延伸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连接部(312)的收容槽(112d);
所述框体(11)包括四个支撑腿(113),每个所述支撑腿(113)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14);
所述连接件(31)的顶部连接有把手(33),所述把手(33)用于带动所述连接件(31)上下移动;
所述第一部分(21)包括为中空结构的壳体(211),所述第二部分(22)包括用于沿所述壳体(211)内上下移动的移动部分(221)和与所述移动部分(221)连接的限位部分(222),所述限位部分(222)用于与所述坐垫(12)配合来对所述用户的大腿进行限制;
所述限位部分(222)包括第一架体(222a)和与所述第一架体(222a)连接的第二架体(222b),所述第一架体(222a)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架体(222b)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架体(222b)为中空结构,所述移动部分(221)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第二架体(222b)内;
所述第二架体(222b)具有第一贯穿孔(222b1),所述移动部分(221)具有第二贯穿孔(221a),所述第一贯穿孔(222b1)与所述第二贯穿孔(221a)内穿设有第一插接件(223),通过将所述第一插接件(223)插入所述第一贯穿孔(222b1)和所述第二贯穿孔(221a)中来实现所述移动部分(221)和所述第二架体(222b)的固定,通过将所述第一插接件(223)从所述第一贯穿孔(222b1)和所述第二贯穿孔(221a)中拔出来实现所述移动部分(221)和所述第二架体(222b)的分离;
所述壳体(211)和所述移动部分(221)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壳体(211)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结构(212),所述移动部分(221)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凹槽(221b),所述限位结构(212)收容于所述凹槽(221b)中,以使所述移动部分(221)在沿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不产生周向偏转;
所述凹槽(221b)的下端为封闭结构,上端为开放结构,所述壳体(211)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底盖,所述移动部分(221)上下移动时具有截止位置,所述移动部分(221)最高高度受所述封闭结构的限制,所述移动部分(221)最低高度受所述底盖的限制,以保证所述移动部分(221)不会完全从所述壳体(211)内脱离;
所述壳体(211)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11a),所述限位结构(212)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212a),所述定位凸起(212a)插入于所述定位孔(211a)中,以实现所述限位结构(212)与所述壳体(211)的装配;
所述壳体(211)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柱形平台(211b),所述柱形平台(211b)和所述壳体(211)的侧壁贯穿形成有第一螺纹孔(211c),所述限位结构(212)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在所述定位凸起(212a)和所述定位孔(211a)配合时,所述第一螺纹孔(211c)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所述第一螺纹孔(211c)和所述第二螺纹孔通过与螺纹件的配合使得所述限位结构(212)固定在所述壳体(211)的内壁;
所述壳体(211)的侧壁设置有缺口(211d),所述移动部分(221)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接件(221c);
所述壳体(21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13),所述第一安装座(213)上设置有可往复的第二抵接件(214),所述第二抵接件(214)用于穿过所述缺口(211d)后与所述第一抵接件(221c)抵接,所述第二抵接件(214)能够限制所述移动部分(221)向上移动;
所述第一抵接件(221c)为锯齿朝向斜上方的齿条,所述第二抵接件(214)用于穿过所述缺口(211d)后与所述齿条抵接,所述第二抵接件(214)能够限制所述移动部分(221)向上移动,并允许所述移动部分(221)向下移动;
所述第一安装座(213)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3a),所述第二抵接件(214)包括抵接本体(214a)和扭簧(214b),所述抵接本体(214a)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4c),所述第一安装孔(213a)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4c)内穿设有安装轴(215);
所述扭簧(214b)套设于所述安装轴(215)上,所述扭簧(214b)的一端抵接到所述抵接本体(214a)内侧的上端部,另一端抵接到所述第一安装座(213)上,以将所述抵接本体(214a)的下端部穿过所述缺口(211d),并使所述抵接本体(214a)的下端部与所述齿条抵接;
在所述扭簧(214b)为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抵接件(214)与所述齿条抵接,以限制所述移动部分(221)向上移动,并允许所述移动部分(221)向下移动;
在按压所述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时,所述扭簧(214b)被压缩,所述第二抵接件(214)与所述齿条分离,所述移动部分(221)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所述框体(11)上设置有用于按压所述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的按压件(111b);
所述框体(1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座(111),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111)之间安装有支撑杆(111a),所述支撑杆(111a)上设置有所述按压件(111b);
通过在所述坐凳(1)的外侧旋转所述支撑杆(111a),来带动所述按压件(111b)旋转,以使所述按压件(111b)与所述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触碰,从而按压所述抵接本体(214a)外侧的上端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77180.9A CN114831842B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77180.9A CN114831842B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31842A CN114831842A (zh) | 2022-08-02 |
CN114831842B true CN114831842B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257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77180.9A Active CN114831842B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31842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23548A (zh) * | 2017-02-27 | 2017-07-07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便携式座凳 |
CN214596416U (zh) * | 2020-12-12 | 2021-11-05 | 海太欧林集团有限公司 | 可辅助康复髋伤的适老座椅 |
CN215607358U (zh) * | 2021-06-08 | 2022-01-25 | 李青 | 一种骨科的关节护理康复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5916C (zh) * | 2003-03-27 | 2006-03-22 | 可德布基股份有限公司 | 摇动可收式座椅 |
JP2006314499A (ja) * | 2005-05-12 | 2006-11-24 | Okamura Corp | 椅子 |
US20130328374A1 (en) * | 2012-06-08 | 2013-12-12 | Clifford Lyle Priest | Security Restraint Chair |
CN203507001U (zh) * | 2013-08-14 | 2014-04-02 | 武汉大学 | 一种精神科患者专用护理保护座椅 |
CN204798193U (zh) * | 2015-06-03 | 2015-11-25 | 宁波凯生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医用护理床 |
CN210301678U (zh) * | 2019-02-21 | 2020-04-14 | 张会荣 |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训练装置 |
CN211356528U (zh) * | 2019-10-09 | 2020-08-28 | 王君 | 一种妇产科检查座椅 |
TWI720909B (zh) * | 2020-06-12 | 2021-03-01 | 南開科技大學 | 升降位移輪椅 |
CN215015383U (zh) * | 2021-01-12 | 2021-12-07 | 徐秋元 | 一种软件办公座椅 |
CN215350087U (zh) * | 2021-06-18 | 2021-12-31 | 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 | 一种用于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安全约束座椅 |
-
2022
- 2022-07-04 CN CN202210777180.9A patent/CN1148318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23548A (zh) * | 2017-02-27 | 2017-07-07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便携式座凳 |
CN214596416U (zh) * | 2020-12-12 | 2021-11-05 | 海太欧林集团有限公司 | 可辅助康复髋伤的适老座椅 |
CN215607358U (zh) * | 2021-06-08 | 2022-01-25 | 李青 | 一种骨科的关节护理康复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31842A (zh) | 2022-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89463B2 (en) | Chair which is used in waist enhancement | |
KR100518154B1 (ko) | 인체의 밸런스를 회복시키기 위한 장치 | |
US5423861A (en) | Chiropractic treatment table | |
KR102014439B1 (ko) | 스트레칭 기능성을 향상시킨 안마의자 | |
KR100604112B1 (ko) | 진동운동기구 | |
CN114831842B (zh) | 一种康复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831841B (zh) | 一种辅助复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WO2003017894A1 (en) | Patient exercise and lift apparatus | |
CN109876389B (zh) | 骨盆强化用运动器 | |
JP2004024339A (ja) | 身体引き伸ばし用の椅子 | |
JPH11299565A (ja) | 椅 子 | |
CN112354148B (zh) | 一种用于骨盆前倾康复辅助装置 | |
KR101279076B1 (ko) | 무릎관절 집중압력방지용 의자 | |
JP3217878U (ja) | トレーニングチェア | |
JPH09135871A (ja) | 歩行屈伸動作補助装置 | |
CN112618311A (zh) | 一种康养按摩座椅 | |
KR200467244Y1 (ko) | 허리운동기구 | |
KR200494900Y1 (ko) | 척추와 하체를 동시에 단련할 수 있는 운동장치 | |
JP6539803B2 (ja) | 腰臀部押圧伸展器 | |
KR102703159B1 (ko) | 재활 교정치료용 운동기구 | |
JP4747723B2 (ja) | 運動補助装置 | |
JP3089013U (ja) | ぶら下がり健康器 | |
KR20230085628A (ko) | 재활기구의 발판 위치 조절 구조 | |
KR200180804Y1 (ko) | 스텐드형 의자 | |
CN113925744A (zh) | 一种骨科科室用脚腕活动康复训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