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444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4443U
CN220934443U CN202322598004.1U CN202322598004U CN220934443U CN 220934443 U CN220934443 U CN 220934443U CN 202322598004 U CN202322598004 U CN 202322598004U CN 220934443 U CN220934443 U CN 220934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eg
connector
housing
le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980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木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4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4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连接器,即便小型化也能够恰当地确保向对象连接器赋予的接触压力。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具有:底部(12),包含安装部(13);第1腿部(11),从底部向上方Z1延伸,能够向X1方向弹性变形;及第2腿部(14),从底部向上方Z1延伸,能够向X2方向弹性变形,端子(10)构成为,在由底部(12)、第1腿部(11)、第2腿部(14)形成的嵌合凹部(16)收容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在第1腿部以及第2腿部(14)与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壳体(20)具有与端子的第2腿部抵接的第1侧壁(21),端子的第2腿部(14)以及壳体的第1侧壁均构成为在向端子的嵌合凹部(16)插入插头连接器的端子(30)时向X2方向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端子以及保持该端子的壳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与用于连接印刷布线基板、柔性扁平线缆等的、具有端子以及壳体的电连接器相关的各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9133号公报)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具有:壳体,该壳体具备在上下方向(嵌合方向)上向上方开口的端子收容部、和位于该端子收容部的下侧的底部;以及端子,该端子具备埋入该壳体的底部并被保持的基部、从该基部向上方延伸并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收容于端子收容部的弹簧部及被该弹簧部支承的接触部。
在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连接器中,若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插入端子收容部,则对象连接器的端子与该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接触部接触,支承该接触部的弹簧部向短边方向弹性变形,由此向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赋予弹力(相当于接触压力)。由此,电连接器的弹簧部保持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能够确保两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电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9133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功能化等,搭载于印刷布线基板的电子部件的高密度安装化发展,伴随于此,也要求电连接器本身的小型化。若这样使电连接器小型化,则端子、壳体也变得非常小。
此处,若使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的电连接器小型化,则伴随着端子的小型化,该端子的弹簧部也变得非常小(细)。作为其结果,端子的弹簧部的弹力变小,难以向对象连接器的端子赋予充分的接触压力(换言之为接压)。由此,例如,在反复电连接器的拆装时,存在无法确保端子间的电连接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小型化也能够恰当地确保赋予对象连接器的接触压力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具有端子以及保持端子的壳体,上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端子具有:底部,该底部包含安装于规定的构件的安装部;第1腿部,该第1腿部构成为在与和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侧与底部连结,从该底部向嵌合方向延伸,并且能够向第1方向弹性变形;以及第2腿部,该第2腿部构成为在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侧与底部连结,从该底部向嵌合方向延伸,并且能够向第2方向弹性变形,端子构成为,在由底部、第1腿部、第2腿部形成的嵌合凹部收容对象连接器的端子,在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收容于嵌合凹部时,在第1腿部以及第2腿部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壳体至少具有侧壁,上述侧壁沿嵌合方向延伸,并与端子的第2腿部抵接,端子的第2腿部以及壳体的侧壁均构成为在向端子的嵌合凹部插入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时向第2方向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连接器,即便小型化,也能够恰当地确保向对象连接器赋予的接触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观察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一个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一个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一个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一个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仰视图。
图8是沿着图6中的VIII-VIII线观察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一个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的一个端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嵌合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嵌合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一个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一个端子及其周边部分)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组装体;2...插座连接器;3...插头连接器;10...端子;11...第1腿部;11a...接触部;12...底部;13...安装部;14...第2腿部;14a...接触部;16...嵌合凹部;20...壳体;21...第1侧壁;22...第2侧壁;23...底壁;24...第1内壁;25...第2内壁;26...被覆部;30...端子;31...安装部;32...第1腿部;33...顶部;34...第2腿部;40...壳体;41...第1侧壁;42...第2侧壁;43...底壁;44...嵌合凹部;X...短边方向;Y...长边方向;Z...嵌合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所有图中,作为原则对同一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反复的说明。此外,各实施方式(也包含变形例)独立地被说明,但也不排除将相互的结构要素组合而构成电连接器的情况。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从插头连接器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组装体1构成为具有插座连接器2以及插头连接器3,上述插座连接器2以及插头连接器3嵌合。以下,在不区分插座连接器2以及插头连接器3的情况下,将“连接器2、3”仅表述为“连接器”。连接器2、3安装于作为未图示的规定构件的印刷布线基板等基板。具体而言,插座连接器2以及插头连接器3在各自的底壁23以及底壁43的一侧安装于基板。此外,连接器2、3例如能够用作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中的内部部件。另外,插座连接器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连接器”的一个例子。该插座连接器2除了能够安装于上述的基板以外,还能够安装于柔性扁平线缆等各种构件(规定的构件),但以下,列举将插座连接器2安装于基板的例子。
此处,在图1中(其他图也相同),将连接器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表述为“X”(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将连接器的长边方向(进深方向)表述为“Y”(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3方向”),将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下方向)表述为“Z”。在本说明书中,关于某连接器,在嵌合方向Z上,将接受对象连接器的一侧定义为“上”或“表”,将安装于基板的一侧定义为“下”或“背”。具体而言,在插座连接器2中,嵌合方向Z上由“Z1”表示的方向相当于“上方”,嵌合方向Z上由“Z2”表示的方向相当于“下方”,另一方面,在插头连接器3中,嵌合方向Z上由“Z2”表示的方向相当于“上方”,嵌合方向Z上由“Z1”表示的方向相当于“下方”。
如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2主要具有端子10、和保持该端子10的壳体20。具体而言,在插座连接器2中,多个端子10沿着长边方向Y以等间隔排列,这样沿长边方向Y排列的多个端子10的组在短边方向X上隔开间隔(详细而言,隔着壳体20的第2内壁25)设置有2列。换言之,插座连接器2具有一对沿着长边方向Y的多个端子10,该一对多个端子10以沿短边方向X对称地相向的方式排列。这些端子10全部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大致U字状的相同的形状(也参照后述的图9等)。例如,插座连接器2使用形成端子10的铜合金等导电性构件和形成壳体20的液晶聚合物(LCP)等树脂,通过一体成形而制作。在典型的例子中,端子10相对于壳体20被嵌件成形。
插座连接器2的壳体20具有沿长边方向Y延伸的一对第1侧壁21以及沿短边方向X延伸的一对第2侧壁22,上述第1侧壁21以及第2侧壁22构成外壁(周壁)。此外,壳体20具有第1内壁24,上述第1内壁24形成为对沿长边方向Y排列的多个端子10的每一个之间进行划分,并沿短边方向X延伸。更详细而言,壳体20具有一对第1内壁24,上述一对第1内壁24设置为在长边方向Y上隔着一个端子10中的位于短边方向X的一方向侧的部分,且从该端子10分离。此外,壳体20具有第2内壁25,上述第2内壁25形成为对以沿短边方向X对称地相向的方式排列的一对多个端子10之间整体进行划分,并沿长边方向Y延伸。
接下来,除了图1之外,进一步参照图2以及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3具体地进行说明。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3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观察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3的剖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3主要具有端子30和保持该端子30的壳体40。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3构成为,多个端子30沿着长边方向Y以等间隔排列,这样沿长边方向Y排列的多个端子30的组在短边方向X上隔着嵌合凹部44设置有2列。换言之,插头连接器3具有一对沿着长边方向Y的多个端子30,该多个端子30以沿短边方向X对称地相向的方式排列。上述端子30全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倒U字状的相同的形状(也参照图3)。例如,这样的插头连接器3使用形成端子30的铜合金等导电性构件和形成壳体40的液晶聚合物(LCP)等树脂,通过一体成形而制作。在典型的例子中,端子30相对于壳体40被嵌件成形。
此外,如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3的壳体40具有沿长边方向Y延伸的一对第1侧壁41以及沿短边方向X延伸的一对第2侧壁42,上述第1侧壁41以及第2侧壁42构成外壁(周壁)。接下来,如图3所示,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形成为被壳体40的第1侧壁41保持,主要具有安装部31、第1腿部32、顶部33以及第2腿部34。安装部31是在插头连接器3的下表面露出,并用于通过焊接将端子30连接于基板的部分。详细而言,安装部31从壳体40的底壁43稍微突出(也参照图1以及图2)。第1腿部32与安装部31连结,从安装部31向上方Z2延伸,顶部33与该第1腿部32连结,第2腿部34与该顶部33连结,从该顶部33向下方Z1延伸。
此处,若插头连接器3与插座连接器2嵌合,则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第1腿部32、顶部33以及第2腿部34插入插座连接器2的由端子10形成的凹陷的部分(后述的嵌合凹部16),并且在插头连接器3的嵌合凹部44插入有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的一部分、和壳体20的第1内壁24以及第2内壁25。此时,在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中,第1腿部32以及第2腿部34各自的接触部32a、34a与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接触,由此实现连接器2、3的端子10、30之间的电连接。上述接触部32a、34a是第1腿部32以及第2腿部34各自中的位于与和第1侧壁41抵接的面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
接下来,参照图4~图9,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2具体地进行说明。图4、图5、图6、图7、图8分别针对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2抽出的一部分,详细而言针对一个端子10及其周边的壳体20的部分,示出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沿着长边方向Y观察的侧视图、沿着嵌合方向Z(详细而言为下方Z2)观察的俯视图、沿着嵌合方向Z(详细而言为上方Z1)观察的仰视图、沿着图6中的VIII-VIII线观察的剖视图。另外,在图5、图6、图7中,局部透视而示出结构要素。此外,图9是从斜上方仅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2的一个端子10的立体图。
如图4、图5、图8、图9所示,在插座连接器2中,端子10具有底部12,上述底部12在下表面具备安装于基板的安装部13。此外,端子10具有第1腿部11,上述第1腿部11构成为与底部12中的短边方向X的一方向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1方向”,以下表述为“X1”。该X1方向相当于在插座连接器2中从外朝向内的方向,具体而言相当于从端子10朝向壳体20的第2内壁25侧的方向。)连结,从底部12向上方Z1延伸,并且能够向X1方向弹性变形。此外,端子10具有第2腿部14,上述第2腿部14构成为与底部12中的和X1方向相反方向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2方向”,以下表述为“X2”。该X2方向相当于在插座连接器2中从内朝向外的方向,具体而言相当于从端子10朝向壳体20的第1侧壁21侧的方向。)连结,从底部12向上方Z1延伸,并且能够向X2方向弹性变形。
第1腿部11基本上不被壳体20保持,但底部12以及第2腿部14被壳体20保持(参照图4、图5、图8)。具体而言,底部12保持于壳体20的底壁23,第2腿部14保持于壳体20的第1侧壁21。在这种情况下,第2腿部14构成为,在长边方向Y上位于两侧的侧面(相当于切断了构成端子10的金属板的剖切面)和位于X2方向侧的背面(与后述的接触部14a相反侧的面)抵接于壳体20的第1侧壁21(参照图4)。
更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在第2腿部14中,在接触部14a的长边方向Y上位于两侧的侧面的一部分14b从夹着该两侧的侧面的壳体20的第1侧壁21的部分21a露出。除此之外,第2腿部14的长边方向Y的长度(宽度)从接触部14a朝向下方Z2变长(也参照图9),但像这样长边方向Y的长度变长的部分的侧面也从壳体20的第1侧壁21露出(也参照图5)。像这样在端子10的第2腿部14中从壳体20的第1侧壁21露出的部分为了在对端子10进行嵌件成形时由模具按压而使用。
此外,在端子10中,第2腿部14中的上方Z1以及X2方向侧的端部15成为从未图示的载体切断了的部分(换言之,引线切割部、载体连接部),该部分在端子10中位于最上方(参照图5、图8、图9)。另外,端子10形成为沿着长边方向Y的第2腿部14的长度比沿着长边方向Y的第1腿部11的长度长(参照图9)。在这种情况下,在底部12的部分,长边方向Y的长度变化,从而产生这样的第1腿部11与第2腿部14的长边方向Y上的长度的不同(参照图7、图9)。
此外,在插座连接器2中,壳体20如上述那样具有一对第1内壁24,上述一对第1内壁24设置为以在长边方向Y上隔着端子10的第1腿部11的方式沿短边方向X延伸,并且从该第1腿部11分离(参照图4)。除此之外,壳体20具有第2内壁25,上述第2内壁25以在X1方向上与端子10的第1腿部11相向的方式将一对第1内壁24之间连结,并沿长边方向Y延伸。
另一方面,在端子10中,第1腿部11、底部12以及第2腿部14形成嵌合凹部16,上述嵌合凹部16具有向下方Z2凹陷的大致U字形状,并且向上方Z1侧开口(参照图5、图8)。若插座连接器2与插头连接器3嵌合,则在这样的端子10的嵌合凹部16插入有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第1腿部32、顶部33以及第2腿部34(参照图3)。此时,在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中,第1腿部11以及第2腿部14各自的接触部11a、14a与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接触,从而实现连接器2、3的端子10、30之间的电连接。上述接触部11a、14a是第1腿部11以及第2腿部14各自中的位于嵌合凹部16侧的面的一部分。
此处,壳体20的第1侧壁21如上述那样与端子10的第2腿部14中的X2方向侧的面抵接,并且由树脂形成,因此能够与端子10的第2腿部14一同沿短边方向X弹性变形。具体而言,在向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的嵌合凹部16插入了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时,插座连接器2中的端子10的第2腿部14以及壳体20的第1侧壁21双方一同同步地向X2方向弹性变形。
另外,只要以壳体20的第1侧壁21进行所希望的弹性变形的方式,换言之以从第1侧壁21以及端子10的第2腿部14对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赋予规定范围内的接触压力的方式,适当地设计该第1侧壁21的短边方向X的长度、嵌合方向Z的长度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以第1侧壁21进行所希望的弹性变形的方式,在沿长边方向Y延伸的第1侧壁21中的多个端子10的第2腿部14之间进一步形成从第1侧壁21的上端部向下方Z2延伸的狭缝。
接着,如图7、图8所示,端子10的安装部13在插座连接器2的下表面露出,为了通过焊接将端子10连接于基板而使用。如上述那样,安装部13由端子10的底部12中的下表面构成。此外,在插座连接器2中,端子10的安装部13的面与壳体20的底面(换句话说底壁23的下表面)构成为共面(特别是参照图8)。
接着,如图4、图5、图6、图8所示,壳体20具有被覆部26,上述被覆部26设置为覆盖端子10中的位于与安装部13相反侧的底部12的部分,换句话说底部12的上表面。具体而言,壳体20以至少覆盖与端子10的底部12和壳体20的底壁23的边界(接缝)对应的两处的部分的方式,针对一个端子10具有分离的两个被覆部26(特别是参照图6)。这样的被覆部26防止向位于端子10的背面侧的安装部13赋予的焊料向表面侧漏出。另外,不限定于使用分离的两个被覆部26,也可以使用连结了它们的一个被覆部。
接下来,参照图10以及图11,对插座连接器2与插头连接器3的嵌合进行说明。图10是沿着长边方向Y观察的嵌合前的连接器2、3(连接器组装体1)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长边方向Y观察的嵌合后的连接器2、3(连接器组装体1)的剖视图。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连接器2、3嵌合时,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第1腿部32、顶部33以及第2腿部34插入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的嵌合凹部16,并且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的第1腿部11和壳体20的第1内壁24以及第2内壁25插入插头连接器3的嵌合凹部44。另外,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嵌合,插座连接器2的嵌合凹部16形成为能够恰当地收容插头连接器3的第1腿部32、顶部33以及第2腿部34的大小,此外,插头连接器3的嵌合凹部44形成为能够恰当地收容插座连接器2的第1腿部11、第1内壁24以及第2内壁25的大小。
在连接器2、3嵌合时,如图11所示,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的第1腿部11从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第1腿部32被按压而如箭头A1所示沿短边方向X(详细而言向X1方向)变形。除此之外,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的第2腿部14从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第2腿部34被按压而如箭头A2所示沿短边方向X(详细而言向X2方向)变形。在这种情况下,插座连接器2的壳体20的第1侧壁21也从抵接的第2腿部14被按压而如箭头A2所示沿短边方向X变形。换句话说,在插座连接器2中,端子10的第2腿部14以及壳体20的第1侧壁21双方一同同步地沿短边方向X变形。
在这样的嵌合状态下,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被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的第1腿部11的欲返回原来的形状的力沿短边方向X(详细而言向X2方向)按压,并且被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的第2腿部14以及壳体20的第1侧壁21的欲返回原来的形状的力沿短边方向X(详细而言向X1方向)按压。由此,能够确保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与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插座连接器2的端子10的第1腿部11的接触部11a以及第2腿部14的接触部14a分别与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第1腿部32的接触部32a以及第2腿部34的接触部34a接触。另外,通过使上述接触部11a、14a、32a、34a的至少任一个以上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提高它们的接触状态下的可靠性。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2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2构成为,端子10具有:底部12,其包含安装于基板等的安装部13;第1腿部11,其构成为与底部12的X1方向侧连结,从该底部12向上方Z1延伸,并且能够向X1方向弹性变形;以及第2腿部14,其构成为与底部12的X2方向侧连结,从该底部12向上方Z1延伸,并且能够向X2方向弹性变形,端子10构成为在由底部12、第1腿部11、第2腿部14形成的嵌合凹部16收容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在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收容于嵌合凹部16时,第1腿部11以及第2腿部14与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接触,壳体20具有沿嵌合方向Z延伸并与端子10的第2腿部14抵接的第1侧壁21,端子10的第2腿部14以及壳体20的第1侧壁21均构成为在向端子10的嵌合凹部16插入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时向X2方向弹性变形。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2,若在端子10的嵌合凹部16插入有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则端子10的第1腿部11沿短边方向X(详细而言向X1方向)弹性变形,并且端子10的第2腿部14以及壳体20的第1侧壁21双方一同同步地沿短边方向X(详细而言向X2方向)弹性变形。由此,从端子10的第1腿部11和端子10的第2腿部14以及壳体20的第1侧壁21双方生成弹力,从而能够对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赋予充分的接触压力,换言之能够强化所赋予的接触压力。因此,即便使插座连接器2小型化,也能够恰当地确保向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赋予的接触压力。因此,例如,即便反复连接器2、3的拆装,也能够继续赋予充分的接触压力,能够确保连接器2、3的端子10、30之间的电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2中,壳体20具有覆盖端子10的与安装部13相反侧(上侧)的底部12的部分的被覆部26。根据这样的壳体20的被覆部26,能够防止向位于端子10的背面侧的安装部13赋予的焊料向表面侧(第1腿部11、第2腿部14等)漏出。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2具有沿着长边方向Y排列的多个端子10,壳体20具有一对第1内壁24,上述一对第1内壁24形成为从与端子10的第1腿部11对应的部分向X1方向延伸,并且以在长边方向Y上隔着第1腿部11的方式从该第1腿部11分离。根据这样的壳体20的第1内壁24,通过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插入,即便第1腿部11沿长边方向Y位移,也能够通过第1腿部11与第1内壁24接触,而抑制第1腿部11在长边方向Y上进一步位移。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插入而在长边方向Y上位移了的第1腿部11与在长边方向Y上邻接的其他端子10的第1腿部11接触。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2具有以在X1方向上对称地相向的方式排列的一对多个端子10,壳体20进一步具有第2内壁25,上述第2内壁25沿长边方向Y延伸,并且形成为在X1方向上与端子10的第1腿部11相向。根据这样的壳体20的第2内壁25,即便第1腿部11由于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插入而向X1方向大幅位移,也能够通过第1腿部11与第2内壁25接触,而抑制第1腿部11向X1方向进一步位移。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插头连接器3的端子30的插入而向X1方向大幅位移了的第1腿部11与在X1方向上邻接的其他端子10的第1腿部11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2中,端子10形成为第2腿部14的长边方向Y的长度比第1腿部11的长边方向Y的长度长。通过像这样使被壳体20保持(换句话说与壳体20的第1侧壁21抵接)的第2腿部14的长边方向Y的长度比没有被壳体20保持的第1腿部11的长边方向Y的长度长,能够有效地强化第2腿部14侧的弹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确保从插座连接器2赋予插头连接器3的接触压力。
[变形例]
接下来,对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插座连接器2中,没有利用壳体20保持端子10的第1腿部11,利用壳体20保持端子10的第2腿部14,具体而言使第2腿部14与壳体20的第1侧壁21抵接,使上述第2腿部14以及第1侧壁21一同弹性变形。然而,在变形例中,也可以是,不利用壳体保持端子的第2腿部,而利用壳体保持端子的第1腿部,具体而言设置供第1腿部抵接的壳体的侧壁,使上述第1腿部以及侧壁一同弹性变形。
此外,在进一步的变形例中,也可以是,利用壳体保持端子的第1腿部以及第2腿部双方,具体而言设置供第1腿部以及第2腿部分别抵接的壳体的侧壁,使上述第1腿部以及第2腿部双方与供它们分别抵接的壳体的侧壁一同弹性变形。针对这样的变形例,参照图12以及图13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12、图13针对从变形例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抽出的一部分详细而言一个端子50及其周边的壳体60的部分,分别示出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沿着长边方向Y观察的侧视图(透视一部分而示出)。如图12、图13所示,在变形例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中,端子50具有:底部52,其在下表面具备安装于基板的安装部53;第1腿部51,其构成为与底部52的X1方向侧连结,从该底部52向上方Z1延伸,并且能够向X1方向弹性变形;以及第2腿部54,其构成为与底部52的X2方向侧连结,从该底部52向上方Z1延伸,并且能够向X2方向弹性变形。
此外,在该插座连接器中,壳体60除了具有与端子50的第2腿部54抵接的第1侧壁61之外,还具有与端子50的第1腿部51抵接的第2侧壁62。由此,在向插座连接器插入了插头连接器时,端子50的第2腿部54以及壳体60的第1侧壁61均向X2方向弹性变形,除此之外,端子50的第1腿部51以及壳体60的第2侧壁62均向X1方向弹性变形。
根据这样的变形例,也从端子50的第1腿部51以及壳体60的第2侧壁62双方、和端子50的第2腿部54以及壳体60的第1侧壁61双方产生弹力,从而能够对插头连接器的端子赋予充分的接触压力,换句话说能够有效地强化赋予的接触压力。因此,即便使插座连接器小型化,也能够更有效地确保对插头连接器赋予的接触压力。
另外,在上述的变形例中,也只要以壳体60的第1侧壁61以及第2侧壁62双方进行所希望的弹性变形的方式,换言之以除了第1侧壁61以及第2侧壁62之外还从端子50的第1腿部51以及第2腿部54对插头连接器的端子赋予规定范围内的接触压力的方式,适当地设计上述第1侧壁61以及第2侧壁62的短边方向X的长度、嵌合方向Z的长度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示出通过一体成形(嵌件成形)而制作插座连接器2的例子,但在变形例中,也可以通过压入而制作插座连接器2。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则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连接器能够在进行电信号的高速传输的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中,利用于通过扁平线缆将基板之间连接等的用途。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端子以及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
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具有:
底部,所述底部包含安装于规定的构件的安装部;
第1腿部,所述第1腿部构成为在与和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侧与所述底部连结,从该底部向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能够向所述第1方向弹性变形;以及
第2腿部,所述第2腿部构成为在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侧与所述底部连结,从该底部向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能够向所述第2方向弹性变形,
所述端子构成为,在由所述底部、所述第1腿部、所述第2腿部形成的嵌合凹部收容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在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收容于所述嵌合凹部时,在所述第1腿部以及所述第2腿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所述壳体至少具有侧壁,所述侧壁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端子的所述第2腿部抵接,
所述端子的所述第2腿部以及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均构成为在向所述端子的所述嵌合凹部插入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时向所述第2方向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的所述底部在所述嵌合方向上的一方向侧具有所述安装部,
所述壳体具有被覆部,所述被覆部在所述嵌合方向上覆盖与所述安装部相反侧的所述底部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具有沿着与所述嵌合方向、所述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端子,
所述壳体具有一对内壁,所述一对内壁形成为从与所述端子的所述第1腿部对应的部分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以在所述第3方向上隔着所述第1腿部的方式从该第1腿部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以在所述第1方向上对称地相向的方式排列的一对所述多个端子,
所述壳体构成为,若将所述内壁作为第1内壁,则进一步具有第2内壁,所述第2内壁形成为沿所述第3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端子的所述第1腿部相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形成为,沿着与所述嵌合方向、所述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的所述第2腿部的长度比沿着所述第3方向的所述第1腿部的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构成为,若将所述侧壁作为第1侧壁,则进一步具有第2侧壁,所述第2侧壁沿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端子的所述第1腿部抵接,
所述端子的所述第1腿部以及所述壳体的所述第2侧壁均构成为在向所述端子的所述嵌合凹部插入所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时向所述第1方向弹性变形。
CN202322598004.1U 2022-10-03 2023-09-25 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9344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9446A JP2024053293A (ja) 2022-10-03 2022-10-03 電気コネクタ
JP2022-159446 2022-10-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4443U true CN220934443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469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98004.1U Active CN220934443U (zh) 2022-10-03 2023-09-2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13466A1 (zh)
JP (1) JP2024053293A (zh)
KR (1) KR20240046845A (zh)
CN (1) CN220934443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1251B2 (ja) 2015-10-01 2019-10-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53293A (ja) 2024-04-15
US20240113466A1 (en) 2024-04-04
KR20240046845A (ko) 202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6466B2 (en) Connector
US71791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US848583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110148B1 (ko) 압접형 콘택트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전기 커넥터
US9161463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8113884B2 (en) Connector
US2005003764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262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615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KR100710447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플러그 컨택트, 및 플러그 커넥터의조립방법
US775373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fitured by upper and lower units
JP5457888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220934443U (zh) 电连接器
EP145314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holddown for ground connection
US779428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figured by wafer having coupling foil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KR102535074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시스템
CN220652406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
JP2004296419A (ja) コネクタ
CN220710667U (zh) 电连接器
WO2023243443A1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215008754U (zh) 连接器
JP2013178915A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