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0897A - 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0897A
CN114750897A CN202210499803.0A CN202210499803A CN114750897A CN 114750897 A CN114750897 A CN 114750897A CN 202210499803 A CN202210499803 A CN 202210499803A CN 114750897 A CN114750897 A CN 114750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plate
welding
assembly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98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0897B (zh
Inventor
郑玉奇
刘金
丁毅
冯清华
白琦
赵莉楠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98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0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0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0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0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3/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 B63B73/20Building or assembling prefabricated vessel modules or parts other than hull blocks, e.g. engine rooms, rudders, propellers, superstructures, berths, holds or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1/00Designing vessels; Predicting their perform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3/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 B63B73/4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characterised by joining methods
    • B63B73/43Welding, e.g. laser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待建造的多波束附件分为待建造的第一中组立和第二中组立,其中,所述第一中组立包括换能器第一安装部、附件首部以及第一流线型部,所述第二中组立包括换能器第二安装部、基座附件部以及第二流线型部;建造所述第一中组立和所述第二中组立;拼接所述第一中组立和所述第二中组立,将待建造的该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分为第一中组立和第二中组立,解决了直接建造该多波束附体结构的长度过长的问题,大幅度减少了该多波束附体结构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是在科考船舶底部的多波束科考功能集合的载体,一般为船舶底部舯前区域,附体内包含多普勒仪、深海多波束/中水多波束、浅水多波束、ADCP、浅水单波束、浅地层剖面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主要负责在科考船舶进行科考作业时,在水下收集各种数据、反馈雷达信息、海底声呐扫描等重要工作,附体整体外观呈T字型,上表面通过连接挂臂的形式与船舶的外底板相连接。
其中,附体内部部分区域布满了横纵结构构件,各内部构件之间均完全焊接,形成一个个狭小空间,附体高度(及内部空间高度)约800mm,空间非常狭小,常规的构件焊接及构件与外板的焊接工作无法进行。
为了达到精确的科考测量结果,附体底表面需保持很高的平整度,整个建造过程中不能使底表面受力,以此用来保证底表面的平整度。附体整体线型呈“瘦长”型,长度超过20M,附体在建造过程中容易出现“扭曲”、“中凹”等变形现象,而在附体建造结束报验时如发现变形,则需重新修正线型,这又会对底表面的平整度造成不可预期的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小变形情况发生并规避附体内狭小空间施工安全隐患的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的建造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变形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待建造的多波束附件分为待建造的第一中组立和第二中组立,其中,所述第一中组立包括换能器第一安装部、附件首部以及第一流线型部,所述第二中组立包括换能器第二安装部、基座附件部以及第二流线型部;
建造所述第一中组立:选取第一中组立的零部件,所述第一中组立零部件包括,第一顶板、挂舵臂结构、至少两个支撑板和至少两个转圆外板;将挂舵臂结构焊接于第一顶板上端面;将至少两个支撑板分别焊接于第一顶板下端面的两侧,形成所述换能器第一安装槽;将所述的至少两个转圆外板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顶板下端面的两侧,所述转圆外板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边缘,另一侧连接于相应的支撑顶板下端缘,形成所述第一流线型部;选取船艏部外板,将船艏部外板焊接与第一顶板首部的下端面,形成附件首部,该附件首部内为密封空间,且该附件首部的外形呈流线型;
建造所述第二中组立:选取第二中组立零部件,所述第二中组立的零部件包括,第二顶板、挂舵臂结构、若干个内部构件、外底板、至少两个转圆外板和至少两块支撑板;所述内部构件包括若干横构件和若干纵构件;将所述挂舵臂结构焊接在所述第二顶板上端面;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在所述第二顶板上装配所述支撑板,形成所述换能器第二安装部;将所述纵构件以及横构件焊接在第二顶板下端面,调整并校核所述横构件、纵构件下端面的平整度;将所述外底板焊接于所述内部构件的下端面上,调整并校核所述外底板下端面的平整度;将至少两个转圆外板焊接在第二顶板下端面的两侧,所述转圆外板的一侧连接于第二顶板上,另一侧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外底板边缘,形成所述第二流线型部;
拼接所述第一中组立和所述第二中组立。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中组立中,所述支撑板与对应的转圆外板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或/和,在所述第二中组立中,位于所述第二顶板两侧的内部构件与对应的转圆外板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转圆外板在上下方向上至少分为两个部分;安装所述转圆外板时,首先将所述加强肋板焊接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板或内部构件上;再将所述转圆外板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焊接在所述对应的加强肋板上,拼接形成相应的完整的所述转圆外板。
优选地,建造所述第二中组立时,在将所述内部构件焊接在所述第二顶板下端面的过程中,采用先焊接第二顶板中央区域的内部构件、再焊接所述第二顶板下端面四周区域的内部构件。
优选地,建造第二中组立时,焊接所述第二顶板下端面四周区域时的先后焊接顺序为:首先是所述第二顶板下端面尾部区域,接着为所述第二顶板下端面首部区域,最后为所述第二顶板下端面的两侧区域。
优选地,在焊接每个内部构件时,需复核内部构件高度;其次,每个对应区域的内部构件焊接完成后,复核该区域内部构件的整体高度;最终,全部内部构件焊接完成后,复核整体内部构件的整体高度,保证内部构件整体的高度误差在预定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外底板焊接于所述内部构件的下端面上时,可在所述外底板上开设塞焊孔,焊接外底板与对应的内部构件,再对所述塞焊孔进行密封。
优选地,确定所述待建造的多波束附件的水密周界区域,对涉及所述水密周界区域的所述零部件进行标记,在建造所述第一中组立与所述第二中组立时,对每个经标记的所述零部件的焊接情况均进行密封试验;所述第一中组立与所述第二中组立拼接完成后,对整个多波束附件外壳进行密封试验。
优选地,所述挂舵臂包括挂舵臂内部肋板与外板,所述第一中组立与第二中组立合拢区域的挂舵臂可仅先安装内部肋板,当第一中组立的第一顶板与第二中组立的第顶底板合拢焊接完成后,再相应地安装所述挂舵臂的外板。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将待建造的该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分为第一中组立和第二中组立,解决了直接建造该多波束附体结构的长度过长的问题,大幅度减少了该多波束附体结构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的情况;同时,决定该多波束附体结构的底表面平整度的附件艉部底表面均位于第二中组立上,方便保证该多波束附体结构的底表面平整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待建造的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待建造的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顶板上端面焊接有挂舵臂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顶板下端面两侧焊接有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板上焊接有若干加强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加强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顶板上焊接有上转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中组立建造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二中组立建造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第二顶板上端面焊接挂舵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第一中组立与第二中组立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第二中组未覆盖外底板时候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安装于船体底外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中组立;110、第一顶板;120、挂舵臂结构;121、挂舵外板;122、挂舵臂内部肋板;130、支撑板;140、转圆外板;141、上转圆板;150、加强肋板;151、钢垫衬;200、第二中组立;210、第二顶板;220、内部构件;221、横构件;222、纵构件;230、外底板;300、换能器安装部;301、换能器安装槽;310、换能器第一安装部;311、换能器第一安装槽;320、换能器第二安装部;321、换能器第二安装槽;400、基座附件部;500、附件首部;600、流线型部;610、第一流线型部;620、第二流线型部;710、横向胎架;720、纵向胎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和图13所示,该多波束附件安装于科考船船底外板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可定义科考船在正常行驶时,船底外板指向船甲板的竖直方向为“上”方向,由船体甲板指向船体外板的竖直方向为“下”方向。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多波束附件所述的“上”“下”方向,以其安装在该科考船后,科考船的“上”“下”方向相对应。例如,第二安装部320的第二顶板210位于外底板230的上方。该多波束附体沿着船体的艏艉方向布置,所述的首部方向与科考船船体的船艏方向对应,尾部方向与船体的艉部方向对应。其中,换能器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大致沿着该船体的艏艉方向。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科考船舶底部流线型多波束附体,包括基座附件部400、换能器安装部300和附件首部500,其中,附件首部500位于该多波束附体首端,且连接于所述换能器安装部300首端。所述换能器安装部300沿着首尾方向布置,该换能器安装部300的尾端位于基座附件部400内,该换能器安装部300的首端远离基座附件部400;也就是该换能器安装部300部分位于基座附件部400内,另一部分从基座附件部400的首端突出。其中,换能器安装部300包括用于放置换能器安装槽301,该换能器安装槽301开口朝向下方、与外界直接连通,在该附件的建造过程(也就是在安装换能器前)不覆盖外底板;基座附件部400上包括若干密封单元部以及若干开口朝向下方的外部设备安装槽。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将突出基座附件部400的换能器安装部300部分定义为换能器第一安装部310,相应的换能器安装槽301称为换能器第一安装槽311;将位于基座附件部400内的换能器安装部300部分定义为换能器第二安装部320,相应的换能器安装槽301称为换能器第二安装槽321。
当该多波束附件安装于科考船底时,从仰视的角度看,该流线型多波束附体整体形大致呈“T”字型。其中,突出基座附件部400的换能器安装部300大致为呈“T”字形的“I”部分,基座附件部400大致呈“T”字性的“一”部分。
同时,整个多波束附件固定于科考船底的外板上,且整个多波束附件的首部以及两侧的外缘呈现流速线型,可将该两侧呈现流线型的部分称为流线部。其中,位于换能器第一安装部310两侧的流线型部600称为第一流线型部610,位于基座附件部400两侧的流线型部600称为第二流线型部620。
对应的,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多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待建造的多波束附件分为待建造的第一中组立100和第二中组立200,其中,第一中组立100包括换能器第一安装部310、附件首部500以及第一流线型部610,第二中组立200包括换能器第二安装部320、基座附件部400以及第二流线型部620;
S2、建造第一中组立100:选取第一中组立100的零部件,第一中组立100的零部件包括,第一顶板110、挂舵臂结构120、至少两个支撑板130和至少两个转圆外板140;将挂舵臂结构120焊接于第一顶板110的上端面;将至少两个支撑板130分别焊接于第一顶板110下端面的两侧,形成换能器第一安装槽311;将至少两个转圆外板140分别焊接于第一顶板110下端面的两侧,转圆外板140一侧连接于第一顶板边缘,另一侧连接于相应的支撑板下端缘,形成第一流线型部610;选取艏部外板,将艏部外板焊接与第一顶板110首部的下端面,形成附件首部500,该附件首部500内为密封空间,且该附件首部500的外形呈流线型;
S3、建造第二中组立200:选取第二中组立200零部件,第二中组立200的零部件包括,第二顶板210、挂舵臂结构120、若干个内部构件220、至少两块转圆外板140、外底板230和至少两块支撑板130;内部构件220包括若干横构件221和若干纵构件222;将挂舵臂结构120焊接在第二顶板210上端面;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在所述第二顶板210上装配所述支撑板130,形成所述换能器第二安装部320;将纵构件222以及横构件221焊接在第二顶板210下端面,调整并校核横构件221、纵构件222下端面的平整度;将外底板230焊接于内部构件220的下端面上,调整并校核外底板230下端面的平整度;将至少两个转圆外板140焊接在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两侧,转圆外板140的一侧连接于第二顶板210上,另一侧连接于对应侧的外底板230边缘,形成第二流线型部620;
S4、拼接第一中组立100和第二中组立2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步骤顺序仅为其中一种执行的步骤顺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先建造第二中组立200,再建造第一中组立100,也就是先执行S3,再执行S2等。并且每个步骤内中的各个操作顺序也仅为其中一种操作顺序,并不做特定的限定。
其中,上述的第一顶板110、第二顶板210、挂舵臂结构120、支撑板130、横构件221、纵构件222等均为船体制造过程中的常见零件。为了保证流线型部600的形成,转圆外板140大致呈半圆筒形或半锥筒形等。在本实施例中,转圆外板140大致呈圆筒形。
本实施例将待建造的该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分为第一中组立100和第二中组立200,解决了直接建造该多波束附体结构的长度过长的问题,大幅度减少了该多波束附体结构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的情况。其中,决定该多波束附体结构的底表面平整度的附件艉部底表面均位于第二中组立200上,也就是外底板230的平整度,方便保证该多波束附体结构的底表面平整度。
如图4到图8所示,在第一中组立100中,支撑板130与对应的转圆外板140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150;在第二中组立200中,位于第二顶板两侧的内部构件220与对应的转圆外板140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150;该加强肋板150与转圆外板140进行焊接的一侧的形状与转圆外板140在上下方向上的弧形契合,与支撑板或内部构件220进行焊接的一侧的形状大致相应的支撑板或内部构件220的端面契合。这不仅保证了附件的顶板与底板的平滑对接,还能够保证附体的弯矩,保证流线型部的结构强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加强肋板150与转圆外板140的焊接面呈半圆形,与支撑板130或内部构件220焊接的焊接面大致呈直线形。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圆外板140大致呈半圆筒形,并且沿着半圆筒的母线该转圆外板140在上下方向上分为上转圆板141和下转圆板。其中,加强肋板150与转圆外板140的焊接面呈半圆形。焊接时,先将加强肋板150焊接在对应的支撑板130或内部构件220上,上转圆板141和下转圆板由上至下依次焊接在对应的加强肋板150上,拼接形成相应的完整的转圆外板140,也就形成了相应的也就是形成了第一流线型部610与第二流线型部620。
如图6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可以通过在加强肋板150增加钢衬垫151的形式避免转圆外板140焊接在加强肋板150时,存在着焊接死角等问题。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建造第一中组立时,可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201、选取第一中组立100的零部件,第一中组立100的零部件包括,第一顶板110、挂舵臂结构120、两个支撑板130、两个转圆外板140和若干下半周带有钢衬垫151的半圆形加强肋板150;将挂舵臂结构120焊接于第一顶板110的上端面;将上转圆板141连接在第一顶板110两侧;S202、将两个支撑板130分别焊接于第一顶板110下端面的两侧,形成换能器第一安装槽311;S203、在所述两个支撑板130上分别焊接加强肋板;S204、选取船艏部外板,将船艏部外板焊接与第一顶板110首部的下端面,形成附件首部500,该附件首部500内为密封空间,且该附件首部500的外形呈流线型;S205、通过钢衬垫151将在加强肋板150上焊接下转圆板,形成第一流线型部610。其中,在通过钢衬垫151将下转圆板连接在支撑板上时,下转圆外板可在上下方向上分割为若干块,再拼接在钢衬垫151上,方便焊接。
如图9、如图10、图12所示,建造第二中组立200时,在将内部构件220焊接在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过程中,采用先焊接第二顶板210中央区域的内部构件220、再焊接四周区域的内部构件220。
具体的内部构件220焊接在第二顶板210上的区域顺序为: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中央区域、第二顶板210下端面尾部区域、第二顶板210下端面首部区域、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区域;且每个区域的内部构件220焊接完成后,均需对对应区域的内部构件220下端进行平整度校核,调整至预定要求内。其中,所述中央区域大致围绕换能器安装槽尾部区域,第二顶板210下端面尾部区域与中央区域的尾部衔接,第二顶板210下端面首部区域与中央区域的首部衔接。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中央区域、第二顶板210下端面尾部区域、第二顶板210下端面首部区域、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区域,并没有严格的区域的区分,仅仅是焊接内部构件时,为了避免横纵构件发生干涉的焊接优先顺序。
如图12所示,由于第二顶板210的下端面的内部构件220数量较多,因此由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先焊接中央区域再焊接四周区域的方式,能够有效得避免各内部构件220的横构件221、纵构件222焊接过程中发生干涉。
优选地,在焊接每个内部构件220时,均可复核内部构件220高度;其次,每个对应区域的内部构件220焊接完成后,复核该区域内部构件220的整体高度;最终,全部内部构件220焊接完成后,复核内部构件220的整体高度,进而保证最终每个内部构件220的高度误差为1/1000mm。
内部构件220的高度指的是第二顶板210下端面与该内部构件220下端面的距离。由于外底板230最终焊接于内部构件220的下端面上,故而通过对内部构件220高度复核、各区域内部整体高度的复核、内部构件220焊接完成后内部构件220整体高度的复核,保证每个内部构件220的高度误差为1/1000mm。
如图9所示,由于外底板230为面积较大的钢板,当需要将外底板230焊接于内部构件220的下端面上时,部分内部构件220与外底板230并不能直接被焊接。因此,可在待焊接的内部构件220附近的外底板230部位上开设塞焊孔,对外底板230与内部构件220的下端面进行焊接。实现外底板230焊接外底板230与对应的内部构件220后,再将用利用焊材填补塞焊孔,焊后磨平光顺并补漆,从而控制外底板230下端面的平整度。整个外底板230焊接完成后,需要对外底板230下端进行焊后磨平处理,保证外底板230下端面的平整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建造第二中组立200时,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301、选取第二中组立200零部件,第二中组立200的零部件包括,第二顶板210、挂舵臂结构120、若干个内部构件220、两块转圆外板140、外底板230和两块支撑板130;S302、将挂舵臂结构120焊接在第二顶板210上端面;S303、将上转圆板焊接于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两侧;S304、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将纵构件222以及横构件221焊接在第二顶板210下端面,调整并校核横构件221、纵构件222下端面的平整度;其中,还需在所述第二顶板210上装配所述支撑板130,形成所述换能器第二安装部320;S306、在所述支撑板130和位于最外侧的纵构件221上焊接加强肋板150,并在加强肋板150上焊接下转圆板,形成第二流线型部620;S307、将外底板230焊接于内部构件220的下端面上,调整并校核外底板230下端面的平整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密性检查。故而,在建造前,需要首先确定待建造的多波束附件的水密周界区域,对涉及水密周界区域的零部件进行标记,在建造第一中组立100与第二中组立200时,对每个经标记的零部件的焊接情况均进行密封试验。为了保证水密性,部件、小组立(如第一中组立100的加强肋板150与支撑板130焊接完毕后)、中组立(如第一中组立100焊接完成后)、大组立(第一中组立100与第二中组立200拼接完成后)可立即进行密封试验,待密性试验合格时再进行下一工序。第一中组立100与第二中组立200拼接完成后,对整个多波束附件外壳进行抽真空试验,进而保证其密性合格。
也就是水密性检查分为内部水密封检查和外部水密性检查;外部水密封检查即第一中组立100与第二中组立200拼接完成后,对第二中组立200与第一种组立合拢焊接处、第一顶板110与支撑板130焊接处、转圆板第一顶板110焊接处、第二转圆板与内部构件220的焊接处等位于附件外端面焊接处采用抽真空的试验进行密性检查;内部水密封性检查,可根据需要检查的焊缝零件标记,在部件、小组立、中组立、大组施工完成后,均对相关区域进行气密性检查。
如图3、图4和图10所示,挂舵臂包括挂舵臂内部肋板122与挂舵外板121,第一中组立100与第二中组立200合拢区域的挂舵臂可仅先安装挂舵臂内部肋板122,当第一中组立100的第一顶板与第二中组立200的第二顶板合拢焊接完成后,再相应得安装挂舵外板121,拓展了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焊接时的操作空间,避免挂舵臂对第一中组立100与第二中组立200焊接的干涉。
如图11所示,第一中组立100与第二中组立200拼接时,可通过设置胎架用于支撑第一中组立100与第二中组立200悬空,进一步确保附体的精度并为施工提供必要的便利。本实施例中,胎架的设置位置为沿着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胎架710和沿着首尾方向布置的纵向胎架720。其中,第二中组立200由四个间隔布置的纵向胎架720以及一个横向胎架710支撑,第一中组立100由两个纵向胎架720支撑。四个纵向胎架720等距离布置,三个横向胎架胎架分别布置在该附件的首中尾三个位置。与第一中组立100和第二中组立200的接触处可利用小马板多点焊接,保证结构强度与外板的线型。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待建造的多波束附件分为待建造的第一中组立(100)和第二中组立(200),其中,所述第一中组立(100)包括换能器第一安装部(310)、附件首部(500)以及第一流线型部(610),所述第二中组立(200)包括换能器第二安装部(320)、基座附件部(400)以及第二流线型部(620);
建造所述第一中组立(100):选取第一中组立(100)的零部件,所述第一中组立(100)零部件包括,第一顶板(110)、挂舵臂结构(120)、至少两个支撑板(130)和至少两个转圆外板(140);将挂舵臂结构(120)焊接于第一顶板(110)上端面;将至少两个支撑板(130)分别焊接于第一顶板(110)下端面的两侧,形成所述换能器第一安装槽(311);将所述的至少两个转圆外板(140)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顶板(110)下端面的两侧,所述转圆外板(140)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110)边缘,另一侧连接于相应的支撑顶板下端缘,形成所述第一流线型部(610);选取船艏部外板,将船艏部外板焊接与第一顶板(110)首部的下端面,形成附件首部(500),该附件首部(500)内为密封空间,且该附件首部(500)的外形呈流线型;
建造所述第二中组立(200):选取第二中组立(200)零部件,所述第二中组立(200)的零部件包括,第二顶板(210)、挂舵臂结构(120)、若干个内部构件(220)、外底板(230)、至少两个转圆外板(140)和至少两块支撑板(130);所述内部构件(220)包括若干横构件(221)和若干纵构件(222);将所述挂舵臂结构(120)焊接在所述第二顶板(210)上端面;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在所述第二顶板(210)上装配所述支撑板(130),形成所述换能器第二安装部(320);将所述纵构件(222)以及横构件(221)焊接在第二顶板(210)下端面,调整并校核所述横构件(221)、纵构件(222)下端面的平整度;将所述外底板(230)焊接于所述内部构件(220)的下端面上,调整并校核所述外底板(230)下端面的平整度;将至少两个转圆外板(140)焊接在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两侧,所述转圆外板(140)的一侧连接于第二顶板(210)上,另一侧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外底板(230)边缘,形成所述第二流线型部(620);
拼接所述第一中组立(100)和所述第二中组立(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组立(100)中,所述支撑板(130)与对应的转圆外板(140)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150),或/和,在所述第二中组立(200)中,位于所述第二顶板两侧的内部构件(220)与对应的转圆外板(140)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150);所述转圆外板(140)在上下方向上至少分为两个部分;安装所述转圆外板(140)时,首先将所述加强肋板(150)焊接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板(130)或内部构件(220)上;再将所述转圆外板(140)在上下方向上依次焊接在所述对应的加强肋板(150)上,拼接形成相应的完整的所述转圆外板(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建造所述第二中组立(200)时,在将所述内部构件(220)焊接在所述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过程中,采用先焊接第二顶板(210)中央区域的内部构件(220)、再焊接所述第二顶板(210)下端面四周区域的内部构件(2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建造第二中组立(200)时,焊接所述第二顶板(210)下端面四周区域时的先后焊接顺序为:首先是所述第二顶板(210)下端面尾部区域,接着为所述第二顶板(210)下端面首部区域,最后为所述第二顶板(210)下端面的两侧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焊接每个内部构件(220)时,需复核内部构件(220)高度;其次,每个对应区域的内部构件(220)焊接完成后,复核该区域内部构件(220)的整体高度;最终,全部内部构件(220)焊接完成后,复核整体内部构件(220)的整体高度,保证内部构件(220)整体的高度误差在预定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外底板(230)焊接于所述内部构件(220)的下端面上时,可在所述外底板(230)上开设塞焊孔,焊接外底板(230)与对应的内部构件(220),再对所述塞焊孔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建造的多波束附件的水密周界区域,对涉及所述水密周界区域的所述零部件进行标记,在建造所述第一中组立(100)与所述第二中组立(200)时,对每个经标记的所述零部件的焊接情况均进行密封试验;所述第一中组立(100)与所述第二中组立(200)拼接完成后,对整个多波束附件外壳进行密封试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舵臂结构(120)包括挂舵臂内部肋板(122)与沿着首尾方向延伸的挂舵外板(121),所述第一中组立(100)与第二中组立(200)合拢区域的所述挂舵臂结构(120)可仅先安装挂舵臂内部肋板(122),当所述第一中组立(100)的第一顶板(110)与所述第二中组立(200)的第二顶板(210)合拢焊接完成后,再相应地安装所述挂舵外板(121)。
CN202210499803.0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 Active CN114750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9803.0A CN114750897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9803.0A CN114750897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0897A true CN114750897A (zh) 2022-07-15
CN114750897B CN114750897B (zh) 2023-04-14

Family

ID=8233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9803.0A Active CN114750897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08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935A (zh) * 2022-08-19 2022-10-18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具有t排贯穿孔结构的肋板及船用t排贯穿孔设计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3056A (zh) * 2009-12-18 2010-06-09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多波束声学设备安装工艺
KR20130061492A (ko) * 2011-12-01 2013-06-11 함명수 부직포가 합지된 선박용 알루미늄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3793575U (zh) * 2014-03-21 2014-08-27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
CA2904785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Had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ploying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from a ship
CN108058785A (zh) * 2017-12-14 2018-05-22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船舶桨舵系统的低噪声螺旋桨及其附体的设计方法
CN110254618A (zh) * 2019-06-28 2019-09-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多波束换能器阵列的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3955037A (zh) * 2021-11-23 2022-01-21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带导流罩的调查船艏部及附体线型集成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3056A (zh) * 2009-12-18 2010-06-09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多波束声学设备安装工艺
KR20130061492A (ko) * 2011-12-01 2013-06-11 함명수 부직포가 합지된 선박용 알루미늄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A2904785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Had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ploying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from a ship
CN203793575U (zh) * 2014-03-21 2014-08-27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
CN108058785A (zh) * 2017-12-14 2018-05-22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船舶桨舵系统的低噪声螺旋桨及其附体的设计方法
CN110254618A (zh) * 2019-06-28 2019-09-20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多波束换能器阵列的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3955037A (zh) * 2021-11-23 2022-01-21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带导流罩的调查船艏部及附体线型集成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明等: "某测量船GONDOLA附体建造工艺技术研究", 《航海》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935A (zh) * 2022-08-19 2022-10-18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具有t排贯穿孔结构的肋板及船用t排贯穿孔设计方法
CN115195935B (zh) * 2022-08-19 2023-08-01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具有t排贯穿孔结构的肋板及船用t排贯穿孔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0897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50897B (zh) 一种科考船舶底部“t”字流线型多波束附体结构建造方法
CN109094722B (zh) 一种船体外板的双斜切胎架安装方法
JP2007030683A (ja) 波型隔壁を有する船体ブロック建造法
CN108995764B (zh) 一种lng运输船舵套筒安装方法
CN113879481B (zh) 一种全回转推进器基座下封板的安装方法
CN113148058B (zh) 一种分段建造阶段双舵套筒及尾铸安装定位的工艺
CN112918634B (zh) 一种船舶锚系结构的精度控制方法
KR102051645B1 (ko) 터렛 진원도 확보용 지그를 이용한 터렛 시공방법
CN115709788A (zh) 一种全回转推进器基座的制作及安装方法
JP2019534206A (ja) 円筒形ポンツーン付き浮遊式海上構造体
CN110282078B (zh) 一种自卸船货舱底部w型分段的精度控制方法
CN113859474A (zh) 一种船舶侧推封盖的安装方法
CN210942184U (zh) 船舶电动平移折叠门试验胎架
CN114872859A (zh) 一种船舶总组阶段安装集装箱箱锥的模拟试箱方法
KR101215891B1 (ko) 멀티 템플릿 게이지
CN221049926U (zh) 船舱支撑装置及船舶
CN117485511A (zh) 一种船用全回转推进器基座支撑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12894269B (zh) 一种尾盾注浆块加工方法
CN112027021A (zh) 一种船舶锚穴定位安装方法
CN218400931U (zh) 一种高精密水下耐压电子舱
CN113148064B (zh) 一种船舶锚链管、锚底座及锚唇换新修复工艺
CN117922752A (zh) 船舶及甲板室的连接方法
CN116552732A (zh) 一种挂舵臂在船体分段阶段的安装方法及船舶
CN220374704U (zh) 一种液货船纵舱壁结构
CN114987715B (zh) 一种跨中双壳分段的制造方法及跨中双壳分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