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0218B - 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0218B
CN114790218B CN202210409998.5A CN202210409998A CN114790218B CN 114790218 B CN114790218 B CN 114790218B CN 202210409998 A CN202210409998 A CN 202210409998A CN 114790218 B CN114790218 B CN 114790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zer
formula
compound
near infrared
bd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99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90218A (zh
Inventor
郭正清
李红宇
何慧
徐晗
黄阳阳
纪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4099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0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90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0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0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0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2Boron compounds
    • C07F5/022Boron compounds without C-boron link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btained by treating materials with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Therapies using these preparations
    • A61K41/0057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a photosensitizer, i.e. agent able to pro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upon exposure to light or radiation, e.g. UV or visible light; photocleavage of nucleic acids with an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2/00 - C08G81/00
    • C08G83/008Supramolecular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首先采用氟硼二吡咯为母核,通过多碘化、多羧酸化衍生制备得到一种近红外光敏剂。以上述近红外光敏剂为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构建得到一种具有光动力活性的MOF纳米光敏剂。制备得到的MOF纳米光敏剂呈非晶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在光照条件下,表现出高效的光动力活性,本发明在细胞及动物水平上验证了其光动力效应。此外,本发明制备的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均位于近红外区域,有利于采用近红外光进行深部肿瘤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敏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它已经在皮肤癌、鼻咽癌和乳腺癌等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治疗周期短、创伤性小、靶向性好、不易复发、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PDT具体是指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即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注射于肿瘤患者体内,并蓄积于肿瘤组织内,它在组织部位有O2存在的条件下,光敏剂被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后与基态氧作用生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利用活性氧对肿瘤组织的实施有效杀伤,从而造成局部肿瘤细胞死亡。因此,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目前PS普遍存在水溶性较差、易光漂白、缺乏靶向性、氧依赖性等问题,使PDT在临床上受到较大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例如:(1)大多数PS是疏水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导致的聚集、荧光猝灭和ROS生成减少;(2)由于缺乏靶向性,全身给药后肿瘤部位的PS含量可能不足;(3)癌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导致肿瘤组织缺氧,不利于活性氧的形成,此外,PDT消耗O2进一步加剧缺氧,造成恶性循环;(4)由于光的穿透深度和照射面积有限,PDT不适用于深部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光敏剂用于PDT以改善目前光敏剂所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制备的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在光照条件下,表现出高效的光动力活性,且其最大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均位于近红外区域,有利于采用近红外光进行深部肿瘤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光敏剂,具有如下的结构式:
Figure BDA000360378307000002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II)所式的化合物在醋酸和哌啶存在的条件下,于溶剂中反应得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S2:将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乙酸在亚铜盐和有机胺存在的条件下,于溶剂中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式(I)、式(II)、式(III)和式(IV)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603783070000031
进一步地,S1中,式(II)所示的化合物、式(I)所示的化合物、哌啶和醋酸的摩尔比为1:5-6:10-20:10-20。
进一步地,S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120℃,反应时间为2-12h。
进一步地,S1中,所述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S2中,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叠氮乙酸、亚铜盐和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10-20:0.1-2:10-15。
进一步地,S2中,所述反应温度为10-30℃,反应时间为12-24h。
进一步地,S2中,所述所述亚铜盐为氯化亚铜、溴化亚铜和碘化亚铜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S2中,所述有机胺为N,N-二异丙基乙胺、三乙二胺和二异丙基胺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S2中,所述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S1和S2中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溶剂。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由第一方面所述的近红外光敏剂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所述金属离子选自铪离子、锰离子、锆离子、锌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虽然经典的金属有机框架(MOF)领域通常被认为是结晶态,但近年来非晶态MOF作为替代材料备受到关注。与经典的MOF一样,非晶态MOF是通过金属离子与配体分子的配位作用在三维空间里无限延伸,形成框架结构聚合物。非晶态MOF不仅拥有MOF的特性,比如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隙大小、形状和化学功能。它还具有非晶态的一些特性,例如各向同性、无晶界等。本发明所述的非晶态MOF的形成机理是以铪离子、锰离子锆离子或锌离子中一种金属离子作为接头,有机配体BDP-I8作为支柱,两者通过配位作用聚合形成球型纳米粒。
近红外光敏剂作为配体与具有多配位位点的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一种非晶态金属-有机配位的多孔材料,光敏剂的负载量高,且通过配位键与金属离子稳定连接,避免光敏剂聚集而发生自淬灭,同时使其不会在生物体内正常组织区域释放,当进入酸性肿瘤区时配位键被破坏而释放相应的光敏剂,因此大大降低了光敏剂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进一步地,所述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的平均粒径为100-200nm,例如150nm。
本发明制备的MOF纳米光敏剂的粒径大于10nm,可避免被快速肾清除,且大部分颗粒的尺寸均小于200nm,可实现有效外渗和最佳EPR效果(指高渗透长滞留效应),从而提高光敏剂的生物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具有多孔结构,孔隙大小为5~20nm。
由于ROS(如单线态氧)扩散长度较短,传统负载光敏剂的纳米颗粒,其内部产生的大部分单线态氧无法扩散出,因此无法产生理想的PDT效应;而本发明制备的具有多孔结构的MOF,合适大小的孔隙结构允许基态氧和单线态氧在框架内外自由扩散,促进基态氧气与光敏剂的反应产生单线态氧,同时单线态氧可有效、快速扩散到达细胞或亚细胞靶点。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三方面所述的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将第一方面所述的近红外光敏剂与金属盐、苯甲酸类溶剂混合,于有机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溶剂置换并于去离子水中透析,得到所述非晶态纳米光敏剂。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温度为10-30℃。
目前报道的MOF材料一般均为晶态,其制备条件通常涉及高温、高压,且制备过程中复杂;本发明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得到一种球型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制备方法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盐选自四氯化铪、氧氯化锆八水化合物、四水合氯化锰和氯化锌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苯甲酸类溶剂为苯甲酸。
进一步地,所述近红外光敏剂、金属盐与苯甲酸类溶剂的摩尔比为1:10~20:50~100。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第三方面所述的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在制备光动力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具有近红外激发的Type II型光动力学活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氟硼二吡咯为母核,通过多碘化、多羧酸化衍生制备得到一种近红外光敏剂,再以近红外光敏剂为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构建得到一种具有光动力活性的MOF纳米光敏剂;较之传统高温高压制备方法,本发明MOF纳米光敏剂制备条件温和,配体的适应性好,可用于热不稳定的有机配体构筑MOF材料。
2.本发明制备得到的MOF纳米光敏剂呈非晶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长期稳定性,光敏剂的负载量高且不易发生聚集,通过配位键作用有效提高了光敏剂的靶向性,降低对正常组织毒性的同时提高肿瘤区域的PDT效应,该MOF纳米光敏剂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仅在特定激光下才能发挥毒性作用;此外,具有适宜粒径和孔径结构的MOF纳米光敏剂,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以及进一步提高PDT效应,在光照条件下表现出高效的光动力学,可高效抑制肿瘤。
3.本发明制备的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均位于近红外区域,具有近红外激发的Type II型光动力学活性,有利于深部肿瘤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近红外光敏剂BDP-I8的合成路线,其中1,2,3和4分别代表各步反应中合成的产物,BDP-I8代表合成的目标分子化合物;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BDP-I81H NMR谱;
图3为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的透射电镜图;
图5为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的粒径分布图;
图6为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的X射线衍射图;
图7为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在水溶液中的长期稳定性;
图8为实施例1制备的BDP-I8与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图9为实施例1制备的BDP-I8与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的光稳定性;
图10为实施例1制备的BDP-I8、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及二氢卟吩e6(Ce6)对DPBF的淬灭情况;
图11为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的ESR光谱;
图12为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的氮气吸附/解吸附曲线;
图13为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的孔径分布;
图14为非光照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实施例1制备的BDP-I8、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对细胞的毒性;
图15为光照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实施例1制备的BDP-I8、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对细胞的毒性;
图16为实施例1制备的BDP-I8与实施例6制备的BDP-I8@nMOF在光照和非光照条件下对小鼠肿瘤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近红外光敏剂(BDP-I8)的制备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近红外光敏剂BDP-I8的合成,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化合物1:将3,5-二碘对羟基苯甲醛和溴丙炔按照摩尔比1:3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和溴丙炔摩尔比1:1的碳酸钾,接着加入乙腈50mL,在80℃下搅拌12h。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和水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1,产率85%。
(2)合成化合物2:将化合物1和2,4-二甲基吡咯按摩尔比1:2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100倍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和6-10滴三氟乙酸作为催化剂。室温搅拌避光反应24h。随后在上述反应液中加入与2,4-二甲基吡咯摩尔比1:2的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室温搅拌避光反应24h。最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50倍的三乙胺,并在冰水浴条件下逐滴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50倍的三氟化硼.乙醚避光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经快速柱层析法得到粗产物,再次经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得到化合物2,产率50%。
(3)合成化合物3:将化合物2和N-碘代丁二酰亚胺按摩尔比1:4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50mL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避光反应2h。反应结束后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再用进行萃取并收集有机层,经干燥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3,产率53%。
(4)合成化合物4:将化合物3和化合物1按摩尔比1:6加入反应容器中,用50mL乙腈作为溶剂,然后加入哌啶和醋酸(化合物3与哌啶、醋酸的摩尔比为1:20:20),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避光反应4h。反应结束后经浓缩、萃取、柱层析(石油醚:二氯甲烷)后得到化合物4,产率为50%。
(5)合成化合物BDP-I8:将化合物4和叠氮乙酸按摩尔比1:16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溴化亚铜和N,N-二异丙基乙胺(化合物4与溴化亚铜、N,N-二异丙基乙胺的摩尔比为1:1.1:10),并加入30mL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于室温避光反应24h。反应结束后经萃取、浓缩得到粗产物。然后经二氯甲烷、甲醇、混有少量乙酸的去离子水各洗涤2-3次,取沉淀冻干,得到产物。对产物进行核磁表征,表征结果如图2所示,合成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BDP-I8,产率为80%。
实施例2 BDP-I8的制备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近红外光敏剂BDP-I8的合成,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化合物1:将3,5-二碘对羟基苯甲醛和溴丙炔按照摩尔比1:5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和溴丙炔摩尔比1:1的碳酸钾,接着加入乙腈80mL,在60℃下搅拌12h。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和水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1,产率70%。
(2)合成化合物2:将化合物1和2,4-二甲基吡咯按摩尔比1:3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100倍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和6-10滴三氟乙酸作为催化剂。室温搅拌避光反应24h。随后在上述反应液中加入与2,4-二甲基吡咯摩尔比1:3的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室温搅拌避光反应24h。最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50倍的三乙胺,并在冰水浴条件下逐滴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50倍的三氟化硼.乙醚避光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经快速柱层析法得到粗产物,再次经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得到化合物2,产率55%。
(3)合成化合物3:将化合物2和N-碘代丁二酰亚胺按摩尔比1:4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50mL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避光反应4h。反应结束后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再用进行萃取并收集有机层,经干燥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3,产率55%。
(4)合成化合物4:化合物3和化合物1按摩尔比1:6加入反应容器中,用80mL乙腈作为溶剂。然后加入哌啶和醋酸(化合物3与哌啶、醋酸的摩尔比为1:10:20),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避光反应4h。反应结束后经浓缩、萃取、柱层析(石油醚:二氯甲烷)后得到化合物4,产率为45%。
(5)合成化合物BDP-I8:化合物4和叠氮乙酸按摩尔比(1:14)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溴化亚铜和N,N-二异丙基乙胺(化合物4与溴化亚铜、N,N-二异丙基乙胺的摩尔比为1:1.5:10),并加入50mL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于室温避光反应24h。反应结束后经萃取、浓缩得到粗产物。然后经二氯甲烷、甲醇、混有少量乙酸的去离子水各洗涤2-3次,取沉淀冻干。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BDP-I8,产率为70%。
实施例3 BDP-I8的制备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近红外光敏剂BDP-I8的合成,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化合物1:将3,5-二碘对羟基苯甲醛和溴丙炔按照摩尔比1:6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和溴丙炔摩尔比1:2的碳酸钾,接着加入乙腈50mL,在80℃下搅拌12h。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和水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1,产率80%。
(2)合成化合物2:将化合物1和2,4-二甲基吡咯按摩尔比1:4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100倍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和6-10滴三氟乙酸作为催化剂。室温搅拌避光反应12h。随后在上述反应液中加入与2,4-二甲基吡咯摩尔比1:2的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室温搅拌避光反应24h。最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50倍的三乙胺,并在冰水浴条件下逐滴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50倍的三氟化硼.乙醚避光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经快速柱层析法得到粗产物,再次经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得到化合物2,产率40%。
(3)合成化合物3:将化合物2和N-碘代丁二酰亚胺按摩尔比1:6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50mL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避光反应8h。反应结束后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再用进行萃取并收集有机层,经干燥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3,产率60%。
(4)合成化合物4:将化合物3和化合物1按摩尔比1:5加入反应容器中,用50mL乙腈作为溶剂,然后加入哌啶和醋酸(化合物3与哌啶、醋酸的摩尔比为1:10:10),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20℃避光反应6h。反应结束后经浓缩、萃取、柱层析(石油醚:二氯甲烷)后得到化合物4,产率为40%。
(5)合成化合物BDP-I8:将化合物4和叠氮乙酸按摩尔比(1:18)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溴化亚铜和N,N-二异丙基乙胺(化合物4与溴化亚铜、N,N-二异丙基乙胺的摩尔比为1:1.5:12),并加入30mL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于室温避光反应12h。反应结束后经萃取、浓缩得到粗产物。然后经二氯甲烷、甲醇、混有少量乙酸的去离子水各洗涤2-3次,取沉淀冻干。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BDP-I8,产率为60%。
实施例4 BDP-I8的制备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近红外光敏剂BDP-I8的合成,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化合物1:将3,5-二碘对羟基苯甲醛和溴丙炔按照摩尔比1:3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和溴丙炔摩尔比1:1的碳酸钾,接着加入乙腈50mL,在80℃下搅拌6h。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和水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1,产率50%。
(2)合成化合物2:将化合物1和2,4-二甲基吡咯按摩尔比1:4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100倍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和6-10滴三氟乙酸作为催化剂。室温搅拌避光反应24h。随后在上述反应液中加入与2,4-二甲基吡咯摩尔比1:3的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室温搅拌避光反应24h。最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50倍的三乙胺,并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50倍的三氟化硼.乙醚避光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经快速柱层析法得到粗产物,再次经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得到化合物2,产率40%。
(3)合成化合物3:将化合物2和N-碘代丁二酰亚胺按摩尔比1:6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80mL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避光反应5h。反应结束后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再用进行萃取并收集有机层,经干燥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3,产率55%。
(4)合成化合物4:将化合物3和化合物1按摩尔比1:6加入反应容器中,用50mL乙腈作为溶剂,然后加入哌啶和醋酸(化合物3与哌啶、醋酸的摩尔比为1:10:10),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避光反应6h。反应结束后经浓缩、萃取、柱层析(石油醚:二氯甲烷)后得到化合物4,产率为55%。
(5)合成化合物BDP-I8:将化合物4和叠氮乙酸按摩尔比(1:16)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溴化亚铜和N,N-二异丙基乙胺(化合物4与溴化亚铜、N,N-二异丙基乙胺的摩尔比为1:1.6:15),并加入30mL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于室温避光反应24h。反应结束后经萃取、浓缩得到粗产物。然后经二氯甲烷、甲醇、混有少量乙酸的去离子水各洗涤2-3次,取沉淀冻干。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BDP-I8,产率为65%。
实施例5 BDP-I8的制备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近红外光敏剂BDP-I8的合成,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化合物1:将3,5-二碘对羟基苯甲醛和溴丙炔按照摩尔比1:5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和溴丙炔摩尔比1:1的碳酸钾,接着加入乙腈100mL,在100℃下搅拌6h。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和水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1,产率70%。
(2)合成化合物2:将化合物1和2,4-二甲基吡咯按摩尔比1:5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100倍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和6-10滴三氟乙酸作为催化剂。室温搅拌避光反应15h。随后在上述反应液中加入与2,4-二甲基吡咯摩尔比1:2的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室温搅拌避光反应15h。最后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的50倍的三乙胺,并在冰水浴条件下逐滴加入2,4-二甲基吡咯重量50倍的三氟化硼.乙醚避光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经快速柱层析法得到粗产物,再次经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得到化合物2,产率35%。
(3)合成化合物3:将化合物2和N-碘代丁二酰亚胺按摩尔比1:4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100mL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避光反应12h。反应结束后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再用进行萃取并收集有机层,经干燥浓缩后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得到化合物3,产率50%。
(4)合成化合物4:将化合物3和化合物1按摩尔比1:5于加入反应容器中,用60mL乙腈作为溶剂,然后加入哌啶和醋酸(化合物3与哌啶、醋酸的摩尔比为1:20:20),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避光反应10h。反应结束后经浓缩、萃取、柱层析(石油醚:二氯甲烷)后得到化合物4,产率为60%。
(5)合成化合物BDP-I8:将化合物4和叠氮乙酸按摩尔比(1:20)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溴化亚铜和N,N-二异丙基乙胺(化合物4与溴化亚铜、N,N-二异丙基乙胺的摩尔比为1:2:15),并加入60mL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于室温避光反应12h。反应结束后经萃取、浓缩得到粗产物。然后经二氯甲烷、甲醇、混有少量乙酸的去离子水各洗涤2-3次,取沉淀冻干。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BDP-I8,产率为62%。
实施例6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的制备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的合成,具体过程如下:将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BDP-I8(10mg)、氧氯化锆八水化合物(40mg)、苯甲酸(80mg)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10mL)中,于室温反应6h,然后于去离子水中透析24h进行溶剂置换,制备得到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上述制备的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进行表征,具体的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
扫描电镜测试:将制备的BDP-I8@nMOF分散于溶剂中,然后滴于导电胶上,待溶剂挥干后使用扫描电镜进行拍摄,结果如图3所示,可观察到BDP-I8@nMOF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样貌,呈球状。
透射电镜测试:将制备的BDP-I8@nMOF分散于溶剂中,然后滴于铜网中,挥干后使用透射电镜进行拍摄,结果如图4所示,BDP-I8@nMOF具有良好的纳米尺寸。
动态光散射仪测试:将制备的BDP-I8@nMOF分散于溶剂中,放入比色皿中,用动态光散射仪进行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的粒径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且粒径主要分布在150nm左右。
X射线衍射测试:将制备的BDP-I8@nMOF分散于溶剂中,冻干后收集样品粉末,接着在60℃真空干燥箱烘干24h,然后用X射线衍射仪对粉末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仅能观察到一个较宽的衍射峰,推测可能由粉末粒径较小或结晶性较差导致,近似与非晶态。
性能测试
(1)长期稳定性测试
将实施例6制备的非晶态纳米光敏剂分散于溶剂中制备得到10μg mL-1的纳米溶液,放入比色皿中,用动态光散射仪进行测试,每天测试一次,连续测试19天,平均粒径的变化如图7所示,光敏剂的平均粒径几乎不变,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
对实施例1制备的游离分子化合物BDP-I8与实施例6制备的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将BDP-I8与BDP-I8@nMOF配制成浓度为10μg mL-1的溶液,放入比色皿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BDP-I8的最大吸收峰在660nm左右,而BDP-I8@nMOF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接近700nm。
(3)光稳定性
对实施例1制备的游离分子化合物BDP-I8与实施例6制备的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进行光稳定性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将BDP-I8与BDP-I8@nMOF配制成浓度为10μg mL-1的溶液,放入比色皿中,用660nmLED灯进行照射,功率为50mW cm-2,照射完成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度测试,照射五次,照射时间间隔为2min,如图9所示,在测试器件,两种物质光吸收度均无明显变化,表现出良好的光稳定性,且BDP-I8@nMOF稳定性更好。
(4)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研究实施例1制备的游离分子化合物BDP-I8、实施例6制备的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与市售的二氢卟吩e6(Ce6)在光照条件下的单线氧量子产率,具体操作如下:
各取2.97mL的Ce6水溶液、BDP-I8@nMOF纳米粒水溶液和BDP-I8溶液(将BDP-I8溶于DMSO溶液中然后稀释至水溶液中),然后其中加入等摩尔量的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利用660nm LED灯(50mW cm-2)作为光照实验的激发光源,照射420s,每隔60s测量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415nm处,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的变化,由吸光度变化情况绘图得到折线图,如图10所示,BDP-I8与BDP-I8@nMOF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均高于Ce6,且BDP-I8@nMOF表现在照射的420s内,单线态氧量子产率缓慢降低,但持续照射420s后仍保持初始值的80%,因此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可更好的实现光动力治疗。
(5)光动力活性测试
对实施例6制备的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进行ESR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取1mL的20μg mL-1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水溶液,以2,2,6,6-四甲基哌啶(TEMP)和5-叔丁氧羰基-5-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BMPO)为探针。在660nm LED灯(50mWcm-2)照射下,记录ESR光谱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1所示,由图可知BDP-I8@nMOF纳米粒水溶液产生的为单线态氧,且具有近红外激发的Type II型光动力学活性。
(6)氮气吸附/解吸附测试
对实施例6制备的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进行氮气吸附能力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将实施例6制备的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1的纳米粒溶液,冻干收集样品粉末,接着在60℃真空干燥箱烘干24h,然后用氮气吸附仪对粉末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2、13所示,由图12可知,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具有氮气吸附能力,并且通过压力可进行解吸附,表面BDP-I8@nMOF为框架结构,具有一定的孔隙。进一步实验显示BDP-I8@nMOF的孔径大小为5~20nm左右(如图13所示)。
(7)细胞毒性
测试光照及非光照条件下实施例1制备的游离分子化合物BDP-I8与实施例6制备的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的细胞毒性,具体操作如下:
取对数生长期的4T1细胞铺96孔板,接种密度为6×103/mL,每孔100μL,放入细胞培养箱恒温培养12h,确定细胞贴壁后,倒掉培养液,用磷酸盐缓冲液洗1-2次,加入用培养基配好的BDP-I8与BDP-I8@nMOF溶液,每孔100微升,光照组配置浓度梯度为0.406、0.812、1.625、3.25、7.5、15、30μg mL-1,每个浓度4个复孔:非光照组配置同样浓度梯度0.406、0.812、1.625、3.25、7.5、15、30μg mL-1,每个浓度4个复孔。放入培养箱培养24h后,更换培养液,光照组分别在660nm LED灯(50mW cm-2)条件下,光照15min,放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加MTT的PBS溶液(5mg/mL,20μL),4h后弃去培养液,加入DMSO(150μL),振荡10min,酶标仪4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非光照组与光照组的测试结果分别如图14、15所示,由图14可知,非光照条件下,在0.406~30μg mL-1浓度范围内,BDP-I8与BDP-I8@nMOF对细胞活性影响小,表现出极低的暗毒性,但光照下BDP-I8@nMOF具有较低的IC50值(如图15所示),该现象说明只有特定激光才能引起药物发挥毒性作用。
(8)动物实验:抑制肿瘤
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待肿瘤体积生长到100mm3左右时,将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PBS/No Irradiation、PBS/Irradiation、BDP-I8/No Irradiation、BDP-I8/Irradiation、BDP-I8@nMOF/No Irradiation、BDP-I8@nMOF/Irradiation、BDP-I8@nMOF/Irradiation(secondary treatment),每组5只。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药,给药剂量都为8mg kg-1,48小时后光照组小鼠用660nm LED灯(50mW cm-2)激光照射肿瘤20分钟,其中BDP-I8@nMOF/Irradiation(secondary treatment)组的小鼠在第六天再次给药(8mg kg-1)并且48小时后再次光照,记录各组光照前的肿瘤体积,然后观察记录30天内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如图16所示,其中利用非晶态纳米光敏剂BDP-I8@nMOF对小鼠进行第二次光照治疗后对肿瘤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近红外光敏剂,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结构式:
Figure FDA0003603783060000011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II)所式的化合物在醋酸和哌啶存在的条件下,于溶剂中反应得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S2:将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与叠氮乙酸在亚铜盐和有机胺存在的条件下,于溶剂中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式(I)、式(II)、式(III)和式(IV)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36037830600000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式(II)所示的化合物、式(I)所示的化合物、哌啶和醋酸的摩尔比为1:5-6:10-20:10-20;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0-120℃,反应时间为2-12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叠氮乙酸、亚铜盐和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10-20:0.1-2:10-15;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30℃,反应时间为12-24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红外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与S2中,所述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S2中,所述亚铜盐为氯化亚铜、溴化亚铜和碘化亚铜的一种或多种,有机胺为N,N-二异丙基乙胺、三乙二胺和二异丙基胺的一种或多种。
6.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光敏剂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所述金属离子选自铪离子、锰离子、锆离子、锌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的平均粒径为100-200nm。
8.一种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光敏剂与金属盐、苯甲酸类溶剂混合,于有机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溶剂置换并于去离子水中透析,得到所述非晶态纳米光敏剂;所述反应温度为10-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盐选自四氯化铪、氧氯化锆八水合物、四水合氯化锰和氯化锌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苯甲酸类溶剂为苯甲酸;所述近红外光敏剂、金属盐与苯甲酸类溶剂的摩尔比为1:10~20:50~100。
10.一种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在制备光动力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CN202210409998.5A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4790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9998.5A CN114790218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9998.5A CN114790218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0218A CN114790218A (zh) 2022-07-26
CN114790218B true CN114790218B (zh) 2023-06-23

Family

ID=82461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9998.5A Active CN114790218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90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1536B (zh) * 2022-08-16 2023-09-22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高单线态氧效率的近红外bodipy@zif-8纳米光敏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003780B (zh) * 2023-06-26 2024-09-20 海南医学院 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衍生物、自组装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3461A (zh) * 2019-04-15 2019-07-12 苏州大学 多碘修饰的氟硼二吡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62432A (zh) * 2022-01-11 2022-04-01 苏州大学 一种近红外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3461A (zh) * 2019-04-15 2019-07-12 苏州大学 多碘修饰的氟硼二吡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62432A (zh) * 2022-01-11 2022-04-01 苏州大学 一种近红外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0218A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90218B (zh) 一种非晶态mof纳米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i et al. Luminescent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probes: from fundamentals to bioapplications
Zhao et al. Persistent luminescent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long-lasting near infrared emission for tumor site activated imaging and drug delivery
CN109970630B (zh) 一种能靶向线粒体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27256B (zh) 一种基于三苯胺多吡啶盐的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Mahajan et al. A potential mediator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based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functionalized with porphyrin
CN112812137A (zh) 一种双核Ir(Ⅲ)金属-有机三螺旋结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ang et al.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constructed by pyridine–amino acid: fluorescence sensing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Li et al. Influence of counter ions on structure, morphology, thermal stability of lanthanide complexes containing dipicolinic acid ligand
Zhang et al. Advancements in rare ear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photonics and beyond
Su et al. Novel half-sandwich rhodium (III) and iridium (III) photosensitizers for dual chemo-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CN113384695A (zh) 具有长激发态寿命的五甲川菁染料类光敏染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58972B (zh) 邻菲罗啉钌配合物类光敏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907381B (zh) 一种具有扭曲分子骨架的噻二唑并[3,4-g]喹喔啉结构的光敏剂,制备及其应用
Zhang et al. Synthese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a series of heptanuclear octahedral polyhedra {LnNi6} with different amino acids as ligands in aqueous media
CN104447769A (zh) 一种分子靶向抗癌光敏剂埃罗替尼-酞菁轭合物
CN113509559A (zh) 一种co和药物释放协同治疗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15832B (zh) 一种全共轭桥联配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全共轭双核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46033B (zh) 基于邻苯二酚修饰的aza-BODIPY及其与铁离子络合而成的纳米粒子和其生物应用
CN116199899B (zh) 一类基于吡唑类有机配体的近红外、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8307971A (zh) 基于非对称型方酸菁染料的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8084955A (zh) 用于克服肿瘤乏氧的新型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45471B (zh) 一种基于bsa的吡啶盐光敏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636835B (zh) 一种基于卟吩结构的光敏剂、制备和应用
CN116854698A (zh) 一种基于卟啉的立方体金属-有机笼状配合物及光动力治疗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