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1513B -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1513B
CN114831513B CN202210672956.0A CN202210672956A CN114831513B CN 114831513 B CN114831513 B CN 114831513B CN 202210672956 A CN202210672956 A CN 202210672956A CN 114831513 B CN114831513 B CN 114831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pling
cover
steam
assembl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29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1513A (zh
Inventor
梅晨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29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1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1513A/zh
Priority to EP22214429.7A priority patent/EP4292481A1/en
Priority to JP2023018020A priority patent/JP2023182515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1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1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47J27/21175Co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47J27/21191Pouring spou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盖体组件包括下盖、中盖和防倾倒组件,中盖与下盖围设形成容纳腔,防倾倒组件设置在容纳腔中,防倾倒组件包括下进气口、上出气口和连通下进气口和上出气口的蒸汽通道,每个防倾倒组件的下进气口与一个蒸汽入口相连通,防倾倒组件还包括活动密封件,活动密封件能够在防倾倒组件中运动,以封堵或打开上出气口;泄压管,在蒸汽通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下端能够与容器本体连通,上端与上出气口连通;在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倾倒状态时,位于下侧的防倾倒组件中的活动密封件能够封堵位于下侧的上出气口,位于上侧的防倾倒组件中的活动密封件能够打开位于上侧的上出气口。

Description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和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水壶为了防止水壶倾倒时溢水而设计了防倾倒结构,现有的防倾倒结构,大多通过两条横向布置在壶盖中的排气管路来实现防倾倒功能,这种结构当壶体倾倒时位于低位的排气管路被封堵,防止壶内的水溢出;位于高位的排气管路打开用于排气,以保证壶内的压力平稳。但是,若壶体倾倒时水面晃动,使位于高位的排气管路被冲溅上的水堵住,则会导致壶体内部压力大,但此时也只能通过排气管路泄压,这样容易造成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由排气管路大量喷出而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排气管路被水封堵,导致壶体内部压力大,水和蒸汽的混合物从排气管路中喷出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盖体组件。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用于覆盖液体加热容器的容器本体的顶部开口,盖体组件包括:下盖,下盖上具有至少两个贯穿下盖的蒸汽入口;中盖,连接在下盖的上方,并与下盖围设形成容纳腔;防倾倒组件,设置在容纳腔中,防倾倒组件包括下进气口、上出气口和连通下进气口和上出气口的蒸汽通道,每个防倾倒组件的下进气口与一个蒸汽入口相连通,防倾倒组件还包括活动密封件,活动密封件能够在防倾倒组件中运动,以封堵或打开上出气口;泄压管,在蒸汽通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下端能够与容器本体连通,上端与上出气口连通;在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倾倒状态时,位于下侧的防倾倒组件中的活动密封件能够封堵位于下侧的上出气口,位于上侧的防倾倒组件中的活动密封件能够打开位于上侧的上出气口。
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盖体组件包括下盖、中盖和至少两个防倾倒组件,防倾倒组件包括上出气口、与蒸汽入口相连通的下进气口和能够移动的活动密封件,活动密封件能够运动到封堵上出气口的位置,从而使得被封堵的防倾倒组件内部形成密闭空间,进而通过防倾倒组件实现封堵下盖上的蒸汽入口的通路,以防止在液体加热容器倾倒时水由蒸汽入口洒出的目的。在防倾倒组件中设置有泄压管,在液体加热容器处于正立状态的情况下,容器本体内部的蒸汽能够分别经由蒸汽通道、泄压管进入到防倾倒组件中,进而由上出气口排出;而在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倾倒状态的情况下,位于下侧的防倾倒组件中的活动密封件能够封堵位于下侧的上出气口,避免水洒出;位于上侧的防倾倒组件中的活动密封件能够打开位于上侧的上出气口,使得位于上侧的防倾倒组件保持通路,确保蒸汽能够由蒸汽通道和泄压管流出,避免容器本体内部蒸汽无法排出、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泄压管和蒸汽通道两条通路来排出蒸汽,使得即使倾倒后造成容器本体内水晃动,偶尔有少量水在压力和晃动下冲向位于上侧的蒸汽通道和泄压管,由于蒸汽通道和泄压管为两条互不连通的通路,即使其中的一条通路被封堵,仍可通过另一条通路释放压力,容器本体内的蒸汽就更容易被释放,加速容器本体内外压力恢复平衡。蒸汽通道跟泄压管的设计,有效的实现了水汽分离,防止了由于容器本体内部压力大而导致水和蒸汽的混合物大量喷出而造成危险,减少液体加热容器在热态下受蒸汽压力影响高温水汽的喷出。
进一步地,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横向布置在壶盖上的排气管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泄压管和蒸汽通道结构整合在一个圆管内,节约了防倾倒组件的内部空间,简化了导气结构,整个防倾倒组件尺寸更小,结构稳定性更好,也能够适用于小尺寸的盖体组件,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在独居人员增多,单人、小容量液体加热容器需求量增多的当前,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盖体组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小容量液体加热容器防倾倒壶盖的难点,可以应用到不同尺寸的防倾倒壶盖中。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的横截面积小于蒸汽通道的横截面积。如此设置,由于泄压管直径较小,水很难进入,更不容易被封堵,即使倾倒后造成容器本体内水晃动,蒸汽入口被冲溅过来的水封堵,壶内的蒸汽也可通过泄压管迅速释放,加速容器本体内外压力恢复平衡。进一步的,小孔径的泄压管内部即使有少量的水进入,也会由于容器本体内外压差快速喷出,保持泄压管的畅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形成在下盖上并向上延伸,泄压管的下端位于蒸汽入口中。如此设置,将泄压管形成在下盖上,可以简化防倾倒组件的内部结构,方便产品的加工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形成在防倾倒组件上并向下延伸,泄压管的下端位于蒸汽入口中。如此设置,将泄压管形成在防倾倒组件上,可以简化下盖结构,使得泄压管集成在防倾倒组件上,组装后向下伸入到蒸汽入口中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和蒸汽通道并排设置;或泄压管设置在蒸汽通道内。
在这些实施例中,泄压管可以设置在蒸汽通道的外侧并与蒸汽通道并排设置,使得泄压管和蒸汽通道都为独立的结构,便于加工生产;或者,泄压管设置在蒸汽通道内,形成一体的结构,这样能够减小泄压管和蒸汽通道所占用的空间,将泄压管和蒸汽通道结构整合在一个圆管内,使得整个防倾倒组件尺寸更小,节省了壶盖内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位于蒸汽通道靠近下盖的外边缘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即使倾倒后造成容器本体内水晃动,偶尔有少量水在压力和晃动下冲向位于上侧的蒸汽入口和泄压管,这时由于位于上侧的泄压管处于最高位,比蒸汽入口更高,容器本体内的蒸汽就更容易优先从泄压管释放,加速容器本体外压力恢复平衡。蒸汽入口跟泄压管的位置布局,进一步地有效实现了水汽分离,防止了由于容器本体内部压力大而导致水和蒸汽的混合物大量喷出而造成危险,减少液体加热容器在热态下受蒸汽压力影响高温水汽的喷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盖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插接部,插接部与防倾倒组件的下端相互插接连接,从而使防倾倒组件与下盖连接。如此设置,使得下盖与防倾倒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仅需将防倾倒组件的下端与下盖的插接部插接相连即可实现两者的装配,方便下盖与防倾倒组件之间的组装及拆卸,有利于后续用户对于盖体组件的拆卸、清洗等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为形成在蒸汽入口外周的连接套管,防倾倒组件的下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管状部,管状部与连接套管相互套接,形成蒸汽通道。
在这些实施例中,插接部为围设在蒸汽入口外周的连接套管,形成供蒸汽通过的蒸汽通道内壁,使得连接套管同时具有组装和供蒸汽流通两个作用,节省了一个零部件,简化了下盖的结构;具体地,管状部套设在连接套管的外部,实现下盖与防倾倒组件之间的连接,连接套管的内部供蒸汽流通,形成蒸汽通道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顶壁高于连接套管顶壁,泄压管上端从连接套管内伸出;防倾倒组件还包括形成在蒸汽通道中的定位套管,定位套管的下端与泄压管的上端套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泄压管顶壁高于连接套管的顶壁,防止泄压管的顶端被从蒸汽入口进入的水淹没,使泄压通道更顺畅,使壶内外气压快速达到平衡;进一步地,通过定位套管与泄压管之间套接相连,与插接部和防倾倒组件的下端插接配合共同实现下盖与防倾倒组件之间的装配,使得下盖与防倾倒组件之间的装配更稳固,不易转动,并且,仅需将防倾倒组件与下盖插接相连即可实现两者的装配,有利于后续用户对于盖体组件的拆卸、清洗等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倾倒组件包括:防倾倒组件座和防倾倒组件盖,防倾倒组件座与防倾倒组件盖相互扣合,以围合形成中空腔,中空腔中划分有蒸汽腔、泄压腔和密封件活动腔,蒸汽腔与蒸汽通道连通,泄压腔与泄压管的上端连通,活动密封件设置在密封件活动腔中,蒸汽腔与泄压腔隔开,蒸汽腔与密封件活动腔直接连通,泄压腔与密封件活动腔直接连通,上出气口设置在防倾倒组件盖的顶壁上并与密封件活动腔连通。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蒸汽腔与蒸汽通道连通,泄压腔与泄压管的上端连通,并使得蒸汽腔与泄压腔隔开,从而为泄压管和蒸汽通道分别预留了独立的蒸汽流动路径,进一步避免了盖体组件的所有出蒸汽路径被封堵而导致内部压力过大,发生危险。具体地,蒸汽腔与密封件活动腔直接连通,泄压腔与密封件活动腔直接连通,上出气口设置在防倾倒组件盖的顶壁上并与密封件活动腔连通,蒸汽通道中的蒸汽能够通过蒸汽腔、密封件活动腔、上出气口流出,泄压管中的蒸汽能够通过泄压腔、密封件活动腔上出气口流出,保证了两条气路的独立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活动腔还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下盖的外边缘,第二端远离下盖的外边缘,上出气口位于第一端的正上方,活动密封件位于第一端时能够封堵上出气口;密封件活动腔的腔底壁设置成沿盖体组件的高度方向由第一端向第二端下降。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液体加热容器在倾倒状态下,位于下方的活动密封件在密封件活动腔中会向着靠近盖体组件的外边缘移动,因而,通过使密封件活动腔的第一端靠近下盖的外边缘,第二端远离下盖的外边缘,上出气口位于第一端的正上方,更有利于在液体加热容器倾倒时活动密封件封堵上出气口,防止液体流出。进一步地,密封件活动腔的腔底壁设置成沿盖体组件的高度方向由第一端向第二端下降,也即,在盖体组件正立放置的状态下,密封件活动腔的腔底壁的第一端高于第二端,活动密封件会停留在第二端,避免活动密封件封堵上出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倾倒组件盖包括盖顶壁和由盖顶壁向下延伸的一圈盖侧壁,盖顶壁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向筋,导向筋能够对活动密封件在密封件活动腔中的运动导向。如此设置,通过盖侧壁套设在防倾倒组件座的外部,从而使得盖顶壁的下表面与防倾倒组件座的顶壁相贴合,进而实现防倾倒组件座与防倾倒组件盖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盖顶壁上设置有导向筋,导向筋能够对活动密封件在密封件活动槽中的运动导向,在液体加热容器倾倒的情况下,导向筋能够使得活动密封件准确对准上出气口,实现快速密封上出气口,减少液体溢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盖与下盖之间设置有导气通道,中盖或下盖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的蒸汽出口,导气通道的端部分别连通防倾倒组件的上出气口和蒸汽出口。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倾倒组件跟下盖、中盖形成一个导气通道,并在中盖或下盖上设置蒸汽出口,使得防倾倒组件的上出气口中排出的蒸汽能够直接通过导气通道流动到蒸汽出口处,使得蒸汽能够快速到达蒸汽出口,进而由蒸汽出口排出盖体组件,减少了从沸腾到电源开关跳断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蒸汽冷凝的接触面,减少了壶盖内部冷凝水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倾倒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倾倒组件包括第一防倾倒组件和第二防倾倒组件;导气通道大体上呈Y字型,Y字型导气通道的三个端部分别与第一防倾倒组件的上出气口、第二防倾倒组件的上出气口、蒸汽出口相连通。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防倾倒组件,既能够满足在液体加热容器倾倒状态下,至少有一个防倾倒组件能够与容器本体内部连通,实现蒸汽的排放,避免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又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防倾倒组件的数量,避免产品的结构过于复杂造成浪费。具体地,导气通道大体上呈Y字型,Y字型导气通道的三个端部分别与第一防倾倒组件的上出气口、第二防倾倒组件的上出气口、蒸汽出口相连通,尽可能地缩短了蒸汽的流动路径,使得蒸汽尽快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倾倒组件的顶壁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出气嘴,出气嘴围设在上出气口的外周,出气嘴位于导气通道中。如此设置,使得防倾倒组件的出气口与导气通道的连通更紧密,蒸汽由出气口流出后能够直接进入导气通道中,避免蒸汽外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的顶部具有开口;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盖设在开口处。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盖体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倒水口和手柄,手柄内设置有冷凝通道,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冷凝通道连通。如此设置,使得蒸汽通道中的蒸汽能够流到手柄的冷凝通道中,并在其中冷凝成水滴,进而被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倾倒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倾倒组件沿着倒水口和手柄之间的连线对称布置,其中任一个防倾倒组件的泄压管位于蒸汽入口中远离手柄的一端。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液体加热容器倾倒时会以手柄作为支点,在倒水口和手柄之间的连线对称布置两个防倾倒组件,使得液体加热容器不论朝向哪边倾倒,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下端的防倾倒组件中的活动密封件都能够处于封堵上出气口的位置上,避免水洒出;位于上端的防倾倒组件中的活动密封件则处于使得上出气口导通的位置上,使得位于上侧的防倾倒组件保持通路,确保蒸汽能够由蒸汽入口和泄压管流出,避免容器本体内部蒸汽无法排出、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进而满足液体加热容器在防倾倒状态下的需求。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发明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处于倒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部分结构正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防倾倒组件的一个爆炸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防倾倒组件的另一个爆炸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下盖和防倾倒组件的一个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下盖和防倾倒组件的另一个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一个俯视示意图;
图8是沿图7中的A-A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另一个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B-B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防倾倒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防倾倒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一个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一个主视示意图;
图15是沿图14中的C-C截取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另一个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中盖处于倒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爆炸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在倾倒状态下且移除中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在倾倒状态下的防倾倒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在倾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1附图标号说明:
10下盖,110蒸汽入口,111泄压口,112连接套管,113泄压管,
20中盖,210导气通道,211蒸汽出口,
30防倾倒组件,310防倾倒组件座,311座本体,312蒸汽腔,313泄压腔,314密封件活动腔,315管状部,316定位套管,
320活动密封件,330防倾倒组件盖,331盖顶壁,332盖侧壁,333导向筋,334上出气口,335出气嘴,
340第一防倾倒组件,350第二防倾倒组件,
40上盖,
50容器本体,510倒水口,520手柄,53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本申请中的“上”、“下”、“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空气炸锅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发明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发明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发明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21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用于覆盖液体加热容器的容器本体50的顶部开口,盖体组件包括:下盖10,下盖10上具有至少两个贯穿下盖10的蒸汽入口110;中盖20,连接在下盖10的上方,并与下盖10围设形成容纳腔;防倾倒组件30,设置在容纳腔中,防倾倒组件30包括下进气口、上出气口334和连通下进气口和上出气口334的蒸汽通道,每个防倾倒组件30的下进气口与一个蒸汽入口110相连通,防倾倒组件30还包括活动密封件320,活动密封件320能够在防倾倒组件30中运动,以封堵或打开上出气口334;泄压管113,在蒸汽通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下端能够与容器本体50连通,上端与上出气口334连通;在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倾倒状态时,位于下侧的防倾倒组件30中的活动密封件320能够封堵位于下侧的上出气口334,位于上侧的防倾倒组件30中的活动密封件320能够打开位于上侧的上出气口334。
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盖体组件包括下盖10、中盖20和至少两个防倾倒组件30,防倾倒组件30包括上出气口334、与蒸汽入口110相连通的下进气口和能够运动的活动密封件320,活动密封件320能够移动到封堵上出气口334的位置,从而使得被封堵的防倾倒组件30内部形成密闭空间,进而通过防倾倒组件30实现封堵下盖10上的蒸汽入口110的通路,以防止在液体加热容器倾倒时水由蒸汽入口110洒出的目的。在防倾倒组件30的中设置有泄压管113,在液体加热容器处于正立状态的情况下,容器本体50内部的蒸汽能够分别经由蒸汽通道、泄压管113进入到防倾倒组件30中,进而由上出气口334排出;而在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倾倒状态的情况下,位于下侧的防倾倒组件30中的活动密封件320能够封堵位于下侧的上出气口334,避免水洒出;位于上侧的防倾倒组件30中的活动密封件320能够打开位于上侧的上出气口334,使得位于上侧的防倾倒组件30保持通路,确保蒸汽能够由蒸汽通道和泄压管113流出,避免容器本体50内部蒸汽无法排出、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泄压管113和蒸汽通道两条通路来排出蒸汽,使得即使倾倒后造成容器本体50内水晃动,偶尔有少量水在压力和晃动下冲向位于上侧的蒸汽通道和泄压管113,由于蒸汽通道和泄压管113为两条互不连通的通路,即使其中的一条通路被封堵,仍可通过另一条通路释放压力,容器本体内的蒸汽就更容易被释放,加速容器本体50内外压力恢复平衡。蒸汽通道跟泄压管113的设计,有效的实现了水汽分离,防止了由于容器本体50内部压力大而导致水和蒸汽的混合物大量喷出而造成危险,减少液体加热容器在热态下受蒸汽压力影响高温水汽的喷出。
进一步地,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横向布置在壶盖上的排气管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泄压管113和蒸汽通道结构整合在一个圆管内,节约了防倾倒组件30的内部空间,简化了导气结构,整个防倾倒组件30尺寸更小,结构稳定性更好,也能够适用于小尺寸的盖体组件,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在独居人员增多,单人、小容量液体加热容器需求量增多的当前,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盖体组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小容量液体加热容器防倾倒壶盖的难点,可以应用到不同尺寸的防倾倒壶盖中。
如图1、图2、图5至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泄压管113的内部必然具有泄压口111以供蒸汽流通。
相关技术中的防倾倒壶盖,通过两条横向布置在壶盖中的排气管路来实现防倾倒功能,密闭泄压结构比较复杂,在管路内部设置活动密封件320等结构需要一定的管路长度,壶盖内部通道比较长,占用壶盖面积大,在很多尺寸比较小的壶盖中没有办法使用。并且,由于水的张力和水珠形成的大小是固定的,不可能改变,所以排气管路的内径的不能等比例缩小,否则会导致蒸汽被冷凝水的水膜堵住,导通蒸汽的性能丧失,造成安全风险。所以不能直接将相关技术中的排气管路等比例缩小放置到小尺寸的盖体组件上。而本申请所提供的盖体组件,在没有改变蒸汽通道直径的基础上,以及在没有改活动密封件320尺寸的基础上,将泄压管113和蒸汽通道结构整合在一个圆管形状内,节约了密闭结构的内部空间,简化了导汽结构,使得防倾倒组件30能够适应更小的盖体组件,产品适用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113的横截面积小于蒸汽通道的横截面积。如此设置,由于泄压管113直径较小,水很难进入,更不容易被封堵,即使倾倒后造成容器本体内水晃动,蒸汽入口110被冲溅过来的水封堵,壶内的蒸汽也可通过泄压管113迅速释放,加速容器本体50内外压力恢复平衡。进一步的,小孔径的泄压管113内部即使有少量的水进入,也会由于容器本体50内外压差快速喷出,保持泄压管113的畅通。
进一步地,对于泄压管113的具体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至图10所示,泄压管113形成在下盖10上并向上延伸,泄压管113的下端位于蒸汽入口110中。如此设置,将泄压管113形成在下盖10上,可以简化防倾倒组件30的内部结构,方便产品的加工生产。具体地,蒸汽入口110为圆孔,泄压管113为内部中空的圆柱,泄压管113设置在圆孔的内部靠近下盖10的外边缘的一侧,与圆孔的内壁直接相连,或者,泄压管113也可以通过连接筋条等结构与圆孔的内壁间接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113形成在防倾倒组件30上并向下延伸,泄压管113的下端位于蒸汽入口110中。如此设置,将泄压管113形成在防倾倒组件30上,可以简化下盖10结构,使得泄压管113集成在防倾倒组件30上,组装后向下伸入到蒸汽入口110中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113和蒸汽通道并排设置;或泄压管113设置在蒸汽通道内。
在这些实施例中,泄压管113可以设置在蒸汽通道的外侧并与蒸汽通道并排设置,使得泄压管113和蒸汽通道都为独立的结构,便于加工生产;或者,泄压管113设置在蒸汽通道内,形成一体的结构,这样能够减小泄压管113和蒸汽通道所占用的空间,将泄压管113和蒸汽通道结构整合在一个圆管内,使得整个防倾倒组件30尺寸更小,节省了壶盖内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管113位于蒸汽通道中靠近下盖10的外边缘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即使倾倒后造成容器本体50内水晃动,偶尔有少量水在压力和晃动下冲向位于上侧的蒸汽入口110和泄压管113,这时由于位于上侧的泄压管113处于最高位,比蒸汽入口110更高,蒸汽就更容易优先从泄压管113释放,加速容器本体50外压力恢复平衡。蒸汽入口110跟泄压管113的位置布局,进一步地有效实现了水汽分离,防止了由于容器本体50内部压力大而导致水和蒸汽的混合物大量喷出而造成危险,减少液体加热容器在热态下受蒸汽压力影响高温水汽的喷出。
对于下盖10与防倾倒组件30之间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下盖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插接部,插接部与防倾倒组件30的下端相互插接连接,从而使防倾倒组件30与下盖10连接。如此设置,使得下盖10与防倾倒组件30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仅需将防倾倒组件30的下端与下盖10的插接部插接相连即可实现两者的装配,方便下盖10与防倾倒组件30之间的组装及拆卸,有利于后续用户对于盖体组件的拆卸、清洗等操作。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产品的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为形成在蒸汽入口110外周的连接套管112,防倾倒组件30的下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管状部315,管状部315与连接套管112相互套接,形成蒸汽通道。
在这些实施例中,插接部为围设在蒸汽入口110外周的连接套管112,形成供蒸汽通过的蒸汽通道内壁,使得连接套管112同时具有组装和供蒸汽流通两个作用,节省了一个零部件,简化了下盖10的结构;具体地,管状部315套设在连接套管112的外部,实现下盖10与防倾倒组件30之间的连接,连接套管112的内部供蒸汽流通,形成蒸汽通道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泄压管113顶壁高于连接套管112顶壁,泄压管113上端从连接套管112内伸出;防倾倒组件30还包括形成在蒸汽通道中的定位套管316,定位套管316的下端与泄压管113的上端套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泄压管113顶壁高于连接套管112的顶壁,防止泄压管113的顶端被从蒸汽入口110进入的水淹没,使泄压通道更顺畅,使壶内外气压快速达到平衡;进一步地,通过定位套管316与泄压管113之间套接相连,与插接部和防倾倒组件30的下端插接配合共同实现下盖10与防倾倒组件30之间的装配,使得下盖10与防倾倒组件30之间的装配更稳固,不易转动,并且,仅需将防倾倒组件30与下盖10插接相连即可实现两者的装配,有利于后续用户对于盖体组件的拆卸、清洗等操作。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套管112大体上呈圆管状,泄压管113为位于连接套管112内部的圆管,连接套管112和泄压管113沿盖体组件的高度方向竖直延伸。在使用时,容器本体50的内腔的蒸汽能够通过泄压管113和连接套管112迅速进入到防倾倒组件30内部,并从上出气口334排出,蒸汽在泄压管113、连接套管112和防倾倒组件30中的流动路径相对较短,能够快速地排放至防倾倒组件30的外部,从而使得蒸汽不易在泄压管113、连接套管112和防倾倒组件30内部形成冷凝水,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排气通道过长,蒸汽容易在其内部形成冷凝水而导致的饮水卫生问题。
对于防倾倒组件30的具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11和图12所示,防倾倒组件30包括:防倾倒组件座310和防倾倒组件盖330,防倾倒组件座310与防倾倒组件盖330相互扣合,以围合形成中空腔,中空腔中划分有蒸汽腔312、泄压腔313和密封件活动腔314,蒸汽腔312与蒸汽通道连通,泄压腔313与泄压管113的上端连通,活动密封件320设置在密封件活动腔314中,蒸汽腔312与泄压腔313隔开,蒸汽腔312与密封件活动腔314直接连通,泄压腔313与密封件活动腔314直接连通,上出气口334设置在防倾倒组件盖330的顶壁上并与密封件活动腔314连通。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蒸汽腔312与蒸汽通道连通,泄压腔313与泄压管113的上端连通,并使得蒸汽腔312与泄压腔313隔开,从而为泄压管113和蒸汽通道分别预留了独立的蒸汽流动路径,进一步避免了盖体组件的所有出蒸汽路径被封堵而导致内部压力过大,发生危险。具体地,蒸汽腔312与密封件活动腔314直接连通,泄压腔313与密封件活动腔314直接连通,上出气口334设置在防倾倒组件盖330的顶壁上并与密封件活动腔314连通,蒸汽通道中的蒸汽能够通过蒸汽腔312、密封件活动腔314、上出气口334流出,泄压管113中的蒸汽能够通过泄压腔313、密封件活动腔314上出气口334流出,保证了两条气路的独立性。
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防倾倒组件座310包括内部中空的座本体311,蒸汽腔312、泄压腔313和密封件活动腔314均设置在座本体311内,定位套管316和管状部315均连接在座本体311的底壁上并向下延伸。
具体地,泄压腔313的侧壁上具有与密封件活动腔314相连通的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结构简单,且能够使得泄压腔313中的蒸汽进入到密封件活动腔314中;蒸汽腔312的侧壁上具有与密封件活动腔314相连通的第二缺口,第二缺口的底壁不高于密封件活动腔314的底壁,第二缺口的设置,不仅能够使得蒸汽腔312中的蒸汽进入到密封件活动腔314中,也能够使得凝结在密封件活动腔314的中的水通过第二缺口回流,避免了冷凝水长期积聚在密封件活动腔314中滋生细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9和图20所示,密封件活动腔314还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下盖10的外边缘,第二端远离下盖10的外边缘,上出气口334位于第一端的正上方,活动密封件320位于第一端时能够封堵上出气口334;密封件活动腔314的腔底壁设置成沿盖体组件的高度方向由第一端向第二端下降。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液体加热容器在倾倒状态下,位于下方的活动密封件320在密封件活动腔314中会向着靠近盖体组件的外边缘移动,因而,通过使密封件活动腔314的第一端靠近下盖10的外边缘,第二端远离下盖10的外边缘,上出气口334位于第一端的正上方,更有利于在液体加热容器倾倒时活动密封件320封堵上出气口334,防止液体流出。进一步地,密封件活动腔314的腔底壁设置成沿盖体组件的高度方向由第一端向第二端下降,也即,在盖体组件正立放置的状态下,密封件活动腔314的腔底壁的第一端高于第二端,活动密封件320会停留在第二端,避免活动密封件320封堵上出气口33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防倾倒组件盖330包括盖顶壁331和由盖顶壁331向下延伸的一圈盖侧壁332,盖顶壁33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向筋333,导向筋333能够对活动密封件320在密封件活动腔314中的运动导向。如此设置,通过盖侧壁332套设在防倾倒组件座310的外部,从而使得盖顶壁331的下表面与防倾倒组件座310的顶壁相贴合,进而实现防倾倒组件座310与防倾倒组件盖330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盖顶壁331上设置有导向筋333,导向筋333能够对活动密封件320在密封件活动槽中的运动导向,在液体加热容器倾倒的情况下,导向筋333能够使得活动密封件320准确对准上出气口334,实现快速密封上出气口334,减少液体溢出。
具体地,活动密封件320为滚珠,滚珠不仅结构简单,还能够在密封件活动腔314中快速滚动,并严密地封堵上出气口334。
为了实现快速排气,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中盖20与下盖10之间设置有导气通道210,中盖20或下盖10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的蒸汽出口211,导气通道210的端部分别连通防倾倒组件30的上出气口334和蒸汽出口211。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倾倒组件30跟下盖10、中盖20形成一个导气通道210,并在中盖20或下盖10上设置蒸汽出口211,使得防倾倒组件30的上出气口334中排出的蒸汽能够直接通过导气通道210流动到蒸汽出口211处,使得蒸汽能够快速到达蒸汽出口211,进而由蒸汽出口211排出盖体组件,减少了从沸腾到电源开关跳断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蒸汽冷凝的接触面,减少了壶盖内部冷凝水的产生。
具体地,如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导气通道210设置在中盖20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下盖10的上表面抵接,实现紧密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倾倒组件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倾倒组件30包括第一防倾倒组件340和第二防倾倒组件350;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导气通道210大体上呈Y字型,Y字型导气通道210的三个端部分别与第一防倾倒组件340的上出气口334、第二防倾倒组件350的上出气口334、蒸汽出口211相连通。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防倾倒组件30,既能够满足在液体加热容器倾倒状态下,至少有一个防倾倒组件30能够与容器本体50内部连通,实现蒸汽的排放,避免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又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防倾倒组件30的数量,避免产品的结构过于复杂造成浪费。具体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导气通道210大体上呈Y字型,Y字型导气通道210的三个端部分别与第一防倾倒组件340的上出气口334、第二防倾倒组件350的上出气口334、蒸汽出口211相连通,尽可能地缩短了蒸汽的流动路径,使得蒸汽尽快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2和图15所示,防倾倒组件30的顶壁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出气嘴335,出气嘴335围设在上出气口334的外周,出气嘴335位于导气通道210中。如此设置,使得防倾倒组件30的出气口与导气通道210的连通更紧密,蒸汽由出气口流出后能够直接进入导气通道210中,避免蒸汽外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盖体组件还包括安装在中盖20上方的上盖40,上盖40能够遮挡位于中盖20上的零部件,有利于盖体组件的清洁及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盖体组件还包括密封圈530,密封圈530套设在下盖10的外周,能防止水由盖体组件和容器本体50之间流出,实现盖体组件与容器本体50之间的密封连接。
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50,容器本体50的顶部具有开口;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盖设在开口处。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盖体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倒水口510和手柄520,手柄520内设置有冷凝通道,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冷凝通道连通。如此设置,使得蒸汽通道中的蒸汽能够流到手柄520的冷凝通道中,并在其中冷凝成水滴,进而被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倾倒组件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倾倒组件30沿着倒水口510和手柄520之间的连线对称布置,其中任一个防倾倒组件30的泄压管113位于蒸汽入口110中远离手柄520的一端。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液体加热容器倾倒时会以手柄520作为支点,在倒水口510和手柄520之间的连线对称布置两个防倾倒组件30,使得液体加热容器不论朝向哪边倾倒,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下端的防倾倒组件30中的活动密封件320都能够处于封堵上出气口334的位置上,避免水洒出;位于上端的防倾倒组件30中的活动密封件320则处于使得上出气口334导通的位置上,使得位于上侧的防倾倒组件30保持通路,确保蒸汽能够由蒸汽入口110和泄压管113流出,避免容器本体50内部蒸汽无法排出、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进而满足液体加热容器在防倾倒状态下的需求。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盖体组件,用于覆盖液体加热容器的容器本体(50)的顶部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下盖(10),所述下盖(10)上具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下盖(10)的蒸汽入口(110);
中盖(20),连接在所述下盖(10)的上方,并与所述下盖(10)围设形成容纳腔;
防倾倒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防倾倒组件(30)包括下进气口、上出气口(334)和连通所述下进气口和所述上出气口(334)的蒸汽通道,每个所述防倾倒组件(30)的所述下进气口与一个所述蒸汽入口(110)相连通,所述防倾倒组件(30)还包括活动密封件(320),所述活动密封件(320)能够在所述防倾倒组件(30)中运动,以封堵或打开所述上出气口(334);
泄压管(113),在所述蒸汽通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下端能够与所述容器本体(50)连通,上端与所述上出气口(334)连通;
所述防倾倒组件(30)还包括:防倾倒组件座(310)和防倾倒组件盖(330),所述防倾倒组件座(310)与所述防倾倒组件盖(330)相互扣合,以围合形成中空腔,所述中空腔中划分有蒸汽腔(312)、泄压腔(313)和密封件活动腔(314),所述蒸汽腔(312)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所述泄压腔(313)与所述泄压管(113)的上端连通,所述活动密封件(320)设置在所述密封件活动腔(314)中,所述蒸汽腔(312)与所述泄压腔(313)隔开,所述蒸汽腔(312)与所述密封件活动腔(314)直接连通,所述泄压腔(313)与所述密封件活动腔(314)直接连通,所述上出气口(334)设置在所述防倾倒组件盖(330)的顶壁上并与所述密封件活动腔(314)连通;
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处于倾倒状态时,位于下侧的所述防倾倒组件(30)中的所述活动密封件(320)能够封堵位于下侧的所述上出气口(334),位于上侧的所述防倾倒组件(30)中的所述活动密封件(320)能够打开位于上侧的所述上出气口(3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管(113)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蒸汽通道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管(113)形成在所述下盖(10)上并向上延伸,所述泄压管(113)的下端位于所述蒸汽入口(110)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管(113)形成在所述防倾倒组件(30)上并向下延伸,所述泄压管(113)的下端位于所述蒸汽入口(110)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管(113)和所述蒸汽通道并排设置;或
所述泄压管(113)设置在所述蒸汽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113)位于所述蒸汽通道靠近所述下盖(10)的外边缘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防倾倒组件(30)的下端相互插接连接,从而使所述防倾倒组件(30)与所述下盖(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为形成在所述蒸汽入口(110)外周的连接套管(112),所述防倾倒组件(30)的下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管状部(315),所述管状部(315)与所述连接套管(112)相互套接,形成所述蒸汽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压管(113)顶壁高于所述连接套管(112)顶壁,所述泄压管(113)上端从所述连接套管(112)内伸出;所述防倾倒组件(30)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蒸汽通道中的定位套管(316),所述定位套管(316)的下端与所述泄压管(113)的上端套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活动腔(314)还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下盖(10)的外边缘,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下盖(10)的外边缘,所述上出气口(334)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正上方,所述活动密封件(320)位于所述第一端时能够封堵所述上出气口(334);
所述密封件活动腔(314)的腔底壁设置成沿所述盖体组件的高度方向由所述第一端向第二端下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组件盖(330)包括盖顶壁(331)和由所述盖顶壁(331)向下延伸的一圈盖侧壁(332),所述盖顶壁(33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向筋(333),所述导向筋(333)能够对所述活动密封件(320)在所述密封件活动腔(314)中的运动导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盖(2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气通道(210),所述中盖(20)或所述下盖(10)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的蒸汽出口(211),所述导气通道(210)的端部分别连通所述防倾倒组件(30)的所述上出气口(334)和所述蒸汽出口(21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组件(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倾倒组件(30)包括第一防倾倒组件(340)和第二防倾倒组件(350);
所述导气通道(210)大体上呈Y字型,Y字型导气通道(210)的三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防倾倒组件(340)的上出气口(334)、所述第二防倾倒组件(350)的上出气口(334)、所述蒸汽出口(211)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倾倒组件(30)的顶壁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出气嘴(335),所述出气嘴(335)围设在所述上出气口(334)的外周,所述出气嘴(335)位于所述导气通道(210)中。
15.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50),所述容器本体(50)的顶部具有开口;和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盖设在所述开口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倒水口(510)和手柄(520),所述手柄内设置有冷凝通道,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冷凝通道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倾倒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倾倒组件(30)沿着所述倒水口(510)和所述手柄(520)之间的连线对称布置,
其中任一个所述防倾倒组件(30)的所述泄压管(113)位于所述蒸汽入口(110)中远离所述手柄(520)的一端。
CN202210672956.0A 2022-06-14 2022-06-14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114831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2956.0A CN114831513B (zh) 2022-06-14 2022-06-14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EP22214429.7A EP4292481A1 (en) 2022-06-14 2022-12-19 A lid body assembly and a liquid heating container
JP2023018020A JP2023182515A (ja) 2022-06-14 2023-02-09 蓋本体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液体加熱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2956.0A CN114831513B (zh) 2022-06-14 2022-06-14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1513A CN114831513A (zh) 2022-08-02
CN114831513B true CN114831513B (zh) 2023-08-01

Family

ID=82574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2956.0A Active CN114831513B (zh) 2022-06-14 2022-06-14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92481A1 (zh)
JP (1) JP2023182515A (zh)
CN (1) CN114831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304520U (zh) * 2022-10-25 2023-01-1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WO2024095169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62580U (zh) * 2014-01-24 2014-06-25 惠阳亚伦塑胶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溢壶盖
CN209153057U (zh) * 2018-08-13 2019-07-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10710867A (zh) * 2019-10-11 2020-01-21 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顶盖及具有该防爆顶盖的电热水瓶
CN212186151U (zh) * 2019-11-29 2020-1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3189146U (zh) * 2020-09-10 2021-05-1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热水壶
CN112823723A (zh) * 2019-11-20 2021-05-2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N216454593U (zh) * 2021-12-08 2022-05-10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62580U (zh) * 2014-01-24 2014-06-25 惠阳亚伦塑胶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溢壶盖
CN209153057U (zh) * 2018-08-13 2019-07-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10710867A (zh) * 2019-10-11 2020-01-21 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顶盖及具有该防爆顶盖的电热水瓶
CN112823723A (zh) * 2019-11-20 2021-05-2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水壶
CN212186151U (zh) * 2019-11-29 2020-1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3189146U (zh) * 2020-09-10 2021-05-1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热水壶
CN216454593U (zh) * 2021-12-08 2022-05-10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1513A (zh) 2022-08-02
JP2023182515A (ja) 2023-12-26
EP4292481A1 (en) 2023-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31513B (zh)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CN101951818B (zh) 液体加热设备
CN206303757U (zh) 蒸汽阀座和蒸汽阀盖及蒸汽阀座和电饭煲
CN109567610A (zh) 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JP4678006B2 (ja)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用液体容器の栓体
US20230240464A1 (en) Small manual coffee maker
KR100820739B1 (ko) 세탁기
CN112823723A (zh) 电水壶
CN208864043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电饭煲
CN219088959U (zh)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JP3923388B2 (ja) 炊飯器等の蒸気低温化構造
CN217959732U (zh)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JP6566894B2 (ja) 炊飯器
CN221356561U (zh) 盖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CN208925834U (zh) 无回流垫的蒸汽阀及蒸煮器具
CN211408661U (zh) 一种内泄压防倾倒电水壶壶盖
CN219331368U (zh)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CN216797324U (zh) 一种电热水瓶
CN21730987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21944170U (zh) 蒸汽电器
CN110042639A (zh) 一种便捷式衣物熨烫机
JP6460441B2 (ja) 炊飯器
CN210989699U (zh) 电水壶
CN213721379U (zh) 烹饪装置
CN109157127A (zh) 一种蒸汽阀及具有该蒸汽阀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