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1907A -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1907A
CN114811907A CN202210246209.0A CN202210246209A CN114811907A CN 114811907 A CN114811907 A CN 114811907A CN 202210246209 A CN202210246209 A CN 202210246209A CN 114811907 A CN114811907 A CN 114811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vaporator
damper
auxiliary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62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11907B (zh
Inventor
刘青健
张标
唐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62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1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1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1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1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1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for maintaining constant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接收到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通过风门控制系统切换风门的工作状态,使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或部分通过蒸发器换热;当室温风部分与蒸发器换热时,其未与蒸发器换热的室温风与已和蒸发器换热的空气在蒸发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或出风口处交汇。室温风进入空调后,部分气流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后向出风口方向继续流动,剩余的气流直接通过辅助风道越过蒸发器向出风口方向继续流动,二者在蒸发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或者出风口处进行交汇,在保证蒸发器正常换热的同时,保证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出风量满足室内空气充分循环流动的要求,以使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需要开发小冷量的空调,以前的卧室一匹机即2.2kw,但 由于被动房的保温性能做的特别好,其阻隔外部热量/冷量传到只室 内,故需要开发500w-1800w的单元机,但由于量小,重新开发一种 新平台,投入较大。
同时,小功率机器的蒸发器小,所需要的风量也小,小风量对室内的空气 扰动小,使室内热量不均匀,引发用户不适。若强行增加风量的话会使温度在 制热时温度低于舒适温度,在制冷时温度高于舒适温度。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包括送风通道,送风通道与进风口、出风口连通,送 风通道内部设置有蒸发器,蒸发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辅助风道,辅助风道上设 置有风门,风门连接有风门控制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控制空调切换工作模式,通过风门控制系 统切换风门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和 第四状态,使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或部分通过蒸发器换热;
当室温风部分与蒸发器换热时,其未与蒸发器换热的室温风与已和蒸发器 换热的空气在蒸发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上或出风口处交汇。
优选的,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混风模式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 风门切换为第一状态,将风门全部打开,进入辅助风道的空气可以经过辅助风 道的出风口进入室内,以及进入送风风道与经过蒸发器换热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室 内。
优选的,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除湿模式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 风门切换为第二状态,将风门全部封闭,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通 过蒸发器换热,并经过出风口进入室内。
优选的,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热模式时,判断此时环境温度 是否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当满足第一阈值条件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切换 为第二状态,风门全部关闭,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通过蒸发器换 热后进入室内;当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切换为第一 状态,风门全部打开,进入辅助风道的空气可以经过辅助风道的出风口进入室 内,以及进入送风风道后与经过蒸发器换热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
优选的,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冷模式时,当风门控制系统进 一步接收到直吹模式信号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切换至第三状态,风门隔 断辅助风道,并在隔断处的靠近进风口的一端与送风风道连通,进入辅助风道 的室温风通过风门流入送风风道,并与经过蒸发器换热的空气混合后,经出风 口流入室内。
优选的,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冷模式时,判断此时的环境温 度是否满足第二阈值条件,当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切 换至第四状态,风门导通辅助风道,并隔断辅助风道和送风风道的连通,流经 辅助风道的室温风和经过蒸发器换热的空气在空调的出风口处混风。
优选的,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冷模式时,判断此时的环境温 度与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是否满足第二阈值,当不满足第二阈值时,风门控制系 统控制风门切换至第二状态,风门全部关闭,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 部通过蒸发器换热后进入室内。
优选的,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冷模式时,当此时的环境温度 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切换至第二状态,风门全部关 闭,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通过蒸发器换热后进入室内。
优选的,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用户对应制冷模式时,风门控制系统进一 步接收到空气扰动信号,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切换为第一状态,将风门全部 打开,进入辅助风道的空气可以经过辅助风道的出风口进入室内,以及进入送风 风道与经过蒸发器换热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
空调,用于实现以上空调控制方法。
优选的,空调包括:
送风风道,送风风道与进风口、出风口连通;
蒸发器,其设置在送风通道内部,蒸发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辅助风道;
风门控制系统,
风门,设置在辅助风道内,且风门与风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风门控制系 统控制风门阻断/连通辅助风道,或阻断/连通辅助风道与送风风道之间的通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内设有风门控制系统,且空调包括 送风风道和设于送风风道内的蒸发器,送风风道与空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 蒸发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辅助风道,辅助风道内设置有风门,且风门与风门控 制系统相连接,通过控制风门控制系统能否调节风门的工作状态;空调控制方 法包括:基于接收到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控制空调切换工作模式,通过风门 控制系统切换风门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 状态和第四状态,使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或部分通过蒸发器换热; 当室温风部分与蒸发器换热时,其未与蒸发器换热的室温风与已和蒸发器换热 的空气在蒸发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或出风口处交汇。通过设立辅助风道,室温 风进入空调室内机后部分气流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后向出风口方向继续流动, 剩余的气流直接通过辅助风道越过蒸发器向出风口方向继续流动,并可以在蒸 发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或者出风口处两种气流进行交汇,在保证蒸发器正常 换热的同时,保证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出风量满足室内空气充分循环流动的要求, 以使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空调室内机又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空调室内机又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空调室内机又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空调室内机又另一实施例的风门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空调室内机的风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送风模式下的空调控制流程图;
图15是除湿模式下的空调控制流程图;
图16是制热模式下的空调控制流程图;
图17是制冷模式下的空调控制流程图;
以上图中:
外壳1;
进风口11、出风口12、送风通道13;
蒸发器2;
风机3;
辅助风道4;
辅助出风口41;辅助进风口42;辅助进风段43;辅助出风段44;
连通处45;风门46;
进风区段101、出风区段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 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 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 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 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 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 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 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 膨胀和蒸发,并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压缩机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 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 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 媒。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 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 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室外蒸发器和室外风机的部 分,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蒸发器和室内风机的部分,并且节流装置(如毛细管 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蒸发器和室外蒸发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蒸发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 器执行制热模式,当蒸发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蒸发器和室外蒸发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 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蒸发器(在室内机中,此时为蒸 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蒸发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 吹出的风经过蒸发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 机加压后,在室外蒸发器(在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 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 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 进入蒸发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 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蒸发器(此 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 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参照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其用于连接空调 器的室外机,包括外壳1、蒸发器2、设在外壳1内的风机3,其中:外壳1上 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外壳1中设置有送风通道13,送风通道13位于 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送风通道13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连通;蒸发 器2设置在送风通道13中;风机3用于驱动从进风口11引入的空气经由送风 通道13输送并从出风口12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蒸发器2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辅助风道4,辅助风道4上 设置有风门46,风门46连接有风门控制系统,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46的工 作状态,可以实现辅助风道4是否导通,或者辅助风道4和送风通道13之间是 否连通,以实现通过进风口11进入空调室内机内部的空气是否全部经过蒸发器 2换热,当部分经过蒸发器2换热时,将未经过蒸发器2换热的室温风与可经过 换热器换热的空气在未流入或者初流入室内时进行交汇混合,保证室内温度分 布均匀,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而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蒸发器2将送风通道13分隔为进风区段101和出风区段102。风机3通电启动后,室内空气经由进风口11进入到送风 通道13内,气流将输送至蒸发器2的前端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前端是蒸发 器2靠近进风口11的方向。
气流流动至蒸发器2的前端后,部分气流将穿过蒸发器2并与蒸发器2中 流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进而实现对穿过蒸发器2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 换热后的空气进入到出风区段102。
由于辅助风道4设置有辅助进风口42以直接连通进风区段101和出风区段 102,剩余的气流则直接从辅助进风口42进入到出风区段102。
这样,对于风机3启动后产生的气流,无需全部与蒸发器2进行热交换, 更重要的是,从辅助进风口42输出的气流能够有效地增大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出 风量。从而使得室内的空气能够充分的循环流动,进而确保室内热量分布均匀。
通过在外壳的送风通道13中设置辅助风道4,辅助风道4一方面用于辅助 将蒸发器2安装固定在送风通道13中,另一方面辅助风道4上形成有辅助进风 口42,辅助进风口42位于蒸发器2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进而风机3驱动气 流在送风通道13中流动时,部分气流与蒸发器2进行热交换后向出风口12方 向继续流动,而剩余的气流则直接通过辅助进风口42越过蒸发器2向出风口12 方向继续流动,这样,便可以保证蒸发器2正常换热的同时,保证空调室内机 的整体出风量满足室内空气充分循环流动的要求,以使得室内温度分布均匀, 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进风口42为沿蒸发器2长度方向或宽度方 向延伸布置的条形孔。
具体的,辅助进风口42设计成条形结构,进而可以有效的增大出风面积, 更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出风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3,从辅助进风口42输出的空气与经 由蒸发器2换热后的空气在出风区段102内混合。
具体的,对于送风通道13输送的气流,部分气流与蒸发器2进行换热,剩 余部分气流则不经过蒸发器2换热。而换热后的气流与剩余的气流进入到送风 通道13的出风区段102后,两股气流将在出风区段102内进行混合,这样,混 合后的气流从出风口12输出后,能够使得气流更加柔和,以减少直吹出风口12 输出的气流导致用户不适的情况发生,更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3,风机3可以安装在出风区段102 处,具体的,风机3位于出风区段102以使得辅助风道4位于风机3的进风侧, 风机3启动后,将在风机3的进风侧形成负压,进而使得外界空气进入到送风 通道13内。其中,为了确保蒸发器2能够充分换热,则可以将风机3的进口靠 近蒸发器2布置,以确保蒸发器2能够获得足够的气流量进行充分的换热。
,其中,对于风机3的具体结构形式,则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的种类特性进 行选择。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为离心机或贯流风机,当风机3采用离心风机时, 则可以根据蒸发器2的长度尺寸对应的配置有多个离心风机,进而满足送风的 要求。当风机3采用贯流风机时,贯流风机则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进而使得风机3输出的气流均匀分布,以提高气流量分布均匀性。
在本发明中,辅助风道4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两个,具体而言,在实际应用 中,通过合理配置风道面积、阻力、形状等,使通过蒸发器2的风量和通过辅 助风道4的风量进行合理分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风,3可以安装在进风区段101。
具体的,风机3安装在外壳1内部并位于进风区段101内,风机3启动后, 将朝向出风口12方向吹风。其中,风机3吹出的气流直接朝向蒸发器2和辅助 进风口42,以确保气流顺畅的流动。风机3的出风方向可以朝向蒸发器2,以 确保有足够的气流量与蒸发器2进行热交换,进而确保换热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7,需要说明的是,图5-7以风机3安 装在进风区段101,且辅助风道4设置为一个为例,但本发明涉及方案并不仅限 于此。可以将上述辅助风道4设置为辅助进风口42、辅助进风段43和辅助出风 段44以及辅助出风口1241,在辅助进风段43和辅助出风段44之间通过与送风 通道13有一个连通口,风门46设置在该连通口处,可以通过风门46的工作状 态控制进入辅助风道4的室温风的流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11,可以进一步将风门46设置为可以 沿着辅助风道4的内部转动的导风部件,该导风部件通过转动实现辅助风道4 的导通和阻断,或者辅助风道4和送风风道之间连通和阻断,以实现风门46的 不同工作状态。
具体的,参考图8,当风门46朝下时,为风门46的第三状态,此时,辅 助风道4的进风段和送风风道连通,使辅助风道4中的室温风可以进入蒸发器2 的靠近出风口12的一侧。参考图9,当风门46朝出风口12的方向时,为风门 46的第四状态,此时,辅助风道4的进风段和出风段连通,室温风经过进风段 和出风段直接进入室内。参考图,10,此时风门46关闭,该状态为风门46的第 二状态,当风门46阻断进风段和出风段,以及进风段和送风通道13,此时,通 过进风口11进入空调室内机的室温风,均通过蒸发器2换热后,经出风口12 流入室内。参考图,11,此时风门46打开,该状态为风门46的第一状态,此时 风门46连通辅助通道的进风段和出风段,通过辅助风道4的进风段和送风风道 连通。
在本发明中,辅助风道4可以设置在蒸发器2的上部或/和下部,即进风区 段101或出风区段102。当辅助风道4设置在蒸发器2的下部时,辅助风道会出 现冷凝水,可以利用辅助进风口的气流辅助解决冷凝水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蒸发器2而言,采用倾斜布置的方式,即 蒸发器2倾斜布置在送风通道13中。
具体的,蒸发器2倾斜布置在送风通道13内,以实现在较小体积内,增大 蒸发器2的换热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2,风门控制系统包括主控MCU,两 个驱动芯片,两个驱动芯片分别连接设置在两个风门46的驱动部件,并控制两 个所述风门46的状态变化同步。
具体的,通过选用62003驱动芯片设计两路风门控制电路,由主控MCU 的IO-1、IO-2、IO-3、IO-4引脚进行控制信号输出,对两个风门步进电机进行 同开同关控制,以便确保风门开关速度和角度保持同步。
同时,主控MCU还可以连接风机控制回路、室内-室外通讯回路、室内- 线控通讯回路以及其他功能回路,辅助空调其他功能工作,并进行一定的拓展。
基于上述空调,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参考图13,包括以下步 骤:
基于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控制空调切换工作模式,通过风门控制系 统切换风门46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 和第四状态,使通过进风口11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或部分通过蒸发器2换热;
当室温风部分与蒸发器2换热时,其未与蒸发器2换热的室温风与已和蒸 发器2换热的空气在蒸发器2靠近出风口12的位置上或出风口12处交汇。
通过上述步骤,使空气通过该辅助风道,通过该风道的空气未被加冷/热, 在出风区段102与经过蒸发器的经过加冷/热的空气在空调内部进行混合,然后 由出风口吹出。增加的空气使总风量增加,增加了室内空气的扰动,提高了室 内温度均匀度,提高舒适性。
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进行强效制冷或制热时,则需要减少气流不经 过蒸发器2直接输出,为此,则可以通过所述风门46来控制辅助进风口42的 开关度,进而调节换热气流的流量。
其中,对于辅助进风口42而言,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辅助进风口42。 例如:可以在蒸发器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辅助进风口42。
具体的,多个辅助进风口42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出风量,而将辅助 进风口42分别配置在蒸发器2的上方和下方,可以在制冷和制热时,进行对应 的气流控制和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4,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混 风模式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46切换为第一状态,将风门46全部打开, 进入辅助风道4的空气可以经过辅助风道4的出风口12进入室内,以及进入送风 风道与经过蒸发器2换热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此时,空调室内机风阻最凶 啊,同风量下所需风扇转速低,送风效率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5,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除 湿模式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46切换为第二状态,将风门46全部封闭, 通过进风口11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通过蒸发器2换热,并经过出风口12进 入室内。此时,可以保证风量完全通过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充分对空气进行 除湿处理。
在制热模式下,经由蒸发器2换热的空气形成热空气,热空气的比重较轻。 同样的,为了增大送风距离,则可以将蒸发器2下方的辅助进风口42通过风门 46关闭,而打开蒸发器2上方的辅助进风口42。这样,蒸发器2换热后的热空 气位于辅助进风口42输出的空气的下方,利用室温空气对热空气进行下压以延 长送风距离,以提高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6,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 热模式时,判断此时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当满足第一阈值条件时, 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46切换为第二状态,风门46全部关闭,通过进风口11 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通过蒸发器2换热后进入室内;当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 时,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46切换为第一状态,风门46全部打开,进入辅助 风道4的空气可以经过辅助风道4的出风口12进入室内,以及进入送风风道与经 过蒸发器2换热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由于制热量小风量小送风距离短,将 风门46全部打开,使上层室温风压着下层热风,提高送风距离,达到减小热风向上飘的效果。
具体而言,可以将第一阈值条件设置为,当前环境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之 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当满足第一阈值条件时,空调为快速暖房模式,对应 风机的第二状态,当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时,空调为维持室温模式,对应风机 的第一状态。
在制冷模式下,经由蒸发器2换热的空气形成冷空气,冷空气的比重较大, 为了增大送风距离,则可以将蒸发器2上方的辅助进风口42通过风门46关闭, 而打开蒸发器2下方的辅助进风口42。这样,辅助进风口42输出的空气位于蒸 发器2换热后的冷空气下方,利用室温空气来延长冷空气的送风距离,以提高 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性。
在本申请中,空调的制冷模式至少包括直吹模式、快速冷房模式、空气扰 动模式以及维持室温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7,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 冷模式时,当风门控制系统进一步接收到直吹模式信号时,此时空调为直吹模 式,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46切换至第三状态,风门46隔断辅助风道4,并在 隔断处的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与送风风道连通,进入辅助风道4的室温风通过 风门46流入送风风道,并与经过蒸发器2换热的空气混合后,经出风口12流 入室内。
通过上述步骤可使冷风和室温风在室内机内混合,形成温度较高的混风, 混风吹到人体上增加舒适感,避免过冷风吹到人体表面不舒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冷模式时, 判断此时的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第二阈值条件。
当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此时空调为维持室温模式,风门控制系统控制风 门46切换至第四状态,风门46导通辅助风道4,并隔断辅助风道4和送风风道 的连通,流经辅助风道4的室温风和经过蒸发器2换热的空气在空调的出风口 12处混风。此模式下,使冷风和室温风在室内机外侧形成混风,可以更好的维 持室内温度,同时可以避免产生凝露现象。
当此时的环境温度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此时空调为快速冷房模式,风 门控制系统控制风门46切换至第二状态,风门46全部关闭,通过进风口11进 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通过蒸发器2换热后进入室内,以充分保证空气全部流经 换热器进行制冷降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用户对应制冷模式时, 风门控制系统进一步接收到空气扰动信号,此时空调为空气扰动模式,风门控 制系统控制风门46切换为第一状态,将风门46全部打开,进入辅助风道4的 空气可以经过辅助风道4的出风口12进入室内,以及进入送风风道与经过蒸发器 2换热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此模式下,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的阻力最小,用同 等的风力可以将气流推向更远,在制冷的同时加大空气扰动时,可以提高风量 以提高室内空气扰动量。
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基于在空调的送风通道13内部设置 辅助风道4,使从进风口11进入空调内部的室温风,部分通过蒸发器2换热, 另一部分通过辅助风道4越过蒸发器2不与其进行换热,并在出风区段102与 经过蒸发器2换热的空气交汇混合,混合后的气流从出风口12输出后,能够使 得气流更加柔和,以减少直吹出风口12输出的气流导致用户不适的情况发生, 保证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更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 验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 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 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 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送风通道,送风通道与进风口、出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内部设置有蒸发器,蒸发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上设置有风门,所述风门连接有风门控制系统,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接收的用户模式设定信号,控制空调切换工作模式,通过所述风门控制系统切换所述风门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至少包括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使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或部分通过蒸发器换热;
当所述室温风部分与所述蒸发器换热时,其未与蒸发器换热的室温风与已和蒸发器换热的空气在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或所述出风口处交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的所述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混风模式时,所述风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切换为第一状态,将所述风门全部打开,进入所述辅助风道的空气可以经过辅助风道的出风口进入室内,以及进入所述送风风道与经过蒸发器换热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的所述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除湿模式时,所述风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切换为第二状态,将所述风门全部封闭,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通过蒸发器换热,并经过所述出风口进入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的所述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热模式时,判断此时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当满足所述第一阈值条件时,所述风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切换为第二状态,所述风门全部关闭,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通过蒸发器换热后进入室内;当不满足所述第一阈值条件时,所述风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切换为第一状态,所述风门全部打开,进入所述辅助风道的空气可以经过辅助风道的出风口进入室内,以及进入所述送风风道与经过蒸发器换热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的所述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冷模式时,当所述风门控制系统进一步接收到直吹模式信号时,所述风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切换至第三状态,所述风门隔断所述辅助风道,并在隔断处的靠近进风口的一端与送风风道连通,进入所述辅助风道的室温风通过所述风门流入所述送风风道,并与经过所述蒸发器换热的空气混合后,经所述出风口流入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的所述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冷模式时,判断此时的环境温度是否满足第二阈值条件,当满足所述第二阈值条件时,所述风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切换至第四状态,所述风门导通所述辅助风道,并隔断所述辅助风道和所述送风风道的连通,流经所述辅助风道的室温风和经过所述蒸发器换热的空气在所述空调的所述出风口处混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的所述用户模式设定信号对应制冷模式时,当此时的环境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二阈值条件时,所述风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切换至第二状态,所述风门全部关闭,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空调的室温风全部通过蒸发器换热后进入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的所述用户模式设定用户对应制冷模式时,所述风门控制系统进一步接收到空气扰动信号,所述风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切换为第一状态,将所述风门全部打开,进入所述辅助风道的空气可以经过辅助风道的出风口进入室内,以及进入所述送风风道与经过蒸发器换热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应用上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
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与进风口、出风口连通;
蒸发器,其设置在所述送风通道内部,所述蒸发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辅助风道;
风门控制系统,
风门,设置在所述辅助风道处,且所述风门与所述风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风门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阻断/连通所述辅助风道,或阻断/连通所述辅助风道与所述送风风道之间的通路。
CN202210246209.0A 2022-03-14 2022-03-14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Active CN114811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6209.0A CN114811907B (zh) 2022-03-14 2022-03-14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6209.0A CN114811907B (zh) 2022-03-14 2022-03-14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1907A true CN114811907A (zh) 2022-07-29
CN114811907B CN114811907B (zh) 2024-01-26

Family

ID=82528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6209.0A Active CN114811907B (zh) 2022-03-14 2022-03-14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1907B (zh)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6977A (ja) * 2002-09-30 2004-04-1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918130Y (zh) * 2006-07-12 2007-07-04 福建工程学院 回风调温轿车空调
KR100939281B1 (ko) * 2009-06-19 2010-01-28 주식회사 에이알 외기도입을 이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US20110271700A1 (en) * 2009-01-30 2011-1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Drainless air conditioner
KR20130083553A (ko) * 2012-01-13 2013-07-23 주식회사 명성인터내셔날 환기기능을 갖는 공기조화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방법
KR101603904B1 (ko) * 2015-07-22 2016-03-16 주식회사 범양공조 일체형 히트 펌프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CN106152258A (zh) * 2015-03-30 2016-11-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106152257A (zh) * 2015-03-30 2016-11-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106152255A (zh) * 2015-03-30 2016-11-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106482230A (zh) * 2015-08-27 2017-03-0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106482231A (zh) * 2015-08-27 2017-03-0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KR101769454B1 (ko) * 2017-02-16 2017-08-18 바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외기 도입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20170104333A (ko) * 2016-03-07 2017-09-15 주식회사 휴먼에어텍 에너지절약을 위한 보조댐퍼를 갖춘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332449A (zh) * 2018-02-02 2018-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142817A1 (ja) * 2017-02-06 2018-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20200037623A (ko) * 2018-10-01 2020-04-09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변풍량 시스템의 이산화탄소 통합 제어 방법
US20210095882A1 (en) * 2019-01-02 2021-04-01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adi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Indoor Environment Based on Infrared Sensing Technology
KR102257513B1 (ko) * 2020-09-29 2021-05-31 (주)에코에너지 기술연구소 가습모드로 전환 될 수 있는 전외기 공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3002266A (zh) * 2021-03-22 2021-06-22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和热泵空调器
WO2021223485A1 (zh) * 2020-07-30 2021-11-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3932286A (zh) * 2020-06-29 2022-01-1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215675477U (zh) * 2021-07-30 2022-01-28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14017940A (zh) * 2021-10-22 2022-02-08 同济大学 一种整体式热泵热回收型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6481274U (zh) * 2021-11-18 2022-05-1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5264621A (zh) * 2022-07-20 2022-11-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US20230175726A1 (en) * 2020-08-27 2023-06-08 Korea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Technology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ix Ports

Patent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6977A (ja) * 2002-09-30 2004-04-1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918130Y (zh) * 2006-07-12 2007-07-04 福建工程学院 回风调温轿车空调
US20110271700A1 (en) * 2009-01-30 2011-1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Drainless air conditioner
KR100939281B1 (ko) * 2009-06-19 2010-01-28 주식회사 에이알 외기도입을 이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20130083553A (ko) * 2012-01-13 2013-07-23 주식회사 명성인터내셔날 환기기능을 갖는 공기조화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방법
CN106152258A (zh) * 2015-03-30 2016-11-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106152257A (zh) * 2015-03-30 2016-11-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106152255A (zh) * 2015-03-30 2016-11-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KR101603904B1 (ko) * 2015-07-22 2016-03-16 주식회사 범양공조 일체형 히트 펌프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CN106482230A (zh) * 2015-08-27 2017-03-0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106482231A (zh) * 2015-08-27 2017-03-0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KR20170104333A (ko) * 2016-03-07 2017-09-15 주식회사 휴먼에어텍 에너지절약을 위한 보조댐퍼를 갖춘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8142817A1 (ja) * 2017-02-06 2018-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1769454B1 (ko) * 2017-02-16 2017-08-18 바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외기 도입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8332449A (zh) * 2018-02-02 2018-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KR20200037623A (ko) * 2018-10-01 2020-04-09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변풍량 시스템의 이산화탄소 통합 제어 방법
US20210095882A1 (en) * 2019-01-02 2021-04-01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adi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Indoor Environment Based on Infrared Sensing Technology
CN113932286A (zh) * 2020-06-29 2022-01-14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WO2021223485A1 (zh) * 2020-07-30 2021-11-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US20230175726A1 (en) * 2020-08-27 2023-06-08 Korea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Technology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ix Ports
KR102257513B1 (ko) * 2020-09-29 2021-05-31 (주)에코에너지 기술연구소 가습모드로 전환 될 수 있는 전외기 공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3002266A (zh) * 2021-03-22 2021-06-22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和热泵空调器
CN215675477U (zh) * 2021-07-30 2022-01-28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14017940A (zh) * 2021-10-22 2022-02-08 同济大学 一种整体式热泵热回收型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6481274U (zh) * 2021-11-18 2022-05-1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5264621A (zh) * 2022-07-20 2022-11-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1907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7803B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
CN201149335Y (zh) 可调温的除湿空调机
CN106196684A (zh) 一种三管制多功能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581886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内机
CN11237800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6247654A (zh) 一种二管制多功能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KR20180113712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1182850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100667517B1 (ko) 용량 가변형 압축기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CN11043538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13339891A (zh) 一种双工作模式的空气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2095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11907B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1380256A (zh) 热泵系统
CN213066334U (zh) 一种空调
CN109318678A (zh) 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06274212U (zh)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
CN208108529U (zh) 一种高效补气式热泵空调系统
JP200409897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942706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4949491U (zh) 空调器
CN21648126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005322U (zh) 空调热水器系统
CN218495088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