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0449B - 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30449B CN114830449B CN202080083370.XA CN202080083370A CN114830449B CN 114830449 B CN114830449 B CN 114830449B CN 202080083370 A CN202080083370 A CN 202080083370A CN 114830449 B CN114830449 B CN 1148304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shielding
- connector
- insulator
- shield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第1连接器(10),具有安装在第1绝缘体(20)并具有第1接触部(34a)的一对第1触点(30a);第2连接器(50),具有安装在第2绝缘体(60)并具有在嵌合状态下与第1接触部(34a)接触的第2接触部(74a)的一对第2触点(70a);安装在第1绝缘体(20)以及第2绝缘体(60)的屏蔽部件;屏蔽部件具有:相对于在嵌合状态下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分别配置在内侧以及外侧的第1屏蔽部(45)以及第2屏蔽部(82b),和配置在嵌合方向的电路板(CB2)的一侧的第3屏蔽部(83b)。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9年12月25日的日本国的发明专利申请特愿2019-235161号的优先权,并以参考为目的,将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并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设备的通信速度的高速化以及信息量的增加在显著地发展。在近年的通信方式中,除了高频带、良好的传输特性以外,电子设备内的噪音对策成为重要的课题。因此,在内置于这种电子设备的连接器中,要求可获得充分的噪音屏蔽效果的屏蔽结构。
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装置,该装置能够在触点部件的外侧位置配置了屏蔽壳的结构中,容易地实现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873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
安装在电路板,具备:
第1连接器,所述第1连接器具有第1绝缘体和一对第1触点,所述第1触点安装在所述第1绝缘体并具有第1接触部;
第2连接器,所述第2连接器具有第2绝缘体和一对第2触点,所述第2绝缘体可与所述第1绝缘体嵌合,所述第2触点安装在所述第2绝缘体并具有第2接触部,所述第2接触部在所述第1绝缘体和所述第2绝缘体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第1接触部接触;
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安装在所述第1绝缘体以及所述第2绝缘体;
所述屏蔽部件具有:
第1屏蔽部以及第2屏蔽部,所述第1屏蔽部以及第2屏蔽部相对于在所述嵌合状态下相互接触的所述第1接触部以及所述第2接触部,在与所述第1绝缘体和所述第2绝缘体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分别配置在内侧以及外侧;
第3屏蔽部,所述第3屏蔽部相对于在所述嵌合状态下相互接触的所述第1接触部以及所述第2接触部,配置在所述嵌合方向的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以俯视视角表示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互相连接的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以俯视视角表示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互相分离的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以俯视视角表示图1的第1连接器单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以仰视视角表示图1的第1连接器单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在仅不显示第1绝缘体的状态下,以俯视视角表示图3的第1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以俯视视角仅表示图5的一对第1屏蔽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以俯视视角仅表示图5的一对第1触点的立体图。
图8是以俯视视角表示图1的第2连接器单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以仰视视角表示图1的第2连接器单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第2连接器的俯视视角下的爆炸立体图。
图11是在仅不显示第2绝缘体的状态下,以俯视视角表示图8的第2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以俯视视角仅表示图11的第2屏蔽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以俯视视角仅表示图11的一对第2触点的立体图。
图14是在仅不显示第1绝缘体以及第2绝缘体的状态下,以俯视视角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是沿图14的XV-XV箭头线的剖视图。
图16是在仅不显示第1绝缘体以及第2绝缘体的状态下,以俯视视角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变形例的、与图14对应的立体图。
图17是沿图16的XVII-XVII箭头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连接器装置中,没有充分考虑可得到对处于嵌合状态的连接器中的相互接触的一对触点提供良好的噪音屏蔽效果的屏蔽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能够得到良好的噪音屏蔽效果。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方向,以图中的箭头的方向作为基准。在图1、图2、以及图8至图17中,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各箭头的方向相互一致。在图3至图7中,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各箭头的方向相互一致。在附图中,为了便于图示,省略后述的电路板CB1及CB2的图示。
图1是以俯视视角表示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50互相连接的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以俯视视角表示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50互相分离的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外观立体图。
例如如图2所示,连接器1具有相互可连接的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第1连接器10具有第1绝缘体20和第1触点30a,第1触点30a安装在第1绝缘体20,并具有后述的第1接触部34a。第1连接器10具有安装在第1绝缘体20的、信号触点30b以及第1屏蔽部件40。
第2连接器50具有可与第1绝缘体20嵌合的第2绝缘体60。第2连接器50具有第2触点70a,第2触点70a安装在第2绝缘体60,第2触点70a具有后述的第2接触部74a,在第1绝缘体20和第2绝缘体6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第2接触部74a与第1接触部34a接触。第2连接器50具有安装在第2绝缘体60的、信号触点70b以及第2屏蔽部件80。
如上所述,连接器1所具有的屏蔽部件安装在第1绝缘体20以及第2绝缘体60。更具体地,屏蔽部件具有安装在第1绝缘体20的第1屏蔽部件40,和安装在第2绝缘体60的第2屏蔽部件80。
以下,例如,将一种实施方式的第2连接器50作为插座连接器进行说明。将第1连接器10作为插头连接器进行说明。将在第1绝缘体20和第2绝缘体60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第2触点70a以及信号触点70b发生弹性变形的第2连接器50作为插座连接器进行说明。将第1触点30a以及信号触点30b不发生弹性变形的第1连接器10作为插头连接器进行说明。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的类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2连接器50起到插头连接器的作用,而第1连接器10起到插座连接器的作用。
以下,以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分别安装在电路板CB1及CB2进行说明。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在相互连接的状态下,将电路板CB1和电路板CB2电连接。电路板CB1及CB2既可以是刚性基板,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任意的电路板。例如,电路板CB1及CB2的至少一者也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
以下,以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在相对于电路板CB1以及CB2垂直的方向相互连接进行说明。作为一个例子,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沿上下方向相互连接。连接方法不限于此。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也可以在相对于电路板CB1以及CB2平行的方向相互连接。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也可以一者相对于所安装的电路板呈垂直方向,且另一者相对于所安装的电路板呈平行方向的方式相互连接。
在本说明书中,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嵌合方向”作为一个例子与上下方向对应。同样地,“和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作为一个例子与左右方向对应。“连接器1的长边方向”作为一个例子与左右方向对应。“与第1方向以及嵌合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作为一个例子与前后方向对应。“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作为一个例子与前后方向对应。“嵌合方向的电路板侧”,作为一个例子与下侧对应。
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有两对第1触点30a及第2触点70a,两对第1触点30a及第2触点70a在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50连接的状态下相互接触。连接器1具有屏蔽结构,在第1绝缘体20及第2绝缘体6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屏蔽结构屏蔽相互接触的一对第1触点30a及第2触点70a。
图3是以俯视视角表示图1的第1连接器10单件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以仰视视角表示图1的第1连接器10单件的外观立体图。在一个例子中,通过将第1触点30a、信号触点30b及第1屏蔽部件40、第1绝缘体20通过嵌件成形而成形为一体,从而得到第1连接器10。
构成第1连接器10的第1绝缘体20由具有绝缘性且耐热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第1绝缘体20在左右方向板状地延伸。第1绝缘体20具有构成下部的底板部21,和从底板部21的上表面的外周边缘部整体朝上延伸的环状的外周壁22。外周壁22包括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短壁22a,和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壁22b。第1绝缘体20具有由通过底板部21和外周壁22形成的空间所构成的嵌合凹部23。
第1绝缘体20具有第1触点保持槽24a,第1触点保持槽24a从外周壁22的短壁22a的左右方向的外表面到短壁22a的内部而形成。第1触点保持槽24a一体地保持第1触点30a。第1绝缘体20具有信号触点保持槽24b,信号触点保持槽24b在外周壁22的长壁22b的前后方向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形成。信号触点保持槽24b一体地保持信号触点30b。
第1绝缘体20具有第1屏蔽部件保持槽25,第1屏蔽部件保持槽25在外周壁22的短壁22a的左右方向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和前后方向的外表面形成。第1屏蔽部件保持槽25一体地保持第1屏蔽部件40。
图5是在仅不显示第1绝缘体20的状态下,以俯视视角表示图3的第1连接器10的立体图。图6是以俯视视角仅表示图5的一对第1屏蔽部件40的立体图。图7是以俯视视角仅表示图5的一对第1触点30a的立体图。主要参照图5至图7,分别对第1触点30a、信号触点30b及第1屏蔽部件4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1触点30a例如使用级进模(冲压)将包含磷青铜、铍铜或者钛铜的铜合金或者科森系铜合金的薄板加工成型为如图5及图7所示的形状。第1触点30a的表面通过镀镍形成基底后,实施镀金或者镀锡等。
第1触点30a具有L字状地朝向外侧延伸的安装部31a。第1触点30a具有从安装部31a的上端部朝向上方形成为倒锥状的连接部32a。第1触点30a具有从连接部32a朝向上方U字状地延伸的弯曲部33a。第1触点30a具有第1接触部34a,第1接触部34a构成为在弯曲部33a的自由端侧包含左右方向的外表面。
也如图3所示,通过除安装部31a以外的其他部分整体与第1触点保持槽24a一体化,第1触点30a被保持在第1触点保持槽24a。第1触点30a沿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配置。当第1触点30a被保持在第1绝缘体20的第1触点保持槽24a时,第1触点30a的安装部31a的远端位于比短壁22a靠外侧的位置。
信号触点30b例如使用级进模(冲压)将包含磷青铜、铍铜或者钛铜的铜合金或者科森系铜合金的薄板加工成型为如图5所示的形状。信号触点30b的表面通过镀镍形成基底后,实施镀金或者镀锡等。
信号触点30b具有L字状地朝向外侧延伸的安装部31b。信号触点30b具有从安装部31b的上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接触部32b。接触部32b具有由前后方向的内表面构成的接触面。接触部32b形成为在左右方向比安装部31b宽。信号触点30b具有从接触部32b朝向外侧U字状地延伸的弯曲部33b。信号触点30b具有接触部34b,接触部34b构成为在弯曲部33b的自由端侧包含前后方向的外表面。信号触点30b具有在接触部32b的接触面的上部形成的突起35b。
弯曲部33b的自由端在与接触部32b相同程度的高度位置形成。也如图3所示,信号触点30b通过除安装部31b以外的其他部分的整个内表面与信号触点保持槽24b面接触,而相对于信号触点保持槽24b被一体地保持。当信号触点30b由第1绝缘体20的信号触点保持槽24b保持时,信号触点30b的安装部31b的远端位于比长壁22b靠外侧的位置。
第1屏蔽部件40使用级进模(冲压)将任意的金属材料的薄板加工成型为如图5及图6所示的形状。第1屏蔽部件40的加工方法包含在进行冲裁加工后使其在板厚方向弯曲的工序。第1屏蔽部件40被一体地保持在第1绝缘体20的第1屏蔽部件保持槽25,并被配置在第1绝缘体20的左右两侧。
第1屏蔽部件40具有构成其下端部的第1基部41。第1屏蔽部件40具有第1延伸部42,第1延伸部42沿上下方向从第1基部41呈L字状地延伸,并被配置在第1基部41的前后方向的两侧。第1屏蔽部件40具有第2延伸部43,第2延伸部43从沿左右方向的第1基部41的一对边缘沿上下方向U字状地延伸。
第1屏蔽部件40的左右方向的内端部具有连结前后两侧的第1基部41的连结部44。第1屏蔽部件40具有第1屏蔽部45,第1屏蔽部45沿上下方向从连结部44呈L字状地延伸,并在连结部44前后方向的宽度整体延伸。也如图4所示,第1屏蔽部件40具有由前后两侧的第1基部41的下表面构成的安装部46。在一个第1屏蔽部件40中配置在前后两侧的安装部46,例如相对于在电路板CB1的安装面相互分离的一对接地图案,在分离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在以上结构的第1连接器10中,第1触点30a的安装部31a焊接在形成于电路板CB1的安装面的电路图案上。信号触点30b的安装部31b焊接在形成于该安装面的电路图案上。第1屏蔽部件40的安装部46焊接在形成于该安装面的接地图案上。通过以上方式,第1连接器10安装在电路板CB1。电路板CB1的安装面例如安装有通信模块等与第1连接器10不同的电子部件。
主要参照图8至图13对第2连接器5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以俯视视角表示图1的第2连接器50单件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以仰视视角表示图1的第2连接器50单件的外观立体图。图10是图8的第2连接器50的俯视视角下的爆炸立体图。
第2连接器50例如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组装。将第2触点70a从上方压入第2绝缘体60。将信号触点70b从下方压入第2绝缘体60。将第2屏蔽部件80从上方以及下方压入第2绝缘体60。
如图10所示,第2绝缘体60是将绝缘性且耐热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第2绝缘体60具有构成下部的底板部61,和从外侧包围底板部61的外周边缘部整体并且朝向上方延伸的环状的外周壁62。外周壁62包括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短壁62a和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壁62b。第2绝缘体60具有从底板部61的中央部朝向上方延伸的嵌合凸部63。
第2绝缘体60具有第2触点保持槽64a,第2触点保持槽64a在外周壁62的短壁62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形成。第2触点保持槽64a保持被压入的第2触点70a。第2绝缘体60具有信号触点保持槽64b,信号触点保持槽64b在外周壁62的长壁62b的前后方向的内表面以及嵌合凸部63的前后方向的外表面形成。信号触点保持槽64b保持被压入的信号触点70b。
第2绝缘体60具有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在外周壁62的短壁62a的左右方向的外表面、前后方向的外表面以及短壁62a的内部而形成。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保持被压入的第2屏蔽部件80。
图11是在仅不显示第2绝缘体60的状态下以俯视视角表示图8的第2连接器50的立体图。图12是以俯视视角仅表示图11的第2屏蔽部件80的立体图。图13是以俯视视角仅表示图11的一对第2触点70a的立体图。主要参照图11至图13,分别对第2触点70a、信号触点70b、以及第2屏蔽部件8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2触点70a例如使用级进模(冲压)将包含磷青铜、铍铜或者钛铜的具备弹簧弹性的铜合金或者科森系铜合金的薄板加工成型为如图11以及图13所示的形状。第2触点70a的表面通过镀镍形成基底后,实施镀金或者镀锡等。
第2触点70a具有L字状地朝向外侧延伸的安装部71a。第2触点70a具有从安装部71a的上端部连续并在上方形成的卡止部72a。卡止部72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比安装部71a以及后述的弯曲部73a宽。第2触点70a具有从卡止部72a朝向上方U字状地延伸的弯曲部73a。第2触点70a具有第2接触部74a,第2接触部74a构成为在弯曲部73a的自由端侧包括左右方向的内表面。第2接触部74a具有弹簧弹性以沿左右方向可弹性变形。
也如图10所示,第2触点70a通过卡止部72a卡止在第2触点保持槽64a而被保持在第2触点保持槽64a。第2触点70a沿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配置。当第2触点70a被保持在第2绝缘体60的第2触点保持槽64a时,第2触点70a的安装部71a的远端位于比短壁62a的左右方向的最外端靠内侧的位置。
信号触点70b例如使用级进模(冲压)将包含磷青铜、铍铜或者钛铜的具备弹簧弹性的铜合金或者科森系铜合金的薄板加工成型为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形状。信号触点70b的表面通过镀镍形成基底后,实施镀金或者镀锡等。
如图10所示,信号触点70b具有L字状地向外侧延伸的安装部71b。信号触点70b具有一对卡止部72b,卡止部72b包括:从安装部71b的上端部连续并在上方形成的部分,和与该部分在前后方向分离且相对的部分。卡止部72b形成为在左右方向比安装部71b以及后述的弯曲部73b宽。信号触点70b具有弯曲部73b、S字状的弹性接触部74b和接触部75b,其中,弯曲部73b连接一对卡止部72b,弹性接触部74b连续到在内侧形成的卡止部72b,接触部75b在弹性接触部74b的远端部朝向外侧而形成。信号触点70b具有接触部76b,接触部76b包括从弯曲部73b的前后方向的内表面延伸的突起。
弹性接触部74b的自由端在与接触部75b相同程度的高度位置形成。也如图8所示,信号触点70b通过卡止部72b卡止在信号触点保持槽64b而被保持在信号触点保持槽64b。当信号触点70b被保持在第2绝缘体60的信号触点保持槽64b时,弹性接触部74b在形成于嵌合凸部63的信号触点保持槽64b内沿前后方向可弹性变形。当信号触点70b被保持在第2绝缘体60的信号触点保持槽64b时,信号触点70b的安装部71b的远端位于比长壁62b的前后方向的最外端靠内侧的位置。
第2屏蔽部件80使用级进模(冲压)将任意的金属材料的薄板加工成型为如图10至图12所示的形状。第2屏蔽部件80的加工方法包含在进行冲裁加工后使其在板厚方向弯曲的工序。第2屏蔽部件80通过压入第2绝缘体60的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而被第2绝缘体60保持。
第2屏蔽部件80例如包括三个部件。更加具体地,第2屏蔽部件80包括第1部件80a,第1部件80a以从四周包围外周壁62的方式从上方安装到第2绝缘体60。第2屏蔽部件80包括一对第2部件80b,该一对第2部件80b以配置在第2绝缘体60的左右两侧的方式从下方安装到第2绝缘体60。
第2部件80b具有构成其下端部的第2基部81b。第2基部81b在左右方向与第2触点70a邻接。第2部件80b具有第2屏蔽部82b,第2屏蔽部82b沿上下方向从第2基部81b呈L字状地延伸,并在第2基部81b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整体延伸。第2部件80b具有第3屏蔽部83b,第3屏蔽部83b构成第2基部81b的中央部,并在第2基部81b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整体延伸。第2部件80b具有卡止部84b,卡止部84b从沿左右方向的第2基部81b的一对边缘沿上下方向L字状地延伸。
第2部件80b具有接触部85b,接触部85b相比于卡止部84b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内侧,并从沿左右方向的第2基部81b的一对边缘沿上下方向S字状地延伸。接触部85b在第2部件80b的左右方向的内端部形成。
如图9所示,第2部件80b具有第1安装部86b,第1安装部86b在左右方向配置在第2触点70a的内侧,并安装在电路板CB2。第1安装部86b在第2基部81b的与第2触点70a的左右方向的相反的一侧形成为L字状。第1安装部86b在第2部件80b的左右方向的内端部形成。一对第1安装部86b分别配置在一个第2部件80b的第2基部81b的前后两侧。第1安装部86b在前后方向对称地配置在第2触点70a的两侧。例如,一对第1安装部86b以分离的状态分别安装在电路板CB2的安装面的相互分离的一对电路图案上。
也如图9所示,第2部件80b具有第2安装部87b,第2安装部87b由第2基部81b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中的前后两侧的下表面,和前后两侧的卡止部84b的下表面构成。在一个第2部件80b中,配置在前侧的第2安装部87b和配置在后侧的第2安装部87b,例如以分离的状态分别安装在电路板CB2的安装面的相互分离的一对电路图案上。
如图12所示,接触部85b从第1安装部86b朝向上侧延伸。接触部85b从第1安装部86b的前后方向的外侧的端部延伸。更加具体地,接触部85b具有弹簧弹性,且从第1安装部86b呈S字状地延伸。如图11所示,接触部85b沿左右方向在第1安装部86b和第2触点70a之间延伸。接触部85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1安装部86b的左右方向的安装宽度。接触部85b在前后方向对称地配置在第2触点70a的两侧。
也如图10所示,第2部件80b通过卡止部84b以及第2屏蔽部82b卡止于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而被保持在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更加具体地,一对卡止部84b卡止在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中的形成在短壁62a的前后两侧的内部的槽中。第2屏蔽部82b卡止在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中的形成在短壁62a的左右方向的外表面的槽中。
第1部件80a具有构成其上端部的第3基部81a。第1部件80a具有第4屏蔽部82a,第4屏蔽部82a在前后方向的外周部具有规定的宽度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第1部件80a具有第5屏蔽部83a,第5屏蔽部83a在左右方向配置在比第2屏蔽部82b靠外侧的位置。第5屏蔽部83a配置为在前后方向比第2屏蔽部82b宽,且在前后方向与第2屏蔽部82b整体重叠。也如图8所示,第1部件80a具有外周侧屏蔽部84a,外周侧屏蔽部84a沿左右方向配置在第2绝缘体60的长壁62b的外侧。外周侧屏蔽部84a以连结位于左右两侧的第4屏蔽部82a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
如图11所示,第1部件80a具有接触部85a,接触部85a从第3基部81a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配置在第2触点70a的两侧。接触部85a具有弹簧弹性以沿左右方向可弹性变形。第1部件80a具有在前后方向的外周部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形成的卡止部86a。
第1部件80a具有第1安装部87a,第1安装部87a从第5屏蔽部83a的前后两侧的下端部向下方直线状地延伸。第1部件80a具有第2安装部88a,第2安装部88a从卡止部86a的下端部向下方直线状地延伸。第1部件80a具有第3安装部89a,第3安装部89a从外周侧屏蔽部84a的左右两端部向下方直线状地延伸。例如,相互邻接的、左方向的前侧的第1安装部87a和前方向的左侧的第2安装部88a,安装在电路板CB2的安装面的同一接地图案。例如,互相邻接的、左方向的后侧的第1安装部87a和后方向的左侧的第2安装部88a,安装在电路板CB2的安装面的同一接地图案。第1部件80a的右侧也同样构成。例如,四个第3安装部89a以分离的状态分别安装在电路板CB2的安装面的相互分离的四个接地图案上。
也如图10所示,第1部件80a通过卡止部86a卡止在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而被保持在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65。
在以上结构的第2连接器50中,第2触点70a的安装部71a焊接在形成于电路板CB2的安装面的电路图案上。信号触点70b的安装部71b焊接在形成于该安装面上的电路图案上。第2屏蔽部件80的第1部件80a的第1安装部87a、第2安装部88a、以及第3安装部89a,和第2部件80b的第1安装部86b以及第2安装部87b,焊接在形成于该安装面的接地图案上。例如,第1部件80a的左方向的前侧的第1安装部87a、前方向的左侧的第2安装部88a,以及配置在左侧的第2部件80b的前侧的第2安装部87b焊接在同一接地图案上。配置在左侧的第2部件80b的后侧、以及配置在右侧的第2部件80b也是同样的。由此,两个第1部件80a以及第2部件80b电气上可视为一个屏蔽部件。通过以上方式,第2连接器50安装在电路板CB2。在电路板CB2的安装面上安装有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器或存储器等的和第2连接器50不同的电子部件。
图14是在仅不显示第1绝缘体20以及第2绝缘体60的状态下,以俯视视角表示图1的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15是沿图14的XV-XV箭头线的剖视图。参照图14和图15,主要对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50连接且第1绝缘体20和第2绝缘体6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的连接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
例如,在使图3所示的第1连接器10的上下方向的朝向相反的状态下,使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的前后位置以及左右位置大致一致,并使其相互在上下方向相对。使第1连接器10向下方移动。由此,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50相互连接,实现连接器1的嵌合状态。此时,第1绝缘体20的嵌合凹部23和第2绝缘体60的嵌合凸部63相互嵌合。
在连接器1的嵌合状态下,第1触点30a的第1接触部34a和第2触点70a的第2接触部74a接触,具有弹簧弹性的第2接触部74a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发生弹性变形。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通过第1接触部34a和第2接触部74a而仅在一处接触。
在连接器1的嵌合状态下,信号触点30b的突起35b向下方移动并越过信号触点70b的接触部75b,信号触点30b的接触部32b和信号触点70b的接触部75b接触。此时,具有弹簧弹性的弹性接触部74b朝向前后方向的内侧发生弹性变形。同样地,信号触点30b的接触部34b和信号触点70b的接触部76b相互接触。信号触点30b和信号触点70b,通过接触部32b和接触部75b以及通过接触部34b和接触部76b,而在两处接触。
在连接器1的嵌合状态下,第1屏蔽部件40的第1延伸部42和第2屏蔽部件80的第1部件80a的接触部85a相互接触。第1屏蔽部件40的第1延伸部42沿着上下方向从第1基部41延伸,在前后方向配置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更加具体地,第1屏蔽部件40的第1延伸部42配置为在前后方向的两侧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邻接。同样地,第1部件80a的接触部85a在上下方向从与第1基部41配置在同一侧的第3基部81a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配置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更加具体地,第1部件80a的接触部85a配置为在前后方向的两侧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邻接。
如上所述,在嵌合状态下,第1屏蔽部件40和第1部件80a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邻接,并且通过在前后方向夹着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的两对第1延伸部42和接触部85a而在两处接触。两对第1延伸部42及接触部85a在前后方向对称地配置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
在连接器1的嵌合状态下,第1屏蔽部件40的第2延伸部43和第2屏蔽部件80的第2部件80b的接触部85b相互接触。第1屏蔽部件40的第2延伸部43沿上下方向从第1基部41延伸,在前后方向配置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更加具体地,第1屏蔽部件40的第2延伸部43配置为在前后方向的两侧接近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同样地,第2部件80b的接触部85b从在上下方向配置在与第1基部41相反的一侧的第2基部81b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配置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更加具体地,第2部件80b的接触部85b配置为在前后方向的两侧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接近。
如上所述,在嵌合状态下,第1屏蔽部件40和第2部件80b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接近,并且通过在前后方向夹着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的两对第2延伸部43以及接触部85b而在两处接触。两对第2延伸部43及接触部85b在前后方向对称地配置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
如上所述,在嵌合状态下,第1屏蔽部件40和第2屏蔽部件80在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邻接或者接近的四处接触。
在连接器1的嵌合状态下,第1屏蔽部件40的第1屏蔽部45在左右方向相对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配置在内侧。第2屏蔽部件80的第2部件80b的第2屏蔽部82b在左右方向相对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配置在外侧。如上所述,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从左右方向的两侧被第1屏蔽部45以及第2屏蔽部82b屏蔽。
在连接器1的嵌合状态下,第2屏蔽部件80的第2部件80b的第3屏蔽部83b相对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配置在与上下方向的嵌合侧相反的一侧。如此地,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从与嵌合侧相反的一侧被第3屏蔽部83b屏蔽。
在连接器1的嵌合状态下,第2屏蔽部件80的第1部件80a的第4屏蔽部82a在前后方向配置在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的两侧。如此地,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从前后方向的两侧被第4屏蔽部82a屏蔽。
在连接器1的嵌合状态下,第2屏蔽部件80的第1部件80a的第5屏蔽部83a在左右方向相比于第2屏蔽部82b配置在更外侧。如此地,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在左右方向的外侧被第2屏蔽部82b以及第5屏蔽部83a的双重构造屏蔽。
根据上述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可得到良好的噪音屏蔽效果。例如,第1屏蔽部45以及第2屏蔽部82b从左右方向的两侧对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进行屏蔽,第3屏蔽部83b从与嵌合侧相反的一侧进行屏蔽。由此,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至少在三个方向被屏蔽。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噪音从外部流入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和噪音从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向外部流出。结果是,例如在高速传输中,也能够得到对高频信号的良好的传输特性。
通过第3屏蔽部83b从与嵌合侧相反的一侧对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进行屏蔽,从而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与电路板CB2之间的噪音屏蔽效果得以提高。更加具体地,能够有效地抑制噪音从电路板CB2流入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和噪音从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流向电路板CB2。结果是,例如在高速传输中,也能够不依赖电路板CB2的电路构成等而维持对高频信号的良好的传输特性。
屏蔽部件具有安装在第1绝缘体20的第1屏蔽部件40,和安装在第2绝缘体60的第2屏蔽部件80。由此,与例如屏蔽部件一体地形成等情况相比,连接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50时的作业性得以提高。第1屏蔽部45在第1屏蔽部件40形成,第2屏蔽部82b以及第3屏蔽部83b在第2屏蔽部件80形成。由此,与例如这些屏蔽部在第1屏蔽部件40以及第2屏蔽部件80中的一个屏蔽部件形成等情况相比,可简化第1屏蔽部件40以及第2屏蔽部件80的形状。通过将相当于屏蔽部下表面的第3屏蔽部83b和相当于屏蔽部左表面的第2屏蔽部82b,与第2屏蔽部件80的第2部件80b一体地设置,能够消除下表面和左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第3屏蔽部83b和第2屏蔽部82b之间得到可靠的导通。因此,能够得到更高的噪音屏蔽效果。
第2屏蔽部件80具有第4屏蔽部82a,第4屏蔽部82a在前后方向配置在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的两侧。由此,屏蔽部件连同第1屏蔽部45、第2屏蔽部82b以及第3屏蔽部83b,一共具有5个屏蔽部。通过在第2连接器50的一侧的第2屏蔽部件80具有第4屏蔽部82a,与设置在第1连接器10的一侧的第1屏蔽部件40相比,能够在前后方向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噪音屏蔽。由此,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在五个方向被屏蔽。因此,可更加有效地抑制噪音从外部流入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和噪音从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向外部流出。结果是,例如在高速传输中,也能够得到对高频信号的更良好的传输特性。
第2屏蔽部件80具有第5屏蔽部83a,第5屏蔽部83a在左右方向配置在比第2屏蔽部82b靠外侧的位置。由此,第2屏蔽部件80具有:相对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在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第2屏蔽部82b以及第5屏蔽部83a的双重构造。由此,特别是提高左右方向的噪音屏蔽效果,且更加有效地抑制噪音从外部流入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和噪音从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向外部流出。通过将第1部件80a的第5屏蔽部83a从第2部件80b的第2屏蔽部82b的上方向进行覆盖,能够抑制噪音从上方向流入。结果是,例如在高速传输中,也能够得到对高频信号的更加良好的传输特性。
第2屏蔽部件80具有外周侧屏蔽部84a,外周侧屏蔽部84a沿左右方向配置在第2绝缘体60的外侧。由此,第2屏蔽部件80具有:相对相互接触的信号触点30b以及信号触点70b,在前后方向的外侧的屏蔽部。由此,对信号触点30b以及信号触点70b的噪音屏蔽效果也得以提高。更加具体地,能够有效地抑制噪音从外部流入信号触点30b以及信号触点70,和噪音从信号触点30b以及信号触点70b向外部流出。结果是,例如在高速传输中,也能够得到对高频信号的良好的传输特性。
一对第1触点30a在第1绝缘体2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沿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配置。一对第2触点70a在第2绝缘体6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沿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配置。由此,可缩短连接器1的长边方向的宽度。因此,可使连接器1在长边方向小型化。例如,在能实现高速传输的近年来的通信终端中,由于通信电波的指向性,配置天线的位置以及方向增加,因此,为了节省空间,要求内置于通信终端的连接器小型化。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也可以满足这种要求。
通过使连接器1具有与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不同的多个信号触点30b以及信号触点70b,连接器1可在电路板CB1和电路板CB2之间传输各种类型的信号。通过使多个信号触点30b以及信号触点70b沿连接器1的长边方向配置,可远离沿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配置的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能够使信号触点30b以及信号触点70b在连接器1内远离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因此,能够分别使用独立的屏蔽部件对信号触点30b和信号触点70b进行屏蔽。此时,由于能够确保为设计屏蔽部件所需的足够的空间,因此能够从多个方向进行屏蔽。
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其精神或者其本质的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特定的方式实现。因此,前面的描述是示例性的,且不限于此。公开的范围并非由前面的描述而是由附加的权利要求来定义。所有的变更中处于其等同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包含在其中。
例如,上述的各构成部的形状、配置、方向以及个数并不限于上述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图示的内容。各构成部的形状、配置、方向以及个数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则可以任意地构成。
上述的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的组装方法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内容。只要能够以分别发挥功能的方式进行组装,第1连接器10以及第2连接器50的组装方法可以是任意的方法。例如,在第1连接器10中,第1触点30a、信号触点30b以及第1屏蔽部件40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通过压入而并非嵌件成型的方式安装到第1绝缘体20。例如,在第2连接器50中,第2触点70a、信号触点70b以及第2屏蔽部件80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通过嵌件成型而并非压入的方式与第2绝缘体60一体成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屏蔽部件具有第1屏蔽部件40以及第2屏蔽部件80,但屏蔽部件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屏蔽部件也可以一体成型,并安装到处于嵌合状态的第1绝缘体20以及第2绝缘体60的至少一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屏蔽部45在第1屏蔽部件40形成,第2屏蔽部82b以及第3屏蔽部83b在第2屏蔽部件80形成,但不限于此。除第1屏蔽部45、第2屏蔽部82b、以及第3屏蔽部83b之外,还包括第4屏蔽部82a、第5屏蔽部83a、以及外周侧屏蔽部84a的各屏蔽部,也可以在第1屏蔽部件40以及第2屏蔽部件80中的任意一者形成。例如,所有的屏蔽部也可以仅在第2屏蔽部件80形成。各屏蔽部也可以以被分割在第1屏蔽部件40以及第2屏蔽部件80这两者的状态而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5等所示,说明了第3屏蔽部83b配置在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的正下方,但不限于此。例如,第3屏蔽部83b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在左右方向偏移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屏蔽部件80具有相对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配置在两侧的第4屏蔽部82a,但不限于此。只要可获得良好的噪音屏蔽效果,第2屏蔽部件80可以仅在一侧具有第4屏蔽部82a,也可以不具有第4屏蔽部82a。
图16是在仅不显示第1绝缘体20以及第2绝缘体60的状态下,以俯视视角表示图1的连接器1的变形例的、与图14对应的立体图。图17是沿图16的XVII-XVII箭头线的剖视图。在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连接器1的变形例中,第2屏蔽部件80没有第1部件80a,仅具有第2部件80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屏蔽部件80具有第5屏蔽部83a,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只要可获得良好的噪音屏蔽效果,第2屏蔽部件80也可以没有第5屏蔽部83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屏蔽部件80具有外周侧屏蔽部84a,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只要可获得良好的噪音屏蔽效果,第2屏蔽部件80也可以没有外周侧屏蔽部84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屏蔽部件具有第1屏蔽部45、第2屏蔽部82b、第3屏蔽部83b、第4屏蔽部82a以及第5屏蔽部83a,但不限于此。例如,除了第1屏蔽部45至第5屏蔽部83a之外,屏蔽部件还可以具有相对于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触部74a,在上下方向配置在与第3屏蔽部83b相反的一侧的第6屏蔽部。例如,第6屏蔽部可以在第1屏蔽部件40以及第2屏蔽部件80中的任意一者形成。由此,第6屏蔽部从上侧屏蔽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因此,由于第1屏蔽部45至第5屏蔽部83a、以及第6屏蔽部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屏蔽相互接触的第1接触部34a以及第2接触部74a,因此噪音屏蔽效果得以进一步提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屏蔽部件40的第1延伸部42和第2屏蔽部件80的接触部85a在前后方向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相互接触,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6所示,只要可得到良好的传输特性,也可以是第2屏蔽部件80没有接触部85a,仅第1屏蔽部件40的第1延伸部42被配置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基部41以及第1延伸部42在第1屏蔽部件40形成,但不限于此。包括第1基部41以及第1延伸部42在内的各构成部只要在第1屏蔽部件40以及第2屏蔽部件80中的任意一者形成即可。各构成部也可以以被分割在第1屏蔽部件40以及第2屏蔽部件80这两者的状态而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两对第2延伸部43以及接触部85b在前后方向对称地配置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但不限于此。只要可获得良好的传输特性,两对第2延伸部43以及接触部85b也可以不对称地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两对第1延伸部42以及接触部85a在前后方向对称地配置在第1触点30a和第2触点70a的接触部分的两侧,但不限于此。只要可获得良好的传输特性,两对第1延伸部42以及接触部85a也可以不对称地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屏蔽部件80的接触部85b沿左右方向在第1安装部86b和第2触点70a之间延伸,但不限于此。例如,第2屏蔽部件80的接触部85b也可以沿任意方向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屏蔽部件80的接触部85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1安装部86b的左右方向的安装宽度,但不限于此。例如,接触部85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也可以小于第1安装部86b的左右方向的安装宽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屏蔽部件80的接触部85b从第1安装部86b呈S字状地延伸,但不限于此。接触部85b可以以任意形状从第1安装部86b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屏蔽部件80的接触部85b具有弹簧弹性,但不限于此。接触部85b也可以没有弹簧弹性。作为代替,与接触部85b接触的第2延伸部43可以具有弹簧弹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沿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配置,但不限于此。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也可以沿连接器1的长边方向配置。说明了一对第1触点30a配置在第1绝缘体2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且一对第2触点70a配置在第2绝缘体6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一对第1触点30a配置在第1绝缘体20的左右方向的内侧,一对第2触点70a配置在第2绝缘体60的左右方向的内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连接器1具有与第1触点30a以及第2触点70a不同的多个触点、即信号触点30b以及信号触点70b,但不限于此。连接器1也可以没有信号触点30b以及信号触点70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这些多个触点沿连接器1的长边方向配置,但不限于此。这些多个触点也可以沿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屏蔽部件80具有第1部件80a以及第2部件80b,但不限于此。第2屏蔽部件80也可以不分成两个部件,而是一体地形成为一个部件。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安装部的安装图案不限于上述说明内容。各安装部也可以以任意的安装图案安装在对应的电路板的安装面。
以上的这种连接器1可搭载到包括电路板CB1以及电路板CB2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例如包括:智能手机等任意的通信终端设备、个人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多功能机等任意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他的,电子设备包括任意的工业设备。
这种电子设备可在连接器1中获得良好的噪音屏蔽效果。这种电子设备具有在信号传输中的良好的传输特性。因此,提高了作为电子设备的产品的可靠性。
符号说明
1:连接器;10:第1连接器;20:第1绝缘体;21:底板部;22:外周壁;22a:短壁;22b:长壁;23:嵌合凹部;24a:第1触点保持槽;24b:信号触点保持槽;25:第1屏蔽部件保持槽;30a:第1触点;30b:信号触点(触点);31a:安装部;31b:安装部;32a:连接部;32b:接触部;33a:弯曲部;33b:弯曲部;34a:第1接触部;34b:接触部;35b:突起;40:第1屏蔽部件;41:第1基部;42:第1延伸部;43:第2延伸部;44:连结部;45:第1屏蔽部;46:安装部;50:第2连接器;60:第2绝缘体;61:底板部;62:外周壁;62a:短壁;62b:长壁;63:嵌合凸部;64a:第2触点保持槽;64b:信号触点保持槽;65:第2屏蔽部件保持槽;70a:第2触点;70b:信号触点(触点);71a:安装部;71b:安装部;72a:卡止部;72b:卡止部;73a:弯曲部;73b:弯曲部;74a:第2接触部;74b:弹性接触部;75b:接触部;76b:接触部;80:第2屏蔽部件;80a:第1部件;80b:第2部件;81a:第3基部;81b:第2基部;82a:第4屏蔽部;82b:第2屏蔽部;83a:第5屏蔽部;83b:第3屏蔽部;84a:外周侧屏蔽部;84b:卡止部;85a:接触部;85b:接触部;86a:卡止部;86b:第1安装部;87a:第1安装部;87b:第2安装部;88a:第2安装部;89a:第3安装部;CB1:电路板;CB2:电路板。
Claims (8)
1.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具备:
第1连接器,所述第1连接器具有第1绝缘体和一对第1触点,所述第1触点安装在所述第1绝缘体并具有第1接触部;
第2连接器,所述第2连接器具有第2绝缘体和一对第2触点,所述第2绝缘体可与所述第1绝缘体嵌合,所述第2触点安装在所述第2绝缘体并具有第2接触部,所述第2接触部在所述第1绝缘体和所述第2绝缘体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第1接触部接触;
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安装在所述第1绝缘体以及所述第2绝缘体;
所述屏蔽部件具有:
第1屏蔽部以及第2屏蔽部,所述第1屏蔽部以及第2屏蔽部相对于在所述嵌合状态下相互接触的所述第1接触部以及所述第2接触部,在与所述第1绝缘体和所述第2绝缘体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分别配置在内侧以及外侧;
第3屏蔽部,所述第3屏蔽部相对于在所述嵌合状态下相互接触的所述第1接触部以及所述第2接触部,配置在所述嵌合方向的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所述屏蔽部件具有:
第1屏蔽部件,安装在所述第1绝缘体;
第2屏蔽部件,安装在所述第2绝缘体;
所述第1屏蔽部在所述第1屏蔽部件形成;
所述第2屏蔽部以及所述第3屏蔽部在所述第2屏蔽部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2屏蔽部件具有第4屏蔽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所述第4屏蔽部配置在所述嵌合状态下相互接触的所述第1接触部以及所述第2接触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2屏蔽部件具有第5屏蔽部,所述第5屏蔽部在所述第1方向配置在比所述第2屏蔽部靠外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2屏蔽部件具有外周侧屏蔽部,所述外周侧屏蔽部沿所述第1方向配置在所述第2绝缘体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1方向是所述连接器的长边方向;
一对所述第1触点在所述第1绝缘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两端沿所述连接器的短边方向配置;
一对所述第2触点在所述第2绝缘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两端沿所述连接器的短边方向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具备:与所述第1触点以及所述第2触点不同的多个触点;
所述多个触点沿所述连接器的长边方向配置。
8.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35161 | 2019-12-25 | ||
JP2019235161A JP7244412B2 (ja) | 2019-12-25 | 2019-12-25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PCT/JP2020/047758 WO2021132186A1 (ja) | 2019-12-25 | 2020-12-21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30449A CN114830449A (zh) | 2022-07-29 |
CN114830449B true CN114830449B (zh) | 2023-07-04 |
Family
ID=76574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83370.XA Active CN114830449B (zh) | 2019-12-25 | 2020-12-21 | 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084232A4 (zh) |
JP (1) | JP7244412B2 (zh) |
KR (1) | KR102611053B1 (zh) |
CN (1) | CN114830449B (zh) |
WO (1) | WO2021132186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17632A (ja) * | 1992-02-05 | 1993-08-27 | Fujitsu Ltd | 基板用シールドマルチコネクタ |
CN101170231A (zh) * | 2006-10-26 | 2008-04-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附接有屏蔽片的板安装型连接器 |
WO2019171972A1 (ja) * | 2018-03-09 | 2019-09-1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9186215A (ja) * | 2018-04-10 | 2019-10-24 | ヨンホ エムエス.Yeonho Ms. | 電気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37825B2 (en) * | 2004-03-31 | 2006-11-21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Shielded electrical jack connector |
JP2006059589A (ja) * | 2004-08-18 | 2006-03-02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シールド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0157368A (ja) * | 2008-12-26 | 2010-07-15 | Jst Mfg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SG174642A1 (en) * | 2010-03-22 | 2011-10-2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JP5825477B2 (ja) * | 2011-08-18 | 2015-12-02 | Smk株式会社 | 接続コネクタ |
JP6045953B2 (ja) * | 2013-03-28 | 2016-12-14 |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391398B2 (en) * | 2014-03-20 | 2016-07-12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assembly |
JP6269558B2 (ja) * | 2014-06-05 | 2018-01-3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
JP6464270B2 (ja) * | 2015-08-05 | 2019-02-0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プラグコネクタ |
JP6498622B2 (ja) * | 2016-03-14 | 2019-04-1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102165749B1 (ko) * | 2016-08-04 | 2020-10-14 | 교세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커넥터 |
KR102165751B1 (ko) * | 2016-08-04 | 2020-10-14 | 교세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콘택트 |
JP6885730B2 (ja) * | 2017-01-06 | 2021-06-16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遮蔽シールド板付きコネクタ |
JP6573135B2 (ja) | 2017-11-06 | 2019-09-1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CN209571614U (zh) * | 2019-04-18 | 2019-11-0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
-
2019
- 2019-12-25 JP JP2019235161A patent/JP724441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21 EP EP20907641.3A patent/EP4084232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21 CN CN202080083370.XA patent/CN114830449B/zh active Active
- 2020-12-21 KR KR1020227013164A patent/KR10261105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12-21 WO PCT/JP2020/047758 patent/WO2021132186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17632A (ja) * | 1992-02-05 | 1993-08-27 | Fujitsu Ltd | 基板用シールドマルチコネクタ |
CN101170231A (zh) * | 2006-10-26 | 2008-04-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附接有屏蔽片的板安装型连接器 |
WO2019171972A1 (ja) * | 2018-03-09 | 2019-09-1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9186215A (ja) * | 2018-04-10 | 2019-10-24 | ヨンホ エムエス.Yeonho Ms. | 電気コネク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84232A4 (en) | 2024-01-17 |
JP2021103667A (ja) | 2021-07-15 |
KR20220062411A (ko) | 2022-05-16 |
EP4084232A1 (en) | 2022-11-02 |
CN114830449A (zh) | 2022-07-29 |
JP7244412B2 (ja) | 2023-03-22 |
WO2021132186A1 (ja) | 2021-07-01 |
KR102611053B1 (ko) | 2023-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22387B2 (en) | Board connector, mating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5039288B (zh) | 连接器、连接器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9496377B (zh) | 触头 | |
JP2023026504A (ja) |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4830453A (zh) |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JP4365422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る携帯端末 | |
EP4084231A1 (en) |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830449B (zh) | 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 |
KR20230022222A (ko) | 커넥터 및 전자기기 | |
US20230006376A1 (en) |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WO2023243443A1 (ja) |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
CN220934443U (zh) | 电连接器 | |
WO2024154678A1 (ja)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
WO2022196536A1 (ja)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
WO2024019021A1 (ja) |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23013865A (ja)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