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2257A - 一种混流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流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2257A
CN106152257A CN201510145865.1A CN201510145865A CN106152257A CN 106152257 A CN106152257 A CN 106152257A CN 201510145865 A CN201510145865 A CN 201510145865A CN 106152257 A CN106152257 A CN 106152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ixed flow
vaporizer
conditioning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58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涛
唐林强
王文杰
刘杰
马壮
孙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458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522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52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2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流空调,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蒸发器和直通通路。风机用于促使空气从进风口朝出风口流动。蒸发器设置在风机的下游且与出风口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蒸发器具有允许空气通过并与其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间隙。直通通路连通蒸发器的上游和混流空间,且直通通路与蒸发器上游连通的空气入口端设有开度可调的可控风门,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直通通路。本发明的混流空调可通过可控风门使空气全部经由蒸发器的换热间隙流入混流空间,也可使空气部分经过换热间隙、部分经过直通通道流入混流空间,并经由出风口送回至环境空间,以满足快速制冷、制热或送出柔和风等多种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混流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混流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常见空调的风道结构一般都由进风口、离心风机、蒸发器和出风口组成。室内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调内部,经过离心风机离心加速后,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再由出风口吹向室内。然而,经出风口吹出后的凉风温度太低,不够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导致感觉不舒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引流空调,其在空调出风口处引入少许室内空气,并将其与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凉空气混合,从而使吹出的风更加柔和。然而,这种引流空调需要对空调的风道结构和出风口进行全面改造,增加了空调的成本,且空调体积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空调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混流空调,其能够根据需要将进风口引入的环境空气分流,选择性地使部分环境空气不经蒸发器换热直接进入蒸发器的下游,并与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混合,以从多个角度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空调舒适度。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对通过直通通路的风量进行控制,以使出风口的出风温度有更多的选择。
本发明的又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不经蒸发器换热直接进入蒸发器下游的空气与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混合地更加均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流空调,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从环境空间引入空气的进风口和用于将空气送回环境空间的出风口;
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配置成促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
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风机的下游,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所述蒸发器具有允许空气通过并与其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间隙;和
直通通路,配置成连通所述蒸发器的上游和所述混流空间,以允许所述蒸发器上游的空气直接通过所述直通通路流入所述混流空间,其中
所述直通通路与所述蒸发器上游连通的空气入口端设有开度可调的可控风门,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封闭所述直通通路。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蒸发器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留有间隙,以通过所述间隙在所述蒸发器的上游和所述混流空间之间形成所述直通通路。
可选地,所述可控风门邻近所述间隙设置,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封闭所述间隙。
可选地,所述混流空调还包括:
导风板,其第一端抵接于邻近所述间隙的蒸发器端部,第二端朝向所述风机延伸,以在所述导风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直通通路。
可选地,所述可控风门设置在所述导风板朝所述风机延伸的第二端的端部,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封闭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隙。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内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蒸发器上端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且
所述导风板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蒸发器上端的端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壳体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直通通路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
可选地,所述可控风门的开度调节范围为0~100%。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包括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导管和穿设在所述导管上的多个换热翅片,所述多个换热翅片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多个换热翅片之间形成所述蒸发器的换热间隙。
可选地,所述混流空调为立柜式空调,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前侧和/或两侧,
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前侧。
本发明的混流空调中由于在风机的下游设置具有换热间隙的蒸发器和允许蒸发器上游的空气直接通过并流入混流空间的直通通路,直通通路的空气入口端设有可控风门,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直通通路。因此,当需要输出柔和风时,该混流空调能够使可控风门受控地打开,以使在风机驱动下朝向空调出风口流动的空气部分经过蒸发器本身的换热间隙换热后流入蒸发器的下游,另一部分经过直通通路直接流入蒸发器的下游。经过换热间隙的换热后的空气和通过直通通路的不被换热的空气混合后从出风口送出,从而缓和空调出风口的出风温度,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当不需要输出柔和风时,该混流空调能够使可控风门受控地关闭,以使在风机驱动下朝向空调出风口流动的空气全部经过蒸发器换热而改变温度,以输出冷风或热风。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中可控风门的开度可调,因此,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地选择经过直通通路的风量,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温度满足客户的舒适要求。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中仅仅在壳体内设置具有允许空气直接通过的直通通路和在直通通路的空气入口端设置可控风门来实现可选择性地缓和空调出风口送风温度、提高空调舒适度的目的,结构简单,且未对空调整体结构做很大改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降低了空调的成本、减小了空调的体积。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的蒸发器与空调出风口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其可增加经过换热间隙换热后的空气与通过直通通路不被换热的空气进行混合的空间,从而使空气混合地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的舒适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可控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可控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可控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可控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图,其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用于从环境空间引入空气的进风口11和用于将空气送回至环境空间的出风口12。具体地,壳体10可包括相互独立的前侧板10a、后侧板10b、两侧板10c和10d、上顶板10e和下底板10f,前侧板10a、后侧板10b、两侧板10c和10d、上顶板10e和下底板10f之间通过螺钉等固定件组装连接成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10。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的后侧板10b、两侧板10c和10d、上顶板10e和下底板10f也可一体成型,形成具有凹腔的半封闭壳体,前侧板10a通过螺钉等固定件与半封闭壳体固定连接成壳体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混流空调100可为立柜式空调,其进风口11可开设在壳体10的下部前侧和/或两侧,出风口12可开设在壳体10的上部前侧。具体地,进风口11可开设在前侧板10a的下部和/或两侧板10c和10d的下部。出风口12可开设在前侧板10a的上部,以便于空气的流通。出风口12处可设有可转动的活动栅格,便于调节出风角度,满足用户需要。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100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100的示意性剖视图。结合图2和图3,混流空调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的风机20、设置在风机20下游的蒸发器50和直通通路30。风机20配置成促使空气从进风口11朝向出风口12流动(图3中直线箭头所示方向为空气的流动方向)。蒸发器50与出风口12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40,即混流空间40形成在蒸发器50的下游,且蒸发器50具有允许空气直接通过并与其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间隙。直通通路30设置在壳体10内,且连通蒸发器50的上游和混流空间40,以允许蒸发器50上游的空气直接通过直通通路30流入混流空间40,以致在风机20作用下朝出风口12流动的空气经由蒸发器50的换热间隙和直通通路30流入混流空间40,并经由出风口12送回至环境空间。直通通路30与蒸发器50上游连通的空气入口端设有开度可调的可控风门70,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直通通路30。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混流空调100在其风机20的下游设置具有换热间隙的蒸发器50和允许蒸发器50上游的空气直接通过并流入混流空间40的直通通路30,直通通路30的空气入口端设有可控风门70,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直通通路30。因此,当需要输出柔和风时,混流空调100能够使可控风门70受控地打开,以使在风机20驱动下朝向空调出风口12流动的空气部分经过蒸发器50本身的换热间隙换热后流入蒸发器50的下游,另一部分经过直通通路30直接流入蒸发器50的下游。经过换热间隙的换热后的空气和通过直通通路30的不被换热的空气混合后从出风口12送出,从而缓和空调出风口12的出风温度,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当不需要输出柔和风时,混流空调100能够使可控风门70受控地关闭,以使在风机20驱动下朝向空调出风口12流动的空气全部经过蒸发器50换热而改变温度,以输出冷风或热风。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100的可控风门70的开度可调,因此,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地选择经过直通通路30的风量,从而使出风口12的出风温度满足客户的舒适要求。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100中仅仅在壳体10内设置具有允许空气直接通过的直通通路30和在直通通路30的空气入口端设置可控风门70来实现可选择性地缓和空调出风口送风温度、提高空调舒适度的目的,结构简单,且未对空调整体结构做很大改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降低了空调的成本、减小了空调的体积。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100的蒸发器50与空调出风口12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40,即混流空间40形成在蒸发器50的下游区域,以提供经过蒸发器50换热间隙的空气与经过直通通路30不经换热的空气进行充分混合的空间,从而使空气混合地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50可包括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导管和多个穿设在导管上的换热翅片。进一步地,多个换热翅片可间隔设置,以在多个换热翅片之间形成蒸发器50的换热间隙。具体地,导管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蒸发器直管,相邻的两个蒸发器直管的相邻端部通过U型管连接。多个换热翅片可沿蒸发器直管轴向设置。蒸发器直管中流通有换热介质,例如冷媒。换热介质与经过蒸发器50换热间隙的空气可通过蒸发器直管上的换热翅片进行热交换,从而改变空气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蒸发器50倾斜地设置在壳体10内,一方面,其可以增大由风机20驱动的空气与蒸发器5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体积相对较大的蒸发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混流空调100的体积。具体地,蒸发器50大致为平板状,以进一步增大空气与蒸发器5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蒸发器50的至少一端与壳体10之间留有间隙,以通过该间隙在蒸发器50的上游和混流空间40之间形成直通通路30。可控风门70邻近该间隙设置,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该间隙。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直通通路30的空气入口端为蒸发器50的至少一个端部与壳体10之间形成的间隙。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蒸发器50的上端与壳体10内壁间隔设置,以在蒸发器50上端和壳体10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也就是说蒸发器50上端与壳体10之间留有允许蒸发器50上游的空气直接通过的间隙,以在蒸发器50的上端形成直通通路30。直通通路30的空气入口端为蒸发器50的上端与壳体10之间形成的间隙,可控风门70邻近该间隙设置。具体地,可控风门70的固定端可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其自由端向该间隙延伸。当可控风门70关闭直通通路30时,其自由端与蒸发器50的上端端部密封接触,以阻挡空气通过直通通路3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蒸发器50的下端、左端或右端也可与壳体10之间留有允许蒸发器50上游的空气直接通过的间隙,以在蒸发器50的下端、左端或右端形成直通通路30。当然,直通通路30还可以是其他连通蒸发器50上游和混流空间40的直通通路,例如开设在壳体10外侧的气流旁路。
图3所示的混流空调100的可控风门70处于关闭状态。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100的可控风门70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控风门70的开度调节范围可为0~100%。也就是说,可控风门70可受控地关闭或打开,其打开程度可控制为20%、40%、60%、80%或100%全部打开,以根据用户不同舒适度的需要控制流经直通通路30的风量,从而在混流空间40内获得适合温度的混合空气。进一步地,可控风门70可为与混流空调100的主控装置电连接的电控风门,以在主控装置的控制下选择性地打开和/或关闭直通通路30。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100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6和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中可控风门70处于关闭的状态,图7中可控风门70处于打开的状态。结合图5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混流空调100还包括导风板60。导风板60的第一端61抵接于邻近间隙的蒸发器50端部,第二端62朝向风机20延伸,以在导风板60和壳体10之间形成直通通路30。也就是说,导风板60的第一端61抵接于与壳体10形成间隙的蒸发器50的端部,第二端62延伸至蒸发器50的上游,且第二端62与壳体10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以在两者之间形成供空气直接通过的间隙,从而在蒸发器50上游的区域内隔离出与混流空间40直接连通的直通通路30。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导风板60的第一端61与蒸发器50上端的端部抵接。导风板60的第一端61的端部向混流空间40内弯曲延伸,从而可以引导经过直通通路30流向混流空间40的空气,避免空气由混流空间40返流至蒸发器5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控风门70设置在导风板60朝风机20延伸的第二端62的端部,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第二端62与壳体10之间的空隙。也就是说,直通通路30的空气入口端为导风板60的第二端62与壳体10之间形成的间隙,可控风门70邻近该间隙设置。具体地,可控风门70的固定端可固定在导风板第二端62的端部,其自由端向该间隙延伸。当可控风门70关闭直通通路30时,其自由端与壳体10的内壁密封接触,以阻挡空气通过直通通路3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控风门70的固定端还可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其自由端向该间隙延伸。当可控风门70关闭直通通路30时,其自由端与导风板第二端62的端部密封接触,以阻挡空气通过直通通路30。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导风板60相对于壳体10倾斜设置,以使直通通路30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也就是说,直通通路30的空气入口端的开口大于其空气出口端的开口。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直通通路30的空气入口端为导风板第二端62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直通通路30的空气出口端为蒸发器50的端部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与导风板60的第一端61抵接的蒸发器50端部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小于导风板60的第二端62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由此,可增大直通通路30空气出口端的风压,提高通过直通通路30的空气流速,以更好地促进通过直通通路30的空气进入混流空间40后与经过蒸发器50的空气进行混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风机20可为涡壳式离心风机,其风道23配置成沿气流吹送方向渐扩,以增大风机20的出风面积,使风机20送出的风均匀地经过蒸发器50和直通通路30。具体地,离心风机内部具有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风道23,风道23的出口朝向蒸发器50和直通通路30,并与蒸发器50和直通通路30连续设置,以使风道23内的气流最大程度的全部通过蒸发器50和直通通路30所在的区域。具体地,涡壳式离心风机可包括外部的涡壳21和位于涡壳21内的风扇22。涡壳21内部形成了离心风机的风道23,离心风机可驱动空气由混流空调100进风口11进入离心风机的风道23内,并经风扇22加速后吹出。
混流空调100运行时,环境空间(例如室内)的空气经由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图3、图4、图6和图7中直线箭头所示方向为混流空调100中的空气流动方向)。进入壳体10内的全部或大部分空气进入风机20,并在风机20的作用下加速吹送至风机20的下游。当环境空间需要快速制冷或制热时,可控风门70受控地关闭直通通路30,如图3或图6所示,从风机20吹送出的空气全部经过位于风机20下游的蒸发器50的换热间隙换热后到达位于蒸发器50下游的混流空间40,继而从出风口12送出。该状态下,由于全部空气均经过换热,因此,出风口12吹出风的温度较低或较高,以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当用户需要吹出较舒适的柔和风时,可控风门70受控地打开直通通路30。从风机20吹送出的空气部分经过位于风机20下游的蒸发器50的换热间隙换热后到达位于蒸发器50下游的混流空间40;从风机20吹送出的另一部分空气经过直通通路30直接进入混流空间40,并在混流空间40内与经过换热后的空气充分混合。充分混合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2吹送出,从而缓和了出风口12送出风的温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所称的“上”、“下”、“左”、“右”、“前”和“后”均是以混流空调100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混流空调,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从环境空间引入空气的进风口和用于将空气送回环境空间的出风口;
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配置成促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
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风机的下游,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所述蒸发器具有允许空气通过并与其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间隙;和
直通通路,配置成连通所述蒸发器的上游和所述混流空间,以允许所述蒸发器上游的空气直接通过所述直通通路流入所述混流空间,其中
所述直通通路与所述蒸发器上游连通的空气入口端设有开度可调的可控风门,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封闭所述直通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空调,其中,
所述蒸发器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蒸发器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留有间隙,以通过所述间隙在所述蒸发器的上游和所述混流空间之间形成所述直通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空调,其中,
所述可控风门邻近所述间隙设置,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封闭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空调,还包括:
导风板,其第一端抵接于邻近所述间隙的蒸发器端部,第二端朝向所述风机延伸,以在所述导风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直通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空调,其中,
所述可控风门设置在所述导风板朝所述风机延伸的第二端的端部,以受控地打开和/或封闭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空调,其中,
所述蒸发器的上端与所述壳体内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蒸发器上端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且
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蒸发器上端的端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混流空调,其中,
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壳体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直通通路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空调,其中,
所述可控风门的开度调节范围为0~1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空调,其中,
所述蒸发器包括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导管和穿设在所述导管上的多个换热翅片,所述多个换热翅片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多个换热翅片之间形成所述蒸发器的换热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空调,其中,
所述混流空调为立柜式空调,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前侧和/或两侧,
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前侧。
CN201510145865.1A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混流空调 Pending CN1061522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5865.1A CN106152257A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混流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5865.1A CN106152257A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混流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2257A true CN106152257A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40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5865.1A Pending CN106152257A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混流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522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907A (zh) * 2022-03-14 2022-07-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6863A (ja) * 1995-03-02 1996-11-12 Sanden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2918130Y (zh) * 2006-07-12 2007-07-04 福建工程学院 回风调温轿车空调
CN103292385A (zh) * 2013-06-09 2013-09-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3203164U (zh) * 2013-02-06 2013-09-18 于向阳 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装置
CN203771644U (zh) * 2014-03-17 2014-08-13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空调室内机出风口防结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6863A (ja) * 1995-03-02 1996-11-12 Sanden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2918130Y (zh) * 2006-07-12 2007-07-04 福建工程学院 回风调温轿车空调
CN203203164U (zh) * 2013-02-06 2013-09-18 于向阳 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装置
CN103292385A (zh) * 2013-06-09 2013-09-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3771644U (zh) * 2014-03-17 2014-08-13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空调室内机出风口防结露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907A (zh) * 2022-03-14 2022-07-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4811907B (zh) * 2022-03-14 2024-01-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739B (zh)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CN103791559B (zh)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CN204806542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473968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组件
CN106482213B (zh) 一种混流空调
WO2021227880A1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EP3124887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4896590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4896591A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6482230A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06322508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组件
CN105352046B (zh) 空调器
CN105485764B (zh) 空调器
CN104728931A (zh) 空调系统
WO2019034056A1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3629740A (zh) 组合风道空调器室内机
CN106152442A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4611958U (zh) 一种混流空调
EP3128242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4515207A (zh) 多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51925A (zh) 空调器
KR10087062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152257A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11023295A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