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9034056A1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9034056A1
WO2019034056A1 PCT/CN2018/100494 CN2018100494W WO2019034056A1 WO 2019034056 A1 WO2019034056 A1 WO 2019034056A1 CN 2018100494 W CN2018100494 W CN 2018100494W WO 2019034056 A1 WO2019034056 A1 WO 201903405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indoor unit
side wall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1004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常利华
王永涛
王晓刚
Original Assignee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filed Critical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903405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903405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所述室内机包括出风口、风道前侧壁和风道后侧壁,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有至少两段导风板,所述至少两段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前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后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侧导风面为所述风道后侧壁的导风面的延伸面;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有形成在所述出风口外侧、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引风件,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引风件之间形成引风风道。应用本发明,在保证引风量和尽量减少送风损失的基础上实现室内机的引流功能。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背景技术
为解决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送出的风全部是换热器换热后的风、出风不够柔和的问题,现有技术出现了具有引流功能的室内机。这种室内机是在风道后侧壁上形成引流口,在室内机罩壳上形成附加进风口,外部的非热交换风经附加进风口和引流口进入风道内,与风道中的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混合风经室内机出风口送至室内。由于混合风较为柔和,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小,吹到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
但是,在室内机风道后侧壁上开始引流口、在室内机罩壳上开始附加进风口而形成引风通道进行引风的结构,极容易受到出风口设置的导风板不同位置的影响。出风口导风板不仅会影响引流口的引风量的大小,甚至会使得风道内的热交换风从引流口及附加进风口泄漏到室内机外部。热交换风的泄漏,一方面减少了出风口吹出的热交换风风量,影响室内热交换;另一方面,在引流口与附加进风口之间的引流风道均未做防凝露保护,热交换风的泄漏在引流风道内产生凝露,凝露进入室内机风道或者从室内机上滴落,均影响室内机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在保证引风量和尽量减少送风损失的基础上实现室内机的引流功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形成室内机出风风道的风道前侧壁和风道后侧壁,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有至少两段导风板,所述至少两段导风板在关闭状态下依次排列并封闭所述出风口;所述至少两段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 述风道前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后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侧导风面为所述风道后侧壁的导风面的延伸面;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有形成在所述出风口外侧、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引风件,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引风件之间形成引风风道。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第二导风板配置为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运动,通过所述运动在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风道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排出所述出风风道中的气流的辅助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向所述出风风道内移动或以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转轴转动实现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的运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方法,在保证引风量和尽量减少送风损失的基础上实现室内机的引流而送出柔和的舒适风。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送风方法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方法,所述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形成室内机出风风道的风道前侧壁和风道后侧壁,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导风组件;所述方法将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为包括有至少两段导风板,所述至少两段导风板在关闭状态下依次排列并封闭所述出风口;所述至少两段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前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后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侧导风面为所述风道后侧壁的导风面的延伸面;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有形成在所述出风口外侧、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引风件,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引风件之间形成引风风道;室内机运行时,将经所述室内机内部的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风从所述出风风道送至所述出风口,同时,将所述室内机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所述引风风道引流至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热交换风与所述非热交换风在所述出风口处混合形成混合风,并朝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送出。
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运动,通过所述运动在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风道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排出所述出风风道中的热交换风的辅助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向所述出风风道内移动或以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转轴转动实现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的运动。
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室内机开机后,先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不断判断是否满足设定凝露条件;
若不满足所述设定凝露条件,继续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若满足所述设定凝露条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运动,形成所述辅助出风口。
如上所述的送风方法,所述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
所述满足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所述设定时间;
所述不满足所述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还未达到所述设定时间。
如上所述的送风方法,所述设定凝露条件还可以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和室内温度达到或接近目标温度;
所述满足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所述设定时间、但室内温度达到或接近所述目标温度;或者,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所述设定时间;
所述不满足所述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所述设定时间、且所述室内温度未达到也未接近所述目标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将出风口处的导风组件设置为至少两段导风板,至少两段导风板在关闭状态下依次排列并封闭出风口,其中的第二导风板靠近风道后侧壁,且第二导风板的内侧导风面为风道后侧壁的导风面的延伸面,从而,第二导风板形成风道后侧壁的延伸面;在设置第二导风板作为风道后侧壁的延伸面之后,第二导风板作为部分风道后侧壁,而原风道后侧壁将缩短;由于风道后侧壁缩短,根据风道出风理论可知,能减小出风风道内出风气流在出风风道内的静压转化率,使得出风口吹出的热交换气流具有更大的初速度;又由于在第二导风板与引风件之间形成引风风道,出风口处较大初速度的热交换风吹出后,在引风风道内产生较大的负压,在较大负压的作用下,将室内机外 部的非热交换风从引风风道引流至出风口处,与热交换风在出风口处混合形成混合风,并将混合风朝远离出风口的方向送出,从而送出较为柔和的混合风;由于热交换风从出风口吹出的初速度大,所引流的非热交换风风量也大,实现了大的引风风量;并且,由于设置第二导风板作为风道后侧壁的延伸,能够对出风风道内的热交换风起到一定的扩压作用,有效解决了因为风道后侧壁变短而导致热交换风出风风量损失的问题,保证了出风口能够送出较大风量的热交换风。因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及送风方法,在保证引风量和尽量减少送风损失的基础上实现了室内机的引流而送出柔和的舒适风。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基于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另一个实施例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基于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一个实施例送风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基于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另一个实施例送风方法的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附图标记及其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出风口;2、出风风道;3、风道前侧壁;4、风道后侧壁;41、导风面;10、热交换器;
51、第一导风板;52、第二导风板;521、内侧导风面;522、转轴;
6、引风件;7、引风风道;8、辅助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3示出的基于本发明空调器室内机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至图3分别为该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 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说,图1所示为导风组件中的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风板中的第二导风板52处于第一位置、室内机处于快速热交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形成辅助出风口8、室内机处于防凝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有出风口1、形成室内机出风风道2的风道前侧壁3和风道后侧壁4。经室内机内的热交换器(图中未标注)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在室内风扇、如贯流风扇的作用下经出风风道2和出风口1吹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的调节。在出风口1处形成有导风组件,且导风组件包括有至少两段导风板。具体到该实施例,导风组件包括有两段导风板,分别为第一导风板51和第二导风板52。第一导风板51靠近风道前侧壁3,第二导风板52靠近风道后侧壁4,且第一导风板51和第二导风板52在图1所示的关闭状态下时,两段导风板依次排列,并封闭出风口1。也即,第一导风板51和第二导风板52形成了封闭/打开出风口1的整体导风板。室内机还包括有引风件6,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引风件6为引风板。引风件6形成在出风口1外侧,并靠近第二导风板52,且在引风件6与第二导风板52之间形成有引风风道7。在一些实施例中,引风件6可通过其两端或其他适当位置安装于空调器室内机机壳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引风件6还可安装于相对于空调器室内机机壳固定的其他构件上。
室内机工作时,出风口1吹出热交换风,热交换风从出风口1向前吹出时,会在引风风道7内产生一定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室内机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将在引风风道7的梳理下,从引风风道7引流至出风口1处,并与出风口1吹出的热交换风在出风口1处混合而形成混合风,混合风朝远离出风口1的方向送出。这样的混合风较为柔和,吹至人身上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送风舒适性。
结合图2室内机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第二导风板52具有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时,第二导风板52的内侧导风面521为风道后侧壁4的导风面41的延伸面。也即,第二导风板52的内侧导风面521配置为具有与风道后侧壁4的导风面41预定一致的导风面,从而,第二导风板52的内侧导风面521形成风道后侧壁4的导风面41的延伸。
由于导风组件设置为包括第一导风板51和第二导风板52这两段导风板,第二导风板52靠近风道后侧壁4,且第二导风板52的内侧导风面521 为风道后侧壁4的导风面41的延伸面,从而第二导风板52形成风道后侧壁4的延伸面,那么,第二导风板52可以作为部分风道后侧壁,而原风道后侧壁能够缩短,譬如,最大可以缩短第二导风板52的长度。由于风道后侧壁4变短,根据风道出风理论可知,风道后侧壁4变短之后,能够减小出风风道2内出风气流在出风风道2内的静压转化率,使得出风口1吹出的热交换气流具有更大的初速度。又由于在第二导风板52与引风件6之间形成引风风道7,出风口1处较大初速度的热交换风吹出后,在引风风道7内产生较大的负压,在较大负压的作用下,将室内机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引风风道7引流至出风口1处,与热交换风在出风口1处混合形成混合风,并将混合风朝远离出风口的方向送出,从而送出较为柔和的混合风。由于热交换风从出风口吹出的初速度大,所引流的非热交换风风量也大,实现了大的引风风量。
并且,当第二导风板52处于该第一位置时,室内机所处的第二状态为快速热交换状态。具体来说,在第二导风板52处于该第一位置时,第二导风板52作为风道后侧壁4的延伸,利用其内侧导风面521,能够对出风风道2内的热交换风起到一定的扩压作用,有效解决了因为风道后侧壁4变短而导致热交换风出风风量损失的问题,保证了出风口1能够送出较大风量的热交换风。而送出的热交换风风量大,则能够对室内进行快速的热交换。从而,利用该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保证引风量和尽量减少送风损失的基础上实现了室内机的引流而送出柔和的舒适风。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52还配置为能够相对于风道后侧壁4运动,通过该运动,在第二导风板52与风道后侧壁4之间形成辅助出风口8,用来排出出风风道2中的气流,具体来说是排出热交换气流。从而,呈现如图3所示的室内机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示出的结构示意图中,第二导风板52通过向出风风道2内移动而离开风道后侧壁4,并形成辅助出风口8。在形成辅助出风口8的第三状态下,在制冷模式下,辅助出风口8吹出的热交换冷风包裹第二导风板52的外侧导风面(图中未标注,为与内侧导风面521相对的另一侧导风面),减小了第二导风板52内、外侧导风面的温度差异,防止在第二导风板52产生凝露。因而,图3示出的第三状态为室内机的防凝露状态。
在防凝露的第三状态下,第二导风板52除了以图3示出的向出风风道2内移动实现相对于风道后侧壁4的运动之外,还可以为图4实施例所示出的、 第二导风板52以位于出风风道2内的转轴522转动实现相对于风道后侧壁的运动、形成辅助出风口8的方式。转轴522可以为用于安装空调导风板的安装转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其具体结构进行选取或设置。
参见图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送风方法,包括:
步骤S501,将导风组件设置为包括有至少两段导风板。
步骤S503,室内机运行时,将经室内机内部的热交换器10交换后的热交换风从出风风道送至出风口,同时,将室内机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引风风道引流至出风口处,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在出风口处混合形成混合风,并朝远离出风口的方向送出。
步骤S505,控制第二导风板相对于风道后侧壁运动,通过运动在第二导风板与风道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排出出风风道中的热交换风的辅助出风口。
其中,至少两段导风板在关闭状态下依次排列并封闭出风口;至少两段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靠近风道前侧壁,第二导风板靠近风道后侧壁,第二导风板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导风板的内侧导风面为风道后侧壁的导风面的延伸面;室内机还包括有形成在出风口外侧、靠近第二导风板的引风件,第二导风板与引风件之间形成引风风道。
具有上述结构的室内机在进行送风时,至少具有导风组件中的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状态、第二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室内机处于快速热交换状态的第二状态以及形成辅助出风口时的室内机处于防凝露的第三状态。对于第一状态,在接收到关机指令时进入该状态即可。而对于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的控制,优选采用下面的送风方法来实现:
参见图6,步骤S701和步骤S703,室内机开机后,先控制第二导风板52处于第一位置;并且,不断判断是否满足设定凝露条件;
参见图6,步骤S705,若不满足设定凝露条件,继续控制第二导风板52处于第一位置,以实现快速热交换;参见图6,步骤S707,若满足设定凝露条件,控制第二导风板52相对于风道后侧壁运动,形成辅助出风口8,从而进入防凝露状态。
其中,设定凝露条件可以包括: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 其中,设定时间是已知的预设时间,譬如,为15min。
此时,满足设定凝露条件包括: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
而不满足设定凝露条件包括: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还未达到设定时间。
也即,从室内机开机运行开始计时,如果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还未达到设定时间,判定不满足设定凝露条件,继续控制第二导风板52处于第一位置,进行快速热交换。如果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判定满足了设定凝露条件,为防止产生凝露,控制第二导风板52相对于风道后侧壁运动,形成辅助出风口8,进入防凝露工作状态。
在其他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设定凝露条件包括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和室内温度达到或接近目标温度。其中设定时间是已知的预设时间,譬如,为15min;目标温度是期望室内所能达到的温度。
此时,满足设定凝露条件包括: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设定时间、但室内温度达到或接近目标温度;或者,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
而不满足设定凝露条件包括: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设定时间、且室内温度未达到也未接近目标温度。
具体来说,从室内机开机运行开始计时,且不断获取当前室内温度,并将当前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作比较。如果开机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设定时间、但室内温度已经达到或接近目标温度,或者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均判定满足了设定凝露条件,为防止产生凝露,控制第二导风板52相对于风道后侧壁运动,形成辅助出风口8,进入防凝露工作状态。如果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还未达到设定时间,且室内温度未达到也未接近目标温度,判定不满足设定凝露条件,继续控制第二导风板52处于第一位置,进行快速热交换。
采用上述方法对室内机送风进行控制,能实现快速热交换与防凝露的兼顾,提高送风性能。
上文中的接近目标温度是指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温差在例如2℃以内。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达到目标温度的判定也允许存在一定误差,例如可以为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温差在1℃以内。前述的2℃、1℃的温差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使用的温度传感器等进行调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形成室内机出风风道的风道前侧壁和风道后侧壁,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有至少两段导风板,所述至少两段导风板在关闭状态下依次排列并封闭所述出风口;所述至少两段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前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后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侧导风面为所述风道后侧壁的导风面的延伸面;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有形成在所述出风口外侧、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引风件,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引风件之间形成引风风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置为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运动,通过所述运动在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风道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排出所述出风风道中的气流的辅助出风口。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向所述出风风道内移动或以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转轴转动实现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的运动。
  4.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方法,所述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形成室内机出风风道的风道前侧壁和风道后侧壁,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将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为包括有至少两段导风板,所述至少两段导风板在关闭状态下依次排列并封闭所述出风口;所述至少两段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前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后侧壁,所述第二导风板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内侧导风面为所述风道后侧壁的导风面的延伸面;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有形成在所述出风口外侧、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引风件,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引风件之间形成引风风道;室内机运行时,将经所述室内机内部的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风从所述出风风道送至所述出风口,同时,将所述室内机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所述引风风道引流至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热交换风与所述非热交换风在所述出风口处混合形成混合风,并朝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送出。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运动,通过所述运动在所述 第二导风板与所述风道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排出所述出风风道中的热交换风的辅助出风口。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以向所述出风风道内移动或以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转轴转动实现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的运动。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室内机开机后,先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并且,不断判断是否满足设定凝露条件;
    若不满足所述设定凝露条件,继续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若满足所述设定凝露条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于所述风道后侧壁运动,形成所述辅助出风口。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
    所述满足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所述设定时间;
    所述不满足所述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还未达到所述设定时间。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和室内温度达到或接近目标温度;
    所述满足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所述设定时间、但室内温度达到或接近所述目标温度;或者,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达到所述设定时间;
    所述不满足所述设定凝露条件包括:所述室内机开机后的运行时间未达到所述设定时间、且所述室内温度未达到也未接近所述目标温度。
PCT/CN2018/100494 2017-08-15 2018-08-14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WO2019034056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7061.1A CN107559952B (zh) 2017-08-15 2017-08-15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CN201710697061.1 2017-08-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34056A1 true WO2019034056A1 (zh) 2019-02-21

Family

ID=60975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8/100494 WO2019034056A1 (zh) 2017-08-15 2018-08-14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59952B (zh)
WO (1) WO20190340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9952B (zh) * 2017-08-15 2021-01-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8758832A (zh) * 2018-07-27 2018-11-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044014B (zh) * 2019-04-28 2021-04-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94983B (zh) * 2019-11-08 2023-10-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1140913B (zh) * 2020-01-17 2024-0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防凝露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649469B (zh) * 2020-04-26 2021-11-0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导风门结构与控制方法
CN112923531B (zh) * 2021-01-27 2022-08-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2531A (ja) * 2002-02-06 2003-08-2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WO2013035218A1 (ja) * 2011-09-08 2013-03-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5481342U (zh) * 2016-01-15 2016-08-1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106322647A (zh) * 2016-08-17 2017-01-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出风控制方法
CN107559952A (zh) * 2017-08-15 2018-01-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2531A (ja) * 2002-02-06 2003-08-2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WO2013035218A1 (ja) * 2011-09-08 2013-03-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5481342U (zh) * 2016-01-15 2016-08-1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106322647A (zh) * 2016-08-17 2017-01-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出风控制方法
CN107559952A (zh) * 2017-08-15 2018-01-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59952A (zh) 2018-01-09
CN107559952B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34056A1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送风方法
JP5591329B2 (ja) 換気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0665999B1 (ko) 환기겸용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210921588U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4515207B (zh) 多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JP2007139409A (ja) 換気装置及び換気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090078175A (ko) 팬코일유닛
WO2023159936A1 (zh) 空调室内机
KR20080075394A (ko) 공기조화기
CN111023295A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KR10140743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외기 바이패스 장치
CN10965460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488922A (zh) 空调壁挂机
JP2007278601A (ja) 空気調和機
JPH04292736A (ja) 空調換気装置
CN209386477U (zh) 壁挂式静音自动换风机
JP2012247117A (ja) 空調機能を有する机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JPH1028838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90105323A (ko)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21849511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7635961U (zh) 除湿换气装置
KR102645951B1 (ko) 환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88470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88470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