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8253B -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8253B
CN114788253B CN202080080596.4A CN202080080596A CN114788253B CN 114788253 B CN114788253 B CN 114788253B CN 202080080596 A CN202080080596 A CN 202080080596A CN 114788253 B CN114788253 B CN 114788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device
control
imag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05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8253A (zh
Inventor
马天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424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450232A/zh
Priority to CN202410542486.5A priority patent/CN118450231A/zh
Priority to CN202410542485.0A priority patent/CN1184502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8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8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8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8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 B64U2101/3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for imaging, photography or videograph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以及可穿戴设备,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时,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分离且图像采集装置连接于可移动设备时,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或控制可移动设备的操作。采用模块化的图像采集装置的设计,实现了在不同平台上对图像采集装置的使用,满足了用户对于不同场景以及设备载体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移动平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运动过程中进行拍摄的市场需求,市面上的相机常常只能针对一种拍摄场景进行拍摄,例如,地面运动的拍摄需求或是航拍需求,现有技术中,单一相机所支持的使用场景有限,无法满足多场景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设备。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设备。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设备。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设备。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设备。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设备。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遥控设备。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控制系统。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控制系统。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时,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分离且图像采集装置连接于可移动设备时,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或控制可移动设备的操作。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与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设备本体相连,或是选择由设备本体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到设备本体上时,设备本体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还可以地,可将设备本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设备本体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至设备本体时,设备本体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脱离设备本体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时,设备本体可控制可移动设备上的图像采集装置予以拍摄,或者还可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操作,以便于在同一个设备本体上分别对于两个控制对象实现控制。设备本体可直接无线控制可移动设备上的图像采集装置予以拍摄,也可以通过可移动设备转发控制指令给图像采集装置实现间接控制。
其中,可移动设备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拍摄设备,在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设备本体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拍摄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槽,设于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图像采集装置。
通过在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安装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与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通过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摄像头,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安装槽内时,会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而两个姿态下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姿态放置图像采集装置,以实现收纳和拍摄两个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的朝向为由摄像头自身向外延伸形成的射线方向,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和第二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摄像头的射线方向不同,也即两个射线方向不重合。
进一步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以为相反,即两个朝向呈180°,第一姿态为正向安装,第二姿态为反向安装,还可以是,摄像头的两个朝向之间呈锐角、钝角或直角。
其中,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摄像头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第一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内,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一姿态时,摄像头朝外,此时图像采集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影像予以获取,而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二姿态时,摄像头朝里,此时安装槽可对摄像头进行保护,减少发生意外刮花摄像头的镜片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由于摄像头朝里,可使得安装槽可对摄像头实现包围保护。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也即安装槽能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减少图像采集装置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检测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在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安装槽内时,设备本体可获取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设备本体自身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识别出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以便于与图像采集装置配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拍摄、休眠。
进一步地,当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多个摄像头时,设备本体可根据姿态信息激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从而连通不同的摄像头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姿态信息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第一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里。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基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设备本体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先通过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予以检测,根据得到的姿态信息,再进行控制策略的对应获取,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之间相互切换,当然,姿态信息具体包括的姿态数量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更多个,但每个姿态均与一个控制策略相对应,不同姿态的控制策略可以存在重复。
其中,控制策略可以为设备本体自身触发的功能,还可以为设备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的不同的功能,甚至可以为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时的通讯方式。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安装槽上设有与摄像头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槽。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以便于通过摄像头实现图像的拍摄,其中,摄像头的数量可根据产品设计需求灵活选择,甚至可以将摄像头作为可替换的配件进行设计,类似于单反相机机体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可在图像采集装置上将摄像头拆下更换,以适应于不同的使用需求。一般地,由于图像采集装置整体尺寸较小,集成化程度较高,故而也可以直接将摄像头集成到图像采集装置中,在更换时,可将配置有不同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装置整体更换。
此外,在安装槽上还设有第一槽,第一槽的形状和摄像头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以特定的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内时,可提高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配合程度,从而也提高了对图像采集装置的保护程度。
可以理解,一般地,摄像头由于其自身的结构,长度较长,在安装至整体尺寸较小的图像采集装置上时,会有部分略微凸出。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子显示屏,安装槽上设有与子显示屏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槽。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子显示屏,可通过子显示屏显示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信息,其中,子显示屏的大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子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自身图像采集装置的参数或运行模式,还可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通过特殊装置进行图像拍摄的成像预览,在使用时,可根据子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对拍摄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录像格式、曝光参数、显示下载界面、调整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此外,在安装槽上还设有第二槽,第二槽的形状和子显示屏的形状相适配,一般而言,子显示屏的硬度较低,外屏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不可避免的会被灰尘或其他介质所磨损,为了提高在不使用子显示屏时,对子显示屏的保护效果,可将图像采集装置以子显示屏正对第二槽的姿态放置于安装槽内。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物理按键,安装槽上设有与物理按键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三槽。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有物理按键,可通过物理按键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或是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的设备本体或可移动设备进行控制,通过物理按键实现控制,其操控的准确性较高,反馈程度较好,特别是在图像采集装置整体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利用物理按键可有效降低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使用体验。
当然,一般地,物理按键为了保证控制的反馈程度,一般均会凸起图像采集装置的表面,故而通过在安装槽上设置第三槽,使得第三槽的形状和物理按键的形状相适配,通过将图像采集装置以物理按键正对第三槽的姿态放置于安装槽内,可有效提高安装槽对物理按键的保护作用。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且摄像头位于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将摄像头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可通过摄像头对图像采集装置第一侧的环境进行拍摄,当摄像头所在的第一侧正对于安装槽并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安装槽内时,可认为当前用户不需要进行拍摄,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可切换至对应的运行模式,当然,当第一侧背对于安装槽时,可认为当前用户需要图像采集装置工作以拍摄影像,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可切换至对应的运行模式。
可选的,进一步地,图像采集装置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摄像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子显示屏和/或物理按键,且子显示屏和/或物理按键位于第一侧。
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摄像头的基础上,在第一侧上还设置有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中的一个,或是在第一侧上同时设置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也即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摄像头、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均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同一侧,从而在用户利用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时,可有效提高操控的便利性。
其中,子显示屏除显示作用下,还可具有触控作用,即子显示屏为触控屏,可实现更多的虚拟按键功能。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安装槽内时,第二侧与安装槽的槽底相抵;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位于安装槽内时,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与安装槽的槽底相抵,其中,第二侧与第一侧为图像采集装置的不同侧。
图像采集装置和安装槽的配合主要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在安装槽内在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时,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侧抵接于安装槽的槽底,位于第一侧的摄像头、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则是朝外设置,此时摄像头可用于拍摄影像,物理按键和子显示屏则可以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其中子显示屏还可以用于显示一些装置的运行信息;而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以第二姿态安装时,可将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抵接于安装槽的槽底,由于第一侧和第二侧处于图像采集装置的不同侧,故而在第一侧与槽底相抵时,此时安装槽则可以对图像采集装置上设于第一侧的摄像头、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实现保护。
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可分别处于图像采集装置的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上述两侧分别为图像采集装置的前侧和后侧。
当然,第一侧和第二侧还可以为图像采集装置的相邻的两侧。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设于设备本体,用于获取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并控制设备本体执行与姿态信息对应的功能。
在设备本体内设有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器获取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从而便于控制设备本体执行对应的功能。
可以理解,通过在设备本体内设置控制器,使得设备本体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在控制器的作用下识别图像采集装置的具体姿态,也即识别图像采集装置是否为第一姿态或是第二姿态,可以理解,第一姿态下,控制器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而在第二姿态下,控制器则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容纳于安装槽内,并进入待机状态。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姿态传感器,设于设备本体,姿态传感器用于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姿态传感器,可直接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以便于控制器根据姿态信息确定图像采集装置是否为第一姿态或是第二姿态,进而利于控制设备本体执行对应的功能。
其中,姿态传感器设置在设备本体上,姿态传感器除了检测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外,还可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是否安装到位。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用于根据设备本体的第一连接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连接器的对准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在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在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安装槽内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应相互对准,此时,控制器可根据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具体对准情况确定对应的姿态信息,以便于根据具体的姿态信息。
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对准可以存在多种设定情况,例如,当图像采集装置正向安装于安装槽内时,一组第一连接器用于以第一对准方式与一组第二连接器对准,当图像采集装置反向安装于安装槽内时,一组第一连接器用于以第二对准方式与一组第二连接器对准。当然,还可以是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内的触头是一一对应的,在正向连接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触头以正向配合方式连接,在反向连接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触头会以反向配合方式连接。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母显示屏,设于设备本体上,母显示屏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姿态信息在母显示屏上显示与姿态信息对应的显示信息。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母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出显示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信息与姿态信息相对应,控制器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母显示屏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母显示屏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
可以理解,无论图像采集装置上是否设置有子显示屏,由于设备本体的控制作用,在设备本体上均需要设置母显示屏,以对控制对象或是具体的运行模式进行实时观察,便于用户的操作。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母显示屏,设于设备本体上,母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母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出影像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可以理解,母显示屏的尺寸相较于子显示屏的尺寸较大,故而通过母显示屏显示多种信息,可为用户提供更清楚直观的观看体验。
当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设备本体上或者安装在可移动设备上,设备本体上的母显示屏均可以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
可选的,母显示屏与设备本体的安装槽位于设备本体的不同侧。
通过将母显示屏和安装槽设置在设备本体的不同侧,以便于用户在使用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时对影像信息的预览,在一个实施例中,母显示屏设置在一侧,安装槽位于另一侧,两侧之间可以是相对关系,也可以是相邻关系,若将母显示屏和安装槽设置在设备本体的相对两侧,在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内时,用户可通过母显示屏直对着观看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而若是将母显示屏和安装槽设置在设备本体的相邻两侧,也可通过母显示屏观看影像信息,但其视角会发生偏转,例如前侧设置安装槽,上侧设置显示屏,可实现潜望式的观看体验。也即通过将二者设置在设备本体的不同侧,可适用于不同的拍摄需求。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操控件,设于设备本体,用于控制设备本体和/或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相应操作。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第一操控件,可对设备本体的运行或是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进行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设备本体而言,通过第一操控件可单独控制设备本体的功能,例如开关机等,而对于图像采集装置而言,通过第一操控件还可实现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其中,第一操控件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摇杆、拨轮等。
当然,第一操控件在使用过程中可单独设置一个功能,或者在设备本体上设置母显示屏的基础上,可与母显示屏联动实现不同的功能。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显示信息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界面和拍摄参数;或,在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显示信息为设备本体的下载界面和下载参数。
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不同姿态时,在母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可以存在区别,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可在母显示屏上显示有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界面和拍摄参数,可以理解,第一姿态即为图像采集装置朝外设置,可开启对外部环境的拍摄功能,此时通过在母显示屏上显示拍摄界面,便于用户取景,而在母显示屏上显示拍摄参数,也便于用户获知当前的拍摄参数,也利于进行专业的局部调整,进而提高拍摄效果。在控制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可在母显示屏上显示有下载界面和下载参数,可以理解,第二姿态即为图像采集装置朝里设置,此时用户无需对外部环境进行拍摄,一般地,第二姿态下,用户常常会选择对设备本体进行设置,将视频在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进行传输等操作,故而可在母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下载界面,而在母显示屏上显示下载参数,也便于用户直观的获知传输速度,可根据需求对其灵活设置。
其中,拍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录像格式、曝光参数等。
其中,下载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视频下载/导出速率、视频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控制器能够控制设备本体根据接收的操控指令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和/或控制器能够控制设备本体为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控制器能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传输影像信息至设备本体;在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控制器能够控制设备本体为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控制器能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传输影像信息至设备本体。
在控制器获取到的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图像采集装置朝外的设置在安装槽内,此时会激活对应的拍摄功能,由于图像采集装置是与设备本体通信连接的,故而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通过设备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本体上可接收到不同的操控指令,从而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根据操控指令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例如进行拍照、录像、缩放、局部放大等操作;此外,又由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而图像采集装置自身体积较小,电池容量有限,故而在第一姿态下,还可控制设备本体将自身的电量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以在保证正常的拍摄状态下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充电。
在控制器获取到的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图像采集装置朝里的设置在安装槽内,此时图像采集装置会处于待机状态,无需对外部环境进行拍摄,由于图像采集装置是与设备本体通信连接的,且图像采集装置自身的体积有限,为了控制功耗,其内存含量无法做的很大,故而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通过设备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向其传输视频文件,也即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到的影像信息传输至设备本体中;此外,又由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而图像采集装置自身体积较小,电池容量有限,故而在第二姿态下,还可控制设备本体将自身的电量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以在保证正常的拍摄状态下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充电。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连接器,设于安装槽内;第二连接器,设于图像采集装置,其中,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实现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在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实现电连接时,主要是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连接器,图像采集装置设有第二连接器,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安装槽内时,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配合上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才形成电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相互供电、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指令的传递以及图像采集装置向设备本体传输拍摄的照片或影片文件。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第一对准方式进行对准;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第二对准方式进行对准。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中的姿态主要分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每个姿态下,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需要对准,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姿态下,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第一对准方式对准,在第二姿态下,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第二对准方式对准,便于设备本体根据不同的对准方式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进行识别,以便于控制器控制设备本体和/或图像采集装置执行不同的功能。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器位于安装槽的侧壁。
第一连接器的设置位置位于安装槽的侧壁上,可以理解,相对于槽状结构而言,侧壁即为四周的壁面,在将槽状结构设置在设备本体上时,图像采集装置无论是以第一姿态还是以第二姿态设置在安装槽内时,均可通过设置在侧壁上的第一连接器与设备本体实现电连接,可节省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通过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可向图像采集装置发送操作指令。
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连时,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形成电连接,此时设备本体可通过两个连接器的电连接向图像采集装置发送操作指令,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执行对应的功能,其中,操作指令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执行拍摄、录像或是调节相应的参数。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通过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可接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
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连时,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形成电连接,此时设备本体可通过两个连接器的电连接从图像采集装置接收影像信息,其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配合时,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会建立通信连接,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以便于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响信息发送至设备本体,从而便于图像采集装置对拍摄的影像信息存储。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母电池,设于设备本体上;子电池,设于图像采集装置,其中,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母电池可向子电池充电。
为了使得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正常工作,在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上分别设置有母电池和子电池,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配合时,无论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设备本体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设备本体上的母电池可以向图像采集装置的子电池充电,可以理解,由于图像采集装置自身的体积较小,设备本体的体积较大,在设计时母电池的电池容量会大于子电池的电池容量,子电池自身的续航能力较差,通过母电池为子电池充电,使得设备本体可作为充电宝,以延长图像采集装置的续航周期,提高使用体验。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器上设有多个第一触点,第二连接器上设有多个第二触点,其中,在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一一相抵时,以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配合。
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配合主要是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抵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触点,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触点,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电连接,其中,第一触点的排布方式可以与第二触点的排布方式相对应,进一步地,还可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连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的识别,以便于后续对应功能的选择,也利于图像采集装置和设备本体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二触点具体包括两个第二电触点和两个第二通信触点,其中,设备本体能够根据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控制与第二电触点相连的第一触点的功能,以及与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第一触点的功能。
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第二触点根据功能分为第二电触点和第二通信触点,设备本体上的第一触点是固定的,无法移动更改,而图像采集装置由于可从设备本体上拆卸下来,根据不同的姿态安装到安装槽内时会启用不同的功能,故而可通过调整设备本体上与第二触点相连的第一触点的功能以实现不同功能的启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触点的作用为供电,所以为了满足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供电,可将与第二电触点相连的第一触点的功能调整为通电,同理,为了满足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控制,可将与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第一触点的功能调整为通信,设备本体自身对于第一触点的功能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切换更改。
此外,第一触点的数量可以与第二触点的数量不同,也即图像采集装置在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内时,与第二触点相抵的第一触点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存在重合的。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触点的数量为四个,与两个第二电触点相连的两个第一触点用于向图像采集装置充电,与两个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两个第一触点用于与图像采集装置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四个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总数量相同,通过限制其中两个第一触点的功能为充电,另两个第一触点的功能为通信,可根据上述设定使得设备本体根据不同的姿态信息实现不同的第一触点的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方案中,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数量相同,故而在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改变第一触点的功能实现不同姿态下的识别,当然,由于第一触点的功能会随姿态信息发生改变,也即设备本体通过第一触点的功能间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接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连接,其中,在两个第二电触点与第一触点相连时,控制设备本体的母电池向图像采集装置的子电池充电和/或母电池向图像采集装置供电;在两个第二通信触点与第一触点相连时,设备本体能够向图像采集装置发送指令,设备本体能够从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影像信息。
通过设置接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连接,也即第一触点是否与第二触点对准,以便于执行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触点包括第二电触点和第二通信触点,在第一触点和两个第二电触点相连时,首先将与第二电触点相连的第一触点的功能予以调整,以实现母电池向图像采集装置的电量转移,进一步地,在功能调整后可控制母电池向子电池充电,或是母电池向图像采集装置供电,或是在向子电池充电的同时为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供电,此外,在第一触点和两个第二通信触点相连时,先将与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第一触点的功能予以调整,以建立图像采集装置和设备本体之间的通信连接,进一步地,在功能调整后,通过二者的通信连接,使得图像采集装置可接收设备本体发送的指令,从而通过执行对应的指令实现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而设备本体则可以接收图像采集装置传输的影像信息,以减少图像采集装置的存储压力。
其中,接触检测装置可设置在设备本体或是图像采集装置上,进一步地,基于图像采集装置小型化的体积和重量的设计理念,将接触检测装置设置在设备本体上。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图像采集装置的子电池的电量,其中,在子电池的电量满足充电电量时,控制母电池向子电池充电。
电量检测装置可检测到子电池的电量,根据需求,可在子电池的电量较低时,控制母电池对其充电,以保证子电池的剩余电量,便于后续对图像采集装置的使用,其中,充电电量可以为出厂时默认的预设值,也可以为用户根据自身使用需求,或是母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确定的设定值。
其中,电量检测装置可设置在设备本体或是图像采集装置上,进一步地,基于图像采集装置小型化的体积和重量的设计理念,将电量检测装置设置在设备本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接触检测装置还用于根据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连接关系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接触检测装置可确定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触点的标识/电容/电压值等来识别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对齐/对准方式,进而判断出图像采集装置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安装至安装槽内的。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触点的数量为多个,第二触点的数量为多个,在部分第一触点与部分第二触点以第一对准方式相连时,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安装槽内,在部分第一触点与部分第二触点以第二对准方式相连时,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位于安装槽内。
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数量均为多个,在进行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的判断时,主要是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对准方式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部分第一触点与部分第二触点以第一对准方式相连时,可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安装槽内,而若是在部分第一触点与部分第二触点以第二对准方式相连时,则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位于安装槽内,也即图像采集装置被收纳进设备本体中。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根据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以确定运行模式。
对于图像采集装置和设备本体之间的连接而言,主要是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的,一般地,无论图像采集装置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均为连接,此时可使得图像采集装置自身的一些功能转移到设备本体上,即通过设备本体进行控制,例如:供电和文件传输等,而若是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断开时,可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和设备本体之间是分离的,在分离后,图像采集装置是独立运行,或是可利用载体,也即利用可移动设备运行,此时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模式明显需要与连接至设备本体的运行模式区分开,以适应于不同的功耗以及功能需求。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检测到母电池向子电池充电时,向设备本体传输拍摄的影像信息。
图像采集装置在检测到自身的子电池被母电池充电时,可直接向设备本体传输已经拍摄到的影像信息,一方面利于数据的转移,减少图像采集装置的存储压力,另一方面也便于图像采集装置可同时实现充电和传数据两种功能,极大的增强使用体验。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充电的时候用户可能不进行拍摄,因此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数据导出。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磁性件,设于安装槽内;第二磁性件,设于图像采集装置上;其中,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配合实现图像采集装置容纳于安装槽。
在安装槽和图像采集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连接,可使得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安装槽内时提高连接的稳固性,同时还可以随时将图像采集装置取下,以实现图像采集装置和设备本体的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磁性件设于安装槽的底部。
安装槽为设于设备本体上的槽状结构,通过将第一磁性件设置在安装槽的底部,可使得无论图像采集装置以何种姿态设置在安装槽内,均可与第二磁性件产生磁性连接,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位置的固定。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磁性件设于图像采集装置的一侧;或第二磁性件设于图像采集装置的相对的两侧上。
第二磁性件可以根据第一磁性件设置的位置可选择地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的一侧或是相对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可能发生变化,可将第二磁性件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周向侧壁上,并将第一磁性件设置在安装槽的周向侧壁上,从而仅需在图像采集装置的一侧设置第二磁性件即可实现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下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吸附。
还可以地,在图像采集装置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二磁性件,从而可满足不同的姿态配合需求,也即无论图像采集装置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第一磁性件均可对第二磁性件起到相吸的作用,以实现固定。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为磁铁;或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
对于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而言,无论将二者中的一个选择为磁铁,还是将二者同时选择为磁铁,均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吸引,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当然,需要说明的,若是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则二者的磁性需要相反才可实现吸引作用。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为磁铁,另外一个为铁。例如,安装槽的槽底设置磁铁,图像采集装置设置有铁,则可以实现图像采集装置正向或反向安装于安装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功耗模式运行;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分离时,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功耗模式运行,其中,第一功耗模式的耗电量大于第二功耗模式的耗电量。
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以耗电量较高的第一功耗模式运行,而当第二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断开时,也即图像采集装置和设备本体分离,则会控制图像采集装置以耗电量较低的第二功耗模式运行,可以理解,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时,由于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利用设备本体内的电池为其供电,故而可采用耗电量较高的模式运行,而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断开时,图像采集装置需要考虑到自身的续航等因素,故而会采用耗电量较低的模式运行,以延长单次脱离使用的使用时间。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麦克风,设于图像采集装置上;和/或至少一个第一麦克风,设于设备本体上,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安装槽内,第二麦克风和第一麦克风的收音方向不同。
在图像采集装置上可设置第二麦克风,在设备本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麦克风,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安装槽内时,通过限定第二麦克风和第一麦克风的收音方向不同,可提高收音效果,甚至可以收取立体声。
可以理解,可单独设置第二麦克风或第一麦克风,或是同时设置第二麦克风和第一麦克风。
需要说明的,由于图像采集装置的体积和尺寸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满足尺寸要求,第二麦克风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其中,由于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了第二麦克风,当图像采集装置脱离设备本体后,可实现远程收音,提高收音效果。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第三连接器,设于设备本体上,第三连接器用于向母电池充电,和/或,第三连接器用于建立设备本体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第三连接器,通过第三连接器可外接电源以向母电池充电,此外,第三连接器还可用于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一方面可通过第三连接器将存储在设备本体上的文件导出,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第三连接器将一些文件等导入设备本体中,例如系统文件,可利于设备本体的系统升级,或者还可以将其他影像文件或是设置文件导入设备本体中。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扬声器,设于设备本体上,扬声器用于播放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中的音频信息。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扬声器,可播放影像信息中的音频信息,以便于用户对录制的影像信息予以预览,甚至可以在设备本体上对视频进行一定的后期处理,更便于用户的使用和后续分享。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还包括母显示屏,母电池能够由设备本体上拆卸,母电池拆卸后,子电池向母显示屏供电。
在设备本体上设置有母显示屏和母电池,可用于显示出显示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信息与姿态信息相对应,控制器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母显示屏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母显示屏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此外,在母电池由母显示屏上拆卸下来后,为了保证正常的显示,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上的子电池为母显示屏供电,从而延长一定的使用时间。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设于设备本体上,设备本体能够通过第一通信装置无线控制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第一通信装置,可在图像采集装置脱离设备本体后,也即图像采集装置由安装槽拆卸下来,设备本体则可根据第一通信装置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无线控制,以实现远程拍摄的效果,极大提高用户操控的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设于设备本体上,设备本体能够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识别图像采集装置所运动的方向以及速度等运动参数,从而可通过对运动参数进行分析识别,当满足预设的运行轨迹时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的识别,可增加对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操作方式,用户在使用时可更方便的进行拍摄。
当然,用户还可根据自己设定的运动轨迹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姿态传感器,例如IMU,设于设备本体上,设备本体能够通过姿态传感器检测控制设备的姿态,进而生成控制指令,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存储器,设于设备本体上,存储器用于存储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存储器,可将配置的系统文件或是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予以存储,便于后续对影像信息的处理。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子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器或设备本体的控制器用于响应用户的输入,控制在子显示屏和母显示屏之间切换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
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和控制器,在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和控制器,在两个控制器中的任一个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时,可控制在子显示屏和母显示屏之间来回切换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影像信息,需要补充的,在控制器上接收到的输入可以是点击物理按键,也可以是在母显示屏或子显示屏中点击对应于切换的虚拟按键,甚至还可以是通过语音或手势识别等生物特征操控。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与可移动设备相连时,设备本体用于通过与可移动设备的通信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和/或设备本体用于通过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
在图像采集装置由设备本体上拆下,并安装至可移动设备上时,实现图像采集装置和可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在设备本体的控制下,可将可移动设备作为信号中转站,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可移动设备,间接地通过可移动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还可以地,直接建立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通过直接地通过上述连接对图像采集装置予以控制,从而满足拍摄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由设备本体拆下后,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作为相机独立使用。
在本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拆下后,形成可拍摄的最小单体,其内设置有电池、摄像头以及操控按键,以便于用户将图像采集装置单独作为相机使用。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可以为云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设备本体上,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
可选的,设备本体可以为云台,在此基础上,将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云台上时,则可直接通过云台对图像采集装置予以控制,此外,由于云台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图像采集装置可拆卸地与云台相连,故而可使得云台具有摄像头可更换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也便于扩展产业链,提升产品生态范围。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上设有安装槽;图像采集装置,与安装槽可拆卸连接;其中,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内时,设备本体能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内时,设备本体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与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设备本体上直接设置有安装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也即安装槽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减少图像采集装置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拍摄设备,在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设备本体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且设备本体能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其中,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设备本体上时,子显示屏与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与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设备本体相连,或是选择由设备本体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此外,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子显示屏,可通过子显示屏显示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信息,其中,子显示屏的大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子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自身图像采集装置的参数或运行模式,还可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通过特殊装置进行图像拍摄的成像预览,在使用时,可根据子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对拍摄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录像格式、曝光参数、显示下载界面、调整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而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母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出与姿态信息相对应的显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显示出图形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母显示屏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母显示屏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
需要强调的,通过将子显示屏和母显示屏的朝向设置不同,可使得用户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设备本体上时形成前后两个显示界面,进而无论以何种方式握持拍摄设备,均可直观的看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的影像信息。
更进一步地,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安装槽内时,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方向与子显示屏所处的位置相同,故而在用户通过子显示屏观察影像信息时,图像采集装置作为前置摄像头使用,而若是用户通过母显示屏观察影像信息时,则图像采集装置作为后置摄像头使用,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由于子显示屏受限于体积和尺寸,其屏幕尺寸并不会很大,仅作为一种预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到设备本体上时,设备本体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还可以地,可将设备本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设备本体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至设备本体时,设备本体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脱离设备本体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时,设备本体可将可移动设备作为信号中转站,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可移动设备,间接地通过可移动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
其中,可移动设备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拍摄设备,在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设备本体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器或设备本体的控制器用于响应用户的输入,控制在子显示屏和母显示器之间切换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
图像采集装置和设备本体上均设有控制器,在两个控制器中的任一个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时,可控制在子显示屏和母显示屏之间来回切换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影像信息,需要补充的,在控制器上接收到的输入可以是点击物理按键,也可以是在母显示屏或子显示屏中点击对应于切换的虚拟按键,甚至还可以是通过语音或手势识别等生物特征操控。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能够与图像采集装置可拆卸连接;其中,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时,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分离且图像采集装置连接于可移动设备时,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或控制可移动设备的操作。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可以和图像采集装置可拆卸连接,设备本体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当然,还可以地,可将设备本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设备本体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至设备本体时,设备本体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脱离设备本体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时,设备本体可控制可移动设备上的图像采集装置予以拍摄,或者还可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操作,以便于在同一个设备本体上分别对于两个控制对象实现控制。
其中,可移动设备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控制设备,可通过设备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以提高设备本体功能的多样性,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以控制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槽,设于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图像采集装置。
通过在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安装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与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通过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摄像头,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安装槽内时,会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而两个姿态下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姿态放置图像采集装置,以实现收纳和拍摄两个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的朝向为由摄像头自身向外延伸形成的射线方向,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和第二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摄像头的射线方向不同,也即两个射线方向不重合。
进一步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以为相反,即两个朝向呈180°,第一姿态为正向安装,第二姿态为反向安装,还可以是,摄像头的两个朝向之间呈锐角、钝角或直角。
其中,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摄像头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第一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内,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一姿态时,摄像头朝外,此时图像采集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影像予以获取,而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二姿态时,摄像头朝里,此时安装槽可对摄像头进行保护,减少发生意外刮花摄像头的镜片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由于摄像头朝里,可使得安装槽可对摄像头实现包围保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也即安装槽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减少图像采集装置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检测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在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安装槽内时,设备本体可获取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设备本体自身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识别出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以便于与图像采集装置配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拍摄、休眠。
进一步地,当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多个摄像头时,设备本体可根据姿态信息激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从而连通不同的摄像头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姿态信息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第一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基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设备本体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先通过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予以检测,根据得到的姿态信息,再进行控制策略的对应获取,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之间相互切换,当然,姿态信息具体包括的姿态数量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更多个,但每个姿态均与一个控制策略相对应,不同姿态的控制策略可以存在重复。
其中,控制策略可以为设备本体自身触发的功能,还可以为设备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的不同的功能,甚至可以为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时的通讯方式。
本申请第五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能够与图像采集装置可拆卸连接;其中,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内时,设备本体能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内时,设备本体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
本申请第五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在设备本体上直接设置有安装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也即安装槽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减少图像采集装置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控制设备,可通过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可加入对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识别,以在拍摄模式和休眠模式之间发生切换,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与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通过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摄像头,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安装槽内时,会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而两个姿态下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姿态放置图像采集装置,以实现收纳和拍摄两个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的朝向为由摄像头自身向外延伸形成的射线方向,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和第二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摄像头的射线方向不同,也即两个射线方向不重合。
进一步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以为相反,即两个朝向呈180°,第一姿态为正向安装,第二姿态为反向安装,还可以是,摄像头的两个朝向之间呈锐角、钝角或直角。
其中,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摄像头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第一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内,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一姿态时,摄像头朝外,此时图像采集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影像予以获取,而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二姿态时,摄像头朝里,此时安装槽可对摄像头进行保护,减少发生意外刮花摄像头的镜片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由于摄像头朝里,可使得安装槽可对摄像头实现包围保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也即安装槽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减少图像采集装置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检测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在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安装槽内时,设备本体可获取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设备本体自身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识别出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以便于与图像采集装置配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拍摄、休眠。
进一步地,当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多个摄像头时,设备本体可根据姿态信息激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从而连通不同的摄像头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姿态信息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第一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基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设备本体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先通过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予以检测,根据得到的姿态信息,再进行控制策略的对应获取,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之间相互切换,当然,姿态信息具体包括的姿态数量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更多个,但每个姿态均与一个控制策略相对应,不同姿态的控制策略可以存在重复。
其中,控制策略可以为设备本体自身触发的功能,还可以为设备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的不同的功能,甚至可以为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时的通讯方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操控件,设于设备本体,用于控制设备本体和/或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相应操作。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第一操控件,可对设备本体的运行或是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进行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设备本体而言,通过第一操控件可单独控制设备本体的功能,例如开关机等,而对于图像采集装置而言,通过第一操控件还可实现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其中,第一操控件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摇杆。
当然,第一操控件在使用过程中可单独设置一个功能,或者在设备本体上设置母显示屏的基础上,可与母显示屏联动实现不同的功能。
本申请第六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设备本体能够与图像采集装置可拆卸连接,且设备本体能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其中,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设备本体上时,子显示屏与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
本申请第六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当然,还可以地,可将设备本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设备本体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其中,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母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出显示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信息与姿态信息相对应,控制器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母显示屏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母显示屏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
可以理解,无论图像采集装置上是否设置有子显示屏,由于设备本体的控制作用,在设备本体上均需要设置母显示屏,以对控制对象或是具体的运行模式进行实时观察,便于用户的操作。
此外,母显示屏还可用于显示出影像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而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子显示屏,可通过子显示屏显示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信息,其中,子显示屏的大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子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自身图像采集装置的参数或运行模式,还可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通过特殊装置进行图像拍摄的成像预览,在使用时,可根据子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对拍摄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录像格式、曝光参数、显示下载界面、调整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可以理解,一般地,母显示屏的尺寸相较于子显示屏的尺寸较大,故而通过母显示屏显示多种信息,可为用户提供更清楚直观的观看体验。
需要强调的,通过将子显示屏和母显示屏的朝向设置不同,可使得用户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设备本体上时形成前后两个显示界面,进而无论以何种方式握持拍摄设备,均可直观的看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的影像信息。
更进一步地,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设备本体上时,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方向与子显示屏所处的位置相同,故而在用户通过子显示屏观察影像信息时,图像采集装置作为前置摄像头使用,而若是用户通过母显示屏观察影像信息时,则图像采集装置作为后置摄像头使用,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由于子显示屏受限于体积和尺寸,其屏幕尺寸并不会很大,仅作为一种预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使用。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控制设备,可通过设备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以提高设备本体功能的多样性,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以控制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母显示屏为触摸屏,母显示屏能够接收切换指令,以在母显示屏和子显示屏之间切换显示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
母显示屏为触摸屏,具有接收切换指令的作用,从而用户可在母显示屏上触发触控操作,以控制在子显示屏和母显示屏之间来回切换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影像信息,更利于满足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及观察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槽,设于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图像采集装置。
通过在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安装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与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通过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摄像头,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安装槽内时,会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而两个姿态下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姿态放置图像采集装置,以实现收纳和拍摄两个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的朝向为由摄像头自身向外延伸形成的射线方向,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和第二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摄像头的射线方向不同,也即两个射线方向不重合。
进一步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以为相反,即两个朝向呈180°,第一姿态为正向安装,第二姿态为反向安装,还可以是,摄像头的两个朝向之间呈锐角、钝角或直角。
其中,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摄像头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第一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内,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一姿态时,摄像头朝外,此时图像采集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影像予以获取,而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二姿态时,摄像头朝里,此时安装槽可对摄像头进行保护,减少发生意外刮花摄像头的镜片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由于摄像头朝里,可使得安装槽可对摄像头实现包围保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也即安装槽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减少图像采集装置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检测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在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安装槽内时,设备本体可获取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设备本体自身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识别出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以便于与图像采集装置配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拍摄、休眠。
进一步地,当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多个摄像头时,设备本体可根据姿态信息激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从而连通不同的摄像头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姿态信息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第一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基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设备本体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先通过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予以检测,根据得到的姿态信息,再进行控制策略的对应获取,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之间相互切换,当然,姿态信息具体包括的姿态数量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更多个,但每个姿态均与一个控制策略相对应,不同姿态的控制策略可以存在重复。
其中,控制策略可以为设备本体自身触发的功能,还可以为设备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的不同的功能,甚至可以为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时的通讯方式。
本申请第七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时,控制设备用于拍摄以及控制可移动设备,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分离且图像采集装置连接于可移动设备时,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或可移动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第七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与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设备本体相连,或是选择由设备本体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进一步地,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到设备本体上时,设备本体可作为一个控制端,一方面可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例如利用设备本体上设置的第一操控件或是母显示屏等,对可移动设备的移动、巡航等运行进行控制。还可以地,将设备本体上的图像采集装置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此时设备本体可单独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或单独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甚至可以同时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以及在可移动设备上的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至设备本体时,设备本体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脱离设备本体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时,设备本体可将可移动设备作为信号中转站,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可移动设备,间接地通过可移动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
其中,可移动设备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控制设备,在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设备本体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槽,设于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图像采集装置。
通过在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安装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与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通过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摄像头,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安装槽内时,会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而两个姿态下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姿态放置图像采集装置,以实现收纳和拍摄两个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的朝向为由摄像头自身向外延伸形成的射线方向,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和第二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摄像头的射线方向不同,也即两个射线方向不重合。
进一步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以为相反,即两个朝向呈180°,第一姿态为正向安装,第二姿态为反向安装,还可以是,摄像头的两个朝向之间呈锐角、钝角或直角。
其中,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摄像头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第一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内,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一姿态时,摄像头朝外,此时图像采集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影像予以获取,而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二姿态时,摄像头朝里,此时安装槽可对摄像头进行保护,减少发生意外刮花摄像头的镜片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由于摄像头朝里,可使得安装槽可对摄像头实现包围保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设备本体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也即安装槽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减少图像采集装置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检测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在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安装槽内时,设备本体可获取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设备本体自身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识别出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以便于与图像采集装置配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拍摄、休眠。
进一步地,当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多个摄像头时,设备本体可根据姿态信息激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从而连通不同的摄像头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姿态信息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第一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能够基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设备本体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先通过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予以检测,根据得到的姿态信息,再进行控制策略的对应获取,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之间相互切换,当然,姿态信息具体包括的姿态数量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更多个,但每个姿态均与一个控制策略相对应,不同姿态的控制策略可以存在重复。
其中,控制策略可以为设备本体自身触发的功能,还可以为设备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的不同的功能,甚至可以为设备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时的通讯方式。
本申请第八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遥控设备,包括:遥控本体,遥控本体包括用于与可移动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遥控本体上设有容纳槽;控制设备,与容纳槽可拆卸连接,控制设备上设有母显示屏,母显示屏用于显示可移动设备传输的影像信息。
根据本申请第八方面技术方案提供的遥控设备,包括遥控本体和控制设备,其中,遥控本体上设有容纳槽,控制设备可与容纳槽可拆卸连接,遥控本体上的容纳槽可提供容纳控制设备的空间,也会提高控制设备连接至遥控本体上的稳固性。通过在控制设备上设置母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出影像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可移动设备拍摄并传输的,在可移动设备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控制设备设置在容纳槽内时,遥控本体整体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进行拍摄,通过控制可移动设备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设备连接至遥控本体时,遥控本体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可移动设备进行拍摄,而在控制设备脱离遥控本体时,遥控本体可作为信号中转站,可在控制设备上的母显示屏上显示有可移动设备的影像信息。
其中,可移动设备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在遥控本体对可移动设备进行控制时,主要是通过第二通信装置实现的,在第二通信装置的作用下,可建立起遥控本体与可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便于实现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以及对可移动设备采集到的影像信息予以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设于控制设备上,控制设备能够通过第一通信装置控制可移动设备。
通过在控制设备上设置第一通信装置,在第二通信装置和第一通信装置的连接下,可使得控制设备可与可移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在控制设备的作用下,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设备安装至容纳槽,控制设备能够通过遥控本体上第二通信装置控制可移动设备;控制设备由容纳槽脱离,控制设备能够通过第一通信装置控制可移动设备。
在控制设备安装至容纳槽上时,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相连,此时控制设备所发出的控制指令是通过遥控本体上的第二通信装置向可移动设备发出,从而使得可移动设备根据第二通信装置发出的指令进行移动和调整,而当控制设备由容纳槽内脱离后,此时控制设备与遥控本体之间处于断开的状态,在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无法实现信号的传递,故而可直接通过控制设备上的第一通信装置对可移动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信号发送质量和信号发送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连接器,设于控制设备上;第四连接器,设于容纳槽内,其中,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的电连接。
在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实现电连接时,主要是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设备上设有第三连接器,容纳槽内设有第四连接器,在将控制设备安装至容纳槽内时,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配合上后,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才形成电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相互供电、遥控本体将控制设备的指令向可移动设备发出以及将可移动设备上拍摄的照片或影片文件通过遥控本体在控制设备上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能够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相互供电和/或相互充电。
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配合后,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可根据此前的设定实现相互之间的供电,或是相互之间的充电,甚至可以在供电的过程中实现充电。可以理解,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上分别设有电池,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对可移动设备进行控制,或是显示可移动设备拍摄的影像信息均需要一定的电量支持,随着不断的使用,电池电量均会减小,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可实现相互供电,例如控制设备的电池为遥控本体上的第二通信装置供电,或是遥控本体上的电池为控制设备的显示屏供电。
还可以地,在控制设备的电池的电量较少,且在控制设备安装至容纳槽内时,遥控本体的电池作为充电宝会向控制设备的电池充电,或者,在遥控本体的电池的电量较少,且控制设备安装至容纳槽内时,控制设备的电池作为充电宝会向遥控本体的电池充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五连接器,设于遥控本体上,第五连接器用于向遥控本体充电,和/或,第五连接器用于建立遥控本体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
通过在遥控本体上设置第五连接器,通过第五连接器可外接电源以向遥控本体充电,此外,第五连接器还可用于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一方面可通过第五连接器将存储在遥控本体上的文件导出,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第五连接器将一些文件等导入遥控本体中,例如系统文件,可利于遥控本体的系统升级,或者还可以将其他影像文件或是设置文件导入遥控本体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遥控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操控件,设于遥控本体上,第二操控件用于接收与可移动设备对应的移动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操控件用于接收与控制可移动设备的影像拍摄对应的拍摄指令。
在遥控本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操控件,用户可通过第二操控件使得遥控本体接收移动控制指令和/或拍摄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操控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可移动设备的具体移动控制的方式以及功能设置,例如,接收移动控制指令的第二操控件可以为一个,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还可以地,第二操控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控制前后左右的平移,另一个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转动,此外,还可增加一个第二操控件,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以当前姿势和视角进行拍摄。或者,第二操控件包括多个,可以分别控制可移动设备在水平方向的飞行速度、转向角度、垂直方向的速度等。
进一步地,第二操控件包括:按键、摇杆或拨轮,在按键、摇杆或拨轮中可根据可移动设备的类型,或是用户习惯的操作逻辑灵活选择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天线,设于遥控本体上,其中,天线与遥控本体折叠设置,和/或天线与遥控本体可伸缩设置。
可选的,上述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天线,也可以是其他无线传输模块,例如wifi、蓝牙等。
通过在遥控本体上设置天线,可增强遥控本体的信号传输质量,其中,天线可折叠地设置在遥控本体上,在使用时可将天线向外展开,或者,天线可伸缩地设置在遥控本体上,在使用时可将天线向外延伸,甚至,天线可以部分折叠部分伸缩,在两种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实现遥控本体对可移动设备的信号传输质量的提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操控件和天线设于遥控本体的不同侧。
通过限制第二操控件和天线分别位于遥控本体的不同侧,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用户的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在握持遥控设备时,为了更直接的操控,常常是将带有第二操控件的一侧面向自己,此时另一侧的空间并未被利用,通过将天线设置在另一侧,一方面便于天线的取出,另一方面,天线的设置空间会更大,从而可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更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本申请第九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移动控制系统,包括:可移动设备和控制设备;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可选择地设于可移动设备和控制设备上,其中,图像采集装置设于可移动设备上,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或控制可移动设备的操作;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控制设备上,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
根据本申请第九方面技术方案提供的移动控制系统,包括可移动设备、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控制设备相连,或是选择由控制设备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到控制设备上时,控制设备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还可以地,可将控制设备上的图像采集装置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控制设备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至控制设备时,控制设备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脱离控制设备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时,设备本体可控制可移动设备上的图像采集装置予以拍摄,或者还可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操作,以便于在同一个设备本体上分别对于两个控制对象实现控制。
其中,可移动设备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移动控制系统,在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控制设备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配合槽,设于可移动设备上或设于可移动设备的云台上,用于容纳图像采集装置。
通过在可移动设备或是在可移动设备的云台上设置配合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可移动设备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可移动设备或是可移动设备的云台上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配合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可移动设备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配合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可移动设备或可移动设备的云台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配合槽包括第六连接器,第六连接器用于向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第六连接器用于建立图像采集装置与可移动设备的通信连接。
在配合槽内设置有第六连接器,在第六连接器的作用下,可使得在图像采集装置位于配合槽内时,可移动设备通过第六连接器为图像采集装置充电,以提高可移动设备相对于图像采集装置的续航作用,还可以地,第六连接器可作为可移动设备的通信接口,从而在第六连接器的作用下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通过可移动设备发送至设备本体上,还可以将可移动设备上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图像采集装置以进行拍摄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设于可移动设备上,图像采集装置通过第六连接器将采集的影像信息传输至可移动设备,可移动设备用于通过第三通信装置将影像信息传输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用于输出影像信息。
在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可移动设备上时,图像采集装置可随可移动设备的移动而随之移动,此时通过第六连接器,可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向可移动设备传输,而可移动设备在接收到影像信息后,还可通过第三通信装置直接将其发送给控制设备,以便于控制设备向外导出或者直接利用控制设备自身的母显示屏进行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设备还包括母显示屏,用于显示影像信息。
控制设备包括用于显示影像信息的母显示屏,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控制设备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装置向可移动设备传输拍摄参数,以使可移动设备将拍摄参数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
控制设备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控制设备在向可移动设备传输拍摄参数时,主要是通过第一通信装置实现的,而对于可移动设备而言,由于图像采集装置可移动设置之间是连接的,可移动设备可将拍摄参数转至图像采集装置上,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按照拍摄参数进行拍摄。
其中,拍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光圈、焦距、景深、曝光时间等参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电池仓,设于可移动设备上,电池仓内设有至少一个机体电池。
在可移动设备上设置电池仓,并在电池仓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机体电池,可为可移动设备的运行供电,此外,由于可移动设备上还能够设置图像采集装置,故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上的子电池的电量较低时,机体电池会向子电池充电,以保证图像采集装置由可移动设备上拆下后,可保证基本的拍摄功能的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机体电池能够与控制设备上的母电池互换。
通过限定机体电池与母电池之间可互换,也即二者型号尺寸相同,更利于电池的通用范围,也即,同一种电池可应用到两种设备上,降低配件的复杂程度,也提高配件的通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槽,设于控制设备的一侧,用于容纳图像采集装置。
通过在控制设备的一侧设置安装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控制设备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控制设备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控制设备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控制设备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与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通过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摄像头,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安装槽内时,会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而两个姿态下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姿态放置图像采集装置,以实现收纳和拍摄两个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的朝向为由摄像头自身向外延伸形成的射线方向,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和第二姿态安装在安装槽内,摄像头的射线方向不同,也即两个射线方向不重合。
进一步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可以为相反,即两个朝向呈180°,第一姿态为正向安装,第二姿态为反向安装,还可以是,摄像头的两个朝向之间呈锐角、钝角或直角。
其中,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摄像头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时,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第一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对应于摄像头朝内,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一姿态时,摄像头朝外,此时图像采集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影像予以获取,而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第二姿态时,摄像头朝里,此时安装槽可对摄像头进行保护,减少发生意外刮花摄像头的镜片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由于摄像头朝里,可使得安装槽可对摄像头实现包围保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控制设备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
图像采集装置在安装槽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控制设备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时,控制设备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也即安装槽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减少图像采集装置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设备能够检测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在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安装槽内时,控制设备可获取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控制设备自身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识别出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以便于与图像采集装置配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拍摄、休眠。
进一步地,当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多个摄像头时,控制设备可根据姿态信息激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从而连通不同的摄像头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姿态信息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第一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外,第二姿态可以为摄像头朝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设备能够基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控制设备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先通过控制设备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予以检测,根据得到的姿态信息,再进行控制策略的对应获取,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之间相互切换,当然,姿态信息具体包括的姿态数量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更多个,但每个姿态均与一个控制策略相对应,不同姿态的控制策略可以存在重复。
其中,控制策略可以为控制设备自身触发的功能,还可以为控制设备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的不同的功能,甚至可以为控制设备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时的通讯方式。
本申请第十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移动控制系统,包括:可移动设备;遥控本体,遥控本体包括用于与可移动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控制设备,与遥控本体可拆卸连接,控制设备上设有母显示屏;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可选择地设于可移动设备和控制设备上,其中,图像采集装置设于可移动设备上,控制设备能够通过可移动设备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控制设备上,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
根据本申请第十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移动控制系统,包括可移动设备、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控制设备相连,或是选择由控制设备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其中,控制设备包括用于显示影像信息的母显示屏,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到控制设备上时,控制设备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还可以地,可将控制设备上的图像采集装置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控制设备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连接至控制设备时,控制设备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脱离控制设备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时,控制设备可将可移动设备作为信号中转站,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可移动设备,间接地通过可移动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
其中,可移动设备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移动控制系统,在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控制设备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控制设备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容纳槽,设于遥控本体上,设备本体与容纳槽可拆卸连接。
遥控本体上设有容纳槽,控制设备可与容纳槽可拆卸连接,遥控本体上的容纳槽可提供容纳控制设备的空间,也会提高控制设备连接至遥控本体上的稳固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第一通信装置,设于控制设备上,控制设备能够通过第一通信装置控制可移动设备。
通过在控制设备上设置第一通信装置,在第二通信装置和第一通信装置的连接下,可使得控制设备可与可移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在控制设备的作用下,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备本体安装至遥控本体上的容纳槽,设备本体能够通过遥控本体上第二通信装置控制可移动设备;设备本体由容纳槽脱离,设备本体能够通过第一通信装置控制可移动设备。
在控制设备安装至容纳槽上时,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相连,此时控制设备所发出的控制指令是通过遥控本体上的第二通信装置向可移动设备发出,从而使得可移动设备根据第二通信装置发出的指令进行移动和调整,而当控制设备由容纳槽内脱离后,此时控制设备与遥控本体之间处于断开的状态,在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无法实现信号的传递,故而可直接通过控制设备上的第一通信装置对可移动设备进行控制。
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信号发送质量和信号发送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连接器,设于设备本体上;第四连接器,设于容纳槽内,其中,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设备本体和遥控本体之间的电连接。
在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实现电连接时,主要是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设备上设有第三连接器,容纳槽内设有第四连接器,在将控制设备安装至容纳槽内时,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配合上后,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才形成电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相互供电、遥控本体将控制设备的指令向可移动设备发出以及将可移动设备上拍摄的照片或影片文件通过遥控本体在控制设备上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能够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相互供电和/或相互充电。
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配合后,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之间可根据此前的设定实现相互之间的供电,或是相互之间的充电,甚至可以在供电的过程中实现充电。可以理解,控制设备和遥控本体上分别设有电池,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对可移动设备进行控制,或是显示可移动设备拍摄的影像信息均需要一定的电量支持,随着不断的使用,电池电量均会减小,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可实现相互供电,例如控制设备的电池为遥控本体上的第二通信装置供电,或是遥控本体上的电池为控制设备的母显示屏供电。
还可以地,在控制设备的电池的电量较少,且在控制设备安装至容纳槽内时,遥控本体的电池作为充电宝会向控制设备的电池充电,或者,在控制设备的电池的电量较少,且控制设备安装至容纳槽内时,遥控本体的电池作为充电宝会向控制设备的电池充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五连接器,设于遥控本体上,第五连接器用于向遥控本体充电,和/或,第五连接器用于建立遥控本体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
通过在遥控本体上设置第五连接器,通过第五连接器可外接电源以向遥控本体充电,此外,第五连接器还可用于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一方面可通过第五连接器将存储在遥控本体上的文件导出,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第五连接器将一些文件等导入遥控本体中,例如系统文件,可利于遥控本体的系统升级,或者还可以将其他影像文件或是设置文件导入遥控本体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操控件,设于遥控本体上,第二操控件用于接收与可移动设备对应的移动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操控件用于接收与控制可移动设备的影像拍摄对应的拍摄指令。
在遥控本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操控件,用户可通过第二操控件使得遥控本体接收移动控制指令和/或拍摄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操控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可移动设备的具体移动控制的方式以及功能设置,例如,接收移动控制指令的第二操控件可以为一个,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还可以地,第二操控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控制前后左右的平移,另一个控制可移动设备的转动,此外,还可增加一个第二操控件,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以当前姿势和视角进行拍摄。
进一步地,第二操控件包括:按键、摇杆或拨轮,在按键、摇杆或拨轮中可根据可移动设备的类型,或是用户习惯的操作逻辑灵活选择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天线,设于遥控本体上,其中,天线与遥控本体折叠设置,和/或天线与遥控本体可伸缩设置。
通过在遥控本体上设置天线,可增强遥控本体的信号传输质量,其中,天线可折叠地设置在遥控本体上,在使用时可将天线向外展开,或者,天线可伸缩地设置在遥控本体上,在使用时可将天线向外延伸,甚至,天线可以部分折叠部分伸缩,在两种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实现遥控本体对可移动设备的信号传输质量的提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遥控本体上的第二操控件和天线设于遥控本体的不同侧。
通过限制第二操控件和天线分别位于遥控本体的不同侧,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用户的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在握持遥控设备时,为了更直接的操控,常常是将带有第二操控件的一侧面向自己,此时另一侧的空间并未被利用,通过将天线设置在另一侧,一方面便于天线的取出,另一方面,天线的设置空间会更大,从而可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更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配合槽,设于可移动设备上或设于可移动设备的云台上,用于容纳图像采集装置。
通过在可移动设备或是在可移动设备的云台上设置配合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可移动设备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可移动设备或是可移动设备的云台上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配合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可移动设备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配合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可移动设备或可移动设备的云台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配合槽包括第六连接器,第六连接器用于向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第六连接器用于建立图像采集装置与可移动设备的通信连接。
在配合槽内设置有第六连接器,在第六连接器的作用下,可使得在图像采集装置位于配合槽内时,可移动设备通过第六连接器为图像采集装置充电,以提高可移动设备相对于图像采集装置的续航作用,还可以地,第六连接器可作为可移动设备的通信接口,从而在第六连接器的作用下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通过可移动设备发送至设备本体上,还可以将可移动设备上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图像采集装置以进行拍摄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图像采集装置设于可移动设备上,图像采集装置通过第六连接器将采集的影像信息传输至可移动设备,可移动设备用于通过第三通信装置将影像信息传输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用于输出影像信息。
在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可移动设备上时,图像采集装置可随可移动设备的移动而随之移动,此时通过第六连接器,可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向可移动设备传输,而可移动设备在接收到影像信息后,还可通过第三通信装置直接将其发送给控制设备,以便于控制设备向外导出或者直接利用控制设备自身的母显示屏进行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设备还包括母显示屏,用于显示影像信息。
控制设备包括用于显示影像信息的母显示屏,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控制设备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装置向可移动设备传输拍摄参数,以使可移动设备将拍摄参数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
控制设备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控制设备在向可移动设备传输拍摄参数时,主要是通过第一通信装置实现的,而对于可移动设备而言,由于图像采集装置可移动设置之间是连接的,可移动设备可将拍摄参数转至图像采集装置上,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按照拍摄参数进行拍摄。
其中,拍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光圈、焦距、景深、曝光时间等参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电池仓,设于可移动设备上,电池仓内设有至少一个机体电池。
在可移动设备上设置电池仓,并在电池仓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机体电池,可为可移动设备的运行供电,此外,由于可移动设备上还能够设置图像采集装置,故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上的子电池的电量较低时,机体电池会向子电池充电,以保证图像采集装置由可移动设备上拆下后,可保证基本的拍摄功能的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机体电池能够与设备本体上的母电池互换。
通过限定机体电池与母电池之间可互换,也即二者型号尺寸相同,更利于电池的通用范围,也即,同一种电池可应用到两种设备上,降低配件的复杂程度,也提高配件的通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安装槽,设于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图像采集装置。
通过在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安装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安装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设备本体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本体,穿戴本体上设有装配槽;图像采集装置,与装配槽可拆卸连接,且图像采集装置与穿戴本体之间电连接;其中,穿戴本体上设有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向外导出。
根据本申请第十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在穿戴本体上设有装配槽,可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装配槽内,此时图像采集装置会与穿戴本体之间实现电连接,便于供电和通信,此外,在穿戴本体上设置有通信接口,穿戴本体可通过通信接口与外部设备相连,从而可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响信息导入至外部设备中,当然,在穿戴本体和外部设备通信连接后,还可将一些文件等导入穿戴本体中,例如系统文件,可利于穿戴本体的系统升级,或者还可以将其他影像文件或是设置文件导入穿戴本体中。
其中,通信接口包括USB-A接口、USB-C接口、lightning接口等。
还需补充的是,在穿戴本体上设置装配槽,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穿戴本体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的空间,也即,当穿戴本体与图像采集装置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装配槽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与穿戴本体相连时的稳固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穿戴本体具体包括:第一穿戴段,第一穿戴段上设有装配槽,且第一穿戴段的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部;第二穿戴段,第二穿戴段的一端设有第二配合部,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二穿戴段与第一穿戴段的可拆卸连接。
穿戴本体包括第一穿戴段和第二穿戴段,在第一穿戴段上设有装配槽,便于在第一穿戴段上安装图像采集装置,此外,在第一穿戴段和第二穿戴段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从而便于实现二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设置在第一穿戴段的一端,第二配合部设置在第二穿戴段的一端,通过分别在两个穿戴段的端部设置配合部,可在端部实现卡接、粘接或其他方式的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第二连接器,设于图像采集装置上;第七连接器,设于装配槽内,其中,通过第二连接器和第七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在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实现电连接时,主要是通过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穿戴本体上的装配槽内设有第一连接器,图像采集装置设有第二连接器,在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装配槽内时,在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配合上后,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才形成电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相互供电、穿戴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指令的传递以及图像采集装置向穿戴本体传输拍摄的照片或影片文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一个按键,设于穿戴本体上,穿戴本体能够通过按键接收与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拍摄指令,以通过第二连接器和第七连接器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
通过在穿戴本体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按键,可使得穿戴本体通过按键接收与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拍摄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为照片拍摄或是视频录制,甚至还可以其他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操控的功能按键,例如开关机、模式切换等,其中,穿戴本体上设置有第七连接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第二连接器,在第二连接器和第七连接器的电连接的作用下即可实现穿戴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惯性传感器,设于穿戴本体上,穿戴本体能够通过惯性传感器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
通过在穿戴本体上设置惯性传感器,可通过惯性传感器识别图像采集装置的惯性参数,从而可通过对惯性参数进行分析识别,当满足预设的控制轨迹时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通过惯性传感器的识别,可增加对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操作方式,用户在使用时可更方便的进行拍摄。
当然,用户还可根据自己设定的控制轨迹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装配槽上设有与摄像头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槽。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以便于通过摄像头实现图像的拍摄,其中,摄像头的数量可根据产品设计需求灵活选择,甚至可以将摄像头作为可替换的配件进行设计,类似于单反相机机体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可在图像采集装置上将摄像头拆下更换,以适应于不同的使用需求。一般地,由于图像采集装置整体尺寸较小,集成化程度较高,故而也可以直接将摄像头集成到图像采集装置中,在更换时,可将配置有不同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装置整体更换。
此外,在装配槽上还设有第一槽,第一槽的形状和摄像头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以特定的姿态安装于装配槽内时,可提高与图像采集装置的配合程度,从而也提高了对图像采集装置的保护程度。
可以理解,一般地,摄像头由于其自身的结构,长度较长,在安装至整体尺寸较小的图像采集装置上时,会有部分略微凸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子显示屏,装配槽上设有与子显示屏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槽。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子显示屏,可通过子显示屏显示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信息,其中,子显示屏的大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子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自身图像采集装置的参数或运行模式,还可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通过特殊装置进行图像拍摄的成像预览,在使用时,可根据子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对拍摄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录像格式、曝光参数、显示下载界面、调整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此外,在装配槽上还设有第二槽,第二槽的形状和子显示屏的形状相适配,一般而言,子显示屏的硬度较低,外屏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不可避免的会被灰尘或其他介质所磨损,为了提高在不使用子显示屏时,对子显示屏的保护效果,可将图像采集装置以子显示屏正对第二槽的姿态放置于装配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物理按键,装配槽上设有与物理按键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三槽。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有物理按键,可通过物理按键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或是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的设备本体或可移动设备进行控制,通过物理按键实现控制,其操控的准确性较高,反馈程度较好,特别是在图像采集装置整体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利用物理按键可有效降低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使用体验。
当然,一般地,物理按键为了保证控制的反馈程度,一般均会凸起图像采集装置的表面,故而通过在装配槽上设置第三槽,使得第三槽的形状和物理按键的形状相适配,通过将图像采集装置以物理按键正对第三槽的姿态放置于装配槽内,可有效提高装配槽对物理按键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且摄像头、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位于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位于第一侧的摄像头、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其中,将摄像头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可通过摄像头对图像采集装置第一侧的环境进行拍摄,当摄像头所在的第一侧正对于装配槽并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装配槽内时,可认为当前用户不需要进行拍摄,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可切换至对应的运行模式,当然,当第二侧背对于装配槽时,可认为当前用户需要图像采集装置工作以拍摄影像,设备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可切换至对应的运行模式。
此外,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摄像头的基础上,在第一侧上还设置有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中的一个,或是在第一侧上同时设置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也即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摄像头、子显示屏和物理按键均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同一侧,从而在用户利用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时,可有效提高操控的便利性。
其中,子显示屏除显示作用下,还可具有触控作用,即子显示屏为触控屏,可实现更多的虚拟按键功能。
进一步地,图像采集装置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摄像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装配槽内时,第二侧与装配槽的槽底相抵;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位于装配槽内时,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与装配槽的槽底相抵,其中,第二侧与第一侧为图像采集装置的不同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设于穿戴本体,用于获取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并控制穿戴本体执行与姿态信息对应的功能。
在穿戴本体内设有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器获取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从而便于控制穿戴本体执行对应的功能。
可以理解,通过在穿戴本体内设置控制器,使得穿戴本体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在控制器的作用下识别图像采集装置的具体姿态,也即识别图像采集装置是否为第一姿态或是第二姿态,可以理解,第一姿态下,控制器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而在第二姿态下,控制器则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容纳于装配槽内,并进入待机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姿态传感器,设于穿戴本体,姿态传感器用于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
通过在穿戴本体上设置姿态传感器,可直接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以便于控制器根据姿态信息确定图像采集装置是否为第一姿态或是第二姿态,进而利于控制穿戴本体执行对应的功能。
其中,姿态传感器设置在穿戴本体上,姿态传感器除了检测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外,还可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是否安装到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用于根据穿戴本体的第七连接器和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连接器的对准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
在穿戴本体上设置有第七连接器,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在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装配槽内时,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应相互对准,此时,控制器可根据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具体对准情况确定对应的姿态信息,以便于根据具体的姿态信息。
其中,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对准可以存在多种设定情况,例如,当图像采集装置正向安装于装配槽内时,一组第七连接器用于以第一对准方式与一组第二连接器对准,当图像采集装置反向安装于装配槽内时,一组第七连接器用于以第二对准方式与一组第二连接器对准。当然,还可以是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内的触头是一一对应的,在正向连接时,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触头以正向配合方式连接,在反向连接时,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触头会以反向配合方式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穿戴显示屏,设于穿戴本体上,穿戴显示屏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姿态信息在穿戴显示屏上显示与姿态信息对应的显示信息,和/或穿戴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
通过在穿戴本体上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穿戴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出显示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信息与姿态信息相对应,控制器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穿戴显示屏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穿戴显示屏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
此外通过在穿戴本体上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穿戴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出影像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穿戴显示屏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穿戴显示屏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可以理解,穿戴显示屏的尺寸相较于子显示屏的尺寸较大,故而通过穿戴显示屏显示多种信息,可为用户提供更清楚直观的观看体验。
其中,无论图像采集装置上是否设置有子显示屏,由于穿戴本体的控制作用,在穿戴本体上均需要设置穿戴显示屏,以对控制对象或是具体的运行模式进行实时观察,便于用户的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穿戴显示屏与装配槽位于穿戴本体的不同侧。
通过将穿戴显示屏和装配槽设置在穿戴本体的不同侧,以便于用户在使用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时对影像信息的预览,在一个实施例中,穿戴显示屏设置在一侧,装配槽位于另一侧,两侧之间可以是相对关系,也可以是相邻关系,若将穿戴显示屏和装配槽设置在穿戴本体的相对两侧,在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装配槽内时,用户可通过穿戴显示屏直对着观看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而若是将穿戴显示屏和装配槽设置在穿戴本体的相邻两侧,也可通过穿戴显示屏观看影像信息,但其视角会发生偏转,例如上侧设置装配槽,左侧或右侧设置显示屏,可实现潜望式的观看体验。也即通过将二者设置在穿戴本体的不同侧,可适用于不同的拍摄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显示信息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界面和拍摄参数;或,在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显示信息为穿戴本体的下载界面和下载参数。
在图像采集装置处于不同姿态时,在穿戴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可以存在区别,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可在穿戴显示屏上显示有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界面和拍摄参数,可以理解,第一姿态即为图像采集装置朝外设置,可开启对外部环境的拍摄功能,此时通过在穿戴显示屏上显示拍摄界面,便于用户取景,而在穿戴显示屏上显示拍摄参数,也便于用户获知当前的拍摄参数,也利于进行专业的局部调整,进而提高拍摄效果。在控制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可在穿戴显示屏上显示有下载界面和下载参数,可以理解,第二姿态即为图像采集装置朝里设置,此时用户无需对外部环境进行拍摄,一般地,第二姿态下,用户常常会选择对穿戴本体进行设置,将视频在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进行传输等操作,故而可在穿戴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下载界面,而在穿戴显示屏上显示下载参数,也便于用户直观的获知传输速度,可根据需求对其灵活设置。
其中,拍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录像格式、曝光参数等。
其中,下载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视频下载/导出速率、视频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穿戴本体根据接收的操控指令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和/或控制器能够控制穿戴本体为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在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控制器能够控制穿戴本体为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控制器能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传输影像信息至穿戴本体。
在控制器获取到的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图像采集装置朝外的设置在装配槽内,此时会激活对应的拍摄功能,由于图像采集装置是与穿戴本体通信连接的,故而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通过穿戴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在一个实施例中,穿戴本体上可接收到不同的操控指令,从而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根据操控指令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控制,例如进行拍照、录像、缩放、局部放大等操作;此外,又由于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而图像采集装置自身体积较小,电池容量有限,故而在第一姿态下,还可控制穿戴本体将自身的电量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以在保证正常的拍摄状态下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充电。
在控制器获取到的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图像采集装置朝里的设置在装配槽内,此时图像采集装置会处于待机状态,无需对外部环境进行拍摄,由于图像采集装置是与穿戴本体通信连接的,且图像采集装置自身的体积有限,为了控制功耗,其内存含量无法做的很大,故而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通过穿戴本体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向其传输视频文件,也即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到的影像信息传输至穿戴本体中;此外,又由于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而图像采集装置自身体积较小,电池容量有限,故而在第二姿态下,还可控制穿戴本体将自身的电量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以在保证正常的拍摄状态下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充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穿戴电池,设于穿戴本体上;子电池,设于图像采集装置上,其中,通过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穿戴电池可向子电池充电。
为了使得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正常工作,在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穿戴电池和子电池,在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配合时,无论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穿戴本体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穿戴本体上的穿戴电池可以向图像采集装置的子电池充电,可以理解,由于图像采集装置自身的体积较小,穿戴本体的体积较大,在设计时穿戴电池的电池容量会大于子电池的电池容量,子电池自身的续航能力较差,通过穿戴电池为子电池充电,使得穿戴本体可作为充电宝,以延长图像采集装置的续航周期,提高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七连接器上设有多个第六触点,第二连接器上设有多个第二触点,其中,在第六触点与第二触点一一相抵时,以实现第七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配合。
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配合主要是通过第六触点和第二触点的抵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七连接器上设置有多个第六触点,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触点,通过第六触点和第二触点实现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电连接,其中,第六触点的排布方式可以与第二触点的排布方式相对应,进一步地,还可通过第六触点和第二触点的连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的识别,以便于后续对应功能的选择,也利于图像采集装置和穿戴本体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二触点具体包括两个第二电触点和两个第二通信触点,其中,穿戴本体能够根据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控制与第二电触点相连的第六触点的功能,以及与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第六触点的功能。
在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的第二触点根据功能分为第二电触点和第二通信触点,穿戴本体上的第六触点是固定的,无法移动更改,而图像采集装置由于可从穿戴本体上拆卸下来,根据不同的姿态安装到装配槽内时会启用不同的功能,故而可通过调整穿戴本体上与第二触点相连的第六触点的功能以实现不同功能的启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触点的作用为供电,所以为了满足穿戴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供电,可将与第二电触点相连的第六触点的功能调整为通电,同理,为了满足穿戴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控制,可将与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第六触点的功能调整为通信,穿戴本体自身对于第六触点的功能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切换更改。
此外,第六触点的数量可以与第二触点的数量不同,也即图像采集装置在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装配槽内时,与第二触点相抵的第六触点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存在重合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六触点的数量为四个,与两个第二电触点相连的两个第六触点用于向图像采集装置充电,与两个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两个第六触点用于与图像采集装置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在穿戴本体上设置四个第六触点,与第二触点的总数量相同,通过限制其中两个第六触点的功能为充电,另两个第六触点的功能为通信,可根据上述设定使得穿戴本体根据不同的姿态信息实现不同的第六触点的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方案中,第六触点和第二触点的数量相同,故而在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装配槽内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改变第六触点的功能实现不同姿态下的识别,当然,由于第六触点的功能会随姿态信息发生改变,也即穿戴本体通过第六触点的功能间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接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六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连接,其中,在两个第二电触点与第六触点相连时,控制穿戴电池向子电池充电和/或穿戴电池向图像采集装置供电;在两个通信触点与第六触点相连时,穿戴本体能够向图像采集装置发送指令,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将影像信息发送至穿戴本体。
通过设置接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第六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连接,也即第六触点是否与第二触点对准,以便于执行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触点包括第二电触点和第二通信触点,在第六触点和两个第二电触点相连时,首先将与第二电触点相连的第六触点的功能予以调整,以实现穿戴电池向图像采集装置的电量转移,进一步地,在功能调整后可控制穿戴电池向子电池充电,或是穿戴电池向图像采集装置供电,或是在向子电池充电的同时为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供电,此外,在第六触点和两个第二通信触点相连时,先将与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第六触点的功能予以调整,以建立图像采集装置和穿戴本体之间的通信连接,进一步地,在功能调整后,通过二者的通信连接,使得图像采集装置可接收穿戴本体发送的指令,从而通过执行对应的指令实现穿戴本体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而穿戴本体则可以接收图像采集装置传输的影像信息,以减少图像采集装置的存储压力。
其中,接触检测装置可设置在穿戴本体或是图像采集装置上,进一步地,基于图像采集装置小型化的体积和重量的设计理念,将接触检测装置设置在穿戴本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图像采集装置的子电池的电量,其中,在子电池的电量满足充电电量时,控制穿戴电池向子电池充电。
电量检测装置可检测到子电池的电量,根据需求,可在子电池的电量较低时,控制穿戴电池对其充电,以保证子电池的剩余电量,便于后续对图像采集装置的使用,其中,充电电量可以为出厂时默认的预设值,也可以为用户根据自身使用需求,或是穿戴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确定的设定值。
其中,电量检测装置可设置在穿戴本体或是图像采集装置上,进一步地,基于图像采集装置小型化的体积和重量的设计理念,将电量检测装置设置在穿戴本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接触检测装置还用于根据第六触点与第二触点的连接关系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
接触检测装置可确定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触点的标识/电容/电压等参数识别触点的对齐方式,从而检测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六触点的数量为多个,第二触点的数量为多个,在部分第六触点与部分第二触点以第一对准方式相连时,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装配槽内,在部分第六触点与部分第二触点以第二对准方式相连时,确定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位于装配槽内。
第六触点和第二触点的数量均为多个,在进行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的判断时,主要是通过第六触点和第二触点的对准方式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部分第六触点与部分第二触点以第一对准方式相连时,可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装配槽内,而若是在部分第六触点与部分第二触点以第二对准方式相连时,则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位于装配槽内,也即图像采集装置被收纳进穿戴本体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根据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以确定运行模式。
对于图像采集装置和穿戴本体之间的连接而言,主要是通过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的,一般地,无论图像采集装置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设置在装配槽内,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均为连接,此时可使得图像采集装置自身的一些功能转移到穿戴本体上,即通过穿戴本体进行控制,例如:供电和文件传输等,而若是在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断开时,可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和穿戴本体之间是分离的,在分离后,图像采集装置是独立运行,或是可利用载体,也即利用可移动设备运行,此时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模式明显需要与连接至穿戴本体的运行模式区分开,以适应于不同的功耗以及功能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检测到穿戴电池向子电池充电时,向穿戴本体传输拍摄的影像信息。
图像采集装置在检测到自身的子电池被穿戴电池充电时,可直接向穿戴本体传输已经拍摄到的影像信息,一方面利于数据的转移,减少图像采集装置的存储压力,另一方面也便于图像采集装置可同时实现充电和传数据两种功能,极大的增强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磁性件,设于装配槽内;第二磁性件,设于图像采集装置上;其中,通过第三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配合实现图像采集装置容纳于装配槽。
在装配槽和图像采集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通过第三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连接,可使得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装配槽内时提高连接的稳固性,同时还可以随时将图像采集装置取下,以实现图像采集装置和穿戴本体的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磁性件设于装配槽的底部。
装配槽为设于穿戴本体上的槽状结构,通过将第三磁性件设置在装配槽的底部,可使得无论图像采集装置以何种姿态设置在装配槽内,均可与第二磁性件产生磁性连接,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在装配槽内位置的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磁性件设于图像采集装置的一侧;或第二磁性件设于图像采集装置的相对的两侧上。
第二磁性件可以根据第三磁性件设置的位置可选择地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的一侧或是相对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图像采集装置在装配槽内的姿态可能发生变化,可将第二磁性件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的周向侧壁上,并将第三磁性件设置在装配槽的周向侧壁上,从而仅需在图像采集装置的一侧设置第二磁性件即可实现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下对图像采集装置的吸附。
还可以地,在图像采集装置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二磁性件,从而可满足不同的姿态配合需求,也即无论图像采集装置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第三磁性件均可对第二磁性件起到相吸的作用,以实现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为磁铁;或第三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
对于第三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而言,无论将二者中的一个选择为磁铁,还是将二者同时选择为磁铁,均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吸引,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当然,需要说明的,若是第三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则二者的磁性需要相反才可实现吸引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与穿戴本体通过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功耗模式运行;图像采集装置与穿戴本体分离时,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功耗模式运行,其中,第一功耗模式的耗电量大于第二功耗模式的耗电量。
图像采集装置上设置有第七连接器,穿戴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在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以耗电量较高的第一功耗模式运行,而当第二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断开时,也即图像采集装置和穿戴本体分离,则会控制图像采集装置以耗电量较低的第二功耗模式运行,可以理解,当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时,由于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利用穿戴本体内的电池为其供电,故而可采用耗电量较高的模式运行,而当第七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断开时,图像采集装置需要考虑到自身的续航等因素,故而会采用耗电量较低的模式运行,以延长单次脱离使用的使用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扬声器,设于穿戴本体上,扬声器用于播放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中的音频信息。
通过在穿戴本体上设置扬声器,可播放影像信息中的音频信息,以便于用户对录制的影像信息予以预览,甚至可以在穿戴本体上对视频进行一定的后期处理,更便于用户的使用和后续分享。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设于穿戴本体上,穿戴本体能够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
通过在穿戴本体上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识别图像采集装置所运动的方向以及速度等运动参数,从而可通过对运动参数进行分析识别,当满足预设的运行轨迹时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的识别,可增加对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操作方式,用户在使用时可更方便的进行拍摄。
当然,用户还可根据自己设定的运动轨迹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图像采集装置通过摄像头拍摄影像信息时,控制子显示屏亮屏。
在将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时,通过控制子显示屏亮屏,一方面可为位于图像采集装置上的摄像头的取景提供亮度,更便于用户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子显示屏作为取景框,便于用户的拍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存储器,设于穿戴本体上,存储器用于存储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
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存储器,可将配置的系统文件或是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予以存储,便于后续对影像信息的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照明装置,设于穿戴本体上,照明装置用于在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时开启。
在穿戴本体上可设置有照明装置,在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影像信息的拍摄时,控制照明装置开启,以实现补光的作用。
其中,照明装置可以为闪光灯,或其他可增大照明亮度的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惯性测量单元,穿戴本体能够根据惯性测量单元控制与穿戴本体通信连接的目标设备。
通过在图像采集装置设置惯性检测单元,可复用惯性检测单元获取到的数据作为穿戴本体自身的数据,从而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控制与穿戴本体无线连接的其他设备的运行。其中,穿戴本体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还可以为通过无线网络通信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用于在检测到穿戴本体处于穿戴姿态时,控制穿戴显示屏显示时间信息。
在穿戴本体和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设置有控制器,在检测到穿戴本体为穿戴姿态时,也即穿戴本体被用户穿戴上,此时控制穿戴显示屏显示时间信息,以便于用户的使用和观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用于检测到穿戴本体处于抬腕姿态时,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
在穿戴本体处于抬腕姿态时,也即在穿戴本体穿戴于用户的基础上,若检测到穿戴本体发生转动,直至穿戴本体的姿态与预设的抬腕姿态相重合时,认为当前穿戴本体处于抬腕姿态,此时,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对影像信息予以拍摄,以实现无按键触发的快速拍照的功能,提高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用于在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时,控制穿戴显示屏亮屏。
在图像采集装置正在拍摄影像信息时,控制器可通过控制位于穿戴本体上的穿戴显示屏亮屏以为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补光。
本申请中的图像采集装置作为小型化相机,可以在多种形态中自由切换,比如可以穿戴拍摄,手持拍摄,连接无人机航拍。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可以组合成不同的使用形态,实现不同场景的拍摄,更加灵活且易搭配,无需针对各种应用场景购置多款相机。并且本申请还可以同时满足手持拍摄和无人机航拍,图像采集装置搭配控制设备,即可以实现手持拍摄,图像采集装置搭配无人机,结合控制设备的控制即可实现航拍,同时控制设备在两种场景下均可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一机多用。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遥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遥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遥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遥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遥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图像采集装置;102:摄像头;104:子显示屏;106:物理按键;108:第二连接器;1082:第二触点;1084:第二电触点;1086:第二通信触点;110:子电池;112:第二磁性件;114:第二麦克风;
200:控制设备;202:设备本体;204:安装槽;206: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8:控制设备的姿态传感器;210:母显示屏;212:第一操控件;214:第一连接器;2142:第一触点;216:母电池;218:控制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220:控制设备的电量检测装置;222:第一磁性件;224:第一麦克风;226:控制设备的扬声器;230:第三连接器;232:第一通信装置;234:控制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236:控制设备的存储器;
300:可移动设备;302:配合槽;304:第六连接器;306:电池仓;
400:遥控设备;402:遥控本体;4022:第二通信装置;4024:容纳槽;4026:第四连接器;404:第五连接器;406:第二操控件;408:天线;
600:可穿戴设备;602:穿戴本体;6022:第一穿戴段;6024:第二穿戴段;604:装配槽;606:第七连接器;6062:第六触点;608:按键;610:可穿戴设备的惯性传感器;612: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4:可穿戴设备的姿态传感器;616:穿戴显示屏;618:穿戴电池;620:可穿戴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622:可穿戴设备的电量检测装置;624:第三磁性件;626:可穿戴设备的扬声器;628:可穿戴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630:可穿戴设备的存储器;632:照明装置;634:惯性测量单元;636: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公开所描述的技术可以应用在可移动设备上,控制可移动设备移动或控制位于可移动设备上的相机进行拍摄或录像,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移动设备可以是空中的可移动设备(例如,固定翼飞行器,例如飞机、滑行机,旋翼飞行器,如直升飞机,或者其它的飞行器,如软式飞艇、气球),水中的可移动设备(例如,潜艇,小船,轮船),陆地上的可移动设备(例如,机动车,如轿车、摩托车、公共汽车、卡车、运货车;或手持部件,例如鱼竿、自拍杆或其它类型的可移动的支持物或者框架;以及火车、地铁等),太空中的可移动设备(如,卫星、空间站、宇宙飞船)。可移动设备可以在一个环境中(如陆地上、水中、空中、太空)自由移动,或者沿着预设的路径、轨道、或者以约定的方式移动。该可移动设备可以一维、二维或者三维的移动。可移动设备可以响应信号自动移动,而不用手动移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设备可以是运输工具,如空中的运输工具、陆地上的运输工具、水中的运输工具、太空中的运输工具,或者他们的结合。运输工具可以在一个或者多个指定的环境中自由移动,或者沿着轨道或者固定的路径移动。运输工具可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利用电动机、引擎、电子元件、磁性机构、重力、风力、燃烧、及/或者其它的动力机构。在某些实施例中,手动动力系统、人力动力系统、或者借助于其它生物体的动力系统也可以应用在可移动设备上,例如,运输工具。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设备可以是旋翼飞行器,该旋翼飞行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叶片的旋转驱动或者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可借助一个或者多个旋转叶片、螺旋桨、轮子、磁铁、轨道、或者其它机构,被驱动或者重新定位。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设备是无人运输工具,如无人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也可称为无人机。无人飞行器能够悬停、调整方向、和/或者调整位置。
下面参照图1至图33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以及可穿戴设备。
如图1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组合拍摄和独立拍摄两种功能的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202以及与设备本体202可拆卸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100,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设备本体202相连,或是选择由设备本体202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当然,图像采集装置100还可以独立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到设备本体202上时,设备本体202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还可以地,如图26和图27所示,可将设备本体202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300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300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设备本体202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至设备本体202时,设备本体202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脱离设备本体202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300时,设备本体202可控制可移动设备300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予以拍摄,或者还可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操作,以便于在同一个设备本体202上分别对于两个控制对象实现控制。
其中,可移动设备300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实施例的拍摄设备,在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设备本体202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拍摄设备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在设备本体202的一侧设置安装槽204,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设备本体202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安装槽204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与设备本体202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204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202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选的,安装槽204还可以具有其他形状、尺寸,也可以设置在设备本体202的其他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槽204设置在设备本体202的侧面面积较大的一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由设备本体202上拆下,并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上时,实现图像采集装置100和可移动设备300之间的连接,在设备本体202的控制下,可将可移动设备300作为信号中转站,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可移动设备300,间接地通过可移动设备3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的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还可以地,直接建立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的通信连接,通过直接地通过上述连接对图像采集装置100予以控制,从而满足拍摄需求。
在本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100拆下后,形成可拍摄的最小单体,其内设置有电池、摄像头102以及操控按键,以便于用户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单独作为相机使用。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备本体202可以为云台,在此基础上,将图像采集装置100设置在云台上时,则可直接通过云台对图像采集装置100予以控制,此外,由于云台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拆卸地与云台相连,故而可使得云台具有摄像头102可更换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也便于扩展产业链,提升产品生态范围。并且图像采集装置100可以借助云台的增稳性,实现稳定的拍摄。
实施例二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摄像头102,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安装槽204内时,会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而两个姿态下摄像头102的朝向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姿态放置图像采集装置100,以实现收纳和拍摄两个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102的朝向为由摄像头102自身向外延伸形成的射线方向,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第一姿态安装在安装槽204内和第二姿态安装在安装槽204内,摄像头102的射线方向不同,也即两个射线方向不重合。
进一步地,摄像头102的朝向不同可以为相反,即两个朝向呈180°,第一姿态为正向安装,第二姿态为反向安装,还可以是,摄像头102的两个朝向之间呈锐角、钝角或直角。
其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的摄像头1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安装槽204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如图17所示,第一姿态对应于摄像头102朝外,如图18所示,第二姿态对应于摄像头102朝内,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处于第一姿态时,摄像头102朝外,此时图像采集装置100可通过摄像头102对影像予以获取,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处于第二姿态时,摄像头102朝里,此时安装槽204可对摄像头102进行保护,减少发生意外刮花摄像头102的镜片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由于摄像头102朝里,可使得安装槽204可对摄像头102实现包围保护。
图像采集装置100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202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202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100,也即安装槽204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100,减少图像采集装置100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设置在安装槽204内时,设备本体202可获取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设备本体202自身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识别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以便于与图像采集装置100配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拍摄、休眠。
进一步地,当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多个摄像头102时,设备本体202可根据姿态信息激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102,从而连通不同的摄像头102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姿态信息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第一姿态可以为摄像头102朝外,第二姿态可以为摄像头102朝里。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202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先通过设备本体2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予以检测,根据得到的姿态信息,再进行控制策略的对应获取,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之间相互切换,当然,姿态信息具体包括的姿态数量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更多个,但每个姿态均与一个控制策略相对应,不同姿态的控制策略可以存在重复。
其中,控制策略可以为设备本体202自身触发的功能,还可以为设备本体202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执行的不同的功能,甚至可以为设备本体2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控制时的通讯方式。
实施例三
图像采集装置100上可设置有摄像头102、子显示屏104和物理按键106中的一个或多个,而在安装槽204上,则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否设置与上述结构的形状分别适配的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三槽。
其一,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摄像头102,以便于通过摄像头102实现图像的拍摄,其中,摄像头102的数量可根据产品设计需求灵活选择,甚至可以将摄像头102作为可替换的配件进行设计,类似于单反相机机体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可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将摄像头102拆下更换,以适应于不同的使用需求。一般地,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整体尺寸较小,集成化程度较高,故而也可以直接将摄像头102集成到图像采集装置100中,在更换时,可将配置有不同摄像头102的图像采集装置100整体更换。
此外,在安装槽204上还设有第一槽,第一槽的形状和摄像头102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特定的姿态安装于安装槽204内时,可提高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配合程度,从而也提高了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保护程度。
可以理解,一般地,摄像头102由于其自身的结构,长度较长,在安装至整体尺寸较小的图像采集装置100上时,会有部分略微凸出。
其二,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子显示屏104,可通过子显示屏104显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信息,其中,子显示屏104的大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子显示屏104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自身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参数或运行模式,还可显示图像采集装置100通过特殊装置进行图像拍摄的成像预览,在使用时,可根据子显示屏104上显示的信息对拍摄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录像格式、曝光参数、显示下载界面、调整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此外,在安装槽204上还设有第二槽,第二槽的形状和子显示屏104的形状相适配,一般而言,子显示屏104的硬度较低,外屏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不可避免的会被灰尘或其他介质所磨损,为了提高在不使用子显示屏104时,对子显示屏104的保护效果,可将图像采集装置100以子显示屏104正对第二槽的姿态放置于安装槽204内。
其三,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有物理按键106,可通过物理按键106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拍摄,或是与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的设备本体202或可移动设备300进行控制,通过物理按键106实现控制,其操控的准确性较高,反馈程度较好,特别是在图像采集装置100整体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利用物理按键106可有效降低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使用体验。
当然,一般地,物理按键106为了保证控制的反馈程度,一般均会凸起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表面,故而通过在安装槽204上设置第三槽,使得第三槽的形状和物理按键106的形状相适配,通过将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物理按键106正对第三槽的姿态放置于安装槽204内,可有效提高安装槽204对物理按键106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102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第一侧,子显示屏104和物理按键106中的一个或二者均设于第一侧。
其中,子显示屏104除显示作用下,还可具有触控作用,即子显示屏104为触控屏,可实现更多的虚拟按键功能。
实施例四
图像采集装置100和安装槽204的配合主要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在安装槽204内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第一姿态安装时,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第二侧抵接于安装槽204的槽底,摄像头102、子显示屏104和物理按键106中的一个或多个则是朝外设置,此时摄像头102可用于拍摄影像,物理按键106和子显示屏104则可以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其中子显示屏104还可以用于显示一些装置的运行信息;而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安装槽204内以第二姿态安装时,可将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第一侧抵接于安装槽204的槽底,由于第一侧和第二侧处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不同侧,故而在第一侧与槽底相抵时,此时安装槽204则可以对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于第一侧的摄像头102、子显示屏104和物理按键106中的一个或多个实现保护。
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可分别处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上述两侧分别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前侧和后侧。
当然,第一侧和第二侧还可以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相邻的两侧。
实施例五
在设备本体202内设有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可通过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获取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安装槽204内的姿态信息,从而便于控制设备200本体执行对应的功能。
可以理解,通过在设备本体202内设置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使得设备本体202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的作用下识别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具体姿态,也即识别图像采集装置100是否为第一姿态或是第二姿态,可以理解,第一姿态下,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而在第二姿态下,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则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容纳于安装槽204内,并进入待机状态。
如图2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214,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108,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安装槽204内时,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应相互对准,此时,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可根据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的具体对准情况确定对应的姿态信息,以便于根据具体的姿态信息。
其中,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的对准可以存在多种设定情况,例如,当图像采集装置100正向安装于安装槽204内时,一组第一连接器214用于以第一对准方式与一组第二连接器108对准,当图像采集装置100反向安装于安装槽204内时,一组第一连接器214用于以第二对准方式与一组第二连接器108对准。当然,还可以是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内的触头是一一对应的,在正向连接时,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的触头以正向配合方式连接,在反向连接时,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的触头会以反向配合方式连接。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通过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控制设备的姿态传感器208,可直接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以便于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根据姿态信息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是否为第一姿态或是第二姿态,进而利于控制设备200本体执行对应的功能。
其中,控制设备的姿态传感器208设置在设备本体202上,控制设备的姿态传感器208除了检测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外,还可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是否安装到位。
实施例七
如图8和图9所示,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与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电连接的母显示屏210,可用于显示出显示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信息与姿态信息相对应,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于安装槽204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母显示屏210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母显示屏210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
此外,由于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100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210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210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其中,母显示屏210的尺寸相较于子显示屏104的尺寸较大,故而通过母显示屏210显示多种信息,可为用户提供更清楚直观的观看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上是否设置有子显示屏104,由于设备本体202的控制作用,在设备本体202上均需要设置母显示屏210,以对控制对象或是具体的运行模式进行实时观察,便于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地,母显示屏210和安装槽204可以设置在设备本体202的不同侧,以便于用户在使用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时对影像信息的预览,在一个实施例中,母显示屏210设置在一侧,安装槽204位于另一侧,两侧之间可以是相对关系,也可以是相邻关系,若将母显示屏210和安装槽204设置在设备本体202的相对两侧,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第一姿态安装于安装槽204内时,用户可通过母显示屏210直对着观看图像采集装置100采集的影像信息,而若是将母显示屏210和安装槽204设置在设备本体202的相邻两侧,也可通过母显示屏210观看影像信息,但其视角会发生偏转,例如前侧设置安装槽204,上侧设置显示屏,可实现潜望式的观看体验。也即通过将二者设置在设备本体202的不同侧,可适用于不同的拍摄需求。
进一步地,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有子显示屏104,在设备本体202上设有母显示屏210,在两个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中的任一个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时,可控制在子显示屏104和母显示屏210之间来回切换图像采集装置100所采集的影像信息,需要补充的,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上接收到的输入可以是点击物理按键106,也可以是在母显示屏210或子显示屏104中点击对应于切换的虚拟按键,甚至还可以是通过语音或手势识别等生物特征操控。
实施例八
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了第一操控件212,可对设备本体202的运行或是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进行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设备本体202而言,通过第一操控件212可单独控制设备200本体的功能,例如开关机等,而对于图像采集装置100而言,通过第一操控件212还可实现设备本体2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控制。其中,第一操控件212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摇杆。
当然,第一操控件212在使用过程中可单独设置一个功能,或者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母显示屏210的基础上,可与母显示屏210联动实现不同的功能。
实施例九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处于不同姿态时,在母显示屏210上显示的内容可以存在区别,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安装槽204内的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可在母显示屏210上显示有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拍摄界面和拍摄参数,可以理解,第一姿态即为图像采集装置100朝外设置,可开启对外部环境的拍摄功能,此时通过在母显示屏210上显示拍摄界面,便于用户取景,而在母显示屏210上显示拍摄参数,也便于用户获知当前的拍摄参数,也利于进行专业的局部调整,进而提高拍摄效果。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安装槽204内的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可在母显示屏210上显示有下载界面和下载参数,可以理解,第二姿态即为图像采集装置100朝里设置,此时用户无需对外部环境进行拍摄,一般地,第二姿态下,用户常常会选择对设备本体202进行设置,将视频在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进行传输等操作,故而可在母显示屏210中显示对应的下载界面,而在母显示屏210上显示下载参数,也便于用户直观的获知传输速度,可根据需求对其灵活设置。
其中,拍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录像格式、曝光参数等。
其中,下载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视频下载/导出速率、视频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此外,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获取到的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图像采集装置100朝外的设置在安装槽204内,此时会激活对应的拍摄功能,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是与设备本体202通信连接的,故而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的作用下,可通过设备本体202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本体202上可接收到不同的操控指令,从而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的作用下可根据操控指令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控制,例如进行拍照、录像、缩放、局部放大等操作;此外,又由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电连接,而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体积较小,电池容量有限,故而在第一姿态下,还可控制设备200本体将自身的电量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100,以在保证正常的拍摄状态下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充电。
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获取到的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图像采集装置100朝里的设置在安装槽204内,此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会处于待机状态,无需对外部环境进行拍摄,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是与设备本体202通信连接的,且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的体积有限,为了控制功耗,其内存含量无法做的很大,故而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的作用下,可通过设备本体202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向其传输视频文件,也即将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到的影像信息传输至设备本体202中;此外,又由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电连接,而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体积较小,电池容量有限,故而在第二姿态下,还可控制设备200本体将自身的电量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100,以在保证正常的拍摄状态下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充电。
实施例十
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在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实现电连接时,主要是通过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的配合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204内设有第一连接器214,图像采集装置100设有第二连接器108,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安装槽204内时,在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配合上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才形成电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相互供电、设备本体2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控制指令的传递以及图像采集装置100向设备本体202传输拍摄的照片或影片文件。
可选的,第一连接器214的设置位置可以位于安装槽204的侧壁上,可以理解,相对于槽状结构而言,侧壁即为四周的壁面,在将槽状结构设置在设备本体202上时,图像采集装置100无论是以第一姿态还是以第二姿态设置在安装槽204内时,均可通过设置在侧壁上的第一连接器214与设备本体202实现电连接,可节省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安装槽204中的姿态主要分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每个姿态下,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均需要对准,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姿态下,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以第一对准方式对准,在第二姿态下,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以第二对准方式对准,便于设备本体202根据不同的对准方式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进行识别,以便于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控制设备200本体和/或图像采集装置100执行不同的功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相连时,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形成电连接,此时设备本体202可通过两个连接器的电连接向图像采集装置100发送操作指令,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执行对应的功能,其中,操作指令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执行拍摄、录像或是调节相应的参数。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相连时,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形成电连接,此时设备本体202可通过两个连接器的电连接从图像采集装置100接收影像信息,其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在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相配合时,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会建立通信连接,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以便于将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影响信息发送至设备本体202,从而便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对拍摄的影像信息存储。
如图3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之间的配合主要是通过第一触点2142和第二触点1082的抵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1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触点2142,第二连接器108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触点1082,通过第一触点2142和第二触点1082实现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的电连接,其中,第一触点2142的排布方式可以与第二触点1082的排布方式相对应,进一步地,还可通过第一触点2142和第二触点1082的连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的识别,以便于后续对应功能的选择,也利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和设备本体202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的第二触点1082根据功能分为第二电触点1084和第二通信触点1086,设备本体202上的第一触点2142是固定的,无法移动更改,而图像采集装置100由于可从设备本体202上拆卸下来,根据不同的姿态安装到安装槽204内时会启用不同的功能,故而可通过调整设备本体202上与第二触点1082相连的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以实现不同功能的启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触点1084的作用为供电,所以为了满足设备本体2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供电,可将与第二电触点1084相连的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调整为通电,同理,为了满足设备本体2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通信控制,可将与第二通信触点1086相连的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调整为通信,设备本体202自身对于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可以通过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进行切换更改。
此外,第一触点2142的数量可以与第二触点1082的数量不同,也即图像采集装置100在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安装槽204内时,与第二触点1082相抵的第一触点2142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存在重合的。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四个第一触点2142,与第二触点1082的总数量相同,通过限制其中两个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为充电,另两个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为通信,可根据上述设定使得设备本体202根据不同的姿态信息实现不同的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方案中,第一触点2142和第二触点1082的数量相同,故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安装槽204内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改变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实现不同姿态下的识别,当然,由于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会随姿态信息发生改变,也即设备本体202通过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间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
例如,第一触点2142和第二触点1082均包括4个金属触点,其中分别为1个正极、1个负极,用于充电,第三个和第四个金属触点分别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用于传输控制指令(上行)以及传输影像信息(下行)。设备本体的第一触点2142假设标识分别为1、2、3、4,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第二触点1082的标识假设分别为5、6、7、8,当设备本体的标识为1、2、3、4这4个金属触点连接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标识位5、6、7、8这4个金属触点时,标识为1、2、3、4这4个金属触点分别对应充电、传指令和传数据,当设备本体的标识为1、2、3、4这4个金属触点连接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标识位8、7、6、5这4个金属触点时,标识为1、2、3、4这4个金属触点的功能需要调换,即分别对应传数据、传指令和充电。当然,功能切换还可以由图像采集装置的4个金属触点来实现。
其中,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214,设备本体20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108,在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以耗电量较高的第一功耗模式运行,而当第二连接器108和第二连接器108断开时,也即图像采集装置100和设备本体202分离,则会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以耗电量较低的第二功耗模式运行,可以理解,当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连接时,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可以利用设备本体202内的电池为其供电,故而可采用耗电量较高的模式运行,而当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断开时,图像采集装置100需要考虑到自身的续航等因素,故而会采用耗电量较低的模式运行,以延长单次脱离使用的使用时间。
例如,曝光模式、屏幕的控制模式、按键的控制模式的切换,这些控制模式可以是与功耗相关的,当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在设备本体202上时,可采用耗电量高且性能高的控制模式,例如曝光可长曝,实现更加复杂的处理策略,且子机的按键和显示屏可以不用启动。比如图像采集装置100单独使用时曝光时间短,按键启动,显示屏启动,实现相对不复杂的处理策略。
实施例十一
在实施例十的基础上,如图5和图12所示,为了使得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正常工作,在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上分别设置有母电池216和子电池110,在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配合时,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设备本体202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设备本体202上的母电池216可以向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子电池110充电,可以理解,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的体积较小,设备本体202的体积较大,在设计时母电池216的电池容量会大于子电池110的电池容量,子电池110自身的续航能力较差,通过母电池216为子电池110充电,使得设备本体202可作为充电宝,以延长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续航周期,提高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还设置有控制设备的电量检测装置220,可检测到子电池110的电量,根据需求,可在子电池110的电量较低时,控制母电池216对其充电,以保证子电池110的剩余电量,便于后续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使用,其中,充电电量可以为出厂时默认的预设值,也可以为用户根据自身使用需求,或是母电池216当前的剩余电量确定的设定值。
其中,控制设备的电量检测装置220可设置在设备本体202或是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进一步地,基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小型化的体积和重量的设计理念,将控制设备的电量检测装置220设置在设备本体202上。
进一步地,图像采集装置100在检测到自身的子电池110被母电池216充电时,可直接向设备本体202传输已经拍摄到的影像信息,一方面利于数据的转移,减少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存储压力,另一方面也便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可同时实现充电和传数据两种功能,极大的增强使用体验。
此外,如图10所示,在设备本体202上还可设置第三连接器230,通过第三连接器230可外接电源以向母电池216充电,此外,第三连接器230还可用于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一方面可通过第三连接器230将存储在设备本体202上的文件导出,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第三连接器230将一些文件等导入设备本体202中,例如系统文件,可利于设备本体202的系统升级,或者还可以将其他影像文件或是设置文件导入设备本体202中。
当设备本体202通过第三连接器230向母电池216充电时,可以同时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子电池110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在设备本体202上时,设备本体202上的母电池216可以边向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子电池110充电,边为图像采集装置100供电,以支持图像采集装置100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有母显示屏210,可用于显示出显示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信息与姿态信息相对应,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于安装槽204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母显示屏210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母显示屏210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此外,在母电池216由母显示屏210上拆卸下来后,为了保证正常的显示,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100上的子电池110为母显示屏210供电,从而延长一定的使用时间。
实施例十二
在实施例十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设置控制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218,可以检测第一触点2142和第二触点1082之间的连接,也即第一触点2142是否与第二触点1082对准,以便于执行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触点1082包括第二电触点1084和第二通信触点1086,在第一触点2142和两个第二电触点1084相连时,首先将与第二电触点1084相连的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予以调整,以实现母电池216向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电量转移,进一步地,在功能调整后可控制母电池216向子电池110充电,或是母电池216向图像采集装置100供电,或是在向子电池110充电的同时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供电,此外,在第一触点2142和两个第二通信触点1086相连时,先将与第二通信触点1086相连的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予以调整,以建立图像采集装置100和设备本体202之间的通信连接,进一步地,在功能调整后,通过二者的通信连接,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接收设备本体202发送的指令,从而通过执行对应的指令实现设备本体2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控制,而设备本体202则可以接收图像采集装置100传输的影像信息,以减少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存储压力。
其中,控制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218可设置在设备本体202或是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进一步地,基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小型化的体积和重量的设计理念,将控制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218设置在设备本体202上。
进一步地,控制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218可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触点1082包括两种类型,而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可随与之相连的第二触点1082发生变化,故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安装槽204内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改变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实现不同姿态下的识别,当然,由于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会随姿态信息发生改变,也即设备本体202通过第一触点2142的功能间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触点2142和第二触点1082的数量均为多个,在进行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的判断时,主要是通过第一触点2142和第二触点1082的对准方式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部分第一触点2142与部分第二触点1082以第一对准方式相连时,可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第一姿态位于安装槽204内,而若是在部分第一触点2142与部分第二触点1082以第二对准方式相连时,则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第二姿态位于安装槽204内,也即图像采集装置100被收纳进设备本体202中。
实施例十三
在实施例十的基础上,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设置在安装槽204内,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之间均为连接,此时可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的一些功能转移到设备本体202上,即通过设备本体202进行控制,例如:供电和文件传输等,而若是在第一连接器214和第二连接器108之间断开时,可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100和设备本体202之间是分离的,在分离后,图像采集装置100是独立运行,或是可利用载体,也即利用可移动设备300运行,此时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模式明显需要与连接至设备本体202的运行模式区分开,以适应于不同的功耗以及功能需求。
实施例十四
如图4所示,在安装槽204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性件222和第二磁性件112,通过第一磁性件222和第二磁性件112之间的磁性连接,可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00设置在安装槽204内时提高连接的稳固性,同时还可以随时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取下,以实现图像采集装置100和设备本体202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槽204为设于设备本体202上的槽状结构,将第一磁性件222设置在安装槽204的底部,可使得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以何种姿态设置在安装槽204内,均可与第二磁性件112产生磁性连接,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安装槽204内位置的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112可以根据第一磁性件222设置的位置可选择地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一侧或是相对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安装槽204内的姿态可能发生变化,可将第二磁性件112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周向侧壁上,并将第一磁性件222设置在安装槽204的周向侧壁上,从而仅需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一侧设置第二磁性件112即可实现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下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吸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二磁性件112,从而可满足不同的姿态配合需求,也即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第一磁性件222均可对第二磁性件112起到相吸的作用,以实现固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22和第二磁性件112中的一个为磁铁。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22和第二磁性件112均为磁铁。
无论将二者中的一个选择为磁铁,还是将二者同时选择为磁铁,均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吸引,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当然,需要说明的,若是第一磁性件222和第二磁性件112均为磁铁,则二者的磁性需要相反才可实现吸引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22和第二磁性件112中的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铁,也可以实现相互吸引。
实施例十五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可设置第二麦克风114,在设备本体20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麦克风224,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安装槽204内时,通过限定第二麦克风114和第一麦克风224的收音方向不同,可提高收音效果,甚至可以收取立体声。
可以理解,可单独设置第二麦克风114或第一麦克风224,或是同时设置第二麦克风114和第一麦克风224。
需要说明的,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体积和尺寸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满足尺寸要求,第二麦克风1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其中,由于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了第二麦克风114,当图像采集装置100脱离设备本体202后,可实现远程收音,提高收音效果。
例如,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1个麦克风,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3个麦克风,这4个麦克风的朝向可以分别为前后左右,以实现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于设备本体202上时,可以实现立体声录制。
实施例十六
如图15所示,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第一通信装置232,可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脱离设备本体202后,也即图像采集装置100由安装槽204拆卸下来,设备本体202则可根据第一通信装置23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无线控制,以实现远程拍摄的效果,极大提高用户操控的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232具有无线通信接口636,包括:WiFi传输接口、移动通信传输接口、红外通信传输接口、蓝牙通信传输接口、短距离激光通讯接口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即:无线通信接口636的种类可以仅包括上述接口中的任一个,也可以同时包含上述接口中的任意多个,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具体用途及产品定位进行调整。其中,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宽带、无线网)传输接口,能够实现与无线局域网的连接;移动通信接口636能够实现与固定点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红外通信传输接口能够通过红外线与外围设备实现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输;蓝牙通信接口636能够通过蓝牙技术与外围设备实现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输;短距离激光通讯接口能够通过激光实现短距离信息传输。上述几种接口是较为常用的无线通信接口636,基本能够满足用户对无线通信接口636的需求。
实施例十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可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控制设备的扬声器226,可播放影像信息中的音频信息,以便于用户对录制的影像信息予以预览,甚至可以在设备本体202上对视频进行一定的后期处理,更便于用户的使用和后续分享。
如图1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加速度传感器234,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234识别图像采集装置100所运动的方向以及速度等运动参数,从而可通过对运动参数进行分析识别,当满足预设的运行轨迹时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通过加速度传感器234的识别,可增加对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操作方式,用户在使用时可更方便的进行拍摄。
如图1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控制设备的存储器236,可将配置的系统文件或是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影像信息予以存储,便于后续对影像信息的处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姿态传感器,例如IMU,设于设备本体上,设备本体能够通过姿态传感器检测控制设备的姿态,进而生成控制指令,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组合拍摄和独立拍摄两种功能的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202以及与设备本体202可拆卸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10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设备本体202上直接设置有安装槽204,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设备本体202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安装槽204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与设备本体202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204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202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安装槽204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100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202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202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100,也即安装槽204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100,减少图像采集装置100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拍摄设备,在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设备本体202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组合拍摄和独立拍摄两种功能的拍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202以及与设备本体202可拆卸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100,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设备本体202相连,或是选择由设备本体202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此外,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子显示屏104,可通过子显示屏104显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信息,其中,子显示屏104的大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子显示屏104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自身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参数或运行模式,还可显示图像采集装置100通过特殊装置进行图像拍摄的成像预览,在使用时,可根据子显示屏104上显示的信息对拍摄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录像格式、曝光参数、显示下载界面、调整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而通过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与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电连接的母显示屏210,可用于显示出与姿态信息相对应的显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显示出图形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于安装槽204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母显示屏210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母显示屏210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
需要强调的,通过将子显示屏104和母显示屏210的朝向设置不同,可使得用户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设备本体202上时形成前后两个显示界面,进而无论以何种方式握持拍摄设备,均可直观的看到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的影像信息。
更进一步地,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安装槽204内时,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取景方向与子显示屏104所处的位置相同,故而在用户通过子显示屏104观察影像信息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作为前置摄像头102使用,而若是用户通过母显示屏210观察影像信息时,则图像采集装置100作为后置摄像头102使用,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由于子显示屏104受限于体积和尺寸,其屏幕尺寸并不会很大,仅作为一种预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到设备本体202上时,设备本体202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还可以地,可将设备本体202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300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300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设备本体202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至设备本体202时,设备本体202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脱离设备本体202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300时,设备本体202可将可移动设备300作为信号中转站,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可移动设备300,间接地通过可移动设备3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的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
其中,可移动设备300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拍摄设备,在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设备本体202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图像采集装置100和设备本体202上均设有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在两个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中的任一个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时,可控制在子显示屏104和母显示屏210之间来回切换图像采集装置100所采集的影像信息,需要补充的,在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上接收到的输入可以是点击物理按键106,也可以是在母显示屏210或子显示屏104中点击对应于切换的虚拟按键,甚至还可以是通过语音或手势识别等生物特征操控。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200,包括设备本体202,设备本体202可以和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拆卸连接,设备本体202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当然,还可以地,可将设备本体202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300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300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设备本体202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至设备本体202时,设备本体202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脱离设备本体202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300时,设备本体202可控制可移动设备300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予以拍摄,或者还可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操作,以便于在同一个设备本体202上分别对于两个控制对象实现控制。
其中,可移动设备300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控制设备200,可通过设备本体202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以提高设备本体202功能的多样性,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以控制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设备本体202的一侧设置安装槽204,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设备本体202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安装槽204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与设备本体202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204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202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关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和设备本体202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七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200,包括设备本体202。在设备本体202上直接设置有安装槽204,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设备本体202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安装槽204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与设备本体202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204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202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安装槽204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图像采集装置100在第一姿态下可开启拍摄功能,此时设备本体202可作为控制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是否进行拍摄予以控制,也即在第一姿态下,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整体作为相机,便于拍摄影像信息。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为第二姿态时,设备本体202能够用于收纳图像采集装置100,也即安装槽204能够用于容纳保护图像采集装置100,减少图像采集装置100意外发生磕碰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第二姿态下,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根据设置设定为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控制设备200,可通过设备本体2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可加入对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安装槽204内的姿态识别,以在拍摄模式和休眠模式之间发生切换,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第一操控件212,可对设备本体202的运行或是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进行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设备本体202而言,通过第一操控件212可单独控制设备200本体的功能,例如开关机等,而对于图像采集装置100而言,通过第一操控件212还可实现设备本体2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控制。其中,第一操控件212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摇杆。
当然,第一操控件212在使用过程中可单独设置一个功能,或者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母显示屏210的基础上,可与母显示屏210联动实现不同的功能。
本申请第六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200,包括设备本体202。设备本体202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当然,还可以地,可将设备本体202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300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300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设备本体202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其中,通过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与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电连接的母显示屏210,可用于显示出显示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信息与姿态信息相对应,控制设备的控制器206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于安装槽204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母显示屏210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母显示屏210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
可以理解,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上是否设置有子显示屏104,由于设备本体202的控制作用,在设备本体202上均需要设置母显示屏210,以对控制对象或是具体的运行模式进行实时观察,便于用户的操作。
此外,母显示屏210还可用于显示出影像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100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210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210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而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子显示屏104,可通过子显示屏104显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信息,其中,子显示屏104的大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子显示屏104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自身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参数或运行模式,还可显示图像采集装置100通过特殊装置进行图像拍摄的成像预览,在使用时,可根据子显示屏104上显示的信息对拍摄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录像格式、曝光参数、显示下载界面、调整存储的文件格式等。此外,还可以实现子显示屏104与母显示屏210的切换。比如,当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于设备本体202上时,用户可以实现自拍,在自拍时,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镜头和子显示屏104朝向用户,子显示屏104可以显示拍摄的预览画面。当用户拍前方景物时,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镜头超前方,母显示屏210朝向用户,用户可以利用母显示屏210观看预览画面。用户可以通过子显示屏104、母显示屏210或者其他控件来触发进行屏幕切换。
可以理解,一般地,母显示屏210的尺寸相较于子显示屏104的尺寸较大,故而通过母显示屏210显示多种信息,可为用户提供更清楚直观的观看体验。
需要强调的,通过将子显示屏104和母显示屏210的朝向设置不同,可使得用户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设备本体202上时形成前后两个显示界面,进而无论以何种方式握持拍摄设备,均可直观的看到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的影像信息。
更进一步地,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设备本体202上时,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取景方向与子显示屏104所处的位置相同,故而在用户通过子显示屏104观察影像信息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作为前置摄像头102使用,而若是用户通过母显示屏210观察影像信息时,则图像采集装置100作为后置摄像头102使用,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由于子显示屏104受限于体积和尺寸,其屏幕尺寸并不会很大,仅作为一种预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使用。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控制设备200,可通过设备本体202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以提高设备本体202功能的多样性,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以控制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母显示屏210为触摸屏,具有接收切换指令的作用,从而用户可在母显示屏210上触发触控操作,以控制在子显示屏104和母显示屏210之间来回切换图像采集装置100所采集的影像信息,更利于满足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及观察需求。
本申请第七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200,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设备200包括设备本体202以及与设备本体202可拆卸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100,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设备本体202相连,或是选择由设备本体202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进一步地,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到设备本体202上时,设备本体202可作为一个控制端,一方面可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例如利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的第一操控件212或是母显示屏210等,对可移动设备300的移动、巡航等运行进行控制。还可以地,将设备本体202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300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300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此时设备本体202可单独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或单独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甚至可以同时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以及在可移动设备300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拍摄。
进一步地,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至设备本体202时,设备本体202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脱离设备本体202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300时,设备本体202可将可移动设备300作为信号中转站,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可移动设备300,间接地通过可移动设备3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的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
其中,可移动设备300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控制设备200,在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设备本体202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9所示,本申请第八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遥控设备400,包括遥控本体402和控制设备200,其中,遥控本体402上设有容纳槽4024,控制设备200可与容纳槽4024可拆卸连接,遥控本体402上的容纳槽4024可提供容纳控制设备200的空间,也会提高控制设备200连接至遥控本体402上的稳固性。通过在控制设备200上设置母显示屏210,可用于显示出影像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可移动设备300拍摄并传输的,在可移动设备300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210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210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控制设备200设置在容纳槽4024内时,遥控本体402整体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300进行拍摄,通过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控制设备200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设备200连接至遥控本体402时,遥控本体402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可移动设备300进行拍摄,而在控制设备200脱离遥控本体402时,遥控本体402可作为信号中转站,可在控制设备200上的母显示屏210上显示有可移动设备300的影像信息。
其中,可移动设备300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如图20所示,在遥控本体402对可移动设备300进行控制时,主要是通过第二通信装置4022实现的,在第二通信装置4022的作用下,可建立起遥控本体402与可移动设备300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便于实现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以及对可移动设备300采集到的影像信息予以显示。
可选的,上述第二通信装置4022可以为天线,也可以是其他无线传输模块,例如wifi、蓝牙等。
进一步地,在遥控本体40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操控件406,用户可通过第二操控件406使得遥控本体402接收移动控制指令和/或拍摄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操控件40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可移动设备300的具体移动控制的方式以及功能设置,例如,接收移动控制指令的第二操控件406可以为一个,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还可以地,第二操控件406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控制前后左右的平移,另一个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转动,此外,还可增加一个第二操控件406,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300以当前姿势和视角进行拍摄。或者,第二操控件406包括多个,可以分别控制可移动设备300在水平方向的飞行速度、转向角度、垂直方向的速度等。
其中,第二操控件406可以为按键、摇杆和拨轮。
实施例十九
在控制设备200上设置第一通信装置232,在第二通信装置4022和第一通信装置232的连接下,可使得控制设备200可与可移动设备30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在控制设备200的作用下,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
在控制设备200安装至容纳槽4024上时,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相连,此时控制设备200所发出的控制指令是通过遥控本体402上的第二通信装置4022向可移动设备300发出,从而使得可移动设备300根据第二通信装置4022发出的指令进行移动和调整,而当控制设备200由容纳槽4024内脱离后,此时控制设备200与遥控本体402之间处于断开的状态,在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之间无法实现信号的传递,故而可直接通过控制设备200上的第一通信装置232对可移动设备300进行控制。
其中,第一通信装置232和第二通信装置4022的信号发送质量和信号发送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实施例二十
在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之间实现电连接时,主要是通过第三连接器230和第四连接器4026的配合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设备200上设有第三连接器230,容纳槽4024内设有第四连接器4026,在将控制设备200安装至容纳槽4024内时,在第三连接器230和第四连接器4026配合上后,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之间才形成电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相互供电、遥控本体402将控制设备200的指令向可移动设备300发出以及将可移动设备300上拍摄的照片或影片文件通过遥控本体402在控制设备200上显示。
在第三连接器230和第四连接器4026配合后,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之间可根据此前的设定实现相互之间的供电,或是相互之间的充电,甚至可以在供电的过程中实现充电。可以理解,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上分别设有电池,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对可移动设备300进行控制,或是显示可移动设备300拍摄的影像信息均需要一定的电量支持,随着不断的使用,电池电量均会减小,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三连接器230和第四连接器4026的配合,可实现相互供电,例如控制设备200的电池为遥控本体402上的第二通信装置4022供电,或是遥控本体402上的电池为控制设备200的显示屏供电。
还可以地,在控制设备200的电池的电量较少,且在控制设备200安装至容纳槽4024内时,遥控本体402的电池作为充电宝会向控制设备200的电池充电,或者,在遥控本体402的电池的电量较少,且控制设备200安装至容纳槽4024内时,控制设备200的电池作为充电宝会向遥控本体402的电池充电。
此外,在遥控本体402上设置第五连接器404,通过第五连接器404可外接电源以向遥控本体402充电,此外,第五连接器404还可用于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一方面可通过第五连接器404将存储在遥控本体402上的文件导出,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第五连接器404将一些文件等导入遥控本体402中,例如系统文件,可利于遥控本体402的系统升级,或者还可以将其他影像文件或是设置文件导入遥控本体402中。
如图21、图22和图23所示,在遥控本体402上设有加强信号传输的天线408,第二操控件406和天线408分别位于遥控本体402的不同侧,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用户的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在握持遥控设备400时,为了更直接的操控,常常是将带有第二操控件406的一侧面向自己,此时另一侧的空间并未被利用,通过将天线408设置在另一侧,一方面便于天线408的取出,另一方面,天线408的设置空间会更大,从而可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更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其中,如图21所示,天线408收纳进遥控本体402,如图22和图23所示,天线408向外伸出遥控本体402。
本申请第九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遥控设备400,包括可移动设备300、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控制设备200相连,或是选择由控制设备200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到控制设备200上时,控制设备200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还可以地,可将控制设备200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300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300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控制设备200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控制设备200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至控制设备200时,控制设备200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脱离控制设备200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300时,设备本体202可控制可移动设备300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予以拍摄,或者还可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操作,以便于在同一个设备本体202上分别对于两个控制对象实现控制。
其中,可移动设备300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移动控制系统,在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控制设备200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十一
如图24所示,在可移动设备300或是在可移动设备300的云台上设置配合槽302,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可移动设备300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空间,也即,当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或是可移动设备300的云台上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配合槽302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与可移动设备300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配合槽302自身呈槽状,也即由可移动设备300或可移动设备300的云台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二十二
在配合槽302内设置有第六连接器304,在第六连接器304的作用下,可使得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配合槽302内时,可移动设备300通过第六连接器304为图像采集装置100充电,以提高可移动设备300相对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续航作用,还可以地,第六连接器304可作为可移动设备300的通信接口636,从而在第六连接器304的作用下将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影像信息通过可移动设备300发送至设备本体202上,还可以将可移动设备300上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图像采集装置100以进行拍摄操作。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上时,图像采集装置100可随可移动设备300的移动而随之移动,此时通过第六连接器304,可将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影像信息向可移动设备300传输,而可移动设备300在接收到影像信息后,还可通过第三通信装置直接将其发送给控制设备200,以便于控制设备200向外导出或者直接利用控制设备200自身的母显示屏210进行显示。
实施例二十三
在控制设备200上还设有用于显示影像信息的母显示屏210和第一通信装置232,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100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210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210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其中,控制设备200在向可移动设备300传输拍摄参数时,主要是通过第一通信装置232实现的,而对于可移动设备300而言,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可移动设置之间是连接的,可移动设备300可将拍摄参数转至图像采集装置100上,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按照拍摄参数进行拍摄。
进一步地,拍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光圈、焦距、景深、曝光时间等参数。
实施例二十四
如图25所示,在可移动设备300上设置电池仓306,并在电池仓306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机体电池,可为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供电,此外,由于可移动设备300上还能够设置图像采集装置100,故而在如图5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上的子电池110的电量较低时,机体电池会向子电池110充电,以保证图像采集装置100由可移动设备300上拆下后,可保证基本的拍摄功能的运行。
进一步地,机体电池与母电池216之间可互换,也即二者型号尺寸相同,更利于电池的通用范围,也即,同一种电池可应用到两种设备上,降低配件的复杂程度,也提高配件的通用性。
实施例二十五
在控制设备200的一侧设置安装槽204,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控制设备200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空间,也即,当控制设备200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安装槽204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与控制设备200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204自身呈槽状,也即由控制设备200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二十六
在实施例四十的基础上,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有摄像头102,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安装槽204内时,会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而两个姿态下摄像头102的朝向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姿态放置图像采集装置100,以实现收纳和拍摄两个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102的朝向为由摄像头102自身向外延伸形成的射线方向,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第一姿态安装在安装槽204内和第二姿态安装在安装槽204内,摄像头102的射线方向不同,也即两个射线方向不重合。
进一步地,摄像头102的朝向不同可以为相反,即两个朝向呈180°,第一姿态为正向安装,第二姿态为反向安装,还可以是,摄像头102的两个朝向之间呈锐角、钝角或直角。
其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的摄像头1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图像采集装置100在安装槽204内的姿态包括两种,分别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第一姿态对应于摄像头102朝外,第二姿态对应于摄像头102朝内,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处于第一姿态时,摄像头102朝外,此时图像采集装置100可通过摄像头102对影像予以获取,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处于第二姿态时,摄像头102朝里,此时安装槽204可对摄像头102进行保护,减少发生意外刮花摄像头102的镜片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由于摄像头102朝里,可使得安装槽204可对摄像头102实现包围保护。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设置在安装槽204内时,控制设备200可获取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控制设备200自身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识别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以便于与图像采集装置100配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拍摄、休眠。
进一步地,当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多个摄像头102时,控制设备200可根据姿态信息激活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102,从而连通不同的摄像头102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姿态信息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第一姿态可以为摄像头102朝外,第二姿态可以为摄像头102朝里。
控制设备200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先通过控制设备200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予以检测,根据得到的姿态信息,再进行控制策略的对应获取,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之间相互切换,当然,姿态信息具体包括的姿态数量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更多个,但每个姿态均与一个控制策略相对应,不同姿态的控制策略可以存在重复。
其中,控制策略可以为控制设备200自身触发的功能,还可以为控制设备200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执行的不同的功能,甚至可以为控制设备200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控制时的通讯方式。
本申请第十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控制系统,包括可移动设备300、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控制设备200相连,或是选择由控制设备200上拆下后,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中,提高单个组件的功能,也提高产品整体的模块化程度。其中,控制设备200包括用于显示影像信息的母显示屏210,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100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210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210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到控制设备200上时,控制设备200可作为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从而便于将拍摄设备整体作为相机或摄像机以进行拍摄,还可以地,可将控制设备200上的图像采集装置100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可移动设备300中,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单体分离,通过可移动设备300一同移动,从而可调整不同的拍摄角度,并在控制设备200的控制下进行拍摄,以获取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影片等。
进一步地,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根据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的连接与否可调整控制设备200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通信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至控制设备200时,控制设备200可直接通过二者的连接进一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直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脱离控制设备200并安装在可移动设备300时,控制设备200可将可移动设备300作为信号中转站,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可移动设备300,间接地通过可移动设备3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的连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
其中,可移动设备300可以为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余可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具有移动能力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申请的移动控制系统,在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可实现控制设备200的多功能,也体现整体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极大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控制设备200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100,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如图22所示,在控制设备200上设置第一通信装置232,在第二通信装置4022和第一通信装置232的连接下,可使得控制设备200可与可移动设备30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在控制设备200的作用下,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
通过在遥控本体402上设置第五连接器404,通过第五连接器404可外接电源以向遥控本体402充电,此外,第五连接器404还可用于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一方面可通过第五连接器404将存储在遥控本体402上的文件导出,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第五连接器404将一些文件等导入遥控本体402中,例如系统文件,可利于遥控本体402的系统升级,或者还可以将其他影像文件或是设置文件导入遥控本体402中。
实施例二十七
遥控本体402上设有容纳槽4024,控制设备200可与容纳槽4024可拆卸连接,遥控本体402上的容纳槽4024可提供容纳控制设备200的空间,也会提高控制设备200连接至遥控本体402上的稳固性。
在控制设备200安装至容纳槽4024上时,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相连,此时控制设备200所发出的控制指令是通过遥控本体402上的第二通信装置4022向可移动设备300发出,从而使得可移动设备300根据第二通信装置4022发出的指令进行移动和调整,而当控制设备200由容纳槽4024内脱离后,此时控制设备200与遥控本体402之间处于断开的状态,在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之间无法实现信号的传递,故而可直接通过控制设备200上的第一通信装置232对可移动设备300进行控制。
其中,第一通信装置232和第二通信装置4022的信号发送质量和信号发送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实施例二十八
在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之间实现电连接时,主要是通过第三连接器230和第四连接器4026的配合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设备200上设有第三连接器230,容纳槽4024内设有第四连接器4026,在将控制设备200安装至容纳槽4024内时,在第三连接器230和第四连接器4026配合上后,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之间才形成电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相互供电、遥控本体402将控制设备200的指令向可移动设备300发出以及将可移动设备300上拍摄的照片或影片文件通过遥控本体402在控制设备200上显示。
在第三连接器230和第四连接器4026配合后,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之间可根据此前的设定实现相互之间的供电,或是相互之间的充电,甚至可以在供电的过程中实现充电。可以理解,控制设备200和遥控本体402上分别设有电池,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对可移动设备300进行控制,或是显示可移动设备300拍摄的影像信息均需要一定的电量支持,随着不断的使用,电池电量均会减小,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三连接器230和第四连接器4026的配合,可实现相互供电,例如控制设备200的电池为遥控本体402上的第二通信装置4022供电,或是遥控本体402上的电池为控制设备200的母显示屏210供电。
还可以地,在控制设备200的电池的电量较少,且在控制设备200安装至容纳槽4024内时,遥控本体402的电池作为充电宝会向控制设备200的电池充电,或者,在控制设备200的电池的电量较少,且控制设备200安装至容纳槽4024内时,遥控本体402的电池作为充电宝会向控制设备200的电池充电。
实施例二十九
在遥控本体40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操控件406,用户可通过第二操控件406使得遥控本体402接收移动控制指令和/或拍摄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操控件40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可移动设备300的具体移动控制的方式以及功能设置,例如,接收移动控制指令的第二操控件406可以为一个,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还可以地,第二操控件406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控制前后左右的平移,另一个控制可移动设备300的转动,此外,还可增加一个第二操控件406,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300以当前姿势和视角进行拍摄。
进一步地,第二操控件406包括:按键、摇杆或拨轮,在按键、摇杆或拨轮中可根据可移动设备300的类型,或是用户习惯的操作逻辑灵活选择设置。
此外,在遥控本体402上设置天线408,可增强遥控本体402的信号传输质量,其中,天线408可折叠地设置在遥控本体402上,在使用时可将天线408向外展开,或者,天线408可伸缩地设置在遥控本体402上,在使用时可将天线408向外延伸,甚至,天线408可以部分折叠部分伸缩,在两种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实现遥控本体402对可移动设备300的信号传输质量的提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操控件406和天线408分别位于遥控本体402的不同侧,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用户的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在握持遥控设备400时,为了更直接的操控,常常是将带有第二操控件406的一侧面向自己,此时另一侧的空间并未被利用,通过将天线408设置在另一侧,一方面便于天线408的取出,另一方面,天线408的设置空间会更大,从而可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更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实施例三十
在可移动设备300或是在可移动设备300的云台上设置配合槽302,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可移动设备300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空间,也即,当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或是可移动设备300的云台上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配合槽302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与可移动设备300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配合槽302自身呈槽状,也即由可移动设备300或可移动设备300的云台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中,在配合槽302内设置有第六连接器304,在第六连接器304的作用下,可使得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配合槽302内时,可移动设备300通过第六连接器304为图像采集装置100充电,以提高可移动设备300相对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续航作用,还可以地,第六连接器304可作为可移动设备300的通信接口636,从而在第六连接器304的作用下将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影像信息通过可移动设备300发送至设备本体202上,还可以将可移动设备300上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图像采集装置100以进行拍摄操作。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可移动设备300上时,图像采集装置100可随可移动设备300的移动而随之移动,此时通过第六连接器304,可将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影像信息向可移动设备300传输,而可移动设备300在接收到影像信息后,还可通过第三通信装置直接将其发送给控制设备200,以便于控制设备200向外导出或者直接利用控制设备200自身的母显示屏210进行显示。
实施例三十一
控制设备200包括用于显示影像信息的母显示屏210,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100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母显示屏210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母显示屏210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控制设备200包括第一通信装置232,控制设备200在向可移动设备300传输拍摄参数时,主要是通过第一通信装置232实现的,而对于可移动设备300而言,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可移动设置之间是连接的,可移动设备300可将拍摄参数转至图像采集装置100上,以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按照拍摄参数进行拍摄。
其中,拍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光圈、焦距、景深、曝光时间等参数。
实施例三十二
在可移动设备300上设置电池仓306,并在电池仓306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机体电池,可为可移动设备300的运行供电,此外,由于可移动设备300上还能够设置图像采集装置100,故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的子电池110的电量较低时,机体电池会向子电池110充电,以保证图像采集装置100由可移动设备300上拆下后,可保证基本的拍摄功能的运行。
其中,机体电池与母电池216之间可互换,也即二者型号尺寸相同,更利于电池的通用范围,也即,同一种电池可应用到两种设备上,降低配件的复杂程度,也提高配件的通用性。
在上述第十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设备本体202的一侧设置安装槽204,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设备本体202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空间,也即,当设备本体2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安装槽204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与设备本体202相连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槽204自身呈槽状,也即由设备本体202的一侧向内凹陷,从而还可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28至图33所示,本申请第十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600,包括穿戴本体6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在穿戴本体602上设有装配槽604,可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装配槽604内,此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会与穿戴本体602之间实现电连接,便于供电和通信,此外,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有通信接口636,穿戴本体602可通过通信接口636与外部设备相连,从而可将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影响信息导入至外部设备中,当然,在穿戴本体602和外部设备通信连接后,还可将一些文件等导入穿戴本体602中,例如系统文件,可利于穿戴本体602的系统升级,或者还可以将其他影像文件或是设置文件导入穿戴本体602中。
其中,通信接口636包括USB-A接口、USB-C接口、lightning接口等。
还需补充的是,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装配槽604,可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穿戴本体602上时,提供容纳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空间,也即,当穿戴本体602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装配槽604内,可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与穿戴本体602相连时的稳固性。
更进一步地,在穿戴本体602上可设置可穿戴设备的惯性传感器610,可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惯性传感器610识别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惯性参数,从而可通过对惯性参数进行分析识别,当满足预设的控制轨迹时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惯性传感器610的识别,可增加对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操作方式,用户在使用时可更方便的进行拍摄。
当然,用户还可根据自己设定的控制轨迹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实现不同的功能。
实施例三十三
如图29所示,穿戴本体602包括第一穿戴段6022和第二穿戴段6024,在第一穿戴段6022上设有装配槽604,便于在第一穿戴段6022上安装图像采集装置100,此外,在第一穿戴段6022和第二穿戴段602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从而便于实现二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设置在第一穿戴段6022的一端,第二配合部设置在第二穿戴段6024的一端,通过分别在两个穿戴段的端部设置配合部,可在端部实现卡接、粘接或其他方式的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三十四
在穿戴本体6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实现电连接时,主要是通过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的配合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穿戴本体602上的装配槽604内设有第一连接器214,图像采集装置100设有第二连接器108,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装配槽604内时,在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配合上后,穿戴本体6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才形成电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相互供电、穿戴本体6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控制指令的传递以及图像采集装置100向穿戴本体602传输拍摄的照片或影片文件。
如图30所示,此外,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按键608,可使得穿戴本体602通过按键608接收与图像采集装置100对应的拍摄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为照片拍摄或是视频录制,甚至还可以其他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操控的功能键,例如开关机、模式切换等,其中,穿戴本体602上设置有第七连接器606,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有第二连接器108,在第二连接器108和第七连接器606的电连接的作用下即可实现穿戴本体6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控制。
此外,如图31至图33所示所示,在穿戴本体602上还可设置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可穿戴设备的姿态传感器614、穿戴显示屏616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穿戴本体602内设置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使得穿戴本体602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在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的作用下识别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具体姿态,也即识别图像采集装置100是否为第一姿态或是第二姿态,可以理解,第一姿态下,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而在第二姿态下,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则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容纳于装配槽604内,并进入待机状态。
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可穿戴设备的姿态传感器614,可直接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以便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根据姿态信息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是否为第一姿态或是第二姿态,进而利于控制穿戴本体602执行对应的功能。
其中,可穿戴设备的姿态传感器614设置在穿戴本体602上,可穿戴设备的姿态传感器614除了检测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外,还可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是否安装到位。
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电连接的穿戴显示屏616,可用于显示出显示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信息与姿态信息相对应,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在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于装配槽604内的姿态信息时,可控制穿戴显示屏616对姿态信息予以显示,此外,若存在与姿态信息对应的运行模式或是控制逻辑等,也可以一并在穿戴显示屏616中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观看。
此外通过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电连接的穿戴显示屏616,可用于显示出影像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影像信息是图像采集装置100采集的,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工作时,采集到不同的影像信息,此时穿戴显示屏616可作为取景框对影像信息进行预览观看,更便于用户对取景的灵活调整,此外,在穿戴显示屏616显示影像信息的同时,还可对一些摄像参数予以显示。
可以理解,穿戴显示屏616的尺寸相较于子显示屏104的尺寸较大,故而通过穿戴显示屏616显示多种信息,可为用户提供更清楚直观的观看体验。
其中,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上是否设置有子显示屏104,由于穿戴本体602的控制作用,在穿戴本体602上均需要设置穿戴显示屏616,以对控制对象或是具体的运行模式进行实时观察,便于用户的操作。
其中,穿戴显示屏616和装配槽604设置在穿戴本体602的不同侧,以便于用户在使用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时对影像信息的预览,在一个实施例中,穿戴显示屏616设置在一侧,装配槽604位于另一侧,两侧之间可以是相对关系,也可以是相邻关系,若将穿戴显示屏616和装配槽604设置在穿戴本体602的相对两侧,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第一姿态安装于装配槽604内时,用户可通过穿戴显示屏616直对着观看图像采集装置100采集的影像信息,而若是将穿戴显示屏616和装配槽604设置在穿戴本体602的相邻两侧,也可通过穿戴显示屏616观看影像信息,但其视角会发生偏转,例如上侧设置装配槽604,左侧或右侧设置显示屏,可实现潜望式的观看体验。也即通过将二者设置在穿戴本体602的不同侧,可适用于不同的拍摄需求。
实施例三十五
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摄像头102,以便于通过摄像头102实现图像的拍摄,其中,摄像头102的数量可根据产品设计需求灵活选择,甚至可以将摄像头102作为可替换的配件进行设计,类似于单反相机机体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可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将摄像头102拆下更换,以适应于不同的使用需求。一般地,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整体尺寸较小,集成化程度较高,故而也可以直接将摄像头102集成到图像采集装置100中,在更换时,可将配置有不同摄像头102的图像采集装置100整体更换。
此外,在装配槽604上还设有第一槽,第一槽的形状和摄像头102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特定的姿态安装于装配槽604内时,可提高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配合程度,从而也提高了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保护程度。
可以理解,一般地,摄像头102由于其自身的结构,长度较长,在安装至整体尺寸较小的图像采集装置100上时,会有部分略微凸出。
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子显示屏104,可通过子显示屏104显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信息,其中,子显示屏104的大小和位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子显示屏104所显示的内容可以包括自身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参数或运行模式,还可显示图像采集装置100通过特殊装置进行图像拍摄的成像预览,在使用时,可根据子显示屏104上显示的信息对拍摄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录像格式、曝光参数、显示下载界面、调整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此外,在装配槽604上还设有第二槽,第二槽的形状和子显示屏104的形状相适配,一般而言,子显示屏104的硬度较低,外屏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不可避免的会被灰尘或其他介质所磨损,为了提高在不使用子显示屏104时,对子显示屏104的保护效果,可将图像采集装置100以子显示屏104正对第二槽的姿态放置于装配槽604内。
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有物理按键106,可通过物理按键106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拍摄,或是与图像采集装置100连接的设备本体202或可移动设备300进行控制,通过物理按键106实现控制,其操控的准确性较高,反馈程度较好,特别是在图像采集装置100整体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利用物理按键106可有效降低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使用体验。
当然,一般地,物理按键106为了保证控制的反馈程度,一般均会凸起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表面,故而通过在装配槽604上设置第三槽,使得第三槽的形状和物理按键106的形状相适配,通过将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物理按键106正对第三槽的姿态放置于装配槽604内,可有效提高装配槽604对物理按键106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摄像头102、子显示屏104和物理按键106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第一侧,当摄像头102所在的第一侧正对于装配槽604并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装配槽604内时,可认为当前用户不需要进行拍摄,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可切换至对应的运行模式,当然,当第二侧背对于装配槽604时,可认为当前用户需要图像采集装置100工作以拍摄影像,设备本体2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可切换至对应的运行模式
实施例三十六
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有第七连接器606,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108,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装配槽604内时,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应相互对准,此时,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可根据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的具体对准情况确定对应的姿态信息,以便于根据具体的姿态信息。
其中,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的对准可以存在多种设定情况,例如,当图像采集装置100正向安装于装配槽604内时,一组第七连接器606用于以第一对准方式与一组第二连接器108对准,当图像采集装置100反向安装于装配槽604内时,一组第七连接器606用于以第二对准方式与一组第二连接器108对准。当然,还可以是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内的触头是一一对应的,在正向连接时,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的触头以正向配合方式连接,在反向连接时,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的触头会以反向配合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相连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以耗电量较高的第一功耗模式运行,而当第二连接器108和第二连接器108断开时,也即图像采集装置100和穿戴本体602分离,则会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以耗电量较低的第二功耗模式运行,可以理解,当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连接时,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可以利用穿戴本体602内的电池为其供电,故而可采用耗电量较高的模式运行,而当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断开时,图像采集装置100需要考虑到自身的续航等因素,故而会采用耗电量较低的模式运行,以延长单次脱离使用的使用时间。
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之间的配合主要是通过第六触点6062和第二触点1082的抵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七连接器606上设置有多个第六触点6062,第二连接器108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触点1082,通过第六触点6062和第二触点1082实现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的电连接,其中,第六触点6062的排布方式可以与第二触点1082的排布方式相对应,进一步地,还可通过第六触点6062和第二触点1082的连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的识别,以便于后续对应功能的选择,也利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和穿戴本体602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设置的第二触点1082根据功能分为第二电触点1084和第二通信触点1086,穿戴本体602上的第六触点6062是固定的,无法移动更改,而图像采集装置100由于可从穿戴本体602上拆卸下来,根据不同的姿态安装到装配槽604内时会启用不同的功能,故而可通过调整穿戴本体602上与第二触点1082相连的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以实现不同功能的启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触点1084的作用为供电,所以为了满足穿戴本体6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供电,可将与第二电触点1084相连的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调整为通电,同理,为了满足穿戴本体6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通信控制,可将与第二通信触点1086相连的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调整为通信,穿戴本体602自身对于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进行切换更改。
此外,第六触点6062的数量可以与第二触点1082的数量不同,也即图像采集装置100在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装配槽604内时,与第二触点1082相抵的第六触点6062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存在重合的。
通过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四个第六触点6062,与第二触点1082的总数量相同,通过限制其中两个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为充电,另两个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为通信,可根据上述设定使得穿戴本体602根据不同的姿态信息实现不同的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方案中,第六触点6062和第二触点1082的数量相同,故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装配槽604内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改变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实现不同姿态下的识别,当然,由于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会随姿态信息发生改变,也即穿戴本体602通过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间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
进一步地,在两个通信触点与第六触点6062相连时,穿戴本体602能够向图像采集装置100发送指令,图像采集装置100能够将影像信息发送至穿戴本体602。
如图31所示,此时通过设置可穿戴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620,可以检测第六触点6062和第二触点1082之间的连接,也即第六触点6062是否与第二触点1082对准,以便于执行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触点1082包括第二电触点1084和第二通信触点1086,在第六触点6062和两个第二电触点1084相连时,首先将与第二电触点1084相连的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予以调整,以实现穿戴电池618向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电量转移,进一步地,在功能调整后可控制穿戴电池618向子电池110充电,或是穿戴电池618向图像采集装置100供电,或是在向子电池110充电的同时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供电,此外,在第六触点6062和两个第二通信触点1086相连时,先将与第二通信触点1086相连的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予以调整,以建立图像采集装置100和穿戴本体602之间的通信连接,进一步地,在功能调整后,通过二者的通信连接,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00可接收穿戴本体602发送的指令,从而通过执行对应的指令实现穿戴本体602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控制,而穿戴本体602则可以接收图像采集装置100传输的影像信息,以减少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存储压力。
其中,可穿戴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620可设置在穿戴本体602或是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进一步地,基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小型化的体积和重量的设计理念,将可穿戴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620设置在穿戴本体602上。
此外,可穿戴设备的接触检测装置620可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触点1082包括两种类型,而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可随与之相连的第二触点1082发生变化,故而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在装配槽604内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改变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实现不同姿态下的识别,当然,由于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会随姿态信息发生改变,也即穿戴本体602通过第六触点6062的功能间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姿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触点的标识/电容/电压等参数识别触点的对齐方式,从而检测图像采集装置的姿态信息。
第六触点6062和第二触点1082的数量均为多个,在进行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的判断时,主要是通过第六触点6062和第二触点1082的对准方式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部分第六触点6062与部分第二触点1082以第一对准方式相连时,可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第一姿态位于装配槽604内,而若是在部分第六触点6062与部分第二触点1082以第二对准方式相连时,则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100以第二姿态位于装配槽604内,也即图像采集装置100被收纳进穿戴本体602中。
实施例三十七
在实施例三十六的基础上,为了使得穿戴本体6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正常工作,在穿戴本体6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上分别设置有穿戴电池618和子电池110,在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配合时,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安装至穿戴本体602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穿戴本体602上的穿戴电池618可以向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子电池110充电,可以理解,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的体积较小,穿戴本体602的体积较大,在设计时穿戴电池618的电池容量会大于子电池110的电池容量,子电池110自身的续航能力较差,通过穿戴电池618为子电池110充电,使得穿戴本体602可作为充电宝,以延长图像采集装置100的续航周期,提高使用体验。
可穿戴设备的电量检测装置622可检测到子电池110的电量,根据需求,可在子电池110的电量较低时,控制穿戴电池618对其充电,以保证子电池110的剩余电量,便于后续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使用,其中,充电电量可以为出厂时默认的预设值,也可以为用户根据自身使用需求,或是穿戴电池618当前的剩余电量确定的设定值。
其中,可穿戴设备的电量检测装置622可设置在穿戴本体602或是图像采集装置100上,进一步地,基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小型化的体积和重量的设计理念,将可穿戴设备的电量检测装置622设置在穿戴本体602上。
进一步地,图像采集装置100在检测到自身的子电池110被穿戴电池618充电时,可直接向穿戴本体602传输已经拍摄到的影像信息,一方面利于数据的转移,减少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存储压力,另一方面也便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可同时实现充电和传数据两种功能,极大的增强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十八
在装配槽604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磁性件624和第二磁性件112,通过第三磁性件624和第二磁性件112之间的磁性连接,可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00设置在装配槽604内时提高连接的稳固性,同时还可以随时将图像采集装置100取下,以实现图像采集装置100和穿戴本体602的可拆卸连接。
装配槽604为设于穿戴本体602上的槽状结构,通过将第三磁性件624设置在装配槽604的底部,可使得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以何种姿态设置在装配槽604内,均可与第二磁性件112产生磁性连接,以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100在装配槽604内位置的固定。
第二磁性件112可以根据第三磁性件624设置的位置可选择地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一侧或是相对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图像采集装置100在装配槽604内的姿态可能发生变化,可将第二磁性件112设置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周向侧壁上,并将第三磁性件624设置在装配槽604的周向侧壁上,从而仅需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的一侧设置第二磁性件112即可实现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下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吸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图像采集装置100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二磁性件112,从而可满足不同的姿态配合需求,也即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第三磁性件624均可对第二磁性件112起到相吸的作用,以实现固定。
对于第三磁性件624和第二磁性件112而言,无论将二者中的一个选择为磁铁,还是将二者同时选择为磁铁,均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吸引,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当然,需要说明的,若是第三磁性件624和第二磁性件112均为磁铁,则二者的磁性需要相反才可实现吸引作用。
在上述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2和图33所示,在穿戴本体602上可设置可穿戴设备的扬声器626、可穿戴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628、惯性测量单元634、可穿戴设备的存储器630和照明装置632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可穿戴设备的扬声器626,可播放影像信息中的音频信息,以便于用户对录制的影像信息予以预览,甚至可以在穿戴本体602上对视频进行一定的后期处理,更便于用户的使用和后续分享。
通过在穿戴本体602上设置可穿戴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628,可通过可穿戴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628识别图像采集装置100所运动的方向以及速度等运动参数,从而可通过对运动参数进行分析识别,当满足预设的运行轨迹时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拍摄,通过可穿戴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628的识别,可增加对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操作方式,用户在使用时可更方便的进行拍摄。
当然,用户还可根据自己设定的运动轨迹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实现不同的功能。
通过在设备本体202上设置可穿戴设备的存储器630,可将配置的系统文件或是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的影像信息予以存储,便于后续对影像信息的处理。
在穿戴本体602上可设置有照明装置632,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影像信息的拍摄时,控制照明装置632开启,以实现补光的作用。
其中,照明装置632可以为闪光灯,或其他可增大照明亮度的装置。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设置惯性检测单元,可复用惯性检测单元获取到的数据作为穿戴本体602自身的数据,从而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控制与穿戴本体602无线连接的其他设备的运行。其中,穿戴本体602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可以为蓝牙连接,还可以为通过无线网络通信连接。
在上述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图像采集装置100处于不同姿态时,在穿戴显示屏616上显示的内容可以存在区别,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装配槽604内的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可在穿戴显示屏616上显示有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拍摄界面和拍摄参数,可以理解,第一姿态即为图像采集装置100朝外设置,可开启对外部环境的拍摄功能,此时通过在穿戴显示屏616上显示拍摄界面,便于用户取景,而在穿戴显示屏616上显示拍摄参数,也便于用户获知当前的拍摄参数,也利于进行专业的局部调整,进而提高拍摄效果。在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获取到图像采集装置100位于装配槽604内的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可在穿戴显示屏616上显示有下载界面和下载参数,可以理解,第二姿态即为图像采集装置100朝里设置,此时用户无需对外部环境进行拍摄,一般地,第二姿态下,用户常常会选择对穿戴本体602进行设置,将视频在穿戴本体6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之间进行传输等操作,故而可在穿戴显示屏616中显示对应的下载界面,而在穿戴显示屏616上显示下载参数,也便于用户直观的获知传输速度,可根据需求对其灵活设置。
其中,拍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录像格式、曝光参数等。
其中,下载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视频下载/导出速率、视频存储的文件格式等。
在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获取到的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图像采集装置100朝外的设置在装配槽604内,此时会激活对应的拍摄功能,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是与穿戴本体602通信连接的,故而在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的作用下,可通过穿戴本体602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在一个实施例中,穿戴本体602上可接收到不同的操控指令,从而在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的作用下可根据操控指令对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控制,例如进行拍照、录像、缩放、局部放大等操作;此外,又由于穿戴本体6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电连接,而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体积较小,电池容量有限,故而在第一姿态下,还可控制穿戴本体602将自身的电量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100,以在保证正常的拍摄状态下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充电。
在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获取到的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图像采集装置100朝里的设置在装配槽604内,此时图像采集装置100会处于待机状态,无需对外部环境进行拍摄,由于图像采集装置100是与穿戴本体602通信连接的,且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的体积有限,为了控制功耗,其内存含量无法做的很大,故而在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的作用下,可通过穿戴本体602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向其传输视频文件,也即将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到的影像信息传输至穿戴本体602中;此外,又由于穿戴本体6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电连接,而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体积较小,电池容量有限,故而在第二姿态下,还可控制穿戴本体602将自身的电量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100,以在保证正常的拍摄状态下实现对图像采集装置100的充电。
在应用时,对于图像采集装置100和穿戴本体602之间的连接而言,主要是通过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的配合实现的,一般地,无论图像采集装置100是以第一姿态还是第二姿态设置在装配槽604内,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之间均为连接,此时可使得图像采集装置100自身的一些功能转移到穿戴本体602上,即通过穿戴本体602进行控制,例如:供电和文件传输等,而若是在第七连接器606和第二连接器108之间断开时,可认为当前图像采集装置100和穿戴本体602之间是分离的,在分离后,图像采集装置100是独立运行,或是可利用载体,也即利用可移动设备300运行,此时图像采集装置100的运行模式明显需要与连接至穿戴本体602的运行模式区分开,以适应于不同的功耗以及功能需求。
在上述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穿戴本体602和图像采集装置100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设置有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在检测到穿戴本体602为穿戴姿态时,也即穿戴本体602被用户穿戴上,此时控制穿戴显示屏616显示时间信息,以便于用户的使用和观看。
在穿戴本体602处于抬腕姿态时,也即在穿戴本体602穿戴于用户的基础上,若检测到穿戴本体602发生转动,直至穿戴本体602的姿态与预设的抬腕姿态相重合时,认为当前穿戴本体602处于抬腕姿态,此时,可控制图像采集装置100对影像信息予以拍摄,以实现无按键触发的快速拍照的功能,提高使用体验。
在图像采集装置100正在拍摄影像信息时,可穿戴设备的控制器612可通过控制位于穿戴本体602上的穿戴显示屏616亮屏以为图像采集装置100的拍摄补光。
在将图像采集装置100拍摄影像信息时,通过控制子显示屏104亮屏,一方面可为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00上的摄像头102的取景提供亮度,更便于用户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子显示屏104作为取景框,便于用户的拍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在无人机和手环上使用的子母机结构,其具有多种控制和组合功能,集成度较高,子母机结构包括子机(即图像采集装置100)和母机(即控制设备200),二者可单独使用,还可组合起来使用,既可以将子机安装在无人机上进行航拍,也可以将子机取下安装在手环、云台、手持相机等设备上作为单独的相机使用。
子机自身体积较为小巧,携带和使用的灵活程度较高,用户可选择地将子机挂在自身上,还可以通过磁铁或其他转接件固定在可移动的机动车或非机动车上,以便拍摄不同视角的运动图像,当然,由于子机自身较为灵活,可以防止在不同的位置,以及设置不同的朝向从而可以以第一视角拍摄,或以第三视角拍摄,子机自身也带了陀螺仪可用于确定自身的加速度,从而便于记录运动姿态信息。
其中,子机内部设置的相机传感器的尺寸可以为1英寸或者2英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1英寸的相机传感器即为对角线长度为16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子机上的镜头不可以伸缩。
另一个实施例中,子机上的镜头可伸缩。
进一步地,在子机上设置有子显示屏104,在子显示屏104上可实现触控操作,甚至可通过在子显示屏104上操作以切换子机的不同运行模式,此外,还可在子显示屏104上设置开关机的虚拟按键,或者在子机上设置开关机的物理按键106,以通过点击子显示屏104或是物理按键106实现子机的开关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子机上设置有子显示屏104、按键和摄像头102,在将子机穿在身上时或挂在固定的位置上时,子显示屏104、按键和摄像头102放在同一面。其中,对于按键而言,可具有控制子机的功能,或者根据不同的控制方式对应不同的功能,例如长按是开关机、点击是拍照,双击是录像,不同的触发操作对应不同功能。当然,也可以是按键结合显示屏来实现模式切换,也可以是直接通过显示屏触控操作。
为了便于连接,在子机上还设置有金属触点,用于进行与母机进行通信以及充电,此外,子机上设有定制的私有接口,即可以用于充电,也可以用于数据传输。
通过在子机上设置子麦克风,可用于收音,以便于进行语音识别,从而根据实现语音控制。
对于母机而言,母机上设置有安装槽204,便于收纳子机,而无人机上也设置有与安装槽204相类似的配合槽302,
子机连接无人机,进行航拍,子机连接无人机的配合槽302,通过金属触点与之连接,而遥控器则与母机连接,即遥控设备400包括有遥控本体402和控制设备200,二者组成一套系统。
在利用子机采集图像后,内部图像处理器经过对图像信号的处理转变成USB信号,传到无人机上,无人机内置无线图传模块,可传到遥控设备400,在一个实施例中,无人机直接通过无线图传发送至遥控本体402,在遥控本体402接收到后再通过第四连接器4026和第五连接器404之间的连接传给母机,母机通过母显示屏210进行显示。此外,母显示屏210,还可以通过触屏来切换拍摄参数,再通过遥控本体402发送给无人机再到子机,以便于控制子机的拍摄。
对于子机而言,其设置的摄像头102还可以为1/1.7英寸、1/2.3的传感器,FOV(即视场角Field of Vision)比较大,可以选为50度-180度,通过记录不同的惯性数据,可用作后期的防抖消除,使得子机具有防抖效果。此外,在子机上还可设置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等便于存储和处理数据。而为了便于子机与母机或是无人机之间产生连接,同时也保证脱离母机可以使用,还在子机上设置有4个金属触点接口(即第二触点1082)和子电池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图传设备和蓝牙加wifi集成芯片均属于可以额外设置在子机中的结构,若是在子机中直接设置无线图传设备,从而子机可独立地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数据传给手机或者母机,以便于视频预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音频mic(即第二麦克风114)和振动马达也属于可以额外设置在自己中的结构,可以提供用户正反馈、蜂鸣器,在录像前拍照前响一下,反馈给用户已接收到指令。
其中,在母机上设置有Mcu(即控制设备200的控制器)、母电池216、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以是可拆卸式的,例如sd卡卡座,通过sd卡进行存储,还可以是集成在母机内的,例如直接将内存焊接在母机的电路板上。在进行影像信息的拍摄时,子机是自己存,存满后备份给母机,母机可作为扩展存储器以及扩展电池。
此外,在母机上还可设置有usb接口,可以兼顾充电和传数据两种功能,其上设置有三个第一麦克风224,子机和母机连接时,多mic降噪、子机1个mic、母机3个mic,前后左右各一个,实现立体声录制;还可以把子机当作无线mic的配件,即无线mic的发送端,再使用时可将子机是别在领子上,进行收音,子机在母机的前方3米~5米的距离进行拍摄,无线mic把音频无线传输给母机上,母机上可以有无线mic的接收端,从而可实现远程收音。还可以地,在4个mic的作用下组成一个阵列,可保证收音的均衡性,可降噪,位置可以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左右,多个且分布在不同的表面或对着不同的方向
为了减少子机的体积,在母机设置有扬声器226,而子机上仅设有蜂鸣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母机下方设置有USB-C的接口,也可以是其他标准的接口。
在子机与母机连接时,可实现双屏显示,即母显示屏210和子显示屏104可显示同一界面,也可以显示不同的界面。
在单用子机时一般是作为穿戴设备,结合子机和母机,可实现运动相机的功能,性能强一些。
母机的存储单元还可以是外插的SD,例如当母机没有内置的存储时可以通过外插存储卡实现数据导出,母机机身也可以内置存储器,可以是32G~64G,母机的电池更大一些,可以给自己充好几次电,可以实现长时间拍摄,子机和母机是通过磁吸来连接,母机的凹槽以及子机背面的正中间附近设置磁铁,镜头朝里,机器的正面也可以放磁铁,实现正反两面安装。
母机还可以自动检测子机的正插反插,可以通过检测4个金属触点的对准来实现正插反插的检测,也可以通过霍尔传感器,可以检测磁铁,子机上有磁铁,可以检测子机的正插反插。
遥控器(即遥控本体402)上可带电池,可以给母机充电,有摇杆,可以控制无人机飞行,背面有天线408,折叠或者伸缩天线408,按键可以控制拍照录像,左边的可以控制遥控器开关机,type-C可以给母机充电,也可以给母机升级固件,也通过type-C的接口来连接。
腕带,子机扣在腕带上,可显示时间,腕带内部有凹槽,也有金属触点,以及tpye接口,腕带相当于转接线,将子机的信号通过腕带的数据接口传到手机或电脑上,更轻量化,隐藏的数据接口
子机的尺寸具体可以为:长20mm~60mm、宽6mm~50mm、厚8mm~30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长宽厚分别为50mm、20mm、10mm。整体体积如同小拇指大小,而在腕带可以跟子机一起卖,子机加腕带、子机加母机加遥控器、单独的加组合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子机设置在在无人机上。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子机配合腕带使用,整体作为手环。此外,还可加入手机,以实现系统的交互控制。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子母机整体与无人机和遥控器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控制拍摄。
当然,还可以通过设置两个摄像头102,以实现地面和天空的结合。特别是在软件的加持下,还可使得在同一界面中实现两个摄像头102的预览显示,更利于用户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以及可穿戴设备,采用模块化的图像采集装置的设计,实现了在不同平台上对图像采集装置的使用,满足了用户对于不同场景以及设备载体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以组成更多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9)

1.一种拍摄设备,其中,包括:
设备本体;
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
当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时,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用于拍摄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当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分离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于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或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安装槽,设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收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检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基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安装槽上设有与所述摄像头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安装槽上设有与所述子显示屏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物理按键,所述安装槽上设有与所述物理按键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三槽。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且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物理按键,且所述子显示屏和/或所述物理按键位于所述第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侧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相抵;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相抵,
其中,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不同侧。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1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控制器,设于所述设备本体,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并控制所述设备本体执行与所述姿态信息对应的功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姿态传感器,设于所述设备本体,所述姿态传感器用于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一连接器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连接器的对准来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母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姿态信息在所述母显示屏上显示与所述姿态信息对应的显示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母显示屏与所述设备本体的安装槽位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不同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第一操控件,设于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设备本体和/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相应操作。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
在所述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界面和拍摄参数;或,
在所述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所述显示信息为所述设备本体的下载界面和下载参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
在所述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设备本体根据接收的操控指令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和/或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设备本体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传输影像信息至所述设备本体;
在所述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设备本体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传输影像信息至所述设备本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第一连接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第二连接器,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实现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
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以第一对准方式进行对准;
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以第二对准方式进行对准。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可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发送操作指令。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配合可接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母电池,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子电池,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所述母电池可向所述子电池充电。
29.根据权利要求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有多个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有多个第二触点,
其中,在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一一相抵时,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配合。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多个所述第二触点具体包括两个第二电触点和两个第二通信触点,
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根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控制与所述第二电触点相连的第一触点的功能,以及与所述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第一触点的功能。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触点的数量为四个,与两个所述第二电触点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一触点用于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充电,与两个所述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两个所述第一触点用于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建立通信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接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的连接,
其中,在两个所述第二电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时,控制所述设备本体的母电池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子电池充电和/或所述母电池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供电;
在两个所述第二通信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时,所述设备本体能够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发送指令,所述设备本体能够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影像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子电池的电量,
其中,在所述子电池的电量满足充电电量时,控制所述母电池向所述子电池充电。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接触检测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触点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触点的数量为多个,在部分所述第一触点与部分所述第二触点以第一对准方式相连时,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在部分所述第一触点与部分所述第二触点以第二对准方式相连时,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3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以确定运行模式。
3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检测到所述母电池向所述子电池充电时,向所述设备本体传输拍摄的影像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配合实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容纳于所述安装槽。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
40.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一侧;或
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相对的两侧上。
41.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为磁铁;或
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
4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设备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功耗模式运行;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设备本体分离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功耗模式运行,
其中,所述第一功耗模式的耗电量大于所述第二功耗模式的耗电量。
4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拍摄设备还包括:
第二麦克风,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和/或
至少一个第一麦克风,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麦克风和所述第一麦克风的收音方向不同。
4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包括:
第三连接器,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三连接器用于向所述母电池充电,和/或,所述第三连接器用于建立所述设备本体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扬声器,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所述扬声器用于播放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中的音频信息。
4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母电池能够由所述设备本体上拆卸,所述母电池拆卸后,所述子电池向所述母显示屏供电。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还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所述设备本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无线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
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包括:
加速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所述设备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包括:
存储器,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
5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器或所述设备本体的控制器用于响应用户的输入,控制在所述子显示屏和所述母显示屏之间切换显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
5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可移动设备相连时,
所述设备本体用于通过与所述可移动设备的通信连接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和/或
所述设备本体用于通过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通信连接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由所述设备本体拆下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作为相机独立使用。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为云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运行。
54.一种拍摄设备,其中,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安装槽和母显示屏;
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安装槽可拆卸连接;其中,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收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55.一种拍摄设备,其中,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
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所述设备本体上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控制器或所述设备本体的控制器用于响应用户的输入,控制在所述子显示屏和所述母显示屏之间切换显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
57.一种控制设备,其中,包括:
设备本体;
所述设备本体能够与图像采集装置可拆卸连接;其中,
当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时,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用于拍摄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当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分离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于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或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的操作。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
安装槽,设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收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62.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检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63.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基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64.一种控制设备,其中,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能够与图像采集装置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用于拍摄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收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67.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收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68.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检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基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70.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
第一操控件,设于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设备本体和/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执行相应操作。
71.一种控制设备,其中,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
所述设备本体能够与图像采集装置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所述设备本体上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母显示屏为触摸屏,所述母显示屏能够接收切换指令,以在所述母显示屏和所述子显示屏之间切换显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
73.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
安装槽,设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76.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收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77.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检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基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79.一种控制设备,其中,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
当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时,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拍摄以及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用于拍摄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当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分离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于可移动设备时,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或可移动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还包括:
安装槽,设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设备本体用于收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84.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检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本体能够基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86.一种遥控设备,其中,包括:
遥控本体,所述遥控本体包括用于与可移动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所述遥控本体上设有容纳槽;
控制设备,与所述容纳槽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设备上设有母显示屏,所述母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可移动设备传输的影像信息;所述控制设备能够与图像采集装置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设备本体上用于拍摄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遥控设备,其中,还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设于所述控制设备上,所述控制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遥控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设备安装至所述容纳槽,所述控制设备能够通过所述遥控本体上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
所述控制设备由所述容纳槽脱离,所述控制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
89.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遥控设备,其中,还包括:
第三连接器,设于所述控制设备上;
第四连接器,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其中,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遥控本体之间的电连接。
90.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遥控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遥控本体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相互供电和/或相互充电。
91.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遥控设备,其中,还包括:
第五连接器,设于所述遥控本体上,所述第五连接器用于向所述遥控本体充电,和/或,所述第五连接器用于建立所述遥控本体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
92.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遥控设备,其中,所述遥控本体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操控件,设于所述遥控本体上,所述第二操控件用于接收与所述可移动设备对应的移动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操控件用于接收与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的影像拍摄对应的拍摄指令。
9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遥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操控件包括:按键、摇杆或拨轮。
94.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遥控设备,其中,还包括:
天线,设于所述遥控本体上,
其中,所述天线与所述遥控本体折叠设置,和/或所述天线与所述遥控本体可伸缩设置。
95.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遥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操控件和所述天线设于所述遥控本体的不同侧。
96.一种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可移动设备和控制设备;
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可选择地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和所述控制设备上,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或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的操作;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所述控制设备上,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控制设备上设有母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控制设备上用于拍摄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还包括:
配合槽,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或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的云台上,用于容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98.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配合槽包括第六连接器,所述第六连接器用于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所述第六连接器用于建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可移动设备的通信连接。
99.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通过所述第六连接器将采集的影像信息传输至所述可移动设备,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通过第三通信装置将所述影像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用于输出所述影像信息。
100.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影像信息。
101.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所述控制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可移动设备传输拍摄参数,以使所述可移动设备将所述拍摄参数传输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102.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电池仓,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所述电池仓内设有至少一个机体电池。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机体电池能够与所述控制设备上的母电池互换。
104.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还包括:
安装槽,设于所述控制设备的一侧,用于容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105.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以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摄像头的朝向不同。
106.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外;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朝里。
107.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一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所述第二姿态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收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108.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能够检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
109.根据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能够基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姿态信息触发不同的控制策略。
110.一种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可移动设备;
遥控本体,所述遥控本体包括用于与所述可移动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
控制设备,与所述遥控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设备上设有母显示屏;
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可选择地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和所述控制设备上,其中,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所述控制设备能够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或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的操作;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所述控制设备上,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母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控制设备上用于拍摄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母显示屏的朝向不同,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111.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容纳槽,设于所述遥控本体上,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容纳槽可拆卸连接。
112.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第一通信装置,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所述设备本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
113.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本体安装至所述遥控本体上的容纳槽,所述设备本体能够通过所述遥控本体上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
所述设备本体由所述容纳槽脱离,所述设备本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
114.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还包括:
第三连接器,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上;
第四连接器,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其中,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遥控本体之间的电连接。
115.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遥控本体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的配合实现相互供电和/或相互充电。
116.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还包括:
第五连接器,设于所述遥控本体上,所述第五连接器用于向所述遥控本体充电,和/或,所述第五连接器用于建立所述遥控本体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
117.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操控件,设于所述遥控本体上,所述操控件用于接收与所述可移动设备对应的移动控制指令,和/或所述操控件用于接收与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的影像拍摄对应的拍摄指令。
118.根据权利要求117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控件包括:按键、摇杆或拨轮。
119.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天线,设于所述遥控本体上,
其中,所述天线与所述遥控本体折叠设置,和/或所述天线与所述遥控本体可伸缩设置。
120.根据权利要求119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遥控本体上的操控件和所述天线设于所述遥控本体的不同侧。
121.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配合槽,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或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的云台上,用于容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122.根据权利要求121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配合槽包括第六连接器,所述第六连接器用于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所述第六连接器用于建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可移动设备的通信连接。
123.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通过所述第六连接器将采集的影像信息传输至所述可移动设备,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通过第三通信装置将所述影像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用于输出所述影像信息。
12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母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影像信息。
125.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所述控制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可移动设备传输拍摄参数,以使所述可移动设备将所述拍摄参数传输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126.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电池仓,设于所述可移动设备上,所述电池仓内设有至少一个机体电池。
127.根据权利要求126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机体电池能够与所述设备本体上的母电池互换。
128.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移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安装槽,设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用于容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12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
穿戴本体,所述穿戴本体上设有装配槽和穿戴显示屏;
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装配槽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穿戴本体之间电连接;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子显示屏,所述穿戴本体上设有穿戴显示屏,所述穿戴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子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至所述穿戴本体上时,所述子显示屏与所述穿戴显示屏的朝向不同;
其中,所述穿戴本体上设有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将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向外导出。
130.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穿戴本体具体包括:
第一穿戴段,所述第一穿戴段上设有所述装配槽,且所述第一穿戴段的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部;
第二穿戴段,所述第二穿戴段的一端设有第二配合部,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二穿戴段与所述第一穿戴段的可拆卸连接。
131.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
第二连接器,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
第七连接器,设于所述装配槽内,
其中,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七连接器的配合实现所述穿戴本体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132.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按键,设于所述穿戴本体上,所述穿戴本体能够通过所述按键接收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拍摄指令,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七连接器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
133.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
惯性传感器,设于所述穿戴本体上,所述穿戴本体能够通过所述惯性传感器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
134.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所述装配槽上设有与所述摄像头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槽。
135.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装配槽上设有与所述子显示屏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槽。
136.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物理按键,所述装配槽上设有与所述物理按键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三槽。
137.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摄像头和物理按键,且所述摄像头、所述子显示屏和所述物理按键位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
138.根据权利要求13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所述装配槽内时,所述第二侧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底相抵;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姿态位于所述装配槽内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侧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底相抵,
其中,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不同侧。
139.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还包括:
控制器,设于所述穿戴本体,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并控制所述设备本体执行与所述姿态信息对应的功能。
140.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还包括:
姿态传感器,设于所述穿戴本体,所述姿态传感器用于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
141.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穿戴本体的第七连接器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二连接器的对准来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
142.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穿戴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姿态信息在所述穿戴显示屏上显示与所述姿态信息对应的显示信息,和/或所述穿戴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影像信息。
143.根据权利要求14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穿戴显示屏与所述装配槽位于所述穿戴本体的不同侧。
144.根据权利要求14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
在所述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所述显示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拍摄界面和拍摄参数;或,
在所述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所述显示信息为所述穿戴本体的下载界面和下载参数。
145.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
在所述姿态信息为第一姿态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穿戴本体根据接收的操控指令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和/或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穿戴本体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充电;
在所述姿态信息为第二姿态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穿戴本体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充电;和/或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传输影像信息至所述穿戴本体。
146.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还包括:
穿戴电池,设于所述穿戴本体上;
子电池,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
其中,通过所述第七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所述穿戴电池可向所述子电池充电。
147.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七连接器上设有多个第六触点,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有多个第二触点,
其中,在所述第六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一一相抵时,以实现所述第七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配合。
148.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多个所述第二触点具体包括两个第二电触点和两个第二通信触点,
其中,所述穿戴本体能够根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控制与所述第二电触点相连的第六触点的功能,以及与所述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第六触点的功能。
149.根据权利要求14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六触点的数量为四个,与两个所述第二电触点相连的两个所述第六触点用于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充电,与两个所述第二通信触点相连的两个所述第六触点用于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建立通信连接。
150.根据权利要求14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
接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六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的连接,
其中,在两个所述第二电触点与所述第六触点相连时,控制所述穿戴电池向所述子电池充电和/或所述穿戴电池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供电;
在两个所述通信触点与所述第六触点相连时,所述穿戴本体能够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发送指令,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将影像信息发送至所述穿戴本体。
151.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
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子电池的电量,
其中,在所述子电池的电量满足充电电量时,控制所述穿戴电池向所述子电池充电。
152.根据权利要求15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接触检测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六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的连接关系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姿态信息。
153.根据权利要求15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六触点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触点的数量为多个,在部分所述第六触点与部分所述第二触点以第一对准方式相连时,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姿态位于所述装配槽内,在部分所述第六触点与部分所述第二触点以第二对准方式相连时,确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第二姿态位于所述装配槽内。
154.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根据所述第七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以确定运行模式。
155.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检测到所述穿戴电池向所述子电池充电时,向所述穿戴本体传输拍摄的影像信息。
156.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还包括:
第三磁性件,设于所述装配槽内;
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其中,通过所述第三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配合实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容纳于所述装配槽。
157.根据权利要求15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磁性件设于所述装配槽的底部。
158. 根据权利要求15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一侧;或
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相对的两侧上。
159. 根据权利要求15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
所述第三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个为磁铁;或
所述第三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
160.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穿戴本体通过所述第七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一功耗模式运行;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穿戴本体分离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第二功耗模式运行,
其中,所述第一功耗模式的耗电量大于所述第二功耗模式的耗电量。
161.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还包括:
扬声器,设于所述穿戴本体上,所述扬声器用于播放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中的音频信息。
162.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
加速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穿戴本体上,所述穿戴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
163.根据权利要求13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通过摄像头拍摄影像信息时,控制所述子显示屏亮屏。
164.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
存储器,设于所述穿戴本体上,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影像信息。
165.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还包括:
照明装置,设于所述穿戴本体上,所述照明装置用于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时开启。
166.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上设有惯性测量单元,所述穿戴本体能够根据所述惯性测量单元控制与所述穿戴本体通信连接的目标设备。
167.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穿戴本体处于穿戴姿态时,控制所述穿戴显示屏显示时间信息。
168.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到所述穿戴本体处于抬腕姿态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
169.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影像信息时,控制所述穿戴显示屏亮屏。
CN202080080596.4A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4788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42487.XA CN118450232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202410542486.5A CN118450231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202410542485.0A CN118450230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41882 WO2022141329A1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42485.0A Division CN118450230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202410542486.5A Division CN118450231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202410542487.XA Division CN118450232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8253A CN114788253A (zh) 2022-07-22
CN114788253B true CN114788253B (zh) 2024-05-28

Family

ID=8226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0596.4A Active CN114788253B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202410542485.0A Pending CN118450230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202410542487.XA Pending CN118450232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202410542486.5A Pending CN118450231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42485.0A Pending CN118450230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202410542487.XA Pending CN118450232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202410542486.5A Pending CN118450231A (zh) 2020-12-31 2020-12-31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4) CN114788253B (zh)
WO (1) WO20221413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6495B (zh) * 2023-05-30 2024-06-21 大陸商信揚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攝像頭模組攜帶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388A (zh) * 2015-11-25 2016-11-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航拍跟焦控制系统、航拍跟焦控制方法及飞行器
CN106581839A (zh) * 2016-11-14 2017-04-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的睡眠辅助设备
CN209390165U (zh) * 2018-05-31 2019-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5975A1 (en) * 2008-07-07 2010-01-14 Woodman Labs Camera housing with integrated expansion module
US11412627B2 (en) * 2012-03-30 2022-08-09 Advanced Access Technologies Llc Multipurpose accessory and storage system
US20170052561A1 (en) * 2015-08-22 2017-02-23 Mconception Eood Multifunctional Wearable with Live Cam
CN105581412A (zh) * 2016-03-11 2016-05-18 常州大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头盔及其摄像模块
CN106357981B (zh) * 2016-10-24 2019-04-02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系统
CN206775619U (zh) * 2017-06-09 2017-12-19 狼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和无人机
JP7057637B2 (ja) * 2017-08-23 2022-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CN209731326U (zh) * 2019-06-25 2019-1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210745312U (zh) * 2019-11-12 2020-06-12 深圳市皇威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摄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388A (zh) * 2015-11-25 2016-11-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航拍跟焦控制系统、航拍跟焦控制方法及飞行器
CN108377333A (zh) * 2015-11-25 2018-08-07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跟焦遥控器、飞行器遥控器、航拍跟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581839A (zh) * 2016-11-14 2017-04-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的睡眠辅助设备
CN209390165U (zh) * 2018-05-31 2019-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1329A1 (zh) 2022-07-07
CN118450230A (zh) 2024-08-06
CN118450231A (zh) 2024-08-06
CN114788253A (zh) 2022-07-22
CN118450232A (zh) 202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2544B (zh) 模块化图像捕获系统
CN109644233B (zh) 多云台组件
CN105323487A (zh) 摄像设备指向方位控制装置
US20130150122A1 (en) Dedicated camera functions for host devices
CN107431749B (zh) 一种跟焦器控制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209964138U (zh) 图像获取模块和图像获取系统
CN104914932A (zh) 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便携式终端配件及其拍摄方法
CN114788253B (zh) 拍摄设备、控制设备、遥控设备、移动控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106218909A (zh) 飞行器及航拍系统
KR102365931B1 (ko) 배터리 교체형 드론의 공중 배터리 교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964477A (zh) 影像摄取装置、可移动平台和影像摄取设备
KR101855790B1 (ko) 전방위 카메라용 제어 워치
CN109791726A (zh) 用于控制移动设备的遥控器
CN116234751A (zh) 无人飞行器的系统和结构
CN206413076U (zh) 有线飞行拍摄装置
US20220100191A1 (en) Intelligent device and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KR102237417B1 (ko) 휴대용 스마트기기와 유선으로 연결되는 드론 시스템
WO2020199691A1 (zh)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切换方法
CN215420504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279879U (zh) 摄像组件及可移动平台
US20240373129A1 (en) Modular image capture systems
CN210578844U (zh) 拍摄设备
WO2022027234A1 (zh) 遥控器、遥控套装及飞行套装
CN113132517A (zh) 一种附带远距拍摄用x型微型无人机的手机
GB2549310A (en) Camera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