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9426A - 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9426A
CN114819426A CN202210763934.5A CN202210763934A CN114819426A CN 114819426 A CN114819426 A CN 114819426A CN 202210763934 A CN202210763934 A CN 202210763934A CN 114819426 A CN114819426 A CN 114819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rmining
cargo
goods
loading
que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39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19426B (zh
Inventor
文凯
段炼
周波
苗瑞
邹小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qi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Q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Q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Q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39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9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9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9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9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9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3Optimisation of two dimensional placement, e.g. cutting of clothes or woo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6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image moments or centre of grav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根据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针对每一分层队列,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针对车厢的每一分块区域,根据多个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调整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确定所有货物对应的装车方案;根据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通过将高度接近的货物同时放置,以合理利用空间,通过调整多个图层片的位置实现货物的重心接近车辆的重心,再选择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相似的装车方案,实现在保证货物装载量的同时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伴随着网络购物,快递行业的兴起,我国的物流行业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物流行业也会加重温室气体的排放。
现代的物流行业运输物品时,运输的物品种类较多,体积、重量都不相同,在将货物装车时,货物的装车顺序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对装车后货物的重心无法准确把握,存在运输货物时能耗较高的问题。
因此,在保证货物装载数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运输货物时能耗较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在将货物装车时,保证货物装载数量的前提下降低运输货物时能耗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根据所述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同一分层队列中不同货物之间的高度差小于预设值;所述分层系数用于确定所述分层队列的个数;
针对每一分层队列,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其中,所述车厢基于区域划分系数被划分为多个分块区域;每一分块区域在竖直方向上包含多个图层片;
针对车厢的每一分块区域,确定所述分块区域中每一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根据多个图层片的单位高度重量调整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确定所有货物对应的装车方案;
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所述多种装车方案为在不同分层系数和/或所述区域划分系数下确定的;所述评价指标用于表示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
可选的,所述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根据所述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包括:
根据分层系数对各个货物的尺寸进行分层操作以得到多个分层数组;
针对每一货物,确定所述货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所属的分层数组,确定包含尺寸个数最多的分层数组,以确定所述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
可选的,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包括:
针对所述分层队列中的每一货物,获取所述货物对应的基准尺寸,所述基准尺寸为除确定所述分层数组采用的尺寸以外的两种尺寸中数值较大的尺寸;
将所述基准尺寸大于所述分块区域的宽度的每一货物以横向方式置于所述分块区域中的图层片;所述横向方式表示所述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所述分块区域的长边平行;
对于所述基准尺寸小于所述分块区域的宽度的货物,按照所述基准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以竖向方式置于所述图层片的空隙中,以及,当存在剩余货物时,将至少两个剩余货物以横向方式置于所述图层片,直至所述图层片剩余的空隙无法继续放置货物;当还存在剩余货物时,将所述剩余货物放置于新的图层片中;所述竖向方式表示所述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所述分块区域的短边平行。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放置当前分层队列对应的货物后,计算每一图层片的吸收率;所述吸收率表示所述图层片中已使用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若所述图层片的吸收率小于预设值,则将该图层片对应的货物加入到下一分层队列,释放所述图层片所占用的空间并放置下一分层队列中的货物;所述下一分层队列对应的图层片的预设高度大于所述当前分层队列对应的图层片的预设高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车辆的轮胎分布信息,根据所述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
获取车辆运输货物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根据起点位置的海拔高度和终点位置的海拔高度调整所述车辆重心位置;
相应的,所述评价指标包括重心率;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并根据所述重心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可选的,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并根据所述重心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将所述车辆划分为四个象限;
针对每一装车方案,根据每一象限对应的重心率确定方差和均值;
根据所有装车方案的均值和方差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可选的,根据每一象限对应的重心率确定方差和均值,包括:
针对每一象限,确定所述象限对应的分块区域,计算每一分块区域的重心,根据每一分块区域的货物重量以及该分块区域的重心与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该分块区域的重心率,将所述象限的所有分块区域对应的重心率求和得到所述象限对应的重心率;
根据所有象限对应的重心率计算均值和方差。
可选的,根据所述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包括:
若所述轮胎分布信息为轮胎未均匀分布,将轮胎数量多的一侧确定为第一侧,将轮胎数量少的一侧确定为第二侧;
根据第一侧轮胎的放置方式确定第一层对应的两个目标点,根据第一侧轮胎个数、第二侧轮胎个数和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确定第二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第二侧两个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侧两个目标点之间距离的N倍;N表示第一侧轮胎个数与第二侧轮胎个数的商;
根据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和第二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确定车辆重心位置。
可选的,所述评价指标还包括:空间占用率和/或载重率;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还包括:
获取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货物总体积,根据所述货物总体积和车厢体积确定所述空间占用率;
获取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货物总重量,根据所述货物总重量和参考载货重量确定所述载重率;
基于所述重心率、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分别对应的权重值确定最终评分,根据所述最终评分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根据所述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同一分层队列中不同货物之间的高度差小于预设值;所述分层系数用于确定所述分层队列的个数;
处理模块,针对每一分层队列,用于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其中,所述车厢基于区域划分系数被划分为多个分块区域;每一分块区域在竖直方向上包含多个图层片;
位置调整模块,针对车厢的每一分块区域,用于确定所述分块区域中每一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根据多个图层片的单位高度重量调整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确定所有货物对应的装车方案;
方案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所述多种装车方案为在不同分层系数和/或所述区域划分系数下确定的;所述评价指标用于表示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根据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针对每一分层队列,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针对车厢的每一分块区域,根据多个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调整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确定所有货物对应的装车方案;根据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通过将高度接近的货物同时放置,以合理利用空间,通过调整多个图层片的位置实现货物的重心接近车辆的重心,再选择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相似的装车方案,实现在保证货物装载量的同时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一分层队列中货物放置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调整车辆重心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分块区域的重心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四轮车车辆重心位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六轮车车辆重心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六轮车车辆重心位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的结构框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在快递行业,通常需要将多种尺寸不一的货物装载到货车中,货车装车方案确定设备可以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和用户输入的分层系数和区域划分系数来将货物划分为不同的分层队列,同时将车厢划分为不同的分块区域,并按照预设放置规则将货物放置在车厢中,当分层系数和/或区域划分系数不同时,输出不同的装车方案,最后计算每一装车方案的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并将装车方案输出得到装载货物的图纸,使得用户按照图纸进行货物的装载。
货车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而消耗的能源与货物在车辆内的摆放方式有关。在通常情况下,一般由有经验的装车师傅进行货物的装载,装车时随机性很强,无法对重心准确把控。
货车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来克服风的阻力和摩擦力,风的阻力与风阻系数有关,而风阻系数由车辆外形和行驶速度决定,因此无法改变风的阻力。摩擦力主要是滚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系数和重量有关,当滚动摩擦系数不变时,摩擦力是理想的。但是轮胎为非刚性物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轮胎的形状会由圆形变为椭圆。当货物重量不变时,需要尽可能降低每一轮胎的负担,即当负载在每一轮胎上的压力值相同时,车辆的滚动摩擦力最小。
基于上述原理,本申请提供的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通过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同一分层队列中不同货物之间的高度差小于预设值,并将车厢划分为不同的分块区域,将各个分层队列中的货物放置在分块区域以得到图层片,同时,针对每一分块区域,根据分块区域中的每一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来确定图层片的在竖直方向的位置得到一种装车方案,调整分层系数和/或区域划分系数从而得到多种装车方案,通过计算每一装车方案的评价指标来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评价指标表示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通过将高度类似的货物同时放置,以尽可能的合理利用空间,通过调整图层片的位置使得重心接近车辆重心,基于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实现将不同部位载重信息接近的装车方案确定为最终的装车方案,以实现在保证货物装载数量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装置,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装置设置在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上,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为具备计算能力的单元。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根据所述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其中,同一分层队列中不同货物之间的高度差小于预设值;所述分层系数用于确定所述分层队列的个数。
其中,货物的尺寸可以是货物的长度、宽度、高度中的一个数值,也可以是货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这三个数值。分层系数为需要用户手动输入的数值,根据分层系数可以确定将所有货物划分为几个分层队列。
其中,一个分层队列中可以包含至少一个货物。当一个分层队列中包含多个货物时,各个货物的高度差小于预设值,高度差表示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时对应的摆放高度之间的差值。各个货物的高度差小于预设值表示各个货物的摆放高度接近。例如,分层队列1中各个货物的摆放高度均接近5cm;分层队列2中各个货物的摆放高度均接近10cm;分层队列3中各个货物的摆放高度均接近15cm。
步骤S202、针对每一分层队列,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
其中,所述车厢基于区域划分系数被划分为多个分块区域;每一分块区域在竖直方向上包含多个图层片。
在确定所有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后,针对每一分层队列,将该分层队列中的所有货物放置在车厢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一个图层片表示属于同一分层队列的多个货物按照预设摆放方式摆放后形成的一层,图层片的高度为货物的摆放高度。
其中,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车厢内的空间,实现对小体积物品放置的合理性,可以将车厢划分为多个分块区域,在放置每一分层队列中的货物时可以先基于一个分块区域进行放置。
其中,分块区域的划分方式可以通过设置区域划分系数来实现。例如,可以对车厢的长边和短边分别设置区域划分系数。例如,长边对应的区域划分系数为0.5时,表示将长边均匀划分为两部分,当短边对应的区域划分系数也为0.5时,表示将短边也均匀划分为两部分,从而将车厢划分为四个区域。此外,长边或短边对应的划分系数还可以为多个数值,多个数值之和为1,例如当长边对应的划分系数为(0.3,0.5,0.2)时,表示将长边划分为三部分,数值表示该部分对应的长度占总长度的比例。
在将车厢划分为多个分块区域后,可以将每一分层队列中的货物进行按照分块区域进行放置。示例性的,可以先向分块区域1放置货物,在放置时,将一个分层队列中的货物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例如,一个分层队列中的货物对应两个图层片,两个图层片在分块区域上沿竖直方向排列。当一个分块区域被货物填满时,可以继续在其它分块区域放置货物。
步骤S203、针对车厢的每一分块区域,确定所述分块区域中每一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根据多个图层片的单位高度重量调整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确定所有货物对应的装车方案。
当一个分块区域被填满货物时,该分块区域可以包含多个图层片,可以对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上的放置顺序进行调整。
具体的,可以计算每一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单位高度重量是指图层片对应的总重量与图层片的高度的比值。在确定分块区域中各个图层片的单位高度重量后,可以按照单位高度重量进行降序排序,并按照排列的顺序为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放置顺序,即单位高度重量最大的图层片放置在最底层,单位高度重量最小的图层片放置在最顶层。针对每一分块区域的各个图层片均进行上述操作,从而得到一种装车方案。
步骤S204、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其中,所述多种装车方案为在不同分层系数和/或所述区域划分系数下确定的;所述评价指标用于表示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
当分层系数和所述区域划分系数确定时,则装车方案是确定的。因此,通过调整分层系数和区域划分系数,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装车方案。计算每一种装车方案的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从多种装车方案中选择一种装车方案。
其中,评价指标用于衡量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当一个装车方案对应的各个部位的载重信息接近时,例如各个轮胎对应的载重信息接近时,则车辆在运输货物时消耗的能源最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通过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根据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针对每一分层队列,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针对车厢的每一分块区域,根据多个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调整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确定所有货物对应的装车方案;根据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通过将高度接近的货物同时放置,以合理利用空间,通过调整多个图层片的位置实现货物的重心接近车辆的重心,再选择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相似的装车方案,实现在保证货物装载量的同时降低能耗。
可选的,所述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根据所述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包括:
根据分层系数对各个货物的尺寸进行分层操作以得到多个分层数组;针对每一货物,确定所述货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所属的分层数组,确定包含尺寸个数最多的分层数组,以确定所述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
其中,尺寸包括货物的长度、货物的宽度和货物的高度。可以先确定每一货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当货物的数量为M时,则尺寸个数为3M。分层系数为一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分层操作是指:针对每一尺寸对分层系数进行求模和求积的操作。具体的,当获取的尺寸包含37、38、36、26、25、20等数值时,若分层系数为4,则将37对4求模操作以得到数值9,将9与4进行求积操作以得到数值36。对上述数值分别进行求模求积的操作后可以得到36、36、36、24、24、20,则求模求积后的数值相同的尺寸划分为一个分层数组,从而得到多个分层数组,如根据上述各个尺寸可以得到3个分层数组,分别为包含的尺寸为37、38、36的分层数组1,包含尺寸为26、25的分层数组2,以及包含的尺寸为20的分层数组3。
在确定分层数组后,可以根据分层数组确定每一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具体的,针对一个货物来说,确定该货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所属的分层数组,如分别为分层数组1、分层数组2和分层数组3;确定每一分层数组中包含的尺寸个数。如分层数组1中尺寸的个数为3,分层数组2中尺寸的个数为2,分层数组3中尺寸的个数为1,从对应的三个分层数组中确定一个包含的尺寸个数最多的分层数组,此处为分层数组1,则将所述货物划分为对应的分层队列,该分层队列中的货物的摆放高度相似。若在确定该货物属于分层数组1时是根据该货物的长度确定的,则该货物在摆放时以长度对应的边作为摆放高度进行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一个货物对应的分层队列后,需要将该货物对应的另外两个尺寸从对应的分层数组中删除,以根据分层数组中尺寸的个数确定其他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例如,根据一个货物的长度确定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后,将该货物对应的宽度和高度从对应的分层数组中删除。
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将货物划分为不同的分层队列,实现将尽可能多的货物按照相似的摆放高度进行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包括:
针对所述分层队列中的每一货物,获取所述货物对应的基准尺寸,所述基准尺寸为除确定所述分层数组采用的尺寸以外的两种尺寸中数值较大的尺寸;
将所述基准尺寸大于所述分块区域的宽度的每一货物以横向方式置于所述分块区域中的图层片;所述横向方式表示所述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所述分块区域的长边平行;
对于所述基准尺寸小于所述分块区域的宽度的货物,按照所述基准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以竖向方式置于所述图层片的空隙中,以及,当存在剩余货物时,将至少两个剩余货物以横向方式置于所述图层片,直至所述图层片剩余的空隙无法继续放置货物;当还存在剩余货物时,将所述剩余货物放置于新的图层片中;所述竖向方式表示所述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所述分块区域的短边平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一分层队列中货物放置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图中示出了分块区域及货物的平面图。在将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分块区域以形成图层片时,由于已经确定摆放高度,将货物的另外两个尺寸中数值较大的尺寸确定为基准尺寸。基准尺寸小于分块区域的长度,以实现将货物放置在该分块区域。
比较基准尺寸与分块区域宽度的大小,将基准尺寸大于分块区域宽度的货物先放置,在放置时,将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分块区域长边平行。将基准尺寸小于分块区域的长度的所有货物按照上述方式放置,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如图层片1和图层片2。具体的放置方式参见图3步骤1中的货物1至货物4的放置方式。
再将基准尺寸大于分块区域宽度的货物放置完毕后,开始放置基准尺寸小于分块区域的宽度的货物。由于刚刚形成的图层片中可能存在空隙,可以将基准尺寸小于分块区域的宽度的货物以竖向方式放置,即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分块区域短边平行。具体的放置方式参见图3步骤2中的货物5和货物6的放置方式。
当在经过上述步骤1和步骤2对货物的放置后,此时的图层片可能还存在空隙,而分层队列中可能还存在剩余货物,则可以将剩余的货物以横向拼接的方式放置在图层片的空隙中。具体的放置方式参见图3步骤3中的货物7和货物8的放置方式。
经过上述步骤1至步骤3对一个分层队列中的货物进行放置后,若还存在剩余货物,则可以新申请一个图层片来放置货物,直至该分层队列中所有货物放置完毕。
上述生成图层片的方式可以实现合理利用空隙位置,实现在一个图层片中尽可能多的放置货物,提高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放置当前分层队列对应的货物后,计算每一图层片的吸收率;所述吸收率表示所述图层片中已使用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若所述图层片的吸收率小于预设值,则将该图层片对应的货物加入到下一分层队列,释放所述图层片所占用的空间并放置下一分层队列中的货物;所述下一分层队列对应的图层片的预设高度大于所述当前分层队列对应的图层片的预设高度。
其中,将当前分层队列中的所有货物放置完毕时,可以计算每一图层片的吸收率。例如,当前分层队列在放置完毕后形成了三个图层片,如图层片1、图层片2和图层片3,每一图层片的预设高度均为5cm。由于在放置货物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先去填满最先形成的图层片。因此图层片1和图层片2的吸收率可能较高,而图层片3的吸收率可能较低,也就是图层片1和图层片2中空隙较少,而图层片3中的空隙较多。因此,可以计算每一图层片的吸收率,并设置预设值,当计算的吸收率小于预设值时,表示该图层片中空隙较大;当计算的吸收率大于预设值时,表示该图层片的空隙较小。
当一个图层片的吸收率小于预设值时,则可以将该图层片中的货物加入到下一分层队列中,同时释放该图层片所占用的空间,并继续按照上述的货物放置方式放置下一分层队列中的货物。
其中,当在放置下一分层队列中的货物时,可以将新加入的货物以该分层队列对应的预设高度进行放置。例如,当前分层队列的预设高度为5cm,下一分层队列的预设高度为10cm,则若当前分层队列中一个图层片包含3个货物,该图层片的吸收率较小时,可以将这3个货物加入到预设高度为10cm的分层队列中,若原来10cm的分层队列中包含10个货物,则经过上述处理后,10cm的分层队列中包含13个货物,且这3个货物在放置时,将接近10cm的边作为摆放高度进行放置,使得该分层队列形成的图层片的高度为10cm左右。
上述通过计算图层片对应的吸收率来确定将该图层片中的货物是否合并到下一分层队列,实现合理利用空间,提高货物的装载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车辆的轮胎分布信息,根据所述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
获取车辆运输货物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根据起点位置的海拔高度和终点位置的海拔高度调整所述车辆重心位置;
相应的,所述评价指标包括重心率;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并根据所述重心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其中,轮胎分布信息表示轮胎在车辆两侧的数量分布情况,当轮胎分布信息不同时,车辆的重心会有所差异,车辆重心会靠近轮胎数量较多的一侧。
例如,当车厢部分对应6个轮胎时,轮胎的分布情况可能为靠近车头一侧为4个轮胎,靠近车尾一侧为2个轮胎;或者,轮胎的分布情况还可能为靠近车头一侧为2个轮胎,靠近车尾一侧为4个轮胎;当轮胎的个数为4个时,可能为靠近车头和车尾一侧各2个轮胎。针对上述轮胎分布信息,车辆的重心各不相同。因此在获取车辆的轮胎分布信息后,可以根据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
此外,除车辆的轮胎分布信息会影响车辆重心位置以外,车辆在运输货物的过程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的不同可能也会影响重心位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调整车辆重心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由于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的海拔高度可能会不同,这就会存在海拔的落差。当终点位置的海拔高度高度起点位置的海拔高度时,车辆在由起始位置行驶到终点位置的过程,相当于车辆在爬坡。具体的,形成以海拔落差为直角边,以起始位置与终点位置之间的实际距离为斜边的三角形,从而计算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平均行驶角度,根据该角度可以对车辆重心位置进行调整。
具体的,当在根据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为A点(车辆重心位于车厢底部的平面)后,可以确定车辆重心位置与车尾的距离L1,根据平均行驶角度C可以确定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与车尾的距离为L1/cosC,根据该距离可以确定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B。基于海拔高度调整了车辆重心所在的平面。
在确定调整后的车辆重心后,可以基于调整后的车辆重心计算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以为重心率。
具体的,可以计算每一种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此处的重心率可以为车辆不同部位的重心率,根据车辆不同部位的重心率衡量该装车方案的优劣性。示例性的,可以将车辆划分为两个部位,计算靠近车头这一部位的重心率和靠近车尾这一部位的重心率,当两个重心率接近时表示该装车方案较优。
在计算重心率时,可以计算不同部位的重心位置,根据各个部位的重心位置和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重心率。
通过根据轮胎分布信息和车辆行驶过程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确定以及调整车辆重心位置,可以使得确定的车辆重心位置更加准确,从而对于后续的确定每一装车方案的重心率也更加准确,提高了最终的装车方案的准确性。
可选的,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并根据所述重心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将所述车辆划分为四个象限;针对每一装车方案,根据每一象限对应的重心率确定方差和均值;根据所有装车方案的均值和方差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的原理图,如图5所示,车辆重心位置可以将车辆划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针对每一装车方案,计算每一象限的重心率以得到重心率1、重心率2、重心率3和重心率4。在确定四个重心率后,可以计算四个重心率的均值和方差。重心率用于衡量相应象限分布在对应轮胎上的压力。
在确定均值和方差后,可以综合均值和方差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其中,最终的装车方案为均值较小且方差较小的装车方案。均值较小时表示货物重心与车辆重心位置较为接近,稳定性更好;方差较小表示四个象限的重心率较为接近,即分布在每一轮胎上的压力较为均匀,此时车辆的能耗较小。
可选的,可以为均值和方差分别设置权重值,针对每一装车方案计算均值与方差的加权求和以得到加权求和值,将加权求和值最小的装车方案确定为最终的装车方案。
上述方法通过基于计算的各个象限的重心率的均值和方差来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使得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的过程简单、准确度高,便于确定较优的装车方案。
可选的,根据每一象限对应的重心率确定方差和均值,包括:
针对每一象限,确定所述象限对应的分块区域,计算每一分块区域的重心,根据每一分块区域的货物重量以及该分块区域的重心与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该分块区域的重心率,将所述象限的所有分块区域对应的重心率求和得到所述象限对应的重心率;根据所有象限对应的重心率计算均值和方差。
其中,在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方差和均值时,需要先确定每一装车方案中各个象限对应的重心率。如图5所示,每一象限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分块区域,如第二象限包含四个分块区域,数字1至4分别表示分块区域1至分块区域4,分别计算每一分块区域的重心,计算每一分块区域的重心与车辆重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每一分块区域的货物重量(该分块区域内放置的所有货物的总重量)。针对每一分块区域,计算距离与重量的乘积,将该象限内所有分块区域的距离与重量的乘积求和得到该象限对应的重心率。最后根据四个象限的重心率计算均值和方差。
其中,当一个分块区域属于两个象限时,可以将该分块区域划分为更小的两个分块区域,计算该分块区域中货物属于每一象限的面积,通过面积的比例确定每一小分块区域的重量。每一小分块区域的重心的高度不变,可以将原分块区域的重心平移至小分块区域的中心。
可选的,计算每一分块区域的重心,包括:
针对每一分块区域,确定所述分块区域包含的图层片;确定每一图层片对应的预设高度和对应的货物总重量;基于力矩与力臂根据每一图层片的预设高度和对应的货物总重量确定所述分块区域的重心。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分块区域的重心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层片1的预设高度为h1,重量为m1,图层片2的预设高度为h2,重量为m2,图层片3的预设高度为h3,重量为m3。此处认为各个图层片的重量在竖直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在确定某一分块区域的重心时,可以将图层片1和图层片2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其重心O2。具体的,图层片1的重心为O1,图层片2的重心为O3,其中,O1与O3在竖直方向的距离为(h1+ h2)*0.5,设O1与O2之间的距离为x,基于力矩与力臂的关系,得到方程m1*x=m2*((h1+ h2)*0.5-x),通过求解该方程可以确定重心O2在竖直方向的位置。
在确定图层片1和图层片2这一整体的重心O2后,可以继续确定图层片1、图层片2和图层片3作为一个整体的重心O4。此时可以将图层片1、图层片2作为一个图层片,计算O4的过程与上述计算O2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依次重复上述计算,直至计算出该分块区域中所有图层片作为一个整体时对应的重心。基于力矩和力臂的方法确定分块区域的重心具有准确且计算简单的优点。
此外,在计算图层片1、图层片2和图层片3这一整体的重心时,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图层片1的预设高度为h1,重量为m1,图层片2的预设高度为h2,重量为m2,图层片3的预设高度为h3,重量为m3。将各个图层片沿竖直方向划分为单位片段,图层片1的单位片段对应的重量为m1/h1,图层片2的单位片段对应的重量为m2/h2,图层片3的单位片段对应的重量为m3/h3。设重心距离图层片1顶端的距离为x(为x赋不同值),针对每一单位片段,计算各个图层片中每一单位片段与x的距离,将距离与对应的单位片段重量相乘得到每一单位片段对应的乘积,计算位于重心上方各个单位片段的乘积的和,计算重心下方各个单位片段的乘积的和,当计算的两个和越接近时,根据此时对应的x的数值可以确定重心。
上述计算每一象限的重心率同时考虑了每一分块区域的货物重量和分块区域与车辆重心之间的距离,可以衡量货物对对应轮胎的压力。
可选的,根据所述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包括:
若所述轮胎分布信息为轮胎未均匀分布,将轮胎数量多的一侧确定为第一侧,将轮胎数量少的一侧确定为第二侧;
根据第一侧轮胎的放置方式确定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根据第一侧轮胎个数、第二侧轮胎个数和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确定第二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第二侧两个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侧两个目标点之间距离的N倍;N表示第一侧轮胎个数与第二侧轮胎个数的商;
根据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和第二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确定车辆重心位置。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四轮车车辆重心位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轮胎个数为4时,4个轮胎均匀分布在靠近车头的位置和靠近车尾的位置,则将四个轮胎的轮毂所在点确定为目标点,将位于对角线的位置的两个目标点分别连接,得到交点,车厢底部上与确定的交点对应的点即为重心位置。上述为四轮车确定重心位置的方法,对于轮胎数量为其它数值但轮胎分布信息为轮胎均匀分布的车辆,其重心位置的计算方法相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六轮车车辆重心位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当轮胎个数为6个时,轮胎为未均匀分布,先确定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为轮胎数量较多的一侧,第二侧为轮胎数量较少的一侧,当第一侧的轮胎呈前后分布时,将两个轮胎的轮毂位置的中点确定为目标点,即目标点1和目标点2。在确定目标点1和目标点2后,根据目标点1和目标点2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侧轮胎数量确定目标点3和目标点4。其中,目标点3和目标点4之间的距离为目标点1和目标点2之间的距离的N倍,N为第一侧轮胎数量与第二侧轮胎数量的商。如图8所示,第一侧轮胎数量为4,第二侧轮胎数量为2,N为2,则目标点3和目标点4之间的距离为目标点1和目标点2之间距离的2倍。在确定四个目标点后,将位于对角线的目标点相连得到交点,车厢底部上与确定的交点对应的点即为重心位置。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六轮车车辆重心位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当第一侧的轮胎呈左右分布时,将两个轮胎的轮毂位置的中点确定为目标点,即目标点1和目标点2。确定目标点3和目标点4的方法与上述轮胎呈前后分布时的方法相同,最终根据四个目标点确定交点,从而确定重心位置。
上述基于轮胎在车辆两侧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目标点,基于目标点确定重心位置的方法可以简单及准确的确定重心位置,使得确定的重心位置为靠近轮胎数量较多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评价指标还包括:空间占用率和/或载重率;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还包括:
获取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货物总体积,根据所述货物总体积和车厢体积确定所述空间占用率;获取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货物总重量,根据所述货物总重量和参考载货重量确定所述载重率;基于所述重心率、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分别对应的权重值确定最终评分,根据所述最终评分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其中,在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时,除了基于重心率来确定以外,还可以设置其他评价指标,例如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其中,空间占用率表示货物总体积与车厢总体积的比值,可以表示车厢的空间利用率。当空间占用率越大时表示车厢的空间利用率越高,当空间占用率越小时表示车厢的空间利用率越小。载重率表示货物总重量与车辆对应的参考载重量的比值。
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也是衡量装车方案优劣的两个指标,当两个指标越大时表示装载的货物的总体积或总重量越大。因此,可以基于重心率、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来确定一个装车方案对应的最终评分,再基于最终评分来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使得确定的装车方案是综合多个维度来确定的。
具体的,在基于重心率、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分别对应的权重值确定最终评分时,可以为重心率、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分别设置一个权重值,将并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评分。
可选的,重心率可以为四个象限的重心率的平均值。如重心率对应的第一权重值,空间占用率对应第二权重值,载重率对应第三权重值,将重心率的倒数与第一权重值相乘得到第一相乘结果,将空间占用率和第二权重值相乘得到第二相乘结果,将载重率和第三权重值相乘得到第三相乘结果,最后将第一相乘结果、第二相乘结果和第三相乘结果相加得到最终评分。将最终评分值最高的装车方案确定为最终的装车方案。
其中,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第三权重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用户更加关注装载货物的总重量,则使得第三权重值大于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
上述基于重心率、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可以使得确定的最终的装车方案为综合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确定的,在选取装车方案时可以在货物装载量和能源消耗之间进行平衡。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1001,用于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根据所述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同一分层队列中不同货物之间的高度差小于预设值;所述分层系数用于确定所述分层队列的个数;
处理模块1002,针对每一分层队列,用于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按照预设高度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其中,所述车厢基于区域划分系数被划分为多个分块区域;所述图层片的高度为预设高度;所述一个分块区域中在竖直方向上包含多个图层片;
位置调整模块1003,针对车厢的每一分块区域,用于确定所述分块区域中每一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根据所述单位高度重量确定所述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确定所有货物对应的装车方案;
方案确定模块1004,用于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所述多种装车方案为在不同分层系数和/或所述区域划分系数下确定的;所述评价指标用于表示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1001具体用于:
根据分层系数对各个货物的尺寸进行分层操作以得到多个分层数组;
针对每一货物,确定所述货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所属的分层数组,确定包含尺寸个数最多的分层数组,以确定所述货物所述的分层队列。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1002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分层队列中的每一货物,获取所述货物对应的基准尺寸,所述基准尺寸为除确定所述分层数组采用的尺寸以外的两种尺寸中数值较大的尺寸;
将所述基准尺寸大于所述分块区域的宽度的每一货物以横向方式置于所述分块区域中的图层片;所述横向方式表示所述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所述分块区域的长边平行;
对于所述基准尺寸小于所述分块区域的宽度的货物,按照所述基准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以竖向方式置于所述图层片的空隙中,以及,当存在剩余货物时,将至少两个剩余货物以横向方式置于所述图层片,直至所述图层片剩余的空隙无法继续放置货物;当还存在剩余货物时,将所述剩余货物放置于新的图层片中;所述竖向方式表示所述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所述分块区域的短边平行。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
在放置当前分层队列对应的货物后,计算每一图层片的吸收率;所述吸收率表示所述图层片中已使用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若所述图层片的吸收率小于预设值,则将该图层片对应的货物加入到下一分层队列,释放所述图层片并按照下一分层队列的预设高度放置所述货物;所述下一分层队列对应的预设高度大于所述当前分层队列对应的预设高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车辆的轮胎分布信息,根据所述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
获取车辆运输货物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根据起点位置的海拔高度和终点位置的海拔高度调整所述车辆重心位置;
相应的,所述评价指标包括重心率;所述方案确定模块1004具体用于:
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并根据所述重心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可选的,所述方案确定模块1004在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并根据所述重心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时具体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将所述车辆划分为四个象限;针对每一装车方案,根据每一象限对应的重心率确定方差和均值;根据所有装车方案的均值和方差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可选的,所述方案确定模块1004在根据每一象限对应的重心率确定方差和均值时,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象限,确定所述象限对应的分块区域,计算每一分块区域的重心,根据每一分块区域的货物重量以及该分块区域的重心与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该分块区域的重心率,将所述象限的所有分块区域对应的重心率求和得到所述象限对应的重心率;根据所有象限对应的重心率计算均值和方差。
可选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轮胎分布信息为轮胎未均匀分布,将轮胎数量多的一侧确定为第一侧,将轮胎数量少的一侧确定为第二侧;
根据第一侧轮胎的放置方式确定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根据第一侧轮胎个数、第二侧轮胎个数和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确定第二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第二侧两个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侧两个目标点之间距离的N倍;N表示第一侧轮胎个数与第二侧轮胎个数的商;
根据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和第二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确定车辆重心位置。
可选的,所述方案确定模块1004在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时,具体用于:
获取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货物总体积,根据所述货物总体积和车厢体积确定所述空间占用率;获取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货物总重量,根据所述货物总重量和参考载货重量确定所述载重率;基于所述重心率、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分别对应的权重值确定最终评分,根据所述最终评分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装置,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110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102;
其中,所述存储器11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执行,以使所述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可选地,存储器11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1101集成在一起。
本实施例提供的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的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前述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电子设备或主控设备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根据所述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同一分层队列中不同货物之间的高度差小于预设值;所述分层系数用于确定所述分层队列的个数;
针对每一分层队列,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其中,所述车厢基于区域划分系数被划分为多个分块区域;每一分块区域在竖直方向上包含多个图层片;
针对车厢的每一分块区域,确定所述分块区域中每一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根据多个图层片的单位高度重量调整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确定所有货物对应的装车方案;
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所述多种装车方案为在不同分层系数和/或所述区域划分系数下确定的;所述评价指标用于表示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根据所述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包括:
根据分层系数对各个货物的尺寸进行分层操作以得到多个分层数组;
针对每一货物,确定所述货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所属的分层数组,确定包含尺寸个数最多的分层数组,以确定所述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包括:
针对所述分层队列中的每一货物,获取所述货物对应的基准尺寸,所述基准尺寸为除确定所述分层数组采用的尺寸以外的两种尺寸中数值较大的尺寸;
将所述基准尺寸大于所述分块区域的宽度的每一货物以横向方式置于所述分块区域中的图层片;所述横向方式表示所述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所述分块区域的长边平行;
对于所述基准尺寸小于所述分块区域的宽度的货物,按照所述基准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以竖向方式置于所述图层片的空隙中,以及,当存在剩余货物时,将至少两个剩余货物以横向方式置于所述图层片,直至所述图层片剩余的空隙无法继续放置货物;当还存在剩余货物时,将所述剩余货物放置于新的图层片中;所述竖向方式表示所述货物的基准尺寸对应的边与所述分块区域的短边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放置当前分层队列对应的货物后,计算每一图层片的吸收率;所述吸收率表示所述图层片中已使用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若所述图层片的吸收率小于预设值,则将该图层片对应的货物加入到下一分层队列,释放所述图层片所占用的空间并放置下一分层队列中的货物;所述下一分层队列对应的图层片的预设高度大于所述当前分层队列对应的图层片的预设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车辆的轮胎分布信息,根据所述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
获取车辆运输货物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根据起点位置的海拔高度和终点位置的海拔高度调整所述车辆重心位置;
相应的,所述评价指标包括重心率;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并根据所述重心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确定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重心率,并根据所述重心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包括:
根据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将所述车辆划分为四个象限;
针对每一装车方案,根据每一象限对应的重心率确定方差和均值;
根据所有装车方案的均值和方差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一象限对应的重心率确定方差和均值,包括:
针对每一象限,确定所述象限对应的分块区域,计算每一分块区域的重心,根据每一分块区域的货物重量以及该分块区域的重心与调整后的车辆重心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该分块区域的重心率,将所述象限的所有分块区域对应的重心率求和得到所述象限对应的重心率;
根据所有象限对应的重心率计算均值和方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轮胎分布信息确定车辆重心位置,包括:
若所述轮胎分布信息为轮胎未均匀分布,将轮胎数量多的一侧确定为第一侧,将轮胎数量少的一侧确定为第二侧;
根据第一侧轮胎的放置方式确定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根据第一侧轮胎个数、第二侧轮胎个数和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确定第二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第二侧两个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侧两个目标点之间距离的N倍;N表示第一侧轮胎个数与第二侧轮胎个数的商;
根据第一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和第二侧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确定车辆重心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标还包括:空间占用率和/或载重率;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还包括:
获取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货物总体积,根据所述货物总体积和车厢体积确定所述空间占用率;
获取每一装车方案对应的货物总重量,根据所述货物总重量和参考载货重量确定所述载重率;
基于所述重心率、空间占用率和载重率分别对应的权重值确定最终评分,根据所述最终评分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
10.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每一货物的尺寸,根据所述尺寸和分层系数确定各个货物所属的分层队列;同一分层队列中不同货物之间的高度差小于预设值;所述分层系数用于确定所述分层队列的个数;
处理模块,针对每一分层队列,用于将该分层队列中的各个货物放置在车厢的至少一个分块区域中以形成至少一个图层片;其中,所述车厢基于区域划分系数被划分为多个分块区域;每一分块区域在竖直方向上包含多个图层片;
位置调整模块,针对车厢的每一分块区域,用于确定所述分块区域中每一图层片对应的单位高度重量,根据多个图层片的单位高度重量调整各个图层片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确定所有货物对应的装车方案;
方案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种装车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确定最终的装车方案;所述多种装车方案为在不同分层系数和/或所述区域划分系数下确定的;所述评价指标用于表示车辆不同部位的载重信息。
11.一种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货物装车方案确定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763934.5A 2022-07-01 2022-07-01 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819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3934.5A CN114819426B (zh) 2022-07-01 2022-07-01 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3934.5A CN114819426B (zh) 2022-07-01 2022-07-01 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9426A true CN114819426A (zh) 2022-07-29
CN114819426B CN114819426B (zh) 2022-12-09

Family

ID=8252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3934.5A Active CN114819426B (zh) 2022-07-01 2022-07-01 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942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0828A (zh) * 2023-03-28 2023-06-23 人维自动化(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货品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46743A (zh) * 2023-07-24 2023-10-27 北京朗信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吨包装车系统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1149A2 (en) * 2011-04-12 2012-10-17 Robert Bosch Gmbh Vehicle dynamic control systems with center of gravity compensation based on cargo information
CN110097315A (zh) * 2019-04-24 2019-08-06 网易无尾熊(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容器确定方法、容器确定装置、介质和计算设备
CN110175404A (zh) * 2019-05-27 2019-08-27 上海维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货物装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076946A (zh) * 2020-01-02 2020-04-28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车辆轮距、轮宽、轴距、位姿、质心自动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316029A (zh) * 2019-03-13 2020-06-1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重心配平的方法、云台及客户端
WO2020131622A1 (en) * 2018-12-19 2020-06-25 Udelv Inc. Cargo systems for use with vehicles, such as autonomous delivery vehicles
CN111445083A (zh) * 2020-04-02 2020-07-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大型运输机转场运输装载方法
CN111693128A (zh) * 2019-03-13 2020-09-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控制重量分布的方法
CN111768151A (zh) * 2020-06-28 2020-10-13 战马物流(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装车用车辆装载方法及系统
CN112434893A (zh) * 2021-01-28 2021-03-02 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装车垛型逐层最优设计方法
CN113135290A (zh) * 2021-05-14 2021-07-20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航空运输的物品摆放方法和装置
CN113722921A (zh) * 2021-09-02 2021-11-30 江苏智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装载系统及方法
CN114091740A (zh) * 2021-11-09 2022-02-25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箱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384545A (zh) * 2021-12-01 2022-04-2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货物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4677065A (zh) * 2022-05-27 2022-06-28 深圳市海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1149A2 (en) * 2011-04-12 2012-10-17 Robert Bosch Gmbh Vehicle dynamic control systems with center of gravity compensation based on cargo information
WO2020131622A1 (en) * 2018-12-19 2020-06-25 Udelv Inc. Cargo systems for use with vehicles, such as autonomous delivery vehicles
CN111693128A (zh) * 2019-03-13 2020-09-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控制重量分布的方法
CN111316029A (zh) * 2019-03-13 2020-06-1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重心配平的方法、云台及客户端
CN110097315A (zh) * 2019-04-24 2019-08-06 网易无尾熊(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容器确定方法、容器确定装置、介质和计算设备
CN110175404A (zh) * 2019-05-27 2019-08-27 上海维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货物装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076946A (zh) * 2020-01-02 2020-04-28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车辆轮距、轮宽、轴距、位姿、质心自动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445083A (zh) * 2020-04-02 2020-07-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大型运输机转场运输装载方法
CN111768151A (zh) * 2020-06-28 2020-10-13 战马物流(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装车用车辆装载方法及系统
CN112434893A (zh) * 2021-01-28 2021-03-02 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装车垛型逐层最优设计方法
CN113135290A (zh) * 2021-05-14 2021-07-20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航空运输的物品摆放方法和装置
CN113722921A (zh) * 2021-09-02 2021-11-30 江苏智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装载系统及方法
CN114091740A (zh) * 2021-11-09 2022-02-25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箱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384545A (zh) * 2021-12-01 2022-04-2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货物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4677065A (zh) * 2022-05-27 2022-06-28 深圳市海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NNI HUANG,ETC: "Three-dimensional Loading Method of Railway Container Under Complex Constraints", 《2021 IEE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ICFTIC)》 *
吕雪菊 等: "基于自适应空间划分策略的三维装箱问题", 《系统工程》 *
黄涛 等: "基于重心约束的航空货运装载优化",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0828A (zh) * 2023-03-28 2023-06-23 人维自动化(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货品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80828B (zh) * 2023-03-28 2023-09-01 人维自动化(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货品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46743A (zh) * 2023-07-24 2023-10-27 北京朗信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吨包装车系统
CN116946743B (zh) * 2023-07-24 2024-03-15 北京朗信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吨包装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9426B (zh) 2022-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19426B (zh) 货物装车方案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75405B (zh) 车辆装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9948991A (zh) 一种智能装箱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75402A (zh) 车辆零部件装载方法及系统
CA2340823A1 (en) Pricing and costing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KR20130020343A (ko) 컨테이너에서의 무게중심을 고려한 박스 적재 방법
CN112434893A (zh) 一种装车垛型逐层最优设计方法
CN110853004A (zh) 一种零担货物智能形状识别优化装箱方法及装置
CN112926808A (zh) 物流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35290B (zh) 适用于航空运输的物品摆放方法和装置
CN111445180A (zh) 货运车辆中货物摆放方式的优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932595A (zh) 一种运输车辆评价方法及设备
CN116266363A (zh) 物品体积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44019B (zh) 一种面向智能船舶的集装箱货物配载方法及系统
CN115496453B (zh) 货物配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0428247C (zh) 一种装船时减少集装箱翻箱量的优化方法
CN111461395A (zh) 临时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和系统
CN115829431A (zh) 基于优化分支限界法的电力物资配送调配方法
CN116579691A (zh) 一种集装箱货物装载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1135464B1 (ko) 컨테이너 최적 배치 선정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Wang et al. A new dynamic shape adjustment and placement algorithm for 3D yard allocation problem with time dimension
CN115660556A (zh) 一种用于电商仓库的拣货方法与系统
CN113449208B (zh) 空间查询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684626A (zh) 规整物体的三维装箱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181336A1 (ja) 配送支援システム、配送支援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5

Address after: 518083 Room 107, Building A2, Zone B, Songbai Industrial Park, Minghuan East Road, Shangcun Communit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Haiqing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treet, Wutong Development Zone, Taihua Indus Industrial Park 8, 3 floor.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HIVT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