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2143A - 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2143A
CN114802143A CN202210500382.9A CN202210500382A CN114802143A CN 114802143 A CN114802143 A CN 114802143A CN 202210500382 A CN202210500382 A CN 202210500382A CN 114802143 A CN114802143 A CN 114802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pressure control
piece
piston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03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02143B (zh
Inventor
李磊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03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2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02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2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02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2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12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 B60T13/1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using accumulators or reservoirs fed by pumps
    • B60T13/148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12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 B60T13/1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using accumulators or reservoirs fed by pumps
    • B60T13/142Systems with master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属于制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压力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适配部、第二适配部和自适应调节件,第一适配部设于移动件,第二适配部设于活塞,第一适配部与第二适配部多自由度连接以使活塞和制动腔自适应配合;自适应调节件夹设于防转件与固定件之间,自适应调节件被配置为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使移动件与防转件自适应配合。第一适配部与第二适配部多自由度连接可使活塞和制动腔自适应配合,有效改善了活塞偏磨甚至卡滞的问题;通过在防转件与固定件之间设置能产生弹性形变的自适应调节件,可使移动件与防转件自适应配合,吸收加工及装配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机电液伺服制动系统中的压力控制单元主要有两种,第一种通过电机驱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带动丝母旋转以推动丝杠移动,丝杠与活塞为一体式结构,进而带动活塞前进或后退以达到增加或减压的目的。第二种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旋转以推动丝母移动,活塞与丝母为刚性连接,进而带动活塞前进或后退以达到增加或减压的目的;该控制单元通过防转件对丝母进行限位,防止丝母旋转并承受丝母旋转的扭矩。
第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存在以下缺点:
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会导致机械传动效率降低20%,在输出端获得相同轴向力需要增加驱动电机扭矩。
2)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重合度低,噪音大,降低了压力控制单元的NVH性能。
3)行星齿轮减速机构配合电机,导致结构尺寸大。
第二种压力控制单元存在以下缺点:
1)防转件与丝母为刚性接触,容易产生噪音。
2)丝母与活塞采用压铆等方式连接,对零件及其装配精度要求高,如装配过程中管控不当,极有可能出现活塞与缸体卡滞的情况。
综上,目前主流方案的压力控制单元各个零件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对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零部件成本提升;同时,刚性连接对装配设备要求高且装配精度要求高,不容易实现自动化装配,在目前人力成本高的大环境下,导致生产成本高。另外,运动件之间采用刚性接触,NVH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对零部件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要求低,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并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制动腔,所述制动腔内设有与其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
驱动机构,包括丝母丝杠组件和防转件,所述丝母丝杠组件的丝母和丝杠中的一个作为移动件,另一个作为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由驱动组件驱动相对于所述移动件转动,所述防转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以限制所述移动件相对于所述防转件转动;
还包括:
第一适配部和第二适配部,所述第一适配部设于所述移动件,所述第二适配部设于所述活塞,所述第一适配部与所述第二适配部多自由度连接以使所述活塞和所述制动腔自适应配合;
自适应调节件,所述自适应调节件夹设于所述防转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自适应调节件被配置为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防转件自适应配合。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适配部与所述第二适配部中的一个为插接部,另一个为承接部,且所述插接部包括调心件,所述承接部的承接孔内设有与所述调心件配合的调节面。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调心件为球形体,所述调节面为与所述球形体配合的球形调节面;
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为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并与所述插接部间隙配合,所述套筒设有球形限位面,所述套筒能与所述承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球形限位面对所述球形体施加第一作用力,所述球形调节面对所述球形体施加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一作用力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二作用力的第二分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分力。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套筒与所述承接部卡扣连接。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调心件为圆台,所述调节面为与所述圆台配合的圆台调节面,所述圆台与所述圆台调节面之间夹设有能产生弹性形变的隔套;
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能使所述活塞始终具有靠近所述移动件的运动趋势。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隔套的外周壁布设有多个凸起。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凸起为环绕所述隔套外周的圆环状结构,且多个凸起沿所述隔套轴向间隔设置。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移动件设有限位台,所述活塞的端部能抵接于所述限位台;
所述隔套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能夹设于所述活塞的端部与所述限位台之间。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还包括转接件,所述第一适配部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转接件枢接,所述第二适配部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转接件枢接,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均沿所述活塞的径向布置,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二销轴互成角度的设置。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适配部和所述转接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销轴固定连接,另一个设有供所述第一销轴穿设的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一销轴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适配部和所述转接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销轴固定连接,另一个设有供所述第二销轴穿设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第二销轴间隙配合。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自适应调节件还包括粗定位凸台,所述粗定位凸台能与所述防转件的中心孔插接。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防转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防转件设有供多个紧固件一一对应穿设的紧固通孔;
所述自适应调节件包括缓冲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缓冲本体上的多个适于插入所述紧固通孔的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上设有供对应的所述紧固件穿设的通孔。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防转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设有连接孔;
所述自适应调节件为筒状结构,所述自适应调节件插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自适应调节件的外周壁间隔设有与多个所述紧固件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槽,所述防转件设有与多个所述连接槽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能插入对应的所述连接槽内;
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件、对应的所述连接片及所述自适应调节件将所述固定件、对应的所述连接片及所述自适应调节件固定连接。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槽内设有供对应的所述紧固件穿设的第一通孔;
所述连接片设有供对应的所述紧固件穿设的第二通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通孔间隙配合;
所述固定件设有供多个所述紧固件一一对应穿设的第三通孔,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通孔过盈配合。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自适应调节件的外周壁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连接孔的内周壁设有与多个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插设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内;
多个所述限位槽与多个所述连接槽错位设置。
作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可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垫片,所述垫片夹设于所述防转件与所述移动件之间并与所述防转件或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在活塞移动过程中,第一适配部与第二适配部多自由度连接可使活塞和制动腔自适应配合,有效改善了活塞偏磨甚至卡滞的问题;通过在防转件与固定件之间设置能产生弹性形变的自适应调节件,可使移动件与防转件自适应配合,吸收加工及装配误差,对零部件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要求低,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力控制单元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丝母丝杠组件与活塞装配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丝母丝杠组件与活塞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阀块、自适应调节件与防转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阀块、自适应调节件与防转件装配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丝母丝杠组件与防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丝母丝杠组件与防转件装配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丝母丝杠组件与活塞装配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B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丝母丝杠组件与活塞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隔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丝母丝杠组件与活塞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丝母丝杠组件与活塞的爆炸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丝母丝杠组件与活塞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丝母丝杠组件与活塞装配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阀块、自适应调节件与防转件的爆炸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阀块、自适应调节件与防转件装配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阀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自适应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防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缸;11、缸体;12、制动腔;
2、阀块;21、连接孔;211、限位凸块;22、第三通孔;
3、活塞;31、皮碗;32、第二适配部;321、球形调节面;322、卡槽;323、第二销孔;324、圆台调节面;
41、丝母丝杠组件;411、丝母;4111、防转槽;4112、第一适配部;41121、球形体;41122、第一销孔;41123、圆台;4113、限位台;412、丝杠;42、防转件;421、防转齿;422、紧固通孔;423、连接片;4231、第二通孔;
5、紧固件;
6、垫片;
7、转接件;71、球形限位面;72、卡凸;73、第一销轴;74、第二销轴;
8、自适应调节件;81、缓冲本体;82、定位凸部;821、通孔;83、粗定位凸台;84、连接槽;841、第一通孔;85、限位槽;
9、隔套;91、圆台配合段;92、凸起;93、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包括压力控制单元,在制动系统有制动请求时,通过压力控制单元分配制动油至车轮制动器,以使制动系统实现增压、保压、泄压及补液。
压力控制单元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包括主缸1和阀块2,主缸1包括一端敞口的缸体11,缸体11设有制动腔12,制动腔12内设有与其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3,活塞3在制动腔12内移动,以对制动腔12内的制动油进行增压或减压。活塞3与制动腔12内壁之间设有皮碗31等密封件,以使活塞3与制动腔12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环境,避免制动油通过活塞3与制动腔12内壁之间泄漏,保证制动压力的建立;示例性地,皮碗31设有两个,两个皮碗31沿活塞3轴向依次设置,密封效果更好。阀块2上设有安装孔,缸体11装配于安装孔内并通过O形圈等密封件与安装孔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环境,保证制动油能通过阀块2上的油孔在制动腔12与车轮制动器之间流通。
为了实现活塞3的往复移动,压力控制单元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丝母丝杠组件41和防转件42,丝母丝杠组件41包括丝母411和与丝母411螺接的丝杠412,本实施例中,丝母411作为移动件,丝杠412作为转动件,丝杠412的一端连接于驱动组件如电机、马达等,丝母411套设于丝杠412外侧并与丝杠412螺接,丝母411还与活塞3固定连接。防转件42通过紧固件5与阀块2固定连接,通过防转件42限制丝母411相对于阀块2转动,进而通过丝母411带动活塞3前进或后退以达到增压或减压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丝杠412作为移动件,丝母411作为转动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丝母411转动,丝杠412的一端与活塞3固定连接,并通过防转件42限制丝杠412相对于阀块2转动,以利用丝杠412带动活塞3移动。为了提高转动的顺畅性,本实施例中,丝母丝杠组件41为丝母滚珠丝杠结构。
为了利用防转件42限制丝母411相对于阀块2转动,防转件42设有导向防转部,移动件设有移动防转部,导向防转部能与移动防转部配合以限制移动件相对于防转件42转动。可选地,防转件42设有导向孔,丝母411位于导向孔内并能沿导向孔轴向移动,导向防转部与移动防转部中的一个为防转齿421,另一个为防转槽4111,防转齿421与防转槽4111轴向插接配合,以限制丝母411相对于防转件42转动,进而达到限制丝母411相对于阀块2转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丝母411上设有防转槽4111,防转件42上设有防转齿421。丝母411通常通过机加工制成,与在丝母411上设置防转齿421并在防转件42上设置防转槽4111的形式相比,有利于简化丝母411和防转件42的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丝母411上设置防转齿421,并在防转件42上设置防转槽4111。具体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保证丝母411受力均衡,防转槽4111设有多个,且多个防转槽4111沿丝母411周向均布,对应地,防转齿421也设有多个并与多个防转槽4111一一对应设置。
为了保证丝母411的轴向移动距离满足要求,防转槽4111为轴向通槽。至于防转槽4111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弧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等,只需能够使防转槽4111与防转齿421轴向插接配合以起到限制丝母411相对于阀块2转动的作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由于现有技术中,防转件42与丝母411之间为刚性接触,在丝母411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噪音,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垫片6,垫片6夹设于防转件42与移动件之间并与防转件42或移动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垫片6夹设于防转槽4111与防转齿421之间并与固定安装于防转槽411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垫片6还可固定安装于防转齿421上。优选地,垫片6与防转齿421的外形相匹配,有利于提高降噪效果,还不会影响丝母411移动。
现有技术中,移动件与活塞3、防转件42与阀块2之间均采用压铆等刚性连接的方式连接,对零件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要求高,还容易出现活塞3偏磨甚至卡滞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适配部4112、第二适配部32和自适应调节件8,第一适配部4112设于移动件,第二适配部32设于活塞3,第一适配部4112与第二适配部32多自由度连接以使活塞3和制动腔12自适应配合;自适应调节件8夹设于防转件42与固定件之间,自适应调节件8被配置为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使移动件与防转件42自适应配合。
本实施例的压力调节单元,在活塞3移动过程中,第一适配部4112与第二适配部32多自由度连接以使活塞3和制动腔12自适应配合,有效改善了活塞3偏磨甚至卡滞的问题;通过在防转件42与固定件之间设置能产生弹性形变的自适应调节件8,可使移动件与防转件42自适应配合,吸收加工及装配误差,对零部件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要求低,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可选地,第一适配部4112为插接部,第二适配部32为承接部,且插接部包括调心件,承接部的承接孔内设有与调心件配合的调节面。
本实施例中,插接部为球形体41121,调节面为与球形体41121配合的球形调节面321;压力控制单元还包括转接件7,转接件7为套筒,套筒套设于插接部的外周并与插接部间隙配合,套筒设有球形限位面71,套筒能与承接部固定连接;球形限位面71对球形体41121施加第一作用力,球形调节面321对球形体41121施加第二作用力,第一作用力至少包括与第二作用力的第二分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分力,换言之,利用方向相反的第一分力与第二分力分别作用于球形体41121沿活塞轴向的相对两端,进而可通过球形限位面71与球形调节面321对球形体41121起到限位作用,将移动件与活塞3连接。采用上述方式可使丝母411与活塞3形成柔性连接,球形体41121具有活动余量,在活塞3移动过程中,若出现活塞3轴线与制动腔12轴线不平行,可实现活塞3自动找正,以避免出现活塞3偏磨及卡滞问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球形体41121设置于丝母411上,丝母411设有与丝杠412配合的中心螺纹孔,因此为了避让丝杠412,球形体41121也并非实心且并非完整的球形,但这并不影响球形体41121的功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第一适配部4112为承接部,第二适配部32为插接部,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实现套筒与承接部固定连接并便于球形体41121装配,本实施例中,套筒与承接部卡扣连接。可选地,套筒设有卡凸72,承接部的承接孔内设有卡槽322,卡凸72能与卡槽322卡接。采用卡接的方式,可简化装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卡凸72设于承接部的承接孔内,卡槽322设于套筒上,只要能实现卡凸72与卡槽322卡接,以将套筒与承接部固定连接即可。
为了进一步提高套筒与承接部连接的稳定性,卡凸72向靠近丝母411的方向倾斜,可保证丝母411回位时,能够将活塞3带回初始位置。如此设置,在套筒与活塞3装配时,活塞3自套筒设有球形限位面71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上述倾斜设置的卡凸72对活塞3还能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套筒与活塞3装配。
可选地,紧固件5设有多个;防转件42设有供多个紧固件5一一对应穿设的紧固通孔422;自适应调节件8包括缓冲本体81以及设于缓冲本体81上的多个适于插入紧固通孔422的定位凸部82,利用定位凸部82插入对应的紧固通孔422中,对自适应调节件8起到定位作用,定位凸部82上设有供对应的紧固件5穿设的通孔821,以通过紧固件5将防转件42、自适应调节件8与固定件连接,提高了防转件42、自适应调节件8与固定件连接稳定性。示例性地,缓冲本体81为环形垫圈;多个定位凸部82周向布设于环形垫圈的顶面。在压力控制单元装配时,防转件42可从各个方向对自适应调节件8进行挤压,进而使防转件42与丝母411自适应配合,吸收活塞3、丝母丝杠组件41及驱动组件之间的累计装配误差,对零部件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要求低,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此外,自适应调节件8还能对丝母丝杠组件41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提高压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及NVH性能。
本实施例中,自适应调节件8为一体成型结构,自适应调节件8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工艺性更好。
可选地,自适应调节件8还包括粗定位凸台83,粗定位凸台83能与防转件42的中心孔插接,对自适应调节件8起到初步定位的作用。此外,如此设置,增加了自适应调节件8与防转件42的接触面积,可避免自适应调节件8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有利于改善缓冲效果,并有利于延长自适应调节件8的寿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如上述的压力控制单元。通过应用上述压力控制单元,具有与上述压力控制单元相同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9-12所示,本实施例中,调心件为圆台41123,调节面为与圆台41123配合的圆台调节面324,圆台41123与圆台调节面324之间夹设有能产生弹性形变的隔套9;本实施例中,隔套9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沿活塞3轴向,隔套9的长度大于圆台41123的长度,有助于增加插接部与承接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隔套9夹设于插接部外壁与承接部的承接孔内壁之间,隔套9也设有与圆台41123及圆台调节面324对应的圆台配合段91。隔套9具有弹性,使得丝母411与活塞3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以使圆台41123与圆台调节面324配合,使活塞3和制动腔12自适应配合,实现活塞3自动找正。
压力控制单元还包括转接件7,转接件7为弹性件,弹性件被配置为能使活塞3始终具有靠近移动件的运动趋势。弹性件夹设于活塞3与制动腔12底壁之间,以使活塞3与丝母411顶紧配合,并能在丝母411回位时,将活塞3推回初始位置。示例性地,弹性件为弹簧。
可选地,隔套9的外周壁布设有多个凸起92,凸起92的设置,提高了隔套9的最大变形量,相当于增加了丝母411与活塞3之间的活动余量,使得活塞3的可调节幅度增大,适用范围更广。
可选地,凸起92为环绕隔套9外周的圆环状结构,且多个凸起92沿隔套9轴向间隔设置,可使隔套9受力均匀,有利于延长隔套9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移动件设有限位台4113,活塞3的端部能抵接于限位台4113;隔套9设有翻边93,翻边93能夹设于活塞3的端部与限位台4113之间。翻边93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减小噪音,提升压力控制单元的NVH性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如上述的压力控制单元。通过应用上述压力控制单元,具有与上述压力控制单元相同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控制单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3-2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适配部4112通过第一销轴73与转接件7枢接,第二适配部32通过第二销轴74与转接件7枢接,第一销轴73和第二销轴74均沿活塞3的径向布置,第一销轴73和第二销轴74互成角度的设置。丝母411可绕第一销轴73转动,活塞3可绕第二销轴74转动,在活塞3的轴线与制动腔12的轴向不平行时,可实现活塞3与制动腔12自适应配合,进而实现活塞3找正,可避免出现活塞3偏磨及卡滞问题。
具体地,第一适配部4112与第二适配部32均设有两个,对应地,第一销轴73与第二销轴74也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销轴73分别设于转接件7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二销轴74分别设于转接件7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均垂直于活塞3移动方向,两个第一适配部4112与两个第一销轴73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第二适配部32与两个第二销轴74一一对应设置,有利于提高丝母411及活塞3与转接件7的连接强度,并有利于保证丝母411及活塞3运动平稳。
本实施例中,转接件7与第一销轴73固定连接,第一适配部4112设有供第一销轴73穿设的第一销孔41122,第一销孔41122与第一销轴73间隙配合;转接件7与第二销轴74固定连接,第二适配部32设有供第二销轴74穿设的第二销孔323,第二销孔323与第二销轴74间隙配合。如此设置,使得丝母411与转接件7、转接件7与活塞3之间均具有一定的活动量,便于活塞3找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一销轴73与第一适配部4112固定连接,第二销轴74与第二适配部32固定连接,第一销孔41122与第二销孔323均设于转接件7上,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销轴73和第二销轴74互相垂直,可使转接件7形成中心对称结构,有助于提高转接件7的结构强度及工艺性。
本实施例中,自适应调节件8为筒状结构,阀块2设有连接孔21,自适应调节件8插设于连接孔21内;自适应调节件8的外周壁间隔设有与多个紧固件5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槽84,防转件42设有与多个连接槽84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片423,连接片423能插入对应的连接槽84内;紧固件5穿过阀块2、对应的连接片423及自适应调节件8将阀块2、对应的连接片423及自适应调节件8固定连接。在压力控制单元装配时,防转件42可从各个方向对自适应调节件8进行挤压,进而吸收活塞3、丝母丝杠组件41及驱动组件之间的累计装配误差,对零部件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要求低,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此外,自适应调节件8还能对丝母丝杠组件41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提高压力控制单元的使用寿命及NVH性能。
可选地,连接槽84内设有供对应的紧固件5穿设的第一通孔841,紧固件5与第一通孔841间隙配合;连接片423设有供对应的紧固件5穿设的第二通孔4231,紧固件5与第二通孔4231间隙配合;阀块2设有供多个紧固件5一一对应穿设的第三通孔22,紧固件5与对应的第三通孔22过盈配合,使得防转件42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此外,在自适应调节件8受到防转件42挤压而变形时,可减小自适应调节件8变形量,有利于延长自适应调节件8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自适应调节件8的外周壁设有多个限位槽85,连接孔21的内周壁设有与多个限位槽85一一对应的限位凸块211,限位凸块211插设于对应的限位槽85内,以在自适应调节件8受到防转件42轴向挤压力时,限位凸块211能替紧固件5分担一部分力,避免紧固件5受力过大而变形,也可减小自适应调节件8变形量,有利于延长自适应调节件8使用寿命。
可选地,多个限位槽85与多个连接槽84错位设置,有利于提高自适应调节件8的强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如上述的压力控制单元。通过应用上述压力控制单元,具有与上述压力控制单元相同的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7)

1.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制动腔(12),所述制动腔(12)内设有与其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3);
驱动机构,包括丝母丝杠组件(41)和防转件(42),所述丝母丝杠组件(41)的丝母(411)和丝杠(412)中的一个作为移动件,另一个作为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由驱动组件驱动相对于所述移动件转动,所述防转件(42)与所述固定件连接以限制所述移动件相对于所述防转件(42)转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适配部(4112)和第二适配部(32),所述第一适配部(4112)设于所述移动件,所述第二适配部(32)设于所述活塞(3),所述第一适配部(4112)与所述第二适配部(32)多自由度连接以使所述活塞(3)和所述制动腔(12)自适应配合;
自适应调节件(8),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夹设于所述防转件(42)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被配置为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防转件(42)自适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适配部(4112)与所述第二适配部(32)中的一个为插接部,另一个为承接部,且所述插接部包括调心件,所述承接部的承接孔内设有与所述调心件配合的调节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心件为球形体(41121),所述调节面为与所述球形体(41121)配合的球形调节面(321);
还包括转接件(7),所述转接件(7)为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并与所述插接部间隙配合,所述套筒设有球形限位面(71),所述套筒能与所述承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球形限位面(71)对所述球形体(41121)施加第一作用力,所述球形调节面(321)对所述球形体(41121)施加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一作用力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二作用力的第二分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分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承接部卡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心件为圆台(41123),所述调节面为与所述圆台(41123)配合的圆台调节面(324),所述圆台(41123)与所述圆台调节面(324)之间夹设有能产生弹性形变的隔套(9);
还包括转接件(7),所述转接件(7)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能使所述活塞(3)始终具有靠近所述移动件的运动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9)的外周壁布设有多个凸起(9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92)为环绕所述隔套(9)外周的圆环状结构,且多个凸起(92)沿所述隔套(9)轴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设有限位台(4113),所述活塞(3)的端部能抵接于所述限位台(4113);
所述隔套(9)设有翻边(93),所述翻边(93)能夹设于所述活塞(3)的端部与所述限位台(411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件(7),所述第一适配部(4112)通过第一销轴(73)与所述转接件(7)枢接,所述第二适配部(32)通过第二销轴(74)与所述转接件(7)枢接,所述第一销轴(73)和所述第二销轴(74)均沿所述活塞(3)的径向布置,所述第一销轴(73)和所述第二销轴(74)互成角度的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适配部(4112)和所述转接件(7)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销轴(73)固定连接,另一个设有供所述第一销轴(73)穿设的第一销孔(41122),所述第一销孔(41122)与所述第一销轴(73)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适配部(32)和所述转接件(7)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销轴(74)固定连接,另一个设有供所述第二销轴(74)穿设的第二销孔(323),所述第二销孔(323)与所述第二销轴(74)间隙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还包括粗定位凸台(83),所述粗定位凸台(83)能与所述防转件(42)的中心孔插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件(42)通过多个紧固件(5)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防转件(42)设有供多个紧固件(5)一一对应穿设的紧固通孔(422);
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包括缓冲本体(81)以及设于所述缓冲本体(81)上的多个适于插入所述紧固通孔(422)的定位凸部(82),所述定位凸部(82)上设有供对应的所述紧固件(5)穿设的通孔(82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件(42)通过多个紧固件(5)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设有连接孔(21);
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为筒状结构,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插设于所述连接孔(21)内;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的外周壁间隔设有与多个所述紧固件(5)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槽(84),所述防转件(42)设有与多个所述连接槽(84)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片(423),所述连接片(423)能插入对应的所述连接槽(84)内;
所述紧固件(5)穿过所述固定件、对应的所述连接片(423)及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将所述固定件、对应的所述连接片(423)及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84)内设有供对应的所述紧固件(5)穿设的第一通孔(841);
所述连接片(423)设有供对应的所述紧固件(5)穿设的第二通孔(4231),所述紧固件(5)与所述第二通孔(4231)间隙配合;
所述固定件设有供多个所述紧固件(5)一一对应穿设的第三通孔(22),所述紧固件(5)与对应的所述第三通孔(22)过盈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调节件(8)的外周壁设有多个限位槽(85),所述连接孔(21)的内周壁设有与多个所述限位槽(85)一一对应的限位凸块(211),所述限位凸块(211)插设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85)内;
多个所述限位槽(85)与多个所述连接槽(84)错位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垫片(6),所述垫片(6)夹设于所述防转件(42)与所述移动件之间并与所述防转件(42)或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
17.一种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单元。
CN202210500382.9A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Active CN114802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0382.9A CN114802143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0382.9A CN114802143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2143A true CN114802143A (zh) 2022-07-29
CN114802143B CN114802143B (zh) 2023-05-12

Family

ID=8251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0382.9A Active CN114802143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0214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83936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Honda Motor Co., Ltd. Brake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CN104442779A (zh) * 2013-09-20 2015-03-25 吉林大学 具有减速增扭运动转换机构及主动调节的多功能制动系统
CN105035059A (zh) * 2015-05-27 2015-11-11 南京理工大学 用于车辆的制动方法与制动系统
WO2019214835A1 (de) * 2018-05-09 2019-11-14 Ipgate Ag Kolben-zylinder-system mit getrenntem lager- und dichtbereich
CN113500987A (zh) * 2021-08-19 2021-10-15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件、防转件、引导机构、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CN114096762A (zh) * 2019-06-17 2022-02-25 德沃康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在导管与主轴螺母之间的位置对准机构的线性驱动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83936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Honda Motor Co., Ltd. Brake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CN104442779A (zh) * 2013-09-20 2015-03-25 吉林大学 具有减速增扭运动转换机构及主动调节的多功能制动系统
CN105035059A (zh) * 2015-05-27 2015-11-11 南京理工大学 用于车辆的制动方法与制动系统
WO2019214835A1 (de) * 2018-05-09 2019-11-14 Ipgate Ag Kolben-zylinder-system mit getrenntem lager- und dichtbereich
CN114096762A (zh) * 2019-06-17 2022-02-25 德沃康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在导管与主轴螺母之间的位置对准机构的线性驱动器
CN113500987A (zh) * 2021-08-19 2021-10-15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件、防转件、引导机构、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2143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4800B2 (en)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tapp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100301291B1 (ko) 조절가능한등받이를가진시트용조인트장착물
RU244445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ки зазора в тормозном приводе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11420465B2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for tire wheel, brake rotor, and hub
US10267369B2 (en) Articulating brake piston cap for a brake assembly
KR20140000691A (ko) 변환 카트리지를 로킹하기 위한 로킹 기구를 가진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101375415B1 (ko) 브레이크 실린더 장치 및 디스크 브레이크 장치
KR102611404B1 (ko) 전자식 주차 브레이크
US10663025B2 (en) Bushing assembly for a spring brake actuator of a vehicle air braking system
CN114802143A (zh) 一种压力控制单元及制动系统
US9969377B2 (en) Center bearing of adapter plate comprising rubber and rigid plastic members developed for spring brake actuators
CN110382317B (zh) 具有驱动单元和传动单元的执行器
KR101884186B1 (ko) 유격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자동차 시트 슬라이드용 기어박스
CN111322331A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间隙调整装置
CN112324822B (zh) 用于车辆制动器的制动钳
US6736244B2 (en) Pneumatic disk brake with pressure elements
CN109844356B (zh) 空气弹簧和转向架
AU650743B2 (en) Flexible coupling
CN113272566A (zh) 具有预载元件的双排滚动元件轴承单元
CN214838015U (zh) 制动器的制动钳组件、制动器以及车辆
CN217598662U (zh) 间隙调整组件及电动转向器
US20240060551A1 (en) Linear actuator having wobble joint
JP2006300244A (ja) 回転軸
AU2017239366A1 (en)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disk brake, having a cardanic rotary bearing and a coupling ring
CN86100835A (zh) 液压制动器用制动间隙自动补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